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關於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說課稿 閱讀(1.31W)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七年級語文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關於七年級語文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教版國中語文七年級第五單元第二課,本單元的文章採用散文、詩歌、小故事等多種寫作形式,描繪了母女情、同學情、母子情、兄弟情等,從而謳歌人世間最真摯的情感——親情。本單元要求在整體閱讀的基礎上把握要點,體會作者豐富的情感,感受字裏行間洋溢的親情。同時掌握朗讀和圈點勾畫的讀書技巧。本課《羚羊木雕》較之前一課《風箏》顯得比較淺顯,本篇所寫家庭故事貼近學生生活,便於學生理解,文章大量的人物對話,更適合於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但圍繞羚羊木雕母女情和同學情發生的矛盾,是非曲直,也需要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感受文章豐富的情感。從而欣賞課文的人物形象,把握作者的創作意圖,並進一步提高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

二、學習對象的分析

1、學生由國小升入國中正是由少年兒童向青少年過渡時期,她們的世界觀、價值觀正是有待形成時期。本篇文章價值觀念傾向明顯,因此,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價值觀念的形成。

2、學生在閱讀中還是爲讀而讀,缺乏閱讀的技巧,對閱讀中的感受還是被動的接受。爲此在教學中,應注重閱讀技巧的培養,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感悟。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揣摩文章的語言,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掌握朗讀和圈點勾畫等讀書方法。

2、能力目標

(1)在整體閱讀文章的基礎上,體會作者豐富的情感傾向。

(2)在整體把握要點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3、情感目標:

通過感悟文章聯繫生活,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

四、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在整體閱讀文章的基礎上把握要點,體會作者豐富的情感傾向。

2、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聯繫自己的生活感悟生活,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五、教學策略

1、通過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2、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內容。

六、教學準備

多媒體

七、教學過程

(一)導入

關於同齡人對長大的一段話

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逐漸形成自己的思想。如果說一個人的歷史要用筆來寫的話,那麼現在應該是我們從父母手裏接過筆自己寫的時候了。

在不知不覺中,我長大了。不再是那個只會聽話的小朋友了。在我腦海的深處,有一顆叛逆的種子在萌動。我已有了自己的主見,不再事事聽從家長了。

通過引用同齡人的一段話,激起同學的同感,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二)說讀課文

瀏覽課文,學生就“一個——的木雕”、“一個——的爸爸”、“一個——的媽媽”、“一個——的奶奶”、“一個——的萬芳”、“一個——的故事”進行自選話題,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進行說話活動。當同學說完的時候,請其他同學進行評價。

1、訓練了學生“說”的能力,並在此過程中初步感知了文章的內容,感知了作者的情感,感知木雕的名貴,爸爸媽媽的逼迫,奶奶的無能爲力,萬芳的仗義。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2、注意到了語文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過程評價和學生自我評價,培養了學生自我評價的能力。

(三)品讀課文

1、默讀課文1—15段默讀

課文,標劃出體現爸爸、媽媽、我三個人物形象的神態描寫。

1、培養了學生圈點勾畫等讀書的習慣。

2、使學生在標話中感受到了爸爸媽媽不同的人物語言體現了人物的不同的性格,同時瞭解了爸爸媽媽對我的逼迫,描寫了我的委屈,使學生感受到了作者對爸爸媽媽的批評。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讀1——15段,學生進行評價

1、由默讀到有感情的讀,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深刻的理解,體會到爸爸媽媽對我的傷害。

2、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3、速讀文章2——6段至結尾,標化心理描寫和景物描寫的句子,體會“我”的內心世界。

既加強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又使學生深刻的感受到“我”的無奈、委屈、痛苦。爸爸媽媽對我的傷害。

4、指名讀、學生齊讀

加強學生“讀”的能力的培養,同時使學生在讀中感受作者的傾向。

(四)探究課文

1、這件事究竟應該怪誰?展開辯論。

1、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積極的參與到課文中來。

2、使學生更深刻理解到父母和“我”的不同的世界觀、價值觀父母非常的重財輕義,而我和萬芳之間非常重視友誼。

3、培養了學生在合作中的團結協作的能力。

2、討論:既然羚羊木雕已送給了萬芳,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

1、不限制學生的答案,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

2、交給學生處理問題的方法,學會與人溝通。

小結:

本文圍繞羚羊木雕,寫了一場家庭矛盾,讚美真誠無私的友愛,批評重財輕義的思想,呼籲父母要理解尊重孩子純真的感情;同時也說明我們做事應與人商量,考慮周全些。

(五)課後作業

1、與父母一起欣賞這篇小說,學會與父母、他人溝通,快樂生活。

2、與父母一起探討後,合理地改編某一部分的故事情節,並工整地寫到小作文本上。

關於七年級語文說課稿2

一、說教材

(一)本文地位、作用

《夸父逐日》是《山海經》裏的經典神話故事,編者放在人教版以“探險求索”爲話題的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本單元中英雄們探索自然奧祕的壯志豪情令人折服,這些古今中外的探奇故事,旨在激發學生探求的興趣,學習勇於探索精神。

(二)三維教學目標、重難點預設

本文是文言文,言簡意賅。因此我把“ 掌握基本的文言字詞,學會翻譯課文,並能當堂成誦”預設爲知識目標;此文以敘事寫人爲主,結合新課標中“引導學生感悟人物形象,與文本和人物對話”的理念要求,我把“通過朗讀、討論等方法學會分析夸父的形象和文章的主題,提高概括分析能力”預設爲能力目標;把“認識學習夸父精神,並將其用於學習、生活之中”預設爲情感目標。

“積累文言詞語,疏通文意”成了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定位於“感悟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題”。

二、說學情。

七年級的學生雖有強烈的求知慾望和創新精神,但探究能力不強。在這之前學生已學過一些文言文,對於文言文的基礎知識已經有所掌握,學習的方向也大致明確。但在文言文的學習方法上掌握不夠,翻譯能力不是很強。總體上學生的語文知識能力較好,但在語文能力上也參差不齊,出現知識能力上的“貧富懸殊”現象。

三、說教學思想

“讀”是我課堂教學的主線。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從初讀、解讀、誦讀、建構四個層面自主學習,相互探究。

四、說教法

1. 朗讀法。“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是學習文言文的好方法。

2. 討論探究法。新課標十分注重學生的思考、探究能力、討論合作能力的培養,讓學生能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共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五、說學法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過:“凡爲教者必期達到不教。”優秀的學法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要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結合實際,本課特擬用如下學法:

1. 誦讀法。

2. 圈點法。

3. 討論法。

六、說教學過程。

(一) 視頻導入,設疑激趣(4’)俗話說:“情由景生,疑由心生,趣由疑生。”因此。導入環節中,我精心設計如下:

1、先讓學生欣賞“夸父逐日”的視頻短片,設疑:“夸父究竟是個怎樣的人?”,由此引出課題,簡介《山海經》。

2、再設置“神話知多少”環節,讓學生說說所知道的神話故事,初步瞭解神話的特點。

(二)整體感知,疏通文意(13’)

主要靈活採用“四讀一譯一誦”三個環節完成。

1.四讀是:① 錄音範讀,讀準音節。②學生齊讀,檢查糾正。③小組比讀,讀出氛圍。④個人試讀,讀出情味。 2、輕聲自由默讀,圈點出有疑問的'字詞,並與同桌合作解決,並試着翻譯出全文。請一生翻譯全文,其他人點評。

3.設“背書王”環節,先用齊背進行自檢,再個人試背,探討出背誦記憶的妙招。

(三)、探究品味,深化主題(13’)

1、合作探討,品人物:①夸父“棄其杖,化爲鄧林”,你能看出 夸父怎樣的精神?②你心中的夸父是個什麼樣的人,你怎麼看待他?

2、體驗反思,悟情理:①從夸父身上,你能感悟到我們中華民族先人們怎樣的精神品質? ②今天,人們常用“夸父逐日”來比喻什麼?

(四)、比較積累,拓展延伸(7)。

爲了讓學生更深入掌握神話主題,引入了課外的材料《精衛填海》。因爲神話產生有一個共同的背景,那就是古人因科技的落後對自然產生的好奇而不斷地去探索,去追求,去征服。

比較思考:兩篇文章在寫法、內容、主題上有何共同點?

關於七年級語文說課稿3

一、說教材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第四單元的主題仍然是“人與自然”,直接承接同樣主題的第三單元,編寫的五篇課文主要反映的是人類對自然世界進行科學探索的內容。對本單元的教學,我們希望實現以下目標:情感和態度目標——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以及熱愛自然、關注自然的人文情懷;知識和能力目標——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提高學生閱讀現代科技文的能力和蒐集、篩選信息的能力;過程和方法目標——練習用精讀或快速閱讀、默讀課文的方法,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容大意(被介紹、說明的事物及其特徵);在探究活動過程中獲得一些蒐集資料和研究問題的方法。

在教學中,我試圖關注以下幾個方面:注意兼顧三個維度,滲透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淡化文體(但也考慮爲以後的說明文教學作點鋪墊),強調綜合,以培養閱讀能力和研究能力爲主;注意結合自己所處的地域靈活處理課文內容;多以討論課或探究課的方式進行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加強課外語文實踐(包括閱讀),開展科學活動;加強語言積累,讓學生每人備一本“摘抄本”,摘抄有關優美詞句。

本文出自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作家法布爾的鉅著《昆蟲記》,可謂名家名篇。教學本文,可通過相關資料,引導學生學習法布爾的探索精神和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本文是一篇觀察隨筆,又是一篇優美散文,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高度結合,描寫生動,語言優美,擬人手法的運用,加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這一點需要引導學生進行復習鞏固,並在實踐中運用。可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昆蟲記》中的其他作品。作爲七年級學生初次接觸的科技小品文,對學生增強科學知識、學習科學方法、領悟科學精神有着很強的教育作用。對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激發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說教法和學法

根據本文的內容和表達的特點,本文的教育價值就在於能引導學生通過法布爾的筆觸去感受奇妙的昆蟲世界,豐富有關昆蟲的科學知識;同時,通過閱讀來走進“昆蟲之父”法布爾,既可以學習他的探究精神,又可以通過品味他生動自然的語言來感受那濃濃的生命意識。並且,由於作者對蟈蟈特徵和習性的介紹都是通過細緻的.觀察與傳神的描述來表現的,所以,可以此來引導學生學習概括文章的內容要點。所以,在學習中概括要點、品味語言、感受精神、激發探究是作爲教材在使用中的關鍵詞,並以此來安排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

學習本文的教學目標是:情感和態度目標——激發我們對昆蟲的各方面習性的強烈的好奇心,調動他們閱讀《昆蟲記》的積極性,懂得生命的重要性,學會理解和尊重其他的生命,以至於小巧玲瓏的昆蟲。明白每一種生命都來之不易,第一種生命的存在都有其道理,也許人類還可以從其他生命歷程中獲得有益的啓示。知識和能力目標——瞭解蟈蟈的常識,它有怎樣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並能夠拓展延伸,學習觀察、記錄自己身邊的小動物。

語文閱讀不能離開文本,雖然我淡化文體,但仍然要考慮本文——科學小品文(說明文的一種)的特點。文章集知識性、趣味性、藝術性於一體,較強的可讀性。文章的藝術性,以一種欣喜的心情貫穿始終,感動着讀者;構思巧妙,用講故事的方式娓娓道來,引人入勝;善於用一種快樂襯托另一種快樂;以鷹的勇猛兇悍反襯蟈蟈的機智勇敢;每次發現蟈蟈的一些特點後,總是生動地描述一下,再舉一些有趣的例子加以證明,讀者在不知不覺中瞭解了蟈蟈的特點;本文多處運用了擬人的手法,這樣寫,使讀者感到親切、自然。過程和方法目標——採用賞讀、整理、創新相結合的學法來學習課文,並在探究活動過程中獲得一些蒐集資料和研究問題的科學的探究方法,如發現問題、追蹤調查、變換條件,仔細分析、尋找規律等方法。能在閱讀過程中自主發現感興趣的科學知識和語言現象,分析它的表達效果,交流獨特的閱讀體驗,獲得更多的知識和能力,能用知識積累卡學會積累,用自由創作延伸創新,拓展課外閱讀。

這些都是確定教法與學法的重要依據。

三、說教學程序

本文很容易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但對於昆蟲,還不一定所有的學生都喜歡,所以要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引導他們進入昆蟲世界,要讓學生學會不僅能讀懂這一篇文章,還應該教會學生會讀這一類現代科技小品文,並善於整理知識和拓展知識。在教學中,採用激趣導入,讓學生關注作品,進行學習。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方式,多研討,多交流,反覆閱讀,用卡片式整理知識。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展示,體驗獨立發現知識的快樂,便於形成以後主動學習的習慣。

主要板塊簡說:

1、情景導入,展示課件,激發學生興趣。

2、速讀課文,學會圈點批註和提取重要信息,歸納概括課文主要內容。這是對七年級學生進行“不動筆墨不讀書”閱讀習慣養成教育和提高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

