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實用的說課稿模板錦集五篇

說課稿 閱讀(1.08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說課稿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說課稿模板錦集五篇

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一) 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學,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一章,本節內容與前一節的藻類、苔蘚和蕨類一起,構成了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併爲後面學習的“被子植物的一生”打下基礎。

(二) 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規定和教材內容要求,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目標

(1)說出種子的結構,描述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能說出種子植物比其他三類植物佔優勢的原因。

2、能力目標:

(1)學會科學觀察的基本步驟及方法,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思考的能力;

(2)鞏固調查法的運用,培養學生蒐集、處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3、情感價值觀培養:

(1)參與收集種子和果實的活動,體驗與人的交流和合作;

(2)培養學生探究生物科學的興趣,體驗探究學習的快樂。

(三)教學重點:

1、解剖和觀察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說出種子的結構及各部分功能;

2、培養學生通過實驗、觀察、思考、討論得出正確的科學結論的能力。

(四)教學難點:

學生實驗的順利進行,把教學過程設計成一個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探究的過程,使學生動手、動腦、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並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二、教學策略

(一)教法分析

1、 重新整合教學內容,體現探究學習

教材安排是先探究菜豆、玉米種子的各部分結構,歸納出種子的主要結構,再通過種子與孢子的比較,最後得出種子植物能成爲陸生植物優勢種類的原因,在 實際教學中,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將教學內容重新進行整合,課前佈置學生調查本校的植物種類,並查閱種子植物種類的資料數據,通過對資料的分析引導學生 提出問題,作出假設,並通過實驗驗證,這樣把本節課設計成了一個的探究式教學過程,容易使學生對本節的學習更加主動、迫切,理解也會更加深刻。

2、 運用類比,培養學生的遷移思維

在學生觀察掌握了豆類種子的主要結構後,提出問題:“玉米種子在適宜的環境中也能萌發成幼苗,那麼,玉米種子中應該包含哪些與豆類種子相似的結構呢”,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再引導他們實驗驗證,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3、 體現開放性,拓展課堂教學

本節以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作爲探究對象,實際上適合探究的豆類種子比比皆是,可以給學生提供不同的豆類種子,供學生探究,最後歸納出豆類種子的基本 結構。在這一過程中,前一階段是開放的,不同小組可以選用不同的材料探究,留給了學生自主選擇、自主探究的空間,而後一階段則是通過交流、對比等思維的碰 撞,培養了學生的歸納能力。

探究種子內部結構的重點之一就是認識胚就是一個幼小的植物體,爲了解植物的一生奠定基礎,鼓勵學生大膽猜想胚的各部分將來發育成什麼。小組討論設計 實驗方案,教師在給予適當評價的同時鼓勵學生在課外完成實驗步驟,拓展和延伸課堂教學內容,同時也爲下節課《種子的萌發》打下基礎。

(二)學法分析

本節課主要是通過學生的自主觀察、推測、驗證的探究過程,來認識種子的結構和各部分功能的,但應注意到七年級學生生物學知識積累不多,特別是實驗的機會少、動手能力差,教學在重視探究性學習方式的同時,應該教會他們初步的觀察方法及步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探究實驗。

七年級學生正處在積極思維的年齡段,敢於大膽猜想。而猜想是科學探究必由之路。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多處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培養學生優良的思維品質。

三、教學過程設計

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一) 導入新課,提出探究內容

學生彙報課前調查學校陸生植物種類有30多種,大都是種子植物。對校園中的植物有了一定了解後,再找同學彙報蒐集到的種子植物種類的數據資料,使學 生的認識從個別上升到了整體,通過資料學生很容易看出種子植物佔有絕對優勢。鼓勵學生提出問題,“爲什麼種子植物在陸生植物中佔有絕對優勢?”教師引導學 生思考:種子植物與其它植物最大的區別?學生思索得出:最大的區別是有沒有種子產生。種子具有什麼樣的結構能發育成一個新植株,不同的種子的結構是否也不 同呢?通過實驗你會找到答案。

