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實用】說課稿模板六篇

說課稿 閱讀(8.24K)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說課稿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說課稿模板六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本課是五年級美術上冊第八課的內容。本課以水墨畫爲題材內容,並通過筆墨感受、潑墨遊戲、想像創造三個活動實施教學,幫助學生認識、瞭解水墨的多種表現形式,感受筆和墨的變化,體驗創造表現的樂趣,以此觸發學生學習水墨的興趣,培養動手能力,激發形象思維和創造想像的能力,讓學生通過體驗、遊戲、創作的學習活動來表達個人的情感和豐富的想像力。基於以上思想的引導,結合本課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二、認知目標:認識中國畫的工具材料,感受水墨畫筆、墨、紙的特點。

能力目標:在自主探究的學習活動中,能學會控制水分,並能用中鋒、側鋒調出不同層次的墨色。

情感目標:通過欣賞及表現,使學生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爲了更好的達成教學目標,我將重點確定爲:

三、教學重點:大膽嘗試水墨畫的多種表現方法,體驗創造樂趣。

四、教學難點:彩墨繪畫中大自然植物、樹木、小鳥的畫法及構圖。感受水墨畫獨特的魅力。

五、說學生:

本年級學生在以前沒有接觸過水彩、墨和毛筆,對國畫的概念很模糊。通過幾次課的鋪墊,講解墨與水的特性,才達到現在的課堂效果。

六、說課件:

《鳥語花香》選用精美的圖片和音樂給學生以視覺上、聽覺上的享受。在繪畫步驟解決本課的難點。

七、說教法:

本課的教學過程可作如下安排:欣賞導入——嘗試感受——認知情感——創造表現——交流評價——拓展延伸。在教學活動中,我有兩次的現場演示,還有和學生一起作畫的愉悅心情。讓學生通過視覺直觀看到的繪畫過程,教師應考慮趣味性,遊戲性,在“玩”筆墨的教學活動中,激發興趣,培養能力。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從多方面獲得自身的感受。 老師的範畫在學生眼裏開闊視野,不在覺得神祕(他們曾想,老師是怎麼樣畫出來的?)在看視頻的過程中,我講解繪畫的過程。

八、說學法:

在本課的學習中,學生有兩次練習:臨摹和創作。通過賞圖、自主嘗試、合作學習等方法來達到學習目的。本課教學是以學習水墨爲內容的表現活動。通過學生對不同筆墨的認識、感受、體驗、表現來激發興趣,在實踐的過程中,教師要對水墨畫的用筆、用墨及筆墨的變化、表現、步驟進行適當的演示,強調水墨畫的趣味和墨色的豐富變化,體現出水墨畫的特性。教師要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進行嘗試練習,在嘗試中來感受水墨在生宣紙上的無窮變化。

九、拓展階段:

出示一張工筆畫,讓學生知道工整和寫意的區別,欣賞大師的作品,讓學生更加認識中國的傳統藝術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說課稿 篇2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大班科學活動《紙桌》,下面,我分別從教材分析,目標制定,重難點分析,活動準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六個部分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下面,我先來說一下教材分析:紙和桌子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而與孩子的學習生活更是密不可分的,畫畫,做手工,寫字都需要用到紙,但是,用紙來做桌子,對於孩子來說十分新奇在熟悉與新奇的碰撞下,很好地激發了他們製作與探索的慾望。《新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爲科學探索的對象。"因此,我通過本次《紙桌》活動,讓孩子的科學活動從身邊經常接觸的事物紙和桌開始,引導孩子關注周圍生活和環境中黨見的事物,發現其中的奧祕,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好奇心。

在觀察中,我還發現我班孩子隨着年齡的增長,他們的已由直覺行動思維過度到了具體形象思維,他們喜歡做做玩玩,喜歡自己動手操作,並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摺疊、粘貼等操作能力,他們能夠運用想象,進行一些簡單的設計製作活動,這些都爲本活動的組織開展奠定了基礎。

二、教學目標

接下來,我說一下教學目標,依據新《綱要》中重視幼兒的興趣,情感,態度並在實話中重視以幼兒爲主體的探索性學習並依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制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在國中探索的過程中,發現可以用摺疊、卷等方法發育紙的開卷,紙就能承受一定的力。

2、能將自己的探索操作結果,準確地在記錄表中反映出來,並用自己的語言大膽表述。

3、對科學活動感興趣,初步養成實事求是的態度。

三、重難點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於:幼兒通過折、卷的方法嘗試製作紙桌,探索桌腿的多種製作方法。活動的難點是引導幼兒嘗試發現各種形狀桌腿的紙桌承受力是不同的。

