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精選說課稿模板合集九篇

說課稿 閱讀(1.69W)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說課稿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選說課稿模板合集九篇

說課稿 篇1

一、背景介紹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新形勢下,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水平、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爲終身體育打下基礎,已成爲體育教學的主要任務。

二、教材分析

本課題爲省編義務教材五年級上冊《投準》,主要教材內容爲往返跑和投準。

往返跑是以提高學生耐力爲主的素質練習,雖然就練習的形式而言是較爲枯燥的,然而,從體質健康角度來看,它對發展學生的耐力有一定的實效性。這一內容在以往的年級中多次出現過,在這一教材中再次出現,一個目的讓學生進一步鞏固往返跑技術,另一目是經常性對學生進行耐力練習,有助於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

投準屬於投擲內容,投擲在田徑運動中佔有不可缺少的位置,也是學生日常生活必須具有的基本活動能力之一,它對鍛鍊和發展學生上肢力量、協調性等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投擲教材在一、二年級時就以簡單的擲紙飛機、擲降落傘等形式出現,到三年級時學習了原地側向投擲壘球技術,四年級學習了上步及助跑投擲壘球技術。本課通過“投準”練習,複習鞏固原地正面、側向投擲技術,使學生初步理解投擲時出手的角度與遠度、力度與準度的關係,爲今後掌握基本的活動能力奠定基礎。

本課在教材的安排上,將較爲枯燥的往返跑內容巧妙地安排在了學生興趣較高的投準練習中,這樣既讓學生達到往返跑的要求,又不讓學生感到疲勞和枯燥。

三、學情分析

1、國小五年級學生正處於生長髮育的關鍵期,他們的年齡特徵:(1)依賴性強、自我約束能力差;(2)模仿能力強;(3)好奇性強;

2、、五年級學生男女運動能力、性格愛好都具有很大差異:女生文靜、男生好動,一些帶有表演性、模仿性的練習,部分女生往往會表現出怕羞的一面,而男生則會無所顧忌地發揮自己的想象。

鑑於上述分析,針對本課教學內容,特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四、教學目標

1、通過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對體育活動的情趣,培養積極主動參與活動的態度和行爲。

2、使學生在活動中掌握往返跑和投準方法,發展學生的上肢和奔跑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反應、協調和力量素質。

3、培養學生機智果斷、遵守規則、友好合作的優良品質。

五、教學方法的運用

1、教法: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同時遵循“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現代教學原則,以“愉快教學法、成功教學法”作爲指導思想。採用遊戲競賽法,利用遊戲競賽的娛樂性、競爭性、規則性強等特點,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產生想象,在思考、體驗中掌握技術,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產生較強的情緒體驗,激發好勝心、充分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

2、學法:“方法是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我根據學生好勝心的特點,在教師主導作用下,充分體現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思想,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自主性,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以最大限度提高課堂效率。

六、教學過程

在課的結構上,從“身心同動”的基礎觀點出發,依據五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採用“收心熱身、愉悅心身—育心強體、增智促技—穩定情緒、恢復身心”的結構。

1、在收心熱身、愉悅心身階段,我選用民間的秧歌舞,以其歡快旋律,激發學生地朝氣與活力。其音樂的感染力能迅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地鍛鍊學生的協調性和節奏感,在有限的時間內調動學生的活動熱情,快速有效地達到準備活動目的。

2、在育心強體、增智促技階段,本階段是整堂課的主要環節,也是本課的重點。爲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簡短的交談後,緊接着進行投準練習。在練習中,我一改傳統枯燥、乾癟的練習過程,運用積分競賽法,學生自由選擇投準區域,最後按積分,看看哪組得分最多,激發學生形成高漲的練習情緒。

爲了更好地實現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根據循序漸進的原則,我設計了兩個情景式遊戲,首先我設計了一個打怪獸的遊戲,讓學生打移動的目標,提高了投準的難度。並且在遊戲的過程掌握打移動的目標的方法,在快樂中掌握了技能,體現了玩中學、學中玩的快樂體育觀念,這正是我們現代體育教學要追求的。最後,我安排了“運送食物”的接力賽,巧妙地將本課的兩個內容很好地串聯起來,既起到了投準的鞏固,又達到了往返跑的目的,又運用了競賽的方法,使本堂課達到了一個高潮。

3、在恢復身心階段,再次選用民間體育內容--舞龍,讓學生在優美的音樂聲中既起到放鬆的效果又陶冶情操。而且瞭解我國的民間體育。在舞龍中,要求學生自創造型,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採用互相評價法,培養了學生觀察力與評價能力。

七、場地器材

綵緞球每人一個獅子頭像四個怪獸頭飾四個錄音機1臺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立體圖形的展開圖”是七年級《數學》(上)中繼“生活中的立體圖形”和“畫立體圖形”之後的一個學習內容,在本章教材的編排順序(生活中的物體—立體圖形—面—點、線)中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本節教材是從學生生活周圍熟悉的物體入手,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關係。不僅要讓學生了解多面體可由平面圖形圍成,而且立體圖形可按不同方式展開成平面圖形,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和自己動手操作,經歷和體驗圖形的變化過程,初步瞭解研究立體圖形的方法,同時也爲平面圖形的引入作準備。

教學重點:瞭解基本幾何體與其展開圖之間的關係;多面體是由平面圖形圍成的立體圖形;一個立體圖形按不同的方式展開可得到不同的平面展開圖。

教學難點:正確判斷哪些平面圖形可摺疊爲立體圖形;某個立體圖形的展開圖可以是哪些平面圖形。

二、 說學生:

學生是晉江市農村中學的學生,大部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較濃,喜歡動手實踐。他們在國小學過簡單立體圖形及其側面展開圖,前兩節又學習了一些立體圖形的有關知識,對立體圖形已有一定的認識,能辨認從不同方位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但七年級學生具有好勝好強的特點,抽象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比較弱。

