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精品】說課稿範文錦集9篇

說課稿 閱讀(1.07W)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說課稿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品】說課稿範文錦集9篇

說課稿 篇1

21世紀是信息化的社會,多媒體以集圖、文、聲、像於一體,以及豐富的表現力、快速的信息傳遞、充分的資源共享性等優勢被廣泛運用於教育教學之中。下面我就圍繞網絡環境下的語文研究性學習,以《黃山奇鬆》這篇課文的拓展性教學爲例談談我的教學設計。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黃山奇鬆》是蘇教版國小語文第八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采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以生動的筆墨描寫了黃山奇鬆美不勝收的各種姿態,抒發了作者對它們的讚歎之情。全文共3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講人們對黃山奇鬆情有獨鍾。第二自然段具體描繪了三大名鬆的動人姿態。第三自然段寫千姿百態的松樹使黃山更加秀麗。

2、教學重點:

本課的訓練重點是利用多媒體的優勢來拓展學生的.視野,進行語文整合教學,使學生體會黃山松樹的“奇”。

3、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和教學重點,我要求學生達到以下幾方面的目標:

(1)、藉助多媒體資源使學生了解黃山奇鬆的姿態,感受黃山鬆的奇美,從而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2)、培養學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實現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些目標的制定是以新的課程標準爲指導,力求在優化課堂結構、改革閱讀教學上有所突破和創新,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學習。

二、說教法

多媒體環境以它獨有的生動畫面、形象的聲音、充足的信息在課堂教學中施展着獨特的魅力,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針對網絡的這些優點和國小生的心理特點,我採用了“發現法、自主探究法、討論法”等教學方法,主要引導學生通過觀看課件,閱讀課文內容,探究問題。

三、說學法

在整堂課中學生主要以自主探究、思考問題,以讀感悟爲主。學生在學習目標的引導下,通過教師提供的有關資料,積極思考問題,深入瞭解相關內容。通過師生間的交流、討論,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與創新意識,從而優化學生的學習策略,使多媒體發揮最佳的教學效果。

四、說教學過程

(一)、讓學生說說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麼?

讓學生暢所欲言,不僅複習了上節課的內容,又便於引入到本課的教學內容中去。

(二)、質疑啓思,發現問題。創設情境,引入到本課的重點內容

播放四絕的圖片,在這四絕中,人們卻對黃山鬆情有獨鍾。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學生問完後,讓他們再看課題,你能從哪個字中找到答案?(學生回答:奇)那你又有什麼問題要問?(學生問,黃山鬆奇在哪裏?)這樣問題層層深入,讓學生對本文的學習產生興趣。然後再創設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並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你看到了哪些奇鬆,他們奇在哪裏?(學生讀後討論)這樣讓學生人情入景,更有利於接下來的學習。

(三)、重點引讀迎客鬆

這一學習過程主要是通過課件圖文結合,讓學生找出迎客鬆到底奇在哪裏?通過找句子,再找詞語來完成。學生交流討論後,從中感受到迎客鬆的奇,然後再用激情朗讀來反映出它的奇。其中在指導朗讀的時候,我從指導他們讀好詞語着手,然後再讀好句子,最後讀好寫迎客鬆的整段文字。在這一過程中,讓他們學會學習的方法,從着手句子到品讀詞語,最後到整段文字。從品詞析句中,進行感情積澱,爲感情朗讀服務。

(四)、自學另外兩種鬆,選擇一種你更喜歡的介紹給大家。

在這一環節中,我先簡單歸納了一下學習迎客鬆的方法,然後讓學生通過四人小組交流討論等方法,自學另外兩種鬆,然後再把你較喜歡的一種鬆介紹給大家,並說明它到底奇在哪裏。最後讀出這兩種鬆的奇。在這一環節,給學生自由選擇的機會,展示了他們的個性,並通過小組討論,來增強他們與別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五)、觀看其它鬆的圖片及錄象,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交流討論你想象中的其它形態的鬆。用直觀的方法讓他們身臨其境,便於更深地理解本文。

(六)、再次創設情境,讓學生做回小導遊,介紹黃山奇鬆。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學生複述本文所學的內容,加深理解。而情境的創設更有利於本環節的實施。

(七)、課後延伸,拓展訓練。讓學生選擇一種你印象最深刻的鬆,仿照本文寫鬆的方法,把它寫具體、生動。學完課文後,更有利於指導寫作。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下冊第四單元《天安門廣場》的學習。是在前面學生通過觀察《節日禮物》,體會了從高低、遠近看同一景物,看到的範圍不一樣,今天這節課,教材呈現了天安門廣場的一組照片,讓學生根據照片中建築物的位置和形狀,確定照片的拍攝位置,體會同一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畫面不同,從而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這部分內容是空間與圖形的知識,是在一年級從兩個方向觀察物體和二,三年級從三個方向觀察物體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們爲學生學習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做好了有力的知識支撐。

二、說學生

學生已有的能力是從三個方向觀察立體圖形,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觀察和想象能力,在此基礎上教材給學生提供同一物體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畫面,讓學生想象、判斷這些畫面是從什麼位置看到的,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觀察、比較一些照片,能夠識別和判斷拍攝地點與照片的對應關係;

2.能力目標:通過觀察連續拍攝到的一組照片,能夠判斷照片的拍攝位置和方位。

3.情感目標:通過觀察、想象、判斷與推理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根據畫面的變化想象位置的變化。

三、說教法與學法

教學過程中,根據教材的特點我採用教師創設情境法,指導學生通過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感受,比較,討論,實際操作等活動獲得觀察經驗,提升空間觀念,來完成對知識點的突破。

爲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發展他們的空間能力,由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變爲主動探究知識,成爲真正的學習的主人,我採用探究式教學法,反饋式教學法,主要通過創設情境、小組討論探究、班內交流分享、評價質疑問難,總結概括昇華、拓展應用達標等六個環節展開教學的。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新教材的特點,秉着將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生命活力的教學理念,在教學設計上力求充分體現以學生髮展爲本的理念,我將這堂課設計成五個環節完成。

(一)創設情境

我創設了這樣的一個情景: 讓學生觀看天安門廣場的一組照片,然後提問學生。

師:你觀察到了什麼?讓學生自由說。

設計意圖:一方面鞏固以前學習的從三個方向觀察物體,另一方面是藉此提高學生的'興趣。

(二)小組探究討論、班內交流分享、評價質疑問難

教師多媒體出示課本58頁的上半部分。

1.師:你發現了什麼?

