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經部>論語>

論語讀後感(通用29篇)

論語 閱讀(1.69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領悟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論語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論語讀後感(通用29篇)

論語讀後感 篇1

我閱讀了《論語》這本書。

論語,作者是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兄弟排行第二,故也有人稱爲孔二,春秋後期魯國人,漢族。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出生;公元前479年4月11日逝世,享年72歲。

論語,創編它的意義就是在於教人們如何做人。裏面有這樣一句話:“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意思就是:弟子們在父母跟前,就孝順父母;出門在外,要順從師長,言行要謹慎,要誠實可信,寡言少語,要廣泛地去愛衆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後,還有餘力的話,就再去學習文獻知識。對照這些,尊重長輩這一點我做的就不是很好:我經常是長輩給我建議後仍我行我素。比如家長讓我別玩了,可是我還偏玩。我應該聽從長輩的要求,按長輩的要求去做。論語裏還提到:“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爲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給我的學業是不是複習了呢?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讓我們每時每刻反省自己,反省的`內容不光有這些,也可以有其他內容。比如反省自己虛度光陰了嗎?做壞事了嗎?長輩要讓自己辦的事做到了嗎?我就有一個親身經歷:有一次,媽媽出去辦事,讓我完成作業。我在做作業時寫一會兒就乾乾別的,浪費了自己許多時間,就沒有做到珍惜時間這一點。我應當認識到我浪費的是自己的時間,在人生中我就虛度了這些時間。

讀完《論語》,我發現我有許多地方都沒有做到論語裏講的,我一定要化爲行動,以論語的內容爲目標,努力改正,成爲一個品格高尚的人。

論語讀後感 篇2

中國文化淵源博長,擁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是我們華夏子孫的驕傲。

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給人類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經典詩文。這些經典詩文,寄託了我們先輩對於人格與道義的追求與嚮往,是中華民族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今天,人類社會正處在急劇大變動的時代,回溯源頭,傳承命脈,相互學習,開拓創新,是各國弘揚本民族優秀文化的明智選擇。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意思是說:君子胸懷寬廣{所以少了許多憂愁};小人心胸狹窄{所以多了許多憂愁}。教育我們,寬容是一種美德,要學會寬容。當今社會,紛爭不斷,就是因爲很多人心胸都很狹窄,別人的一點錯誤一點缺點也不原諒,換個角度來說,自己的缺點是不是更多,犯的錯誤是不是更大?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意思是說:作爲一個仁德的人,自己要站得住,也使別人能站得住,自己要行得通,也是別人能行的通。這句話強調將心比心,推己及人不要只想到自己,不管別人。凡事多爲別人想一想,社會就和諧了。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此言義爲:多優秀啊,顏回!吃的是一籃撈飯,喝的是一瓢清水,住在簡陋的`房子裏,一般人都受不了這種清苦的生活,但顏回卻不改變他的樂趣。多優秀啊,顏回!人,是要有點精神的!當今,雖然人們的生活富裕了,也沒有必要一定吃撈飯,喝清水,住簡巷,但顏回精神,仍不可或缺,因爲人生的道路艱難曲折,有點顏回精神,心裏才能平衡,事業纔可有望可成。尤其是當今的許多學生家庭富裕,讓他們體會一點顏回精神更具深遠意義。

讀了《論語》我受益匪淺,在此,提倡各青少年多研究四書五經,可以使我們擁有更豐富的知識,還教會我們學習、做人。

論語讀後感 篇3

《論語》,大家都知道,是孔子弟子編錄的孔子的經典語錄,這部曾被譽爲治國之本的《論語》,對於我們現代社會,現代人的生活,還有什麼實際意義嗎?今天還能啓發我們的心智嗎?還能對我們今天的心靈產生觸動嗎?南宋光宗紹熙元年,當時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在福建漳州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爲四書,並彙集起作爲一套經書刊刻問世。這位儒家大學者認爲:“先讀《大學》,以定其規模;次讀《論語》,以定其根本;次讀《孟子》,以觀其發越;次讀《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處。”

大家別以爲,孔子的《論語》高不可及,現在我們必須得仰望它。因爲我想這個世界上的真理,永遠都是樸素的,就好像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一樣;就好像春天要播種,秋天要收穫一樣。《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

《論語》終極傳遞的是一種態度,是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品味人生,修身養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這一輪迴。淡泊的襟懷,曠達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閒適的心態去生活,將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狀態,這樣才無愧與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導我們快樂地生活的祕訣那樣,去找到你內心的安寧。

我從書中得知孔子思想的核心就是“仁”。他宣揚一宗剛整的人格:“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已成仁。”孔子的思想中的精髓已成爲我們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作爲一箇中學生,我們也應學習古人的精神傳揚仁愛,不是嗎?

論語讀後感 篇4

暑假裏的一天,媽媽帶我去武進圖書館看書,我讀到了《論語》這本書。

我知道了孔子是古時候著名的大教育家、政治家、思想家。《論語》記錄了很多孔子說的話,對我們的學習和生活有很大幫助,其中有幾句印象最深刻。

“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這句話講的是:溫習舊知識時能有新的體會和見解,就可以當老師了。孔子的這種學習方法很好,我們要在課後或回家以後複習一下當天學習的內容。通過複習可以讓我們加深對新知識的印象,會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體會。以後我要天天覆習,這一點是很重要的。

談到學習,小朋友們只認爲向老師學、向書本學,這樣我們學到的`東西就非常有限。其實只要我們用心,隨時隨地都能學到東西,這樣我們學到的東西都大爲增加,就如孔子說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說:“三個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人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我要選擇他們的優點加以學習,對於他們的缺點要引以爲鑑,以利於自己改正。”這句話告訴我們:朋友或同學之間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重要的是我們能不能學習別人的長處和改正自己的缺點。這句話寫的真好,我們要好好讀讀。

學到了學習方法和態度,時間也是非常重要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這是孔子對流水的感嘆融進了他對時光飛逝,人生苦短的感嘆。用逝水象徵時光的流逝——一種促人及時行動的緊迫感,一種生命價值只有在奮鬥中才會現實的歷史責任感都在一聲嘆息中流露出來,帶給人生無盡的思考。“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生命。時間是最珍貴的,我們要珍惜時間,好好的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我相信只有珍惜時間的人,纔會擁有美好的明天。

通過學習論語使我懂得了許多做人處事的道理,更讓我明白了很多關於學習和讀書的方法、態度,真是受益匪淺。

論語讀後感 篇5

《論語》是我國的經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細細品來,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觀、世界觀、教育理念等幾乎都包含在語錄的字裏行間。

君子是一個意義深刻的詞。從小就聽說什麼“君子動口不動手”、“觀棋不語真君子”等,感覺君子就像個呆呆的人似的。事實上,君子就是孔子他們儒家學派的一種自稱,是理想的“中庸”的人。比如“君子不器”、“先行其言而後從之鬥”,都體現了君子的優良品質。孔子說“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在孔子眼中一個可以稱爲君子的人一定要有一顆寬容待人的心。藺相如以寬容之心對待廉頗的刁難,展現了君子的博大胸懷。“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由古至今的名人雅士,那些品德高尚、學識淵博的君子們哪一個是沒有寬容坦蕩的`胸懷呢?與君子相對的當然就是小人了,小人並非是壞人,只是素質沒有君子高罷了。《論語》花了相當篇幅直截了當的闡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點,如“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然而,君子的物質地位往往與小人相差甚遠。毛澤東說過:“小人累君子,君子當存慈悲之心以救小人。”可見君子的物質生活是那麼的悲慘!

