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集錦8篇

說課稿 閱讀(2.22W)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說課稿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集錦8篇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1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下午好!

首先,說說我對都教材的理解。

《我們愛祖國》是西師版四年級(下)的一首現代詩。全詩共有8小節分爲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爲1—4節,圍繞“什麼是祖國”這個問題,詩人以行去流水般的文字,展現了祖國各個方面的風貌,視野開闊一氣呵成;第二部分爲5—8節,圍繞“什麼是對祖國的愛”這個問題引導我們在生活和學習的各個細節中去捕捉,實現自己對祖國的愛。全詩語言優美,節奏明快,朗朗上口,極富感染力,易激起學生的.愛國之情。

其次,談談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設計。

本課教學分爲兩課時,我根據本單元訓練重點和中年級學生的學段目標,結合新教育有效課堂教學框架,我爲第二課時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A類:熟讀詩歌,理清詩歌的結構。

B類: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作者生動的語言所展示的詩情畫意,仿寫詩句。

C類:感受祖國悠久的歷史文明和蓬勃的發展,激發孩子們愛祖國,爲祖國驕傲、自豪之情。

教學學重點:

通過誦讀、瞭解詩歌大意,體會詩歌所展示的詩情畫意,並有意識地學着仿寫詩句。

教學難點:

將優美的詩句通過積極的體會、想象轉化爲對祖國的全新認識,激發學生對祖國澎湃的愛。理解詩歌詞句、體會詞句的美,詩歌的美。

第三、說說教法學法

德國教育學蒂惠斯說過教育的藝術是激勵、喚醒和鼓舞。《語文課標》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本課我採用情境教學法、語言描迷法、質疑引探等教學法,學生採用讀中感悟,自主創造的學習方式來提高自己寫作能力。發展創新思維。

第四、說說教學程序

《語文課標》指出: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閱讀教學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我以學生爲心、以學生自主活動爲基礎,重誦讀,重感悟、重探究、重創新。整個教學,以“愛”爲基調進行着。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憶江南》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絕唱之筆。作者以如畫之筆描繪出一幅江南春景圖,在人們記憶中留下難忘的印象。“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喚起人們對江南絢麗春色的嚮往,反問句“能不憶江南”收束全詩,更真切有力地表達了對江南的眷戀之情。同時,“詞”這種體裁在湘教版國小三年級語文教材中是首次出現,選編這首詞,意在使學生對詞這種體裁有一個簡單的瞭解,初步感受詞的語言美、韻律美,開拓學生的視野,感覺中國經典詩詞的無限魅力。

 二、說設計思路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歷經千百年而傳誦至今的古詩詞是我國文學藝術中的燦爛奇葩,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然而在古詩詞的教學中,不少教師包括我自己都曾切身體會到:教師激情有餘,學生悟性不足;教師情有獨鍾,學生卻無動於衷。原因何在?往往由於教師在教學上的情感灌輸,造成學生的情感距離,未體現經典詩詞教學的特點和規律。因此,本堂課的教學重在體現語文新課標中“以讀爲本”的理念,使學生走進文本、親近文字;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滲透古詩詞教學“詩中有畫、詩中有情、詩中有詩”的共性規律,使學生學會品讀語言、誦讀情感、美讀意境,讓學生在語言的感悟和情感的薰陶中,提高欣賞古詩詞的品味和審美情趣,力求營造一種“簡約而不簡單,隨意卻不隨便”的和諧語文課堂。

本首詞的教學過程我設定爲四個環節:

(一)談“憶”導入,情境揭題。(二)“胖”讀全詞,古詞新談。(三)“瘦”讀全詞,搜尋詞眼。(四)牽引“憶”線,拓展延情。

三、說教學過程設計

(一)談“憶”導入,情境揭題。1、(師生問好後,教師板書“憶”字)①師:請同學們讀這個字。能給“憶”字組幾個詞嗎?我們的祖先是怎樣創造這個字的呢?(課件一:演示“憶”的演變過程)②師:由此,你想到了“憶”的本意是什麼呢?(引導學生說出回想、思念)。③師:古往今來,有人思念家鄉,有人思念親人,也有人思念故友,今天,我們將和詩人白居易一同去“思念江南”。(板書:江南,學生齊讀課題)2、師:首先請同學們看大屏幕。

(課件二:江南風光視頻:小橋、流水、垂柳、涼亭??及詞作者和寫作背景的錄音伴奏)。 詞是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配上樂曲可以唱。詞不同於詩,詞的句子有長有短,又稱爲長短句。《憶江南》這首詞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所寫,詩人白居易50多歲時曾在江南的蘇州、杭州任職做官,江南的秀麗風光給他留下終生難忘的記憶。回到洛陽12年以後,他對江南依舊魂牽夢縈,67歲那年,寫下了這首千古絕唱——《憶江南》。

(教師配着古樂範讀)[設計理念:教師巧妙地把詞、作者和寫作背景與江南美景融爲一體,在這種無意注意之下,教師細膩、傳神、聲情並茂的朗讀,將使學生心中盪漾起淡淡的愉悅之情,把學生帶入一種對江南的嚮往之中,進而有種渴望要了解,朗讀這首詩的.心情,激發了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熱情。]

(二)“胖”讀全詞,古詩新談。[設計理念: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以讀爲本”,教師剛纔的範讀已潛移默化地激發了學生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的求知慾望。“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胖”讀全詞,不在於質好,只在於量大,讓學生在反覆自由地讀字、讀詞、讀句的訓練過程中,先領悟詩的大意,初步感悟詩的意境。]這一環節分以下步驟進行教學:1、學生自由朗讀並提出循序漸進的要求:讀準字音,讀正確,讀通順,爭取熟讀成誦。2、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出示課件三:重要詞的註解。要求:①根據註釋讀懂詞的大意,不懂的地方能質疑提問並作上記號。②書寫“諳”字兩個,在自己與同伴都認爲美觀的字下畫“☆”。

