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精選】說課稿模板五篇

說課稿 閱讀(1.81W)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說課稿5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選】說課稿模板五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新型玻璃》這篇課文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國小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三組第11課。這組課文是圍繞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來編排的。《新型玻璃》一文在這組課文中起着培養學生的科學思想,激發學生對科學的探索和熱愛。這篇課文是一篇精讀說明文,課文以生動形象的詞句對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作了具體介紹,一是爲了讓學生了解說明文的表達方法,二是通過了解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瞭解現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及其在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激發學生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和熱愛。要想學生學好這篇課文必須達到以下知識與技能目標。

1、自學本文生字,結合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新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瞭解5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

3、瞭解課文運用了那些說明方法。

4、放飛想象,設計發明一種神奇的玻璃。

二、說重難點

瞭解新型玻璃的特點與作用,學習作者介紹新型玻璃的表達方法,正確區分新型玻璃的特點和用途。

三、說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四、說教法

爲了達到上述目標,我採用情境創設法、多媒體輔助法和朗讀教學法並用的教學方法。

1、五年級學生好奇心強,認識事物能力、走進課文加深理解能力有限,根據這一特點,我採用召開玻璃展銷會的活動形式,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當推銷員,讓學生清楚地瞭解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讓語文走進生活,因爲生活的範圍有多大,學習語文的範圍就有多大,充分利用廣闊的語文環境,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從而溝通語文與生活的聯繫,然後以小組爲單位,設計一個表格,小組合作將每種玻璃的特點和作用填在表格裏,在全班交流。

2、理解課文內容,讀是最重要的,引導學生讀中學說,讀中學寫,讀、說、寫結合,訓練學生的語文基本功。讀能培養學生的語感,讀能領悟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思想情感,體會新型玻璃用途之廣,作用之大,有意識地把認識事物、學習語言和發展思維結合起來。引導學生抓住重點段落和重點詞句,如讓學生了解說明方法,就重點引導學生讀3至5自然段。

3、拓展延伸,學後所悟,大膽創新,放飛想象,自己設計一種神奇的玻璃。使之達成教學目標。

五、說學法

學生是課堂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老師是學生課堂學習的組織者和合作者,老師的教學任務不僅是交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交給學生學習方法,使他們在合作探究自主學習中感受學習的快樂,老師走下講臺,讓學生走上學臺,使學生真正動起來,實行師生平等交流,民主對話,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走進作者心靈,和作者一同感受美好,體會作者思想情感,並從中學習作者語言,學會表達,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六、說教學過程

教學本課我計劃用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的教學任務是初讀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認識生字,理解文中新詞,學習第一自然段,讓學生在讀中理解,並從中感受本段的語言魅力,弄清楚夾絲網防盜玻璃的特點與作用。併爲後面的4種新型玻璃的介紹的理解打下基礎。第二課時讓學生學習第一自然段的學習方法去理解4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也就省時輕鬆高效了。並讓學生感受到科學技術在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在這裏我重點說說第2課時的教學設計流程。

1、先讓學生回顧第一自然段的學習方法學習後面4種新型玻璃的介紹、瞭解其特點和作用,以小組合作探究討論交流的活動形式找出4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感受科技產品的神奇。

2、引導學生走進課文,瞭解課文運用了那些說明方法,如打比方,列數字,舉例子等。

3、拓展延伸,放飛想象,把自己設計發明的玻璃運用說明方法進行小練筆,介紹給大家聽。

4、讓學生齊讀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進行課堂總結,感召學生,只要刻苦學習,掌握先進的科學技術就一定能讓自己的奇思夢想成爲現實結束本課教學。

七、說板書

形式簡潔,講究藝術,書寫工整,給學生留下清晰明瞭的印象。

說課稿 篇2

一、 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處於數學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第三章最後一節。從這一章開始利用字母表示數(即符號化),它深刻揭示存在於一類實際問題中的共性。有助於人們對顯示世界的認識,它的各種表示方法(如公式法、表格法、圖象法等),不僅爲解決實際問題提供了重要策略,而且爲數學交流提供了有效的途徑,它的模型化方法、函數思想以及推理的方法也爲數學本身和其它學科的研究提供了基礎。

