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精選說課稿模板10篇

說課稿 閱讀(2.05W)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選說課稿模板10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本單元課文的內容定位在“文化生活”上,這體現了語文同社會文化生活的密切聯繫。文化生活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內容,是人類精神活動的高級形式。語文除了是交際和學習的最重要的工具之外,還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語文教學除了教會學生使用語文工具外,還有引導學生認識和把握人類文化的重要任務。培養學生對文化生活、對文學藝術的廣泛興趣和鑑賞能力,是語文教學普遍的目標內容之一。課文《社戲》以“社戲”這一江南水鄉文化活動爲線索,表現了“我”的一段童年生活經歷。課文通過“我”和少年夥伴們夏夜行船、船上看戲、月下歸航等情節的描寫,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爛漫、童趣盎然的江南水鄉文化生活經歷。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大綱》對閱讀和寫作的要求,將本課教學目標擬訂如下:

1、知識目標:體會江南水鄉文化生活,適當引導學生關注自己家鄉的文化習俗。

2、能力目標:(1)引導學生通過反覆的朗讀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2)體會景物描寫的詩情畫意和抒情作用。

3、情感目標:體會農家少年的淳樸善良、好客能幹和“我”與農家小朋友的真摯感情。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在課文中,作者記敘了一段幼時看社戲的經歷,表現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和留戀之情。本文的景物描寫、細緻逼真,充滿江南水鄉的詩情畫意。引導學生領會作者是如何抓住特點描寫景物,又是如何融情人景的,這是本文教學的重點。本文結尾對“豆”與“戲”的評價、讚美與前面對“豆”與“戲”的描寫似乎有些矛盾,引導學生理解這一問題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四、說教學手段

1、從學生實際出發,以多媒體展示作爲主要教學手段,一方面增強直觀感,培養學生對江南水鄉文化生活的感性認識。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課效率,增加課堂知識容量。

2、把播放課文錄音作爲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通過課文錄音把學生引進課文所描述的畫面,接受美的薰陶。

五、說教法、學法

1、《社戲》雖然寫的是童年趣事,而且主人公的年齡與七年級學生大體相當,但畢竟年代久遠,對於當代少年,尤其是城市少年來說,是既熟悉又陌生,既親切又有隔膜,既容易理解,又會產生出許多奇怪的疑問來。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選擇教法時原則上應該精講、少講,放手讓學生去讀,去討論,去領悟。學生的閱讀興趣可能會只集中在故事情節上,而對優美的景物描寫、細膩的心理刻畫不會很在意。這正是需要教師精講的地方。

教師要重視點撥,提供背景材料,點明要點所在。教師的作用在於啓發學生思維,而不是交給學生一個答案。文學作品的內涵是十分豐富的,對文學作品的欣賞也應該是豐富多彩的。不同的讀者從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教學本課時,尤其在處理課後練習,不宜追求惟一的標準答案,要允許並且鼓勵學生提出質疑、發表見解。

2、不同時代的少年兒童有不同的興趣愛好,但他們純真的.童心卻是相同並且相通的。因此,在閱讀時,採取聯想的方法會比較好一些。從《社戲》裏小夥伴們的所作所爲,聯想到自己;如果身處其境,會不會也那樣做?在現實生活中,自己和朋友們是不是也做過類似或者更“淘氣”、更有意思的事,做這些事,表現了少年朋友們怎樣的態度和情感?其次,要學習發現問題,提出質疑。《社戲》裏的小朋友爲什麼這樣而不那樣,怎樣去評說他們的行爲,這些都是可以質疑的。不只要提出問題,還要有自己的見解。第三,要認真體會作品中的景物描寫和心理描寫,並學習這些表達方式。

六、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1、導入新課。

2、解決字詞障礙。

3、理清文章脈絡;熟讀課文。

4、明確“我”在平橋村得到的優待和樂事

5、播放課文朗讀錄音整體感知課文。

6、學生朗讀課文,梳理文章脈絡。

7、利用課文中的註釋和背景材料介紹,學生描述社戲這一習俗。

8、學生聯繫家鄉某一文化習俗,在課堂上口頭表達,課後寫小作文。引導學生通過反覆的朗讀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體會江南水鄉文化生活,適當引導學生關注自己家鄉的文化習俗。

第二課時

1、看戲前的波折;

2、航船在去趙莊途中的如畫景物和急切心情。

3、看戲時的心理和興趣。

4、找出夏夜行船時表現作者所見、所聞、所感的句子,並且體會其中哪些描寫可以體現當時人物的心情,明確此處是通過寫景來抒情的。

5、學生複述看戲過程,歸納看戲時人物的心情。

6、佈置課後寫一篇小作文,練習以景抒情的寫法。體會景物描寫的詩情畫意和抒情作用。

第三課時

1、看戲歸來的情形。

2、看戲次日的情形。

3、複述歸航時主要寫了哪些趣事。

4、比較此時心情同看戲時有什麼不同。

5、重點討論、理解文章最後一句的含義。體會農家少年的淳樸善良、好客能幹和“我”與農家小朋友的真摯感情。

七、課後實踐

學生雖然不大會有在農村看社戲的經歷,但在城市中會有豐富多彩的各種文化活動,可以把自己參加過的一次活動的情況寫下來,也可以請自己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談談他們是否看過社戲的情景。

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讓生命更精彩》是首師大版思想品德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珍愛自我》的第6課。

主要依據課標:

2.1認識自己生命的獨特性,體會生命的可貴。

2.2知道應該從日常的點滴做起實現人生的意義,體會生命的價值。

本課的地位和內容:

《讓生命更精彩》這一課是繼第5課《多彩的生命世界》從整體的角度說生命之後從個體的角度來說明生命的,是第5課的昇華也是整個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課首先讓學生意識到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屬於自己的生命只有一次,因此要珍惜自己的生命,意識到自己生命的寶貴,同時也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生命不僅僅屬於自己,還牽動着許多關愛我們的人,要學會珍愛生命,延伸生命的價值。

本課的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認識到自己生命的獨特和寶貴,應該珍愛自己生命,努力延伸生命的價值,讓自己的生命更加精彩。

