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精選】說課稿彙編10篇

說課稿 閱讀(1.57W)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說課稿彙編10篇

說課稿 篇1

開始:各位專家領導,下午好!

今天我將要爲大家講的課題是《1億有多大?》

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

《1億有多大?》是人教版新教材國小四年級數學第七冊第一單元內容。教材在數概念的教學中,十分重視數感的培養。讓學生通過對具體數量的感知和體驗,幫助學生理解數的意義,建立數感。但由於1億這個數太大,學生很難結合具體的量獲得直觀感受。因此在“大數的認識”這一單元后,安排這個綜合應用,旨在使學生通過探究活動,經歷猜想、實驗、推理和對照的過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1億這個數有多大。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1、通過“稱一稱”“數一數”“排一排”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感受一億有大,並能結合實際,以具體的事物來表達對一億大小的感受

2、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並在活動中增強主動參與和樂於合作的意識,培養勤儉節約的優良品德。

三、教學理念:

數學教學立足於學生已有的知識,教師應教給學生藉助已有知識去獲得新知識能力,培養學生敢於自主學習、嘗試新知的研究學習。國小生已有的數學認知結構和生活經驗爲其獨立解決數學問題提供了可能。爲此,在教學“延伸性、遷移性知識”時,我直接讓學生自己自主嘗試、積極探索,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通過操作、觀察、分析、比較、推理、發現和總結,給學生自主探索新知的空間、時間,爲學生創設“主動參與”的機會,讓學生在探索中獲得發展。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感知一億的大小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數感

下面,爲了講清重點、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學法和教法上談談:

五、學法

四年級國小生的認知水平正處於具體到抽象的過程,抓住了學生這一心理特點,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親歷知識的生成過程,有效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訓練學生的元認知能力。

六、教法

數學是一門培養人的思維,發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因此,我們在以師生既爲主體,又爲客體的原則下,盡力展現獲取知識和方法的思維過程。基於本節課的特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應着重採用小組合作、探究-研討法。

最後我來具體談一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七、教學程序及設想

一、談話揭題。

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中國大約有多少人嗎?那麼你知道一億有多大嗎?揭示課題:一億有多大。

在黑板上寫出100000000和1億。後引導學生從數的組成理解1億的大小:由1個億組成的、由10個千萬組成的、由100個百萬組成的、由1000個十萬組成的、由10000個萬組成……由100000000個一組成的。

誰能說說,“100000000”這個數給你的感受是什麼?(特別的大)

二.實踐操作

(一)稱一稱

那麼100000000到底有多大呢?大家想不想切實感受一下啊?下面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古時候有一個叫劉恩的大臣,他非常關心老百姓的疾苦,有一次黃河又氾濫了,波濤洶涌的黃河水不知衝倒了多少房屋,成千上萬的老百姓無家可歸。當劉恩得知這一災情後,他非常的着急,立刻用了最快的速度寫了一份奏摺給皇帝。皇帝看了劉恩的奏摺後就下令讓他到災區去救災。劉恩到了災區後,立刻展開救災工作,他和老百姓吃住在一起,同甘共苦,最後終於讓老百姓重建了家園,又過上了幸福的生活。災區的人民非常感激劉恩,家家戶戶都掛上了劉恩的畫像,可是皇帝知道這件事後,非常的嫉妒。他就不願意獎賞劉恩,但是又害怕老百姓會說他的閒話,於是他就想了一個自認爲很好的辦法,一天他把劉恩找來,先是誇獎他救災的功勞,然後對劉恩說:“民以食爲天,你在災區救了那麼多的老百姓,朕就獎賞你每月奉祿多加100000000粒大米吧。”皇帝剛說完,其他的大臣都笑了,心想,皇帝這哪是在獎賞劉恩啊,100000000粒大米纔有多少一點點。可是劉恩卻是很高興的謝了皇帝。你能知道劉恩爲什麼很高興的謝了皇帝嗎?

你能猜想出1億顆大米到底有多重嗎?

(學生猜想)

我們有沒有什麼好的辦法能巧妙的稱出1億大米到底有多重?

(學生討論)

師引導出設計方案:把1億粒大米稱一下

方案1、先稱出100粒大米的重量,再除以100,再算出1粒大米的重量,最後乘1億,算出1億粒大米的重量。(或用倍比關係算)

方案2、先稱出10克大米,再除以大米的粒數,最後乘1億,算出1億粒大米的重量。

3、教師提出要求:以四人小組爲單位選擇一種方案計算出1億粒大米的質量,請寫出計算過程以方便後面的彙報,可以用計算器來幫助計算。

4、學生分組計算

5、各組彙報結果,教師板書,感受1億粒米的多少。

通過剛纔活動我們知道了1億粒米大約有2500000克=2500千克=5000斤重,現在知道劉恩每月奉祿多加100000000粒大米,爲什麼很高興的謝了皇帝吧?

而我國有13億人口,如果每人每天節省1粒米,那麼全國一天下來大約能節省多少克大米啊?如果每人每天吃400克大米,這些節省下來的大米可供一個人吃多少天?大約合多少年呢?

(學生計算)13×(2500×1000)÷400=81250(天)≈223(年)

知道這些信息後,你有什麼感想?

(教育學生要愛惜糧食)

2、數一數。

(1)小組活動,動手數一數。

以小組爲單位,每人拿一些練習本,和在一起,以循環的方式一本一本的數,數到100本告訴老師,老師立刻告訴各小組所用的時間,組長記錄下來。完成後各小組交流所用時間。

(2)小組合作,提出問題。

談話:如果照這樣的速度,我們數一億本練習本要用多少秒呢?

出示書上的表格(可把90秒改成全班認同的秒數),請學生以組爲單位進行推算,並把結果填入表格。

反饋,指名讀得數。

(3)進一步探究。

談話:9千萬秒,這段時間長嗎?這麼長的時間用秒作單位來表示顯然不合適,你認爲應該採用哪個時間單位?(年)怎樣換算成多少年?學生說出方法後看書上的算式。

學生用計算器計算出結果。提問:看了這個結果,你有什麼感想?

3、排一排。

談話:剛纔我們通過數一數從時間上感受了一億的大小,大家還想不想通過其他的方式,再來感受一下一億的大小?

(1)實際測量長度。

請10位同學手拉手站成一排,師生共同測量出長度。(取整米數)

(2)列表進行推算。

提問:照這樣計算,一億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有多長?

出示表格,根據表格形式,各小組也依據剛纔的測量數據列表格填一填,並反饋推算結果。

(3)從繞地球的圈數來進一步感知一億有多大。

指名讀出推算出的長度。

談話:對於這個長度,大家都會感覺到很長,但究竟有多長可能還感受不深。地球赤道全長40000000米,一億個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可以饒地球赤道多少圈?用計算器算一算。如果學生的計算器只能顯示8個數位,就要把米換成千米來算。

指名說說計算結果。

提問:看了這個數據,你又感受到什麼了?

三、在活動中提升認識、昇華情感。

讀一讀下面的信息,並說一說有什麼感受。

1億滴水大約可以匯成3333升水,能夠裝四輛大型運水車。

1億張紙疊在一起,約有10000米高,比珠穆朗瑪峯還要高。

我國的小麥產量近年來穩定在1億噸左右。

新明日報20xx年2月26日電,聯合國糧農組織週三宣佈,爆發禽流感的亞洲迄今已殺雞1億多隻。

20xx年中國移動電話的數量已經突破了1億部。

四、全課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了些什麼?你有什麼感受?

