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精選三年級語文說課稿範文彙編9篇

說課稿 閱讀(2.7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三年級語文說課稿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三年級語文說課稿範文彙編9篇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主要寫家鄉五月的田野是孩子們的樂園,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美麗迷人的五月、純樸可愛的鄉村孩子的喜愛。文章寫景又寫人,景與人交融在一起,相得益彰,讓我們瞭解到了農村孩子的童年生活,也感受到了那濃濃的鄉土氣息。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照樣子寫重疊詞語。

3、讀懂課文,感受鄉下孩子們在田野中的快樂,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同學們,最近你仔細觀察校園了嗎?是不是校園變得更美麗了?花開了許多,樹的葉子也變得更綠了,能告訴老師這是爲什麼嗎?對呀,春天已經到了,我們一起到樹林裏聽聽鳥叫,到小河邊摸摸小魚,到田野上賽幾趟跑,捉幾次謎藏,好嗎?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五月的田野(板書:五月的田野)

二、初讀課文

下面請同學按要求學習課文。

出示自學提示:

1、自讀課文,注意把音讀準確,把生字多讀幾遍並試着組成詞。

2、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3、標記出不理解的詞語和句子

三、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

忙碌、削皮、鞭子、撒歡、咕咕叫、鐵鍋、噴香

在認讀生詞的過程中,指導學生認識兩個多音字及“撒歡”一詞的意思。

2、提問這一課共有幾個自然段(5個)並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hbb學生可能對“田埂”“竹管”等詞不理解,教師可做簡單解釋。3、檢查讀課文。誰願意來讀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想,五月的田野給你帶來什麼感覺?

4、(學生帶來交流感覺)誰來說一說?(快樂、高興)

5、細細地讀讀課文,把課文裏帶給你這種感覺的詞語、句子或段落勾畫出來(寫出勾畫標誌)。

四、品析課文

1、導讀1—2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

(2)這一自然段中的哪幾句話寫出了快樂?你是從哪兒感受到的?

①“麥子是黃黃的,豆莢是青青的”如果把它換成“麥子是黃的,豆莢是青的”你們覺得怎樣?

生分析:“黃黃的、青青的”是寫顏色特別好看,同時,說明作者很喜歡這裏的景色,心情很好。

②“它們甜甜地笑了”是指誰笑了?爲什麼笑呢?

生分析:表面上是寫麥子和豆莢的快樂,實際上是寫鄉下孩子們的快樂。

(3)帶着這種感受讀讀。

2、導讀3—4自然段。

(1)大聲讀課文

(2)快樂是從哪幾句中體現出來的?

①“五月的風暖暖的,油光光的泥土軟軟的……冒出來,真舒服。”問:課文中怎麼描寫泥土的?你以前有過這種感受嗎?誰能讀出這種感受?②“折一根柔軟的柳條……在田野上撒着歡地跑。

問:你從哪兒讀出高興的?你有過這麼高興的時候嗎?

自己帶着這種心情再讀這一句。

③“噴香的飯菜比什麼都可口”爲什麼這麼說呢?

生分析:因爲是自己做出來的;因爲孩子們太累了;因爲孩子們心情很好……

(3)讀三四自然段誰給大家讀讀三四自然段,其他同學邊聽邊想,五月的田野在你的腦海裏呈現了一個怎樣的畫面?(播放音樂)

學生交流。

(4)小結:是啊,在家鄉的田野上,無論是趕羊、攆鴨,還是摘豆角、做飯,都能給我們帶來無窮的快樂。

3、師有感情地讀第五段,要求學生配合。

問:先看到了什麼?又看到了什麼?爲什麼?

五、聯繫實際進行擴展

五月的田野真美呀!孩子們玩的真開心。我們家鄉的五月,麥子雖然沒有成熟,但別有一番風味。想不想看看我們家鄉的五月是什麼樣的。(出示本地五月景色的圖片,配音樂)播放完問:此時你有什麼話想說?(家鄉的風景太美了)

課堂小結:五一長假就要到了,一定要讓你的爸爸、媽媽帶着你到我們家鄉的景點去看一看。大家不要忘了,把你的所見所聞記錄下來。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說教材

本文是一篇描寫自然風光的優美文章。作者以細膩的筆觸向我們展現了西湖秀麗的景色,可謂句句是景,字字都美。細細讀來,彷彿聆聽悅耳動聽的音樂,又如觀賞秀美典雅的畫面,身臨其境之感隨之而來,瞭解西湖的願望、熱愛西湖的情感油然而生。

一、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2、初步感知運用比喻手法對增強語言表達效果的作用,會用“猶如”、“像”、“彷彿”、“宛如”等詞口頭造句。

3、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通過朗讀品味,瞭解西湖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陶冶審美情趣。

二、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孩子走入課文描寫的情境,在讀中感知、感悟西湖的美景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配樂磁帶

說教法、學法

一、情境創設法

兒童是最富有情感的生命體。真實、鮮活的情境能豐富兒童的表象,激活兒童的思維、情感、聯想、想象。因此,我用富有感染力的優美的語言,藉助色彩鮮明的圖畫和悠揚的音樂,把學生帶入課文情境,營造了一個有利於學生入境的“場”,使學生展開積極的想象,從而使學生主動、積極、創造性地理解課文,體悟情感。

二、朗讀體驗法

教學中我以讀爲主,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加深朗讀和體驗,受到情感薰陶。我通過個別讀、比賽讀、想象讀等不同的形式,不斷激發學生情感,讓他們在讀中理解詞語,在讀中積累詞語和句子,並在讀中加深體驗,受到美的薰陶。

說教學過程

調動積累、激趣揭題。

師: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杭州被稱爲——,而西湖就是——

師描述引渡: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數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聞名天下,贏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西湖這麼美,你們想不想親眼去看一看?

