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有關五年級數學說課稿模板集合十篇

說課稿 閱讀(4.9K)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五年級數學說課稿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關五年級數學說課稿模板集合十篇

五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1

說教材:

本小節在學生認識了一格代表2個單位、5個單位的縱向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通過兩個例題繼續介紹一些常見的條形統計圖:一種是橫向條形統計圖,另一種是起始格與其他格表示不同單位量的條形統計圖。讓學生根據統計圖表進行初步的數據分析,通過分析尋找信息,並根據這些信息作出進一步的判斷和決策。

學生通過這一階段的學習,對條形統計圖的結構、數據的表示方式,以及條形統計圖的作用,都有了一個基本的瞭解,爲下一階段學習折線統計圖打下堅實的基礎。

和前幾冊教材的要求相同,我們不要求學生完整地製作條形統計圖,只要學生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完成統計圖就可以了,根據教材特點及學生知識發展水平確定本節教學目標及重點:

(1)使學生進一步瞭解條形統計圖的意義,會看條形統計圖;

(2)初步學會製作條形統計圖;

(3)正確分析條形統計圖,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說教學方式方法:

要充分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由於學生已經有了很多關於條形統計圖的知識基礎,教學時可以放手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小組討論的方式探索新的知識,通過這種學習方式,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思維的開放性。本節課的內容簡單,發揮優生的作用能夠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

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及圖

某商店六月一季度礦泉水銷售情況統計表(略)

學生完成統計圖、

(複習旨在回顧舊知調起學生知識基礎,爲本節內容做好知識鋪墊)

過渡:統計圖還可以怎樣畫?(激起學生學習慾望)

二、直接出示教材上的橫向條形統計圖(空白)。

學生說說這個統計圖與以前見過的統計圖有什麼不同,它的橫軸表示什麼,縱軸表示什麼,然後讓學生根據以前學過的知識,通過小組討論,自行完成統計圖。

(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創意,設計出各種各樣的橫向條形統計圖。此時,學生的設計方案可能是很開放的,例如,有的學生只是把縱向條形統計圖進行90度旋轉,得到的橫向統計圖橫軸與縱軸的方向始終與規範的統計圖不一致(其實,這些“統計圖”也同樣反映這些數據的狀況,只是不夠規範而已)。在學生自主探索的基礎上,教師再出示規範的橫向條形統計圖讓學生完成,這樣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最後,讓學生討論一下:如果下週要進貨,哪種品牌的礦泉水應該多進些,哪種品牌的應該少進些?並說明理由。通過討論,使學生髮現數據背後隱藏的信息,利用統計結果進行決策,體會統計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這部分屬於知識拓展,這也是學習本節課的根本目的所在,學到了數學知識要爲我們生活所用)

四、課後習題指導,鞏固知識,學以致用。

課後小記:

本節課的知識較爲簡單,容易理解,學生踊躍參入學習,學習效果好,組內學習氣氛熱烈,設計出了不同形式的統計表(只是不夠完善而已)。但是在教學中對學生畫統計圖的水平估計過高,從而導致浪費太多時間,這是因爲課前準備不充分造成的,如果在課前每組學生製作一份空白圖樣,將會使教學效果更加完美。

五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2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小數乘小數》。它是人教版國小五年級上冊第九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這部分內容主要是教學小數的計算,教材一共安排了兩道例題和一個練習。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處的地位

小數乘以小數是在學生學習了小數乘以整數、整數乘以小數及整數乘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既是小數除法學習的基礎,也是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和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學習的基礎。

(二)教學重難點的確立

教學要求:

1、從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出發,通過學生的積極思考、主動探索、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和教師引導,使學生理解小數乘以小數的算理,掌握算法,並能正確進行估算、口算、筆算。

2、在探索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歸納與概括的能力和用數學語言進行表述交流的能力,滲透轉化思想。

3、使學生體驗學習過程是一個不斷遇到問題、不斷探究、解決問題方法的過程,感受探索成功的愉悅,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教學重點:

學生自己探索獲得“小數乘以小數”的計算方法。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即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教學難點:

通過轉化探索活動,使學生髮現因數中小數位數與積中小數位數的對應關係,悟出“兩個因數中的小數位數就是積中的小數的位數”。

二、說教法、學法

緊緊依託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順應探索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取向,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探索、積極思考和討論交流,在不斷地“產生疑問、進行探索、釋疑、運用”這一循環過程中,自然地發現“積中小數位數與因數小數位數”的關係。

1、以學生爲主體,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思維能力。

數學課堂教學要注重發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能力,着眼於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爲此,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條件,積極營造學生自由學習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在獨立思考、自主探索、交流學習中來感悟、探究、發現小數乘以小數的算理和算法,讓學生經歷對知識的再發現、再創造過程,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造能力。如課堂中首先呈現房間平面圖,啓發學生獲取信息,提出問題,列出算式說明及依據。教學計算要善於捕捉差距,關注生成。如:通過以上學生知識形成的過程與經驗,緊接着出示陽臺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學生自主用已有的生活經驗探索兩位小數與兩位小數相乘中兩個因數與積的小數位數的關係。並在小組裏討論過程中學生自主生成,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法則,從而真正體現是學生邁過學習,自主獲得知識的生成過程和計算方法。

