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精選】說課稿模板彙總九篇

說課稿 閱讀(2.4W)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9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選】說課稿模板彙總九篇

說課稿 篇1

一、 說教材

《天上的星星》這篇課文是西師版國小語文教材的第十冊第三單元的第三篇課文,屬批讀課文。本組課文體現的是美好心靈,美好情感,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感受生活的美好,從而珍惜生活。

《天上的星星》是著名作家賈平凹的文章。課文的題目給人以很多美好的遐想,星星是留在作者記憶中關於故鄉迷人的印象、關於童年最美好的回憶。文章以不拘一格的筆墨,顯示出作者精彩敘事和真切狀物的技巧。課文先寫了“我們”小時候好奇地數星星,看見繁星滿天,快活地向星星招手;接着寫了月明星稀讓 “我們”大吃一驚,可憐這些沒精打采的星星;最後寫了“我們”無意中找到了躲藏在溪水中的星星,並且保守着這個孩子的祕密。課文描寫了繁星滿空和月明星稀時的景象,刻畫了一羣孩子天真童稚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對星星的喜愛之情。

作者在文中多處地方,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結合大量天真的想象,文字優美,極具欣賞性和可讀性。

根據新課標對第三學段的閱讀要求,品讀文章體會作者思想感情,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方法,結合學生的學情——有一定的閱讀感悟能力和寫作能力,本課用時一課時。教學目標爲:

1、 自主學會本課生字詞,並能運用。

2、 聯繫生活實際,注意和文本對話,把自己的體會批寫出來。

3、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自己喜歡的詞句,欣賞繁星滿天、月明星稀的景象。

教學重點難點

1、 通過批讀,感受文章的童貞童趣,想象繁星滿天、月明星稀的畫面,體會作者對星星的喜愛,對童年的懷念。

2、 揣摩文章的表達方法,並進行有關童年生活的片段練習。

二、說教學方法:

課文本身文采優美,貼近孩子生活,那麼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產生心靈的碰撞將成爲本課堂的主旋律。

1、想象品讀法:情發自心,只有心靈產生火花纔有感情流露,閱讀是情感的體驗,要珍視學生獨特的體驗,感受和理解。品讀文章的繁星滿天、月明星稀兩個畫面,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會,感受作者美好的情感。

2、批讀法。批讀文旨在加強教材的導學功能,引導學生自讀自悟,積極思考,隨文旁批。批讀作爲語文閱讀重要的學習方法,將在本課充分體現批讀更能體現學生閱讀的獨特感受。

3、讀寫結合法:語文的工具性就是要通過閱讀促進學生的寫作能力。因此安排讀寫結合片段訓練,正是體現語文的工具性,學以致用。

方法是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我恰如其分地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激情,和學生一起演繹作者的的心路歷程。

三、說教學過程:

(一)、充滿詩意的想象導入新課:

1、孩子們,和老師一起回到童年。你是否會在夏夜的星空下,坐在院子的小凳上,仰望深藍的天空,數着那一顆顆眨着眼睛的星星。突然,有一顆星星提着燈籠在走……它到哪裏去了呢?是睡覺了嗎?還是偷懶去了?想去看看嗎?齊讀課題:《天上的星星》,讀了課題,你想到了什麼?

孩子們的思維隨着老師的語言產生了美好的聯想,這樣就調動了學生學習的激情,奠定了本文那充滿想象魅力的基調。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孩子們,你在天空中看到了什麼呢?帶着問題,自己大聲讀課文,看看答案是否找到。

2、同桌互讀,檢查生字認知情況,並相互評價。這是同學們最喜歡的讀書方式。這樣他們可以在聽別人讀的時候糾正自己,同時也感受到一種讀書的樂趣和成就感。

3、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讀幾遍,仿照旁批,聯繫生活實際,批註自己的感受。

4、小組交流讀書情況。

這一環節的設置,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各種閱讀方法,對課文有初步的整體感知。同時針對批讀課文也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小組交流也體現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

(三)品讀課文,欣賞美景

1、 在孩子們充分閱讀的基礎上,我問:課文主要爲我們描述了哪些畫面?學生很快就能找到答案。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繁星滿天、月明星稀

環節的設置主要是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2、 這兩幅畫面是課文重點,運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法和想象描寫,很能體現作者寫作功力的地方,需要我們去揣摩作者的表達手法,也是最能體現作者童貞童趣的段落,因此需要細細品讀。我沒有按課文描寫的順序來要求學生去感悟,而是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我這樣問:

孩子們,你喜歡哪一幅畫面,你就細細地讀,細細地咀嚼:要求是:

想想作者用什麼樣的方法爲我們描述了怎樣的畫面?體現了作者的什麼心情?,聯繫上下文、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你對“繁星滿天”景象的感受。再一次有目的地作旁批。

這樣的設計讓學生在自由和自主的學習過程中快樂學習。學生採取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領悟作者描寫的畫面的表達方法,體會到了作者看星星的心情,實現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的閱讀教學目的。

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會提到作者的心情是好奇、快活。(板書)

學生提到 “奇蹟”“熱鬧”“快活”等詞。我就傾聽學生髮言,抓住適當的機會理解。例如:學生讀到:“就是那麼一瞬間,幾乎不容覺察,就明亮地出現了。啊,兩課,顆……不對,十顆,十五顆……奇蹟就是這般迅速出現,愈數愈多。一時間,夜空一片閃亮,像陡然打開了的`百寶箱……要開什麼盛會呢?”

我問到:奇蹟是什麼意思呢?這裏的奇蹟指什麼呢?爲什麼說是奇蹟呢?從“奇蹟”一詞中,你讀懂了作者什麼樣的心情呢?當你也看到這樣的奇蹟你的心情會怎麼樣?來讀讀。讓我們也看到你所描述的奇蹟吧!

這樣一步步的引導,學生找到相關語句,明白這些修辭手法的作用。學生換位思考和想象情景品讀,學生在不經意間就體會到了作者那欣喜的心情,以及字裏行間透露的童真童趣。因爲孩子的心總是相通的。這也是體現了新課標中聯繫生活實際來體會作者情感的教學理念。

3、 根據學生的思路,當孩子讀到“月明星稀”的景象時,心情也隨着作者一下子低落。孩子們會說:我們很吃驚,可憐。(板書)

於是我抓住這樣的機會進行讀寫結合的訓練:孩子們,你們眼前那寶石般的星星消失了,你們想想他們到那裏去了呢?我們一起去找找吧!請你想象星星們會怎麼樣?請你寫一段話。

學生的情感蓄積到這裏,已經 要爆發了。於是紛紛寫下了自己心中的星星,還會用上書上的語言。很快,一大段一大段的尋找星星的文字出來了。

這樣的讀寫訓練實則是和作者對話,和作者一起憂一起悲,隨着作者的情感跳躍怎麼不是種品讀悟情的好方法呢?