君子還應講求誠信。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一個沒有信用的人,在社會生活是很難立足的。“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治理國家也應該講求誠信。季布“一諾千金”使他免遭禍殃。可見,講求信用不但是君子有的品德,還能給人們帶來福運。

當然,作爲君子還應當有很多別的品質,比如善於反省,敏而好學,虛心求學,不恥下問。還要胸懷天下,以天下爲己任。要注重禮儀,不做違法亂紀的事等等。儘管並非孔子的所有思想觀念都與我們現代社會相符合,但是在《論語》一書中所講的做人道理值得我們去反思,去學習。

論語讀後感 篇6

《論語》是儒家的經典著作之一,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從一年級開始,媽媽就讓我有空的時候多讀讀《論語》,慢慢地,我自己也愛上《論語》這本書,讀着這深奧而耐人尋味的字句,領悟着做人做事的許多道理。

《論語》中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八個字,我熟記於心,這八個字時刻警醒着我,做人做事要以它爲前提,以它爲準則。以前,讀低年級時,我還不能理解“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含義。身爲小組長的我,爲了下課能多玩一會兒,而請別的同學幫我收作業,聽背誦,編些小理由讓自己得以偷懶。放學回家後,我還把這件事打趣着講給媽媽聽,媽媽聽後,眉頭一皺,讓我把《論語》找出來,再讀一讀。當我讀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時,媽媽讓我停下,細細地爲我講解其中含義。我這才理解了媽媽的用心良苦,想想這八個字,再想起我爲了玩而總麻煩同學,想着想着,我的臉滾燙滾燙的,爲自己偷懶的行爲而羞愧不已。是啊,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怎麼能強加給別人呢?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讓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每每讀到這句話,我總能想象孔子當時站在河邊,感嘆時光如河水一樣流去,日夜不停,那種惋惜與無奈。我們既然留不住時間,那就讓我們把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在最需要的事情上,做到惜時如金吧!讀《論語》,也讓我慢慢地改掉了做事拖拉的'壞習慣。

如果我們對學習缺少興趣,把學習當作無聊、枯燥的事情,那是很難將學業學好的。不妨讀讀這一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相信,你也會和我一樣得到啓示的。而當你把學習當成一種樂趣的時候,就會樂此不疲,漸入佳境。

《論語》是一杯甘醇的美酒,令人回味無窮。那淡雅的書香,耐人尋味的字句,在不經意間,洗滌了我的心靈。讀着《論語》,我受益匪淺,在它的陶冶下,我相信我的人生必將變得更美好。

論語讀後感 篇7

今天,我讀了一本名叫《論語》的書,就彷彿回到了古代,裏面一句一句含有精華的句子,似乎都在告訴我在生活中做人的道理

論語裏裏面蘊含的道理實在太多了,而且都是精華。我的理解雖然有限,但也理解了好些句子: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就是說,光讀書不思考,你是不會體會到其中的精華;光思考而不去學習,也體會不到其中的精粹的。就像我們吃東西一樣,如果我們不去細細品味,就不會嚐到它的精華所在。若光去品味,而不去嘗它表面的味道,那也沒用。兩全其美,那才叫好。,還有一句,我非常喜歡: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意思是說學習後在再溫習一下,不是很好嗎?如果不去溫習,那麼你就會把所學的一切全部都忘光的,所以每次學習到的知識再溫習一下,那麼這些知識就會留在大腦裏,不會忘記了。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這句話中的道理就是:見到品德高尚的熱愛學習的人,我們就應該像那種人學習;見到品德低下,不熱衷於學習的人,我們就應該問問自己有沒有像那種人那樣。有時,我的'看拼音寫詞語考了一百分,自我感覺不錯,因爲有許多同學在我後面呢,後來看了《論語》這本書後,想想這也是不對的,要虛心學習,不能驕傲。因爲有句話:“只有更好,沒有最好。所以我要努力把它做到更好。如果還保持這種心態,那麼我就沒有前途了

我十分佩服孔子的智慧,沒想到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有這麼深奧的道理了,在我們這麼發達的社會都需要它。

論語的內容實在太深奧了。一時是理解不過來的。在以後的成長過程中,我會慢慢的體會到它的精髓。

論語讀後感 篇8

《論語》是儒家思想的千年經典絕學的一本著作哦!相信大家都知道《論語》這本書是記載着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言行的一本書。其中紀錄了許多耐人尋味的孔子經典語句,讓人讀了之後深受啓蒙,而且裏面的語句還簡單易懂,很容易就明白做人的各種道理。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如果認真鑽研這本著作,就一定能勝讀十年書啊!

時光荏苒,在逝去的2500多年裏,恐怕再沒有哪一本書會比《論語》有更多的讀者了。我們都被孔老夫子的智慧所折服,無人不佩服他的領悟,他不愧是教育家!

書裏蘊含着深刻的'道理,每讀一句我就會學到一個新的知識,讀《論語》讓我受益匪淺!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當我讀到這句話的時候 ,深有感觸。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一個人如果不講信用,就不知道他怎麼可以做人。就像大車沒有輗,小車沒有軏一樣,怎樣走路呢?”

人在世界上處處需要誠信。生活中,你如果沒有誠信待人,別人就會認爲你是虛假的人,是僞君子,甚至會遠離你,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們也就不會第一時間出現在你的面前——伸出援助之手去幫一個沒有誠信的人,那時候你就會感到無助;學習時,你如果沒有誠信待人,與同學相處時總撒謊騙人,不誠心誠意地交朋友,對同學做事、講話都不誠實守信,那同學們一定會對你充滿了反感,還會討厭你,大家就會不與你交朋友,那時候你就會感到孤獨;社會上,你如果沒有誠信待人,在工作崗位上的話,同事們就會認爲你是一個滑頭滑腦的人,也就不會與你合作辦事,大家也會避開你,那時候你就會感到失落!

人與人之間處處需要誠信待人!

