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精選七年級語文說課稿集錦10篇

說課稿 閱讀(2.85W)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七年級語文說課稿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七年級語文說課稿集錦10篇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本課安排在七年級第一冊第六單元。本單元以“奇思妙想”爲主題,符合國中學生年齡小、愛幻想的特點。《七顆鑽石》作爲本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體裁爲童話,體現了本單元訓練重點,深得學生的喜愛。

《課程標準》中對這種體裁的教學要求是:學會初步鑑賞文學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浯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能受到一定的感染和啓迪。這篇文章篇幅短小,情節簡單,但“愛”的主題非常鮮明。學生在感知課文“愛”的同時,可以讓學生以課本爲引子,感悟生活,關注社會。

學生在賞析本課的過程中,需解決以下四個問題:

1、瞭解作家作品及相關知識;

2、瞭解童話的概念,掌握想像的特點:

3、讀懂故事,理解本課的寓意:

4、感受生活中的關愛,樹立正確的“愛心”觀。

由於聯想和想像在上一課《天上的街市》中已重點學習過,而對於作家、作品及相關知識、童話的特點、故事情節等內容,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查找資料就能解決。因此我認爲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自主地感知、並理解童話的寓意,教學的難點是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關愛,樹立正確的“愛心”觀。

二、說教學過程

(一)親近文本。

即以興趣爲先導,引導學生自主地學習文本,明確學習本課的目的,主動查找、收集與文本相關的資料,爲與其他學生的合作交流作好充分的準備。

1、指導學生預習,要求學生各自設計認爲最符合本課特點的預習卡。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我以學生熟悉的童話故事《小紅帽》爲引子,引發學生對童話的興趣,激發學生課前預習的積極性。爲了充分挖掘蘊涵於學生本身的教學資源,我要求學生自己設計預習卡,整合自己的預習成果,並對設計出色的學生給予獎勵。通過學生交流,讓學生獲得與他人分享勞動成果的快樂,又感受到做小教師的自豪,也有利於學生間的取長補短,使自主與合作落到實處。

2、在學生預習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提出本課的學習目標,教師進行梳理,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瞭解童話的特點,學會運用聯想、想像的表現手法。(知識和能力目標)

(2)學會自制預習卡,學會確立學習目標。(過程和方法目標)

(3)感受、理解生活中的各種愛,樹立正確的愛心觀。(情感與價值觀目標)

親近文本這一教學環節以興趣爲起點,教師爲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不斷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爲過程,達成強化學生的預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不斷積累的習慣,拓展學生知識面的目的,又爲下一步走進文本、展現自我作了充分的準備。

(二)走進文本。

即在指導學生了解了文本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走進文本,探尋文本的主題,挖掘文本的內涵。我在這個環節中,始終把自己定位在課堂情境的創設者、學生思想的引路人這個點上,而學生則作爲課堂的主體,不斷與他人分享自己的勞動成果,與他人交流合作,探究文章的深刻內涵。這個過程我把它分成兩個環節:

1、充分利用多媒體這一現代化教學手段,在課前播放以“愛”爲主題的歌曲《同一首歌》,配以“愛心”畫面,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心境中進入課堂。

2、感知課文,我設計了聽、議、找、導、悟五部曲。

聽:就是以有啓發性的音樂《星空》爲配樂,請一位同學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其他同學聽。(這樣給學生感知課文的時間和空間,愉悅的欣賞文本)

議:就是聽完朗讀後,讓學生結合朗讀者的朗讀和文本內容談自己的感受。(給學生說話的機會,發表自己對文本的看法,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

找:就是讓學生到文中找自己剛纔所談感受的依據,探尋文本的主題。(這樣能引導學生養成言之有理、言之有據的習慣,又始終扣住語文姓“語”,語言是一切活動的根源這一點,讓學生感悟主題的同時不忘語言的魅力)

導:引導學生由已知走向未知,調動已有的感知,去理解文本的內涵,即讓學生展示已知的大熊屋座的相關知識,並講述它的主體北斗七星的實際用途,在這個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

悟:就是讓學生感悟文章的主題,挖掘文本的內涵。讓學生調動已知,積極地探尋,大膽地想像,充分地討論,教師則作爲細心的傾聽者,整合學生思想的閃光點,形成本課的板書,突出文章的重點。從而完成第二環節的教學任務。

走進文本這一環節,讓學生的學習始終處於主動和獨立的狀態,生與生的合作不斷閃現思想的火花,學生的個性和思維得到充分展現。而教師的傾聽和適時點拔,又讓學生的自主學習保持了科學性和有效性。(三)超越文本。即教師是教材的使用者,課程的建設者、創造者,教材只是教學的材料,來源於現實生活,我爲學生創設了由教材走向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在互動中走出教材,走向生活,關注社會。我在這一環節中以學生交流合作、自主探究爲主,教師則作爲學習的夥伴參與到學生的交流中去,讓生與生、師與生共同交流,共同探究。

欣賞:請學生欣賞教師製作的“愛”爲主題的FLSH動畫(老師可結合畫面有感情誦讀以下幾句話:愛是雨露,一旦消失,我們將無法生存;愛是友誼,一旦擁有,你將不再孤獨;愛是幫助,一旦失去,你將四處碰壁;愛是理解,一旦擁有,我們會無比幸福;愛是行動,一旦付出,你將收穫快樂。讓學生感受到身邊各種類型的愛——大自然對一切生靈的關愛,各種生物之間真誠的友愛,異性之間真摯的情愛,父母對子女偉大的母(父)愛,人與人之間無私的關愛……又爲下一步學生的討論做了無言的指點)

探討:全班同學以四人小組的形式交流蒐集到的關於“愛”的美文、圖片,結合生活實際談自己的感受,並運用聯想、想像描述自己感受到的生活中“愛”的場景。(配以《星空》音樂,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交流、探索)然後各小組選派代表發言,全班交流,教師則作爲學習夥伴參與到小組的討論中。(這一環節讓學生由一文聯繫到多文,由課堂走向生活,由他人的感受引發自己對生活的思考,同時也能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的習慣,師生共同達成教學資源的共享)。