(二) 分組實驗,探究種子結構

1、觀察豆類種子

學生閱讀教材實驗內容,並說出觀察菜豆的步驟,師生共同總結觀察生物體的基本步驟。小組觀察自選的豆類種子,對照菜豆種子圖片來認識內部結構,要求 學生統一將各部分結構塗成圖片中對應的字體顏色。提供不同的豆子,爲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發現搭臺階。給種子染色這一過程使學生能夠更清楚的認識種子各部 分結構,並且樂於參與到這一探究過程中來。實驗結束後,請學生在實物投影儀前展示不同的豆子,全班同學給予評價,形成相互學習的氛圍。讓學生有成就感,認 識到不同豆子的結構是一樣的。最後總結豆類種子的結構,從實物又回到圖片,進一步鞏固知識。

結合種子和幼苗的對比圖片,推測各部分結構的.發育方向或功能。小組討論驗證假設的實驗方案,有的小組說把種子種在土裏,每天觀察種子的萌發過程;其 他小組的同學馬上說種到土裏就看不到了,應該用一個透明的杯子,把種子種在杯子一側,從外面能看到種子萌發的情況;還有的小組同學說不用土壤,放在水裏種 子就能萌發;有的小組還說用彩筆標記上這樣看的更清楚等等;再次探究這一過程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烈的討論往往能迸發出智慧的火花,使學生的思維水平 得到提升。教師總結評價實驗方案,並且鼓勵學生課下大膽嘗試。事先準備一組種子萌發的實物材料,讓學生對胚的各部分發育有更明確的認識。

2、觀察玉米種子

玉米種子在適宜的環境下也能萌發成幼苗,那麼,玉米種子應該包括哪些與豆類種子相似的結構呢?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猜想、發言,其他同學評價,培養學 生的知識遷移能力。通過課件指導學生如何進行實驗,重點提示縱切玉米種子的方法。課件出示玉米種子的切面後,讓學生猜測各部分名稱,往往對於胚乳部分學生 會猜測成子葉,這個出現錯誤的過程,正好加深了他們的印象。提醒學生注意玉米最外面是果皮和種皮癒合在一起,所以玉米是果實,習慣上成爲種子。在教師指導 下分組實驗,個別小組投影自己的實驗結果並說明,其他同學評價。

3.歸納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異同點

通過圖片複習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結構,讓學生對照圖片設計表格歸納、總結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異同。掌握比較這種學習方法,自己設計表格,培養學生處理加工信息的能力,歸納總結的能力。

總結種子的基本結構,強調胚的重要性。

(三)對蒐集的種子進行分類

展示課前收集的種子、果實,感受種子植物與人類有密切的關係。並根據他們已有的知識進行分類,發表自己的看法。使學生的認識從局部上升到整體,從個別上升到一般,從而有利於學生形成種子結構的完整概念。

(四)得出結論,完成探究活動

播放一段錄像使學生全面瞭解種子比孢子生命力強的原因,討論得出結論,討論提綱如下:

1.孢子和種子哪一個生命力更強?爲什麼?

2.種子植物更適應陸地環境,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什麼?

這樣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一個完整的探究實驗過程。

(五)課堂小結,點撥提高

通過課堂小結,把整節課的內容進行歸納,概括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具體的知識網絡。

(六)課堂練習,鞏固提高

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分層練習:

熟悉教材內容,掌握基礎知識

運用基礎知識,分析解決問題

聯繫生產實際,解決實際問題

目的是理解和鞏固知識,培養信息處理能力,發展和鍛鍊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世界奧林匹克日》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第12 冊第 8 課,屬於"綜合探索 設計應用"領域的教學內容.本課爲北京奧運會舉辦前設計,很多要求是暢想奧運和對北京奧運的美好祝願等.現在再上這一課則要與時俱進,根據實際做出調整,變成對北京奧運的回憶,調動學生的自豪感,再延伸到奧運知識的理解以及奧運作品的表現.課堂教學設計爲兩課時,第一課時讓學生利用網絡蒐集奧運相關知識知識,自主學習(已經完成),本課爲第二課時.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了解世界奧林匹克的相關知識.

