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語文>

《一課》閱讀答案

語文 閱讀(7.81K)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我們寫閱讀題就會用到閱讀答案,閱讀答案是由資深教育者參與擬訂的。還在爲找閱讀答案而苦惱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一課》閱讀答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課》閱讀答案

《一課》閱讀答案1

《最後一課》訓練題

(一)閱讀“接着,韓麥爾先生從這一件事談到那一件事······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答題

1、“這可憐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東西在他離開之前全教給我們,一下子塞進我們的腦子裏去”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可憐”一詞的含義是什麼?

2、把字帖想象成國旗表達了什麼感情?反覆將“法蘭西”和“阿爾薩斯”連在一起出現有什麼含義?

3、賞析劃線句“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

答案:1、表現了喊麥爾老師對祖國語言的熱愛和對最後一節法語課的珍視,也表現了小弗朗士同情老師最後一課的良苦用心。“可憐”一詞表現了“我”對老師的理解和同情。

愛國之情;法蘭西是祖國,阿爾薩斯是家鄉,阿爾薩斯永遠屬於祖國,熱愛法語就是熱愛祖國和家鄉。

這句話運用比喻修辭手法,將語言比作鑰匙,形象的告訴人們這樣一個道理:只要牢記本民族的語言,就能團結人民,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趕走入侵者,求得民族的解放。

(二)閱讀“忽然教堂的鐘聲敲了十二下···散學了—你們走吧”答題

1、選段開頭寫教堂的鐘聲、祈禱的鐘聲和普魯士兵的號聲,有什麼作用?

2、文中“我覺得他從來沒這麼高大”的含義是什麼?

3、如果將結尾改成他舉起拳頭高喊法蘭西萬歲好不好?你是怎樣理解他呆在那兒話也不說的舉動?

答案:

1、鐘聲宣告最後一節課的結束,號聲預示着德育要代替法語,用這些聲音烘托了韓麥爾先生內心的痛苦和悲憤。

2、表現了我對韓麥爾先生的崇敬之情。

3、不好,此時韓麥爾先生內心無比痛苦,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了,用無聲的描寫更能突出他內心的痛苦和悲憤。

《一課》閱讀答案2

從教第一課

[美]雷切爾·斯勞特

(1)1986年,我在北費城貧民區的一所天主教堂學校裏開始了我的執教生涯。

(2)在當地,貧困就像是揮之不去的濃霧纏繞着人們的身心。

(3)對我的學生們來說,痛苦、疾病、愚昧等不幸如同散佈在街頭巷尾的空啤酒罐一樣隨處可見,俯拾皆是。

(4)對於現實中的種種惡劣不堪,我的學生們已經麻木了。他們一天一天漫不經心地踢着空啤酒罐,一天一天地混着日子。生活的艱苦與不平不會在他們的心中激起任何的波瀾。

(5)但迪龍卻不是如此。他和其他人一樣家境貧寒,常常是一週七天裏都穿着同樣的衣服到學校裏來。

(6)與旁人不同的是他的憤世嫉俗。在他的觀念裏,他命中註定要像他的父親一樣在工廠的流水生產線上作牛作馬,累死累活地過一輩子。但他不甘於如此。

(7)爲此,他鬱悶不平,心頭總是憋着一口氣。

(8)我,一名新到任的滿懷激情和抱負的英文老師向他保證,讀書寫字可以爲他開闢出一片嶄新的天地。顯而易見,迪龍對他現在身處的世界極爲反感。

(9)於是我向他推介了大量的古典文學作品。他隨手翻了一兩頁後,便很客氣地對我說它們太鬱悶了,他不感興趣。我感覺很挫敗。

(10)但是,我沒有灰心。我想他不喜歡我選擇的書籍也許是因爲它們與他的生活經歷毫無共同之處。我一門心思地想要把他薰陶成爲與我相似的文學愛好者,於是又開始了另一次嘗試。我把私人藏書裏的當代流行作品通通搬了出來。迪龍一邊讀,一邊揚起了眉毛。

(11)這些書稍好一點。他說,但是對我沒用。他們寫的都不是我們的事情。沒有一本能幫得上我的忙。你知道我是怎樣過活?你根本不知道那是什麼模樣!

(12)我受夠了。我憋着一口氣說:爲什麼不由你來告訴我呢?如果你認爲你比書中的作者經歷了更多的不公,更多的磨難,幹嘛不自己寫出來?告訴世界你的遭遇,你的感受,統統地寫出來!

(13)那天以後,迪龍整整一個星期沒有在學校露面。待到他返校,他就像往常一樣靜靜地坐在教室裏。等到下課後,他在他的課桌旁躊躇了片刻,朝我的桌子走過來。

(14)我問他有什麼事,他略有些靦腆地笑了一下,拿出一疊皺巴巴的紙放在我的桌子上。我拿起來開始讀。

(15)意識到自己的苦心沒有白費令我很是激動,但是真真切切地讓我感到震撼的卻是文章的內容。

(16)迪龍的散文和詩歌記述了他在短短的12年裏所經歷的痛苦、掙扎、憤懣和暴戾。字裏行間充斥着粗俗下流的字眼和比喻。

(17)儘管如此,他的作品依然像新生的嬰兒一樣真實,像死亡一樣凝重。

(18)迪龍迫不及待地想要世界見識見識他的能耐,他想出版他的作品。

(19)於是,他和我把他的作品投給多家出版社,在其中的幾家得到了出版。

(20)10年之後,迪龍從一個懵懂少年成爲了一個熱衷寫作並以此爲生的人。

(21)從我與迪龍相處的經歷裏我得到了一條至今仍堅定不移的信念:年輕人的敢作敢爲足以移山填海,改變命運,改變世界。

(22)只是我無法確定世界是否已經準備好了。

(選自《小小說月刊》20xx年8月)

1、爲了要把迪龍薰陶成一個文學愛好者,我都做了哪些嘗試?閱讀第912段依次簡要概括。(4分)

(1)

(2)

(3)激發迪龍真實表達

2、聯繫上下文,說說文中畫線句兩個憋字分別表現了人物怎樣的心理。(4分)

3、閱讀第17段,結合全文理解他的作品依然像新生的嬰兒一樣真實,像死亡一樣凝重這句話的含義。(4分)

4、有人評價這是一篇師生之間彼此喚醒心靈的小說,請結合作品談談理由。(4分)

答案:

1、(1)推介古典文學作品(2)搬出當代流行作品

2、①他鬱悶不平,不希望像他的父親一樣在工廠的流水生產線上作牛作馬,累死累活地過一輩子。或他鬱悶不平,不甘於受命運的安排。②我屢次嘗試後受挫的生氣與不快,以及不信說服不了迪龍的心理。

3、他的作品真實地表現了自己的生活,充滿生命力,字裏行間又流露出迪龍的痛苦、掙扎、憤懣和暴戾,令人感到無比沉重。

4、迪龍在老師的理解與關愛下掙脫了命運的安排,並在其耐心地指導和激勵下投身文學創作,老師從迪龍身上獲得了一個堅定的信念,年輕人的敢作敢爲足以移山填海,改變命運,改變世界。

《一課》閱讀答案3

一位哲學家帶着一羣學生去漫遊世界。十年間,他們遊歷了許多國家,(拜訪 訪問)了許多有學問的人,現在他們回來了,個個滿腹經綸。

在進城之前,哲學家把他的學生帶到郊外的一片草地上,說:“十年遊歷,你們都已成了飽學之士,現在學業就要結束了,我們上最後一課吧!”