論語讀後感 篇9

前陣子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論語》,帶着好奇,我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

《論語》中有一句話是: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叛)矣夫!”意思是:孔子說:“君子要廣泛地學習一切知識,並且用禮來約束自己,這樣就可以不背離君子之道了。”

爲了幫助孩子理解,下面還有一個小故事,講的是有一個小孩很放縱自己,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大家都以爲他沒出息。一天,他聽見有人對自己家的孩子說:“你不要和他玩,他仗着自己家有錢不讀書,別跟他學壞了。”他聽了後收到深深的警醒,覺得很有道理,從此發奮讀書,做了一個有用的人。

是啊,我們要從小嚴格約束自己,廣泛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不能放縱自己。我不由地想起了我自己。這個暑假,我沒有能好好管理自己的學習,每次都是在媽媽的再三提醒下做作業、看書。我又想到,我的一個姐姐在常熟市重點中學1200名學生的入學考試會考到了第2名,而她媽媽卻向來不太管孩子的學習,我對姐姐的.聰明絕頂佩服不已。而媽媽卻說,姐姐能取得好成績,都是靠自己的勤奮與自覺。她沒有參加任何輔導班,媽媽也只讓她自己學習,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姐姐自己抓重點、做練習,取得了全市第二名的優秀成績。我想,如果我也像姐姐一樣學習,我會不會也會有她那麼好的成績呢?

故事裏的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爲遠近聞名的學者,姐姐通過自己的勤奮、自覺取得好成績,而我卻仍然事事靠老師,靠家長,總希望別人推着自己前進。可現在我明白了,在激烈的競爭中,我們不能靠老師、靠家長,只能靠我自己,靠我的努力,靠我的勤奮。我要像故事中的孩子一樣,及時改正錯誤,自我約束,奮發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績。

論語讀後感 篇10

今天,我們學完了《論語》十二章和《論語》十章,經過幾節課的學習,我有了一些心得和感觸。

孔子雖然已經去世了兩千多年了,但是他的話語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仍然是耳熟能詳,這些話仍然在影響這我們,指導着我們。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以君子乎?”孔子教導我們要做一個君子,要愛學習,樂交友,做有修養的人。現在人們依然保持這種追求,要做一個德才兼備人格高尚的人。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用自己的經歷來教導我們,要循循漸進,終身學習,還告訴我們學思結合的重要性,短短的三十八個字,孔子敘述了自己的一生,這三十八個字成爲多數人都要達到的爲之奮鬥的人生理想。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子曰;“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孔子教導我們,當正義和財富發生衝突時,要堅守道義正義。君子不是不愛財,但要通過正當的手段來獲取。現在,有多少人因爲貪污受賄而被判刑,他們之中不乏都是一些大官員,他們雖說,學識淵博,單絕對不是君子。

我知道孔子頗有盛名,但在學了《論語》中的一點兒之後,我才正真意識到孔子的偉大,他絕對擔的起聖人的稱號。正因爲有孔子他們這樣的.人存在,我們才能被稱爲“禮儀之邦”之一,我們的民族得以延續纔有了文化紐帶。《論語》這本書的語句已經融入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那一串串話語早已成了了我們每個中國人的性格基因。

論語讀後感 篇11

我的爸爸雖然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司機,但是敬職敬業,是同事們一致認同的好司機!在家裏他又是一個好爸爸!檢查作業、接送我們上學的樣樣都不落下,可行了!在生活中,爸爸樣樣是我的好老師,可有一次,我卻當了爸爸的小老師!

今天我當了一回爸爸的拼音小老師。我把26個字母寫在了一張紙上,並且每天教爸爸4~5個,可今天會讀了第二天就又忘了。而且還都不準呢,可傷腦筋呀!通過幾天的學習,爸爸已經掌握了基本的拼音的讀法和寫法了,真是不容易啊!但是,直到現在爸爸還是沒有完全的學會拼音。所以我做拼音練習卷的時候,爸爸總會和我一起做,積累更多的拼音知識。

這件事,讓我想起論語中的一句話:“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意思是:幾個人一起在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師的。原本我覺的這句話很荒謬,難道我也能做老師的老師、爸爸的老師嗎?通過這件事我終於明白了:能者爲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的.人很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也可成爲我們良師益友。在我們班裏,我不僅要向心靈手巧的孫卓奕、學習成績名列前茅的沈書煜、關心集體的劉藝靈等好同學學習,也要向平時不聲不語但是也有自己優點的同學學習,比如黃宇通平時雖然一聲不響,但是他卻精通宇宙知識,學習他們的優點。

漸漸的讀論語成爲我每天的閱讀習慣。通過讀論語學做人,讓我每天都有收穫,思想每天都有提高,並且讓我明白了很多爲人處事的道理。因此,我要把這個習慣堅持下去,爭做一個優秀的少先隊員,長大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論語讀後感 篇12

《論語》,一篇充滿高尚的文章。今天,我們讀着讀着眼前彷彿出現了孔子智慧般的面容,宋代開國丞相趙曾說:“半部《論語》知天下。”可見這句話道出了論語在修身治國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翻開第一頁,就看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句話。它的意思是: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溫習以前的知識,這難道不是很愉快的事情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了,這那難道不是非常高興的事情嗎?如果有人不理解我,我卻並不怨恨,這樣的人難道不算是君子嗎?“孔子說得真對!求知自得其樂,交友衷心喜悅,懷才不遇也不怨天尤人。

我喜歡讀書,讀書帶給了我無窮的`樂趣!自從我有點閱讀能力起,書就對我有強大的吸引力。要是碰到一本好書,它就能影響人的一生。我們在閱讀時候會將書中的人物的思想行爲和自己的思想行爲作比較,從而提高自己的思想和道德素質。俗話說得好,“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可想而知,書有多大的作用!知識豐富了,就能擁有寬廣的胸懷。

就如我讀《論語》學而這一部份就使我受益無窮,增長了知識。我們應該多讀書。

一本書上層說過,孔子。一個2000多年的學者,他的思想教育理論、教育方法、他的言行在今天看來依然是那麼的先進,那麼貼切,何以想象《論語》這本書卻通知了中國近二十一個世紀。

真理本不是辯出的,而是做出的,孔子的徒弟在徒弟把孔子曾說的話綜合在一起,寫下了這篇文章,他所說的不僅是做人的道理,生活的道理,生存的哲理,還有學習的好處和如何學習。

我喜歡的一句話:“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不管做任何事情都得像這句話所要表達中的一樣,可我們現在的社會,卻連這一句話都做不到!

孔子,一個創下無數輝煌的學家,現在卻已成了一個歷史,但孔子仍然活在我的心中!

