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經部>論語>

論語讀後感合集15篇

論語 閱讀(6.68K)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論語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論語讀後感合集15篇

論語讀後感1

當然,朋友還可以滿足我們工具性的需求。“工具性”的說法很不好聽,但卻是現實的。很多時候我們並不能將工具需要和情感需要完完全全剝離開來。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學而)朋友死,無所歸,曰:“於我殯。”(鄉黨)孔子的行動好象就是有子的話的註釋。安葬無可歸的朋友,看似普通卻體現了孔子對朋友樸實深厚的感情。人生道路上的相互關照,一點一滴往往最能透出友情的珍貴。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顏淵)子貢問何爲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衛靈公)這兩段話是結交朋友工具性目的和價值性目的交織並存的最好體現。朋友有時也是良師,可以幫助我們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當我們要實現某種崇高的價值或理想時,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幫助更是不可缺少的,於是我們就要有意去結交。就其交友的目的來說是工具性的,就其內容而言是高尚的。

論語讀後感2

以前經常讀《論語》,也會陪孩子背《論語》,作爲一名語文老師沒看過《論語》是不現實的。《論語》中常見的經典句段不僅會背,還知其意,有的還能指點生活、學習。可無論如何也沒想到使其指導我的教學生活!今天讀了一篇文章《從孔子教學場景中汲取教育智慧》,他使我茅塞頓開:作爲儒家四大經典之一的《論語》是本常讀常新的書。讀書還要從不同的視角去審視它、去挖掘它,只有這樣纔會受益匪淺。

同樣的問題,孔子給與不同的答案(因材施教);褒貶並舉激勵弟子積極向上(先揚後抑、先抑後揚)……這樣的教育情境在《論語》裏舉不勝舉,要知道這部書是孔子的弟子對孔子的教育言行的回憶錄,可見其中的教育場景一定是弟子們記憶猶新的,這說明老師的教育深刻地影響着學生,這不得不令人歎服老師的教學藝術的高妙;可見孔子的教學場景中孕育的教育智慧非常之博大,作爲師者應該重拾《論語》,研讀它,去尋找那精彩的教學場景,以指導自己的教育工作,使自己的教育充滿智慧。

論語讀後感3

翻開《論語》,古人思想的精華就好似悠悠的花香,沁人心脾,在我的腦海裏埋藏,把我的心靈淨化。

百善孝爲先。孝順是中華傳統美德中最偉大的一種。的確,從古至今,從聞雷泣墓到哭竹生筍,再從臥冰求鯉到扼虎救父,這一個個孝義的故事無不體現了中華傳統美德——孝順。

孔子說過:“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這句話意思是:現在所謂的孝,只要養活爹孃就可以了。即使是狗和馬,都能得到飼養。若不對父母多一些恭敬和愛戴,那養活爹孃和飼養狗馬有什麼不同之處呢?是啊,孝順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但是孝順不僅僅是能養活父母,而是要和顏悅色地對待他們,使他們得以安享晚年,此之爲大孝。如果只是養活他們,別的就一切都不理,那與對待犬馬又有什麼不同呢?所以,孝順要真心對待自己的父母。

可如今,許多老人病死街頭,無人理睬;被棄於養老院中,孤獨終老;被迫以撿垃圾爲生的事情時有發生,這難道就是孝順嗎?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哪裏去了呢?

我認爲,一種從心底裏真正孝順的表現;它不是法律硬要要求的責任,而是每個人從心底裏就明白的該負的責任!

論語讀後感4

《論語》真是讓人百讀不厭,它優美洗練的句子,精闢的思想,既給人美感又給人啓發,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讀《論語》有感作文。如學而第一的第十章:

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聞、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這一章的意思是:子禽問子貢道:"先生每到一個國家,必然聽得到那個國家的政事,這是他有心求人告訴他的呢?還是別人主動告訴他的呢?"子貢回答說:"先生憑溫和、善良、恭敬、節制和謙遜的態度來取得別人的信任和尊敬,使得人家主動把政事告訴他。先生這種取得別人信任而獲知政事的方法,與別人獲知政事的方法大概不同吧!"