教學難點: 學生多種形式表現奧運,形成作品.

三、 說學情

六年級的學生不再滿足簡單的繪畫、手工學習.要充分發揮他們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能力. 從剛過去的北京奧運入手,回顧奧運片段,激發學生興趣.通過小遊戲回答奧運的相關問題,從而達到讓學生了解奧運知識的目的.同時總結出奧運作品的基本元素,爲學生後面的練習做準備.通過欣賞不同類型的表現奧運的作品,尋找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在練習前,讓學生根據自己表現方式不同選擇分組,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教師只是知識的引導者,創設情境,讓學生的參與活動,讓他們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掌握技能、形成作品、學會評價.

四、說教學目標

依據:美術課程標準基本理念提出:培養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教材特點與學生實際,我設定三個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引導學生了解世界奧林匹克的相關知識,知道奧運題材作品的基本元素.

2 、技能目標: 運用繪畫、手工等多形式來表達自己對奧運的'理解和熱愛.

3 、情感目標:引導學生共享奧運精神,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時在美術作品完成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

五、說教法

1 、遊戲法——通過猜不同顏色按鈕回答奧運問題,讓學生在遊戲競爭中瞭解更多的奧運知識,同時興趣也得到提升.

2 、示範法——通過教師的示範(奧運作品),加深學生的興趣.

3 、對話法 ( 問答、談話、討論、辯論 ) .

4 、欣賞教學法.——欣賞奧運圖片以及奧運繪畫作品.

5 、觀察發現教學法.儘量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奧運繪畫的特點及規律.

理論依據:

一、泛化理論 . 賈德認爲 , 遷移的重要條件是學生能夠自己概括出一般的原理 . 所謂泛化理論是指學生能夠把自己在一種情境下得到的經驗加以 " 泛化 ", 並把它推廣應用到另一種情境中去.

二、皮亞傑和布魯納等的認知觀點 —— 解釋如何使客觀的知識結構通過個體與之交互作用而內化爲認知結構.

六、 教學資源

authorware 課件,在交互中讓學生欣賞評價圖片很方便.同時在製作上更專業,表現力好,能更好的爲國小美術教學服務.

七、說學法

主要用了直觀感受法、競賽遊戲法、探究學習法、合作練習法、作品展示法等方法.依據:美術課程標準提出:感知覺是思維的必然前提.

八、說教學流程

( 1 )、開門見山,直奔主題

20xx 年的夏天,你看奧運了嗎?請學生總結對北京奧運的感受,看媒體的總結,請學生充滿感情的朗讀.和學生一起回顧北京奧運精彩畫面,共同回到奧運時刻(課件展示).

( 2 )、遊戲中瞭解奧運知識,激發學生興趣

學生選擇課件中的不同顏色的按鈕,再回答相對應的奧運知識小問題.(課前讓學生查閱奧運知識,自主學習)積分最高的同學獎勵獎品(稍後環節獎勵).

( 3 )、瞭解奧運作品中的基本元素

和學生一起總結奧運作品的基本表現元素:五環、和平鴿、橄欖枝(板書)實踐證明一個圖文並茂、充滿引力的美術課板書,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正確觀察、大膽作畫、掌握知識與技能.我是用五環外形內寫文字的方法,和課堂主題有關,又表現了知識點.

( 4 )、感知評價

欣賞各種形式表現奧運的作品並評價,並能有自己不同的設計思路(學生任意評價作品,自己點擊欣賞大圖).看老師帶來的範畫(作爲前面學生奧運知識問答積分高同學的獎品,和前面環節呼應).

( 5 )、表現奧運

學生根據表現方式選擇合作小組,背景音樂中按照喜歡的方式來完成作品,教師巡迴指導.(形式多樣:師生合作畫黑板畫、學生手工製作、繪畫等).