4、 當孩子門把自己的想象暢談完後,我們打開書,看看我們的星星到那裏去了呢?原來星星藏在溪水裏呢。於是一起齊讀最後一部分。到了這裏,我們和作者一樣,爲星星感到高興。自此,文章的情感歷程一下子明晰了。

(四)體驗情感,昇華情感。

1、夏夜的天空充滿神祕,孩子們回憶:作者看到星星的心情是怎麼變化的?

孩子們瀏覽了課文後,根據板書很快找到情感變化。這也是對全文情感的梳理。也是進一步體會作者的童貞童趣。

(五)總結全文,積累語言。

課文如此優美,令人嚮往。你發現了作者在語言上有什麼特點?學生會再一次找到有關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體會他們的作用。

環節的設置是根據學情而定的。五年級的學生需要明確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學生清晰感受寫作的特點,並運用於以後的習作中去。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實現語文的工具性價值。

(六)結束語:孩子們,讀了這篇課文,老師也好象回到了童年,也想和你們一起再去看看童年的星星。於是我和同學們一起讀全文結束,達到了情感的高潮。

四、說板書:

繁星滿天 好奇 快活

童真童趣

月明星稀 吃驚 可憐

好的板書是課文濃縮的精華,使人一眼就明白文章的主題和內容。我的板書概括了課文兩個主要片段,也概括了作者的情感變化,體會到了文章主題——童真童趣。板書簡單,一目瞭然。

五、說作業設計:

1、 朗讀課文比賽。這篇文章如此優美,無論從寫作的技巧和文章的感情表達都值得細細品讀。

2、 積累你喜歡的句子和段落。

3、 寫寫自己童年最值得回憶的地方。當然也可以寫星星,老師也寫,和你們比賽。這樣的師生比賽作業也是孩子們最喜歡的作業,因爲這樣的作業可以享受戰勝老師的成就感。

作業是課堂的延伸。作業體現的是科學性,人文性。寫片段是教學生能把寫作方法遷移,體現的語文的工具性。

六、說教學反思:

這篇非常優美又具有童貞童趣的文章,採用各種方法品讀體驗,是最能實現和文本和作者對話的。因此我的教學環節基本能體現這一點。特別是課後我和學生一起寫的《童年的星星》,發在博客上。我在寫的時候是童年那種美好的情感不能自已,於是下筆如滔滔江水,一發不可收拾,寫完後感覺是一種暢快淋漓。這也是作家給我的靈感吧。學生寫的很多有關童年的文章,都用上了文章中的聯想法和修辭,有的還借用了一些好句子,讀來有種美的享受,我想這也算學生的書沒有白讀,這是最大的收穫。

說課稿 篇2

一、 教材說明:

《安徒生的故鄉》是國小語文實驗本中的一篇課文。課文主要講的是丹麥作家安徒生的故鄉——美麗的丹麥城市奧頓斯。這篇課文以奧頓斯的美麗爲主線,具體描寫了房屋、小河、樹木、以及小河兩岸的景色和小河給安徒生帶來的幻想,以此來突現奧頓斯這座城市的美麗。課文把小河兩岸的景色描寫得十分美麗。“清幽的小河”,“緩緩地從城市穿過”不僅寫出了小河河水的清澈,更寫出了小河給這座城市帶來的一片寧靜氣氛。“紅葉似火的丹楓”、“疏疏落落的白樺”、“長條拂水的垂柳”更讓小河兩岸,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色彩,而在小河上浮游的小天鵝,又使小河變得富有生命,這一靜一動地描寫着實讓人眼前出現了一幅美麗的圖畫。

二、 教學對象分析:

我班的學生活潑開朗,尤其是部分學生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樂於瞭解課文之外的有關知識,而且在課堂的教學活動中,他們也能將所學所知運用到課堂中來。入學來,他們課堂上的表現從原來的膽小怕、回答問題,到現在自信、敢於發言表現自己,課堂氛圍有了明顯的轉機。在小班化教學實踐過程中,同學們能夠發揮小組學習的優勢,在組長的帶領下積極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但是由於學生年齡小,其中也不乏有個別學生膽小、學習的主動性不夠、小組合作不夠默契等現象。

三、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在語言環境中認讀13個生字和11個詞語。注意“緩”、“疏”的字形;理解詞語“疏疏落落”、“紅葉似火”、“長條拂水”

2、能順暢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

3、能模仿課文中的句子,用“有……有……還有……”的句式展開想象,把

句子說具體。

4、 積累課文中描寫景色的詞語和句子,運用課文中的句子看圖說話。

重點、難點:

1.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指導學生用“讀課文、找句子、理解詞句、品句子”的方法,讓學生抓住關鍵句來感受奧頓斯的美麗。

2.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讓學生順暢朗讀課文,並背誦課文。

3.積累語句,運用課文中的句子看圖說話。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聽故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到導入課文。

2、通過子讀課文,學生認識課文中的生字,詞語,並能把課文讀正確。

3、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指導學生用“讀課文、找句子、理解詞句、品句子”的方法,讓學生抓住關鍵句來感受奧頓斯的美麗。

4、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讓學生順暢朗讀課文,並背誦課文。

5、能模仿課文中的句子,用“有……有……還有……”的句式展開想象,把句子說具體。

6、幫助學生積累語句,運用課文中的句子看圖說話。

情感、態度與價值:

1、通過全文的學習讓學生感受丹麥城市奧頓斯的美麗。

2、通過學習讓學生了解安徒生,激發學習閱讀的興趣。

四、教學策略:

課堂教學是我們推進二期課改,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課改的基本理念如果是先進的,是有利於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的,最終只有切實地落實在我們課堂教學的實際行爲中,才能達到教育教學穩定的、持續的、具有多種推動力的效果。新課程標準這樣定義語文的課程性質:“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二期課改強調優化學習方式,倡導有效的接受與體驗,重視語言的積累和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在教學《安徒生的故鄉》這一課中,讓學生與自我體驗,在品句中積累,在體驗反思中,昇華情感,提高人文素養。學生的閱讀活動,通過與作者的對話,達到對作者與自我的雙重“發現”,最終達到知識的傳遞與精神的昇華,使自己的內在的生命本質獲得一種更高層次的新的形式。與作者對話,與作品對話,學生的心靈受到撞擊,若因勢利導巧妙地給學生搭建與自我對話的平臺,就會促發他們心靈的火花,在類比聯想中,會出現頓悟的境界,思想感情得到昇華。因此,我根據教材內容和本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這樣幾個教學策略:

1.講述故事,激發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要能吸引住兒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條途徑,這就是要形成、確立並且保持兒童的這樣一種內在狀態——即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狀態,使兒童體驗到自己在追求真理、進行腦力活動的自豪感。”導入,猶如文章的‘鳳頭’,小巧玲瓏,它能在極端的時間內,安定學生的情緒,誘發學生與課文學習相應的感情,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讓他們帶着強烈的求知慾、孜孜以求的心理進入學習的情境中。在教學中,我用講故事的形式引入課題,讓學生說說這個故事是誰寫的?關於安徒生你想知道什麼?這兩個問題學生十分感興趣,學生帶着問題在很短的時間裏抓住學生的思緒,很快地就進入了課文的學習。這樣,深深吸引了學生,激發了他們的熱烈的求知慾。

