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精華】說課稿模板九篇

說課稿 閱讀(1.89W)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說課稿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說課稿模板九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自己去吧》是國小語文一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童話故事。課文通過小猴、小鴨、小鷹學本領的經歷告訴孩子們從小要學會自立自強。我在設計這節課時,提倡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把讀書和思考的權利交給學生,讓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儘量讓學生在寬鬆愉快的學習環境中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本課的教學目標:1.鞏固自.己.吧.要.吃.多.這.樣呢.字.去;會寫子.去.果。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3.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教育學生從小要樹立自力.自強的思想,不依賴父母。

教學重點:1. 會讀.寫子.去.果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從讀中領悟出小猴.小鴨和小鷹的媽媽爲什麼要讓孩子自己去學會生活的本領..

二、說學生

我們一年級的學生,由於前面已學過了拼音,這又是第二課時教學。他們基本上能流利地把課文讀出來。

三、說教法、學法。

(一)讀中品味,理解感悟。 我在設計教學策略時,以讀爲本,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自讀、指名讀、合作讀、分角色讀、選讀)體味課文語言,感受小鴨、小猴和小鷹不依賴父母,自己學會生活本領的決心和毅力。在讀中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啓發學生提問題,回答問題,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讀中品味,理解感悟,受到情感薰陶。

(二)創設情境,合作交流。 我在課文中設計了展示學生自我的平臺,通過我會認我會讀我會說我會寫聯繫實際想一想的情境創設,使孩子們入情入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自我展現的願望。並在學生感悟課文後配上動作讀課文。展示自己對課文的感悟。這些環節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張揚了學生的個性,培植了創新的幼芽!

(三)拓展延伸,培養想象。在拓展活動中,我結合本文特點,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和自由表達的空間。如小鴨子學會游泳後會說些什麼?這樣設計,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又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在感悟全文後,我又讓學生說說其他小動物它們都會什麼本領,是怎麼學會的。並模仿課文續編故事。最後,又讓學生聯繫實際講述自己最近學會的一件事。促進學生樹立自立自強的思想,美化學生的心靈。

四、說教學過程。

(一)我會認--------複習鞏固生字.1學生拿出生字卡片,小組內互相認讀.2.師生做識字遊戲.

(二.)我會讀----------朗讀課文,感悟道理.1.學生讀課文,要求讀準音,讀通順.2貼字卡 3.師生接龍讀課文.4.小組讀.------要求讀出感情.

(三).我會說―――說話順練1.同學們,在我們的周圍有許多小動物也通過自己的努力學會了生活的本領.你們想知道他們是怎樣學到本領的嗎?2.讓學生想一想,議一議,說一說四.我會寫.-------識記生字,指導書寫.1.出示生字----果 子 去2.讓學生拼一拼,說說你是怎樣記住生字的?給生字組詞.3.引導學生觀察生字的筆順,用手描一描.4.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師指導書寫五.聯繫實際,佈置作業.1說說你這節課學到了什麼?2想一想,你在生活中學會了什麼本領?是怎樣學的?課後說給小夥伴聽聽。

說課稿 篇2

今天我從以下四個方面闡述我對教材的理解和對本節課的設計: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教學隨想。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圓的周長》。

2、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在三年級上冊學習了周長的一般概念以及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計算,並初步認識了圓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學生初步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的開始,也是後面學習圓的面積以及今後學習圓柱、圓錐等知識的基礎,是國小几何初步知識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進一步培養學生動手實踐、團結協作、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使學生從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3、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認識了周長的含義,並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教學圓的周長可通過化曲爲直的方法進行教學。並且知道圓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圖形,可通過直觀演示.實際操作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但圓是曲線圖形,是一種新出現的平面幾何圖形,這在平面圖形的周長計算教學上又深了一層。特別是圓周率這個概念也較爲抽象,探索圓周率的含義以及推導圓周長計算公式是教學難點,學生不易理解。

4、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結構特點的分析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讓學生知道圓的周長和圓周率的含義,掌握圓周率的近似值。理解掌握圓周長的計算公式,並能應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通過對圓周長的測量和計算公式的探討,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綜合和主動探索解決問題方法的能力。

(3)初步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辯證思想方法。

5、教學重難點:

爲了使學生比較順利的達到教學目標,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圓周長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探索圓周長的計算公式。

6、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模型圓,幾個直徑不同的圓形,線、直尺等。

二、說教法、學法

爲了更好的突出重點,化解難點,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發和學法:

(一)教學中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學生知識水平,多借助實物演示,並通過實際操作,讓學生獨立探討知識形成過程。

(二)本節課主要通過啓發、引導,讓學生在實際觀察.操作中發現問題自主探究,積極參與猜想.討論.驗證,在合作與交流中分析,推理從而解決問題,獲取新知。

(三)本節課圍繞教學重難點運用了多媒體創設生動的問題情境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願意合作交流,探究知識的意識。