(三)“瘦”讀全詞,搜尋詞眼[設計理念:一個既淺又俗的“好”字,包羅了江南春色的種種佳處,作者的讚揚之意與嚮往之情,也盡寓其中,同時,只因“好”字之甚,方能“憶”之不休,“好”和“憶”二字在詞中相互驗證,相得益彰,實爲絕妙之筆]1、品析佳句,引導想象。(1)江南好,好在何處?(景美)(2)詞中寫了哪些景物?用“ ”把它畫出來。(太陽、花、水、春天)(3)分別抓住景物的什麼特點來進行描寫?(色彩)教師引導學生口頭填充:( )的花兒 ( )的江水( )的太陽 ( )的春天課件四出示:“日出江花紅勝地紅,春來江水綠如藍。”①輕讀句子。②說說這個句子寫得怎樣?用了什麼修辭手法?③把詞中的“勝”換成“似”、“像”,比較朗讀,進一步理解“勝”的妙處。④江邊的花爲什麼會紅勝火,江花爲什麼會綠如藍呢?(太陽很紅,花兒在太陽的照射下,更紅了,勝地過了火焰。美麗的江水綠得很純淨,如同藍草一般)⑤心誦詞句。(提示學生眼睛看着文字,嘴上說着語句,腦海想像畫面)

課件五:出示江南美景圖:日出→江花→江水→全景。①說說你在圖上看到了什麼?這時的江南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②如果你身臨其境,你會怎麼說?會怎麼做?(會大聲感嘆,會把它畫下來,拍下來,會流連忘返?)2、搜尋詞眼,品讀“江南好”。師:剛纔,大家解譯詞意,想象詩句描繪的畫面,不知不覺就把這首詞讀“胖”了。如果把我們剛纔說的話全寫下來,那該是多長一篇文章啊!但我們看這首詞,它只有幾個字?(27字)。這就是詞的優美、簡潔、凝練、含蓄的魅力所在。想把這首詩讀“瘦”嗎?請再放聲地讀讀全詞,看能不能把整首詞讀成一個詞語?找找整首詞是圍繞哪一個詞來寫的?提問引導學生質疑:江南好,除了景色美,還好在哪些地方呢?(引導學生說:天氣好、人好、人傑地靈、美食多??),師:一個“好”字,包羅了詩人對江南的無限讚歎和嚮往之情,你能把這種感情讀出來嗎?(引導學生想象詩人當時讚美、回憶江南的表情、神態來讀,或者想像詩人作詩的心情,大聲的贊誦讀,或小聲的感嘆讀,讀出自己的體會)。

(四)牽引“憶”線,拓展延情。師反問:對比洛陽,如此美麗的江南春色,叫詩人怎“能不憶江南”呢?

1、對比句子,說說更喜歡哪句?爲什麼?出示課件六:能不憶江南?應該憶江南。

2、創設情境,詩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爲人民做了很多好事,杭州人民對他和他的感情非常深厚,在他辭官離任時,詩人劉禹錫在《白太守行》中寫道:“蘇州十萬戶,盡作嬰兒啼”。 出示課件七:引導學生讀一遍,課件更換一種字體。師:江南人民對詩人如此的愛戴,讓詩人生:接着讀——“能不憶江南?”師:詩人對江南人民如此深切的思念,讓詩人生:接着讀——“能不憶江南?”師:詩人對江南春色的無限的眷戀之情,讓詩人生:接着讀——“能不憶江南?”師:詩人心中那忘不掉、抹不掉的江南情結,讓詩人生接着讀——“能不憶江南?”再次對着你對《憶江南》的獨特感受,齊讀全詞。

3、結束語:同學們,古詩詞是我國文學中的藝術瑰寶,好的古詩詞、好的現代文一定要背,我們正處在背誦詩文、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我的老師曾送給我一句話,今天我想把它送給大家:誰擁有了語言,誰就擁有了智慧。

謝謝大家,下課!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3

一、緊扣特點,感悟教材。

《扁鵲治病》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寓言兩則中的一則寓言故事。這則寓言故事選自《韓非子》,講的是扁鵲要給蔡桓公治病,蔡桓公幾次三番都說自己沒有生病,最後病入膏肓,無藥可醫的故事。告訴我們做什麼都要防微杜漸,善於聽取別人正確的意見,否則後果將不堪設想。

本單元的專題是“故事長廊”。選編本文的意圖:一是使學生在讀中領悟故事所要闡明的道理;二是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提倡個性化解讀文本。

根據教材編寫意圖,結合學生思維情感、認知發展的需要和教學實際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聯繫有關詞句,體會扁鵲的醫術高明和醫德高尚,懂得做什麼都要防微杜漸,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

鑑於它的體裁特點,根據學生實際,所以我將教學重點放在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解寓言的寓意。難點是結合重點語句,體會人物心理,認識人物形象,發表自己的見解。

二、依據課標,凸現理念

1.構建課內外閱讀體系。

新“課標”明確規定了各學段的課外閱讀總量,凸顯了課外閱讀的重要作用。本節課我採用了“鋪墊”與“延伸”這兩種方式,構建了課內外銜接的教學機構。開課時利用以前學過的寓言故事安排了看圖猜故事的環節,引出“寓言”這種文學體裁,進而讓學生回憶寓言的特徵,從而引出《扁鵲治病》,既對前面所學的知識進行了複習,又檢測了學情,並激發了學生閱讀興趣,由課內知識的積澱走進文本。在結課佈置作業時,我設計的第二道作業是推薦閱讀四則寓言故事並能明白其中的寓意。整堂課做到了課前複習寓言,課中學習寓言,課後積累寓言。