五、通過今天的學習你還想研究哪些有關1億的問題呢?

(可能的情況:1億張紙的厚度、1億個一元硬幣的厚度、1億個人的質量、1億秒有多長……)

你能把你想研究的有關1億的問題,設計方案寫出來嗎?

說課稿 篇2

經受歧視的考驗

教材分析:第一單元《勇敢做自己》緊承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青春自畫像》的教育主題,直面青春期常見的尊嚴問題、挫折問題、如何全面看待自我的問題,引導學生自尊自愛,尊重他人,勇對挫折,珍惜生命,並形成正確的自我評價。

第一課《別把尊嚴丟了》國中二年級的學生處於自我認識尚未成型、容易受外界影響的時期。這時期的學生,一方面特別希望別人尊重自己,另一方面卻經常看輕自己,爲了不理想的外貌、個性、成績或家庭環境而自卑自憐,感到低人一等。同時,有的學生以自我爲中心,不懂得尊重別人,嘲笑別人的不足、給同學起難聽的外號等行爲時有發生。因此,在這些方面對學生進行引導是很有必要的。還有一種丟失尊嚴的方式是盲目崇拜。八年級學生的社會化程度更高了,社會上一些金錢崇拜、權力崇拜的現象也衝擊着他們的思想。所以本課內容不侷限於學生中的追星現象,而是廣泛地和學生討論發生在身邊各種盲目崇拜現象,讓學生通過思辨,自己分析盲目崇拜帶來的迷失自我、失去尊嚴等後果,從而糾正自己的觀點和行爲,更好地維護自己的尊嚴。

本課針對八年級年級學生的年齡及心理品質成長特徵,通過列舉現實生活及學生身邊的典型事例,講述因歧視而對自己、對別人所帶來的傷害,繼續教育學生做人的道理,教育中學生不僅要懂得尊重自己,也要學會尊重他人。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瞭解生活中有哪些行爲屬於歧視行爲,掌握如何經受住別人的歧視,懂得不歧視別人的道理。

能力目標:在生活中掌握戰勝歧視的方法,學會去尊重別人,不傷害他人的尊嚴。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樹立尊嚴意識和不歧視別人、平等待人意識。

教學重點:體會受歧視的心理,學會尊重他人。

教學難點:掌握基本的戰勝歧視的方法

教學方法:師生交流互動,閱讀體驗,自我反思等多種方法讓學生去體驗、感受,形成認識,落實行動。

教學過程:導入:通過圖片瞭解現實生活中存在的歧視現象。

所謂歧視就是不平等看待,也就是偏見,偏見進一

所謂歧視就是不平等看待,也就是偏見,偏見進一步就會發展爲歧視。每個人都有歧視他人的行爲,

看圖說話:說出每幅圖中所體現的歧視。

(正確認識社會,包括認識社會的缺陷,減少心中的幻想。)

所謂歧視就是不平等看待,也就是偏見,偏見進一步就會發展爲歧視。每個人都有歧視他人的行爲,不過表現在不同的領域裏,表現程度也各不相同。

如今,隨着社會的發展,其實的種類越來越多,如:種族歧視,性別歧視,地域歧視,分數歧視,血型歧視,姓名歧視等等。二、經受歧視的考驗

1、不被歧視嚇倒

學生解釋成語“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的含義?“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與衆不同的地方,都存在不如人的一面,也可能有被人看不起的時候。

說你說我:

你在學習生活中因某方面不足是否受到過別人的歧視?

給同學起綽號或者喊同學的綽號是一種什麼行爲?

請你站在被歧視的同學角度想想他們當時的心理感受?

(通過學生討論,使學生認識到受歧視對自己、對他人的一種傷害,引起學生的反思。)

閱讀感悟: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小時候是個大笨蛋。他的成績經常在全班倒數第一。愛迪生總是愛問一些“不可能的問題”,老師們無法回答,就認爲他是“一個愚笨的、昏庸的蠢貨”。同學們也因此經常指着他的鼻子取笑他,愛迪生爲此很消極。只上了三個月的國小,就退學了。他眼淚汪汪地回到家,要媽媽教他讀書,並下決心:長大了,要在世界上做一番事業。“愛迪生在家裏喜歡搗鼓一些奇奇怪怪的小試驗,有時免不了要鬧點笑話,出點小亂子。父親就不許他再搞小實驗,但是他通過自己的毅力和意志,成爲舉世聞名的“發明大王”。通過愛迪生的故事教育學生在受到歧視時不要自卑、低頭。

提出問題:愛迪生的故事告訴了我們什麼道理?他在受別人歧視後是如何取得成功的?

(通過愛迪生的故事教育學生在受到歧視時不要自卑、低頭。使學生學會正確面對別人的歧視。)

組織討論:如何經受歧視的考驗?

教師總結:(1)、不理睬,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

(2)、不自卑,不自暴自棄,昂起頭,挺胸做人;

(3)、心胸寬廣,樂觀開朗,積極向上,不懈努力,讓尊嚴散發出更強的光芒;

(4)、不歧視、看不起任何人,若歧視別人,自己理當受到別人歧視;

(5)、在生活、學習中找到自己適當的位置,發揮潛能,用行動證明自身價值;

(6)、必要時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尊嚴;

(使學生懂得公民的人格尊嚴是受法律保護的。)

2、不歧視別人

當我們因爲受到別人的歧視而苦惱、憤慨的時候,我們是否也在不經意間歧視着別人,使別人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呢?

讓學生反思並回答問題:(1)是否以貌取人?(2)是否以家庭貧富區別對待同學?(3)我們身邊有哪些弱勢羣體?我們是否尊重他們?(4)是否看不起學習成績差的同學?

(使學生反思自己的行爲。)

閱讀感悟:

在紐約,某商人看到一個衣衫襤褸的鉛筆推銷員,頓生一股憐憫之情。他把1元錢丟進賣鉛筆人的懷中就走開了,但他又忽然覺得這樣做不妥,就連忙返回,從賣鉛筆人那裏取出幾支鉛筆,並抱歉地解釋說自己忘記取筆了,希望不要介意。最後他說:“你跟我都是商人,你有東西要賣,而且上面有標價。”幾個月過後,在一個社交場合,一位穿着整齊的推銷商迎上這位紐約商人,並自我介紹:“你可能已經忘記了我,我也不知道你的名字,但我永遠忘不了你,你就是那個重新給了我自尊的人。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推銷鉛筆-的乞丐,直到你跑來告訴我是一個商人爲止。”

提出問題: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什麼道理?