這一環節是對前一堂課學習的第一段的複習,讓他們較快地入情入境。有助於讓他們進入主動學習的狀態。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一. 說教材

1997年7月1日,經歷了百年滄桑的香港迴歸祖國,香港的迴歸是祖國經濟強大,國力增強的表現。爲了紀念這個重大的歷史事件,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熱愛祖國的感情,國標本蘇教版選編了這篇課文——《東方之珠》。

這篇課文以優美的筆觸描寫了香港“迷人的沙灘”

“著名的公園”和“繁華的街市”讚美了這顆無比璀璨的“東方之珠”。課文的語言簡潔、優美,對香港的介紹層次非常清晰,把香港這個世界著名的大都市風貌展現在讀者的眼前,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朗讀能力的好教材。

二.說教法

1.指導觀察法

遵照學生的認識規律,充分發揮形象直觀作用,以圖帶文,圖文並茂,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也自然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2. 多媒體輔教學法.

針對國小生的年齡特點,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在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中,調動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投入到課文所設置的情境中,優美的圖畫,也爲學生直觀形象的理解詞語做鋪墊。

3.鼓勵欣賞法.

教師及時的點評,甚至學生之間的互評,都是以激勵欣賞爲主,主要是激力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滿足他們希望得到讚許,體會成功的特點,激起學生的學習慾望,增強朗讀的信心。

4.情境教學法.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我設置了一個“扮演播音員”的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 學法.

1. 合作學習法.

教是爲學服務的,如何能讓學生學有所獲,並且學得輕鬆學得愉快呢?在整個充滿靈性的教學過程中,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他們在讀中自悟,自己悟出課文中蘊涵的情感,感悟出學習方法。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注重討論、交流、合作、體會,讓學生在說說、讀讀、評評中,在原來的基礎上提高。

2.美讀訓練法.

以“看、聽、說、讀、悟”爲主要訓練方式,把讀貫穿教學的全過程,使每一遍讀都具有目的性和指導性。

引導學生自己把課文讀懂,並在實踐的基礎上,提高閱讀能力,並在授課過程中,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鍛鍊學生“說”的能力,運用圖片、多媒體手段創設情景,通過視聽材料和語言文字的有機結合,把學生帶入文字描繪的情景之中,使學生體會到香港的繁華與美麗。本課通過讓學生扮演播音員並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練讀等方法,增強學生朗讀課文的趣味性,同時通過學生自己收集的圖片或文字知識,拓展學生的視野,養成課前收集資料的好習慣。

這一課需用三個課時,下面我着重講第二課時的教學。

四.教學目標.

1. 認知目標:學會生字,理解詞語,感受香港的繁華、著名、迷人,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 能力目標:通過觀察、續練、討論、評價、欣賞、背誦等方式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評價能力。

3. 情感目標:通過對課文的朗讀品味,感受香港的美麗和繁華,激發學生熱愛香港,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這樣確定教學目標,符合本課的特點,能切實培養學生的語感,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語文學習具有趣味性、審美性,體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是:體會“東方之珠”的美麗繁華,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課文,積累運用語言。

五.教學過程.

1.複習舊知,鞏固新知.

課一開始,我就出示詞語讓學生認讀,並讓學生結合畫面去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

2.導讀課文,引導實踐.

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我會通過出示地圖,引讀課文,讓學生朗讀,然後用指導觀察法,在觀察中初步瞭解香港所處的地理位置及其特點。

第二至五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也是難點,我以一個開放性的問題“你最想去哪裏玩?”引導學生以旅遊者的身份,用旅遊者的眼光讀課文看香港,我以學定教,從學生的意願出發確定學習的興趣,然後讓學生藉助圖片,課前收集的資料,或者播放香港的錄像片,讓學生扮演播音員,對自己最感興趣的自然段進行朗讀。然後用鼓勵欣賞法,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讀後的感受,再組織大組交流,品味課文意境。在朗讀和交流中,重點讓學生品味本課優美語言,感受作者對香港的讚美與熱愛,從而激發學生對香港、對祖國的情感。

在二至五自然段中,“鱗次櫛比”、“琳琅滿目”、“人流如潮”是本課的理解難點,教學時,我會利用多媒體教學法讓學生們結合畫面,這樣便能輕而一舉的理解這些詞語了。

第六自然段也就是本課的中心句“香港真是一顆璀璨的‘東方之珠’”貫穿全文。從而使情感有淺入深,由弱到強,抒發對香港、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六.課外延伸,拓展練習

課文和實踐都是相結合的,脫開書本後呢,可以開展“香港”專題學習活動,幫助學生組成學習小組,自行選題,或組織專題學習交流活動,可以開展小報展覽,圖片展覽。或者“我愛香港”的專題彙報活動。

同時,我會充分發揮課外讀物“開闊眼界,增長知識”的作用,給學生簡單介紹香港的工業體系,商業區,還有天壇大佛、宋城、九龍城寨公園這些旅遊景點等。這是爲課堂教學向課外閱讀鋪設橋樑,達到拋鑽引玉的目的。

現在我說一說這節課的板書設計;

潛水灣 —————— 迷人

東方之珠 海洋公園 —————— 舉世聞名

銅鑼灣 —————— 熱鬧

夜晚 —————— 燈的海洋

整篇課文是從“潛水灣”、“海洋公園”、“銅鑼灣”、“夜晚”這幾個方面來介紹香港的。我會讓學生通過自己對課文的理解,總結概括出這幾個景點的特點給板書出來。

我這樣設計板書呢,可以讓學生們一目瞭然的瞭解課文從哪幾個方面介紹香港的,從而激發學生熱愛香港,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5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一、教學內容分析,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確立。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記敘的人物爲法布爾——一個著名的昆蟲學家。而且題目也明確了這篇文章所要記敘的事件即觀察昆蟲。通過題目就可以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因此,在學習這篇文章時,要抓住主要事件的描述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徵。