2.抓住關鍵,品讀句子。

《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三者對話的過程。”這種對話首先是讀書的實踐,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閱讀教學過程的自我建構是建立在學生對文本閱讀理解基礎之上的。因此,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感受、體驗和理解,要讓學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再有,可以通過創設情境,加深理解。語文再現生活是通過理解、想象、體會來實現的,是與讀者已有的生活經驗產生鏈接的結果。通過創設情境,豐富學生想象,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體會課文意境,領會人物的內心世界,特別是對引導學生語言表達,積累規範語言。因此,我重點抓住課文中描寫安徒生故鄉風景的語句,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讀,並說出喜歡的理由。這樣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來理解詞語,品味句子的魅力所在。如:在教學第二小節時,學生都能通過自己的朗讀,說出句子的關鍵之處,在朗讀過程中理解“疏疏落落”、“紅葉似火”、“長條拂水”等。同時,詞語教學的形式多樣,更加便於學生學會如何去理解詞語。

3. 讀中積累,讀中感悟

《課標》指出:不同年級學生,讀的側重

點、讀的形式是有區別的。低年級學生是最難“潛心”的,讀的意識和能力薄弱,而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就是讀好書。低年級閱讀教學中的語言感悟、理解大多是在讀中進行的。閱讀是語文教學的中心。在倡導學生主體,尊重學生感受,語文教學要關注生命,要回歸生活等理念指引下,語文閱讀教學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新的課堂上學生潛心讀書,書聲琅琅;新的課堂上,有豐富的情境,有體驗、感悟和想像;新的課堂充滿了智慧的討論、情感的交融;課堂上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和體驗……因此,在課堂上,我通過學生個性化的朗讀、小組內的朗讀、組間自由組合的朗讀等形式,讓學生充分地熟記課文的語言。整堂課書聲朗朗,在幫助學生積累文中的好詞佳句同時,引導學生運用這些語句。

4. 互幫互助,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交流,是小班化教學中常使用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它可以使學生參與課堂的機會大大增多。不敢在班上發言的,可以在小組討論時發言,這樣同學間相互啓發,相互幫助,可以培養他們的協作意識和互助精神;同時又可以大大增加學生髮言的機會。每一個學生都可以暢所欲言,這樣就能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表達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自學能力及自主精神。在小組學習活動中,要訓練學生認真聽聽別人的意見,學會與別人交流看法,耐心傾聽別人說話等,當要陳述自己的觀點時,應先想後說並控制好交流的音量,談出自己的意見時,語句要婉轉,同時要樂於接受別人的意見,建議中肯時要及時接納。只有使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後,他們所煥發出來的學習激情和智慧則是無可限量的。然而,教師在學生合作學習中要起指導作用,並擔任巡視者,及時督促學生人人蔘與學習與討論,並隨時解答學生在討論中產生的疑問,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在教學中,我組織學生進行了幾次合作學習,學生在組長的帶領下,一步一步地學習課文。課堂上我也深入到幾個組內,作爲組內普通的一員與學生共同學習,在學生遇到困難難以解決時適時加以點撥,協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這樣,既讓學生學到了知識,也提高了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的發展。由於學生年齡小,小組合作學習還須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有的學生仍表現出拘謹,膽小,不夠主動,這還有待在今後的教學中加強引導。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語文實踐有很多形式,其中讀是最常用、很重要的實踐形式。 我們應該讓學生走進課文呈現的情感世界,引導他們用真切的感情品味課文,感受文中美麗的情境。

說課稿 篇3

小小的紙棒在小朋友手中變得很神奇,也很有魔力,是活動良好的開端。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我始終堅持“活動在前,認識在後”、“發現在前、結論在後”、“嘗試在前、引導在後”的原則,幼兒始終在玩中探索、玩中學習、玩中體驗成功的快樂。因此,幼兒在活動中玩得很主動、很開心,確實有所發現、有所發展。而且,在活動中,讓每個幼兒都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我儘量以鼓勵爲主,幼兒儘量以體驗爲主,避免了因個體差異出現的矛盾和問題,增強了每個幼兒的自信心,並在活動中樂意與同伴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使每個幼兒的心理得到了滿足,爲他們帶來了探索的成功和喜悅。

一、設計意圖:

記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告訴我們: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爲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寬幼兒的經驗和視野。紙棒是本園幼兒非常熟悉的,幾乎每個班的健康區裏都有,它既安全又環保,是幼兒每天接觸的好夥伴。可是我們常常發現,孩子喜歡玩紙棒,但他們往往玩不出什麼花樣來,不是拿來當金箍棒舞,就是當劍劈。針對這些我設計了本次活動,這讓幼兒既會感到親近熟悉,又感到新奇,對老師來講,既符合其現實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

二、目標分析:

我們都知道,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的的作用。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徵和認知水平,結合所選教材內容,我制定了本次活動的目標爲:

1、主動而有創造地參加健康活動,體驗身體運動的樂趣。

2、自主探索紙棒的'多種玩法。

3、能與同伴相互合作,有一定的競爭意識。

三、重點和難點

一個活動當中最能體現課題目標的部分便是活動的重點部分,如果抓住重點就能使整個活動的進程有的放矢,並且合理安排活動時間及順序。

本次活動的重點定爲:嘗試小棒的多種玩法。

難點定爲:遵守遊戲規則。

四、教法和學法

“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這些是深入我們教師心底的教育理念。本次活動我始終以引導者的身份出現,以自己的語言啓發幼兒的創新意識外,還採用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採用的教法主要有以下兩種:

1、講解示範法:如在明確講解趕野鴨的動作要領及活動規則時所使用的講解示範法。

2、語言提示和具體幫助法:如在幼兒初次嘗試趕野鴨時,我運用簡單明瞭、和富有針對性的語言來指導和提示幼兒正確活動,並直接具體的幫助,進行個別指導,做到面向全體。

以幼兒爲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創造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更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幼兒採用的學法有:

1、遊戲法:

遊戲活動是孩子最重要的學習形式,《綱要》也重申“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以遊戲爲基本活動。”遊戲是激發引導幼兒參與活動的重要手段,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滿足幼兒身心需要。遊戲過程能激發幼兒一直以積極、輕鬆、愉快、自覺的心情參與活動。因此,整個活動我讓遊戲貫穿教學過程始終。

2、自主探索法:

嘗試和探索是幼兒獲得知識和技能的最佳途徑。這個過程遇到的成功和失敗對幼兒來說,都是寶貴的經驗。提供幼兒自由探索和盡情發揮的自由運動空間,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比組織練習更符合幼兒天性。活動中,我讓孩子自主地嘗試、自主地探索。

3、競賽法:

動作練習到一定程度,幼兒會失去興趣;大班幼兒已有初步的競爭意識,並較注重結果,此時安排競賽性遊戲,符合大班幼兒的心理特點,有效地激發興趣和積極性,還能培養幼兒同伴間的合作性和集體榮譽感。

五、教學程序:

(一)開始部分;