你怎麼看一個人,那人可能就會因你的看法而改變。一份寶貴的尊重和愛心,常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用心地看待這個世界,用心去尊重每一個人及自己,你將會發現自己和周邊的人都有着無窮的潛力所在。

(通過故事教育學生要學生尊重別人,尊重別人,也會得到別人的尊重。)

講述故事一:《給傻瓜讓路》有一次,德國著名詩人歌德再一條只能讓一個人通過的小路上散步。他遇到了一個批評家:“我是從來不給傻瓜讓路的!”“對不起,我和你剛好相反”!歌德說完,笑着退到路旁。

(顯示語言的智慧,要學會用恰當的語言化解糾紛和矛盾,給予他人足夠的尊嚴。)

故事二:在擁擠的公交車裏,甲不小心踩了乙的腳,乙破口大罵:你沒長眼睛麼?說完,回了對方一腳。乙一時火起:踩的就是你。雙方矛盾升級,發展爲鬥毆事件,車內一片混亂。

提出問題:這則故事告訴了我們什麼道理?

這個世界是多樣的,我們沒有權利要求別人與自己一樣。當我們以歧視的眼光和言行對待他們的時候,對方也可能以同樣的方式對待我們。不尊重別人也就是不尊重;尊重別人其實就是尊重自己。因此,我們每個人都 應該時時顧及別人的自尊,將心比心地尊重他人,不損傷他人的尊嚴。

(通過現實材料教育學生,不尊重別人也就是不尊重自己。要學會寬容,己所不欲,務施於人。)

收集故事和名言:是發生在美國紐約曼哈頓的真實故事。

一天,一位40多歲的中年女人領着一個小男孩走進美國著名企業“巨象集團”總部大廈樓下的花園,在一張長椅上坐下來。她不停地在跟男孩說着什麼,似乎很生氣的樣子。不遠處有一位頭髮花白的老人正在修剪灌木。

忽然,中年女人從隨身提包里拉出一團白花花的衛生紙,一甩手將它拋到老人剛修剪過的灌木上面。老人詫異地轉過頭朝中年女人看了一眼,中年女人滿不在乎地看着他。老人什麼話也沒有說,走過去拿起那團衛生紙,把它扔進了一旁裝垃圾的筐子裏。

過了一會兒,中年女人又拉出一團衛生紙扔了過來。老人再次走過去把那團衛生紙拾起來扔到筐子裏,然後回到原處繼續工作。可是,老人剛拿起剪刀,第三團衛生紙又落在了他眼前的灌木上……就這樣,老人一連撿了那中年女人扔過來的六七團紙,但他始終沒有因此露出不滿和厭煩的神色。

“你看見了吧!”中年女人指了指修剪灌木的老人對男孩大聲說道:“我希望你明白,你如果現在不好好上學,將來就跟他一樣沒出息,只能做這些卑微低賤的工作!”

老人聽見後放下剪刀走過來,和顏悅色地對中年女人說:“夫人,這裏是集團的私家花園,按規定只有集團員工才能進來。”

“那當然,我是‘巨象集團’所屬的一家公司的部門經理,就在這座大廈裏工作!”中年女人高傲地說道,同時掏出一張證件朝老人晃了晃。

“我能借你的手機用一下嗎?”老人沉默了一會兒說。

中年女人極不情願地把手機遞給老人,同時又不失時機地開導兒子:“你看這些窮人,這麼大年紀了連手機也買不起。你今後一定要努力啊!”

老人打完電話後把手機還給了婦人。很快一名男子匆匆走過來,恭恭敬敬地站在老人面前。老人對來人說:“我現在提議免去這位女士在‘巨象集團’的職務!”“是,我立刻按您的指示去辦!”那人連聲應道。

老人吩咐完後徑直朝小男孩走去,他伸手撫摸了一下男孩的頭,意味深長地說:“我希望你明白,在這世界上最重要的是要學會尊重每一個人……”說完,老人撇下三人緩緩而去。 中年女人被眼前驟然發生的事情驚呆了。她認識那個男子,他是“巨象集團”主管任免各級員工的一個高級職員。“你……你怎麼會對這個老園工那麼尊敬呢?”她大惑不解地問。

“你說什麼?老園工?他是集團總裁詹姆斯先生!”中年女人一下子癱坐在長椅上。

這個故事進一步說明只有真正學會尊重他人、尊重身邊的每一個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最終纔不會使自己受到損失。 “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尊重是一把火炬,在心靈與心靈之間傳遞

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 進程中的伴隨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個條件。 ————弗洛姆.

對別人的意見要表示尊重。 千萬別說:“你錯了。”——卡耐基

課堂小結:面對歧視,我們要做的,就是昂起頭,挺起腰,維護自己的尊嚴。對待他人,要時刻牢記:己所不欲,務施於人。

5 O

說課稿 篇3

一、 教材分析

1、課文所處位置及設計意圖。《四季》這篇課文一首富有童趣的兒歌。本文通過對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葉、秋天的穀穗和冬天的雪人這幾種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四季的特徵。兒歌採用擬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語言親切、生動,讀來琅琅上口,能喚起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同時,四幅插圖色彩明麗,形象生動,便於學生觀察和想象。

2、說學情。《課標》明確指出課程目標應根據三個緯度設計。根據低年級的學段目標和本課內容及學生實際情況,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1、會認11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拓展學生生活中識字。

過程與方法: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受四季不同的美。

情感態度價值觀:理解課文內容,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徵,感受各個季節的美麗,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3、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識字教學與朗讀教學。教學難點: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徵,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樹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4、我們要上好一節生動的語文課,做好課前準備是至關重要的。我們可以運用多種形式,多種載體,更好的爲教學服務。例如:在課前我們需要做課件和頭飾,製作各種生物形狀的生字卡片。師生一起蒐集有關四季的資料和描寫有關四季的詞語或句子。有準備的教學,是上好課的前提。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一基本理念,結合本課教學目標及學情,我採取以下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本節課,我通過創設一定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集中其注意力,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熟讀課文法:本着“以讀爲本”的教學原則,讓學生通過讀對課文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讀出感情,學生就能進一步的感受到課文中的思想內涵,感受到語句的優美。

在對待學生的學習上,我以學生的“學”爲教學的出發點,讓學生放開手腳,積極參與,大膽求索。本課我指導學生用如下方法進行學習:

朗讀感悟法:《課標》指出國小各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本節課,我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感受文中蘊涵的情感。

自主合作學習方法:分小組合作學習,明確學習任務,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

(一) 遊戲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課前,我通過多媒體課件播放一段錄音找朋友,上課時我接着問:孩子們聽出這是什麼歌嗎?孩子們說找朋友,我緊接着說那麼老師和大家一起玩找朋友的遊戲。我出示音節讓學生拼讀後找他的好朋友生字寶寶。

(二)圖文結合,朗讀感悟

1、引出課題。

我帶領學生再次走進美麗的大自然,師說:大自然可神奇啦!她有四個非常可愛的女兒,可以讓花兒變紅,草兒變綠;可以讓太陽變成火球,曬得我們直淌汗;可以讓紅紅的果實爬上枝頭;還可以讓世界一夜之間變得一片雪白,請小朋友來猜猜這是哪四位小姑娘呀?(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今天我們就再次走進《四季》,我板書課題,

我這裏有幾幅美麗的四季畫兒,誰來給它們找一找家呢?(帖畫)

(設計意圖:學習興趣具有強大的動力,它能推動學生興致勃勃地學習課文。以上環節通過有趣的遊戲,美麗的圖畫,讓學生彷彿置身於大自然之中,並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讓語文與生活溝通。)

2、朗讀課文

首先聽錄音,注意把字音聽準確。其次我問小朋友們你們最喜歡哪個季節?爲什麼?(請小朋友簡單說說喜歡的理由)

(1)、學習課文第一節:出示課件,指名讀,然後追問你們還從哪些地方知道春天來了,當學生不太會回答時我出示一幅春天的圖來引導學生觀察說話。

(2)、小組合作學習2.3.4 ,說說每幅圖畫了什麼?

