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語文>

馬閱讀答案

語文 閱讀(1.51W)

現如今,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接觸到閱讀答案,閱讀答案所涉及的內容可能只是某一知識體系中的一個或幾個知識點,或某一知識點中的一部分內容,在我們的學習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一份好的閱讀答案都具備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馬閱讀答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馬閱讀答案

馬閱讀答案1

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各題.(16分)

(甲文)馬說: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乙文)卞和泣玉: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之厲王。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爲誑,而刖其左足。及厲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爲誑,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繼位,和乃抱其璞而哭於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以血。王聞之,使人問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註釋] ①璞:蘊藏有玉的石頭,未經加工的玉石。 ②刖:音yuè,古代一種酷刑,斷足。 ③奚:何,爲什麼。 ④理:加工雕琢玉石。

1.結合文意,解釋下列加點的詞。(4分)

(1)故雖有名馬,只辱於奴隸人之手。 雖:( )

(2)厲王使玉人相之。 相:( )

2、通過識馬、相玉,兩文表達的共同意思是什麼?(4 分 )

答:

3.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譯文:

(2)悲乎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

譯文:

4.《馬說》以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的感嘆收束全文,《卞和泣玉》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爲和氏獻璞的結局,兩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何不同?(4分)

答:

參考答案:

1.(1)雖:即使(2)相:鑑別

2、《馬說》通過千里馬被埋沒的普遍現實,《卞和泣玉》通過和氏璞兩度被指斥爲石的故事,以事喻理,論述的都是統治者不識人才,埋沒人才,英才志士懷才不遇,有志難伸的現實。(大意如此即可)

3.(1)想要與普通的馬等同尚且不能夠做到,怎麼能要求它能夠日行千里呢?

(2)(我)感到痛苦的是(真正的)寶石被斥爲(普通的)石頭,誠實正直的人被誣衊爲騙子。或:我是爲(真正的)的寶石被斥爲(普通的)的石頭,誠實正直的人被誣衊爲騙子而感到痛苦(悲痛)(意思對即可)

4.答:《馬說》中,面對天下無馬這種壓制人才的謬論,文章只能發出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的感嘆;而《卞和泣玉》中,和氏璞雖然兩度被斥爲普通的石頭,但終遇文王,經雕刻加工顯示出天下至寶的本色。《馬說》更多地是讓人感到憤懣不平與無奈,而《卞和泣玉》卻能讓人看到一些希望。(大意如此即可)

馬閱讀答案2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小題1】解釋劃線的詞語。(8分)

故雖有名馬:(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策之不以其道:( )執策而臨之:( )

【小題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2分)

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小題3】本文的中心論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題4】本文采用“託物寓意”的寫法。本文的“千里馬”、“伯樂”、“食馬者”各有喻指:(3分)

“千里馬”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伯樂” 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食馬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題1】即使。 同“飼”,餵養。 驅使 臨:面對。

【小題1】餵養又不足以使它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聽它嘶叫卻不懂得它的意思。

【小題1】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

【小題1】“千里馬”指人才;“伯樂”指善於識別人才的統治者 ;“食馬者”指 愚妄淺薄的統治者。

解析【小題1】此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詞義即可,有時還要注意詞語的特殊用法。

【小題1】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實重點詞語的能力,不能遺漏,同時要與上下文連貫,有時還要補出省略的主語,同時要抓住其中的關鍵字。

【小題1】本題考查理解作者觀點以及文章主旨的能力。結合文章的內容來概括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觀點即可。

【小題1】本題考查理解作者採用“託物言志”這種方法的用意。結合文章的內容以及文章的寫作背景來理解。

馬閱讀答案3

公元前492年,孔子帶領弟子子路、司馬牛等人進了宋國邊界,見一羣軍校手持鞭子正在驅趕上百民工搬運石頭,爲才38歲的宋國大司馬修造墳墓。有一位年近七旬的老者,因精疲力竭昏厥倒地,軍校見了走過去,皮鞭雨點似地落在他身上。孔子目不忍睹,叫子路前去勸阻。軍校舉鞭向子路抽來,子路拔劍將他手中的鞭子削成兩截!

孔子上前對軍校說:“老人家已被折磨成這樣了,你們就放過他吧!”接着拿出錢打發軍校,又令弟子將尚存一息的老者扶上車送去調治。

爲了方便拜見國君宋景公,孔子師徒選擇了商丘一家較寬敞的石記客店住下來,店主名叫石頭。

再說軍校回去把發生的事情報告了大司馬。大司馬恨得咬牙切齒:“務必將那夥人斬盡殺絕!”軍校得令,便裝尋訪,很快在石記客店找到了孔子一行。

軍校叮囑石頭:“嚴密監視這夥人,今晚大司馬將派兵殺他們!不要走漏風聲,否則,滅你九族!”

石頭唯唯諾諾,等軍校一走,立即將消息報告了孔子。孔子大驚,帶領弟子就要出逃。石頭說:“這樣易暴露目標,需改扮成商人!”石頭找來商人服飾叫他們穿上,並做嚮導帶他們出城直至國境。

孔子問石頭:“你我素昧平生,爲何捨命相救?”石頭說:“先生在墓場救下的老者,正是石頭的父親啊!大恩大德,豈能不報?”

孔子感激萬分,怕石頭回去慘遭大司馬毒手,親自修書一封,介紹石頭到衛國去找朋友蘧伯玉,求他爲救命恩人謀個職業。

數年後,孔子也到了衛國。一天,他正給弟子們講學,司馬牛哭着跑來告訴他:“石頭病故了!”孔子聞言,立即帶領弟子前去奔喪。在破舊狹小的茅屋裏,孔子見石頭衣衫襤褸赤腳躺在木板上,身上蓋着一張破席,泣不成聲:“恩人啊,你爲何落到如此地步?”司馬牛說:“蘧伯玉在世時,石頭生活得很好。伯玉去世後,他連餬口的差事也沒有了。”孔子虔誠跪下:“恩人在上,請受孔丘一拜!”

行了大禮,孔子對顏回說:“快將爲師的馬賣掉,我要厚葬恩人!”

顏回爲難地說:“請夫子三思,依禮,大夫不可無車。再者,吾輩將不知奔波何方,路途遙遠,您……”

孔子果斷擺擺手說:“勿須多言,若無恩人當年冒死相救,我等早成大司馬刀下之鬼了,豈能苟活今日?快去!”孔子賣了坐騎,爲救命恩人石頭舉行了隆重的葬禮。

1、本文敘述了哪幾件事?請你用簡潔的語言加以一概括。

2、結合具體語境,揣摩句子“孔子果斷擺擺手說:‘勿須多言,若無恩人當年冒死相救,我等早成大司馬刀下之鬼了,豈能苟活今日?快去!’ ”中”果然“一詞的表達效果。

3、文章開頭記敘的孔子救老者的故事有何作用?

4、文中宴會爲難地說:”請夫子三思,依禮,大夫不可無車。再者,吾輩將不知奔波何方,路途遙遠,您……”請你根據語境,用適當的語言將省略的內容補全。

5、讀了本文後你有什麼感悟?請聯繫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看法。

1、本文敘述了哪幾件事?請你用簡潔的語言加以一概括。

孔子救受傷老者,並厚葬自己的恩人

2、結合具體語境,揣摩句子“孔子果斷擺擺手說:‘勿須多言,若無恩人當年冒死相救,我等早成大司馬刀下之鬼了,豈能苟活今日?快去!’ ”中”果然“一詞的表達效果。

表現了孔子的報恩的決心,也看到了孔子的與人爲善的品質

3、文章開頭記敘的孔子救老者的故事有何作用?

體現了他的善良與仁慈,爲下文執意要賣馬厚葬恩人做鋪墊

4、文中宴會爲難地說:”請夫子三思,依禮,大夫不可無車。再者,吾輩將不知奔波何方,路途遙遠,您……”請你根據語境,用適當的語言將省略的內容補全。

您看能不能不賣馬,想想其他的方法

5、讀了本文後你有什麼感悟?請聯繫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看法。

人有賣駿馬者,比(1)三旦立市,人莫(2)知(3)之。( )往見伯樂曰: “臣(4)有駿馬,欲賣之,比三旦(5)立(6)於市,人莫與言(7)。願(8)子還(9)而視之,去 (10)而顧(11)之,臣請獻一朝(13)之賈(12)。” 伯樂乃(13)還而視之,去(14)而 顧(15)之(16) 。一旦(17)而馬價十倍。 -------選自《戰國策 燕策二》1.比:連續、接連

