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經部>論語>

論語讀後感(通用14篇)

論語 閱讀(6.65K)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論語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論語讀後感(通用14篇)

論語讀後感 篇1

《論語》中還有另兩處相關的記載,我覺得更爲重要。一處是: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顏淵)這裏的兄弟可以做“朋友”理解。我覺得,這一段語錄對我們自身提出了要求。友誼是需要雙方共同建立的,我們不能只要求對方符合自己的要求,還要使自己能羣,能讓人接受。要做到這一點,恭敬有禮是基本的條件。此外,這段話還擴大了選擇朋友的範圍,提出了與人交往應有的氣度。我覺得子夏是相當有胸襟的。當一個人能夠自立於天地之間,視野已達到一定境界時,什麼人不能容我成爲他的朋友?同樣,當一個人能夠自立於天地之間,視野已達到一定境界時,什麼人不能成爲我的朋友?只要不超越道德底線,“四海之內皆兄弟”。這一點可以和另一處對讀:子夏之門人問交友于子張。子張曰:“子夏云何?”對曰:“子夏曰:‘可者與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張曰:“異乎吾所聞:君子尊賢而容衆,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賢與,於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賢與,人將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子張)

所以我們必須在繼續孔子的思想道理的同時也要學會變通學會改進。就拿最簡單的一句話“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來說,或許在古代或是很久以前它是人們行事的一個準則,不管任何事都得像這句話所要表達的`一樣。可是在當代這個社會中,這句話就不能這樣用,我們要根據不同場合來靈活的運用它。因爲現代社會也流行這樣一句話“說謊不對,可是有時候善意的謊言卻遠遠勝過說實話”。

當然孔子的這句話在以前主要是運用於學習中,但是生活中的學習也是一種習得,這句話同樣適用,只要我們會用。還有像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孔子說:“父母的年紀,不可不知道並且經常記在心裏。一方面爲他們的長壽而興奮,一方面又爲他們的衰老而懼怕。”我覺得這句話前面說得很好,我們是應該記住父母的年齡和出生日期之類的,這樣我們才能在他們生日的時候不至於忘記而讓他們感到很難受,這也是我們作爲子女盡孝的最好時機。可是後面的一則以喜,一則以俱,在我看來就沒那個必要。每個人都會經歷生與死,只不過是晚與早的問題而已。我們沒不必要爲這種很自然的事情而擔憂,只要我們能夠讓父母的有生之年過得舒適健康就足夠了。

論語讀後感 篇2

喜歡萊蒙托夫的一首詩:“一條船,孤獨地航行技術在海上,它既不可以尋求一個幸福,也不逃避生活幸福,只是我們向前進行航行,底下是沉靜碧藍的大海,而頭頂,是金色的太陽。”

我,願做這隻孤獨的小船,帶着碧波盪漾在寧靜的大海里,奉承着,駛向前方,感受着陽光的溫暖。

高中時期,使人成熟,使人感性,使人感性。我們不再是無知的孩子,我們學會了獨處,學會了與自己相處,學會了思考,學會了解決問題。我們接觸到更多的世俗智慧,體驗到更多的人性溫暖,心靈更加成熟。回想起我以前每天都在想的事情,真有趣。一個頑皮的孩子,他從來沒有經歷過生活,死亡,悲傷,或者分離,他每天都在自己製造的悲傷情境中度過,擔心各種各樣的事情,現在看起來像是無病呻吟,自憐的笑話。現在我們更珍惜寶貴的生命,更瞭解那些不冷不熱的人,我想,這不是虛僞,而是更熱情地與世界相處。

今天,我們,從來沒有一個人的損失。我們慢慢沉醉於一個人的世界,寫作學會了面對喧囂後的寒冷,學會忍受孤獨與寂寞,像鳥兒一樣孤獨的小船,像海深,騎兵冰,波瀾不驚的心臟,但它蘊藏着巨大的能源。

如今的我們,再也不是沒有了對人情冷暖的過多傷感。我們可以慢慢習慣於客套和僵硬,卻仍保持自己那顆溫暖的心,用真心對待學生每一個問題值得企業付出的朋友,用溫暖的心去認知發展社會,感悟生活世界,將那些工作瑣碎、無所謂、負面的東西進行過濾。