運用:作爲課堂的延續和補充,我設計了以下兩個題目作爲課後作業:

1、設計一張以“愛”爲主題的賀卡,送給你愛的人。

2、你的星座是什麼,你能爲自己的星座寫一個美麗的童話嗎?(讓學生的課堂思考延續到課外,讓學生的課堂激情成爲課後的行動。全課在學生熱烈的討論,激烈的爭辯中結束。結束時配以音樂《愛的奉獻》爲學生課後的行動作無聲的提示

超越文本這一環節,充分挖掘學生本身的教學資源,使學生在互動中進行觀念的碰撞,拓展了學生的視野。教學空間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師生作爲獨立的個體相互進行心靈的交流,讓課堂教學呈現出豐富性、多變性與複雜性。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一、《在沙漠中心》是人教版國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文章,本單元以探索爲主題,以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練習快速閱讀,提高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爲目標。《在沙漠中心》主要描寫了飛行員作家聖埃克絮佩裏在飛機墜毀沙漠,瀕臨死亡之時的心理活動。王老師的這節課重點突出,重在引導學生對埃克絮佩裏瀕臨死亡時心理活動的體味,從主人公痛苦、絕望到樂觀、平靜的心理變化的挖掘,最後水到渠成地得出本文的主題——熱愛生命,顯得非常自然。

二、在分析過程中,王老師很注重對文本的朗讀、挖掘和學習方法的指導。例如在體會作者的感受這一環節中,王老師讓學生通過“當我讀到——時,我感受到主人公內心的——(可填痛苦、絕望、平靜、樂觀等)”這一句式來感受作者的心路歷程。這一問題的設計能讓學生走進文本,專注地圈點批註,動情地朗讀,仔細地品味,整堂課裏充滿了濃濃的語文味。

三、王老師善於創設情境。在這堂課中有兩處地方情境的創設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第一次是在學生分析作者在沙漠遇到什麼困難時,要求學生用比喻說說冬天的感受。以此喚醒學生的體驗,來體會本文的主人公飛行員聖埃克絮佩裏的心理並進行語言訓練,這樣有利於幫助學生很快地進入故事中的情境,有助於理解本文的主題。第二次是在學生梳理出作者的心理變化過程以後,王老師又對作者聖埃克絮佩裏進行了補充介紹,彷彿讓學生進入了聖埃克絮佩裏所生活的時代,讓學生明白了這位傳奇人物短暫的一生,瞭解了他深切的責任感,從而對其產生了一種敬佩之情。

四、這堂課充分體現了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整堂課課堂氣氛民主,在老師的循循善誘下,學生思維活躍,敢於質疑,通過多種多樣的學習方法,使得不同程度的學生在本節課中都有不同的收穫,也使老師在這節課中的知識、能力和思想情感目標都能很好地落實。

五、有精美的板書。板書作爲課堂教學的一部分,傳達給學生最形象最直觀的教學內容, 王老師把上課的思路在黑板上完美地呈現。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在山的那邊》是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單元的課文都是以人生爲主題,都是抒寫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是作者對人生的憧憬、體驗和思考。閱讀這些文章,可以融會貫通,引導學生體味人生,關愛生命。

《在山的那邊》是當代詩人王家新的一首現代詩。語文課程標準對詩歌教學提出明確要求:“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繪的情感。”對於七年級的學生來說,學習時不應過多的講解詩歌的理論知識,而應該把重點放在朗讀及品悟主題上,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注意學生在學習過程的獨特體驗。

二、學情分析

我面對的是剛進入國中的農村學生,他們對國中語文的學習還處於一個適應期。對剛入中學的七年級學生來說,這首詩很有吸引力,一方面他們要從國小生過渡爲中學生,有很多困難等着他們去克服,另一方面他們都是農村學生,他們渴望農村以外的生活,這符合詩的意境,也能調動他們自己的生活經驗。學生一般能較好地把握詩中的山與海的象徵意義,但對詩中“無數座山”的理解,對實現理想的長期性和艱鉅性往往估計不足,需要教師因勢利導,突破難點。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分析

根據上述的教材和學情分析,我制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積累“癡想、隱祕、鐵青、凝成、誘惑、喧騰”等重點詞語。(要求學生在預習中完成)

2、瞭解現代詩歌的一些知識,如象徵手法,比喻的修辭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1、以自主學習爲主,以輔導學習爲輔,掌握課文內容、作者情感。

2、以精彩朗讀帶動對作者情感和語言的感悟。

3、用品味圖片的方法加深對“山”和“海”藝術形象的感悟。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體會作者鼓舞人們百折不撓、堅持奮鬥,到達理想境界的情感。

2、在學習中獲得美的薰陶,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因爲本文是一篇淺顯的現代詩歌,其重點應該放在朗讀和主旨的感悟上,所以我的教學重難點這樣安排: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來品味揣摩語言,理解詩歌的思想情感。

教學難點:

理解詩歌中大海、羣山的象徵意義,深入體會戰勝困難的長期性和艱鉅性。

四、教法及學法分析

這是一篇比較淺顯的詩歌,應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加深理解與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情感啓迪”,“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同時在教學中通過多媒體觀看一些實物圖片,以增強感官的效果,因此採用如下教學方法:

1、創設情景法

2、朗讀指導法

3、誘導點撥法

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採用這樣的學習方法以求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

1、朗讀法

2、聯想想象法

3、嘗試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五、教學過程

依據上述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並以語文學科的特性和學生的主體性爲教學設計的出發點,我設計瞭如下環節來完成這一課的教學。

1、導入

利用多媒體展示圖片,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激發學生思考和學習興趣。

“同學們,如果我們不是生活在平原地區,而是生活在周圍滿是大山的山區裏,你會想做什麼?今天就讓我們隨着詩人王家新的詩歌,感觸一個山裏的孩子的內心感悟和成長曆程。”

1、檢查基礎知識的預習,藉此掃清文字障礙,更好的理解詩歌內容和情感。

2、感受“山”“海”之行

(1) 教師配樂範讀課文,學生在在聽讀中劃出有關“山”“海”外觀的語句。

(2) 配合詩句,展示相關圖片,如無數座相連的山,海濤洶涌的大海等,使學生對山、海有初步印象。

3、感受“山”“海”之形

(1)學生齊讀課文,注意讀音和停頓。

(2)2個學生合作朗讀課文,每人一句,其餘學生做評價、指正。教師適時指導朗誦,包括讀音、停頓等。

這樣學生在反覆朗讀中加深對文章的理解與體驗,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這一環節能讓學生在評價朗讀的同時想象意境,感知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情感。

1、感悟“山”“海”之神

再次朗讀詩歌,思考問題

(1)、“我”小時候爲什麼想見山那邊的海?見到了嗎?

