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關於二年級數學說課稿模板合集5篇

說課稿 閱讀(1.06W)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二年級數學說課稿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二年級數學說課稿模板合集5篇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認圖形》是在學生已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以這些知識爲支撐點,把學過的長方形、正方形按邊的數量統一命名爲四邊形。並在此知識點上通過遷移,讓學生認識五邊形和六邊形,爲今後進一步學習多邊形做好準備,同時也爲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打下紮實的基礎。

2、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等方法,初步認識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等平面圖形。

(2)參與對圖形的摸、搭、數、折、剪等實踐活動,體會圖形的變換,發展空間觀念。

(3)在學習活動中積累對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合作和交流意識。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四邊形、五邊形和六邊形。

難點:體會圖形之間的聯繫和變換,發展空間觀念。

4、教具準備

國小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逐步向抽象的邏輯思維過渡。爲了豐富學生的感知認識,本課我藉助以下教具輔助教學:

(1)、長方形、正方形紙張;裝有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的信封;小棒等

(2)、多媒體課件

二、說教法與學法

教法:在教學時,我採用情景教學、直觀教學、活動教學、合作討論等方法,引導學生認識四邊形,然後此基礎上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索,認識五邊形、六邊形,從而形成要知道一個圖形是幾邊形,可以數一數它有幾條邊的認識,這樣處理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能動性。

學法:教學本課時,藉助多媒體,引導學生採用自主探索,小組合作,實踐操作相結合的學習方法,通過看,摸,數,折,剪等活動調動他們多種感官參與,充分感知四邊形、五邊形和六邊形的特徵,讓他們在興趣盎然中充分感受圖形之間的`聯繫和變換,發展空間觀念。

三、說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活動,主要從以下四個環節展開教學: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2-3分鐘)

新課開始,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創設情景,再現舊知:小朋友!今天老師帶領大家到有趣的圖形王國去玩,學生通過觀察,說出已經認識了的長方形、正方形、圓等。這樣的導入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景中,鞏固舊知。

(二)、操作觀察探索新知

1、認識四邊形 (10分鐘)

出示地磚圖,由體到面,說一說它們的面分別是什麼圖形?然後觀察長方形和正方形,引出邊,接着通過摸一摸,有什麼感覺?數一數邊有幾條?親身經歷了發現邊的過程,享受成功的喜悅,感悟到數學知識的學習在於不斷的自我探究之中。最後歸納出四邊形有4條邊。爲幫助學生及時鞏固新知,讓學生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題,學生進行判斷後,要求學生分別說一說爲什麼有的是四邊形,有的不是四邊形。進一步加深對四邊形的理解。

2、自主學習五邊形、六邊形(10分鐘)

在學生認識了四邊形後,我大膽放手讓學生通過合作、交流、分享等形式自主學習五邊形、六邊形。通過用小棒搭五邊形、六邊形的活動,近一步鞏固五邊形、六邊形的特徵,並遷移出多邊形。今天我們認識的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或者以後還會遇見更多條邊圍成的圖形,它們有個更大的名字,我們統稱它們叫做多邊形。

接着讓學生思考:要知道一個圖形是幾邊形,可以怎樣做?

通過全班交流,引導學生認識:要知道一個圖形是幾邊形,可以數數它有幾條邊。

(三)、動手操作、鞏固新知(15分鐘)

《新課標》指出:數學課程應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爲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理念,我設計了三個不同層次的練習,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讓學生動腦數一數、折一折、剪一剪來鞏固新知,深化思維。

(四)、交流深化拓展延伸(2分鐘)

數學既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數學學習不能侷限於課堂,它應由課內走向課外,由書本走向生活。我通過提問:今天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師生共同梳理本課學習內容,形成知識網絡。