三、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主要設計了四個教學程序:創設情境,引出問題;自主探索,建立模型;解釋運用,深化知識;總結昇華,拓展延伸。

(一)創設情境,引出問題。

這一環節主要分爲三個部分:1、激發興趣。2、認識圓的周長。3、討論圓周長的測量方法。

1、激發興趣。“形象思維比抽象思維更廣泛”,根據本節知識認識新概念抽象的特點,在引入新課時我利用多媒體顯示小熊和小狗賽跑激趣引入,揭示課題。通過創設一個問題情景,讓學生不僅複習到正方形周長的含義,同時,進行知識遷移,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出本節課教學內容。

2、認識圓的周長。讓學生拿出圓形物體看一看,摸一摸 ,說一說圓周長指的是那部分?通過圖畫讓學生初步感知了“圓的周長”。心理學實驗證明,“理解的知識才能牢固掌握,理解的標誌是學生能用自己的話說出來”。讓學生觀察圍成圓的線是一條什麼線,這條曲線的長就是圓的什麼。通過這個問題揭示圓周長概念。

3、討論圓周長的測量方法。在揭示了圓周長概念後,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測量圓形物品,並彙報結果,再說說自己測量的方法。線繞法、滾動法量出圓的周長,教師指導操作要點。這就向學生滲透轉化的思想,化難爲易,便於學生的理解。

師甩動繫着繩的小球,形成一個圓,讓學生觀察,並說說自己的發現。很明顯用剛纔的線繞法、滾動法都無法測量,產生矛盾,從而使學生產生去探討求圓周長的一般方法。這就引起了認知的衝突,也激起了學生求知的慾望。

(二)自主探索,建立模型。

這部分分爲四個環節:1、猜測。2、探討圓的周長和直徑的關係。3、介紹圓周率的知識及祖沖之對圓周率的貢獻。4、圓周長公式的推導

1、猜測。正方形的周長與它的邊長有關,觀察這些圓,讓學生猜一猜,圓的'周長與它的什麼有關呢?幫助學生掌握了“化曲爲直”的數學思想方法,使學生主動探究和實踐精神得到培養。

2、探討圓的周長和直徑的關係。新課標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要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突破了“以教爲中心,學圍繞教轉”這一傳統的教學方式,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地位。我讓學生分組做實驗,拿出自己準備的學具圓,分別量出它們的周長、直徑,並把數據填入書中表格中。通過測量,彙報。學生觀察數據,通過對比發現:每個圓的周長都是它的直徑長度的3倍多一些。最後師生共同概括。從而得出,圓的周長與它直徑的關係,突破了本節的難點。

這部分內容主要是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討,並通過觀察,發現問題,參與合作交流,歸納總結,獲取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獲得一定的情感體驗,享受了成功的愉悅。提高了學生分析,推理,概括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介紹圓周率的知識及祖沖之對圓周率的貢獻。

先介紹表示這個3倍多一些的數,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數,我們稱它爲圓周率。用式子表示: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π)板書。再介紹π的讀寫法。最後結合畫像介紹古代數學家祖沖之與圓周率的故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開闊學生的認識視野,增強學生探索數學的興趣。同時指出:圓周率是一個無限小數,國小階段取它的近似值爲3.14。

4、圓周長公式的推導

引導討論:求圓的周長必須知道哪些條件?推導圓周長公式 C=πd 、C=2πr,通過思考、探索、分析、發現並總結規律,使學生學會了學習的方法。

(三)解釋運用,深化知識。

這一程序我主要從基礎練習、綜合練習、開放練習及解決課始問題等不同層次的練習題。促進了學生從不同角度練習,鞏固所學知識和技能,提高了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基礎練習。基礎練習及時檢查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提高了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綜合練習。讓學生對所學知識做到靈活運用,培養學生活學活用的本領。通過圓周長公式的應用,使得學生內化了公式,掌握了新知,並充分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作用於生活的思想。

3.開放練習。通過有一定開放性的題目讓學生的親身體驗思維的樂趣,從而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拓展學生思維。

4,回到課始,算正方形和圓的周長,首尾呼應。

(四)總結昇華,拓展延伸。

在小結中,不僅關注了本課的知識重點,更關注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有效的激勵了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四、教學隨想

本節課設計以我校雙主式五步教學法爲導向,和生活實際緊密相連,讓學生切實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數學學習是有價值的。按照“帶領學生走向知識”的理念,培養學生實踐、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精神,讓學生經歷知識生成的過程,引出學生數學思考,促進學生主動溝通知識的內在聯繫,讓我們的數學課堂深刻起來。

