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精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範文錦集六篇

說課稿 閱讀(3.03W)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年級數學說課稿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範文錦集六篇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及學情

1.教材分析:“找規律”是數學課程標準中“數與代數”領域內容的一部分,是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內容,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對於培養學生的符號感,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及數學推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本節課是《找規律》的第一課時,本課時讓學生探索的都是一些直觀圖形和事物的變化規律。

2.學情分析:學生對於規律已有初步的感知基礎。在學前階段就曾接受過“找規律”這部分知識的啓蒙教育。因此,學生對於學習簡單的圖形排列規律這部分內容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容易的。他們在生活中、學習中已經或多或少接觸到了一些規律性的現象,只是沒有把它作爲專項知識進行學習和研究,還沒有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在課堂中,只要老師稍加規範和引導,就可以使學生的思路變得清晰。也就是說《找規律》內容是孩子初次正式接觸,怎樣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探索、領悟、創造規律,將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而又因學生年齡小,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精力容易煥散但其又很活潑,思維很靈活。如何根據學生的年齡、個性、心理特點揚長避短地進行教學,是我教學設

計的重點。

3.教材處理:基於學情的分析,我將教材進行了嘗試性的處理,以教材中的主題圖作爲本節課的第一個層次的練習,而將學生動手創造規律、展示規律、表達規律作爲本節課教學的重點,將教學的難度提高,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訓練學生的探究能力。

根據以上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4.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探索、領悟、創造的規律,並能根據規律指出下一個物體。

(2)通過說一說、畫一畫、擺一擺等活動,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學會從多角度發現規律、創造規律。

(3)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之美,體驗數學之樂趣。

5.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充分參與到找探究規律的活動中,自主探究並發現規律。

6.教學難點:能用合理、清晰的語言闡述自己所發現的規律,學會用“重複的一組”來表達規律,並會創造規律。

二、教法與學法

1.教法:

(1)本節課從關注“教”轉向關注“學”,從而進一步轉向關注“人”的發展。爲了能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層次,並在與同伴交流中獲得進步。在本節課教學時,我讓學生自己去參與數學活動,

在動態的過程中體驗規律、感悟規律、應用規律,同時獲得一些數學思想方法和積極的情感體驗。這節課首先要讓學生能夠從事物中發現簡單的規律,然後能準確清楚的表述規律,最終運用規律解決簡單的問題。

(2)創設多元情景、發展多元智能。根據“多元智能”理論,每一個人都具有不同的智力發展潛能。我創設多元情景,如讀規律、演規律,聽規律,畫規律,欣賞規律等活動,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

2.學法:《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實踐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節課中學生學習新知識的主要方式,同時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

(1)實踐操作法。現代教育心理學認爲:兒童思維的發展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他們需要通過各種活動來學習知識,發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學本節課時,我設計了找規律圈一圈、創造規律擺一擺等操作活動,通過學生動手圈、擺、畫,親身感知、體驗事物的排列規律,逐步發展其動手、觀察及推理能力。

(2)自主探究法。教學中強調以學生爲主體,強調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始終做到爲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素材、創設充分學習的空間、時間,讓學生自主探究,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主動探究的能力。

(3)對比歸納法。讓學生通過觀察、對比,學會歸納總結,同時錘鍊學生表述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

1.創設情境,感知規律

2.動手操作,探究規律

3.激趣練習,應用規律

4.聯繫生活,欣賞規律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2

11減幾是小數學第一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節,內容包括準備題、例1到例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實際情境中理解11減幾的退位減法的思維過程,學習有關11減幾的計算方法, 並能正確的計算。

2、在觀察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在操作、交流中培養學生自主 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樣化的算法。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學習興趣,使學生想學、樂學。

4、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這一過程,感受到數學源於生活,體驗到成功解決 數學問題的喜悅。

教學重點:

在觀察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在操作、交流中培養學 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樣化的算法。

教學難點:

積極思考,主動探究分析問題的思路,掌握11減幾的計算方法。

關於教法:

本節課屬於計算教學,在教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愉悅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

充分運用教材提供的`教學資源,引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學生原有知識和經驗,以此爲基礎展開想象和思考,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源於生活。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3、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計算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他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提倡算法多樣化,使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這裏要說明的一點是:多種方法中肯定有比較簡便的方法,但是並不是每個同學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師只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同時給他們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間,千萬不要強加給學生,應讓他們在逐步的體驗中自然而然的接受,從而選取更優的方法。

關於學法:

依據新的課程標準,必須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

1、在具體情景中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和初步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探索的成功、學習的快樂。

2、在動手操作、獨立思考、進行個性化學習的基礎上,開展小組合作交流活動,通過比較,完善自己的想法,構建學習方法。

3、通過靈活、有趣的練習,鞏固計算方法,提高計算技能。

4、聯繫生活實際解決身邊問題,體驗數學的應用,促進學生的發展。

教學過程:

在引入新課的時候應用學生以往學過的知識設置問題,讓學生知道用17-5的方法計算11-5是不行的,從而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

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讓同學們在小組內討論算法,再交流得出計算方法,讓學生說說自己最喜歡的方法,爲學生提供了一次對比交流的機會,使學生在交流中不斷比較、分析,從而優化自己的計算方法,使學生不僅學會了計算方法,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蒐集、獲取有價值信息的能力,學會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練習過程中應用添圓列算式以及摘蘋果遊戲,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達到鞏固新知的作用。

最後對學生在知識掌握、技能提高等方面作全面的總結。

我採用的複習題是和新課密切相關的,幾加幾等於11、11減1再減幾、用10減幾再加1,這些都是新課要用到內容。在引入新課的時候我採用問題引入法,從不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入手,讓學生知道用以前的方法,也就是從散的裏面減不夠,設置問題,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分與合》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內容。這部分內容主要練習8-10各數的分與合的過程。第2題用“猜”的形式鞏固對10的分與合的理解;第3題綜合了8-10各數分與合的內容,讓學生在遊戲中進一步熟悉8-10各數的分與合。第4題讓學生應用對8-10各數分與合的理解填空;第5題通過富有情趣的練習形式,啓發學生靈活應用數的分與合的知識合理作出選擇。第6題是通過填一填,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有條理思考的重要性。第7題是寫數練習。這一部分內容爲以後學習10以內的加減法奠定了很重要的基礎,爲學生了解數學的用處和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打下紮實的基礎。基於以上認識,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爲:

1、通過有趣的遊戲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鞏固運用學過的知識。

2、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識。

3、發展學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等能力。

本節課的重點:在掌握10以內數的組成過程中,形成“分”與“合”的思想

本節課的難點:形成“分”與“合”的思想,爲以後的加與減的學習打基礎。

二、說教法:

1、情景教學法練習課是很枯燥的課型,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因此情景的創設要立足於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本課我設計了一個螞蟻旅行的故事貫穿整個練習,讓每一個練習都聯繫起來,這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不會讓學生感覺枯燥,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發現法:在分一分的時候,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發現出有次序有條理的分法,自己發現出分與合的聯繫。從而掌握一些自己整理知識的方法。

三、說學法

〈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觀察比較以及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實踐操作法、觀察比較法也是本節課中學習練習的主要方式,同時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

1、觀察法:在出現實物或是畫面時讓學生用完整的語方表達出來是很好的學習方法。觀察目的確,比如怎麼樣才能又快又好的將各種可能的分法全部分到?先要觀察再思考,不僅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而且教給學生觀察的思維方法。

2、實踐操作法:兒童思維的發展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他們需要通過種活動來學習知識,發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練習的時候,通過學生動手擺一擺。找一找,親身感知,鞏固數的分與合,從而小結出數組成的規律與方法。培養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獲得知識的能力。

四、說教學程序:

(一) 情境引入:

因爲學生對分與合的知識已經接觸很多,所以先設計每個學生完成一個分與合的練習。這樣有競賽的'情況下,抓住孩子愛玩的特點,積極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 將分與合的題貼到黑板上,學生就利用這些教具進行有序的分解。再小組利用學具進行活動,完成課本第一題,組織交流,要求學生有條理地進行表達,並提醒學生從分與合這兩個角度分別說一說。

(三) 玩猜一猜的遊戲:師先示範,在紙上寫上10的分解,讓學生來猜;然後小組進行活動。先由一人在紙上寫好一種分法,再讓其他同學猜。這樣既可鞏固有關數的分與合知識,又可以增強學生的練習興趣。

(四) 第三題,我將它改成放風箏的遊戲。說說8-10各數的分與合。在教師示範後,放手讓學生自己來出題。

(五) 每個學生身上都有個號碼,第五題的時候,讓學生自己去找朋友。練習時,可以一座房,一座房地考慮。全體學生都動起來,讓學生有興趣去參與教師所設計的活動。

(六) 因爲事先正好把學生分成四個小組,所以第6題讓每個組的學生都來種一棵小樹。提示學生有次序地填寫。從下往上,左邊的數由大到小,右邊的數由小到大。再讓學生按順序說說各數的不同分法,幫助學生熟練掌握。

(七) 寫字練習穿插在課堂中,讓學生在動中能靜一靜。

(八) 小結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4

學生在學習這部分知識之前學習了比較,並且已經接觸了減法,是總數減部分數等於另一部分,和這節課的減法意義有所不同,而且“誰比誰多幾,誰比誰少幾”這樣的數學語言學生敘述起來有一定的困難,所以這節課重點解決這個問題。

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根據情境讓學生從圖上發現信息,再根據得到的`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師生共同解決問題。接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自己提出問題並嘗試解決問題,不當之處老師做以引導。在鞏固練習的過程中我選擇了同桌合作的方式,循序漸進,從擺圖形到用語言敘述“誰比誰多幾,誰比誰少幾”,再到列算式解答,這是由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一個形成過程,這樣可以進一步理解減法的意義。由於一年級學生年齡小,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所以上課中間安排了“唱首歌輕鬆一下”的活動。爲了鞏固新知識我安排了“考考你”,一是出示題目鞏固練習,二是拍手遊戲,使學生參與活動面更廣。最後把直觀的形象思維轉化爲抽象思維,也是分層教學的一個體驗,由實物抽象爲數字的比較,可以找學有餘力的學生進行一次比賽,檢驗他們的學習效果,並且使他們有一定的提高。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分與合》是蘇教版一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內容。 把10以內數的組成單獨安排一個單元,並以分與合的思想爲基礎教學這些數的組成,是蘇教版一年級(上冊)教材的一個特點。這樣安排有三點理由: 一是分與合是重要的思想,是認識客觀世界常用的方法,也是學習數學的一種策略,應該讓學生掌握這種思想方法。二是以分與合的思想爲基礎教學10以內數的組成,有利於學生比較深刻地理解數的組成的實質內容。三是以分與合的活動爲載體教學10以內數的組成,給學生提供積極主動地探索和記憶的機會與條件。

而我們第一課時將要學習2—5的分與合。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逐步掌握“分”與“合”的關係。教材結合具體的操作活動,把分與合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在認識“分”的同時也體會“合”。

首先,把若干物體分成兩部分,往往有很多種結果,從無序地分到有序地分,體現了不同的思維水平。教材注意引導學生感受分的過程的有序性,發現一個數的不同分法所蘊含的規律,學會有序地操作和思考。但是,我們在教學2—5的分與合時,教材沒有提出有序分的要求,把4個桃、5個花片的各種分法都呈現出來,旨在讓學生自由地分。

二、說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分實物的活動,探索並掌握2—5各數的分與合,進一步加深對2—5各數的理解。

2.使學生經歷由具體到抽象認識數的分與合的過程,體會“分”與“合”的思想,培養初步的觀察、分析、抽象和推理能力。

3.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初步體會“分”與“合”的關係。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比較熟練地掌握2—5的分與合。