2、莫:沒有

3、知:瞭解

4、臣:先秦時代,普通人之間有時也謙稱自 己爲“臣”。

5、三旦:三天

6、立:站立

7、於:在

8、言:交談

9、願:希望

10、還:通假字,通“旋”圍繞,繞圈子。

11、顧:回頭看

12、一朝之賈:一天的價值;賈: 通“價”,這裏指報酬;朝:早晨,也指一天;之:的。

13、乃:就 ,於是

14 、 去 : 離 開

15 、 顧 : 回 頭 看 。

16 、 之 : 代 詞 , 這 裏 指 千 裏 馬 。

17、一旦:這裏是“一會兒”的意思。

有賣千里馬的人,連續三天站在集市上賣馬,人們不知道他賣的是千里馬。這個 人就去拜見伯樂,說:“我有駿馬想要賣,連續三天站在集市上,沒有人和我談生意。 希望您環繞着馬看它,離開的時候再回頭看看它,我會付你一天的價錢。” 伯樂就環 繞着馬看它,離開的時候回頭看它。一天之內馬價漲了十倍。伯樂簡介】 【 伯樂簡介 】伯樂(約公元前67 4年-前611年) ,原名孫陽,春秋中期郜國(今山東省成武縣)人。 在秦國富國強兵中,作爲相馬立下汗馬功勞,得到秦穆公信賴,被封爲“伯樂將軍”。伯樂後 來將畢生經驗總結寫成我國曆史上第一部相馬學著作——《伯樂相馬經》 。現山東省成武縣 伯樂集人。指個人或集體發現、推薦、培養和使用人才的人。【閱讀啓示】“比三旦立市”而無人問津的馬,經相馬專家伯樂無言的“還而視之,去而顧之” ,竟然 “一旦而馬價十倍” ,可見權威的重要性。反過來說,人們對權威和專家的迷信和崇拜是多 麼的盲目。

閱讀訓練

1.與黑體的詞語解釋相同的一項是( ) 。

A.比三日立市 比肩繼踵 B.人莫之知 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比 之 之 之 C.願子還 大府召是兒,幼願耳 D.去而顧之 魏將龐涓聞之,去韓而歸 願 願 去 去

2.選出下列句中的“之”用法不一樣的一項( ) 。

A.臣有駿馬欲賣之 B.願子還而視之 C.去而顧之 D.臣請獻一朝之賈

3.加點的字讀音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A.願子還而視之(huán) B.臣請獻一朝之賈(jiǎ) 還 賈 C.臣請獻一朝之賈(gǔ) D.陰霞生遠岫,陽景逐迴流。 (jǐng) 賈 景

4.省略的部分補充正確的一項是( ) 。

A.人莫與言(駿馬) B.(餘)乃重修岳陽樓 C.此人一一爲具言所聞(之) D.一鼓作氣,再(鼓)而衰

5.對文章意思判斷有錯的一項是( ) 。

A.本來是一匹劣馬,但是由於請到了伯樂來故弄玄虛,因此“馬價十倍” 。 B.賣馬者爲了請到伯樂,允諾給他一天的報酬。 C.伯樂其實並沒有發表什麼評論,他“還而視之,去而顧之” ,無非是在暗示這匹馬被 自己看中了。 D.這匹馬其實也算得上是一匹好馬,但只有請到了伯樂,人們才意識到了,表明了人們 迷信權威的社會現實。

6.解釋句中黑體的詞。

(1) 見伯樂曰 、往見 (3) 、去而顧之 顧 (2) 子還而視之 、願子 (4) 、伯樂乃還而視之 乃 )

7.與“去而顧之”中的“去”的意義不同的一項是( A.去死肌 C.則有去國懷鄉 B.遊人去而禽鳥樂也 D.黃鶴一去不復返

8.從下面選出與“去而顧之”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後狼止而前狼又至 C、峨冠而多髯者 B、學而時習之 D、出淤泥而不染

9.下列句子中的黑體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 A.人莫與言(言,話語) 言 C.去而顧之 (去,離開) 去

10.在文中( B.願自還而視之(願,希望) 願 D.伯樂乃還而視之(乃,竟然) 乃)補上省略的成分。

11.“臣請獻一朝之賈。 ”一句翻譯正確的是( ) A.我請求你給我一天的報酬。 C.我願與奉送給你一天的報酬。 B.大臣們願意奉送給你一天的報酬。 D.我要求貢獻一天的報酬。

12.文中有兩個通假字,這兩個通假字分別是①______通________;②______通________

1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伯樂乃還而視之,去而顧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伯樂看了之後,馬價爲什麼會漲了 10 倍?你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本不懂得貨色,而“名家”說好就認爲好,人云亦云,這樣不加分析地盲目地虛推、崇 拜對嗎?請談談你的看法。

16.讀了這個故事,你受到了哪些啓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D 2.D 3.B 4.D 5.A

6.(1)拜見(2) 尊稱對方,您 (3) 回頭看 (4) 於是

7.A

8.B

9.B

10.賣駿馬者。

11.C 12.①還 旋②賈 價

13.①接連三天站在集市上,別人沒有知道這是 一匹千里馬的.②伯樂就去圍着馬轉圈看了看,離開的時候又回頭看了看.

14.伯樂是相馬的 權威,衆人都迷信權威,崇拜權威.這種現象說明了: ⑴駿馬因伯樂而價增,說明了權威在日 常生活中的重要性。⑵我們不應過分的迷信權威,盲目的崇拜權威。凡事要實地考察,才能 得出真實的結論。⑶像伯樂這樣的權威,一定要注重自己的言行,說話辦事都要有自己的原 則性,否則極易導致不應出現的後果。 (以上 3 點可任選一點展開)

15.不對。應該有自己的 獨到見解。

16.①駿馬因伯樂而價增,說明權威的重要性.②也不能完全迷信權威,盲目地崇拜 權威.凡事要實地考察,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③像伯樂這樣的權威人士,爲“一朝之賈” ,不 經過調查研究就“去而顧之”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馬閱讀答案4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徹裏,燕只吉臺氏。曾祖太赤,爲馬步軍都元帥,從太祖定中原,以功封徐(今徐州)、邳(今江蘇省邳州)二州,因家于徐。徹裏幼孤,母蒲察氏教以讀書。

至元十八年,世祖召見,應對詳雅,悅之,俾常侍左右,民間事時有所諮訪。從徵東北邊還,因言大軍所過,民不勝煩擾,寒餓且死,宜加賑給,帝從之,乃賜邊民谷帛牛馬有差,賴以存活者衆。二十三年,奉使江南,時行省理財方急,賣所在學田①以價輸官。徹裏曰:“學田所以供祭禮、育人才也,安可鬻?”遽止之。還朝以聞,帝嘉納焉。

民不勝其苦,自裁及死獄者以百數,中外騷動。廷臣顧忌,皆莫敢言。徹裏乃於帝前具陳桑哥奸貪誤國害民狀,辭語激烈。帝怒,謂其毀詆大臣,失禮體,命左右批其頰。徹裏辯愈力,且曰:“臣與桑哥無仇,所以力數其罪而不顧身者,正爲國家計耳。苟畏聖怒而不復言,則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且使陛下有拒諫之名,臣竊懼焉。”於是帝大悟,即命帥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得珍寶如內藏之半。桑哥既誅,諸枉系者始得釋。復奉旨往江南,籍桑哥姻黨江浙省臣烏馬兒、蔑列、忻都、王濟,湖廣省臣要束木等,皆棄市,天下大快之。徹裏往來,凡四道徐,皆過門不入。

進拜御史中丞,俄升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汀、漳劇盜歐狗久不平,遂引兵徵之,號令嚴肅,所過秋毫無犯。有降者,則勞以酒食而慰遣之,曰:“吾意汝豈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今既來歸,即爲平民,吾安忍罪汝。其返汝耕桑,安汝田裏,毋恐。”他柵②聞之,悉款附。未幾,歐狗爲其黨縛致於軍,梟首以徇,脅從者不戮一人,汀、漳平。

九年,以疾斃,年四十七。斃之日,家資不滿二百緡,人服其廉。(選自《元史·徹裏》,有刪改)

【注】①學田:舊時辦學用的公田。②他柵:其他營寨。

1.對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民不勝煩擾,寒餓且死,宜加賑給——給:供給,施與

B.則勞以酒食而慰遣之——勞:煩勞

C.民不勝其苦——勝:能夠承受,禁得起

D.即命帥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籍:登記,沒收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賣所在學田以價輸官/樊噲側其盾以撞

B.且使陛下有拒諫之名/不出,火且盡

C.得珍寶如內藏之半/長幼之節,不可廢也

D.其返汝耕桑/且行千里,其誰不知

3.下列各組句子中,分別能表現徹裏“愛護百姓”和“廉潔無私”的一組是( )

A.帝從之,乃賜邊民谷帛牛馬有差/所以力數其罪而不顧身者,正爲國家計耳

B.號令嚴肅,所過秋毫無犯/具陳桑哥奸貪誤國害民狀,辭語激烈

C.則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徹裏往來,凡四道徐,皆過門不入

D.今既來歸,即爲平民,吾安忍罪汝/薨之日,家資不滿二百緡

4.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學田所以供祭禮、育人才也,安可鬻?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謂其毀詆大臣,失禮體,命左右批其頰。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意汝豈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B

2.C

3.D

4.(1)譯文:學田用來供給祭祀典禮、培養人才,怎麼可以賣呢?(關鍵詞:所以、安、鬻)

(2)譯文:皇帝認爲他詆譭大臣,失去人臣禮儀,命令侍衛掌嘴。(關鍵詞:毀詆、左右、批其頰。)