這篇文章共分四個自然段,根據作者的寫作思路,可將文章分爲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交代法布爾的身份地位。

第二部分(第二——三自然段):記敘了法布爾觀察昆蟲的兩件事。

第二部分又可以分爲兩層。

第一層(第二自然段):記敘法布爾在路上觀察螞蟻四個小時的事。

第二層(第三自然段):記敘法布爾在樹上觀察螳螂被誤解的事。

第三部分(第四自然段):總結全文,讚揚法布爾的勤奮精神。

這篇文章是按“總分總”的思路組織材料的。

本單元以“勤奮學習”爲主題,編選的課文都是通過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物精神和品質的。本課是單元的開篇文課文,學好本文將爲後面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情感,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遵循這一要求,依據新課程理念,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認識13個生字。

3、通過課文中重點詞語和句子的理解,體會人物的精神和品質。

4、 引導學生懂得“只有勤奮刻苦,才能成功”的道理。

這樣確定教學目標,使傳授知識,發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緊密結合,在同一教學過程中,互相滲透,共同完成。

語文課標中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語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所以,我把“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作爲教學重點,把“體會法布爾勤奮努力、堅持不懈的精神。”作爲教學難點。

二、教學方式、學習方式和評價方式

在本課的教學中,主要採用“品讀法”的教學方法。以讀代講,品讀結合,利用各種形式的讀,如:教師範讀、自由讀、學生朗讀、誦讀和齊讀等,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品味、理解和感悟,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蘇霍姆林斯基說: “語文課,我只教會學生閱讀與思考。”在一次次的形式多樣讀中,引導學生去領悟文字中間蘊藏的情感,思考文字背後的意義。從而獲得更多的內心體驗,更完整、準確地理解課文內容和表達自己的思考所得。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和空間進行探究、互動、交流,讓學生自主的索取知識。並在閱讀實踐中逐步掌握閱讀方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從而提高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課堂上要努力營造一個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對學生的評價以激勵爲主,以學生的發展爲主。我會從一個欣賞者的角度注意保護學生的個性。我要用我的微笑、目光和語言激勵孩子們有更佳的表現,促進學生的發展。

三、教學流程

(一)板題置疑,激發求知慾

一上課,板書課題,學生書空,齊讀後問:看到課題,你有哪些疑問?學生會提出很多想要知道的問題,如:法布爾是誰?他是幹什麼的?他爲什麼觀察昆蟲?他是怎樣觀察昆蟲的?觀察昆蟲的結果怎樣?當學生提出問題時,我會及時的鼓勵和評價。這樣既可以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培養了學生髮散思維,又有助於理解課文內容。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營造了學生自主探究知識的氛圍和學習動機。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這一環節設計意在引導學生讀課文,通過熟讀感知課文內容。

首先讓學生自由地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生字多讀幾遍。接着,教師範讀課文,學生聽讀給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並思考置疑時提出的“法布爾是誰?他是幹什麼的?”的問題。之後,隨文識字,出示幻燈片,認識本課的13個生字。這裏出示兩張幻燈片,第一張帶拼音,第二張去掉拼音,這樣由易到難認識生字,並利用指名讀、領讀、齊讀、開火車讀等方式有效地落實了教學目標。 最後,用此句“通過剛纔的讀書,同學們對法布爾有了初步的瞭解,現在讓我們走進課文,相信同學們對法布爾會有更多的認識。”導入“邊讀邊想課文寫了法布爾觀察昆蟲的幾件事?”的問題,引導學生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品讀課文,交流感悟

1、聯繫學生在在上一個問題的回答,緊接着精讀2自然段,法布爾觀察昆蟲的第一個故事。幻燈片出示課文:

有一次,他在路上發現許多螞蟻正在搬運幾隻死蒼蠅,就伏在地上,用放大鏡全神貫注地觀察起來。汗水溼透了衣服,手腳都麻木了,他一直觀察了4個小時才離去。

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小組討論,說一說,對紅字的詞語和句子的理解。教師充分發揮引導的作用,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出示主題圖,圖文結合,加深理解。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感受和見解,體會法布爾的精神品質。

接着,指導學生朗讀,教會學生通過對重點詞句的重讀來表現法布爾勤奮的精神。

閱讀是學生帶有個性的學習活動,每個學生由於其個人經歷與知識閱歷的不同,面對相同的文字,產生的內心體驗不盡相同。本環節在尊重學生獨特感受的基礎上,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與文本的對話,使他們對課文的詞語和句子有深一層的體會,定下與文本對話的情感基調,並通過教師的不斷引導,使學生其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髮展,感悟出文字背後的深層意義。並且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2、“讓我們再來看一看法布爾另一件觀察昆蟲的故事吧!”由此句導入第3自然段的學習。

幻燈片出示課文:

還有一次,法布爾爬到一棵樹上,觀察螳螂的活動。他把周圍的一切都忘了。結果,別人誤把他當成了小偷,要抓他,他才從觀察中驚醒過來。

在學習本自然段之前,教師歸納出剛纔學習上一段的方法:“抓住重點的詞句來理解課文。”明確這一方法後提出學習要求:請小組合作學習課文,標出重點的詞句,體會法布爾的精神品質。

閱讀並不是被動的接受,而應成爲主動的探索過程。爲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教師通過導學與學生自主學習緊密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分析問題 、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自讀自悟的自學能力,在教授知識的同時,又教給了學生學習知識的方法。

3、齊讀最後一自然段。

理解“堅持不懈”的意思。用“因爲……所以……”練習說話,深入理解法布爾成爲著名的昆蟲學家的原因。

(四)拓展延伸,超越昇華

先請同學們談一談學習本文的收穫。意在讓學生總結昇華所得。接着教師推薦學生閱讀《昆蟲記》。培養學生的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

