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經部>論語>

論語的讀後感(合集15篇)

論語 閱讀(1.9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論語的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論語的讀後感(合集15篇)

論語的讀後感1

同學們,我想大家都知道論語吧?大家讀後都因該有深刻感想吧!我也不例外。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給我的啓發很大,它的意思是:學習了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自己,光想而不學習,就會在學業上陷入困境。我原來就是這個樣子,天天把作業一寫玩就玩去了,從來不去檢查、思考自以爲寫對了,可是老師給我打了一個大大的叉。雖然作業錯了,但我只是改一下,從來不思考爲什麼會錯。現在我學了論語這課懂得了:學習之後要去思考、去鞏固、去複習。只有這樣纔可能有好的成績......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句話似乎也對我有所啓發,它的`意思是:學了並時常溫習它,不也很高興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很快樂嗎?別人不瞭解我,我卻不怨恨他,不也算得上君子嗎?我懂得這句話的意思後,我天天覆習所學的知識,別人錯怪我了我都不怪他,贏得了同學的喜愛。

論語可以教導我怎沒做人、怎沒學習,論語給了我學習的方法、學習的態度論語這本書真好!

論語的讀後感2

作爲對於儒家原典思想的現代闡釋,《論語今讀》表達了李澤厚和孔子的對話。一方面,李澤厚讓孔子復活,仍然以其生命力向人們言說;另一方面,他又憑其獨特的方式針對孔子的問題給予回答。對於本書的讀者來說,值得思考的不僅是孔子自身的思想,而且是李澤厚所闡釋的孔子的思想。

李澤厚認爲,《論語》這本書所宣講、所傳佈、所論證的那些“道理”、“規則”、主張、思想,已代代相傳,長久地滲透在中國兩千年來的政教體制、社會習俗、心理習慣和人們的`行爲、思想、諺語、活動中了。它已成爲規範整個社會活動和人們行爲的準則和指南,並且“百姓日用而不知”,由文化而心理,不僅極大地支配和影響了人們的思想、理解答認識,而且也作用於人們的情感、想象和信仰,是有關中國文化的某種“心魂”所在。孔子和《論語》所代表的儒學,在塑建、構造漢民族文化心理結構的歷史過程中起到了無可替代、首屈一指的嚴重作用。

因爲重要,李澤厚重新譯註了《論語》,並圍繞今日如何讀《論語》這個中心,寫下了自己的評論、札記和解說,統稱爲“記”。它們長短不一,品類不齊;或講本文,或談哲學;或發議論,或表牢騷;或就事論理,或借題發揮;並無定規,不一而足。

論語的讀後感3

在這個盛夏中,我仔細地閱讀了一本擁有三千多年曆史的一本中華經典讀物《論語》。

讀了這本書後,我覺得它傳遞的是一種樸素而又溫暖的生活態度和良好的道德品質。《論語》是孔子弟子記錄的言行的`一本名著。論語全書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它是儒家思想的著作,古人有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可想而知,熟讀《論語》之後的人知識有多麼淵博啊!

在《論語》這本書中,孔子曾說過:“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我相信每個人都非常熟悉這句名言,而且也經常掛在嘴邊。這句話的意思也就是說學習了知識又按時實踐,不也是很愉快嗎?讀了這句話,我深深地感悟到了孔子希望我們學習了一樣本領後就要經常去練習,這樣纔不會忘記。

讀完《論語》就會覺得它主要引導我們怎樣學習、複習;怎樣爲人處事;怎樣去合作……而且都圍繞一個字“德”。

希望同學們也去閱讀一下《論語》這本書,也去領略其中的道理。

論語的讀後感4

我們學校是經典的古詩文學校,從一年級到六年級都讀了很多首古詩,一年讀的是【三字經】二年級是《弟子規》,我們是《論語》。

下面就來欣賞一片《無故而知新》的故事內容吧。

孔子的`衆多弟子中,有個叫顏回的。有一次,顏回問孔子:“獲得新知識的主要途徑是什麼?”孔子回答說:“獲得新知識有許多途徑,向老師學習,向書本學 習,在交往中,生活中,自學等等。顏回又問:還有別的途徑。孔子回答:溫故而知新,也就是說,溫習已學習過的東西,可以由此獲得新的的知識和體會 。我之所以提出:溫故而知新,是因爲新知識的獲得與有的知識是有關係的。溫習舊知識有助於得到新知識。