3、精讀課文,揣摩語言,激勵學生自主展示,初步體驗學習語文的快樂。

4、品讀課文,合作研討,與文本和作者對話,流露真情。讓學生學會合作,學會與文本對話,與作者交流,以便更好地發揮文本的教育價值。

5、研讀課文,共同探究,課外延伸,以讀促寫。閱讀和寫作是密不可分的。以讀促寫,以寫輔讀,相得益彰。

6、分享學習的成功體驗,整理歸納學法。讓學生明白任何一種知識的學習,都有其規律。學習和思考要結合起來,養成邊學習邊總結,邊積累邊運用的學習習慣。

7、學會積累,用積累卡摘抄積累生詞、多音字、好句。授人以漁,厚積薄發,學法在課內,功夫在課外。

8、自由作業,快樂學習,開發利用語文綜合性學習資源。將練習二變通爲“請大家觀察自己身邊的一些小動物的特徵習性等,並用一段話形象的表述出來。”更利於學生表現自己。

9、美好祝福,把握今天,輝煌人生。滲透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教育理念。這一點在“小結與鞏固”中表示明確。

關於七年級語文說課稿4

一、情理結合說教材

《散步》是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二篇課文,本單元以親情爲主題,通過四篇不同國度、不同時段人們對親情的理解的學習,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繼而感受到親情之類的情感內涵。《散步》是一篇充滿詩意的散文,具有豐富的教學資源。

首先,它是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資源。本文不僅篇幅短小,語言精美,而且內容貼近生活,人物形象鮮活,很適合拿來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第二,它是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資源。作者莫懷戚運用小說筆法,在敘述“散步”這件簡單的生活小事時,通過運用截選、嫁接與改造等方法,使事件富有了曲折性和鏡頭感,引人入勝。同時,在語言的運用上,作者還善於採用對稱句、大詞小用等方法來豐富文章內容。這些技巧都可以作爲教師指導學生“跟課文學寫作”的資源。

第三,它是培養學生感悟生活的資源。這篇文章選取的是生活中的平常小事,很容易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他們的聯想和思考。特別是當下,很多家庭都是以孩子爲中心,往往忽略的年邁父母。這篇課文可以作爲真切、鮮活的情感教育範例,來引導學生感悟生活,反思自我,接受倫理和情感的教育。

二、以生爲本說策略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和學情的瞭解,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爲如下幾點:一是學習朗讀技巧,把握全文感情基調;二是暢談朗讀感受,理解課文深層意蘊;三是運用朗讀方法,品味本文優美語言;四是設計活動方案,增加家庭幸福指數。

爲了更好地解決理解課文深層意蘊和品味語言這兩個重難點,我用“朗讀法”貫穿整堂課的教學,用“散步”這一事件帶出對人物形象的分析、對景物描寫的賞析和深層情感的挖掘。具體策略如下:一是試讀課文,找出要素概事件;二是美讀課文,暢談感受最深處;三是品讀課文,體會散文語言美;四是走進生活,設計家庭日活動。

這四個活動分別體現如下意圖:一是試讀課文,旨在指導學生注意朗讀的語氣、節奏,並要求學生迅速找出六要素,概括本文所寫事件;二是在美讀課文的過程中,要求學生抓住自己的讀後感,暢談感悟,從而多角度理解課文內涵;三是品讀課文中的“對稱句”,體會語言的對稱美;四是學生通過家庭活動方案的設計,感受到自我在家庭中的存在感和重要性,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在這四個活動中,我通過朗讀法、討論法,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走進生活。其中,在暢談感悟環節,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尊重學生個體感悟的.同時,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讓學生相互交流,相互幫助。

三、以讀促學說過程

本課的教學過程分爲四個步驟。

(一)試讀課文,找出要素概事件。

首先讓學生試讀課文,揣摩朗讀的語氣和節奏,然後演讀,同學間互評互讀,教師適時點撥、指導、範讀。要求學生在把握本文清新、明朗、愉悅、親切、舒緩、從容的感情基調的基礎上練習朗讀。

然後,讓學生在讀的基礎上,找出出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要素,概括本文所寫事件。學生不難概括:一家四口在初春的田野散步。我再相機引導學生完善散步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本環節我以讀帶思,既訓練了學生的朗讀技巧,又帶着他們整體感知了課文。爲後面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美讀課文,暢談感受最深處。

第一步驟的設計,實際上是引導學生對課題進行了補充。然後,我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引導他們關注自己的閱讀感受,要求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批註。提示他們可以以六要素爲感受點來談。

出示範例:“初春的田野”給我感受最深,你看,“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着,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裏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樣東西——生命。”“她的眼隨小路望去:那裏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這些景物描寫點染了春天的美麗和生機,傳達出萬物復甦的生命感慨,還展現了一家人散步的美好情景和幸福心情。

在學生獨立思考後,我再把他們按座位分成幾個小組,要求他們採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將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朗讀出來,或者用表演的方式呈現出來。

學生展示時,我引導他們通過談對一家四口的印象來學習分析人物形象,引導他們通過談“散步”的起因、經過、結果來理解課文的深層意蘊,深入思考文章的主旨和情味。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我歸納總結:通過朗讀優美的景語,我們彷彿也走進了南方初春的田野,感受到了勃勃生機;通過模仿文中人物的語氣語調的朗讀,我們彷彿看到了一個活潑可愛、聰慧機靈的小男孩,一個頗有擔當、體貼孝順、深沉穩重的中年男人,一個年邁體弱,卻十分善解人意的慈祥老人,一個溫柔賢惠、通情達理的年輕母親;通過朗讀結尾的關鍵語句,我們彷彿明白了這篇課文告訴我們的不僅是親情和生命,而且還有一箇中年人所要承受的扶老攜幼的責任感和對家庭的使命感等等。

這一環節我通過淺顯問題的設計,引導學生朗讀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暢談自己的獨特感受,來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課文的深層意蘊,力求做到深入淺出。

(三)品讀課文,體會散文語言美。

這篇散文的語言充滿詩情畫意。除了因爲在敘事中穿插了生動的景物描寫外,主要還歸功於文中大量的對稱句。

這一環節中,我要求學生找出文中具有“兩兩對舉出現,而字數和結構相同或大體相同”特點的句子。

出示範例:“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根據範例,學生不難找出“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後面”,“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對稱句。找出這些句子後,我讓男女生配合讀,然後不失時機的講解對稱句的特徵和作用,並鼓勵他們寫一寫,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本文的語言除了大量運用對稱句之外,還有大詞小用、小題大做的顯著特點。例如,“分歧”“責任重大”這樣的大詞小用,增加了文章的幽默感和生活情趣;結尾的“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似乎有點小題大做,但卻含義深遠、耐人尋味,起到了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找的同時,也明確其作用,讓學生將這些寫法運用到以後的作文寫作中。