四、板書設計

17 法布爾觀察昆蟲

觀察螞蟻四小時

昆蟲學家 { (勤奮努力) 發現祕密

觀察螳螂被誤解

這樣設計板書體現了文章的結構和主要內容,清晰明瞭。

五、教學效果預測

本節課,通過充分的讀,學生實現了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讀中展示,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和情感體驗,真正地實現學生走進文本與文本進行對話,使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得淋漓盡致。有效地落實了教學目標,學生掌握了知識,思想受到教育,而且學到了技能,學會了學習。所以我相信本節課一定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達到預定教學目的。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香港,璀璨的明珠》這篇課文是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壯麗的祖國河山”專題中的一篇略讀課文,安排在精讀課文《富饒的西沙羣島》《美麗的小興安嶺》之後,目的在於看學生是否能通過以前學過的方法,學會獨立閱讀,在閱讀中感受香港的現代都市風采、體會課文蘊涵的情感。

接下來簡單介紹一下本文特點:全文共6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概括介紹了香港的重要地理位置以及它的美麗與繁華。第二至五自然段從“萬國市場”、“美食天堂”和“旅遊勝地”“燈的海洋”四個方面具體地介紹了香港。第六自然段點明瞭香港是一顆無比璀璨的“明珠”。 全文采用“總—分—總“的結構方式,首尾呼應,中間4個自然段都能緊扣開頭第一句敘述。文章層次清楚,詞彙豐富,語句優美,多處運用排比、比喻等修辭方法,使文章的語言顯得豐富多彩。

二、說學情: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識字基礎,也有了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能夠通過誦讀課文感受到香港的繁華、美麗。但是讓學生感知離自己生活較遠的事物是比較困難,也不夠真切的。於是教學本課時,我出示了中國地圖,製作了精美的香港風光課件,引用了錄象片段等直觀手段,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他們真正走入文本,體會其中情感。

三、說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與感受、分析以及對實際學情的考慮,我將這節課的目標定爲:

知識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理解課題含義。

技能目標:

1、學會用小導遊的語言有聲有色的向大家介紹香港的特色。

2、提高學生的言語交際能力。

情感目標:

引導學生了解香港的美麗與繁華,產生愛香港、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四、說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認識香港,理解課題的含義,激發學生愛國愛港的情懷。

五、說教法:爲了達成以上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採用了以下教法:

1.直觀教學法

遵照學生的認識規律,充分發揮形象直觀作用,出示中國地圖以瞭解香港的地理位置,播放錄象感受海豚、海獅的活潑有趣,製作香港風光課件感受繁華美麗。這樣以圖帶文,圖文並茂,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也自然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2、示範朗讀法

3、情境教學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教師通過網絡技術爲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情境,能使學生如臨其境,從而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因此在本堂課中我以“競選優秀小導遊”爲教學主情境,把整體感知部分設計爲"香港遊",把小組學習設計成“小小導遊組”,大大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4.鼓勵欣賞法

教師及時的點評,甚至學生之間的互評,都是以激勵欣賞爲主,主要是激勵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滿足他們希望得到讚許,體會成功的特點,激起學生的學習慾望,增強朗讀的信心。

六、說學法: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在本堂課中我組織學生採用以下方法展開學習活動。

1、朗讀感悟法

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本文文字優美,是積累語言的好材料。因此,在教學中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感悟體驗,再通過讀來表達自己所體驗到的情感。

2、合作學習法

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精神和合作精神,發展交往與審美的能力。教學時把個人思考、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等形式有機結合起來,變傳統的師生單向交流爲師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增大了課堂信息量,使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合作交流,增強合作意識,並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的能力,培養創新意識。

3、自主探究法

本課堂中學生自由研讀、處理信息、組織彙報、課後專題學習活動等環節無不滲透着自主探究這種學法。

七、說教學過程:

(一)、創情激趣,誘發學生閱讀期待。

首先由學生較熟悉的歌曲《東方之珠》引入課文的學習,在美妙的音樂氛圍中引導學生

進入學習情境。接着利用中國地圖讓學生直觀認識香港的地理位置。再安排學生感興趣的卡通形象“小丁當”來明確競選優秀小導遊的要求與規則,這樣就更激發了學生主動有序探索課文的急切心情,都盼着能夠當上這一次的優秀小導遊。

(二)、指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

1、 導遊引路,整體感知。

爲了繼續牽好學生興趣的線,原本書中的課文變身成了遊覽香港的導遊詞,老師則成了導遊。導遊娓娓動聽的配圖配樂朗讀使學生有了對香港的初步印象,而且使每個學生都急於想告訴大家自己從導遊詞中瞭解到的香港的重要地位,總起段的學習很自然就引出來了。“璀璨明珠”的概念也自然印在了學生的頭腦中。這一環節,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抓出了本文的中心句。很自然,本文的綱領問題就出來了:“爲什麼說香港是一顆璀璨的明珠呢?”

2、 自主讀文,理清脈絡。

學生帶着明確的問題自學課文,在平等、合諧交流合作的課堂氛圍中理清了課文的脈絡,明確了本文所描寫的香港四大特色:萬國市場、美食天堂、旅遊勝地、燈的海洋。

3、 板塊探究,合作交流。

閱讀教學不是簡單的讀就可以了,它應該還要對學生聽、說、讀、寫、理解等能力的發

展有所訓練,在這一環節中,我安排了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活動分兩步進行。

第一步:小組研讀探究。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方面,志同道合的學生組成小小導遊組,大家在組內研讀討論,研究的重點有二:1、本導遊詞的描寫中,哪些詞語、哪些句子寫得特別美,會讓人覺得流連忘返,印象深刻呢?2、把找到的詞句美美地多讀幾遍。這樣,學生有重點地找,有重點的讀,抓住了重點詞句,使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帶着問題去讀書,引起思維的不斷深入,學生找得快,而且各有各的想法,,這樣既提高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又增強了自主學習的能力。