知識與能力目標:認識到自己的生命是獨特和唯一的,應珍惜自己的生命;認識到自己的生命是寶貴的,要在珍愛自己生命的基礎上不懈努力,從點滴小事做起,延伸生命的價值。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看fIAsH動畫,幫助學生體會生命的'精彩

通過找不同的小遊戲,幫助學生認識生命的獨特

通過創設情景、感悟體會,幫助學生認識生命的寶貴

用榜樣的力量感染學生,幫助其理解生命的價值

用點滴小事教育學生,幫助其實現生命的價值

本課的重、難點:

結合本課內容和學生實際,我將本課的重、難點定位於:

重點:生命是獨特的、寶貴的。(七年級的學生正步入青春期,對我的思考會更加頻繁和深入,他們想要更深入地瞭解自己的生命,更需要去認識自己生命的寶貴。)主要依據課標2.1認識自己生命的獨特性,體會生命的可貴。

難點:生命是寶貴的,應努力延伸生命的價值。(七年級的學生,對於自己生

命的寶貴,生命的意義,他所包含的內容,他所牽扯到的其他人對自己的關愛,以及它的價值等這些內容學生很少去想,也很難理解。)主要依據課標2.1體會生命的可貴。2.2知道應該從日常的點滴做起實現人生的意義,體會生命的價值。

二、學生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正步入青春期,對我的思考會更加頻繁和深入,他們想要更深入地瞭解自己的生命,這就需要老師幫助他們認識到人與人之間的獨特性,以及自己的與衆不同之處。

七年級的學生,對於自己生命的寶貴,生命的意義,他所包含的內容,他所牽

扯到的其他人對自己的關愛,以及它的價值等這些內容學生很少去想,也很難理解。需要老師通過從日常生活的角度,讓學生理解自己生命的寶貴,思考如何延伸自己生命的價值。

三、教學方法

1、教法:

爲了達到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採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

情景教學法:利用多媒體播放fLAsH動畫,讓學生在動畫創設的情景中體會生命的精彩和寶貴;設計“續編故事”環節,讓學生在故事創設的情景中感悟其他人對自己的關愛,進而更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生命的寶貴。

體驗式教學法:設計小遊戲“找不同”,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生在遊戲中體驗與感悟,進而認識到人與人之間的獨特性。

小組合作教學法:在“小遊戲”和“續編故事”兩個環節中,指導學生以小組爲單位共同合作,互相幫助完成任務。

2、學法:在情景中體會生命的精彩,在遊戲中感悟生命的獨特,在小組合作中認識生命的寶貴,在榜樣感染下認識生命的價值。

四、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請學生看fIAsH動畫——劉翔的精彩瞬間

2、請學生談感受

3、歸納總結:我們應該讓生命更精彩

講授新課

(一)生命是獨特的

1、帶領學生做遊戲——“找不同”:

A、出示圖片,請學生說出圖中四種不同動物的名稱。

總結:地球上存在的生命種類數不勝數,每個物種之間是千差萬別的。從此構成了我們豐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B、出示圖片,請學生找出圖中同一種動物的不同點。

總結:即使是同一物種的生命,每一個體之間也各不相

同。

c、出示資料,請學生猜出文字資料描述的兩個不同的人。

總結: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都有獨特的自我和精神生活。衆多個體組成了我們色彩繽紛的世界、組成了我們異彩紛呈的社會。

D、請學生說一說自己的不同之處。

總結:世界因爲“我”,而多了一份色彩。生命屬於我們只有一次,我們應該愛護自己,信任自己;爲自己的存在感到喜悅,爲自己的成功而自豪,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能輕易放棄自己的生命。

2、歸納總結:

生命不同——生命是獨特的,我們應該愛護。(板書)

(二)生命是寶貴的

1、請學生看動畫《生命不能如此之輕》,思考並回答問題:“爲什麼我們的生命不能如此之輕?”

2、歸納總結:我們不僅僅是爲了自己而活,我們的存在還關係到許許多多的人,我們的生命是十分寶貴的。

3、請學生看自己的成長經歷,瞭解自己來到這個世界上,所受到的許許多多的關愛與呵護。

4、以小組爲單位續編故事,更深刻地感悟父母、老師、同學、社會對自己的關愛,進而更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生命的寶貴。

5、歸納總結:

生命相同——生命同樣寶貴,我們應該珍惜。(板書)

6、請學生看榜樣人物(劉翔、袁隆平、李素麗)圖片,談榜樣人物事蹟,使學生體會到生命的價值

7、接句子——“因爲有了我”,使認識到應從身邊小事實現自己生命的價值?

8、歸納總結:從日常小事做起,不懈努力,延伸生命的價值,讓生命更精彩。(板書)

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老師希望大家能夠愛惜自己獨特的生命,從身邊小事做起,實現自己的價值,讓自己的生命更精彩

課堂檢測

小明的同桌小麗患上了白血病,住在醫院的無菌病房裏。小麗無法接受這樣的打擊,拒絕治療,拒絕飲食,準備放棄生的希望。小明和同學們心急如焚,一方面捐款資助小麗治療,另一方面給小麗寄去賀卡,勸告她珍惜生命,配合醫生治療。現在小麗的病情穩定,正在頑強地同病魔作鬥爭。

請你向小麗說幾句心裏話,陳述珍惜生命的理由。

作業

1、小結本課學習內容

2、爲自己的親人、老師、同學做一件事

板書

說課稿 篇3

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六年制國小語文第三冊24課《月亮姐姐的新夥伴》。這是一篇科學童話,它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介紹了人造衛星的作用,從而培養和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通篇運用擬人手法可謂本文一大特色,如“月亮姐姐、地球媽媽、新夥伴”這些極富親和力的詞彙,化遙遠的星空、無生命的物質爲可見可聞可觸摸的事物,讀來親切動人。而文中月亮姐姐和人造衛星那一番富有童趣的對話,深受兒童的喜愛,是訓練孩子們有感情朗讀的好材料。

說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掌握多音字“轉”;理解“夥伴、轉播、新聞”等詞語的意思。

2.能用“會……會……會……會……”說話。

3.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讀出對話的情味;懂得人造衛星的作用,瞭解有關人造衛星的其它知識,培養孩子們對科學的興趣。

爲什麼把教學重點確定爲以上幾個內容呢?