2.你能提出那些與觀察有關的問題?

3.讓學閉上眼想象從正面、左面、右面看到的天安門廣場的樣子。

教師出示58頁下面的四副圖片。

4.讓學生討論分別是從什麼位置看到的。

5.彙報交流你是怎樣想的,讓學生說出判斷的依據和方法。

6.評價學生的回答,生評或教師評。

7.驗證猜想;和你前面的猜想有什麼不同。

8.你還有什麼問題嗎?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去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的中應用,通過猜測、想象、判斷推理建立空間想象的意識,培養想象能力,正真體現做數學的理念。

(三)拓展應用達標

1.課本59頁的第一題。

2.課本60頁的第二題。

讓學生說出是如何判斷的。

3.遊戲:出示學校照片讓學生說出是從什麼方位拍攝的。

(四)梳理總結,課外延伸

(五)總結概括昇華。

1.舉例說明生活中你見到過或感受到的因位置不同而畫面不同的現象。

2.談談你的收穫。

五、說板書設計

1.板書上課題。

2.板書位置二字。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折扣》是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數學課本第五單元百分數中的一節課。它是在學生學習了運用百分數解決實際問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讓學生進一步掌握“已知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問題,使學生理解折扣的意義,懂得求折扣的應用題的數量關係。

2、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通過新聞媒體、購物等對摺扣多少有所接觸、瞭解。但學生的這種認識還只是憑藉生活經驗產生的感性認識。所以對摺扣知識概念學生並未真正理解。另外,學生很少會將這種生活中的商業折扣、與課本上的百分數數學知識相聯繫,欠缺知識間溝通互化的意識。因此根據學生現狀,需要教師規範、指導形成系統的概念,聯繫生活實踐來展開教學。

3、課標對這部分知識的要求

會解決有關小數、分數和百分數的簡單實際問題。

二、說學生

在教學過程中,我將採用學生熟悉的情境,讓學生通過自學、交流、諮詢等方式學習這部分知識。這將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同時也能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能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

三、說學習目標

結合本課知識特點及課程標準的要求,我確定了本課的學習目標:

1、利用身邊的一切資源,經歷自學、交流、諮詢等學習活動理解“打折”的意義,會把折扣化成分數和百分數。

2、運用折扣這部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四、說教學重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折扣的含義,並用所學的知識解答有關折扣的實際問題。教學難點是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五、說教法學法

新課標指出:“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瞭解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根據教材及學生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將引導學生通過經歷自學、交流、諮詢等學習活動理解“打折”的意義和計算方法。讓學生在自主學習與交流討論中學到知識、在練習中鞏固知識、應用知識。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我將遵循“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訓練爲主線”的教學思想進行學法指導,採用自主探索、小組交流、全班討論等學習方法。使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促進學習目標的實施和達成。

六、說教具學具

這節課我用的教具是PPT課件和電子白板。

七、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在購物時,大多數的人會選擇在節假日。你知道爲什麼嗎?(因爲節假日期間商場會打折)

2、打折是商家常用的手段,是一個商業用語。什麼是打折?打折對我們消費者有什麼好處?怎樣運用打折的知識解決我們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折扣。

3、自學檢測

(1)利用身邊的一切資源,經歷自學、交流、諮詢等學習活動理解“打折”的意義,會把折扣化成分數和百分數。

(2)運用折扣這部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這個環節讓學生聯繫生活中打折購物的情景,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出示學習目標是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學習時有的放矢。

(二)學習新課

1、自學折扣的含義

(1)出示要求,學生自學

①藉助課本(第97頁例4上面的內容)自學折扣的含義。

②牛刀小試:用自己的話說說打折的意思。

③不理解、不會的可以問問身邊的同學或後面的老師。

(2)鞏固練習

這個環節是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或利用身邊可利用的一切學習資源,經歷自學、交流、諮詢等學習活動理解“打折”的意義,會把折扣化成分數和百分數。

2、運用折扣的知識解決問題

(1)出示:例4(1)爸爸給小雨買了一輛自行車,原價180元,現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買這輛車用了多少錢?比原來便宜了多少錢?

我們小組做得最快,交流得最棒:

①“打八五折”什麼意思?

②把誰看做單位“1” ?

③獨立試做,指名演板,然後小組交流。

(2) 全班交流、講評。

(3)出示:例4(2)爸爸買了一個隨身聽,原價160元,現在只花了九折的錢,比原價便宜了多少錢?

①學生獨立試做。

②出示答案,讓學生對改。

(4)總結要點。

這個環節主要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在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自主解決問題,從而完成學習任務。

(三)聯繫實際,加強理解。

這個環節利用具體的生活實例,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應用數學的能力,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與區別,明白數學並不完全等同於生活,從而懂得在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時候,還要充分考慮其中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全課總結

這一環節,通過回顧課堂上的收穫,讓學生對所學知識和內容進行總結和深化,加深對摺扣的理解,明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說課稿 篇4

一、 說教材。

《熱鬧的菜地》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國小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除本文外,在課文的編排上,本單元還有《種水珠》、《三個夥伴》、《岳飛練字》、《達爾文澆花》和古詩《所見》,這六篇課文,內容生動,反映了兒童的生活情趣,貼近兒童的生活,易於引起孩子們的共鳴,使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感受生活的樂趣。

《熱鬧的菜地》一文以兒歌的形式生動形象地介紹了豆角、茄子、絲瓜、蘿蔔、番茄、蓮藕、辣椒、南瓜等蔬菜的顏色、形狀,以及生長地,讀起來琅琅上口,易於理解,彷彿把我們帶回了美好的童年,是訓練孩子背誦的好材料。