論語讀後感 篇13

《論語》是孔子與其弟子所編,雖說是兩千多年前所編的,但還是讓世界、讓人民,更讓我受益匪淺。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這句話的主旨是做人要實事求是,不能似懂非懂。我一直把這句話當做耳旁風,不以爲然,直到六年級危老師講這句話時,才讓我對他產生了興趣。家人總說我學習時候不知道好方法,而我卻總是打斷他們,這才導致我考試吃了大虧。

記得那是桂花褪下她的平凡,開始展露光芒時,我卻在考場上犯了愁。隨着一生聲哨響,數學考試開始了。剛開始答題,有的同學卻犯愁了,眉頭緊鎖,而我卻如魚得水一般。我用輕蔑的'目光看了看他們,從心底將他們狠狠嘲笑了一番,才繼續答題,寫着寫着,我的臉色卻陡然一變,死死盯着這道題,一隻手撓了撓頭,用嘴啃着另一隻手,背上不停地冒汗。這時,我彷彿看見同學們對我指指點點,死黨對我豎起的大拇指已緩緩向下,這打斷了我的思路。這道題是老師說了多遍的呀!本是這樣懊悔的我,卻被想象所打斷,氣憤到雙眼幾乎噴出實質的火焰,於是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在卷子上亂蒙開了。由於這道題導致我後面的思路混亂,大腦已經崩潰。寫完後我也沒有檢查,只是用手有氣無力的,懊悔的,捶了捶腦袋,便在腦海中回想老師講課的細節,可細節全是與同桌玩耍,唯一聽到的一句話是:“誰還有不會的?”我看了看同學們都沒有舉手,也沒好意思舉起手來,這才“一錯造成千古恨。”我垂頭喪氣,像霜打的茄子一樣無精打采地垂在桌子上。卷子發下來後,我倒在了及格線上,這可能對差生來說是豔陽高照,喜上眉梢;可對我來說無疑是一個晴天霹靂。上語文課時,我像失了神一般,卻猛地聽到“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一看原來危老師在講這則《論語》呢!這使我忍不住回想了一下自己在數學課上的所作所爲,於是我很快把這句話在心裏默唸了幾遍,當成自己的座右銘。

從那以後,我也像桂花樹一樣慢慢展露自己的光芒,不可阻擋。而實事求是的精神更是印刻在我的心中。

論語讀後感 篇14

孔子還非常挑食。顏色難看,不吃;氣味難聞,不吃;烹調得不好,不吃;不合時令,不吃;切割得不好,不吃;沒有合適的醬,不吃。我想,現在最挑食的小孩,恐怕也只有他的三分之一罷了!

讀完《論語》,我不僅對孔子的敬佩更進一步,而且更多了一種親近感。孔子並非什麼高不可攀的“至聖”,他也是一個有優點、有缺點的普通人。他似乎從書上一躍而下,成爲我的一個好朋友。

朋友的作用大致粗分至此,因爲牽扯到朋友的種類,很多話不及細說,下文再談。

《論語》有關結交朋友之標準的論述很有意思,其中既有對朋友的'要求,又有對自己的要求。不同的地方,看上去還有矛盾之處。

首先,孔子認爲,交友必須交優秀的人,德才兼備的人。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學而)只有這樣才能見賢思齊,有道而正。,這一點頗合上述交友的目的。

《論語》以語錄體的形式,記載了孔子及其弟子們的言行,說理深入淺出、言簡意賅。通篇以當時的羣衆語言爲基礎,兼借書面語言典雅精粹之風格,在先秦諸子散文中獨創一體、自成一派。

《論語》雖非純粹的文學作品,然其大量文句卻逐漸演變成了格言、成語和典故,至今仍然保持着強盛不衰的生命力,充分說明了它有強大的思想內涵和鮮明的文學特色。本文擬從語言使用的靈活性,塑造人物形象的飽滿性和記敘事情的洗練性三方面入手,對《論語》一書的文學特色作一淺析。

論語讀後感 篇15

在現代的社會裏,處處都應存在着誠信。對於一個國家而言,誠信可以說是立國之本;對於一個企業而言,誠信可以說是立業之本。對於每個公民而言,誠信可以說是立身之本。

寒假期間,我又一次捧起《論語》這本書,饒有興趣地品讀起來。在這本經典著作裏,遺留着古人燦爛的文化歷史,富有哲理的人生名句箴言,中華民族文明的精髓。即使今日,處在21世紀的新社會,《論語》仍在文化界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引領着人民朝着未來,文明跨步前進。

《論語》中,一句至理名言:人而無信,不知其可。最讓我刻苦銘心。從中,可見孔子對誠信的重視。在孔子看來,誠信是每一個人最基本的道德範疇,取得人們的信任比什麼事都要重要。

“一個月包退,兩個月包換,終身維修。趕快拿起手中的電話訂購吧!”在許多電視頻道中,經常看到這排山倒海的場面,聽到這聲嘶力竭的呼喊的電視購物廣告。多功能手機,褪黑儀,增高鞋,這一種種廣告產品難道真的擁有那神奇的魔力嗎?其實不然。在前幾個星期,電視欄目裏就揭開了電視廣告背後的`神祕面紗。主持人帶着大家,一齊總結了電視廣告的種種特點,拍攝電視廣告的招招祕訣。其中主持人舉出了一個典型事例。廣告裏介紹的一個號稱“排毒基”洗腳盆,聲稱只要你把腳放進去,並撒上一點鹽,就可以把你體內裏各個部位的毒素統統地排出來。從電視屏幕上,分明親眼目睹了那黑黃相間的毒素排出來。然而,買回洗腳盆的消費者發現,不只是放腳,即使放其他的物品,這水還是會變得渾濁不堪。看來,這毒素根本不是人體裏散發出來的。記者通過調查,才發現:原來,洗腳水變色是由於洗腳盆裏能量泵中的電極和溶於水後的精鹽發生電解反應所產生的。

無論是在生活、社會裏的哪一個角落,都應保留着最爲珍貴的誠信,才能取得別人對你的信任。失去誠信,就相當於一個健全的人失去了一雙明亮的眼睛,一隻五彩的蝴蝶失去了一對翅膀。沒有了誠信,宏偉的企業項目將面臨失敗!沒有了誠信,人與人之間將不再存在着由信任搭建起的橋樑!沒有了誠信,世界將充滿着灰暗與欺瞞!“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這《論語》中的名言,教給我們:誠信,是我們的爲人之本!是世間最美好的道德品質!決不允許任何虛假的玷污!讓我們共同祝願:讓誠信永駐人間,讓誠信保留最真實最美麗的容顏!

論語讀後感 篇16

歲月悠悠,古老的中國擁有五千年的歷史。在飛逝而過的五千年中,這龍的故土上出現了多少傑出的人物。如酒仙詩人李白;地動儀的發明家張衡;數學家祖沖之;偉大的設計師詹天佑……但是,有一位學術精湛的學者,他的許多有見地的思想,直到今天都令我們無法忘卻,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他就是儒家學派代表人物——孔子。他的第子根據他的言行舉止寫出了響譽世界的《論語》。下面是我讀孔子《論語》的一些感想: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孔子認爲,沒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長久地處在貧困或安樂之中,否則,他們就會爲非作亂或者驕奢淫逸。只有仁者安於仁,智者也會行仁。這種思想是希望人們注意個人的道德操守,在任何環境下都做到矢志不移,保持氣節。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孔子認爲,一個人斤斤計較個人的吃穿等生活瑣事,他是不會有遠大志向的,因此,根本就不必與這樣的人去討論什麼道的問題。孔子這些思想時至今日對我們仍有很大的教育作用,我們生活在一個不愁吃穿的年代,作爲學生的我們應該樹立遠大志向,能享福也要做好吃苦的'準備,不要被學習中的困難嚇倒,搞好學習,報效祖國。

孔子一身以仁德爲道,一生安貧樂道。而我們現在呢?亂扔垃圾的現象隨處可見。讓我們來見證一下吧,國慶期間,全國各主要旅遊景點遊人散去後留下的是可觀的垃圾,神聖的天安門廣場,留下了九噸垃圾:香口膠,零食袋,紙屑等遍佈廣場。海南三亞大東海景區三公里海灘遍佈五十噸生活垃圾;長沙高速公路上遍地也是垃圾……與之對比鮮明的是像香港這個人口密度很大的全世界有名的旅遊城市或像新加坡等國家,人們無論在大街還是小巷都很少找到一片紙屑。作爲深受儒家學派思想影響的中國人,我們的傳統美德到哪去了呢?