通過這篇文章,我感到了再溫習就知識時一定不要忘了以前的知識, 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識。

論語的讀後感5

《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

孔子提倡仁愛,但他並不認爲應當以喪失原則的仁愛之心去寬宥所有人的過失。《論語》告訴我們,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態度去尊重每一個人,且彼此之間要留有一點分寸,有一點餘地。常言道:世界是個大家庭。既然是在“家”裏,就不免人各有志,人各有稟性,正如有愛螃蟹,有人愛鱸魚,不過都是求真的一種心境。只要不越於原則,還有什麼不可以真心待人,真誠說話,真情做人的道理呢!

品味人生,修身養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做好這一次穿越。淡泊的襟懷,曠達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閒適的心態去生活,將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狀態,這樣才無愧與天地,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導我們快樂地生活的祕訣那樣,去找到你內心的安寧。

《論語》,作爲一部先聖的經典,帶給後人的啓迪和價值是說不盡的,而且越是隨着社會的發展,文明的進步,孔子及其學說的魅力會越發真實地展示出來。

論語的讀後感6

我從三年級開始讀論語,到現在會背好多了。裏面的每一章都使我有新的感悟,但是讓我最受益匪淺的還是那句話,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這句話講的是學習方法,意思是學完新東西后一定要去溫習,每次溫習就會有新的發現和新的體會,說是這麼說,可日常生活裏的我並不是那麼做的。記得有一 次,我去上奧數課,在課堂上老師講的一個新知識我聽的不是太懂,下課時也沒有去問老師。一回到家就跑去和妹妹玩了,早就把這件事情拋到九霄雲外了。現在想 想的確不應該這樣,從此以後遇到不懂的就問,有時間的.話我還會把三年級地題拿來複習,每一次我都會更深地理解,偶爾還會發現一些以前沒有注意到的知識。從 這一點,我就認識到了複習的重要性。

論語中不單是這一條,還有許多其它對我有益的知識,通過學習,我明白了,學習要講究方法,遇到困難,就要去克服它。

論語的讀後感7

學習好需要養成三個好習慣——不懂就要問;勤奮;其次就是有一個能使自己努力,有帶動性的座右銘。

座右銘非常關鍵!一個好的座右銘可使人一生受益匪淺,可使人終身奮發向上,我非常喜歡我的座右銘——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學習而時常溫習,不也快樂 麼?孔子說的多好呀,不足十個字的反問句,卻詳細的說了要如何學習。

實際上我的座右銘出自的書——《論語》裏面還有很多的名言,這本書的字裏行間都教育人們如何爲人處事,影響了千萬人。舉一個事實:我國犯罪率最低的地 方就是孔子的`故鄉。

讓我們再次回到我的座右銘上,它對我的影響非常大!自從我讀了《論語》,知道了這句話,使用它當我的座右銘後,我就把這句話牢記在心,從而養成了良好 的複習習慣,因此今年我的成績有所提高。

所以,我建議大家在《論語》中找一句自己喜歡的話當你的座右銘。只要你用心去讀,座右銘就會發出“神奇的力量”。

論語的讀後感8

當我看完《論語》後深受其中一句的啓發,這個句子是:“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仲由,教給你對待知或不知的正確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纔是聰明的。”

這句話告訴我們做人要實事求是。曾經有一個例子,說是有一位青年,對愛因斯坦稱自己是“無知”的而感到疑惑不解。於是他問愛因斯坦爲什麼?愛因斯坦笑着隨手拿了一張紙,在上面畫了一個大的圓和一個小的圓,然後指着大的圓說:“我的知識圈比你的大,所以未知領域的'接觸面也比你大。

正因爲知識的增加,所以無知感也會增強。而如果你不懂,卻裝作自己很懂,不但對自己一點幫助都沒有,反而會對自己產生阻礙,會讓你變得很自傲。所以不知道承認自己不知道,纔是真正的明智。知識是無邊無際的,所以不知道也是正常的,不要羞於自己的無知。

