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實用】說課稿模板九篇

說課稿 閱讀(2.53W)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實用】說課稿模板九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國小數學課本第一冊第二單元《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中的《9的認識和有關9的加減法》第二課時(見教材P48頁)。

2、教材分析

本單元教材主要包括數10以內數、認數字、寫數字、10以內各數的組成、10以內的加、減法以及連加、連減、加減混合計算。這部分教材是國小生開始學習數學的最基礎的課題之一。在這一階段給學生打好基礎,對進一步學習數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單元的重點是教學生寫數字和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一般來說,兒童在入學前都會數10以內的數,有些還能認數字,即使有些還不認識,逐步記住數字的字形,也不困難。而寫數字就比較困難了。初入學的兒童對數字的結構和筆順不易掌握,另外,手指也不靈活,拐彎不圓滑,要寫得整齊勻稱就更難一些,因此,教學生寫數字要作爲一個重點。

10以內的加、減法是進一步學習數學的重要基礎,是學生必須練好的基本功之一。爲了使學生較好地掌握10以內加、減法,教材在講認數的時候,出現數的組成,在知道數的`組成的基礎上講加、減法。因此,學好10以內的數的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今天教學的內容主要有三個部分:9的組成、基數與序數的含義、指導9的寫法。

在教學9的組成時,教材強調要通過讓學生動手擺,自己歸納9的組成。初步培養分析、綜合的能力。

在教學基數與序數的含義時,教材要求把序數與基數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對兩者的區別和聯繫有進一步的認識。

在指導9的寫法時,因爲9與6容易混淆,要加強分辨字形的練習。

根據編者意圖以及一年級國小生的認知規律,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要求:

⑴通過操作發現9的組成。

⑵通過說一說、對一對、連一連、拍一拍等遊戲熟悉9的組成。發展學生的思維,初步培養學生對應的思想方法和分析、綜合的能力。

⑶會寫數字9。

本課的重、難點:發現9的組成。

3、練習安排

圍繞本節課的重、難點,在練習的安排上,我採用學練結合的方式,其中,在9的組成的練習上,我先讓學生說9的組成卡片,再對口令,然後連線,最後擊掌,採取了多種方式,循序漸進,逐步提高要求,使學生在愉悅的學習環境中由不熟悉到熟悉,從而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

在作業的安排上,我安排了練習九第1題和在□中填數,使學生對9的組成作進一步的練習。

二、說學情

1、現有基礎:學生通過9以內的數的學習,對9以內的數的組成以及發現過程已十分熟悉,對基數和序數的含義已有一定的認識,但寫數時,還不夠圓滑、勻稱。

2、學習動力:一年級學生處於智力開發的初級階段,自覺性很差,動力明顯不足,需要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學習能力:一年級學生剛剛入學,他們思考、觀察、表達、練習、概括的能力尚未形成,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培養。

三、說教法

根據本課知識特點和國小生的年齡特點,以及一年級國小生的認知規律,我採取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動手操作,引導探索,發現規律。

兒童的智慧集中在手指尖上,這個說法是有道理的。數學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它具有抽象性。而一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要形式,同時也還保留着直觀動作思維的形式。因此,教一年級學生學習數學時,如果教師能爲他們創設一個實踐操作的環境,讓他們動手擺一擺、弄一弄,用多種感官進行學習,使之在探索中對未知世界有所發現,找到規律,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又可以使學生比較容易地理解所學的知識。同時,也學會了學習。

2、寓學於樂,逐步提高。

寬鬆和生動活潑的氣氛,可以使情緒具有動機和知覺作用的積極力量,它組織、維持並指導行爲。我們在生活中也經常會感到,在心情良好的狀態下學習和工作時,思路開闊,思維敏捷;而情緒低落或鬱悶時,則思路阻塞,操作遲緩。所以,在課堂教學中營造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和興趣。

四、說學法

教師的任務不僅要使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要學生會學。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使學生掌握下列學法:

1、使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學會發現規律、掌握規律。

2、使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學會分析、綜合、整理。

五、說教學程序

本節課爲新授課,具體步驟如下:

1、複習:9以內數的順序。

2、新授:

⑴學習9的組成。

先讓學生用學具擺一擺,學生找出四種不同的擺法,再引導學生歸納、整理按順序填在書上。

⑵熟悉9的組成。

通過填數的組成卡片、對口令、連線、擊掌等形式逐步熟悉9組成。

⑶區分基數與序數的含義。

把基數與序數結合起來進行教學,進一步加深對基數與序數含義的理解。

⑷指導9的寫法。

加強9與6的比較,指出9的上面象個0,下面象個1,但要連續起來寫,還要注意筆順。

3、總結:對本課所授內容進行回顧。

4、作業:

練習九中的第1題和在□中填數。

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本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節是教材的第六章第一節,着重加深了對物質世界的探索,物體的質量是國中物理力學中的基本量之一,既十分抽象又十分重要,是今後學習力學知識的重要鋪墊。

2、教學目標

理解質量的概念;學會正確使用托盤天平;通過實驗探究出質量是物體的物理屬性。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①知識和技能

知道質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單位。

通過實驗操作,學會正確使用托盤天平。

通過探究活動,在瞭解物體的形狀、物質的狀態以及地理位置與物體質量大小無關的基礎上,理解質量是物體自身的屬性;