四、活動準備

爲了能夠更好地實現目標,我還做了如下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爲幼兒提供長方形,正方形的紙,積木,小筐,裝水的杯子和記錄表。

2、認知準備:幼兒已經有折、卷、粘貼的經驗,並具有一定的設計製作能力。

五、教學方法

下面,我來說一下本活動的教學方法:在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和師生互動。

因此,我採用了以下教法:設疑法,演示實驗法,遊戲法,操作法,交流探討法,觀察記錄法等。

設疑法:整個活動以設疑導入,讓幼兒帶問題邊探索邊動手操作邊思考邊嘗試解疑。

遊戲法:在本次活動的第三環節,通過"擺紙杯"的遊戲,引導幼兒自主探索紙桌的承受力,從自身體驗遊戲時愉快的情緒。

實驗演示法:通過第四環節教師演示實驗,引導幼兒更深一步地進行探索活動把幼兒的學習興趣推向深度。

我從幼兒角度出發,主要運行了:

獨立探究法:新的科學教育觀強調讓孩子獨立探究,通過自己動手動腦解決問題在第二個環節,我請幼兒自己嘗試用多種方法讓紙站起來,而我只充當一個觀察者,放手讓幼兒大膽嘗試探索。

經驗法:幼兒時期尤其需要通過多種感覺和材料相互作用來認識材料的特性,在活動中,我努力做到引導幼兒在探索中真正體驗發現的樂趣,成功的喜悅。

六、教學過程

最後,我說一下活動的教學過程,在活動中,我要求幼兒能最大程度的參與和投稿使學習過程成爲孩子發現和探索的過程,因此,我設計了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5個環節:第一環節,設疑導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活動開始,我和幼兒一起討論下紙的用途,說說"紙可以用來幹什麼?"並以疑問爲線索,展開探索活動,"前些天我的朋友告訴我,他能用兩張紙,一張做桌面,一張做桌腿組合成一張一條腿的桌子,在這張桌上能放一筐積木,或一杯水,你覺得這件事,是真是假,爲什麼你覺得是真的或是假的?"我認爲孩子聽到後,肯定會覺得非常驚奇,於是,我鼓勵幼兒從多個角度去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問要求幼兒能明確地闡述自己的理由,並提出"你們有什麼辦法來證實這件事的真假呢?"從而得出用實是求是的辦法來試一試,誰說得對,誰說得錯。初步養成實事求是的態度,落實了本活動的第三個目標,也爲下面的活動作了很好的鋪墊。這一環節主要用的設疑法。

第二環節:嘗試製作紙桌,探索桌腿的多種製作方法。

這個環節主要目的是落實重點,爲難點的突破奠定基礎。我先向幼兒很簡單地介紹紙桌的製作方法,接着便鼓勵幼兒積極動腦,大膽製作,在這一環節中,我對紙桌的製作沒有提出過多的要求,的在輕鬆的氛圍下我想孩子們肯定會紛紛動腦動手進行操作我相信他們也會想出很多的好辦法讓紙桌站起來,在活動中,我儘量不介入,對幼兒的操作活動只是適時的點撥,肯定,並鼓勵幼兒不輕易放棄。這兒也爲幼兒製作以後的討論"你的紙桌站起來了嗎?"留出了很大的空間,引導幼兒自由介紹自己的製作方法,並鼓勵幼兒結合實物大膽地用語言表述,分享彼此的經驗,在說中學,聽中學,幼兒纔是學習的真正的主人,從而也順利進入了下一環節。這一環節主要採用獨立探究法,經驗法,操作法,交流討論法。

第三環節:遊戲"擺積木",嘗試發現各種形狀桌腿的紙桌承受力是不同的。在這一環節中,我將採用問題:

1 ,紙桌上能放東西嗎?

2 ,着在紙桌上輕輕地平放積木,看看哪種形狀的桌腿最牢,桌面上放的積木最多?