二、 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中“強調學生的數學活動,發展學生的數感、符號感及應用意識”確定瞭如下的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

1。經歷探索數量關係,運用符號表示規律,通過運算、驗證規律的過程。

2。會用代數式表示簡單問題中的數量關係,能用合併同類項、去括號等法則驗證所探索的規律。

3。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根據“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的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確定瞭如下的情感目標:通過學生動手、動腦、利用轉化、類比的方法去探索、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交往協作能力、動手操作能力、歸納概括能力、創新能力。

三。教材重點、難點的確定。

根據“材設計關注的是學生是否理解字母表示的含義,能否用字母表示和能否積極從事數量關係的探索過程”,從而確定了教學重點是能將探索發現數學規律並能正確驗證。對於剛剛接觸用字母表示數的學生來說,整個過程需要大膽進行探索、猜想、歸納、驗證等能力的培養比較困難,因此發現數學規律也是本節的教學難點。

如何突出重點和難點71頁

教法:根據本節課的特點,採用探究式的教學法。

學法:根據七年級學生知識儲備量小、學生性格好動的特點,採用分組、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

四。教學流程:

1。巧用情景引入課題,通過兒歌“一隻青蛙一張嘴,兩隻眼睛四條腿;兩隻青蛙兩張嘴,四隻眼睛八條腿…”引出問題“n只青蛙幾張嘴,幾隻眼睛幾條腿?”從中鼓勵學生髮現規律,嘗試用字母符號表達規律。

2。講授新課:首先出示某年某月的日曆,然後根據問題探討日曆中的規律。由於這是本節的重點和難點,根據學生情況,爲了突破難點,對於課本的編排從新調整。提出瞭如下的幾個問題:①日曆中同一行中連續三個數之間有什麼關係?②日曆中同一列中相鄰三個數之間有什麼關係?③日曆中斜着的三個數之間有什麼關係?④用長方形框住的四個數有什麼關係?⑤用正方形框住的九個數有什麼關係?先讓學生用具體的數來回答問題,然後上升到用字母來反映規律。從而讓學生體會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

教師評價:71頁另外教師不斷鼓勵學生髮現、表達、合理解釋。

以上主要採用教師啓發引導式的方法。

其次,讓學生動手摺紙完成課後隨堂練習第2題,目的是換一種活動方式。本題主要由學生獨立完成。

最後,通過以上的日曆、摺紙,對學生分組完成做一做。本題採用分組合作的方式進行。

五。 學情預測:

優點:問題的層次遞進符號學生的實際情況。

缺點:規律找到但是表達不準或不正確,如去括號問題,另外缺乏驗證。

針對缺點採用的彌補方法是:適當佈置有關去括號知識的問題,強調規律探索中的驗證這一環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六。總結反思和理念:

探索規律要用到歸納、推理,它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維方法,數學史上的一些發現如哥德巴赫猜想等都是通過探索、總結、猜想而得到的,但是要注意猜想的驗證。

說課稿 篇3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外研版英語七年級下第8模塊第一單元,Once upon a time...

我的說課共分爲八部分,分別是我的說課共分爲八部分,分別是:1、說教材;2、說學情;3、說模式;4、說設計;5、說板書;6、說評價;7、說開發;8,說得失。

一、說教材

說教材包含三方面內容,分別是:教材的地位與作用、教學目標以及教學重、難點。

教材的地位與作用。我將分別從單元內容和知識整合兩方面來闡述。

1.從單元角度來看,新標準英語教材是以模塊爲單位進行編排的,每模塊包括三個單元,圍繞同一個話題—“童話故事”爲題材無論是對話,課文還是練習,都與此話題密切相關。遵循國家《義務教育 英語課程標準(20xx年版)》的要求,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來設計教學活動,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表演對話,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強烈願望。

2.從知識的立體整合角度來看,

在七年級下Module7部分我們就已經接觸到了be動詞的過去式,因此學生對動詞的過去式已經有了初步的瞭解,在此基礎上我們在本模塊要學習實意動詞的過去式,爲下面的學習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我依據英語課標,制訂瞭如下目標:語言知識、語言技能、學習策略,情感態度和文化意識。