②過程與方法

經歷“質量是物體的屬性”的探究過程,學習實驗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在天平的實際操作過程中總結規律,熟悉使用方法。

③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探究“質量是物體的屬性”中體會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發現”成功的喜悅。

通過閱讀天平的使用說明書,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自主學習能力,養成良好的思考習慣。

通過天平使用的技能訓練,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與協作精神。

3、重點與難點

本節的重點是質量的概念與單位,以及學會使用天平測量質量。

本節的難點是“質量是物體的屬性”的探究。

根據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在教學中,我準備充分利用學生的感性認識,從課本入手,讓學生做中學,學中做,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將天平的構造,使用方法,讀數的方法等進行演示。通過測量身邊的學習用品的質量,既學到天平的使用,又體驗到物理的實用性。

結合神六、嫦娥一號的發射成功,冰與水的轉化,橡皮泥的捏成小物品等探究出質量是物體的基本屬性。

二、學生的學情分析

現 階段學生的能力發展水平不平衡,形象思維能力較強,抽象思維發展水平不高。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對物體的質量是有一定了解的,只不過對其概念的理解不夠具 體,學生能知道自己的體重是多少;某個物體有多重,只是不知道他們所說的“有多重”指的其實就是物體的質量。同時八年級學生動手操作能力雖然不高,但動手的 慾望是非常強的,他們很樂於參與實驗,在本節課概念教學時,將通過自主、實驗、探究、分析、總結和訓練,強化學生對質量概念的理解。

三、教學方法及理論依據

物 理概念的教學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生活經驗,避免物理概念直接灌輸強加給學生,依據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和教學心理學原理,在質量概念教學中,應充分發揮 學生主動探究的積極性,充分利用學生已有概念的形成,引導學生在合作探究、小組討論中學到新的物理知識,教師僅僅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和幫助者。爲 此本節課採用“自主學習、科學探究、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

四、教學程序設計

一、認識質量

1、區別物體與物質的概念

首先請大家思考:課桌是用哪些材料製成的?————課桌是用木材製成的。

塑料桶是用哪些材料製成的?————塑料桶是用塑料製成的。

自行車是用哪些材料製成?————自行車是由鋼、鐵、橡膠等構成的。

一般地,我們把木材、塑料、鋼、鐵、橡膠等稱爲物質。也就是說,課桌這個物體是由木材這種物質組成的;凳子也是由木材製成的;自行車是由鋼、鐵、橡膠等物質組成的。我們身邊的一切物體都是由各種不同的物質組成的……

你能再舉些身邊的例子嗎?

2、引入質量的概念

一根鐵釘比一枚大頭釘含有的鐵多;一幢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樓房比同樣大小的木結構樓房含有的物質多,製作一張課桌比製作一把椅子所需要的木材多。一般來說,不同物體含有物質的多少不一定相同。我們把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做物體的質量。

3、質量的單位

在國際單位制中,質量的單位是千克,符號爲kg。常用的質量單位還有克(g)、毫克(mg)和噸(t)。它們之間的換算關係是:

在屏幕上出示一組練習,使學生初步建立正確估算某一物體質量的能力。

你知道嗎:介紹地球、太陽、月亮等宇宙天體的質量,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質量的測量工具

1、實驗室裏常用托盤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

引入測量質量的工具,引導學生自主閱讀信息快遞中的托盤天平的結構和使用方法。讀完後,請同學對照實物給大家介紹一下托盤天平的構造以及使用方法。

觀察學生的閱讀情況,可先請學生同桌相互介紹,然後再請學生代表回答,這樣可使每一位學生都有自己檢查學習成果的機會。

2、學生通過討論總結出天平使用的基本方法:

①使用天平時,應將天平放在水平工作臺面上。

②調節平衡螺母應遵循以下規律:指針左偏就向右調;右偏向左調。

③天平調節平衡後,左右盤不能對調,平衡螺母不能再動。

④測量物體質量時,應將物體放在天平的左盤,砝碼放在天平的右盤;取砝碼時一定要用鑷子。

⑤往盤裏加砝碼應先估計被測物的質量,再從大到小加砝碼;當加到最小一個砝碼時超過待測物重,則應改用移遊碼。

⑥遊碼的讀數是讀遊碼的左邊所對標尺的刻度值。

天平使用注意事項:

①不能超過最大稱量(天平的最大稱量=所配砝碼總質量+標尺最大讀數)。

②取砝碼要用鑷子,不能用手直接取砝碼;並輕拿輕放。

③保持天平乾燥、清潔;不能把潮溼的物品或化學藥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盤裏。

被測物質量=所用砝碼總質量+遊碼指示的刻度值

3、請同學到講臺演示測某一物體的質量,及時予以適當的評價

學生分組在座位上練習使用托盤天平測量橡皮泥的質量。

三、探究物體的形狀、物質的狀態以及位置的變化對其質量的影響

將橡皮泥捏成小動物或你喜歡的一件物品;然後再稱一稱橡皮泥的質量。問:你有什麼發現?得出物體的質量並不隨物體形狀的改變而改變。

把一塊冰放入裝有熱水的燒杯中,然後把燒杯放在天平上稱量。當冰熔化成水後,它們的質量會變嗎?由於條件限制,準備冰塊有一定困難,在課堂上播放一段視頻,得出物體的質量並不隨物體狀態的改變而改變。

將桌子從講臺一邊搬到另一邊,問:桌子的質量變了嗎?