(四)走進生活,設計家庭日活動。

通過前面三個環節的朗讀、感悟、品味,學生對本文已有了自我的閱讀體驗,我適時引導學生調動自己的生活經歷,說說自己的家庭生活,可以是溫馨瞬間,也可以是相處困惑,提出來大家一起分享討論。

然後,提出建議,希望每個學生都能爲自己的家庭日設計一個活動方案,給幾分鐘讓學生寫一寫,再拿出來在班上分享。設計不需要多麼轟轟烈烈,只需要像散步一樣自然、親切,有可操作性,能增加家庭幸福指數就行。

設計這個環節的說和寫,旨在引導學生將本節課的所學所悟運用到生活中,啓發學生關注生活,關心家人,尊重長輩,珍愛生命。

四、淺文深教說感悟

《散步》是一篇文質兼美、構思精巧的散文。文章雖然簡短,意蘊卻十分深厚。作者只是選取了生活中散步這一日常小事,卻爲我們營造了一家人互敬互愛、互相謙讓的和諧氛圍,弘揚了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

這篇看似淺顯,卻意蘊深厚的文章,如何教出深意呢?我嘗試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走進文本,品味優美語句,透過生活小事,感知事件背後的親情,挖掘背後的生命。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基於每個學生的閱讀感悟不同,對課文內涵的理解不同,所以在引導學生分析文本時,我放手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感悟最深的內容,用朗讀和表演的形式來演繹。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個性,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

由此可見,如果能夠突破尋常的課堂教學常規,引導學社積極開動腦筋,聯繫文本,深入體悟,一篇看似簡單的散文所蘊含的深意也能被我們理解得很透徹。

關於七年級語文說課稿5

一、說教材:

《在山的那一邊》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課。這首詩歌語言清新、凝練、意味雋永,因而既是指導學生朗讀的好材料,又是引導學生體味人生的典範之作。

二、說目標:

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意在培養學生初步的語感。)2、品味語言,體會情感。(意在培養學生的賞析能力及審美情趣。)3、聯繫生活,感悟人生。(意在引導學生在薰陶感染中,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其中目標1、2是教學重點,目標2同時又是本課的難點。

以上目標的確定依據了新課標、單元學習目標、詩歌特點及學生實際。

第一:《新課標》對詩歌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第二:本課所在單元要求"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用心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並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思考人生,還要提高朗讀能力。"第三:豐富的想象、濃烈的感情、簡約的語言是詩歌的基本特點。本文語言的形象性、含蓄性及深刻性的特點也決定了教學的重難點。

第四:對於剛踏入國中的學生來說,對於詩歌的知識知之甚少,因而只要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能整體感知形象,初步體會作者情感即可。

三、說教法:

爲達成目標,我準備採用的方法有:創設情境法、朗讀指導法、誘導點撥法。

1、創設情境法,詩以情成篇,以情動人。所以在教學中,我力求醞釀一種利於調動學生思維,引起共鳴的氛圍。如上課時,採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大山綿延不絕的畫面,創設情境,導入新課;範讀時,以鋼琴曲《海邊的'星空》配上優美的畫面,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帶給學生身臨其境之感;講析中,採用直觀形象的板書,以促進學生的理解。

2、朗讀指導法:

有感情地朗讀是詩歌朗讀的最高境界,但對七年級學生來說較難達到,因而應加強朗讀指導,我將通過示範讀、指導讀等形式從停頓、節奏、情感等方面入手教給學生朗讀技巧。

3、誘導點撥法

《新課標》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而老師則是學生的引導者,因而誘導思維,指點迷津、宏觀調控應是教師的主要任務。

四、說學法

1、朗讀法:通過反覆朗讀,理解詩歌的情感及凝鍊形象的語言。

2、聯想想象法:學會展開聯想與想象,欣賞詩歌優美的意境,精煉準確的語言,培養審美情趣。

3、嘗試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對詩中意象含義的理解,對語言的品味及情感的把握,都應在自主學習的前提下,通過合作探究達成目標。

五、說教學程序: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我們從小聆聽着黃河雄壯的濤聲長大,看慣了滔滔河水奔涌向前的氣勢,卻對巍峨挺拔的大山充滿了嚮往。如果我們生活在大山裏,每天擡頭看到的只有高聳入雲的大山,蒼蒼茫茫,綿延不斷,你會想些什麼呢?(課件播放大山的畫面)(此環節意在設置情境,激發學生的想象)

學生暢所欲言,師適時導出課題:

詩人王家新從小生活在山裏,他的童年,從未走出過山的世界。一片寂靜的校園,一條清澈的小溪以及無數座無言的羣山,便構成了他幼小的心靈世界。面對大山,他又想了些什麼呢?今天就讓我們共同翻閱《在山的那一邊》,去探尋人生的哲理。(師板書課題及作者)(二) 師生合作,制定目標:

學生根據自己瞭解的詩歌方面的知識,討論制定出學習目標,師作簡要板書:

1、 有感情朗讀;

2、 品味語言;

3、 感悟人生。

(三) 反覆朗讀,整體感知:

此步驟共分三大環節:初讀,求流利;再讀,顯技巧;三讀,含感情。

第一環節以學生爲主,通過反覆朗讀達到正確、流利的要求;第二環節以教師指導爲主,通過範讀、指導讀等形式引導學生掌握朗讀技巧;第三環節需要在品味語言的基礎上達到要求。

1、 自讀詩文,整體感知:

此環節要求掃除障礙,讀準字音,讀順句子,初步感知詩歌感情。

2、 檢查朗讀:

指生朗讀,其餘學生從語速、語調、停頓等方面進行評價,師做及時點撥。在評價過程中,找同學進行局部示範朗讀。

3、 教師範讀:教師配樂朗讀詩文(課件顯示重重高山、碧藍的大海及詩文內容,並配有較舒緩的音樂),幫助學生確立本課的感情基調,進一步體會重音、停頓等技巧。學生對比初讀情況查找不足,並總結出朗讀要領:

①停頓要合理 ②重音要突出 ③感情要飽滿。(師作簡要板書)4、 學生再讀,思考:

① 詩中的"山"與"海"各有什麼深刻的含義?

