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精選二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錦集6篇

說課稿 閱讀(2.07W)

作爲一名教職工,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二年級語文說課稿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二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錦集6篇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說教材

《狼和小羊》是蘇教版語文第三冊第十課的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狼爲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小羊據理申辯,狼雖然理屈詞窮,但還是蠻不講理地撲上去吃小羊。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狼的本性是兇殘的,它是一定要幹壞事的,對狼這樣的壞傢伙只講道理是不行的。全文篇幅短小,內容凝練,寓意深刻。作者通過對角色的神態、動作、對話的着力描寫,刻畫了角色性格,展開了故事情節,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存心要幹兇惡殘酷的壞事情,那是很容易找到藉口的。”課文通過狼和小羊的神態、對話揭示了角色的本質,故事中蘊含着深刻的哲理。

教學目標

1、分角色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使學生明白對像狼一樣的壞人是沒有道理可講的,應該以智取勝。

重點難點

1、朗讀、理解課文。

2、理解狼的三次藉口都是在“故意找碴兒”。

3、分角色讀課文

說教法學法

本文篇幅短小,內容凝練,角色的神態,動作,對話生動,學生能較好的理解寓意,因此,在教學中,我選擇以讀爲主,讀中理解,讀中悟理的教學方法。

一、讀中品味詞句,瞭解角色性格

字詞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因此,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讀詞語。在理解“找碴兒”這個詞語時,我充分運用課文中的語言,引導學生在具體情景和語言環境中理解“找碴兒”這一詞語的意思。既將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的方法滲透其中,又讓學生加深了對狼的本性的認識。在理解“上游,下游,倒流”這些詞語時,我讓學生上臺貼圖片,把狼和小羊送到小溪邊來理解,並讓學生講一講爲什麼要這麼貼。體現了新課程把課堂交給學生,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課文的重點是狼和小羊的三次對話。抓住這個重點設計提問:狼爲了吃小羊一共找了幾次“碴兒”?學生回答三次。圍繞三次“找碴兒”進行本節課的教學。通過狼三次找碴兒的神態各是怎樣的?抓住“氣沖沖、大聲、喊道”等詞進行分析,刻畫狼的兇惡。狼的三次說話中抓住“壞傢伙、背地裏”等詞句進行講解,來理解狼兇惡,蠻不講理的性格。抓住“吃了一驚、溫和、可憐”等詞細細品味,瞭解小羊善良的性格。爲下一步弄懂課文寓意打好基礎。特別是在教學小羊第二次反駁狼說的話時,我通過分析理解,讓學生體會出小羊此時的心情是什麼樣的?學生回答:害怕、委屈、難過等。接着我又把這幾個詞語加到課文中去引讀“可憐的小羊害怕的喊道。可憐的小羊委屈的喊道。可憐的小羊難過的喊道。”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體會小羊的心情。因爲新課程提倡個性化的朗讀,尊重學生的個人體驗,讀出學生自己心裏的感受。

二、表演激趣本課具有極強的戲劇衝突

故事形象生動,文中角色性格鮮明,非常適宜讓學生進行課本劇表演。在學完課文時,我先讓學生同桌之間分角色表演,在學生全體參與的基礎上選出一組上臺表演。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的更透徹,也充分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參與性。

三、展開討論,課外拓展,安全教育

1、設計問題:小羊跟狼一次又一次講道理,爲什麼狼還往小羊身上撲去?小羊該怎樣做纔不會被狼吃掉呢?假如你是小羊,你遇到了這隻狼,你會和它講道理嗎?你有什麼好辦法對付它?學生會回答:“因爲狼的本性是兇惡的,所以跟它講道理是沒有用的,應該想辦法叫獵人來打死它。”“小羊用石頭砸死它。”“小羊叫狼去小溪洗手,然後把它推進小溪,自己再逃走。”等等。

2、課外拓展,聯繫生活,安全教育:對於蠻不講理的壞人是無理可講的,只有通過用智慧才能戰勝他。接着,讓學生聯繫自己的實際,假如遇到了像狼一樣的壞人該怎樣做,如果有時間可假擬事件進行討論,如何保護好自己。這樣,既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又教育他們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四、最後,讓學生續編故事

小羊的命運到底會怎麼樣呢?同學們議論紛紛,有的說狼把小羊吃了,有的說小羊想辦法逃走了等。孩子的思維永遠是超乎我們的想象的,不管他們如何回答都是經過思考後說出來的,都應該給予鼓勵。

