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精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模板集合八篇

說課稿 閱讀(9.76K)

作爲一名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數學說課稿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模板集合八篇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1

教材分析: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位 置與順序”第二課時:上下。

教材簡析: 在新課程標準中,有明確指出各個學段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具體目標。本單 元是通過在具體的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前後、上下、左右的位置與順序,從而初 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屬於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第一學段。本節內容“上下” 是學生學完“前後”的位置與順序學習的,繼續培養學生按一定的順序觀察、描 述事物的好習慣,學會用上下正確描述物體的位置關係,進而初步發展學生的空 間觀念,爲以後的發展打下紮實的基礎。

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標準》中對數學課程的總體目標具體化爲四個方面:知識與技能、數學思 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根據以上四點,結合本節課的實際,我制定以下的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活動中,讓學生體驗上下的位置與順序,體驗上、下位置關 系的相對性,並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知識技能目標)

(2)初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簡單的空間推理能力。(能力培 養目標)

(3)初步培養學生按一定順序進行觀察的習慣。(素質培養目標)

(4)在活動中引導學生進行比較、推理等思考活動,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身邊,學習數學是有趣的,以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情感態度目標)

教學重點:學會確定物體上、下的位置與順序。

教學難點:體會上下位置關係的相對性。

說教法與學法設計:

本節課要讓學生在具體活動的過程中獲得相關體驗,不能把它作爲單純的知 識點來講授,而要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獲得體驗和理解。結合一年級學生 活潑好動、求知慾強和本節課學習素材的特點,實現轉變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 方式,體現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教學原則,我設計了以下的教法和學法, 既重視選擇靈活的教法,又注重對學生學法的指導。

創設情境,直觀形象法。

創設小動物去大樹爺爺家做客這一情境,引導學生 觀察主題畫,讓學生能直觀地明確三種動物的位置關係,體驗到上下的位置關係, 並創設三種動物變換位置關係的情境理解上下位置關係的相對性。

觀察討論,互動合作法。

新課標特別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實踐的學習方式,要求引導學生主動參 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堂上引導學生觀察討論,說說教室的物品 的位置關係,緊扣學生的生活經驗開展教學,引導學生通過互動合作給動物分房 子等活動,進一步理解上下的位置關係,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增強合作意 動手操作,積極活動法。通過老師下口令,學生擺物品、整理書架、給動物分房子等活動,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等多種感官去加深理解“上下”的位置 關係,及理解其位置的相對性,初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教具準備:主題畫、投影儀、小書架

學具準備:剪刀、膠水

說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趣引疑。

爲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創設了這一情境導入新課: 今天,天氣晴朗,森林裏特別熱鬧,原來大樹爺爺今天請客,小兔和小鳥一大早 就到了(出示主題畫,先出示小兔和小鳥)讓學生觀察直觀到小鳥和小兔的位置 不一樣,我順勢引出課題:“上下”。通過設疑引出課題,能讓學生有發現問題 的機會。

第二環節:觀察思考,探究新知。

觀察思考。先引導學生觀察主題畫,仔細觀察小鳥和小兔的位置,讓學生自 由說說小鳥在小兔的哪個位置上,小兔在小鳥的哪個位置上,讓學生初步理解上 下的位置關係。

1、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對性。

引入松鼠,思考:松鼠站在哪?讓學生體驗由於參照物不同,上、下位置關 系是相對的。我注意使用淺顯生動的語言向學生說明小動物位置關係的`相對性, 再讓學生描述松鼠的正確位置,從而體會上下位置的相對性。 (由於理解上下的位置關係與相對性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這時教師要發 揮引導作用,有必要作出適當的說明,對學生理解新知很有幫助。)

2、換換位置,加深理解上下的相對性。

讓學生動手換一換小鳥和松鼠的位置,要求學生互相說說三種動物各自的位 置關係。(學生能在變化中進一步體驗上、下位置關係的相對性,學會舉一反三, 培養他們思維的靈活性。) 指導看書,書寫。 指導學生根據判斷的三種動物的相對位置,填寫好書本的內容,注意上下的書寫,培養學生正確書寫的習慣。

第三環節: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這一環節,我設計了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學會應用新知去解決問題。

3、聯繫身邊的例子說一說。

觀察教室,討論哪些物體的位置關係可以用“上下”來描述。學生自由觀察, 自由發表意見。(設計意圖:聯繫學生身邊的例子來應用新知,使學生感受到數 學就在身邊,學習數學是有趣的,以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聽口令,擺物品。要求每人準備好數學書,練習本,文具盒和鉛筆等學習用 品。老師下口令,學生擺物品,可以設計以下口令:數學書放在桌面上,文具盒 放在數學書的上面,練習本放在數學書的下面等等。(因地制宜地組織教學,可 以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識。) 整理書架。每個小組一個小書架,一些書和其他學習用品。要求:小組內互 相商量如何擺放這些物品,然後動手一起擺一擺,在擺的過程中說出物品的上下 位置關係。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活動,培養學生實踐的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識。