( 6 )、分享成就,促進成長

對學生的精彩作品要及時點評,重視評價的多樣性.本課以奧運作品展示會的形式表現學生作業,請部分學生介紹自己的作品,從構圖、色彩、造型是否有創意等方面介紹(自評),其他同學點評(互評),最後是老師的評價.

( 7 )、課堂總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回顧奧運、學習奧運、表現奧運.大家表現的非常棒,這是一次學習的過程,更是一種很好的體驗,同時也完成了很多非常好的奧運作品.希望大家能課後辦一次奧運作品展,把你們今天做的漂亮的作品和學校其他同學和老師一起分享,好嗎?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會很成功.

說課稿 篇3

一、聯繫實際說教材說課稿:

《小數的初步認識》是三年級下冊的內容。本節課是學生在初步認識了分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這裏,學生第一次接觸小數,學好這部分內容,能爲以後系統的學習小數的知識奠定堅實的基礎。

教材先安排認識整數部分是0的小數,再認識整數部分不是0的小數,最後介紹小數各部分的名稱。第一個例題認識整數部分是0的小數,從測量長度的實際問題引入,第二個例題認識整數部分不是0的小數,從文具用品的價格引入,每一個例題的呈現都是從具體的生活情境出發,從而使學生更生動更具體也更自然的學習數學。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的地位,我把本節課的目標定爲:

1、認知目標:

聯繫小數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通過觀察、比較、分析和歸納,初步瞭解小數的含義,會讀、會寫一位小數,知道小數各部分的名稱,知道自然數和整數。

2、能力目標:

在理解小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各種具體的生活情境的創設,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數的發展,感受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從而激發他們熱愛數學的情感。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商品的價格標籤。

小數的初步認識是國小數學概念中較抽象,難理解的內容。一位小數是十分之幾分數的另一種表示形式。學生雖然對分數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也學過長度單位、貨幣單位之間的進率,但理解小數的`含義還是有一定的困難的,同時學生在以後的學習中,小數方面出現的很多問題都是屬於小數的概念不清。因此,理解小數的含義既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本節課的難點。

二、立足發展說策略

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爲完成目標而採取的活動方式的組合。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思維特點,我選擇了以直觀演示法爲主,輔以談話啓發法、嘗試法、引導發現法、生生互動法、講練結合等方法的優化組合。充分發揮教師的點撥作用,調動學生的能動性,引導他們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獲取知識,從而達到訓練思維、培養能力的目的。

“以教材定教法,以教法定學法”的策略告訴我們,學法和教法是和諧統一的,互相聯繫不可分割的。爲了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整個過程中通過多種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學習,誘發他們內在的潛力,使他們不僅學會,而且會學。

錢學森曾經說過:科學與人文精神是一枚硬幣的兩面,缺一不可。如果說數學教學的科學性是剛性的話,那麼人文性就是它的柔性。人文精神需要的是滲透,需要的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落地無痕”。爲了使數學教學脫去僵硬的外衣,顯露出生機,洋溢着情趣,充滿着智慧,在教學中我營造的是一種平和的寬鬆的學習氛圍,師生平等的對話和交流,把數學教學定位在有意和無意之間。

三、情境互動說流程

本節課我安排了四個教學板塊:

(1)創設情境,誘發興趣;3分鐘

(2)聯繫實際,探究新知;25分鐘

(3)應用新知,解決問題;9分鐘

(4)引導學生總結。3分鐘

第一版塊:創設情境,誘發興趣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善於發現和挖掘學生身邊的數學,體現學習數學的現實意義,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我在設計本課的時候發現,我們教科書的價格都是以小數的形式呈現的。因此,完全可以把數學課本的價格作爲本課課題的切入點。通過讓學生猜一猜,再看一看的形式,引出生活中的小數,揭示出本節課的課題:《認識小數》