子曰:“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認爲自己不情願做的事情就不要推給他人去做。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想想別人,學會關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小悅悅事件的發生,震撼人心,全國上下議論紛紛。她被車撞倒後,有十八個路人陸續經過,竟然都視而不見。他們本來可以挽救一個活潑可愛的生命,可他們都選擇了放棄。然後,小悅悅又被一輛車二次碾壓之後,才被在路邊撿垃圾的陳阿婆發現,並把她送進醫院搶救。幾天後,小悅悅離開了這個美麗的世界。夏洛能編織出愛的大網,孔子爲了見患了嚴重感染病的弟子回最後一面,可以不顧自己的安微。這不是我們常說的道德嗎?已所不欲,勿施於人,那些怕被人說而不管小悅悅的人,就可以把死亡和痛苦留給小悅悅來承受?孔子教導我們要心善如水,我想請問:對奄奄一息的小悅悅熟視無睹就是善嗎?

孔子的一生安貧樂道,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以詩、禮、樂修身成性。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學習德、智、仁、美樣樣精通的孔子!傳承中華民族的美德並讓之發揚光大。

論語讀後感 篇17

作爲儒家的代表作,論語,在中國文化中佔了極爲重要的地位,它的理念是中國人處事的指導是中國人做人的標準,它是滋養中國文化的精神土壤,古時候便有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說法,論語提倡積極入世,以克己復禮的思想給衆人約束自我智慧於他人的治理理念,讓人們能夠更好的創造一個有人心的社會,在於天下他彙集了天下,人在於個人,他指導人們實現自我價值,這份傳承至今的思想影響了一個又一箇中國人,甚至給海外也帶來了思想的碰撞。

論語讓我直面自己,摒棄壞習慣,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時會會遇到一知半解或者一點也不懂的狀況。可是爲了讓自己顯得聰明的,或至少不太愚笨,就假裝自己已經很懂了,可事實上這纔是真正的愚笨,想知道自己哪裏不懂並不恥下問,或恭敬地向老師詢問纔是智慧的體現呀,所以在我們提升自己的過程中,要遵循孔夫子的話纔能有所提高,做到能夠舉一而反三。

論語讓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學習這件事,論語提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樂於學習,喜歡學習更能從學習中獲得樂趣,得到益處,把學習當做愛好去做,學習的效率更能提高,與此同時我們也要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多學學着,專心多問多思考,才能讓自己更好的學習,更能沉浸在其中。

當然論語最重要的還是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這其中有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的淡薄思想有攻自後而博澤於人的寬容態度,有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謙虛精神,也有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的進取態度,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的昂揚志氣,在今天的中國這些品質都被我們的追求,我們需要更多的人擁有這樣的.品質,營造出一個大同的社會,論語無疑是一個權威的指導。

後世的許許多多的思想都源自於論語文人墨客們需要他給予治國的指導,武將們也需要他洗滌內心的力氣,而我們更需要將他細細研讀,從少年到中年到老年,它會給予我們最積極的建議,讓我們在社會中有所一代論語之光將第三10而至,萬事生生不息,論語是我國文化歷史遺產的一個瑰寶,也是我們每個青少年應該值得品鑑的一本書。論語影響了我,我從以前的,不懂裝懂,到不懂就問,我認爲我已經明白了這道理,自身的聰明不是裝出來的,而是實質上的。

論語讀後感 篇18

《論語》是一部優秀的語錄體散文集,它以言簡意賅、含蓄雋永的語言,記述了孔子的言行。此書也蘊含了許多關於學習的態度與方法。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是孔子對學習的看法,他認爲只要自己感興趣,把所學得當作一種愛好,一種快樂,就一定能學好它。當然,在今天,我們依然認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爲我們發自內心地喜歡,就能夠集中全身的精力,激發潛能,從而促使自己走向成功。

有了學習的興趣還不能夠走向成功,還需要有正確的學習方法與態度。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這是孔子對待學習的態度,他認爲對待知識時,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可事實上,我們很難知道自己知道什麼不知道什麼,或者說人們很多時候不願承認自己不知道,認爲這樣很丟臉,這是一種不正確的心理。我們應該保持謙卑的`學習態度,切不可不懂裝懂。在有了良好學習態度的基礎上,我們再來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認爲學習和思考應該結合起來,不能只顧一邊。現在社會,中國學習就是屬於理論方面十分優秀,但是動手實踐能力與自主探究能力就比較弱了。在這點上,我們應逐步提高學習中探究的能力。這點是非常重要的,但光有這點還不夠,有些人學了後面的,忘了前面的,這樣的學習也是不好的。所以,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這是孔子提出的另一種學習方法。溫故以前學過的知識可以讓我們對此掌握得更加牢固,並且還可能發現一些新的知識。

有了這些,還需要一個“領導者”——夢想。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見周公。”這是孔子在步入遲暮之年還未實現夢想時發出的感嘆,但他並沒就此放棄,而是心懷夢想,對生活充滿希望。夢想就像太陽,沒有夢想的人,生活中就如同失去了陽光,整日在黑暗中度過,怎麼會對生活充滿希望呢?