2.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工具性與人文性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統一體,它們相得益彰,使語文課堂教學充滿着永久的活力與生機。鑑於這樣的認識,我在設計本課教學時,從教師與學生共同運用教材的角度出發,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課堂上,按照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方法。開始的'初讀正音、整體感知意在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感悟“名醫”意在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桓公之死意在培養學生的想象與語言表達能力;明白寓意,並聯系生活實際意在培養學生的學以致用;到最後的按照順序複述故事是讓學生明白本課的寫作特點的同時告訴學生說話寫作要按照一定的順序。每個環節有的突顯了工具性,有的突顯了人文性。實現了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統一生成。

3.教師做好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引導者、合作者,努力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任何一個問題和環節的處理,都是先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先讓學生解決,在學生解決不了的情況下給他們做一點拔和指導。如:在找扁鵲醫術高明的環節,通過同桌合作來完成,然後彙報,並且讓學生說出找這句話的理由;還有體會扁鵲醫德高尚環節,同樣是讓學生通過朗讀談自已的體會,進而帶着體會讀句子,從而加深理解。還有在評價方面,也突顯學生地位,努力讓學生之間進行評價,這樣既教給了他們該如何學,又讓他們客觀正確去評價,同時還培養了他們有自主、合作的意識,達到了教學的預期效果。

三、依據理念,設計思路

1.把握兩條主線

《扁鵲治病》這則寓言故事,有兩條主線,一條是以人物內心活動爲主線。在這條主線裏,分爲了兩個板塊進行,分別是感悟“名醫”和恆公之死。在感悟“名醫”這個板塊主要是通過同桌合作交匯報來感受扁鵲的醫術高明,通過朗讀來感悟醫德高尚。在桓公之死板塊主要是通過想象補白來感受蔡桓公的諱疾忌醫和固執已見,進而突顯人物的特徵。二是以時間爲順序的寫作順序。通過找幾個表示時間的詞,讓學生利用這些詞語進行故事內容的複述,從而讓學生知道無論是寫文章還是說話都要按照一定的順序來,這樣纔會條理清楚,簡潔明瞭。

2.落實三個訓練點

本節課我重點落實三個訓練點:讀、想和說。第一個訓練點:讀。課標指出: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通過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態度,學習用恰當的語氣語調朗讀,表現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度的理解。所以,在這節課上,重視讀的訓練。每個環節的讀學生所帶得任務不同,要求不同,所獲得的情感不同。如第一遍的的自由讀,要求讀正確、讀流利。扁鵲三次勸說蔡桓公時的讀,要求讀出心情,讀出情感再到後來的男女分角色讀,從而發揮了學生的主體精神。

第二個訓練點:想。課標指出,語文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還要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所以在本節課中走進蔡桓公內心時四次讓學生進行了想象,這種想象,使誦讀者完成了對作品“空白”的填充。

第三個訓練點:說。語文重在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如何讓學生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至關重要。在本節課中,多次給學生提供了說的機會,在醫術高明環節讓他們說理由,在桓公之死板塊讓他們走進桓公內心,說出自己所想,在最後,能根據順序講述故事,都在培養學生說的能力。

板書設計:板書設計要求能簡潔明瞭地展現課文靈魂。因此,我設計主副兩塊板術。在主板術裏,我設計了兩個內容:一是對本課中的兩個主人公扁鵲和蔡桓公的形象的重點詞語的呈現,(扁鵲:醫術高明,醫德高尚;蔡桓公:諱疾忌醫、固執已見);二是本則寓言的寓意(聽取意見、防微杜漸)。在副板書裏,我主要呈現了對本節課的易寫錯的字“蔡”。

期盼得到各位領導、老師的批評與指導。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4

一、 說教材

《花的勇氣》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八冊的一篇略讀課文,本文節選自當代著名作家馮驥才的散文《維也納春天的三個畫面》。作者在愛花—尋花—盼花—看花的過程中,被小小的花兒傲風斗雨的精神所感染,閃現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氣!

帶着泥土的氣息,打開教材《花的勇氣》,和作者、編者對話。這篇課文構思精巧別緻,以作者跌宕起伏的情感變化爲線索,寓情於景,情理交融,耐人尋味。語言生動、優美、流暢,值得細細品味。和本單元其它課文、口語交際共同組成“熱愛生命”專題,又是一個發展學生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啓迪學生心智的好例子。

二、 理念、目標、重難點的確定

說的是一篇課文,其實是我從教18年的實踐、思考:語文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語文教學要在工具性、人文性兩者的矛盾中尋求平衡。基於以上理念和年段目標,我把教學目標確定爲通過本課學習,認識4個生字,理解“氾濫”等詞語的意思,積累描寫花的句子。朗讀課文,體會含義深刻詞句的意思,感受作者語言的優美。重點:體會花兒在冷風冷雨中怒放的氣魄。難點:憑藉例子,通過對話,理清作者感情變化的線索,領會作者對生命的感悟。

三、 說教學法

爲實現上述目標,教學方法選擇至關重要。教法、學法互相牽制,融爲一體。教法方面,主要採用重點突破法,以課題爲切入點,點上探究。我還採取多層次閱讀法,引導學生盡情的閱讀課文,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悟情,在讀中悟理。憑藉文本的語言文字,力求和學生一起穿透文字的表象,感悟文本背後的意義,並在感悟中學習語文,關注語言,促使感情與智慧在閱讀對話中交融共生。我還運用合作探究法,以作者情感的`變化作爲本課研討問題,使學生讀、思、說、寫有機的結合起來,從而體驗情感,突破重點。學法方面,本文是略讀課文,充分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通過課前導讀,明確閱讀要求,自主學習,在有所感悟的基礎上合作探究。

四、 說教學程序

我追求簡約、高效、創新、和諧的課堂。本課安排一課時。根據新課程理念和農村孩子實際,預設如下流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課始,創設情境,喚醒學生。我是這樣導入新課:茁壯生長在磚縫中的小瓜苗,讓我們感受到生命的頑強。當你看到花兒在陽光下綻開笑臉,在溫室裏展露嬌媚時,也許你並不會太在意,然而當你面對千萬朵在冷風冷雨中怒放的小花的時候,你又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呢?今天,我和大家共同學習著名作家馮驥才先生的散文片段:《花的勇氣》,大家和老師一起寫課題,注意“勇氣”兩字要寫的有力!