學生們圍着哲學家坐了下來。哲學家問:“現在我們坐在什麼地方?”學生們說:“坐在曠野裏。”哲學家又問:“曠野里長着什麼?”學生們:“曠野里長滿雜草。”

哲學家說:“對,曠野里長滿雜草。現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這些雜草?”學生們非常驚愕(è),他們都沒有想到,一直在探討人生奧妙的大哲學家,最後一課問的(果然 竟然)是這麼簡單的一個問題。

一個學生首先開口:“老師,只要有鏟子就行。”哲學家點點頭。

另一個學生接着說:“用火燒也是一種很好的辦法。”哲學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個學生說:“撒上石灰就會除掉所有的雜草。”

接着講的是第四個學生,他說:“斬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來就行了。”

等大家一個一個都講完了,哲學家說:“課就上到這裏了。你們回去後,在住宅附近按照各自的辦法試一試。至於這裏的雜草,由我負責根除。一年後,有了結果,我們再來相聚。”

學生們各自按照自己的辦法除草。第二年春天,小草又偷偷地鑽出了地面。唉,效果不好!不過,他們還是按照約定來相聚了。

學生們來到郊外發現,原來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雜草叢生,而是變成了一片長滿麥子的莊稼地。他們圍着坐下,等待哲學家的到來,(於是 可是)哲學家始終沒有來。

哲學家去世了。學生們在整理他的言論時,在最後補下了這樣的內容:要想根除曠野裏的雜草,最好的方法是種上莊稼,讓有用的東西佔據它。同樣,一個人要想剷除心靈中醜惡的東西,最好的方法就是______________,讓____________佔據它。

1. 把( )中不恰當的詞語劃去。

2. 爲什麼學生們會認爲老師的最後一課問了一個簡單的問題?

3. 根據短文內容和你的理解,把結尾補充完整。

4. 概括回答:學生們和哲學家剷除雜草的方法有什麼不同?

5. 文中的哲學家是怎樣教給學生懂得一個深奧的人生哲理的?

《哲學家的最後一課》答案

1.訪問 果然 於是

2.兩個要點:老師是探討人生奧妙的大哲學家;這個問題簡單得任何人都知道答案。

3.(多做好事),――讓(美好的心靈)或(善良的品質)佔據它。

4.學生們都是從如何“剷除”的角度進行思考的,而哲學家是從“利用”、“佔據”的角度考慮的。

哲學家不是像普通的老師那樣,在課堂上,用說教的方法,而是(1)將學生們帶到曠野中,(2)通過實際問題,從看似簡單的事情入手,(3)讓學生自己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一課》閱讀答案4

最後一課(12分)

忽然教堂的鐘聲敲了十二下。祈禱的鐘聲也響了。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兵的號聲?——他們已經收操了。韓麥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麼高大。

“我的朋友們啊,”他說,“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說不下去了。

他轉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

“法蘭西萬歲!”

然後他呆在那兒,頭靠着牆壁,話也不說,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放學了,你們走吧。”

9、選文從 、 、 三方面描寫韓麥爾先生,表現他 的思想感情。(2分)

10、爲什麼韓麥爾先生聽到“鐘聲”“號聲”就臉色慘白?(2分)

11、“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麼高大”的原因是什麼?(2分)

12、選文中有一句話暗示了小說的社會背景,是哪一句?(2分)

13、韓麥爾先生此時此刻有無數的話要說,但他竟然哽住了,說不下去了,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2分)

A.時間太少了,滿肚的話一時無從說起。

B.他要離開他教的學生,心情難過。

C.想到課一結束,他就要離開這生活了四十年的地方,心中有說不出的惆悵。

D.最後一課即將結束,從此將和祖國的語言告別,留戀與失望、痛苦與悲憤到了極點,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

14、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最後一課》的作者是美國作家都德,選自《星期一故事集》。

B、小弗朗士是個活潑天真的孩子,他根本不知道最後一課的意義。只是對老師的離開感到難過。

C、韓麥爾先生心情悲痛,是因爲他即將失去工作。

D、《最後一課》是以普法戰爭爲背景的。

參考答案:

9、語言,行動,神態 強烈的愛國主義

10、鐘聲宣告最後一課的結束,號聲預示着德語要代替法語;號聲、鐘聲的相繼傳來,使韓麥爾先生眷戀國土的心更爲痛楚和悲憤,爲下文起了烘托和鋪墊作用。

11、小弗朗士對韓麥爾先生愛國精神的崇敬。被韓麥爾先生的愛國精神所感染。(表現小弗郎士對韓麥爾先生的無比崇敬。從先生的言行中,感受到了他對祖國的熱愛以及對失去祖國的痛苦心情,正是理解先生的愛國精神,小弗朗士才覺得他的形象高大了.)

12、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兵的號聲——他們已經收操了。

13.D 14、D

《一課》閱讀答案5

最後一課

(鄭振鐸 )

這一天的清晨,天色還不曾大亮,我在睡夢裏被電話的鈴聲驚醒。

"聽到了炮聲和機關槍聲沒有?"在電話裏說。

"沒有聽見。發生了什麼事?"

"聽說日本人佔領租界,把英國兵繳了械,黃浦江上的一隻英國炮艦被轟沉,一隻美國炮艦投降了。"

接連的又來了幾個電話,有的是報館裏的朋友打來的。事實漸漸地明白。

英國軍艦被轟沉,官兵們鳧水上岸,卻遇到了岸上的機關槍的掃射,紛紛地死在水裏。日本兵依照着預定的計劃,開始從虹口和郊外開進租界。

被認爲孤島的最後一塊彈丸地,終於也淪陷於敵手。

我匆匆地跑到了康腦脫路的暨大。

校長和許多重要的負責者們都已經到了。立刻舉行了一次會議,簡短而悲壯的,立刻議決了:"看到一個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經過校門時,立刻停課,將這大學關閉結束。"

太陽光很紅亮地曬着,街上依然的熙來攘往,沒有一點異樣。

我們依舊搖鈴上課。我授課的地方,在樓下臨街的一個課室,站在講臺上可以望得見街。

學生們不到的人很少。

"今天的事,"我說道,"你們都已經知道了罷,"學生們都點點頭。"我們已經議決,一看到一個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經過校門,立刻便停課,並且立即地將學校關閉結束。"

學生們的臉上都顯現着堅毅的神色,坐得挺直的,但沒有一句話。

"但是我這一門課還要照常地講下去,一分一秒鐘也不停頓,直到看見了一個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爲止。"