第二步:小組彙報交流。基於三年級學生的學情,在交流彙報時我會認真傾聽,隨機點撥引導,儘量使彙報能完整系統,又重點突出。“萬國市場”和“美食天堂”主要抓重點詞“琳琅滿目”、“應有盡有”、“物美價廉”、“一應俱全”的理解感悟。點撥“旅遊勝地”時,以“趣”引學生觀看海獅鑽圈、舉重的錄象,讓學生彷彿身臨其境。看完後自由談談感受,深化“趣”字。“燈的海洋”,我把它作爲本堂課語言訓練的重點,主要抓比喻、擬人進行修辭指導和句式訓練,抓朗讀感悟品味語言特色,理解燈光之璀璨。

要強調的是,在香港四大特色的彙報過程中,抓住適當時機反覆迴環朗讀中心句,使學生逐步加深對“香港是一顆璀璨的明珠” 的理解感悟。

4、 內化感知,實際運用。

學生通過前幾個環節的學習,已經對香港有了較全面的理解,當然趁熱打鐵,引導他們

進行創新表演讀,通過自己的繪聲繪色、充滿激情的介紹,打動其他遊客,爭取獲得優秀小導遊的殊榮,這一環節,學生都躍躍欲試,許多同學爭先恐後地上臺當起了小導遊,而且架子十足。下面的遊客也聽得津津有味,這也使掀起了課堂一個高潮,是本課最大的一個亮點。最後,遊客的評價作爲“小丁當”頒發“優秀小導遊”證的重要依據。到此,本堂課課內的學習就結束了。

(三)、加強課內外結合,增強學生語文實踐能力。

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教材的特點,以知識增長見聞,以求得“以課外促課內”。同時“得法於課內,得益乃至成長於課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將課內所學之法,及時應用於課外閱讀中以求化方法爲能力,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和渠道,擴大閱讀量,讓學生在廣闊的空間裏學語文,用語文。因此課後我佈置學生開展“香港”專題學習活動:先幫助學生組成學習小組,我提供部分參考題目供小組自行選題;接着根據各自選題通過各種渠道蒐集資料,以專題小報,圖片展覽等多種形式完成專題作業。最後利用班隊課舉行“我愛香港”的專題彙報活動。這樣,學生就在語文大課堂中從不同的方面、每個方面的不同層次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也一定有所收穫。

八、說板書設計:

現在我說一說這節課的板書設計。

萬國市場——應有盡有

香港,璀璨的明珠 美食天堂——一應俱全

旅遊勝地——(海洋公園)舉世聞名

燈的海洋——光彩奪目

這一板書主要是學生組成小小導遊組進行合作探究與彙報時完成的,力圖通過板書將香港的主要特點概括起來,讓學生一目瞭然,一是便於接下來小導遊的能有重點、有質量的介紹;二是要給學生對香港留下較爲深刻的印象,從而激發學生熱愛香港,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當然還滲透着寫作方法的無形指導。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一 說教材

《雪兒》這篇課文是蘇教版國小語文三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課文講述的是“我”爲受傷的雪兒療傷並且精心照料它,直到它能飛上藍天的事情,表現了我對鳥類的愛護,也流露了我對自由生活的渴望與嚮往。

全文共有5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我腿跌傷在家,嚮往到外面去活動。第二,三自然段寫我照料受傷的小白鴿並且希望它快點好起來。第四,五自然段寫白鴿展開雙翅飛上藍天,我的心情十分快慰。

本文以我與白鴿的相伴到別離爲線索展開故事情節的。爸爸撿回一隻受傷的小白鴿,它的身子很髒,眼睛裏充滿了悲傷。小白鴿的狼狽與哀傷讓我一下子產生了憐憫之情。相似的遭遇,相似的期盼,使得我似乎理解雪兒的心思,天天和它看藍天白雲,盼望雪兒早日康復,早日重返藍天。爸爸的介紹讓我懂得雪兒是藍天信使,我讓雪兒重返藍天的願望更迫切了。終於,雪兒展翅飛上了藍天。啊。我爲雪兒歡呼!你看它那雙翅膀被春風高高地托起,在藍天中劃出一道美麗的弧線,儘管多日相處結下深厚的友誼,我對雪兒有很多眷戀與不捨,但看到雪兒終於返回藍天,我十分快慰。在我的眼裏,雪兒翱翔於藍天的樣子是那麼美麗。我的感情隨着故事的發展而發展而變化,純真的感情,善良的心靈真摯動人。

二 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分析,我擬定一下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的第四,五自然段。

2 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4個字只認識不寫。

能結合具體語境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 感悟我對雪兒的感情,體會我的美好心靈和可愛形象。

三 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是通過關鍵詞句的品味,朗讀等品味我和雪兒之前的深情,發揮想象,想象我和雪兒之間在分別時的話,體會我們的深情。

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第一課時主要是讓學生把課文讀熟,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順課文。讓學生對課文讀通順,讀流利,讀出感情。

在整體上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文章的思路,脈絡要清楚。

然後帶領學生學習生字詞語。完成描紅習字測,描紅練習。

第二課時:

1.首先在黑板上出示三組詞語,這三組詞語之間都有規律,指名學生起來讀詞語,從內容上熟悉,從內容上導入跟課文內容相關的東西,讓學生在總體上有個印象。

2.出示關於雪兒的照片,讓學生在圖片層次瞭解雪兒,引入雪兒還有個好聽的名字叫藍天信使,然後通過抓住重點詞語,“不怕任何艱難險阻,能夠飛越千山萬水,藍天信使”體會雪兒的品格,並且這裏發揮想象,雪兒會遇到哪些困難,鍛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水平。接着讓學生 試着用“我是一隻信鴿,我.......我......”這樣的句式來說話。這樣既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讓學生從圖片和文字內容層面瞭解了雪兒,感知這一形象。