板書:的勇氣

釋題:什麼是勇氣?(敢作敢爲、毫不畏懼的氣概)

學生在激情的話語中走進文本。民主、自由、寬容、激勵的氣氛從一開始就浸漫課堂,並貫穿教學始終。

1、引導質疑:題目是文章的眼睛,讀了題目,你有問題要提出來嗎?

2、教師引導學生探究:是呀,作者看到的究竟是怎麼樣的花啊,竟然擁有勇氣?要解決這個問題,你覺得第一步我們該做什麼?(找寫花的語句)第二步我們再做什麼?(從寫花的語句中嘗試感悟花的勇氣)

(二)、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自由讀課文,遇到描寫小花的語句就動筆畫出來。文中描寫花兒的語句有兩處:

(出示投影)——第二自然段

我用手撥開草一看,原來青草下邊藏着滿滿一層小花,白的,黃的、紫的;純潔、嬌小、鮮亮;這麼多、這麼密、這麼遼闊!它們比青草只矮几釐米,躲在草下邊,好像一使勁兒,就會齊刷刷地冒出來……

1、齊讀這段話,然後說說讀懂了什麼?在課本上做好批註。(花顏色美、可愛、多等特點)

2、揣摩作者描寫小花的方法。(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

師:你還劃出了哪些語句?

( 出示投影 )——第七自然段

迎着吹在臉上的細密的、涼涼的雨點,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這正是前幾天那片千萬朵小花藏身的草地,此刻那些花兒一下子全冒了出來,頓時改天換地,整個世界鋪滿了全新的色彩。雖然遠處大片大片的花與濛濛細雨融在一起,低頭卻能清晰地看到,在冷雨中,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奪目,神氣十足。

1、師:花兒多美呀!想看看嗎?

(出示投影)——花的圖片

教師配音讀此段,師生交流理解。

教師小結:同學們,這個時候老師不但被花的勇氣征服了,也被你們的精彩發言征服了, 誰願意把感悟到的勇氣放進這段話裏面讀一讀?(指名讀)

(三)、小組探究 體驗情感

師:小花竟然有勇氣!這是作者看到的小花。可是你們知道嗎?作者歷經了好幾次情感變化,讓我們再次到課文中去,去尋找作者的情感歷程。

(走進作者不斷變化的情感世界裏去,與作者的變化之心直接對話,可以更深刻的理解文本。使文本的內在情趣和學生的理解相得益彰,充實其內心,沉澱其語感。)

(出示投影)

作者最初看見草地時,感到 失望 ,

扒開草後看見躲藏着的小草時,感到 ,

離開維也納前沒看到花,感到 ,

看見花的原野時,感到 ,

體會到小花的氣魄時,感到____________。

1、分小組合作學習:針對問題,瀏覽課文,認真傾聽,大膽交流。

2、選小組代表展示所填內容。體會作者的失望——吃驚——遺憾——驚奇——震驚這一系列心理歷程。

3、個性化展示朗讀。

師:誰有勇氣給大家讀一段,請自信的舉起你的小手。我們需要8位小勇士!注意:每個人讀的內容不同,感情也就不一樣,有信心讀好嗎?

師:同學們,我們從字裏行間感受到了小花那種不向冷風冷雨低頭的勇氣,那種在艱苦的環境裏奮力拼搏的精神。那麼作者又感悟到了什麼呢?請你找出描寫作者感悟的語句。

(出示投影)——第八自然段

我驚奇地想:它們爲什麼不是在溫暖的陽光下冒出來,偏偏在冷風冷雨中拔地而起呢?小小的花兒居然有如此的氣魄!我的心頭怦然一震,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麼,是——勇氣!

1、根據標點符號提示的感情讀此語段。(問號、感嘆號、破折號)

2、說說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交流指導)

(1)聯繫課文第五段理解“冷風冷雨”這一惡劣的環境。

(2)抓住“偏偏”理解小花的勇敢;抓住“居然”理解作者的震驚;抓住“如此的氣魄”理解花兒的勇氣;抓住“怦然一震”理解作者的感悟至深。

3、總結本單元理解含義深刻句子的方法:

(出示投影)——理解句子的方法

(1)根據標點符號提示,讀出感情,幫助理解。(2)聯繫上下文,完整理解。(3)抓住關鍵詞語,深刻理解。

4、個性化朗讀。

(這段話是作者的感悟所在,點睛之筆。讀點睛之筆,方能悟其中之意。嘗試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才能激發出學生的語言積累,分析課文的能力才能昇華到一個新的高度。讓學生在思考中陶冶心靈,在討論中培育心靈,在傾聽中豐盈心靈。)

(四)、迴歸全組,昇華思想

這是本組的最後一篇課文,讓學生結合本文和前面三篇課文,說一說對人生、對生命的再認識(完成小詩人續寫),使本組教材連貫起來成爲一個整體,深化學生感受,昇華思想。

師:聽你們讀到這裏,我的心情變的凝重起來,作者由花的勇氣悟了到生命的意味,生命的意味是什麼,是——勇氣!