(3)譯文:我的意思是你們難道是真正謀反的人嗎,只是因爲貪官污吏暴政而導致的。(關鍵詞:豈、良、所致。)

文言文閱讀: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語爲基礎而形成的上古漢語書面語言以及後來歷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語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寫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歷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爲一種定型化的書面語言,沿用了兩三千年,從先秦諸子、兩漢辭賦、史傳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屬於文言文的範圍。也就是說,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書面語言,是現代漢語的源頭。

文言文在中學課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學好文言文,首先,在語言環境中理解字詞,不斷積累,熟練把握文言句式的應用,在熟讀和背誦的基礎上,能準確翻譯課文,加深課文理解,要有意識的提高自己的文學鑑賞、評價能力。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難易程度上”應屬於“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幾方面:

1.能正確地理解文言詞語的含義。

2.能正確地將文言語句譯成現代漢語。

3.能理解並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達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課內部分只要有針對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種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錄原文關鍵的詞語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話組織文字回答。

三種方法,採用第一、二種方法回答的準確率一般會比較高。

準確理解詞義、翻譯句子基本原則:

是通過解釋詞語,理解句子的含義。

首先,必須準確把握文中實詞和虛詞的含義和用法。

掌握文言實詞,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義的擴大、詞義的縮小、詞義的轉移、感情色彩的變化等)、通假字、詞類的活用(名詞的活用、動詞的活用、形容詞的活用、使動用法、意動用法等)。

虛詞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於、則、乃、也、者、乎、然、焉、何、夫、爾等,其中出現頻率高更應重點掌握的是:之、其、而、以、於五個。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見的句式及其特點。

掌握文言文中有別於現代漢語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閱讀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見的句式有:

判斷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爲”、“則”等,表示某種肯定或否定的判斷;

也有用“是”表判斷的)、省略句(省略主語、省略謂語、省略賓語、省略介詞或介賓短語)、倒裝句(謂語前置、賓語前置、定語後置、狀語後置)、被動句(藉助於被動詞,如“被”、“於”、“爲……所……”表示被動;不借助被動詞,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動)。

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譯的原則、方法和步驟。

翻譯文言句子是考試的難點,也是重點。文言翻譯的原則是:信(準確、忠實於原文、不歪曲、不遺漏、不隨意增減意思。)、達(表意明確、語言通暢)、雅(簡明、優美、有文采)。

文言翻譯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書名、官名、國號、年號、度量衡單位、古代專有名詞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

2、補:補出省略成分。

3、刪:刪去不譯的詞語。文言中凡是無實在意義,只表語氣、停頓、補足音節和舒緩語氣等的虛詞,都可略去。

4、換:替換。用現代詞彙替換相應的古代詞彙。

5、調:調整倒裝句句序,按現代漢語習慣句式將其調整過來。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則和方法,翻譯時還必須有步驟:解詞——串意——順句。注:直譯即逐字逐字地譯。意譯即譯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譯以直譯爲主,意譯爲輔。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譯不通時,用意譯。

文言文閱讀方法:

一、快速瀏覽

題目課外文言文閱讀試題有個特點:有的題目選項出示了文中某些關鍵字詞的意思,有的題目則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內容。

瀏覽題目有助於同學們初步瞭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首先應該快速瀏覽文段後的題目。

二、仔細分析標題

一般而言,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都會給出標題。

學生應留意並仔細分析文段的標題。因爲大部分標題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內容。例如,在一次測試會考了一個“楚人學舟”的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這個主謂結構的標題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內容,我們看了標題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內容了。

總之,仔細分析文段的標題,可使我們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內容。

三、結合註釋

速讀全文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對於一些難懂的文言字詞一般都會給出註釋。

這些註釋有助於同學們準確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內容。所以,教師應提醒學生千萬別忽略這些註釋,而應結合註釋速讀全文。

遇到個別疑難詞句像“絆腳石”一樣橫在途中,我們就要聯繫上下文認真推敲,可用猜想的方法來解決。實在解決不了的,千萬別停下來苦苦思索,而應繼續閱讀。總之,速讀全文,不求完全讀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四、“對症下藥”

解答問題課外文言文閱讀問題設計有三種類型,即詞語解釋題、句子翻譯題和內容理解題。

對於不同的題目則採用不同的解題方法:

(1)詞語解釋題。

這類題目多數是考查文言實詞中一詞多義的現象,而這些文言實詞基本上都是同學們在課內文言文中學習過的。解題時,應先套用我們學習過的文言實詞的意思,再聯繫上下文檢驗,經檢驗意思通順,則爲正確答案。

(2)句子翻譯題。

翻譯句子要解釋出關鍵的字詞的意思,應該在直譯的基礎上意譯。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年號、人名、地名、官名、物名、書名、國名等專有名詞保留原樣,不用翻譯。例如:“慶曆(年號)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謫守巴陵郡(地名)”。

可把這個句子譯爲:慶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二是句子中沒有實際意義的詞語應刪去。例如:“陳勝者,陽城人也”,“者……也”表判斷,無義,應刪去,可把這個句子譯爲:陳勝是陽城人。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謂倒裝、賓語前置、狀語後置等倒裝句)和現代漢語的語序不一樣,翻譯時要作適當的調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謂倒裝)!”可把這個句子譯爲:你也太不聰明瞭。四是所翻譯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則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補出來。例如:“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省略主語)。”可把這個句子譯爲:他們(主語)就用硃砂在綢子上寫上‘陳勝王’三個字。

(3)內容理解題。

一般來說,作者通過短小的文言語段,記敘一件事,表達一箇中心或一種哲理。所以我們瞭解了全文的內容後,還要進一步思考作者蘊藏在文章裏的寫作意圖。有時作者將主旨蘊藏在敘事的整個過程中,我們就要思考事件的含意;有時作者在文章的結尾時發表議論,直抒胸臆,以此來揭示文章的中心,我們也要倍加註意。如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作者將自己的寫作意圖蘊藏在敘事和寫景中,直到文尾,才卒章顯旨,讚頌了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曠達胸襟,勉勵自己和朋友以天下爲己任,抒發了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馬閱讀答案5

《馬》

人類所曾做到的最高貴的征服,就是征服了這豪邁而剽悍的動物——馬:它和人分擔着疆場的勞苦,同享着戰鬥的光榮;它和它的主人一樣,具有無畏的精神,它眼看着危急當前而慷慨以赴;它聽慣了兵器搏擊的聲音,喜愛它,追求它,以與主人同樣的興奮鼓舞起來;它也和主人共歡樂;在射獵時,在演武時,在賽跑時,它也精神抖擻,耀武揚威;但是它馴良不亞於勇毅,它一點兒不逞自己的烈性,它知道剋制它的動作:它不但在駕馭人的手下屈從着他的操縱,還彷彿窺伺着駕馭人的顏色,它總是按照着從主人的表情方面得來的印象而奔騰,而緩步,而止步,它的一切動作都只是爲了滿足主人的願望。www.這天生就是一種捨己從人的動物,它甚至於會迎合別人的心意,它用動作的敏捷和準確來表達和執行別人的意旨,人家希望它感覺到多少它就能感覺到多少,它所表現出來的總是在恰如人願的程度上;因爲它無保留地貢獻着自己,所以它不拒絕任何使命,所以它盡一切力量來爲人服務,它還要超出自己的力量,甚至於捨棄生命以求服從得更好。

1.文中哪一句話概括了馬與人的關係?

“人類所曾做到的最高貴的征服,就是征服了這豪邁而剽悍的動物——馬”。

2.被征服的馬具有怎樣的品格?

馴良 勇毅

3.“它聽慣了兵器搏擊的聲音,喜愛它,追求它,以與主人同樣的興奮鼓舞起來”,體現了馬具有怎樣的精神?

豪邁、剽悍、無所畏懼

4.畫線句流露出作者對被征服的馬具有怎樣的情感?