3.通過對雪兒來我家之前和來我家之後對比,凸顯我和這隻信鴿的相似之處,讓學生體會我對它的憐憫同情之情。然後讓學生試着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出我和爸爸是怎麼對待雪兒的,通過抓住敷了藥,取名,洗澡等體會我和爸爸對它的愛心關心,通過指導學生的朗讀來體會感悟這種感情。接着向學生提問,第二自然段中還有哪些地方可以體會到我和爸爸對雪兒關心,愛心。師生交流總結爲兩點:1 我對雪兒說把自己的家當成是它的家。2 我天天和雪兒去看藍天,去看藍天上那飄飄悠悠的白雲。從這裏兩處體會我和爸爸對雪兒的關心愛心,這裏還可以啓發學生我和雪兒在看藍天時分別會想寫什麼?啓發學生的想象能力。然後通過指導朗讀來感悟我對雪兒的關心和愛心,和雪兒之間的深情。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小露珠》是蘇教版國小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十五課的一篇童話故事。巧妙地運用了童話所具有的特徵——奇特的幻想,採用了擬人化的寫作方法,寫了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過程,以及小動物和植物對小露珠的喜愛,讚揚了小露珠的美麗、可愛以及大自然的和諧、融洽。

全文共七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先交代小露珠形成的時間,再寫小露珠形成的地點,最後寫小露珠在形成時是怎樣變化的。小露珠就這樣悄無聲息、毫不張揚地來到了世上。第二至五自然段寫小露珠受到小動物們的喜歡。小動物們見到小露珠紛紛和她打招呼,並且讚美她“像鑽石那麼閃亮”“像水晶那麼透明”“像珍珠那麼圓潤”,歸結起來,這些讚美稱頌的是小露珠美麗的容顏和純潔的品質,這也正是小動物們都喜歡小露珠的原因。第六自然段寫小露珠裝點了花草樹木。小露珠不僅本身很美,而且還會用自己的`美來裝點別人,讓植物們顯得更精神更美麗。第七自然段寫小露珠消失的過程,植物與她依依惜別。由此我確立的目標是:

1、能在流利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背誦。

2、明白小動物和植物都喜歡小露珠的原因,感受大自然的和諧、融洽和美麗。

3、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學會抓住小露珠以及各種小動物、植物的特點進行感悟品讀。

二、說教法

針對以上教學目標的確定以及對三年級學生的分析,我主要採用了情景教學的方法,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具體的教學方法有:

1、直觀演示法:利用圖片,實物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探究法:通過師生表演,培養學生的思維組織能力等。

3、情感教學法:通過創設情感氛圍,是學生產生情感共鳴。

4、遷移教學法:讓學生能夠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三、說學法

圍繞學法指導這一核心,我以讀書訓練爲經,以語言訓練爲緯,調動學生多種情感參與學習過程,讓學生積極地演、說、評、讀,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發展性和創造性。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課文第一小節描繪了小露珠由夜幕降臨時出現到黎明時變成黃豆粒般大小的情景。我在教學時讓學生跟着視頻去學習,讓學生去總結髮現。

(二)形象演示

課文的2—4小節描寫了三個小動物來到小露珠面前讚美小露珠的情景,這三段話有兩個顯著特點:比方形象;動詞確切。爲了讓學生感悟第2個特點,我放出多媒體動畫,學生從畫面上形象地看到:青蛙蹦到大荷葉上,蟋蟀爬到草稈上,蝴蝶落在花朵上,能夠明白“蹦、爬、落”這三個詞生動地寫出了三種小動物不同的活動特點和生活習性。

學習第五節“小動物們都喜歡小露珠”抓住一個“都”字,讓學生觀察課本的插圖或者發揮想象說一說還會有哪些動物喜歡小露珠,學生很喜歡回答這樣的問題,觀察很細緻,想象力也很豐富。

(三)內化積累

課文第6小節描繪了一幅小露珠反射着霞光,使得所有的植物都變得格外精神、格外生機勃勃的美景。我在讓學生自由讀的基礎上找出有哪些植物喜歡小露珠,並結合2、3、4自然段中的打比方說一說小露珠光彩熠熠像什麼。再用第六段中的比喻句來說一說植物在小露珠的裝點下變得怎樣格外精神,學生能夠在引導下準確說出“俊俏的小姑娘”指誰,“美麗的珠寶”指誰。

(四)啓迪想象,情感昇華

課文最後一節描繪的是小露珠變成水蒸氣離去時,植物們與之深情告別的場面。學生讀後能夠發現小露珠的變化:太陽公公散發的熱量越來越大,小露珠的身子也越來越輕了。在引導學生理解“越來越”時,我嘗試讓一個學生起來重複讀投影上的一段話,其他同學聆聽和觀察發現他幾次讀的過程中的變化,繼而明白“越來越”的意思,再結合自身最近有什麼變化來造句。最後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小露珠要走了,請學生拿出紙寫一寫想對小露珠說的話。課文學習至此,學生情感也完全被調動了出來,他們有的說:“小露珠,你回來吧,我們大家捨不得你走。”有的說:“小露珠,我很喜歡你,你可不可以不要走。”還有的說:“小露珠你明天一定要快點來,你來的時候記得打電話給我,我好去迎接你。”學生的想象力也打開了。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8

《掌聲》 一課寫的是身患殘疾而憂鬱自卑的小英在上臺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氣變得樂觀開朗的故事。作者以飽蘸愛心的筆墨,用樸素無華的語言,

把學會尊重、學會關心的主題寓於這個動人的故事之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在教學中,我緊扣題眼——掌聲,以小英的來信爲線索串起全文,將兩次掌聲的出現、爲什麼要給小英掌聲以及掌聲前,掌聲後的小英進行對比,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換位思考的方式去體味小英的情感變化,並通過與生活的聯繫進行說話訓練,從而充分領悟掌聲的內涵,進而明白文章所蘊涵的道理。