2、正確把握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關係。

本課力求在每一個環節的推進過程中都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獨立探究,再讓小組合作討論探究,教師只起穿針引線的作用,給予學生應有的尊重與信任,提供其廣闊的思考空間與交流機會,使其通過個體思考,小組或組際交流逐步得出自身認可的計算法則或規律,充分體現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比如:教材重點組織學生探索筆算的方法,先告訴學生可以把豎式中的兩個小數都看成整數來計算,再結合直觀圖示討論,按整數相乘後怎樣才能得到原有的數?啓發學生理解,把兩個因數看成整數,等於把原來兩個因數分別乘以10得到整數,因數擴大100倍,積也就積也就相應擴大100倍。因此要得到原來算式的積,應用整數相乘的積反過來除以100。除此以外,學生可以通過單位換算把米化成分米得到的積後再換算成平方米。學生可以通過對筆算結果與估計結果的比較,判斷筆算

結果是否合理,從而確認相應計算方法的正確性。在引入“3.6X2.8”時要求學生先用兩種方法估算,並說明正確答案的範圍,根據以上推斷,讓學生獨立計算,爲接下來筆算方法提供一種支持。

三、說教學程序

爲充分體現以上的一些設想,本課的具體過程如下:

1、創設情境,引出可探索的“數學問題”。

數學來源於生活,通過對學生熟悉的住房面積計算,既複習了舊知,又自然的引出了本課要探索的新知,同時,賦予了計算一定的生活意義與實際意義,使學生感悟到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認識到計算確實是一種需要,產生急於要弄明白的求知心理,激起了探索的慾望與興趣,爲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創造了良好的心理條件。如在創設情景引入的過程中,教師問:“你獲取了哪些信息?”可以體現教師創造性使用教材,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列式,自己解答,使枯燥知識變成善於學習的知識。

2、對算理和算法的自主探索。

在整個過程中,教師放手讓學生充分運用已有知識自己去探索,憑學生自己的理解來尋找解決新問題的方法。再通過相互的交流,不斷產生認知衝突,思維產生碰撞的火花,營造出繼續探索規律,解釋新問題的氛圍。

(1)獨立嘗試。學生在獨立計算4.2×3.6時,勢必會根據對前面小數乘以整數,整數乘以小數的算法和算理的理解來進行計算,這一嘗試可充分暴露學生的思維過程,讓教師充分了解學生計算小數乘以小數時在認知上的難點,爲教師接下來有針對性、有重點的教學找準了最佳的切入口。

(2)交流各自的算法與想法。在交流中,教師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暢談自己的算法與想法,及時掌握學生不同的思維生長點和認知區別。比如在計算小數乘小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讓學生估算2.8X3.6的結果最大是多少,然後讓學生再進行計算。教師充分尊重學生,讓儘可能多的學生創造性地參與到計算的探索過程中來,對學生算法、算理和結果上的對與錯不作判斷,而是把各種不同的算法與想法展示給全班學生,讓其產生思維的碰撞與衝突,爲其留下思維的空間。

3、運用規律來解決問題,讓學生進一步感悟算理,獲得方法。

運用學生自己發現的規律來指導計算,一方面可加深對算理的理解,提高對算法的感性認識,爲歸納出小數乘以小數的法則打好基礎,另一方面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愉悅,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規律。如在課堂練習環節中,設計了練一練的習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組織學生交流討論,再指名在全體學生面前談自己的想法與算法,通過計算與交流,學生對小數乘以小數的算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同時對因數中有幾位小數,積中就有幾位小數這一規律有了初步的感悟。

4、運用法則,進行專項訓練與開放訓練,以拓寬思維,促進發展。

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具有較強的操作性,是對小數乘法算理在操作層面上最簡單的概括,對學生在計算時有很強的指導作用,是思維的簡約化,是解題策略的優化。爲此,設計了一些專項性習題,根據算式特點在積或因數中點上小數點的正確位置,以更一步強化積中的小數位數由因數中小數的位數來決定這一規律。爲了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和想象空間,安排了一組開放性練習,使學生的基礎知識得到落實,也使學生的學習潛能得到開發,探索能力得到訓練。最後還安排了一個實踐題:一種西裝面料,每米售價58.5元。買這樣的面料5.2米,應付多少元?(先估算的數,在計算)並應用本節課學習的知識計算出物品的總價。讓學生在頗有興趣的計算中感受到學習數學的目的,就是將探索獲得的數學知識應用於生活工作中去,應用數學知識分析解決一些生活問題。

總之,本課力求改變以往計算教學中學生主動參與少,以計算技能的培養爲主,以正確計算爲最終目標的教學方法,而是始終關注學生的發展,創設各種條件讓學生參與到知識的產生、形成、發展、運用過程中,通過自主學習、同桌討論、合作交流,去發現和創造小數乘以小數的算理和算法,從而使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都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使學生的情感、態度、學習思維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培養和發展,使數學思想方法得到滲透。

五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解決問題”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單元的內容。本節內容安排了兩個例題,分2課時進行教學,今天我說的是其中的第2課時。解決問題是小數除法單元的一小節,讓學生學習用小數乘、除法計算解決常見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數量關係及解決問題的經驗,瞭解了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這節課主要是呈現生活情景,提供生活信息,收集、整理數學信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實際應用。不僅可以使學生體會計算在解決問題中的實際作用和價值,同時可使學生獲得解決問題策略的訓練。