既稱頌馬的馴良,也流露出對馬失去自由豪邁的悲哀

馬閱讀答案6

房兵曹胡馬詩

杜甫

胡馬大宛名,鋒棱瘦骨成。

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

所向無空闊,真堪託死生。

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

注①兵曹:兵曹參軍的省稱,是唐代州府中掌官軍防、驛傳等事的官員。房兵曹:詩人朋友。

14.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首聯開門見山,出句交代胡馬產地;對句描寫胡馬骨相,從外形上勾勒其神峻的輪廓。

B.頷聯“批”和“入”兩詞使用傳神,“批”寫馬的雙耳直豎,“入”寫出馬奔馳的雄姿。

C.頸聯緊承上聯,繼續實寫胡馬外在特徵,“所向無空闊”與“關山度若飛”意思接近。

D.尾聯是全詩的“主旨”所在,用 “驍騰有如此”對馬作了概括,最後一句開拓了意境。

15.這首詩有什麼含意?主要採用了什麼表現手法?(6分)

閱讀答案:

14.C “繼續實寫胡馬外在特徵”錯,而是“虛寫馬的內在品格”

15.含意:①本詩通過描寫一匹擁有不凡外形和忠誠勇猛品格的胡馬(詩歌內容2分)

表達了詩人期望房兵曹騎着它馳騁萬里,爲國立功,(對友人的期望1分)

寄託了詩人自己銳意進取、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自我的情志1分)

手法:②主要運用了託物言志的表現手法。(2分,答其它手法不給分)

馬閱讀答案7

馬語(莫言)

像一把粗大的鬃毛刷子在臉上拂過來拂過去,使我從睡夢中醒來。眼前晃動着一個巍然的大影子,宛如一堵厚重的黑牆。一股熟悉的氣味令我怦然心動。我猛然驚醒,身後的現代生活背景悄然退去,陽光燦爛,照耀着三十多年前那堵枯黃的土牆。牆頭上枯草瑟瑟,一隻羽毛燦爛的公雞站在上邊引吭高歌,牆前有一個傾頹的麥草垛,一羣母雞在散草中刨食。還有一羣牛在牆前的柱子上拴着,都垂着頭反芻,看樣子好像是在沉思默想。彎曲的木柱子上沾滿了牛毛,土牆上塗滿了牛屎。我坐在草垛前,伸手就可觸摸到那些雞,稍稍一探身就可以觸摸到那些牛。我沒有摸雞也沒有摸牛,我仰臉望着它親密的朋友那匹黑色的、心事重重的、屁股上烙着Z99字樣的、盲目的、據說是從野戰軍裏退役下來的、現在爲生產隊駕轅的、以力大無窮任勞任怨聞名鄉里的老馬。

馬,原來是你啊!我從草垛邊上一躍而起,雙臂抱住了它粗壯的脖子。我心潮起伏,淚珠在它光滑的皮上滾動。它聳聳削竹般的耳朵,用飽經滄桑的口氣說:別這樣,年輕人,別這樣,我不喜歡這樣子,沒有必要這樣子。好好地坐着,聽我跟你說話。它晃了一下脖子,我的身體就輕如鴻毛般地脫離了地面,然後就跌坐在麥草垛邊,伸手就可觸摸那些雞,稍稍一探身就可以觸摸那些牛。

我端詳着這個三十多年沒有見面的老朋友。它依然是當年的樣子:碩大的頭顱、偉岸的身軀、修長的四肢、瓦藍的四蹄、蓬鬆的華尾、緊閉着的不知道什麼原因盲了的雙目。於是,若干的情景就恍然如在眼前了。

我曾經多次揪它的尾毛做琴弓,它默默肅立,猶如一堵牆。我多少次坐在它寬闊平坦的背上看小人書,它一動也不動,好像一艘擱淺了的船。我多少次對鄰村的小孩子炫耀它,編造它的光榮的歷史,說它曾經馱着兵團司令衝鋒陷陣,立過赫赫戰功,它一聲不吭,好像一塊沒有溫度的鐵。我多少次向村裏的老人請教,想了解它的歷史,尤其想知道它是怎樣瞎的,沒人告訴我。我多少次撫摸着它的脖子問,親愛的馬,你的眼睛是怎麼瞎的,是炮彈皮子崩瞎的嗎?是害紅眼病弄瞎的嗎?是老鷹啄瞎的?任我千遍萬遍地問,它不回答。

我現在回答你。馬說。馬說話時柔軟的嘴脣笨拙地翻動着,不時地顯露出被穀草磨損了的雪白的大牙。它的聲音十分沉悶,彷彿通過一個曲折漫長的管道傳遞過來的。這樣的聲音令我癡迷,令我陶醉,令我驚悚,令我如聞天籟,不敢不認真聽講。

馬說:日本有一個著名的關於眼睛的故事。琴女春琴被人毀容盲目後,她的徒弟也是她的情人佐助便自己刺瞎了眼睛。還有一個古老的故事,俄狄浦斯得知自己殺父娶母之後,悔恨交加,自毀了雙目。你們村子裏的馬文才,舍不下新婚的媳婦,爲了逃避兵役,用石灰點瞎了雙目。這說明,世界上有一類盲目者,爲了逃避,爲了佔有,爲了完美,爲了懲罰,是心甘情願自己把自己弄瞎了的。當然,你最想知道的,是我爲什麼瞎了眼睛馬沉吟着,這個話題勾起了它無限辛酸的往事

馬說:幾十年前,我的確是一匹軍馬,我屁股上的烙印就是證明。我的主人是一個英武的軍官。他不僅相貌出衆,而且還滿腹韜略。我對他一往情深,如同戀人。有一天,他竟然讓一個散發着刺鼻脂粉氣息的女人騎在我的背上。我心中惱怒,精力分散,穿越樹林時,撞在了樹上,把那個女人掀了下來。軍官用皮鞭抽打我,罵我你這匹瞎馬!從此,我決定再也不睜開我的眼睛

原來你是裝瞎!我從麥草垛前一躍而起。

不,我瞎了馬說着,掉轉身,向着那漫漫無盡的黑暗道路,義無反顧地走去。

18、本文以我與馬的重逢爲線索,主要描寫兩個場面:一是____________,一是_______________。(2分)

19、小說中爲什麼多次寫我想了解馬的歷史尤其是想知道它是怎樣瞎的?(4分)

20、小說多處描寫了馬的形象,同時也描寫了雞和牛,這樣寫有什麼作用?請結合文章內容作簡要分析。(4分)

21、小說中的馬因爲主人的一句謾罵,就自己後半生裝瞎。你認爲它這樣做值得嗎?請依據文本加以探究。(6分)

閱讀答案:

18、一是久別重逢時的情景,一是重逢後馬的自述。(各一分)

19、(4分)反覆渲染我想了解它的歷史,尤其想知道它是怎樣瞎的,爲小說巧設懸念,有效地增強了作品的吸引力。

20.(4分)(1)本文勾勒了馬巍然、粗壯、削竹般的耳朵等外貌特徵,又用牛和雞來襯托,意在突出馬出類拔萃的形象以及我對馬的深厚情感。(2)一匹傑出的戰馬在遭到不公正對待後自我譭棄的抗爭,與平庸的牛、雞安享平凡的生活形成對照,表達了對遭逢不幸、自我懲罰者的同情與感慨。(答出一點給全分)

21.(6分)(1)答值得的,參考要點:①突出了命運對它的不公,維護了自己的尊嚴;②這樣一種悲劇性的結局對主題(懷才不遇)的表達顯得更深沉有力;③即使不在戰場上馳騁,也可以以力大無窮任勞任怨聞名鄉里,活出自己的尊嚴,這同樣是自身價值的體現。(2)答不值得的,參考要點:①它可以繼續爲軍官服務,用出色的表現證明自己沒瞎;②它可以跑到別的部隊,繼續馳騁疆場;③沒必要後半生裝瞎,它可以睜大眼睛堂堂正正地駕轅出力,體現自身價值。(說明:要有觀點,有分析。答案不必拘泥,答出兩點可全給分。)

馬閱讀答案8

①馬是人類摯友,它自遠古走來。殷商時期的甲骨卜辭中即有“馬”字;《詩經??周南??漢廣》篇有云:“之子于歸,言秣其馬”,足以證明其追隨人類已有數千年之久。在傳統社會裏,馬之地位舉足輕重。古人以“馬牛羊雞犬豕”爲六畜,而馬居其首。其價值遠遠超出代步、耕田、拉車、征戰等實用範疇,而昇華爲文化方面的多重意義。

②馬是財富象徵。《論語》中記載,孔子曾以“有馬千駟(即四千匹)”來形容齊景公之富有;《孟子》中記載,孟子曾批評梁惠王“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殍”,表明在當時人們的心目中馬所佔有之突出地位,也可說明馬是財富與實力的重要體現。

③馬有崇高聲望。三國時呂布驍勇無敵,劉關張三英圍攻尚不能勝,當與有坐騎名赤兔者助之頗有關係。時人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之語,足見良馬有與英雄並駕齊驅之資格。

④馬可代表人傑。相傳有名伯樂者長於相馬,世人便將善識賢才者以伯樂名之,足見人傑騏驥之相類也。

⑤馬具高尚品德。據傳,有古人乘馬出行,墜入山澗而不得出,其坐騎非但未乘機逃逸,反而將繮繩垂下,主人藉此而脫離險境,從而留下“馬有垂繮之義”的千古美談。

⑥馬性自強不息。其表面性情溫順,然與同類競爭時多不甘落伍。賽馬場上不乏力盡筋疲,倒地而死之強者;馬雖默然無語,但大都不屑於偷懶耍滑,而是任勞任怨。昔日沙場之上,多有戰馬遍體鱗傷,但仍奮力向前,終致力竭而亡。因此,此輩多可贏得死後哀榮,不乏以將軍之禮而葬之者。

⑦馬與人息息相通,心心相印。金榜題名後,“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似乎馬亦理解士子之歡樂;仕途失意時,“古道西風瘦馬……斷腸人在天涯”,好像馬也懂得離人之痛楚。