三、說目標:

A、知識與技能:進一步認識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關係,瞭解多面體可由平面圖形圍成,立體圖形可展開成不同的平面圖形;學生經歷和體驗圖形的變化過程,培養學生實驗操作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B、過程和方法:通過觀察、操作、實驗、探究和多媒體演示,讓學生在觀察中學會分析,在操作中體驗變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依據事實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C、情感態度價值觀:在教學中滲透美學思想,培養學生主動探索、敢於實踐、勇於發現的科學精神,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和創新意識。

四、說教法:

啓發式、討論式、實踐式、探究式

五、說學法:

根據新的課改理論,加強學生的學法指導,讓他們學會學習尤爲重要。爲此,我安排大量動腦、動口、動手的活動,採用分小組討論、小組擂臺賽等方式,調動各層次學生的積極性。

六、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平面展開圖若干個,正方體若干(課前分給各個小組),學生自己準備一些。

3、學生分組。確定好記錄人和中心發言人。

4、剪刀、透明膠。

七、說設計理念:

新課程的理想課堂教學應該蘊含如下理論:生活性、發展性和主體性。應遵循以下原則: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繫緊,直觀性強,動手要多,使學生興趣要高,自信心要強。可以總括爲:用經驗觀察、思考、釋疑,通過活動進行再創造。

八、說教學活動流程:

活動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觀察、猜想,導入課題。

1、教師出示包裝精美的長方體一正方體的盒子,讓學生在美的享受中思考:(1)兩個盒子分別是什麼立體圖形?(2)精美的包裝圖案是在盒子上進行印刷的,還是在平面上印刷以後折起來的?(設計意圖:讓學生產生認知心理期待,引起學生學習的好奇心)

2、導入:要想製作這樣精美的包裝盒,只知道它是正方體和長方體是不夠的,還要知道它展開後的平面圖形是什麼樣子,這就是本節課我們所要講座的問題:立體圖形的展開圖。(教師順勢板書)

活動二:直觀感知,操作確認。

做一做(課件顯示),把自己準備好的12個一樣大的三邊都相等的三角形,用透明膠粘貼成如圖1、圖2、圖3所示的三種形狀,你能想象出哪一具可以摺疊成多面體?再動手做做看。(設計意圖:讓學生進行小組操作比賽活動,培養學生動腦猜想、動手操作的能力和與他人協作的能力。)

問題:通過動手實驗,你感受或認識到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有什麼關係?引導學生概括出:多面體是由平面圖形圍成的立體圖形,沿着多面體的一些棱將它剪開,可以把多面體展開成一個平面圖形。

活動三:想一想(課件顯示):分小組討論:下面的幾個圖形是一些多面體的展開圖,你能說出這些多面體的名稱嗎?

試一試:把上面的圖形對摺一下,看看到底是什麼圖形?學生回答後演示。

(設計意圖:讓學生先猜想,再操作確認,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勇於實踐的科學精神。)

活動四:合作、實踐、探究:同一個立體圖形,按不同的方式展開得到的平面展開圖是否一樣?

各小組合作實驗,將正方體按各種方式剪開,將得到的平面圖貼在黑板上。引導學生概括出:可以把多面體展開成平面圖形。同一個立體圖形按不同的方式展開可得到多種平面展開圖。(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實踐活動,概括出自己感知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表達的能力。)

活動五:想想看:1、下面的圖形都是正方體展開圖嗎?(學生先猜想,實踐,教師再用課件顯示)

(設計意圖:讓學生大膽想像,並通過討論確認想像結果的正確性,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活動六:考考你:

1、示範:下面是一個正方體的展開圖,圖中已標出三個圖在正方體中的集團,E表示前面,F表示右面,D表示上面,你能判斷另外三個面A、B、C在正方體中的位置嗎?

2、看誰編得最高明:各組模仿第一題編一道題,考一考其他組的同學。也可編一些運用本節知識能解決的問題。(設計意圖:遵循鞏固與發展相結合的原則,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並注重學生間的相互評價方式的運用)

活動七:師生小結。

讓學生說說本節課的收穫,提出疑問。

活動八:知識拓展:(用多媒體演示)

小壁虎的難題

如圖:一隻圓桶的下方有一隻壁虎,上方有一隻蚊子,壁虎要想盡快吃到蚊子,應該走哪條路徑?

說課稿 篇3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小語教材第三冊的第一篇課文《秋遊》。

一、說教材

這是一片情景交融的散文。全文生動地描繪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郊外遊玩的情景,表現了孩子們沉浸在秋天大自然的歡快心情。全文共有4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簡要敘述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郊外秋遊。第二、第三自然段分別描寫了秋天的天空和田野的美麗景象。作者按照從天上到地面的順序,抓住秋天裏天空、白雲、稻子、高粱、棉花等形態和色彩上的特點,描繪了一幅充滿生氣的秋景圖。第四自然段敘述了同學們秋遊時在草地上盡情玩耍的情景,充分展現了同學們在大自然的懷抱中盡情享受的愉快心情。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我確定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9個生字,會讀綠線內的7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有的————有的————有的————”說話。

3、通過對課文的朗讀、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說教學重、難點: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緊扣文中的詞句,把觀察、想象、朗讀結合起來。讓學生感悟意境美和語音美培養其語感。

四、說教法學法

整堂課的教學主要通過看圖和想象創設生動的情境,以讀代講,在讀的過程中緊扣文中的詞句,把觀察、想象、朗讀結合起來,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學法與教法相適應,採用“看看——讀讀——想想——說說“的學習方法,讓學生用心體驗,用情表達。

五、說教學過程

讀(聲音響亮,坐姿端正)

