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經部>論語>

論語讀後感(集合13篇)

論語 閱讀(7.72K)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論語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論語讀後感(集合13篇)

論語讀後感 篇1

《論語》有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仔細揣摩此句哲言的含義,不難得出,對於古典文化經典的弘揚與傳播者而言,不僅要對古典文化經典有深入研讀,更要經過深度的思考與探究才能得出經典的性質以及其中所蘊含的`奧祕。我們在深入瞭解古代經典文化的同時,應當積極調動身邊的人去了解中華文化,讓更多的人對古典文化產生興趣,從而實現全民知古論古的良好社會氛圍。讓中國古代經典繼續延續傳承,不斷髮展。讓崇洋媚外成爲過去,讓愛古通今成爲風尚。將這承載着我國五千年文化精華的經典哲學帶到普羅大衆的生活中去,是各位大學生應有的責任,應盡的義務,因爲我們是中華兒女,我們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孕育的。

我們應當將這優秀傳統傳承下去,不能讓如此輝煌神聖的中華文化毀在我們這一代手裏。互聯網技術如此先進的當今社會,人們已很難放下手機去拿起紙質書本重拾那古代文化經典。當今大學生應把握住時代的脈搏,靈巧地運用網絡技術讓國人對中華古代文化經典重拾興趣,積極運用互聯網技術爲弘揚中華傳統服務。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時代接軌,以嶄新的面孔出現在國人眼前。

論語讀後感 篇2

一提到《論語》,我們第一反應想到的肯定是大聖人孔子,他是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論語》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很多,比如,孔子主張有教無類,認爲每個人都能接受教育,並創辦了私學。他還提倡因材施教,主張根據每個人的天賦、興趣進行不同的教育,強調學生自我思考。此外,他還提倡啓發式教學,主張老師應該啓發學生自己思考,而不是採用“填鴨式”教學方法將所有知識灌輸給學生。作爲老師,我們應該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論語》的教育思想可謂是人類一筆寶貴的財富,在教育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我們如今的教學方式也是這些教育思想的體現。在教育活動中只有遵循這些理念與原則,才能促使教學的高效。

論語讀後感 篇3

自從我媽給我買了一本適合孩子讀的語音版《論語》,我就每天抽出一個小時讓我媽教我。

《論語》記載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論。我記得最清楚的.是開篇第一章第一項:孔子說:“不如邊學邊學?”意思是複習某段時間學到的知識不是很愉快。複習所學的知識不僅可以增進理解,還可以從知識中理解新的原理。就是老師常說的:“古爲今用。”

在《論語》中,孔子詳細解釋了“誠”字。誠實意味着真誠待人。字母是已經說過的詞。字母由人字和文字組成,意思是人要守信用,守信用,這樣人與人之間才能很好的相處。

雖然我偶然發現了很多詞,看似晦澀難懂,有時甚至覺得無趣,但不知不覺就被啓發了,自然很佩服孔子。我一定會花很長時間去讀,把知識記在心裏。

論語讀後感 篇4

孔子說過好多的名言有關於友誼的,時間的,孝敬父母的等等。可我讓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是的:能行五者於天下爲仁矣孝弟也者其爲仁之本歟。這句話讓我們知道了做人要懂的仁。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生於公元前551年死於公元前479年是春秋末期魯國人是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仁——是世界上珍貴的的東西他最平凡可又珍貴,我們要獲得它這樣就可以讓自己變得有品德,它就像大科學家愛迪生說的:''仁慈是心靈美而不是行爲美的體現。

有一天,子路身着戎裝,全副武裝地來拜見孔子,見到夫子後,拔起劍就舞了起來,問:「夫子,古時的`君子,也是用劍來自衛的吧?」孔子答道:「古時的君子,以忠義爲人生追求的目標,用仁愛作爲自己的護衛,雖然不出窄小的屋子,卻知道千里之外的大事。有不善的人,就用忠信來感化他;侵擾的人則用仁義來使他們安定。這樣,又何須持劍使用武力呢?」子路聽了非常的敬佩感慨道:「啊!我今天才聽到這樣的話,我願從今以後,至誠恭敬地向您求教啊!」

孔子你是偉大的人物,我要向你學習。

論語讀後感 篇5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不僅是說一個人的學習態度要怎樣,同時他也突出了學習之樂。這句話既能給全書奠定基礎,也正可作爲我們學習的助力,通過學而時習,就可以使自己的德業並進,日臻佳境,這自然是讓一個讀書人而高興的事情。老子曾經說過:“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大笑不足以聞道。”以老子的話來證明論語的觀點,真是恰到好處,好上加好!