⑧馬看似愚呆木訥,實則聰穎異常。據《韓非子??說林》記載:春秋時,管仲從桓公率齊師北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若走錯方向,全軍必覆沒於莽莽荒原之中,死無葬身之地。管仲急中生智,獻計曰:“老馬之智可用也!”恰有老馬數匹,便放之前行。此輩心中果然有地圖一幀,高瞻遠矚,沉着冷靜,昂首闊步,似信步於閒庭。將士緊隨其後,亦步亦趨,遂得以走出絕境,轉危爲安,從而留下“老馬識途”之佳話。

⑨馬之俊美,在形體不在面容。其腿長體健,肌肉發達,鬃毛如瀑,長尾飄灑。行則悠然自得,志酬意滿;奔則四蹄騰空,絕塵而去。草原之上,萬馬競躍,誠生命洪流之起伏;沙場之中,千驥嘶鳴,真沖天豪氣之跌宕。

(10)。其眼大而無神,耳小而猥瑣,再配上毫無表情之長臉一張,若只睹其面,唯當以“因可愛而美麗”來詮釋。據傳,北宋名士蘇東坡之臉甚長,時人有“馬面”之譏。蘇小妹曾賦詩形容其兄曰:“去年一點相思淚,今日方流到口邊。”此句用來形容馬面之遼闊,亦無不可。

【小題1】本文的說明對象是什麼?它的文化意義表現在哪些方面?(3分)

【小題2】文章裏畫線句子中加點的詞語“據傳”能去掉嗎?爲什麼?(2分)

【小題3】文章用了多種說明方法,請任舉一例並說明其作用。(3分)

【小題4】填寫在第(10)段橫線上的句子,下列選項最恰當的一項是()(2分)A.馬諸美齊備,就連其面相,也是歷代文人連連稱道的地方。5 ^) Y8 K3 A! J+ C+ H* b6 A9 Z9 f B.馬面相雖小有缺憾,不敢恭維,但其卻諸美齊備。+ _, ^% U/ P* g# R. ) i C.馬面相姣好,諸美齊備,無有缺憾。# `+ K H3 M" ^2 J D.馬雖諸美齊備,然亦小有缺憾,即其面相實不敢恭維。- a) Z4 L8 i3 D- ]3 J$ @ 【小題5】文章介紹了有關馬的諸多美好之處,你一定對馬產生了濃厚興趣。閱讀下面材料,探究馬的未來會怎樣?(寫出一點即可)(2分)

進入現代社會,人類生活方式與內容皆發生鉅變,整個世界已面目全非。冷兵器時代最具機動性的騎兵已黯然失色而退出歷史舞臺;現代交通體系的發展,已將馬擠出因之而得名的“馬路”;現代通信手段的先進,使得主要由馬來支撐的驛道再無存在價值。這一切都使人類疏遠甚至漸漸遺忘了曾爲人類立下“汗馬功勞”的老友。當今時日,馬對比起其先輩之業績與風光,只能對寒風而長嘶,徒發“生不逢時”之慨嘆。

答案

【小題1】(3分)說明對象是馬(1分),文化意義:馬是財富象徵;有崇高聲望;可代表人傑;具高尚品德;性自強不息;與人息息相通,心心相印。(答對2點即可).

【小題2】 (2分)不能去掉,“據傳”表推測,作者在說明“馬具高尚品德”時,用“馬有垂繮之義”作根據,但這一傳說無法考證,故留有餘地。如果去掉,就成爲真實存在了,不夠科學嚴謹。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小題3】 (3分)略

【小題4】(2分)D

【小題5】(2分)示例:(1)隨着科技的發展,人類越來越無需借用馬力了;(2)可能由工具型向觀賞型、娛樂型轉變;(3)迴歸山林,過上自由自在的生活。(意對即可)。

解析【小題1】

試題分析:“說明對象”即說明文主要說明的事物,可根據文中出現的關鍵詞的頻率來判斷,可在標題和開頭文段中搜尋關鍵詞。“文化意義”可以根據各段段首中心句來概括即可。

考點:概括說明對象及其特徵。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

【小題2】

試題分析:比較辨析有無此詞語語意的變化,從而說明此詞的作用即說明了什麼問題,從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這個角度來概括其特點,要使用評價語“準確說明”。

考點:分析說明性語言的語言特色。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

【小題3】

試題分析:首先要了解說明文的常用說明方法及特徵,然後根據文字信息來判斷,根據文段內容從說明了事物什麼特徵,說明什麼問題方面來表達其作用。

考點:分析常見的說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

【小題4】

試題分析:閱讀此段內容,瞭解此段是寫馬的“缺憾”的。選面中B和D都提到“缺憾”,但B句“但其卻諸美齊備”強調的是“完美”,所以選D。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

【小題5】

試題分析:根據材料內容,說明未來馬不太可能作爲交通或戰爭的工具,而可能成爲人們欣賞的動物來對待。

考點: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能力層級爲探究F。

馬閱讀答案9

(二)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4小題,16分)

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吳伯蕭

也許是緣分,從孩提時候我就喜歡了馬。三四歲,剛剛記事,朦朧想着,彷彿家門前,老槐樹蔭下,站滿了大圈人,說不定是送四姑坐着馬走呢。

人,說着就會慢慢兒大的。坡裏移來的小桃樹,在菜園裏都長滿了一握。姐姐出閣了呢。每次搬回來住孃家,母親和我們弟弟,總是於夕陽的輝照中,在莊頭眺望的。遠遠聽見了鑾鈴聲響,隔着疏疏的楊柳,隱約望見了在馬上招手的客人,母親總禁不住先喜歡得落淚,我們也快活得像幾隻鳥,叫着跑着迎上去。問着好,從夥計的手中接過馬轡來,姐姐總說∶'又長高了。'車門口,也是彼此問着好;客人儘管是一邊笑着,偷回首卻是滿手帕的淚。

家鄉的日子是有趣的。大年九年級四,人正閒,衣裳正新,春聯的顏色與小孩的興致正濃。村裏有馬的人家,都相將牽出了馬來。雪掩春田,正好馳驟競賽呢。總也有三五匹吧,騎師是各自當家的。我們的,例由比我大不了幾歲的叔父負責,叔父騎膩了,就是我的事。嶄新的年衣,咳笑的亂語,是同了那頭上亮着的一碧晴空比着光彩的。騎馬的人自然更是鼓舞有加嘍。一鞭揚起,真像霹靂弦驚,颼颼的那耳邊風絲,恰應着一個滿心的矜持與歡快。馳騁往返,非到了馬放大汗不歇。畢剝的鞭炮聲中,馬打着響鼻,像是凱旋,人散了。那是一幅春郊試馬圖。

那樣直到上元,總是有馬騎的親戚家人來往,驢騾而外,代步的就是馬。那些日子,家裏最熱鬧,年輕人也正蓬勃有生氣。姑表堆裏,不是常常少不了戲謔麼?春酒筵後,不下象棋的,就出門遛幾趟馬。

孟春雨霽,騎了馬看捲去的涼雲,麥苗承着殘滴,草木吐着新翠,那一脈清鮮的泥土氣息,直會沁人心脾。殘虹拂馬鞍,景緻也是宜人的。

端陽,正是初夏,天氣多少熱了起來。穿了單衣,戴着箬笠,騎馬去看戚友,在途中,偶爾河邊停步,攀着柳條,乘乘涼,順便也數數清流的游魚,聽三兩漁父,應着活浪活浪的水聲,哼着小調兒,這境界一品尚書是不換的`,不然,遠道歸來,恰當日落半山,殘照紅於榴花,驅馬過三家村邊,酒旗飄處,斜睨着'聞香下馬'那麼幾個斗方大字,你不饞得口流涎麼?纔怪!鞭子垂在身邊,搖擺着,狗咬也不怕。'小妞!吃飯啦,還不給我回家!'你瞧,已是吃大家飯的黃昏時分了呢。把繮繩一提,我也趕我的路,到家掌燈了,最喜那滿天星斗。

真是家鄉的日子是有趣的。

當學生了。去家五里遙的城裏。七天一回家,每次總要過過馬癮的。東嶺,西窪,河埃,叢林,蹤跡殆遍殆遍。不是午飯都忘了吃麼?直到父親呵叱了,纔想起肚子俄來反正父親也是喜歡騎馬的,呵叱那只是一種擔心。啊,生着氣的那慈愛喜悅的心啊!