得出物體的位置變化,質量不變。

我國航天事業取得偉大成就,神舟六號宇宙飛船帶着費俊龍和聶海勝從太空返航。我們欣賞一下航天員在太空的照片。

科學家研究發現,地球上的物體被航天員帶到太空後,質量不變。

以上事實說明:當物體的形狀狀態位置發生改變時,他的質量不改變,所以質量是物體的物理屬性。

四、練習

屏幕出示練習,對本節課的內容加以鞏固。

五、自主歸納,評價小結

引導學生進行本課知識的歸納,反思和回顧學到了什麼。在知識歸納的基礎上進行學法小結,總結出本節課利用了“自主學習、實驗探究、小組討論”的方法研究物理問題。

六、板書設計

物體的質量

一、物體的質量及單位

二、質量的測量工具 正確使用托盤天平

三、質量是物體的物理屬性

說課稿 篇3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好!我是廣豐縣杉溪國小的信息技術教師,很榮幸與大家共同交流使用新教材的一些思路和做法。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21世紀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系列教材《信息技術》國小版五年級第1課《初識PowerPoint》。下面我將從教什麼、怎樣教、爲什麼這樣教,深入的從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目標、教法和學法以及教學過程等方面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初識PowerPoint》是江科版國小信息技術五年級(上冊)第1課的內容。教學對象爲國小五年級學生,PowerPoint是微軟辦公自動化軟件office中的一個極爲重要的組件,它可以將文字、圖像、聲音、動畫等多種媒體彙集在一個作品中,用它製作多媒體演示文稿,簡單方便,較容易讓學生所接受,很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而且,五年級學生已經學過Word的操作,對PowerPoint的許多菜單、工具的操作會有種似曾相識之感,這些都有助於學生輕鬆進入PowerPoint的多媒體世界。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PowerPoint;學會啓動PowerPoint,選擇版式的方法;掌握幻燈片上文字的輸入,格式設置的方法;理解建立新幻燈片和插入幻燈片的不同命令。 能力目標:能用PowerPoint製作三頁幻燈片;具有一定探索新應用軟件的能力;培養自主、協作能力。

情感目標:從多媒體演示文稿的製作過程感受信息技術的魅力而產生愉悅並受到感染;感受信息技術的價值,

教學重點:掌握幻燈片上文字的輸入,格式設置的方法。 教學難點:“新建”命令和“新幻燈片”命令。

二、教法闡述

對於新的應用軟件,關鍵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學習對象迅速產生親近感,因此在設計本課時,在考慮學生學習基礎知識,訓練運用技能的基礎上,着重考慮了興趣和能力的培養。由於國小生在機房的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多講無益,對於簡單的乾脆就不講,讓學生自己掌握,老師給予適當點撥。教師將基本的操作規則告訴學生,就讓他們自己去做。因此,最後在總結時,學生對於剛纔自己的勞動一定很在意,無論是發言的同學,還是聽講的同學,都會十分認真,可以很好的達到學習的目的。

三、學法指導

建構主義理論強調以學生的自主建構爲核心,讓學生變知識的灌輸對象爲學習活動的主體。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接受任務——思考討論——合作操練——總結鞏固”。故此本課教學過程中,巧妙設計,讓學生帶着一個個任務通過課堂討論、相互合作、實際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學習,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從而改善了學生的學習方法,轉變了學習方式,提高了學習能力。

四、教學環境

由於本課需要教師通過多媒體教學軟件進行演示操作,在進行評價時也需要展示學生作品,因此要求在局域網環境中進行教學。

五、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爲學生展示PowerPoint生動實例讓學生感受PowerPoint的廣泛應用和魅力,在欣賞、讚歎之餘,教師順勢提出:這都是PowerPoint的功勞,這裏面既有文字、圖片、聲音,又有動畫,效果非常好,你想不想也來用PowerPoint做一個電子幻燈片?通過本學期的學習,相信大家一定能製作出更精美的幻燈片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習者對學習產生強烈的'興趣,他必將排除外界各種干擾,發揮出個體強大的內驅力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二)、任務驅動,自主探究

任務一:啓動PowerPoint。

學生機廣播,教師介紹PowerPoint與Word都是微軟公司出品的Office辦公組件,有很多相同之處,你能聯繫Word的啓動方法來啓動它嗎?交流啓動的幾種方法。

任務二:新建幻燈片。

教師緊接着啓動界面,在“新建演示文稿”的窗口演示建立“空演示文稿”,在彈出的“新幻燈片”對話框內選自動版式中的“標題幻燈片”,學生比較“新建演示文稿”和“新幻燈片”,討論交流;學生操作,在第一張幻燈片上的相應框內輸入文字(以“我的杉小我的家”爲題作爲本課任務,介紹自己的母校,本頁添加校名、班級、姓名等文字)。教師巡視指導。