1、能正確的朗讀綠線欄內的生字。

綿 稻 樑 棉 滾 逮 嗓

2、能正確的朗讀田字格內的生字。

涼 老 師 郊 望 兔 追 逐 喊

3、能正確的讀讀下面的詞語。

白兔 農田 追逐 郊外 秋風 開心

4、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寫(一尺、一寸、一拳)

1、按筆順描紅。

2、抄寫下列詞語。

說(普通話、響亮話、完整話)

(1)用“有的————有的————有的————”說話。

(2)稻子黃了,像( )。

高粱紅了,像( )。

棉花白了,像( )。

說課稿 篇4

第一課時

蘇教版國標本國小語文第六冊《狼和鹿》這是一篇關於生態平衡的故事。課文講的是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的居民爲了保護森林裏的鹿羣,大量捕殺狼及鹿的其他天敵。結果事與願違,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嚴重破壞。

課文富自然知識於生動的故事中,通過形象的描述,具體的數據,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事物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繫,破壞生態平衡將會給環境帶來無法想象的災難。

第一課時教學設計着重體現“碰撞”二字。首先,在啓發談話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看到狼和鹿,你們會聯想到哪些詞語或成語?學生在詞語交流中不難發現人們對這兩種動物的態度。然後學生通過默讀找出作者的觀點,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發生碰撞,不由讓人情不自禁地發問:作者爲什麼會這樣說?接着,在初讀課文後,組織學生討論:作者爲什麼這樣說?你有沒有新的看法?這是學生看法與作者觀點發生的碰撞。學生在一次比一次深刻的“碰撞”中激起學習、探究的興趣,不斷迸發思維的火花。新課標中強調:教材只是一個例子,一種憑藉。如何憑藉教材這一媒介來組織教學,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是老師所要直接面對的問題。我們的課堂是學生髮展思維,實踐語言文字的一個重要陣地。碰撞的過程是學生和文本對話的過程,是學生親歷體驗的過程。這樣的“碰撞”中,也許有錯誤,也許有爭論,但這卻是學生的獨特體驗,這正是他們學習語文的最佳時機。

除此之外,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中,我還注意了詞語的理解,積累,應用,包括寫字的指導,因爲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識字、寫字能力的訓練還是必不可少的。

以上就是我執教《狼和鹿》這篇課文第一課時時的一些思考和嘗試。

第二課時

如果說在執教《狼和鹿》這篇課文時我的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體現“碰撞”二字,那麼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了力求體現“發現”二字。怎麼發現?

(一)在朗讀感悟中發現

森林一片蔥綠多麼美麗而一片枯黃又多麼會令人心痛!這是學生在朗讀中感悟到的,學生獲得了情感的體驗,發現了森林面貌的巨大變化及變化的原因。

(二)在“比較”中發現

鹿的數量迅速發生變化,由4000只一下子增加到十萬只,而兩年後又聚減到8000只。學生在前後對照的讀書中,比較這些數字,發現了大自然神奇的食物鏈的關係。

(三)在語言實踐中發現

課堂上設計了這樣一個練習:讓學生從狼、鹿和人這三個不同的角度來複述這個故事,複述要以第一人稱進行,加上自己的想法。學生從不同角度來看這個數量,發現了人們當初犯下的錯誤:貌似護鹿,實在害鹿。狼看上去在害鹿,其實也保護了鹿和森林。

(四)在拓展閱讀中發現

課後的作業是讓學生讀一個故事《獵狗和狼》,用故事中的道理來深層感悟課文中的道理:爲什麼說鹿是毀滅自己的禍首?

拓展的文章補充了課文中沒說出來的道理:鹿沒有了天敵,安逸的狀態讓它們的生存能力衰退,這也是鹿毀滅自己的原因之一。

這樣的教學設計有感於新課程標準的理念:語文教育有三個離不開:道德、情感、智慧。沒有道德的語文教育是危險的,沒有情感的語文教育是蒼白的,沒有智慧的語文教育是缺乏創造力的。學生在不斷的發現中體驗情感,培養情操,生成智慧,從小小的課堂走向廣闊的語文天地。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朗讀,從人們肆意殺狼,貌似護鹿,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的事實中,初步悟出保持生態平衡的道理。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直奔重點: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兩位朋友。 映示狼和鹿

小朋友,看到它們,你會聯想到哪些詞語呢?

你們說的這些詞語,其實表明了人們的態度。人們喜歡誰?討厭誰?

這兩種動物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呢?可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文章中,作者卻提出了與衆不同的看法。是什麼看法?打開書,默讀課文,把表達作者看法的句子劃下來。

映示句子:

人們做夢也不會想到,他們捕殺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羣的“功臣”。

而人們特意要保護的鹿,一旦在森林中過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

誰來讀一讀?

你能讀懂嗎,在這兩句話中,誰是“功臣”?誰是“禍首”?

“功臣”是什麼意思?狼是功臣,這是人們做夢也想不到的,從哪個詞看出?(居然)能讀出這種語氣來嗎?

“禍首”又是什麼意思?鹿在什麼樣情況下成爲禍首?“一旦”是什麼意思,能換個詞嗎?

爲什麼這樣說呢?帶着這個問題,我們來請輕輕讀讀課文,把生字讀準,把課文讀流利。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誰來讀給大家聽,你喜歡讀哪個小節就讀哪個小節。其他同學注意傾聽。

2、評價:讀得太好了,很流利,其他同學的表情告訴我,你們聽得也很認真。

3、學習詞語。

課文中有一些詞語,誰來讀一讀。

蔥綠 提防 傳染 血泊 貪婪

青煙嫋嫋 哀嚎 凱巴伯森林 蔓延 糟蹋

這裏有兩個多音字,注意讀音。

能用上這些詞語,說說課文有關內容嗎?