介於此,在本文的教學,便應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孩子感受生活樂趣方面入手。

二、 說學情。

教育教學的受體是學生,教育教學效果的達成情況也應以學生的所得爲標準。在《課程標準》中,將教學定位於教師、學生和文本之間相互對話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是最重要的內容,故此,在教育教學中,考慮作爲受體學生的應有水平,是教師教學設計的重要出發點之一。本次授課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具體一定的學習能力,但由於年齡較小,又地處山區,以下兩方面的特點值得注意:

1.低年級兒童注意力持久性較弱,在教學設計時應用孩子最歡迎的學習活動形式來轉移注意力,激發興趣。

2.語言表達不完整,語言表達方式單一、口語多是低年級兒童的常見現象,在教學設計時多種語言表達引導,督促說話的準確、完整,方式的多樣性。

三、說目標。

根據本課的文本特點及本班學生的實際,在教學目標的確定時,我定下了以下幾個目標:

1、 會認本課11個生字。

2、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受生活的樂趣,背誦課文。

3、 訓練孩子們的語言,做到說一句完整通順的話。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起點,也是教學的歸宿。在《課程標準》中,結合語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統一這一學科特點,將語文教學目標分爲三個維度,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在語文教學中,以此爲出發點,設計出旨在體現這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已經成爲教學設計的首要問題。但這三個維度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不可割裂開來獨立地去理解。在本課中,通過對師生與文本的對話,“學會本課11個生字”和“訓練孩子語言,做到說一句完整通順的話”這一知識能力維度的要求,在這一過程中注重方法的引導,讓孩子明確學習方法同樣是有效學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而產生對學習的興趣產生閱讀的興趣,方能做到“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達到“感受生活樂趣”這情感目標。

四、說教法學法

新課程實施以來,一直倡導着新的教學模式,新的教法學法。在教師教法設計中,根據本課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媒體展示法、遊戲激趣法和情境演示法。在學生的學法中,根據課文形式優美,形象生動的特點,將本課的學法定爲自主識字法、遊戲鞏固法和朗讀法。這些教法學法的設計,能在很大程度上啓迪學生的思維,使其在教師的引導下,正確有序地走進文本,讓課堂成爲師生與文本對話的過程。

五、說流程。

爲了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課教學各個環節均打破教師一統課堂的局面,設計出孩子們的小夥伴“小辣椒”作爲學習嚮導,讓孩子們在小辣椒的帶領下,逐步深入蔬菜王國,在進入蔬菜王國的過程中,自主識字記文,在參觀的過程中完成知識的學習。下面我仔細說說各個教學環節:

(一) 談話引入,揭示新課。

談話的內容是讓孩子們先說說自己交朋友的情況,然後再由教師轉向今天的教學內容,是讓他們去認識更多的蔬菜朋友。這一環節的'設計,一是迎合孩子愛交朋友的特點,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二是爲孩子們提供口語訓練的材料,訓練孩子們口語能力。

揭示課題後,告訴孩子們,咱們今天請來了一位小嚮導,他會成爲咱們今天所認識的第一位朋友,但跟他交朋友還不那麼容易,要先請大家猜猜他是誰?然後他才能好好地爲我們服務呢?在孩子們猜出這位小嚮導就是“小辣椒”時,乘機學習新詞“辣椒”,將生字新詞教學在此處分開,適當降低了生字新詞的難度。這一環節利用謎語激發孩子們的興趣,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同時選用小辣椒作爲本文的嚮導,一是因爲辣椒一詞是新詞,二是因爲辣椒紅紅的身子,挺可愛,用此吸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

(二) 認讀生字,讀通讀順。

隨着小嚮導的介紹,讓孩子們閉上眼睛坐上“童話列車”駛向第一站,在這一站中,小嚮導爲咱們提出了學習要求“讀兒歌,看誰讀得又正確又通順”。在完成這個任務時,教師提出要求,要讀正確通順就得先會認生字,於是叫孩子們用筆勾畫出本課生字,多讀幾遍,然後認讀生字卡,正音後同桌互玩說字找字遊戲,認準每個字的字音。然後將生字娃娃送回家,讀通順讀正確兒歌。《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作爲一年級,又是山區的孩子,語感訓練尚處起步階段,故我將訓練點作了適當下調,讓孩子們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即要求孩子們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重複、不讀錯、不讀破”這“五不“的要求。

(三) 認識朋友,品讀兒歌。

在孩子們會讀後,在小辣椒的提醒下,咱們又坐上“童話列車”,駛向第二站,認識蔬菜娃娃。在這一環節中,設計出兩個問題:一是兒歌中爲我們介紹了哪幾位蔬菜朋友?通過讀兒歌,你都知道了你朋友的哪些特點?第一問題在於把握文章的主要角色,第二問在於抓出主要特點。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融合說話訓練,讓孩子們說完整、說通順。

在認識朋友後,緊接着設計出讓孩子們自讀課文,教師引讀,學生間引讀等形式,讓孩子們讀熟讀出味兒。

(四) 和韻唱讀,背誦兒歌。

在孩子們讀熟兒歌的基礎上,讓小辣椒帶領大家來到了第三站,遊樂園。

在這裏,孩子們將放鬆,在愉悅的配樂聲中唱讀兒歌,背誦兒歌。孩子們經過緊張的學習,此時已經夠累了。在此時如果讓孩子們強背,效果不好,也容易激發學生的厭學情緒,爲此,特融音樂、兒歌於一體,讓孩子們輕鬆背誦。

(五) 拓展延伸,傲遊“蔬菜王國”。

在各項學習均完成的情況下,由小辣椒帶着大家進入蔬菜王國,去結識更多的的蔬菜朋友。讓咱們的課程由課內走向課外,走向生活。

六、說板書。

說課稿 篇5

各位領導、老師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糖類 油脂》,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學法指導、教學設計四個方面對本節課的教學做一說明:

一、教材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是國中化學的一節轉折課,從熟悉的無機化學過渡到有機化學。本節中涉及的澱粉、油脂是人類重要的營養物質,與生產、生活實際有着密切的聯繫。通過學習,能夠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豐富生活常識,有利於他們正確地認識和處理有關飲食營養、衛生健康等日常生活問題。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這就是“身邊的化學”。