(3)、聯繫實際生活理解課文,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圓圓的東西?平時你見了誰會鞠躬?

(4)、多讀評價:請同學們也來做小草牙讀一讀。自由讀、指名讀、男女分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讀。

(設計意圖:學習語言是語文課的根本任務。學生在品味語言的基礎上,美度家深,評價強化,並通過圖畫表象支撐,進行言語圖式拓展的訓練。這樣學生不但知道春天的美麗,更學到了句式,工具性與人文性比翼齊飛。)

(三)課中活動:小朋友們,在生活中你還蒐集到哪些關於四季的詞語或句子,還有通過戴頭飾激發學生編兒歌的興趣。

(設計意圖: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在體驗基礎上練習說話,爲學習文本句式打好基礎,進而再通過品味言語與動作演示相結合)

(四)課外延伸

同學們四季很美麗!你喜歡哪個季節?爲什麼?把你喜歡的季節畫一畫?

(迴歸整體、美讀昇華、表演強化。活話課文、轉換言語、遷移運用。使學生的言語能力得到真正提高。)

四、板書設計

草芽圖→春天 荷葉圖→夏天

穀穗圖→秋天 雪人圖→冬天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本節課是第九章《電與磁》的第四節《電磁鐵》,本節內容是繼上節課“電生磁”之後的應用性學習,是電流磁效應的重要應用,通過電磁知識在生活生產中應用的教學,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很好的體現了課程標準“從生活走向物理,以物理服務於生活”的理念。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動腦完成電磁鐵的實驗,以小組討論的形式,歸納出電磁鐵的優點和怎樣使電磁鐵的磁性更強。本節課探究結論由學生自己得出,易於幫助學生加深理解。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麼是電磁鐵,會製作簡單的電磁鐵,瞭解電磁鐵的工作原理。

(2)正確理解電磁鐵磁性強弱與電流的大小、線圈的匝數和有無鐵芯有關。

(3)瞭解電磁鐵的優點,知道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電磁鐵。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同學們自己設計進行實驗,探究電磁鐵的優點和增強磁性的方法,體會“對比法”“控制變量法”“轉換法”等物理實驗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認識電與磁之間的相互聯繫,使學生樂於探索自然界的奧祕,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實態度,學生之間互相合作才能完成實驗,培養合作意識。

4、教學重點:

電磁鐵的優點及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

5、教學難點:

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中“控制變量法”的應用。

三、說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以學生實驗爲主,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學生觀察、實驗、分析、討論後歸納和總結,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其主體作用,課堂上創設民主、平等、和諧、寬鬆的學習氛圍,加強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

四、說學情分析

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等,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進行合作學習,喚醒學生的學習意識、挖掘學生的潛能,調動其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讓學生在充分觀察、思考後並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來歸納、總結出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學生已經做過通電螺線管的實驗,有一定的經驗,但本實驗不好做,效果可能不太明顯,需要老師的引導。

五、說教學流程

整個課堂分爲兩大塊:一、探究電磁鐵的優點 二、探究怎樣使電磁鐵的磁性增強。

一、探究電磁鐵的優點

1.教師演示:桌子上有一堆廢銅爛鐵,怎樣把銅和鐵分開?3種方法讓同學們說出那種好。視頻“電磁起重機”的工作。

2、出示學習目標,明確學習目的。

3、啓發思考:我們用了電磁鐵,電磁鐵相對於永久磁鐵有那些優點呢?

利用對比的方法,完成表格中要探究的任務,培養學生科學探究意識,初步體驗探究過程,提高探究能力。

二、怎樣使電磁鐵的磁性增強

4、視頻“磁懸浮列車” 引入怎樣增強電磁鐵的磁性的探究。

提出問題: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有哪些?

猜想:

器材:

設計實驗:在設計實驗時候引導學生利用“控制變量法”去進行實驗,在顯示磁性強弱的時候,引導學生通過看吸引大頭針的數量來感受磁性的強弱,體會“轉換法”的思想。

動手操作:教師來回巡視學生的操作,及時給予指導

分析歸納:有多組同學說出他們的實驗現象

得出結論:有多組同學說出他們的實驗結論

討論交流:給同學們一定的時間討論實驗存在的不足的地方,交流怎樣才能讓實驗更完善

5、引導學生談談本節課的學習收穫與體會。

6、鞏固練習,使學習的知識得以應用。

說課稿 篇5

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異分母分數加減法》。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在三年級下冊已經學習了分數的初步認識、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及應用,在五年級上冊已經學習了倍數與因數、分數的再認識、約分、通分,這些知識爲本節課的學習起着鋪墊作用。

下面談談自己對本節課教法與學法的思考。本課教材創設了摺紙的情境,利用情境提出數學問題,並得出算式1/2+1/4,然後通過計算,得出異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法則。但是,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並要求教師要爲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基於以上思考,我確定這樣的教學整體思路,另外創設學生感興趣的運動會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通過質疑、猜測、操作驗證等活動,理解算理,獲取新知。並按照這樣的思路,去設計教學活動程序,以達成下面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運用知識遷移,結合數形分析,總結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法則,並會運用法則進行計算。

2、過程與方法:增強學生操作、觀察、對比、分析、聯繫、歸納、推理等能力。

3、情感與態度:培養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積極進取的學習態度和尊重客觀事實的理性精神。

教學重點:結合數形分析,總結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法則,並會運用法則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把異分母分數轉化爲同分母分數。

教具和學具:同桌兩人一組,一組兩個同樣大小的圓紙片或兩張同樣大小的長方形紙或兩張同樣大小的正方形紙,但部分優秀的學生什麼都沒有,目的在於促進他們的思維,激發他們思維的無限可能。

接下來,我重點談談本課的教學程序與設計意圖。整個教學程序主要分爲以下四個層次:1、回顧舊知,揭示課題。在這個教學環節中,將教材中摺紙的情境改爲了五(1)班學生參加運動會的情況。因爲我認爲這樣更接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也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提出問題:你能不能利用上面的數學信息提出一個用加法一步計算的數學問題?從而得到不同分數相加的算式,利用以前學過的同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法則,幫助學生理解只有分數單位相同,分子才能直接相加的算理,既從舊知識中引出新問題,凸顯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又爲新知的學習打下基礎。

2、親歷活動,探求新知。這一層次,我主要通過以下幾個環節來組織教學。一是思考判斷,大膽猜測。以1/4+1/8爲例,通過預設同學們在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法時容易出現的錯誤,要求學生根據以前的認知判斷計算結果對不對,從而讓學生明白異分母分數相加不能直接將分子分母相加。並大膽地猜想計算結果,闡述自己的理由。二是實驗操作,探究驗證。讓學生利用學具或者畫圖的方式去探索異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方法,感知面、體、線在操作中的實際應用,瞭解異分母分數加法計算的關鍵是要把異分母分數轉化成同分母分數,從而得出異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法則。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探究分母互質、分子都爲1的兩個異分母分數相加的和的規律,發展學生的思維。三是利用知識遷移,探究異分母分數減法的計算法則。讓學生根據情境提出問題,獨立計算1/4—1/8,找到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的共同點,歸納總結出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3、鞏固應用,強化技能。隨着學生學習的深入,他們對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有了比較深刻的理解,在這個時候,利用練習強化鞏固對新知的掌握。