4、作者認爲狼是功臣,而鹿是禍首,爲什麼這麼說呢?這回,我們先自己讀讀,想想,然後把你們的想法和小組裏的同學交流一下,也可以提出新的觀點,你們可以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呆會兒每個小組推選一個同學做彙報員。

5、小組合作學習。

6、學生交流(充分交流)。讓學生各抒己見,教師不發表自己的看法,可引導他們從課文中找依據。

7、小結:老師要對你們豎起大拇指,我覺得你們說的都很有道理。你們用心地讀書,積極動腦發現問題,這樣的讀書,纔會有收穫!

三、學習生字:

討論我們告一段落,下一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課文。現在,我們來把課後的生字讀一讀、寫一寫。

映示生字:

讀一讀(組組詞)

鬧:可以組哪些詞?書上說的是鬧什麼?鬧是什麼意思呢?

寫一寫:用鋼筆描紅。

第二課時

一、上一節課同學們討論得很熱烈,大家根據作者的觀點,也談了自己的看法,不管怎麼樣,大家都談到了狼、鹿和森林之間的關係,談到了狼、鹿、森林的變化。現在,我們就先來看看森林的變化:

1、出示填空:

①100多年前,凱巴伯森林 , 。……後來,整個森林像 一樣 。

讀一讀書上寫森林變化的內容,做做填空。

2、請學生填空。

3、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是怎樣的呢?誰來讀一讀?

4、學生朗讀。

5、師:聽了你的朗讀,我們好象看到了凱巴伯森林到處是蔥綠的樹木,小鳥在唱歌,小鹿在散步,同學們想象一下,我們還看到了什麼?

6、看到這樣生機勃勃的美景,我們真想來誦讀一番,來,我們一起來把這個小節讀一讀。

7、後來凱巴伯森林變了樣,我們看書中是怎樣寫的。(指名讀)

8、你爲什麼這樣讀?……師:這個填空寫的是凱巴伯森林的變化。我們都喜歡充滿生命的綠色,喜歡生機勃勃的森林,不喜歡這樣蕭條、荒蕪的情景。

9、那麼這中間的省略號省略了什麼呢?誰來補充呢?書上是怎麼寫的,讓我們一起讀一讀。(第二小節,第三小節)

10、師:其實同學們讀了兩種原因,人的原因和鹿的原因。請男同學來讀人的原因,女同學來讀鹿造成的原因。

11、人們本來是出於善意來捕殺狼,可是狼被捕殺後,鹿的生存狀態怎樣呢?請你們讀讀課文,像剛纔那樣,讀讀前面,找找後面。前後對照起來讀。

②出示填空:

凱巴伯森林原來生活着大約 只鹿,狼在被殺了之後,鹿的總數超過了 只,到了1942年,凱巴伯森林只剩下了 只病鹿。

12、同學們,你們發現沒有,我們填的都是數字。看了這一組數字,你想說什麼?

13、這些數字多有說服力!從這些數字背後,我們都可以感受到狼和鹿數量的變化與森林的命運息息相關的。

出示填空:狼( ),鹿( ),森林( )。

板書:狼(吃)鹿 狼(保護)森林 鹿(破壞)森林

這正是大自然神奇的食物鏈,一旦食物鏈被破壞,自然界的生態平衡也隨着打破。

14、這樣的結局是人們做夢也想不到的,我們一起讀文章最後一節。

(1)自己讀讀,說說爲什麼狼是“功臣”?用書上的語言。

(2)爲什麼說鹿是“禍首”?

(3)上節課上,有的同學說人才是真正的“禍首”,這種說法也很有道理,作者爲什麼不這樣說呢?

(4)對呀,故事發生在100多年前,人們當時根本沒有想到狼和鹿與森林之間的關係。

(5)如果人們早一點想到……(引讀最後一節)

二、複述課文:

1、今天我們的課堂好像再現了凱巴伯森林毀滅的一幕。你願意把這個故事說給大家聽一聽嗎?

師:複述課文不是把原文背下來,我們要用自己的話來說,還可以加上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老師提供你三個角色(1)狼(2)鹿(3)人,你願意從哪個角度來說就從哪個角度來說。

2、先自己練一練。

3、交流。

4、評價:講得太好了,很有創造性。聽了你們講的故事,我們彷彿聽見了慘遭捕殺的狼的哀號,看到了鹿的加速滅亡,看到了森林被破壞的荒涼情景。

三、拓展:

1、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了一個故事《獵狗和狼》,這個故事講了什麼道理呢?(學生自讀、交流)

2、我們再來想想課文,沒有了狼——鹿的天敵,鹿爲什麼反而在減少呢?

剛纔文章說的道理能不能給你啓示?

(沒有了狼,鹿減少了生存危機,不用奔跑,體力下降,……)

3、你們看,你們從課內走到課外,不僅理解了課文中說的道理,還悟出了課文中沒說出來的道理,這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

四、作業:

學習了《狼和鹿》這篇課文,你一定會有很多話要說,請聯繫生活實際,把學了課文後的感想寫出來。

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1、說課內容:北師大版第六冊第五單元認識分數中《吃西瓜》一課。

2、本課屬於新課標教材中第一學段數與代數部分數的運算範疇。本節課結合小熊吃西瓜的情境,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探索出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本節課是在學生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既加深了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也爲第二學段的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打下了基礎。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探索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有助於學生理解分數加減的實際意義,體會學習它的必要性。在探索分數加減法法的計算方法時,藉助直觀的圖形演示,算法就不難被學生理解和掌握;而“數形結合”本身也是解決問題的重要策略。