今天,我們爲偉大的生活更加感激,珍惜你的生活,嚮往更多的未知世界的日子。隨着時間的.推移,看着生老病死在我們身邊,我們不禁移動到生命的神奇,感受生命的脆弱。所以,我們正在努力,試圖讓自己的生命沒有遺憾。我們是嚮往,嚮往未知的國家,不同的文化,併爲奇觀的世界無限的嚮往。

花開花落,雲捲雲舒,自然在不停進行運轉,生命在中國不停消逝,我們也在不停發展成長。被歲月拔節,我們學會了學生感恩,學會了一種淡然,學會了他們懷着這樣一顆敬畏法律天地、敬畏人民生命的心,在這個迷濛慌亂的時代裏,爲自己的未來經濟奔騰!

論語讀後感 篇3

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孔老先生告訴我:父母健在時就不要長時間離家遠行,如果不得已要離家遠行,必須要有一定的去向。我似乎還沒有獨自遠行的經歷,但在外時父母的牽掛,卻深深地牽引着我。

一次,我去上英語課,爸爸囑咐我到了學校給他打個電話。可當我到了那裏準備打電話時,突然忘記了爸爸的手機號,手裏拿着手機,心裏萬般無奈,傻傻的笑着。等下了課,一個熟悉的身影出現在我面前,是爸爸!他責備我的大意,讓他擔心。現在想起來都很愧疚,好友的電話倒背如流,可每天在自己身邊的父母的電話,卻忘的一乾二淨,真是悲哀!子女永遠是父母的心頭肉,從我們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一條無形的紐帶,便將我們緊緊繫在一起,每天回家可以開到父母臉上的笑容,遭遇挫折時可以得到父母的鼓勵,在外遠遊時可以聽到父母的叮囑,原來,這就是幸福……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孔老先生告訴我:君子總是心胸寬廣坦蕩,小人常常憂愁悲傷。一般人很難有海納百川的胸懷,總是會爲一己私利勾心鬥角。我承認,我並不是一個很能寬容他人的人,我也會有“陰謀”,也會有心計,可其他人何嘗不是呢?人是一個矛盾的組合體,總是在自我意識了掙扎。傷害過自己的人,覺得應該讓他們付出代價,可真正想要“報復”時,卻又於心不忍,慢慢的',自己在這些小事上糾結,把自己弄得很累,心累了,還會快樂嗎?後來,我學着去理解他人,去寬容他人,傷害我並不是他們的初衷,只是我自己這樣想罷了。漸漸地,心中沒了先前無所謂的困擾,多了一份坦然,生活變得簡單而快樂。原來,寬容他人是一種幸福……

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孔老先生告訴我: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同正直、守信用、見聞多的人交友,就有好處。同虛假做作、諂媚奉承、花言巧語的人交友,就有害了。我喜歡交朋友,但有因爲交友標準有些“偏”,所以至今也只有幾個“死黨”而已。俗話說:朋友多了路好走。“叫到一個知心朋友,受益一生,正直的人教會我不偏袒他人,守信的人教會我言而有信,見聞多的人讓我學到更多的知識,大家共同進步。原來,與朋友談天說地、互訴衷腸是一種幸福……幾千年前,孔子用一字一句,記下了人生的真諦,幾千年後,我從這一字一句中,感受幸福的氣息。論語讓我明白了什麼是幸福!

論語讀後感 篇4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每每讀起美文,久遠的傳統文化紮根於心。

開篇節選的這三句,給人以愉悅,真情,韻味十足,朗朗上口,引領我們徜徉知識的海洋。“學習並時常溫習,不是很好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令人不高興嗎?人家不瞭解你,你也不怨恨,不也是個有道德的君子嗎?"其中“學而時習之”點名了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習方法,需要來借鑑。學以致用,就要理解。這句話雖說像白水一大話,卻也蘊含着深刻的道理。再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一句描述的是,當一個人的學問已經完成,有道同的人慕名而來,雙方相見甚歡,有會於心,是一種志同道合的快樂。這個“朋”當然不是指酒肉朋友。酒肉朋友一來,免不了酒酣耳熱,傷身破財,又何樂之有呢?而志同道合的朋友,與你分享胸中之學,笑傲江湖,指點江山,這纔是人生一大樂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朋友志同道合而非兄弟義氣,同時,做人也要向君子學習,有寬廣的胸懷,不隨隨便便遷怒於他人。