教學難點:體會分與合的思想。

四、說教學方法

說教法:

1.談話法:拋出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參與到課堂中來,讓課堂教學不再枯燥乏味。

2.講授法

說學法:

1.觀察法:在出現實物或是畫面時讓學生用完整的語言表達出來是很好的學習方法。觀察目的明確,比如怎麼樣才能又快又好的將各種可能的分法全部分到?先要觀察再思考,不僅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而且教給學生觀察的思維方法。

2.實踐操作法:兒童思維的發展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他們需要通過各種活動來學習知識,發展自己的智慧。通過動手操作獲得知識的能力。

五、說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引入

1.談話:今天老師給小朋友上課,大家歡迎嗎?小朋友怎麼歡迎呢?來,表示一下。(學生回答不出來時,放一張拍手的圖片)

(學生熱烈鼓掌)

謝謝你們的掌聲!小朋友們在鼓掌時是怎樣拍手的,誰來示範一下?

(指名示範,但動作比較快)

做得很好,就是有點快。誰再來示範一次,要求越慢越好!

(再指名示範)

大家也照樣子慢慢地做幾次拍手動作,好嗎?(集體模仿)

從一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出發,避免機械、枯燥地導入,以遊戲的形式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現在誰來說一說我們鼓掌時是怎樣拍手的呢?

生:兩隻手先分開來,再合起來,然後又分開來,再合起來。

3.師:看來兩隻手要有分有合才能拍響。(板書:分與合)

在數學的王國裏,也經常用到分與合的知識,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下數的分與合。

讓學生能從抽象的思維到具體的動作中體會到這就是分與合。

二.展開

1. 教學4的分與合:

(1)依次出示4只桃、2只盤子

談話:這裏有4只桃,如果要把它們放在2只盤子裏,請你想一想,可以怎樣放?

(2)引導思考:根據你的擺法,能說一說4可以分成幾和幾嗎?

(師:4可以分成1和3。小朋友,現在跟老師一起念一遍:4可以分成1和3。)

(3)提問:動一動自己面前的'小棒,你能得出4的其它分法?可以和你的同桌說一說4的其它分法。

(4)討論:你知道幾和幾合成4?可以根據黑板上4的分的式子來說4的合成。

請你用小棒代替4只桃子,自己動手擺一擺。

請學生上臺一邊說自己的擺法,一邊演示桃子是怎麼分的。(教師板書學生說的4的分的式子)

教學4的分與合,先認識“分”,再認識“合”,把“分”與“合”分開教學,便於逐個理解含義,初步感受它們是有聯繫的。

教學4的組成,分三步進行。首先把4個桃放在兩個盤裏,讓學生邊操作邊體會“分”;接着把分4個桃抽象成把數4分成3和1、2和2、1和3;然後想一想“幾和幾合成4”。教學的第一步是開放的,學生在交流中能發現三種不同的放法。這裏的交流,一方面呈現了放法是多樣的,找到了可能的多種放法。另一方面,也爲學生理解和記憶4的組成提供形象支持。教學的第二步是漸進的,從左邊圖示的一個盤裏放3個桃,另一個盤裏放1個桃,得出4分成3和1,讓學生理解431表示什麼意思,是怎麼得到的。接着讓學生思考中間和右邊的分桃圖又能得出什麼。先半獨立完成4分成2和幾,再獨立完成4分成幾和幾。教學的第三步要在“分”的基礎上推理“合”:因爲4分成3和1,所以3和1合成4。這道例題是本單元的第一道例題,教學任務不侷限於4的組成,還有分與合的思想,研究數的組成的方法,這些都直接關係其他各數組成的教學。所以,必須讓學生參加分桃的活動,經歷由分實物抽象成分解數的過程。

2. 教學5的分與合

(1)(張開左手手掌)請小朋友像老師這樣豎起你的左手,現在有幾個手指豎着? 你能把自己豎着的5個手指分成兩部分嗎?那麼5可以分成幾和幾?一共有多少種分法呢?你打算用什麼方法一個不漏的找出5的所有分法?