爲幼兒進一步嘗試作了引導,營造探索學習的氣氛,讓幼兒在問題情景中去思考,去尋求答案,鼓勵幼兒在自己製作的紙桌上儘量多放積木,以探索不同桌腿對桌子的承受力的影響,並將自己的探索結果準確地在積木的記錄堆放過程中,我相信孩子會爲紙桌上能放那麼多積木而高興使他們對成功的快樂體驗達到極至。接下來,展示操作結果,請幼兒表述自己的探索過程與記錄結果,分享彼此的發現,並幫助幼兒總結出"圓柱體桌腿的紙桌,放的積木數量最多,承受重量的本領最大。"

整個活動過程都是幼兒自己驗證得到的答案,完成了第二個目標,同時落實本活動的難點。

第四環節,教師演示實驗,引導幼兒更深一步地進行探索活動。

這一環節中,我先向幼兒提問:還有什麼形狀的桌腿也象圓柱體的桌腿一樣,有一個支撐面,在桌上可以放許多積木呢?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從而促進幼兒擴散性思維的發展,進一步激發幼兒學習科學的興趣。接着,我演示折成三棱柱型的桌腿,並分別放上一筐積木和一杯水,孩子們肯定會爲如此精彩的表演驚歎,歡呼。這兒證實活動開始設置的疑問是真的,朋友說的話是可信的。並告訴幼兒有時聽別人說的話,如果你覺得有點,有點不信,你就親自動手試一試,因爲事實會告訴我們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不正確的。這一環節和第一個環節首尾呼應,更好地落實了本活動的第三個教學目標,這一環節主要採用了演示實驗法,體驗法。

第五環節:引發新的探究點,延伸探究。

活動最後,我拋出一個問題:"剛纔,我們通過操作,得出圓柱體,三棱柱型的桌腿的桌子承受力的本領更大,那相同形狀的桌腿,如果我們改變它的高矮,胖瘦,承受力又會有什麼變化呢?我們下次再來試試吧!"從而促使幼兒永遠種保持學習的熱情,並獲得主動學習的動力機制。

說課稿 篇3

一、 說教學內容:

這堂課我運用的是國小一年級(人教版)的教材,主要內容是音樂知識——音的強弱。

二、 說教學目標:

這節課主要通過各種音樂活動,幫助學生感受、體驗音的強弱,並通過音樂遊戲訓練學生對強弱音的分辨能力和反應能力,其次是創設良好的音樂課堂氛圍,引導學生在身心愉悅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提高對音樂的表現和創造能力。

三、 說教學重難點:

這堂課的重點就是感受音的強弱,難點是如何引導學生運用學到的音的強弱知識處理歌曲

四、 說教法學法:

許多美學家認爲,音樂是最富有情感的藝術,同時又是最講究形式結構的藝術。所以,我認爲音樂教學應努力創設一些美的情境,使兒童在充分的體驗中既受到情感的薰陶,又獲得形式、技能的領悟。

在本節課中,我以“美”爲突破口,以實踐爲中心,以技能爲手段,以能力爲重點,讓學生在大量的音樂活動中學會學習、學會創造。

具體做法有:

1、律動體驗:上課鈴一響起,在沒進入教室之前,我讓學生根據不同的強弱對比音樂模仿各種小動物的動作律動進教室。目的一是一開始就能讓學生感受到音的強弱,二是基於國小低年級兒童愛模仿的天性,激發他們的興趣,爲後面一系列的音樂活動作準備。

2、問好體驗:我一反常態,採用兩次師生問好,第一次強,第二次弱,爲了更好地導入新課。

3、遊戲體驗:我抓住學生好玩好動的心理特點,讓學生通過玩律動遊戲感受音的強弱,訓練學生靈活的反應能力。

4、色彩體驗:我嘗試着運用一種讓音樂與美術相結合的新的教法,不限定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大膽去想像、去創造,用自己喜歡的顏色來表示音的強弱,從而培養高尚的審美情操。

5、生活鏈接:讓學生說說生活當中,身邊發現的聲音有哪些是有強有弱的,目的在於我們音樂教學的最終目標並不僅僅侷限於課堂本身,而應該能延伸到課外,聯繫到生活。

6、找強弱: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精神。

7、唱歌曲體驗:這是本課的難點之處。如何讓學生把學會的強弱知識遷移到音樂課的核心部分——歌曲中來是要着重解決的問題。我的做法是讓學生拍打着有強有弱的節奏爲歌曲伴奏,之後再進行表演,這樣學生就易於接受,也能更好地演展。

最後就是課堂小結,提出希望。

說課稿 篇4

說教材

一、教材簡析

〈〈地球爺爺的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31課。課文共有11個自然段,以孩子們喜愛的童話故事的形式出現,通過熟桃子自己落地的故事,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向學生介紹了“地心引力”這一對一年級小孩子來說比較深奧的科學現象和常識,激發學生留心身邊的科學,從而愛科學,學科學。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低年級語文教學的要求,及學生的認知特點,我把教學目標設定爲:

1、知識和能力:認識"倆、摘"等7個生字,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會寫“球”、“玩”等6個左右結構的字。

2、過程和方法: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大致瞭解“地球引力”這一科學常識;會讀有請求語氣的句子。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讀懂課文內容,對"地心引力"現象發生濃厚的興趣,並大致瞭解這一科學常識,從而對身邊的一些科學現象探求的慾望更強烈。

三、教學重點、難點

1、認識"倆、摘"等7個生字,會寫“球、玩”等6個左右結構的字。

2、理解課文,讀好有請求語氣的句子。

3、瞭解地心引力這一科學常識,並對身邊的科學現象產生強烈的探究慾望。

說教法

在教學方法上,因爲學齡初期兒童活潑,富於想象,根據教材的特點,我擬定了以下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藉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用畫面再現桃子落地的情境,激發學生的積極情緒和濃厚興趣。

2、類比體驗法:通過磁鐵實驗,讓學生感受引力,並知道地球的引力比它大的多,引發學生聯想。

3、朗讀感悟法: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悟,培養語感,受到情感的薰陶,體會文中內涵。

4、以讀代講法:運用語言渲染、引導想象,媒體創設畫面,配音等多種教學策略,鼓勵學生讀書、發現。

5、讀中感悟法:教學中注重朗讀訓練的方式方法,如挑戰讀、比賽讀、配音讀等,不斷激發學生情感,從學生閱讀實際出發,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加深理解和體驗。

說學法

學習方法是學習活動規律的理性總結。爲了充分體現“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這節課主要引導學生用實驗法、比較法、發現法與探究法的學習方式來學習,通過學法指導讓學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觀察、思考、學習。

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設計懸念,導入課題

1、師:小朋友平時在家喜歡看動畫片嗎?今天,老師特地爲小朋友準備了一部動畫片,想不想看?請大家仔細看完之後給我提提建議,加工加工,好不好啊?(播放課件:根據課文內容製作的動畫片段。)學生提意見。

2、揭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給動畫片配音。這個動畫片名叫:地球爺爺的手。老師板書課題,指導寫“球”字,學生練寫。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此激趣導入新課,學生的視覺、聽覺、思維與想象都被調動起來,“多頻道”地運作,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提出自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自然段。(學生根據要求獨立讀課文。)

【明確讀的要求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十分必要,這樣可以提高讀書的效率,有利於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認讀本課的生詞:他倆、摘桃子、伯伯、而且、踢到、地心引力,特別強調“倆”“踢”的讀音。(學生先獨立認讀,然後再給大家讀自己想讀的那個詞,最後集體邊擊掌邊認讀所有的詞3遍。)

【創設用字環境,以詞帶字,讓學生較輕鬆地認識生字。】

3、認讀帶有拼音的生字:倆、摘、伯、而、且、踢、引,相機正音:倆、摘、而(反饋時,學生願讀哪個就讀哪個,讀對了做小老師,其他學生跟着將這個字讀3遍。)

【鼓勵學生以主人翁的態度對待學習,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創設寬鬆、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努力使學生獲得成就感,讓那些可能短時間裏沒有學會全部生字的學生也有機會獲得成功感,幫學困生培養自信。】

4、認讀沒有拼音的生字:捉迷藏的遊戲形式讀。(把生字打亂順序擺在黑板上,生趴下,師拿掉1———2個字後,請學生猜,看誰最快猜正確。)

【比賽是孩子們特別喜歡的方式,有助於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學生競爭意識。】

三、再次讀文,體會文意

1、這篇課文共有多少個自然段?

【檢查標段情況,爲下一步做準備。】

2、你喜歡讀哪個自然段就給大家讀那個自然段。(先自由練習讀,然後指名自由選自然段讀。其中着重讀第五、七、十自然段。)

【打破傳統的“串講”形式,以學生的.自主閱讀

爲主,學生能自己讀懂的教師就不再去多講,充分讓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

3、感悟地球爺爺說的話:讀了地球爺爺說的話,你們知道了什麼?(先以4人學習小組爲單位進行組內交流和討論,再以小組的形式發表交流和討論的結果。)

【從小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習慣,讓每個人都有發表意見的機會。】

第二課時

一、質疑問難,理解難點

1、我們已經把課文讀了幾遍,說說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明白?預計問題(課件出示:地球爺爺的手是。)(這時可引導學生說說自己平時都用什麼方法解決問題:如上網查資料、問家人、看書等~但課上只能選擇從文中尋找答案)