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小猴子下山》是全日制聾校實驗教材第六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看圖學文。寫的是小猴子下山看見許多可愛的東西,它扔了這個要那個,結果什麼也沒有得到故事。這是一篇饒有情趣,發人深省的童話。告訴了學生如果做事沒有明確的目的,三心二意,將一事無成的道理。本篇課文配有五幅插圖。這五幅插圖生 動形象,能根據聾生的生理特點充分發揮插圖幫助聾生理解句意,讀懂課文內容的作用,把視覺形象與語言文字聯繫起來,從而利於發展聾生的語言思維和語文能力。

二、學生分析:

1、從學生的知識掌握和能力體系來分析,三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語言積累和手(口)語表達能力,具有初步的思維理解能力和學習圖文結合課文的方法。

2、從年齡結構和心理特點來分析,三年級的學生還處於一個好動的階段,他們的有意注意維持時間短,只有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師生民主、協作、自主的實踐活動激起學生的興趣,發揮其主動性,學習效率纔會提高。

三、教學目標:

依據對教材的分析及新課程標準提出的:“知識與能力、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以及聾生語言發展實際,並結合本班學生已有的基礎和認知能力,圍繞訓練重點,我確立了以下幾

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容,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能力目標:培養觀察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懂得小猴子見新扔舊的行爲是不好的,明白做什麼事都要專一纔能有所收穫的道理。

四、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關鍵是必須處理好形象的圖和抽象的文字之間的關係,因爲只有圖文緊密結合了,才能使學生了解小猴子活動的順序和事物之間的聯繫,從而有效的發展學生的語言和思維。

五、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六、說教法、學法

1、教法: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依據本課故事性強,畫面豐富,結構類似的特點,我主要採取了:(1)圖文結合情景教學法。(2)以扶爲主扶放教學法。(3)讀思結合品讀感悟法。

2、學法:與教法相適應,以學生爲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質疑、探究、感悟、朗讀四結合,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展性和創造性,學會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七、教學活動過程

(一)、激發情趣 導入課文。

這個活動的目的是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以引入下一個環節的活動。首先出示課件,出現一個可愛的`小猴子下山的情景,一下子吸

引了學生們的注意 力,然後問:這是誰?你們喜歡嗎?誰來描述一下?最後教師小結:你們觀察得很仔細,描述得好,可是你們知道嗎?這隻小猴子今天已經是第二次下山了,它在前 不久的一次下山中,發生了一件非常有趣的故事!你們想知道嗎?引出課題,並板書。

(二)、師生協作,自主學習。

這個活動的目的是運用學生已學的方法,根據學習課文的體會,開展討論,培養學生的獨立見解和語言表達能力。具體活動過程中: 首先教師範讀課文,讓學生找出有幾個段,並找出與之相關的圖畫。再讓學生藉助拼音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思考(老師出示課件)①、小猴子下山幹什麼?②、 它下山到過哪些地方?看到了什麼?心情怎樣?它是怎麼做的?

然後師生交流,學生分小組討論第②個問題。最後請各組代表一邊看課件,一邊回答第②個問題。老師總結同學們的發言,啓迪思考:課文二、三、四段與第一段的寫法是一樣的嗎?讓學生通過認真讀課文歸納出第二、三、四段在寫法上與第一段一樣,都用了一個 “小猴子( ),走到( ),看見( ),就( )。”的句式來寫的。 這時再讓學生自主學習第二、三、四段。

最後教師小結:課文的前四段寫法一樣,所以我們學起來比較輕鬆,一下子就理解了。又提問:這隻小猴子追到兔子了嗎? 最後的結果是怎麼樣的呢?引入學習最後一段。這一段的學習中要讓學生通過反覆朗讀,圖文結合明白小猴子最終是一無所獲,並讓學生找出說明小猴子此時心情難受,卻沒有辦法的一個詞?(“只好”)學生找對

後,再啓迪思考:小猴子爲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儘量讓學生暢所欲言,發表出自己獨立的見解,最後再由老師點評、鼓勵。

(三)、創設情境,表演課文:

這個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首先教師發言:剛纔我們較好地學習了課文,你們誰願意扮演這 只小猴子,來表演小猴子下山的過程嗎?挑選一個學生扮演小猴子,另外的學生可以戴上頭飾扮玉米、桃子、西瓜和兔子參與表演。提示學生要注意“高興”“掰 ”、“扛”、“扔”、“抱”、“追”、“蹦蹦跳跳”、“只好”這些詞的動作及表情.學生表演完畢,教師及時總結學生表演情況。

(四)、展開聯想,延伸課文:

這個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具體活動過程是:老師問:小猴子空着手回家,在路上它會想些什麼呢?也 可以提出“假如你是小猴子會怎麼辦?”的問題,鼓勵學生踊躍發言。另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續編課文,編一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故事,不僅照應了新課開頭的引入,還給學生留下了一個很有想像力的作業。這樣的作業設計富有彈性,有利於開創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有助於學生的個性發展。