總的.來說,開頭只有短短的三句話,其影響之深。主要講述了學習,交友,做人的道理。學習的內容不是做人做事,因此學習的時間應該是日常生活的分分秒秒,而不應是侷限於課堂之上。與人交往就是學習的過程,也是做人的過程。通過實踐得來的知識才是真知,時刻不忘學習,保持一種活到老學到老的境界和生活態度。當一個人達到“不慍”的境界時,他已經成爲一個大德的人,自然也能獲得無上的歡悅了。

良好的開頭,帶來了很深的道理。這短短的三句話,給了我無限的思考,意識到了學習,交友,做人的缺陷和不足,因爲“亡羊補牢爲時不晚”。

又例如這一句,曾子曰:“五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生活是一種行爲習慣,人在其中,只要沒有太大的波瀾,往往會隨波逐流。但這種庸常的腐蝕性後果缺失嚴重的,因爲經常性的檢查自己的言行,並及時做出調整和約束,是十分必要的。自查自省是修德建業需要,是少犯錯誤的關鍵所在。

“論語”的哲理性是極其有價值的,值得每一個人去深入研究和學習,並以此爲動力,嚴格規範自己的一言一行。

論語讀後感 篇5

《論語》是我國儒家思想的前年經典絕學,是一部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其中大多是孔子回答弟子們的提問後所做的記錄;有一部分是回答諸侯國君、卿大夫和各方人士的問題;還有一部分沒有問題,只是記錄孔子的一些言論。因此,《論語》中記載的言論涉及方方面面,充分反映了儒家思想的精髓,其中的很多思想至今對我們的言行都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例如在“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這句話中,孔子告訴我們如何正確對待已經學過的知識;在“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中,我們知道讀書而不思考就會茫然無所知,只空想而不讀書就必然會產生疑惑等等。

然而,如果我們仔細閱讀了《論語》,除了那些我們都很熟悉的千古名句之外,我們還會找到一些能夠反映時代背景的語句。

例如:“自行束脩以上,我未嘗無誨焉。”它的意思是:學生主動帶一束肉乾來見我,我是不會不教他的。我認爲,當今社會的師生關係融洽,學生尊敬老師,老師愛護學生,這些都不需要物質來衡量的,而在孔子生活的那個年代,學生要送禮纔可以得到老師的賜教,這足以反映出當時封建社會的腐朽。

再如:“朝,於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誾誾如也;君在,踧踖如也,與與如也。”意思是說,孔子上朝的時候,與下大夫說話,侃侃而談,從容不迫;與上大夫說話,態度和悅;君子在場時,說話侷促不安。從中可以看出,孔子和不同等級的人說話態度明顯不同,他的做法與當今以人爲本、和諧社會是不相符的,充分說明孔子所處時代是一個等級分明的時代。

此外,從“朋友之饋,雖車馬,非祭肉,不拜。”(意思是說朋友送的禮物如果只有車馬,沒有祭肉,孔子也不會行拜禮)中,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當時的.人們很重視祭祀祖先,即使別人送再多的東西,如果沒有祭肉,主人也不會高興等。

當然,雖然在《論語》中,我們看到了一些帶有明顯時代色彩,透露出封建社會的腐敗氣息的言論,但從整體上看,它帶給我們更多的是做人做事的原則、治家治國道理,使我們受益匪淺。因此,它仍是一本好書,孔子也毫無疑問是中華民族最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

論語讀後感 篇6

中國傳統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做一切事情的根基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修身可理解爲外在能力完善並懂得變通與時俱進而內在心靈則完滿、富足待自內心修爲提升自身能力提高才能更好地去爲人處事。

在開篇的“天地人之道”裏作者首先提到的就是人。相之於天地的永恆人的生命是何其短暫孔老夫子從各個角度各種層面不斷地教誨我們怎樣使自己限的生命變得更有質量總體概括爲:精神富足、心理安康、生活態度積極、和親人朋友、同事和睦相處愛崗敬業、安於本職獻於社會多方面又十分精闢的道理乃至讀完行人處事的一切尺度豁然於眼前:

處世:“以真報怨以德報德率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因爲內心的坦蕩自信泰然而自內向外油然而生的從容、寬容。但這種寬容變有尺度並非毫無原則的謙讓、寬恕而是以真報怨以德報德。其實面對自己過往的生活中所遇到的種種當時有過許許多多的情緒可是走過來回頭再看的'時候覺得其實也沒什麼不管是幫助愛護自己的還是曾經嘲弄甚至傷害過自己的都不過是人生的一種經歷而已處世爲人除了要感謝幫助愛護自己的人同樣也要感謝那些嘲諷甚至傷害過自己的人因爲只有他們的嘲諷才更讓人感覺至深才更人覺醒與自強。

交友:“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是對我們的忠實勸告並提醒我們廣交益友不交損友在與人相處的分寸把握上應“君子之交淡如水”。慢慢品味才深深的感悟什麼纔是“淡如水”水的純淨與清徹。

對待事業:“恥其言而過其行”君子是最有行動能力、最有人格魅力的人、並且君子的力量永遠是行動的力量、不是語言的力量。

通篇讀完綜合發現書中頻頻出現的一些詞語定、坦蕩、溫暖、從容、樸素、和諧

其實這些就是本書所要告知我們的爲人處世的真諦。夜以繼日裏我終於讀完了它合上書的剎那、我深切感受到自己找到了一把打開心靈枷鎖的鑰匙。這些枷鎖是虛妄之想的枷鎖庸人自擾的枷鎖、面對不順、不公、不義、不禮而只知一味或憤慨、或憂鬱、或禮貌、或怒目相向、亦或消極避之的枷鎖。

平時總喜歡看一些純文類的書籍、目的也是想淨化自己的心靈盪滌內心的浮躁處世、爲人、行事、以及生活中的凡此種種給自己的人生多一份空間與遐想的餘地。但這種借之外力的注意力轉移較之於自內而外的因“三省吾身”而泰然自若的從容實則“其遠差矣。”

論語讀後感 篇7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能夠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您能告訴我一字,使我能夠終身實踐,並且永久受益嗎?如果有這麼個字,那就是“恕”字吧。就是你自個兒不想幹的事,你就不要強迫別人幹。人一輩子做到這點就夠了。

在現實生活中,如果因爲別人欺騙了你,你也就用同樣的方法去騙取別人,這種處世方法實在是不可取的。我以往與財務經理說過,不能因爲有客戶不講信譽,不按合同支付車款,一拖再拖,心中產生怨氣,就對我們的供應商也採取同樣的付款方法,也不講信譽,將來公司如何生存呢?無論何時,都要誠信爲本,這樣企業才能做得長久啊!

所謂“恕”字,拓展一點說,“恕”字是講你不要強人所難,不要給別人造成傷害。言外之意是假如他人給你造成傷害,你也應儘量寬容。現實生活中的我,到目前爲止,我的人生中曾被兩個所謂的小人傷害過,儘管他們兩個人目前的.處境不是太好,只是不知他們是否還象以前一樣天天算計別人,以往我在內心暗暗發誓,將來有一天我要報復,但隨着銳意進取的學習和工作,心境不斷地調整,時至今日,心境變遷,以往那種過激的想法已淡忘,甚至想不起來,但內心深處當時的痛楚還隱約記憶。

現如今擁有一份寬容,奉獻一份真誠,執着一份情節,,把持一份矜持,回頭再想想過去的思潮是十分的不成熟,但當時的處境所崩發出來的想法卻是成長過程的真實寫照。所以此刻想想,毛澤東主席的講話是很有哲理的:“人是在不斷總結經驗基礎上日漸成長成熟起來的,”如果一個人不善於總結得失而一意孤行,必將走回頭路,弄不好還會犯同樣的錯誤的!

子貢以往問教師:“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假如一個人很貧賤,但他從不向富人諂媚;一個人很富貴,但他不傲氣凌人。這怎樣樣?