【課文的質疑可以使學生懂得在思考中學習,在問題中學習。也趁此機會引導學生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2、類比感受,體驗“引力”。(讓學生以4人小組的形式做實驗,觀察當磁鐵從上向下靠近回形針時,會產生什麼現象;然後學生說說自己的發現。)

【化抽象爲具體,努力讓學生親自感受引力。】

3、指點:我們地球爺爺的心臟就像這些磁鐵一樣具有引力,而且它的引力要比磁鐵的不知要大多少,能吸引住地球上的一切,它的這種引力就叫“地心引力”。現在你們知道桃子掉下來的原因了吧?(板書:地心引力)

【通過體驗、類比,學生能真正把桃子落地與地球引力聯繫起來。】

4、用配音的形式練習分角色有感情地讀課文。

【創設配音擂臺,以幫動畫片配音的形式小組內分角色練習,再請表現好的小組給大家表演,之後請其他組上臺打擂,調動起朗讀積極性。】

二、拓展鞏固

1、你們還能舉出哪些例子說明地球爺爺有“手”——也就是“地心引力”?

【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感受或閱讀過的小故事,各抒已見,師生共同評議。】

2、指點、展示:我們的地球爺爺,它用那雙有着很大很大力氣的“手”——也就是“地心引力”,牢牢地抓住了地球上的一切。看——(課件展示地球上的高樓、樹木、人物等)。大家想想:如果地球爺爺沒有“手”了——也就是沒有了引力,我們世界會是什麼樣?(自由想象)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以人爲本,促進個體的和諧發展。”它注重創新意識和精神的培養。這一層次教師對教材進行開發,設計了說話練習,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說出沒有地球引力的後果。這樣通過調動學生自身的知識積累對教材進行了再創造,使得教學內容新鮮而充滿濃厚的情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3、總結談話:關於我們的地球爺爺還有許多有趣的事情呢!只要同學們能多看多想,就會有很多新的發現。讓我們睜大雙眼,開動腦筋吧。

三、指導寫字

【由於這是一年級第二學期,學生已有了良好的寫字習慣,左右結構的字又較易,這裏我們稍做點撥即可。】

1、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請學生說出需要注意的筆畫(特別是變成部首後哪些筆畫會變)

3、學生描紅、練寫

3、師生互評

四、作業設計

1、畫一畫或寫一寫:想象如果沒有了地球引力,我們的世界是什麼樣子?

2、朗讀31課給家人聽,說說自己學到的新知識。

【學生的個性、能力有差異,佈置具有彈性的、更有利於他們發展的作業,實實在在地讓每一位學生在不同的基礎上有同樣的進步。這是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最具體體現。學生見到這樣的作業,積極性都很高,很多學生都超額完成。】

說課稿 篇5

說教學理念和目標

1、傳統的計算機課程轉變爲信息技術課程,不但是課程內容的變化,而且也是教與學方法的變化。傳統計算機課程強調的教學方法是講練結合,忽視學生自我探究能力的培養,信息技術教育強調的是探究性學習、協作性學習和自主性學習等多種學習方式的結合。信息技術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努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在教學時,一要教會學生學習信息技術,二是要讓學生學會使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本節課就是基於這個理念進行的教學設計。在整個教學中,我始終努力體現“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訓練是手段,能力培養爲目的”的教學思想。我靈活機動地運用自主學習、討論式、協作學習和任務驅動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去求知、去探索,讓學生自始至終參與到整堂課的教學中。

2、 依據新教學理念、學科內容以及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爲本課設計以下學習目標:

技能目標

掌握製作賀卡的具體步驟。

充分使用藝術字工具提供的各種功能,寫出色彩豐富、格式多樣的藝術字,使賀卡更加精美。

學生通過實際操作,能進行頁面設置、綜合處理文字、圖片。

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自主學習的能力。

發展目標

能夠靈活應用學過的知識,結合本節內容,設計製作出美觀新穎、表現力豐富的賀卡。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動手能力;培養學生髮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使學生體驗到把掌握的知識與技能運用到生活的樂趣。

信息技術重視實踐操作,因而本節課學習重難點是:

1、掌握製作賀卡的基本步驟。

2、運用所學知識,設計製作一張精美的賀卡。

說教學內容和過程

精美的賀卡用1課時進行教學。我的教學設想是:設置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CAI課件演示一組精美的賀卡,創設情境、營造氛圍,學生有一種感性上的認識,激發了興趣,便躍躍欲試,想親手製作一張賀卡,自然引出新課內容。

