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精品】小班說課稿模板九篇

說課稿 閱讀(3.07W)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班說課稿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小班說課稿模板九篇

小班說課稿 篇1

一、說幼兒

美術活動是幼兒園藝術教育的手段之一。通過美術活動可以培養幼兒的美術興趣,使幼兒初步具有感受美和表現美的能力。我考慮到小班幼兒年齡小的問題,它們對身邊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喜歡觀察,喜歡動手學着做。在日常生活中,幼兒對他們生活習慣很感興趣,同時也對牙刷設計的花紋和圖案充滿着好奇,幼兒有特別喜歡在學中玩,玩中學,爲此,我設計了“天天刷牙好”這一裝飾活動。

二、說內容

在幼兒教育實踐中,很多藝術教育的內容是來源於生活,活動內容的選擇是以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實際需要爲基礎,還要根據《規程》及《綱要》的有關精神來確定。

本活動貼近生活,取材來源於生活,是幼兒所熟悉的,易於接受的。能讓幼兒在活動過程中充分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並運用所學的技能技巧,自由自在地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對牙刷的感知表現在自己裝飾的作品中,有利於藝術目標的實現。

三、說目標

《綱要》對於藝術教育目標的要求是: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根據這一要求,我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徵及教材本身的特點,我爲本活動制定了兩個目標:1、初步養成良好得衛生習慣,學習正確得刷牙方式。2、嘗試沿着一條線段自上而下地畫短線,初步學習正確得握筆姿勢。

四、說準備

1、知識準備:爲了讓幼兒更生動、簡練的勾畫出各種紋樣,我打算事先讓幼兒觀察瞭解牙刷

2、物質準備:根據內容及目標的需要,爲了讓幼兒畫出更漂亮的牙刷,我爲此活動準備了以下材料:範例、牙刷一把、畫紙、蠟筆、錄音。

五、說教法學法

教要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爲了達到預定的教學效果及考慮幼兒的年齡特徵,本活動運用了示範與範例法、觀察分析法、操作法來幫助幼兒建立起各種學習內容之間的聯繫,加深他們對牙刷認識和理解,並大膽設計出自己喜歡的牙刷。

下面我對所運用的教學法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1、示範與範例法:老師直接操作給孩子看,學習一些關鍵的技能,如:設計圖案,色彩的搭配等。出示範例是爲了豐富孩子的創作內容,擴大孩子的視野,以達到逐步提高的審美能力。

2、觀察分析法: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通過各種感官感知牙刷的外行、色彩、特徵等,用腦思考各種觀察過的圖案、形狀、特徵進行比較,從而積累內在圖式,深化表象。觀察牙刷,並分析牙刷的特點,激發幼兒的設計及表現慾望。

3、操作法:幼兒動手操作裝飾牙刷,在與教材的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驚醒探索和學習,獲得裝飾牙刷的技能。操作法對幼兒學習美術具有決定性意義,因而操作是本活動的主要環節。布盧姆提出: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每個幼兒都能達到高水平的學習。因此,在操作中,我想盡量讓幼兒有充足的時間來操作材料,在充足的時間裏積累經驗,以獲得裝飾技能。

六、說過程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本活動的目標要求,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首先,出示教具,引發幼兒的興趣;其次是欣賞範例,幼兒觀察,教師講解示範;接着讓幼兒操作,自由發揮,把自己的想法表現出來;最後在欣賞作品中,交流、分享裝飾的樂趣。

下面對每一個環節做一個具體說明:

1、導入課題

教師:請小朋友們張開你們的小嘴巴,讓老師來看看你們的牙齒。(老師總結:你們的牙齒好白呀!)爲什麼你們的牙齒這麼白了?你們每天刷牙嗎?你們是怎麼刷牙的?(告訴幼兒正確的刷牙方法)

2、觀察實物,引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出示漂亮的牙刷是爲了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教師就可以順水推舟的提問:“小朋友們想不想也有這樣一把漂亮的牙刷?”激發幼兒的創作興趣。

(1)教師:小朋友們,牙刷是什麼樣子的了,牙刷的毛又是什麼樣子的呢?(出示牙刷)

教師小結:牙刷的毛是短短的,直直的,排列的很整齊。

(2)教師和小朋友一起討論刷毛的畫法。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聽誰在哭啊(出示一張畫好牙刷但是沒有刷毛的畫紙。)