我不荒廢一秒鐘的工夫,開始照常地講下去。學生們照常地筆記着,默默無聲的。

這一課似乎講得格外的親切,格外的清朗,語音裏自己覺得有點異樣,似帶着堅毅的決心,最後的沉着;像殉難者的最後的晚餐,像衝鋒前的士兵們上了刺刀,"引滿待發"。鎮定安詳,沒有一絲的緊張的神色。該來的事變,一定會來的。一切都已準備好。

誰都明白這"最後一課"的意義。我願意講得愈多愈好;學生們願意筆記得愈多愈好。

講下去,講下去,講下去。恨不得把所有的應該講授的東西,統統在這一課裏講完了它,學生們也沙沙地不停地在筆記着。心無旁用,筆不停揮。

別的十幾個課堂裏也都是這樣的情形。

對於要"辭別"的.,要"離開"的東西,覺得格外的眷戀。黑板顯得格外的光亮,粉筆是分外的白而柔軟適用,小小的課桌,覺得十分的可愛;學生們靠在課椅的扶手上,撫摩着,也覺得十分的難分難捨。那晨夕與共的椅子,曾經在扶手上面用鋼筆、鉛筆或鉛筆刀,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塗寫着,刻劃着許多字或句的,如何捨得一旦離別了呢!

街上依然的平滑光鮮,小販們不時地走過,太陽光很有精神地曬着。

我的表在衣袋裏低低地嗒嗒地走着,那聲音彷彿聽得見。

沒有傷感,沒有悲哀,只有堅定的決心,沉着異常地在等待着,等待着最後一刻的到來。

遠遠的有沉重的車輪碾地的聲音可聽到。

幾分鐘後。有幾輛滿載着日本兵的軍用車,經過校門口,由東向西,徐徐地走過,當頭一面旭日旗,血紅的一個圓圈,在迎風飄蕩着。

時間是上午10時30分。

我一眼看見了這些車子走過去,立刻挺立了身體,作着立正的姿勢,沉毅地合上了書本,以堅決的口氣宣佈道:"現在下課!"

學生們一致地立了起來,默默地不說一句話,一個女生似在低低地啜泣着。

沒有一個學生有什麼要問的,沒有遲疑,沒有躊躇,沒有彷徨,個個人都已決定了應該怎麼辦,應該向哪一個方面走去。

赤熱的心,像鋼鐵鑄成似的堅固,像走着鵝步的儀仗隊似的一致。從來沒有那天無紛紜的一致的堅決過,從校長到工役。

這樣的,光榮的國立暨南大學在上海暫時結束了她的生命,默默地在忙着遷校的工作。

1.這《最後一課》發生的地點是___ ___(城市名),_______ _____給我們作了提示。

2.在這"最後一課"上,"我"的心情是怎樣的?試用文中的詞語概括並說說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12月8日這一天,暨大做出了一個什麼決定?(用原文內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劃線的句子是___________描寫,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寫學生們對課桌等的依戀,寫學生在宣佈下課時的"沒有遲疑,沒有躊躇,沒有彷徨",你體會到他們此時此刻是什麼心情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試談談本文與都德的《最後一課》有哪些相似之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上海,黃浦江(或者最後一句話直接給出的地名)(2分)

2.帶着堅毅的決心,最後的沉着,鎮定安詳,沒有一絲的緊張的神色,沒有傷感,沒有悲哀,只有堅定的決心。正是因爲"我"有着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有一種大義凜然不可侵犯的浩然正氣纔有這樣的心情。(找詞語或句子2分,原因說明1分)

3、一看到一個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經過校門,立刻便停課,並且立即地將學校關閉結束。" (2分) 4、景物描寫(或環境描寫),反襯作用 (2分)

5、既寫出學生們對學校、對家鄉、對祖國的依戀,又表達了學生們對日本侵略者的強烈憤慨。 (2分)

6、兩文情境、氣氛相似,師生表現相似,都表現了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3分)

《一課》閱讀答案6

最後一課

老舍

鈴聲,對一個做貫了教員的,有時侯很好聽,有時候很不悅耳,瑞宣向來不討厭鈴聲,因爲他只要決定上課,他必定已經把應教的功課或該發還的卷子準備的好好的。他不怕學生質問,所以也不怕鈴聲。今天,他可是怕聽那個管轄着全校的人的行動的鈴聲,像一個受死刑的囚犯怕那綁赴刑場的號聲或鼓聲似的。他一向鎮定,就是十年前他首次上課堂講書的時節,他的手也沒有發顫。現在他的手在袖口裏顫起來。

鈴聲響了。他迷迷糊糊地往外走,腳好像踩在棉花上。他似乎不曉得往哪裏走呢。憑着幾年的習慣,他的腳把他領到講堂上去。低着頭,他進了課堂。屋裏極靜,他只能聽到自己的心跳。上了講臺,把顫抖的右手放在講桌上,他慢慢地擡起頭來。學生們坐得很齊,一致地豎直了背,仰着臉,在看他,他們的臉都是白的,沒有任何表情,像是石頭刻的。一點辣味兒堵塞住他的嗓子,他嗽了兩聲。淚開始在他的眼眶裏轉。

他應當安慰他們,但是怎樣安慰呢?他應當鼓舞起他們的愛國心,告訴他們抵抗敵人,但是他自己怎麼還在這裏裝聾賣傻的教書,而不到戰場上去呢?他應當勸告他們忍耐,但是怎麼忍耐呢?他可以教他們忍受亡國的恥辱嗎?

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着他的身體,他用極大的力量張開了口。他的聲音,好像一根細魚刺似的橫在了喉中。張了幾次嘴,他並沒說出話來。他希望學生們問他點什麼。可是,學生們沒有任何動作,除了有幾個年紀大點的把淚流成很長很亮的道子,沒有人出聲。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變成了木頭。

糊里糊塗的,他從嗓子裏擠出兩句話來:明天上課。今天,今天,不上了!

學生們的眼睛開始活動,似乎都希望他說點與國事有關的消息或意見。他也很想說,好像他們或者能夠得到一點點安慰。可是他說不出來。真正的苦痛是說不出來的!狠了狠心,他走下了講臺。大家的眼失望地追着他。極快的,他走到了屋門:他聽到屋中有人嘆氣。他邁門檻,沒邁利落,幾乎絆了一跤。屋裏開始有人活動,聲音很微,像是偷手摸腳的那樣起立和往外走呢。他長吸了一口氣,沒再到休息室去,沒等和別的班的學生會面,他一氣跑回家中,像有個什麼鬼追着似的。

1韓麥爾先生最後一課的課堂氣氛很靜,祁瑞宣老師最後一課的課堂氣氛也很靜。兩個國度,不同的時代,爲什麼課堂上氣氛如此相似呢?

2祁瑞宣老師一向鎮定,現在,他的手在袖口裏顫起來,這種反常的表現說明了什麼?

3韓麥爾先生在最後一課裏哽住了,他說不下去了。祁瑞宣老師好像一根細魚刺似的橫在了喉中。張了幾次嘴,他並沒說出話來。這兩位老師的表現爲何如此相似?