4、參觀小明的房間。

(課本練一練第1 先引導學生說一說看到了什麼?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再根據自己觀察到的,把各種物品的上下關係補充完整,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藉助這一情境,要 求學生回去整理自己的房間,養成物品擺放整齊的良好行爲習慣。

(以上活動是根據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 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設計的。)

5、鞏固練習,內化新知。

題。注意引導學生讀題,理解題意,在寫數過程中,讓學生說說哪個數在上,哪個數在下。 課本第59 題:說一說。利用圖畫組織學生討論,引導學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這是一道有一定開 放性的題目,有多種的說法和答案,如船在橋的下面,人在橋的上面,橋在船的 上面等。主要是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應用知識的能力,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第四環節:動手操作,合作交流。

(完成第59 活動要求:先引導學生弄懂題意,然後指導學生剪下附頁中的動物頭像,按照自己的意願給小動物安排房子。 活動形式:學生可以在小組中合作完成,分完後,與小組同學交流是如何安 排的,說一說它們的上下位置關係與順序。這樣做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解決問題 的能力,同時增強交流合作的意識。

第五環節:拓展思維,強化新知。

(第59 這是一道有一定難度的題目,不做統一的要求。目的是培養學生簡單的空間推理能力。對不同水平的學生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反饋的過程中,適當引導 學生有條理說出自己的推理過程。

第六環節:總結深化,自我評價。

結合新課標裏提出新的評價體系,我在這一個環節設計了一張表格,讓學生 對自己這節課的表現做個評價,每人一張評價表,在認爲自己做得好的那格畫上 一個笑臉。

對學習數學有興趣 積極參與小組的討論交流 能積極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意見樂意傾聽其他小朋友的意見 通過以上六個環節的教學,我認爲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樂意學習,主動 參與數學活動,學生的空間觀念得到初步培養,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2

人教版國小一年級數學說課稿《6和7的組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國小新課程《數學》一年級上冊中的"6和7的分與合"。下面我從教材分析、教學和學法分析、教學程序、評價分析四個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一、 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國小一年級上冊第32-33頁

(二)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本節課內容教學前,學生已能理解10以內數的具體含義,掌握0-10各數的讀寫法。通過學習2-5的組成,對分與合有初步的認識,這些都爲這節課內容的學習作了思想上和方法上的鋪墊遷移。本課的教學,通過讓學生觀察、動口、動腦,進一步體會分與合的思想,學會由一種方法得出兩種說法,爲後面學習8、9、10的組成奠定了基礎。經過這樣的學習,初步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觀察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及有條理的思維能力,又培養了學生合作創新的能力,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

(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會分與合的思想,熟練地掌握6、7的組成,進一步加深對6、7的認識。

2、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思考、語言表達,探索簡單的規律,初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索、有序思維及創新意識。

3、培養學生間互相交流、合作學習的意識,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

(四)教學內容的編排特點:

本節課的教材編與"2-5"的組成相似,新內容以具體實物分成兩部分爲支撐點,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邊分邊想,從而學會6的分與合。這樣初步滲透有序地分的思想,以一種分法得出兩種說法,認識6的組成。"試一試"創設小兔和小朋友做遊戲的情境,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學生經過動手分一分、數一數、想一想、說一說、寫一寫自主合作交流,歸納出7的各種組成。想想做做採用多層練習的遊戲形式對6、7的組成進行鞏固深化。

(五)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體會分與合的思想,自己探索並掌握6、7的組成。

教學難點:是引導學生有序地分一分、有條理地說一說。

二、教學和學法分析

(一)注重直觀演示、操作,探索簡單的規律,發掘學生的潛能。

低年級學生的認知是以形象思維爲主,直接經驗是思維表象形成的基礎,學生學習所需要的直接經驗主要來源於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和生活或學習用品的演示、觀察、動手操作等教學實踐。因此,教學中我藉助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藉助實物:小棒、小球、彩旗、卡片等教具,爲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讓學生在眼看、手動、腦想、口說中溝通多種感官的信息,在合作探索中抽象知識,體會分與合的思想。

(二)重視新舊銜接,鋪墊遷移,啓發探新

學生不是一張白紙,即使是一年級的學生,也有一定的數學活動經驗和知識的積累。因此本節課,我利用知識的遷移規律,以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爲基礎,設計富有兒童情境的情境,引導學生把"2-5"的組成中學到的本領運用到"6-7"的組成中去,實現了溫故引路,啓發探新的效果。也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而且爲分散本節課的難點作了鋪路搭橋的作用。"7"的組成,我放手讓學生自己完成,進一步調動了他們主動探索的慾望,也使他們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掌握知識,完成學習任務。