第二環節:探求新知,掌握技能。這是教學中的重點環節。這一環節的教學,我先採用討論法,讓學生自主學習,總結出製作賀卡的步驟,這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根據這個步驟,師生共同製作一張賀卡。在進行這一活動時,使學生產生對知識與技巧的需求,即“做中學”的教學方法。這一活動中,教師少而精的講解,可以使學生集中精力積極思維,並按自己的思路提取所學知識,連接思維斷點,將學過的知識進行靈活運用,讓學生在看清、聽清、想清的基礎上再去操作,這樣更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第三環節:運用知識,拓展練習。實踐是綜合開發智能的重要環節。我根據學生不同能力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因材施教,鼓勵學生求異和創新。 學生在掌握賀卡製作的基本步驟和方法後,讓其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全面、綜合地運用所學知識設計製作出多姿多彩的作品,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第四環節:評價作品,總結延伸。小組互評作品,並推薦出優秀作品進行展示。教師要鼓勵學生參與小結和評論,相互交流,正確評價自己和他人的作業。另外學生回顧所學的知識和技能,並將其系統化,掌握其內在聯繫,這也是知識的延伸和擴展,將爲今後的學習埋下伏筆。

說教法、學法

教法

教學中應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原則,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我採取以下方法:

1、任務驅動法:在任務驅動的模式下,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並且設計開放的任務,使學生的作品多姿多彩,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2、演示法:把製作的賀卡展示給學生,便於學生對知識的深層次把握,並從中獲得啓迪,從而解決問題。同時也給學生製作作品提供了模板,讓學生明白作品需達到的要求。

3、討論法:圍繞某個問題進行討論,以形成正確的觀點、方法,內化爲學生自身的知識體系。

4、直觀教學法:利用NEWCLASS教學系統、計算機等工具,演示製作過程,請幾個學生上講臺演示操作,邊演示邊講解。

5、成果展示法:將部分學生作品在全班展示,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後續學習的熱情。

學法

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採用了以下學習方法:

1、自主學習。學生通過已有的知識,自己總結歸納出製作賀卡的步驟。同時在明確任務後,全面、綜合地運用所學知識,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設計製作精美的作品。

2、協作學習。在小組學習中,學生之間互相取長補短,促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獲得成功,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說教學評價

1、明確評價目的:既導向鑑定,更激勵改進。在教學中我們應該通過行之有效的教學評價手段,對教學活動加以調控,激勵學生改進學習方法,促進發展。製作賀卡時,通過對學生操作過程和最終作品的觀察,讓學生自評、互評,就可以瞭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反映出學生學習時存在的問題。這時,教師應在充分肯定每一位學生勞動成果的基礎上,鼓勵學生要採納別人的合理建議。

2、把握評價標準:輕統一評價,重個性評價。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制訂相應的評價標準,重視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評價。只要學生在自己原有基礎上有提高、有發展、有創新,就應該得到肯定和讚賞。比如在賀卡的製作中,處理賀卡背景時,就由於學生的程度不同,而製作的作品也各不相同。這時教師的評價應針對不同學生制訂相應的標準,而不是用一個標準。

3、充實評價主體:變被動評價爲主動評價。在教學活動中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評價,教師要敢於接受來自學生的評價,使自己成爲評價的客體,營造出教學過程中師生平等的教學環境。鼓勵學生去評價他人,在評價中學會與他人合作。鼓勵學生既要接受外部評價,又要積極開展自我評價,認識自我價值,增強自信心。

4、優化評價方法:輕量化鑑定,重定性分析。在評價中要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充分對學生操作過程、解決問題的思路等方面進行評價。

以上是我對《精美的賀卡》一課的教學認識,若有不妥之處,還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綜合性學習《走進田園、熱愛家鄉》

語文綜合性學習在低年級就開始滲透,到了三年級,綜合性學習與一組課文閱讀教學穿插進行,三年級的綜合性學習安排兩次提示。第一次放在綜合性學習活動前,提出活動要求,明確活動內容,指出活動途徑。第二次提示放在活動過程中,主要提示小組在活動過程中要及時小結、反饋、交流活動情況。最後在語文園地中安排“口語交際”、“習作”、“展示臺”等欄目,展示學生綜合性學習的成果。四年級只安排一次綜合提示,爲從中年段的小綜合過渡到高年段的大綜合作好準備。根據這樣的編排特點,我制定了本次綜合性學習活動的策略,分五個階段來進行:一、回顧教材,閱讀引領(1課時);二、學習建議,規劃活動(2課時);三、設置提示,實踐參與(8課時);四、搭建平臺,成果展示(2課時);五、評價總結,延伸發展(1課時)。