指名學生上前演示,學生評價。

(三)、引導自學,探索發現

任務三:插入新幻燈片。

說明優秀的演示文稿要充分表現某一主題往往需要多張幻燈片,學生自學課本第4頁,同桌合作,交流,完成插入第二張幻燈片,指名完成的出色的組選派一名代表上前演示,全班交流。

任務四:給幻燈片的文字改變字體、字號。

由於學生已有在Word中改變字體、字號的基礎,因而教師的作用就在於引導學生實現知識的遷移。這個環節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習方法,可以是獨立自學課本,可以是4人組成學習小組進行合作學習,也可以是主動邀請老師加入探討等。 任務五:保存幻燈片。

任務六:幻燈片放映。

對初步完成的作品進行放映。可以觀看到其製作的效果如何,並讓它展示出來,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學習興趣。

任務七:關閉PowerPoint。

(四)、個性練習,提高技能。

在此基礎上,提出讓學生製作兩頁簡單的演示文稿——我的班級。這個環節給予學生充分的空間,題目可以自擬,幻燈片內容可以自定,充分體現個性,展示學生個性。教師巡視指導。

(五)、評價反饋、指導激勵

指名學生展示作品,然後學生進行交流,評價。評價先由學生自評,再由其他學生評,教師從主題鮮明、內容生動、色彩協調、操作正確、敘述有條理等方面指導學生評價,最後教師評價。

縱觀全課,以任務驅動爲主線,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適時點撥指導,讓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創新能力得到培養。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是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的第三單元第二課,本課介紹了人口、森林、水等問題,反映出人類對地球的破壞,已經威脅到了我們的生存,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我們必須保護好我們的生存環境。目的是培養學生從小懂得愛護環境,保護地球。

二、說學情分析

經過五年半的學習,六年級的學生已學過《只有一個地球》、《大瀑布的葬禮》等環保主題的課文,具備了一定的環保知識。依據學生的這一實際, 教學本課需要兩課時。我說的是第二課時。

三、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我根據課程標準,學生實際及教材特點來確定本節課的目標:

1、學生能說出人口、水、森林問題所帶來的危害。

2、學生會討論、交流怎樣保護地球?

3、學生會用說、寫、畫等方式爲環保獻策。我是依據中英西南項目的要求來設計教學目標的,這樣的目標具有可操作性、可檢測性。

圍繞教學目標及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設計本節課的重難點是:初步瞭解環境惡化、人口劇增、資源匱乏是當前地球所面臨的重大問題,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性,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

四、說教法和學法

教學本課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運用合作、探究、遷移等教法,學生思、議、說、寫、畫等學法,來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五、說教學過程:

依據教材、學生實際,我設計以下教學活動。

活動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我採用激趣導入法。先播放視頻《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再相機板書課題。這樣設計能調動學生看、聽、說、想的積極性,使他們產生求知的慾望。萬事開頭難,於是我利用激趣導入爲教學做好鋪墊。

活動二、感受地球的環境變化。

有了鋪墊,我便抓住時機,引導學生學習教材,感悟地球的無私奉獻。播放多媒體課件,先展示出一家三口的幸福情境,再展示兒多母苦、窮困潦倒的生活畫面,最後展示人口劇增,擁擠不堪的場面,學生通過對比,說出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的好處。接下來播放青山綠水、鳥語花香的畫面,再到污水排放、洪水來臨的情境,引導學生悟出水污染的問題。幻燈展示茂密的森林、過度砍伐的樹樁再到山體滑坡的圖片,學生自悟出森林的作用。

通過對比,學生深刻地體會到地球母親從美麗誘人到遍體鱗傷的變化過程。照這樣下去,地球媽媽的.將來會是什麼樣子?這個問題能讓學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發揮。孩子們在豐富的想象中感受到地球的無私奉獻,同時感受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活動三,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有了活動二的鮮明對比,此時播放視頻《地球媽媽的心聲》,讓學生感受地球媽媽急需我們拯救的呼聲。於是我提問“同學們看了視頻有什麼疑問?”指導學生帶着疑問閱讀資料。這一安排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也轉變了教師的角色。引導學生討論水污染、森林急劇減少、人口的爆炸性增長的問題,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種現象?這種現象給我們生活帶來哪些影響?這種追根溯源的提問法,培養了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面對這些問題該怎麼辦呢?讓學生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解決問題。是啊!地球母親哺育了我們,現在她需要我們的幫助,我們該怎樣回報她呢?此時我便抓住學生的心理活動,播放《愛的奉獻》這首歌,學生在歌詞和旋律的陶冶下,進一步感受地球的無私奉獻,來喚起我們保護地球的行動。

活動四,作業超市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地球?學生根據自己個性,來選擇說、寫、畫、唱等方式。在音樂聲中完成作業超市。這個活動的設計,既發揮了學生的特長,又昇華了情感,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提供了平臺,使整個教學活動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完成。讓學生在接受品德教育的同時,學會與自然和諧共處,這個活動的設計,爲學生的個性發展打下基礎。

六、說板書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威脅生存 保護地球

森林

好的板書是課文內容的縮影,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讓學生看着板書,再現知識。我採用這樣的板書簡潔美觀,條理清楚。