(二)學情分析

本節課解決的數學問題,學生在以往的學習過程中已經學過“四捨五入法”,在生活的實踐體悟中都曾滲及過,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經驗,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繫,瞭解數學的價值,激發學生。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正確運用小數除法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運用相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採用獨立思考和小組交流的方式進行教學。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讓學生懂得解決問題的多樣化,體會小數除法的應用價值。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正確運用小數除法,培養觀察、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

難點:提高學生分析歸納的能力,培養學生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說教法、學法:

根據對本課教學過程的預設,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將盡可能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爲學生創設生活和活動情景,以“創境激趣”爲關鍵,以“解決問題”爲核心,以“自主探索”爲主線展開的多維合作活動。爲他們提供各種機會,採用獨立思考和小組交流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經歷思維衝撞、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動,使學生體驗探索的過程,體會“學數學的樂趣”。

五、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收集信息

1、播放課件,出示生活情景圖。

2、導入,出示課題:解決問題。

這節課我是從生活中的“倒油”的情境引入新課,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問題從生活中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而生活中許多問題的確要用數學去解決,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使學生理解了生活中的數學,體會到數學的價值。

(二)整理信息、提出問題

1、課件出示例題

(1)大家能從中得到什麼數學信息?

(2)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創設提問題的情境,體會提問題在生活中的應用,提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感受數學問題在生活中的存在)

(三)自主合作、探究問題

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我首先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求出6.25和16.6這兩個商,由於學生在前面已經學過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四捨五入法),因此可能會出現可以分裝在6個瓶子和包裝17個禮盒的結果,這兩個結果與實際不相符,引發學生的質疑和爭議。藉此時機組織學生在組內交流探究,讓他們繼續爭議下去,在辯論中明確爲什麼要7個瓶子和只能包裝16個禮盒,使學生印象深刻,方法的形成水到渠成,同時也讓學生深刻地理解了爲什麼不用“四捨五入法”取近似值,而要根據實際情況取商近似值的道理。

本節課我通過實物的演示,幫助學生對“進一法”和“去尾法”取近似值的理解,既直觀又形象地證實了生活中確實存在這兩種情況,也引發學生今後在探究有些數學問題時,也可以通過動手操作或實驗來驗證事實的必要性。

我通過學生對兩個實例的比較,在比較中揭示兩種取商近似值的方法,使學生對方法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時也更體會了要根據不同的情況,採用不同的方法取商的近似值。

(四)交流方法、解決問題

1、指名說板,呈現不同的解題過程。

2、小結:分析問題時,我們要弄清楚題目的數量關係,再選擇適當的方法進行解答,怎樣取“近似值”心中都要很清楚。

(設計意圖:將小組共同的認識成果轉化爲全班共有,激勵創新,拓展思維。呈現學生的不同解法,讓學生在體驗到探究的樂趣後,享受成功的快樂。形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體驗成功,發現問題的良性循環。讓學生學會帶着問題走進課堂,又帶着問題走出課堂,走向更廣闊的空間。

(五)嘗試訓練、反饋評價

課件出示33頁“做一做”

其目的是歸納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即一般情況採用“四捨五入法”,特殊情況要根據實際情況採用“進一法”和“去尾法”,使得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更加完善,一目瞭然。在整個練習中充分讓學生說一說用什麼方法取商的近似值,爲什麼?這樣有利於學生靈活應用方法,依據實際情況取商的近似值。

(六)深化練習,學會分析

出示P35

頁的第7題,小組討論交流,再彙報,集體訂正。

設想是數學教學從生活入手,最後又迴歸生活,更加充分地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當然,體會數學的意義和價值,聯繫生活理解掌握知識,這並不是我們學習的最終目標,最終目標是能應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數學思維,數學方法,去觀察、分析現實生活,再去創造,去解決的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進而形成勇於創新的精神,形成技能。

(七)小結: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生討論,師再總結

(八)佈置課外作業:35頁6、7題

五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成長的腳印》一課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第九冊第六單元的第二課時。以往的國小數學幾何圖形面積計算的內容,僅侷限於計算規則圖形的面積,但實際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不規則圖形面積的估算問題,如何估計出這類圖形的面積,是本課的學習內容。這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完全陌生的問題,難以直接運用計算組合圖形的方法加以解決,需要有一種新思路、新方法。在此之前,學生經歷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以及組合圖形的面積探索過程,並能利用數方格的方法計算規則圖形的面積,這些都將成爲估算不規則圖形面積的基礎。

基於以上對教材的分析並結合學生的認知結構特點,根據課標的“四基”目標,我確定了以下幾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1、能用數方格的方法估計不規則圖形的面積。

2、會用轉化成基本圖形再用面積公式計算的方法估計不規則圖形的面積。

3、在估計的過程中,豐富估計的策略和方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以教學目標爲導向,我確定瞭如下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利用轉化的方法估計不規則圖形的面積。

2.教學難點:如何合理的進行轉化。

二、 說教法與學法

《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與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爲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抓住關鍵,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設定的教學目標,爲此本節課主要採用自主探究與人合作的方法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交流,引導總結歸納的方式來探究新知,真正的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只是給予學生適時的引導,更好地迎合了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這一課程理念。

三、說教學流程

在分析教材,確定教學目標、合理選擇教法學法的基礎上,我預設五個活動貫穿整個課堂

活動1,估計淘氣出生時的腳印面積。這是爲了讓學生體驗估計不規則圖形面積的兩種方法,數方格和轉化,並將兩種方法進行比較,學生感知到用轉化成近似基本圖形的方法更快捷,爲後續教學做鋪墊。