4、自主閱讀,交流體驗。閱讀是一種很好的數學學習方法,讓學生通過閱讀再一次鞏固本節課的學習重點,並交流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積累的數學經驗,從而再讓學生經歷一次再發現、再創造、再體驗的過程。

總之,整節課的教學力求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這一理念,讓學生在積極參與、主動探究新知的學習過程中得出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並能進行初步的應用。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6

第一部分:說教材分析

一、說教材內容

童話故事是兒童文學的一種體裁,是富有濃郁幻想的虛構故事。它以現實生活爲基礎,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把故事中的事物描繪的有思想、有感情,能像人一樣說話,富有生命力,並編制生動的情節來反映生活。童話的語言通俗易懂,情節簡單,符合幼兒的心理狀態和認識水平,富有教育意義,易於幼兒接受。《微笑》是一篇充滿濃郁兒童情趣的童話故事,它採用了擬人的手法,把小蝸牛用微笑的方式給大家帶來快樂,從而自己也快樂起來的經過描寫的形象逼真。讓幼兒充分感受到小蝸牛的助人之心和與朋友的友愛之情,體會到爲朋友做事的快樂。根據我班幼兒語言發展的實際水平、年齡特點、興趣需要,我將本活動的目標確定爲:

1.懂得微笑能給人帶來快樂,知道關心他人。

2.掌握多種使大家快樂的方法。

3.培養愛心,擁有快樂的心境。

確定本次活動的依據有以下幾點:1根據中班幼兒的認知水平和心理髮展特點。4至5歲的幼兒理解能力還很膚淺,注意力往往受興趣的影響和支配,有意注意初步得到發展,所以需要教師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恰當、巧妙地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還要注重培養幼兒認真傾聽的習慣。2幼兒期是一個人社會性發展的關鍵時期,但長期以來,我們在教育方面往往只注意對孩子生活上的照顧與知識的傳授,而忽視教孩子如何做人,如何關心與熱愛自己的親人和周圍的人們,如何培養孩子與同伴有好相處、共同完成任務,如何使其具有在各種不同的情況下獨立地處理問題的實際生活能力。現在絕大多數幼兒都是獨生子女,缺乏一定的愛心,不懂得去關心別人,不知該如何去關心別人.向幼兒進行這樣的情感教育和思品教育也顯得尤爲重要。3是根據幼兒園課程目標及《綱要》、《規程》,幼兒課程目標的宗旨在於提高幼兒素質,提出引導幼兒接觸各種藝術作品,關注人類道德行爲美。本故事通過使幼兒懂得“微笑”的真正含義,來感染幼兒,美化幼兒的行爲。《新綱要》在社會領域中提出:“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以及要“愛父母長輩、老師和同伴,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由此制定了情感、能力、認知三方面的教學目標。

二、、說重點、難點:

重點:懂得微笑能給人帶來快樂,知道關心他人;

難點:掌握多種使大家快樂的方法,培養愛心;

制定重難點的依據是:我班幼兒在情感及認知方面的'特點,即中班幼兒理解水平有限,對理解隱含在故事中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難,所以讓幼兒充分感受小蝸牛的助人之心和與朋友的友愛之情,體驗爲朋友做事的快樂尤爲重要。

三、說教學準備

知識準備:小兔等小動物的形象;

教具準備:微笑字卡和卡片,愛心記錄卡片,音樂磁帶等;(邱景,馮姍姍)

第二部分:說教法、學法

本次教學活動以遵循“三個原則”,做到“兩個注意”,體現“一個整合”的指導思想來設計教法,學法。

“三個原則”:一是“教師主導、幼兒主體,以問題的引導爲主線”的“三爲主原則”,二是“教師在前、幼兒在後”的教學原則,既當幼兒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過程時,教師要觀察瞭解幼兒的學習行爲是怎樣產生的,並在尊重幼兒認識過程發展的基礎上進行分析和施加影響。三是“同時進行原則”,即在教學活動中,要同時顧及興趣,態度和行爲的培養,既有明確的重點,又相互滲透。

“兩個注意”:一是設置符合幼兒“最近發展區”的問題情境。既要把各教學環節與教學要求設置成問題情境展示給幼兒,這樣容易使幼兒被問題情境吸引而主動投入學習。二是注意根據幼兒的認知規律和情感發展規律,把教學目標的要求分解成若干細小的層次,分散到各個具體的活動中,形成一個循序漸進的教學活動,使教學重點得以鞏固,教學目標得以實現。

“一個整合”:《新綱要》中明確的指出:要爲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通過自主的學習,促進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和諧的發展。教學過程體現整合性,對多元智能的發展提供保證。

一、說教法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不是爲了教而教,而是應採用恰當的教學方法。

根據幼兒的認知水平、實際情況和教材自身的特點,我採用了直觀演示法、討論法、講述法和提問法。

1直觀演示法:運用直觀、形象的教具進行表演示範,引導幼兒理解作品內容。活動中主要運用各種微笑卡片及故事圖片,將整個故事形象直觀的展現在幼兒面前,通過欣賞故事引導幼兒瞭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內容。

2講述法:通過生動形象地講述,能激發幼兒的情感共識,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幫助幼兒樹立簡單的是非觀念達到教育目的。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根據需要,我注意控制語速、音量的快慢、大小和抑揚頓挫的變化,採用不同的音色來講述不同事物的對話,從而較好的表達作品的感情。如:小蝸牛給大家微笑,我就用表揚鼓勵的口吻說:“小蝸牛,你真了不起!”激發幼兒爲別人服務的願望,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事物的形象特點,並能較好的集中幼兒的注意力,爲提高教學效果和突破重、難點做準備。

3討論法:是指讓幼兒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互相合作,共同探討問題答案的方法。在活動中,我將討論法結合在欣賞完故事後讓幼兒共同探索多種帶來快樂的方法。如:請小朋友而共同討論:除了微笑,還有什麼方法也能爲大家帶來快樂?