七、說課前反思

根據新課程標準,使品德教學與多媒體運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視頻,創設情景;利用文字信息,感悟質疑;利用音樂,昇華情感;利用學科整合,拓展遷移等。這樣的設計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能實現教學目標,我是按照中英西南項目的要求,來確定教學目標的,我所設計的目標具有檢測性、可操作性。

無論是視頻導入還是伴隨音樂的結尾,都使課堂氣氛非常活躍,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爲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基礎,最終實現教學目標。

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教材通過向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倒水的實驗,得到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V=1/3sh。也就是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教課書43頁例1是直接利用公式求體積,例2是已知圓錐形小麥堆的底面直徑和高,求小麥的重量,這是一個簡單的實際問題,通過這個例子教學,使學生初步學會解決一與計算圓錐形物體的體積有關的實際問題。

二、學生基本情況

六年級四班,共有學生49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29人,以前學生對長方體、正方體等立體圖形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七學期對圓錐、圓柱立體圖形的特徵進行了研究,通過學習,學生對圓柱,圓錐的特徵有了很深刻的認識,對圓柱的體積,表面積,側面積能熟練地計算,但也有少數學生立體觀念不強,抽象思維能力差,因此學習效率差。

三、教學方法

由於本節課是立體圖形(圓錐的體積)的學習,要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必須通過具體教具進行教學,從而給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本節課我採用具體的實驗,讓學生髮現圓柱體積與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的關係,從而推導出圓錐的體積公式,然後讓學生利用圓錐的體積公式,嘗試計算圓錐的'體積,以達到解決一些常見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過程

本節課一開始,用口算,口答的形式引入課題,一是培養了學生的計算能力,二是爲新授課作爲輔墊,爲學習圓錐的體積打下基礎。

緊接着提示課題,以實驗的方法讓學生觀察其規律,總結出圓錐的體積公式,這一環節是本節的難點,必須讓學生理解清楚,特別是對三分之一的理解。

然後出示例題,讓學生嘗試解答例1,直接告訴底面積和高,可以直接利用公式計算,教師不必多的提示,只要學生會做就行。例2是已知圓錐形的小麥堆的底面直徑和高,要求小麥重量,實際舊就要先求體積。

學生嘗試解答後,教師特別引導,要求體積,這個題不知道底面積,則要先求底面積,二是要讓學生討論,如果這堆小麥知道直徑和高,你能想辦法測出來嗎?這樣培養了學生空間想象力。

最後,設計了三個鞏固練習,都是在基本求出圓錐體積的基礎上進行提高訓練,這樣即滿足了基礎知識的學習,又使優生能有所提高。蒐集整理參考。

說課稿 篇6

一、活動生成:

《上牀睡覺》是一個很有意思、很有趣的讀本,它有引人入勝的情節,有很多動態的信息,有不斷髮展的變化。其次,這是一本內容非常豐富的讀本,它裏面包含了很多的信息,有畫面的直觀信息,有隱藏其中的推理信息、有可供想象的開放信息等。選擇這本讀本來進行教學,小朋友肯定會很感興趣,會被深深吸引。

二、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的作用。結合語言活動對於培養幼兒的認知技能、情感技能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大大地拓展幼兒的想象力與思維,我把目標定爲以下三方面:

1、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幽默的結局,理解一一對應。

2、引導幼兒觀察圖畫中呈現的細節,來推測相關情節,學習如何利用圖畫線索讀圖。

3、喜歡看這本書,積極投入閱讀活動,體會閱讀的樂趣。

三、難點和重點

本節活動的難點是引導幼兒觀察圖畫中呈現的細節,來推測相關情節,學習如何利用圖畫線索讀圖。

重點是根據圖畫合理推測故事情節,大膽表達對故事的理解。

四、活動準備

爲了更好地開展此節活動,讓幼兒有更多的機會體驗繪本活動的樂趣,我做了以下物質準備:課件《上牀睡覺》,音樂《小動物模仿操》,有了這些充分的準備,在開展教學活動中易抓住孩子的眼球,方便教師開展教學。

五、說學法

《綱要》中指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在整個活動中,我始終以幼兒爲主體的教育理念,讓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氛圍中主動參與討論、講述、表現,從而輕鬆掌握活動的重點、難點。在活動中我引導幼兒運用了討論談話法、學思考、學觀察等學習方法來獲得知識。

具體如下:

1、討論談話法:幼兒在討論、談話中能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活動中,我以老師首先揭示或引發討論內容,然後由幼兒進行補充或者提出自己的疑問。如:我多次讓幼兒討論對動物睡在哪個位置,以"爲什麼""猜一猜"讓幼兒深入思考問題,並讓幼兒提出自己與別人不同看法,討論法結合了《規程》的要求,爲幼兒創設表現能力的機會和條件,以促進其發展,而不是單一的教師講解,避免了幼兒因說教、指導過多而產生的膩煩、牴觸心理和行爲。

2、學觀察:通過多媒體演示法,把幼兒帶入幽默的畫面中,視覺與聽覺的結合,使幼兒理解故事中的意境,感知故事內容的涵義,從而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

3、學思考:教師以適當地提問,通過激發孩子們的想象、思考、感受來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

