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經部>論語>

《論語》讀後感(合集14篇)

論語 閱讀(2.23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論語》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論語》讀後感(合集14篇)

《論語》讀後感 篇1

這兩天,班主任常老師帶我們進入了文言文的海洋,我們學習了兩篇文言文,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是剛學的《論語十則》。

《論語十則》是由孔子的弟子們收集孔子等人的言行編制而成的,我們學習的十則,主要是告訴我們學習方法和學習的態度,子曰:“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一句話交給學習時面對知識,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的學習態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則其閃着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一句話教給我一個取長補短,就是取別人的長處優點來學習,來彌補自己的短處,別人的短處,自己也要注意的學習方法;子曰:“溫故而知新”,這讓我明白了知識就要複習,要學會從舊的知識中練出新知識的道理。

孔子等人在幾千年前就知道這麼多的學習方法的態度,真是讓人佩服的五體投地,敬佩不已,然而古人都知道的道理,可現在很多的的`同學都不懂得,比如說,有的同學學到了知識,學完就是學完了,他一不記二不背,老師說的話當耳旁風,有的同學,按老師的要求完成作業,作業完了就沒事了,該玩就玩該吃就吃,既不復習也不預習,還有的同學,遇到難題就在那亂做,老師問他會不會,他就說會,一天蒙過去了,兩天也蒙過去了,一到考試的時候就傻眼了,都是以前的時候不會也裝懂,分數一下來,就更呆了,20分30分,自己看着都臉紅,這都是不懂學習方法與態度造成的。

學習《論語十則》,給我很大的啓發,我也學會了學習方法,所以我要好好的學習。

《論語》讀後感 篇2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這句話出自《論語》中爲政篇內,意思是:一個人不講信用,這樣的人還能做什麼呢?就好像大車沒有、小車沒有軏一樣,它們靠什麼行走呢?

如今,信譽已成爲一個人的無形資產,沒有它,我們將寸步難行。一個人的信譽千金難買,它既是一種品質的外在體現,也是無法衡量的財富。我們的信譽決定了許多方面自己所處的地位,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等。信譽即信用、名譽,一個守信的人,經過不斷與別人交往,自己的信譽越來越高,那麼人傳人,名譽便有了。這樣的人,別人與他(她)交往時一定是愉快,放心的,同時。尋求別人幫助時也一定會容易許多,別人少了猜疑、不安、擔憂,自然會盡力幫助。反之,不守信的人,只會在不斷的成長中失去別人的信任,無論做什麼,都不能順利完成,“信譽破產”一定會成爲絆腳石。

“答應別人的事一定要做到,做不到或不確定的事別輕易答應。”儘管別人表面上看去無所謂,心裏卻可能將你列爲“失信人”。我也曾違約過,且耽誤了對方的時間,現在想起,不僅慚愧,且感到羞恥:一個人連守信誠諾都辦不到,還能成什麼事?我將自己以前的失約當作一種警示立於心中,並且引以爲戒,保證自己對別人的承諾一定要達到,即使再有意外搗亂,也要遵守。如果真有突發情況,實在脫不了身,就要嚴肅地向對方道歉,且要及時說明情況,徵得諒解。

人若無信,舉步維艱。

《論語》讀後感 篇3

《論語》一書是由孔子弟子及再編傳而成的,記載中國古代的偉大思想家孔子言行的書。讀過這本書可以看出,書的內容十分豐富,涉及到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以及學習與做人等很多方面的問題,對我們有很大的影響。

孔子不僅是偉大的思想家,還是偉大的教育家。因此他在書中也總結了他的教育思想,主張因材施教與啓發誘導,要求學生獨立思考,強調在學習上的主動。這一點與現在的教學方式很相似,都重視學生的思想,並且啓發學生。

《論語》雖然是一部關於教育的一部書,但它的'語言也很有特色。這本書的語言簡潔,篇幅短小精悍還特別注意用語言來表現人物的個性,使人物形象十分鮮明。《論語》還善於用修辭手法來記載孔子的言行,以此宣傳孔子的思想與主張。這比單純的說教更生動形象,易於被人們所理解並接受。

作爲青少年,讀了這本書,對我的學習以及以後的人生道路有很多啓發。它的教育思想與做人做事的主張也都很符合當代的社會生活。《論語》不僅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寶貴財富,也是世界思想史、文學史上的寶貴財富,值得我們閱讀和學習。

《論語》讀後感 篇4

“閉上眼用自己的道德與良心來感知這個世界,堅持自己的原則和夢想,做品德高尚的人。”

青春,是與七個自己相遇,一個明媚,一個憂傷,一個華麗,一個冒險,一個倔強,一個柔軟,最後那個,正在成長。《論語》就如我成長路上的明燈,給在黑暗中徘徊的我一點光亮,給心靈一點開闊。