活動2,估計淘氣兩歲時腳印的面積。重在訓練學生用轉化成近似基本圖形的方法估面積,並對方法的正確性進行評估,明確轉化要以新圖形與原圖形的面積接近爲基礎。

活動3,估老虎頭和楓葉的面積。圖1是進一步鞏固轉化的方法;圖二是靈活變式。學生體驗到在實際生活中不只可以將不規則圖形轉化成一個基本圖形,也可轉化成幾個基本圖形再求面積。學生的思想層次得到提升。

活動4,估計三個圓的面積。旨在體會面積單位越小,估計的面積越接近精確值。爲學生今後會學習到的“密鋪”知識打下基礎。

活動5,小組合作估手掌的面積。這個活動是對這節課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如何估最簡便?從畫手掌輪廓到選擇合適的方法估計,綜合訓練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五個活動層層遞進、層層深入,學生逐步體會到用轉化成基本圖形的方法估計不規則圖形的面積的優越性,並能選擇合適的轉化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從而突破教學重難點。

五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五年級數學下冊第四單元第79—81頁的《最大公因數》,主要包括以下六方面內容。

第一方面: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理解和掌握因數的含義以及其的特點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內容既是“數與代數”領域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進一步學習約分和分數四則計算的基礎。對於學生的後續學習和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根據 《新課標》“以人爲本”的教育教學理念、教材的編排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力求達到以下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和掌握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並能正確找出兩個數的公因數與最大公因數;

2、過程與方法:經歷概念的形成過程和找最大公因數的方法,滲透集合思想,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探究精神,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爲:理解和掌握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難點爲:能正確找出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

第二方面:教法設想

基於以上對教材的認識和高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善於表達的特點,我設計把“啓發誘導”、“情景教學”、“實驗操作”、“愉快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融會貫通。力求讓學生們在和諧愉快的氛圍中主動探索新知,意在把抽象的概念教學變得具體化、形象化、生動化。同時,也讓孩子們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第三方面:學法指導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教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靠模仿和記憶,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爲了讓學生經歷概念的形成過程,探索找最大公因數的方法。我設計了讓學生在半獨立的狀態下進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這種學法的指導意在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第四方面:教學程序

依據教材特點、國小生認知規律和發展水平,我設計了以下五個教學環節:

(一)、第一個環節是“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新課伊始,用遊戲引入,意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複習舊知,同時也爲新知識的學習做好鋪墊。

8名學生每人都拿着一張數字卡片。聽口令,手中的卡片是16的因數的同學快速跑到左邊集合。待全體同學確認了是否正確後,再聽口令,手中的卡片是12的因數的同學快速跑到右邊集合。結果有一部分學生立即從左邊跑到了右邊。從而引發矛盾,“你們是16的因數,現在怎麼卻又跑到12的因數裏面了呢?”從而導入課題——“因數和最大公因數”。

(二)第二個環節是“創設情景、抽象概念”

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是本節課的重點。在這一環節中,首先通過鋪方磚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知、感悟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

然後,讓學生動手在方格紙上畫一畫或者用學具擺一擺,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經歷數學概念形成的過程。

通過動手操作,小組合作、探討交流,學生們發現,可以用邊長1分米的地磚鋪地,也可以用邊長2分米的方磚鋪地,還可以用邊長4分米的地磚鋪地。進而引導學生總結出:要使所用的正方形地磚都是整塊的,地磚的邊長必須既是16的因數,又是12的因數。所以地磚的邊長可以是 1 dm、2 dm、4 dm,最大是 4 dm。

學生在操作探索中解決了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並初步建立了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概念的表象。

最後,利用集合圈幫助學生抽象出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意在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的理解概念,同時也滲透了集合思想。

對於概念的描述,課程標準雖然只要求會找出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但是在總結、歸納、抽象概念時,應考慮從更廣泛的角度上描述。不說兩個數而是說幾個數公有的因數叫做這幾個數的公因數,其中最大的一個公因數叫做這幾個數的最大公因數。

(三)第三個環節是“自主探究、突破難點”

找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是本節課的難點。在學生理解和掌握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的基礎上,這部分教學我大膽放手,爲學生創設大量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們自學探究。學生可能會找出以下幾種方法:

一是分別找出18和27的因數,再找出它們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二是先找18的因數,再從中找27的因數,進而找出它們的最大公因數;三是先找27的因數,再從中找出18的'因數,進而找出它們的最大公因數。通過比較三種方法,讓學生感受哪種方法比較簡捷。如果有個別學生提出可以用分解質因數的方法找出最大公因數,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可以一起探討。如果時間不足,應該對發現這方法的同學特別提出表揚和鼓勵,並提議其他學生課後可以根據教材第81頁的“你知道嗎”小知識瞭解一下這種方法,下節課再一起探討。本環節中,鼓勵學生嘗試多種角度思考問題,體現瞭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並在學生感悟、理解的基礎上,由學生進行方法的最優化。

(四)第四個環節是“學以致用、體驗成功”

《新課程標準》要求鞏固練習要體現層次性和科學性原則。

我首先安排了基礎練習,練習十五第1題,以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掌握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

其次是發展性練習。教材第81頁“做一做”題目。

讓學生通過觀察、討論,發現如下規律:

①成倍數關係的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就是這兩個數中較小的數。②1和其它非0自然數的最大公因數是1。③兩個連續自然數(0除外)的最大公因數是1。

最後是提高練習。教材第83頁第7、8題。學生用本節課所學的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深刻感受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而又應用於生活。

練習的設計從認識到理解,再到拓展應用,逐層加深,意在紮實學生的基礎知識,又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第五個環節是“自我評價、大膽質疑”

本課結束時,我拋出最後一個問題:在今天的學習中,你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困惑?你對自己今天的學習做個評價好嗎?