總之,我始終堅持以幼兒發展爲本的理念,鼓勵多樣性的學法,使幼兒得到全方位地發展。

六、說教學過程

這麼簡單的故事怎樣教幼兒呢?其實這個故事表面上是很簡單,但它有很多空間給我們挖掘的`地方,如何更好地發揮讀本的教育功能。除了教幼兒朗讀故事之處,還能從讀本當中獲取什麼知識呢?讀了這本書,孩子能夠學會什麼呢?其實在《上牀睡覺》這個故事中,巧妙的融入了數的概念、量的體驗有關數學領域的知識經驗。如小蛇和河馬、大象的對比,動物與枕頭的一一對應關係等。並且在閱讀的過程中更能啓發幼兒積極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活動的開始,通過模仿小動物的身體動作,充分調動孩子們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緊接着,以故事的形式爲開端開展教學。首先,小班孩子喜歡聽故事,故事中的小動物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引起孩子的興趣,激發幼兒想知道到底有哪些動物想上牀睡覺。其次小班的孩子對"吊牀"這個概念還不清楚,如果讓孩子來說說什麼是吊牀,孩子根本說不出來,於是我就在故事中採用了直接告訴幼兒的方式,然後邊說邊指着封面上的吊牀,這樣更直接一點,符合小班幼兒具體直觀性思維,助於孩子的理解。

本次活動的難點是幼兒觀察圖畫中呈現的細節,來推測相關情節,學習如何利用圖畫線索讀圖。因此,在整個活動中,我始終圍繞着這一目標進行教學,不斷地拋出問題,設置懸念,讓幼兒置身於故事的情節之中,所以當看到每一頁時,我都會提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如:"你看到了什麼,你還發現了什麼"等問題去引導幼兒讀圖,儘量地讓幼兒去猜測,充分調動幼兒思維的積極性,並鼓勵幼兒將自己的猜測結果表達出來,讓幼兒在猜測、讀圖的過程中理解故事的內容。

最後,活動在《小動物模仿操》音樂聲中結束。

活動延伸:孩子們在經過第一個階段的學習之後,在後面的活動中可側重文本中動物的心理活動,讓幼兒能大膽推測動物的表情和心理活動。

總之,我想本次活動通過多種手段讓幼兒充分感知作品的內涵,幼兒的認知得到了擴展,語言的表達和理解能力及表現力得到了提高。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1、地位、作用和特點:

《 》是高中數學課本第 冊(修)的第章“ ”的第 節內容。

本節是在學習了 之後編排的。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既可以對 的知識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又可以爲後面學習 打下基礎,所以《》的知識與我們日常生活、生產、科學研究有着密切的聯繫,因此學習這部分有着廣泛的現實意義。

本節的特點之一是:

特點之二是: 。

2、 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認知能力,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A、B、C

(2)能力目標:A、B、C

(3)德育目標:A、B

3、 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2)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

基於上面的教材分析,我根據自己對研究性學習“啓發式”教學模式和新課程改革的理論認識,結合本校學生實際,主要突出了幾個方面:一是創設問題情景,充分調動學生求知慾,並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探究心理。二是運用啓發式教學方法,就是把教和學的各種方法綜合起來統一組織運用於教學過程,以求獲得最佳效果。另外還注意獲得和交換信息渠道的綜合、教學手段的綜合和課堂內外的綜合。並且在整個教學設計儘量做到注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觸發學生的思維,使教學過程真正成爲學生的學習過程,以思維教學代替單純的'記憶教學。三是注重滲透數學思考方法(聯想法、類比法、數形結合等一般科學方法)。讓學生在探索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領會常見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創造性素質。四是注意在探究問題時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以利於開放學生的思維。當然這就應在處理教學內容時能夠做到葉老師所說“教就是爲了不教”。因此,擬對本節課設計如下教學程序:學生學習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主動獲取、整理、貯存、運用知識和獲得學習能力的過程,因此,我覺得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學習時,應儘量避免單純地、直露地向學生灌輸某種學習方法。有效的能被學生接受的學法指導應是滲透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的,是通過優化教學程序來增強學法指導的目的性和實效性。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主要滲透以下幾個方面的學法指導。

1、培養學生學會通過自學、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相關知識,使學生在探索研究過程中分析、歸納、推理能力得到提高。本節教師通過列舉具體事例來進行分析,歸納出,並依據此知識與具體事例結合、推導出 ,這正是一個分析和推理的全過程。

2、讓學生親自經歷運用科學方法探索的過程。 主要是努力創設應用科學方法探索、解決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探索中體會科學方法,如在講授 時,可通過演示,創設探索 規律的情境,引導學生以可靠的事實爲基礎,經過抽象思維圖片已關閉顯示,點此查看揭示內在規律,從而使學生領悟到把可靠的事實和深刻的理論思維結合起來的特點。

3、讓學生在探索性實驗中自己摸索方法,觀察和分析現象,從而發現“新”的問題或探索出“新”的規律。從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收斂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動力。在實踐中要儘可能讓學生多動腦、多動手、多觀察、多交流、多分析;老師要給學生多點撥、多啓發、多激勵,不斷地尋找學生思維和操作上的閃光點,及時總結和推廣。