(1) 語言知識:語言知識部分,我將從功能,語法,詞彙三方面進行分析。

功能:按時間順序描述故事發生的經過。

語法:一般過去時(規則動詞)。

詞彙:學習掌握本單元的28個短語。

(2)語言技能:語言技能部分,我將從聽,說,讀,寫方面進行分析。

聽:能聽懂簡單的故事。

說:能用一些規則動詞的過去式敘述過去的事情。

讀:能讀懂簡單的故事,明白其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以及情節

的先後順序。

寫:能用一些規則動詞的過去式對故事情節進行描述。

學習策略:

3)學習策略: 自學策略:能嘗試閱讀一些簡寫的英文童話故事。

合作學習策略:注意從他人的演示中汲取知識。

(4)情感態度:通過閱讀童話故事提高對英語的學習興趣,感受學英語的樂趣。

(5)文化意識:試比較中國童話與外國童話的異同。

(三)本單元的重點與難點:

重點:掌握28個新單詞。

難點:結合學生學習實際情況,通過講,練方式突破重難點。

二、說學情

我將分別從知識儲備和認知能力兩方面進行分析。

(1)知識儲備:由於學生在七年級下Module7部分我們就已經接觸到了be動詞的過去式,因此學生對動詞的過去式已經有了初步的瞭解,在此基礎上我們在本模塊要學習實意動詞的過去式,爲下面的學習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

(2)生活經驗:七年級的學生,具有極強的好奇心,尤其對童話故事這一話題更感興趣,藉助這些興趣和好奇,學生在閱讀本節課對話內容時就顯得很輕鬆,很愉悅。

本節課屬於英語新授課,對話課課型,我主要採用了高效課堂“交際化”式。

三、說模式

本節課屬於英語新授課,對話課課型,我主要採用了高效課堂“交際化”式教學模式。

基本理念是:“交際化”教學模式以培養學生的聽說技能爲主要的教學目標,爲達到這一目標,需要理解和掌握基本語言知識,需要熟練掌握語言交際用語。最終讓學生能夠在相同或相似的交際場合,靈活運用所學的句型、用語言進行口語交際。

四、說設計

根據以上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模式,我對本單元內容具體做了如下四個環節的設計:①單元導入 明確目標 ②圍繞目標,教師指導 ③課堂小結 單元迴歸 4當堂檢測 及時反饋

五、說板書

板書的目的是從直觀上讓學生了解本節課的知識信息,在設計上將其分爲主板與輔助性板書,在主板上分爲兩部分,即key phrases 與key structures,明確重難點,清晰明瞭地體現課堂教學內容。輔助性板書將一些重要概念,知識性的回顧寫在黑板另一側。

六、說評價

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本節課將運用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兩種方式來進行課堂評價。

七、說開發

依據英語課程標準,我本節課開發了以下資源:

1.文本資源:包括學生用書,教師用書,課程標準,學生練習冊。英語教材是

英語課程資源的核心部分,英語課程標準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

的主要依據目標,通過認真研讀教材和課標,能夠更好地激發學

生的學習興趣,開闊學生視野,拓展學生思維,以滿足不同學生

的學習需求。課後及時使用英語練習冊鞏固本節課所學內容。

2.學校資源:本節課主要選用了多媒體和錄音機。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多媒

體設備,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夠更清晰的展示教學內

容。在教學第二環節圍繞目標教師指導中,我通過播放活動一和

活動三的錄音對話,以此突破本節重點內容。

3.網絡資源:通過互聯網絡,尋找本節課所需要的教學資源和學習資源,主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八.說得失

本節課不足之處是:教學形式比較單一,缺乏激勵性語言和手段。

收穫之處:能充分體現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把課堂還給學生。

說課稿 篇4

教學年級:

高中一年級

教 材:

湖南文藝出版社音樂教材

教學目標:

1、通過對竹笛的學習,感受竹笛豐富的表現力和美感,積極參與《滄海一聲笑》齊奏的實踐活動。

2、學習並逐步掌握演奏笛子的基本技能。

教學重難點:

1、使學生能夠準確的吹奏D調音階。

2、能夠流暢地演奏《滄海一聲笑》,能較準確地把握和表現樂曲的情感。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高中音樂《演奏》教材中的第一單元《在樂器家族中尋找你的朋友》中的第二節課“笛子”,本單元的宗旨是由竹笛的欣賞和認識過渡到對中國民族樂隊的認識,最後昇華到對民族樂器的瞭解和對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的熱愛。這節課屬於演奏模塊的內容,演奏模塊強調的是培養學生的表現力和審美能力,使學生得以親身參與演奏,直接地體驗音樂,使學生能親自去創作音樂的美,使學生的合作能力獲得提高。因爲學生對中國民族器樂的接觸比較少,鑑於此原因,我選擇把本堂課的欣賞和演奏相結合。

教法與學法

這節課的教學過程共包括了:名家名曲欣賞導入、竹笛學習,學生分組練習三個部分組成。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法與學法的選擇上儘可能的突顯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和高中學生的學習特點,我在課堂中設計了分組練習、模仿練習、音樂片段齊奏練習等教學活動。通過這些教學手法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積極思考與探究。課堂教學中的欣賞部分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具體、生動的音樂畫面,營造音樂情境,使學生能通過更具體的音樂形象準確的感受和理解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音樂知識內容的學習方法,採用師生間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深入知識主題,避免枯燥的音樂知識的灌輸和講解。本課還合理地設計了學生吹奏比賽活動,如簡單的《兩隻老虎》音樂片段模仿等,這些學生活動的設計不僅僅讓學生在知性理解的基礎上,更加充分地體驗了音樂,同時也大大增加了課堂的`生動性,活躍了課堂氛圍。在本課的學生分組練習部分,把課堂的中心與重心再一次讓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和探究的基礎上,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竹笛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4—5分鐘)

1、播放笛子與樂隊《梁祝》的音頻片段,讓同學們聽賞音樂回答問題:

a樂曲中主奏樂器是什麼?(笛子)

b笛子屬於西洋樂器還是中國民族樂器?(中國民族樂器)

2、瞭解中國民族管絃樂隊的編制

3、看圖連線。(民族樂器)

二、講授新課:(35分鐘)

通過了解中國民族管絃樂隊的編制,我們知道了我國民族器樂的隊伍是如此的龐大,他們共同協作演奏出來的樂曲又是如此的動聽。

民族音樂的發展推動了民族器樂的發展,竹笛作爲民族器樂大家族中的重要成員,是各族人民最喜愛的樂器之一,在它幾千年漫長髮展歷程中,它以獨有的魅力和風韻,贏得了歷代文人墨客的青睞,並以大量詩文對竹笛藝術作了神奇美妙的描摹。尤其在唐宋詩篇裏,不難發現有讚頌竹笛藝術的生動詠述。今天,我們也來親身感受一下這一美妙的樂器——笛子。

(一)欣賞《陸春齡笛子與樂隊演奏<喜報>》視頻。

(二)教師向同學們介紹笛子並簡要介紹笛子的發展史

笛子的形制,一般是竹製管身,管身上開吹孔、膜孔、兩個(或四個)出音孔以及六個按音孔。膜孔上蒙以蘆膜或竹膜,吹孔左端堵一笛塞,橫吹。笛子在全國流行的形制很多,但主要是曲笛(昆笛)和梆笛兩種。曲笛演奏特點,音樂圓潤甜美,悅耳動聽,氣息控制細膩,常於伴奏崑曲以及南方各種地方樂中的合奏;梆笛一般風格特點表現爲音調高亢明亮,旋律跌宕起伏,節奏活潑跳動,樂曲情緒粗獷豪爽、熱烈奔放,賦予戲劇性,演奏上以用舌的技巧爲長,如頓音、花舌音、歷音、垛音、抹音爲多。用於梆子腔伴奏以及北方各地方樂種的合奏。正是這兩種笛子的風格各異,造成了我國笛子演奏藝術風格產生了南北兩派的區別。