教師說,這很不錯。但還不夠。還有一個更高的境界,叫做“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更高的境界是,一個人不僅僅安於貧賤,不僅僅不諂媚求人,並且他的內心有一種清亮的歡樂。這種歡樂,不會被貧困的生活所剝奪,他也不會因爲富貴而驕奢,他依然是內心歡樂、富足、彬彬有禮的君子。

現如今,生活中仍有許多的人在進行進取,在激烈的競爭中,努力發展着自我的事業,忘我的工作,不要健康,不要家人,忘記了朋友。收入多少,職位高低,似乎成了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誌?

對照起來,我是否也有相同之處呢,心靈相照的歡樂的生活似乎離我不是遙遙無期了?

論語讀後感 篇8

我在這一學期有幸學習了《論語》這本書,《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無憚改。意思是,人如果不自重,威信就不如別人,學習也需要經常鞏固知識。才能對學習得到有效的幫助。這句話使我想到了我自己以前的一言一行。

以前,我總是大大咧咧的,一點都不夠穩重,引來許多人的指責。玩起來,那可以說連自己姓什麼都不知道了。記得有一次參加趙怡歌組織的“祕密”活動,很晚回家。爸爸媽媽東找西找都找不到我,使他們非常擔心、傷心。同時這件事情被同學們知道後,自己的面子也在同學面前丟的一乾二淨,招來同學們的冷眼相待。有時候在課堂上我也和班上的男生嘻嘻哈哈,不認真聽課導致學習成績下降,好多女生都不喜歡和我做朋友了。

沮喪之餘我學習了《論語》,其中的“無友不如己者,過,則無憚改”等句,知道了自己不能經常和那些“道德品行不如自己的`人”混在一起甚至成爲朋友。如果這樣,你在別人眼中的形象便會一落千丈,自己的威信也就很難樹立起來。想到這我停止了行動、遠離他們,自己的心也安分下來了。學習上、生活上有困難我會找老師、找同學幫助解決。現在值日中,我是能幹的組織者,課間我和大家一起討論難題、分享讀書感受、解決班級問題。

學習了《論語》的“學而篇”,使我明白了做人的很多道理。現在的我,已經變得懂事多了,當我言辭不當、行爲不合學生行爲規範時,我就會想起《論語》中老師教給我們的內容。

“學而篇”不僅講了學習,也講了做人的道理。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人。”意思是,說話不要花言巧語,這樣會給別人留下別人不好的印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意思是,人如果每天反省自己三次,那他就會爲人非常忠誠,與朋友叫他也會非常誠實。學習也會非常用心。像這樣時刻啓發我的句子還有很多,它們像一位不說話的老師時刻提醒着我的一言一行。

你可千萬別小瞧《論語》這本書,這本書裏有很多道理值得我們學習。雖然孔子生在古代,但是我們至今還在照着孔子的思想做事。所以利用好你身邊《論語》這本書吧!

論語讀後感 篇9

論’理論,理論人生,理論人生滄桑百態,理論孔子儒家思想,理論學而篇,理論爲攻篇,理論子罕篇、先進篇、李氏篇、衛靈公篇、子張篇、微子篇等。

自古文學家孔子,受萬民敬仰,成立儒家思想,得意門生隊排長龍。自然理論乎,名言乎,不少矣。例: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去攻讀鑽研邪說,那就有害了。不踐跡,亦不入於室。也有當事人反對之論,唯女子乃小人難養也,可是例時上千年,出了多少女中豪傑,真是多乎,精乎。

論語讀後感三

孔夫子曾經說過“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以及“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諸如此類的話,並且還說過“吾十有五而志於學”。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歲,五十七年的經歷使他仁德兼備,學問淵博,成爲冠絕一時的大學問家,大思想家,可謂是震古爍今(不敢說後無來者,也起碼是前無古人了)。以如此身份,當他的高足問他時,他的回答竟然是“朝聞道夕死可矣”,多麼令人不可思議!