4、在指導學生解決問題時,引導學生通過比較、猜測、嘗試、質疑、發現等探究環節選擇合適的概念、規律和解決問題方法,從而克服思維定勢的消極影響,促進知識的正向遷移。如教師引導學生對比中,蘊含的本質差異,從而擺脫知識遷移的負面影響。這樣,既有利於學生養成認真分析過程、善於比較的好習慣,又有利於培養學生通過現象發掘知識內在本質的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

(一)、課題引入:

教師創設問題情景(創設情景:A、教師演示實驗。B、使用多媒體模擬一些比較有趣、與生活實踐比較有關的事例。C、講述數學科學史上的有關情況。)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引導學生提出接下去要研究的問題。

(二)、新課教學:

1、針對上面提出的問題,設計學生動手實踐,讓學生通過動手探索有關的知識,並引導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得出新知,並進一步提出下面的問題。

2、組織學生進行新問題的實驗方法設計—這時在設計上最好是有對比性、數學方法性的設計實驗,指導學生實驗、通過多媒體的輔助,顯示學生的實驗數據,模擬強化出實驗情況,由學生分析比較,歸納總結出知識的結構。

(三)、實施反饋:

1、課堂反饋,遷移知識(最好遷移到與生活有關的例子)。讓學生分析有關的問題,實現知識的昇華、實現學生的再次創新。

2、課後反饋,延續創新。通過課後練習,學生互改作業,課後研實驗,實現課堂內外的綜合,實現創新精神的延續。

(四)板書設計:

在教學中我把黑板分爲三部分,把知識要點寫在左側,中間知識推導過程,右邊實例應用。

五、說課綜述:

以上是我對《 》這節教材的認識和對教學過程的設計。在整個課堂中,我引導學生回顧前面學過的 知識,並把它運用到對的認識,使學生的認知活動逐步深化,既掌握了知識,又學會了方法。

總之,對課堂的設計,我始終在努力貫徹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以問題爲基礎,以能力、方法爲主線,有計劃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觀察和實踐能力、思維能力、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造能力爲指導思想。並且能從各種實際出發,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了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說課稿 篇8

本單元教材以“我愛閱讀”爲專題進行編排。這篇略讀課文通過著名作家葉文玲童年時讀書、作文的經歷,點明瞭讀寫中吸收與傾吐的關係。

課文的教學意圖,一是引導學生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領悟作者對書的情感,體會作者所悟出的道理;二是結合實際讓學生明白讀寫間的關係,學習一些讀寫方法。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結合自己的課外閱讀和習作實際,體會“長生果”的寓意,並學習作者的讀寫方法。

本課學生要完成的學習目標有三個:1、認識12個生字。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悟出的道理。3、學習一些讀書和習作的方法。

因爲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內容又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緊密相關,所以我採用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方法。按閱讀提示,先讓學生自讀自悟,把握主要內容,想想作者寫了少年讀書、作文的哪幾件事,從中悟出了什麼道理。然後,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多讀幾遍做一些批註,同小組的同學交流體會。最後,明確一些讀書和習作的方法並積累文中的好詞好句。下面我就說一下這節課的教學流程。

第一部分是師生談話,導入課題。首先我向同學們提出問題:“聽說過‘長生果’嗎?吃了長生果會怎麼樣?”並板書“長生果”這三個字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時學生會自由發言,談自己對長生果的理解,然後引出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第二部分是初讀課文,整體感知。這一部分共設計三個環節:首先進行過渡,問學生們讀了課題以後,會有哪些問題?指名回答後我用課件出示初讀課文的要求是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把課文讀通順、流利並標好課文自然段的序號。2、把課後的12個生字的字音讀準確,讀後同桌之間可以互相檢查一下生字認讀情況。第二個環節就是學生自由讀文。最後通過課件出示12個生字來檢查生字認讀情況。在這個環節我採用指名讀、齊讀兩種方法進行檢測,出現問題及時糾正。

第三部分是細讀課文,感情體會。

第一個環節我又一次出示細讀課文的'要求:先讓學生默讀課文並思考:我的“長生果”是什麼?然後看一看作者寫出童年讀書、作文的哪幾件事,從中悟出了哪些道理?找到有關的語句畫下來。默讀後小組交流討論答案,最後是全班彙報。通過交流彙報解決了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我的“長生果”是書。

(2)讀書經歷:從小畫片到連環畫、文藝書籍,最後是中外名著。在這裏我會指名讓學生讀相關的段落,並加以指導朗讀。

(3)作者是怎樣讀這些書的?用了哪些詞語?從作者這樣讀書中,你體會到了什麼?學生會說體會到作者非常喜歡讀書。

(4)作文往事,包括兩件事,一是《秋天來了》,二是《一件不愉快的往事》,在這裏也會指導相關的句段。

(5)作者從作文中悟到了哪些道理?通過讀11、14自然段,師生總結出:構思要別出心裁;落筆要與衆不同;要寫真情實感;離不開借鑑和模仿,但也要自己創造。

(6)你覺得讀書和作文有什麼聯繫嗎?從文中找到有關的句子,並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對你的啓示。

這一部分是教學的重點,我主要是通過讓學生按老師的閱讀要求自己學習、小組討論、全班交流來理解感悟課文,並重點指導了第三和第九自然段的朗讀。通過自主學習使學生真正體會到了讀書的重要性是對寫作有非常大的幫助,“我的長生果”的寓意不言自明:書是可以流傳下來的,我們通過讀書可以知道過去發生的事情,書就像“長生果”一樣不老,也像“長生果“一樣,對我們有好處。從而來引導學生熱愛讀書並能像作者那樣學會借鑑與模仿。