活動的一開始,我讓幼兒手持紙棒以小小運動員的角色在節奏感較強的音樂聲中踏步入場,這一情境很快激起幼兒的興趣,使他們情緒高漲,精神飽滿。緊接着和着音樂做熱身運動,孩子興致極高,很快就達到有效的熱身效果,從生理、心理爲即將開始的遊戲活動作好準備。

(二)基本部分

這是本次活動的核心部分,活動重點的掌握,難點的突破以及目標的完成都在這部分層層練習中逐步完成。

1、自由探索:

這部分最重要的是進行一物多玩的探索活動。在幼兒進行完熱身運動,情緒還很積極時,我便順時設疑:“紙棒還可以有哪些有趣的玩法?”我爲他們提供充足的時間,引導他們想出多種方法玩,互相觀察和學習,創造出有鍛鍊價值的玩法。這樣的安排不僅能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合作性,更能學習他人經驗、能力。

2、相互交流

讓幼兒互相交流自己的玩法,圍繞各自玩法進行集體反饋交流感覺。這既讓幼兒有機會表演自己的玩法,又可以看到別的幼兒的玩法。我根據幼兒玩法,針對掃地動作重點示範,目的在於幼兒的頭腦中建立清晰的表象,然後我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帶着表象去實踐、印證。

3、遊戲《趕野鴨》

在幼兒自由練習趕野鴨時,我對規則做明確要求。

我設計這個活動目的在於改變練習形式,增大活動的密度和強度,讓幼兒有充分練習的機會,並有利於教師觀察、瞭解幼兒的現有水平。大班幼兒已開始注重結果,組織比賽符合他們的心理特點,還能培養幼兒良好的心理素質、合作性和集體榮譽感。掀起活動的高潮。

(三)結束部分

在結束部分,我通過語言引導:“活動了這麼久,你們一定累了吧,讓我們放鬆一下吧”在音樂聲中放鬆身體,之後退出場地。

六、活動反思:

小小的紙棒在小朋友手中變得很神奇,也很有魔力,是活動良好的開端。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我始終堅持“活動在前,認識在後”、“發現在前、結論在後”、“嘗試在前、引導在後”的原則,幼兒始終在玩中探索、玩中學習、玩中體驗成功的快樂。因此,幼兒在活動中玩得很主動、很開心,確實有所發現、有所發展。而且,在活動中,讓每個幼兒都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我儘量以鼓勵爲主,幼兒儘量以體驗爲主,避免了因個體差異出現的矛盾和問題,增強了每個幼兒的自信心,並在活動中樂意與同伴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使每個幼兒的心理得到了滿足,爲他們帶來了探索的成功和喜悅。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的散文。文章條理晰,以風趣親切的語言,把大貓的古怪性格和小貓的淘氣可愛描述的栩栩如生,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學習這篇課文,可以讓學生試着比較課文在表達上的不同特點以及和本單元前兩篇課文寫作手法上的不同之處,其目的,一是讓學生感受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意境,體會作者對生活的熱愛;二是引導學生感受 "語言大師"寫作的精妙手法。通過個性解讀、多元感悟課文 "人愛貓,貓親人"的感情主線,從而體會人與貓之間相互信任,和諧相處的美好境界。

二、說學生:《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教學目標三個維度的有機整合,根據國小四年級素質教育的要求(着重進行篇的訓練,加強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概括中心思想、理清層次的訓練,重視培養觀察、分析事物和連段成篇的能力。根據四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課文的能力,我要求學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理清文章脈絡,瞭解老舍筆下貓的特點,並是從哪些方面,用什麼寫作方法來表現貓的性格的。也使學生感受到主人與貓之間那份和諧、美好。

三、說目標:

1、 掌握13個生字,理解"無憂無慮、任憑、豐富多腔、遭殃、責打、枝折花落"等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大花貓的古怪和它小時候的可愛。背自己喜歡的段落。

3、 學習作者抓住貓的特點描寫的方法,體會對貓的喜愛之情。

(本課的教學重點:學習作者抓住貓的特點進行描寫的方法。

教學難點:從描寫中體會對貓的喜愛之情。)

四、說教法、學法:憑藉本課教材特點、教學重難點,採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法,展示不同形態的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通過講讀、自讀,合作交流等方式,鍛鍊學生自學和解決疑難的能力;"自讀,感悟、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架設文本與學生間的交流平臺,是使閱讀教學成爲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橋樑。

五、說教學流程:

(一)情趣談話,揭示課題

t:同學們,從你們帶來的照片來看,大家都非常喜歡小動物,老師也帶來了一位動物朋友,你們想見識一下嗎?(出示貓的`圖片)這小朋友,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來,讓我們一起來呼喚它(教師板書課題)(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話題入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二)初讀課文,領悟感情t:讀過閱讀課文後,大家有什麼感受,老舍筆下的這隻貓有什麼特點?和同桌說說。

(經同學間合作交流後,大致能感受到這隻貓淘氣可愛,性格古怪,作者喜愛貓的特點。而這些恰好是文章的中心和重點。)t:今天我們先來走進大花貓,看看它究竟古怪在哪呢?

(三)重點研讀第1——3自然段。

(通過講讀第一自然段,自學二、三自然段的方法,讓學生掌握抓重點句"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的方法來建構學習。教師通過引導,加強對學生學法的遷移。並在朗讀中體會貓的性格特點,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閱讀後完成填空練習: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既( )又( );既( )又( );既 ( )又( )。

歸納起來有三個方面:(1--3自然段)

1. 既老實又貪玩,既貪玩又盡職;

2. 高興時和不高興時截然不同的表現;3. 既膽小又"勇猛".

(除了讓學生體會作者在文中所流露出的對貓的喜愛之情外,還應引導他們注重文中的寫作手法的精妙。例如:"說它……吧,可是……;任憑……也……"等等句式,以及對比的寫作手法,都是很好的教學素材。)(四)小結:老舍先生的筆墨多麼酣暢淋漓,那古怪的大花貓是那麼的惹人喜愛,下節課我們將要走進滿月的小花貓,去看看它又是怎樣的。

說課稿 篇5

一、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主要描寫了生活在槐鄉的孩子們採摘槐米的經過,讚美了槐鄉的孩子們純樸勤儉、吃苦耐勞的品質;雖然採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們卻從中獲得了快樂,他們的童年生活也因此變得豐富而充實。課文的語言樸實、輕快,帶有濃濃地鄉土氣;在作者的筆下,本來是辛苦的勞動,卻變得輕鬆和快樂。

二、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槐鄉孩子採槐花勞動的歡快。熟讀自己喜歡的句子。

2、瞭解槐鄉孩子採槐花的方法,和同學交流讀後的感受。引導學生從小樹立熱愛勞動的觀念。

3、培養獨立閱讀能力,體會一些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

三、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自己讀懂課文的內容,培養自讀能力,並使學生感受到勞動是快樂的。

四、課前準備:

查找槐樹的圖片及文字資料。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會獲得許多的樂趣,但你有沒有品嚐過勞動的快樂?就有這麼一羣孩子,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掙錢作學費,同樣生活得快快樂樂。那他們的快樂又是什麼呢?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槐鄉,走進生活在那裏的天真可愛的'孩子們。(板書課題《槐鄉的孩子》)。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受。