4韓麥爾先生在最後一課裏,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東西在他離開之前全教給我們法語課完了,我們又上習字課。而祁瑞宣老師在最後一課上,只擠出兩句話來:明天上課。今天,今天,不說了!對於這截然相反的表現,你有什麼感想?

5請你談一談你對文中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變成了木頭這句話的理解。

6捕捉自己親自經歷過的生活中的痛苦或幸福的感受,運用心理描寫、動作描寫、環境烘托等手法寫一段話,突出真正的苦痛或幸福是說不出來的這一中心。

7哪一個人不愛自己的母親?哪一個人不愛自己的祖國?古今愛國憂民的傑出詩篇有很多,讀後往往使人心潮澎湃、熱血沸騰,你認爲哪些詩句最能打動你呢?哪些詩句最能激發你的愛國熱情呢?請你寫出一兩句來(古今不限)

8古今歷史上,有許多愛國英雄令我們敬佩,有許多愛國的名言讓我們銘記。請以愛國名人、愛國名言爲目標,做一點資料收集。

我所知道的愛國

名人其中一位愛國名人的故事梗概我所知道的愛國

名言

參考答案:

1.兩篇文章表達的主題相同,都是寫即將亡國的苦痛。2.做亡國奴的苦痛使祁瑞宣老師失去了平日裏的鎮靜,他痛苦得不能控制住自己的感情了。3.一樣的亡國之痛,兩位老師的愛國情感是一致的4.每個人對痛苦的表達方式並不是一樣的。有的人在傷痛中堅強,有的人在苦楚中悲愴。5.民族的春花指祖國的語言,這句話的意思是國家亡了,祖國的語言之花也將枯萎,我們都將失去祖國的語言6.略7.略8.示例:屈原、文天祥,岳飛,楊靖宇等。示例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最後一課2

一位哲學家帶着他的一羣學生漫遊世界,十年間,他們遊歷了許多國家,拜訪了許多有學問的人,現在他們回來了,個個都滿腹經綸。在進城之前,哲學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來,說:十年遊歷,你們都已是飽學之士,現在學業要結束了,我們上最後一課吧!弟子們圍着哲學家坐下來。

哲學家問:現在我們坐在什麼地方?

弟子們答:現在我們坐在曠野裏啊。

哲學家又問:曠野里長着什麼?

弟子們答:曠野里長着雜草。

對,哲學家說:現在曠野裏是長滿雜草,但是我想知道應該如何剷除這些雜草?

弟子們非常驚愕,他們都沒有想到,一心在探討人生奧妙的哲學家,最後一課問的竟然是這麼簡單的一個問題。

一個弟子首先開口,說:老師,只要用鏟子剷掉就行了。哲學家搖搖頭。

另一個弟子接着說:用火燒也是很好的辦法啊。哲學家微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位弟子說:我想撒上石灰就會除掉所有的雜草。

接着講的是第四個弟子,他說:斬草要除根,只要把根挖出來就行了。

等弟子們都講完了,哲學家站了起來,說:課就上到這裏吧,你們回去以後,按照各自的方法剷除一片雜草,一年後,我們再到此地相聚。

一年後,弟子們都來了,不過相聚的地方不再是雜草叢生,它變成了一片長滿穀子的莊稼地。弟子們圍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學家的到來,可是哲學家始終沒有來。

幾十年後,哲學家去世了,弟子們在整理他的言論時,私自在最後補了一章:要想除掉曠野裏的雜草,方法只有一種,那就是在上面________;同樣,要想讓靈魂淨潔,惟一的方法就是________去佔領它。

想想弟子們在來源地相聚的情景,他們的心理活動會有哪些變化?

幾十年後,哲學家去世,弟子們在整理他的言論時,私自在最後補了一章:要想除掉曠野裏的雜草,方法只有一種,那就是在上面種上莊稼.同樣,要想讓靈魂無紛擾,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佔據它.

1.根據文意,在最後一段的兩處橫線上填上恰當的詞語。

2.對哲學家如何除掉這些雜草的提問,爲什麼弟子們的回答都不正確?

3.根據上下文的提示,該怎樣正確地回答哲學家如何正確地除掉雜草的問題?

4.文中說原來相聚的地方已變成了一片莊稼地。它是怎樣變成一片長滿穀子的莊稼地的?

5.一年後,哲學家爲什麼始終沒有來赴約?

6.用自己的語言簡潔準確地概括這篇短文的中心論點。

參考答案

1.種上莊稼 用美德

2.無論是從表面上除去雜草,還是連根挖出雜草,都只是暫時性的,而不能徹底永久地除掉這些雜草。

3.要徹底永久地除掉這些雜草,就要把它改變成良田,種上莊稼。

4.是因爲哲學家用一年時間把荒地開墾成農田並且種上穀子而形成的。

5.因爲哲學家把曠野改造成農田,已用行動和事實給學生們作了回答,所以他不再赴約去口頭回答了。

6.要除掉頭腦中錯誤的、骯髒的思想,只有用正確的、美善的思想去武裝。壞的習慣要用好的習慣來代替。當代成功學指出,思想指導言行,言行形成習慣,習慣養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可見一個人的思想思路是多麼重要

《一課》閱讀答案7

24、果園機器人

知識積累

一、想一想,讀一讀。

便宜 方便 教書 教室 羊圈 圓圈

降落 投降 石縫 縫補 重要 重新

我也能寫出這樣的幾組詞語。

二、一字開花巧組詞

( )( ) ( )( ) ( )( )

愁 拖 麻

( )( ) ( )( ) ( )( )

三、在括號裏填上適當的詞語。

長長的( ) 密密的( )

成熟的( ) 收穫的( )

四、想一想,填一填。

面 心 頭 眉 脣 齒 胸 腹

肝 膽 掌 指 趾 體 手 腳

改( )換( ) ( )飛色舞 ( )忙( )亂

( )有成竹 ( )()相依 推()置( )

感人()() ( )高氣昂 瞭如( )( )

五、修改病句。

1、我想起了過去美好的往事。

2、這是美麗的一座城市。

3、中國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國家。

4、小隊會上,每個隊員基本上都發表了意見。

發展練習

快樂閱讀 最大的學問家——蛀書蟲

一條蛀書蟲從書裏爬出來,迎面碰上了一隻蜘蛛,蛀書蟲向它打招呼說:“你好!”

“你是誰呀?”蜘蛛問道。

哈哈 蛀書蟲笑着說 你這個無知的傢伙怎麼連我也不認識 我是世界上最大的學問家

蜘蛛奇怪了,說:“可是我聽說,只有人才配當學問家呀!”

犞書蟲又哈哈大笑起來:“人怎麼能同我相比?他們拿起書,只是讀一讀,畫一畫,然後又原封不動放回老地方。而我呢,鑽進書裏把每頁書每個字通通吞到肚子裏。年復一年,你想想,我肚子裏的學問該有多少!”

