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模板集錦八篇

說課稿 閱讀(1.45W)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四年級數學說課稿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模板集錦八篇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1

一、教學任務分析:

這課在教材編排上分三個層次:第一,以生活情境提供條件,從而引出口算除法的算式。第二,根據除法算式,學生根據不同的算法說出不同的算理。第三,做一做(1、2兩題)。在對本課教材進行分析時,基於我對教材的理解與不同地區學生的差異性,對教材進行了如下的處理:

1、由於主題圖與學生的生活相差較遠,所以採用學校最近開展的一系列活動作爲信息讓學生解決問題。

2、此課之前,學生已有表內除法與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整千數的乘法口算作爲基礎,學生對“除數是一位數,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數“的除法口算應該不是很難,重要的是讓學生理解它的算理,並運用算理進行快速的口算。

二、設計理念:

如何讓枯燥的口算內容變得豐富,讓乏味的算理變得有情趣,使學生由間接接受轉化爲直接參與,從而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等方面得到發展呢?我設計此課時,將重點放在引題、算理的推導與練習的設計上。引用學校開展的活動與學生進行聊天,取學生熟悉的素材進行導課,然後與學生一起探討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口算算理,最後設計了幾道練習,主要是訓練學生的口算能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三、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口算除法的含義,理解用一位數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數的除法口算算理,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正確口算。

2、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3、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滲透轉化、遷移類推的數學思想方法。

教學重點:理解“除數昌一位數,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數”的除法口算算理。

教學難點:商末尾比被除數末尾少一個0的除法口算。

四、教學過程:

這節課,我想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究、學會新知識,不僅僅滿足於讓學生掌握計算法則,學會計算,而更注重讓學生主動探索、自主參與算理、算法的探索過程,注意轉化、遷移類推的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使學生的學習情感態度、價值觀和學習能力得以培養和發展。

(1)注重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探索計算方法、理解算理

計算知識是人們在長期生產實踐中逐步發展起來的,原本是十分生動的數學活動。把計算教學置於現實情境之中,把探討計算方法的活動與解決實際問題融爲一體,從而使計算教學成爲學生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2)注重讓學生主動探索、合作交流

在本節課中,我儘量讓學生參與“探索、交流”的學習過程。學生利用已有知識獨立思考得出80÷20的不同口算方法,重點理解80÷20這種口算方法的算理。在學生獨立探索的基礎上,再讓同桌交流口算方法、說算理,讓每個學生有說話的機會。通過“說”提升學生對口算過程的認識,通過“說”培養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使學生在合作交流中拓寬思路,彼此受益。

(3)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由於學生的個別差異,部分學生的領悟能力較強,但也有個別同學的理解能力不強,所以明算理時,教師借用直觀的小棒圖來幫助有些學生的理解,化抽象爲直觀,加深學生對算理的理解,真正完成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和諧過渡。

商末尾比被除數末尾少一個0的除法,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很多學生往往利用前面學習的經驗,看被除數的末尾有幾個0,就在商的末尾添幾個0。這裏,我不僅讓學生說清算理,還安排了判斷練習,讓學生在比較中加深對算理的理解。

(4)注重練習多樣化

口算是一種不借助計算工具、不表述計算過程而直接通過思維算出結果的一種計算方式,是一種抽象的`思維活動。因而需要學生集中注意力,積極思維。如果學生對口算產生濃厚興趣,他們就會自覺積極地參與。於是,我在教學中注意練習的多樣化,既有學生平時最熟悉的口算比賽,還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又安排了拓展題,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進行學習,富有趣味性,做到寓學於樂。

劉瑞濤些學生的理解,化抽象爲直觀,加深學生對算理的理解,真正完成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和諧過渡。

商末尾比被除數末尾少一個0的除法,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很多學生往往利用前面學習的經驗,看被除數的末尾有幾個0,就在商的末尾添幾個0。這裏,我不僅讓學生說清算理,還安排了判斷練習,讓學生在比較中加深對算理的理解。

(4)注重練習多樣化

口算是一種不借助計算工具、不表述計算過程而直接通過思維算出結果的一種計算方式,是一種抽象的思維活動。因而需要學生集中注意力,積極思維。如果學生對口算產生濃厚興趣,他們就會自覺積極地參與。於是,我在教學中注意練習的多樣化,既有學生平時最熟悉的口算比賽,還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又安排了拓展題,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進行學習,富有趣味性,做到寓學於樂。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及學情分析