本課的教學活動,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通過創設情景、比賽、動手操作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他們提供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機會,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再創造過程,認識了四邊形、五邊形和六邊形,體會了圖形的聯繫和變換,發展了空間觀念。實現了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理念。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等候時間》是人教版教材第七冊《數學廣角》中的內容,是繼“烙餅問題”、“沏茶問題”之後再一次向學生滲透運用運籌思想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新增內容。排隊論是關於隨機服務系統的理論,其中的一項研究是怎樣使服務對象的等候時間最少的問題。這部分知識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難以理解的。但由於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有過排隊等候的經歷,所以,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想就用這個學生熟悉的情境爲切入口,通過演繹、例舉、觀察、分析、優化,形象地幫助學生理解什麼是“等候時間的總和”,以及歸納出按怎樣的順序安排纔會使等候時間的總和最少。

本節課採用“閱讀-討論式教學法”。通過讓學生閱讀教材中的主題圖和相關文字,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數學現象,通過討論,合作學習,探索出各種排隊等候的方案,在通過計算,對每種方案進行選擇,從而找到最優化方法,在此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運籌思想在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作用。

基於以上思考,我制定了一下教學目標:

二、說目標:

1、通過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簡單事例,讓學生從中體會到運籌思想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

2、使學生逐漸養成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形成尋找最優化方案解決問題的意識。

三、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是這樣安排的:首先談話引入課題。在談話中,不但回顧了前兩節課的內容,又導入到新課;在新課中,我通過多媒體課件出示主題圖,讓學生從圖中得到信息,並提出數學問題,然後出示導學案中的問題。

在解決問題中,事先讓學生做了導學案,預習了排對問題,就是卸貨可能出現的順序,有6中順序,在學生預習、討論的基礎上來讓學生幫助完成我的課件-----填表格(即是卸貨的六種順序的討論結果)。學生在展示討論的過程中把每一種卸貨順序佔用的總時間,總結出最節約時間的一種順序都一一說清楚。

在鞏固新課中,我安排了三道練習,一道是“小明、小亮、小葉三人同時來到學校醫務室,他們所需要的時間分別是5分鐘、3分鐘、1分鐘,要使三人的等候時間的綜合最少,應該怎樣安排他們的就診順序?”這也是導學案中的一個鞏固練習,在展示時考慮此題相對比較容易就沒有再讓學生來展示。

第二道也就是實際展示的第一道,是在例題的基礎上的一個提升題“是要使四艘貨船的等候時間的總和最少,應該按怎樣的順序卸貨?”

第三道題是一個鞏固新知題“一個裝滿貨物的倉庫,如果用小型車裝貨物,需要 20 分鐘裝完;如果用中型車裝需要 35 分鐘裝完;如果用大型車需要 55 分鐘才能裝完。倉庫只能一車一車地裝。要使這三輛車等候的時間總和最少,應該怎樣安排裝貨的順序?這樣安排,這三輛車等候時間總和是多少分鐘?”

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合作探索、提高了合作交往能力,這不是老師給予的,而是通過自己學習感悟的。 學生的視覺感官在多媒體課件刺激下,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通過在課件上完成表格,使學生民百排隊等候時如何最節約時間。鞏固新知的習題,層層深入,逐步拔高,使他們圓滿得完成學習任務。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3

《認識線段》是蘇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第六單元第一課時內容。本課時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比較物體長短,在生活中也經常接觸到這一類的內容,有較豐富的生活經驗,爲這節課的學習作了很好的鋪墊。但二年級學生還不能用完整的語言表達出事物的本質特徵,他們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零碎的,要使他們對線段的概念提升到一個概括的、抽象的認識,有一定難度。同時他們喜歡動手,有極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這些又是學習的有利因素。

依據新課標,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要求學生認識線段,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線段的特徵,會數線段,能用直尺畫出不定長的線段。

2、使學生經歷觀察、操作的過程,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操作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通過觀察、操作、討論等學習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認識線段的特徵,學會畫線段。