1、教師配樂朗讀,學生邊聽邊想象畫面。

2、當我們沉醉於這如詩如畫的槐鄉風情中,此刻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麼?讓學生說出聽後的整體感受。

3、槐鄉獨特的風土人情令人陶醉,相信讀了課文你們一定會被槐鄉那獨特的風情所吸引。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新詞的讀音,較長的句子或者一下子讀不通順的句子反覆讀幾遍。

(2)分成小組組織朗讀,出現的問題互相幫助糾正。

(三)細讀課文,理解感悟。

1、按自然段指名朗讀,教師相機糾正讀音。

2、槐鄉的槐樹(槐花)。

嘗試填空,並聯系課文中的重點詞句說說理由。學生交流,教師適時評價並小結:

槐鄉的槐花是美麗的。(八月,槐樹打了話苞,那花苞米粒般大小,散發着淡淡的清香,不仔細聞是聞不到的。)

槐鄉的槐米是寶貴的。(槐米,可以入藥,還能做染料。)

3、槐鄉的孩子是的。你從課文中哪些詞句看出來?

嘗試填空,並聯系課文中的重點詞句說說理由。學生交流,教師適時評價並小結:

槐鄉的孩子是可愛的。

(1)他們勤勞懂事,從小就知道分擔父母的辛勞,不伸手向父母要錢,靠自己的勞動換取學費。

(2)他們吃苦耐勞,以苦爲樂,有很強的自立精神。

(3)採摘槐米雖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們以苦爲樂。

(4)槐鄉的孩子是快樂的。

……

(四)欣賞評價,深化感悟。

1、你喜歡課文中的哪些句子?有筆畫出來,多讀幾遍,然後全班交流。

2、通過課文的朗讀,我們認識了槐樹,認識了槐鄉的孩子,那麼你有些什麼感受呢?

3、說說心裏話:你想做槐鄉的孩子嗎?爲什麼?小組討論,指名回答,暢所欲言。4、引導小結:快樂不只是來自於休閒、享受,勞動中也有無窮的樂趣。同學們,讓我們也像槐鄉的孩子那樣去品嚐勞動的快樂吧!

(五)佈置作業。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板書設計:

勤勞懂事

槐鄉的孩子 可愛 吃苦耐勞

以苦爲樂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字處理和表處理》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一《信息技術基礎》第三章第二節《字處理和表處理》中的內容。這個小節我分爲5個課時,內容分別爲:word字處理、Excel基礎操作、公式函數、排序篩選、圖表處理。今天上的是第五課時-----圖表處理的內容。通過前面幾課時的學習,學生對Excel的基本操作有了一定的認識,這爲學好本節課打下基礎。本節課是Excel數據加工的重點內容之一,它更側重於引導學生從如何分析問題着手,學會用恰當的圖表形式呈現主題,表達意圖,這也爲以後學習信息集成奠定基礎,有承上啓下的作用。

根據新課標的教學要求和本課在教材中的作用地位,我確立如下教學目標: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掌握三種圖表的`使用特點和圖表的製作方法。

②能夠用合適的圖表來表示並分析數據形成報告,培養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教學過程中以任務驅動模式讓學生進行有目的的學習,以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以及相互幫助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最終讓學生在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中體驗樂趣和學到新知識。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①通過製作圖表的學習活動,激發學生創造的慾望和創新精神,體驗利用計算機技術成功解決實際問題的喜悅。

②培養學生正確分析、評價數據的價值觀

通過以上對教材及教學目標的分析,我確立本節課的重點爲:

(三)說重難點

1、重點:

①三種常用圖表的使用特點,圖表的製作方法

②圖表的分析及應用

2、難點:

3、①數據源、圖表類型、數據選項的選擇與修改

②運用有效的圖表來表示數據,並對圖表數據進行分析,形成報告。

二、說學情

通過前幾節課的學習,學生已基本掌握Excel的簡單操作,但對於如何根據具體問題需求解決實際問題,還缺乏問題分析、整體規劃等能力,因此要引導學生通過製作圖表報告的過程,逐步利用工具軟件解決問題的各種方法,形成良好的習慣和信息表達能力。我校是一所普通高中,學生之間小組合作意識薄弱,因此要注意培養學生之間的團隊合作意識,另外,每個班都有小部分同學存在動手能力差的問題,所以在上課的時候要適當多關注這小部分同學。

爲了講清重點、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三、說教法學法

教法:

提問引導法、講授法、演示法、任務驅動法、探究法、小組合作法等多種教學方法,這些在下面的教學過程中都有體現。學生學習方法上,主要通過自主探究、協作交流、展示成果等方式。

四、說教學準備

本節課的教學地點是在多媒體教室,用到的軟件有極域教學控制軟件、PowerPoint課件、ipad2銷量的部分數據及Excel幫助系統。

最後我來具體談一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五、說教學過程

1、課堂導入(5分鐘)

2、角色扮演,任務驅動

3、歸納總結,佈置作業

教學思路:

本節課主要採用任務驅動進法行教學,在解決每個任務時,要求學生自學嘗試操作,自學得好的學生充當小教師,實現“兵”教“兵”,教師再進行精講、點評,不斷解決重點和難點,最後用一個綜合練習,形成學習報告。

說課稿 篇7

曾嵐 說教材: 本篇文章是高中語文第二冊第三單元的開篇之作。

第三單元的學習重點就是分析評價、借鑑吸收。我們知道,理解分析是評價的基礎,評價是高二、高三培養語文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的重要內容。這篇文章是哲理散文的典範,講好學好這篇文章,是成功應對日益注重文學鑑賞能力和靈活運用能力考查的普通大學聯考的必然要求。同時,這也是高中階段接觸到的著名作家孫犁的第一篇文章,學習並理解好這篇文章將對高中學生平時作文和大學聯考作文產生十分重要的借鑑意義和幫助作用。 說教法:採用啓發式和目標教學相結合的綜合教學方法。即結合教學大綱和大學聯考對教學內容的要求,緊扣教育教學重點難點,做到教學訓練有目的、有針對性、有效果。

如本堂課中對哲理的評價,對語言的鑑賞等都落實到具體的課堂練習或課外習題中;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老師側重引導、啓發和對知識的深化和拓展。如本課對“極致”哲理的深化和拓展,對以小見大、從瑣碎事得出深刻事理(或哲理)的哲理散文寫作方法的深入探討;藉助課堂內涉及到的相關主題,引導學生讀書與之相關的課外文學作品,藉以滿足大學聯考對現代文閱讀的要求。如通過對《黃鸝》所體現出的“極致”哲理的評價,舉一反三,讓學生去閱讀史鐵生的《命若琴絃》。 說學法:學生在老師的引導和啓迪下,通過認真閱讀,積極思考,勤動手,勤動腦,勤動口,在活躍而又充滿思辯的課堂上,感受語言文學和語言文字的獨特魅力。在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激情和培養語文興趣的基礎上,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作文能力、邏輯思辯能力顯著提高,語文素質明顯增強。