夢想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動力,但也有人心懷夢想,卻止步不前。

“唐棣之華,偏其反而。豈不爾思?室是遠而。”孔子曰:“未之思也,夫何遠之有?”許許多多的人同這位遊子一樣,雖然心懷夢想,但是覺得夢想太遙遠而放棄,但你有爲此努力過嗎?還有一種人,他們爲夢想努力過、奮鬥過,但在面對衆多困難時,他們被壓倒了,而他們對自己說:“我努力過了。”但你們爲什麼不問問自己:“我拼盡全力了嗎?”如果你做到了這些,那麼你離成功就不遠了。

這本著作中所蘊含的博大而深厚的思想至今仍被世人視爲至理名言,給世人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論語讀後感 篇19

寒假中,我在爸爸的要求下,背完了《論語》,使我對孔子的思想有了初步的體會。

孔子,名丘,字仲尼,魯國人,春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論語》是語錄體著作,涵蓋了哲學、政治、倫理、文學、道德等諸多方面,內容十分廣泛,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編纂而成。

通過對《論語》的背誦,使我瞭解到孔子對各個方面的深入理解。孔子作爲偉大的'教育家,實行“有教無類”,只要“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他教育學生從不分貧富貴賤,只要拿十條幹肉作學費,他沒有不教育的,使教育不再是貴族的權利,他開創了私人教育的先河。從這一點來看,他不愧爲是個偉大的教育家。他對學習和思考的論述非常精闢,比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學習不思考,就會糊塗。只思考不學習,便會疑惑不解。說明“學”與“思”結合纔是學習的正確途徑。

通過對《論語》的背誦,使我懂得了許多道理,我決心在以後的生活中努力的去踐行它。

論語讀後感 篇20

我讀了論語這本書中說的: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尼,小車無月,其何以行之哉?讓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做人就要做一個守信用的人,要說話算數。

就比如我家吧。有一次,我考試考了一百分,爸爸非常高興,我說:爸爸,我考了一百分你不帶我去哪玩一天,爸爸毫不憂鬱的`答應了,打算下星期天帶我去雲臺山玩,我高興的不得了。因爲我從來沒有去過雲臺山,時間過的如流水一般,轉眼間到了星期天。我迫不急待的去問爸爸什麼時候去,爸爸說:“今天太忙了,沒有時間,改日吧!我的心霎時間由高興到難過”。我說:“爸爸你不想去,就別說,說出去話就如潑出去的水,要說到做到。”

媽媽下班了,我把事情的經過說了一遍,媽媽爸爸說了一頓,媽媽說爸爸做的不對,答應小孩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不能演而不信。

雖然這次我沒去雲臺山,但是讓我明白了一個做人的道理。在這裏,我想對我們班的同學說,做爲一名好學生,更要誠實守信,善於勤學。

論語讀後感 篇21

當我翻開那本厚重而又不厚實的泛着濃厚的油墨氣息的千古佳文時,我再一次的,被震撼了!

《論語》是記錄孔子以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體散文。其內容,涉及政治、教育、禮樂、處世等等,是儒家文化基礎所在。它不僅對中國文化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在東亞乃至歐洲也有重大影響,是中外人士研究中國文化的必讀之作。

打開《論語》,我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空隧道,孔子留下了許多使我們對生活,對學習永久反思,並值得我們借鑑的文字。他的言行深及學習,孝道,德行,爲政。使我驚歎不已!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要數:孔子的快樂人生觀!

其實,人這一生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不如意的事情:《論語》中說到,有一天孔子的學生司馬牛憂傷地說:別人都有兄弟,偏偏我沒有。孔子的另一個學生子夏就說:“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這代表了《論語》所倡導的一種價值觀念:人首先要能夠正確地面對人生的遺憾,要在最短的時間裏接受下來。每個人相對與他人都有不如他人的地方,或者某天不如意的事情“砰”地降臨在你的身上。如去年的地震中的青海玉樹人,特大山洪泥石流的甘肅舟曲人。他們(她們)有的瞬間失去了父母、兒女、兄妹等親人;有的瞬間失去了熟悉的'家園,這時要他們(她們)用怎麼的心態來面對?!天災,人們無法預見、有時又無法避免。在天災已經發生時,只有去接受它。不要過分地糾纏在裏面,整日呼天搶地,這隻會加重你的苦痛,就像魯迅筆下的祥林嫂一樣。

然而,我們的第二個人生態度就是儘自己的可能、用自己的能力做事去彌補遇到的遺憾。災害已發生、悲劇已上演、迅速地正確面對這些困苦,思考如何去減少損失、重新站起來。此時,支持我們站起來的是內心的淡定與坦然。《論語。憲問》中談到“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如果你心懷很敞亮,內心很仁厚,你就有一種坦然的勇敢,去直面你的悲痛與遺憾。當一個不幸降臨了,悲痛是難免的,而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它儘快過去,這樣我們才能騰出更多的時間去做更多有價值的事情,我們纔會活的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

如何做人,是一個終生的課題。《論語》告訴我們許多爲人處世的道理,這是一座思想的寶庫。認真地研讀,細心地體會,努力地實踐。我們的境界必將得以提升,我們的人生一定會產生積極的變化。讀《論語》令我受益匪淺。今後,我還要更加細讀《論語》,細讀這中華悠悠千年的智慧,讀懂這其中的做人道理與處事方法,品嚐這暖暖的心靈美味。

論語讀後感 篇22

人生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有着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們去汲取、領悟;思想是一片寬廣無垠的大海,有着太多太濃太濃的魅力,吸引我們去暢遊其中。《論語》的“人生”盡顯思想的魅力,引領我們享受心靈的美麗旅程,體味生命的豐富元素。馳騁與睿智的思想海洋,讓我們的精神變得純淨而通透。

《論語》是生命的學問,要落實到真是的生命中去,是具有真實感、確切感、客觀感的內容真它理。不同於西方的文化,把對理想人格的憧憬寄託彼岸世界的上帝身上,中國文化把希望全身心的寄託在此岸的聖人身上。《論語》的要義就是要培養生命的強度、韌性、成聖成賢。也就是說自《論語》創說之日起,其目的就是爲了經世致用。《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

《論語》注重切己自反的心性涵養。主張人際關係的中正平和,追求出入自在的聖人境界。儘管在追求作聖人之功的過程中,真正成功着寥寥無幾,但儒家思想影響了中華民族的油的世界觀、價值觀和思維方式,他的倫理思想和道德規範,特別是其中重禮儀、寬厚待人、自強不息和積極進取等學以致用,不管在中國前賢大者、王公貴族,還是一介書生,布衣貧民的精神風貌中皆隨處可見。

中國文化和論語生命力深厚強韌,曾是中華民族生命的寄託與安頓所在,他是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它不僅屬於中國而且屬於世界屬於全人類。歷史文化是我們最好的'寶鏡,觀今鑑古,可以使我們增加堅毅的信心!

剛纔我們談到學以致用,但怎樣才能學以致用呢?孔子評價季文子“三思而後行”的話值得記取。孔子說:“再,斯可矣。”這跟說:“一鼓作氣”有類似的意味,朱福貴借孔子的話說:“再思就可以拉,用不着三思,因爲事情都是正反兩方面,第一正思,第二反思,再思第三遍,就容易陷入模糊的矛盾中去了,所以用不着三思,三四十婆婆媽媽的表現,還不夠勇敢,所以慎有時於勇是相對的。”

孔子說他一生致力於教育,就是希望把“仁”的種子種在世人的心裏。今,我們畢生學習,會種怎樣的種子在自己心裏呢?每個人心裏都有自己的答案!孔子的學生樊遲曾經問過孔子什麼叫仁?孔子只回答他兩個字:“愛人”。愛別人就叫仁。樊遲又問什麼叫智?孔子說:“知人”。瞭解別人,就是智。關愛別人,就是仁,瞭解別人,就是智,就是這麼簡單。宋代開國宰相趙普也曾經說過自己以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論語》在古代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發揮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對《論語》的推崇與敬仰。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是《論語》六則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前一則是說幾個人走在一起,那麼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後一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爲恥。這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義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包含着一個廣泛的道理:能者爲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的人甚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亦可成爲我們良師益友。就說我們班上的吧。在這個近80人的班集體裏,就有籃球上的猛將、繪畫巧匠、書法好手、象棋大師。有的是上曉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滿腦子的數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們身邊的這些平凡的人學習,就像置身於萬綠叢中的小苗吸收着豐富的養分。高山,是那樣地雄偉,綿延;大海是那樣地壯麗無邊,山之所以高,是因爲它從不排斥每一塊小石;海之所以闊,是因爲它積極地聚集好一點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的淵博,就必須善於從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們點滴之長——“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一個幾歲的小朋友當然不如四十開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樣沒有史學家的見識廣博……但是正是這樣的“不恥下問”而造就了許多偉人。希望我們這一代人繼續發揚這一優良傳統!