我想:識字作爲教學重點是由義務教育國小語文教學大綱決定的,二年級是識字量最大的一個年級。把能用“會……會……”的說話練習作爲重點,是由文章寫法上的特點決定的,課文第三段出現了一個“會……會……會……會……”的句式,教學中要讓學生掌握這個句式,爲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積累建築的材料。而把有感情朗讀課文作爲教學重點,則是由課文內容決定的。課文用極富童趣的語言介紹了人造衛星對人類的貢獻,學生只有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才能感悟、理解、積累語言文字和它所負載的思想內涵,激發兒童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

本課的教學難點我確定爲;瞭解人造衛星能爲人類做哪些事情?這是根據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和閱讀能力而確定的。

說設計

本課我打算用二教時完成。我在這二教時中是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呢?

識字教學的任務我是這樣完成的:

我認爲:二年級學生經過一年的學習,已經有了初步的識字能力。因此,二年級的識字教學教師不應平均使用力量,主要抓住那些音難、形難字、易錯字,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本課10個生字中,教師要着重指導好“察、播、停”三個形難字,如“察”的中間部分就要藉助演示、觀察,重點書空。而多音字“轉”字,不光兩個讀音同時在文中出現,還帶有新筆劃“豎折撇”,是本文生字教學的重點。“轉”字的落實我作了以下設計:首先多媒體出示句子;月亮姐姐跟着地球媽媽,日日夜夜不停地轉。要求學生正確朗讀這句話,藉助語境掌握“轉”字的讀音。接着多媒體動畫演示:月亮繞着地球不停地旋轉。藉助形象讓學生感知:當定義爲某個物體繞着一個點轉圈子時,它就讀“zhuàn”。然後,我又用媒體出示“轉播”一詞,引導學生讀準第三聲,並組詞,如“轉身、轉彎、轉折”等。使學生明白:當表示改變方向這個意義時,就要用“zhuǎn”。這樣使學生正確把握“轉”這個多音字。最後讓學生藉助多媒體輔助書寫,完成了“豎折撇”這個新筆劃的教學。以上設計,步步深入,循序漸進,充分展示了知識的梳理過程,使學生學得輕鬆、學得有效。

那麼,如何讓學生學會有感情地朗讀,理解人造衛星的作用呢?

(一)藉助填空,促進朗讀。文中有一條主線,那就是月亮姐姐的兩次說話:“你是誰?爲什麼飛上天?”“歡迎你,地球上來的新夥伴!”這兩句話依次表現了月亮姐姐從“奇怪”到“高興”的心理變化。怎樣讀出疑問和感嘆的'語氣?光憑教師講解技巧,肯定難以奏效。針對低段孩子“喜怒皆形於色”的年齡特點,我設計以練代講,讓學生在“問”和“說”之前添加提示語,比如“高興、驚奇、熱情”等。藉助這種方式,引導學生揣摩人物的情感世界和個性特徵,更準確地把握對話的情感內蘊和當時特定的交際氣氛,朗讀起來入情入境,饒有童趣。

(二)藉助朗讀,促進理解。課文第三段是閱讀和理解的重點段,也是認知的難點。爲落實這一重難點,我設計了五個層面地讀:

(1)初讀,讀通課文。“初讀”務須充分,要使學生的讀做到如朱熹所言,“須字字響亮,不誤一字,不少一字,不多一字,不倒一字”。這樣才能爲感情朗讀打好基礎,爲理解語言作好鋪墊。

(2)再讀,彙報交流。在學生充分感受言語材料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再次自讀自悟,並彙報交流“你發現了什麼?”藉此觸發學生對課文內容和表達方式一個整體的、籠統的語感。

(3)精讀,深入理解。這一環節是教學的重難點,我作以下設計:首先,多媒體出示本段第一句:“我是一顆人造衛星,人們把我送上天。”“什麼是人造衛星?人們爲什麼把我送上天?”這是學生認知上的空白,我藉助一組人造衛星的圖片和衛星發射過程的動畫演示,給學生建立鮮活的表象,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然後,提問:“人們爲什麼要把人造衛星送上天呢?”引導學生理解朗讀好第二句,並能用自己的語言進行復述。爲了達到這一目的,我設計了這樣的梯度訓練:第一步:理解作用。學生自行朗讀第二句,並用“人造衛星會——”來說話,從而使學生了解人造衛星有哪些作用。在學生興趣盎然的談話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說得準確、規範。第二步:進行復述。讓學生用“人造衛星的本領真大,會——會——會——會——”的句式,結合課文內容進行說話訓練,達到複述課文內容的目的。第三步:輔助理解。至此,學生對語言文字所負載的信息的認知還只侷限於淺層次,怎樣擴充信息的深度?我給學生提供了一份精心設計的資料。資料採用自述式的言語介紹通信衛星、偵察衛星、氣象衛星、資源勘探衛星的作用,不光貼近課文語言的特色,富有童趣;更負載了課文中言之不詳的相關資料,幫助學生加深理解、積累語言。如資料中的開場白:“嗨!大家好,我們是人造衛星,是人類的好朋友。你們想了解我嗎?”又如自我介紹:“我是一顆通信衛星,我能接收地面上的信息,再把這些信息轉送到其他地方。如果你要收看精彩的電視節目,那就得請我幫忙了。”如此活潑的語言,必定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學生熟讀材料後,選擇最喜歡的一種衛星,藉助表演進行表述。這樣的拓展,融朗讀、理解、運用、說話爲一體,使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感受科學的魅力,拓寬知識的內涵,強化語感的品位,可謂一舉多得。第四步:迴歸整體。以上設計,體現了“不會--會—更會”的學習過程,學生對人造衛星的作用必然瞭然於心,此時,教師相機引導,“現在,誰能來做做人造衛星,講講你的作用?”如此,大大激發學生讀的興趣,自然讀得形象、讀得自豪、讀得動情。

(4)誦讀,習得語感。誦讀是把語言材料內化的有效途徑。教師應鼓勵學生用多種形式進行誦讀,比如分角色表演,又如複述故事……最終使學生輕鬆自如地跟着語感和作者走到一起,達到使其言皆若出於我之言,使其意皆若出於我之心的程度。