通過讀這一章,我知道了,如果要了解一件事情的真相,首先,必須取得別人的信任和尊敬。要如何取得別人的信任和尊敬呢?這就要做到子貢說的:聞、良、恭、儉、讓。

論語讀後感5

每年暑假,媽媽都會給我補習很多課,比如說:數學、語文、英語。可是,今年暑假只給我報了個小靈童國學班,學的是兩千多年前的《論語》,我開始以爲沒有什麼用,可是學了之後,我才知道它的重要性。

《論語》這本書,是根據孔子和他的學生的對話來編寫的。老師教書的方法也很特別,以蓋笑臉讓我們互相比較,在競爭中學習。老師並不強求我們背誦,只是讓我們大聲朗讀,用多種形式去讀,所以,我們心裏沒有壓力,感覺很輕鬆。所以,在不知不覺中,許多內容就能熟讀背誦了。在課堂上,老師常常會選出一些與我們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句子,讓我們獨立思考,可以相互討論,然後講講意思,最後老師進行點評、補充、總結。

我性格比較內向,在國學班學習一段時間後,大家都說我變得開朗多了。上課的.時候,我們經常進行一分鐘演講,我感覺這對提升我們的記憶能力、理解能力和演講能力很有幫助。我上臺也由非常緊張到比較自如,不再像以前那麼膽怯了。下課的時候老師會帶我們玩一些健身小遊戲。

《論語》裏好學的顏回,我最喜歡,因爲回也聞一以知十,就是說顏回能夠舉一反三。如果同學們都能做到這樣,學習肯定會容易得多。這本書裏的許多道理、方法,對以後的學習一定會有幫助,所以,我覺得學習《論語》非常好。

論語讀後感6

《論語》這本書有道德、仁愛、孝道、教育等多種思想,其中主要思想是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從中我也懂得了不少: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句話的意思是:三個人同行,其中必有我的老師,向他好的方面學習,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應該對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在生活中,我要謙虛,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要向他的優點學習,改正自己的缺點,取長補短,相得益彰。我的跳繩跳得好,琴彈得好,但是膽子小,不敢上臺朗誦,應該向膽子大的同學學習,及時改掉自己的缺點。

孔子曰:“學而時習之後,不亦說乎?”這句活的意思是:學了之後,要反覆的再看,複習,這不是件高興的事嗎?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也應該是這樣。背英語、語文的詞時,要每天鞏固,纔不會忘記。記得有一次,老師佈置的單詞我第一天就背會了,可是過了一星期後老師聽寫,二十個單詞只有五六個能記住,其它全忘了。

《論語》這本書非常好,孔子的這些思想,爲後世所繼承,在中國件社會爲保證社會經濟的正常運行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論語讀後感7

我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有着悠久的歷史,古典散文更是源遠流長,特別是儒家經典《論語》,讓人們受益匪淺,使我感觸很深,讀《論語》有感作文。

自從讀了《論語》,我懂得了許多道理,特別是讀到雍也第六第八章:

季康子問:“仲由可使從政也與?”子曰:“由也果,於從政乎何有?”曰:“賜也可使從政也與?”曰:“賜也達,於從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從政也與?”曰:“求也藝,於從政乎何有?”

這一章表達了仲由辦事果斷,子貢精通人情事理,子有多才多藝,他們治理政事都沒有問題。

自從讀了這一章,我知道了一個人如果辦事果斷,精通人情事理,又多才多藝,那麼辦什麼事情就都沒有困難了。由此,我聯想到了:有一次媽媽要我在買一個蛋糕和買十本書中選擇,我猶豫了很久還是不知道該怎樣辦!無法做出決斷,說起精通人情事理我也非常欠缺,有一次,和姐姐們一起去逛街,他們想去看衣服,我卻不同意,還很生氣,硬拉着她們往前走。

說到多才多藝,我雖然會背點古詩,懂得拉大提琴,但其實還根本談不上精通。現在我知道了,一個人必須要全面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論語讀後感8

我讀論語的時間不長,也沒有通篇詳細的讀,但是卻在字裏行間已經被孔子深深的感動,爲他的胸襟和智慧折服!大家儘管有這樣那樣的看法,但是請想一想:縱觀世界歷史,有哪一位思想家象孔子這樣兩千多年還被後人這樣敬仰和傳誦?孔子一生甚至都沒有一部自己的著作,僅憑着學生們記錄他言行的這部論語就能讓我們如此受用終生。

漢初,大儒叔孫通向劉邦說“夫儒者,難於變革,可與守成”。斯言一出,遂使以孔子爲代表的儒家文化,成爲兩千多年來各朝代長治久安的“守成”之學。建國已五十多年,“五十而知天命”,和平歲月,弘揚以儒家文化爲主體的優秀傳統文化,應該是“守成期”,順理成章的天命。其實,儒學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不僅可與守成,亦可催人進取,儒家文化中蘊含的對現代生活有巨大作用的力量,不僅是爲某個階級服務的政治哲學,也是直指人心的人生哲學,儒學在歷史發展中多少次沉浮坎坷,命運懸於一線之際卻總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就是因爲這其中蘊藏着巨大的潛能,那是超乎政治倫理之上,鮮活在平常日用之間,本於生命,積極進取,追求成功的永恆精神。

人生,就要有積極的心態,明確的目標,靠堅持不懈地努力行動來獲取成功,這是天地自然社會賦予人類亙古不變的使命,也是儒家文化的根本精神,終極目標,整體主題。

而這些,卻是孔子給我們的啓示。

我們有責任將這種精神弘揚光大,昭示世人!