② 作者藉助"山"與"海"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在學生思考討論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初步把握意向的含義及文章的主旨,師作及時板書。

(四) 品味語言,探究賞析:

感情是以文字爲載體的,在學生初步理解感情的基礎上,自然過渡到對語言的品味。學生嘗試從文中找出自己喜歡的詩句或認爲含義深刻的句子細細品味,並隨時標記遇到的疑問。

(此環節的設計意在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體會語言的魅力。)學生可能涉及的問題有:

1、"鐵青着臉"怎樣理解?

2、"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如何理解?

3、"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卻在我的心中紮下了深根",飄來的東西是輕的,怎麼會紮下深根?

4、 爲什麼說"枯乾的心靈"?

5、"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蘊含着怎樣的感情?

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學生透過語言體會內涵,感悟人生哲理,明確只有樹立遠大的理想,只有不懈努力,才能到達理想的彼岸。

在理解詩句的同時,穿插朗讀,使理解與朗讀互相促進,融爲一體。如:當學生理解了"鐵青着臉"是運用擬人的手法,表面上是寫山的顏色,實際是寫自己心情的難過時,讓學生試着讀出難過的感情。

(一邊賞析,一邊將詩句要體現的情感補充在屏幕上的詩文中)探討完以上問題後,學生帶着對詩歌的深層理解再次齊讀課文。

(五) 聯繫生活,體味人生:

對海的嚮往使詩人一次次翻越重重山嶺,相信他最終一定會看到心中嚮往的海。在同學們的生活與學習中,遇到過山嗎?你們又是怎樣面對的呢?請同學們打開記憶的閘門,談談類似的生活經歷。

(以上環節的設置,意在引導學生聯繫自身的生活實際,進一步體會詩中蘊含的人生哲理,激發學生面對困難、勇於進取的精神。)(六) 小結:

在學生暢所欲言後師作小結:

翻越重重高山的過程是艱難的,可"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只要肯付出努力,碧藍的大海就會展現在你們眼前。最後讓我們再一次飽含感情的齊聲誦讀最後八句詩。

(在朗朗的讀書聲中結束本課的學習)

附:板書設計 文

關於七年級語文說課稿6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你們好!我說課的內容是《散步》。莫懷戚先生所寫的這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散步》是義務教育課程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它不僅爲我們展示了一幅家人散步時互敬互愛、融洽和睦的畫卷,更爲我們譜寫了一曲尊老愛幼的頌歌。相信隨着作者一家人散步過後,我們每一位朋友都會陶然沉醉於家的溫馨和美之中,也會浸潤在血濃於水的暖暖親情裏,更會加倍珍惜我們生命歷程中的每一個落日和朝陽。

一、課標與文本關係:

《新課標》強調審美體驗,注重引導學生設身處地、身臨其境、用情感和心靈去感受、欣賞、評價文學作品,進而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本單元的主題是人生體驗。集人性美、情感美、景物美和語言美於一體的《散步》要想在"人生體驗"中達到體驗人生的目的,就需要學生真正走進文本,用心靈和情感去感受、體悟。

二、學情分析

根據課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語文課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要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本課對象是七年級學生,由於社會上一些不良因素的誤導,許多學生親情觀念淡薄,沒有形成正確的家庭倫理準則,因此需要教師進一步加強教育。

三、教學目標:

基於《新課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我確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提高審美情趣;2、合作、探究、揣摩關鍵詞句的含義,並通過指導朗讀,品味語言美。3、培養尊老愛幼的高尚美德,感悟親情美,提高學生人文素養。

那麼,如何將目標轉化成現實?這就要看重難點的準確定位了。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青少年思想不成熟,易受不良因素的影響,較難形成正確的家庭道德倫理意識。同時散文詩意的語言更是令人咀嚼不已、玩味無窮。因此,我把教學重點確定爲:

重點:

(1)培養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感悟親情美,提高學生人文素養。

(2)揣摩精美詞句,品味語言的美;

難點:

理解具有象徵意義的最後一句話。

那麼,採用什麼方法將重點化解到教學中,又如何引領學生尋找解除難點這一雜症的靈丹妙藥就成了目前的當務之急。法寶就在下面的教法和學法這一環節中。

五、教法和學法

1、教法:以朗讀及朗讀指導爲經,以引導學生感悟、品味、討論、探究爲緯。經緯交織的方法。

2、學法: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抓關鍵語句,深入思索,反覆品味,加深感悟,提升感情。

教法和學法這把雙刃劍怎樣才能遊刃有餘地在課堂這塊陣地上發揮威力呢?重難點這兩種溶質又如何充分溶解在教學過程這一溶劑中,變成營養豐富的溶液被學生吸收繼而實現教學目標呢?這就要看下面的環節——教學過程的實施了。

六、教學過程

(一)、在輕音樂伴奏下激情導入

有一種水,能讓你喝醉,這種水叫作母愛,因爲母愛如水。有一座山,能讓你堅韌,這座山叫作父愛,因爲父愛如山。我們的父母在艱辛和苦難裏繁衍生息,纔有了我們的幸福與安寧。如今,他們老了,孱弱的雙肩擔不起重負,今天,就讓我們攙扶着他們走進暖暖的春日,去進行一次心靈的散步。

(二)、教學目標(前面已經說過這裏不再重複)(三)、讀文生情整體感知

1、配樂朗讀,(課件顯示朗讀要求):

a、把握感情基調歡愉而深沉

b、朗讀的語氣:溫和親切中含莊重

c、朗讀的語調:平穩、深沉、抒情

d、朗讀的語速:中速略舒緩

(看到大家深情的朗讀,我也彷彿沉浸在親情的世界裏,我想大家一定感知了許多道理,讓我們一起來探究下面兩個問題。)思考:

(1)文中寫了一件什麼事?

(2)從文中的字裏行間,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家庭?

2、反饋、點評、小結:(1)我們一家四人、在春天的田野裏、散步。

(2)歸結爲"和美"(板書)

(下面就讓我們把自己也融入這樣一個"和美"的家庭,去感悟他們美麗的心靈。討論)(四)、研讀入境合作討論

1、展示:(1)在整個散步過程中,你最欣賞誰的表現?理由是?(小組口頭)(2)在走大路、還是走小路的問題上,到底誰說了算?(班上書面)2、劃分4人小組、要求:①個人見解獨到、精彩,每人欣賞一個人。

②小組觀點一致:中心、補充、記錄、發言代表3、小組討論,教師參與,點評討論情況。

4、反饋、小結。

(1)檢查一個小組:對四人的欣賞、理由。

(2)不存在誰的權利最大,"和美"的家庭是由尊老愛幼的親情鏈組成的。

5、補充名人的話:培根說(展示)一個外國人如此欣賞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作爲一箇中國人就更應堅持和發揚)培養民族自豪感情。

(這是一篇短玲瓏剔透、小精悍的敘事散文,但在寫景上也別具特色。)

(五)、涵泳入理品味探究(默、朗結合,品味意境)1、思考:①文章哪幾個段落有寫景的片段?分別寫了哪些景物?