(5)泛讀,延伸拓展。“言有盡而意無窮”,當學生感於言而動於情,激起濃厚的探索的慾望時,我因勢利導,向學生推薦了關於我國人造衛星研製和發射的相關兒童科普讀物,並建議有餘力的學生閱讀有關天文知識的兒童科普讀物,同時邀請常識老師做嘉賓,舉行一次“宇宙的奧祕”語文活動課,從而激發和培養了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情感,加深了學科間的融合,提高了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以上設計,僅僅是我對本課教學的理想藍圖,實際教學中能否收到設想中的成效,應該跟着學生實際不斷修改、不斷探索。

說課稿 篇4

【說教材】

本課記敘了作者和卡達叔叔在一次尋山時,與一條大蟒蛇不期而遇的經歷。重點寫了卡達叔叔在大蟒蛇纏住身體的危急時刻,利用蛇在水中不咬人的特點,巧妙脫險,並且保護了大蟒蛇。

文中的第二節寫道,當大蟒蛇吐出舌頭向我們游來的時候,卡達叔叔眼疾手快,脫下上衣,罩住蛇頭,按住蛇頸,滾進溪流。他阻止了我拔刀想砍蛇的舉動,保護了大蟒蛇。我對叔叔的做法很擔心,可結果卻讓人喜出望外,卡達叔叔從水裏出來時安然無恙,在保護大蟒蛇的同時也保護了自己。第3、4小節寫道,當我對叔叔的做法很好奇時,叔叔告訴了我他這樣做的原因:蟒蛇在水中是不咬人的;蟒蛇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不能隨便捕殺的。

【說學情】

二年級的學生通過一年的學習,有了一定的識字經歷,掌握了一定的識字方法,初步具備了自學字詞的能力,能運用三套識字工具自學字詞,而且也基本養成了課前預習的良好學習習慣。他們一般喜歡常見的小動物,對野生動物是充滿着好奇,同時又有種膽怯的心理。說到蛇,學生都很害怕,對大蟒蛇也是如此。學生對它瞭解不多,只是從電視上和動物園裏看到。所以,在上課的一開始,我用“人與野生動物能和諧相處”來緩解學生的壓力,吸引學生積極地投入到課文中來。學完課文,要讓學生說說對卡達叔叔有什麼印象,學生可能會有各種各樣的答案:聰明、勇敢、沉着、冷靜、知識淵博、經驗豐富等等,只要言之有理,都給予肯定和鼓勵。但最終要啓發學生明白卡達叔叔是憑着豐富的知識、機敏的頭腦,保護了自己,也保護了野生動物。

【說教學過程】

一、讓學生充分地享受朗讀

課文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本課教學中,我採用多種朗讀形式,讓學生充分地享受朗讀的樂趣。

1.積極調動學生的感官,感情朗讀。

指導朗讀第1節中的句子“啊!是一條碗口粗的大蟒蛇!”時,我讓學生看圖,有種情感的體驗,這樣能更好地把緊張、害怕的語氣讀出來。

2.引領學生進入某種情境,讀好人物的語言。

指導朗讀第2節中的卡達叔叔喊“別動!”我拼命地喊“卡達叔叔!卡達叔叔!”兩句時,我通過引讀,帶領學生進入某種情境,我說:我趕緊抽出腰刀想砍蛇,卡達叔叔馬上阻止我,大聲喊——(“別動!”)卡達叔叔連人帶蛇滾進了溪流,我不知道他怎麼樣了,急得拼命叫喊——(“卡達叔叔!卡達叔叔!”)學生就能把握好人物的語氣,讀好句子。

3.通過反覆朗讀,理解詞語的意思。

第2節中寫卡達叔叔看見大蟒蛇游來時所做的一連串動作的詞要讓學生反覆朗讀,在多次朗讀的基礎上理解詞語“眼疾手快”的意思。理解後,讓學生再讀,把“眼疾手快”的意思讀出來,學生肯定會很帶勁。

4.讓學生扮演角色朗讀課文的最後2節。

讓學生當小演員,扮演角色朗讀課文的'最後兩節,會讀得有滋有味。

二、重視學生的語言積累

重視學生的語言積累是《語文課程標準》中一個重要的指導思想。《語文課程標準》多次提及“語言積累”這個問題。例如在第一學段的“階段目標”中提到 “在閱讀中積累詞語。”在第二階段的“階段目標”中提到“積累課文中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我在本課中既重視文中詞語的積累,又適時地向課外拓展。

1.充分理解“眼疾手快”。

通過讓學生找卡達叔叔動作的詞,然後自讀,同桌讀,老師引讀,齊讀,來理解“眼疾手快”的意思可謂是水到渠成。理解後再讀,學生讀得更好。

2.拓展理解“平安無事、安然無恙”

第2節中寫“卡達叔叔從水裏鑽了出來,竟一點兒也沒傷着,大蟒蛇卻不見了”,讀到這裏時提醒學生:這裏的“一點兒也沒傷着”,一點事也沒有,可以換成什麼成語?學生會說到“平安無事、安然無恙”。然後,讓他們把成語放進句子中讀讀,加深對成語的理解。這樣,既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中理解了句子的意思,理解了成語的意思,又讓學生明白了在某些情況下可用一些成語來表示,培養學生積累成語的興趣和習慣,可謂一舉多得。

說課稿 篇5

一、 教學理念

本節課,在《英語課程規範》的指導下,結合一級目標設計了豐富的教學內容,採用了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拓展了同學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協助同學們真實的感受生活和體驗生活,通過視覺和聽覺激發他們的求知慾,並且鼓勵他們大膽的使用英語進行溝通和交流,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發展了同學的語言思維能力。

讓小朋友們自主的學英語、快樂的說英語、寓教於樂、輕鬆實踐。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同學的心理變化,努力營造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協助同學克服緊張心理,並和時給予同學肯定與鼓勵,讓其樹立自信心.促進同學健康人格的發展,達到人文教育和素質教育的雙重目的.