八、板書設計:

板書是教師精心構思的藝術結晶,是學生感知信息的視覺渠道。我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運用了往復式的設計方式,從板書中,學生可以瞭解到小猴子下山到回家一無所獲的全過程,能進一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小猴子下山

小猴子(高興的)

玉米

桃 做事有始有終,

西瓜

小兔子

小猴子(垂頭喪氣的) 纔有收穫!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音樂是幼兒的天性,幼兒園音樂教學的目的是挖掘和發展人自身潛在的音樂素質和能力,負有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愛好,萌發幼兒初步感覺美,表現美的重要使命。

中班幼兒活潑、好動,並且富於想象,他們喜歡唱歌,而且對音樂已有初步的概念及欣

賞能力,能逼真形象地扮演其中的角色。他們能用誇張但適宜的語氣、語調、動作、表情等去表現角色,能有興趣地聽賞樂曲,能感知不同的節奏;並學會用點頭、拍手、跺腳等動作來表示,能用語言和簡單的身體動作表現與音樂相應的節奏。

《拔蘿蔔》是一首旋律上口易唱,行動活潑,富有動感,反覆吟唱,非常適合幼兒的口味。這首歌的音樂材料十分節省,全曲只有六小節,旋律、節奏完全重複。雖然全部用重複的手法展開但是又不感到單調、乏味。歌曲容易上口,唱幾遍就能背了。

二、說目標

從活動目標出發,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理解歌曲內容,掌握歌曲中的角色,能進行歌曲表演。

三、說準備

四、說教法和學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1、視聽唱法:引導幼兒在觀察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課件,充分地刺激幼兒的視覺,

2、情境式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爲幼兒創設一個具體形象、生動的學習情境,用合適的方式把幼兒完全帶入到情境之中,讓幼兒在具體情境的`連續不斷的啓發下有效地進行學習。引起幼兒的注意,激發幼兒的興趣,喚起他們的求知慾。此外,根據幼兒年齡特點,我還採用了表演法、遊戲教學法等對活動加以整合。

教學活動是老師和幼兒共同表演的舞臺,而幼兒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的“表演”以及活動中所呈現的一切都必須爲孩子自然的學習服務。

五、說過程

播放課件,結合課件畫面講述故事《拔蘿蔔》。我會將歌詞根據節奏說出來編入到故事中。

(1)蘿蔔拔出來了嗎?

(2)誰來幫忙拔蘿蔔了?

(3)誰第一個來拔蘿蔔?他拔不動的時候請誰來幫忙的?

(4)誰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個來拔蘿蔔?

(5)誰最後一個來幫忙拔蘿蔔?

1、出示課件中老伯伯在拔蘿蔔的畫面。

師:老伯伯可開心啦,他還哼着歌兒呢!

師:老公公是怎麼拔蘿蔔的?

讓幼兒初步學一學拔蘿蔔的動作,教師邊唱下面的幾段歌詞邊帶領幼兒拔蘿蔔。

在這一環節是活動的重點,通過聽唱、跟唱、分唱三大方式,幼兒基本會唱本歌曲,並能正確知道角色的出場順序。幼兒對一種表現方式的興趣不是非常持久,所以我們可以嘗試讓幼兒用不同唱的形式來學唱歌曲。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這樣變化的方式很受幼兒歡迎。

(三)想象並模仿歌曲中各角色的行走動作

1、分段練習表演

師:老公是什麼樣子的?他說話的聲音是怎麼樣的?

幼兒自由模仿、學習老公公走路的樣子及說話的語調,這時可請個別表演能力強的幼兒演示一下。

帶領幼兒扮演老公公進行表演歌曲。

本環節是活動的難點,在此我並沒有直接將角色特徵灌輸給幼兒,而是讓他們自由模仿,喚起他們的生活經驗,因爲這些形象都是幼兒熟悉的,易於模仿的。

(四)分角色表演

1、集體中分角色表演

2、自由結對分角色表演

請幼兒自由組合,5人一組,互相商量分配角色,進行表演,表演要求同上。在這個環節中,充分發揮幼兒的自我表現力和自主性。先進行集體中分角色表演,讓幼兒明確表演要求,再進行自由結對錶演,照顧到了每一位幼兒,讓他們都能參與到歌表演的活動中,解決了只有個別幼兒參與表演的狀況。兩種不同的表演類型,大大提高幼兒的興趣,充分激發了每一位幼兒的表演慾望,爲幼兒提供表現的機會。