(一) 根據化學課程標準,在本節的教學設計中,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瞭解糖類、油脂的化學元素組成及其在人體內的變化和體會化學對生命活動的重要意義。

2.學會用化學方法檢驗澱粉的存在、。

【過程與方法】

1.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獲取信息的能力,並對獲取的信息進行處理。

2.通過探究活動,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 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化學與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

2.培養學生對食品營養的關注意識,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並樹立正確的健康觀。

(二)根據課程標準、教材內容設置及對今後教學的影響,本節的教學重點、難點爲: 1.澱粉的檢驗。 2.澱粉、油脂在人體內發生的變化。

二、說教法:

根據“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原則,我根據教學內容設置問題、創設情境,組織協作學習、展開討論和交流,讓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通過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的“會話”,自己得出結論。 除此以外,還採用了多媒體助學,以此來突破本節的重點和難點。

三、說學法

學生的學習方法主要採取了小組合作互動學習。

四、說教學過程:

爲了實現教學目標,基於對教材、學生情況的分析,我確定通過下列教學環節完成本節

課的教學任務:

一)創設情境,探索新知

本節課的知識點分兩大板塊:

第一板塊:糖類的學習

我是這樣創設情境引入新課的:當我們走進醫院時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景:課件展示打點滴的圖片。然後指出:其中使用最多的是葡萄糖溶液。通過你的預習,你知道葡萄糖屬於那類營養素嗎?由此引出糖類的定義。然後教師設問:葡萄糖對人體有什麼作用?學生交流討論回答: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爲人體提供能量。人的呼吸會消耗葡糖糖和氧氣,它屬於緩慢氧化,這一過程是放熱的.教師提問:你知道人體攝入的糖類是如何轉化的嗎?學生回答:人體攝入的糖類物質首先轉化成麥芽糖,在轉化成葡萄糖,葡萄糖發生緩慢氧化釋放能量,維持生命體的生理活動。接下來多媒體展示足以讓學生垂涎三尺的中外著名食品,引出所含主要成分——澱粉。學生自學該部分內容,展示。教師反問:如何檢驗澱粉的存在呢?引起學生的探究慾望。學生首先討論、交流,得出實驗方案,然後通過提供的.麪包片、土豆片、蘋果片等進行實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激發了學習的主動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穫.

教師設問:糖對人體有重要的作用,是不是攝入的糖類越多越好呢?學生當然會說不會,那樣會使人發胖。師問:過渡肥胖會影響健康,給人帶來煩惱,有些肥胖人士曾發出這樣的感嘆:我喝水都容易長胖。你覺得這句話有道理嗎?學生回答:沒道理,因爲水中不含碳元素。教師問:你能爲減肥的人士提供哪些建議?這時同學們會各抒己見教師總結歸納轉入 第二板塊:油脂的學習

學生依據生活經驗和閱讀課本討論油脂的分類方法及在人體內的變化。學生展示。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油脂分子的結構並講解在人體內發生的變化及對生命活動的作用。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用化學的視角觀察分析生活中的現象,以學生熟悉的話題引入課題,激發學生興趣。通過設問使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發現問題,積極思維,通過對資料的蒐集、處理與討論,使學生對營養物質有了新的認識,培養學生一分爲二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二、)交流討論、歸納小結

【小結反思】談談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疑問?

(設計意圖)使學生成爲課堂的主體,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團結協作中獲得成功,增強學好化學的自信心。通過反思,總結自身獲得的經驗和不足,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

【課件展示】本節課板書:

(三)練習反饋

(設計意圖)及時反饋練習,突出重難點,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將理論聯繫實際,使學生認識到學習化學知識的重要性。

五、本節課的設計理念:

我之所以如此設計是因爲:在新課程環境下,教師的角色將由傳授者轉化爲促進者,由管理者轉化爲引導者,有居高臨下轉向“平等的首席”。未來的課堂上,知識將由三方面組成:教科書及教學參考書提供的知識,教師個人的知識,師生互動產生的新知識。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動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課程變成一種動態的、發展的事物,而教學真正成爲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

說課稿 篇6

一、教材結構與內容簡析

本節內容在全書及章節的地位:《數列(第一課時)》是高中數學新教材第一冊(上)第3章第一節。數列是在緊接着第二章函數之後的內容,數列是一個定義域爲正整數集(或它的有限子集)的函數當自變量由小到大依次取值時對應的一列函數值。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啓後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函數概念的認識,使他們瞭解不僅可以有自變量連續變化的函數,還可以有自變量離散變化的函數;另一方面,又可以從函數的觀點出發變動地、直觀地研究數列的一些問題,以便對數列性質的認識更深入一步。數列還有着非常廣泛的實際應用;數列還是培養學生數學能力的良好題材。所以說數列是高中數學重要內容之一。

數學思想方法分析:作爲一名數學老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授給學生數學思想、數學意識,因此本節課在教學中力圖向學生展示嘗試觀察、歸納、類比、聯想等數學思想方法。

二、 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 ,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目標:形成並掌握數列的概念,理解數列的通項公式。並通過數列與函數的比較加深對數列的認識。

2、能力訓練目標: 培養學生觀察、歸納、類比、聯想等發現規律的一般方法。

3、情感目標:讓學生在民主、和諧的共同活動中感受學習的樂趣。

三、 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本着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覺得本節課是本章內容的第一節課,是學生學習本章的基礎,爲了本章後面知識的學習,首先必須掌握數列的概念,其次數列的通項公式是研究後面等差數列、等比數列的靈魂,所以我認爲數列的概念及其通項公式是教學的重點。由特殊到一般,由現象到本質,要學生從一個數列的前幾項或相鄰的幾項來觀察、歸納、類比、聯想出數列的通項公式,學生必須通過自己的努力尋找出數列的通項an與項數n之間的關係來,對學生的能力要求比較高,所以我認爲建立數列的通項公式是教學的難點。我覺得教學的關鍵就是教會學生克服難點,辦法是讓學生學會觀察數列的前幾項的特點,在觀察和比較中揭示數列的變化規律。

下面,爲了講清重點、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 教法

數學是一門培養和發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爲了體現以學生髮展爲本,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體現循序漸進與啓發式的教學原則,我進行了這樣的教法設計:在教師的引導下,創設情景,通過開放性問題的設置來啓發學生思考,在思考中體會數學概念形成過程中所蘊涵的數學方法,使之獲得內心感受。