(2)、怎樣才能見到“海”?見到海的心情如何?

(3)、我小時候和長大後所說的“山”“海”一樣嗎?“我”爬山看海的經歷給你怎樣的啓示?

這一環節鼓勵學生自主、合作、研究,深入理解“山”與“海”的象徵意義,體會戰勝困難的長期性和艱鉅性,感悟詩歌主旨。

1、拓展延伸,感悟大海

以“我終於見到了大海”爲題,寫一段話。給學生提示:這個大海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可以是甜美的,也可以是苦澀的。

這一環節的設置體現了“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以學生的發展爲本,培

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教學理念,這是結合課文的一次練筆,讓學生結合本文的象徵寫法,發揮想象,創造出自己心中的大海。

2、讀文悟意境

配樂師指名學生大聲朗讀課文,其餘學生閉眼體會意境,結束本課學習。這一設計既能讓學生生動地在腦海裏浮現本節課所學的內容,又能通過配樂朗讀的方式感受語文的審美情趣。

板書設計:

在山的那邊

王家新

羣山 比喻

海 比喻

爬山 比喻

象徵手法

重重困難 理想境界 艱苦奮鬥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說教材:文本教育價值的發掘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第四單元是“人與自然”主題的第二單元,編寫的五篇課文主要反映的是人類對自然世界進行科學探索的內容。對本單元的教學,我們希望實現以下目標:情感和態度目標——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知識和能力目標——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提高學生閱讀現代科技文的能力和蒐集、篩選信息的能力;過程和方法目標——練習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容大意;在探究活動過程中獲得一些蒐集資料和研究問題的方法。在教學中要注意幾個方面:注意兼顧三個維度,滲透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淡化文體,強調綜合,以培養閱讀能力和研究能力爲主;注意結合自己所處的地域靈活處理課文內容;多以討論課或探究課的方式進行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加強課外語文實踐(包括閱讀),開展科學活動;加強語言積累,讓學生每人備一本“摘抄本”,摘抄有關優美詞句。本文出自法國的著名的昆蟲學家、作家法布爾的鉅著《昆蟲記》,可謂名家名篇。教學本文,可通過相關資料,引導學生學習法布爾的探索精神和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本文是一篇觀察隨筆,又是一篇優美散文,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高度結合,描寫生動,語言優美,擬人手法的運用,加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這一點需要引導學生進行復習鞏固,並在實踐中運用。可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昆蟲記》中的其他作品。作爲七年級學生初次接觸的科技小品文,對學生增強科學知識、學習科學方法、領悟科學精神有着很強的教育作用。對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激發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說教法和學法:文本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根據本文的內容和表達的特點,本文的教育價值就在於能引導學生通過法布爾的筆觸去感受奇妙的昆蟲世界,豐富有關昆蟲的科學知識;同時,通過閱讀來走進“昆蟲之父”法布爾,既可以學習他的探究精神,又可以通過品味他生動自然的語言來感受那濃濃的生命意識。並且,由於作者對蟈蟈特徵和習性的介紹都是通過細緻的觀察與傳神的描述來表現的,所以,可以此來引導學生學習概括文章的內容要點。所以,在學習中概括要點、品味語言、感受精神、激發探究是作爲教材在使用中的關鍵詞。

學習本文的教學目標是:情感和態度目標——激發我們對昆蟲的各方面習性的強烈的好奇心,調動他們閱讀《昆蟲記》的積極性,懂得生命的重要性,學會理解和尊重其他的生命,以至於小巧玲瓏的昆蟲。明白每一種生命都來之不易,第一種生命的存在都有其道理,也許人類還可以從其他生命歷程中獲得有益的啓示。知識和能力目標——瞭解蟈蟈的常識,它有怎樣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科學的探究方法,如發現問題、追蹤調查、變換條件,仔細分析、尋找規律等方法;文章的藝術性,以一種欣喜的心情貫穿始終,感動着讀者;構思巧妙,用講故事的方式娓娓道來,引人入勝;善於用一種快樂襯托另一種快樂;以鷹的勇猛兇悍反襯蟈蟈的機智勇敢;每次發現蟈蟈的一些特點後,總是生動地描述一下,再舉一些有趣的例子加以證明,讀者在不知不覺中瞭解了蟈蟈的特點;本文多處運用了擬人的手法,這樣寫,使讀者感到親切、自然。過程和方法目標——採用賞讀、整理、創新相結合的學法來學習課文。能在閱讀過程中自主發現感興趣的科學知識和語言現象,分析它的表達效果,交流獨特的閱讀體驗,獲得更多的知識和能力,能用知識積累卡學會積累,用自由創作延伸創新,拓展課外閱讀。

說教學程序:教學思路掃描

本文很容易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但對於昆蟲,還不一定所有的學生都喜歡,所以要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引導他們進入昆蟲世界,要讓學生學會不僅能讀懂這一篇文章,還應該教會學生會讀這一類現代科技小品文,並善於整理知識和拓展知識。在教學中,採用激趣導入,讓學生關注作品,進行學習。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方式,多研討,多交流,反覆閱讀,用卡片式整理知識。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展示,體驗獨立發現知識的快樂,便於形成以後主動學習的習慣。