第二板塊:聯繫實際,探究新知

在這一環節,我分了三個步驟來完成。

第一步驟是認識整數部分是0的小數。

首先情境引入:小明搬新家,要買一張新書桌,接到**的任務,和朋友小紅一起到超市裏去挑選,測量並記錄下書桌面的長和寬。這時,課件出示:測量結果書桌面的長5分米,寬4分米。通過提問,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5分米和4分米如果用米作單位分別是幾分之幾米”的問題上來,讓學生通過自主交流,得出結論:5分米就是10分之5米,4分米就是10分之4米。這時,教師明確的告訴學生:10分之5米還可以寫成另外的形式——0.5米,教學讀數時,可以讓學生先嚐試讀,有困難教師再做指導。“那麼,10分之4米你能用小數表示嗎?”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先說一說,再讀一讀。在這裏,學生第一次接觸小數,在教學時做到了有扶有放,收放自如,達到認知的遷移的目的。然後插入“想想做做”裏的第一個習題。再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比較,加深對一位小數的理解,完成“十分之幾米”到“零點幾米”的認知過渡,建立起關於小數的數感。

第二步驟是認識整數部分不是0的小數

學生在上一個環節已經初步認識了小數,這裏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探索。課件出示:小明和小紅挑選好書桌後,在超市裏買了一些文具,分別是:鉛筆3角,學生尺7角,圓珠筆1元2角,筆記本3元5角。先提出問題:這些錢數也可以用小數表示嗎?這樣的提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刺激了學生的表現欲,促使學生積極的,主動的投入到數學活動中來。然後讓學生分小組合作交流,對比分析,充分發揮教師的點撥作用,最後達成共識:3角就是0.3元;7角就是0.7元;1元2角就是1.2元;3元5角就是3.5元。

這裏,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給了學生探索和發現知識的機會;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又使組員之間形成觀點的交鋒,思維的共享,達到了學習互補的目的。完成從感性到理性的思維飛躍。

第三步驟是認識自然數和整數

我設計讓學生自學這部分內容。然後給出一些具體的數據讓學生區分哪些是整數,哪些是小數,並指出小數的整數部分和小數部分。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自學簡單數學概念的能力,這樣的設計既可以使學生獲取知識,又可以樹立學生學習數學的主人翁精神。

第三板塊: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課程標準〉〉指出:練習,要使學生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發展創新思維。爲了使課內的練習起到促進掌握知識,鍛鍊能力的雙重效果,我在組織練習的時候注意了以下兩點:一是練習的形式多樣,保持學生學習的興趣;二是練習的難度逐步加深,不斷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

第一個練習:搶答

搶答1:實物投影出示商店裏各種物品的價格標籤,讓學生說出小數。

搶答2:出示一組分數,說出小數。這裏故意出示一個分母不是10的分數,引起學生的討論交流,明確今天這節課的學習內容。

第二個練習:看圖先寫出分數,再寫出小數。

第三個練習:你能幫助他們嗎?學生通過思考和交流得出結果。

第四板塊:引導學生總結

讓學生談一談本節課有什麼收穫?是通過什麼方法得到的?使學生在總結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小數的含義,體會小數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自我反思的習慣,提高了他們自我梳理知識的能力。

說課稿 篇4

一、活動來源:

在生活中,我們常聽到一些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丟三落四,也常看見孩子把玩具撒滿地,書本丟得滿桌都是……而小班階段仍處於幼兒良好秩序感形成的敏感期內,在其敏感期進行有效地引導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物品擺放是幼兒良好秩序感建立的表現之一,從小班開始,幫助幼兒建立物品擺放的秩序感,養成良好的物品擺放習慣,對其生活、學習都有着重要的影響,也爲其從容踏入社會奠定基礎。因此,我們今天設計了《羊羊超市》這節課。這節課我們借鑑於網上,並結合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進行改編與設計。(網上是採用卡片進行教學,我們自行改編設計後採用的是實物,並融入遊戲情景——羊羊村開超市引出,更能激發小班幼兒的學習興趣。