本節課是青島版教材國小數學四年級下冊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因數和倍數及2、5的倍數特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求最大公因數、最小公倍數的重要基礎,也是學習約分和通分的必要前提。因此,使學生熟練地掌握3的倍數的特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對教材及學情的分析,爲了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從本節課的研究活動中得到不同的發展,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使學生經歷探索3的倍數的特徵的活動,知道3的倍數的特徵,並且能熟練地判斷一個數是否是3的倍數。。

能力目標:通過觀察、猜測、驗證等活動,讓學生經歷3的倍數的特徵的歸納過程。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動手操作及概括問題的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感。體會探索數的特徵的一些方法。

情感目標:讓學生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究性和挑戰性,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並從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基於以上的認識,我確定了本課的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3的倍數的特徵

正確判斷一個數是否是3的倍數。

教學難點:探索並理解3的倍數的特徵。

三、教法設計及學法指導

爲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更好的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本節課主要採用了以下教學法:

1.猜想驗證討論交流2、自主探究體驗感悟

四、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課件,實物展示平臺,實驗表格

2、學生準備:計數器計算器

五、教學程序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國小面臨的許多任務中,首要的任務是教會兒童學習”。這裏的學習指學習方法,3的倍數的特徵,有規律可循,容易上成機械刻板,枯燥無味的課,學生能死套規律判斷,但學生的能力沒能培養,智力得不到開發。本課的設計旨在揚棄“滿堂灌”的教學,取而代之以啓發與發現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點撥學生大膽猜想,動手實踐,去發現規律,使全體學生積極參與,積極思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針對學生的特點,在教學中設計了以下四個與學生的知識基礎,個性發展緊密聯繫的活動。

活動一 複習舊知 引發猜想活動二自主探究合作驗證

活動三 應用規律 體驗感悟活動四反思總結自我提高

活動一 複習舊知 引發猜想

“3的倍數的特徵”屬於數論的範疇,離學生的生活較遠,而2、5的倍數的特徵是學生學習這一課的基礎。我從學生的已有基礎出發,先複習了2,5的特徵,並通過教師的總結與引導把複習和導入有機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去作猜想“3的倍數可能有什麼特徵?”,讓學生充分表達各種各樣的猜想,也許有些學生會不假思索地說出他的猜想:“個位上是3、6、9的數,都是3的倍數”,而有的學生卻有與之不同的想法。進而引發認知衝突,創設了探究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感受新知的產生過程,明確新課要解決的問題。從而引出課題。並板書:3的倍數的特徵

活動二自主探究合作驗證

本環節意在引導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展示學生不同的學習水平和思維方式,讓學生在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的數學活動中,初步理解和掌握3的倍數的特徵。在這裏設計了三個層次的教學:

1、應用《百數表》,否定錯誤猜想。

在學生得出猜想後,我便引導學生找出百數表中3的倍數去驗證,並在驗證中推翻了剛纔的猜想,由此,使學生意識到已經不能用原來的方法(也就是從數的個位上的.情況)來判斷一個數是否是3的倍數,而應該換個角度去思考。消除思維定勢,否定舊遷移,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

2.探究實驗,發現特徵。

學生剛剛學習了2、5的倍數的特徵,從觀察數的末尾數字到觀察這個數的數字和,具有很大的思維跨度。學生很難通過獨立的探究得出3的倍數的特徵,這時,教師採用的教學策略就顯得尤爲重要。本節課,教師採用讓學生進行撥珠實驗的教學策略較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教師引導學生經歷撥珠實驗,填表觀察,思考發現的過程。從而使學生對3的倍數的特徵認識隨着實驗的不斷深入而越來越清晰,他們在實驗、探究、猜想、驗證的過程中,建構起對3的倍數的特徵的整體認知。本節課雖然沒有生動的教學情境,但這樣做巧妙地把學生推上了學習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始終沉浸在一種濃厚的探索氛圍之中,他們被數學知識本身的魅力所深深吸引。這樣的數學學習活動,纔是真正的、生動活潑的、富有個性的認知過程。學生通過表象的累積,思維產生了飛躍,腦海中形成了清晰的數學模型。