創新板塊設計:

1、情景導入,展示課件,激發學生興趣;

2、速讀課文,學會圈點批註和提取重要信息,歸納概括課文主要內容。這是對七年級學生進行“不動筆墨不讀書”閱讀習慣養成教育和提高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

3、精讀課文,揣摩語言,激勵學生自主展示,初步體驗學習語文的快樂。這樣設計旨在鏈接會考考點,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4、品讀課文,合作研討,與文本和作者對話,流露真情。讓學生學會合作,學會與文本對話,與作者交流,以便更好地發揮文本的教育價值。

5、研讀課文,共同探究,課外閱讀延伸,比較閱讀,以讀促寫。閱讀和寫作是密不可分的。以讀促寫,以寫輔讀,相得益彰。

6、學會積累,用積累卡摘抄積累多音字、生詞、好句。授人以漁,厚積薄發,學法在課內,功夫在課外。

7、分享學習的成功體驗,整理歸納學法。讓學生明白任何一種知識的學習,都有其規律。學習和思考要結合起來,養成邊學習邊總結,邊積累邊運用的學習習慣。

8、自由作業,快樂學習,開發利用語文綜合性學習資源。課堂作業是任選課後“讀一讀,寫一寫”中的10個左右的詞語連詞成句,並有幾處用上擬人手法。注重落實雙基。課外閱讀實踐,到圖書室和網上查閱《昆蟲記》的相關資料,蒐集整理知識,學會用卡片式摘抄積累筆記。

9、美好祝福,把握今天,輝煌人生。滲透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教育理念。

10、教學反思:

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新方式,教師要爲學生搭建展示平臺,爲更多的學生創造展示才華的機會。課堂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學習的主陣地。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學設計的更新

《七顆鑽石》是蘇教版七年級語文教科書裏收編的新篇目,較之傳統教材有更多可供師生自由發揮的空間;

教學前研究調查該年齡段學生的興趣、愛好及個性特徵並據此設計製作適用面較廣、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強的課件並在教學中加以使用;

教學設計着重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口語表達、寫作、音樂欣賞甚至表演能力等等。

二說:課改理念的貫穿

學生在課堂上處於絕對的主體地位,所有環節都有學生積極主動的創造性的參與,並在[情景再現]環節中擔任了“主持人”的角色;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基本處於主導地位,在[情景再現]環節中甚至可以把主導暫時交給學生,真正實現了“把課堂還給學生”。

三說:教材重難點的選擇和處理

本文的教學主要分爲四個板塊來實現,分別是——⑴【課文導讀】;⑵【課文簡析】;⑶【七星上天】;⑷【拓展練習】。每個板塊還包含相應的子板塊,貫徹着不只一個教學重點或難點。

學習隨着故事情節發展逐漸升華的愛心(重點)

從教材內容分析,《七顆鑽石》一文突出了本課課文內容的重點就是隨着愛心的不斷深化不斷出現變化的水罐,水罐的珍貴也就寓意着愛心的崇高,教師要做到能調動學生參與並融入課文的氣氛中併爲之感動。適當的引導和強調對學生還處於發展階段的身心都有正確的導向作用,因此,我把它作爲課堂教學中的重點通過多種形式(導讀、課文分析、表演、音樂欣賞等等)來豐富和完成。

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重點)

從教改理念貫穿和對學生未來的關注出發,我把問題留給學生,通過[妙想天開]想象作文片段練習、[情景再現]課本劇在教師的簡單點撥下即排即演、[課文分析]等等環節來培養學生們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培養學生閱讀理解分析概括以及想象、聯想的能力(難點)

從大語文教學觀的角度來看,語文課固然應該少些“語文味”,但必須基於語文能力訓練的基礎之上,而學生閱讀理解、分析概括和想象、聯想的能力是這堂課的重點但因爲學生個體差異較大、接受能力不同,這個環節同時也是教學難點,因此,在學生進行以上活動[貫穿於課文分析、拓展練習等環節]時,我着重關注教師小結語言的總結性、概括性和通俗性。

四說:實際教學的收效

實際教學的收效在教學活動中就可以彰顯,具體表現在:

每個環節都體現了學生參與面廣,參與積極主動,真正實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

除了【課文簡析】外,學生還在教師的點撥下通過【拓展練習】中的[奇思巧解][情景再現]兩個環節表現出對課文理解準確到位以及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形成;

學生在【拓展練習】中的[妙想天開]環節不但能充分發揮學生想象,鍛鍊寫作能力,而且學生們的語言能維繫和發展原文風格,把愛心這個主題發揮得淋漓盡致。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1.地位和作用:

《河中石獸》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最後一篇文章,它是清代才子紀昀《閱微草堂筆記》中的一篇志怪小說。作者以簡潔的語言記述了一個廟門口的石獸倒塌在河中,十幾年後人們尋找石獸的故事,從中悟出凡事應從實際出發不可主觀臆斷的道理。本文語言簡煉,層次清晰,故事性、趣味性比較強,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新課標要求7-9年級學生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閱讀淺顯的文言文。本單元的學習目標是要掌握邊默讀、邊摘錄的閱讀方法,還要注意把握文章內在的條理,理清作者思路。依據以上兩點及本文的特點,我們將《河中石獸》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2.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積累文言詞彙,掌握古漢語的意義和用法。

(2)培養通過反覆朗讀文章及複述故事,知曉文章大意的能力。

(3)學習本篇文章通過故事說理的寫作手法。

過程與方法:

(1)課前通過前置任務學習單完成文言詞彙及文學常識的積累。

(2)課上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及教師講解完成疑難詞彙及句子的疏通,達到理解文章內容的目的。

(3)通過複述故事,加深對故事內容的理解,從而把握文章所闡述的道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實踐出真知的科學態度和探索精神。

3.重、難點

重點:通過朗讀,積累文言實詞,培養文言語感。

難點:

(1)理解文章內容,把握文章所闡述的道理;