“那麼,請教一下,我怎樣才能成爲大學問家?”蜘蛛又問。

“當然也得學我的樣子,鑽進書裏把書吃掉嘍。”蛀書蟲趾高氣揚地對它說。

蜘蛛開口道:“不,按照你的理論,我有個更省事的辦法——既然你是世界上最大的學問家,我把你吃進肚裏,你的所有學問不就全都進了我的肚子嗎?”說完,它一頭朝蛀書蟲撲了過去。

積 累

1、想一想,組詞語。

zhāo( ) jiāo( )

朝 教

cháo( ) jiào( )

2、讀一讀,抄一抄,爭取積累下來。

趾高氣揚原封不動理論哈哈大笑

3、給短文第三自然段空處加標點。

感 悟

4、蜘蛛說的“按照你的理論”是指誰的理論?什麼樣的理論?談談你對這個理論的看法。

能力拓展

充分發揮你的想象,你認爲機器人還能做什麼?

《一課》閱讀答案8

閱讀《最後一課》文段,完成小題。(14分)

忽然教堂的鐘敲了十二下。祈禱的鐘聲也響了。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兵的號聲——他們已經收操了。韓麥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麼高大。 “我的朋友們啊,”他說,“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說不下去了。

他轉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法蘭西萬歲!”

然後他呆在那兒,頭靠着牆壁,話也不說,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放學了,——你們走吧。”

小題1:給下面的劃線字注音。(2分)

慘白( ) 哽住( )

小題2:選段開頭寫教堂的鐘聲、祈禱的鐘聲、普魯士兵的號聲,有什麼作用?(2分)

小題3:文中“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麼高大”的含義是什麼?(2分)

小題4:常見的破折號的用法有以下幾種:

A.表示解釋說明

B.表示語音延長

C.表示意思的遞進

D.表示語意的轉折。判斷下列兩句中的破折號是哪種用法。(2分)

(1)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兵的號聲——他們已經收操了。( )

(2)“我的朋友們啊,”他說,“我——我——”( )

小題5:韓麥爾先生此時此刻有無數的話要說,但是他哽住了,說不下去了,是因爲( )(3分)

A.時間太少了,滿肚的話一時無從說起。

B.他要離開他教的學生,心情難過。

C.想到課一結束,他就要離開這生活了四十年的地方,心中有說不出的惆悵。

D.最後一課即將結束,從此將和祖國的語言告別,留戀與失望、痛苦與悲憤到了極點,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

小題6:韓麥爾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法蘭西萬歲!’”這句話運用了什麼描寫方法?表現了韓麥爾先生怎樣的思想感情?(3分)

參考答案:

小題1:cǎngěng

小題1:鐘聲、號聲宣告最後一課的結束,預示着德語要代替法語;號聲、鐘聲的相繼傳來,使韓麥爾先生眷戀國土的心更爲痛楚和悲憤,爲下文起了烘托和鋪墊作用。(2分)

小題1:表現小弗郎士對韓麥爾先生的無比崇敬。

小題1:(1) A(2) B (2分)

小題1:D

小題1:動作描寫。表現了韓麥爾先生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3分)

小題1:本題考查根據漢字寫拼音的能力。要求學生加強對拼音與漢字的實記。

小題1:本題考查理解文章的能力。結合文章的內容以及文章的寫作背景來理解即可。

小題1:本題考查理解文章中重要語句含義的能力。結合文章中對韓麥爾的具體描寫來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即可。

小題1:本題考查破折號的作用。根據語句的意思來分析每句話中破折號的作用即可。

小題1:本題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結合文章中韓麥爾的具體描寫來分析他哽住的原因即可。

小題1:本題考查人物的描寫方法以及領會人物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根據韓麥爾的具體描寫方法來領會人物的思想感情即可。

《一課》閱讀答案9

上課的鐘聲叫他隨着許多同學走進教室裏。他手裏拿着一個盛菸捲的小匣子,裏面有幾張嫩綠的桑葉,有許多細小而灰白色的蠶附着在上面呢。他將匣子擺在書桌上——兩個膝蓋便是他的第二張桌子。他開了匣蓋,眼睛極自然地俯視,心魂便隨着眼睛加入小蠶的羣裏,彷彿他也是一條小蠶:他踏在光潔鮮綠的地毯上,嘗那甘美香嫩的食品,何等的快樂啊!許多同學,也有和他同一情形,看匣子裏的小生命的;也有彼此笑語,忘形而發出大聲的;也有離了座位,起來徘徊眺望的。

冷峻的面容,沉重的腳步聲,一陣歷亂的腳聲,觸着桌椅聲,身軀輕輕地移動聲——忽然全歸於寂靜。他看見那位方先生——教理科的——來了,才極隨便地從抽屜中取出一本完整潔白的理科教科書,攤在書桌上。那個儲藏着小生命的匣子,現在是不能拿在手中了。他乘抽屜沒關上,便極敏捷地將匣子放在裏面。

他手裏不拿什麼東西了,他連綿的、深沉的思考卻開始了。他預算摘到的嫩桑葉可以供給那些小蠶吃到明天。便想:“明天必得去採,同王復一塊兒去採。”他立時想起了盧元,他的最親愛的小友,和王復一樣,平時他們三個一同出進、一同玩耍,連一歌一笑都互相應和。

一種又重又高的語音振動着室內的空氣,傳散開來,“天空的星,分做兩種:位置固定,並且能夠發光的,叫做恆星;旋轉不定,又不能發光的,叫做行星……”

這語音雖然高,送到他的耳朵裏便化而爲低——距離非常遠呢。只有模模糊糊、斷斷續續的幾個聲音“星……恆星……光……行星”他可以聽見。他也不想聽明白那些,只繼續他的沉思。“盧元幾天沒來上學了,他母親說他跟了一個親戚到上海去了。我不知道他現在做什麼。”他這麼想,回頭望盧元的書桌,上面積着薄薄的一層灰塵,還有幾個紙團兒、幾張乾枯的小桑葉,是別的同學隨手丟在那裏的。

“……熱的泉源……動植物……生活……沒有他……試想……怎樣?”方先生講得非常得意,冷峻的面龐現出不自然的笑,那“怎樣”兩字說得何等地搖曳盡致。停了一會兒,有幾個學生髮出不經意的遊戲的回答:“死了!”“活不成了!”“它是我們的大火爐!”語音雜亂,室內的空氣微覺激盪,不穩定。

他才四顧室內,知先生在那裏發問,就跟着他人隨便說了一句“活不成了!”他的心卻仍在那條眠羊涇。“……北極……南極……軸……”夢幻似的聲音,有時他約略聽見。忽然有繁雜的細語聲打斷了他的沉思。他看許多同學都望着右面的窗。他跟着他們望去,見一個白的蝴蝶飛舞窗外,兩翅鼓動得極快,全身幾乎成爲圓形。一會兒,那蝴蝶撲到玻璃上,似乎要飛進來的樣子,但是和玻璃碰着,身體向後倒退,還落了些翅上的白鱗粉。他就想:“那蝴蝶飛不進來了!這一間寬大冷靜的屋子裏,倘若放許多蝴蝶進來,白的、黃的、斑斕的都有,飛滿一屋,倒也好玩,坐在這裏才覺得有趣。我們何不開了窗放它進來。”他這麼想,嘴裏不知不覺地說出“開窗!”兩個字來。就有幾個同學和他唱同調,也極自然地吐露出“開窗!”兩個字。