讓學生自主回顧歸納所學知識內容,重構認知,也爲進一步學習新知識掃除了障礙。

第五方面: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是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也是課堂教學中必不可缺少

的重要組成部分。我的板書簡明扼要地呈現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學生獲取知識的思路圖。

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

18的因數:1 、 2 、3、6 、9 、18

27的因數:1 、 3 、 9 、 27

18的因數:1 、2 、3 、6 、9 、18

27的因數:1 、3 、9 、27

第六方面:預設的教學效果。

本節課遵循“以人爲本”的教育教學理念,力求讓學生們在愉快的氛圍中主動的探索新知,發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們享受到成功的喜悅,以最大限度的提高課堂效率。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一些設想,還有待於在實踐中去完善,如有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評委予以批評指正。

五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6

各位老師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XXX》。下面我對本課題進行分析:

一、說教材(地位與作用)

《XXX》是人教版必修教材第XX單元第XX個課題。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XX,這爲過渡到本課題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因此,本課題的理論、知識是學好以後課題的基礎,它在整個教材中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着XX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1)通過各種形式的 練習,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和創造力,使學生能自主創編出一些簡單、新穎的 方法。

(2)學生能熟練地掌握 的基本方法,培養學生 ,以發展學生的 .

2.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練,體驗 這一系列的創新學習過程和樂趣。

3. 情感與價值觀目標:學會合作學習,敢於質疑、創新,充分體現團結協作、競爭拼搏精神,明白在相互交流的同時去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

本着《體育》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重點的依據是隻有掌握了 ,才能理解和掌握 .

教學難點:難點的依據是 較抽象,學生沒有這方面的基礎知識。

爲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課題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我學法上談談。

四、說教法。

我們都知道XX是一門培養人的XXX能力的更要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我們在以師生既爲主體又爲客體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過程。

考慮到XX年級學生的現狀,我主要採取設置情景教學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使他們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願望。培養學生將課堂教學和自己的經驗結合起來,引導學生主動去發現周邊的客觀事物,發展思辯能力,注重濱心理狀況。當然老師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本人應該通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並且要培養學生以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基於本課題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 直觀演示法:利用圖片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 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爲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覺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 集體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語境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由於本課題內容與社會現實生活的關係比較密切,學生已經具有了直觀的感受,可以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本並思考,例舉社會上存在的一些有關的經濟現象,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討論,然後進行歸納總結,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對本框題知識的認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爲學習的真正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最後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結合課的教學實際,根據學生的對技術動作的認識、思維、形成等發展規律,設計了"引導學練—質疑解難—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總結歸納"等五個階段的課堂結構教學模式,以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1. 引導學練:(2~3分鐘)

我通過語言、問題等形式引出學習內容,向學生陳述教學目標,讓學生心中有數,以利於刺激學生學習的動機。具體設計:

(1)教師提問題,陳述教學目標。

(2)編制學練小組。

(3)學練小組討論學練目標步驟。

2. 質疑解難(10分鐘)

這階段,我根據各小組的學練情況,選擇適當的時機,組織學生質疑解難,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練情況進行自我評價,讓學生各抒己見,發表自己的學練體會,提出自己的疑難問題,然後我根據學生所提的問題,以及學練過程中我對學生的觀察,對問題進行一一講解、示範,分析其中原理,找出其中的規律。使學生既能達到認識的目的,又能通過觀察、思維、討論等形式,強化其學練技能,還能使學生心理產生豐富的情感和良好的內部矛盾,進而獲得身心發展的內部動力和技能能力。

3. 自主探究(15分鐘)

本階段,首先通過語言激勵,使學生產生強烈的自我效能感,並有主動探究的慾望,再按預定的活動設計方案及情境,讓依據學習目標,自我組織、自我練習、自我感知、自我發現、自我調控進行嘗試性體驗學練活動。對於自我探究有困難的小組,在幫助和點撥的同時給予鼓勵,引導他們自我尋找問題答案,以增強努力探究的信心。

4、合作交流(10分鐘)

這一環節是讓學生根據質疑解難的結果,進行小組合作驗證,是對其探究知識、技術和技能的鞏固深化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技術和技能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

5、總結歸納(2~3分鐘)

這一環節是"自主學練—合作應用"模式的最後一個環節,主要是以此檢驗"自主學練—合作應用"的結果。教師首先組織開展小組交流,讓各小組陳述學練活動的情況,學練效果如何?學到了什麼?還有什麼樣的希望?促進小組間的瞭解,發展學生總結和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自我意識。再由教師評價總結,評價採用結果性評價,針對教學目標主要是肯定學生的學練結果,讓學生體驗成功,激發學生對自己的發展產生新的動力。

七、說小結

1. 對教材內容的處理。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知識的跨度、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對教材內容的增有減。

2. 教學策略的選用

(1)運用了模擬活動,強化學生的生活體驗。教材這部分知識所對應的XXX現象,學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體驗,但是缺乏對這種體驗的深入思考。因此在進一步強化這種體驗的過程中我進行了思考和認知,使亂放從學生的生活中來,從學生的思考探究中來,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興趣,有助於充分調動學生現有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也有助於實現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的交融。