3、舉例驗證,總結規律。

讓學生在初步發現規律之後,舉例驗證,體現了從特殊到一般的思維過程。爲了驗證這一結論,學生用最快的速度算出各位上的數的和是不是3的倍數,並且使用計算器看這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並讓學生彙報驗證的過程,儘可能多地提供機會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學習,不僅讓學生初步學會了舉例驗證的方法,而且體現了辨證唯物主義的思想。

活動三 應用規律 體驗感悟

在這一部分,爲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我設計了四個不同的練習。力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遵循學生認知規律的基礎上,體現基礎性、層次性、靈活性、生活性、趣味性。

第(1)題是基本題,使全體學生都能對新知識有進一步的理解,達到鞏固新知的目的。有可能的話可以讓學生在快速判斷中感悟把3的倍數先去掉的判斷技巧;

第(2)題以圖的的形式出示,引導學生利用所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第(3)題是在每個數的□裏填上一個數字,使這個數是 3的倍數。以檢驗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提高思維的靈活性。

第(4)題旨在通過靈活的形式發散學生的思維。

活動四反思總結自我提高

這一環節通過師生交流的形式,使學生積極回憶,談談這節課的收穫。把知識、方法再現的同時,亦體現學生的情感價值觀,進一步反思總結,自我提高。

整節課讓學生經歷“猜想—驗證—操作—再次猜想—再次驗證—得出結論—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實現課程、師生、知識等多層次的互動。整個教學是把知識的傳授、思維的訓練、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習能力的培養、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有機結合起來,取得教學效益和生命質量的整體提升。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分析

教學內容:

本節課是四年級《認識方程》的第一課時《用字母表數》。由於學生由具體的數過渡到用字母表示數,是認識上的一次飛躍。對於他們來說是很抽象的、顯得較枯燥的,而且用字母表示數有許多知識和規則與原來的認識和習慣不同,而這些知識和規律又是認識方程的主要基礎。

用字母表示數這一內容,看似淺顯,平淡,但它是由具體的數和運算符號組成的式子過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個轉折點,也是認識過程上的一次飛躍。因此,我設立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①藉助生活中的實例,體會用字母表示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②在具體的情境中能利用字母表示數進行表達和交流。

過程方法目標:

①在探索現實世界數量關係的過程中,體驗用字母表示數的簡明性。

②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滲透歸納猜想、數形結合等數學思想方法。

情感態度目標:

①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②在合作學習及相互交流中,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理解字母表示數的意義。

難點是探索規律,並用字母表示一般規律的過程。

二、說教學方法

“教無定法”,只有方法得當,纔會有效。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思維活動的特點,我採用了情景教學法和講練結合的教學方法。

三、說學生學法

首先教師創造良好的環境,引導學生從喜歡的、已知的、熟悉的生活內容入手,讓學生自己在特定的環境下不知不覺中建立字母就在生活中,就在我們身邊,再通過一系列活動,學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進一步瞭解了字母可以表示數,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數量關係,也可以表示數量。再通過各種聯繫將其轉化爲解決問題的策略,發掘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能力,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挖掘問題能力、交流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說教學活動

(一)激發興趣,引入課題。

1、屏幕出示一條新聞。

(1)你發現了哪些新的表達方式?

(2)根據以上信息和你的生活經驗,你認爲字母可以表示什麼?

(3)引入課題。

意圖:用一條新聞引入新課,能很快地引起學生的興趣,而且從新聞中感受到字母與生活的聯繫,會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

2、觀察魔盒,發現規律。

(1)(出示魔盒)你發現了什麼?同桌互說進、出的'數字。

(2)師:你們能想辦法將你發現的規律表示出來嗎?

(3)學生自學書上86頁的簡便寫法。

意圖:從找規律入手,讓學生親身體會用字母表示數的簡明性和必要性,並強調錶示的規範性,讓學生既能從實驗中得到數學規律,又要掌握數學表示的嚴密性。

(二)暢想年齡,主動探究

1、提出問題,感悟新知:

(1)師生交朋友並讓學生分別提供自己的年齡。選用一個學生提供的數據進行下列的學習。

(2)師提供信息:老師比你們大____歲。

(3)讓學生推算當他幾歲時,那年老師多少歲?

(4)引導:能否用一個式子概括出同學們的所有算式?

(5)提示:如果你們的年齡爲a歲,那麼老師的年齡是多少歲呢?