二、說教材

教材可挖掘的價值有許多:分類、認識顏色、配對、方位(上面、中間、下面)等等,今天我們主要以分類展開教學活動。分類是根據物品的同和異,把物品集合成類的過程,也就是把相同的或具有共同特徵的物品歸併在一起。對小班幼兒來說分類包含兩個層次。一個是求同,就是把相同的物品擺放在一起,比如麪包和麪包,玩具琴和玩具琴。第二個層次是分類,分類就是把有共同特徵的物品放在一起。在本節課就是第二層次在認識標誌後,把玩的、吃的和用的分成三大類。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以羊羊開超市的遊戲情節貫穿始終,讓幼兒在動動、玩玩、做做的過程中,積累有關類的經驗,提高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目標定位:

1、能按標記將物品進行分類。

2、體驗實物操作帶來的樂趣。

重難點:能按標記將物品進行分類。

這個重難點是新知識的傳授和接受的過程,讓幼兒明白相同的物品應該放在一起。

活動準備:

創設超市情境

1、超市貨架4個,每層分別貼上吃的、穿的、玩的標記

2、吃的'、穿的、玩的物品實物

3羊羊掛飾若干、

4送貨車(由於今天在三樓開課,推車比較重就省略了)

三、說教法:

1、遊戲教學法:遊戲是幼兒園教學的靈魂,大家都知道數學是最枯燥無味的學科,那麼怎麼才能讓幼兒喜歡上數學,對數學有興趣呢?只有運用遊戲才能讓幼兒保持興致,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進行有效的教學。所以活動開始的時候運用遊戲來導入(村長慢羊羊說:“聽說羊村要開超市了,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先吸引住幼兒,又在結束的部分運用遊戲,(慢羊羊說:“謝謝羊羊們的幫忙,我們羊村的超市明天可以開業啦,歡迎你們來超市光顧。”)讓幼兒在歡樂的氣氛中結束活動。

2、觀察法:請羊羊當驗貨員,觀察貨架上擺放的物品是否按標記進行擺放,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並瞭解相同用途的物品應該擺放在一塊。

操作法:請羊羊們當理貨員,把同類的物品放到貨架上。

四、說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人,以幼兒爲主體,爲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本活動採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讓幼兒理貨物,鍛鍊自己的動手能力,同時體現了自我判斷能力。

2、遊戲法:讓幼兒在遊戲中愉快的玩,體現了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幼兒不會感到枯燥無味。

五、說教學過程:

這個活動我共分了四大環節

 第一個環節:創設情境,激發幼兒興趣

我們以教學情境“羊羊開超市”引出:

村長慢羊羊說:羊村要開超市了,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讓幼兒扮演成羊羊們,孩子就很有表演慾望,爲下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第二個環節:引導幼兒發現貨架上的標記

標記的制定,經過我們商討,吃的(嘴巴)、用的(手)、玩的(玩積木)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必須的,因此,我們運用這些標誌作爲我們的引線,按標誌進行分類。通過我們的試教,從中也發現孩子能夠理解掌握。

1、哎,貨架上怎麼沒有貨物啊?(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增加積極性)

2、請個別幼兒上來擺放,並給予表揚與肯定

3、那你們有沒有發現貨架上的祕密呢?(引導孩子認真地去觀察,並發現標記,從而對貨物進行檢驗分類。

小結的時候提到了方位(上中下),對已學的知識進行復習鞏固。

第三個環節:幼兒實物操作。也就是把有具有相同用途的物品放到一起。是第二環節的昇華,提升。我們運用的是遊戲的教學方法,羊羊們都當理貨員,引導幼兒探索紅色的羊羊來擺放紅色籮筐裏的物品,黃色的羊羊來擺放黃色籮筐裏的物品,藍色的羊羊來擺放藍色籮筐裏的物品,並分別擺放到相同顏色羊羊的貨架上(孩子在認識紅黃藍的基礎上進行相同顏色的配對)

讓幼兒自己判斷,自己操作。讓幼兒在遊戲中反覆體驗,反覆感受,已突破難點。

第四個環節:結束部分

師:謝謝羊羊們的幫忙,我們羊村的超市明天可以開業啦,歡迎你們來超市光顧。

爲了能讓孩子對這一教學內容的鞏固,我們還製作了區域活動材料——把各種實物圖片分類黏貼相應的表格裏,同時我們還想進行更進一步的嘗試,根據另外的特徵進行分類(比如標記“太陽”代表夏天時候用的物品。“雪花”代表冬天時候用的物品。)