(五)結束

師:老公公、老婆婆、小弟弟、小黃狗、小花貓、小老鼠他們一起用力把大蘿蔔拔出來了。

(六)活動延伸

說課稿 篇5

《落葉》它選自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材,這是一首充滿兒童情趣的作品,它以生動的童話語言描繪了秋天樹葉飄落的景象,散文中充分發揮想象力,將秋天的情景作了巧妙的比喻和契合的聯想,顯得具體而又形象。“小樹葉由綠變黃,一個個好像穿着金黃色裙子的小姑娘,攙着大樹媽媽在秋風中翩翩起舞”這都和幼兒的生活,幼兒的想象緊緊相扣。

《綱要》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對作品的體驗。散文擬人化富有人情味的語言風格給幼兒清楚明瞭的記憶和想象線索,便於幼兒理解和感受,能夠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符合中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可以很好地爲幼兒所接受。

《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制定以下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散文的美,體驗母子親情交流的愉快。

2、加深幼兒對樹葉從春天到秋天逐漸變黃,最後變成落葉的認識。

3、幫助幼兒理解新詞:“翩翩起物,四面八方,焐焐,惦記,盼望。”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爲第一個目標:引導幼兒感受散文的美,體驗母子親情交流的愉快。我將本次活動的難點定爲第三個目標:幫助幼兒理解新詞:“翩翩起物,四面八方,焐焐,惦記,盼望。"在這個過程中,我主要通過啓發提問、動作表演等方式讓幼兒理解並掌握新詞,以突破難點.

爲了展示給幼兒,作品的優美意境,又能使幼兒在活動中得以充分的理解和表達,我作了以下的準備:

物質準備:1、圖片若干張,實物投影儀2、大樹媽媽頭飾1個,小樹葉頭飾若干個3、錄音機,一段舒緩的音樂磁帶。

知識準備:瞭解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不同的季節特徵。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活動我除了和幼兒一起準備豐富的活動材料,還挖掘此活動的活動價值,採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

活動中我運用了1、直觀教學法:本活動爲了幫助幼兒熟悉散文內容,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我採用了直觀教學法。當老師在有感情地朗誦散文時,逐段地出示相應的圖片。讓幼兒通過眼、耳、口等多種感觀欣賞作品。2、啓發提問法:在幼兒欣賞了完整的作品後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逐句理解並學習新詞。如老師提問:“小樹葉在春天是什麼樣子的?夏天又怎麼樣了?秋天又怎麼樣?小樹葉落不來時,先飄到哪?後飄到哪?像什麼?等等

除以上教法外,我也將引導幼兒用多種方法學習此散文,體驗母子親情交流的愉快。1、動作表演法:本活動中要求幼兒學習新詞,爲了避免讓孩子枯燥地學習理解新詞。我將引導孩子通過動作表演加深記憶和理解。如學習翩翩起舞一詞時請孩子們用各種優美的舞姿來表現,而表現四面八方時則請孩子們四散站立。2、遊戲法:活動中還要求幼兒能感受散文的`美,體驗母子親情交流的愉快,我則採用遊戲法,由老師扮演媽媽,小朋友扮演小樹葉,在遊戲中加深體驗。

說教學程序:

1、幼兒交流導入活動讓幼兒倆倆結伴,根據已有的以經驗春夏秋冬的樹葉及特徵。

2、完整欣賞散文介紹散文名稱,有感情地配樂朗誦散文,幼兒第一遍欣賞。第二遍幼兒邊看圖片邊欣賞散文。接着老師提出問題:小樹中落下來時先飄到哪?後飄到哪?像什麼?它們心裏在想什麼?最後小樹葉又飄到哪?爲什麼?幼兒根據散文內容進行回答

3、通過動作表演學習新詞“翩翩起舞、焐焐、四面八方、惦記、盼望“

4、集體朗誦並表演一遍散文 教師扮演大樹媽媽,小朋友扮演小樹葉,體驗小樹葉快樂的情緒和愛媽媽的情感。在表演過程中着重引導幼兒用抱一抱、親一親、看一看等動作表現母子相親相愛的情感。

5、遷移作品情感 通過提問引出談論的話題:小樹葉是怎麼愛媽媽的?你喜歡自己的媽媽嗎?你是怎麼關心媽媽的?圍繞這樣的話題進行自由交談或到集體面前談。在幼兒交流時提醒其他幼兒認真傾聽,發展語言理解能力。

6、活動延伸請每個寶寶對媽媽說一句關心的話或做一件事。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能辨顏色的手》是講貨主欺騙盲人,盲人揭穿騙局的過程,通過盲人那雙能辨顏色的手讚揚盲人的智慧,批評貨主的欺騙行爲。故事蘊含着物理學方面的知識:物體吸收輻射熱的能力與物體的顏色深淺有關。故事中,盲人實際上是通過太陽照射下罐子的不同溫度而辨出罐子的黑白顏色。

課文情節生動、人物角色鮮明、可讀性較強,故事內容能抓住學生的心。

二、說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角色的對話。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盲人如何知道貨主欺騙自己的'道理。