4提問法:提問是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事物,要求幼兒再現已掌握的知識,啓發幼兒積極思維的手段。提問在教學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主要運用瞭解釋性提問(如:小蝸牛爲什麼會給大家送信?)、假設性提問(如:如果你是小蝸牛,你們會怎麼做呢?)等等。在提問問題時,針對不同能力層次的幼兒,比較容易的問題可讓水平比較差的幼兒回答,需要幼兒描述的問題就請能力較強的幼兒回答,像總結、歸納性的問題請能力最強的幼兒來回答,使每個幼兒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二、說學法指導

本次活動,主要採用欣賞法、發現法、講述法。

1、欣賞法:引導幼兒學會理解作品內涵,鑑別作品的美及分析評價文學作品,使幼兒獲得美的享受,喚起美的情感,陶冶美的情操。在活動過程中,通過教師生動形象的講述,引導幼兒來體驗幫助別人的那種心情,感受作品的語言美,從而突破難點。

2、發現法:教師提供適於幼兒進行發現活動的教材,使他們通過自己的探索、嘗試過程,發現知識。在活動中,請幼兒回憶、討論故事中人物的對話,通過提問和幼兒討論,引導幼兒自己得出結論,充分體現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講述法:主要教會幼兒能準確地回答問題,恰當地說明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活動中,我採用多種形式的提問,爲幼兒提供講述的空間,啓發幼兒用宏亮的聲音、完整的語言進行講述,並且注意爲每名幼兒創設講述的機會。

三、說活動流程

本次活動我主要設計了:初步感受微笑—體驗微笑能帶來的快樂—用微笑傳遞快樂—探索多種帶來快樂的方法—做快樂的愛心娃娃五個環節來實現教學。

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首先談一下我對教材的認識,《秋天的雨》是國小語文部編本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教材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圍繞本組“秋天”這個專題,使學生邊讀邊想象,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語言的魅力。《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散文,名爲寫秋雨,實則寫秋天。課文把秋雨作爲一條線索,寫了秋天繽紛的色彩,秋天的豐收景象,還有深秋中各種動植物準備過冬的情景。從整體上帶出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

針對教材的特點和三年級學生的知識儲備,本節課教學重點:學生通過課文生動的描寫,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語言的魅力。課文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那些藝術化,抽象化的語言給學生在理解上帶來了困難,因此品味文中語言,學習語言,積累語言,內化運用語言,成爲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天性好動,好奇心強,形象思維趨於成熟,但抽象思維仍處於起步階段。雖然學生對秋雨、秋天有一定的生活積累,但課文藝術化,抽象化的語言也給學生帶來了挑戰。

三、教學目標

針對這樣的教材,教學目標的制定,我將依據新課標總目標和三年級階段目標,語文教學要注意字詞教學,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因此我特別依據新課標新課標三維目標制定本課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目標

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出對秋天的喜愛之情。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朗讀體驗鍛鍊了學生的朗讀技巧,提升了形象思維能力和畫面感以及豐富的想象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引導學生體會秋天美,感受語言美,激發學生對秋天的熱愛、讚美之情。

二、說教法學法

新課程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基於以上教學理念,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在教學這節課中,我確立了“以讀爲主,讀講結合,會意入境,情境交融”的教學指導思想,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通過反覆品讀,感受秋雨的美;合理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讀中感悟秋景之美。在學法指導方面,我採取由牽到扶再到放的方法,引導學生在自讀自悟地個性化閱讀中,揣摩重點詞句的含義,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情感。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我設計的教學過程包括如下環節:

(一)複習字詞,問題導入。

首先通過各種形式的讀(齊讀、指名讀、小老師帶讀)讓學生將字詞熟練於心,爲接下來的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礎。再通過多媒體情景引出課題。

(二)精讀課文,理解體驗

師配樂範讀,學生邊聽邊思考:你都看到了什麼?學生通過問題,已經對文章的內容有了大概的瞭解。接着通過比較、討論,讓學生將秋天的美的感受讀出來。

第二自然段是學生學習的重點段落,我先讓學生默讀找到描寫顏色的詞語,並完成填空。接着我採用了情感朗讀法,符合《新課標》的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反覆朗讀的過程中我會和學生共同得出結論秋天的雨具有五彩繽紛的顏色。在此環節中,我還恰當藉助多媒體課件,再現文中的美麗景色,在美妙的音樂中,以情助讀。接下來,我會引導學生進行比喻句的寫作練習。這一設計使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接軌了,爲了讓學生有物可寫。這樣的設計循序漸進的激發了學生的寫作慾望。

在學習第三自然段時,我恰當藉助多媒體課件,再現文中的美麗景色,在美妙的音樂中,以情助讀。通過男女比賽讀秋天的各種香甜的氣味從而感受到豐收的喜悅。

課文第四自然段,文字妙趣橫生描寫了深秋中各種動植物過程中準備過冬的場景。我採用填空的形式把握文段內容並通過分角色朗讀、表演激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秋天歡樂的氣氛。

通過前面幾個自然段的學習,學生們對秋天都有深刻的感受(美麗、歡樂……),自然過渡到第五個自然段:秋天的雨,帶給大地的是一曲豐收的歌,帶給小朋友的是一首歡樂的歌。就此也完成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使學生體會秋天美,感受語言美,激發學生對秋天的熱愛、讚美之情。

最後一個環節,拓展、積累、昇華感情:拿起筆寫出、畫出多姿多彩的秋天。

說課稿 篇8

說教材:

國小語文蘇教版第八冊《九色鹿》是童話。本篇題爲”九色鹿”,屬於擬人體的童話故事,九色鹿所發生的故事裏,蘊涵着積極的思想,能給人深刻的啓迪.讚揚了九色鹿捨己救人,不圖回報的高尚品質,譴責背信棄義、恩將仇報的可恥行爲。

全文按照故事情節可以分爲三段。第一自然段爲第一段,寫九色鹿的由來.第二到五自然段爲第二段,寫九色鹿救人不要報答.第六到九自然段爲第三段,寫調達見利忘義.受到重法罰.

說重點:

第三段是全文的重點.在這段中,人物的性格特徵充分展現,人物語言形象生動.值得反覆體會與品味.

說難點:

因爲孩子們認識世界的特點是直觀、形象的,而要在語言文字中準確把握所蘊含的情感世界,這對孩子來說有困難。發揮想象,體會人物性格,明白事理是全文的重點.

說教法:

1、情境法

全篇教學始終注意創設情境,開始以課本劇方式讓學生明確自己的特殊身份,當學生樂於承認自己的角色時,已經有了良好的開端,其間又根據每環節不同的教學內容,讓學生讀讀、想想,演演,評評,教師導演的身份進行講評。學生在想象中表演,在表演中體悟課文的深刻含義.入情入境,水到渠成.

2、表演法

全篇教學採用了以表演爲主,教師充分相信學生,爲他們創造主動感知、積極思考、體味成功的機會。在引導學生表演時,讓學生充分讀,邊讀邊想象課文描繪的圖景,揣摩劇情,人物的語言,動作與神情。學會想象,學會表演,使整個課堂裏洋溢着美育氣氛,使學生在接受語文教學時同時受到美育的薰陶。

3、電教法

思維科學的研究成果告訴我們:人們在接受信息時,無論如何強調調動所有感官的必要性都不爲過。這節課,教師打通了學生接受信息的多條渠道。運用電教法,抓住了學生獲得信息的主渠道——視覺。通過邊看邊讀、邊聽邊考察,使信息更加便捷地進入到學生的大腦;另外,還通過教師的語言與優美的樂曲等中介手段,使信息的傳入渠道更加多元。當信息通過多種渠道立體地進入到學生的大腦時,你還擔心九色鹿與調達不長駐學生的腦海中嗎?