我總是憂慮、困惑、不安,於那複雜的人性、交際,於那社會的黑暗與光明,於那前途的未知渺茫,我在尋找一種真理,抑或是信仰,爲了一種不流於俗的人生。這太詩意。物慾橫飛的年代,普遍趨同的價值觀,追求效益的生活方式,金錢至上的成功學,人們的.精神家園荒蕪一片。我未踏入社會,身在校園也深感這一趨勢之猛,覺得也終將不會免於隨波逐流。因爲不安,獨樹一幟就有危險感,本就沒有安全感可言,因此獨步之日艱難又漫漫。

儘管現實險峻,但還是不想放棄,就像孔子面臨當時道德世風同樣不好的社會,即使各國都不接納、認可自己的政治主張,他還是以一顆海納百川的心去包容這個世界,用愛和這個世界和解,不管他人怎樣,以一身正氣去做一名正人君子。“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從開始學習論語到最後,我一直深有感觸: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是自己的心太狹小。孔子對待一切不仁不義之人之事,縱然生氣,但都不至於將自己陷入痛苦的深淵,而是用寬容的心,仁厚的愛去和他們和解,這也就是爲什麼他是教化無數人的先聖的原因。

《論語》讀後感 篇5

《論語》有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仔細揣摩此句哲言的含義,不難得出,對於古典文化經典的弘揚與傳播者而言,不僅要對古典文化經典有深入研讀,更要經過深度的思考與探究才能得出經典的'性質以及其中所蘊含的奧祕。我們在深入瞭解古代經典文化的同時,應當積極調動身邊的人去了解中華文化,讓更多的人對古典文化產生興趣,從而實現全民知古論古的良好社會氛圍。讓中國古代經典繼續延續傳承,不斷髮展。讓崇洋媚外成爲過去,讓愛古通今成爲風尚。將這承載着我國五千年文化精華的經典哲學帶到普羅大衆的生活中去,是各位大學生應有的責任,應盡的義務,因爲我們是中華兒女,我們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孕育的。

我們應當將這優秀傳統傳承下去,不能讓如此輝煌神聖的中華文化毀在我們這一代手裏。互聯網技術如此先進的當今社會,人們已很難放下手機去拿起紙質書本重拾那古代文化經典。當今大學生應把握住時代的脈搏,靈巧地運用網絡技術讓國人對中華古代文化經典重拾興趣,積極運用互聯網技術爲弘揚中華傳統服務。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時代接軌,以嶄新的面孔出現在國人眼前。

《論語》讀後感 篇6

作爲一個君子,“學、德、仁、友”四個方面都必須具備,而在一本書中都能教導你怎麼去做,在那本書裏也許“學”不是你想象的那樣枯燥、無聊。那本書就是少時熟讀、終生受益的《論語》。

我們最近學了《論語》,大多數讀的是關於學習方面的,所以我已經懂得了真正的學。真正的學概括起來就是“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意思是,一個人能看重賢德而不以女色爲重;侍奉父母,能夠竭盡全力;服侍君主,能夠獻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說話誠實守信用。這樣的'人,儘管他自己說自己根本沒有學習過,而我卻一定要說他已經學習過。

能達到上面那些條件的人,一定是已經學得很透徹的人。不過,那也是非常難學的,要學得很刻苦才能學成那樣的君子。如果你成了那樣的君子,你會感到所有的人都非常需要你,非常崇敬你,非常愛戴你。你也會覺得自己沒有白活,活得很愉快,活得很有價值,是一位真正的君子。比如古代有些皇帝不務正業,整天吃喝玩樂,國家很快就滅亡了,而有些皇帝不好女色,勤奮工作,用好人才,國家就很昌盛,老百姓也能安居樂業。

那幾千年的話語,一直響亮着,指導我們。

《論語》讀後感 篇7

五年級下學期,老師給我們每一個人發了一本《論語》。拿到論語的同學都很高興,並且大家也趕緊拿起書來閱讀故事和《論語》的內容。《論語》的封面配的是一幅山水畫。寫的還有‘經典必讀’四個大字。翻看書後,認真閱讀和明白了許許多多的道理。

《論語》是一本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經典書籍,也是人類語言文化長河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也是他言行的結晶。這本書教給我們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從書中可以看出孔子的寬厚人愛、在朝廷和宗廟能夠便便言,唯謹爾。書中教導我們做人要寬厚仁愛,做事要認真細心,學習要刻苦上進等等。其中一些充滿智慧魅力的妙語到現在仍有着深刻的啓迪作用。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他是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這也是他的最高政治標準和道德標準。

《論語》中闡述學習與思考的`關係的句子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而孔子個人認爲對學習要有濃厚的興趣,學起來纔會輕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陽貨篇主要講了配臣專恣之事,孔子對女子小人的看法等等。“古之學者爲己,今之學者爲人”的意思是古代的學生爲自己而學,今天的學者是爲人而學,並不是爲自己而學習的。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更多的事情的話,請你去書中翻一翻,去領悟一下高尚的情操、崇高的品德吧!