(2)學習本文通過故事說理的寫作手法。

二、說學情

學生通過前面幾篇文言文的學習,積累了一定數量的文言詞彙,初步掌握了閱讀淺顯文言文的方法,這對我們理解課文有很大的幫助。當然,本文對七年級的學生來說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教師要在方法技巧上點撥指導,幫助學生積累文言字詞,理解文章內容,把握文章闡述的道理。

三、說教法

1.本節課教法主要採用問題導引法、啓發式、講解法。對於文言文,學生底子薄,有些文言詞語需要老師直接點撥;有些可以結合以前所學知識及整體感受啓發喚起學生的認知;對於課文內容的理解,教師可以設疑激趣問題導引,使學生在問題中閱讀,目標明確,提高效率。

2.採用多媒體等電教手段演示石獸落入河中的四種情景,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容。

四、說學法

本節課學法主要採用朗讀法、小組合作討論法、複述法。

文言的時代距離要求學生讀準音,讀透意,體味文言的音律美,意韻美,熟讀成誦。課堂討論可以節約時間,擴大容量,是達到學生自主性學習的重要途徑。而複述故事能幫助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五、說教學流程

本文用兩課時完成,教學過程如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引起思考

大家一定還記得《刻舟求劍》這個寓言故事吧,有一個楚國人乘船渡江時他的劍從船裏掉到了水中,他沒有馬上去撈劍,而是立即在船邊上做了個記號,說:“這兒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等船停了,楚國人從他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尋找劍,自然是找不到劍了。幾千年過去了,他的寶劍也成了文物,如果今天讓你來幫他尋找寶劍,當你從他掉落寶劍的地方跳入水中的時候,你是在原地找呢?還是順流找下去,逆流而上行不行呢?你能幫他找到嗎?

也許你能從今天我們學習的《河中石獸》這篇文章中找到答案。

(二)解決預習疑難,疏通文意

1.解決字詞

(1)小組交流(每位同學指出自己標出的生字,會的同學幫助解決,組內都不會的記在積累本上。組長分配生字,同學們分頭查閱,用最短的時間互助解決。)

(2)小組交流仍然不懂的,老師解答講解。

2.解決難句方法同上。

(三)預習檢測,文言積累

1.作者簡介:

紀昀,字曉嵐。乾隆十九年(1754)進士。學問淵博,曾任翰林院編修、侍讀學士。因獲罪遣戍烏魯木齊。釋放回京後,任《四庫全書》總纂官,編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在目錄學上貢獻很大。著有《閱微草堂筆記》等。

《閱微草堂筆記》是紀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筆記小說,題材以妖怪鬼狐爲主,但於人事異聞、名物典故等也有記述,內容相當廣泛。

2.讀準字音:

圮(pǐ) 募(mù) 棹(zhào) 柿(fèi) 湮(yān) 齧(niè) 溯(sù)歟(yú)

3.讀懂難句:

(1)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豈能爲暴漲攜之去?

(2)蓋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水不能衝石,其反激之力,必於石下迎水處齧沙爲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

(3)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

4.檢查朗讀,要求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出句中停頓。

(四)以寺僧的口吻複述故事,進一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綜合性學習是課程標準中的新內容,是語文教學中一個新課題,沒有多少經驗可供借鑑,作業一個嘗試,下面我就這節課做簡要說明。

首先談談教材內容及特點,是新課程標準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教學內容。這次綜合性學習圍繞感受自然展開,沒有現成的教材。教材來自學生收集、整理、加工的材料,來自於教師的知識準備,資料的準備。大自然是富饒、美麗、慷慨的,它給予人類取之不盡的食物,飲之不盡的清泉,呼吸不完的清新空氣;自然又是多情可愛的,它所擁有的山川草木,風花雪月、藍天、黑土、大漠、綠洲,激發了一代又一代風格各異的人們,大自然真是神奇而偉大!大自然本身就是一本教科書,一本美學教科書,一本哲學教科書,一本優秀的文學畫卷。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可以陶冶人們的情操,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因而,藉助這次綜合性學習,讓學生上一堂美學課,上一堂文學課,意義重大。學生在蒐集材料中涉獵了大自然的許多方面,與大自然進行溝通對話,與同學實現了合作。在這種教材的指導下,聽說讀寫,尤其是口語交際滲透於綜合性學習中,在綜合性學習中提高寫作與口語交際能力,提高審美能力。

從教法看,本節課着重從以下幾方面貫穿新課程標準的理念:

1、解放學生的手,解放學生的眼,解放學生的嘴,解放學生時間、空間,解放學生的大腦。讓學生動手收集材料:優美多姿的山川,五彩斑斕的大自然,讓學生一飽眼福;讓學生表演、七嘴八舌表達情感;讓學生大膽想像、聯想,豐富自己。從材料蒐集、整理到成果展現,學生經過許多酸甜苦辣,但每一種滋味都是寶貴的。

2、注重創設情境。在鋼筋水泥房裏感受大自然,不免有些遺憾。但大量自然風光圖景彌補了不足,使學生能身臨其境感受大自然。

3、把聽說讀寫特別是口語表達融匯課堂中,注重學生能力的全面提高,更注重全部學生能力的提高。

從學法上看,本節課力求使學生鞏固一些學習要求,改變不好的學習習慣:

1、動手、動腦習慣。這是主動學習的表現。課前收集、整理材料,準備解說詞,讓學生養成好思考好動手的習慣。

2、敢於表現,顯示風度。在對學生口語交際評價中一直提到“現場風度”,因爲它是一個人爲人處事的素質,不可忽視的能力。在不斷練習實踐中,提高個人的應變能力。

3、協作精神。本節課涉及小組活動,要求他們團體合作,也只有這樣,才能創造出好作品。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一)教材內容分析