(2)組織學生探究知識形成新的知識。我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入手,運用案例等形式創設情境呈現問題,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問題的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做既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創新思維能力,又有利於學生表達、動手、協作、等實踐能力的提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力求實現教學過程與教學結果並重,知識與能力並重的目標。也正是由於這些認識來自於學生自身的體驗,因此學生不僅"懂"了,而且"信"了從內心上認同這些觀點,進而能主動地內化爲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並融入到實踐活動中去,有助於實現知、行、信的統一。

八、結束語

各位領導、老師們,本節課我根據XX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採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教師的"導"立足於學生的"學",以學法爲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氣氛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五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執教是青島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信息窗1長方體的認識。本課是在學生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幾何知識的基礎上,第一次學習立體幾何圖形,因此,這一節課的教學不僅要求學生掌握長方體的特徵,而且應該幫助學生建立初步的空間形體觀念。

2、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內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在知識技能方面:使學生認識長方體並掌握其特徵。

在能力訓練方面: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及空間想象能力,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

在情感態度方面:讓學生在實際的操作中體會“實踐第一”的觀點,享受成功的喜悅。

3、教材重、難點:

重點:認識長方體的特徵。

難點:建立長方體的空間觀念。

二、說學生

五年級的學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觀察、比較、綜合的能力。學生有了較強的自信心和強烈的表現慾望,爲學生自主學習創造了條件。

三、說教學方法

整個教學過程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人作用,教學中向學生提供更廣更寬的操作、思維的空間,讓他們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通過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數一數、做一做等實踐活動,逐步認識長方體的特徵,使學生成爲認識活動的主人。

四、說教學過程:根據以上各方面的特點,我想通過以下四個環節來完成教學。

(一)溫故布新、創設情境

先複習了學過的圖形,從中認識到立體圖形。俗話講:“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節課開始時學生的狀態便爲本節課定下了基調。每個學生都有強烈的自我表現慾望,以提問調動學生積極性,自由發言舉出日常生活中見過的長方體。爲新課作好鋪墊。考慮學生對於面、棱、頂點的認識有困難,因此引導學生初步感知長方體的面、棱、頂點,爲進一步探討長方體的特徵奠定基礎。

(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1、探討長方體的面、棱和頂點的特徵:讓學生先自己結合手中長方體形狀的物體完成導學案(一)考慮學生直接填寫長方體的特徵表有困難,先讓學生完成我們能發現:其實問題和長方體的特徵表相近,只是這裏沒有涉及相對的面、相對的棱。同時也爲小組合作完成長方體的特徵表打下基礎。

2、探討長方體棱的特徵是難點:讓學生在小組中完成,同時給每組準備了3種不同顏色、不同長度的小棒,每種顏色長度相等各四根,8個頂點。在拼擺前先讓學生給小棒分類,爲給爲長方體的棱分類打下基礎。學生提供一個操作、思維的空間。學生利用拼出的長方體,這樣能較好地理解、掌握長方體的棱和頂點的特徵。

3、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學生通過自學課本瞭解,長方體的長寬高根據長方體所方放位置的不同而改變,相交於每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都可以叫做長、寬、高。

4、認識透視立體圖形:讓學生觀察講臺上的長方體紙盒,圍繞“最多可以看到幾個面”展開討論,引導學生不定位觀察、定位觀察逐步抽象得出,看到的面用實線表示,看不到的面用虛線表示,幫助學生建立空間形體觀念。這樣的設計可以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從而有效地突破了教材難點。

(三)成果展示、演講交流

以學習小組爲單位展示導學案。師生共同理解問題,加深理解。

(四)歸納總結、提升拓展

引導學生簡要回顧本節課的學習過程,深化對長方體特徵的認識過程。拓展:方形西瓜,學知識的用途。

你有哪些收穫?”“你想提醒同學們什麼?”等語言,讓學生感到自己纔是學習的主人。

(五)反饋訓練、佈置預習

學生完成練習案

預習:正方體的特徵

五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8

一、教材簡析

本內容是五年級上冊新增的綜合實踐這一領域的內容,這是一次研究平面圖形面積的專題活動,屬於規律探索類課型。它安排在形成了面積概念,掌握了常用面積單位,能計算簡單圖形面積的基礎上進行。

教材依次呈現多邊形中有一顆釘子、兩顆釘子的圖形,引導學生通過數一數、算一算、小組合作討論等方式發現多邊形的面積與邊上釘子數之間的關係,在此基礎上,探索、推導多邊形內有3顆、4顆……釘子的情況,最後得出一般結論。

新教材安排這一專題活動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得出一個結論,而是重在讓學生經歷規律探索的一般過程與方法,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培養學生善於發現的眼光,科學嚴謹的態度,歸納概括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探索並初步發現釘子板上圍城的多邊形的面積,與圍成的多邊形邊上的釘子數、多邊形內部釘子數之間的關係,並嘗試用字母式子表示關係。

2.使學生經歷探索釘子板上圍成的多邊形面積與相關釘子數間的關係的過程,體會規律的複雜性和全面性,體會歸納思維,體會用字母表示關係的簡潔性,發展觀察、比較、推理、綜合和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

3.使學生獲得探索規律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感受數學規律的奇妙,對數學產生好奇心,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發現、得出多邊形的面積與邊上釘子數和多邊形中間釘子數的規律。