五、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隨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頒佈實施,課程改革形成由點到面,逐步鋪開的良好態勢。其中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之一是“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數學作爲基礎教育的核心課程之一,轉變學生數學學習方式,不僅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而且有利於促進學生整體學習方式的轉變。我以建構主義理論爲指導,輔以多媒體手段,採用着重於學生探索研究的啓發式教學方法,結合師生共同討論、歸納。在課堂結構上,我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設計了 ①創設情境——引入概念②觀察歸納——形成概念③討論研究——深化概念④即時訓練—鞏固新知⑤總結反思——提高認識⑥任務後延——自主探究六個層次的學法,它們環環相扣,層層深入,從而順利完成教學目標。來源:考試大

接下來,我再具體談一談這堂課的教學過程:

六、 教學程序及設想

(一) 創設情境——引入概念

我經常在思考:長期以來,我們的學生爲什麼對數學不感興趣,甚至害怕數學,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數學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太遠了。事實上,數學學習應該與學生的生活融合起來,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讓他們在生活中去發現數學、探究數學、認識並掌握數學。 來源:考試大

1、由生活中的具體的數列實例引入:a、時間:時鐘、掛曆 b、植物:植物的莖

2、用古老的有關國際象棋的`傳說引入,符合高一學生喜歡探究新奇奧妙事物的特點。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觀察歸納——形成概念

由實例得出幾列數,再有目的地設計,如自然數、自然數的倒數、大於零的偶數、開關(0,1,0,1,0,1,…)、“一尺之棰,日取其半,永世不竭。”以及從1984年到20xx年我國體育健兒參加六次奧運會獲得的金牌數15,5,16,16,28,32所形成的數列,教師引導學生概括總結出本課新的知識點:數列的定義。

(三)討論研究——深化概念

課前我精心設計的幾個數列中已經含概了有窮數列、無窮數列、遞增數列、遞減數列、常數數列,等待學生觀察、討論、交流後掌握以上幾個概念。數列的相關概念:數列中的每一個數都叫這個數列的項,並且依次叫做這個數列的第一項(首項),第二項,…第n項,…。數列的一般形式可寫成:a1,a2,a3,…,an…,簡記爲{an},其中an表示數列的第n項。

接着引導學生再觀察以上幾個數列的項與項數之間的關係,如果數列{an}的第n項an與序號n之間的關係可以用一個公式an=f(n)來表示,那麼這個公式就叫做這個數列的通項公式。

最後通過數列通項公式與函數解析式的對比研究,使學生得出數列通項公式an=f(n)的圖象是一羣孤立的點。

在數列中,項數n與項an之間存在着對應關係。如果把項數n看作自變量,那麼數列可以看作以自然數集(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爲定義域的函數當自變量由小到大依次取值時對應的一列函數值。而數列的通項公式也就是相應函數的解析式。當我們把直角座標系的橫座標看作項數n,縱座標看作項an時,我們得到的圖象就是一羣孤立的點。

(四)即時訓練—鞏固新知

爲了使學生達到對知識的深化理解,從而達到鞏固提高的效果,我特地設計了一組即時訓練題,並且把課本的例題熔入即時訓練題中,通過學生的觀察嘗試,討論研究,教師引導來鞏固新知識。

(五)總結反思——提高認識

由學生總結本節課所學習的主要內容:⑴數列及其有關概念;⑵根據數列的通項公式求其任意一項;⑶根據數列的一些相鄰項求數列的通項公式;⑷數列與函數的關係(數列是一種特殊的函數)。讓學生通過知識性內容的小結,把課堂教學傳授的知識儘快化爲學生的素質;通過數學思想方法的小結,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數學思想方法在解題中的地位和應用,並且逐漸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個性品質目標。

(六)任務後延——自主探究

學生經過以上五個環節的學習,已經初步掌握了探究數列規律的一般方法,有待進一步提高認知水平,因此我針對學生素質的差異設計了有層次的訓練題,留給學生課後自主探究,這樣既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使學有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說課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星空》。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學情與教法分析、教學過程設計、教學反思等五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星空》一課選自(湘版)《美術》教材七年級下冊第6課,爲造型表現課。要求從認識星空入手,給學生感受星空的美麗與神祕,獲取創作源泉。通過星空的色彩、星球的形狀與佈局、形態與明暗的對比等等,瞭解繪畫中的輔助技法, 培養學生善於運用繪畫語言表達內心感受的能力,體會視覺藝術中點、線、面、色彩、肌理等構成要素所形成的視覺美感。

其教學重點有兩個:

1.從審美的角度欣賞星空的畫面美;

2. 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以“星空之美”爲主題的繪畫造型探究活動。

教學難點:讓學生能運用合適的材料和表現手法,創作一幅表現星空的水彩畫作業。

二.教學目標:

1.從視覺藝術的角度欣賞星空圖片、視頻,感受星空的美麗; 瞭解以“星空之美”爲主題的繪畫造型的相關知識。

2.在解決知識目標的基礎上,用各種表現手段從美學的角度去表現星空;

3.通過本課的學習, 培養學生關愛自然、關愛生活、熱愛科學的`情感;積極主動參與探究、討論、表達等活動,培養不畏困難、不斷探索的精神。

三.學情與教法分析:

七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色彩理論知識,對未知的世界存在着強烈的好奇心。本課我將採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模式,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場景,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體和知識的主動構建者。通過圖片與視頻,讓學生感知星空之美;通過不同輔助技法的嘗試,讓學生在娛樂中創造美;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四.教學過程設計: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各步驟環環相扣,各項活動安排注意師生互動和交流,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整個教學流程分六步進行:

(一)導入新課(3分鐘)。我選擇了課前播放視頻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創設輕鬆、愉悅的情境,從認識星空入手,給學生展現各種形態的行星、閃爍的星星、一掠而過的流星等畫面,感受星空的美麗與神祕,獲取創作源泉,獲得美感啓示。