(三)精心創設情境、遊戲,激發興趣

希臘普羅塔爾說:"頭腦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點燃的火把。"這說明,只有興趣,才能把火把點燃;只有興趣,纔是開發智力、挖掘潛能的內驅力,也纔是參與學習的動力。國小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愛活動,學習興趣是支持、推動他們投入學習的巨大內動力。因此,我努力創設多種情境,鼓勵學生手、口、腦並用,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去解決問題,又通過不同形式的遊戲活動,藉助多媒體課件,強烈刺激學生的感官,學生保持熱情、高漲的情緒,從而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變"苦學"爲"樂學"。

(四)營造融洽和諧環境,激發創造潛能

營造融洽、和諧的教學氛圍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這節課裏,我重視尊重每一個孩子的心理感受,肯定他們的一切努力,讚揚他們思考的一切結論,保護和激勵他們所有創造慾望。給學生參與學習的時間,給學生思考問題、發表言論的時間,讓全體學生的創造性潛能得到潛意識的發展。

三、教學程序。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數學卡片、磁性黑板、小棒、小球、彩旗等。

(一)創設情境,複習鋪墊

1、談話:小朋友們,老師和你們已經做了"2-5"的分與合的遊戲,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位朋友。

課件演示:

唐老鴨博士自我介紹:我是唐老鴨博士,你們看,這裏是數學王國,你們想不想跟我一起去數學王國呢?但是要打開這扇門,需要一把金鑰匙,只要你們能闖過三關,就能得到這把金鑰匙。

學生每答對一題,老師就送一個五星

新課的開始,設計了一個闖過三關,才能進入數學王國的課件,它形象生動的演示,充分刺激了學生的各種感官。又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運用多媒體將舊知生動再現,每答對一題就送出一面彩旗,有效的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有利於後面的教學。

(二)探究新知(▲進入第二關)

1、學習6的分與合(揭示課題)

(1)師生合作操作

師:看!五顏六色的`彩旗,誰來數一數一共有幾面?(6面),6面彩旗分在兩隻手裏,可以怎麼分?

讓一名學生上臺演示,分一分,其他用6根棒小棒代替彩旗也分一分,數一數。

接着就讓學生說說這樣就表示6可以分成幾和幾?幾和幾合成6?

(多媒體同步演示6的分法的圖片與分合式。)

這一環節,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思維活動的空間,讓他們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邊分邊想,在玩中學、學中玩,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會6的分與合,起到了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作用。

(2)唐老鴨博士是讓小動物按這樣的順序分的,請小朋友從左往右觀察,看這樣分好嗎?爲什麼?

(3)填寫課本第32頁相應的部分

學生交流後訂正填寫,師板書

這一設計,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簡單有條理有序的思考,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2、學習7的分與合

(1)小組合作探究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小兔也想和大家一起來做分與合的遊戲,並且帶來了許多智慧星,看誰表現好,想獎勵你們。

請每兩個小朋友分爲一組,拿出準備好的7個小球,分一分,想一想,7可以分成幾和幾?

學生操作後小組討論

彙報,讓兩名學生上臺彙報分的情況,其他學生評判,並口述7的分合式。

(2)填寫課本第32頁相應的內容

根據低年級學生好動、好勝等心理特點,我創設小兔和小朋友一起分與合的遊戲情境,並獎勵他們智慧星,充分調動了全體學生主動探索的慾望,又通過用小球分一分,數一數,繼而說一說、寫一寫,這樣又培養了學生操作、觀察、表達等能力,還提高了學生間交流、合作學習的意識。

(三)多層練習,鞏固深化(▲進入第三關)

1、想想做做第1、2題

讓學生把合起來是6的兩張卡片用線連一連,再把上面的數合起來是7的紅花連起來。

2、拍手遊戲

創設小鳥銜來一個數的情境,指導學生玩拍手遊戲。(師生間拍手,學生間拍手)

師:×× 生1:×××

如:6 7

生:×××× 生2:××××

3、出示一個個可愛的小動物,讓學生弄清題意,試着完成,再用數字卡片集體訂立。

根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我從不同的角度,採用不同的形式對6-7的組成進行鞏固、深化。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積極參與學習活動,輕鬆愉快地掌握了新學知識。藉助多媒體又營造出活躍、融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練中有樂,樂而見效。

4、綜合練習

安排唐老鴨博士和小朋友做"貼數遊戲"。學生準備好數字卡片,老師進行電腦操作(顯示唐老鴨博士出數)學生上臺貼數,最後,唐老鴨博士說話了;小朋友們,直棒看來你們都闖過了三關。歡迎你們進入數學王國。