(6)拓展:當老師m歲時,請你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自己的歲數。

(7)討論:字母在這裏的取值範圍。

意圖:從實際出發,以國小中的算術爲基礎,通過活動,讓學生初步體會用字母表示數的方法及字母所代表的數值範圍。

2、嘗試練習,親身體驗運用字母的優越性。

3、兒歌激趣,繼續探究

(1)大家學得可真好,老師送給你們一首兒歌:“1只青蛙1張嘴,2只青蛙2張嘴,3只青蛙3張嘴,……”你能繼續往下說嗎?這首歌能唱完嗎?

(2)你能用一句話結束這首兒歌嗎?先同桌交流。

(3)學生彙報自己的想法。

意圖:從兒歌入手,學生感覺比較親切,也降低了學生對字母表示數的難度與知識間的銜接,並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智力大比拼闖關遊戲

(課件展示闖關內容)

意圖:通過闖三關遊戲,讓學生進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方法與格式,由淺入深,加深知識的應用,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到知識學習後成功的喜悅感與成就感,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學生舉例,加深理解。

師:你能舉出咱們生活中用字母來表示的例子嗎?(學生相互交流課前蒐集的資料)

意圖:結合實際,讓學生體會用字母表示的簡明性,加深印象與知識的應用。

(五)課堂總結,放眼生活

1、評評我自己(課件出示):如果讓你用以上三個字母來評價你自己這節課的學習情況,你會用哪個字母?爲什麼?

2、師進行總結,放眼生活。

(六)生活拓展(課件出示):預測身高。

五、設計意圖:

<<用字母表示數>>這一內容,它是由具體的數和運算符號組成的式子過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個轉折點,也是認識過程上的一次飛躍。其整個教學過程實質上是從個別到一般的抽象化過程。因此,在本節課的設計中爲體現課改精神,以構建信息環境下“主體參與”教學模式,立足於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知水平,我採用多樣性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逐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及作用,並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抽象思維能力得到提高,成爲學習的真正主人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4

學習目標:

1、理解並掌握方程的意義,弄清方程與等式間的聯繫與區別。

2、通過在不同的情景中建立等量關係列方程,經歷方程模型的建構的過程。

3、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抽象概括等能力。

學習重點:會用方程表示事物之間簡單的數量關係。

學習難點:能根據圖義,找到等量關係列出方程。

學習過程:

一、談話引入。

師:生活中經常遇到各種各樣的'數,對嗎?比如說,誰願意告訴我你今年多大了?(學生說)只知道自己的年齡還不行,誰知道媽媽今年多大了?(學生說)自己的年齡,媽媽的年齡對你來說是已知數,那老師的年齡對你來說是……。。(未知數)以此來引出未知數。

二、利用等量關係,正確列出等式。

1、出示天平圖1:

天平左邊10克,天平右邊:2克和一個櫻桃 師:看天平的顯示,誰能列出一個等式?(櫻桃的質量+ 2克=10克),如果用未知數X來表示櫻桃的質量,那麼,可以列出一個什麼樣的等式呢?(2+X=10)

2、出示情景圖2:

四盒種子的質量一共是20xx克。

你從圖中發現了什麼?(4盒種子的質量=20xx克)

師:能根據這個相等關係寫出一個等式嗎?

師:請你給同學們介紹一下你的等式,先說字母表示什麼意思? 師:如果用y表示每塊月餅的質量,怎樣用數學式子表示這個等式呢?( 板書:4y=20xx)

師:下面老師加大難度,敢接受挑戰嗎?(同學們在家裏幫爸爸媽媽倒過開水嗎?現在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老師倒開水的過程,找一找這裏有相等關係嗎?)

3、課件出示圖3:

一壺水剛好倒滿兩個開水瓶和一個杯子。 師:你們找到其中的相等關係了嗎?(兩個熱水瓶的盛水量+200毫升=20xx毫升)

師:如果用z表示每個熱水瓶的盛水量,那麼這個關係式可以怎樣表示?(板書:2z+200=20xx)

4、理解方程的意義。

師:剛纔我們通過稱櫻桃,稱種子和水壺倒水的三次實踐活動,得出了下面這三個等式:(x+5=10 4y=380 2z+200=20xx)

(1)同桌交流。說一說:上面的等式有什麼共同特點?

