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語文說課稿範文彙總9篇

說課稿 閱讀(3.46K)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語文說課稿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說課稿範文彙總9篇

語文說課稿 篇1

《趕海》一課是蘇教版第六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敘述了“我”在童年時代跟舅舅趕海的一件事。文章語言活潑、趣味橫生,字裏行間充滿了童趣,流露出作者熱愛大海、熱愛生活的真摯情懷。本課內容比較淺顯,應着重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來幫助學生領會思想感情,訓練學生的語感。其中捉蟹、捏蝦是課文的重點,內容具體而生動。爲完成本課時教學目標,突破難點,採用重點詞語突破,圖文結合,反覆誦讀等教學方法,具體設置如下程序教學:

一、引出“趣”,切入重點.

伴樂引讀感受趕海在作者心目中是一件有趣的事。多媒體出示趕海畫面,讓學生說說趕海有哪些趣事,體會文中“……”的作用。引導學生帶着迫切的心情去海邊趕海。快讀全文,找出具體寫趕海趣事的自然段。

二、緊扣“趣”,輻射全篇。

1、仔細讀第二、三自然段,找出趕海的有趣場景,分別加上小標題,理清脈絡。

2、自由讀第二、三自然段,思考,哪個場景最有趣?從那些地方看出這個場景的有趣?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培養他們自讀感悟能力。

3、導讀重點場景,捉螃蟹部分先讓學生試讀,通過表演體會捉螃蟹給我帶來的樂趣。抓住兩個“原來”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動感畫面。通過第一個“原來”使學生體會到小夥伴“只努努嘴兒不作聲”的專注神情與“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東逃西竄”的鮮明對照,通過第二個“原來”使學生體會到螃蟹作最後掙扎令人忍俊不禁的情形。導讀“捏大蝦”時學生品味比喻句的精當,通過朗讀想象大蝦大搖大擺神氣十足的樣子,讓學生邊讀邊體會我“只一捏”便俘虜了“武將”的那種得勝時的喜悅心情。

4、 自讀感悟這兩個場景的“趣”。

5、 學生自由讀4、5節。結合前文,插圖,體會大海的寧靜美。

三、再品“趣”,整體迴歸。

師述。把學生帶入情境:“我”迎着柔和的海風,沐浴着夕陽的餘揮,踩着軟綿綿的沙灘走在回家的路上,感到舒服極了,不由得哼起了最愛唱的歌。

細心的同學最會發現問題,仔細把第一、第五自然段讀一讀,誰來告訴大家你發現了什麼?首尾呼應,這樣寫更加突出了趕海的 樂趣和難忘。同學們以後可以把這種方法試着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相信一定會使你的文章更加完美!

四、 繞“趣”,課外延伸。

文中用了“嘿、哩、咦、哦”等語氣:“武將”借代詞,“束手就擒、東逃西竄、自由自在”成語。這些詞語的恰當運使用使文章生動形象。儘管全文場景描寫沒出現一個“趣”字。但我們讀後卻充分感受到其中的“樂趣”,讓我們學習這種寫法,寫一寫自己玩得最開心的一次活動。

語文說課稿 篇2

講解這篇課文時,要引導學生在感興趣的基礎上熟讀課文,讓學生較具體地說出貝聿銘在建築設計方面的主要成就。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體會本文語言準確生動的特點,進一步體會作者的寫作技巧。有關這些問題,可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基礎上完成。安排一課時。

一、教材分析:本文描述了世界頂級建築大師、美籍華人貝聿銘在建築設計上的傑出成就,讚揚了他高超的建築藝術和一片愛國心。

二、學情分析:本文內容較長,詞語較多,引導學生通讀全文,查字典,給生字注音,對不熟悉的詞語加以解釋,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爲引發學生興趣,熟悉內容採用答記者問的方式。教師先作示範,讓學生模仿。

三、教學目標:

1.通過讀課文了解貝聿銘在建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2.習課文精心選材、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3.受貝聿銘的愛國之心,並從中獲得啓迪。

教學重點、:1.通過讀課文了解貝聿銘在建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2.學習課文精心選材、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貝聿銘在建築設計中所表現出來的革新創造精神和他的一片愛國心。

四、教學過程:

1、導入:由歌曲《我的中國心》導入,讓學生自己談談歌中的感情。

2、整體感知:讀書後填表,瞭解貝聿銘的巨大成就和成長軌跡。(學生互相交流)

3、研讀課文:

(1)作者在介紹貝聿銘這些偉大成就時,全文是按照一種什麼結構和順序來介紹的呢?有什麼好處?

(2)觀察圖片,說說貝聿銘的建築特點。

4、拓展討論:

(1)既然是介紹貝聿銘和他設計的建築,爲什麼會以“展示華夏文化魅力”爲本文的標題?聯繫課文談談你的理解。

(2)從貝聿銘這位世界級的建築大師身上,你能學到些什麼?

(3)現代漢語詞典對“根”一詞的解釋是:“高等植物的營養器官,能把植物固定在土地上,吸收水分和養分,貯藏養料”。請你說說下面句子的“根”該如何理解?

A.我的根在中國。

B.中國建築的根還在,還可以發芽。當然,光尋歷史的根還是不夠的,還要現代化。

c.有了好的根可以插枝,把新的東西、能用的東西,接到老根上去。

(4)現代漢語詞典對“和諧”一詞的解釋是:“(幾種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配合得很恰當”。

“和諧”也是中國文化的精髓之一。請你根據課文內容,說說貝聿銘的建築設計是如何體現“和諧”的特點?