教學難點:畫線段、數線段。

教具準備:課件、毛線(長短不一,顏色不一,粗細不一)、長方形紙片,直尺

課堂教學主要採取直觀演示法和操作實踐法,配合引導發現、講練結合等其它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教學中注重指導學生如何觀察操作,指導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

結合以上分析,和本節課的內容特點,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分爲八個部分:

一。直觀認識。

1.請每個同學舉起手中的毛線。說說你的毛線和其他同學有什麼不一樣。(學生會觀察到有長短,顏色,粗細的不一樣。)設計這個環節是爲了讓學生先找出線段的非本質特徵。只有去掉了非本質特徵,學生才能更明確到記住線段的本質特徵。)

2.請每個同學在認真觀察,說說你的.毛線和其他同學的有什麼是一樣的。這個環節學生最基本能發現手中的毛線是直的。

二。講解概念

1.通過直觀的認識後,由教師講解線段這個概念:像我們剛纔手中這一條直直的毛線,就可以看做是線段。(這句話的講解中,教師要突出直直的,這是線段的最基本特徵,還有一個詞是是看做是,數學的是嚴謹的,不能說這條毛線是線段,並讓學生也舉起毛線和老師一起說說這句話。)

2.直接告訴學生:手捏住的毛線線的兩頭,在數學王國裏叫做線段的端點。

3.引導學生觀察、發現:線段有幾個端點?從而得出線段是直的,有兩個端點的特徵。並指導學生讀讀這句話。

4.教師板書直接讓學生明確線段是怎樣表示的。

三。找線段。

1.讓學生找找我們的教室裏有哪裏地方可以看做是線段?比如課桌的邊,課本 的邊,並讓學生摸一摸線段,說說線段的兩個端點在哪裏,讓學生加深對線段的體會。

2.找線段這個環節的最後,我先讓學生完成想想做做的第一題,一個辨認線段的練習,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讓學生說說下面哪些是線段?爲什麼?

四、折線段

1.讓學生拿出一張長方形紙,說:你能折出一條線段嗎?然後請學生來展示他折的線段,並說說兩個端點在哪裏?

2.你能折出比剛纔長的線段嗎?讓會折的同學來展示他的折法。

3.你能折出比剛纔短的線段嗎?

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通過比較不同摺痕,引導學生認識到線段有長有短;

五、畫線段。

畫線段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分兩步教學:

1.先讓學生運用剛剛獲得的對線段的認識,嘗試畫線段。教師在這個環節不做示範,放手讓學生獨立去畫,給學生以最大的空間去發揮,這樣纔不會限制在只會用尺子畫線段。

2.展示學生畫的線段,並讓學生說說:你是怎麼畫的,畫線段需要注意什麼?

六。數線段。

1.讓學生完成教材49頁想想做做第二題,下面的圖形各由幾條線段組成的?

七、練習鞏固,深化拓展

1.完成49頁第三題,用直尺把右邊的兩點連成一條線段。說說連接兩點可以畫幾條線段?讓學生明確兩點之間只能畫一條線段。

2.完成49頁第四題,下面有三個點,每兩點連成一條線段,可以連成幾條線段?讓學生先讀題,然後再畫一畫,最後說說可以連成幾條線段,圍成之後是一個什麼圖形?

3.完成49頁第五題,有四個點,連接每兩點畫一條線段,你能畫幾條線段。這一題是本節課的難點之一。教師要先指導學生讀懂題目,可以先讓學生讀一讀,然後提出每兩點是什麼意思,告訴學生就是每一點都要和其他點連一次。學生只有理解了每兩點,才能更好的完成這道題,畫出6條線段。

八、全課小結

讓學生看着板書,說說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

(認識了線段,並能找線段,折線段,畫線段,數線段)

板書設計:

認識線段

———————(直直的,兩個端點)

找、折、畫、數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老師,大家上午好!我是來自阜陽市鐵路學校的侯晶晶,從事國小教學工作剛三年,教學經驗不足,加上這次準備的比較倉促,說課的過程中肯定存在着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懇請在座的各位批評指正。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二年上冊第二單元乘法口訣(一)的第六課時------《小熊請客》,我將從四個方面來說這節課: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設計、說板書設計。