3、能抓住課文主要內容,並通過人物的神態、語言、動作描寫,體會人物的品質。

三、說教學

1、讀。老師提出問題,學生在文中找出對應的語句讀。

2、悟。在研讀重點內容時通過指讀、分角色讀、齊讀、演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自我感悟,在讀中形成語感,在讀中陶冶情操,在讀中積累語言。

3、想。如果你在現場,你會怎麼想?怎麼說?圍觀的路人會議論些什麼?“想”既利於學生在頭腦中再現故事情節,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4、議。盲人是如何用手辨出罐子黑白的?讓學生能夠充分發展自己的見解,允許有不同意見。“議”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老師搭設的學習舞臺上發揮、表演。

5、再讀。在學生深入體會感受後,把自己體會到的朗讀出來。使學生在讀中欣賞品味,既激發了學生讀書的慾望,提高品味詞句的能力,又再一次感受盲人的智慧。

6、演。分角色表演故事,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本節課是蘇教版國小《科學》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顯微鏡下的世界》中的第三課。教材選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發黴的饅頭”作爲探究材料,意在激發學生對黴的探究興趣,並以此作爲探究課題,引導學生走進並瞭解黴菌家族。

教程分爲四部分:

觀察饅頭或其他物品上的黴。通過觀察,逐步深入地瞭解黴的顏色和形態,並結合觀察,畫圖描述,使學生充分認識黴的表象。

研究饅頭髮黴的條件。黴的生長繁衍一般要受溫度、溼度、陽光等因素的影響。根據控制變量,對發黴的原因逐一探究,得出黴產生的適宜條件。

瞭解防止食物和物體發黴的方法及其中的`原因

黴的功與過。結合閱讀材料,對黴相關知識進行了解,對黴的認識由表象上升到理性,辨證發現問題

二、說學情

在學習本課前,學生 對於黴產生的條件有一定認識,同時也存在一些疑問:黴的產生與溫度有關?與光線有關?與幾個因素同時有關?本課的學習就要讓學生在瞭解黴的基礎知識上,探究黴產生的條件,研究黴的產生到底與哪些因素有關。

根據學生年齡和實際情況,我從以下幾方面作了教學準備:讓學生課前使一快饅頭髮黴,並調查生活中易發黴的物質和發黴條件,爲新課的學習做好充分準備

三、說教學目的:

過程與方法

● 能夠利用工具觀察黴,並能通過圖畫、文字、語言等描述黴的樣子;

● 能夠設計對比實驗,研究黴產生的條件。

知識與技能

● 知道黴是一種微生物,瞭解其形狀、顏色,及其作用和危害;

● 知道黴產生的條件,瞭解防止物品發黴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 激發學生樂於探究、發現奧祕的慾望;

● 在科學實驗中能克服困難,善始善終。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黴的圖片,提問:你看到了什麼?你知道這是什麼嗎?

2.交流:你帶來了什麼發黴的物品?

3.討論:關於黴,你最想了解些什麼

(二)學生觀察黴的樣子

1.講述:請大家仔細觀察帶來的發黴的物品,看一看,物品的黴是什麼顏色?什麼形狀?

2.學生觀察記錄,教師巡視。

3.學生彙報,教師小結:黴是一種生物,它非常小,用眼睛很難直接看清,必須藉助顯微鏡,所以叫它微生物。黴的種類很多,顏色各異,有青綠色、黃色、黑色、白色等,形狀有絨毛狀、蛛網狀、絮狀等。

(三)指導學生閱讀資料

1.談話:黴與人類關係非常密切,對此,你瞭解些什麼呢?

2.學生交流對黴的已有認識。

3.學生閱讀教材第9頁的資料——《黴的功與過》。

4.讓學生交流課前蒐集的有關黴的其他資料,讓學生明白黴與人類關係非常密切,對人類有貢獻也有危害.

(四)探究黴的生長條件

1.大膽進行假設。

(1)提問:你們知道在哪些條件下饅頭容易發黴?請大家根據生活經驗大膽猜想,再請各個小組把這些條件寫下來。

(2)各小組彙報猜想結果。

2.設計實驗方案。

(1)講述:同學們的推想是否正確,我們需要通過實驗來驗證。下面先請各小組設計幾個對比實驗。

(2)學生設計對比實驗,要求把設計意圖寫下來。

(3)小組派代表彙報交流。

(4)小結:在我們假設的條件中,選擇一個進行研究,在改變這個條件的同時,其他條件不能改變。

3.小組相互交流,引導學生從多角度進行實驗,避免實驗雷同。

4.學生按照設計方案課外進行對比實驗。

5.分析實驗結果,發現規律:食物或其他物品在溫暖和潮溼的條件下最容易發黴。

(五)瞭解防止食物和物品發黴的一些方法

1.提問:你們還見過哪些食物或物品會發黴?