②第4段:田野、新綠、嫩芽、冬水

第7段:菜花、桑樹、魚塘("粼、鱗"、)

2、思考:①從你更喜歡片段中?感悟到了什麼樣的意境和哲理?

②男、女朗讀,品味

③第4段:意境:蓬勃的生機——哲理:珍愛生命第7段:意境:春天的召喚——哲理:熱愛生活、。

(我們品味了本文生機蓬勃的意境美,下面我們來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語言美。)

(六)、賞讀入心拓展運用

1、展示"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猜猜老師喜歡它原因?

2、反饋、形式:形式對稱,音韻和諧,相映成趣,清新淡雅。

內容:生生不息(如果我們寫作增添亮色)

3、這樣的句子在文中還有很多,請畫出來(每組看兩段,找到一句即可舉手)4、深情賞讀:領讀—跟讀,評價。

當我們閉上眼睛,一幅幅感人的畫面便呈現在我們面前,()是誰在日落昏黃時,倚在窗前焦急地盼我們歸家,又是誰在我們出門時,仔細叮嚀;當然是我們的父母。

5、仿寫:"爸爸媽媽是_______;我是______."

("和美"的家需要我們用心去經營,需要我們用責任去支撐。)6、朗讀最後一段,感悟最後一句的含義。

7、反饋、小結:以輕襯重,體現了作者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再讀)(多媒體低音播放《讓愛住我家》歌曲,進入下一環節)

(七)、凝神細想,獨抒性靈

爲了學以致用,練習對稱句式的寫法,也爲了藉助文本激發學生與心靈對話,與生活對話,所以設計了這樣一道題:

請以"愛"、"家"或"親情"爲開頭寫一組對稱的比喻句。

設計會考慮到學生的學情和語文基礎的差異,我設計了下面的幾個開頭,讓抒寫有困難的學生採用仿句的形式續寫,能仿寫多少就寫多少;基礎好的`學生自己另闢蹊徑寫,然後交流。

①親情是飢腸轆轆時的一碗米飯,……②親情是爸爸嚴厲的批評與責罵,……①如久旱後的一場甘霖,……②愛如沙漠中的一泓清泉,……①家是一個幸福的搖籃,需要我們用心靈來呵護;……②家是一副沉沉的擔子,需要我們用責任來擔當;……在音樂的激盪下,學生塵封已久的記憶猶如洪水般一泄如注,思緒也隨之盪漾開來,平日裏被忽略的小事此刻都變成了愛的源泉,在汩汩流淌在每一位同學的心田。於是下筆如有神助。

(八)、教學小結:

(繼續低音播放《讓愛住我家》,教師寄語。

親情不單靠今天課堂上片刻的時間來體會,

它更需要我們用一生的光陰來感悟。

親情不單是父母無條件的付出,

它更應該是兒女們無言的回報。

讓我們的家永遠洋溢着親情,讓我們的家永遠充滿愛!

(九)、課後作業:(父親的故事過渡)

1、爲你的長輩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腳"、"洗衣"、"梳頭"等)2、將這一過程及感受寫成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七、板書設計:

板書的設計主要讓學生對一堂課的結構和內容有更直觀的認識,幫助學生理清課堂教學內容,由最初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階段。

好了,我的說課就到這裏,謝謝大家!

關於七年級語文說課稿7

一、說教材及教學目標、重難點的設計

《狼》編排在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本單元文章不僅反映了人對動物的瞭解和認識,而且試圖從動物世界裏折射出人類的生活軌跡,因此要求學習時能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調動已有的知識儲備,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做到觀點鮮明,言之有理。

作爲一篇自讀文言文,《狼》情節曲折,語言生動,是學生積累文言知識培養閱讀文言文的能力的好文章。新課標對於國中文言文教學的基本要求是:“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基本理解內容,背誦優秀詩文80篇。”

根據以上兩點,我確定本文的教學目標爲:

1、學習掌握文言字詞,熟讀背誦文章。

2、理解課文內容,創造性複述故事

3、正確認識人和動物的關係,多角度發表自己的見解。

由於本文篇幅很短,層次清晰,書上註釋較具體,學生已經學過一些文言作品,因此能借助註釋初步讀懂文意。但文中文言現象豐富,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一詞多義都有出現,因此,落實字詞是本文的教學重點。

新課標明確“要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閱讀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因此,我確定“創造性地複述課文”爲本文的教學難點。

二、說學情

說起學生學習文言文,老師們共同的體會是1、底子薄,功夫淺,閱讀存在困難。2、興趣不夠。

三、說教法學法

在“以師生互動爲中心,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中,教師要採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放手讓學生去學,體現“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授之以漁’”的教學理念。我在教學本文時,採用的方法有:誦讀法、質疑法、討論法。

教學千法,朗讀文本。葉聖陶老先生根據文言文的特殊性,曾經說過:“學習文言,必須熟讀若干篇章,勉強記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誦才行。”也就是說,學生對課文的感知是通過讀來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學,誦讀尤其重要。

對字詞的疏通,我採用的質疑法,讓學生利用註釋,藉助工具書,自主學習,自學中遇到的難詞難句摘下來,通過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加以解決。

在突破教學難點時,我採用了討論法。比如“屠夫的神情會發生哪些變化,爲什麼會有這些變化?”這一問題上,可以讓四人小組先討論,讓學生獨立思考的成果轉化爲全組同學的成果,爲學生創造更多自我表現的機會,拓寬學生的思路。

爲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採用了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比如看圖片、看動畫等,創設豐富的教學情景,營造氛圍,使學生融入情景之中。

四、說教學過程

程序一課前預習

1、朗讀課文3次,做到通順流利

2、對照註釋,藉助工具書,自學課文,疏通字詞。遇到難詞難句,摘錄在《文言文學習本》上。

(目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程序二課堂教學

一、開門見山,切入課文(2分鐘)