課後反思:因爲課文比較長,所以處理材料上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有所取捨。因此採用媒體幻燈片,可以更好地有助於教學。課前預習要做到充分。在具體教學中覺得比較成功的是能根據學生的回答思考,改變預設方案,使得教學銜接自然,而且解決難點很輕鬆。但是遺憾的是開頭的歌曲《我的中國心》可以放在結尾,與體會貝聿銘的愛國情可以結合起來。文章來

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詠懷古蹟》其三是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第三冊第二單元的課文。學習這個單元,要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進入詩歌的情景,感受古代社會生活與古人的情感世界,領略古人獨特的審美情趣。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懷古詩借古傷今借古傷己的風格特點。

能力目標:賞析詩歌,體會作者情感

情感目標:把握詩人借古傷己,懷才不遇的憤懣情感

二、說教法

教學是一門藝術,應變是教學藝術得以順利實施的重要前提。所謂應變,就是根據不同的班級、不同的授課內容以及教學過程中出現的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和處置措施。因此,教師要本着quot;因材施教quot;以及quot;教學有法,但無定法quot;的原則,慎重地選擇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根據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徵,我採用以下方法進行教學:

1、學生誦讀、整體感知的教學方法。

2、點撥詞句方面的一些知識的教學方法。

三、說學法

新教學大綱明確指出:quot;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學習、探究。要重視師生的語言交際和心靈溝通。quot;quot;重視學生思維方法的學習。quot;據此,我確定了以下學法及能力培養:

A、圈點、批註的方法。

B、參照註解,動口動腦,培養學生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

四、說教學程序(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漢元帝年間,巴山楚水,一個傾國傾城的女子,揹負着民族的期望,義無反顧的踏上征途,走進朔風勁草的茫茫大漠之中,將她的一汪秋水化成一輩子的守望,種在歷史的青冢裏;唐大曆年間,羈旅半生,歷經滄桑的杜甫,來到了昭君的家鄉mdash;mdash;湖北秭歸,在勢若奔馳的山林間,要想八百年前的美人,杜甫會生髮怎樣的感想呢?今天我們將通過《詠懷古蹟其三》這首詩去尋找答案。

(二)《詠懷古蹟》五首簡介

(三)字詞正音

(四)詩歌分析

(五)體會作者與王昭君情感共鳴

(六)藝術技巧

(七)佈置作業

杜甫詩三首

詠懷古蹟(其三)

教學目標

1、瞭解懷古詩借古傷今借古傷己的風格特點。

2、感受詩歌主旨思想。賞析名句,體會杜甫沉鬱頓挫的詩風。

3、瞭解歷史人物,關注歷史人物,思考歷史人物。

教學重點難點

賞析詩歌,理解寓意,把握主旨。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漢元帝年間,巴山楚水,一個傾國傾城的女子,揹負着民族的期望,義無反顧的踏上征途,走進朔風勁草的茫茫大漠之中,將她的一汪秋水化成一輩子的守望,種在歷史的青冢裏;唐大曆年間,羈旅半生,歷經滄桑的杜甫,來到了昭君的家鄉mdash;mdash;湖北秭歸,在勢若奔馳的山林間,遙想八百年前的美人,杜甫會生髮怎樣的感想呢?今天我們將通過《詠懷古蹟其三》這首詩去尋找答案。

二、《詠懷古蹟》五首簡介

1、詩體:一組七言律詩,共五首;

2、內容:緬懷庾信、宋玉、王昭君、劉備、諸葛亮;

3、主旨:借古蹟古人抒發自己的心懷。

三、字詞正音

1、注音

萬壑(hegrave;) 赴(fugrave;)荊門 明妃(fēi) 朔(shuograve;)漠 青冢(zhǒng)

四、詩歌分析

1、首先,請同學們一起有感情的朗讀這首詩,朗讀的時候整體感知這首詩並在詩中找出能夠代表整首詩的感情基調的詞語。

明確:“怨恨”

2、詩歌分析

首聯:“羣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①赴:奔赴,表達羣山奔赴的氣勢。這裏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把千山萬壑寫活了,它既有飛動之勢、又有變幻之姿。

①明妃:即王嬙、王昭君,漢元帝宮人,晉時因避司馬昭諱改稱明君,後人又稱明妃。昭君村在歸州(今湖北秭歸縣)東北四十里,與夔州相近。

②尚有村:還留下生長她的村莊,即還有古蹟之意。尚:還。

明確:

1、首聯引出歌詠對象王昭君,點明昭君村所在的地方

2、“千山萬壑”如此氣勢豪邁的地方一般是用來寫英雄出生之地,而在此卻寫一個柔弱的女子王昭君的出生之地,有何意味?(借高山大川之雄偉氣勢來襯托王昭君的不同凡響。

頷聯:“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③一去:一旦,一經。指昭君一經離開漢宮,遠嫁匈奴後,從此不再回來,永遠和朔漠連在一起了。

④紫臺:指漢宮

⑤朔漠:北方的沙漠

⑥青冢:指王昭君墓。在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南,傳說冢上草色常青,故名“青冢”。

明確:頷聯寫昭君悲劇的一生,紫臺與朔漠、青冢形成鮮明的對比,生地的榮華與死地的荒蕪形成強烈的對比,襯托出悲涼的氣氛。“連”字寫出出塞之景,“向”字寫出思漢之心。

譯:昭君離開漢宮遠嫁匈奴後,從此不再回來,永遠和朔漠連在一起,最後只留下青冢向着黃昏。

頸聯:“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

⑦畫圖:漢元帝按圖招幸宮人,工人都賄賂畫工,王昭君自恃貌美,不肯行賄,被畫工醜化,不得皇帝召見。後來漢與匈奴和親,令王昭君遠嫁漢元帝才得知其爲宮中第一美人,傳說因此殺了許多畫工。從這裏可以看出漢元帝之昏庸,同時也可以看出詩人對此是很怨恨的。

⑧省”:讀作shěng,教材作“曾經”解。關於“省”,註釋紛紜,莫衷一是,有作“減”“少”解,也有作“略”“不”解。無論哪種解法,這句詩諷刺了漢元帝只看畫圖不看真人的昏庸。