3、目標分析國小生從認識整數發展到認識分數,是一次飛躍,學生在生活中聽說過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但是他們並不理解。整數是從一個一個數開始的,兒童生活裏有這個經驗。分數是建立在等分某個單位開始的,並且是不可分的,兒童生活裏沒有這樣的經驗,而且表達方式也不相同,讀數的方法也不相同。尤其是分數既表示一個量,又表示整體與部分的關係,國小生較難理解。《國家數學課程標準》對這節教材的要求是這樣的:能結合具體情境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根據教材地位、大綱的要求和學生的認識特點,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直觀認識幾分之一,初步形成關於幾分之一的表象,會讀寫幾分之一。 2、能力目標:通過一系列的數學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操作能力、觀察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主動參與、互相合作的學習態度和自主探索的學習習慣。

二、教法和學法。

教法學法分析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學習方式。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法與學法的設計着眼讓學生有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並與同伴進行交流。教師只給予適當的幫助和指導,並選擇學生中有價值的意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以尋求問題的答案。教法:設情引趣,爲學生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想學、樂學。創造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的氛圍,讓學生會學、善學。學法: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同桌互學,小組研討,集體辯論。

三、說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分析

1、遇困求知、導出分數

(1)把4塊餅平均分給2個人,平均每個人分得幾塊餅?

(2)把2塊餅平均分給2個人,平均每個人分得幾塊餅?

(3)把1塊餅平均分給2個人,平均每個人分得幾塊餅?

設計意圖:這一階段的教學,複習“平均分”,從每份是整數過渡到每份不是整數,自然引出分數。

(1)(2)激活了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3)題對學生髮出了挑戰,旨在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2、自主創造,探究分數

(1)這半塊餅怎樣表示?請大家想一個辦法。設計意圖:(學生自由創造)(指名學生彙報所想符號,並說出意思)這個問題的設計意在讓學生結合日常生活實際和學生的知識基礎來創造,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2)原來學的數不能表示這“半個”,需要創造一種新的數—分數。(出示課題)

(3)你想知道分數的哪些情況?

(4)你準備怎樣學習?設計意圖:這幾個問題的設計旨在讓學生對課題和遇到的新的數學問題,提出所想知道的問題。有利於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問題的學習習慣和問題意識。同時,引導學生在學習新知識前就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策略意識。

教師從學生的問題中重點篩選以下三個問題作爲本課目標:

1、分數表示什麼?

2、怎樣讀?

3、怎樣寫?

(5)現在就請同學們藉助於學具和課本自主探索。 讓學生通過學具的摺疊、塗色、不僅自己學會了什麼是,什麼樣的結果是。在學習過程中,藉助於討論、交流,還能把分數的意義向完整的整體均分推進,體現學習的主體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6)教學。

①先畫一條橫線表示“平均分”。把一個蘋果平均分成2份,在橫線下面寫“2”,要表示這樣的一份,在橫線下面寫“1”,寫作。讀作二分之一。(出示課件)

②指名學生說出的意義。

③舉例說明的具體含義。鼓勵學生髮揮想象。

④有了分數,我們就可以解決許多問題。這隻餅平均分給3個人,每個人得這塊餅的( )這隻餅平均分給4個人,每個人得這塊餅的(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的適當總結,讓學生形成的初步概念。再通過舉例說明分數的含義又回到日常生活中,促使學生經厲生活數學化,數學生活化的過程。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水》,在那個極其缺水的小山村裏,校長爲了孩子們,爲了來支教的榮子老師,每天到七、八李外的山泉去拉水,即使三九嚴寒,大雪紛飛的日子也不例外。桂葉老師因此節約每一滴水。水是生命的源泉,它滋養着一切生命,而文中滋養孩子們成長的不光是那甘甜的水,更是老師對孩子們的那份無私的愛,它就是那股山泉,流過每個孩子的心頭,流進榮子的心田,他打動了榮子,是使她再次回到這裏任教。通過學問,從水中感受校長和老師對學生,對教育的那份熱愛與責任,以及無私奉獻的精神,是全文的重點和難點所在。

二、說教學目標

圍繞本學段學生及教材的特點,我準備安排兩課時教學這篇文章。第一課時,要求學生讀懂課文,疏通文脈,能說出文章的主要內容。

第二課時,通過想象說話,角色體驗,反覆朗讀等方法,達到如下教學目標: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個性化的體驗

2、 聯繫上下文和生活經驗,理解重點語句的意思,感受水源的缺乏和艱難

3、 憑藉對課文的朗讀及文本的感悟,體會校長和老師對學生的那份關愛與責任,以及無私奉獻的精神。

三、說教學過程

一、回憶全文,整體感知

1、教師導語:那偏遠的小山村,極其缺水,人們要走上7、8裏地才能找到水源,在圪坨水是如此珍貴,在這兒發生了一件與水有關的故事,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水》,齊讀課題。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二、品讀課文,感知內心

(一)研析詞句,體會珍惜、節約水

1、水對於這個學校,這裏的每個人來說,都是如此珍貴,你從哪裏看出來的?引導學生讀課文1-4小節。

2、學生自由讀課文後交流:

第一、二小節

“擦得明光鋥亮,每天都要擦上幾遍,像呵護一件貴重的傢俱。”從中學生會感受到:甕只是極其普通的盛水器具,沒有絲毫特別之處,桂葉會這樣做,是因爲他是盛着極珍貴的水,所以要極乾淨。從“呵護”“貴重”使學生體會到桂葉老師把它當珍寶一樣來愛惜、呵護,把它看得如此珍貴,正是因爲水的珍貴啊。

第三、四小節

桂葉一看到水就“神經兮兮”的。從哪裏看出她神經兮兮的?