板書:生命的意味

(出示投影)——我的小詩

勇氣是冷雨中迎春花綻放的花朵

勇氣是磚縫裏小草探出的嫩芽

勇氣是……

勇氣是課堂上高舉的小手

勇氣是夜晚獨自一個人在家

勇氣是……

(來,誰接着老師的話說出詩一般的語言)

學生已有的知識積累和生活經驗不同,他們對生命的認識不同,語句表達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只要有勇氣就會有希望。

(五)、說板書設計

略讀課文的板書更應簡潔明快。我選取了文章當中最能體現花兒勇氣的三個詞語傲然挺立,明亮奪目,神氣十足作爲板書內容,隨作者的行文思路橫向推導出生命的意味這一主題。

傲然挺立

明亮奪目 ——花的勇氣—— 生命的意味

神氣十足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生命的壯歌》這篇文章是蘇教版四年級第八冊第五單元 的一篇課文。

這篇課文有 二個故事《蟻國英雄》和《生命橋》,《蟻國英雄》講的是一羣螞蟻團結合作,扭成一團,肝膽俱裂戰勝火海的感人故事。

《生命橋》講的一羣羚羊在狩獵隊的追擊下,老羚羊用死亡架起生命之橋,年輕羚羊秩序井然地飛躍懸崖以求生存的感人故事。故事場面悲壯,揪人心肺。是頗具匠心的,內涵極其豐富。

首先這兩個小故事都謳歌了區區弱者在生死的關健時刻所表現出的合作與獻身精神,對學生體驗生命的價值、情操的薰陶無疑是積極奮進的。其次,兩個故事的悲劇的產生都是人爲造成的,是人類自己進行反思的好例子。再次,兩個故事語言優美,字字句句感人肺腑,震撼着讀者的心靈……。

因此,本文是老師引導下學生與文本對話、交流體驗、學好語文、感受生活、薰陶情感、體驗生命的極具人文性的佳作。

我預期的教學目標是: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朗讀課文,憑藉課文語言材料,讓學生感受到螞蟻、羚羊團結合作、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把死亡留給自己的偉大的獻身精神。

3、關注學生體驗交流中新生成的資源,引導學生關愛他人,學習動物的合作和獻身精神

教學重點:

1、朗讀課文,通過語言文字理解課文。

2、通過學習感受動物的偉大精神。

教學難點:感悟動物的偉大,體驗生命的偉大。

二、說教學方法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慾望,導入新授。

在教學前 我通過以下幾個問題:學生一定想知道題目爲什麼叫《生命壯歌》?《蟻國英雄》“英雄”做了什麼?“生命橋”是怎樣搭成的?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爲新授學習開創一個良好的開端。

2、巧抓互動點,教師“穿針引線”。

首先,重視指導通過朗讀的理解。對國小四年級的學生來說,這是一篇難以理解的文章。很多地方能意會而不會言傳。在這樣的情況下,只有反覆地朗讀體驗,以讀促思,才能獲得更深刻的理解。所以,在本文的朗讀方式上,我不僅採用了個別朗讀、小組齊讀、全班齊讀等方式,而且還多次採用了師生接讀,合作朗讀。這樣的方式,大大激發了學生朗讀的激情,幫助學生更快地進入情境。

其次,理解的牽引。讓學生讀、畫、議、再讀的方式抓關鍵的句子和詞語。當學生說不出來的時候,不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是巧妙地引導學生去感悟。備課時,爲每一個環節,巧設小問題。出示的課件中,通過理解一些典型詞語螞蟻和羚羊的捨身精神。讓學生知道動物它們不能用語言商量,卻能在危機前,在那麼短暫的時間內,做出決定。這表現了動物的什麼精神?這樣的提問,一下子促動了學生的思維,在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中,大家的理解又會加深一層。總之,恰到好處的點撥,是開啓學生智慧大門的鑰匙。

3、巧抓想象點,使學生“情感蔓延”

一切創造都伴隨着想象。要給“創造未來”的孩子從小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語文教學中,充分發揮想象的.功能,是推進創造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我在文中設計了兩處想象訓練:A、通過學了這個感人的故事你想對這些動物說些什麼? B、生活中你知道那些人具有螞蟻和羚羊的精神?學生一下子就情動才涌,理解到深處,自然就有說不盡的想法。

4、重視學法的指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本篇課文有兩個故事,我通過一扶一放的方式。既能讓學生有實效的理解課文,又能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藉助於第一個學習故事的方法,讓學生總結學法,以此運用這個方法來學習的第二個故事,學生採用了讀、畫、議、再讀等一些方法,親自走進文感悟故事的內涵,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

5、多媒體的恰當運用更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在教學時,我注意製作一些直觀而且對教學發揮實效作用的教學課件,有有聲有色的引人入神的羚羊跳崖動畫課件,有螞蟻被烈火包裹的壯觀畫面,以及有美觀漂亮的幻燈片,這些課件都爲學生的學習起到了輔助作用。

三、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學習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

1、讓學生帶着問題讀書,畫出自己感受深的地方。

2、彙報學習結果。說出自己感動的原因。

3、教師小結並讓學生總結學習的方法。

( 二)利用學法,自讀自悟。

1)通讀課文,初步感知。

1、學生自讀,自學生詞,讀通語句。

2、檢查。

3、指名完整朗讀課文,幫助學生把課文讀通。

2)精讀課文,讀出感受。

1、學生自讀,教師隨機瞭解學生學習情況。

(注:教師的隨機瞭解既是與學生合作交流,又是幫助輔導,更是獲取學生學習的信息,以便更好地駕馭課堂。)

2、彙報交流。(順學生思路進行教學)

(三)由此及彼,昇華認識。

這個故事讀完了,但想到了些什麼呢?你想對它們說些什麼?