 教材分析:

《小熊請客》這節課的主要內容是-----4的乘法口訣,是在學生學習了5、2、3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這裏以“小熊串紅果串請客”這一情境入手,引導學生自覺經歷用4連加的過程,爲編制4的口訣做準備。在推導4的乘法口訣時,採用實踐探索法,讓學生感知知識的形成過程。在交流總結時,引導學生總結出口訣的特點。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及二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從新課程理念出發,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4的乘法口訣,會用已學過的乘法口訣進行口算,會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2.能力目標:經歷4的.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初步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情感目標:在數學遊戲中讓學生體會數學存在於生活中,從而強化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4的乘法口訣的得出與掌握。

 教學難點:

熟練運用乘法口訣進行計算,並解決實際問題。

教法學法:

根據教學內容特點和學生的認識規律,創設“小熊請客”的情境,通過觀察發現信息,表達信息,並藉助乘法意義編制口訣,而且通過“開火車”和“對口令”等多種形式,觀察學生記憶口訣的流暢性和了解口訣記憶的準確程度。同時在教學中,注意獨立思考,小組交流的學習形式的交互運用,達到發展智力,培養學生有條理地思考問題的習慣和初步的推力能力的目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我以小熊過生日用紅果招待朋友的故事情境導入,然後用大屏幕出示色彩鮮明的主題圖,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然後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上的數學信息,並展示給大家。接着組織學生提出用乘法解決的數學問題,學生可能提出3串要多少個紅果,4串需要多少個紅果,9串需要多少個紅果,等等。同學們真善於提出問題,我相信你們也能解決這些問題。這樣設計使學生一開始就以快樂的心情步入課堂,通過展示數學信息,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做到了各學科之間的整合。設計理念:讓學生從中得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快樂,從而樂學、愛學,這正是新課程標準所要求達到的。另外這種方法,也讓學生體驗算法多樣化,也能體會到運用已知去探索未知的思考方法。

二、合作探究,構建新知,編制4的乘法口訣。

要想解決剛纔同學們提出的數學問題,獨立完成課本20頁的填一填吧,想一想,數一數。完成後同桌相互交流,檢查結果是否正確,同時我去巡視,幫助有困難的學生。最後請一位同學彙報結果。剛纔大家填的速度真快,學的多認真啊!那能根據我們剛纔完成的表格以及編制5,2,3的乘法口訣的方法,編制4的乘法口訣嗎?小組內討論交流,怎樣編制4的乘法口訣,並完成課本20頁的4的乘法口訣表。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我去巡視,及時發現問題,並對編制口訣有困難的同學及時提示,使他們利用已有的知識正確編制口訣。最後小組彙報結果。緊接着,我引導學生觀察4的乘法口訣表的特點,有的同學可能會發現:相鄰的兩句口訣之間相差4。這時我拋出“如果知道4*5=20,但忘了4*6=?,怎麼辦?引起學生的思考。有的學可能會說20+4=24。之後我通過師生對口令,男女對口令,開火車的方式來幫助學生熟悉並記憶4的乘法口訣。在整個過程中,我沒有對4的乘法口訣的編制方法做過多引導,因爲學生已經經歷了5,2,3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有了這方面的經驗。學生主要是在合作交流、共同探索中完成。這些都體現了數學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新教學理念。這樣的教學過程是一個讓學生經歷體驗的過程,多次的小組學習可以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三、隨堂練習,鞏固新知