⑨“春風面”:通感手法,將視覺移於感覺,寫昭君容顏之美麗。

⑩“環珮”女子佩戴的飾物,用來借代昭君。

“空”:徒然

明確:“ 月夜魂”與“春風面”形成鮮明的對比。將生前的美貌與死後的月下孤魂比照着寫,一狀姿容秀美,一寫冷月孤魂,同一個王昭君,昔如彼,今如此,諷意與同情隱於不同色彩的六個字中。此句文字對仗工整,又蘊含着無窮的感慨:生前已經錯過了知遇的機會,死後魂魄歸來也是枉然。

譯:憑藉畫工的畫像只能約略認識昭君美麗的容顏,昭君死在匈奴不得歸,只有她的魂能月夜歸來。

尾聯:“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傳說王昭君在匈奴曾作怨思之歌,感嘆在漢宮受到的冷遇。樂府有《昭君怨》、《昭君嘆》等曲辭。

千年以來琵琶彈奏的胡地樂曲,還分明訴說着她心中的怨情。“千載”點出樂曲流傳時間之長,以見昭君怨恨之深。

五、體會作者與王昭君情感共鳴

本首詩題爲《詠懷古蹟》可裏面只寫了王昭君的怨恨,並無作者個人情懷,這是不是與標題“詠懷”二字不符?

明確:

杜甫

唐玄宗天寶五年,作者西入長安,羈留十年,才做了個看管兵甲器具的小官;安史之亂爆發後,他前往靈武投奔唐肅宗,任右拾遺。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觸怒唐肅宗而受排擠,被貶華州司功。

王昭君

也因漢元帝昏庸,不辨美醜遠嫁異鄉,流離不得歸,身死遺長恨。二人的遭遇、經歷、處境無不相似,顯然作者是在懷古傷己。

昭君 杜甫

絕代佳人,入宮見妒 才華橫溢,入朝見妒

畫圖省識 遠離漢宮 不分忠佞 無辜遭貶

身死異國 環佩空歸 漂泊西南 有家難歸

因此,杜甫借王昭君不被帝遇,葬身塞外的不幸遭遇抒寫自己不被重用,身世漂淪的悲苦情懷。

六、藝術技巧

1、借古諷今,懷古傷己

2、對比鮮明,對仗工整

七、課後作業

請同學們預習杜甫詩《登高》

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小白兔和小灰兔》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新編教材第二冊第七單元中的一篇講讀課文,一共9個小節。主要講小白兔和小灰兔幫老山羊收白菜,小灰兔接受了老山羊送的白菜,吃完後又去要;小白兔不要白菜要菜籽,自己種菜,菜吃不完,還送給老山羊一擔的故事。

這篇課文處在第七單元中,單元訓練重點是學會生字和詞語,理解小白兔說的:“只有自己種,纔有吃不完的菜。”這具話的意思。

編者的主要意圖,是指導學生觀察插圖並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特別是分角色朗讀對話部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體會熱愛勞動的思想教育。

學習本課時,要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使學生懂得熱愛勞動,憑着自己的勞動,才能豐衣足食的道理,因此,我制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和要求掌握的詞語,認識8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讀課文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懂得熱愛勞動,憑着自己的勞動,才能豐衣足食的道理。

課文層次分明條理清楚,語言淺顯易懂,富有吸引力,針對《國小生語文教學大綱》中,低年級閱讀教學要求:“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我把“朗讀課文作爲教學重點,又根據年齡段的特點和教材的要求,我把“理解‘只有自己種,菜油吃不完的菜’的意思”作爲難點。

二、說教法

本文是一篇講讀課文,應體現以講爲主,憑藉老師的講,訓練學生的聽說基本功。因此在講課時,教師必須採取靈活多樣的方法,才能真正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根據我班學生活潑好動、求知慾強,好奇心強的情況和教材特點,我準備採用“表演朗讀和“直觀演示法”來教學本課,因爲本文是一篇富有兒童情趣的童話故事。孩子們比較喜歡聽,有非常願意進入角色表演,他們想展示一下自己的表演藝術和才能,興致一定很高。如果我請他們帶頭飾分角色朗讀,他們一定表演地很出色。

此外,本文內容每小節都講了一個完整的意思,結合掛圖,讓學生通過觀察圖畫,朗讀的表演,來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把小白兔和小灰兔的語言、動作和神態描繪地更加完整、具體,通過看圖說話,並接圖擴展思維,豐富想象,培養觀察,思維、想象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說學法

根據課文的內容要求,我準備讓學生用“看看,讀讀,想想,說說”的方法學習本課。

我準備讓學生用兩課時教學本文。現在主要講第二課時;完成教學目標2。教學過程分爲五個環節。

(一)兒歌引路,揭示課題。

開始上課,我就用兒歌引路:小白兔,白又白,兩隻耳朵豎起來,愛吃蘿蔔愛吃菜,蹦蹦跳跳真可愛。同學們,你們覺得小白兔可愛嗎?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小白兔和小灰兔”的故事。老師邊講邊板樹課題:22、小白兔和小灰兔

(二)範讀課文,整體感知

在揭示課文後,我又問:同學們,你們想知道小白兔和小灰兔的故事嗎?現在聽老師範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什麼?聽後請回答這個問題,這時學生的積極性已被調動起來了,興趣也提高,精神也非常集中,聽了範讀他們整體感知了文章的內容,然後指明分節讀課文,這樣就進入了第三個教學步驟:

(三)理解內容,抓注重點,突破難點。

在學生對課文有初步瞭解之後,教師應一步步引導學生理解全篇課文的內容。我是這樣設計的:先讓學生大聲朗讀全文,做到讀正確,再讓他們看課文共有幾個小節,然後逐節分析。

1、講讀第1---3小節

教學時,課文第一節,我採用讀課文的方法一帶而過,只讓學生明白小白兔和小灰兔來幫老山羊收白菜。第2、3小節連起來講,採用看圖提問的方法。首先出示掛圖,讓學生看圖,老師提問:收完白菜,老山羊爲了感謝小白兔和小灰兔,就要送白菜給他們,小白兔和小灰兔是怎樣做,怎麼說的呢?然後指名兩位同學分別讀2、3小節,其他同學邊聽邊畫出寫小白兔和小灰兔的句子;再讓學生回答,老師板書:要菜子 收下白菜。在教學的同時,讓學生懂得禮貌用語,教育學生作一個有禮貌的好孩子;接着引導學生用禮貌的語氣讀出小白兔和小灰兔說的話,從而培養學生動腦、動手、動口的習慣。