總之,想通過一些有效的手段結合學生的實際以此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讓學生受益匪淺。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6

—、說教材

1、《語言的魅力》是四年級下學期21課,是一篇略讀課文。

本單元的重點訓練目的是抓住文中重點段落、語句去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它既是第四單元抓住人物特點描述的延續,又爲第六單元抓住事物的特點打下基礎。

2、這篇略讀課文是一篇打動人心的好文章。課文講述的是在繁華大街的街頭,有一位盲老人在乞討,他的身邊立着一塊牌子,上面寫着“我什麼也看不見!”但是沒有人幫助他。法國著名詩人讓彼浩勒在牌子上添加了“春天到了,可是”幾個字,組成了“春天到了,可是我什麼也看不見!”這打動人心富有詩意的語句,結果巴黎街頭的行人變了,他們從開始對老人的冷漠無情,到後來的熱情相助,老人獲得幫助後,從心底顯出了喜悅之情。從故事中,人們可體會到語言的魅力和情感的力量。

四年級是國小階段由低相高發展的關鍵階段。大綱明確要求,能抓住重點詞、句、段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根據大綱要求,課文教學的規律以及《語言的魅力》這一課的特點,應達到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A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增強對語文的學習興趣。

B明白語言運用的恰當,有非凡的感染力。

C教育學生關心幫助他人的思想教育。

情感目標:

A學生會認識生字詞,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語句。會用引號的用法。

B給課文分段。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啓發學生創設更多有魅力的語言。自制警上示語。

3、教學重難點

體會春天到了。我什麼也看不見的魅力所在。

4、教具:CAI課件畫面

5、教學時間:1課時

二、說教法

遠用電教手段,創設情景。通過語言進行聯想、想象,理解課文的內容。教學是科學,也是藝術。羅丹說過:“藝術就是情感”。教育離不開愛,教學情爲先。我充分利用電教手段,把學生帶入美麗的春景之中,調動學生對春天的喜愛之情,可是盲老人的眼前一片漆黑,他什麼也看不見,利用課件出現的這兩幅圖畫的巨大反差,強烈對比,使學生的情感產生共鳴,將他們的情融爲一體,學生身臨其境,感受深刻。利用這種情境教學法,學生對這句話產生的巨大作用就容易理解了。這樣既突出了重點,又突破了難點,同時還能啓迪思維,發展想象,陶冶情操,對開發學生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有獨到的作用。

三、說學法

教學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主動的學習過程,要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從過去的“講堂”變成學生的“學堂”,必須優化課堂學習結構,提高教學效率,把課堂這一個廣闊的舞臺還給學生,提高學生素質,遵循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訓練爲主線的三爲主原則,學生採用看、聽、讀、品的方法學習。

這節課我說的是第二課時。

四、說教學過程

1、 複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語言的魅力》一文,現在請同學們將課文自由地讀一遍,在這篇課文中哪句話最有魅力?請把它畫出來,並概括文章的故事主要內容。學生回答後,教師出示課件,這句話從重點句子入手和整體文章出發,把握文章的內容,爲學習下文奠定了基礎。

2、 借電腦課件突破重難點

CAI出示一幅春天美景的畫面,並配以悠揚的音樂,使學生陶醉在那美麗的景色之中,這時課件出現盲老人衣衫襤褸地站在巴黎的街頭乞討的樣子,周圍的世界是漆黑一片,與剛纔的'情景出現強烈的對比,使學生產生共鳴。

(這樣,給學生一個獨立學習的空間,鼓勵他們積極思考,主動閱讀,並大膽表述自己觀點,使學生成爲真正的主人。視覺反差,啓發思維,讀其文句,品其蘊意)

3、 設計作業:

填空(感悟其義)

CAI出示填空題

當人們看到“春天到了”,想到-------心情----------,

當人們看到“我什麼也看不見”,想到-------心情----------,

於是對老人產生了----------,是---------產生了這麼大的作用,因爲它有----------。

(目的:學生通過看、聽、讀、品,理解重點句,從而理解其中心思想,體會到盲老人的無助和人們的幸福兩種心情,同時,也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4、可以用採訪的形式檢查學生對課文的自悟感情情況。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和表達能力,引導學生進入角色,學生的情感緊緊地被這句話所打動。學生表演得積極投入,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從而深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加深對課文的感受。教師導,學生演,體現了以學生髮展爲主的宗旨。

5、 學以致用,向詩人學習,自己創設語言去打動別人,教師給出一定處所範圍。如:在學校,有些學生亂踩草坪,隨地吐痰,亂扔廢紙,請同學們寫一句打動人心的話,呼籲人們愛護環境,保護校園。

(花在微笑,草在睡覺,手腳留意,別打攪。。。。。。)

(設計意圖:學習在於運用,教給學生方法,重視語文實踐,在合作的學習中,培養學生合作意識,陶冶學生情操,提高語文素養,關注學生髮展。)

6、 板書設計 21 語言的魅力

什麼也沒有得到 春天到了,可是

我什麼也看不見!給錢的人多極了

板書設計抓住了重點語句,引導學生加以概括,歸納,總結,有利於學生對課文的整體瞭解,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課文的能力,提高學生布局謀篇的能力。

總之,《語言的魅力》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藉助、運用電化教學的先進手段,採用了情景教學法,發揮學生課堂教學 “三爲主”的調控作用,圍繞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的重點,訓練項目,教師注重導方法、導技能,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對學生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又滲透了思想教育。當前,教育面臨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的重大改革,新課改又注入了生命力。爲此,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一定加強課堂教學如何實施素質教育和爲學生的全面發展的研究,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爲培養跨世紀的人才而努力奮鬥!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

《第一次抱母親》是蘇教版國小語文第八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情感型課文。文章記敘了“我”去守護生病住院的母親,抱起母親讓護士換牀單時,才察覺母親的身體是那麼輕,不由想起了母親以弱小的身體挑着重擔翻山越嶺的往事,心裏很難過,也很愧疚。於是,像小時候母親抱“我”一樣,“我”把母親抱在懷裏,讓母親入睡,結果卻發現母親的眼裏流出了淚水。文章字裏行間洋溢着母親對子女的愛,更表達了兒子對母親深深的感恩之情。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影響是深廣的,要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因此,“張揚個性,讓課堂噴涌真情”是教學追求的目標。

全文共5個自然段,可分三個部分。第一自然段是第一部分,敘述了“我”抱起母親讓護士換牀單沒想到母親的身體是那麼輕。第二、三自然段是第二部分。“我”告訴護士,記憶中的母親總是挑着重擔翻山越嶺,“我”總以爲母親“力大無窮”,卻不知母親只有80多斤的身體,卻承受那麼重的擔子。第四、五自然段是第三部分,寫“我”突發奇想,想抱母親入睡,結果發現母親的眼裏流出了淚水。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2、通過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親胸懷的無畏、博大,激發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之情。