(2)全班交流。

教師小結: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板書課題:方程) 師:自己讀一讀,你認爲關鍵詞是什麼?

(3)鞏固知識。

師:說一說方程必須具備哪幾個條件?(一必須是等式,二必須含有未知數)

5、會寫方程 師:你會自己寫出一些方程嗎?寫下來同桌交換檢查。

(學生試着寫出各種各樣的方程,再在全班展示,當然也有可能會出現一些不是方程的式子,教師應引導學生說出它不是方程的原因。)

三、鞏固練習。

1、判斷

下面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

35+65=100 x -14>72 y +24

5x+32=47 28<16+14 6(y+2)=42

2、練一練課本67頁第一題說一說各圖中的等量關係,再列出方程。

四、總結評價。

師: 關於方程還有很多有趣的內容,相信同學們還會以飽滿的精神、積極地態度去研究、去探索方程的奧妙。

板書設計:

方程

櫻桃的質量+2克=10克x+2=10

每盒種子的質量×4=20xx克 4y=20xx

每個熱水瓶盛水量×2+200=20xx克 2z+200=20xx

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5

一、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教材第6冊第23頁上的內容

二、教材分析:

小數的意義是一節概念教學課,是在學習了“分數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學習小數的意義。掌握小數的意義,是這單元教學的重點,直接關係到小數的性質、小數的大小比較、小數的加減法等相關知識。學生對小數意義的學習過程是一個建構的過程,這一過程需要學生主動投入學習活動。本節課就是以學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經驗爲背景,讓學生經歷認、讀、寫小數的學習過程並理解小數的意義,體會小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從而實現認識的提升。

三、教學目標:

①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小數的意義,體會小數的特徵。

②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

③培養學生觀察,思考以及與同伴交流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重點:

①能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小數的意義。

②具體認識小數的特徵。

③學生能正確讀、寫、認小數。

教學難點:

結合具體的情境理解小數的'意義。

五、設計理念:

因爲本課中學生第一次正式接觸小數。爲了完成從分數到小數的過渡,我力求在課上體現以下幾點:

1、注重數學教學的生活化。測量長度單位的結果不是整米數,物品的價格不是整元數,這些都是生活中用到小數的最常見的情況。本節課選用從學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經驗出發,緊密結合“笑笑買文具”這一具體情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又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小數的現實作用。

2、體現數學教學的樸素與真實。從“數學課本的單價是多少?”引出“小數的認識”“小數的讀法”“小數的意義”“小數的寫法”等知識內容,很有數學味。

3、注重學生的主體性發揮。教學中小數的認識及小數特徵的探索,力求在學生自我觀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完成,教師應在其中起到引導者及合的作用。

4、在課堂設計中注重層次性和思考性。教學過程的設計應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從對小數的理解到對小數特徵的體會,應具有層次性。重視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讓學生在思考的基礎上進行交流,使學生互相啓發,共同提高。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小數。

揭示課題:認識小數。

(在這個環節中,我引領學生輕輕鬆鬆走進生活,走近小數,初步感受小數在現實生活中地應用。另外還可以瞭解學生的認知基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聯繫實際,探究發現。

1、小數的認識。

(1)觀察情景

(2)在班內彙報交流,讓學生讀出小數:

(在這個環節中,注重讓學生充分交流想法,因爲小數表示價格在生活中比較常見,許多學生已經有體驗,並已瞭解部分相關知識,讓學生交流互學,效果會比較好。)

(3)你能說說小數的特徵嗎?

(“小數”對於學生來說,是第一次真正地去接觸認識。對於小數各部分的認識應以教師的介紹和強調作爲重點,不必讓爲學生盲目地去猜想和討論,以免誤導。)

2、小數的讀法

(讀小數和寫小數的學習過程要求每個學生都開口讀一讀,動手寫一寫,才能使知識落實到位。)

3、小數可以表示什麼

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

師做小結:整數部分是幾就是幾元,小數點後的第一位數是幾就是幾角,第二位數是幾就是幾分。

4、小數的寫法。

重點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

學生獨立完成後在班內反饋。對做全對的學生進行鼓勵。

(三)鞏固新知,拓展應用。

1、完成書上練一練

2、實踐活動。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6

教材分析:

“探索與發現(四)商不變的規律”是義務教育課程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第P75—76頁的內容。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熟練掌握了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基礎上安排的,讓學生掌握這部分知識,既爲學習簡便運算作好準備,也有利於以後學習小數除法、分數和比的有關知識,是國小數學中十分重要的基礎知識,同時商不變的規律在實際應用中較爲廣泛,有利於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技能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讓學生在參與、觀察、比較、猜想、概括、驗證等學習活動過程中體驗成功。

教學目標:

1、理解掌握商不變的規律

2、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等能力

3、培養學生勇於探索的精神,嚴謹的學習態度

4、能運用商不變的規律,進行一些除法運算的簡便計算,並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和運用商不變的規律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歸納商的不變性質,

教法學法: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思維特點,我選擇了引導發現法爲主,輔以談話法、直觀演示法、小組合作等方法的優化組合。充分發揮教師的點撥作用,調動學生的能動性,引導他們去發現規律、分析規律、解決實際問題、獲取知識,從而達到訓練思維、培養能力的目的。

教法和學法是和諧統一的。相互聯繫不可分割的,教學時要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各種感官參與學習,誘發其內在的潛力,獨立主動的探索規律,使他們不僅學會,而且會學。如教學商不變規律時,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發現規律,學生先從上往下觀察,找到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相同的倍數,商不變;接着讓學生從下往上觀察,遷移類推出被除數和除數同時縮小相同的倍數,商不變。把學生的求知慾由潛伏狀態誘發爲活動狀態,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索精神和概括歸納能力。

教學過程:

一、激趣設疑,提出問題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改變以例題、示範、講解爲主的教學方式,要結合教例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密切相關的問題學習情境。認知心理學研究也表明,“疑”產生於一定的問題情境,問題情境是學生展開自主學習的重要載體。所以我創設這樣的情境。

出示狐狸圖,這是什麼動物?想不想聽聽狐狸四兄弟的故事?狐狸四兄弟爲了賣香蕉誰賣得便宜都吵了起來了。

老大說: 2千克 賣了8元錢;

老二說: 20千克 賣了80元錢;

老三說: 200千克 賣了800元錢;

老四說: 20xx千克 賣了8000元錢.

師:你認爲誰賣得便宜?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呢?

生:8÷2=4 80÷20=4 800÷200=4 8000÷20xx=4

師:哦,原來是這樣,你真聰明!爲什麼賣的斤和錢數都在變化,可是每斤的價錢都一樣呢?

用“算式設疑”引發學生認知上的衝突,使學生欲罷不能,在學習行爲中遇到障礙時,讓學生觀察之前面的算式,引導提出“被除數和除數是怎樣變化的?”“商在什麼情況下會不變?”等數學問題,明確學習目標,起到目標定向的作用。

二、分析問題、總結規律

在這一環節中,我安排了三個步驟,先讓學生自主發現規律,然後驗證規律,最後是深化理解規律。

學生分小組討論、自主探索,教師要參與、指導討論。由於學生討論容易偏離重點,所以要注意把學生的討論引導到重點上來。如:你們組的觀察順序是?什麼變了?什麼沒變?又是怎樣變的?

學生圍繞討論的問題、向全班交流討論的情況,鼓勵學生大膽發言、誘導學生說出重點內容。教師最後小結: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數,商不變。

根據學生剛纔的總結,教師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被除數乘以或除以0,除數也乘以或除以0,商變不變?接着讓小組進行討論?這時學生很容易就發現商不再等於4。

教師補充到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商不變。

同學們發現的.這個規律是否具有普遍性呢?請你們接下來再舉幾個例子。

在學生驗證這後,然學生給本節課發現的規律起名字“誰能給我們發現的規律取個名字?這個規律人們通常叫“商不變的規律”。(板書:商不變的規律)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去,充分利用合作探索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自主探索。數學家波利亞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自己去發現。因爲這種發現,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繫。” “自主探索、親身實踐、合作交流。”是現代教育理念提出的學生最重要的學習方式。學生通過對教師提供的信息進行分析、探索和討論,從中感悟到納稅的重要意義。同時使學生的主體精神也得到良好的培養。

三、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在這一環節主要是運用“商不變性質”來解決“3600÷600=”等被除數、除數末尾同時有0的除法,讓學生所有學用,在口算是尋找最佳方法,提高口算速度。