論語讀後感 篇23

《論語》中讓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孔子對流水的感嘆,融進了他對時光飛逝,人生苦短的感嘆。用逝水象徵時光的流逝——一種促人及時行動的緊迫感,一種生命價值只有在奮鬥中才會實現的歷史責任感,都在一聲嘆息中流露出來,帶給人無盡的思考。

時間——是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貴、最易被忽視而又最令人後悔的東西。一步步、一程程,已經走了多遠,永不停留,走過秒、分、時、日,又積成日、月、年代。高爾基說過:“時間是最公平合理的,他從不多給誰一分。勤勞者能叫時間留下串串果實,懶惰者的時間留給他們一頭白髮,兩手空空。”我們不能讓時間停留,但可以每時每刻做些有益義的事。

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前途。時間老人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不多也不少。時間老人對每個人又是不公平的,在同樣的時間內,人們的收穫卻不同。所以我始終相信“珍惜時間的人時間也會珍惜他‘”這句話。懂得珍惜時間的人會好好地使用一分一秒。因爲他們知道時間是寶貴的。如果你會把握時間,你就會把握生命,你纔不會虛度人生,如果你虛度人生,那麼在你虛度的`一分一秒的時間裏,你可能不會感覺到什麼,然而有一天你去計算,你會覺得浪費的時間可以幹很多你沒時間乾的事情。這時,有的人懊惱,有的人想禰彌補,但這是無濟於事的。俗話說的好“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如果你不想自己以後後悔,那麼現在你就要珍惜時間。歷史上凡是有成就的人都十分珍惜時間。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與朋友約會,他站在橋頭一邊等一邊在紙上寫着,雨淋溼了衣服,他也毫不察覺。朋友來了滿懷歉意的說“不好意思,耽誤了你寶貴的時間。”愛因斯坦卻興奮地說:“我非常有意義地度過了這段時間,因爲在這些時候我又想起了一個出色的想法。”時間是寶貴的,它總是不知不覺地從我們身邊流走。你是想把它當作日曆一天天撕下去,到最後只留下一個生鏽的日曆夾嗎?因此我堅信珍惜時間的人才會擁有美好的明天。

論語讀後感 篇24

書是我的最愛,我每天都看,我有兩百多本書,可最值得推薦的書,還是這本古香古色的《論語》。

《論語》是一本記載孔子言行和思想的一本書。就是孔子的弟子把聽孔子講話和孔子與時人、弟子談話時作的筆記,加以整理、編纂而成的。這本書包含了人文、生活、道德和教育等方面的知識,讓我覺得“仰之彌高,鑽之彌堅。”

讀了“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我明白了學習知識以後,按一定時間溫習它,不是很快嗎?

讀了“學如不及,猶恐失之。”我明白了學習就像追趕什麼,追上了還會擔心失去它。也就是學習完要定時複習,不然會丟失它。

讀了“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讓我明白了:一起走,必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也就是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要取長補短。

讀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讓我明白了:懂得學問和事業的人,不如喜歡它的人,喜歡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爲樂的'人。學習首先要培養興趣、愛好。千萬不能被動學習,否則只能事半功倍。

《論語》裏還有許多這樣的例子,我就不一一枚舉了。我雖然還有很多沒讀,但我已經被它吸引了,我堅信,他對我未來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有很大的影響。同學們,這就是我強力推薦的一本書——《論語》。

論語讀後感 篇25

幾乎每個人都知道顏回,但是一千個讀者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讀完《論語》後,我對顏回有了自己的看法。

“孔子說:我不違背整天的詞語,如蠢,以爲他們撤退省,足以發回也不傻。”這是老孔子顏回的評價,可以概括爲“顏回大智若愚。”顏回看起來笨,其實他是一個聰明的人渴望學習,所以我們不能以貌取人。

孔子作爲老師可以不分貧富,只要是通過虛心求學生活的人,他都收下。當顏回進學堂時,只要磕三下頭便成了孔門弟子。一開始孔子教育並沒有一個特別需要注意顏回,只是我們發現他上課進行學習最認真,但從不發表意見。

可隨着時間的推移,孔子顏回發現後,中午放學總是最後一個離開學校,下午和早期學校。孔子覺得很奇怪:顏回,吃就吃這麼快?於是,他派了幾個人回家,看看發生了什麼事焉。

原來,顏回家發展非常窮,所以我們住在城市貧民區,父母可以每天都要到自己田裏去種地,只給顏回就是留下一鍋菜湯。顏回回到家後,就把菜湯倒到一個用竹子能夠做的每個碗裏,津津有味地吃起來。有時菜湯喝不飽,他就跑到井邊,用水瓢舀幾瓢水喝,然後他們趕緊重新回到教育學堂。

孔子非常欣賞顏回,所以他說:“賢,惠也! 一筐菜,一瓢飲,在小巷裏,人們不能擔心,回來也不改變它的快樂。 賢者歸也! “

不僅如此,顏回恭恭敬敬地說。他對孔子太不仁慈,以至於他的美德聞名於世,孔子說他“在三月的時候良心發現” ,但是顏回沒有照顧他的健康,英年早逝,孔子悲痛欲絕,他說: “唉!天空被哀悼!天空被哀悼! ”

公爵曾問孔子:“有什麼好學的弟子?”孔子說:可見日元多麼重要回來孔子“有那些誰學顏回,不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的人現在也將死,未聞好學者也。

顏回是個肯吃苦耐勞的人。他沒有在現狀中抱怨,而是一個積極健康向上,努力工作學習,修身養性,成爲了得到大家相互尊重不同的人。我們在生活中也要通過這樣。例如,這次考試考差了,不要灰心,不要抱怨,因爲那都是需要我們可以自己的問題。我們國家應該根據分析錯題,以後上課認真聽講做筆記,才能不斷提高教學成績。這難道不是企業一樣的道理嗎?