3、欣賞範例,幼兒觀察,教師講解示範

(1)幼兒欣賞範例:我想通過欣賞範例可以讓幼兒直觀的理解牙刷毛的特點,也讓幼兒在欣賞不同範例的基礎上感受色彩搭配的效果,爲下面的裝飾活動墊下基礎。

(2)教師師範講解:我想教師示範講解的方法,直觀且易於幼兒接受和掌握。考慮到小班幼兒的能力相較之下較差,所以我才採取示範的方法,讓幼兒對整個繪畫有個整體的瞭解,進一步爲裝飾做好準備。

4、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1)在幼兒操作時,我想教師應該指導幼兒發揮想象,並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這樣做是爲了樹立幼兒的信心和發揮想象。

(2)在活動中,引導幼兒注意牙刷毛的特徵。這時,我想老師應該啓發幼兒思考,怎樣才能把牙刷毛畫得更漂亮,這樣可以讓幼兒在探索中獲得知識和技能。教師還應進行個別指導,讓幼兒在不同水平上得到發展。

5、欣賞作品,分享樂趣,讓幼兒欣賞同伴的作品,可以使他們體驗到創作和與同伴一起欣賞作品的樂趣,以達到放鬆情緒的目的。

6、律動《刷牙歌》結束

小班說課稿 篇2

一、背景分析:

《好朋友》是一篇內容簡單卻很有意義的童話,先是用整齊對稱的文字描述了四組關係密切的生活用品,通過孩子們簡單的推理,第五組鳥與鳥籠也應是一對好朋友,可此時作品筆鋒一轉,一貫熱愛自由、熱愛大自然的鮮明主題就此誕生。語言活動藉助一個有趣的童話,以一問一答的方式賦予熟悉的物品以生命和友情,是孩子學會辨別、觀察與體諒,在聽聽、說說、找找中既瞭解故事內容,又發展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活動目標:

1.在看看、聽聽、說說、找找中理解童話內容。

2.學習遷移生活經驗,豐富聯想,大膽講述。

3.喜愛大自然,樂於和鳥類做朋友。

三、過程介紹:

活動開始,我用韻律活動“找朋友”,讓幼兒感受找到好朋友的樂趣。

接下來引出童話欣賞《找朋友》,讓幼兒認真聽,讓幼兒想和好朋友在一起心裏怎麼樣。

展示教學軟件,引導幼兒講述。

1.先觀察小鳥的家裏有什麼:窗戶、門、桌子、雨衣、椅子、茶壺、茶杯、小鳥等。

2.然後給它們進行配對,說說誰和誰是好朋友,爲什麼?

遷移生活經驗,豐富聯想,大膽講述。

1.我們生活中還有什麼東西也能成爲好朋友?

深入探討:尋找小鳥的朋友

1.有的認爲鳥籠是小鳥的家,應該是好朋友。

2.有的認爲小鳥不會願意和鳥籠做好朋友,因爲小鳥關在籠裏,

不能飛,很可憐的。

說一說爲什麼小鳥不願做鳥籠的朋友,它的好朋友到底是誰?

1.小鳥在鳥籠裏沒有自由,所以不是好朋友。

2.藍天、白雲是小鳥的好朋友。

3.要保護小鳥,做它的好朋友。

最後,我請小朋友來做遊戲,讓它們隨着音樂找老師爲他們準備的實物的好朋友。引導他們可以找更多的好朋友。

整個活動,孩子們表現十分投入,移動的畫面和尋找之後的滿足充分調動了孩子們參與的積極性。教師的提問給予孩子們很大的空間。

孩子們擁有敏銳的觀察力,他們發現第一背景上書和書架也可以做朋友,但是,由於童話中沒有這一細節,因而教師未將其設計進去,爲了不讓幼兒失望,教師立即用筆指圖片,向孩子們說:“老師來讓它們做好朋友把!”教師和幼兒一起說:“書架對書說:‘我們是一對好朋友!’書說:‘對!’”用靈活的應變來彌補前面的不足,隨機應變是教師必備的能力,這會讓孩子和老師都有所收穫,同時,使活動圓滿成功。

小班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剖析:

(一)教材的位置和作用:喚起幼兒對母敬愛的情感,使幼兒感觸到親情是如許美妙《母雞太太和兩個蛋》幼兒園語言教案的內容,是一篇優良的文學作品,故事中講述了母雞太太爲了孩子誕生辛勞孵蛋,及小雞曉得媽媽的辛苦在蛋殼唸叨怎樣回報媽媽,喚起幼兒對母心愛的情感,使幼兒感想到親情是多麼美好這個故事,語言精練精美,捉住媽媽愛孩子,孩子愛媽媽這一關在鍵點,根據《綱領》精力和孩子已有的能力實際、知識程度及教材要求,我肯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二)活動目標