作爲一個完全有足夠的資本炫耀自己的大學問家,孔子還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學習探索中去嗎?答案是肯定的。

孔子的特點不是探求天地萬物的具體性理,而是探求社會與人生的具體性情。因爲世間萬物的客觀規律也許是有限的,但是人的具體感情是無限的。作爲有限的“人”,探究的是無限的“人”,這也正是讓孔子感到學無止境的原因。人的性情舉止,是處於不斷的變化過程中的,每探究出新的內容,就打破了原來的舊的規律。“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把話已經說得很明白,去了解人性,纔是最困難的。而孔子最精闢的論述,也自然而然體現他對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見解。

陶行知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在這一點上,和孔夫子幾千年前提出的主張“仁與德”的觀點不謀而合,兩人都是偉大的`教育家,爲什麼相隔千年,提出的觀點卻是驚人的相似?毫無疑問,兩人都是把“仁與德”當作自己去不斷努力實現的目標,不斷的學習,從而提高自身的修養與品德,這是有必然性的。

爲了學習,可以三月不知肉味,這足以見孔子的勤奮,可如果僅僅是勤奮,恐怕孔子就不會如此得到世人的尊敬了。他的好學表現在方方面面: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是謙虛;我不如老農,我不如老圃,這是實事求是;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這是一種樂觀。他的學習精神,不僅僅限我們常人的思維:這個是學問,那個不合適。孔子會以最博大的胸懷,去接容包納世間萬物,這就是我們所不及的。

論語讀後感 篇10

小時候讀《論語》,是因爲學校老師的要求,要背會,考試要考。後來讀論語,是對孔子的敬重,想要從中學會什麼東西。讀的過程中,逐漸對孔子的思想有所理解,更懂得了《論語》在講什麼。現在,我想把自己的一些理解告訴你,讓你也從中瞭解《論語》的奧祕。

人們常把孔子和古希臘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相提並論,孔子思想的深度與廣度,他和弟子所著《論語》的影響力,在世界範圍內確實可以和蘇格拉底相提並論,在今天甚至還要大於蘇格拉底。孔子的言行涉及面很廣,孝道、治學、治國、爲政,幾乎涵蓋了人生中所有的重要場合,你的困擾,你的疑惑,總能在論語中找到答案。可能有時候裏面的一些話會顯得有些過時,但是重要的是你自己從中得到的感悟,以及對人生的理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原來說的是不同的人對學習的理解,以及由此所產生的學習快慢好壞的差距。但是我從中也體會到一些有關爲人處世的道理,人應該做自己感到快樂,感興趣的事情上,而不是刻意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這樣是沒有好結果的。只有你樂於做一件事情,你纔會可以專心、深入的去做,最後有所成就。而在有所成就的基礎上,更應該有着“修身、治國、平天下”的遠大目標,不枉人生一世。

《論語》也對我的專業學習有着深遠的影響,醫學是一門非常嚴謹的學科,關乎人命,容不得半點虛假!在學習過程中就要秉持“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的守則,絕不可以不懂裝懂,這不僅是對自己的不負責,更重要的是,將來進入醫院,這會害了病人。一個不嚴謹,不懂裝懂的醫生絕不是一個合格的醫生!

醫學也是一門不斷進步的`學科,而且進步的速度正不斷加快。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要想成爲一名合格的醫生,一名好的醫生,就要不斷學習,永遠保持一顆求知的心,做到學而不厭。不斷豐富自己,接受新的知識,新的理論,並且適時實踐總結。我想,這樣的醫生,纔不會落伍。這次疫情,成千上萬的人民深受其苦,國家真正處於危難之際,這是一場沒有硝煙卻有不少犧牲的戰爭!而在這場戰爭中,第一線的戰士就是醫生!是他們,不顧前方艱險,毅然決然的衝在抗疫第一線,哪怕有去無回。這些醫生,是我們的前輩,是我們的楷模!