論語讀後感9

讀書,倘若讀得渾然忘我,茶飯不思,便是“癡”了,讀《論語》便該有這種境界吧。

初讀《論語》,我的眼前彷彿呈現出一座座巍然屹立的高山,我便在這崇山峻嶺間攀爬着,滿眼盡是碧綠蒼翠,不時停下想欣賞一番,卻又怕錯過了前面更多的美。

孔子提倡待人要坦誠,開誠佈公,最惡巧言令色、貌恭神怨之人。“巧言、令色,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反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所謂“忠”即指忠於人、忠於事、忠於理。他更相信人自己的力量,“性相近也,習相遠也”可見一般。

忠於事,即實事求是,忠於事實的真相,絕不添枝加葉,也不缺斤少兩,正所爲“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而“吾少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則是忠於理。孔子說話,處處可見真理,以理爲本,隨意而行。

“忠”是人之根本,亦是“仁”的前提,更是處事必不可少的。而“恕”則是人格的精華,道德修養的提高。孔子有言:“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將心比心,推己及人,這便是“恕”之所始。

如此深邃的思想,精闢的見解,卻只是《論語》的表層含意,而我實在無法將遍地奇珍異果完全採集,只能在這華美的庭院穿梭,流連忘返,深爲我們的先人深刻的生命與智慧而感到歎服。

論語讀後感10

在這本書中,我收穫了親情、美德、生活······有一篇故事最讓我印象深刻。

那是一顆藏在美德里的金子,那篇故事名叫《爲父伸冤滾釘板》這篇故事講述了一位小女孩諸娥父親是一位小吏。得罪了一名無賴,而被告上了一個私吞皇糧的罪名。而小諸娥到京城爲父伸冤。而死罪當時是要滾釘板。可小小的諸娥那承受得了這皮肉之苦。而小諸娥卻毫不猶豫的爬上了釘板。把狀紙頂在頭上。頓時鮮血滲透了衣裳。她忍着刺骨劇痛,大喊一聲:“民女諸娥爲父伸冤。”後來,刑部官員怕引起民憤,只得接了狀紙,後經查證,這確實是一樁冤案,諸娥父親終於被改判無罪。

當諸娥大喊一聲:“民女諸娥爲父伸冤。”那一刻,諸娥被刺痛了,而我們的心也彷彿也被那銳利的釘子刺得劇痛。這隻有8歲的諸娥都懂得孝敬父母,而我們呢?我們哪時爲父母做過一些小事呢?這顆美德的金子讓我覺得父母對我們恩重如山,父母的“生”“養”“教”之恩我們因該永遠記在心上。孝敬父母,表達我們的愛的方式有很多種,只是,每個人都有不同報恩的方法。而這個故事正驗證了一句話“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也——《論語》

這本書賜予了我做人的道理,讓我看到了我以前看不到的東西,讓我感受到了更多生命的精彩。而我那樣看不到的東西就是——美德。

論語讀後感11

我讀了孔子的《論語》中“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句名言後,有了新的感受。我認爲,它的意思是:任何人都要向別人學習,而且要不斷地向別人學習。

許多人能成爲我的老師,因爲他們的專業各有所長,懂得的道理也比我多。韓愈《師說》中說過:“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有的人語文比我強,我便應向他學習語文。有的人體育比我棒,我便向他學習體育。即使是年齡比我小的人,也有值得我學習的長處。比如說我的表弟,雖然數學比不上我,但他的圍棋經過了兩年的專業訓練後,下得很好,小小年紀已是“三級”小棋手!這個寒假,我便老老實實地呆在家裏,虛心向他學習圍棋。他之所以圍棋下得好,是因爲他對圍棋下的苦功多,也應了那句“術業有專攻”。

而我們要向年長的學習是因爲,年長的人經過了許多的風風雨雨,坎坎坷坷,歷經了歲月的洗禮,懂得許多我們不知道的道理,掌握了豐富的知識。前段時間我做奧數做煩了,甚至不想再做了。但當我看到一篇文章,講述了張廣厚國小時候數學很差,連中學都差點進不了,但他沒有看氣餒,專攻數學,竟成爲世界聞名的大數學家。他的恆心、毅力不正是值得我學的嗎?我便下定了決心,一定要將奧數學好。