(1)學生會說a她立了一個神經兮兮的規矩:兩人合用一盆洗臉水,這多髒啊。

b她每天檢查學生是否洗臉,還讓沒有洗臉的孩子也用這盆水洗臉,這麼多人用一盆水洗臉,真髒啊,神經兮兮的。

c他把這洗臉水灑在教室裏,孩子們還說真香,神經兮兮的。

(2)追問:桂葉爲什麼會這樣神經兮兮的呢?(找到:桂葉的話:“圪坨缺水,得到7、8裏外的山泉去拉。”)那樣髒的水,孩子們爲什麼還說:“真香”(學生會說:空氣中瀰漫着水的氣息,對於異常缺水的山村孩子來說這是極其珍貴的,同時從這洗臉水中孩子們還感受到桂葉老師對他們的愛,空氣中因水,而瀰漫着愛的芬芳,所以說真香。)

(3)在次基礎上,指導學生抓住人物神態“調皮、擠着眼,瞪”讀好3、4小節。

這一環節,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充分引導學生在特定的環境中感悟,體驗和交流,使學生在朗讀中咀嚼文字,產生同感,讓學生儘可能進入文本,爲下文的學習做鋪墊。

(二)品讀課文,感受拉水的艱辛 這是全文的重點,教學中我分三步突破難點

教師導語:桂葉老師會這樣珍惜、節約用水,不僅因爲取水要到很遠的地方去取水,更重要的是取水的路途是那樣的艱辛,那樣的困難,請同學們默讀課文5-14小節,想一想,你從哪裏看出來?

第一步 想象說話,走近校長

1、 從“每天吃過早飯,校長就去拉水,上第二節課時,才能趕回來”學生體會到拉水路途遙遠,花費時間長

2、 從“校長是桂葉的爹”學生體會到他的年紀大了,拉水對他來水,很吃力。

3、 從“校園外有一個坡, 幫忙推車 校長滿頭的汗”體會拉水路上困難很多。

教師追問:這一路上只有這一個坡嗎?出示填空,想象說話:夏天,驕陽似火,烈日下,老校長 ,雨天,大雨滂沱,老校長 ……(學生可能會說:夏天,驕陽似火,烈日下,老校長吃力的拉着水車,艱難地向前走着,汗水浸溼的衣衫,嗓子眼乾的像火燒一樣,但是他堅持着;雨天,大雨滂沱,山路更加泥濘,老校長拉着水車,一步一滑地走着,滑倒了,爬起來,再滑倒,再爬起來……)

教師小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老校長正是這樣每天堅持去拉水的。

這樣的說話練習,讓孩子們進一步感受拉水的艱辛。

4、 在說的基礎上追問:他是爲誰拉水的?(爲孩子們,爲老師)你看出他是個怎樣的校長?(熱愛孩子,關心老師)(板書:全心的關愛)

第二步 創設情境 感受校長

三九嚴寒,大地冰封,伸出手來都冷得叫人瑟瑟發抖,老校長卻還要去拉手,冬天的山泉是怎樣的?學生感受“山泉周圍結冰”取水更困難,“半小時才能裝滿”體會取水的時間更長、更冷。“有時拉回的不是水,而是冰”(學生體會道路溼滑,天氣寒冷,取水、拉水,比以往更能。)

引讀第六小節。

第三步 角色體驗 感悟校長

眼看就要放寒假了,下了三天三夜大雪,給取水增加了難度。

1、 自由讀第九小節,品讀父女的對話,學生感受(a校長對孩子無私的關愛,爲了孩子即使路再難走,也要去,女兒對父親的關心、擔憂;b從“胡鬧”、“眼看放寒假了”,“二十幾年了,沒有隨便放假。”感受老校長的高度責任感和無私奉獻的精神。)

2、 在理解的基礎上分角色朗讀第七小節。

3、 校長就這樣去了。到了中午,還沒見校長回來。出示填空:桂葉急了,說:“我爹咋還不回來呢?”榮子心想: ,榮子說:“路不好走,咱去接一下吧。”她們出了村,朝山泉那邊走去。走着走着,榮子的心忽然開始猛跳,她在坡溝下看到了那輛拉水的平板車,車上的水罐滾了下去,落在幾步遠的地方。榮子心想:

又往前走了幾步,榮子的心狂跳起來,她看見校長躺在水罐的旁邊,一條腿淌着血,榮子心想 .(學生會說:校長怎麼還沒有回來呢,是山路太難走被困住了嗎, 天哪,出了什麼事,校長怎樣了,他有沒有受傷 校長,你的腿怎樣了,疼不疼,爲了孩子們,您冒着這麼大的風雪去拉水,受了這麼多的苦,現在您的腿受傷了,今後可怎麼辦呀。)

4、 讀課文10-14小節,榮子聽了校長的話,仍不住潸然淚下,等下只見她正伏案寫着什麼?他會寫給誰,寫些什麼?(學生會說:寫給校長:感謝他這麼多年來默默得爲山村孩子們作出的奉獻。會寫給學生們,,告訴孩子們她們的校長是怎麼爲她們拉水的,這水裏包含着老校長對她們那濃濃的愛意。寫給當地的政府,建議修好路,開鑿水窖。寫給他城裏的領導,告訴她們他願意在這裏執教,直到他的生命結束。)

這樣層層深入,感受體會校長全心關愛,高度的責任感,無私奉獻的精神已深入孩子們的內心。

三、研讀思考,整體迴歸

1、引讀第15小節

榮子明明知道小山村缺少,生活如此艱苦,他爲什麼會再回到這裏?(學生會說:榮子被老校長及桂葉老師這種無私奉獻,對工作高度的責任感,對學生的無限熱愛所感動,他覺得她們就是那一股甘甜的山泉,滋潤了孩子們的心田,榮子希望自己也成爲這其中的一滴,與她們一起,澆灌那可愛的幼苗,讓她們茁壯成長。)

2爲什麼用水爲題 (學生會說:水融入了老師和校長對孩子門的關愛,這水滋養了孩子,感動了榮子,是他也願意,成爲那水,滋養更多的孩子。)

四、聯繫實際,課外拓展

設計寫話:當校長看到榮子時,她們會有一番怎樣的對話。

這樣從文本走向生活,從課文走向實踐,通過文章內容的內化、表達,從而使學生以人物的精神指導自己的言行。

板書:

桂葉 學生

———————————→ ↑

校長 全心的關愛 榮子

高度的責任

默默的奉獻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及會考分析

酸鹼鹽的複習是國中化學複習的重點,也是難點,在教材中有很重要的地位,酸鹼鹽與現實生活聯繫密切,是會考中基礎題(如填空題、選擇題)、實驗探究與開放性題、信息題型的知識區域,考查學生知識的形成過程與方法,實驗探究能力,滲透理論聯繫生產生活實際的意識。

二、說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分析,本節課主要達到以下“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常見酸鹼鹽的化學性質和用途,認識酸鹼的腐蝕性;初步瞭解稀釋濃硫酸的方法;知道酸鹼性對生命活動和農作物生長的影響;瞭解食鹽、純鹼等鹽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稱和作用;會用酸鹼指示劑和pH試紙檢驗溶液的酸鹼性。

2.過程和方法:通過酸鹼鹽知識的討論、歸納小結,培養學生總結知識,使知識系統化、網絡化的學習能力;在知識遷移題、實驗探究性問題、開放性試題、趣味性題、信息題的解決過程中培養學生應用酸鹼鹽知識全面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建立學科內多知識點的聯繫,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保持和增強學生對化學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樹立保護環境、關心愛護環境的意識。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通過化學實驗,將常見的酸鹼鹽的性質進行對比總結,培養學生對類似酸鹼鹽的性質進行推測的知識遷移能力。

2、教學難點:根據酸鹼鹽的性質分析常見離子的檢驗,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和發散思維能力。

四、說教學方法選擇

爲達成以上教學目標,準備採用包括問題和實驗探究法、講授法、討論歸納法等過程式教學方法。採用"問題探究式"和“討論式探究”的複習法,即先給出實驗題例,通過對題例的探究暴露錯誤,討論發現問題,帶出知識點,引出方法,由此教會學生歸納整理知識的能力和科學探究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應用能力,實現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複習。

五、說教學過程設計

圍繞教學內容中的重點、難點精心設計編排一些具有針對性的提問,實驗習題,在練習、討論探究中讓學生複習酸鹼鹽的知識的同時,能力和思維得到提高,科學素養得到昇華。

引入課題:由前面物質分類中的化合物引入,這節課複習化合物中的酸鹼鹽,重點掌握它們的性質和用途。

1、常見的酸鹼鹽

活動探究一,讓學生討論回顧常見酸鹼鹽,提出問題:你對它們有多少認識?讓學生了解它們的俗名和化學式,並探究這些物質的類別,引導學生如何認識酸鹼鹽,認識實驗臺上提供的物質的類別,爲下一個活動打下基礎。說出你最熟悉的一種物質的用途。

2、酸鹼鹽的性質和用途

由用途體現性質過渡到化學性質的複習。首先提問:同學們你對常見酸鹼鹽的化學性質有哪些認識?如鹽酸、氫氧化鈣、碳酸鈉、硫酸銅分別能跟哪些物質發生反應?揭示課題:通過化學實驗,驗證某些物質之間能發生反應,觀察並描述實驗現象,並正確書寫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部分學生板演,師生共同評價,從而歸納出酸、鹼、鹽的性質。從所寫的化學反應方程式歸納出置換反應和複分解反應的概念。

3、探究應用

展示另一個探究活動題目,以碳酸鈉的性質爲主線,通過魔術實驗,製取“雪碧”、“牛奶”、“葡萄酒”,引導學生討論分析並給以適度的引導,在探究中複習鞏固酸鹼鹽的化學性質。再由學生寫出相關的化學方程式,鞏固複分解反應,在興趣、討論、質疑中愉快的學習,培養學生知識遷移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六、說總結評價與反思

讓學生對本節課知識進行自我總結回顧,不但要弄明白學到了什麼?明白了什麼?還有哪些問題沒弄清楚?通過展示板書設計進行反思回顧,整理歸納,並通過精選的練習拓展延伸,並提示下節課將從物質的鑑別,推斷,實驗研究,除雜等反面進行綜合複習。

說課稿 篇8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國小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四個《是樂譜錯了》,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單元主題是自信,而《是樂譜錯了》繼續了小澤征爾在歐洲參加大賽的的決賽時,發現了樂譜錯誤,即使在評委一致否認的情況下,仍然堅信自己的判斷,說出自己的觀點是樂譜錯了!從而奪得了大賽桂冠的事,通過對小澤征爾語言、神態的描寫表現了他良好的自信素質對本單元的單元主題做了很多的詮釋。

二、設計理念

以體驗爲切入點,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以讀爲誅仙,鎖定重點語句和詞語,以悟爲核心,加深學生對的感悟能力,以品爲手段,培養學生的鑑賞能力,力求課內與課外結合,基礎只是訓練與基本技能訓練結合達到三個 學, 共同提高。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理解課文內容,學習體會課文生動形象的神態、表情、動作的描寫方法,從中提高學生理解、鑑賞、感悟表達等多方面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學習小澤征爾自信和敢於堅持真理的優秀品質教育學生面對挑戰,要相信自己,認真思考敢於發表自己的觀點。

四、教學重難點

理解對小澤征爾自信表現的細節描寫和對評委們態度的敘述的意圖。

五、教學策略

本文我主要採用情境教學法,以讀代講話,自讀自悟引導教學方法,讓學生周瑾小澤征爾去感受他的自信。

學生在學法,我主要讓學生品讀、感悟、體驗小澤征爾在賽場上的表現,從而更好地體會他的自信。

六、教學過程

1.釋題質疑,引入新課

教學引導學生說出自己對音樂的感覺,進而板書課題(板書),在學生齊讀課題後,教師進一步質疑,從課題當中我們不難看出這是一個判斷句,爲什麼在“樂譜錯了”前面加一個是呢?這句話又是誰說的呢?他又是對誰說的呢?讓我們一同去感受,幾十年前歐洲的音樂廳上演的精彩一幕。