說學法:

1、感情朗讀法

因爲本文是一篇語言優美的文章。情溢言表,在流暢,動人的景物描寫中寄予情思,而這種情思,正是需要學生掌握的重點。但這種情,文中並沒有直露地抒發,全部寄於字裏行間,那麼,要抓住這種情,只有讀,通過學生感情朗讀,讓他們在自己的朗讀中去領會,會勝過老師重三疊四地講解,同時還起到了訓練朗讀能力的作用。

3、合作學習法

課堂上,學生分成四人學習小組,互教互學,共同提高。爲了使這種學習方式不流於形式,教師從細微處着眼,進行指導,讓每個學生承擔着不同的學習任務:有的當組長,負責整理每個小夥伴的發言,並準備在全班交流時能談出自己小組的見解;其餘的當組員。這樣,每人都需要與他人交流、合作。老師參與其中,對各小組的學習情況給予必要的提示與點撥。這樣,使學生相互瞭解彼此的見解,反思自己的思考過程,同時對其他同學的發言做出思考,教學過程即是學習的過程,同時又是學生交往的過程,學生的合作意識得到較好的培養。

說教學程序:

依據課文內容和要求,我準備用兩課時教學全文。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自學字詞;

再讀課文,理清層次,熟悉內容。

這裏我主要說一下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教學過程:

一、 複習

同學們同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麼?

根據回答板書: 九色鹿:捨己救人 不圖回報

調達: 見利忘義 恩將仇報

二、 指導表演課本劇。

(一)、指導人物性格分析。

1、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故事,大家想把它演出來嗎?(想!)

2、 要演好課本劇可不簡單,我們應該診所好哪些準備工作呢?首先我們要知道劇中有哪些人物。(根據回答板書:

王妃、國王、烏鴉。)

3、 知道人物後我們就要着重分析體會任務的性格特徵。請同學看課本總結王妃、國王、烏鴉的性格特徵,並告訴同學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4、 交流,王妃性格特徵。“她纏着國王要他去捕捉九色鹿。”“纏”體現王妃的任性。國王的性格特徵。“國王無奈,只好張貼皇榜,重金懸賞九色鹿。”“無奈、只好”說明國王良知未泯。

(二)、指導臺詞表白。

1、表演課本劇除了要知道人物的性格,更重要的是什麼呢?是臺詞,有感情有個性的臺詞是一出好的課本劇必不可少的因素。我們怎樣才能讀好、背好、表達好臺詞呢?首先請大家畫出課文中的臺詞。

2、根據回答出示:“救命啊,救命!”“謝謝你的救命之恩。……終身受你的驅使……”“我救你並不是要你做我的奴僕……知恩圖報了。”“如果用這隻鹿的毛皮……更加漂亮。”“九色鹿,……捉你來了!”“陛下,你知道嗎?……天下人笑話嗎?”

1、 要想很好的表達出臺詞,首先必須熟記臺詞。

2、 生讀臺詞。

3、 光讀熟是遠遠不夠的。還通過讀是別人認識人物是怎麼樣的.

4、 指導感情朗讀.提示加上動作,配合神情.

(三)、指導修改劇本.

1、要想是我們的課本劇引人入勝,我們還需要適當改動課文.老師送你們一句話

板書: 增加臺詞 減少旁白

2、指導修改。

出示:“調達鄭重起誓,決不說出九色鹿的住處,然後千恩萬謝地走了。”如果你是調達,你會起什麼樣的誓言?怎麼樣是千恩萬謝呢?

生嘗試表演。

3、學生分小組合作學習,仿照修改劇本。

三、 當衆表演,學會評價。

1自由合作練習進行表演。

2點名上臺表演。

3點評。

4、評選最佳演員,最佳合作組。

說課稿 篇9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六年級下冊《圓柱的體積》。

一、 把握教材,目標定位

《圓柱的體積》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圓柱體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圓柱體的特徵,讓學生比較深入地研究立體幾何圖形,是學生髮展空間觀念的又一次飛躍。圓柱體是基本的立體幾何圖形,通過學習,可以培養學生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爲下一步學習“圓錐的體積”打下基礎。根據本節課的性質特點和六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爲主、空間觀念還比較薄弱的特點,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爲:

1、知識與能力:通過推導圓柱體積公式的過程,向學生滲透轉化思想,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判斷、推理的能力和遷移能力。

2、過程與方法:結合具體情境和實踐活動,理解圓柱體積的含義。探索並掌握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圓柱的體積,並會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情感、態度、價值觀:感悟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繫,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由於圓柱體積計算是圓錐體積計算的基礎,因此圓柱體積和應用是本節課教學重點。其中,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比較複雜,需要用轉化的方法來推導,推導過程要有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因此,推導圓柱體積公式的過程是本節課的難點。

二、 把握學情,選擇教法

(一)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較豐富的生活經驗,這些感性經驗是他們進一步學習的基礎,本節課的學習過程正是讓學生的感性經驗上升到理性經驗的過程,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在這一過程中,能使學生體會到認識事物和歸納事物特徵的方法,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認識世界。

(二)、選擇教法,實踐課題。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應聯繫現實生活,使學生從中獲得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我緊密結合自己的課題“培養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能力與學生數學素養的策略研究”、“在數學課上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教學實踐,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小組合作及應用數學意識。因此,在本節課中,我認爲運用活動教學形態,多媒體演示形態,採取“引導-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學習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突破本課的難點。

三、 教學策略的選擇。

現代教育心理學認爲:國小生思維的發展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因此,按國小認知規律從“具體感知-形成表象-進行抽象”的過程,我打算主要採用觀察發現法、實驗法,以及分組討論、合作學習等形式,並運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讓學生在觀察、感知各種實物的基礎上,動手操作,分組討論、合作學習,教師恰當點撥,適時引導等方法及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觀察、實驗得出結論,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教學原則。

四、基於以上構想,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程序爲:

教師活動: 創設情境 協作指導 拓展延伸

學生活動: 操作感悟 自主探究 實踐應用

具體爲三個環節進行教學:

1. 直觀演示,操作發現

讓學生充分利用直觀教具觀察、比較、動手操作、討論交流,使學生在豐富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在老師的指導下,推導出圓柱體積計算的公式。從而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體會知識的由來,並通過已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充分發揮了直觀教學在知識形成過程中的積極作用,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和學習習慣。

2. 巧設疑問,體現兩“主”

教師通過設疑,指明觀察方向,營造探究新知識的氛圍,在引導學生歸納推理等方面充分發揮了其主導作用,有目的、有計劃、有層次地啓迪學生的思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學生當作教學活動的主體,成爲學習活動的主人,使學生在觀察、比較、討論、研究等一系列活動中參與教學全過程,從而達到掌握新知識和發展能力的目的。

3. 運用遷移,深化提高

運用知識的遷移規律,培養學生利用舊知學習新知的能力,從而使學生主動學習,掌握知識,形成技能。

現代課堂教學中,不是老師單純地傳授知識,而是在老師的指引下,讓學生自己學,任何人都不能替代學生學習。所以要把教法融於學法中,在學法中體現教法。

本節課的教學,使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

1. 學會通過觀察、比較、推理能概括出圓柱體積的推導過程。

2. 學會利用舊知轉化成新知,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3. 學會利用知識的遷移規律,把知識轉化成相應的技能,從而提高靈活運用的能力。

具體教學程序:

(一)、情景引入: 1、複習:大家還記得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怎樣求嗎?讓學生說出公式。出示圓柱形水杯。(1)老師在杯子裏面裝滿水,想一想,水杯裏的水是什麼形狀的?

(2)你能想辦法計算出這些水的體積嗎?