(教案)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理解作者藉助黃鸝這個簡單形象所表達出來的深刻哲理。

2、培養學生對本文思想內涵和藝術表現的欣賞評價能力。

3、引導學生學習借鑑文章在寫法和語言表達上的技巧。 教學重點和難點: 對本文所表現出來的深刻哲理的深入理解和評價;借鑑本文的寫作方法,欣賞、體味和模仿本文精彩的語言。

教學學時:2課時(課時劃分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新課導入:引導學生回憶杜甫七絕“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在教師與學生一起誦讀的過程中,勾起學生對黃鸝這種鳥兒的回憶和遐想,從而引出課文標題黃鸝(板書黃鸝)。

二、簡要介紹作者孫犁(因爲是初次,註解沒有提到,有必要介紹)。通過介紹,讓學生明白孫犁是荷花澱派的`代表,清新、雋永是荷花澱派的行文風格,這也是荷花澱派派名的由來。明白這一點,在學習今天這篇文章時,學生就會下意識地用心體會本文的語言特點。

三、進入正文(初步理解):

(1)首先要求學生快速閱讀全文。並提兩點要求,一是統計出本文總共幾次提到黃鸝,二是每次提到黃鸝時分別是怎樣描寫黃鸝的狀況和外部環境的,用筆在書上勾畫整理出來。

(2)老師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通過爭論和核對,得出比較一致的意見(抽問方式採取個別和集休相結合,主要以學生思考回答爲主,教師組織和引導)。

(3)要求學生對幾次描寫黃鸝的地方再次精讀,並要求歸納概括作者每次見到黃鸝的心情有什麼不同。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迅速板書,板書內容附後(見最後一頁)。學生閱讀完後,對照板書,按照板書示意圖,逐步引導和啓發學生,集體完成箭頭後的內容。

(4)通過對板書內容的再次分析,引導學生得出“任何事物都是自己的極致”的哲理。 (第一課時教學計劃到此) 第二課時 一、深入理解和掌握課文,對本文哲理進行適度的評價。

(1)結合課文內容和關於“極致”的註解,準確理解“極致”在本文中的準確含義。首先讓學生闡述“極致”的含義,教師順藤摸瓜。教師引導:黃鸝的“極致”在教材中講得很明白,由此及彼,生活中還有哪些事物,他們的極致又是什麼?(學生會說很多,如,馬與草原、蜜蜂同花叢等,教師評價肯定),教師最後用“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結束對錶象事物極致的拓展過程。(這是簡單的知識遷移,評價哲理的第一步)。

(2)抽象到理論思維,拓展“極致”哲理的深廣度。教師啓發:黃鸝要在優美的環境中才能達到自己的極致,動物尚且如此,那作爲人類,人的極致該是什麼?讓學生思考,聽幾個學生的意見。這個問題比較難,教師深入啓發,舉三個例子,加以啓發引導。一是我國古代道家學派的代表老子,提出了“天人合一”的觀點,認爲人只有同大自然和諧統一,才能得到快樂,才能充分享受人的樂趣。“天人合一”即爲老子的“極致”觀;二是《岳陽樓記》作者范仲淹的千古絕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可被認爲是那一代文人墨客的生活“極致”。三是講講北大、清華兩所國內著名學府。衆所周知,它很了不起,除開教學設備一流外,最重要的是,它那以人爲本,崇尚學術自由的學習氛圍。爲大學生提供了一個廣闊的施展才能的學習氛圍。爲大學生提供了一個廣闊的施展才能的大舞臺。相傳魯迅曾爲北大畫了一幅簡筆畫:一個人面像。五官表情由三個漢字組成,人、自、由。教師總結評價:以上是三個不同時期對人的生存生活環境的理性思考,有許多閃光點,當然也有一定侷限性。通過剛纔老師的引導,現在問題來了:作爲高一年級,或者是高中學生,你們認爲什麼樣的學習生活環境纔是你們的“極致”,要求大家下去仔細思考,在本週以週記的形式反映給老師。(目的:這樣做既練習了作文,無形之中又對學生熱愛班級進行了潛移默化的影響。週記改完後,在下次班會上討論交流,一定會對班風建設起到巨大作用,可謂一舉兩得)。

二、體味、欣賞、學習、模仿本文精彩的語言

(1)要求學生帶着感情齊聲朗讀倒數四個自然段。教師一起跟讀。朗讀完畢,教師簡要評價。

(2)教師問學生讀完後有什麼感受,學生答“好”,教師問“好在什麼地方?”,這些句式有什麼特點,老師啓發引導。請大家看這一段:“是的,這裏的湖光山色,密柳長堤,這裏的茂林修竹,桑田葦泊,這裏乍雲乍雨的天氣。”教師與學生一起歸納總結得出兩個特點:一是反覆使用“這裏的”,說到這個特點,教師馬上問:有一年的春節晚會上有一支非常出名的歌曲,歌詞非常好,與我們現在看到的句式也非常接近,讓學生回答是哪首。通過回憶,得出結論,教師同學生一起誦讀李瓊的歌《山路十八彎》歌詞:“這裏的山路十八彎, 這裏的水路九連環,這裏的山歌排對排……”。教師與學生共同體會連續使用“這裏的”妙處。二是形容詞的精確運用和四字詞語的語言表達效果。教師邊問邊講解:密(換成濃如何)柳長堤,茂(換成別的詞語怎麼樣)林修(換爲長可以嗎)竹,桑(水、稻)田葦泊。通過替換比較,加大了對同義詞的辨析訓練,也體會到了推敲煉字的重要。然後,教師再指導學生歸納句式特點。得出結論:這些都是四字詞語,整齊,朗朗上口,假如把它們換成:這裏到處都是柳樹,竹林,水田,蘆葦蕩,就沒有這樣的效果啦。

(3)動詞的妙用:在書中找出”虎嘯深山,魚遊潭底,駝走大漠,雁排長空”這幾個詞語。分析幾個動詞的妙用。得出結論:這當中,嘯、遊、走、排四個字可以說是出神入化,點睛之筆。趁熱打鐵,教師要求學生模仿這種用法,完成下面的填空題。(板書) 鷹(擊)長空 馬(奔)遼原 龍(騰)深淵 蝶(戲)花叢 三、理解本文的精巧構思,從總體上把握全文

(總結)

(1)回到文首,看副標題,病期瑣事。瑣,小也,事雖小,但通過小事表現的道理卻不小。寫文章貴在以小見大,貴在用簡單的事例和現象說明深刻的哲理或表達複雜的內容。這樣的例子很多,如唐濤的《瑣憶》,通過幾件小事勾畫出了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的人民公僕形象。海明威《老人與海》,通過寫老漁夫打魚,與鯊魚搏鬥的簡單事例,揭示了“人是可以被打敗的,但人戰勝自然的勇氣則是無敵的”生活哲理。教師要求大家下去閱讀史鐵生的《命若琴絃》,對這篇文章作出評價。