二、 教材和同學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EEC教材2A Lesson 3 《You have two eyes》第一課時新授課。是在同學掌握了一定的五官名稱的基礎上,學習如何表達我有兩隻眼睛,兩隻耳朵,一隻鼻子:I have two eyes. I have two ears. I have a nose.以和第二人稱的轉化表達:You have...本節課的教育對象是國小二年級同學,他們天真活潑,調皮好動,好奇心強,喜愛並且擅於模仿,對英語有着濃厚的學習興趣,並且這種興趣能夠成爲他們主動學習英語的動力。如何不時的激發同學積極的學習情感?這就需要我們通過巧妙的說課稿來完成。本節課本着以教材爲基礎,結合我校校本課程,拓展開發更加貼近生活的語言,通過教學使同學學會怎樣用英語表達擁有某物,同時還能在生活中實際運用。備課時我從同學的需求、喜好動身, 設計了豐富多彩的教學環節,使同學在快樂的學習和實踐活動中完成既定的'學習任務,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同時豐富了同學的生活經歷、開發他們的英語語言思維能力、發展個性和人文素養。

三、預設目標

(一)知識目標

1 感知、識別五官名稱,熟悉其英語表達方法.

2 熟練掌握基本句型,並能夠進行實際運用.

3通過人稱轉換,能簡單瞭解相關的擴展知識.

(二)能力目標

本節課通過小組合作、師生互動、遊戲操練,情境扮演等形式,讓同學完成聽、說、玩、演的技能訓練.使同學能夠靈活運用本課對話、培養同學實踐、創新和自主探究的學習態度,並提高同學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

(三)德育目標

本課通過對五官名稱的學習,引導同學保護自身的身體器官,注意用眼衛生,維護視力。

(四)情感目標

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同學的心理變化,關注同學的情感變化,努力營造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協助同學克服緊張心理,並利用科學的評價方法和時給予同學肯定與鼓勵,發展不同程度同學的語言能力,讓其樹立自信心。通過合作學習,培養其合作精神,促進同學健康人格的發展,達到人文教育和素質教育的雙重目的.

四、重點、難點和突破

本課重點:五官名稱和I have.../ You have...句型的理解—表達—使用。

本課難點:I have 與You have的人稱轉換;mouth的發音;數字加複數的表達形式。

說課稿 篇6

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第三冊第六單元,第十九課。

教材分析:本課講述了一隻小鳥和一隻青蛙對於天有多大而展開的一組對話。通過這個寓言故事向我們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不要像青蛙這樣目光狹小、自以爲是,而應該像小鳥一樣見多識廣,知識豐富。

(一)教學目的

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學會7個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着重理解“坐井觀天”、“大話”、“無邊無際”。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坐井觀天”這個成語的比喻意思。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難點

課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才小鳥的對話是教學的重點。理解“坐井觀天”的寓意爲教學難點。

(三)創新點

爲突破教學難點,讓學生創造性地學習,可採用以下方式來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1) 通過各種方法閱讀課文,理解詞意,理解課文。

(2) 做實驗,體驗“觀天”。學生用紙捲成筒體會青蛙之所以認爲“天只有井口大”,從而揭示寓意。

(3) 設計“跳出井口”,以此來拓展學生們的思維想象。

教法設想:

低年級學生有意注意力差,其思維方式以形象思維爲主,根據學生這一心理特徵,我在教授本課以運用啓發性原則來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能夠主動地自覺地學習。引導他們自由朗讀,以讀代講,自由閱讀自由表達,打好自主學習語文的基礎。再有,低年級學生喜歡直觀、形象、生動的故事情節,因此我採用了看圖片、做實驗、分角色表演等直觀性手段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進一步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依據新課標的精神,在此我運用了談話法、實驗法、討論法等教學方法來使學生全面參與,主動學習,培養創新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實踐能力。這樣也使老師寓教於樂,學生在樂中,學有所求,樂有所悟。

學法設想:

新課標要求,語文課程一定要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纔會從“不會學”變爲“會學”,二是由“被動學”變爲“主動學”,從而達到“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的目的。而學無定法,貴在得法,因此在教學本課時,指導學生採用比賽朗讀,想象情境,直觀理解,做實驗等學習方法,真正地達到了“教是爲了不教:這一教學目的,也使教師充分地發揮了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主動,運用遷移規律模仿學習,從而也培養了學生解疑閱讀、學會自學、學會積累的良好習慣。

練習設想:

積累運用是新課標強調的又一重要內容,在這個環節中,以學生的發展爲出發點和歸宿點,因此本課我主要進行聽、說、讀、寫、演五方面的技能訓練。

聽——學生聽老師有感情朗讀,老師聽學生朗讀,在聽中感悟語言。

說——以學生髮揮想象力、自由說說青蛙跳出井口後的所見所聞。

讀——個人讀、齊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比賽讀、引讀等形式,達到書讀百遍,其意自見的效果。

寫——續寫青蛙跳出井口後的故事,延伸課文的內涵,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演——讓學生分角色表演,鍛鍊他們的表達與表演能力。

教學過程:

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新課標和教材,體現“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訓練爲主線”的教學思想,注重看、聽、說、讀、練的教學思路。可以安排兩課時完成,下面具體說第二課時的教學步驟。

(一)啓發談話,引入新課

首先,我以謎語的方式揭示本課課題,“小朋友你們喜歡聽故事嗎?”(喜歡)“那你們都知道一些什麼故事呢?”這時的學生會結合平時所看到聽到的說出一些白雪公主、葫蘆娃、寶蓮燈等故事。緊接着我再問“今天,我又給大家帶來了一個有趣的成語故事,再說這個故事之前,我先給大家出一個謎語:一隻青蛙坐在井底看天,打一成語。以此揭示出本課課題《坐井觀天》。

因爲“創新思維是由問題開始的”,爲了使低年級的孩子學會創新,並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我引導學生審題質疑,初步培養他們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我提出“同學們看到這個課題後,會有哪些想法,會想到些什麼呢?”讓他們小組討論,然後我再梳理好問題歸納小結,可以得出三個問題:

1、通過這篇課文,告訴了我們一個什麼道理呢?

2、這到底是講的一個什麼故事呢?