3、體會偉大的母愛,激發學生對母愛的報答。根據實際寫出一段與母親相處的精彩片斷。

教學重難點:

1、學生通過自主提問探究文章大意。

2、通過練筆歌頌母親。

教學準備:

VCD歌碟,演示文稿

教學時間:兩課時

二、說教法、學法。

閱讀要“披文入景,披文入情”才能產生優化的效果。我通過抓重點語段,反覆品讀,讀出意,讀出味,讀出情。如抓住母親挑着重擔翻山越嶺的這段描寫,讓學生展開想象,通過語言文字呈現豐富的內心視像,將文本語言伴隨着感性的形象紮根到學生的'心靈世界之中,在此基礎上多次朗讀,揭開文本深藏的內涵。再如爲了理解母親的一句樸素話語,我通過畫面、音樂的渲染,讓學生對母愛有了更深刻的體驗。

文章其實最感動的是最後一段,那是一顆對母親感恩的心在震撼着我們。所以在處理最後一段時,我讓學生深情地朗讀,將自己和文本融爲一體,用朗讀,用思考,用言語抒發着感受。接下來拓展的小詩,又反哺了對文本的感悟,讓學生走進新文本,加深理解和體驗。

在學生的情感巨浪被充分掀起的基礎上,通過語言實踐——傾訴,讓學生表白內心,使他們的情感得到宣泄。

1、巧抓興趣點,教師“循循善誘”

新課開始前,教師將課下收集到的有關詩句,播放音樂讓學生朗讀,感受母愛的偉大。接着,以閱讀的方法入手,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並要求學生利用學到的方法,充分的用到本節課的學習中,這樣設計學生學習興趣高,容易接受,積極的投入學習當中。

2、巧抓互動點,教師“穿針引線”。

在教學中,我首先創設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自由且充分地閱讀,積極主動地感知文本,交流感受,把握情感基調。

朗讀的牽引。對國小四年級的學生來說,這是一篇難以理解的文章。很多地方能意會而不會言傳。在這樣的情況下,只有反覆地朗讀體驗,以讀促思,才能獲得更深刻的理解。所以,在本文的朗讀方式上,,我們不僅採用了個別讀、小組分角色讀、全班齊讀等方式,而且還多次採用了師生接讀、合作朗讀。這樣的方式,大大激發了學生朗讀的激情,幫助學生更快地進入情境。

三、說教學程序。

教學設計:

13〈〈第一次抱母親〉〉(第二課時)

一、課前準備:小助手帶領朗讀上節課學習到的詩句。

出示: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幹就溼臥娘身。

兒病恨不將身替,調理湯藥不離身。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二、導入教學

1、出示歌德的話1:會讀書的人用兩隻眼睛,一隻眼睛看紙面上的文字,另一隻眼睛看到紙的背後。

教師讀。

你懂得這句話的意思嗎?這句話告訴我們,如果你要讀書,就要很好地去思考,字面上包含的意思要琢磨清楚,還要讀出文章中暗含着的意思。這就一定要用心去想,想,不僅是思考,而且要包括想象。這是上課前老師送給大家的讀書要則,希望今天上課時大家能夠照着這句話說的去做。

2、同學們,歌頌母親一直是千百年以來傳誦不衰的主題,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歌頌母親的文章《第一次抱母親》。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三、指導朗讀,感悟深化

1、輕輕打開課本,請一名同學讀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學認真聽,看他是否讀出感情。(學生評價)

2、出示課件1指導對話。

3、自由練讀,分角色讀。

4、過渡,母親最重的時候80 多斤,現在生病了,還那麼重嗎?(生齊答)母親這麼輕,作爲兒子,“我”心裏是什麼感受?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第二自然段,用橫線畫出有關句子。

四、評詞析句

1、出示課件2讀出感覺,竟然是什麼意思?說明什麼?

2、作者沒有想到母親這麼輕,心裏很難過,爲什麼難過?答案就在書中,請同學們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3、出示課件。

4、讀課件上的內容,透過圖片和文字,瘦弱的母親的肩頭挑着100多斤的擔子翻山越嶺,是怎樣的情景?,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想說點什麼?

(1)指導學生說一說。(1,從腰和腿來說明擔子重不重2、從汗流浹背來說明累不累3、從挑着糧來說明難不難。)

齊讀讀出母親身上擔子的重、身體的累和生活的難。

(2)翻山越嶺是什麼意思?難道只是翻過一座座山,一道道嶺嗎?(是母親走過生活中的一次次坎坎坷坷,一個個難關)

師說:現在你知道翻山越嶺背後的意思了嗎?

(3)出示課件4讀重擔是什麼意思?母親除了每天要挑起100多斤的擔子還有別的擔子嗎?

師說:遇到重擔母親總是叫我們放下,爲什麼?(板書:母愛偉大)

(4)母愛無處不在,母愛無處不有,出示課件配樂。

(5)多麼偉大的母親呀!多麼感人的母愛呀!此時此刻,此情此景請你有一句話來表達你的感受。(生說)

(6)好吧,請同學們拿起書,就讓我們一起來讀這段話,讀出母親的累,讀出母親的偉大。讀句段“在我的記憶中,母親總是手裏拉着我……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麼重的擔子。”

過渡:母親的一生用80多斤的身體承受着這麼多的重擔,而我卻不知道此時作者是怎樣的心情。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畫出有關語句。(生答,師出示有關課件)

(1)愧疚是什麼意思?我爲什麼感到後悔?(母親躺在了病牀上我纔來關心,傷了母親的心)

(2)而面對我的愧疚,母親卻母親笑了笑說:“提那些事幹什麼?哪個母親不是這樣過來的?”(母親一生中爲我們做過那麼多的事,她卻提都不讓提,這是一種不圖回報的愛,一種無私的母愛。板書。)