《論語》讀後感 篇8

在《論語》中有一句話令我深思熟慮:“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是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才能,就是我們班這個小小的集體也會有“姚明”“王羲之”“達芬奇”“宋祖英”“華倫庚”“冰心”等。有的人學習不好,可是籃球卻是動若脫兔;有的人體育不好,可是書法卻是龍飛鳳舞;有的人書法不好,可是繪畫卻是栩栩如生;有的人繪畫不好,可是唱歌卻是娓娓動聽;有的人唱歌是五音不全,卻是滿腦子的數學;還有的人對數字一點兒也不感興趣,倒是寫起作文來便妙筆生花了……都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話不假啊。每個人的優點都值得我們去學習,每一個不起眼的普通人都能夠成爲我們的良師益友,教導我們,使我們更上一層樓。我們要多向我們身邊的所謂平凡人學習他們好的`一面,就像是置身在一片樹叢中的一小株嫩苗,在旁邊許多的植物滋養下茁壯成長,並且長成一棵堅韌不拔的大樹。樹之所以高大,因爲有了嫩苗;山之所以偉岸,因爲有了石子;海之所以壯闊,因爲有了水滴;人之所以閃光,因爲有了那些所謂的平凡人!

《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是中華文明的匯聚,是一位諄諄教導的老師教會了我們爲人處事的道理,更是引領我麼向上的階梯。

薄書一本,細讀一遍,終生無悔。

《論語》讀後感 篇9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後人記述孔子言行的語錄體著作,寫成於戰國初期(公元前475年前後),《論語》記述了孔子的社會思想、哲學思想、論語思想、教育思想等各方面。甚至記載了他的生活習慣和細節《論語》成書時間大約在春秋,戰國之際,最後的編定者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漢代以後,被奉爲儒家經典,後來成爲歷代文人必讀的教科書,全書大體是孔子弟子及其後所記,是研究孔子的基本資料。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想起來之前學習後就是不會用,再一次次去學習還是不會,“時習之”原來需要大量的實操、練習。知道要練習但就是不行動,這裏的`“說乎”是學習後需要嘴巴說出來,說出的都是記住學習到的。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需要朋友的共同陪伴,學習後得說出來找到可以共學習得,互相分享輸出,就會學到的更快吸收的更多。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生活中我們往往會遇到他人不理解自己,自己被冤枉的時候,驚怒地想要去辯解,到頭來卻發現徒勞無功,常說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兜兜轉轉,還是這句點出要點—我們做的不是忍耐退讓,而是恪守節操,不予計較。

至今我們都學習孔子老師的智慧,好像哪裏都可以用,順便還會蹦出幾句文言文出來,孔子老師的才華更是一流。他的一生都在教育這方面有很大的潛能,能和弟子們打成一片,原來他是有幽默的一面,只能站在那個時代去進入孔子老師的生活,值得我們幾千年的研究。

《論語》讀後感 篇10

論語,感覺收穫頗多,讓我汲取思想的火花,感受智慧的光芒。

一是學習,然後知不足。

學習,然後知道缺點,因此,我想進一步糾正態度,堅持,在通讀的基礎上,學會結合實際研究,提高自己。

二是思考,然後明確目標。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忽視……有了知識,沒有思想,就是不切實際的充耳不聞。瞭解學習的重要性。通過學習獲得知識不是最終目標。我們還必須學會思考人生應該是什麼樣的人。

《論語》明確表明孔子的'教育思想:人,應該是君子。君子作爲理想人格,孔子將其定義爲內聖外王,如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也可以是弗邊之夫、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等。用今天的語言來表達,我把它理解爲德才兼備。

再比如:天行漸漸,君子自強不息,禹,我無間斷……這裏可以看到孔子對大禹的高度讚揚,挑不出他的任何缺點,禹治好了黃河長江的水利,開發了土地。從禹開始,中華民族奠定了農業社會的基礎,發展成就了幾千年來農業國的民族精神。禹之所以在孔子心目中是一個真正的紳士,是因爲他是一個外王,也就是說,紳士應該不斷努力發展,做出貢獻,個人存在應該爲社會做出貢獻。

《論語》讀後感 篇11

同學們,我想大家都知道論語吧?大家讀後都因該有深刻感想吧!我也不例外。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給我的啓發很大,它的意思是:學習了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自己,光想而不學習,就會在學業上陷入困境。我原來就是這個樣子,天天把作業一寫玩就玩去了,從來不去檢查、思考自以爲寫對了,可是老師給我打了一個大大的叉。雖然作業錯了,但我只是改一下,從來不思考爲什麼會錯。現在我學了論語這課懂得了:學習之後要去思考、去鞏固、去複習。只有這樣纔可能有好的成績......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句話似乎也對我有所啓發,它的意思是:學了並時常溫習它,不也很高興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很快樂嗎?別人不瞭解我,我卻不怨恨他,不也算得上君子嗎?我懂得這句話的意思後,我天天覆習所學的'知識,別人錯怪我了我都不怪他,贏得了同學的喜愛。

論語可以教導我怎沒做人、怎沒學習,論語給了我學習的方法、學習的態度論語這本書真好!