《論語》帶給我的感悟,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講完的,不是普通的詞句所能表達的。那一點一滴深厚的人生哲理,慢慢滲透入我的心,陪着我在醫路上走下去。

論語讀後感 篇11

《三字經》裏說:論語者,羣弟子,記善言。它告訴人們,《論語》記載的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一些言語行事。被奉爲儒家經典。人們在強調《論語》的價值時,總會提到,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典故。

于丹教授緊扣21世紀人類面臨的心靈困惑,結合其深厚的古典修養,運用女性特有細膩情感,從中國人的宇宙觀、心靈觀、處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養、理想人生觀七個方面出發,使我們領悟到《論語》傳遞的.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她在講述中穿插了很多生動並富有哲理的小故事、寓言,使她的解讀更精彩、更深刻、更通俗易懂。

於教授的講座傳遞了《論語》中很多做人的道理,先看孔子的爲人、夫子之道:忠恕而以;再看孔子給他弟子的說法:已所不欲,勿施與人;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省也;未若貧以樂,富而好禮者也。關於做人《論語》中出現最多的是君子,君子的標準是什麼呢?孔夫子說:仁者優,智者不惑。那麼,怎樣才能成爲君子呢?孔夫子說,修已以敬,修已以安人,又說: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關於交友《論語》傳遞的信息是: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損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和朋友交往要有一定的分寸,保持適當的距離。侍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孔子還說:忠吿而善道義,不可則止,勿自辱也。和朋友交往時,說話非常關鍵,說話要注意三點:一是不要搶說話;二是不要有話不說;三是不要閉眼瞎說。

《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的態度,我們每個人都希望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那麼什麼纔算幸福快樂的生活呢?幸福和快樂只是一種感覺,與貧富無關,同內心相連。如田園詩人派鼻祖陶淵明,他的物質生活非常貧困,但他的內心卻非常快樂和幸福,經常和朋友喝酒、歌舞,醉了便說:我醉欲眠卿可去。好生愜意。

關於做事《論語》中給出的答案更精彩。孔子的學生子張問幹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祿在其中矣。

聽了于丹教授的講座,使我學到了知識,振撼了心靈,收穫了智慧。但要真正快樂的工作生活,還需要不斷地學習和領悟。

論語讀後感 篇12

《論語》的讀後感預覽: 《論語》的讀後感 今年假期,我就有幸拜讀了一下。 說它是薄薄的一本小書,實在不假。雖然字印的斗大,再加上註釋,翻譯,總共也不過220頁。想想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如此的一本小書。若是擺在那些厚似饅頭, 重似磚頭,印刷精美似繡花枕頭的大部頭鉅著之中。實在是不起眼之極了。何以想象,就是如此的一個薄薄的小書,卻統治了中國近二十個世紀,是中國的立世的歷史呢?可見《論語》是一本應百讀、細讀的好書。 其中靈我印象最深的一篇就是第一篇:“學而實習之,不意樂呼,有朋自遠方來,不意樂呼,人不知而不蘊,不亦君子呼?”這句話的意思是:意思爲學習之後經常去溫習,不也是快樂的事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是值得高興麼? 別人不理解你,而你不生氣這不是君子麼?《論語》的讀後感正文:

《論語》的讀後感

今年假期,我就有幸拜讀了一下。 說它是薄薄的一本小書,實在不假。雖然字印的斗大,再加上註釋,翻譯,總共也不過220頁。想想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如此的一本小書。若是擺在那些厚似饅頭, 重似磚頭,印刷精美似繡花枕頭的大部頭鉅著之中。實在是不起眼之極了。何以想象,就是如此的.一個薄薄的小書,卻統治了中國近二十個世紀,是中國的立世的歷史呢?可見《論語》是一本應百讀、細讀的好書。

其中靈我印象最深的一篇就是第一篇:“學而實習之,不意樂呼,有朋自遠方來,不意樂呼,人不知而不蘊,不亦君子呼?”這句話的意思是:意思爲學習之後經常去溫習,不也是快樂的事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是值得高興麼? 別人不理解你,而你不生氣這不是君子麼?