“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就是說能從溫習舊知識中發現新知識,找到新問題,就可以做老師了。由此可見孔子對“溫習”一詞的`看重。知識是具有傳承性的,創新並不是憑空虛造,必須通過“溫習”的途徑才能達到“知新”的目的,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推陳出新。其實有些事物表面上五花八門、欺世駭俗、竟奇鬥異的新,只是一種時髦,並不是真的新!可見《論語》對後世也是有很大的影響力。

通過學習《論語》,使我懂得了許多做人、學習、生活的更深刻的道理,這真是一部對任何人都有用的好書!

論語讀後感 篇6

寒假中,我在爸爸的要求下,背完了《論語》,使我對孔子的思想有了初步的體會。

孔子,名丘,字仲尼,魯國人,春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論語》是語錄體著作,涵蓋了哲學、政治、倫理、文學、道德等諸多方面,內容十分廣泛,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編纂而成。

通過對《論語》的背誦,使我瞭解到孔子對各個方面的深入理解。孔子作爲偉大的教育家,實行“有教無類”,只要“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他教育學生從不分貧富貴賤,只要拿十條幹肉作學費,他沒有不教育的.,使教育不再是貴族的權利,他開創了私人教育的先河。從這一點來看,他不愧爲是個偉大的教育家。他對學習和思考的論述非常精闢,比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學習不思考,就會糊塗。只思考不學習,便會疑惑不解。說明“學”與“思”結合纔是學習的正確途徑。

通過對《論語》的背誦,使我懂得了許多道理,我決心在以後的生活中努力的去踐行它。

論語讀後感 篇7

論語,一篇充滿貴族氣息的文章。今天我們看的時候,似乎孔子那張智慧的臉就出現在我們面前。宋朝開國宰相趙曾說,《論語》有一半是認識世界的。可見《論語》對修身治國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本書上說,孔子。一個兩千多年的學者,他的思想教育理論,教育方法,言行舉止,在今天仍然是那麼的先進恰當。爲什麼想象《論語》已經通知中國近21個世紀?

真理不是爭論出來的,而是創造出來的。孔子的徒弟綜合孔子的話,寫了這篇文章。他說的不僅是做人的'道理,人生的道理,生存的哲學,還有學習的好處,如何學習。

我喜歡一句話:知道就是知道,知道就是知道。無論你做什麼,都要做到這句話的意思,但是在我們現在的社會,你連這句話都做不到!

孔子,一位才華橫溢的學者,如今已成歷史,但孔子依然活在我心中!

論語讀後感 篇8

最近,我們學校舉行了國學知識競賽,我雖然沒能參加比賽,但是我們也應該去了解國學,因爲這是我們老祖宗留下的智慧的結晶,裏面告訴了我們如何做人,如何面對生活的困難,教我們如何去學習。

我看了一遍論語,其中,有些話使我印象非常深刻:“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這句話的.意思是:出門辦事和役使百姓,都要像接見貴賓和承當重大祭祀那樣嚴肅認真,恭敬謹慎。告訴我們做事要衆生平等,不管是普通老百姓還是一國之君,都要相同對待。

讀了這句話,我想到生活中,一個學習成績好的人對待成績差的人就以輕視的態度,不願意和他們接觸,而我們不應該這樣,應該去鼓勵他們,而不應該去排斥他們,不然他們就會對生活失去信心。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很多,懂得了很多,知道了如何去面對生活,讓自己對生活有信心,去努力。

論語讀後感 篇9

《論語》是一位知識淵博的老師,向我們傳授了古人們的美德;《論語》是浩瀚的'宇宙,每一句語錄都是一顆星星,璀璨無比;《論語》是一臺時光機,把我帶到了春秋末期,讓我感受到了孔老夫子的賢聖之道……新學期開始了,我們全班同學都和《論語》成了“好朋友”。

第一位爲我們講解《論語》內容的是小蔡同學,他拋磚引玉,爲我們開了個好頭。後面的同學講得更是精彩:論仁愛篇、論修養篇、論孝友篇……講得最好的非小於同學莫屬了,他聲情並茂、引經據典,還巧妙地把我們以前學過的“小人之過也,必文”和“君子之過也,必改”進行了對比講解,我們聽後都覺得對“知錯就改”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我也來模仿一下吧,我把“先行其言而後從之”改寫成了“君子先行其言而後從之,小人先言而行後從之”。哈哈,我也變成古人啦!

《論語》這個“大朋友”教會了我什麼是“仁德”,怎麼去結交正直的朋友,最重要的是,我知道了怎麼做纔算是孝敬父母。這一段時間系統地學習《論語》知識真是令我受益匪淺呀!