通過近年對河南賈湖舞陽骨笛、河姆渡骨哨的研究,證明笛子在我國至少已經有7000---8000年的歷史。竹笛作爲我國最早出現的民族樂器之一,它在我國古代音樂史上記載了光輝的一頁。

竹笛藝術魅力的真正挖掘和展現,還是近50年的事情。馮子存,陸春齡、趙鬆庭等幾位都是我國竹笛音樂的開拓者,他們使竹笛由一種伴奏樂器變爲獨奏樂器,由民間走向專業,他們是我國竹笛音樂的引路人。

(三)教師講解笛子的基本演奏方法。

1、教師示奏《姑蘇行》片段。

2、教師教學生怎樣吹笛子。(教師指導學生練習)

a、嘴脣自然閉合,雙手捧着笛子兩端,左手握笛頭,右手握笛尾,將吹孔置於嘴脣下沿,對準吹孔吹氣。

b、當氣息衝出時,只讓出小空隙使氣息通過,並使成爲一束氣柱往吹孔下方斜着吹去。其原理就如同吹響筆套一樣。

c、爲使氣息衝出時不將兩脣衝開,而致氣息散掉,兩頰肌肉必須用勁,保持氣息的出口很小。

d、吹出來的聲音要求純淨,避免夾雜氣聲。

(四)學生分組練習

1、十根笛子按三十個人分組,三人一組共分十組。每組發一根笛子,熟悉其構造。教師強調三個要點:

A、嘴脣形狀B、吹的氣要垂直向下C、手臂要放鬆

2、先要求十組成員都根據所教的試吹出聲音。

3、再教同學們吹奏do、re、mi三個音,同學之間互相指點學習。

4、讓全體同學作爲評委從每組挑選一位聲音吹得最穩定最優美的。

5、教同學們吹奏(筒音作5)D調音階1 2 3 4 5 6 7 i。

6、分組練習:教師教學生模仿生活中的:

鳥叫聲:“ 3 3 3 1 0 | 5 5 5 3 0 | ……”

救護車:“ 1 4 1 4 | 1 4 1 4 | …… ”

等。從中選出最優秀的同學。

7、教師指導學生練習,強調音準和節奏。

《滄海一聲笑》、《兩隻老虎》

8、每組挑選一位聲音吹得最穩定最優美的同學一起進行笛子齊奏《滄海一聲笑》。

(三)課堂小結。(1-2分鐘)

任何一門藝術的發展與成熟,需要幾代人的努力,竹笛演奏在中國已延續了幾千年,在它身上積累了深厚的文化內涵與底蘊。在保留其精華的前提下,將這門藝術發展到一個更高的階段,使這一特色鮮明的樂器發揮出更大的魅力,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

我們欣賞並練習了中國竹笛,相信對笛子有了初步的體會,大家應多加嘗試對這門藝術的探索。

說課稿 篇5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蜀道難》。

一、說教材

《蜀道難》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4“筆落驚風雨”這一專題的一首詩歌,這個專題爲詩詞專題。流芳百世的名篇,來自於生命的力量,它們或豪放,或婉約,或絢麗,或平淡,或典雅,或庸俗,充分展示出中國古典文學的獨特魅力。 而《蜀道難》的作者李白,則是中國詩壇最爲輝煌的一顆明珠,他的浪漫主義情懷在他的五彩繽紛的山水詩中,始終閃爍着奇異的靈光,而在不朽名篇《蜀道難》中,他憑藉天馬行空般的馳騁想象和超凡脫俗的生花妙筆,向世人詮釋了浪漫境界的最高層次。浪蕩江湖,行山踏水,他的一生,把自然造化,皆化進他的詩裏。在這幅描繪蜀國風光的潑墨大寫意中,李白以他神鬼莫測的筆法,不僅寫出了蜀道的雄奇、逶迤、崔嵬和崢嶸,寫出了神工鬼斧的大自然對人心靈的震撼,還寄情山水,狀物抒情,把想象、誇張、神話和現實了無痕跡的融合在一起。