我認爲我們在生活中,應該把學習同樣當成一件快樂的事情,好好學習。而當朋友來到你家裏,你也應當非常高興,該熱情款待才成。當別人不理解你的時候,你不能生氣,而應該耐心的對別人講明你的理解,這樣你纔是個君子。

《論語》這本書非常好,他告訴我們許多人事間的道理,它能讓你品德高尚,讓我們學到了很多。普通人把《論語》作經書看,認爲是聖人之言,不以文學論。但以文學眼光看來,《論語》一書的文學價值很高。

論語讀後感 篇13

暑假剛開始,媽媽便讓我讀一本經典著作《論語》。

《論語》是我國的經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論語在歷代的統治者心目中的地位了。粗看《論語》,它是一本記錄孔子教導弟子們的一些語錄。書中記載了大量個人修養和道德規範的言行,集中闡明瞭孔子“仁”與“禮”的核心思想。可媽媽告訴我,通過學習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觀、世界觀、教育理念等可以讓人受益一生。孔子的教訓在中國人聽來,似是老生常談,平淡無奇。但是孔子教訓獨特處在於他教各個人的心走向別人的心裏找安頓,找歸宿。教人心安放在人心裏。帶着這些深奧的讓我無法理解的疑問,我走進了《論語》。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一種樸素的人的一生計劃,我們從小就要有理想,有計劃。不能得過且過,平庸一生。

子曰:“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中國人歷來以謙虛爲教,誠信爲本。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有時我在課堂上沒有搞明白的問題或做習題時不會的題目,過後似懂非懂得,也不再去深究,等到考試時我還是做不出來。因此我們平時在學習過程中,不能不懂裝懂,有不懂的問題應該虛心向別人請教,要不恥下問。我們平時與人相處時,要學習別人的'高尚品德,不要只看別人的短處,如果別人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我們就要自我反醒一下。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孔子的聲聲教誨讓我心感慚愧。雖然我在優越的環境中生活,但是我卻沒有優越感,平時吃飯總覺得家裏得飯菜不夠豐盛,沒有葷菜就不吃飯。穿衣服嗎非名牌的不穿。別人有的東西,我也非要買到。平時還要媽媽給零花錢。可是一提到學習我就很不高興,總認爲是件痛苦的事。學習了論語以後,我要改變我的學習的態度。我要學會在慾望不能滿足時應有的忍耐。

禮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串聯起了悠久的中華文明,我將通過孔子的智慧來啓發我的智慧和人性的光明,陽光的積極向上。

論語讀後感 篇14

我們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中華上下五千年,數不盡的風流人物,說不完的英雄故事。繪製成了一本本經典名著,豐富了後來人的精神海洋。

在我讀過的爲數不多的國學經典當中,我印象最爲深刻的當屬《論語》。古人皆說:“讀半部論語,可以行天下。”這句話放在現在雖然有些誇張,卻也足以說明了《論語》的好。

第一次接觸《論語》是在我國小五年級的時候。那時,我們的語文老師抽早讀的時間帶着我們誦讀國學經典。從《弟子規》到《千字文》,從《大學》到《中庸》,然後就到了《論語》。我們從一開始的.被“之乎者也”繞暈頭,到後來慢慢學着去領悟其中奧義。

還記得第一次讀“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我們一個個都不知所措,明明是“shuo”,爲什麼要讀“yue”呢?爲什麼那個時候的“說”和“悅”是一個意思呢?那爲什麼不直接就寫“悅”字呢?我們的腦子裏裝着十萬個爲什麼?因爲無法理解,誦讀的時候只能是呆呆地念、死死地背。

慢慢地,我們逐漸找到了它的韻味,一邊跟着讀,一邊搖頭晃腦,就算是被老師點名站起來背誦,也能從容自如的來上一段:“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有一次,我和一個同學在討論問題時產生了分歧,在討論的過程中我已經論證了是他錯了,可他卻還要與我爭執,我當時心裏就有些瞧不起他,甚至不想跟他玩了。可我突然想到了孔子說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又想到了“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他不過是這一個看法與我不同而已,他還有那麼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呢,我又怎麼能輕視他呢?

越讀《論語》我就越發感受到孔子的偉大。《論語》裏的每一句、每一條都在教導我們人生的道理。孔子教我們修身養性,教我們爲人處世,教我們做人要具有“君子”人格。品德高尚、待人誠信、謙虛好學,這些都是最基本的要求。

雖然一直到國小畢業,我們的《論語》都還沒有讀完,但這樣一部偉大的論著本來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讀完的。它在我們人生的每一刻都能給我們以不同的指引。正所謂學海無涯,在之後的日子裏我會把《論語》一直讀下去,還要繼續讀更多的好書,就讓我沉浸在中華經典中肆意徜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