方先生夢幻似的聲音忽然全滅,嚴厲的面容對着全室的學生,居然聚集了他們的注意力,使他們放棄了那蝴蝶。方先生才斥責道:“一個蝴蝶,有什麼好看!讓它在那裏飛就是了。我們且講那經度……距離……多少度。”

以下的話,他又聽不清楚了。他俯首假作看書,卻偷眼看窗外的蝴蝶。哪知那蝴蝶早已退出了他眼光以外。他立時起了深密的相思:“那蝴蝶不知道哪裏去了?倘若飛到小橋旁的田裏,那裏有剛開的深紫的豆花,發出清美的香氣,可以陪伴它在風裏飛舞。它倘若沿着眠羊涇再往前飛,一棵臨溪的楊樹下正開着一叢野薔薇,在那裏可以得到甘甜的蜜。不知道它還回到這裏來望我嗎?”他只是望着右面的窗,等待那倦遊歸來的蝴蝶。夢幻似的聲音,一室內的人物,於他都無所覺。時間的腳步本來是沉默的,不斷如流地過去,更不能使他有一些辨知。

窗外的樹經風力吹着,似乎點頭、似乎招手地舞動,那種鮮綠的舞衣、優美的姿勢,竟轉移了他心的深處的相思。那些樹還似乎正唱一種甜美的催眠歌,使他全身軟軟的,感到不可說的舒適。他更聽得小鳥複音的合唱,蜂兒沉着而低微的祈禱。忽然一種懷疑——人類普遍的、玄祕的懷疑——侵入他的心裏,“空氣傳聲音,先生講過了,但是聲音是什麼?空氣傳了聲音來,我的耳朵又何以能聽見?”

他便想到一個大玻璃球,裏面有一隻可愛的小鐘。“陳列室裏那個東西,先生說是試驗空氣傳聲的道理的:用抽氣機把裏面的空氣抽去了,即將球搖動,使鍾杵動盪,也不會聽見小鐘的聲音。不知道可真是這樣?抽氣機我也看見,兩片圓玻璃裝在木架子上,但是不曾見它怎樣抽空氣。先生總對我們說:‘一切儀器不要將手去觸着,只許用眼睛看!’眼睛怎能代替耳朵,看出聲音的道理來?”

他不再往下想,只凝神聽窗外自然的音樂,那種醉心的快感,決不是平時聽到風琴發出滯重單調的聲音的時候所能感到的。每天放學的時候,他常常走到田野裏領受自然的恩惠。他和自然原已糾結得很牢固了,那人爲的風琴哪有這等吸引力去解開他們的糾結呢?

“……”他沒有一切思慮,情緒……他的境界不可說。室內動的生命重又表現出外顯的活動來,豪放快活的歌聲告訴他已退了課。他急急開抽屜,取出那小匣子來,看他的伴侶。小蠶也是自然啊!所以他仍然和自然牢固地糾結着。

(選自葉聖陶《教育小說》1921年4月30日,有刪改)

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小說的開篇對課前教室內的學生狀態進行了描寫,着重表現了學生們活潑快樂的一面,這與後文方先生出場時的場景形成鮮明對比。

B.“極隨便地從抽屜中取出一本完整潔白的理科教科書,攤在書桌上”一句,通過“隨便地”“攤”等細節表現了他對學習內容毫無興趣。

C.“那‘怎樣’兩字說得何等地搖曳盡致”中,“搖曳盡致”一詞飽含了作者對方先生抑揚頓挫、眉飛色舞的講課狀態的肯定和讚許。

D.“小蠶也是自然啊!所以他仍然和自然牢固地糾結着”,既表現了他對自然的嚮往,又寫出了他只能通過蠶才能與自然保持聯繫的無奈。

7.下列對文章藝術特色分析鑑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小說緊扣題目“一課”,以時間爲序,描寫了課前、課中、課後三個時段學生的表現,思路清晰,結構緊湊。

B.小說運用大量內心獨白,生動而細膩地再現了課堂上一位學生的心理活動過程,看似荒唐可笑,實則發人深省。

C.小說將先生的講課和學生的所思所想交織在一起,目的是以老師的嚴肅認真負責,襯托學生們的頑劣和厭學。

D.小說在平淡無奇的描寫中,把課堂活動中包含的喜劇性充分表現出來,產生了“含淚的微笑”般的諷刺效果。

8.小說以第三人稱的“全知視角”來構思全篇,這樣寫有什麼好處?請簡要分析。

9.本文入選葉聖陶的《教育小說》,假如你是該小說集的編審,請談談選用本文的理由。

參考答案

6. C項,“飽含了作者對方先生抑揚頓挫、眉飛色舞的講課狀態的肯定和讚許。”錯,這裏“搖曳盡致”是作者採用諷刺的手法,說的是反語,是對舊式課堂授課方法的批判,並非是對方先生的肯定和讚許。理解錯誤。

7、C項,“以老師的嚴肅認真負責,襯托學生們的頑劣和厭學”分析錯誤,小說中通過照本宣科的先生和多次走神的學生,真實地再現了當時緊張而漠然的師生關係,呼籲學校教育必須與兒童天性和自然融合起來。老師並非是“嚴肅認真”,學生也不是“頑劣和厭學”。

故選C。

8.小說以第三人稱的“全知視角”來寫,彷彿作者站在“他”的身後,對“他施以特寫鏡頭,全方面地描寫與記錄“他”的幻想和遐思。這樣寫一方面使得作者能夠靈活自如地周遊於被敘述對象之間,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擁有更大的敘述空間;另一方面有利於作者客觀地再現課堂生活,對現實的批判更爲客觀和公正。

9.①本文所描寫的枯燥乏味的課堂是舊中國學校教育的一個縮影,與《教育小說》的主題非常契合;②小說中照本宣科的先生和多次走神的學生形象,真實地再現了當時緊張而漠然的師生關係;③小說用冷峻觀世的視角,帶領讀者走進兒童的靈魂世界,呼籲學校教育必須與兒童天性和自然融合起來,體現了葉聖陶先生先進的教育理念。

《一課》閱讀答案10

閱讀理解。(9分)

最後一課(節選)

忽然教堂的鐘敲了十二下。祈禱的鐘聲也響了。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兵的號聲——他們已經收操了。韓麥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麼高大。

“我的朋友們啊,”他說,“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說不下去了。

他轉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法蘭西萬歲!”然後他呆在那兒,頭靠着牆壁,話也不說,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放學了——,你們走吧。”

小題1:這段文字開頭寫鐘聲和號聲有何作用?(3分)

小題2:爲什麼韓麥爾先生聽到鐘聲和號聲後“臉色慘白”, 而我卻覺得他從來沒有這麼高大?(4分)

小題3:韓麥爾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在黑板上寫了“法蘭西萬歲!”這表現了他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參考答案:

小題1:這鐘聲和號聲交待了背景,渲染了氣氛,標誌着“最後一課”的結束,使韓麥爾眷戀國土的心更爲痛楚和激憤,爲其後人物形象的點睛之筆和中心思想的昇華做了最後的烘托和鋪墊。