二、說學習目標

高中語文新課標對詩歌閱讀的要求是:加強誦讀涵泳,在誦讀涵泳中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獲得情感的體驗、心靈的共鳴和精神的陶冶。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學習從內容、表現技巧等方面對作品進行賞析,感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獲得豐富的審美感受。結合《蜀道難》的文本特點和新課標的要求,我將本課的學習目標制定如下:

1.知識目標:反覆誦讀,整體感知詩意,把握全詩的行文脈絡。

2.能力目標:通過吟詠朗誦和評點,品味本詩的意境美和聲韻美,鑑賞本詩的藝術特色。

3.情感目標:感受本詩雄渾的氣勢、奔放的情感,以及李白豪邁飄逸的浪漫主義詩風,理解本詩的言外之意;

三、說學情和重難點

古代詩歌距離我們年代久遠,感受古人的情感世界、領略古人獨特的審美情趣對我們的學生來說是件不容易的事,與此同時,高一的學生對詩詞又已經具備了初步的鑑賞能力,所以我把教學重難點確立爲:

教學重點:通過吟詠朗誦和評點,品味本詩的意境美和聲韻美,鑑賞本詩的藝術特色。 教學難點:理解本詩的言外之意;體會李白豪邁飄逸的浪漫主義詩風。

四、說學習方法

怎樣突破重點、難點,有效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呢?我決定從學情出發,以情感自我體驗,喚起學生誦讀興趣,使他們愛學。開放自主協作,激發學生探討鑽研,使他們會學。聯想探索實踐,激活學生思維,使他們善於學習。依據教學媒體優化組合原則、直觀性與抽象性原則、啓發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我採取如下教學方法和手段:

誦讀法,討論法,評點法,啓發點撥法,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

第一,誦讀法。詩歌的語言是獨物的、精練的,誦讀有助於品味詩歌的語言美,體會詩歌的美學價值,通過誦讀容易將學生帶人詩境,用心體會詩歌的情感,可以增強學生的自我體驗,喚醒他們沉寂的真情,從而引起強烈的共鳴。

《蜀道難》是蘇教版必修4“筆落驚風雨”這一專題的一首詩歌,是李白的浪漫主義詩風的代表作。本說課稿是在上完公開課的基礎上寫就的,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體現新課程的課程理念!

第二、討論法。只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激發學生的參與意思,甚至能夠生髮出自己的個性見解。

第三、啓發、點撥法。當學生陷入迷途時,教師的主導作用就該發揮了,教師的適時的啓發、點撥,就會點鐵成金。

第四、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課堂上力求通過課件的介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多媒體將課文內容形象化、具體化,增強學生對詩歌的主體感悟。

五、說學習過程

我本着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按照“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目標,依據認知規律安排瞭如下教學步驟: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幻燈片主頁面展示蜀地山勢巍峨峭撥的圖片,加上雄渾的音樂,學生馬上有了追求壯美的感覺,學習興趣也被激發了出來。讓學生從視覺上對課文有一定的感知,幫助理解詩人豪放飄逸的風格。

(二)、讀文入境

我們知道誦讀是詩歌鑑賞的重要環節,是對語言的最直接的感知,是品味語言的最好手段,它所獲得的不僅僅是語言表層的東西,所以鑑賞一首詩歌首先要做的就是誦讀。

1.初讀感知,疏通文意

《蜀道難》這首詩由於比較長,在文意的理解上對於高一的學生是有困難的,這一環節,我要求大家拿起筆來,結合書下注釋疏通文意,在思考之後,還覺得有困惑的地方的,勾劃出來,爭取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然後由學生互相交流初讀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教師適時點撥。(這種設計目的在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問學生答,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最終做到掃除閱讀障礙,以便進一步鑑賞詩歌)

2.聽讀文章,初步感知

播放由名家範讀的配樂朗誦《蜀道難》音頻,在學生在聽讀過程中,讓學生注意讀音、斷句、語調、節奏,以及情感的流露和變化。

3.吟誦詩文,體會詩風

聽讀後,讓學生交流聽讀感受。學生基本上可以感受到“詩風的雄渾”和“蜀道之難” 由蜀道難這一點,讓學生找出關於蜀道之難的三句話:

噫籲嚱(xī),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zī)嗟

然後下面由學生進行個性化朗誦這三句話,教師進行朗誦指導,進而進行集體朗誦,對學生提出三點誦讀要求:第一,在誦讀的時候要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詩歌當中;第二,讀出詩歌的抑揚起伏,注意古典詩歌的節奏;第三,讀出與現代文的區別來,也就是要讀出詩歌的韻味來。(設計目的在於:整體感受詩歌之美,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和審美情趣)在朗誦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李白雄渾奔放的詩風,並引導學生理解這三“難” 的不同含義,即分別在感嘆:蜀道的高、蜀道的險、以及蜀地戰禍的慘烈。

(三)、循文入意

《蜀道難》是蘇教版必修4“筆落驚風雨”這一專題的一首詩歌,是李白的浪漫主義詩風的代表作。本說課稿是在上完公開課的基礎上寫就的,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體現新課程的課程理念!

這一環節的立足點在於精讀詩詞,自主鑑賞詩歌,以小組爲單位進行評點、鑑賞和朗誦。要求一個小組選擇一個部分進行品讀,指出作者是如何表現蜀道的高、險、以及戰禍之慘烈的,並選擇你認爲最精彩的句子加以評點和朗誦。此處給出示例,並給以提示,可以從從藝術手法、意象選取、詞語運用、句式節奏等方面入手,讓學生在交流討論中有章可循,從而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

在幾分鐘的交流討論後,由小組一位代表進行展示,教師適時點撥,作補充。從而總結出本文的藝術特色,即奔放的詩風、飄渺的神話傳說、大膽的誇張、神奇的想象、鮮明的意象,靈活的章法,並進行板書。在對詩句闡述完鑑賞內容後,要求小組的另一位代表進行朗誦,並進行朗讀指導,在朗讀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李白的浪漫主義詩風。(這一環節設計目的在於:培養學生自主鑑賞詩歌的能力,激發學生對詩歌鑑賞的興趣,激活他們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朗讀能力)

(四)披文入情

這一環節旨在探究詩歌的內涵。本詩主旨歷來爭議不定,恰好用來進行思維訓練。對於主旨的探討,用顧炎武《日知錄》裏對這首詩的評價“李白《蜀道難》之作, 歌蜀地山川,即事成篇,別無他意。”這個觀點,激發學生的思維,詢問學生是否同意他的觀點,同意的理由是什麼?不同意,那麼你的觀點是什麼?

在學生討論前,首先指導方法,“知人論世” 是評論文學作品的一種原則,並給出李白的人生經歷和寫作本詩時的社會背景,說明李白躊躇滿志而來,卻受到權貴的忌恨,被賜金放還。接着打出唐玄宗時期的介紹,說明太平景象背後潛伏的危機。然後讓學生分組討論,對於本課的寫作意圖一般會有三四種說法,一是送別友人;二是抒寫心志,感嘆仕途艱難、人生艱難;三是諷喻時政。待學生髮言後,老師打出屏幕中資料以佐證他們的觀點。使他們有思考後的成就感和愉快感。

最後再來朗誦詩歌,在朗朗書聲中再次感受本詩雄渾奔放的詩風和李白的浪漫主義情懷。

(五)佈置作業

背誦《蜀道難》(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在誦讀中深刻感受詩仙李白的浪漫主義詩風,備戰大學聯考

本堂課教學設計的基本指導思想是“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努力體現“誦讀,品析,積累,運用”等語文課堂的教學要素,在調動課堂氣氛,讓學生參與課堂方面做出了嘗試,讓他們動口動手,用心去感悟,並把感悟的內容用說的方式呈現出來,在課堂上分享,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他們是課堂的主體,課堂是他們的用武之地。

板書:

《蜀道難》是蘇教版必修4“筆落驚風雨”這一專題的一首詩歌,是李白的浪漫主義詩風的代表作。本說課稿是在上完公開課的基礎上寫就的,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體現新課程的課程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