(二)自主探究(3分鐘)。課前佈置同學們查找星空相關資料,用“知識搶答賽”的形式檢驗學生的預習情況,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又可以充分開闊學生的知識面。

第1題讓學生了解宇宙星空裏的物質種類的名稱,第2、3題讓學生了解宇宙星空的形狀,星雲等天體與星空的色彩明暗對比、冷暖對比等獲取美感,爲創作做好知識儲備。

(三)技法練習(5分鐘)。老師技法練習的同時,學生根據擺放桌子上的工具進行操作練習,目的是讓學生熟悉繪畫中的多種輔助表現技法,體會點、線、面、色彩、肌理等構成要素所形成的視覺美感。

(四)創作示範(5分鐘)。 老師邊演示作畫,邊引導學生思考:

1.畫面怎樣選擇繪畫素材、怎樣佈局;

分別出示波洛克、米羅、梵高大師的畫,讓學生說說最喜歡哪幅畫,瞭解畫家不同的風格,目的開闊學生視野,引發創作衝動。

2.星空的色彩怎樣表現;

3.星雲、星團、星球如何表現;

4. 怎樣選擇輔助技法,幫助渲染畫面效果。

演示刷畫法:將剪好的圖擺放在畫紙上,注意主次關係,用牙刷蘸色,對着畫紙在漏勺上均勻的刷,反覆蘸不同的顏色刷上去,畫面上形成夢幻般的肌理效果,幹後拿去圖形,在空白處用彩筆添畫,這就是我創作的“探索太空”的主題創作。

(五)分組練習(20分鐘)。任務:運用合適的材料和表現技法創作一幅“美麗的星空”的水彩畫作業。

步驟一:PPT提出作畫要求: 1. 構圖要有主次、疏密關係; 2. 要有色彩對比。

步驟二:分組繪製作品:此環節體現新課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學習的過程不是被動接受現成結果的過程,而是學生親自參與、合作探究的豐富生動的思維過程。通過此環節,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以體驗的方式感知美、表現美,增加直接經驗;這是檢驗本堂教學效果的重要環節,所以一定要留充足的時間給學生。

步驟三:教師有機指導。在練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表揚,及時幫助;展板上張貼星空圖片,爲學生提供視覺上的參考,讓學生注意點、線、面、色彩等問題,使活動更有質量。

步驟四:把各組作品貼在展板上,全班共同完成一幅美麗的星空,營造出令人震撼的成就感。

(六)評價小結(9分鐘)。

1. 由同學們挑選出最好的一幅作品,請作者說說創作思想,

介紹畫畫經驗,分享作畫的快樂。

2. 評出最佳團隊獎,由各組代表陳述,全班同學表決。讓學

生暢所欲言,鍛鍊他們的交流和鑑賞能力,增強團隊意

識,提高審美修養。

最後,我用康德關於“星空”的名言與大家共勉:世界上有兩件東西能夠深深地震撼人們的心靈,一件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準則,另一件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

五、教學反思

“星空”一課的教學帶給我許多思考。作爲美術教師,如何在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帶給學生美的享受,並激發學生創造美的勇氣、力量和技能?如何培養學生探究意識和團隊精神?我一直在默默探尋。

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中,我都力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更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尤其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視覺表達能力,這是我進行有效教學探索的重點和難點。“星空”很神祕,也很美麗,就像我們的生活。我希望學生手中的畫筆唱出他們心底的歌,來裝點他們的青春歲月,並且照亮未來的前程。我願不斷努力,也爲了我的星空。

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8

第一部分:說教材分析

一說教材內容

童話故事是兒童文學的一種體裁,是富有濃郁幻想的虛構故事。它以現實生活爲基礎,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把故事中的事物描繪的有思想、有感情,能像人一樣說話,富有生命力,並編制生動的情節來反映生活。童話的語言通俗易懂,情節簡單,符合幼兒的心理狀態和認識水平,富有教育意義,易於幼兒接受。《微笑》是一篇充滿濃郁兒童情趣的童話故事,它採用了擬人的手法,把小蝸牛用微笑的方式給大家帶來快樂,從而自己也快樂起來的經過描寫的形象逼真。讓幼兒充分感受到小蝸牛的助人之心和與朋友的友愛之情,體會到爲朋友做事的快樂。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我班幼兒語言發展的實際水平、年齡特點、興趣需要,及本主題的總目標,確定本活動的目標爲:

情感目標:使幼兒懂得只要有愛心,不管能力大小都可以幫助別人並願意給別人帶去快樂。 能力目標:的感受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知識目標: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掌握故事的名稱、角色和故事的主要情節。

確定本次活動的依據有以下幾點:1根據中班幼兒的認知水平和心理髮展特點。4至5歲的幼兒理解能力還很膚淺,注意力往往受興趣的影響和支配,有意注意初步得到發展,所以需要教師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恰當、巧妙地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還要注重培養幼兒認真傾

聽的習慣。2現在絕大多數幼兒都是獨生子女,缺乏一定的愛心,不懂得去關心別人,不知該如何去關心別人.向幼兒進行這樣的情感教育和思品教育也顯得尤爲重要。3是根據幼兒園課程目標及《綱要》、《規程》,幼兒課程目標的宗旨在於提高幼兒素質,提出引導幼兒接觸各種藝術作品,關注人類道德行爲美。本故事通過使幼兒懂得“微笑”的真正含義,來感染幼兒,美化幼兒的行爲。《新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由此制定了情感、能力、認知三方面的教學目標。

三說重點難點

重點:使幼兒理解故事情節及內容,瞭解故事的含義。

難點:能主動幫助別人,願意給別人帶來快樂。

制定重難點的依據是:我班幼兒在情感及認知方面的特點,即中班幼兒理解水平有限,對理解隱含在故事中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難,所以讓幼兒充分感受小蝸牛的助人之心和與朋友的友愛之情,體驗爲朋友做事的快樂尤爲重要。

四說教學準備

1自制多媒體課件:符合故事情節發展,動畫形象生動有趣,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吸引幼兒注意力。