總之,在本次活動設計中,緊緊圍繞“實物分類”開展活動,並將經驗遷移到生活中。我們力求幼兒最大程度的參與,採用自主探索的方法,讓幼兒在充滿輕鬆、自由的活動氛圍中學得主動、輕鬆、快樂。

活動亮點:

1、這個教材取掘於生活,利用生活中的各種物品進行教學活動。在以往的教學活動中,我們老師爲了材料準備方面,常常採用圖片教學,忽視了生活中可用的實物。因爲小班幼兒的排異性思維發展水平低,在實物操作時十分容易受到干擾。我們的教學最終迴歸於生活,服務於生活,所以本次活動材料,我們選用實物進行教學。

2、這個活動教材可挖掘的價值多,例如:分類(各種實物的日用品、食物的特徵進行分類),認識顏色(進一步感知三原色),方位(複習與鞏固上面和下面,初步認識中間),配對(提供三種顏色的裝貨框、三種顏色的羊羊、貨架上放置三種顏色羊羊的圖片,讓幼兒進行顏色的配對。

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你有多少種畫平行線的方法?這一活動內容是在學完平行線的相關知識的基礎上設計的,設計此活動課的目的不僅僅是知識回顧,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動手實驗操作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我認爲本節數學活動課是一節非常好的教學素材,對今後的數學學習,對知識的渴求及對知識的求索方法都能起到無法估量的作用。

2、活動目標:根據對教材的研究和分析,綜合學生的認知基礎,我確定了下列

活動目標:

1)理解並掌握兩直線平行的條件,掌握兩種以上最快捷的畫平行線的方法。

2)培養學生動手實驗,概括總結的能力,養成膽大心細的'習慣,發散學生思維,增強學數學、用數學,探索奧妙的慾望。

3)鼓勵學生大膽探索,科學分析,培養協作意識,建立自信心,體驗成功感。

4)指導學生探究、應用的能力。

3、重難點確定及成因分析:

重點:

理解兩直線平行的條件,掌握兩種以上最快捷的畫平行線的方法

難點:

探索新的畫兩直線平行的方法,並能簡單說理。

分析:

平行線畫法不僅鍛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還可以複習本章多學的相關知識,因此,把它確定爲本課時的重點。七年級學生自主探究,用已有的知識和能力探索出新的畫兩直線平行的方法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把它作爲本課時的難點。

二、教法、學法本節課

借鑑了美國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學”的理論及“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思想,我將主要採用“情景激趣,自主探究”法教學,由情景—操作—發散—應用形成,層層推進,有力地調動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把知識的體驗過程化爲親身參與,動手實驗,運用推廣,進行實踐的過程。

三、活動準備:

1、 學生自動分組,5—6人一組,自選組長。

2、 尺規、量角器、鉛筆和紙四、活動設計本節課我將按以下四個環節來完成教學

(一) 情景激趣,導入實驗5分鐘

(二) 動手實驗,探究創新25分鐘

(三) 聯繫實際,鑄就能力10分鐘

(四) 歸納小結,體驗感受5分鐘這種分法環環緊扣,層層遞進,過渡自然,有利於教法,學法的實施,教學目標的實現,能幫助學生理順本節知識點,提高效率,活躍課堂氣氛,也體現了活動課的特點。

(一) 情景激趣,導入實驗。

1、教師演示課件,依次展示鐵軌,木工師傅用角尺畫平行線,學校跑道、樹林,這些平行線的例子,你知道是怎樣畫出來的嗎?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從而引出課題“你有多少種畫平行線的方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驗所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生想畫平行線的慾望。

2、教師提出問題,什麼叫平行線?平行線有哪些性質?怎樣判定兩直線平行?讓學生討論後推舉一人回答。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平行線的性質,判定方法爲探索畫平行線的方法作好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