接着用同樣的教法教學第4---6小節

2、導讀第4—6小節

教第4—6小節時,我是這樣設計問題小白兔回到家裏怎麼做的呢?先讓學生自己讀第4、5小節,畫出表示:小白兔動作的詞。學生會很快就能回答說:種白菜。(我在引導學生用一句化完整地回答)並畫出“澆水、施肥、拔草、捉蟲”等詞,然後我又問:小白兔不僅這樣做,而且是“常常”地做,說明了什麼?學生通過思考,有的會說:小白兔很勤勞;也有的會說:它很愛勞動。我對他們人、他們的回答給予肯定,並表揚他們,這樣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接着引導學生看第二幅插圖練習朗讀第4、5小節。板書:種白菜。再請學生齊讀第6小節後問:小白兔把一車白菜拉回家後,怎麼做的呢?這一問,相信學生會異口同聲地說:不幹活。板書:不幹活。最後讓學生看第三幅插圖,指導朗讀第6節。

3、導讀第7—9小節

我又用同樣的方法學習第7—9小節,教學時我是這樣設計問題的:小白兔和小灰兔做的不一樣,結果有什麼不同呢?先讓學生自己讀課文,再同桌分角色練習朗讀小白兔和小灰兔的對話,這樣學生就不難回答這個問題:小白兔種白菜還送給老山羊一擔;小灰兔不幹活又向老山羊要白菜。板書:送白菜 要白菜。接着我又說:“所以小白兔說‘只有自己種,纔有吃不完的菜。’同學們想一想,這句話講什麼呢?”讓學生聯繫上面所學的內容說說。我根據學生所說做了如下總結:通過老山羊和小白兔種白菜的事告訴我們只有憑藉自己的雙手,辛勤地勞動,才能豐衣足食的這個道理。從而教育學生要熱愛勞動。最後引導學生觀察第四幅圖,練習朗讀小白兔和小灰兔的對話,讀出小灰兔覺得奇怪,而小白兔很自豪的語氣。

通過以上看圖說話,不僅理解了課文的重點,而且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思維、主動學習,又豐富了語言,還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

(四)遊戲,朗讀訓練

本文是一篇童話故事,適合分角色表演朗讀,並且通過表演可以形象地再現課文內容,使學生理解更深透,因此,在學課文後,我找了名學生帶頭飾上臺分角色表演朗讀。學生對錶演感興趣,要想使朗讀表演地更成功,老師要指導他們怎樣讀好,比如:小灰兔奇怪地問的那句話,要讀出和表現出奇怪的語氣和神態來。在老師的指導下,相信學生一定能讀好。

(五)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能體現出文章的主要內容,使讀者一看就懂,又能使學生利用板書,總結課文。

我的板書設計是這樣的。

板書設計:

22 小白兔和小灰兔

要菜子 收下白菜

種白菜 不幹活

送白菜 要白菜

語文說課稿 篇5

語文說課稿對於語文教學的作用是十分關鍵的,有利於提升教學質量。優秀的語文說課稿以下是小編爲大家精心整理的優秀的語文說課稿,歡迎大家閱讀。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這篇文章是必修課本的最後一個問題探討專題中的第二篇課文,這一專題有兩個功能:一是對前面20個人文話題的自然昇華,由對“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等若干具體問題的思考,生髮爲對人之所以爲人,人生存的意義和價值等終極問題的追問;二是這些文本本身對學生語文核心能力的提升具有引領功能,對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具有豐富的課程價值。第一板塊的兩篇課文都是具有深刻的人文內涵、富有哲理思辯的文章。《蘭亭集序》作爲一篇書序,由敘事而寫景,感物抒懷,從一次普通的遊宴活動談到作者的生死觀,雖然有人生無常、“死生亦大矣”的感慨,但一反魏晉時期流行的消極虛妄的人生態度,暗含把握當下人生,不宜空談玄理的真實樂觀的態度。我想教學時應從文本出發,牢牢抓住文章的核心觀點,注意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把文章蘊含的思想內涵挖掘出來,使文中包含的人生境界深深感染學生。引導學生深刻領悟作品展現的詩意的人生境界,讓學生體會中國古代士大夫的山水審美情懷和他們精神超越的優美姿態。

所以,根據該課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訂瞭如下教學目標: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瞭解序文的寫作特點,掌握一定的文言知識。

能力目標: 1.理清課文內容層次

2.理解作者的生死觀。

情感目標:正確認識作者對人生悲歡無常、終歸於盡的深沉感慨,樹立積極進取的人生觀。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瞭解由這次集會而引起的人生無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脈絡。

難點:認識作者深沉感嘆中所蘊含的積極情緒。

二、說教法

對於文言文教學,我曾經以教師講解爲主,不重視學生誦讀,因爲文言文有講頭,其中的實詞、虛詞、句式、情感、理趣等等,都可以講出很多“東西”來。但這種做法不能使學生真正喜歡文言文本身,他們喜歡的只是其中的所謂文化。發現這個問題後,我在教學中感到了一種“捨本逐末”的尷尬。於是我參照新課標精神嘗試改變文言文教學思路,從由教師講解變成讓學生誦讀,從重視翻譯到重視感悟。我把自己的思考設計爲“文言文五步誦讀法”:一讀讀準字音,二讀讀懂句意,三讀讀出情感,四讀品味評價,五讀回味理解。《蘭亭集序》的教學,基本上就是按照這一思路進行的,但結合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準備用兩課時,採用誦讀法、點撥法和討論法進行教學。(爲了清楚的體現我的“文言五步誦讀法”,我把兩個課時放在一個整體中)