我首先設計的是看算式說口訣,這裏有10道題,男生女生各說5道,比一比誰說的更好。第二個練習是看口訣說出對應的兩個算式。請位聲音洪亮的同學讀口訣,其餘同學對算式。最後我組織學生說一說生活中運用4的乘法口訣進行計算的實例。生1:一張課桌4條腿,我們組4張桌子,“四四十六”,一共16條腿。我們每天上午4節課,每星期5天上課,每星期上午一共上20節課。生3:教室前面國旗一邊有4個字,兩邊有8個字,“二四得八”。練習形式的多樣化,使學生樂於接受,積極參與,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感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四、全課小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4的乘法口訣,現在說說這節課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生1:我知道了4的乘法口訣。

生2:我記住了4的口訣。

生3:我會用4的乘法口訣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師:看來大家的收穫還真多!回家以後,請把你們的收穫講給爸爸媽媽聽。

五、佈置作業

在生活中,還有許多用4的乘法口訣來解決的問題,請你們再找一找,記在數學日記中,比一比誰的發現最多。這樣但鞏固了所學的知識,而且還培養了學生觀察身邊事物的能力也,使生活和數學緊密相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是對傳統的佈置作業的一種補充,是學生樂於接受的作業方式。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本節課內容是滬教版新教材二年級數學上冊第65-66頁的《角與直角》,它是第五單元幾何小實踐的第一課。在之後的課中學生還要逐步認識正方體和長方體,正方形和長方形,是進一步研究幾何的工具性內容,因此安排在第一課進行教學是爲了讓學生累計角與直角的認知經驗,爲之後的幾何學習打下基礎。這裏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到幾何中角的概念。這裏對角的描述“角有一個頂點,兩條直邊”是建立在有限的生活空間中的,沒有給角下數學定義,數學中角的定義要在以後的學段纔出現,而教材安排的這一課只是爲了讓學生對於角的特點有一個初步的瞭解。另外教材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讓學生接觸觀察尋找生活中的角,然後在此基礎上認識直角,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是緊密聯繫的。因此本節課不僅有承前啓後的作用,更有着廣泛的實際應用。依據以上教材特點和兒童的心理特徵,我確定了《角與直角》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⑴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⑵能辨認、判斷角和直角。

過程與方法

⑴在觀察角,尋找角,標示角的過程中認識角的特徵,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

⑵通過轉動三角尺認識直角,在量一量的過程中體驗判斷直角的方法,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比較等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⑴通過找生活實物中的角逐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⑵在探究直角過程中,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培養學生的集體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特徵,會判斷角。

教學難點:

會找三角尺上的直角,並用它來測量直角。

二、說學情

從心理特徵來說二年級孩子的邏輯思維從具象型逐步向抽象型發展,觀察、記憶、想象、操作能力也隨之迅速發展,但同時他們仍然積極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所以在教學中我抓住這些特點,一方面運用學生熟悉的鐘面知識引發學生興趣,另一方面創造條件,安排了較爲

豐富的操作實踐活動——指一指,找一找,轉一轉,量一量,來幫助學生認識角和直角的特點。

從認知情況來說,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積累了一些角的經驗,但往往學生生活經驗中的角是立體的不是平面的,對直角的感覺也是模糊的不確定的.。所以教學中只有讓他們通過親自操作活動,獲得直接的經驗來正確認識和辨別角與直角,形成空間圖形感。

教學過程:

以下是我的教學設計說明。

一、複習舊知導入新課。

從生活的角度出發,用學生已經學過的時鐘知識來讀一讀鐘面,再影去刻度與數字,讓學生逐漸注意到鐘面上的兩根指針組成的圖形。這樣的導入方式既鞏固了原有的鐘面知識,調動了學生的生活經驗,也爲之後引出角的概念做了準備。

二、觀察歸納感悟新知。

探究一認識角

讓學生觀察放大之後鐘面上的角有什麼特點,學生能比較容易的發現這些圖形他們都是尖尖的,有一個點和兩條直線,這時我再出示各部分名稱幫助學生總結角的特點,這樣設計是從生活實物裏抽象出角的概念,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已有的知識水平,使他們可以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由於時針分針有長短區別,因此在抽象出鐘面上的角時,我將前三個角的邊畫成一樣長,而後兩個是一長一短來避免學生產生邊有長短的誤解。