2空白圓形卡片、彩筆,通過自己動手製作,加深對故事含

培養幼兒欣賞文學作品的興趣和能力,發展幼兒

義的理解。

第二部分:說教法、學法

本次教學活動以遵循“三個原則”,做到“兩個注意”,體現“一個整合”的指導思想來設計教法,學法。

“三個原則”:一是“教師主導、幼兒主體,以問題的引導爲主線”的“三爲主原則”,二是“教師在前、幼兒在後”的教學原則,既當幼兒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過程時,教師要觀察瞭解幼兒的學習行爲是怎樣產生的,並在尊重幼兒認識過程發展的基礎上進行分析和施加影響。三是“同時進行原則”,即在教學活動中,要同時顧及興趣,態度和行爲的培養,既有明確的重點,又相互滲透。

“兩個注意”:一是設置符合幼兒“最近發展區”的問題情境。既要把各教學環節與教學要求設置成問題情境展示給幼兒,這樣容易使幼兒被問題情境吸引而主動投入學習。二是注意根據幼兒的認知規律和情感發展規律,把教學目標的要求分解成若干細小的層次,分散到各個具體的活動中,形成一個循序漸進的教學活動,使教學重點得以鞏固,教學目標得以實現。 “一個整合”:《新綱要》中明確的指出:要爲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通過自主的學習,促進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和諧的發展。教學過程體現整合性,對多元智能的發展提供保證。 一說教法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不是爲了教而教,而是應採用恰當的教學方法。

根據幼兒的認知水平、實際情況和教材自身的特點,我採用

了直觀演示法、討論法、講述法和提問法。

1直觀演示法:運用直觀、形象的教具進行表演示範,引導幼兒理解作品內容。活動中主要運用多媒體課件,將整個故事製作成形象直觀的動畫,既可以完整欣賞,又能分段播放,通過觀賞課件引導幼兒瞭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內容。

2講述法:通過生動形象地講述,能激發幼兒的情感共識,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幫助幼兒樹立簡單的是非觀念達到教育目的。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根據需要,我注意控制語速、音量的快慢、大小和抑揚頓挫的變化,採用不同的音色來講述不同事物的對話,從而較好的表達作品的感情.如:小蝸牛給大家微笑,我就用表揚鼓勵的.口吻說:小蝸牛,你真了不起!激發幼兒爲別人服務的願望.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事物的形象特點,並能較好的集中幼兒的注意力,爲提高教學效果和突破重、難點做準備。

3討論法:是指讓幼兒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互相合作,共同探討問題答案的方法。在活動中,我將討論法結合在講述故事過程中。如:請小朋友而共同討論:小蝸牛爲什麼不快樂? 4提問法:提問是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事物,要求幼兒再現已掌握的知識,啓發幼兒積極思維的手段。提問在教學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主要運用瞭解釋性提問(如:小蝸牛爲什麼會給大家送信?)、假設性提問(如:如果你是小蝸牛,你們會怎麼做呢?)等等。在提問問題時,針對不同能力層次的幼兒,比較容易的問題可讓水平比較差的幼兒回答,需要幼兒描述的問題就請能力較強的幼兒回答,像總結、歸納性的問題請能力最強的幼兒來回答,使每個幼兒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二說學法指導

本次活動,主要採用欣賞法、發現法、講述法。

1、欣賞法:引導幼兒學會理解作品內涵,鑑別作品的美及分析評價文學作品,使幼兒獲得美的享受,喚起美的情感,陶冶美的情操。在活動過程中,通過教師生動形象的講述,引導幼兒來

體驗幫助別人的那種心情,感受作品的語言美,從而突破難點。

2、發現法:教師提供適於幼兒進行發現活動的教材,使他們通過自己的探索、嘗試過程,發現知識。在活動中,請幼兒回憶、討論故事中人物的對話,通過提問和幼兒討論,引導幼兒自己得出結論,充分體現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講述法:主要教會幼兒能準確地回答問題,恰當地說明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活動中,我採用多種形式的提問,爲幼兒提供講述的空間,啓發幼兒用宏亮的聲音、完整的語言進行講述,並且注意爲每名幼兒創設講述的機會。

第三部分:說教學程序

整個活動分爲三大部分,活動流程圖簡單明瞭地概括了整個活動,使大家一目瞭然,明白設計意圖,下面將其詳細說明一下:

一導入部分:激發學習興趣,引出故事主題

出示兩個表情(微笑、哭泣)的圖片,引導幼兒說一說你喜歡看哪一個表情?爲什麼?我在此環節注意引導幼兒回憶原有的生活經驗,並組織幼兒分組進行討論,爲下一步的教學的開展進行鋪墊。突出活動的教學重點,引起興趣,引出主題。

二展開部分:理解故事內容,掌握學習方法。

1、教師有感情地講故事,不出示任何教具,依據幼兒的無意注意佔主要地位,有意注意還不穩定的特點,爲了避免分散幼兒注意力,影響幼兒對故事內容的感知,所以,只運用豐富的表情、優美的背景音樂來表現故事,講完後,提問簡單的問題:(1)故事的名稱;(2)有那些角色;(3)小蝸牛做了一件什麼事?

2、分段播放課件,幼兒欣賞。教師分別提問:(1)森林裏的動物們都是好朋友。看看小動物們在爲自己的朋友們做什麼?(小鳥爲朋友唱歌、小猴爲朋友摘香蕉、小鴨爲朋友送信(2)朋友感到怎樣?(很感動、很高興)(3)看看小蝸牛怎麼了?(不開心)猜猜它爲什麼不高興?(放錄音:小蝸牛不開心的原因)(4)幫小蝸牛想個辦法,想想它還能爲朋友做什麼?(預報天氣,講故事,畫畫)(鼓勵幼兒結合自己的經驗充分想象並講述,幼兒自由討 論)此環節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

3完整欣賞故事:請幼兒邊看課件,邊完整欣賞故事教師根據幼兒對故事的理解以遞進的方式提問:(1)小蝸牛爲朋友們做了一件什麼的事情?(2)爲什麼小蝸牛會想到把微笑送給大家?(3)大家喜歡小蝸牛的微笑嗎?爲什麼他們都認爲小蝸牛了不起?由此逐步得出故事