祖父也愛馬,除了像三國志那樣幾部老書。春天是好騎了馬到十里外的龍潭看梨花的。秋來也喜去看礦山的楓葉。馬伕,別人爭也無益,我是抓定了的官差。本來麼,祖孫兩人,緩轡端跚於羊腸小道,或浴着朝瞰,或披着曉霞,閒談着,也同鄉裏交換問寒問暖的親熱的說話;右邊一隻鳥飛了,左邊一隻公雞喔喔在叫,在純樸自然的田野中,我們是陶醉着的,我們也志同道合。

最記得一個冬天,滿坡白雪,沒有風,老人家忽爾要騎馬出去了,他就穿了一襲皮袍,暖暖的,系一條深紫的腰帶,同銀白的鬍鬚對比的也戴了一頂絳紫色的風帽,寬大幾乎當得斗篷,馬是棕色的那一匹吧,跟班仍舊是我。出發了呢,那情景永遠忘不了。雖沒去尋梅花,當我們到嶺巔頭,繫馬長鬆,去俯瞰村舍裏的縷縷炊煙,領略那直到天邊的皓潔與荒曠的時候,卻是一個奇蹟。

說呢,孩子時候的夢比就風雨裏的花朵,是一招就落的,轉眼,沒想競是大人了。家鄉既變得那樣蒼老,人事又總坎坷紛亂,閒暇少,時地復多乖離,躍馬長堤的事就稀疏寥落了。可是我還是喜歡馬呢∶不管它是銀蔡,不管它是赤兔,也不管它是泥肥駿瘦,蹄輕鼠長,我都喜歡。我喜歡劉玄德躍馬過檀溪的故事,我也喜歡'泥馬渡康王'的傳說,即使荒誕不經吧,卻都是那樣神祕超逸,令人深深嚮往。

十萬火急的羽文,古時候有驛馬飛遞∶探馬報道,寥寥四個字裏,活活繪出了一片馬蹄聲中那營帳裏的忙亂與緊急,百萬軍中,出生入死,不也是憑了征馬戰馬才能斬將搴旗的麼?飛將在時,陰山以裏就沒有胡兒了。

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

噲,怎麼這樣壯呢!膽小的人不要哆嗦啊,你看,那風馳電掣的閃了過去又風馳電掣的閃了過來的,就是馬。那就是我所喜歡的馬。

—弟弟來信說∶'家裏纔買了一匹年輕的馬,挺快的……'真是,說句兒女情腸的話,我有點兒想家。

6.下列對作品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一開頭就寫'我'與馬有緣分,寫送四姑坐馬走,充滿溫馨之感,透出兒女情腸之味。

B.出閣的姐姐搬回孃家住,在淡淡的敘述中既有幾許重逢的高興,又有幾分道不明的傷感。

C.家鄉有馬的日子十分有趣,新年可縱馬馳驟競賽,以馬代步走親訪友,驅馬回家吃晚飯。

D.學生時代的我仍喜歡馬,祖孫三代因馬志同道合,即使三人間偶有不愉快但仍覺溫馨。

7.下列對作品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以回憶的形式寫了與馬相伴的童年生活及所謂荒誕不經的故事,與魯迅'朝花夕拾'有異曲同工之妙。

B.作者按照時間順序把有馬的生活寫得非常有層次,一年之中從正月寫到初夏,一生之中從童年寫到成年。

C.作者借景抒情,空中的夕陽和涼雲、地上的楊柳和麥苗、落日下的大旗和鳴馬都飽含作者欣喜的感受。

D.文中長短句的結合、文白句的間雜、語氣詞的妙用、修辭的精心選擇都很有特色,平易近人,清新樸實。

8.文中畫線部分有哪些作用?請簡要分析。(4分)

9.作品結尾弟弟關於買馬的來信,有人說是多此一舉,有人說是恰到好處。請結合作品談談你的理解。(6分)

答案: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6. (3分)D(與父親志同道合牽強,“不愉快”理解有誤)

7. (3分)C(“落日下的大旗和鳴馬都飽含作者欣喜的真摯情感”錯,不是“欣喜”)

8. (4分)①承上啓下,緊承上文對年少生活的回憶,下啓對成年生活的敘述;②情感抒發有了突轉,表達對世事的感慨,更深沉厚重,豐富了作品的意蘊。

評分建議:一點2分,兩點即滿分,意思對即可。

9. (6分)示例一:恰到好處。素材與全文融爲一體,都是寫關於“馬”的事;思家之情抒發自然,強調是“家裏”,“我有點兒想家”則顯得順理成章;全文結構緊湊,轉變了文章的寫作思路,文章前一部分寫家裏有馬的日子很有趣,是實,後一部分寫夢中的馬、書中的馬,是虛,弟弟的來信又由虛轉向實了。

示例二:多此一舉。素材重複,前面大多是寫關於“馬”的事,文末再寫有堆砌之嫌;思家之情做作,與寫飛將之馬時的情感不吻合;文章結構鬆散,文章本來所寫內容多,角度多,有虛有實,最後再寫弟弟關於家裏買馬的來信,文章顯得更加鬆散。

評分建議:一點2分,三點即滿分6分,意思對即可。

馬閱讀答案10

鞏乃斯的馬

周濤

我一直對不愛馬的人懷有一點偏見,有時候讀傳記,看到有些了不起的人物以牛或駱駝自愉,就有點替他們惋惜。在我眼裏,牛總是有點象徵落後的意思,一副安貧知命的樣子。駱駝是沙漠的怪胎,爲了適應嚴酷的環境,把自己改造得那麼醜陋畸形。它們的特性和模樣,都清清楚楚地寫着人類對動物的征服,生命對強者的屈服。那些人一定是沒見過真正的馬。

自古好馬生塞北。在伊犁,在鞏乃斯大草原,馬作爲茫茫天地之間的一種尤物,便呈

現了它的全部魅力。我喜歡看一個馬的家族在牧場上游移,散亂而有秩序,首領就是那裏

面一眼就看得出的公馬,它是馬羣的靈魂。它勻稱高大,毛色閃閃發光,最明顯的特徵是

頸上披散着垂地的長鬃,有的濃黑,流瀉着力與威嚴;有的金紅,燃燒着火焰般的光彩。

它管理着保護着這羣馬和頑皮的馬駒兒,眼光裏保持着父愛的尊嚴。

有一次我碰上鞏乃斯草原夏日迅疾猛烈的暴雨,那雨來勢之快,可以使悠然在晴空盤旋的孤鷹來不及躲避而被擊落;雨腳之猛,竟能把牧草覆蓋的原野瞬間打得煙塵滾滾。就在那場暴雨的豪打下,我見到了最壯闊的馬羣奔跑的場面。彷彿分散在所有山谷裏的馬都被趕到這兒來了,被暴雨的長鞭抽打着,被低沉的怒雷恐嚇着,被刺進大地倏忽消逝的閃電激奮着,馬,這不肯安分的牲靈從無數谷口、山坡涌出來,山洪奔瀉似地在這原野上彙集了,小羣匯成大羣,大羣運動中擴展,成爲一片喧叫、紛亂、快速移動的集團衝鋒!爭先恐後,前呼後應,披頭散髮,淋漓盡致!有的瘋狂地向前奔馳,像一隊尖兵,要去踏住那閃電;有的來回奔跑,儼然像臨危不懼、收拾殘局的大將;小馬跟着母馬認真而緊張地跑,不再頑皮、撒歡,一下子變得老練了許多;牧人被不可收拾的潮水裹挾,大喊大叫,卻毫無聲響,喊聲像一塊小石片跌進奔騰喧囂的大河。雄渾的馬蹄聲在大地奏出鼓點,悲愴蒼勁的嘶嗚、叫喊在擁擠的空間碰撞、飛濺,劃出一條條不規則的曲線,扭住、纏住漫天雨網,和雷聲雨聲交織成驚心動魄的大舞臺。而這一切,得在飛速移動中展現,幾分鐘後,馬羣消失,暴雨停歇,你再看不見了。

我久久地站在那裏,發愣、發癡、發呆。我見到了,見過了,這世間罕見的奇景,這無可替代的偉大的馬羣,這古戰場的再現,這交響樂伴奏下的復活的雕塑羣和油畫長卷!我把這幾分鐘見到的記在腦子裏,相信它所給予我的將使我終身受用不盡……

馬就是這樣,它奔放有力卻不讓人畏懼,毫無兇暴之相;它優美柔順卻不任人隨意欺凌,並不懦弱,我說它是進取精神的象徵,是崇高感情的化身,是力與美的巧妙結合恐怕也並不過分。屠格涅夫有一次在他的莊園裏說托爾斯泰“大概您在什麼時候當過馬”,因爲托爾斯泰不僅愛馬、寫馬、並且堅信“這匹馬能思考並且是有感情的”。它們常和歷史上的那些偉大的人物、民族的英雄一起被鑄成銅像屹立在最醒目的地方。

牛從挽車變爲食用,仍然是實用物;駱駝將會成爲動物園裏的展覽品,因爲它只會越

來越稀少;而馬,當車輛只是在實用意義上取代了它,解放了它時,它從實用物進化爲一種藝術品的時候恰恰開始了。

值得自豪的是我們中國有好馬。從秦始皇的兵馬俑、銅車馬到唐太宗的六駿,從馬踏飛燕的奇妙構想到大宛汗血馬的美妙傳說……我們有多少關於馬的故事呵,我們是十分愛馬的民族呢。至今,如同我們的一切美好的傳統都像黃河之水似地遺傳下來那樣,我們的歷代名馬的筋骨、血脈、氣韻、精神也都遺傳下來了。那種“龍馬精神”,就在鞏乃斯的馬身上。

我想,即便我一直固執地對不愛馬的人懷有一點偏見,恐怕也是可以得到諒解的吧。

24. 下列對文章的理解,錯誤的兩項是( )( )(4分)