《羚羊木雕》是人教版國中語文七年級上學期第五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親情。濃濃親情,動人心絃,親情是人世間最真摯的情感。《羚羊木雕》這篇課文說的是,“我”把貴重的羚羊木雕送給了最要好的朋友萬芳,父母發覺後逼“我”要回來,“我”被逼無奈,只得硬着頭皮開口,讓萬芳把羚羊木雕還給“我”。“我”對朋友這樣反悔,傷心極了。作者向我們展示了兩種內心世界。一面,我們看到了一個少年世界,少年朋友的交往,他們如此充滿友情,如此珍惜友情。另一面,在成人的世界裏,許多人卻重財輕義,他們也疼愛子女,但並不尊重子女的友誼,也不懂得孩子最渴望最珍惜的友情。本文所寫的家庭故事貼近學生生活,結構精緻,佈局巧妙,情節發展曲折,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掌握“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學習圈點勾畫的閱讀方法。

2、提高朗讀能力,深入理解文章內容。

3、 明辨是非,學會與他人溝通。

2、提高朗讀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理解文章內容。

2、通過辯論培養學生的思辯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綜合歸納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文中所讚美的小朋友之間真誠無私的友情;學會與父母、他人溝通,獲得有益啓示。

(三)教學重點 角色朗讀,理解矛盾衝突。

(四)教學難點 學會正確看待友誼與禮物的關係,明辨是非;學會與父母、他人溝通。

二、說學生

1、學生由國小升入國中正是由少年兒童向青少年過渡時期,她們的世界觀、價值觀正是有待形成時期。本篇文章價值觀念傾向明顯,因此,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價值觀念的形成。

2、學生在閱讀中還是爲讀而讀,缺乏閱讀的技巧,對閱讀中的感受還是被動的接受。爲此在教學中,應注重閱讀技巧的培養,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感悟。

三、說教法和學法

(一)教法說明

本節課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我的教法指導思想是把學生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每個環節都讓他們採取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去學習。同時以“辯論賽”的形式培養學生的思辯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綜合歸納能力。

(二)學法指導

本節課的特點和教法指導思想決定了學生的學法,學生將在我的引導和點撥下,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有計劃地完成教學目標。

四、說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ppt1、上課之前,播放無印良品的《朋友》,上課鈴響,切換出“課題幻燈片”

2、導入新課

當我們告別如夢如煙的童年,迎來花季雨季的少年,感覺自己好像已悄悄長大,在心靈深處或許已經躍動起鮮活的思想,對生活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認識。在家這個溫馨的港灣中,已擁有了屬於自己的一葉方舟,然而生活並不只是風平浪靜的海面,這不,鄰居小明拿自己的壓歲錢買手機,因此引起父母的強烈不滿,該買嗎?今天,我們先去欣賞一篇同樣的故事《羚羊木雕》。

(ppt)

板書:羚羊木雕

[設計意圖]:新《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我在教學中努力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讓學生感受真實的生活,獲得真實的體驗,形成真實的情感,讓課堂與生活不再分離,讓學生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到課堂中。

在學習之前,先來檢查一下同學們預習的情況。ppt出示幻燈片

(一)檢查預習(個別提問後齊讀)

怦怦樹杈 攥 逮 顫

(二)初讀感知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聽讀要求:1、按照以往閱讀的習慣邊聽邊作標記.畫出自己喜歡的詞語句子,用不同符號畫出對人物的語言,神態描寫句

2、聽完後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課文內容。

播放課文錄音,.

學生概括內容。

引導:課文圍繞羚羊木雕主要寫了什麼?涉及到哪些人物?

板書:羚羊木雕 我 父母 送 逼要

活動:各就各位學生上臺演示flash

教師小結

《羚羊木雕》這篇文章把孩子與父母的矛盾衝突展示在我們面前,矛盾尖銳集中。文章一開頭氣氛就很緊張,媽媽的神態語氣表現她固執生硬的性格,緊緊抓住了我們的注意力,爸爸雖平靜,但帶着不可抗拒的力量,態度與媽媽實質相同,我被逼無奈、委屈痛苦的心理與父母的態度形成鮮明的對比。人物的語言很有特色。這樣巧妙的情節,精彩的語言,同學們一定要精讀揣摩。舉例試讀。

[設計意圖]在初步感知課文內容這個環節,我通過示範朗讀,讓學生注意朗讀時的語氣、語調和語速,在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找出文中的主要人物及主要事件,着重培養了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並指導學習圈點勾畫的學習方法。

(三)品讀理解

分角色朗讀: 我、媽媽、爸爸、 奶奶、萬芳、萬芳媽、敘述者。

要求朗讀者:

①把握好人物的神態語氣及對此事的態度。

② 處理好語速、語氣、語調的輕重、緩急。

要求其他學生: 加深理解課文,準備對朗讀做評價.

學生評價,說明理由。

教師小結:面對同一只羚羊木雕,我和父母的做法爲什麼截然不同呢?我和父母在羚羊木雕上看到的內容不同決定了做法的不同,我眼中的木雕是一個可以聯繫友情的禮物,看到萬芳喜歡時就毫不猶豫的送給她,而父母眼中是一件非常貴重的東西,不可以送人。

板書:友誼 重 輕

[設計意圖]: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因此,在教學中,我重視讓學生自主探究,讓學生在朗讀、體驗、交流中獲得知識,同時鼓勵學生各抒已見,暢所欲言,並適時加以引導和點撥,爲學生創設一個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這一環節既讓學生較好地理解了文章內容,又爲下面即將進行的課堂辯論開啓了方便之門。

(四)研讀探究

在這場家庭矛盾中,誰是誰非,你是怎麼認爲的?我們將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故事中來,進行一場以“羚羊木雕是否應該要回來”爲主題的辯論賽吧!(出示課件)

辯論的規則、方法及要求。

辯論要求:

注意觀點明確,擺事實,講道理。

根據自己代表的人物身份,掌握好說話的分寸。

教師小結:雙方同學都說得十分投入,真是精彩極了,連我也被大家的激情深深地感染了,你們的見解令我吃驚,使我振奮!隨着歲月的流逝,你們漸漸長大了,做事情開始有了主見,有同學認爲“父母重財輕義”,只知珍惜有價的木雕,不知珍惜孩子們的感情,嚴重傷害了孩子們的心靈。有同學認爲不該把象徵父母親情的木雕轉送給別人,主要責任在“我”。正、反兩方都說得很有道理,不分勝負!