(2)就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或自然現象,要求寫一篇300字左右,構思巧妙的哲理小散文。教師先給大家構思一篇,爲大家參考。思路如下:前不久我買了一隻草熊,就是那種外面用布包紮成各種動物,裏面是草種子的一種玩具。買來之後,我天天澆水,希望早日長出草來,一個星期過去了,不見絲毫動靜。我失望了,便不再管它,兩個星期以後,居然長出了綠油油的青草。我頓悟:順其自然在某些時候或某件事情中不失爲一種很好的方法,真可謂“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希望大家下去仔細觀察,認真思考,找出小事背後的閃光點。爭取從一般性的東西上面發現更多的哲理。

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一)說本文在教材中的地位

《歸園田居(其一)》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第二單元第四課《詩三首》中的一首詩,這三首古詩分別爲漢末古詩和魏晉古詩,在我國詩歌史上起着承前啓後的作用。本單元學習目標是通過反覆吟誦,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本詩是陶淵明辭去彭澤縣令,歸隱田園後寫的一首詩。可說是詩人辭舊我的別辭,迎新我的頌歌。

(二)說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依據本單元的教學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本課特點,我作以下安排: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陶淵明的生平。

能力目標:學習誦讀詩歌,感知詩歌內容,體會詩歌所蘊涵的情感。

情感目標:理解作者辭官歸田,熱愛田園生活的精神,學習其潔身自好的高尚情操,正確看待歸隱。

教學重點:學習本詩的藝術手法。

教學難點:理解作者辭官歸田,熱愛田園生活的精神,學習其潔身自好的高尚情操,正確看待歸隱。

課時安排:1課時

二、說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因此,我確立的教學方法是誦讀法、點撥法、討論法、探究法。只有反覆誦讀,學生才能理解詩歌的美,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其參與討論才能激發學生的個性見解。我所任教的.班是普通班,學生語文基礎一般,但是思維活躍,能夠積極主動的學習。所以,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採取誦讀,賞析,背誦的步驟。教學上我採取多媒體教學,對學生進行多重感官刺激。

三、說教學過程

本課計劃一課時完成,具體步驟如下:

步驟一]導入新課,激發學生興趣

播放羽泉《歸園田居》,學生立即對悅耳的歌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會跟着音樂的弦律而調動他們的感官,引起視覺聽覺的興奮,這時讓學生找出歌中所寫到的景物,找到一個古代詩人,引出詩人陶淵明。

步驟二講評嘗試練習,進一步認識陶淵明

此環節由學生課前演練,老師檢查,課堂學生自主發言完成,既可以增強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能力,又可以幫助教師瞭解學生課前預習情況。老師再補充陶淵明的生平事蹟。

步驟三誦讀詩歌,感悟詩歌之美

詩歌學習重在誦讀,此環節設計首先由學生推薦一名學生誦讀,初步感受詩歌意境,然後老師範讀,讓學生感受詩歌的情感,再經過師生共同欣賞配樂朗誦《歸園田居(其一)》,用視聽的手段來展示詩歌意境,將詩歌內容具體化,形象化。此時,學生的情緒已被詩歌感染和打動,再以配樂的形式讓學生集體朗誦,加深理解。

步驟四師生課堂互動,分析詩歌內容,突破重難點

學生上一環節通過充分感受詩歌,已經有較深印象。本環節主要用討論法,點撥法來理解詩歌內容,分析藝術手法。我教本文的總的方法是:學生先就老師提出的問題,進行小組交流,選代表發言。之後,可由學生相互提出問題,互相解答。老師作最後的補充小結。這樣由師問生及生問生,形成生與師和生生之間的互動。從而使學生深入理解教材,這裏重在培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綜合能力。所以,我打算從下面三步着手講解:

第一步:分析詩歌思路,理清詩歌結構

此環節主要讓學生找到關鍵字眼,抓住提綱挈領的字,條分縷析地理解詩歌思路,理清詩歌結構。爲此,我設計的問題是:

詩的題目猶如人的眉和目,所謂“眉目傳情”,你認爲題目中哪個字能作爲題眼?(學生回答:歸。)從這個字你可以看出文章分哪四部分呢?即文章回答了四個問題:爲何而歸,從何而歸,歸向何處,歸去如何。請同學們圍繞這四個問題劃分文章層次。

第二步:揣摩藝術手法,感悟思想感情

《歸園田居》(其一)在藝術上具有獨特的風格和極高的造詣。本詩給人的突出印象是平淡自然。平淡的田園風光,農村的日常生活,以及處於這種生活中的恬靜心境,通過樸素的語言,比喻的手法,直率自然地抒寫出來,使人感到是“從胸中自然流出”,沒有一點斧鑿痕跡。學生能容易地看出詩歌的藝術手法,而詩中所蘊涵的思想感情則需要學生討論分析,然後老師進行點撥,最後歸納總結。爲此,我設計了以下四個問題:

1、“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運用了什麼修辭?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朗讀“歸向何處”一層,找出詩中描寫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構成了一副怎樣的畫面?

3、“歸去如何”一層中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4、陶淵明筆下的農村生活景象,實際上很普通,很常見,在作者筆下爲什麼顯得那麼美?

第三步:總結全文特點,探究討論歸隱

詩人描繪的是常景,抒發的是真情,闡釋的是至理,挑選的是“易”字。常景、真情、至理、“易”字,這就是陶淵明的藝術情趣,這就是陶淵明一生的藝術寫照。這些藝術風格學生不易看出,老師一邊展示板書一邊與學生討論分析,最後得出結論“真”,突出陶淵明直率樸素的藝術風格。理解作者辭官歸田,熱愛田園生活的精神,學習其潔身自好的高尚情操,而對於陶淵明的歸隱思想則需要辯證地看待,需要老師指導點撥。爲此我設計了兩個問題:

1、談談你所感受到的陶詩的藝術風格。

2、陶淵明的這種隱居思想對我們有何啓發?他的做法是否值得讚賞?

步驟五佈置鞏固練習

1、閱讀遷移

2、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結合題目《歸園田居》將板書設計成圓形,理解陶淵明歸隱田園,真情直率的情操,引導學生辯證理解歸隱思想,突破圓的束縛。

鄧永紅

說課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圖形任我變》,它是湖北省省編《信息技術》教材第七冊Flash單元的第二課。

MacromediaFlash這個軟件既能使學生動腦動手,又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提高信息素質,淺顯易懂,共由三課組成。《圖形任我變》在學生了解的基礎上,瞭解Flash變形動畫,製作簡單的變形動畫。本課圖文並茂、講解細緻,以淺顯易學的實例帶動基本知識的學習和軟件的操作,使學生能夠邊讀課文邊準確地上機實習,對於激發學生參與信息社會的興趣,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有很大幫助。

二、學情分析:

我們面對的國小生一方面年齡較小,邏輯思維、推理能力弱。如果讓他們來理解許多連成人尚難以理解的電腦概念,無異於對牛彈琴,使他們對電腦產生畏懼、反感的心理。

但另一方面,他們對各種事物均有好奇心,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強,可塑性強。之前,他們在學習“windows”時積累的有畫圖經驗,在前一課初步認識Flash以後,哪種工具適合完成什麼樣的操作、哪種選項適合完成什麼效果,學生都有所瞭解。有了這樣的基礎,再讓他們利用電腦製作色彩紛呈的變形動畫,應該是比較得心應手的。