(3)同學們,母親付出那麼多,護士誇她,她笑了笑說:“提那些事情幹什麼?哪個母親不是這樣過來的。”從母親的表情,從母親的話當中,你看出了什麼?(分析:1、提那些事情幹什麼2、哪個)

(4)所有母親都是這樣做的。母愛是最無私的,是最偉大的,有人說,世界上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還大的是胸懷。其實不然,比天空還大的是母親的胸懷!這就是母親,這就是偉大的母愛!就連護士也爲之動情。

(5)出示6: 接讀:護士動情的說:大媽,你真了不起!指導大聲的讀三遍

過渡語:同學們說的真好!老師聽到你們的心聲,也被感動了。

(6)面對此情此境,你想爲自己的母親做點啥?(生答,師評價)

過渡語:多麼懂事的孩子呀!作者面對病牀上的母親他最想幹什麼?他是怎樣做的?請同學們自讀課文最後兩個自然段畫出有關語句。

生彙報。師相機,出示課件

(7)指名讀圖中文字,其他同學邊聽邊觀察圖畫。

師: 看到母親眼角流出的淚水嗎?爲什麼流淚?(邊說邊板書:無數次)這是什麼樣的淚水?(生答)

小結:母親的淚水是欣慰的淚水,是激動的淚水,是幸福的淚水,是又苦又甜的淚水。小時候母親曾經無數次抱我們,作者僅僅是第一次抱母親,母親就那麼激動,如此比較,把最想說的話寫一寫。以“媽媽,我想對您說——————”寫一段話。出示“媽媽,我想對您說——————”(學生展示)

過渡語:太感人了。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體會母愛的偉大。

(8)配樂朗讀課文最後一段。。

五、總結課文

1、今天我們讀《第一次抱母親》一文,用一隻眼睛讀課文,用另一隻眼睛感受天下所有母親無畏、博大、無私的胸懷。我們正像哥德說的那樣,是用兩隻眼睛去讀書的,我們的母親是應該得到崇敬和愛戴,我們無論走到哪裏,都要深深記得: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作業超市

一、以“媽媽我想對你說”寫一篇小練筆。

二、爲媽媽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三、蒐集有關母愛的資料,爲“誇誇我的好媽媽”主題班會做準備。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1 教材內容簡介

今天,我準備的說課內容是國小語文五年級下冊課文《燕子》,《燕子》是現代著名作家鄭振鐸先生的一篇寫景狀物的散文佳作,長期以來就是國小語文教材的必選篇目,文質兼美,這篇散文描繪了春天裏燕子活潑機靈的外形體態,特別是在春光飛掠和憩息的畫面,着力寫出了它“爲春天增添了許多生機”,充分表現了小燕子的可愛。全文按照主要意思可分爲三部分,第一部分寫燕子的外形特點;第二部分寫燕子爲春光增添生機;第三部分寫燕子飛掠和憩息的特點。我設計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思路及方法。

2 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設計

根據教學大綱對本冊的要求,即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聯繫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或查字典理解詞語的意思;抓住重點觀察事物,養成勤於觀察思考和樂於動筆的習慣;陶冶愛美情趣,擬定本課教學目標:

⑴ 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讀寫“俊俏、聚攏、增添、五線譜、盪漾、音符”等詞語

⑵有感情地朗讀全文,背誦全文。

⑶感受燕子的活潑可愛和光彩奪目的春天景色,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⑷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的觀察和表達方法。

《燕子》一文描寫細緻生動,感情充沛激越,字裏行間流露着作者對報春使者——小燕子的喜愛之情,因此,怎樣引導學生從作者對春天裏的小燕子的描寫中體會燕子的`可愛和生機勃勃的景色就是本課學習的重點。由於國小生受自身活動範圍及全面分析認識事物能力的限制,難以體會文章的寫作特色,基於此,本課的難點是體會作者在觀察的基礎上如何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

本課擬定二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將重點實現目標1、2、3。

二、說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時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體驗,有所感悟,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還要求教師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根據課標精神,我的整個教學設計立足點在於:教學中,一方面要靈活地利用教材,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領學生自讀自悟,啓迪聯想……讓學生自己對課文內容的領悟取代教師的灌輸,用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取代統一答案。《燕子》篇幅短小,描寫生動,文筆優美,很適合學生朗讀品味,讀中品味,讀中感悟,因此,本課教法以朗讀教學爲主,新課標倡導探究、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包括引導、點撥、範讀以及必要的講解、歸納和小結。

三、說學法

課堂是學生活動的舞臺,我們學校提出的教學理念是“爲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所以課堂上應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其中,預習質疑可以採取自學方式,因爲每個學生的個體素質是存在差異的,自學階段,學生容易有自己的獨特體驗,交流探討則是互學階段,“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己之短”,通過小組討論或單獨發言,達到解疑的目的。課堂積累可以算是共學階段,在全體學生的吟喔誦讀中感受知識的魅力,體會習得的快樂。

四、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出示課題,激發興趣

由齊唱耳熟能詳的少兒歌曲《小燕子》引入課題。這樣導入,即觸動孩子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增強趣味性,也從另一個角度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歌詞裏的“我問燕子你爲啥來,燕子說,這裏的春天最美麗”,與課文結尾“譜寫一曲春天的讚歌”有異曲同工之效。這樣,學生就會很快走入課文裏那個光彩奪目的春天,感受到小燕子爲春天增添的生機,不必用教師點撥,學生的體驗就已經在潛移默化中實現了教學目標。

第二環節:初讀,整體感知

首先自由通讀課文,因爲通讀課文能爲識字教學創設語言環境,爲感情朗讀打基礎,爲理解語言作鋪墊。學生通讀時,教師提出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同時巡迴指導,留意糾正學生不標準的字音,並將犯有較普遍的錯誤的生字詞板書,然後由學生們自己查字典正音,糾偏,以鍛鍊學生自主識字能力。然後,由學生歸納本文的主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