1、誦讀法。讓學生帶着任務去讀書,每一遍誦讀都有目的,每一遍誦讀都有任務。通過誦讀,使學生身臨歷史情境,直入文本深處,切身體驗“此景此情”,與作者進行面對面地溝通與交流,產生心靈之間的感染與共鳴,從而在更深的層次上感悟文本、感悟人生。

2、點撥法。所謂“點”就是點擊要害,抓重點;所謂“撥”就是撥疑難,排障礙。“點撥法” 能啓發學生腦筋,自己進行思考與研究,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在學習本文中,我主要點撥的是難句以及作者感情變化的線索,從而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

3、討論法。討論法是指在教師精心運籌下,以小組或集體的組織形式,圍繞某一教學要點或專題,展開議論甚至爭辯,從而獲得知識、開發智力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能夠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從而活躍學生的思維。

課時安排:2課時

三、教具準備

課件:王羲之生平簡況、王羲之蘭亭集序書帖影印、蘭亭集序錄音

四、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由古人對生死進行的哲理思考引出王羲之對生死的感悟。

(二)作者、作品以及文體簡介

結合課下註解①瞭解作者後欣賞插圖,再在幻燈上出示王羲之的其他書法作品,讓學生直觀感受其書法“飄若遊雲,矯如驚龍”的特點,同時簡介文章體裁特點,擴充學生的相關知識,完成知識目標中對序文特點的瞭解。

(三)五步誦讀

1、第一遍誦讀:聽錄音範讀,小聲跟讀,完成以下任務。

(1)、邊聽邊校正自己的字音、句讀錯誤。

(2)、勾畫出自己有疑問的字詞,讀完後討論。

(3)、 給生字詞注音。

2、第二遍誦讀:自由誦讀,完成以下任務

(1)、同學指出文中不解的字、詞、句。

(2)、師生共同解決學生提出的字、詞、句問題。(幻燈片展示字詞句)

3、第三遍誦讀:配樂集體朗讀(理清思路,整體把握情感)

要求從每一段中找出一個字概括作者的心情

4、第四遍誦讀:學生代表有感情朗讀

學生代表帶着感情誦讀,在朗讀中分別體現出歡樂、痛苦、悲傷的感情。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1)第一段中,作者的樂因何而生?

(2)第二段中,作者的痛緣何而來?

(3) 第三段中,作者的悲由何而發?

5、第五遍誦讀:學生再次齊讀全文(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四)討論

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討論,重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

(1)、作者由樂轉痛有無道理?

(2)、作者的悲哀之情是否是消極悲觀?

(3)請大家來談談你是怎樣認識王羲之對人生的感悟,你對人生有什麼新的體驗?

(五)小結

《蘭亭集序》歷來被譽爲書、文兼美的藝術珍品。作者一掃風靡流行的駢偶時尚,以清新自然的散體筆法記述了那次在中國文化史上著名的雅集盛會;並觸景生情,臨境興嘆;將自己對生命的熱愛與眷戀,對人生價值的感悟與自然真諦的追問,坦誠且酣暢地傾訴於人性覺醒的啓示錄中。一千六百多年後的今天,我們重讀這篇佳作,仍然能夠真切地感受到這一曲生命之歌的巨大魅力。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應簡潔美觀,概括性強,故將板書設計爲:

蘭亭集序

王羲之

樂——時、地、人、物、事

痛——生命短暫、人生易老

悲——亙古不變的規律

語文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課文以學生喜愛的童話故事形式出現,通過羣鳥爭論:春雨到底是什麼顏色的?來讓學生感受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本文共分爲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自然段,寫春雨的形象。第二部分是第2—5自然段,寫三隻小鳥討論的內容。第三部分是第6自然段,也是寫春雨的形象。第二部分是教學的重點,難點,要通過多種活動,濃墨重彩地讓學生積累語感,體會感情。

二、教學目標

1.認識“線、論”等11個生字,會寫“你、們”等6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用朗讀表達感受。

3.培養主動積累詞語的意識。

4.感受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激發熱愛春雨,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基於以上分析,教學中我會藉助多媒體課件,通過歌曲、表演等形式開展豐富的形象思維活動,加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溝通語文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繫。

爲達成本節課預定的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點,我主要採取了以下教學法:

1、談話法:在活動得導入環節我運用與孩子進行有關春天主題的談話,幫助幼兒積累整理自己積累的有關春天的知識經驗。

2、演示法:在活動中我通過多媒體課件向孩子展示春天的勃勃生機,《春雨的色彩》散文詩的情景,也是通過課件中輕柔的配樂詩朗誦體現出來的。現代教學輔助手段的運用進一步強化了他的作用,使孩子對春天、春雨更加了解和熟悉。

3、情景渲染法:將學生置身於《春雨的色彩》散文情景中,通過角色表演,強化學生對春雨的色彩的感受。

針對這篇課文的特點,我着重讓學生通過兩個途徑學習:

1、多種感官參與法:在本次活動中,幼兒通過觀看多媒體課件發現自然界的變化,感知春天的意境,並嘗試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方法把春雨的色彩表現出來,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

2、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與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在活動中,讓學生自己進行角色表演,說出小動物們之間的對話,一定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同伴之間合作表演的快樂,也將成爲他們永遠的回憶。

3.操作法:給每個孩子操作的機會,給每個孩子展現自我的機會,在安排學生找一找詩裏描寫春雨下到草地上、柳樹上、桃樹上、杏樹上、有菜地裏、蒲公英上各用那些詞語,通過找,讓學生學會用小動物的話來回答,促進幼兒積極思維,鍛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這篇課文的教學時間是2課時。

下面我說一下這篇課文教學基本流程是:

一)、在導入部分。

我爲學生準備了一段春雨的聲音,讓學生模仿雨聲,“沙沙沙”之後,多媒體播放歌曲《小雨沙沙》。模擬雨聲是喚起孩子已有的感覺經驗,把輕快的音樂融入課堂,以激發學生對春雨的喜愛,更好的讓孩子入情入境。)

