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經部>論語>

論語讀後感(通用4篇)

論語 閱讀(2.12W)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論語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論語讀後感(通用4篇)

論語讀後感1

《論語》是集合了孔子生平講學和門下弟子言行的一本智慧語錄,其中所體現的先賢聖人的思想,貼近普通人的現實生活,點明瞭人生的真諦。千年時光並沒有改變人生的本質,無論過去還是現在,生命的絢爛最終將歸於平淡,充實而自在的.生活纔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是說學了能按時溫習,不也很高興嗎?有志同道合得人從遠方來,不也很快樂嗎?別人不理解我,我卻不抱怨,不也是君子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是說你十五歲有志於學習,三十歲自立,四十歲遇事不疑惑,五十歲懂得天命,六十歲聽到什麼都能理解,七十歲隨心所欲而不越出應有的規矩。人的一生不要虛度,要立志做大事。

從《論語》這本書中,我學到了很多的人生道理:待人要真誠,不要花言巧語;孝敬父母,尊敬兄長,這是一種美德;學習要老老實實,不要不懂裝懂等等的人生大道理。

《論語》這本書是一本好書,它可以幫你悟到人生中的許多大道理。

論語讀後感2

一則童話猶如一幅畫卷,賞心悅目;一個故事猶如一汪清泉,澄淨人心;一本好書柔如一陣清風,放飛思緒;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和在傳弟子編嗊二成,是一本爲語錄體的書。還有許多的'名詞出自這裏。比如說:溫故而知新?、欲速則不達、文質彬彬等……

讀完這本書,我領會到了許多小人和君子之間的差別,書中寫道: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還有許多關於仁的道理: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見仁,智者利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還告訴我們許多生活上的道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並且還告訴了我們許多學習的道理: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學而不思則殆,思而不學則罔。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篤信好學,守死善道。

論語這本書,記錄了太多太多的做人的道理,我還要繼續努力研究,去更深入的瞭解更多的知識和道理。

這本書非常棒,也希望朋友們也讀一讀這一本精彩、充滿知識的書,多從書中繼續點知識的營養。提高自己,完善自我。

論語讀後感3

這段時間,我們把《論語》這本書學完了。還記得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封面非常的精緻,上面還寫着非常大氣的兩個字——論語。剛翻開書頁,就看到了人物介紹。這本書的作者是孔子。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魯國人,(今山東曲阜),中國古代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一生從事傳道,授業,解惑的師業,被中國人尊稱爲“至聖先師,萬世師表”。俗話說:他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其中著名的弟子有:顏回,曾子,子路,子貢,管仲……

《論語》主要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書,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輯而成,內容以倫理教育爲主,包括歷史,哲學,政治,經濟,藝術等方面,有許多富有啓發性的至理名言是我國古代名言之一。全書語言精練,意義深刻,有許多言論被人視爲至理名言。

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起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改之,這句話的意思是三個人一起走,除了我之外的兩個人一定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我選他們的優點來學習,如果有缺點的話,把它當成一面鏡子,看我有沒有這樣的情況,許果有的話就立刻改正。

《論語》是孔子智慧的精華,書中講到的做人的道理,值得我們一生去慢慢體會。

論語讀後感4

孔子說過好多的名言有關於友誼的,時間的,孝敬父母的等等。可我讓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是的:能行五者於天下爲仁矣孝弟也者其爲仁之本歟。這句話讓我們知道了做人要懂的`仁。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生於公元前551年死於公元前479年是春秋末期魯國人是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仁——是世界上珍貴的的東西他最平凡可又珍貴,我們要獲得它這樣就可以讓自己變得有品德,它就像大科學家愛迪生說的:仁慈是心靈美而不是行爲美的體現。

有一天,子路身着戎裝,全副武裝地來拜見孔子,見到夫子後,拔起劍就舞了起來,問:「夫子,古時的君子,也是用劍來自衛的吧?」孔子答道:「古時的君子,以忠義爲人生追求的目標,用仁愛作爲自己的護衛,雖然不出窄小的屋子,卻知道千里之外的大事。有不善的人,就用忠信來感化他;侵擾的人則用仁義來使他們安定。這樣,又何須持劍使用武力呢?」子路聽了非常的敬佩感慨道:「啊!我今天才聽到這樣的話,我願從今以後,至誠恭敬地向您求教啊!」

孔子你是偉大的人物,我要向你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