1、感情目標:在感知和理解故事的過程中,休會媽媽愛孩子,孩子愛媽媽的情緒

2、能力目標: 要求幼兒能簡單地表演故事中的對話語言。

3、知識目標:鼓勵幼兒勇敢地運用已有生涯經驗理解和答覆問題。

(三)運動重點、難點

俗話說"提領而頓,百毛皆順",重點、難點確實定十分主要。因爲小班孩子以詳細形象思維能力爲主,故事教學的特色所以我把引導幼兒用較清晰的語言表達自己應該怎樣愛自己的媽媽,鼓勵幼兒爲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作爲本課的重點。因爲小班孩子以詳細形象思維能力爲主,所以我斷定本課的難點是:請求幼兒能簡略地學習故事中小母雞和小公雞的對話語言。

 二、教法和學法:

(一)教法

爲了有效地控制重點、衝破難點,我採用的是一種視聽講做結合的辦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所謂 "視聽講做結合的方法", "視"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察看課件中的內容;"聽"就是傾聽先生的語言啓發、引導、暗示和示範;"講"就是幼兒的講,滿意幼兒想說的願望:"做"就是讓幼兒表演故事中母雞和小雞們的語言,知足幼兒樂於表現的願望。這個方法能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處與一中積極的學習狀況當中。

(二)學法

主要採用了"討論交流法"、"興趣導學法"、"綜合活動法"等 "語言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所以幼兒語言的發展在於使每一個孩子都有"說"的機會,所以引誘幼兒採用了"探討交流"的學習方式、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能吸引幼兒在體驗的過程中主動建構知識系統,所以還引導幼兒採取了 "興趣導學法",吸引幼兒踊躍主動地進行探究學習,讓幼兒在學習過程中"全部活動——全面活動——全程活動——主動活動",進步學習的才能。

活動籌備是:

1母雞家背景圖:2母雞,小母雞,小公雞,雞蛋圖片和頭飾:3模仿雞蛋;4錄音機,磁帶;

抉擇以上直觀教具是爲了激發幼兒設想力,營造安靜溫馨的氣氛,起到以景豪情的作用。

三、學習進程

師生的雙邊活動保持"以幼兒爲主體,老師爲主導"的準則,重視幼兒學習常識的"過程化、教訓化及自動性建構",通過孩子的自主學習、配合學習、探索學習來解決問題。老師做到講得"少"一點,"引" 得巧一點,讓孩子學得"精"一點,"活"一點,領悟得"深"一點,"透"一點。

依據本課教養目的、及重點難點,設計了以下教學程序:

第一部門、(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師:(出示母雞家背景圖)有一隻母雞今天特殊愉快,咱們來猜猜爲什麼,好嗎?老師表演歌表演《咯咯噠》(5分鐘左右)

老師的導入是這樣設計的:師:(出示母雞家背景圖)有一隻母雞今天特別興奮,我們來猜猜爲什麼,好嗎?老師表演歌表演《咯咯噠》然落後行提問談話:

1、方纔聽着音樂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這裏讓幼兒充分施展幼兒的想象力,語言表達力,引起幼兒的興趣。

設計此步驟的依據是:

文學作品與音樂本是一家,通過音樂與故事的有機整合,深深地沾染了幼兒,以歌表演中可惡的母雞形象激發幼兒興致,引出故事內容。

第二局部、模擬想象:啓發幼兒學學母雞下蛋的動作,叫聲。

設計此步驟的根據是:爲後面表演鋪墊,母雞下蛋的動作,啼聲使孩子們表演起來更活臨活現增添表演的趣味。

(三)、聽聽、 說說:

一、觀賞故事,記住故事重要情節;

發問"我是母雞太太,小友人愛好我的故事嗎?記得故事裏有誰呀?"

二、聯合圖片,進一步懂得故事內容。 繚繞重點、難點發展活動。

說說母雞太太怎麼愛小雞,小雞是怎樣愛母雞太太,重點激勵孩子說說應當怎樣愛本人的媽媽,勉勵幼兒爲媽媽做一些力不勝任的事件。

設計此步驟的目的是:

1、先讓幼兒完全聽第一次故事,臨時不呈現教具免得影響幼兒的留神力。

2、出示教具講述第二次故事,借據教具輔助幼兒

3、在生生、師生間充分的互動中,通過相互交換和啓示性語言的應用,領導幼兒用較明白的語言表白自己應該怎樣愛自己的媽媽,鼓勵幼兒爲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四)、情感體驗:"母雞孵蛋",帶孩子一起體驗媽媽愛小雞,小雞愛媽媽的情感。

設計此環節的目標是:

1、創設發展語言的環境,讓每一個幼兒有充足的表演、講述的時光跟機遇,滿意幼兒樂於表示的慾望。

3、用表演形式激發幼兒體驗媽媽愛孩子,孩子愛媽媽的情感。

 四、教學特點

1、從情感立場、知識技巧、過程方法等多角度體現了《綱要》的精神。

2、注意將老師的"教"轉爲孩子的"學",將培育孩子的能力貫串活動始末。

3、充分應用分組教學和語言環境創設兩種情勢,最大限度地爲每一個幼兒發明理解和抒發的時間和機會。

小班說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小班故事《下雨的時候》。 一、說教材

1、幼兒情況分析:現在的小朋友大都是獨生子女,在多對一的家庭環境中逐漸養成了以自我爲中心的不良習慣,缺乏關心幫助他人的意識;小班幼兒喜歡聽故事,故事中形象各異的角色、生動有趣的內容深深吸引着他們。因此我挑選了《下雨的時候》這一故事展開活動。

2、活動內容分析故事《下雨的時候》是小班下學期《可愛的小動物》主題活動中的一節語言活動課。故事選用了小朋友喜聞樂見的小動物爲角色,講述了小白兔在下雨的時候想辦法用樹葉當傘,幫助小雞和小貓的故事,向幼兒傳遞助人爲樂的美好品質。

3、結合以上對幼兒情況及活動內容的分析,我確定瞭如下活動目標:

(1)、傾聽理解故事,說出小白兔避雨和幫助小動物的方法。學習詞彙:頂、避雨。

(2)、嘗試進行角色對話,利用語氣和動作表演小動物被雨淋溼時的着急心情。

(3)、知道遇到困難要積極動腦筋想辦法,體驗幫助別人和被別人幫助的快樂。

4、活動重點、難點

故事本身是幼兒發展具體形象思維,向幼兒傳遞知識、情感的載體,因此,我把理解故事內容,體驗幫助別人和被別人幫助的快樂作爲本次活動的重點。小班幼兒樂於表達,但受表達能力的限制,往往表達不到位,因此我把嘗試用不同的語氣和動作表演角色間的對話作爲本活動的難點。

二、對於教、學具的準備,物質上我爲幼兒準備了生動有趣的圖片和小動物頭飾;知識上我在活動前讓家長帶領幼兒瞭解各種雨具。

三、爲有效實現活動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採用了視、聽、講、演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幼兒多種感官參與活動;採用遊戲法以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在學法上,我採用觀察法,讓幼兒通過觀看圖片獲得直觀的印象。

四、活動過程共分三個環節:

(一)、導入活動。

我爲幼兒準備了一則謎語:“千條線 ,萬條線,落到水裏就不見。”通過猜謎遊戲,激發幼兒活動的積極性。當揭示謎底 “雨”的時候,我藉機引入:“小朋友下雨天你是怎樣避雨的?如果手中沒有雨具,可以用什麼避雨?”引發幼兒對生活經驗的回顧。然後進一步提問:“草地上也下雨了,有幾隻小動物也沒帶雨具,你想不想知道他們是怎麼避雨的?”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慾望。

(二)、傾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1、無道具完整講述,幼兒感知故事情節。

無道具講述是爲了避免分散幼兒的注意力,引導幼兒在傾聽的過程中想象故事情節的畫面,發展幼兒想象能力,初步感知故事內容。講述後通過提問“故事的名稱是什麼?”“故事裏有誰?”“小兔子是怎樣避雨的?”“小兔是怎樣幫助別的小動物的?”來了解幼兒對故事的初步感知情況。

2、再次講述,學說角色對話。

在幼兒初步感知故事情節的基礎上,我出示背景圖以及小白兔、小雞、小貓等磁性活動圖片演示故事情節(展示背景圖以及小白兔、小雞、小貓、葉子等磁性活動圖片),帶領幼兒學說角色對話。通過表演理解詞語“頂” 和“避雨”。這樣使枯燥的詞語解釋變得具體形象、生動有趣了。圖片的出示,豐富了幼兒的視覺感知,符合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特點。

3、完整複述,理解故事內容。

此環節繼續通過觀看圖片,引導幼兒運用多種形式完整講述,理解故事內容。我設計了教師引領講、師幼分角色講、師幼加動作分角色講、幼兒分角色表演等不同的形式,在難度逐步加大的重複敘述中,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理解故事內容。表演時,我爲幼兒創設情境、提供頭飾(展示相關頭飾)讓幼兒身臨其境突破活動難點。

4、換位思考,提升情感教育效果

幼兒表演後,我趁熱打鐵,讓幼兒換位思考:“自己遇到困難了應該怎麼辦?”“別人遇到困難時,我們應該怎麼做?”、“別人幫助了你,你應該說什麼?”從而引導幼兒將故事中的美好品質內化爲自己的行爲,實現情感教育目標。

然後,鼓勵幼兒做一名遇事動腦筋,樂於助人的好孩子,這樣會交到更多的好朋友。自然過渡到下一環節。

(三)、最後我帶領幼兒隨音樂玩《找朋友》遊戲,在愉悅的氛圍中結束活動。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了,謝謝大家!