這個遊戲綜合4、5、6、7的組合,配以動聽的音樂,使國小生在寬鬆,活躍的氣氛中錘鍊思維,既複習舊知識,又爲後繼學習作了鋪墊。最後安排唐老鴨博士的話,對學生產生激勵的作用,同時我又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這樣促使學生思想得到了昇華。體現寓出思想教育於數學中。

四、評價分析

在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中,我緊緊抓住知識的系統結構,通過逐個突破、及教學媒體的運用,有效地解決了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完成了教學任務,但因本人水平,在說課和備課的過程中,肯定存在許多不足,這有待我以後繼續努力,不斷探索。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跳繩》是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第三單元的一節新授課,本課是在7的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8的加減法教學的。學生基本掌握了簡單的說和算。

二、學生分析

在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0-10並掌握了7以內的加減法,已具備瞭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這個班的學生大部分上過學前班,數的組成也基本上知道;大部分的學生會看圖說算式。所以這節課的重點是培養學生提出相關的加減法問題的能力,組織學生交流加減法算式,體會加減法之間的關係。

三、說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並掌握“8”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讓學生能根據實際情境列出算式,並能說出算式的含義,培養學生的數感。

3、指導學生有條理地思考和語言表達能力。

4.初步養成仔細觀察、主動思考、認真傾聽、大膽交流的良好學習習慣。

說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能正確計算“8”的加減法,掌握計算方法。

難點:能用“8”的加減法解決問題。

四、說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我採取情景演示法,自主探究法,引導學生結合情景圖,鼓勵學生仔細觀察、主動思考,然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說出算法,掌握8

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並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五、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口算。

(二)創設情景引入。

(三)學習新知。

課件出示課本第38頁主題圖

1、仔細觀察圖,從圖中你發現了那些數學信息?

2、提出問題並解決

(1)一共有幾個小朋友?你能列算式解決嗎?

(2)你能說一說算式中各數字的含義嗎?

(3)你是怎麼計算出來的?能給大家講講嗎?

(4)根據剛纔找到的數學信息,你還能列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嗎?你能說說這個算式表示什麼嗎?

(5)你能提出一個用減法解決的問題嗎?

3、師寫算式學生猜算式表示的意義。

4、“8”的組成。

學生動手操作將8個桃子分給兩隻猴子。

5、說一說。

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結合給出的算式3+5=□進行交流。

練習

1、課本練一練1、2題。

2、手指遊戲:同桌兩人進行,要求兩人的手指合起來是8個。

(四)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你的表現怎麼樣?

(五)作業佈置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這節課的教材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40頁的內容。《比多少》是在學生學習了100以內數的認識之後進行教學的,這節課將爲以後進一步學習數的比較打下基礎。也爲其他學科的學習及生活中的廣泛用鋪路。

二、教法學法。

數學應該是學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沒有生活的數學是沒有魅力的數學。本課設計不斷創設富有生活意義的操作活動,激勵學生在操作中體驗生活的數學,從操作中發現,從發現中體驗,讓做數學真正成爲師生互動的基礎和紐帶,成爲課堂發展的.原動力,體現新課程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獲得必須的數學的教學理念。基於以上的知識,並結合本教材的特點,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進一步感知100以內的多少,會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的多描述數之間的大小關係。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概括力。

3、德育目標:使學生感受數學無處不在。

4、情感目標:激活學生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主觀需要,使學生愛學,樂學,在活動中體驗成功,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以上目標在數學活動中滲透,形成德育、智育、知識與能力的結合,本課的重、難點是: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意思,並能用它描述數之間的大小關係。

三、教學過程。

分四層次:導入、新課、練習、總結。

1、導入部分:

猜班級人數:我班級的人數比40多、比45少,誰能猜一猜。

我班有多少人?通過猜數,集中學生注意力,並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爲新課的學習奠定基礎。

2、新課部分:

現在科學認爲知識並不能簡單地由教師或其他人的傳授給學生,而只能由每個學生依據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地加以建構針對這樣的認識以及本課的知識特點,本環節我通過學生觀察、比較、討論、實踐等方法探索新知,具體設計如下:

課件出示魚缸圖(花金魚15條、黑金魚10條)讓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利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之中的一個詞來描述二者之間的數量的多少關係。

再出示紅金魚48條的魚缸圖,學生再次依照前面的方法嘗試着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來描述三者間數量的多少關係,在描述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和概括力。

3、練習部分:

基於一年級學生課上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短,易疲勞的特點,我特將此環節設計爲遊戲的形式,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鞏固新知,同時也使學生能力主動參與,從而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

4、總結部分:

總結課上所學內容,並將課上所學知識用於生活,也要在生活尋找數學知識,增強了學生對數學的應用意思。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注意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激發學生參與意識,引導學生參與學習過程,使學生在主動探索求知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培養創新意思,鍛鍊動手操作,應用知識的能力。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5

【說課稿】

在解構——建構過程中認識百數表

《百數表》這個教學內容安排在一年級學生剛剛認識百以內數的組成,會讀、會寫百以內數的基礎上,這是教材中第一次把100以內的數全部展示在學生面前。學生在剛剛認識數時所認識的數是“獨立的”,而對數之間關聯的意識直接影響到孩子們選擇解決問題的策略,因此需要教師適時的幫助學生構建數與數之間的關係。百數表正是這樣的好材料,因此想充分挖掘百數表中的規律,引導孩子感受數之間的關係。

由於數較多,《百數表》裏面呈現的很多規律不利於學生髮現,因此在認識百數表時必須經歷一個給百數表解構的過程。同時,100個數有規律的排列在一起,已經成爲數的系統,初步顯現了十進位值制數系統的一些特性,因此又需要我們對其中的數朋友進行歸納、整理,構建數之間的關係,以使學生對百以內的數有整體的認識,這就要引領學生經歷建構的過程。也正是在不斷地解構與建構的過程中,學生對數的認識才能得以深化。

一、在解構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數感

(一)解構百數表,發現數的排列規律

由於百數表有順序的把數展示出來,數在排列的過程中就呈現出很多的規律,而這些規律的呈現又是很多規律交叉進行,不利於學生觀察與發現,因此在教學中以按順序出現數隊伍的方式解構百數表:橫行、豎行、斜行,引導孩子們通過比較每一隊中的數朋友,發現數的十位與個位上的變化是與數所在的位置有關係,位置排列的有規律,數的排列也有規律。通過探尋爲什麼從而深化學生對數位、計數單位的認識,感受數的.神奇。

(二)解構百數表,深入認識數

沒有點的深入就沒有面的提高,沒有對百以內個別數的深入認識就沒有對百以內數的整體認識的提高。通過對個別數的深入研究,把握相同的質,幫助學生對百以內的數有新的認識。由於不同的數在表中都有各自的位置,因此從位置入手來研究數,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新的認識,本節課中給“35”找家時,提供了百數表中的第一行和第一列,實際上就爲學生提供了座標軸,讓學生根據數的意義去找位置,滲透了座標的思想,深化了對數的認識。

(三)解構百數表,深度把握概念

100個數聚集在一起,有很多數具有相同的特性,出現了相應的數學概念:單數、雙數、一位數、兩位數、三位數。在教學中孩子們對數位、位數等概念非常易混,對單數和雙數只是一種淺顯的認識,還沒有把握其根本的特點,因此本節課中利用給數照相的環節,通過分類的方式解構百數表,“分類活動的一個重要作用,既是爲相應的數學抽象提供必要的基礎。”因此學生概括得很簡潔:個位上是1、3、5、7、9的數是單數……他們把握了這些概念的特徵。

解構有分析的意思,解構百數表,目的在於排除干擾,深入對個體的把握,從而深度認識百以內的數。

二、在建構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數感

百以內的數是數系統中的一部分,是一個小的系統,因此只解構是不夠的,還要帶領學生不斷地去建構,幫助學生對這個小系統乃至大的數系統有整體的把握。

(一)在找位置的過程中,建構數之間的關係

每一個數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同時也是數系統當中的一員,它們之間有着非常廣泛的聯繫,而兒童“所知道的的數是孤立的,就像在學會說流利的句子之前所學的生詞一樣。”這也正是孩子們數感弱的原因。百數表“不僅呈現個別數,而且爲說明數在邏輯結構中的聯繫方式提供了豐富的圖形。”2因此本節課通過爲數找家的環節,引導學生通過爲數找位置構建數與數之間的關係,感受關係的多樣,從而培養學生“數之間有關聯的意識”,2進而培養學生的數感。

(二)在指揮數站隊的過程中,感受數的無限

在學生已經構建了數之間關係的基礎上,應該引導學生感受十進位值制數系統的一些特性,進一步加強整體感知,因此在課的最後,通過指揮數排隊把百數表變形爲數軸,在數軸上進一步感受數之間的相對大小關係,感受兩數相差得越多,離得越遠,相差越少,離得越近,從而形象化的感知數之間的相對大小關係,同時通過數站隊永遠站不完來形象的感受數的無限。

這樣對百數表不斷地進行解構使得學生所獲得的知識是深入的、不是膚淺的;幫助學生不斷地建構,使得他們所認識的百以內的數是結構化的、整合的,不是零碎的、隻言片語的。通過解構,深化認識,通過建構,整體把握。

這節課一直在和數做遊戲,課中賦予數人的特性,淘氣、可愛、有靈性,同時又需要幫助,以激發學生對數的情感,使學生感受數的可愛、感受百數表的神奇,有了這樣的基礎,學生上數學課就成了享受。

【教學設計】

一、引入

師:百數表中來了幾隊數朋友,你知道每一隊缺了哪些數?說說爲什麼?