這篇課文的教學我是這樣設計的:

第一步:來信導入、質疑掌聲。

從小英的來信入手,複習小英是個怎樣的孩子,讓學生通過朗讀課文第一和第五段,回憶掌聲前後小英個性的變化。引出學生的質疑:小英爲什麼有這麼大的變化?掌聲怎麼會有如此神奇的力量?通過第一段和第五段的對比讀,無疑爲後文學生解讀“掌聲”的魔力和魅力蓄積了更多的精神能量。

第二步:對比參讀,激發情感。

在全文的教學中,多處採用對比的方式進行教學。

例如第二段中,老師不瞭解小英的情況,你們作爲小英的同學瞭解多少?小英一搖一晃地走上講臺心裏想些什麼?而第四段中,她微笑着走下講臺,又是一種什麼樣的感情?第一次掌聲給小英帶來了什麼?第二次掌聲又有什麼含義?兩次掌聲之後,讀小英的來信,和之前讀小英的來信,理解又有了什麼變化?

通過多處對比,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到掌聲對小英的重要作用,從而理解小英的那段話。

第三步:潛心品讀,換位思考。

在感悟掌聲的內涵這部分教學中,我通過自讀重點段,談體會;細讀重點段,品字詞;再讀重點段,指導朗讀。這樣層層深入,以讀代講,保證了讀的時間,保證了讀的形式,保持了讀的興趣。這樣的讀,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效果,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能力,使學生獲得了情感的體驗。

此外我還注重對教材空白點的挖掘,通過抓描寫小英動作神態的詞,用換位思考的方式,“你現在就是小英的同學,你是怎麼想的?”“你爲什麼要給小英掌聲?你想對她說什麼?”……去體會同學們此時的心情,同時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小英的自卑並不是因爲同學們平時的嘲笑,而是因爲小英因爲自己的缺陷而封閉了自己的心,感受不到同學們的關心。用“如果你就是小英,同學們都看着你,你會想些什麼?”“再次聽到同學們的掌聲,你是怎麼想的?”……去引導學生體會小英由自卑、膽怯——感動——感激——自信這樣的一種內心變化。感性的音樂和生動的情境創設將學生的心一步一步地推向小英的心,最終實現了學生和小英的“全然在場”。讓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內心世界,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第四步:聯繫實際,延伸情感。

對於掌聲的理解,僅憑課文,學生可能只能理解到課堂中的掌聲給人的力量。爲了昇華感情,通過殘奧會運動員圖片和詩歌《掌聲》的欣賞,“掌聲是一首美妙的歌,能喚起人們的自信!掌聲是一把鑰匙,可以打開勇氣的大門!掌聲是閃閃的星星,能把孤獨的黑夜照亮!……”拓展學生的思路,並通過詩歌的仿說、仿寫昇華學生對掌聲的理解,讓學生知道掌聲其實就是對別人的關愛和鼓勵,從而落實到實際生活中去。這樣才能昇華對掌聲的理解以及課文最後一段更深入的體會。

以“情”延伸課堂內容,使學生感到課雖然結束了,但學習是無窮盡的。最後的作業設計“給班級裏的一位同學或周圍的某一個人,寫一句鼓勵的話或進行一次幫助”,讓學生進一步受到思想教育,延伸了情感。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9

各位老師: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翠鳥》

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薰陶,獲思維的啓迪,享受審美的樂趣,所以本課以摒棄瑣碎的分析講解,引領孩子入情入趣朗讀課文,在課堂教學中創造一種輕鬆、和諧、風趣、愉快的課堂氣氛作爲本課教學的根本出發點,讓學生在這種活潑的氛圍中努力學習和探求,培養語文情趣,讓學生真正懂得文章的“情”在哪裏,“趣”在何處。我準備從以下五個方面談談本課的教學。

一、說教材

《翠鳥》是六年制第六冊第四單元組的一篇精讀課文,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要注意體會課文表達的情感。

本文作者重點介紹了翠鳥的外形特點和它捉魚時靈敏、神速的動作,表達了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本課的編排意圖一是讓學生感受、體驗作者是怎樣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觀察的;二是體會課文中關詞句在表達情意上的作用;三是培養學生愛護鳥類的意識。

從新課程目標建構的三個維度出發,我把本課的目標定爲:

1、認識本課11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聯繫語境理解“清脆、疾飛、銳利”等詞的意思。

2、自主學習、潛心會文,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觀察、描寫的方法,體會用詞的貼切、生動,養成積累好詞佳句的習慣。

3、靜心涵詠,讀中悟情,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增強學生保護野生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中表達對翠鳥的喜愛!

以上目標着力反映了知識與能力,強調過程與方法,同時也注重了文本的價值取向,能較好地反映語文教學的基本特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在寫翠鳥外形特點和對捉魚的動作描寫。難點是以以便翠鳥的外形特點和翠鳥的捉魚本領之間的關係。

二、說學生

三年級的孩子純真而富有愛心,特別喜歡小動物,可以預見對學習本文將會有較濃厚的興趣。但他們活潑好動,精神不易集中,對單純的解讀文本有一定困難,故教學設計一定要注意直觀與趣味性。

 三.說教法

1、 創設情境法

情境應貫穿整個課堂教學,本課順應學生心理,創設情境,建立課文的內含情感與學生情趣的聯繫,激發學生情感。如,通過播放翠鳥捉魚的教學錄像,運用有形、有聲、有情的情境,讓學生進入課文,直觀感受翠鳥捉魚的動作敏捷,調動學習積極性,這樣能比校直觀地理解詞語的含義,變抽象爲具體,當學生感悟了詞語和句子的含義後,自然地生成了情感。