小班說課稿 篇5

(一) 教材分析

喜歡小動物似乎是每一個幼兒的天性,這一點在小班幼兒身上表現得尤爲突出。小動物們不時出現在好聽的故事裏,有趣的兒歌裏,好玩的遊戲裏,它們那生動有趣的形象深深吸引每一個孩子。

"我學小動物"活動內容通過幼兒在自主、自由的遊戲情境中主動參與,積極表現,樂於交流。從而滿足每一個孩子表現與表達的慾望和需求。

(二)教學目標

1、 認知上:在遊戲情景中學小動物,正確說出小動物的叫聲,並做相應的手勢動作。

2、 能力上:積極參與討論,願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3、 情感上:培養幼兒喜歡聽說遊戲,能大膽與小朋友,老師一起愉快遊戲的情感。

(三) 學重、難點

活動重點:學會正確說出小動物的名稱、叫聲,並做相應的動作。

活動難點:大膽的表現自己,正確的做各種小動物的叫聲和走路的姿勢。

(四) 教學具的準備:

爲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物質上的準備

我給小朋友們準備了動物掛鏈、動物卡片,魔術棒,這是爲了讓幼兒更能進入到活動中;

音樂,是爲了進一步營造遊戲的氣氛而準備的。

在活動中我還加入了我的動物好朋友小白兔(讓大班小朋友扮演)貫穿整個活動過程 。

(五)說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爲:"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哥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角色遊戲法、提問法等。

角色遊戲法:角色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特別是這些小動物的形象形象,深受小班幼兒的喜歡,讓他們自己來扮演這一角色,不僅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還能充分讓他們表現自我、大膽說話。

提問法:這是語言活動中都能用到的方法。

在教學中,我嘗試用多樣性、啓發式、開放式的提問,啓發幼兒的思維,能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

(六)活動程序

結合幼兒年齡特點及活動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環節:

1、導語引入,激發幼兒興趣;

2、運用角色遊戲,激勵幼兒大膽的用自己的想法表現各種動物的叫聲和動作;

3、通過遊戲《變變變》鞏固、加深幼兒對小動物的動作和聲音瞭解。

我相信,今天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肯定還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師觀摩後能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成長。謝謝!

小班說課稿 篇6

一、設計意圖

時下正是春光明媚、萬物復甦的季節。各個年齡段都在以不同的形式開展有關“春天”的主題活動。“小蝌蚪”、“青蛙”作爲表現“春天”的主要元素之一,早已被幼兒所熟悉。而且,那些大腦袋,細尾巴的傢伙也是自然角里的常客了。也就是說,這節課的“教育資源”就來自於幼兒的生活經驗和周圍環境。適應了《綱要》對藝術活動提出的“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這點要求。在幼兒聽過故事,學過歌曲和基礎上,引導幼兒注意觀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徵和遊動姿態,通過“觀察------想象------創作”這一過程,可以進一步豐富幼兒的情感,發展積極性思維及操作能力。

二、教學目標定位:

基於以上這些設計意圖,我將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爲三點:

1、學習用手指壓印和添畫曲線的方法,表現各種動態的小蝌蚪。這點也是本節課的知識點所在。主要依據《綱要》中提出的:進行藝術活動時,要根據幼兒的發展情況和需要對錶現方式和技能技巧給予適時、適當的指導來定位的。

2、培養和發展幼兒細緻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

3、提高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及大膽作畫的能力,體驗美術活動的快樂。這點不僅體現了這節課的主要設計意圖,也體現了《綱要》中要求突出“情感”、“興趣”、“態度”、“個性”等方面的價值取向,着眼於培養幼兒終身學習的基礎和動力。

三、說重點和難點:

目標3的實現,也是本節課的重點所在。主要通過幼兒動手操作的過程,實現幼兒在“興趣”和“體驗”方面的發展,前面已經分析過,這裏就不再重複了。這節課的難點,主要在幼兒對小蝌蚪各種動態的表現上。引導幼兒觀察並發現小蝌蚪的各種動態,知道用什麼方法能改變小蝌蚪遊動的方向,就是難點所在,也是目標1中要求掌握的知識點之一。

四、說教法和學法:

根據設計的活動內容,主要採用的教學法有“直觀演示法”,在課的開始部分,通過課件演示,形象生動的將幼兒導入課題,引起學習的興趣。導入課題後採用了“啓發性提問法”,引導幼兒帶着問題去觀察並思考。最後採用了“示範講解法”,這是美術活動中最常用的教學手段,能幫助幼兒掌握正確的表現方法,但我把它放到最後,主要體現了“幼兒纔是活動的主體,教師應該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這一理念精神。幼兒的學法主要有“討論法”,在觀察之後和操作之前,提供給幼兒一個相對自由的空間,鼓勵幼兒大膽討論,有利於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操作法”也是美術活動中常用的學法,幼兒通過動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從中體驗情感教育。

五、說活動準備:

根據選材的特點和設計內容,這節課的活動準備主要分爲兩個方面:

(一)幼兒生活經驗和知識的準備。要求幼兒在課前已學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和歌曲(準備好故事和歌曲錄音磁帶),並在日常生活中,有意的引導幼兒多觀察自然角里的小蝌蚪。

(二)教具及材料準備:包括教師根據活動內容設計的課件和一張“青蛙媽媽”的大圖片;主要用來創設一個“小蝌蚪找媽媽”的遊戲情景來貫穿課的始終,體現了《綱要》中提出的“以遊戲爲幼兒的基本活動”這一理念。

幼兒的的操作材料有:每組一盤黑色的顏料;人手一支黑色水彩筆。

六、活動程序:

有了以上這些分析和準備,活動程序也就一目瞭然了。可以簡單的概括爲

“觀察------想象------創作”三個部分。

(一) 以圖片導入課題,引導幼兒細緻觀察。

1、幼兒邊聽歌曲邊表演小蝌蚪遊動進場入座。利用幼兒學過的本領,增加活動的生動性,讓幼兒一開始就帶着愉快的情緒參與學習。

2、老師:“呱呱呱、呱呱呱,誰來了呀?”(出現青蛙媽媽的圖片)

老師:“咦!青蛙媽媽皺着眉頭,好像有點心事,我們一起來聽聽是怎麼回事吧!”(教師扮演青蛙媽媽,說:“唉,聽說我的'寶寶在到處在找我,可是到現在還沒有回到我的身邊,真着急啊!”)

老師:那我們一起來幫助小蝌蚪趕快找到媽媽好嗎?”

3、老師帶領幼兒一起復習兒歌“小蝌蚪,細尾巴,游來游去找媽媽,媽媽,媽媽,你在哪?來了,來了,我來啦!來了一隻大青蛙!”(唸完兒歌后出示出現了一羣遊動的小蝌蚪的圖片。)

老師:“哇!真棒!小蝌蚪終於找到媽媽了。它們可開心了,還要感謝我們小朋友的幫忙呢!來爲我們自己鼓鼓掌吧!”通過複習兒歌這樣的形式,讓幼兒初步體驗到幫助別人的快樂。同時也引出一下個環節。

4、引導幼兒觀察並提出問題

老師:“小蝌蚪們快活在水裏游來游去。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一下,它們遊得一樣嗎?哪裏不一樣?” 用提問法,明確的把“觀察”和“比較”這兩個任務交待給幼兒,

5、幼兒自由討論。在前面幾個集體活動的環節之後,適當的提供給幼兒一個相對自由的空間,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理解,能充分調動它們學習的積極性。討論結束後,教師小結:“原來小蝌蚪遊動的方向都不一樣。尾巴在下面的小蝌蚪是往上游的,尾巴在右邊的小蝌蚪是往左邊遊的。真有趣啊!我們也來學學小蝌蚪游泳好嗎?”於是,帶幼兒進入活動的第二個環節。

(二)幼兒自由想象並表現,掌握手指壓印及添畫曲線的方法。

1、老師:“每組的桌上都有一盤黑色顏料和黑色水彩筆,請小朋友們想一想,你可以怎麼做,才能把這些材料都利用起來,變出可愛的小蝌蚪呢?”這個環節的設計主要依據於《綱要》

對藝術活動提出這樣的要求:“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所以,我改變以往教師示範,幼兒學習的模式,讓幼兒真正成爲活動的主體,變“要我學爲我要學”。也許這一過程還會出現許多富有創意的新發現呢。