難點:類比推導出一般規律。

四、教學設想

本課共設四個教學環節。第一個環節由談話引入課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個環節通過學生的觀察、發現加之教師的引導,推導出多邊形內有1枚釘子的規律,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第三個環節,讓學生在比較中發現問題,求同存異,自主探究發現多邊形內有2枚釘子的規律,培養學生考慮問題思維的嚴密性;學生根據經驗進行猜想,並按照第三個環節的辦法去證明自己的猜想,最終推導出一般規律。第四個環節是總結延伸環節,反思整個教學環節,查漏補缺。

五、教學準備

1.課前預習:用釘子圖紙畫出各種多邊形。

2.課堂準備:釘子圖紙,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激情引趣

1.課前談話:牛頓在看到蘋果落地後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瓦特看見鍋蓋被蒸汽托起,發明了蒸汽機;皮克看到釘子板上的多邊形,發現了皮克定理……

2.揭示課題:今天我們跟着大數學家皮克,一起探究釘子板上多邊形的規律。板書:釘子板上的多邊形。

二、簡單入手,探究多邊形內有一枚釘子的情況

1.初次比較體驗

(1)出示一組釘子圖上的多邊形。說明:每相鄰的四個釘子構成一個正方形,邊長是1釐米,那面積就是1平方釐米。

問:這幾個圖形面積是多少?你是怎麼知道的?

交流:①面積公式計算;②分割數方格。

(2)問:觀察每個多邊形,圍成的多邊形面積可能跟什麼有關呢?(釘子數)

跟哪裏的釘子數有關?

(3)要求:數一數,比一比。

問:你們發現了什麼?

指名交流:多邊形邊上的釘子數越多,面積越大;多邊形的面積等於多邊形邊上釘子數的一半。

2.舉例驗證,明確前提

(1)問:由剛纔這四個圖形,有了這樣的發現,這一發現是否也適用於釘子板上的其他圖形呢?我們還要舉例驗證。

要求:在釘子板上畫一些多邊形,驗證剛纔的發現。

(2)並列呈現學生資源,引導觀察。

問:看來剛纔的發現並不適合釘子板上的所有圖形,到底怎樣的圖形才具有這樣的規律呢?這些不同的多邊形中有什麼相同的特點?

交流:多邊形裏面只有1枚釘子的符合規律。

(3)歸納概括,形成結論

說明:要使這一發現成立,要加上前提,誰能把這條規律完整地說一說。

同桌互說,指明說:當多邊形裏面只有1枚釘子時,多邊形的面積等於多邊形邊上釘子數的一半。

(4)如果用S表示面積單位的個數,n表示多邊形邊上的釘子數,你能用字母表達式表示這一發現嗎?

板書:a=1,S=n÷2,

3.總結:釘子板上的多邊形的面積不僅跟多邊形邊上的釘子數有關,還跟多邊形裏面的釘子數有關。正因爲面積和兩個量都有關係,所以我們研究的時候要注意“裏面的釘子數”。

三、自主探究,猜想驗證多邊形有多枚釘子的情況

1.探究多邊形內有2枚釘子的情況

(1)當形內有2枚釘子時會有怎樣的規律呢?

要求:畫一些裏面只有2枚釘子的多邊形,算一算,數一數,多邊形有幾個面積單位?多邊形邊上的釘子數有幾枚?把結果填入表中,再與同桌說說你的發現。

提示:像剛纔那樣,把邊上釘子數除以2,跟面積比一比後有什麼發現?

(2)交流:當多邊形內有2枚釘子時,多邊形的面積等於多邊形邊上的釘子數÷2+1。

(3)如果用字母表達式來表示這一規律應該怎麼寫?

板書:當a=2時,S=n÷2+1

2.推想多邊形內有2枚以上釘子的情況

(1)提問:比較這兩個規律,你覺得a=3、4時會有怎樣的規律?

交流猜想:當a=3時,S=n÷2+2

當a=4時,S=n÷2+3

(2)要求:每個小組選擇一種情況,合作進行研究。

學生驗證、彙報結果,發現全部成立。

(3)思考:內部沒有釘子的多邊形,面積與它邊上釘子數的關係是怎樣的?

操作探究、交流:當a=0時,S=n÷2-1

3.歸納推理:觀察上述不同情況下的規律,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如果a=m時,S是多少?

交流:S=n÷2+m-1n和m可以表示哪些數?

4.認識皮克和皮克定理

四、回顧過程,交流體會

1.回顧剛纔探索和發現規律的過程,你有什麼體會和收穫?

2.在日常生活中,到處都有科學發現的契機。只要你擁有一顆敏銳的心和善於發現的眼睛,你也可以成爲一名小科學家。

高科園國小孫建林

五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9

基於對教材的認識,因此我設計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在自主探索的活動中,理解計算組合圖形的多種方法。

(2)能根據各種組合圖形的條件,有效地選擇計算方法並進行正確的解答。

(3)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有關組合圖形面積的實際問題。感受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必要性,產生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針對五年級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爲:

教學重點: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掌握用割補法求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多種計算方法,根據圖形之間的聯繫和一定的隱蔽條件,選擇最適當的方法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直觀操作,對組合圖形的認識不會很難。所以在探索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時,我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達到方法的多樣化。重視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來,讓活動有實效,真正讓學生在數學方法、數學思想方面有所發展。

在新授部分展開過程中,根據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強調的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和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組合圖形的趣味性,體會到數學的魅力。所以制定了以下教學環節:

創設情境、複習導入——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一)創設情境、複習導入

1.說一說已經學過哪些平面圖形的面積

2.拼一拼七巧板

3.看一看拼出的圖形像什麼?有哪些圖形拼成的。

這一環節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說一說,拼一拼,看一看的過程中充分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到學習中來 ,在濃厚的學習氛圍中感受到知識於生活,而又服務於生活,明確生活中的很多問題都和組合圖形的面積有關.