在緊接着的跟進練習中,先是運用剛剛掌握的角的特點來判斷是不是角,這樣能讓學生對角的特徵有更準確更完善的認識,再從一些生活圖片中找角畫出頂點與邊,雖然學生對角的特徵已經有了初步認識,但從實物圖片中找角對他們仍具有一定的挑戰性,這樣設計正是要學生把學到的與生活事物結合起來,把一些理論的東西(角的概念)應用於實踐中(根據概念去尋找角)。這樣,不但鞏固了知識,還能讓學生充分的動起來,符合低年級孩子愛動的年齡特點,使他們加深對角的認識,同時標上角的符號則是培養學生的符號感。

探究二認識直角

直角是一個比較複雜而抽象的概念,爲了讓學生對直角的形狀有個初步的瞭解和判斷,我通過轉動三角板讓學生髮現當一條邊水平放置時另一邊是豎直的角就是直角,讓學生對於直角的形狀有一個簡單的感知,能使他們在三角尺中快速的找到直角。並且形成一種空間圖形感。

接着通過讓學生找三角尺上的直角,引發他們對於三角尺上直角的關注,而讓學生相互找一找轉動的三角尺上的直角則是爲了豐富直角的變式圖,有利於學生在變化中體會直角的基本特徵,建立起比較豐富的直角表現,而突出學生對於三角尺上的直角認識也以便於他們在下節課中以三角尺來判斷比較直角、銳角和鈍角的大小關係。因爲我的數學科研小課題是研究教師組織低年級學生開展合作學習的方法,其中我的一個研究點就是如何組織課堂討論、開展同桌合作學習,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發現教師明確學習任務和進行規範的示範操作會直接影響小組合作學習開展得是否有序、有效。也就是教師要向學生說明學習的內容和目標、完成任務的方法,評價的標準等等。所以在讓學生找三角尺上的直角時,我先示範轉動尺子的方法並讓小朋友上來指一指直角,對於指的方法規範與否直接作出評價,這樣學生目睹了一系列的操作過程,在同桌間開展這個活動時就不至於無從下手而且也掌握了評價對方的方法。

我覺得學習數學很重要的就是要教給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所以在學習判斷直角的方法時,我牢牢抓住兩把三角尺中直角的素材,引導學生去想如何來驗證另一把三角尺中也有一個直角,從而揭示判斷直角的一般方法。而之後讓學生從生活圖片中找直角,則是讓學生大膽地猜測、估計,把直角的知識延伸到了生活中,提高了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進一步在腦中鞏固直角的概念。而小紅旗的設計是讓他們瞭解只是目測有時不一定準確,還需要科學的驗證。這樣把學生充分搬到學習的主動地位,激活學生的思維,並且能夠讓學生在猜想和驗證中獲得學習數學的方法,培養一種科學的態度。

三、練習鞏固拓展提高。

數一數是考察學生能否靈活運用角的定義來數出角的個數,使他們形成一種有序觀察的習慣,做到不重複不遺漏。而數直角則要他們經歷先目測再驗證的過程,不但鞏固了使用三角尺測量直角的方法,還培養了他們嚴謹規範的數學習慣。

最後在周圍找直角則是拓展學生思維的一個活動,有利於他們將知識內化遷移。學生以小組爲單位,利用三角尺通過動手操作,小組合作的方式解決了教學難點:直角的度量。通過活動培養了學生實際操作的能力,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在活動中,有些活動能力比較薄弱的學生也許會碰到一些問題,這時,同組的同學可以對他進行幫助,因爲是他的夥伴教會了他,他的記憶會更深刻,同時與人的交往能力得到了發展。在度量時,我也可以參與到其中,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從而難點得到了解決。這正是二期課改中的“注重學習體驗”的思想。這樣有利於形成互幫互助,團結協作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