2、在幼兒自由探索之後,老師請畫得好的幼兒上來畫一畫,說一說自己的方法。老師及時表揚和肯定幼兒的想法和創造。最後,再來解決這節課的知識點(難點)。老師可以一邊示範一邊講解:“先用食指的指腹在顏料中輕輕蘸一下,然後把指腹按在紙上,再用水彩筆畫上彎彎曲曲的尾巴,一條可愛的小蝌蚪就在遊動了。我們可以一次多壓印幾個小蝌蚪的身體,然後在不同的位置添畫細尾巴,這樣,這羣小蝌蚪就會朝不同的方向遊動了。如果能變換不同的方向壓印就更好了!”小朋友在平時的美術活動中,經常有畫一下換一次工具的習慣,爲了避免時間的隱性浪費,從小培養幼兒學會統籌安排的好習慣,老師在這裏可以重點指出,要求幼兒按老師的方法來作畫。

3、老師:“請小朋友學學老師的方法再試試吧。讓更多的小蝌蚪從四面八方游過來,找到它們的媽媽吧!”

(三)幼兒再次操作,體驗創作的樂趣。

1、在聽過老師的講解後,請幼兒再次作畫。這時可以播放“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爲幼兒創設一個輕鬆愉快的情景環境,同時進一步提高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2、老師巡迴觀察,適時的加以指導:

(1)蘸顏料壓印後,需要在抹布上擦乾淨手指後再拿水彩筆添畫。

(2)要求幼兒保持畫面和桌面及周圍環境的整潔。

(3)請作完畫的幼兒把材料和工具放回原處,用肥皂把手洗乾淨。這些看似點點滴滴的常規教育,就蘊藏在幼兒一日生活活動中,老師應該充分利用一切教育機會,鞏固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

3、展示作品,引導幼兒相互欣賞和交流。教師繼續利用課件創設的情景,對幼兒說:“青蛙媽媽看到這麼多的寶寶,真高興啊!一蹦就蹦到了我們小三班來了。請小朋友們趕快把自己變出來的小蝌蚪送到青蛙媽媽的身邊去吧!”這時,老師出示青蛙媽媽的大圖片,貼到教室的主題牆上,讓幼兒把自己的作品都粘貼在周圍,表示把小蝌蚪送回青蛙媽媽的身邊啦。

4、老師帶領幼兒一起欣賞同伴的作品,交流自己的創作經驗,誇誇自己能幹的小手。這個環節又利用了情景遊戲法,頭尾呼應,把活動推上新的高潮。讓幼兒充分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小班說課稿 篇7

教學目標:

1、瞭解花菜和捲心菜的特徵,知道它們的食用方法。

2、培養幼兒愛吃蔬菜的習慣。

教學準備:花菜、捲心菜若干,菜刀一把,熟制花菜和捲心菜若干,調羹。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小朋友,我們昨天參觀了農貿市場,我們都看見了什麼啊?(幼兒發言)小朋友真棒,,記得這麼多東西,爲了獎勵你們老師給你們變一個魔術,好不好?

出示盒子,問:這個盒子裏面是什麼?(幼兒發言)

請你們把眼睛閉起來。(將事先準備的花菜從盒子了拿出來)可以睜開眼睛了。這是什麼?(花菜和捲心菜)

二、認識花菜和捲心菜

A、出示花菜,問:這是什麼?(花菜)

在小朋友的桌子上有花菜,請小朋友看看它的葉子:

1、花菜的葉子是什麼樣的?(橢圓形的)

2、葉子邊上是什麼樣子的?(尖尖的,有點粗糙)

3、葉子上這條白的是什麼?(葉埂、葉柄)

4、葉子的埂子是什麼樣的?(長長的)

教師總結葉子的樣子:花菜的葉子是橢圓形的,邊上尖尖的,葉柄長長的。(幼兒跟念)

現在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把葉子剝下來

5、我們現在把葉子撥掉還剩下了什麼?(花菜)

6、花菜是什麼樣子的?(像一朵花)

7、什麼顏色的?(乳白色的)

我們把花菜掰開看看是什麼?(許許多多的小花球)

教師總結:花菜是一種營養豐富的蔬菜,是有許許多多的小花球組成的。

B、出示捲心菜

1、捲心菜的葉子是什麼樣的?(橢圓形的)

2、什麼顏色的?(綠色)

3、葉埂身什麼樣子的?(很短)

用刀將捲心菜切開,讓幼兒觀察裏面的顏色。

教師用手剝菜葉讓幼兒觀察

4、它是由許多什麼組成的?(葉子)

教師總結:捲心菜的葉子是橢圓形的,綠色的,是由許許多多的葉子組成的,因爲它的葉子是一層一層包起來的,所 以也叫‘包心菜’。

C、比較花菜和捲心菜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我們認識了花菜和捲心菜那麼請聰明的小朋友看看它們有什麼地方是一樣的?什麼地方有不同?(幼兒發言)

三、瞭解花菜和捲心菜的實用方法

品嚐花菜和捲心菜

1、小朋友都吃過花菜和捲心菜嗎?(吃過)

2、那麼花菜和捲心菜要怎麼吃呢?(炒熟了吃)

3、有誰還記得是什麼味道?