三、教學目標

針對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瞭解Flash變形動畫,製作一個簡單的變形動畫。

2、對自己和其他同學的作品進行評價,逐步提高審美能力。過程與方法目標:

1、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勇於實踐,提升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2、鼓勵學生與人合作、互相啓發、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教學重、難點:

創建形變動畫

四、教學設計:

遵循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我採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分解到以下幾個環節中,以研究性學習模式來展開教學和實踐活動,指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

1、激趣導入

好的導入是課堂教學成功的一半。本節課我採用情境啓發教學策略導入新課,先通過電腦演示課前用Flash製作的變形動畫,讓學生邊欣賞邊感悟電腦的神奇,從而對本節課的內容產生興趣。

2、嘗試練習

學生有了學習興趣,我就設計了嘗試練習這一環節,把學生的思維引入到對課堂內容的探究中來。在這一環節中,我主要運用瞭如下教學策略:

自主探究教學策略。建構主義認爲: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通過學習者在一定情境下,藉助其他的幫助,利用學習資源,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鑑於教材對基本操作標示出了清晰的操作步驟,所以我爲學生創設開放、自主的學習環境,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安排學生認真讀書,按照書本上的實例和製作步驟去操作,嘗試練習,完成第一個任務:在第一幀和第十五幀之間製作一個正方形和圓形的變形動畫。在這個階段,學生可運用在學習“windows”畫圖工具時積累的經驗畫圖,運用在前一課對Flash工具面板的認識設置圖形的顏色、大小、位置。每一個學生都在嘗試練習,應用個人積累的經驗進行操作。學生在用七分熟知識探討三分生知識的過程中,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培養了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更主要的是,提高了學生相對獨立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對於培養學生信息素養是很關鍵的。

協作式教學策略。一位哲人曾說過:倘若你有一個蘋果,我也有一個蘋果,我和你的蘋果交換,你和我仍然只是各有一個蘋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我們彼此交流這些思想,那麼我們每個人將有兩種思想。基於此,我們不難理解協作學習的價值。尤其是信息技術課的整合性更適合學生的協作學習。在學生嘗試練習過程中,我鼓勵學生遇到問題,相互討論研究,鼓勵操作技能較好的學生充當小教師的角色。創建形變動畫將是本節課學生遇到的一個難題,在自主探索學習基本完成以後,第一步我打算問學生:“創建形變動畫是通過哪個菜單的什麼命令進行設置的呢?”這時肯定有學生舉手,那就請他把自己摸索成功的操作講給老師和其他學生聽。通過交流,豐富學生的認知,實現學習的廣泛遷移。第二步,我要請會操作的學生通過電子教鞭系統,在教師機上爲大家做示範,讓全班學生都能看到創建形變動畫的關鍵。我發揮教師在課堂中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協作學習,相互幫助、相互促進、取長補短。學生從探究研討中不僅能體驗獲取知識的過程,感受成功的喜悅,而且能使學生語言組織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得以大大提高,增強了合作意識。

任務驅動教學策略。“電腦是玩出來的”,這種說法突出了計

機這門學科的'特點──實踐性強。當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後,我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先佈置了一個嘗試性任務:在第一幀和第十五幀之間製作一個正方形和圓形的變形動畫。完全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在突破如何創建變形動畫這一難點後,我再次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學生“下河”:在30幀插入空白關鍵楨,把圓形變成三角形,通過上機實踐,讓學生對所學的內容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產生學習遷移,讓學生“在游泳中學會游泳”。學生的活動在一個個任務的驅動下展開,循序漸進,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嘗試練習結束的時候,我們能想象得到學生欣賞自己作品時臉上洋溢的那種成功的喜悅,但此時,知識在學生頭腦中還是零散的,因此,爲了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我特意製作了變形動畫製作的視頻教程。通過這個視頻教程規範學生的操作,幫助學生形成知識建構。

3、拓展探究

學生們在任務的驅動下認真地自主學習,體驗成功的快樂,感悟電腦動畫的快捷與神奇。這時,我請學生進行拓展探究:變形動畫可以是哪些方面的變化?鼓勵學生展開思維的雙翼,進行新的探索。學生積極思考,彼此觸發,通過集體的智慧,他們會發現,變形動畫除了外形上的改變,也可以是位置、大小、顏色等方面的改變。

在協作學習過程中,每個學生的智慧爲整個學習羣體所共享。

4、實踐操作:

布魯納提出:我們教某人學習一門學科,決不是要將結果記在心中,而是幫助他參加到形成知識的過程中去。再說,電腦也不是聽會的,而是練會的。

我遵循“從知識到技能、從技能到知識”的認知規律,在學生探究的基礎上,仍然採用任務驅動教學策略,給學生布置了一個開放性的任務:自己動手設計一個變形動畫,要求寫出設計方案,記錄操作步驟。

這個任務帶有一定的綜合性,整個任務由學生自己去組織和安排,允許學生有不同的風格和方法,提倡學生將美術課中的繪畫技巧融合進來,實現信息技術和其他學科之間的整合,鼓勵學生開動腦筋,大膽想象,完成富有個人特色的創造性作業。通過親自動手實踐,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轉化爲相應的技能。

書法中有飛白,那是意境;在繪畫中有虛有實,給人以想象的餘地;在教學中給學生留出一個想象的空間,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那會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他們敢於探究,在個性的張揚中昇華素質,久而久之養成了一種敢於創新的精神,那會讓他們受益終生。

五、交流評價

最後一個環節是在課堂上交流展示學生作品,同學之間進行評價。爲了很好地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創新意識,我從課堂實際和學生實際出發建立了一套評價方案:

1、在教師機上建立了一個“學生文件夾”,並將該文件夾設爲完全共享,讓學生把完成的作品保存到這個文件夾裏,便於我及時批閱。在批閱作品時,挑選優秀作品,以便及時捕捉學生在探索過程中的點滴進步和閃光點,給予鼓勵,使其受到激勵後學習興趣更加濃厚,更加自覺主動地學習;對情況稍差的,及時地進行啓發引導,協助他們最終完成任務,幫助他們創設成功的機會,使他們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情感,逐步樹立自尊和自信。

2、師生共同制定一套評價標準,引導學生正確評價別人的作品,讓學生明白哪些是美的創造,哪些創造是怪誕的;如何客觀評價作品;怎樣“虛懷若谷”接受別人的建議……這樣一來,在促進學生主動求知與實踐參與的同時,使得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看到自己的進步和成績,從而更好地調動他們學習的激情和內在潛力,同時也加強了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

未經“必然王國的跋涉與歷練”,哪有“自由王國的馳騁與翱翔”?作爲一名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師,我要努力當好“牧羊人”,努力營造一種學生自己獨立使用電腦的氛圍,讓他們自己在知識的海洋中汲取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