矛盾出現了,“我”應該怎麼做呢?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予以鼓勵。

Ppt,金點子。向萬芳解釋清楚整件事的過程,真正的友情是相互包容的,萬芳一定會原諒“我”的處事不當的。還可以跟爸爸媽媽好好溝通,一方面承認自己沒有事先跟他們商量是不對的,下次不會這樣了,另一方面也要請爸爸媽媽尊重孩子們之間的友情,要好好跟孩子講道理。

[設計意圖]:新《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要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而教師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每個學生而言他自己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是最重要的。同時,我也清楚地意識到:一個理想的課堂應該聽到學生的聲音,尤其是不一樣的聲音。因此,我設計了“辯論賽”這個環節。我的目的是完全解放學生。給學生一個時間,讓他們自己去思考 ;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們自己去爭辯;給學生一個權力,讓他們自己去選擇。這一環節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讓我的語文課堂成爲充滿活力的現代課堂。

(五)評讀思考

作者的思想傾向是什麼?

作者主要是歌頌友情。但只是責備父母嗎?結尾句析讀。

板書:相互理解

連線,完成板書。

教師小結:生活如大海,一個小小的矛盾也會激起層層風波,使家的港灣不再寧靜。所以,在現實生活中,當我們呼籲父母理解的同時也應努力地去理解父母,唯有這樣,在風浪中漂泊的滿載着理想與希望的那葉方舟才能順利地到達溫馨的港灣。

總結後把話題回到學生課前提出的矛盾上,發表你的看法。

[設計意圖]:既在結構上呼應了導入語,又使學生明白了生活的真諦,從而使文章主題得到昇華。

(六)拓展延伸

談收穫(背景音樂《相親相愛一家人》)

(七)作業

1、與父母一起欣賞文章並討論,學會與父母、他人溝通,快樂生活。

2、想象“我”要回羚羊木雕回到家後的情景,模仿課文續寫。

[設計意圖]:第1題讓學生體會真摯友情的魅力,加深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讚美的真誠無私的友誼,第2題將辯論進一步引向深入,多角度地開拓學生的思維。

板書設計 (略)

[設計意圖]:將板書設計成新穎、獨特的帆船模樣,首先刺激了學生的感觀,讓學生眼前一亮,同時也照應了導入語中的“一葉方舟”;其次讓學生清楚地對本文作了一個回顧,進一步理解文章主題。

在整個的學習活動中,我力爭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在課堂上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地參與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與文本的交流,與老師的交流,以及他們之間的交流,體現他們的積極思維,通過合作探究,學生體會到了人物的內心感受,能夠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能夠積極地思考問題,主動發表意見。這種學習方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效率,增強了合作精神,使學生既學習了必要的語文知識,又提高了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了語文又運用了語文,實現了培養學生運用語文的實踐能力的基本目標。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9

一、教材:

《口技》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最後一課(20課),是講讀課。本文記敘了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主要通過描寫口技表演者摹擬深夜一家四口夢中醒來、繼又入睡和火起、救火的情景所發出的精彩聲響,以及賓客沉浸其中、如癡如醉甚至以假爲真的反應,生動地再現了口技表演者高超的表演技藝,讀來如臨其境,如聞其聲, 令人深切感受到口技這一傳統民間藝術的魅力。

二、教學目標

1、掌握積累一些重點虛實詞的用法。包括文中一些特殊用法的詞,一詞多義,表示時間的詞,數詞的應用。

2、學習本文正面描摹與側面烘托相結合的手法,並能在自己的作文中應用。

3、體會我國民間口技藝人非凡的智慧和表演才能,感受古人用簡約語言營造的廣闊想象空間。

三、教學難重點

本文正面描摹與側面烘托相結合的手法。

四、教學設想

《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了綜合學習的學習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因此教法與學法就遵循這一原則爲指導。

1、 教學方法:以興趣激發學生,聽、說、賞、寫結合。發現法:深挖文本,篩選有效信息。合作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合作探究,在合作中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

2、 教學手段:充分利用現有設備,多媒體(課前準備並放映《洛桑學藝》的光碟)。

學法指導

課前預習法,掃清字、詞障礙。學會整理預習中遇到的問題。合作交流法:是指在學習過程中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

五、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多媒體播放相聲《洛桑學藝》(爲學生創設一個實際接觸口技藝術的機會,激發他們對我國民間藝術的興趣。)

口技藝術是我國曲藝園地中的一朵奇葩,口技這種民間藝術具有悠久的歷史。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口技》。

(二)、請學生自主探究發現和落實字詞

精讀全文、分組發現:

第一組:發現文中用法特別的詞

第二組:發現文中古今異義的詞

第三組:發現文中一詞多義的詞

第四組:發現文中表示時間的詞

做的快的同學,輪到你自己嘗試獨立地進行發現了!你該積累一個怎樣的詞語板快呢?(這個步驟是爲了那些學有餘力的同學準備的,讓他們有自由發揮的空間。)

(三、)聽、說、賞、寫

1、聽誦讀

首先,我們來欣賞一段精彩的《口技》誦讀表演,請大家用心觀看,用心品味,用心發現 (播放視頻)。

其次,讓我們向名家學習,用心將課文朗讀一遍。

(1)、文中有一句話可以概括全篇的內容,請發現,找出來。

(2)、文中有一個字可以領 起全篇,請發現,找出來。

2、說場景 、賞語言

名家的精彩的誦讀表演,把我們帶回到了口技表演的神奇境界之中。下面,讓我們帶

着對口技表演的美好印象,走進課文場景,進一步體會口技表演者高超的表演技能,品

味作者林嗣環是如何表現口技之善的。(找出相關語句,展開合作探究學習。)

(1)、說說口技藝人的表演,先後摹擬出哪些?每個場景的表演內容是什麼?觀衆反應如何?