我還懂得了做人要踏踏實實的道理。

論語的讀後感9

在《論語》中有一句話令我深思熟慮:“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是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才能,就是我們班這個小小的集體也會有“姚明”“王羲之”“達芬奇”“宋祖英”“華倫庚”“冰心”等。有的人學習不好,可是籃球卻是動若脫兔;有的人體育不好,可是書法卻是龍飛鳳舞;有的人書法不好,可是繪畫卻是栩栩如生;有的人繪畫不好,可是唱歌卻是娓娓動聽;有的人唱歌是五音不全,卻是滿腦子的數學;還有的人對數字一點兒也不感興趣,倒是寫起作文來便妙筆生花了……都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話不假啊。每個人的優點都值得我們去學習,每一個不起眼的普通人都能夠成爲我們的.良師益友,教導我們,使我們更上一層樓。我們要多向我們身邊的所謂平凡人學習他們好的一面,就像是置身在一片樹叢中的一小株嫩苗,在旁邊許多的植物滋養下茁壯成長,並且長成一棵堅韌不拔的大樹。樹之所以高大,因爲有了嫩苗;山之所以偉岸,因爲有了石子;海之所以壯闊,因爲有了水滴;人之所以閃光,因爲有了那些所謂的平凡人!

《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是中華文明的匯聚,是一位諄諄教導的老師教會了我們爲人處事的道理,更是引領我麼向上的階梯。

薄書一本,細讀一遍,終生無悔。

論語的讀後感10

閱讀《論語》,讓我產生了兩點感受:

1、應該注重品德修養。一個人最爲人稱道的是品德,學問和成就尚在其次。返觀我近幾年的成長之路,在專業發展上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急功近利、投機鑽營、愛慕虛榮等毛病卻也在潛滋暗長,想當官、想出名、想讚譽,有時爲了達到目的,甚至背離了做人的原則,還爲自己取得的成果而沾沾自喜。現在想來,這些都背離了君子的“道義”,應該是爲人所不應有的,是思想上的.斑斑劣跡。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修養,敢於將自己作“解剖”,用原則爲行動護航,把一個大寫的“人”立起來!

2、理論應該與行動相結合。近幾年,我一直保持着較好的閱讀習慣,讀了不少書刊,而且涉獵到教育、教學、科研、家教、爲人等諸多方面,但我也產生了一個越來越強烈的感受:學習的理論沒有與行動很好地結合!學習的目的應該是改進實踐,這是學習的根本目標。如果只有閱讀數量的積累,沒有實踐中的靈活應用,閱讀會有多少意義呢!我希望自己閱讀走精品之路,悉心研讀最有價值的書,將圈點勾畫、批註心得、聯繫實際、靈活應用融爲一體,讓閱讀的收穫最大化!

論語的讀後感11

春節之中,從噹噹網上購買到這本夢寐以求的書籍,非常高興。老祖宗的思想,通過南懷瑾給了我以通俗、啓蒙的教育。

南懷瑾,睿智的國學大師,從《易經雜談》到《老子他說》又到《論語別裁》,值得靜心閱讀的書籍。以前看到過一句話,說國學可以治抑鬱症,不信,但,通讀此書,感覺國學確實給人以力量,特別像南師這樣深入淺出解說的書。每次看國學大師南懷瑾的書,都能不自覺的產生一種自豪感,是作爲一箇中國人而自豪。

他把《論語》和生活聯繫,更加突出現實針對性,我們也比較不會覺得枯燥。南懷瑾是國學大師,我認爲他的論語評論較接近孔子原意,他能跳出宋朝的理學思想尤其是朱熹的註解,是難能可貴的,至少能讓今人領略到與宋朝以來不同的孔子思想。我們可以在儒家傳統四書五經的.基礎上,學些南懷瑾老師關於佛學的教化。

感恩南懷瑾老師,寫了這樣的好書,讀起來朗朗上口,一掃四書五經理解的晦澀。而且南懷瑾老師對論語解譯透徹,比上學時課本上的理解更合乎其理。

如果孔聖人看到如今有大師理順了論語,而且清晰的平反了五四運動對儒家的誤會,讓儒學以現代的視角得以更好的發揮,造福後人,定當感慨: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論語的讀後感12

我們從一年級就讀過《三字經》、《弟子規》,現在我們四年級了,開始讀《論語》這本書,其中”溫故而知新“這篇讓我很有體會。

《溫故而知新》這篇文章講的是孔子有很多徒弟,其中有一個叫顏回的人,有一次顏回問孔子:”獲得新知識的主要途徑是什麼?“孔子說:”獲得新知識有許多途徑:向老師學習,向書本學習,在交往、生活中自學等等“。顏回又問孔子:”還有別的'途徑嗎?“孔子回答:”溫故而知新也可以獲得新知識,溫習已經學習過的東西,可以由此獲得新的認識和體會“。顏回聽後高興地說:”弟子明白了,我一定按照老師的說法去做“。

讀完這篇,讓我深深地體會到溫習的重要性。以前媽媽讓我背”年少氣盛“這個時,我不知是什麼意思,當我再次背誦時我查了一下詞典知道它的意思是:年紀青氣勢旺盛。看來古人的話還真有一定的道理!