(3)討論後彙報:把水倒入長方體容器中,量出數據後再計算。

2、創設問題情景。

如果要求壓路機圓柱形前輪的體積,或是求圓柱形柱子的體積,還能用剛纔那樣的方法嗎?剛纔的方法不是一種普遍的方法,那麼在求圓柱體積的時候,有沒有像求長方體或正方體體積那樣的計算公式呢?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研究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板書課題:圓柱的體積)通過創設問題情景,可以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舊知,積極思考,去探索和解決實際問題,並能製造認知衝突,形成"任務驅動"的探究氛圍。

(二)、新課教學:

設疑揭題:同學們想一想,我們當初是如何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呢?課件演示推導圓的面積公式的轉化過程。我們能把一個圓採用化曲爲直、化圓爲方的方法推導出了圓面積的計算公式,現在能否採用類似的方法將圓柱切割拼合成一個學過的立體圖形來求它的體積呢?引導學生小組合作交流、觀察、既而動手操作。沿着圓柱底面把圓柱切開,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6塊或更多塊,啓發學生說出轉化成我們熟悉的長方體。同時引導學生觀察轉化前後兩種幾何形體之間的內在聯繫,圓柱的底面與長方體的底面有什麼關係?圓柱的高與長方體的高又有什麼關係?學生交流、進行驗證、自己推導出圓柱體體積計算的公式。教師再用多媒體課件演示驗證整個的具體操作過程,最後讓學生說一說圓柱體計算公式的整個推導過程。引導學生用字母表示出來。

根據教材特點,學生的認知過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求知慾望,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親自完成從演示——觀察——操作——比較——歸納——推理的認識過程,讓知識在觀察、操作、比較中內化,實現由感性到理性,由具體到抽象,這種教學方法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助於突破難點,化解難點。

關於難點的突破,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1) 引導學生自己動手通過觀察比較,明確圓柱體的體積與它的底面積和高有關。

(2) 運用知識遷移的規律,啓發引導,層層深入促進學生在積極的思維中獲得新知識。

(3) 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師生互動,小組合作,通過演示操作,幫助學生找出兩種幾何形體轉化前後的關係。

(4) 根據新舊知識的連接點,精心設計討論內容,分散難點,促進知識的形成。

3. 運用。出示例1:先由學生自己嘗試練習,請一位學生板演,集體講評時提問學生,在解題時要注意什麼?讓學生自己來概括總結,通過學生的語言說出:(1)單位要統一(2)求出的是體積要用體積單位。在掌握了圓柱體積計算的方法之後,安排例1進行嘗試練習,這樣既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又可以培養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能力,同時把所學知識轉化爲相應的技能。

(三)鞏固練習,檢驗目標

1.練一練1題:計算各圓柱的體積,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理解鞏固圓柱的體積公式。

2.完成練習第2題。通過練習,鞏固新知識,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把所學知識進一步轉化爲能力,在練習中發展智力,培養優良的思維品質和學習習慣。

3.變式練習:已知圓柱的體積、底面積,求圓柱的高。

這道題的安排是對所學內容的深化,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同時深化教學內容,防止思維定式。

4.動手實踐:讓學生測量自帶的圓柱體。

教師提問:如果要知道這個圓柱體積,該用什麼方法?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測量的?又是如何計算的?

這道題的設計,一方面培養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對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理解,同時數學知識也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使學生明白,我們所學的數學是身邊的數學,是有趣的、有用的數學,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總結全課,深化教學目標

結合板書,引導學生說出本課所學的內容,我是這樣設計的: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內容?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你有什麼收穫?然後教師歸納,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懂得了新知識的得來是通過已學的知識來解決的,以後希望同學們多動腦,勤思考,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好多問題需要利用所學知識來解決的,望同學們能學會運用,善於用轉化的思想來豐富自己的頭腦,思考問題。

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材:

《生命生命》這篇課文是第五組以“生命”爲專題中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開頭首先提出問題:生命是什麼?下面的內容卻沒有從正面回答,而是從飛蛾求生、磚縫中長出的瓜苗、傾聽心跳等幾件小事中,向我們展示了生命的意義: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作者還表達了自己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一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這是本課向我們詮釋的生命的全部內涵。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會生命力的頑強。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引發學生對生命的思考,培養學生熱愛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與正確的價值觀。

三、說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中的三個事例所蘊含的道理。

2、教學難點:

聯繫生活實際談談自己對生命的感悟。

四、學情分析:

這篇課文的作者對生命作了一些理性的思考。四年級的學生年齡尚小,在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上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教學本文前,可以讓學生蒐集一些有關人生、生命方面的名言。使學生從中受到生命意義的啓迪,爲領悟本篇課文的思想內容做好準備。

(教師可以在課前先詢問學生蒐集情況,如果學生沒有蒐集到,可以先告訴學生一些這方面的名言。如:1、人最寶貴的是生命。 2、生命對於每個人只有一次。 3、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爲而羞恥;這樣,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就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爲解放全人類而鬥爭。”)

五、說教、學方法:

1、教法:

採用整體感知、研讀賞析、體驗反思的教學環節,層層深入,對學生進行思想薰陶與感染。

2、學法:

通過品讀課文、交流、討論,感悟生命力的頑強,理解生命的真諦。通過暢談對生命價值的理解,抒寫對生命的感言,提升對生命的認識。

六、說教學設計理念:

我之所以這樣設計,目的是要徹底改變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方式。從而使教師轉入幕後,變爲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體。

七、說教學過程:

一、採用故事引入,鋪墊情感基調。

1、將本課的作者——杏林子的生平事蹟介紹給學生,讓學生說一說:爲什麼一個一生有五分之四時間都在與病魔作鬥爭的人會有這樣的生命奇蹟的出現?

總結學生的發言後,自然的引入本課。(這樣的引入,是爲了與即將學習的文本進行無縫接軌,在學習文本之前,先調動起學生的情感。)

2、引入。在上節課中,我們已經知道作者通過三件事,向我們闡述了生命的頑強、生命的寶貴。還記得是哪三件事嗎?(學生回答後,板書三個事例:飛蛾求生 瓜苗破土 靜聽心跳)

二、品讀課文、感悟生命的頑強。

㈠、學生自由讀課文,再次感知。

㈡、交流、討論、思考三個事例中所蘊含的道理。

1、以小組爲單位分別討論、思考感興趣的事例。可以談自己喜歡的原因,也可以談自己的感悟。(課前可先讓學生自由結合成6個學習興趣小組。)

2、以“飛蛾求生、瓜苗破土、靜聽心跳”三個事例的順序,讓小組推出代表,說說從事例中體會到的內容。組內成員可以補充,其他小組成員也可以提問。(總結學生對三個事例的發言後,

板書:珍愛生命 生命力是強大的 嚴肅對待生命)

三、情感昇華。

教師在總結學生的發言後,向學生提出問題:我們應該如何對待自己的生命?

(總結學生髮言後,板書:珍惜生命 善待生命 創造價值)

四、課外拓展,抒寫生命感言。

1、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

2、把自己對人生的感悟寫下來,可以仿照作者的寫作方法。(選做題)

八、說板書:

生命生命

飛蛾求生——珍愛生命珍惜生命

瓜苗破土——生命力是強大的善待生命

靜聽心跳——嚴肅對待生命創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