第四部分是積累語言,交流感受。先讓學生談自己學習了這篇課文,有哪些收穫?然後把喜歡的詞語和句子讀給大家聽,課下把這課的成語和優美句子積累在讀書筆記本上。

說課稿 篇9

(一)創設情境,溫習舊知

爲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我以展示水分解的示意圖開頭,讓學生回憶前面學過的分子,原子的概念,以及化學變化的實質。用這樣的設計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

(二)提出猜想,引入新課

由化學變化的實質,提出以下猜想,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那麼它是否就是構成物質的最小粒子呢?有關未知世界的問題,能夠激起學生強烈的探究欲和求知慾。

(三)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第一部分教學——原子的構成

1、學生自學後討論:⑴原子是一個實心球體嗎?⑵原子核還能再分嗎?如果能再分,它又是由什麼粒子構成的呢?這些粒子有區別嗎?⑶原子核帶電嗎?電子帶電嗎?整個原子顯電性嗎?爲什麼?設計這樣的三個問題,引導學生開始探究原子的結構,初步教會學生怎樣探討,從哪些方面探討。

2、趁學生的求知慾望高漲,展示動畫,讓學生直觀地認識原子的構成。老師引導學生髮現:原子已經很小了,其中的原子核更小,就象書中比喻,原子如果是一個大的體育場,那麼原子核就是裏面的一隻螞蟻,電子就在這個相對廣闊的區域內運動。在這裏老師要強調,原子核並不是一剖爲二,一半是質子,一半是中子,並且在不同的原子中,質子、中子本身都一樣,區別在於,不同中所含的質子、中子數目不同。

3、學生通過自學和動畫直觀的認識,回答以上三個問題。老師和學生一起總結歸納,得出以下結論:1.原子一般都是由質子、中子、核外電子構成,但有一種氫原子中只有一個質子和一個核外電子,沒有中子,即並不是所有原子裏都有中子。2.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但不一定等於中子數)由於質子數等於核外電子數,正電荷總數等於負電荷總數,所以整個原子不顯電性。

4、介紹一些原子方面的科學家的資料。通過這些資料,可以讓學生了解原子結構的演變歷史;還可以通過修正各種觀點使剛學過的知識得以應用和鞏固昇華,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並且還可以通過各位科學家的成就,瞭解科學的發展是在不斷修正和補充中進行的,對學生進行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

第二部分教學——相對原子質量

 1、展示一些原子的質量,學生觀看展示後,發現原子有質量,只是很小。這樣用具體的數據直觀地告訴學生原子的質量到底有多小。然後提出問題:1、原子的質量如此小,無論書寫、記憶、還是使用都極不方便。原子的質量又該怎樣衡量呢?2、什麼叫相對原子質量?它是如何來表示原子的質量的?帶着這樣的問題,讓學生閱讀教材,得出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和計算公式。這樣的設計能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幫助學生建立相對的概念。

 2、提問:相對原子質量和實際質量的區別在哪裏?學生討論後回答:相對質量是一個倍數關係,單位是一;實際質量是稱量出來的真實質量,單位是千克。這樣由學生自己找出區別,對相對原子質量的理解會更深刻。

3、出示構成原子的各種粒子的質量,讓學生觀察後得出結論:跟質子、中子相比,電子質量很小,通常忽略不計,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4、出示部分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和質子數、中子數,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培養學生分析、比較的能力。

(四)鞏固練習、拓展思維

1、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

A.是原子的實際質量

B.可以用千克作單位

C.沒有單位

D.是原子間質量之比,單位爲1,一般不寫

利用此題討論歸納對比相對原子質量與原子質量的區別和聯繫。

2、已知碳原子質量爲1.993×10-26g、氧原子質量爲2.657×10-26g、鐵原子質量爲9.288×10-26g,試計算氧原子、鐵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通過對比,得出相對原子質量數字比較簡單,便於書寫、記憶和計算,從而得出引入相對原子質量的意義。

3、相對原子質量可以從書中P154的附錄Ⅱ查到,查閱如下幾種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磷、鋁、氮、碳、鈉、硫、鎂、鈣

藉此題讓學生學會查閱相對原子質量表;說明現已發現一百多種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精確的相對原子質量有效數字可高達八位,一般的化學計算多采用它的近似值(整數或1位小數)。

(五)分享收穫,強化思想

1、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2、通過這節課,你在學習方法和思想上有哪些收穫?

3、藉助資料,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組織學生閱讀教材P69張青蓮教授的資料,交流讀後感。

4、課後作業。

五、板書設計

這是我的板書設計,這樣的板書層次清楚,突出本課題的重點,讓學生輕鬆掌握重點知識。

六、教學反思:

在這節課題的教學設計中,我本着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全面發展、主動發展這一素質教育的要求,並把它滲透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去,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充分體現。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以探索者的角色出現,使教學過程成爲一個再發現、再創造的認識過程,把所學知識轉化爲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將不斷努力,創設自己的教學特色。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