A. 作者認爲牛和駱駝在外形、奔跑速度上比不上馬,內在氣質更和馬無法相比。

B. 鞏乃斯草原上馬羣首領在曠野裏呈現出的美麗、強壯和尊嚴讓作者讚歎不已。

C. 暴雨中狂奔的馬羣讓作者強烈地感受到馬是人類根本無法控制駕馭的動物。

D. 作者無論是描寫、抒情還是議論,情感都濃烈飽滿,表現出強烈的愛馬之心。

E. 文章以“對不愛馬的人懷有一點偏見”開篇,以“我”的想法作結,首尾呼應。

25. 結合全文回答,作者爲什麼“一直對不愛馬的人懷有一點偏見”?(5分)

26. 回答下面的問題(6分)

①“它們常和歷史上的那些偉大的人物、民族的英雄一起被鑄成銅像屹立在最醒目的地方。”這句話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麼?(3分)

②“而馬,當車輛只是在實用意義上取代了它,解放了它時,它從實用物進化爲一種藝術品的時候恰恰開始了。”這句話在文章中的含義是什麼?(3分)

27. 結合生活,談談你對作者所說的“龍馬精神”的理解和認識(不少於200字)(10分)

參考答案:

24. AC(4分)

25. 作者對不愛馬的人表示不滿。他認爲很多人缺少個性,缺少對精神獨立自由的追求,因此他們纔不理解、不喜歡象徵着獨立自由的馬,而喜歡那些沒有個性、對人俯首帖耳的動物。(5分)

26. 共6分,每小問3分

①答案要點:承上啓下。承上:說明馬象徵着人類許多優秀的精神品質,這些品質對人類具有啓示作用。啓下:引出下文關於馬從實用到藝術品的議論以及馬與中國人的藝術、歷史、精神生活的密切聯繫。

②答案要點:1. 馬的實用功能可以被其他物品替代;2. 馬象徵着進取、尊嚴、自由等精神;3. 馬象徵的精神是別的物品無法替代的。

27. 略(10分)

(評分標準:對“龍馬精神”的理解2分,聯繫實際2分,“龍馬精神”在現實中的體現4分,語言順暢1分,表述有特色1分)

馬閱讀答案11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馬周字賓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窶(jù,家貧)狹。嗜學,善《詩》《春秋》。資曠邁,鄉人以無細謹,薄之。武德中,補州助教,不治事,刺史達奚恕數咎讓,周乃去,客密州。趙仁本高其才,厚以裝,使入關。留客汴,爲浚義令崔賢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豐,逆旅主人不之顧,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獨酌,衆異之。至長安,舍中郎將常何家。

貞觀五年,詔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學,周爲條二十餘事,皆當世所切,太宗怪問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間未至,遣使者四輩敦趣。及謁見,與語,帝大悅,詔直門下省。明年,拜監察御史,奉命稱職。帝以何得人,賜帛三百匹。

周善敷(陳述)奏,機辯明銳,動中事會,裁處周密,時譽歸之。帝每曰:“我暫不見周即思之。”岑文本謂所親曰:“馬君論事,會文切理,無一言損益,聽之,令人忘倦。蘇、張、終、賈正應比耳。然鳶肩(兩肩上聳)火色(面有火色),騰上必速,恐不能久。”俄遷治書侍御史,並知諫議大夫,檢校晉王府長史。十八年,遷中書令。時置太子司議郎,帝高其除。周嘆曰:“恨吾資品妄高,不得歷此官。”帝徵遼,留輔太子定州。及還,攝吏部尚書,進銀青光祿大夫。帝嘗以飛白書賜周曰:“鸞鳳沖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消渴病)連年,帝幸翠微宮,求勝地爲構第,每詔尚食具膳,上醫使者視護,躬爲調藥,太子問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過,取身後名,吾不爲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贈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節選自《新唐書》)

9.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意義不正確的一項是

A.趙仁本高其才 高:推崇

B.遣使者四輩敦趣 趣:通“促”,催促

C.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股肱:輔佐

D.管、晏暴君之過 暴:殘暴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A.周乃去,客密州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周爲條二十餘事 爲擊破沛公軍

C.帝嘗以飛白書賜周 但以劉日薄西山

D.管、晏暴君之過 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11.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爲四組,全都說明馬周有才能的一組是

①資曠邁②悠然獨酌,衆異之③周爲條二十餘事,皆當世所切

④客,忠孝人也⑤周善敷奏,機辯明銳

⑥馬君論事,會文切理,無一言損益,聽之,令人忘倦

A.①④⑥B.①②⑤C.③⑤⑥D.②③④

12.下列敘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馬週年輕時曾任州助教,不善處理人際關係,但趙仁本很賞識他,給他準備行裝,讓他進關。

B.馬周替中郎將常何寫了一篇切中時務的奏章,深得太宗讚賞,太宗於是下詔馬周入值門下省,並賞賜常何三百匹絲帛。

C.馬周善於陳述奏章,且能切中要害,處理問題周密,當時有很高的聲譽。岑文本認爲蘇秦、張儀、終軍、賈誼也比不過他。

D.馬周患病多年,太宗經常派御醫前往看護,並親自爲他調藥。馬周感激涕零,臨終把所有奏章焚燬,不願以此博取身後的名聲。

13、翻譯(10分)

(1)爲浚義令崔賢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豐,逆旅主人不之顧。(5分)

(2)刺史達奚恕數咎讓,周乃去,客密州。(3分)

(3)俄遷治書侍御史,並知諫議大夫。(2分)

答案:

9.D(顯露)

10.B(A“乃”,連詞,於是;副詞,竟然。C“以”,介詞,用;連詞,表因果。D“之”,助詞,的;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11.C (①是個性;②不爲人所理解的表現;④是道德)

12.C(岑文本認爲他與蘇秦、張儀、終軍、賈誼一樣)

13、(1)被浚儀縣令崔賢侮辱,於是心中悲憤不已,又向西走,住在新豐,旅店的主人不照顧他。(“爲……所”被動句式1分,“感激”1分,“西”1分,“舍”1分,“不之顧”賓語前置句1分)

(2)刺史達奚恕常常責怪他,馬周於是離去,客居到密州。(“咎讓”1分,“去”1分,“客”1分)

(3)沒過多久,馬周升任治書待御史,兼諫議大夫職務。(“俄”1分,“並知”1分)

【參考譯文】

(一)馬周字賓王,是博州茌平人。幼年喪父成爲孤兒,家裏貧窮拮据。他十分喜愛學習,精通《詩經》《春秋》。性格開朗豪邁,鄉里的人都認爲他不講究小節,看不起他。武德年間,他被補任做了州里的助教官,人事關係處理得不好,刺史達奚恕常常責怪他,馬周於是離去,客居到密州。趙仁本推崇他的才氣,給他準備了很多行裝,讓他進關。馬周途中客住汴州時,被浚儀縣令崔賢侮辱,於是心中悲憤不已,又向西走,住在新豐,旅店的主人不照顧他,馬周就要了一斗八升酒,悠閒地在那兒自斟自飲,衆人對此都感到奇怪。他又到了長安,住在中郎將常何家中。

貞觀五年,唐太宗下詔百官談論朝政得失。常何是一個武將,沒有什麼學問,馬周爲他列舉了20多件事,都是切中時務的,太宗感到奇怪,便問常何,常何說:“這不是我所能想出來的,家中的門客馬周教我這樣說。這個門客,是個忠厚孝義之人。”唐太宗就召見馬周,過一段時間還沒到,太宗接連派使者去敦促了四次。等到馬周前來拜見,與他談話,太宗非常高興,下詔讓他入值門下省。第二年,又拜馬周爲監察御史,馬周接受了命令,並且很勝任這一職務。唐太宗因爲常何而得到馬周這個人才,就賜給常何三百匹絲帛。

馬周善於陳述奏章,機敏、辯證、清晰、深入,切中要害,處理問題周密,當時有很高的聲譽。太宗常說:“我一時不見馬周就想他。”岑文本對他親近的人說:“馬周論事,文采洋溢,切合情理,沒有一字可以增刪,聽他的話,能使人忘卻疲倦。蘇秦、張儀、終軍、賈誼正是這樣啊。然而他兩肩上聳,面有火色,向上升官一定很快,只是恐怕不能活得長久。”沒過多久,馬周升任治書待御史,兼諫議大夫職務,代理晉王府長史。貞觀十八年,他又升官做了中書令。當時設置太子司議郎,唐太宗擡高了此官的官階。馬周感嘆道:“只遺憾我資質、品格不夠,不能當上這個官職。”唐太宗遠征遼東,留馬周在定州輔佐太子。等到太宗回來,馬周又擔任吏部尚書,晉升銀青光祿大夫。唐太宗曾經用飛白書賜給馬周,上面寫着:“鸞鳳直衝霄漢,一定要憑藉羽翼;輔佐所要寄託依靠的,關鍵在於盡忠盡力。”

馬周患消渴病多年,太宗親自到翠微宮去,尋找好地方爲他建造宅第,經常讓御廚爲他備飯,御醫前去看護,唐太宗又親自爲他調藥,太子也前去探視。病更重時,馬周就把原來上的奏章全部燒掉,並說:“管仲、晏子顯露君主的過失,博取身後的名聲,我不這樣做。”貞觀二十二年,馬周去世,年僅48歲。唐太宗追贈他爲幽州都督,陪葬在昭陵。