二、目標定位

本次綜合性活動目標的制定有兩個依據第一課標要求,第二學情狀況,

語文課標對綜合性學習從會提問題、觀察分析、資料蒐集、表達方式、活動組織、合作討論等方面逐步提高要求。

2、學情狀況:

(1)歷次活動,爲學生“走進田園”搭建了階梯。

(2)生活經驗,爲學生“走進田園”提供了鋪墊。我的學生生長在農村,對鄉村的一草一木,蛙叫蟲鳴耳熟能詳;鄉間小道,溝渠小窪瞭如指掌;農活農具,農家風俗瞭然於胸,……這樣的生長的環境使他們更容易走進田園。

(3)文本閱讀,使學生產生“走進田園”了渴望。

當然,除了上述三個積極的因素外,還有兩個不利因素:

(1)現實與文本之間的距離。文本詩化的鄉村田園風光,閒情逸致的生活意趣與農村現實的有着天壤之別,因此,在本次綜合性學習中,教師要緊扣地域文化、生活特徵,引導學生與真實的農家生活“真情擁抱”,在實踐活動中增強學生珍愛田園的情感。

(2)活動與語文之間的距離。對於四年級的學生而言,“用”語文的意識仍然比較淡薄,常沉緬於活動與遊戲中,因此,在活動遊戲中教師應引領學生髮展自己收集信息、口語交際、觀察表達,合作探究等語文能力,培養綜合的語文素養。

(二)活動目標

1、知識與能力:通過觀察、上網、調查、訪問等方法瞭解家鄉的景物;風土人情;瞭解不同季節的莊稼,瓜果蔬菜,感受田園文化與生活,推動學生聽說讀寫諸方面的能力發展。

2、過程與方法:藉助具體的鄉村田園場景,激發學生提問題的意識,以問題爲抓手,以語文知識與技能爲憑藉,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去解決問題。

3、情感態度價值觀:用多種形式把自己的活動過程、體驗、感受記錄下來,激發學生熱愛鄉村,珍愛田園的感情。

三、指導策略

在語文綜合性學習中,教師只是一個指導者,一個參與者,學生纔是活動的主體,所以教師的指導作用就在於指導學生開展學習活動的全過程,培養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興趣。教師的主要任務,是以引導學生的活動過程,指導學生解決活動中的問題,建立活動實施過程中的基本操作規範。綜合性學習的課程價值就在學生活動的實施過程中。因而,教師的指導應跟蹤過程,瞭解學生在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展開相應的問題解決活動方式。教師作爲學生活動的指導者,應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和興趣,愛好與需要傾聽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感受和體悟

四、活動過程

第一環節:回顧教材閱讀引領

首先進行課文回顧:《鄉下人家》描寫的是農家生活畫卷,《牧場之國》展現有是異國田園風光,《古詩詞三首》詩化了田園意趣。《麥哨》呈現的是歡快的童年生活。通過課文的回顧,一是激起學生的鄉村生活、田園風光的經驗;二是打開學生探究思路。

然後藉助課文《古詩詞三首》、“閱讀鏈接”中戴望舒寫的《在天睛了的時候》及“日積月累”中的詩句,進行朗誦,調動學生對鄉村田園的美好情感。

最後利用“詞語盤點”中的“讀讀寫寫”與“讀讀記記”進行詞串朗讀想象,畫畫寫寫,積累豐富的詞語。

設計這個環節的目的就是用語文的方式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再現鄉村田園;在詩情畫意中激發學生探究的渴望。

第二環節:學習建議規劃活動

(一)閱讀材料

首先學習單元導語提示:從單元導語中明確編者意圖,編者在單元導語中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開展本次綜合性學習要藉助課文的學習走近鄉下人家,感受田園詩情。

1、學習建議:當學完《鄉下人家》的課文後,編者及時地提出開展一次“走進田園”的綜合性學習,並提出了活動的內容、方法、策劃等建議,通過活動加深對農村生活的瞭解。

2、課文啓發:學完本單元的四篇課文,引導學生回顧,藉助課文,打開學生活動思路。

設計這個環節的目的就是要,緊扣編排意圖,用足文本資源,打開學生探究思路,爲制定自己感興趣的子課題作準備。

(二)規劃活動

1、提出問題。學生經過上面的學習,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但是在活動中學生提的問題往往是多、雜、亂、不成系統,有些問題過於深奧或不具備實踐操作的條件,所以在這時老師要引導學生將提出的問題進行整理、篩選、歸納,形成一個或兩個主要問題。可出示提示單引導:

我的問題有:

我們小組討論後的主要問題是:

目的:在這個環節上,教師只是一個參與者,一個指導者,指導學生,在衆多發散的問題上,作如何選取有價值有意義的問題。

2、確立子課題

主要問題出來了,再結合“閱讀材料”,(導語、課文、提示、閱讀鏈接等板塊)提煉子課題。從景、物、人、事等方面來打開活動思路,確定子課題。子課題預設爲:農村風光、童年生活、田園詩歌,農家藝術以及家鄉民俗、家鄉小吃、家鄉特產……

3、形成小組

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長、知識水平、家庭背景等進行搭配分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影響力對學生隨時因勢利導,進行提示、建議、歸納等幫助,做好 “平等中的首席”。

4、制訂計劃

爲了使活動更有效的開展,教師要指導學生對活動作個詳細周密的策劃。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活動的正常進行。討論自己小組將制定什麼的活動計劃。使小組裏的每個成員明確活動的時間,地點、內容、方式和分工等。

友情提示:

活動主題

活動方法

活動目標

活動時間

活動地點

小組成員分工:

活動內容:

目的:這個環節,是針對中年級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往往容易偏離目標的現象,活動的隨意性大。所以要在老師的指導下,設計出切實可行的活動方案,並遵照執行。

5、彙報完善

活動方案設計好了,各小組選代表彙報自己的活動方案,其它小組成員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議,本小組根據別人合理的意見進行完善,使活動方案更加具備合理性,能夠在實際中進行操作。

學習單:

我們小組採納的建議有:

我們組沒有采納的建議有:

理由:

理由:

6、提交方案。

第三環節:設置提示 實踐參與

在綜合性學習的活動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很多陌生的人和事,怎樣指導學生順利完成活動任務、獲得成功體驗,教師必須設置相應的提示。

比如:農村風光組、農村藝術組等均須用上走訪、調查、參觀訪問,做記錄等方法。教師適時提供訪問指南:

a、作一個有禮貌的,受歡迎的訪問者。

b、發問的問題要先設計好來。

c、做個會聽巧記的訪問者。

d、作個善於發問的訪問者。

e、時間不能太長(20分鐘)

再比如:田園詩詞組主要用到上網查找歷代部分的田園詩詞,還要到鎮文化館、校圖書室查閱當地文人或描寫當地田園的資料等蒐集信息方法。教師可以提供“工具箱”:搜索引擎有(google、百度、雅虎等);提供幫助的聯繫卡等。

第四環節:搭建平臺,成果展示

指導學生分析、整理資料,選擇恰當的形式進行彙報交流。分兩個階段進行:

1、口語交際*習作的教學

結合本單元的“口語交際*習作的教學,讓學生說說對田園風光的感受、體驗,談談活動過程中的見聞、趣事,評評誰的收穫大,寫一寫印象深的內容。

出示提示:

在收集資料過程中,我的收穫是:

在收集資料過程中,我遇到的困難有:

…….

……

2、語文園地*展示臺

結合展示臺的教學,建議小組成員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展現自己的活動成果。比如:農村風光組可以用收集到的照片、圖片、文字等辦一期板報,出一份手抄報;田園詩詞組舉行詩詞朗誦會;童年生活組開展一次童年故事會、編集優秀習作;農村藝術組可以舉行一次作品製作比賽或作品展覽會等。

目的:在這個活動的過程中,學生們收穫的不僅語文綜合素養培育,還能得到交往、協調、策劃、組織、調查訪問等綜合素質的鍛鍊,非常有利於自身的成長。

第五環節、評價總結 延伸發展

瞭解評價方法,能夠參照各階段活動目標對自己及他人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通過評價培養學生的評價能力。做好三項工作:一是評選優秀小組、優秀同學等;二是自我反思;三是作好延伸,爲下一次的綜合性學習作好準備。

評價他人環節:我設計了這樣的一張表。

評價人:

被評價人:

亮點

語言方面:

建議

語言方面:

待人接物:

待人接物:

調查表的設計:

調查表的設計:

紀律自控:

紀律自控:

活動創意:

活動創意:

……

……

綜合性學習結果的評價,應採用多種和元化的方式進行評價,這是遵循評價多元性原則來進行的。綜合性學習評價強調多元價值取向和多元標準,肯定學生與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不僅允許對問題的解決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而且表現自己學習的形式也可以豐富多樣。同時,評價的主體也是多元的。可以是老師、學生,家長等都可以作爲評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