師:如果老師請你在百數表裏找十位是8的數,你到哪兒去找?

師:如果老師請你找個位是8的,你到哪兒找?

師:這些數裏都有8,8表示的意思一樣嗎?

師:表示的意思不一樣,它們的位置也不一樣。

二、研究與討論

(一)引導學生在給數找家的過程中感受數之間是有關係的

1.根據提供的一行一列爲數找家,滲透座標思想。

2.區分不同數位的意義。

師:你看它們都想住在這個格子裏,你覺得誰應該住?(學生討論)

3.根據百數表中無序排列的數,爲數朋友找家,構建數與數之間的關係。

師:原來的這些數朋友說我們也要出去玩了,這次你還能幫它們找家嗎?

(二)根據數所在的位置猜數

1.根據位置來猜數,培養學生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

師:這些數朋友們也出去玩了,你還能爲數朋友找家嗎?

這個時候有一個數悄悄地來了。

師:它找到自己的家了,你知道這個數是多少嗎?怎麼想的?

2.爲照片上的數找家,教給學生方法。

師:這個時候又回來了一位數朋友,你們想知道它是誰嗎?

生:想。

師:這次請一位神奇的攝影師來告訴你們,他正在給百數表照相,正好照到了這個數,它是誰?

師:這張照片上還有哪些數朋友藏起來了?

師:爲了獎勵大家,攝影師說了,我們再照兩張,想看看照片嗎?

生:想。

師:這個照片可與衆不同,缺不缺數朋友?快來把這些數朋友找出來。

(三)通過分類活動,對百以內的知識點進行整理,昇華學生的已有認知

1.按單雙數分類,深化學生對單雙數的認識。

師:這些數朋友說攝像師要給我們照相,我們都回來了。

出示百數表:

師:這個時候攝影師說,太多了,你們得變個隊形我才能給你們照,你們能幫它們變隊形嗎?你們只要喊一二變,他們馬上就變,準備好了嗎?

生:一二變。

動畫

師:站成了兩隊,它們站得有道理嗎?什麼樣的數是單數呢?

2.按位數分類,明確一位數、兩位數、三位數的概念。

師:這時候攝影師說了,1~9出列,100出列,我要分別給你們照一張。

師:你們明白攝影師的心思嗎?攝影師是怎麼想的?

3.從百數表變化成數軸,引導學生感受數的無限。

(1)通過整十數變隊形,感受數的無限性以及等距性。

師:現在有一列數朋友說它們要單獨照一張,是誰呢?

師:因爲這條線沒完沒了,怎麼辦?用箭頭表示:一直排下去吧。

師:現在我們爲這些數都找到家了。你們看,從10到20,從20到30,從30到40,它們之間的距離怎麼樣?

生:都一樣。

師:爲什麼它們之間距離就一樣長?

生:因爲他們的十位是1、2、3、4、5、6、7、8的,一個比一個多10。

師:都多10,所以它們距離就是一樣的。那如果是這樣的話,請問10前面的這個家是誰的?

生:0。(課件補充0)

(2)通過給數找家的遊戲,進一步滲透兩數的大小以及相對位置之間的關係。

師:這個時候又跑來了一行數朋友,咱們讀讀。

師:你們說它們的家在哪兒?

師:小於60的數朋友住在哪兒?

師:這些數朋友的家離60的家一樣近嗎?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6

6—10的認識說課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西師版)國小數學一年級教材位於24—26頁上,包括例1、例2、例3和課堂活動1、3題。

二、教學目的

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發展規律、學情等共設立了3個教學目標:情感目標:讓兒童感受數與生活的聯繫,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能力目標:能規範地書寫6—10各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知識目標:能認、讀、寫6—10各數會用6—10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物體的各數。

三、教學重點:

能正確|、規範地書寫6—10各數。

四、教學難點:

對數6—10的掌握及運用。

五、教法、學法設想是:

本課最大的特點是貼近學生生活,在生活中學,學以致用。各種輔助手段完成教學目的,因此,我在教學中採用電教手法爲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教法:(1)講解法。(2)演示法。(3)引導法。(4)談話法。學法:動手擺、動嘴說、動手寫、劃、比、分。

六、教學過程:

6—10的認識是兒童已經認識了0—5之後進行的,是一次數的擴展。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採用了以情景導入的引入法和以挖掘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啓發式教學。如:教師先利用多媒體呈現出“小貓想吃大魚的情景圖。銀幕上出現了一隻可愛的而又非常飢餓的小貓,這隻飢餓難忍的小貓,非常想吃掉高處的大魚,可是呢!太高了,它夠不着。該怎麼辦呢?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討論一下解決問題的辦法,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啓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再由老師總結一下,讓學生看看老師是怎樣來幫助這隻可愛的小貓的。單擊鼠標,這時就在貓與魚之間出現了一段樓梯,並以此詢問學生:小貓要走多少步才能吃到大魚呢?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數一數。用鼠標點擊一步梯子就出現了一個數字,這樣自然而然的就引出了本課的新內容。由0—5呈現到了6—10。

這樣做既能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啓發兒童的積極思維,又能集中兒童的注意力和觀察力,還能再次複習0—5的數字,讓兒童聯繫了生活,感悟到了已經學過的數是不夠用的,在實際的計數中,還有許多比5大的數。由此產生了一種強烈的學習動機和需求。

在教學例1、例2時,教師先提出相應的問題。如:圖中有多少個人?有多少棵樹?你還能從圖中發現些什麼呢?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觀察學習。這樣做能讓學生自已親身數一數,說一說,整體地感受了6—10各數。教師隨學生的回答板書6、7、8、9、10,隨後展示教具6本書。並以此問學生:6除了可以表示6個水桶外還可以表示什麼呢?自然而然的,學生看到老師手裏的6本書會想到6本書,6塊橡皮,6個書包,7本書,7塊橡皮……等等。再讓學生聯繫自身,自已表達。同桌交流並利用小棒,讓學生動手親自擺一擺、數一數、認一認。讓學生一邊擺小棒一邊說。教師則作相應的指導工作。當學生初步認識了這幾個數字時,教師應進一步加強認讀練習。如:教師說出一個數。要求學生們拿出相應的小棒或擺出相應的小棒。2同桌的兩個同學一個說數一個拿小棒或擺小棒。操作完後完成課堂活動第1題。

這們做,從情景入手讓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說說做做做生活中的數,讓學生感受了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繫。通過讓學生進行合作探索、彙報交流,加深了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而且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學具等方式更加深了學生對6—10的認識。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合作意識。

在教學例3時,教師先規範地寫出這組數,並問學生:老師寫的這些數字漂亮嗎?你們也想寫得這麼漂亮嗎?這樣做激發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動機,讓學生從要我寫變爲我要寫。

然後教師在“田”字格里規範地寫出這些數字,讓學生注意觀察。寫完後問問學生:老師是怎樣寫的,你覺得在寫這些數字時要注意些什麼?再讓學生結合教材例3的要求,先用手指比一比,再劃一劃方格,然後邊讀邊寫6—10的'數,再讓那些寫的好的同學談談自已寫數時有些什麼經驗,給全班同學介紹一下,再完成練習。

在這個教學環節裏,這樣做的重點是引導學生把6—10的數字寫好。因爲這裏面有些數字(如“8”)是很不好寫的,教學中一是發揮了教師的示範作用,讓學生仔細觀察,二是讓學生親身實踐,三是發揮了寫得好的學生的帶頭作用,通過學生的相互交流,使學生能自主的把這些數字寫好。

在教學結束時,教師用學生喜愛的遊戲“猜一猜”,再次鞏固6—10各數字,老師告訴學生:森林裏要舉行一次飛行比賽,這時銀幕上出現了10位參賽選手(10只小鳥)每隻小鳥各帶有一個數字。老師每單擊一次鼠標“選手”就減少一個,從10位變成只剩一位,老師先讓學生把自已認爲要獲得冠軍的那隻小鳥的數字寫在紙上,並且教育學生:我們這些參賽選手是如此的可愛美麗。所以,我們也要把代表它們的數字寫得跟它們一樣的美麗。在比賽結束後讓學生展示自已心目中的冠軍所代表的數字是否和真正得到冠軍的數字一樣。猜對了的學生,老師還給予了一個帶有此數字的小獎品。

這樣做,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又讓學生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溝通了數字與生活的聯繫。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掌握、運用知試識,讓學生的學習態度從要我學變爲我要學。

七、板書設計:

黑板的正中是課題“6—10的認識”。左邊寫有數字6、7、8、9、10。右邊是用田字格寫的數字6—10。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人教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位置》。

2.教材簡析:

《位置》這一內容是在學生學習和掌握了上下、前後和左右等方位概念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用兩個數表示一個物體在平面中的位置(即從兩個維度來*定物體的位置),初步滲透平面直角座標系的思想,學好這部分內容對於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3.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使學生能夠在具體的情景中, 根據行、列*定物體的位置。

(2)結合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讓學生說一說、畫一畫、動一動等活動,使學生能從兩個維度來*定物體的位置。