四、鞏固練習,擴展應用

共三道練習,第一道是口算,讓學生用今天學過的知識進行簡算,其中象“7500÷50=”等學生易錯的題目,通過學生提醒學生的方式,提醒學生在簡算時,被除數和除數末尾要去掉相同個數的0。

第二道練習屬於開放性練習:200÷50=(200○□)÷(50○□)拓展學生思維空間,從不同角度、不同類型、不同形式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發展學生創新思維。

第三道是實際生活問題,一捆鐵絲有多長?(提高性練習)讓學生觀察圖片,說出圖中兩個小朋友是怎樣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學生討論,要求運用定律解決的過程要說出來。

第四道是觀察與思考(拓展性練習)

出示題目。

400÷25=(400×4)÷(25×4)=1600÷100

先讓學生思考:觀察算式特點,怎樣使除法變得簡便?爲使除法簡便,在被除數400和除數25中,首先要對哪個數擴大倍數?根據什麼可以同時擴大相同倍數?

讓學生利用這種方法獨立完成。

完成後找個別學生說說自己的運算過程。

如何利用定律解決實際問題是本課難點,利用這個練習把知識的利用具體化了,更具體顯示了定律給我們帶來的方便。

第五道練習是從課前情景中提出的問題:這時狐狸妹妹也來這裏賣香蕉了,她的售價牌上這樣寫着(8÷9)÷(2÷9),她買的香蕉便宜嗎?

五、交流感受,提升認識

“學生想牢固地掌握數學、就必須用創造與體驗的方式來學數學。”讓學生展開想象: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這部分知識有什麼用?你有什麼收穫?

板書設計:

商不變的規律

8÷2=4(元)

80÷20=4(元)

800÷200=4(元)

8000÷20xx=4(元)

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零除外),商不變。

這就是我板書設計簡潔明瞭,突出重點,使學生一目瞭然,理解商不變的規律。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7

教材分析:

本節課《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是義務教育新課標實驗教材P84例2的(1)與(2)及練習十五相關內容。

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學生已掌握《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及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爲學生主動、自主地學習本課打下基礎。學習本節課之後將爲以後學習四則混合運算及分數小數除法打下基礎。

教材先呈現教師購書地情景,從中提出一本《作文書》多少元?地實際問題,引出算式:84÷21=;把21看成20進行計算學習。然後出示“五入“的例子展開學習。

學生分析:

對於四(1)班學生預設大部分的學生已經對《除數是兩位數》(商是一位數)的除法有了一定的接觸能利用除數是一位數除法進行正遷移,從而更有效的進行學習,其中大概有三分之一學生能獨立解決此類問題。

設計理念

在本節課中,力圖體現學生學習方法的轉變:從被動接受學習變爲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學習。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再自己想辦法解決,並能以小組爲單位共同合作完成;讓學生親自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運用“四舍”、“五入”的.試商方法,正確地計算除數是兩位數、商是一位數的筆算除法.初步掌握試商調商的方法。

2、培養學生估算能力,培養學生自主觀察、分析、歸納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3、激發學生自己探求知識的慾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在學生討論和交流中,促進學生之間在交流中合作精神,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通過生活實例的估算,理解、掌握試商和調商的過程。

教學用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鋪墊,情景導入

1、昨天我們學習了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對於這樣的題,你會做嗎?133÷20=(一生扮演,其餘學生看大屏幕)

[設計意圖:通過複習上節課所學《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利用正遷移主動、自主地學習新知識。]

2、根據情景圖,你能發現哪些有聯繫的數學信息?

(王阿姨有84元錢,買《作文選》21元/本;李叔叔帶了196元錢,買磁帶39元/盒)

3、你能對有聯繫的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嗎?

(選擇2個:84元能買幾本作文選?196元能買幾盒磁帶,還多幾元?)

二、主動探究,學習新知。

(一)兩位數除以兩位數(四舍)

1、你能解決這些數學問題嗎?列出算式。(板書)

預設:84÷21=()196÷39=()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問題從生活中來。同時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更樂於自己解決。】

2、我們先來看一看,剛纔扮演的這位同學,請他說說計算過程。

3、同學們今天要學習的除法中的除數和上節課的除數有什麼不同嗎?(上節課的是整十數,今天的不是整十數。)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8

各位老師:

下午好!