二)、在整體感知課文時。

我先問孩子,在你心中春雨是什麼顏色的?(看圖片,出示課題)接下來,我放映直觀形象的圖片,形象生動的描述課文燕子、麻雀、小黃鶯對春雨的爭論,創造出優美的情境,讓學生初步感受春雨的美。)

三)、在學生自由讀課文環節。

先提出讀書要求,再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接着同桌互相檢查。

最後,指名讀課文。一方面有老師方法的引導,另一方面有學生的互相幫助,互相評價。

四)、讀完課文,來認讀生字新詞。

出示生詞幻燈片時,把他們稱作孩子們的新朋友,從心理上增加親切感,採用齊讀,指名讀,搶讀多種形式,並側重於後進生,儘量使每個孩子都掌握住,爲熟讀課文打好基礎)

五)、品讀課文環節,我根據課文內容,藉助圖片、表演等形式來開展豐富的形象思維活動,加強對課文的理解,感悟春雨的美。

處理課文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主要引導朗讀。細細的春雨落在地上,是什麼樣的聲音呢?應該怎樣讀呢?(要引導學生讀得輕一點,慢一點)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體驗春雨的特點。接着出示課文最後一段,進行多種形式朗讀,邊讀邊思考:讀了這個句子,你有什麼疑問嗎?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問。比如:大家指的是誰?大家爭論的是什麼問題呢?等等。

(在這裏,我沒有讓學生按課文的順序學習,而是讓學生讀最後一自然段後質疑,這樣更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接着引出了課文的第二部分,首先看小鳥的圖片,提出中心問題:春雨是什麼顏色的?爲什麼?以它通領全文。接着讓學生帶頭飾練習表演參加爭論的小燕子、麻雀、小黃鶯。分角色表演是爲了讓學生從心理上更親近課文,提高興趣,讓學生更放鬆、更充分的體驗課文。

表演完之後爲學生指導朗讀,讓學生分較色朗讀,,配合多媒體將無聲的語言轉化爲聲情並茂的有聲語言,是朗讀成爲享受。

六)、理解課文,體悟感情之後,是對課文的拓展。

我提出:小動物眼中的春雨還有可能是什麼顏色的呢?。這樣,一方面打開學生思路,一方面從課文中學習、練習語言表達。

七)、擴展閱讀部分,出示描寫春雨的古詩

這樣是爲了緊緊圍繞春雨,從小鳥眼中的春雨,到小動物眼中的春雨,再到小朋友眼中的春雨,最後到詩人眼中的春雨。體現從文本到生活,再到拓展的文本。

這是我對《春雨的色彩》這篇課文一點粗淺的理解和想法,還請各位老師多多指正。謝謝大家!

語文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自己去吧》是國小語文一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童話故事。課文通過小猴、小鴨、小鷹學本領的經歷告訴孩子們從小要學會自立自強。我在設計這節課時,提倡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把讀書和思考的權利交給學生,讓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儘量讓學生在寬鬆愉快的學習環境中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本課的教學目標:

1.鞏固“自.己.吧.要.吃.多.這.樣呢.字.去”;會寫“子.去.果”。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3.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教育學生從小要樹立自力.自強的思想,不依賴父母。

教學重點:

會讀.寫“子.去.果”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從讀中領悟出小猴.小鴨和小鷹的媽媽爲什麼要讓孩子自己去學會生活的本領..

二、說學生 我們一年級的學生,由於前面已學過了拼音,這又是第二課時教學。他們基本上能流利地把課文讀出來。

三、說教法、學法。

(一)讀中品味,理解感悟。 我在設計教學策略時,以讀爲本,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自讀、指名讀、合作讀、分角色讀、選讀)體味課文語言,感受小鴨、小猴和小鷹不依賴父母,自己學會生活本領的決心和毅力。在讀中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啓發學生提問題,回答問題,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讀中品味,理解感悟,受到情感薰陶。

(二)創設情境,合作交流。 我在課文中設計了展示學生自我的平臺,通過“我會認”“我會讀”“我會說”“我會寫”“聯繫實際想一想”的情境創設,使孩子們入情入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自我展現的願望。並在學生感悟課文後配上動作讀課文。展示自己對課文的感悟。這些環節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張揚了學生的個性,培植了創新的幼芽!

(三)拓展延伸,培養想象。在拓展活動中,我結合本文特點,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和自由表達的空間。如小鴨子學會游泳後會說些什麼?這樣設計,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又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在感悟全文後,我又讓學生說說其他小動物它們都會什麼本領,是怎麼學會的。並模仿課文續編故事。最後,又讓學生聯繫實際講述自己最近學會的一件事。促進學生樹立自立自強的思想,美化學生的心靈。

四、說教學過程。

(一)我會認--------複習鞏固生字.1學生拿出生字卡片,小組內互相認讀.2.師生做識字遊戲.

(二.)我會讀----------朗讀課文,感悟道理.1.學生讀課文,要求讀準音,讀通順.2貼字卡 3.師生接龍讀課文.4.小組讀.------要求讀出感情.

(三).我會說―――說話順練1.同學們,在我們的周圍有許多小動物也通過自己的努力學會了生活的本領.你們想知道他們是怎樣學到本領的嗎?2.讓學生想一想,議一議,說一說四.我會寫.-------識記生字,指導書寫.1.出示生字----果 子 去2.讓學生拼一拼,說說你是怎樣記住生字的?給生字組詞.3.引導學生觀察生字的筆順,用手描一描.4.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師指導書寫五.聯繫實際,佈置作業.1說說你這節課學到了什麼?2想一想,你在生活中學會了什麼本領?是怎樣學的?課後說給小夥伴聽聽.