“三人行,必有我師”,我們一定要虛心學習別人的優點;虛心學習知識;虛心學習做人的道理。

論語讀後感12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特長,要學會取長補短;子曰:“德不孤,必有鄰”這句話告訴我們品德好就一定會有朋友;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非動”這句話告訴我們要做事要符合禮的標準……在《論語》這本書中我讀到了很多句名言,讀這本書讓我瞭解到很多人生的道理。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還是孔子在《學而第一》中說的那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句話告訴我們快樂的人生從身邊點滴事情做起:在學習的時候經常去溫故舊的知識,就會感到快樂;有朋友從遠方來,也是一件快樂的事;別人不瞭解自己也不感到生氣,這就是一個君子的表現。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用這樣的方法獲得快樂:在學習新的知識的時候,不要有畏懼的心理,可以聯繫已經學過的知識來解決新的難題。就像解答奧數題,總是從最簡單的原理入手,耐心地一步一步分析,當你解開難題的時候,快樂的心情就像潮水一般涌上心頭,這時學習不也變得快樂了嗎?

我們在生活中要像孔子所說的那樣,把每一件事都當成快樂的事去做,那麼你就會擁有一個快樂的人生。

論語讀後感13

一則童話猶如一幅畫卷,賞心悅目;一個故事猶如一汪清泉,澄淨人心;一本好書柔如一陣清風,放飛思緒;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和在傳弟子編嗊二成,是一本爲語錄體的書。還有許多的名詞出自這裏。比如說:溫故而知新?、欲速則不達、文質彬彬等……

讀完這本書,我領會到了許多小人和君子之間的差別,書中寫道: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還有許多關於仁的道理: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見仁,智者利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還告訴我們許多生活上的道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並且還告訴了我們許多學習的道理: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學而不思則殆,思而不學則罔。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篤信好學,守死善道。

論語這本書,記錄了太多太多的做人的道理,我還要繼續努力研究,去更深入的瞭解更多的知識和道理。

這本書非常棒,也希望朋友們也讀一讀這一本精彩、充滿知識的書,多從書中繼續點知識的營養。提高自己,完善自我。

論語讀後感14

如果是讓我現在說論語,我能說的不多,但再來翻看論語的內容,卻都是再熟悉不過了。在我接受教育的過程中,論語是無時不在的。

這是我讀到第三句時,突然想着要寫讀後感的,好在以後可以翻看提升對它的理解吧。

現在的我,我是說此時此刻的我,對儒家道家還所知不多。相對來說,“子曰”的句子知道的更多些,道家我只是知道“道可道,非常道”。見笑,卻是膚淺。

在我聽到的看到的之中,我整理的信息是:儒家相對於人性,道家相對於更大的世界,有人說兩者不同,其實現世研究所得,儒家是道家的一部分。貌似在現在,西方或者東方更承認道家學說,儒家好像只有在我接受的教育中是非常提倡的,在我讀書這麼多年,好像是不曾記得有哪篇課文是摘自道德經的(現在的教育課本不詳)。這更加增加了我對道家的興趣。

在看論語的時候,中間跑去看了陶淵明的一首詩——《停雲》。是在《論語今讀》裏提及的,於是特地去搜了下,大概的做了自己的理解。這裏要說的是,我對論語做的整理和解釋都是根據字典註釋和個人思想而寫的,並非抄襲或引用。一來我希望增加印象,二來我覺得照本宣讀太枯燥,如果以後要去讀更多的古文,那麼從現在開始要積累古文的瞭解,好在以後可以使用。因此,翻譯和註釋的可能不太正確,或者是加入了個人的感情和字句在內,如果有地方誤導了他人,見諒見諒。

論語讀後感15

孔子說過好多的名言有關於友誼的,時間的,孝敬父母的等等。可我讓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是的:能行五者於天下爲仁矣孝弟也者其爲仁之本歟。這句話讓我們知道了做人要懂的仁。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生於公元前551年死於公元前479年是春秋末期魯國人是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仁——是世界上珍貴的的東西他最平凡可又珍貴,我們要獲得它這樣就可以讓自己變得有品德,它就像大科學家愛迪生說的:''仁慈是心靈美而不是行爲美的體現。

有一天,子路身着戎裝,全副武裝地來拜見孔子,見到夫子後,拔起劍就舞了起來,問:「夫子,古時的君子,也是用劍來自衛的吧?」孔子答道:「古時的君子,以忠義爲人生追求的目標,用仁愛作爲自己的護衛,雖然不出窄小的屋子,卻知道千里之外的大事。有不善的人,就用忠信來感化他;侵擾的人則用仁義來使他們安定。這樣,又何須持劍使用武力呢?」子路聽了非常的敬佩感慨道:「啊!我今天才聽到這樣的話,我願從今以後,至誠恭敬地向您求教啊!」

孔子你是偉大的人物,我要向你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