的含義:小蝸牛雖然能力很小,只會爬,但它有一顆愛心,它想到了要讓自己的朋友快樂一點,它把微笑送給了大家,給大家帶去了快樂,所以大家都覺得它很了不起。這個環節其實重在揭示思想內涵,進行情感教育,我將它貫穿到整個故事的情節中,它是解決重點,突破活動難點最關鍵的一個環節。

三結束部分:遷移故事主題,滲透思品教育。

我依據幼兒的生活環境從三個方面引導幼兒說說自己是怎樣爲大家帶來快樂的:(1)爲爸爸媽媽做什麼;(2)爲小朋友做什麼;(3)爲老師做什麼。依據幼兒思維發展的過程,本環節由近及遠由易到難的引導幼兒思考、討論,進而得出與幼兒實際生活相關的答案,並使幼兒有了行動的願望,促進幼兒發散思維的發展。解決了本活動的難點達到了教育的目標。 製作“微笑”標誌:幼兒自制兩枚“微笑”標誌,即在圓形卡片上畫上微笑的表情。啓發幼兒將其中一枚“微笑”標誌別在自己胸前,另一標誌則送給自己的好朋友。在愉快、溫馨的氛圍中,活動自然結束。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肯定還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各位領導、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觀念的薰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長!謝謝!

說課稿 篇9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細胞核——系統的控制中心》,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過程,板書設計,教學評價”這幾個方面來談談我對這節課的理解與設計。

一、說教材

本小節主要講述細胞核的結構、細胞核的主要功能、原核細胞的基本結構三點內容。第一點,關於細胞核的結構,簡要介紹核膜、核仁和染色體的知識。第二點,關於細胞核的主要功能,強調細胞核是遺傳物質儲存和複製的場所,是細胞遺傳特性和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第三點,關於原核細胞的基本結構,簡要的介紹原核細胞在大小、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擬核這幾個方面與真核細胞不同的特點。本節課程學習的知識爲今後學習細胞增殖、細胞分裂、細胞全能性、生物遺傳等章節相關知識作了奠定基礎。

二、說學情

1.重點分析

(1)真核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2)染色體、DNA的關係。

2.難點分析

(1)領悟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

(2)染色體、DNA的關係。染色質與染色體的相互轉變的動態過程。

3.學生分析

學生在國中曾學習過“細胞的基本結構”,但是較膚淺;前邊剛剛學習過細胞膜和細胞器,對細胞的詳細結構和整體結構有了較深入的認識。

三、說目標

1.知識目標:

(1)掌握真核細胞細胞核的結構和主要功能。

(2)掌握原核細胞基本結構和與真核細胞在結構上的區別。

2.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識別生物圖的能力和對比、歸納的能力。

3.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樹立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相適應。

(2)局部和整體相統一的觀點。

4.課標要求

基本要求:

(1)通過學生小組共同分析討論 “資料分析”中的4個實驗。

(2)總結出細胞核的功能。

(3)掌握細胞核的結構。

(4)理解掌握染色體、染色質的關係。

發展要求:

(1)分析課本資料,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2)建構細胞模型,圖文結合,培養學生識圖、畫圖能力,形象思維能力;

(3)樹立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

(4)培養學生樹立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善待自己,善待生命。

四、教學資源

Flash動畫,多媒體

五、教學方法

用啓發式的教學方法爲主,在過程中學生分組討論爲輔相結合。

六、教學過程

1.教學設計思路:

由於本節內容比較抽象,學生的感性認識較少。在教學過程中按照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教學原則。通過趣味性問題作爲本次課的導入。通過學生小組合作討論,自學分析得出細胞核的功能。然後通過展示細胞亞顯微結構圖,來講解細胞核的結構。在講到染色質與染色體的動態互變過程時,通過flash給出其互變的動態圖,化抽象爲具體,幫助學生易於理解這一過程。結構與功能是相適應的,並引用變形蟲的'去核試驗和精子的結構,強調細胞核的功能,突出重點。在講解原核生物的基本結構後,讓學生分組並用表格的形式歸納總結真核與原核生物的區別,有利學生對本章知識形成結構化。

2.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5分鐘)

1.“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

2.克隆羊多莉長得像誰?

(二)活動探究(25分鐘)

活動探究一:

分析教材52頁四個試驗資料,思考下列問題:

1.美蠑螈的膚色是由細胞核還是細胞質控制的?結合多利羊的產生過程,你認爲生物性狀的遺傳主要是細胞核還是細胞質控制?爲什麼?

2.細胞核與細胞分裂、分化有什麼關係?

3.細胞的生命活動由什麼控制的?

4.生物體形態建成與什麼有關係?

活動探究二:

通過Flash動畫,展示細胞覈對細胞生命活動的控制,再提出問題並引導學生思考並認真觀察教材插圖(課件)並閱讀相關內容,主動獲取知識。

活動探究三:

1.通過Flash動畫展示染色體、染色質的行爲變化。

2.指導學生製作簡單染色體模型

3.通過提問的形式概述出染色體和染色質的關係

活動探究四:

1.回憶原核細胞和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的結構,並比較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結構的異同。

2.對比人的紅細胞和精子的結構與功能,進一步體會細胞結構與功能的關係。

(三)當堂達標(10分鐘)

題目略

設計意圖:由基礎題到提升題、變式題,加深對知識的掌握。

(四)課堂小結(5分鐘)

概念圖的形式

設計意圖:有利於學生養成及時總結的良好習慣,並將所學知識納入已有的認知結構,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數學交流和表達的能力。

七、板書設計:略

八、教學評價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聯繫學生所熟知的實例,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通過探究學習、合作學習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來主動發現結論,提高了積極的學習熱情。需要加強引導。

3.本節有些內容抽象,難懂,多媒體的應用,大大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細胞模型的製作,讓學生能夠參與其中,取得較好課堂效果。

4.多種師生互動模式:限時搶答;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學生自學,習題反饋;學生觀察描述;教師講述;動畫回顧等,變式題的討論,促進學生積極思考,鞏固加深的對概念理解,能力得到提升。

5.當堂達標對教學進行評價,及時反饋和矯正。

6. 通過分層佈置作業,能用剛學過的知識揭開日常生活之迷,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態度,將課內成果引向課外、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