場景:夢中驚醒------漸入夢鄉------火場百象

表演內容

夢中驚醒:犬吠、欠伸、囈語、大啼、婦嗚、絮絮、夫叱

漸入夢鄉:齁聲、婦拍兒漸止、鼠作作索索、傾盆器聲、咳嗽聲

火場百象:大呼、齊哭、百千大呼、齊哭、犬吠、力拉崩倒、火爆聲、風聲、求救聲、搶奪聲、潑水聲------無所不有

觀衆的反應

滿座寂然,無敢譁者

滿座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爲妙絕

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 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2)、用“口技表演之善,從------幾句話可以看出,它善在------”的句式,說說你們的探究結果。

(3)、再讀課文,歸納作者的描寫爲什麼這麼成功?

文章表現口技藝人表演之善主要表現在:

對聲音的正面描摹

觀衆反應的側面烘托

對簡單道具的反覆描寫

其實,大家剛纔的交流都圍繞着一個“善”字展開。我們可以這樣說,正是因爲口技表演者的“善”,纔有作者林嗣環筆下精彩描寫的“善”,正是因爲作者林嗣環筆下精彩描寫的“善”纔有了我們欣賞品味的廣闊空間。課文《口技》給我們做出了繪聲繪色描寫場景的精彩範例,它在寫法上,無論是善於抓住文眼作正面描寫側面烘托,還是首尾呼應,或者是凝練生動的語言應用等方面都給我們作出了示範。學習本文就是要學習它的這些寫作技巧。

3.學寫作(學以致用)

下面請大家借鑑並運用所學技巧進行寫作訓練。出示漫畫《口技鳥啼表演》,要求學生根據漫畫內容,加以合理想象,看圖說話演繹成文。

提示:(一)、要抓住畫面內容,圖一表現口技鳥啼表演者站在麥克風前以口腔配合手的動作,摹擬鳥啼,神情如癡如醉;圖二則表現幾隻鳥兒環繞在口技鳥啼表演者的上空,鳥兒紛至沓來,顯然是表演者的逼真摹擬引來的,由此可見口技表演者的精湛演技。(二)、要緊扣漫畫內容,展開合理而生動的想象,演繹成文。

六、板書設計 對聲音的正面描摹

善 觀衆反應的側面烘托

對簡單道具的反覆描寫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材

《王幾何》是人教版七年級語文第一冊第二單元中的第四篇課文,這是一篇回憶性的散文。作者馬及時回憶了兒童時代王幾何老師的一堂幾何課的難忘經歷,生動傳神地刻畫出了一位學業水平高、業務能力強的教師形象。作者是用童心來回憶往事的,在敘事中融入了兒童自然而純真的感受,使得那些普普通通的小事十分生動、感人。

每一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教師的指導,本單元的幾篇課文所談到的老師,對兒童都起到了終生的影響作用,他們不但學識淵博、爲人正直,而且愛憎分明,對真善美執着地追求。根據教材的編寫意圖,爲體現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這一特點,我把本文的學習目標定爲:1.體會作者字裏行間流露出的對王老師的敬佩之情。2.熟讀課文,感知文章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來刻畫人物形象的寫法。學習重點確定爲:字詞的掌握;文章感情的體會。難點爲:學習刻畫人物的寫法。

二、說教法學法

新課程的理念認爲: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以學定教的原則,特制定如下教學與學習的方法:

1、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是當今課堂教學一股清新的活水,能爲傳統的課堂教學注入新的生命。採用情境教學,可以較好地扣住教材特點,落實教材因素和學生因素,強化訓練目標,引誘學習動機,激發學習興趣,從而培養學生的能力。

2、朗讀感受法

《王幾何》作者用兒童純真的心理回憶王老師的一堂生動有趣的幾何課,有強烈的親和力。學習中,指導學生多朗讀,運用齊讀,精讀、默讀等閱讀方法,讓學生與課文進行多次接觸,心靈融入濃濃的親師之中,感悟王幾何老師的教學魅力。

3、質疑探究法

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特點,這樣的方式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使他們看到成功的記錄,這種成就感促使學生可持續性地發展。

4、討論分析法

這既是個體的學習,又是團體的學習。討論是一種雙向或多向的活動,當中體現了個體的思維,又有思維的碰撞、磨合、吸納,是合作學習的體現。

三、說教學程序

1、導入新課。

這裏運用的是“情境教學法”關鍵是教師必須要進行情境誘導,使學生順利地進入學習情境,進而主動學習,實現目標。因爲相類人物能喚起學生無限豐富的聯想。這裏讓七年級的新生回憶他們剛離別不久的國小老師,口頭描述老師的形象和事蹟,學生們絕對有興致侃侃而談,話語當中也會飽含記憶猶新的深情。此時此刻,再順勢而發,引導學生進入第二個環節。

2、朗讀感知

①學生默讀(感受課文流露的真情,同時給每個自然段標序號並給生字注音)

②學生生個別朗讀課文(朗讀前提醒學生注意用兒童的口吻來朗讀,整體感知課文的感情基調。)

3、檢查本課的一些生字詞,教師強調了重點和考點。

4、概括課文的大意(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5、學生默讀課文,思考課後練習題,王幾何老師是一個怎樣的老師?請學生用一個或兩個形容詞來概括(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在概括的時候可能會找到一些事,也可能找到一些細節描寫。爲了整體感知課文的的需要,所以教師又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

(1)課文幾次寫了同學們的笑?

(2)他們爲什麼笑?

(3)“我們”在課堂上的收穫是什麼?通過這三個小問題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

6、讓學生從文中找出塑造王老師的細節描寫。這也是這節課的難點之一。所以這一環節儘量地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儘可能多的讓學生找到一些細節描寫,從而學習刻畫人物的方法。在展示過程中,老師相機點撥,引導學生從人物描寫的幾個角度進行分析動作、神態、語言外貌等,不但培養學生口頭表述的能力,而且使學生紮實地學習了寫人的方法。

最後讓學生說說:“你認爲什麼樣的老師纔是好老師?”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正確的理解師愛。老師博大的愛,不僅僅表現在幽默,也表現在嚴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