小題1:因爲鐘聲意味着最後一課結束了,他即將被迫離開講臺,離開學校,再也不能教授法語了;他爲淪爲亡國奴的殘酷現實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而我在最後一課中體會到了老師崇高的愛國精神,對他無比崇敬,所以覺得他很高大。

小題1:表達了他對祖國必勝的信念。

小題1:瞭解環境描寫及常見五種作用,其中這裏有烘托人物心情、渲染一種氣氛、推動情節發展的作用。

小題1:瞭解小說內容,理解小說主題,體會人物思想情感。意思表述正確即可。

小題1:瞭解故事內容,理解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一課》閱讀答案11

①如今的孩子普遍被家庭呵護慣了,在挫折面前往往缺乏足夠的抵禦能力。爲此,一些具有憂患意識的家長紛紛提出,孩子成長得太順利並非好事,他們應該接受挫折教育,否則他們一旦面對挫折,往往不能擁有正確的心態。

②在日前舉行的某青少年情商訓練班上,挫折教育成爲最受到家長重視。

③上海某重點高中學生宋醇煬的爸爸,在情商培訓班的報名會上告訴記者,他之所以要讓孩子接受挫折教育,是因爲他的一位朋友曾有過血的教訓———這位朋友是某金融公司的老總,女兒是大隊長,品學兼優,人也長得漂亮。有一次她上課遲到了,老師按對待其他同學的慣例讓她到門外站一會兒。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她竟然跑到頂樓,然後一躍而下……“只怪孩子平時太順了,沒有受過挫折呀!”浦東蓮溪國小四年級同學付卓婭的媽媽也指出,孩子平時在家裏很受寵,樣樣事情都得順着她,孩子對挫折的承受力比較弱,這次讓她來上訓練班,就是要增強她的承受力,要讓她明白,在社會上隨時有可能遇到挫折和逆境。

④“其實,孩子在學校裏遭遇的挫折並不少,根據一份全國性的調查,81%的孩子在學校遭受過‘語言傷害’。因此,對於孩子們來說,挫折是隨時可能發生的。”訓練班上,老師向家長指出,“假如你到現在還沒有告訴過你的孩子‘不管發生怎樣的挫折,都要珍愛生命,你的生命永遠是最寶貴的,’那麼,現在請用兩分鐘時間立即告訴你的孩子。”現場立即熱鬧起來,父母們不敢疏忽,馬上補上了這不該缺少的一課。

⑤復旦大學教授顧曉鳴等專家對此指出,上情商培訓班只是讓孩子接受挫折教育的一種方式,關鍵需要家長們平時多與孩子溝通,要及時消除孩子的心理障礙。孩子在平時擁有健康的心態,才能避免在挫折面前發生悲劇。此外,家長還可讓孩子參加勤工儉學等活動,孩子遭遇挫折的經歷多了,才能產生對它的抵禦能力。

15.文章的論點是什麼?請用自己的話概括。(不超過12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⑤段復旦大學教授顧曉鳴等專家指出了讓孩子接受挫折教育的哪幾種方式?請簡要概括。(3分)

17.作者在第③段列舉兩個事例的目的是爲了論證( )(3分)

A.孩子對挫折的承受能力比較弱。

B.孩子成長得太順利並非好事。

C.挫折教育成爲最受到家長重視的一門課程。

D.孩子接受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18、“孩子成長得太順利並非好事”請結合自身實際談一談。(30字左右)(3分)

閱讀答案:

15.(3分)孩子應該接受挫折教育

16.(3分)上情商培訓班;家長們平時多與孩子溝通;讓孩子參加勤工儉學等活動

17. (3分)D

18.(3分)只要舉例符合這個觀點即可。

《一課》閱讀答案12

忽然,教堂的鐘敲了十二下,祈禱的鐘聲也響了。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兵的號聲--他們已經收操了。韓麥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麼高大。

“我的朋友們啊,”他說,“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說不下去了。

他轉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出了兩個大字: “法蘭西萬歲!”

然後他呆在那兒,頭靠着牆壁,話也不說,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

“散學了,——你們走吧。”

1、這段文字選自小說《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國作家_____________。

2、韓麥爾先生聽到鐘聲、號聲後爲什麼會變得“臉色慘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弗郎士爲什麼覺得韓麥爾先生的形象高大起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語段刻畫人物主要運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描寫方法。

5、韓麥爾先生最後“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下了“法蘭西萬歲”,這一舉動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最後一課法都德

2、因爲鐘聲宣告最後一課結束,阿爾薩斯人民被迫與祖國語言告別,他內心受到極大的震動,感到悲憤與哀痛。(意對即可)

3、韓麥爾先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使小弗郎士覺得他的形象高大起來。(意對即可)

4、動作、語言、神態

5、對祖國深切熱烈的愛和祖國必勝的信心。(意對即可)

《一課》閱讀答案13

五.整體感悟課文後回答

1.小說插入對鎮上人物的描寫的作用是什麼?

2.小弗郎士在小說中起什麼作用?

3.作者是怎樣塑造韓麥爾先生這一人物形象的?

4.說說小說是怎樣安排情節的?

【體驗·探究】

六.課內語段閱讀

忽然教堂的鐘敲了十二下。祈禱的鐘聲也響了。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兵的號角聲——他們已經收操了。韓麥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麼高大。

“我的朋友們呀,”他說,“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說不下去了。

他轉身朝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

“法蘭西萬歲!”

然後他呆在那兒,頭靠着牆壁,話也不說,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放學了,——你們走吧。”

1.給文中帶點字注音

祈____哽____

2.從小說情節看,選文屬於什麼部分?

3.“忽然教堂的鐘敲了十二下。”鐘響了,意味着什麼?

4.“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兵的號聲”“號聲”暗示了什麼?

5.選文有一處側面描寫,請找出來。

6.韓麥爾“臉色慘白”的原因是什麼?

7.“我”爲什麼“覺得他從來沒有這麼高大”?

8.文中對韓麥爾的刻畫,用了哪些描寫手法?有什麼作用?

9.作者反覆寫鐘聲,用意何在?

10.“散學了——你們走吧。”這句話應怎樣理解。

七.深入探究下列問題

1.有的同學認爲採用第三人稱寫這篇小說比第一人稱寫更好些,也有同學不同意這種看法,你能談談你的看法嗎?