我們也可以學習顏回的另一個優點:尊敬師長。 老師面對這麼大的班級,毫無怨言的把教授給我們的知識,我們不能不尊敬老師。 但我們不應該面對老師的'恐慌,如果是這樣,就不能建立正常的師生關係。 顏回禮貌地指出孔子錯了。 這樣,我們在課堂上要認真聽講,不懂的問題可以向老師請教,吸收老師的知識,才能無愧於老師的辛勤付出。

因此,我覺得學生顏回是個尊師重道,好學,大智若愚的人。他是我們可以學習的好榜樣。

論語讀後感 篇26

《論語》是集合了孔子生平講學和門下弟子言行的一本智慧語錄,其中所體現的先賢聖人的思想,貼近普通人的現實生活,點明瞭人生的真諦。千年時光並沒有改變人生的本質,無論過去還是現在,生命的.絢爛最終將歸於平淡,充實而自在的生活纔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是說學了能按時溫習,不也很高興嗎?有志同道合得人從遠方來,不也很快樂嗎?別人不理解我,我卻不抱怨,不也是君子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是說你十五歲有志於學習,三十歲自立,四十歲遇事不疑惑,五十歲懂得天命,六十歲聽到什麼都能理解,七十歲隨心所欲而不越出應有的規矩。人的一生不要虛度,要立志做大事。

從《論語》這本書中,我學到了很多的人生道理:待人要真誠,不要花言巧語;孝敬父母,尊敬兄長,這是一種美德;學習要老老實實,不要不懂裝懂等等的人生大道理。

《論語》這本書是一本好書,它可以幫你悟到人生中的許多大道理。

論語讀後感 篇27

老師讓我們學習《論語》,在所有論語裏,有一則是我印象最深,最有感觸的一側論語,那便是:“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這則論語是說:經過了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後一個落葉的。它告訴了我們:只有經過艱苦的環境的磨鍊,才能更加體現出人的毅力和意志。

有一次幫母親拾柴火,夥伴們陪着我一起去。可那些樹枝卻是長滿了尖刺,朋友們時常被扎得鬼哭狼嚎,我的手也難遭厄運,被扎出一道道傷口。漸漸地,夥伴們放棄了,便勸我陪他們一起玩。我看看身旁滿頭大汗的母親,咬了咬牙,一口回絕朋友,又埋頭幹了起來。

下午回到家裏,媽媽替我挑出手中的小刺,誇獎了我。那時的我,手上的疼痛依舊掩遮不住心中的喜悅。

不經風雨,怎見彩虹?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一個人,不可能沒有經歷過逆境。逆境中的.掙扎求存固然是痛苦的,更是難熬的,也是辛酸的。可是,只有在逆境中我們才能進步,才能磨鍊自己。

古人有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在這個社會裏,你不逆流而上,只在原地踏步,別人就會超越你,適者生存這個道理,人人皆知,我們應該學會磨鍊自己,不管條件怎樣惡劣,環境怎樣艱苦,我們都應堅持下來,做一棵不懼“歲寒”的“松柏”。

風浪越大,九越戳越勇,任憑他的摧殘擊打,我們都要逆風飛翔。

論語讀後感 篇28

近來翻閱《論語》,我在其中瞭解、領悟。我想對孔子說,你的思想,在經歷漫長的千年隧道,依然在我們生活中的每個角落滋長着,不曾停息。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從中我讀懂了你,讀懂了你那博大精深的學問的來源。請允許我在此將筆稍微拐一下。縱觀世界文學史,最爲悲壯、高亢的詩文,往往是在人生最激烈、慘痛的旋渦裏分娩。因爲寫它的不是筆,是生命的孤注一擲。

你是首次提出“有教無類”,認爲世界上一切人都享有受教育的的權利。在教 育實踐上您提出了很好的建議:教師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應該“誨人不倦”,“循循善誘”,“因材施教”。你認爲學生應該有好的學習方法如“舉一反三”、“溫故而知新”;學習還要結合思考“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好學“三人行必有我師”;學習態度要端正。您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有啓發和教育的重要意義。

我想對孔子說,當你在世界的某處地方停駐,留下的是你的淵博,教出的是無窮的學子,我爲你感到自豪。你渴望着統治者的賞識,可卻從不因此而違背自己的原則。你那談泊名利,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質,讓我懂得了一個人學到的知識,別人是拿不走的,因爲它已成爲個人的財富,是心靈的智慧。只有用自己的才智觀察周圍的世界,並認真地思考,得到的答案才真正屬於自己。正如一個人的氣質,不能拿別人的一樣,必須經過個人的.學習,長期的訓練才能成爲一個知識淵博,通曉世界的人。

孔子,在你的弟子整理出的《論語》中,記錄了你一生的言語,不管是道德,學問,還是品質我們都得到了昇華,如滾滾的江水永不止息,你的知識已貫通中外古今,你的博大胸懷令你那上千個弟子臣服,更令我驚歎。孔子,我想對你說,當我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當老師在傳授知識時我想起了你那“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是呀!只有這樣才能讓知識得到鞏固,得到更新,獲得更深的體會。你那“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我銘記於心,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強加給別人,讓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還有“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讓我明白:人生路上,每個人都有自己奮鬥的方向和生命的目標,如果奮鬥方向錯了,就應及時調整,人生座標定位錯了,就要移動生命的座標。如果所面對的無法改變,那我們就改變自己,只有這樣,才能最終改變屬於自己的世界。

歷史千百次的昭示,千百次啊!當困難絆住你成功腳步的時候,當失敗挫傷你進取雄心的時候;負擔壓得你喘不過氣的時候,不要退縮,不要放棄。我想對孔子說,是你讓懂得怎樣處事,怎樣去學習,怎樣去面對人生。

論語讀後感 篇29

今天,我讀了“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意思是“孔子說:學習而不思考就會迷惘,思考而不學習就會有危險。”

配的啓蒙故事是“砍柴的學問”。講的是古代我國著名的軍事家孫臏的老師鬼谷子教學生的故事。有一天,鬼谷子給孫臏和龐涓每人一把斧頭,讓他倆上山砍柴,要求“木柴無煙,百擔有餘”,並限期10天內完成。龐涓想都沒想,就埋頭開始砍柴。孫臏經過認真考慮後,專門砍了一些榆木放到一個窯洞裏,把榆木燒成了木炭,然後找了一根柏樹枝當扁擔,將榆木燒成的木炭挑回鬼谷洞。意爲百(柏)擔有餘(榆)。10天后,鬼谷子先在洞中點燃龐涓的木柴,火雖然燒的大,但是濃煙很多。接着鬼谷子又點燃孫臏的'木炭,火旺且無煙。

讀了這些,我覺得孔子說的真好,讀書學習而不思考,表面上好象把學的東西記住了,但是同由於理解意思,實際上並沒有真正的記住,只有在學習認真思考,才能知道哪些還沒有弄明白,及時向別人請教,真正掌握所學的知識。所以,我要象故事裏的孫臏學習,不管做什麼中都要多思考,特別是在學習上努力地做一個會學習會思考的好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