馬閱讀答案12

東野稷敗馬

【原文】

東野稷以御見莊公,進退中繩①,左右旋中規②。莊公以爲文③弗過也,使之鉤百而反。顏闔(hé)遇之,入見曰:“稷之馬將敗。”公密④而不應。少焉,果敗而反。公曰:“子何以知之?”曰:“其馬力竭矣,而猶求焉,故曰敗。”

(選自《莊子?外篇?達生》)

【註釋】

①中(zhng)繩:符合筆直得墨繩。中:符合。②規:圓規。③文:“父”字之誤,前脫“造”字。造父,周穆王時御手。④密:同“默”,沉默。

【譯文】

東野稷憑駕駛馬車的技術向莊公自薦,(他駕駛馬車)前進、後退時(車輪壓出的痕跡)都符合筆直的墨繩,左右拐彎(的車痕)都符合圓規劃出來的圓。莊公覺得造父都不會超過他的技藝,就讓他駕車連續轉一百圈再返回原地。顏闔碰見東野稷正在駕駛,就進見莊公說道:“東野稷的馬將會翻倒的。”莊公沉默,沒有回答。不久,東野稷果然翻車了。莊公問顏闔說:“您怎麼知道他會失敗?”(顏闔)說:“他的馬力氣用盡了,卻還強迫它奔跑,所以說會翻車的。”

【閱讀訓練】

1.解釋

(1)御 (2)旋 (3)少 (4)竭

2.翻譯:

(1)公密而不應。

(2)其馬力竭矣,而猶求焉,故曰敗。

3.這篇文章的寓意是什麼?

【參考答案】

1.(1)駕車(的技藝) (2)轉動、轉彎 (3)一會兒 (4)用盡

3.任何事物都有一個極限,超過了這個極限必然會失敗。(凡事都有一個度。)

馬閱讀答案13

(甲)

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羣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當餘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餘則縕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豔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餘之勤且艱若此。

(選自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乙)

銓①九齡,母授以《禮記》《周易》《毛詩》,皆成誦。暇更錄唐宋人詩,教之爲吟哦聲。母與銓皆弱而多病,銓每病,母即抱銓行一室中,未嘗寢;少痊,輒指壁間詩歌,教兒低吟之以爲戲。先府君②苟有過,母必正色婉言規。或怒不聽,則屏息,俟怒少解,復力爭之,聽而後止。先府君在客邸,督銓學甚急,稍怠,即怒而棄之,數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撲③之,令跪讀至熟乃已,未嘗倦也。銓故不能荒於嬉,而母教由是益以嚴。

(選自蔣世銓《忠雅堂集》)

注:①銓:作者蔣世銓的自稱。②先府君:指作者已去世的父親。③撲:打。

1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實詞的含義。(4分)

(1)以是人多以書假餘 假:______________

(2)援疑質理 質:______________

(3)同舍生皆被綺繡 被:______________

(4)吾母垂涕撲之 涕:______________

12.選出下列加點虛詞含義、用法相同的一項( )(2分)

A.燁然若神人 吳廣以爲然(《陳涉世家》)

B.以衾擁覆 諮臣以當世之事(《出師表》)

C.教之爲吟哦聲 吾妻之美我者(《鄒忌諷齊王納諫》)

D.令跪讀至熟乃已乃不知有漢(《桃花源記》)

13.對文中畫線詞語的相關解說錯誤的一項是_________(只填序號)(1分)

①加冠,意思是到了成年。古時男子18歲行加冠禮,戴上成人的帽子,表示進入成年。

②經,這裏指經書。我們常說的“五經”指《詩》《書》《禮》《易》《春秋》。

14.下列關於【甲】【乙】兩文的敘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甲文中“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運用細節描寫,寫出了作者謹於求學、渴求知識的情狀。

B.甲文中作者通過自己求學的親身經歷,勉勵馬生勤奮求學、謙虛求教。文章情感真摯,循循善誘。

C.乙文通過作者的自述,再現了幼年讀書時父母督促自己學習的場景,在溫馨回憶的同時,也包含有對父母過於苛責的不滿情緒。

D.兩篇選文都闡明“學業有成,必須勤奮”這一道理,但表述的側重點有所不同,甲文側重於學習要注重積極求索的內在動力,乙文側重於學習需要鞭策督導等外在因素。

15.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4分)

(1)餘則縕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豔意。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府君苟有過,母必正色婉言規。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4分)

(1) 假:借 (2)質:詢問

(3)被:同“披”,穿着(4)涕:眼淚

12.( B )(2分)

13.①(只填序號)(1分)

14.( C )(3分)

15.(4分)

(1)譯文:我卻穿着破破爛爛的衣服和他們生活在一起,但我毫無羨慕的心,因爲心中有足以快樂的事情。(2)譯文:父親如果出了錯,母親一定會認真地婉言規勸他。

馬閱讀答案14

秦穆公亡馬,岐下野人得而共食之者三百人。吏逐得欲法之。公曰:“君子不以畜害人。吾聞食馬肉不飲酒者,傷人。”乃飲之酒。其後,穆公伐晉,三百人者聞穆公爲晉所困,椎鋒爭死,以報食馬之德。於是穆公獲晉侯以歸。

【小題1】解釋下列句中加線的詞:(4分)A.秦穆公亡馬( ) B.得而共食之( )C.聞穆公爲晉所困( )D.乃飲之酒( )

【小題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君子不以畜害人。 (2)吏逐得欲法之。

【小題3】你認爲秦穆公是個怎樣的人?(2分)

答案

【小題1】(4分)A丟失B吃 C被 D 於是,就

【小題2】(4分)(1)、有道德的人不因爲牲畜的緣故而傷害人。

(2)、官吏追捕到這些人,想要將他們繩之以法。

【小題3】(2分)胸懷寬廣,能體恤百姓的國君。爲人寬厚,不計得失,豪放闊達,能以德報怨,不爲所失去的馬遷怒於那些野人。

解析

【小題1】

試題分析:注意本題中古今異義字詞和詞義的變化,“亡”古義是“丟失”,“食”是名詞動用,意爲“吃”。

考點:文言字詞解釋

點評:本題不難,短文內容淺顯,學生根據內容比較容易判斷。解釋文言字詞,要注意古今異義和字詞的活用,要了解本義,更有了解在句子中的意思,平時學習要注意積累這方面的知識。

【小題2】

試題分析:第一句,“吏”:官吏;“逐”:追;“得”:抓到;“欲”:準備;“法”:法辦(處罰);“之”:他們。第二句,“君子”:有品德的人;“以”:因爲;“畜”:牲畜;“害”:傷害。

考點:文言翻譯

點評:本題不難,句意淺顯。翻譯文言句子,一要解釋清楚字詞義,二要注意句式與現代語言習慣的差異,三要符合原意,不可有出入。

【小題3】

試題分析:首先要讀懂短文,瞭解情節,從秦穆公言行,即以“君子”自律,體恤百姓(吃了他的馬不僅不生氣,還賜以酒)等細節來分析。

考點:人物形象

點評:本題不難,文章內容易讀易懂,便於學生對人物形象的理解。人物的形象一是通過人物自己的言行來表現,二是通過作者在作品中的描述和評價來突出,閱讀時要注意從這兩方面分析人物形象。

馬閱讀答案15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

小題1:解釋下面句中劃線詞的意思。(4分)

⑴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⑵策之不以其道( )

⑶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

⑷執策而臨之( )

小題2: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

小題3:作者借“千里馬”的遭遇,寄託了人才和對統治者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小題4:在作者看來,“千里馬”和“伯樂”誰更重要?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馬”,而尚未被“伯樂”發現,你該怎麼做?(4分)

參考答案:

小題1:⑴通“飼”,餵養(喂) ⑵鞭打 ⑶通曉(知道、明白、懂得) ⑷面對

小題2:略

小題3:寄託了作者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對統治者埋沒人才、摧殘人才的強烈不滿。

小題4:伯樂。“因爲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薦,主動展示自己的才能。示例二: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示例三:要做到心態平和,相信是金子總會發光。

小題1:

試題分析:《馬說》一文中“食”有三義,一是通“飼”,餵養,二是指“吃”,三是指“一頓”,本句中是第一義。“策”,本是名詞“鞭子”,在句中是名詞動用:用鞭子打,意爲“驅趕”。

小題2:

試題分析:“常馬”指普通的馬;“且”:尚且;“等”:一樣(待遇);“不可得”:得不到;“安”:怎麼;“求”:要求;“千里”:一下跑千里之遠。第二中的“其”加強語氣無義;“知”:瞭解。

小題3:

試題分析:《馬說》一文是以千里馬喻人才,以伯樂喻重視人才的人,從文章的主旨來理解這個問題。

小題4:

試題分析:可聯想到“金子總會發光”這句話,表達自己力求做一個“千里馬”,等待被伯樂發現。暫時不被發現,千里馬還是千里馬,保持自己一馳千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