論語的讀後感13

學,是孔子教學的首要。每一個人不管他是職位凹凸貴賤,只需他有值得咱們學習的當地,他就可以做咱們的教師。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虛懷若谷現在成爲一種鋪排。不懂得你問了嗎?如果你覺得像他人討教問題就低人一等,那你這樣的學習情緒永久也學不好。真正的學習是用自己的自動,從容不迫的情緒去討教,達到學習的態意圖。

學會了學習,學到了常識,接下來就是學以致用靈活運用自己所學常識,把所學的常識落到實處,正處。不要讓常識去分配你!不要做一個被動者,同時也要學會權變,讓學習的常識,才智,品德融爲一體!

還要長於檢討自己,該說的話該做的事,說了沒有做了沒有;不該說的,不該做的是不是也去說了也去做了!要以一個正確的情緒衡量自己,看清自己。我覺得這點對我影響很大!

孔子還有最重要的思維,那就是共享。雨果也說過,你有一種思維,我有一種思維彼此交流就有兩種思維。新東方總裁於洪敏的成果得益於他的衆多朋友的`支撐,而知些朋友的支撐就來自於洪敏在大學時期的樂於共享,所以他需求的時分他的朋友就從國際遍地接連不斷,成果了新東方,成果了俞洪敏。

論語的讀後感14

對於我們80後的年輕人很少有喜歡讀古文的,我也不例外。可是在大學教授的講解中,我才真正體會了古人的才華和思想,我也漸漸愛上了一些古代文著。例如:《論語》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講授之語,形式爲語錄問答體。內容廣泛,記載了關於哲學、藝術、倫理、文學、政治、教育等幾個方面的言論,代表了儒家文藝思想。

雖然這本經書我沒讀完,但已從中受益良多。書中的言論很有道理,可以讓我們知道怎樣爲人處事。我最欣賞的是孔子”以仁爲本“的思想。作爲當今的教師,特別是我這種剛剛擔任班主任的`教師,學生的教育是自己最大的課題。我總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快樂健康地長大,可也總怕自己沒有教育好她們。我班的學生大多都十一二歲,開始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又比較叛逆,我不願把一些東西的強加給她們。孔子孔子在許多許多年前就提倡學習不僅限於書本,更重要的是學習做人和做事,強調在實踐中學習。這與當今社會對孩子們的要求是一致的。可是在現實當中我們注重的還是分數,對於孩子實際能力的培養過輕。我們做老師的只有儘量拉近他們之間的差距,多重視孩子思想道德的培養,畢竟”人品決定文憑“,一個人的人品纔是最關鍵的。

論語的讀後感15

《論語》有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仔細揣摩此句哲言的含義,不難得出,對於古典文化經典的弘揚與傳播者而言,不僅要對古典文化經典有深入研讀,更要經過深度的思考與探究才能得出經典的性質以及其中所蘊含的奧祕。我們在深入瞭解古代經典文化的同時,應當積極調動身邊的.人去了解中華文化,讓更多的人對古典文化產生興趣,從而實現全民知古論古的良好社會氛圍。讓中國古代經典繼續延續傳承,不斷髮展。讓崇洋媚外成爲過去,讓愛古通今成爲風尚。將這承載着我國五千年文化精華的經典哲學帶到普羅大衆的生活中去,是各位大學生應有的責任,應盡的義務,因爲我們是中華兒女,我們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孕育的。

我們應當將這優秀傳統傳承下去,不能讓如此輝煌神聖的中華文化毀在我們這一代手裏。互聯網技術如此先進的當今社會,人們已很難放下手機去拿起紙質書本重拾那古代文化經典。當今大學生應把握住時代的脈搏,靈巧地運用網絡技術讓國人對中華古代文化經典重拾興趣,積極運用互聯網技術爲弘揚中華傳統服務。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時代接軌,以嶄新的面孔出現在國人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