《論語》讀後感 篇12

《論語》一書的真諦必須精讀細解,但我的時間和學識都有限,只能讀書的過程中得到一些啓發,談一點感想。仁“仁”是什麼?相傳古代有位老禪師,一日晚在禪院裏散步時突然發現牆角邊有一張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人越牆外出。但他只是走到牆邊,移開椅子,就地而蹲。過了一會兒,果真有一小和尚,黑暗中踩着老禪師的背脊跳進了院子。

當小和尚雙腳着地時,才發覺剛纔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師傅時,頓時驚慌失措。但師傅並沒有厲聲責備他,只是以平靜的語調說:”夜深天涼,快去多穿一件衣服。”這便是“仁”。平和《論語》所傳遞的第二個生活的要訣,便是保持平和的心態。孔子曾讚賞他的學生顏回真正把孔子的人生觀貫徹到自己的身心之中了,做到“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顏回之所以能夠在物質的清貧之外,找到自己心靈的安穩和快樂,是因爲他的喜怒並不依賴於外物,而存在於內心的'安詳與平和。人際交往孔子強調在人際交往中,要保持自己人格和心靈的獨立性。一個具有完整人格的人,應該能夠保持內心精神世界的獨立。也只有這樣的人,才能獲得他人的尊重,進而獲得真正的友情。

當受到他人傷害的時候,他並不贊同以德報怨,因爲善待對自己壞的人,實際就是怠慢了真正對自己有恩德的人,所以他認爲應該“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論語》讀後感 篇13

論語是孔子的弟子以及他的再傳弟子所編撰的,這本書裏記錄了許多道理,是一本語錄體的書籍。當我第一次翻開這本書時,粗看一眼,與其他語錄體的書籍似乎沒有太大差別。但當我細細閱讀,逐字逐句地理解每個字的含義後,我發現,讀了論語的人不愧發出了“朝聞道,夕可死”的感慨。

孔子注重“孝”,所以孝不愧爲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比如:“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這句話的意思是:如今所謂的孝,只是說能夠贍養父母便足夠了。然而,就是犬馬都能夠得到飼養。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麼贍養父母與飼養犬馬又有什麼區別呢?所以我們不僅僅要贍養父母更要孝敬父母,這纔是真正的孝。在學習方面,“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孔子注重一種虛心求學、實事求是的態度。我又向後翻了一頁,孔子曾說,“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大意是年歲寒冷,然後才知道松樹和柏樹最後萎謝的道理。是啊,人生亦是如此。只有在艱苦的環境裏才能發現一個人珍貴的'品質。我合上書,僅僅是粗糙地掃了幾眼但這幾句話就已經令我受益匪淺。論語告訴我們了學習的道理,做人的道理,更告訴了我們人生的哲理。論語好似一位長者,帶領着我們學習人生的哲理,論語好似一壺美酒,只需品嚐一口,就讓你身陷其中無法自拔,令人回味無窮……

《論語》讀後感 篇14

我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有着悠久的歷史,古典散文更是源遠流長,特別是儒家經典《論語》,讓人們受益匪淺,使我感觸很深,讀《論語》有感作文。

自從讀了《論語》,我懂得了許多道理,特別是讀到雍也第六第八章:

季康子問:“仲由可使從政也與?”子曰:“由也果,於從政乎何有?”曰:“賜也可使從政也與?”曰:“賜也達,於從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從政也與?”曰:“求也藝,於從政乎何有?”

這一章表達了仲由辦事果斷,子貢精通人情事理,子有多才多藝,他們治理政事都沒有問題。

自從讀了這一章,我知道了一個人如果辦事果斷,精通人情事理,又多才多藝,那麼辦什麼事情就都沒有困難了。由此,我聯想到了:有一次媽媽要我在買一個蛋糕和買十本書中選擇,我猶豫了很久還是不知道該怎樣辦!無法做出決斷,說起精通人情事理我也非常欠缺,有一次,和姐姐們一起去逛街,他們想去看衣服,我卻不同意,還很生氣,硬拉着她們往前走。

說到多才多藝,我雖然會背點古詩,懂得拉大提琴,但其實還根本談不上精通。現在我知道了,一個人必須要全面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