語文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記金華的雙龍洞》以精練生動的筆墨記敘了作者遊覽金華雙龍洞的經過,表達了作者對山川景物的熱愛。通過認真鑽研教材,我在教學第一部分路上見聞時,設計了一個聽的訓練,巧妙運用媒體,激發興趣,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課件出示葉聖陶老先生介紹遊覽的時間、地點及沿途的山、樹、水等迷人景色設計了範讀、賽讀、配樂讀等多個臺階,紮紮實實地進行了讀的訓練。第二部分,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作者怎麼由外洞進入內洞的過程是教學的重點。難點是引導學生在理解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展開想像,感悟祖國山河秀麗,引發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基於對以上教材的理解,依據新課標和本文特點,特制定如下教學要求:

1、使學生了解課文是按遊覽順序記敘了作者遊雙龍洞的所見所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學習抓住特點寫景物的方法,培養學生觀察事物和有條理敘述事情的能力。

3、按空間順序給課文分段,並概括段意。

4、學會生字、新詞。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自然段。

根據教學要求、教學重點、難點分別是:

重點:體會金華雙龍洞景象的奇異。

難點:孔隙的描寫。遊記類課文的學法。

二、說教學方法

運用導讀和創設情景結合法,並注重遊記類文章的學法指導。

(讀、劃、議、悟、讀五步走)

三、說教學過程

1、課件引路,引導學生悟文生智:

幾乎所有的文章都存在重點、難點,相應的語文教學也就存在着中心環節。事實上,教學活動中重點環節的處理好壞通常是評價一堂課成功與否的關鍵。恰當運用電教手段,往往能立竿見影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使教學對象茅塞頓開。在介紹洞口的特點時,適時出示課件,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形容洞口的景象。有的說:“山很高,樹很茂密。”師隨即進行詞語訓練,換詞還可以怎麼形容?馬上有同學說:“山石嶙峋,樹木枝繁葉茂。”老師隨即出示課件詞語“突兀森鬱。”學生通過觀察畫面,感悟了詞義,這種教學方法較之以老師以詞解詞,生硬灌輸無疑要高明得多。在介紹外洞特點時,當學生讀到:“走進去,彷彿到了個大會堂,周圍是石壁,頭上是高高的石頂”時,外洞究竟有多大呢?這時課件出示:“在那裏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然後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進行語感訓練,外洞究竟有多大瞭然於心。滲透作者整體感知又具體化描寫的寫法。外洞這麼大,內洞是什麼樣的?我們怎麼由外洞進入內洞的,此時出示課件:小船之小,用繩子拉船,表情朗讀進洞時的感覺,讀中悟文,感知孔隙之小。

2、創設情境,啓迪學生展開想像:

在抓重點段進行教學過程中,藉助多媒體課件,進行想像思維的訓練。當教師問學生對內洞的什麼景物最感興趣?學生說出石鐘乳、石筍時,老師隨即出示課件——石鐘乳、石筍,孩子們好奇心強,興趣濃厚,聚精會神地觀看之後,老師問:“這些石鐘乳、石筍好看嗎?”學生說:“好看。”老師問:“那書上怎麼寫的呢?”生齊讀:“那些石鐘乳、石筍形狀變化多端,顏色各異,即使不比作什麼,也很值得觀賞。”老師隨即接到:“那麼要是比作什麼,就更值得觀賞了。”四人一小組討論交流:“這些石鐘乳、石筍像什麼?”老師發圖片,結合課件啓發學生想像。“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踊躍發言:“有的像微笑的彌勒佛……”“有的像金碧輝煌的宮殿……”“有的像仙女下凡,把幸福帶給人間……”全班同學紛紛舉手,充分激活了學生的思維,給學生插上了想像的翅膀。內洞的石鐘乳,石筍本身就多姿多彩,奇特好看,被學生想像成各種神仙、動物、器用、宮室後,枯燥的語言文字在學生面前幻化成生動活潑的畫面,使人感到身臨其境,趣味無窮。

3、音像***,啓發學生口語交際:

學生興致勃勃地學完課文之後,老師說:“雙龍洞如此迷人,下面誰願意當導遊,帶領大家到此一遊?一女生走到臺前,老師引導:“這位導遊小姐,現在下面都是遊客,你怎麼稱呼他們?”該生隨口接到:“各位先生、各位女士,你們好!歡迎你們來浙江金華的雙龍洞來參觀……”音像出示,導遊解說,遊客提問,引導學生口語交際,在內化語言的同時,又提高了學生的讀書悟文能力,可謂一石二鳥。

4、拓展延伸,感悟作者寫作方法:

在同學們跟隨導遊飽覽了雙龍洞迷人的景色後,導遊相機說道:“其實下面的遊客呀,可能比我瞭解得還多,對雙龍風景區你們知道的也可以給大家講講呀?”同學們小手如林,躍躍欲試,因爲課前老師發給他們的資料,已積累在胸,此時生生互動,人人情緒激昂,老師隨即總結:其實像金華風景區這樣的景點還有很多,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山川秀麗,以後有機會去遊覽,希望你們做生活的有心人,用眼看,用心記,學習葉聖陶爺爺的寫作方法,也寫下膾炙人口的名篇。

四、說板書設計

我採用了板畫的形式,形象直觀,學生從圖上就感知了內外洞的大小,及船的小、孔隙的窄,讓人一目瞭然,真正爲理解課文起到了輔助作用。一、說教材

《記金華的雙龍洞》以精練生動的筆墨記敘了作者遊覽金華雙龍洞的經過,表達了作者對山川景物的熱愛。通過認真鑽研教材,我在教學第一部分路上見聞時,設計了一個聽的訓練,巧妙運用媒體,激發興趣,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課件出示葉聖陶老先生介紹遊覽的時間、地點及沿途的山、樹、水等迷人景色設計了範讀、賽讀、配樂讀等多個臺階,紮紮實實地進行了讀的訓練。第二部分,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作者怎麼由外洞進入內洞的過程是教學的重點。難點是引導學生在理解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展開想像,感悟祖國山河秀麗,引發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基於對以上教材的理解,依據新課標和本文特點,特制定如下教學要求:

1、使學生了解課文是按遊覽順序記敘了作者遊雙龍洞的所見所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學習抓住特點寫景物的方法,培養學生觀察事物和有條理敘述事情的能力。