3、如果小青蛙跳出井口後,又會看到什麼呢?

並板書:道理、事、看

(二)指導朗讀,啓發想象,通過朗讀來解決問題。

在這一環節中,我首先讓他們自由讀,然後提問“這篇課文到底講了一件什麼事呢?”(一隻青蛙和一隻小鳥在爭論天到底有多大)“這麼有趣的一件事,同學們想不想來表演一下呢?”(想)這時的學生興趣高漲,我再一步步地引導“想要演好戲可得先熟讀劇本。”以此來激發他們自由、主動地來朗讀課文的慾望。

這樣,當我把讀書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時,教室裏頓時會書聲朗朗,學生們都會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投入到朗讀練習中,而從他們豐富的表情與動作中也可以看出他們在朗讀中加入了自己的`想象,並且還會有所感悟。

接着,讓他們來分角色表演,在表演中進一步加深他們對課文的理解,再提問:“爲什麼小鳥以爲天無邊無際呢?”他們通過上面的表演會很快答出(因爲天非常大,大得很)。“還有哪些地方是無邊無際的呢?”他們會結合平時所看到的說出“大海、藍天、草原”等,在此基礎上我再讓他們用“無邊無際”說話,並引導他們加“?”“!”這兩個帶有感情色彩的標點符號。(以此來讓他們體會這兩個符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也因此讓他們在閱讀中學會了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無論他們怎樣說,說得好不好,老師都應該給予表揚。)

(三)突出重點解決難點

1、通過上一環節學生對“無邊無際”的說話,我緊接着提出“這麼美麗的景色,我們的這隻小青蛙聽了也忍不住想跳出進口來看一看了,來我們一起來幫幫他吧:想想如果他跳出井口之後會看到一些什麼美麗的景色呢?”而這時同學們的情緒高漲,運用他們的童真,會把平時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結合起來,說出許多美麗的景色,如:“來到田野裏,看見了一片綠油油的稻田,而小青蛙就在稻田裏捉害蟲……”或者“小青蛙來到了公園裏,看到了五顏六色的花兒,還許多的小朋友在那裏捉迷藏……”等等。以此來抒發他們純潔的心靈,完成了問題“看?”

2、通過捲紙筒“觀天”,懂得其道理。

再通過上面的說話,我又提出了“這麼美的景色,爲什麼小青蛙以前不知道呢?”並通過捲紙筒“觀天”讓學生明白其原因,然後再讓他們說出“你們願意像小青蛙這樣什麼也不知道嗎?小青蛙和小鳥,我們更喜歡誰呢?爲什麼?”由學生自由說,而這時的小朋友會說出“不願意,因爲這樣整天呆在井底沒有意思,而應該像小鳥一樣每天到處飛,看得多,聽得多,纔會知識豐富……而他們說的這些正是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雖然他們並沒有說出“不要做目光短淺,狹隘的人”,但從他們的話語中我們不難看出,孩子們已有所感悟。盧梭說過:“在達到理智年齡同前,孩子們不能接受觀念,而只能接受形象。”其實,豈止是孩子,形象的東西,誰都接受得快,記得牢。

3、歸納總結,提示寓意,拓展知識

學生說出了寓言故事的寓意後,由我歸納出完整的寓意。學語文與生活實際應用是緊密相連的。因此,在揭示寓意後我鼓勵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並聯系生活實際,溝通課堂內外,互相交流學習的方法,從而拓寬知識面。並提出了“如果小青蛙霜像小鳥一樣見多識廣,知識豐富,應該怎樣做呢?”並讓他們想一想:“如果小青蛙做了一個見多識廣、知識豐富的青蛙之後,再一次遇到了小鳥,它們又會進行一組怎樣的對話呢?”這些問題就留給他們下去思考,下去解決。以此來拓寬學習的空間,在學習知識與掌握技能的過程與方法的訓練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板書:

19 坐井觀天

事? 小鳥 天 無邊無際 (見多識廣)

看?

道理? 青蛙 天 井口大 (目光狹小)

說課稿 篇7

今天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科學》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觀察小動物第二課《觀察螞蟻》一課。

一。說教材

《觀察小動物》這一單元中《觀察螞蟻》一課是促使學生深入的思考,使學生不僅提高觀察。描述動物的身體特徵及其行爲的技巧,而且通過觀察。實驗。交流等活動,解答一些他們以前的疑問。由於學生對於螞蟻通過各種渠道已有了一定的認識,在教學中可能會遇到學生以往的知識防礙新的學習,《觀察螞蟻》一課盡力利用學生支離破碎。不繫統。一知半解的知識和學生平等地。和諧地展開討論研究,把學習研究的活動引向深入,從而提高學生的概念水平和認知能力。

《觀察螞蟻》是蘇教版《科學》三下動物單元中的一個教學內容。喜受小動物之情可以說是孩子們與生俱來的,當他們發現許多可愛的小動物,往往會情不自禁地、興致勃勃地觀察起來。但對於習以爲常的小螞蟻來說,學生也許觀察的興趣不濃;教學內容就是隨着學生觀察螞蟻的外形和習性需要解決的一個個問題的提出而展開,學生帶着“發現螞蟻有許多有趣的事情”這一觀察任務,在不斷改進觀察方法,解決觀察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全面細緻的觀察,從而達到觀察的目的。

(一)教學重難點

根據上述對教材的簡單分析和對學生的潛心解讀,又根據“科學課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爲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活動”的課程改革的方向,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過程與方法

●會用文字等多種方法觀察記錄螞蟻

●能傾聽其他同學的想法和建議,並與他人交換意見

●能對螞蟻的形態和行爲特徵提出問題,並選擇適合自己探究的問題

知識與技能

●知道螞蟻的外形特徵和行爲習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到探究螞蟻祕密的樂趣

●願意與他人合作並交流想法

本課的教學重確定爲:外形特徵,難點確定爲:行爲習慣,對於螞蟻的外形三年級的學生不難掌握,螞蟻是一種常見的動物,本課的教學問題在於如何培養他們自己獲得知識的能力,在認知方面沒有多大意義,真正的意義在於學生通過觀察探究活動,獲得對小動物豐富的直接認識,這這對他們今後的學習和發展是不可低估的意義,所以我把觀察螞蟻的外形特徵和行爲習慣確定爲本課的重難點。