下面就請同桌的兩個人一起來分手指,想想5的分與合。交流後組織反饋:

5可以分成4和1,5可以分成3和2,5可以分成2和3,5可以分1和4。

5可以分成1和4,5可以分成2和3,5可以分成3和2,可以分成4和1。

對能按照一定順序說的和使用聯想方法的學生給予鼓勵。

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有次序地記住5的所有分法。

(2)出示課本的主題圖。

通過兩個學生在不同位置觀察5朵花擺成1朵和4朵的同一種分法,體會把5分成4和1和把5分成1和4是一致的,實質上是一組分解的兩種表達。然後讓學生看着5朵花擺成2朵和3朵的圖,寫出這組分解的兩種表示。教材給一種表達畫上虛線框,讓學生明白它可以從另一種表達得到。

教學5的分與合,同時提出“分”與“合”的問題,引導學生由“分”的結果直接說出“合”的答案,使兩者成爲有機聯繫的整體。

三.鞏固練習

課本上的練習。(基礎題)

課外練習。(加深題)

第1題是讓學生自己探索並掌握2、3的分與合。

第3題要幫助學生理解每節車廂上的數與車頭上的數的關係,然後再填一填。最後再讀一讀,體會其中的規律。

四.小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麼知識?

小結的意圖是:鞏固和加深學生對這節課的知識和印象

六、說板書設計

4 4 4

/ / /

3 1 2 2 1 3

列豎式的板書能體現知識結構、突出重點知識、直觀形象。

能讓學生清楚明瞭的看到今天所學的內容。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這節課的教材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40頁的內容。《比多少》是在學生學習了100以內數的認識之後進行教學的,這節課將爲以後進一步學習數的比較打下基礎。也爲其他學科的學習及生活中的廣泛用鋪路。

二、教法學法。

數學應該是學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沒有生活的數學是沒有魅力的數學。本課設計不斷創設富有生活意義的操作活動,激勵學生在操作中體驗生活的數學,從操作中發現,從發現中體驗,讓做數學真正成爲師生互動的基礎和紐帶,成爲課堂發展的原動力,體現新課程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獲得必須的數學的教學理念。基於以上的知識,並結合本教材的特點,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進一步感知100以內的多少,會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的多描述數之間的大小關係。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概括力。

3、德育目標:使學生感受數學無處不在。

4、情感目標:激活學生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主觀需要,使學生愛學,樂學,在活動中體驗成功,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以上目標在數學活動中滲透,形成德育、智育、知識與能力的結合,本課的重、難點是: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意思,並能用它描述數之間的大小關係。

三、教學過程。

分四層次:導入、新課、練習、總結。

1、導入部分:

猜班級人數:我班級的人數比40多、比45少,誰能猜一猜。

我班有多少人?通過猜數,集中學生注意力,並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爲新課的`學習奠定基礎。

2、新課部分:

現在科學認爲知識並不能簡單地由教師或其他人的傳授給學生,而只能由每個學生依據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地加以建構針對這樣的認識以及本課的知識特點,本環節我通過學生觀察、比較、討論、實踐等方法探索新知,具體設計如下:

課件出示魚缸圖(花金魚15條、黑金魚10條)讓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利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之中的一個詞來描述二者之間的數量的多少關係。

再出示紅金魚48條的魚缸圖,學生再次依照前面的方法嘗試着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來描述三者間數量的多少關係,在描述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和概括力。

3、練習部分:

基於一年級學生課上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短,易疲勞的特點,我特將此環節設計爲遊戲的形式,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鞏固新知,同時也使學生能力主動參與,從而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

4、總結部分:

總結課上所學內容,並將課上所學知識用於生活,也要在生活尋找數學知識,增強了學生對數學的應用意思。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注意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激發學生參與意識,引導學生參與學習過程,使學生在主動探索求知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培養創新意思,鍛鍊動手操作,應用知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