2.作品中爲什麼沒有對韓麥爾先生的心理描寫?這是作品的欠缺之處還是獨特之處呢?請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

五.1.一是營造與往常不同的氣氛,爲後文情節的展開蓄勢;二是結構上有一種呼應美;三是昇華小說主題。 2.一是貫穿故事情節,二是深化小說主題。 3.從小弗郎士的視角敘述,主要是通過對他的肖像、語言、動作的描寫來體現他內心的巨大悲痛、憤恨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4.從縱橫兩個方面來組織安排情節的。從縱向看,以小弗郎士的行蹤,串起了故事的起因和結果;從橫向看,教室是一個連接故事中各條人物線索的總樞紐。

六.1.qí gěng 2.高潮和結局 3.最後一課的結束。 4.普魯士佔領了法國。 5.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麼高大。 6.內心悲憤。 7.被他的愛國精神打動,對老師的熱愛崇敬。 8.語言、動作、神態 表現他熱愛祖國、痛恨侵略者,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 9.暗含最後一課已經結束。 10.用手勢表達強烈的思想感情,表現他內心的極度悲憤,傾注了他熱愛祖國,怨恨侵略者的思想感情。

七.1. 開放性探究題,言之有理即可。如:用第一人稱真實自然,而第三人稱無此效果。 2. 開放性探究題,言之有理即可。如:由於敘述角度的限制,讀者只能從衣着、語言、行動來認識他,並體會揣摩他的內心情感。

《一課》閱讀答案14

1941年,上海這座遠東第一大城市的許多地方被日本帝國主義佔領了。12月8日上午,暨南大學的校長辦公室裏,老校長懷着異常沉痛的心情,主持着緊急而簡短的校務會議。他噙着眼淚,用顫抖的聲音向到會的教師宣佈:據來自報社的最新消息說,今天早上,日本兵佔領了租界,把英國兵繳了械,黃浦江上的一隻英國炮艦被轟沉,一隻美國炮艦投降了……日本兵正依照着預定的計劃,開始從虹口開進租界。老校長低沉的語調掩抑不住心頭的憤懣,……課照常進行,但是隻要看到一個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經過校門時,立刻停課,將這所大學關閉。校長室裏一片沉寂,教師們個個神色黯然。文學院院長、著名學者鄭振鐸先生更是緊蹙着濃眉,他的眼裏閃射着一種異樣的光芒,憂憤、悲切、傷痛、仇恨……複雜而難以言喻。

上課的鈴聲敲響了,鄭振鐸像往常一樣捧着厚厚的講義夾,走進教室,只是步履顯得十分沉重。教室裏依舊擠滿了聽課的學生,他們仍然端坐在各自的座位上,攤開筆記本,鴉雀無聲地準備聆聽鄭先生的講課。鄭振鐸神情肅穆地環視着教室,鼻翼不由地抽噎了一下,但還是忍住了眼淚。今天的事,你們大概都已經知道了。我們已經決定,一看到一個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經過校門,立即停課。

鄭振鐸心裏明白這最後一課的意義,他恨不得自己能變成一個超人,可以把所有的知識凝聚在一堂課中,毫無保留地全部傳授給學生。這一堂課,他講得格外的親切,學生們也心無旁騖,不停地做着筆記,即使平時最不認真的學生,這時也開始用功起來。

10點30分,不幸的時刻終於到來了,隆隆的車鳴聲從遠處清晰地傳來,車輪沉重地滾動着,彷彿碾壓在暨南大學所有師生的心頭,令人沉悶得喘不過氣。不一會兒,滿載着日本兵的軍用卡車慢慢地逼近了校門。從學校頂樓的窗口望去,可以清晰地看見,蕭瑟的北風中,太陽旗鼓滿着囂張的氣焰,盛氣凌人地招搖而至。

鄭振鐸停止了講課,鎮定,安詳,沒有一絲緊張的神色。他挺直了身體,做了個立正的姿勢,毅然合上了講義夾,嚴肅而又堅決地宣佈:現在下課!學生們隨之站了起來,沒有遲疑,沒有躊躇,沒有傷感,沒有悲哀,他們都已知道應該怎麼辦,應該走向哪裏。許久,教室裏沒有一個人說話,只有幾個女同學忍不住發出低低的啜泣聲。暨南大學的歷史上,從來沒有像這天那樣堅決、統一,從校長到工役,從教師到學生,所有的人用熱血鑄就的身軀,邁着可殺而不可辱的腳步,走出教室,集合在教學大樓前,熾熱的心將他們緊緊地聯結在了一起……

從此,暨南大學在上海暫時結束了她的使命。鄭振鐸在暨大所上的最後一課,也成了他教書生涯中的最後一課。但鄭振鐸先生在這最後一課中所表現出的崇高的愛國精神、報國壯志,卻深深地教育、影響着許許多多要求進步的青年學生。

1、 把題目改成最後一課好不好?說說理由。

2、 第一段寫校長的講話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3、 文章從哪些方面描寫了鄭振鐸先生?

4、 鄭振鐸心裏明白了這最後一課有什麼意義?

5、 你從校長、工役、教師、學生們身上感受到了什麼?

6、 讀了這篇文章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麼?

【參考答案】

1、不好。因爲這篇文章主要是懷念鄭振鐸先生的。

2、交待時代背景和事件。

3、動作、神態、語言。

4、再也不能教學生祖國的語言了。(或:要在學生心中播下愛國的種子)

5、可殺而不可辱的精神氣概

6、略(言之成理即可)

《一課》閱讀答案15

最後一課

一位哲學家帶着他的一羣學生去漫遊世界,十年間,他們遊歷了所有的國家,拜訪了所有有學問的人。回來之後,哲學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來,說:“十年遊歷,你們都已是飽學之士,現在學業就要結束了,我們上最後一課吧?”

弟子們圍着哲學家坐了下來。哲學家問:現在我們坐在什麼地方?弟子們答,現在我們坐在曠野裏。哲學家又問,曠野里長着什麼?弟子們說,曠野里長滿雜草。

哲學家說:“對,曠野里長滿雜草,現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這些雜草。”

一個弟子首先開口,說:“老師,只要有鏟子就夠了。”哲學家點點頭。

另一個弟子說:“用火燒也是很好的一種辦法。“哲學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個弟子說:“撒上石灰就會除掉所有的雜草。”

接着講的是第四個弟子,他說:“斬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來就行了。”

等弟子們講完了,哲學家站了起來,說:“課就上到這裏了,你們回去後,按照各自的辦法去除一片雜草,沒除掉的,一年後,再來相聚。”

一年後,他們都來了,不過原來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雜草叢生,它變成了一片長滿穀子的莊稼地。弟子們圍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學家的到來,可是哲學家始終沒有來。

幾十年後,哲學家去世,弟子們在整理他的言論時,私自在最後補了一章:要想除掉曠野裏的雜草,方法只有一種,那就是在上面種莊稼。同樣,要想讓靈魂不被紛擾,惟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佔據它。

5.聯繫上文,解釋“飽學”的意思,並再出含有“飽”字的成語。(2+1分)

意思:___________ 成語______________-

6.哲學家給學生上的最後一課的主要內容是什麼?(2分)

7.一年後的相聚,哲學家未到,請爲哲學家寫幾句合適的話,解釋一下沒到的原因。 (2分)

8.四個弟子除掉雜草的方法各不相同,對於前兩個弟子的回答,哲學家的態度分別是:“ ________ ” 、 “ __________ ” 這種寫法對你在寫作文時的材料選擇上有什麼啓發?(2+2分)

參考答案:

5.略(3分)6.怎樣除掉曠野裏的雜草(2分) 7.我因爲有事去不了, 但是答案你們應該都看到了,明白了之類(3分)8.點點頭,微笑了一下,詳略之類(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