(2)結合所學知識,培養學生從多種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根據行、列*定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能夠在具體的情景中,根據行、列來*定物體的位置。

二、說教法:

本節課,在教學方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方面:

1.從生活情景出發,爲學生創設探究學習的情境。

“注意是知識的`門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見學生學習的注意和興趣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這節課,我力求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出發,爲學生的學習創設一個探究的情境。

2.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3.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4.練習形式多樣,使學生從多種方式感受物體的位置,同時尋求解決問題的多種辦法。

5.採用靈活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

教學內容是豐富的、生動活潑的。數學教學也應該是靈活多樣的、精彩紛呈的。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校、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引導學生積極探索與創新,讓更多的學生對數學的情感與態度達到最高層次。

三、說學法:

新標準指出,必須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

1.聯繫生活實際解決身邊問題,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2.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探索成功的快樂。

3.通過動手操作、獨立思考和開展小組合作交流活動,完善自己的想法,構建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

4.通過靈活、有趣的練習,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尋求解決問題的多種辦法。

四、說教學程序:

(一)聯繫實際,導入新課。

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已經掌握了簡單的方位概念,同時在日常生活中對於物體的位置也有了比較多的感性認識。教學中,我藉助本節課中學習環境的改變,充分利用學生身邊熟悉的座位引出本節內容—位置。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首先我讓學生先說出自己所在的位置,然後讓學生在班內交流。在學生知道如何*定自己的座位後,讓學生觀察思考前後、左右同學的座位與自己座位的關係,然後組織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從而揭示出前後同學的座位與自己是同一組,左右同學的座位與自己是同一排這一規律。在教學設計和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真正做好組織、引導與合作者上。學生真正感受到主人的地位,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纔會真正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是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數學下冊第六單元“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中第一課時的內容,它是學習多位數加、減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礎。這部分內容學習的好壞,將對以後計算的正確和迅速程度產生直接影響。所以教材首先安排了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口算,它是進一步學習口算的基礎,是在1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的,只是計數單位不同,這裏以十爲計數單位。例如20+10,計算時想2個十加1個十是3個十,就是30,這樣安排有助於學生加深對相同單位的數可以直接相加減的認識,爲後面學習任意兩個數相加減打基礎,因此,根據教材的編排特點和學生的認知基礎訂爲教學目標是:

(二)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

2、使學生經歷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的概括過程,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性。

3、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在有意義的問題情景和數學活動中,鼓勵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

難點:是探究、理解和掌握整十數加減的計算方法。

二、說教法學法

爲了實現教學目標,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於是在教學中利用、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自己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然後探索出多種不同的算法,整個教學過程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組織者。

採用小組討論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放手讓學生獨立觀察發現動手操作,並動口表達,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體驗到自主學習的成功之感,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善於觀察、勤于思考的學習習慣,更重要的是達到了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目的。

三、說教學流程

教學本節課共安排了四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是創設情境,激情引趣。結合教材創設“公園花卉展”的真實情景,由此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與此同時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這樣既複習了原來所學的知識,又爲本節課的學習做好了鋪墊,使他們一開始便以一種愉悅的情緒進入學習情境,爲能主動探究新知打下基礎。

第二個環節是合作學習、探究新知。新課程在《基本理念》中強調指出“有效地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學中給予學生大量的自主探索的機會,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主動參與知識的再創造過程,實現從不知到已知,從已知到新知的矛盾轉化。具體過程我是這樣安排的:第一步,提出問題。讓學生根據在情境圖中獲得的數學信息,提出不同的數學問題。第二步是探討10+20的計算方法,在這一步中先讓學生根據問題列出算式,然後着重讓學生探討10+20的計算方法。這樣放手讓學生獨立列式,並探索計算方法,給學生創設了自主探索的空間,通過學生思考,各自都有發現,都有收穫,這樣使學生體驗到了自主學習的成功之感。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勤于思考的習慣,而後教師根據學生們的彙報板書:10+20=30。第三步是自選算法,形成思路。在這裏教師讓學生合作,解決另外的加法問題,同時告訴他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算法。這樣讓學生把剛纔的算法在大腦中形成思想,不但體現了算法多樣化的理念,而且開拓了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第四步是算法遷移,形成技能。這一步是讓學生解決整十數減整十數的問題,學生利用原有的知識經驗,很容易就掌握了整十數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

第三個環節是實踐應用、鞏固新知。因爲國小生的學習大多以無意識和形象思維爲主,他們好奇好勝,注意

四、說板書設計

本節課的板書比較精簡,在探究體驗這一環節中根據學生的回答寫出加、減法算式,這就是本節課的重點內容。

總之,本節課在設計上力求體現自主化、活動化、生活化、情感化的新課程理念,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