2、 朗讀感悟法

朗讀是語文閱讀教學的主要方面,在整堂課中,把朗讀貫穿在整節課的始終,運用多種方式的讀。個別讀、小組讀、齊讀、師生賽讀、引讀、評讀等,讓學生在讀中進入課文意境,在讀中意會,讀中感悟、讀中培養語感,讀中積累語言。

此外,還採用了遊戲激趣等方法。

四.說學法

1 培養自學能力 學會藉助拼音讀通課文,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能根據課文內容疑問難,讀活課文。

2 訓練觀察方法 學習抓住事物人特點進行觀察,以畫促悟,培養學生按順序觀察的能力

3 掌握讀段方法 段的訓練是中年級的訓練重點,學生要學會讀懂一個自然段,在詞句的基礎上,理解整個自然段講了什麼。

四、說教學過程

爲了落實教學目標,我將安排兩課時來組織本課的教學:第一課時:初讀課文、學習字詞、瞭解大意,並學習翠鳥的外形特點。第二課時:深入探究、深受翠鳥的可愛,體會獨特的表達方法。

(一)、賞圖激趣,引出課題,探究“翠”之所在。

教學伊始,展示一組翠鳥的圖片,那斑斕的色彩,那俏麗的體態,如一塊巨大的磁石,吸住了學生的心。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接着我以這一“翠”字做探究點,引導學生討論思考:“翠是什麼意思?你是怎麼弄懂這個字的意思的?”學生可能會回答是通過看圖弄懂的,也可能是通過讀課文弄懂的,或者是通過問別人弄懂的,無論作何回答,我都會加以肯定,讓學生懂得這些就是獲取知識的好途徑、好辦法。

(二)、熟讀文本,感受鳥美、文美。

1、錄音範讀:

本班學生朗讀水平比較薄弱,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閱讀課文有困難,故我決定利用錄音範讀,降低學生自主閱讀的難度,同時訓練學生聽的能力,並讓學生先從聽覺上感受文章的美。

2、自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已有一定的自學生字的能力,對自讀課文這個學習任務,自主學習是可行的,教師起的是幫導的作用。

3、細讀課文,感悟鳥美、文美。

自學生字後,我進一步鼓勵學生自學課文:把課文讀上兩三遍,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麼?並在有深刻感受的地方寫上批註。這樣,就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與文本直接對話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的心智在靈動的文字與美麗的情感中恣意徜徉。然後,我安排四人小組進行學後交流,讓學生學會從他人處獲取知識與經驗,同時也起到幫助學困生讀懂課文的作用。

在學生彙報學習成果時,我引導學生尋找支持自己意見的依據,並引入到相應的段落或句子,進行品詞品句的訓練,引導學生談個人對文句的理解和感受,鼓勵學生通過朗讀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這個環節,我準備了可靈活切換的課件,以增強學習的直觀性和趣味性,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句,深入感受鳥之美、文之美。

新課標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所以,在評價學生的閱讀時,我尊重學生的感受和理解,不居高臨下的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學生,讓學生的個性充分張揚。

(三)、競讀、展示讀。

我組織學生開展競讀或展示讀活動,在進一步品讀課文的同時,培養學生敢於展示自我、樂於與他人分享成功快樂的品質。

(四)、角色體會,培養愛鳥、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和感情。

學生扮演翠鳥,教師以記者的身份對翠鳥們進行採訪。我設計了下面的採訪問題:

(1)、翠鳥們,你們長得真漂亮啊,能否自我介紹啊?

(2)、你們叼魚的本領很高,誰來說說你們是怎麼叼魚的?

(3)、你們還想向我介紹些什麼呢?

(4)你們對我們人類還有什麼要求嗎?

前兩個問題的設計意圖在於引導學生回顧文本,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體會,並訓練學生用自己的話改述課文的能力。

第三個問題的設計目的在於拓展學生的思維,引導

學生說說課本中沒講到的,自己懂得的有關翠鳥的知識,讓學生感受課外學習與積累帶來的好處。

第四個問題通過學生與鳥換位的思考,讓學生以翠鳥的視角審視現狀中人和動物的關係,內化地衍生出愛鳥、愛自然萬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和感情。

(五)、換位研討,領會寫法。

本文的寫作特點十分鮮明,但對初學寫作的三年級學生來說,寫作方法是十分抽象的概念。因此,我採取與學生換位的辦法,把學生推到自主研究的地位。

我設計了這樣的請求:我要寫一篇介紹鸚鵡的文章投到報社發表,我的文章該怎麼寫才寫得生動吸引人呢?請大家一翠鳥爲例幫幫我好嗎?

(六)、拓展探究,激發求知慾和創造欲。

課內的學習是有限的,而課外的知識卻是無限的,生活處處皆語文。所以,在學完本課後,我引導學生的思維從文本中走出去,到更廣袤的課外領域。設計下面的作業。

作業:

1、把你喜歡的好詞佳句摘抄下來。

2、回家留心觀察一種小動物,把你對它的認識以日記的形式寫下來。

 七、說板書設計

翠鳥

外形——動作

抓住特點寫具體

本板書既簡潔明瞭,又提綱挈領,既概括了文章主要內容,又突出了課文的重難點,一目瞭然。

總評:本課教學以新課程標準爲指導,遵循兒童身心發展規律,重視培養學生的讀書能力,以人爲本(1)按照“讀書內化”的認知規律設計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學翠鳥叫,學翠鳥說話,畫翠鳥,讓翠鳥唱人類的歌曲,讀他們的文章,所有這些萬變不離其“讀”,以讀爲本,以畫、說、演等促讀。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了“以讀促問,以讀導悟,以悟促讀的教學策略。(2)真正將學生放在了主體的地位,質疑問難的安排,採訪練說的訓練,各個教學都是以人爲本的。

 八、板書設計:

第一課時板書:

12 翠 鳥

外形: 美 動作: 快

第二課時板書:

12 翠 鳥

(外形)——(叼魚的本領)——(住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