今天我們相聚在雲周國小,共同行走在“生本”課堂的道路上。作爲一名新教師,我也是抱着一種學習的心態來評課。應老師的這節《三角形內角和》,無論是他的設計,還是他對課的演繹,都充分體現了“以生爲本”的理念。

這節課有以下幾點值得我們去探討:

一、學生的起點在哪裏?

既然是生本課堂,那我們在備課之前,就要做到備學生,找起點。新課導入時,應老師花了一些時間複習三角形的分類和平角的知識,充分喚醒學生對三角形的認知,分類是爲了抓住三角形的本質,縮小驗證時選材的範圍,而三個角拼成一個平角的練習,則爲學生之後的驗證搭好一個腳手架,降低他們學習的難度。但從課堂上來看,部分學生已經知道三角形內角和是180°,而且當出示平角那道題時,學生立刻說出180°是三角形內角和,而沒有想到平角,這需要我們來反思這個環節的必要性。爲什麼學生會聯想到內角和呢?我想可能是應老師在此之前詢問了:“三角形有幾個角?如果告訴你兩個角,會求第三個角嗎?”同樣是爲了複習,卻產生了負遷移,反而沒有達成預定的效果。再此之後又介紹“內角”等概念,這樣難免有回課嫌疑。課堂選材要有取捨,我覺得這個環節可以刪除。

二、既然量正確了,爲什麼還要拼?

有位老師說過:“數學老師和語文老師就是不一樣,語文老師會發散,將一句簡單的話複雜化;而數學老師會收斂,將複雜的例題、方法融匯成一句話。”所以數學課上必須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發展過程。在探究過程中,應老師放手讓學生想方法驗證猜想,學生首先會想到量出內角並相加,從反饋來看,學生量得的結果都是180°,既然得到想要的結果了,再拼不是多此一舉了嗎?課堂上應老師也對學生的精確結果趕到意外,究竟量角的誤差在哪裏?

學生的心裏總是不敢犯錯的',這就會讓很多數據失真。其實誤差不僅僅只是存在於內角總和,還存在於每個內角的度數。課堂反饋上,對於同樣的銳角,學生量出了“60°,40°,80°和55°,45°,80°”同樣一個三角形,爲什麼內角度數會有所不同,此時通過對比,讓學生明白量角時有誤差,容易改變角度,看來量不是最準確的方法,而撕角拼角則不會改變它的大小。我想這就是我們爲什麼將力氣花在剪拼法上了。

三、如何凸顯內角和的本質?

通過各種方法的驗證,我們知道了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難道點到即止嗎?應老師巧妙藉助幾何畫板,改變三角形的形狀和大小,並引導學生觀察什麼變了,什麼不變?這一簡單的演示卻寓意深遠,無論形狀大小如何改變,三角形內角和永遠是180°,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三角形爲什麼具有穩定性,只要確定兩個角,第三個角永遠的唯一的。結論只是靜態的文字,而課件是動態的演示,這種動靜結合的美渲染了我們的眼球,同時也凸顯了內角和的本質,讓結論更具說服力。

四、練習設計的創新點在哪裏?

練習是一節課的精髓,這節課的練習主要分三層,一算二辨三延伸。應老師在練習的設計上很注重一材多用,而且非常有坡度性,這也是本節課最大的亮點。在“只知道一個角”的環節中,應老師設計了只露出一個70°角的等腰三角形,求另兩個角。大多數學生只想到一種情況後,便沾沾自喜,不會更深入思考問題,因爲在學生潛意識中總認爲正確答案只有一個。這也給了我們一個啓示,關注答案,更要關注學生解題的意識,引導學生從多維角度思考問題。

這裏我有一個的想法,這個想法也來源於作業本的習題。能不能把70°角改成40°,當學生算出答案後,詢問學生,如果按角分,這是一個什麼三角形?溝通按角分和按邊分三角形的橫向聯繫,在練習中溫故而知新。再設計已知一個角是140°的等腰三角形的練習,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勢,並不是所有等腰三角形都有兩種可能。之後再詢問:“一個角都不知道,如何求內角。”讓練習更具層次性。

應老師這節課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比如應老師自如的教態、親切的語言讓學生倍感溫暖;精心準備的教具讓課堂不再沉悶;精彩的練習讓知識落到實處。以上是我對這節課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希望各位老師給予批評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