開門見山,直接導入新課,可以讓學生儘快進入文本學習,節約時間完成其他環節的教學。因爲是第二次接觸蒲松齡,教學時,教師先讓學生回顧別人對蒲松齡的`評價,然後引導說:“蒲松齡‘刺貪刺謔入木三分,寫妖寫鬼勝人一籌’,那麼他是怎麼刻畫狼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

二、自學成果展示

對學生評價的改變是新課標的重要內容,肯定學生,讓他們獲得收穫的喜悅,能引起學習興趣,促進學生進一步發展。

1、展示你的聲音——小組流水讀比賽(7分鐘)

①2分鐘自由大聲朗讀,準備小組流水讀比賽;

②小組流水讀比賽,看哪個小組用最少的人數讀完全文。

流水朗讀指的是小組同學一次朗讀課文,要求學生注意語句通暢,不漏字,不添字,不讀破句子,不讀錯字音,一旦有誤,由下一個同學跟上繼續讀。

學習文言文必須重視朗讀,這也是中國傳統教育的基本方法,強化學生朗讀,朗讀以致成誦,是培養學生文言文語感的重要途徑。爲了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朗讀的積極性,針對七年級學生比較天真的特點,朗讀競賽的形式效果較爲顯著。同學們都精心準備,投入朗讀;注意傾聽,隨時隨處準備找到其他同學朗讀的錯誤。通過熟讀,學生文言文語感明顯增強,漸漸體會到古文的句讀方法和句子停頓的規律,並逐步意識到朗讀對古文學習的重要意義。

2、提出你的問題——難詞難句交流(8分鐘)

①小組成員交流自學時遇到的難詞難句,互相質疑,互相解答;

②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全班討論,教師進行方法指導;

③教師出示字詞的有關投影片,加以分工歸類,進一步落實字詞。

錢夢龍先生說過“文言文中的古代書面語,對於本國的學生來說,也是一種母語,而不是外國語。這個認識對文言文教學中選擇什麼方法,關係很大。”也就是說,當你認識到文言文是一種母語,現代漢語是對它的繼承和發展,兩者有不可割斷的血緣關係的時候,教學中,教師的作用在於引導點撥和方法指導上。這一環節,我採用了以下方法指導學生。

猜讀法。聯繫上下文,推測該詞在文中的意思,預習時,該法尤其適用。

立體讀書法。即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看課文註釋,如果註釋沒有的,就要查工具書或者資料。本文生字較多,該法值得運用。

對照歸類法。遷移知識,溫故知新。重點對一詞多義(如:止、敵、意、其等字)、古今異義(如:股)、詞類活用(洞、隧、犬)和通假字進行對照歸類,讓學生積累文言文詞彙。

三、創造性複述故事(18分鐘)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在以學生爲主體的學習方式中,要讓學生真正動起來,讓學生的創新能力激活課堂,以學生的“思”與“說”代替老師的講。因此,我設計創造性複述故事。

(一)QQ表情我來選

1、用一句話話概括故事內容。

這一問題,旨在幫助學生理清故事情節,爲後面的環節做鋪墊。學生很快就可以概括出主要情節是遇狼――懼狼――窘狼――殺狼。

2、在概括故事內容的時候,學生找到了不少表現屠夫心理的詞語如“懼”“窘”等。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在整個故事中,屠夫的心理髮生了怎樣的變化?如果外化爲表情,屠夫的表情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爲什麼會發生變化呢?

3、學生在思考這一問題的時候可以連帶發現本文的一個寫作特色:寫狼必寫人,寫人必寫狼,兩者相互交織,構成段內層次。這時老師拋出第三個問題圈出描寫狼的動作、神態的字詞,想一想狼有什麼特點。

教師這時,可以指導“分層背誦法”,以便學生記憶。所謂分層背誦法“就是用語音停頓來表現段中句子所表達的一層層意見,從而清晰地理解課文內容和脈絡,進而達到流暢地背誦。”

4、然後教師出示QQ表情,說:剛纔已經請同學們在腦海裏想象了屠夫表情,現在大家選擇一下,你覺得哪些表情頭像適合屠夫,請大家選擇之後,按你自己的想法組合頭像,創造性地複述故事。

需要說明的是,我爲什麼會把QQ表情頭像帶入課堂。①出人意料,給學生驚喜。學生對QQ表情頭像很熟悉,這是他們所喜聞樂見的娛樂表達方式,與學習沒有聯繫。今天一下子講它們引入課堂,讓他們喜出望外,引起強烈的學習興趣。②文學原來是一種符號系統,文字是一種無限調和的符號,用圖像將文字具體化,可以讓學生的思維無限開放,充分發揮他們的創新能力。

(二)“狼眼”看世界

以上講的是從屠夫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我又提供了另一個考慮角度即狼的角度來複述故事“狼”眼看世界。在整個過程中,其中的一條狼就用這隻眼睛來看屠夫,請學生思考:

1、狼的眼神發生了哪些變化?

2、這些變化背後的狼在想什麼?

(三)實踐

要求:用第一人稱複述故事。用第一人稱,能使學生能設身處地地進入想象,更好揣摩語言的精妙,體會情節的起伏。

方法指導:爲展開鋪敘,可用一些方法對課文“添枝加葉”來展開想象。如:設置環境、添加動靜、加上聲色、安排遠近、配上襯景、表現心理。比如開頭一句話,可以加上對夜色的描寫,還可加上風聲的描寫。

步驟:1、小組討論,選擇角度,試着複述;

3、小組推選代表全班交流。

教師準備了一個視頻動畫,根據學生的需要,他們複述故事時可以播放,讓學生一邊看動畫一邊講。

四、多角度談啓發(3分鐘)

本單元的學習要求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調動已有的知識儲備,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大膽地發表句子的見解,做到觀點明確,言之有理。學習本文時就可以讓學生多角度地談啓發,來實踐單元要求。

1、從原文角度談啓發;

2、從屠夫的角度談啓發;

3、從狼的角度談啓發;

五、網絡共讀,辯思狼性(2分鐘)

“引發人與動物關係的深入思考”是本單元教學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教師可以這樣引導:“這篇文章的狼表現了狼狡詐的一面,其實現在的人類逐步認識到了狼的另一面,比如母愛、多情、兇猛等。那麼人類一直對狼採取敵對態度對嗎?人與動物的關係到底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課後看一些文章後,再說說你的看法。”

由於網絡是當今知識、信息最爲豐富最爲新潮的傳媒,而新課標要求學生成爲信息的收集者和利用者,熟練使用網絡是必須的一門技能。

閱讀以下文章:

1、《狼耶,人耶,本性耶,變性耶——解讀<與狼共度>》文化星期五

2、《狼圖騰》——天涯在線書庫

3、《讀者》20xx年第8期《狼的另一面》

4、畢淑敏《母狼的智慧》——嶽麓書院

說課總結:

本課的設計,以新課標爲依據,充分貫徹“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的理念,真正讓學生動起來,爲學生的發展銳意創新。

“新”在學生大權在握。要學什麼,怎麼學,由學生說了算,活躍在舞臺上的是學生,教師要做的是方法指導、準備多媒體創設條件等服務工作。也就是“師傅領進門,修行靠自身”。

“新”在寓教於樂,極大調動學生積極性。QQ表情頭像和狼眼的引入,將娛樂與學習聯繫在一起,讓學生喜出望外,溢於言表。

“新”在形式活潑,張揚個性。創造性複述故事和多角度談啓發,讓學生飽嘗個性的甜頭,越是有獨到的想法,越能得到鼓勵和肯定。而網絡共讀更是讓學生以滿懷的柔情和敏銳的目關看待人與動物的關係,認真思考人與動物該如何相處。

關於七年級語文說課稿8

一、教材分析

《第一次真好》是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七課第二篇課文,是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繼續第一單元主題生命,引導學生對人生、生命進行思考,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本文通過兩個事例告訴人們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經歷是生命中難得的寶貴經驗,並提醒人們思考怎樣才能使生命多姿多彩,有些句子蘊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同時,材料的詳略安排,敘議結合的寫法,也是寫作的範文。

二、學情分析

剛入七年級的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和生活經歷,對一切都有一種新鮮感和期盼,但又往往僅停留在表層,難以深入。表現在語文學科,就是隻滿足於對字詞句的理解和積累,而對文章的社會價值和深刻的思想內涵理解較淺。這篇課文學生理解並不難,除了語言的積累、內容結構的掌握,主要是解決如何引導學生真正深切體會“第一次真好”的內涵,與作者形成心與心的交流碰撞,讓他們在自己的實際生活中不斷勇於嘗試,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

三、教學目標

新課標提出:“語文教學應致力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這些理念應體現在每一節課中。再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學情,我認爲本文應達成的學習目標爲:

1、掌握本文中的生字詞

2、朗讀課文,把握文意,認識人生第一次經歷的意義。

3、體會文中詳略安排的妙處,及敘議結合的特點。

4、聯繫生活實際,領會文章的深意,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認識人生第一次的意義,培養傾聽、表達的能力。

教學難點:

聯繫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

四、教法學法

教法

根據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的心理特徵,我將採用以下教法:

朗讀感悟法朗讀是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情感的重要方法。要通過學生默讀、朗讀等形式,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有所感悟,有所啓迪。

合作探究法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要讓學生成爲對話的中心,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中建構文本意義,形成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驗。

多媒體輔助教學,現代教學工具的使用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始終保持愉悅、渴求上進的心理狀態,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習效率。

學法:

採用勾圈批註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討論交流法(培養學生興趣,從而更有效的學習)

五、教學過程

教學設計思路:

本節課以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爲教學理念,通過朗讀、談話、小組交流等形式,努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整個過程由激趣導入、自學互動、適時點撥、測評訓練個板塊構成。

一、激趣導入:(3分)

1、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會有許多的第一次,第一次的感覺會是怎樣的呢?

(出示課題:第一次真好,請同學大聲朗讀題目)請問,你從題目中知道了什麼?如果你是作者,你會寫些什麼?

(設計目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導入應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使學生以飽滿的精神狀態進入學習,通過釋題,讓學生產生閱讀期待,快速進入閱讀狀態)

2、作者簡介

3、出示學習目標

(1)、掌握本文中的生字詞

(2)、朗讀課文,把握文意,認識人生第一次經歷的意義。

(3)、體會文中詳略安排的妙處,及敘議結合的特點。

(4)、聯繫生活實際,領會文章的深意,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

4、檢查預習

(1)、給下列劃線字注音(指名學生上黑板寫)

墮落()點綴()貪婪()姊妹()牙齦()

雛形()豐碩()累累()沉甸甸()玲瓏剔透()冉冉()稀疏()苦熬()

(設計目的:檢查學生對字詞的學習情況,使學生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二、自學互動

集體朗讀,整理體把握文意。(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探究交流1

1、作者說第一次好,好在哪裏?(在文中找出能體現作者情感體驗的詞語)找出適當的詞語用“第一次真好,好在”的句式說話。

2、《第一次真好》寫了幾件事,哪些詳寫,哪些略寫?文中詳細敘寫了哪兩次“第一次”的人生經歷?請加以概括。爲什麼要這樣安排?3、爲什麼說是“一幅秋日的風情畫”而比不說“風景畫”、“風光畫”?

(設計目的.:這一環節以讀爲本,讓學生有目的的閱讀課文,並集體討論交流,理解課文內容。)

展示自學結果,點撥講解探究題。

(二)探究交流2

1、文中寫十姊妹孵出的小鳥時選用的“雛形”與“具體而微”有什麼區別?2、爲什麼“第一次的經驗不一定都愉快”,但“使人回味無窮”?

3、爲什麼說“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4、短文末句說:“願你珍重第一次”的含義是什麼?

(設計目的:結合語境理解詞義,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認識人生第一次經歷的意義。)

三、展示自學結果,點撥講解探究題。

四、拓展、總結深化

1、是否所有的第一次都要嘗試?

2、大家來說說,哪些是有益的第一次,哪些是不能嘗試的第一次?

3、課文講第一次真好,那麼怎樣纔能有更多的第一次?

4、你知道哪些“第一次真好”的事件,說說好在哪?

(意圖:讓學生說自己的第一次,有利於學生平時的積累,並說感覺,旨在讓學生理解奇妙的含義。同時通過振奮人心的故事鼓勵學生樹立積極的人生觀)

五、測評訓練

1.按原文填入恰當的詞語,品味語言韻味。

(1)一顆顆的黃綠色柚子,沉甸甸________在枝頭。

(2)這景色不見得很美,卻是一幅秋日________畫。

(3)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________。

(4)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

(5)有多少“第一次”給你留下的印象。

(6)第一次,第一次的感覺真。

(7)願你珍重__________________。

(設計目的:用句子填空方式引導學生把握文意。)

六、作業

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試着也寫一篇關於“第一次”的文章。

七、板書設計如下:

第一次看到柚子樹及感受(詳寫)

第一次看到小鳥孵出及感受(詳寫)

第一次真好第一次露營、動手做飯、坐火車、坐飛機、看見雪、

看見自己的作品用鉛字印出來(略寫)

總結全文,深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