“半部《論語》治天下”,以後我要繼續學習《論語》,讓自身的品德變得更加高尚。

論語讀後感 篇10

我們學完了《論語》十二章,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有些感悟與心得,下面我就來談談《論語》帶給我的心得。

《論語》中記載的很多內容都與學習有關。這對不樂於學習的我來說提供了前進的`方向。正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那樣。我正處於“好之者”與“樂之者”之間。我雖有興趣,但不夠濃厚。我需要仔細地挖掘老師所傳授的知識。,從中得到百草園般的樂趣,成爲一個“樂之者”。

《論語》還提醒了我一點。就是學思結合。光只愛好學習可不行,那樣只是擅長考試。我們還需要思考。做到既不罔也不殆。

會學習很重要。學會做人也很重要。“人不知不慍,爲人謀而忠,與朋友交而信……”這些都是《論語》教給我做人的知識。就拿一個例子來說。清華大學教授楊振寧,因爲回到中國娶了與自己年齡相差懸殊的妻子被國人詆譭。他不生氣也不反駁,以自己的行動更改了國人對他的看法。這纔是一個值得被世人尊敬的君子啊。

《論語》這本儒家經典讓我明白如何學習與做人,我要按照經典持續做下去,做一個德才兼備的君子!

論語讀後感 篇11

古人的智慧,就像漫漫長夜中的一盞明燈,像洶涌大海上矗立的一座燈塔,像茫茫雪野上鑽出的一株小草,帶給我們希望。在我心目中,就有這樣一部凝結了古人智慧的書——《論語》。

俗話說:“半部《論語》治天下。”書中記載了聖人孔子和他學生的對話,涉及學習、爲人、處世、治國等方方面面的知識。其中,有兩段使我受益匪淺,讓我來告訴你吧!

第一段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段話讀起來朗朗上口,通俗的語言中蘊含着深刻的道理。我們學習了新知識後,一定要時常溫習,使它真正成爲我們的本領。

第二段是“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作爲孔子的'學生,曾子告訴我們,每天都要對自己的行爲進行反思,想想:自己是否盡心竭力幫助過別人?是否誠信可靠地同朋友交往?是否及時複習了老師傳授的知識?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如果堅持每天做到這“三省”,我們就一定會越來越棒!

讓我們一起走進中華經典讀物,在不斷的閱讀中細細品味先人的智慧吧!

論語讀後感 篇12

這個寒假,我讀了許多書,其中感觸最深的,那就是中國古典著作—《論語》。

《論語》剛開始看,不那麼容易懂,只能依靠旁邊的著解翻譯着讀,最後,也就習慣了“之乎者也”。《論語》是中國古代儒家學派的一部重要經典,是孔子弟子記述孔子言行的語錄體著作。這部書大約是最後編寫於戰國初期。因其成於衆手,具體作者已難考定,但它是一部集中地記載孔子思想的著作。孔子是儒家學派創始人,春秋魯人,中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一生對任何人都以仁義爲主,思想核心便是“仁”。

讀了《論語》這本書,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這句話是反映學習態度的,知道就是知道,不懂就是不懂,這纔是聰明的選擇。同樣,我們上課時不也應該這樣嗎?遇到不懂的地方,馬上問老師搞懂,學習成績才能名列前茅。讀了這本書,像是得到了大量知識道理一樣。

《論語》真是一本好書,它可以教給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和許多學習的方法,讀了這本書,你就會發現身邊許多事的道理,不妨去讀一讀,看一看。

論語讀後感 篇13

翻開書本,聞見淡淡的書香,使我耳邊彷彿響起了孔子那孜孜不倦的教導,讓我明白了許多人生的道理。

《論語》這本書主要講孔子與他的兩位學生的對話。其中爲政篇中,“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學了而不思考,就沒用了,思考而不學,就會很疑惑。

聯繫生活來說就是,有些學生很用功的'學,因爲總不思考,所以成績提不上去。而另一些學生呢!是很喜歡思考,因爲從來不學習,就很疑惑,成績也提不上去。我發現,學習有兩面性,不光要學還得思考,不光學習有兩面性,很多東西都有兩面性,就比如說看書,不光得看,還得理解;人生也有兩面性,一面是好,一面是壞,往往人們在生活好的時候太驕傲,當生活變質時,我們要懂得寬容一點,多理解別人一點。我們每個人的理想都不同,不管貧窮還是富貴,我們都要向着自己的夢想前進才行。

讓我們一起向着夢想前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