3、按空間順序給課文分段,並概括段意。

4、學會生字、新詞。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自然段。

根據教學要求、教學重點、難點分別是:

重點:體會金華雙龍洞景象的奇異。

難點:孔隙的描寫。遊記類課文的學法。

二、說教學方法

運用導讀和創設情景結合法,並注重遊記類文章的學法指導。

(讀、劃、議、悟、讀五步走)

語文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藍色的樹葉》是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主要寫了李麗小朋友向林園園小朋友借綠鉛筆的故事,本課中的林園園,捨不得把自己的綠鉛筆借給同學,說明她在幫助別人方面做得不夠好。互相幫助,不應成爲一句口號。在別人需要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這是每個人的一種責任,一種行爲習慣。但要能做到這一點,是不容易的。

教學時既要讓學生看到林園園的不足,又要讓學生相信林園園會成爲一個助人爲樂的好孩子。讓小朋友明白人與人之間要互相關愛、互相幫助的道理。

二、說學生

1、現在的孩子自我意識比較強,但二年級的孩子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在高尚情感的薰陶下,會逐步克服自私,做個充滿愛心的人。

2、孩子們喜歡讀接近他們生活的故事,能理解課文講了什麼故事,卻不善於逐句品讀、領會。

3、孩子們對於常見的、意義淺顯的字詞掌握起來要容易一些,所以儘管本課要寫的字多,但是記憶起來並不難。

三、說教法

根據教材內容及二年級小朋友的實際水平、心理特點及認知規律,本課案結合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目標的要求,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術、鉛”等9個生字,會寫“由、術”等10個生字。這條目標的確立是因爲課標告訴我識字教學是低段閱讀教學的重點,因此我在本課中把它訂爲首要目標也是本課的重點目標。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是基礎,在閱讀教學中,要以讀爲本,讓學生感悟道理,積累語言,所以教師要紮紮實實地指導學生讀正確,讀通順。

3、仔細體會人物的語言,瞭解人物的內心活動。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我們要構建生活的課堂,以一種生命對話式的教學進入課堂,讓學生、教師、文本三者之間進行對話,三者互相影響、互相理解,共同生存。

爲了實現以上教學目標,我採用兩課時完成本課教學。現在我重點說第二課時。

四、說教法

課堂教學是師生之間的雙邊活動,應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爲此本課中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法:

情景教學法和朗讀指導法以及聯繫生活實際法。著名小語學家李吉林老師認爲,無論是認知活動、道德活動還是審美活動,都離不開情感的驅動。語文課標第一條也指出對低段兒童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對於兒童,尤其是低年段兒童一旦他們的認知活動能伴隨着情感,那他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會更爲豐富,更爲深刻,也更爲主動”。因此營造出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生活經歷和已有的知識基礎、學習情景、閱讀氛圍,引導學生有滋有味地朗讀將會使課堂充滿磁性。

五、說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我準備採取以下步驟完成:1、聽辨質疑導入 ;2、指導朗讀,適度拓展,並進行情感滲透 ;3、再讀課文,說話練習;4、總結昇華。

(一)聽辨質疑導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採用了“聽辯質疑”的方法導入課文。小朋友,我們來一次聽力大比賽,看看誰最精神,注意力最集中。老師說四句話,說得對,你就鼓掌,說得不對,你就搖頭。

(1)、衆人拾柴火焰高。

(2)、同學之間應互相幫助。

(3)、對待同學要熱情。

(4)、書上長着藍色的樹葉。

第4句被你們否定了,能說說理由嗎?這四句話針對課文的主要內容來設計,讓學生責疑:樹上怎麼會長出藍色的樹葉呢?這種導入方法,能較好地激起學生的學習慾望,很快進入學習狀態。

(二)學習課文,指導朗讀。

朗讀是閱讀的根本,感悟的基礎,所以這一環節的教學倡導以讀爲主,以讀代講,在讀中悟,在讀中與故事產生共鳴。首先出示圖畫,讓學生看看這幅圖上缺少什麼,從中發現問題,知道李麗要向林園園借綠鉛筆的原因,然後讓學生邊讀邊用筆劃劃圈圈,數一數李麗和林園園有幾次對話?

這樣處理較好地體現了“學生的學習是一種活動,是一個學生通過自主活動感知、感受、感悟的過程。”在學生初讀課文基礎上,重點抓住李麗和林園園的四次對話進行訓練。根據事情的發生發展和學生情況,引導學生重點學習,讀懂第1組對話。

(出示第一組對話)讓學生觀察圖畫,練習讀,瞭解李麗,林園園的神態、動作,想象他們當時的情景,相機引導學生積累詞彙“小聲”“吞吞吐吐”;指導學生學習問句,讀出問句語氣。

2、3、4次對話,運用第一次對話的方法,抓住重點詞語,自主練習對話,體會人物的表情及思想。

這樣,在教學手段上,注意以讀爲本,不斷鼓勵學生朗讀,在朗讀中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進行反思,豐富內心的感受。通過初讀、再讀、品讀等形式,讓學生體會感悟出李麗自始至終都非常有禮貌,林園園則很自私。並結合文末小泡泡中的提示,讓學生和林園園對話,結合生活中的具體實例進行溝通和交流。

其次,適度拓展,情感滲透。一二年級的閱讀年段目標也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應讓孩子樂於與人交流自己在閱讀中的感受和想法。此時,孩子們已對文中的兩個小朋友有了自己的想法,再讓孩子們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假如你是林園園你會怎麼做,你有什麼話對林園園說嗎?”“你覺得林園園以後會怎麼做?”在孩子們暢所欲言以後,及時鼓勵孩子。

(三)再讀課文,說話練習

語文的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所以我設計了說話練習,說一個問句,用上“嗎”,說一句請求的話,用上“吧”,組織學生走進語言,感悟語言,從而達到積累語言的目的。

六、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設計比較簡單,目的是讓學生帶着問題走入課文,通過學習,解決問題,明白互相幫助的道理。

板書設計:

19、藍色的樹葉

( 互相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