由此揭示課題:組合圖形面積(板書)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學生獨立與小組合作交流解決組合圖形面積計算問題。

出示例題,請學生自主獨立嘗試解決“這面牆的面積”這個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在此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在這一環節中我真正的轉變們了教師的角色,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先進行獨立思考,因爲沒有獨立思考爲基礎的小組交流是無效的,那樣只能是學優生、思維敏捷孩子表演的領地,只有建立在每個孩子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每個孩子纔有話說,那樣的小組合作纔有效。在這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獲取更多的解題方法,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體驗.)

2.小組彙報學習情況

彙報時用多媒體將學生的學習成果演示出來,會出現下面幾種情況:

(1) 將組合圖形分割成兩個一個正方形、一個三角形。

(2) 將組合圖形分割成兩個梯形

學生邊彙報,教師利用多媒體演示後隨即板書。其他同學能清楚地與自己的思路進行比較,並及時發現錯誤並糾正過來。

3.師生總結分割法。

接下來讓學生自主觀察比較上面幾種方法的不同之處後,再總結出求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掌握“分割法”這種計算方法.讓學生明確分割圖形越簡潔,解題方法越簡單。

4.新授部分的練習:練習是爲了學生及時鞏固新知,並能用學到的新知進行遷移。爲此我設計了兩個層次的練習

a.模仿練習,以割補法爲主。

b.變式練習,滲透“添補法”。

(三)練畢校對,及時小結。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適時提醒學生們要考慮到分割的圖形與所給條件的關係,有些圖形分割後找不到相關的條件就是失敗的。這樣做有利於突破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通過交流多種計算方法,使學生感悟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並選擇最優的方法。

5 .各位評委: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關於《組合圖形面積》。

《組合圖形面積》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長方形與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面積計算的基礎上學習的,一方面可以鞏固已經學過的基本圖形,另一方面則能將所學的知識進行整合,注重將解決問題的思考策略滲透其中,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五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10

各位評委老師好!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本節課。

第一, 指導思想

本課以"健康第一"爲指導思想,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和科學健身的能力,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使學生快樂學習。

第二, 教學內容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國中《體育與健康》____ 教學模塊____ 必修單元的______ 技術,______ 直接影響學生的______ 素質,在教學中佔重要地位。其技術動作並不複雜,但要是學生做到____ _就比較困難,所以師生都應高度重視,努力完成教學目標。

第三, 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內容可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____ 的基本知識,形成正確的概念。

2、通過學習,使大部分學生掌握____ 的技術動作,發展學生____ 素質。

3、培養學生______ 精神。

第四,重點和難點。根據___ 的技術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可確定本課的

重點是:

難點是:

可通過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的練習突破次重點和難點。

第五, 學情分析。

本課的教學主題學生是 年級學生,共40人。由於國小生處於生長髮育期,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術較差,但對於直觀的,易於模仿的知識興趣較高,根據此特點,本課採用直觀的教學原則,利用學校現有場地和器材,努力完成教學目標。

第六,教法和學法

本課採用教師啓發指導,學生反覆練習的教學策略,利用講解、示範、啓發、問答和糾正錯誤等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主題地位和教師主導作用,利用循序漸進的練習過程,使學生掌握______ 的技術,努力完成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______ 素質。

第六, 教學過程。

根據人體生理機能活動變化規律,可將本課教學分爲引入情境階段、激發動機階段、技能學習階段、總結整理階段。

激發動機階段包括

1課堂常規 ,包括正隊、檢查人數、師生問好等,使學生進入上課狀態。

2向學生宣佈本課教學內容、目標和要求

激發動機階段包括:

1學生熱身,進入運動狀態,防止運動損傷出現。

2(新內容的輔助練習)進一步熱身,激發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爲新技能的學習奠定基礎。

技能學習階段:

1學生觀看教學錄像,瞭解__ 的基本知識,教師提出觀看目標,學生討論__ 技術動作,形成模糊概念。

2教師利用掛圖向學生講解示範動作,學生模仿教師動作。講解時注意重點和難點,示範時注意分解動作和示範速度,以側面示範爲主,正面示範爲輔,使學生看的更清楚。

3徒手練習,使學生初步體驗動作和初步形成動作。

4分組練習,教師指導、觀察學生練習,發現錯誤並糾正錯誤,通過提問,瞭解學生練習感受。使學生基本形成動作。

5.遊戲或比賽,瞭解學生掌握動作情況。

總結整理階段:

1在音樂的伴奏下,教師指導學生做放鬆操,使學生身心。

2教師總結學習情況,回收器材,宣佈下課。

第八: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需要,本課需要場地爲————

需要器材爲———

第九:本課的練習密度爲35%,學生平均心率爲140/分鐘。

第十:本課遵循客觀事物認識規律和動作技能形成規律,課堂教學合理,氣氛活躍,能完成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