2.啓發談話:發黴給我們人類帶來許多不便,我們可以怎樣防止食物或物品發黴呢?

3.看教材第10頁上的四幅圖,具體說說爲什麼要這麼做?

(六)拓展延伸

1.課外實驗:學生繼續研究黴產生的其他條件。

2.進一步探究防止食物或物品發黴的方法。

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遲到》是一篇飽含深情的敘事散文。文章以倒敘方式,回憶和描述了“我”童年上學因賴牀而捱打的往事,寫出父親對“我”管教很嚴厲又很疼愛,表達出“我”對深沉父愛的理解和感受。散文是寫父愛的,但文中寫父親的筆墨並不多,十分簡煉,突出一個“嚴”字,三個“很嚴,很嚴,很嚴”,強調了這一點。敘“我”賴牀,寫“爸爸不許小孩子上學乘車的,他不管你晚不晚”,父親嚴得似很無情。接着寫父親打“我”,逼“我”上學,真是又嚴又狠。後來父親又送花夾襖、銅板給我,也很簡單,沒有笑容,沒有安慰的話。可是細細品讀,卻能品出父愛。父愛無言,父愛如山。

二、說學情

本學期,我新接手了一個班,經過一個月與孩子們的接觸,我發現我們班的學生有了預習課文的習慣,知道一定的讀書方法,比如抓關鍵詞句理解課文,聯繫上下文學習課文等。很多同學樂於學習,對學習比較感興趣,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然而,大多數學生不會很好地運用這些讀書方法,不會進行自主的閱讀,學生的理解能力存在較大的差異。

三、說目標

針對教材情況和學生的目前狀況我確立瞭如下教學目標:1、能自主學習生字新詞。通過閱讀,理解作者因爲體會到了父親嚴和疼中含着的愛,改掉遲到習慣的過程,感受父親這份既嚴厲又深沉的愛,及我對父親的感激之情。2、運用已經掌握的品詞析句的閱讀方法,在小組合作交流的基礎上學習多角度思考問題。3、通過學習,能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受到情感的薰陶,認識改正錯誤、從小養成好習慣的重要性。我在設定教學目標的時候,特意加入了學法指導,這樣,目標的設計上既有知識與能力的提高,也有過程與方法的指導,更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薰陶。然後,我把本課時的教學重難點確立在對父親嚴厲而又深沉的愛的理解上,特別是要讓學生理解父親打我的原因。

四、說教法

1、通過有層次、有重點、有個性的朗讀訓練,實現在讀中理解父親狠狠打“我”和“到學校爲“我”送東西的用意,感悟父親嚴和疼都是愛。

2、通過靜思、討論的過程,在自主閱讀,合作學習、交流碰撞中使學生對父親狠狠打我是爲我好,是愛我這樣的思想感情經歷層層深入的變化。

3、抓住重點段落進行教學。教學過程不應該繁雜,應該找出一處或兩處最能折射全文的語段,反覆誦讀,反覆叩問,反覆感悟,使其發揮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本課中,我抓住兩個重點段進行教學:父親打“我”與父親爲“我”送衣送錢的部分。讓學生抓住描寫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的詞句來感受父愛。

4、運用語言激勵,創設氛圍,把學生再一次帶入情境,使學生在與文本的對話中展開聯想,情感進一步深入。於是,本課的教學,我設計一下幾個情境:①“我捱打了!”假如你就是小海音,你心裏會怎麼想; ②小海音去上學後,父親心理會想些什麼?③父親爲海音送衣與錢時,有過幾個無聲的動作,你聽到父親在說什麼?④看到父親擔憂疼愛的神情,聽到父親發自內心的聲音,假如你就是林海音,你又會說些什麼呢?這些情境的`創設都是爲了情感的昇華、爲對愛的領悟作鋪墊。

5、引入蒐集的資料,豐富課本的內容。我在流程設計的第四部分,加入了《父親的花兒落了》文章中的一段話,讓學生再一次感受這件事對林海音的影響很大,並讓學生從中受到思想的教育,激發閱讀期待,昇華情感。這樣的目的也是爲了實現課內外、課堂與生活的有機結合,努力營造大語文觀。

說課稿 篇9

各位老師,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荀子的《勸學》,爲了說明我的教學設計理念,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法、課時安排、教學流程、教學設計依據、課後作業等幾個方面加以介紹說明。

一、說教材

《勸學》是高中語文新教材第三冊第三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是《荀子》的開篇之作,主要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意義,勸導人們以正確的目的、態度和方法的去學習。也是學生進入高中階段學習的第一篇文言文,如果他們能很好的掌握課文的深層含義,對他們樹立良好的學習態度和提高學習文言文的信心有很大幫助。《高中語文教材大綱》要求我們:繼續熟悉常見的文言實詞的一般用法,瞭解常見的文言句式,藉助工具書閱讀淺易的文言文,而本文又是一篇文言文閱讀課文,從文體上講,又是一篇典型的總——分式議論文,所以,這篇文章的教學既要擔負起積累文言文基礎知識的任務,又要把在精讀課中學到的知識延伸,能力遷移,形成基本技能的雙重任務。