本課教學非常重視探究活動,觀察螞蟻的行爲習慣是一個較長時間的觀察探究過程,所以我有計劃地把學生的探究活動列入檢查的要求,對觀察仔細。描述清楚的學生予以評定,爲教學提供反饋信息,作到有的放矢。

二。說教法。學法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以探究性學習貫穿整整節課,以朋友的身份和學生進行交談,以師生互動爲主線,學生占主導地位,老師起指導作用,我運用了多種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活動, 在整節課中充分體現學生的觀察能力,細心呵護學生與生俱來的好奇心,讓學生充分體現自我價值,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求知慾,幫助他們體驗科學活動的過程和方法,在探究過程中我沒有束縛學生的思維,讓他們自由的選擇探究內容和探究的方法,學生輕鬆快樂的進行科學探究與觀察活動,在教學中我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培養他們形成尊重事實。善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在課堂中我體現了科學課的開放性,首先是在材料上的開放,每一組的實驗材料有着比較明顯的不同,再者是探究空間的開放,不約束學生,學生在一個比較寬鬆的環境下進行探究,不用再是帶着老師的問題去觀察研究,並在潛移默化中體現了培養學生愛護小動物愛護大自然的意識, 增進了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與價值關的整和。

三。教學過程

爲達成上述目標,設計教學過程如下:

1。激發興趣,珍愛生命

首先課前讓學生尋找螞蟻的蹤跡並想辦法把螞蟻請到課堂上來,讓學生對於螞蟻的生活環境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培養了學生蒐集信息的能力,在他們尋找小螞蟻的蹤跡時,可能會發現螞蟻的一些有趣的事情,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的興趣,課上讓孩子們說一說自己請小螞蟻的方法,比一比看誰的方法最有禮貌,讓孩子體驗到要珍愛生命,不要傷害小動物。

2。觀察外形,師生互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在對觀察螞蟻的外形時,我把這一探究活動設計成一個師生互動的小遊戲,比一比誰的眼睛亮,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認真仔細的觀察,老師對於學生的彙報在黑板上畫螞蟻,畫出螞蟻的形態,學生不斷補充,最後評議,讓學生自己對自己的`觀察結果進行評價,形成自我評價的過程,體現評價的多元化。使學生在師生互動中對螞蟻外形形態有準確的把握,給予學生髮表建議和意見的機會,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3。探究學習,開放空間

整節課體現了師生互動的過程,以朋友談話的方式瞭解學生對與螞蟻已有的瞭解和認識,學生對問題已有經驗和認識是重要的教學前提,對於螞蟻行爲習性的觀察是一個全面的觀察過程,在課堂這個喧鬧的環境下螞蟻有一定的防範意識,學生的觀察是有一定難度的,所以我設計了8種不同環境的生態盤,把螞蟻放進不同環境的生態盤中,讓它在一個相對自然的環境下活動,便於學生的觀察和發現它有趣的事,三年級學生對於觀察到的現象可能會很快忘記,所以在每一組設置了一顆智慧星,把他們的發現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來,培養了學生的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會用多種方式記錄觀察結果,並向再一次提醒說要讓小螞蟻感到安全,使學生再一次要珍愛生命,懂得照顧小動物的正確方法,在這一環節中我沒有按以往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提出問題然後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研究,因爲對於螞蟻的觀察不是一個單一的觀察過程,而是一個全方位的,科學課不束縛學生的興趣和觀察範圍,而是要學生在一個很大的空間裏學科學用科學,探究科學活動,放手讓學生自由的翱翔,根據自我的興趣發展選擇自己想要了解的事情,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探究時間和體驗的機會,使教學具有靈活性。變通性和針對性,有效地推動學生的科學探究活動,創造性地駕馭課堂。在學生彙報他的發現時,我只是給予肯定,沒有過多的干涉他所發現的事實,對於比較有趣和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螞蟻的習性在全班有組織的進行交流,最後評議哪一組的智慧星的發現最多,哪一組發現的最有趣,讓學生形成自我評價,初步形成科學發現的價值觀。這一環節除了準備了生態盤,還爲每一組準備了不同的材料,讓他們有不同的發現,科學發現的結果不一定是唯一的。

4。課後拓展,興趣爲主

整節課以探究活動爲主,一節課短短的40分鐘不可能讓學生觀察到所有的事實只能在限有的40分鐘時間裏儘可能的調動學生的興趣,所以最後我設計了,讓學生帶上自己的螞蟻放回大自然中去觀察,讓觀察更真實,並以擬人化的說法要求學生把螞蟻送回家,讓學生再一次認識到要珍愛生命,不要傷害小動物,意識到人和動物要和諧相處。

本課教學設計的特色是:從學生的興趣出發,探究性學習,學生多觀察多實驗,從每一組相同的實驗材料改革爲不同的實驗材料,使每一個孩子有不同的發現,學生不再是一節課只侷限於他觀察和研究一個問題,而是全方位的進行觀察,讓興趣活動帶領他離開課堂,是探究學習延伸到課外,從而培養學生能參與中長期的科學探究活動的能力。

說課稿 篇8

一、關於教材:

1、教學內容:教科書46-47頁

2、教材簡析:一年級兒童年齡雖小,但對於要用錢才能買到東西這一樸素的等價交換的商品意識是有的。因此我根據教材先①集中學習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②創設購物活動,同時開展主要用元爲單位的人民幣進行買賣的購物活動。

3、教學目標:

①使學生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

②進一步學習分類方法。

③通過購物活動,使學生初步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商品交換中的功能和作用,並知道愛護人民幣。

⑤教學重點:突出以元爲單位的人民幣的種類,說明這些人民幣在我國商品交易中占主導地位。

二、關於教法

本節課屬於認知教學,本節課在教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愉悅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活動中獲取知識。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索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親身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3、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三、關於學法

依據新的課程標準,必須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

1、在情景中經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探索的成功。

2、在動手操作進行實踐活動中獨立思考。

3、聯繫生活實際解決問題。

四、關於教學程序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故事導入新課,引出課題,全面認識各種面值人民幣。創設購物活動。