好,現在老師要請小朋友品嚐花菜和捲心菜,一會告訴老師是什麼味道的?

(品嚐後幼兒發言)

小朋友知道花菜和捲心菜是誰中出來的嗎?(農民伯伯)

小結:花菜和捲心菜都是蔬菜,是農民伯伯種出來的。花菜和捲心菜都要熟吃。它們的味道鮮,營養好小朋友吃了,身體會長的更好的。

四、結束: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把這些花菜和捲心菜整理好,好不好?

小班說課稿 篇8

1、通過遊戲發展幼兒對顏色和3以內數量的感知能力,嘗試簡單的分類,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心情。

2、培養幼兒與同伴合作的能力。

準備:

1、已經欣賞過故事《水果屋》

2、紅、黃、綠蘿筐各一

3、水果卡片若干(蘋果、梨子、西瓜)

3、三座房子過程:

一、情境表演,帶幼兒到小熊家做客

1、在音樂聲中帶幼兒鑽過山洞、走過獨木橋到小熊家做客。

2、通過情境表演,激發幼兒幫助別人的情感。

場景:(水果滿地都是,房子倒塌,小熊在哭)

師:“小熊你怎麼啦?”小熊:“昨天晚上颳大風,我的水果屋被吹壞了。”

師:“小熊的水果屋被吹壞了怎麼辦啊?”(幼兒想辦法,啓發幼兒要幫助小熊)

二、幫助小熊重新裝修房子,體驗與同伴合作的快樂心情。

1、撿水果,給水果分類。小熊:“謝謝小朋友,不過要先幫我把水果撿起來,紅蘋果放在紅蘿筐裏,綠西瓜放在綠蘿筐裏,黃梨子放在黃蘿筐裏。”

2、按要求裝修房子

①認識顏色標記及點子

②交待要求,教師邊講解邊示範。師:“小熊剛纔跟我講了,這個水果可不能隨便亂貼,水果上有一個小圓點就要先找到有一個點的房子(1號房子),如果是紅色的蘋果就要貼在紅標記的下面。”

③請個別幼兒示範

④幼兒合作裝修房子

⑤請小熊檢查水果是否貼對

二、慶祝房子裝修成功,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心情。小熊端來水果請小朋友吃水果。

四、結束“天色不早了,我們也該回家了,和小熊說再見吧。”

小班說課稿 篇9

活動目標:

1. 通過觀察、交流與操作,讓幼兒進一步瞭解蝴蝶的成長過程。

2. 嘗試用肢體表現蝴蝶的生長過程,激發幼兒的表現慾望。

活動準備:

1.“蟲卵變蝴蝶”的課件、歌曲音樂磁帶

2.“蟲卵變蝴蝶”圖片四幅、幼兒人手一份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小朋友,你們好!我是漂亮的蝴蝶,你們喜歡我嗎?(喜歡),你們知道我是怎樣長大的呢?(幼兒根據已有的經驗進行交流)

二、觀看視頻《蝴蝶是怎樣長大的呢》

剛纔大家都說得很多,那蝴蝶到底是怎樣長大的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好嗎?教師指導幼兒觀看視頻:蝴蝶是怎樣長大的。

1.觀看巧虎視頻:蝴蝶是怎樣長大的

2.鼓勵幼兒展開講述與表達。提問:蝴蝶是怎樣長大的?

3.教師根據幼兒回答出示相應的四個生長過程圖片,重點引導幼兒認識四個蝴蝶的關鍵階段名稱:卵、幼蟲、蛹、成蟲。

三、幼兒操作

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些小圖片,請小朋友們把蝴蝶是怎樣長大的,按照順序排一排。好嗎?

1.幼兒第一次操作,請個別幼兒說說是怎麼排的。

①教師講解操作要求,幼兒自主進行操作。

②操作後交流:教師有針對性地選擇操作中出現問題的幼兒作品進行交流與講解。

2.第二次操作:以“幼幼互學”的形式引導幼兒自己發現錯誤、鼓勵幼兒自行改錯,學會正確排序。

3.教師小結:蝴蝶是這樣長大的:蟲卵→幼蟲→蛹→成蟲。

四、嘗試用肢體動作來表現蝴蝶的生長。

1.教師帶領幼兒跟着音樂,用身體動作來表現蟲卵變蝴蝶的過程。

2.教師帶着幼兒一起學蝴蝶飛,飛出教室,活動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