二、基於此,我確立瞭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瞭解《荀子》及相關知識,掌握重要的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

(2)學習本文圍繞中心論點,以喻代議、寓議於喻的設喻方法。

2、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藉助註釋和工具書閱讀淺顯文言文,理解重點詞句含義,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

(2)掌握背誦的技巧。

3、德育目標:瞭解學習的意義、態度和方法,從而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三、說重難點:教學重點:掌握文言實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教學難點:學習本文以喻代議、寓議於喻的設喻方法。

四、說教法、學法

首先說教法:學生通過前一個單元的文言文知識的學習和積累,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文言基礎,而且大部分學生已經能夠在教師的點撥下較準確地分析文言文的各種特殊現象,比如詞類活用、特殊句式、通假字、古今異義等,所以擬定採用以學生自讀和教師點撥相結合的方法突破重難點。主要的教學設想是:

1、抓住學生好新好奇的特點,利用幻燈片激發其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其集中注意力,並激發其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2、從教育學的角度來講,以思維訓練爲中心,通過提問、討論、學生質疑學生答疑、教師點撥的方式授課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解決文字障礙,並掌握文言知識,特別是重點實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3、以文章的脈絡爲基礎,在自讀過程中,引導學生在每段中找出比喻句,並引導學生得出比喻的含義和他們的內在關係,把教師的認知結構輕鬆轉化成學生的認知結構。

其次說學法:

1、讓學生學會圈點、勾畫、批註的方法。

2、參照註解,動口動腦,自問自答,培養學生學會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

3、正確並流利使用工具書的方法。藉助工具書,學生能夠更好更快的理解文意。

4、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誦讀。讀的時候需要注意的地方:句讀準確,字正腔圓,流暢,並熟讀成誦。

五、說課時安排:兩課時

六、說教學流程:

結合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對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的確立,把教學過程分爲以下幾個環節: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人們常說: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還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導入新課的開場白就顯得十分重要。好的導入語,能營造適宜的課堂氛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我設計的導語是:

(二)荀子簡介

(三)解題:“勸”的意思爲鼓勵,勸勉,在文中起到統領全篇的作用。

(四)接下來我將以三個活動貫穿本堂課,用活動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引導他們合作探究,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完成對文本基本內容的掌握和深入學習。

活動一: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解決重要實虛詞,疏通文意。具體操作如下:

1,聽錄音,學生正音正字。

2,學生自讀課文,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解決生字詞。

3,同桌互讀,互相糾正錯誤,以此保證每個學生都能熟練的朗讀課文。

4,指名朗讀,師生共同糾正讀錯的字音和句讀。並強調易錯的字詞,如槁暴,輮以爲輪的輮,金石可鏤的.鏤等,並趁機讓學生釋義。最終達到疏通文意的目的。(在黑板右側板書重點字詞)

活動二,四人小組合作制定本文提綱,明確文本的論點、論據以及論證方法。

可以採取以下方法:

1,畫出表達作者觀點的句子,用自己的話說說作者要表達的主要觀點。大部分同學可以找出中心論點是“學不可以已”,既學習是不能因爲任何理由停止的。進而提問,文章是從哪幾個方面進行論述的?

明確是從學習的意義,作用和方法態度三個方面來論述的。由此可以引導學生總結論點出現的規律,一般出現在段首或段尾。

2,根據以上結論,四人小組合作,自列提綱,充實論據。明確學習的意義是用了四個比喻句,學習的作用用了五個比喻句,方法態度用了十一個比喻句。

帶領學生以學習的意義四個比喻爲例,要求學生找出本段論述的事物及其特點。

找出藍——青 水——冰 直木---輪木——直 金——利(並板書)

上面提到的前兩個比喻都論述了學習的意義在於提高自己,後兩個是改變自己。從論證思路可以看出,本段可以分層:①人只要不斷學習,就能得到發展、提高;②人只有博學,才能增長知識,培養品德,鍛鍊才幹,即達到“知明而行無過” 用同樣的方法,四人小組合作完成對“學習的作用”和“學習的方法態度”的學習,並由學生補充完整板書。

3, 由此得出本文的論證方法是比喻論證。並提問學生:比喻論證有什麼好處?

明確:可以讓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

七、說教學設計依據: 通過學生的討論、質疑和答疑,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這樣循序漸進,能發現重難點,使其迎刃而解;又有利於學生從大處入手,品味細微知識,並形成好的閱讀習慣,逐漸形成一個學習系統。

八、說課後作業:背誦全文。研討與練習。預習新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