課堂小結,你學會了什麼?1、認識了人民幣;2、學會了怎樣買東西。3、回答創設的問題。讓學生有成功的體驗。

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長城》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七冊第五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該單元主要的教學任務是讓學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在閱讀中理解內容,想象課文描寫的情景,留心文章表達方法。這篇課文表現了長城的高大堅固與雄偉壯觀,讚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力量,抒發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二、說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會本課8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生字詞。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表達出長城的雄偉氣勢。

2.技能目標:初步瞭解作者觀察和表達方法。

3.情感目標:瞭解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上的偉大奇蹟,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從不同的觀察點觀察事物的方法,學習在觀察中展開聯想。作者用自己的“心”和“情”去觀察長城之後自然產生的對古代勞動人民的由衷的讚歎,是學生體會作者情感的關鍵。

四、說教法、學法

1、教法

本課採用“情景教學法”,運用課件,創設情景。靜態展現長城的遠景,整體感知長城全貌;學習第二自然段後,長城近景的各個部位,學生圖文對照,說各部位的位置、樣子和作用,理解作者的表達方法;有重點地依次出現長城的遠景和近景,並配上相關的解說詞和樂曲,深入體會作者的聯想和發自肺腑的心聲。

2、學法

我設計的`學法是側重指導“預習”和“觀察自悟”的方法。課前預習發現疑難,造成學生急待解決問題的緊迫感。課中求教於教師或同學,呈現主動學習的態勢;有益於培養和提高學生觀察、思維和想象能力。在預習指導上,我們要求學生先看導讀和預習,總攬全局,把握要求;再通讀課文,瞭解內容;尋找疑點,課前做到學習什麼,解決什麼問題,胸有成竹。在“觀察自悟”指導上,我們藉助長城遠景、近景的課件,引導觀察,悟出方法。領會描寫過程應有先後(順序)的理由。通過觀察、誘導,學生便悟出了方法。

五、說教學程序

1、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課始,我充滿激情地朗讀了世界各國元首獻給長城的題詞:(出示課件)

2、初讀課文,整體把握

自由讀課文後,學生對課文有了初步印象,“你對長城有什麼印象,請你把知道了解的和大家分享。”這樣,對於課文的大概內容就有了一個整體印象。

3、細讀品位,突破難點

這一教學環節是爲課文的教學難點設計的,通過初讀課文,突破了課文難點。

4、感情朗讀,突出重點

因此,這一環節安排了自由讀、彙報讀、競賽讀和齊讀。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讀法,每個學生都讀出了自己的理解,在“你的朗讀讓我陶醉”這樣的評價和激勵中,讓學生享受閱讀的喜悅。重視了學生的獨特感受,發揮了學生的不同個性。

5、結尾題詞,拓展延伸

《長城》一課,我以題詞導入教學,又以題詞結束教學。課終,我鼓勵學生爲長城題詞:

說課稿 篇10

本次說課的課題是《升冪排列與降冪排列》,所用是華師大版七年級上冊的教材。本課內容是教材的第三章第3節第3課時。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單項式和多項式的基礎上進行的,是前面多項式的延伸與應用,爲後面的整式加減做鋪墊。在整個知識體系中處於輔助後續內容的地位。

本課的教學目的是:

1.會對一個多項式按某一字母進行升冪或降冪排列;

2.理解升降冪排列的內涵,能夠進行一些簡單應用;

3.通過本節升降冪體現的整齊美觀,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主要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課時的.重難點來制定。

本課的編寫意圖是爲方便後面的整式加減,結構特點是由問題到新知,再由新知到應用的過程。在已學過單項式的次數,多項式的項以及加法交換律的背景下,提出重點是認識升降冪排列並能按要求正確排列多項式,教學中藉助學生自學總結和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突破重點;而在《課程標準》對學生自學能力得要求上提出本節的難點爲理解升降冪排列的內涵並進行簡單應用,教學中依靠習題的鞏固提升與教師點撥來突破。

在教材的處理上,開篇的提問已經爲學生指明瞭本節的地位及作用,教學中簡單陳述其對後續內容的幫助作用即可。教材中對於升降冪排列的定義需要教師講清道明,即升冪是按指定字母的指數從小到大,降冪則相反,這也就是本節教學重點。教材中的例題教師需要板書爲學生形成示範作用。教材末尾的注意部分則可以作爲知識小結讓學生總結體會,這是學生髮揮應用能力的前提。

本班學生知識基礎參差不齊,生活經驗較少,學生的心理依賴性強,學習中容易形成惰性而懶於主動思考。因此,在學法指導上,本節課主要採用學生自學爲主的方式。即學生自己先體會知識的形成過程,然後將自己的所得以小組交流的方式進行展示討論,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動腦以及主動參與小組合作的學習能力。

本節教學手段主要藉助教師編寫的學案來進行。學案嚴格按照本校的“導展練測”四環節展開。教學堅持學生不學不上,學生先展示,教師後教學,以小組推進課堂的原則。

本課的教學總體思路是藉助學案實現學生自學與小組合作的有機結合。環節主要有教師導入,學生展示交流,課堂鞏固提升,反饋測試和學生總結收穫這些環節。整個教學環節與先學後教,小組合作推進的教法緊密相連。教師主要針對教學重點提問升降冪定義的理解,針對教學難點提問升降冪的內涵,針對學生能力發展提問學生本節所獲。學生根據自學導測,習題練習以及小組合作的方式參與教學。本節的知識體系藉由知識的形成與應用過程來歸納。練習設計與作業安排的創意來源於《導學方案》。板書主要以體現在教學重點的突破以及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爲主要目標。

教學結構中的師生互動主要集中在教學各個環節的轉換上,開始的導入互動引出本節內容,中間的重點講解突破本節重點,板書講解規範解題過程,最後的總結收穫提升學生自學自理能力。

總之,本節教學主要教會學生如何正確對多項式進行升降冪排列,會進行相關應用,依靠學生自學在先,教師指導點撥穿插其間,學生合作交流總結收穫在後的方式進行,以此培養學生養成自學自理的能力,形成規範良好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