這樣的設計,不盡激發了學習的慾望而且從質疑上,讓學生關注這句話,爲新課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2.新課理解、解讀自信

共分4個環節

(1)初讀、感知自信

首先請同學們自由讀全文思考全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這課學生就會從整體上感知的主要內容,獲得初步感受、訓練學生閱讀概括的能力。

(2)細讀、整清思緒

這一環節是在學生整體感知內容的基礎上,仍然從課題入手讓學生自由讀讀看看,課題的這句話在文中出現了幾次,從而幫助學生理清課文的思路。

這樣的設計,迅速呈現課文的主旨,開門見山,蓄勢待發,而理解小澤征爾的自信,正是這句話所體現的,教者直棄中心,主奔主題去探究。

(3)品讀感悟自信

教師首先引導學生感受,小澤征爾是在什麼情況下提出“樂譜錯了”,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發現、 下)執着引導學生體驗,如果你是一名看臺上的觀衆,你會怎麼想,從小澤征爾一次又一次地停止演奏而且還指出了“樂譜錯了”從中你看出了什麼?根據學生的感悟,板書(有自信心)進而體會評委是怎麼做嗎?感受他們的預期表達的意思,而在評委們一致認爲是樂譜沒有錯的情況下,再次讓學生角色轉換,如果你是看臺上的觀衆,你此時的情會怎樣?在學生都小澤征爾緊張,捏把汗的時候再引導學生感受小澤征爾的神態、動作(出示:並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堅強、堅定)在詞基礎上出示“樂譜錯了”這句話,並與“樂譜錯了”進行對比從中讓學生感受小澤征爾堅持理念的優秀品質(板書:堅持、真理)接着讓學生第三次進行角色轉換,如果你是觀衆,你會怎麼想,如果你是評委你又會怎麼想,勁兒感受小澤征爾參加決賽時的平靜是於他的自信,(板書: )他對評委的恭敬(板書恭敬)又爲下文小澤征爾的堅持真理開線強烈的對比,從而更好地理解他的自信,並讓學生從小澤征爾的指揮 中感受自信給他帶來的藝術巔峯。

以上這一環節,我把學生的朗讀和情感體會相結合,把小澤征爾的神情語言和評委的表現相結合,把學生和文本和音樂互相結合,特別是讓學生三次角色的轉換,讓學生從小澤征爾、從觀衆以評委的角度去感受大賽的緊張和小澤征爾的自信,並讓這樣的自信時候給學生薰陶和感想,體現了就 的理念。

(4)美讀、追求自信

這一環節主要讓學生,多 讀的情況下,去感受小澤征爾的自信進而讓學生體會作者對小澤征爾細節指寫和對評委們態度的敘述對文表達中心的作用,學習本文的寫作方法。

3.拓展結束、擁抱自信

在是本 的結束環節,我主要讓學生交流一些有 自信的格言,擁抱自信

七、板書設計

我主要採用結合式板書,讓學生對小澤征爾在賽場上的表現一目瞭然,並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難點,也突出了板書技能的作用,縱觀本節課,我遵循語文課程基本理念,注重學生的朗讀和情感體驗,突出了語文教學的薰陶和感染作用,爲學生打造了學習做開展語文活動的平臺,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我的說課到此結束

說課稿 篇9

教學內容:國小數學蘇教版第四冊第64—66頁例題、想想做做1-5題。

教學目標:

1、教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初步感知角的大小,會畫角。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經歷從現實中發現角,認識角的過程。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4、能大膽地與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學會評價。

5、感受角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積極參與探索角的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建立角的正確表象,認識角的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畫角的方法,說出通過直觀感知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而和邊的長短無關。

教法:引導、點撥、探究

學法:探究法、操作法、討論法、小組合作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三角板、釘子板、皮筋、小棒五根、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紙、兩張硬紙條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談話:小朋友喜歡做手工嗎?(課件出示64頁例題圖)看!小明和小紅也在做手工呢!你能說說這幅圖上有哪些我們認識的平面圖形嗎?其實,在這些平面圖形中還藏着一位朋友,它是誰呢?讓我們來看一看(課件演示上面的圖形都是角)。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有關角的知識。(板書:認識角)

(抓住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創設情境,並配有動畫的圖片,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一開始就能充滿好奇心,滿懷興趣地去學習)

二、認識角

1、感知角。

摸角:

*請你在三角尺上找到一個角,摸一摸這個角,有什麼感覺?

*誰來說一說?(角的這部分尖尖的)

*再摸一摸角的這部分呢?(平平的,直直的)

*誰再來說一說?

2、介紹角並畫角。

*老師就把這個角畫在黑板上。(依據三角尺其中的一個角畫)

*剛纔同學們摸着尖尖的地方,這個點叫做角的頂點。(標:頂點)

*剛纔同學們摸着平平的地方,從這個點出發的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邊。這是角的另一條邊。(標:邊)

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小結:對!角是由一個頂點和由頂點出發的兩條直直的邊組成的圖形。

3、觀察實踐,引討探究。

談話:生活中有許多地方有角,你能在四周圍找一找這些角嗎?看看它們都藏在什麼地方?指出所找的角的頂點和邊?

(1)學生在小組裏交流 (2)指名學生舉例。

(本環節通過找角——認角——再找角的活動,讓學生在初次找角的活動中建立角的表象,並及時安排觀察對比與發現,用小組交流的學習形式爲學生創設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情境,在找角的過程 中讓學生體驗到“角”就在我們身邊,培養了學生從數學角度去觀察生活,而幫助角爺爺則讓學生進一步感悟到了角的基本特徵。)生活中找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