不足之處

本節課也有很多不足之處,本節課的一些不足之處,請各位老師提出寶貴意見,批評指正,謝謝!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麻雀》是新課程六年制國小教科書語文第七冊中的一篇選讀課文,出自19世紀俄國著名現實主義作家屠格涅夫之手。他以新穎的構思,精練的語言文字,敘述了一隻老麻雀在龐大的獵狗面前,奮不顧身地保護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傷害的動人故事。文中通過對不同角色的神態、動作的具體描寫,不僅刻畫出小麻雀弱小可憐,獵狗龐大凶猛的形象,而且塑造出老麻雀在危急關頭挺身而出,爲救幼兒奮不顧身的果敢形象,熱情地歌頌了“愛”這一種強大的力量。

根據教學大綱和學段的要求,結合學生實際和課後練習,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繼續運用“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方法,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讀懂重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愛的偉大。

2、學習作者具體描敘和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

3、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能力目標:

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思維想象能力。

(三)德育目標:

懂得老麻雀奮不顧身掩護小麻雀那種“強大的力量”就是愛的力量。

(四)教學重點:

1、抓住描寫小麻雀、獵狗、老麻雀的神態、動作的句子,體會三者的特點,進一步感受愛是一種的強大力量。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加深理解。

(五)教學難點:

體會第4、5自然段中描寫老麻雀神態、動作的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即“一種強大的力量”就是愛的力量。

(六)教學準備:

動畫課件。

二、說教法和學法:

新課改精神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而教學過程又必須強調合作精神、突出自主性、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因此,我主要採用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方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在設計教案時,我結合“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閱讀方法,先讓學生欣賞朗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並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後提出兩個問題:“課文中哪些自然段使你感覺特別緊張、扣人心絃,甚至讓你喘不過來?”“課文中那些句子你有所體會?體會到了什麼?”讓學生合作探究,採取“讀——找、寫——議——讀”的方法,從文章中找答案,說理由,並通過朗讀把自己的理解讀出來。在反饋交流時,抓住重點句子,讓學生仔細體會,深入理解。通過各種讀的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朗讀中積累語感,積累詞彙。

三、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出示課題)

1、聽錄音(鳥的叫聲。)

2、說說平常所看到的鳥有哪一些?說說最常見到的有是什麼鳥?

(二)整體感知

1、讀課文,說說課文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2、根據板書再說課文內容。

3、師引導重點段落。(課文第四、五自然段)

(三)探究中心

1、自主讀課文。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培養學生的自主性,這是新課標極力強調的。爲尊重學生的個性,我特別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同時又提出讀的要求,使學生明白讀課文的時候,注意力要集中,要開動腦筋。在閱讀時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思、邊讀邊記、邊讀邊學,邊讀邊畫,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2、提問:讀了課文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學生邊讀邊把感覺寫在句子的旁邊。

3、反饋交流。

在以自學探究爲主的課堂裏,“交流”成了提升探究過程的重要環節,這是在接受式課堂裏所沒有的一種全新教學行爲。本環節教學,教師着力抓兩點,一是抓重點句子,品重點字詞;二是抓感情朗讀,讀中悟情。

分別從:“獵狗慢慢地走過小麻雀,嗅了嗅,張開大嘴,露出鋒利的牙齒。”“突然,一隻老麻雀從一棵樹上飛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絕望地尖叫着。”“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軀掩護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兒。”“它呆立着不動,準備着一場搏鬥。”等語句去體會老麻雀的奮不顧身、勇敢、爲了拯救自己的幼兒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母愛等。在教學中適當運用多媒體課件,激發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直觀認識課文。

5、深化主題。

教師通過引讀第五自然段,進一步體會愛的偉大力量。再引導學生想象:“你從老麻雀的表現中想到了什麼?”進行發散思維練習。這一步能開發學生想象力,培養創造性思維,最大限度開發學生潛能,發展智力,激活學生思維的獨立性、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是知識進步的源泉。豐富的想象是創造的翅膀,通過展開想象,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加深學生對課文主題的理解。

(四)總結全文

教師先從閱讀方法和文章寫法兩方面進行簡短的小結,幫學生梳理和概括本節課所學知識,有助於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和寫作方法。然後,教師再運用煽情的語言,極富感染力地強調愛是一種不可忽視的強大力量,這種力量在任何動物身上均有體現,都值得歌頌和讚美,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課文中心的理解。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說教材】

《我是什麼》是一篇科普短文。課文采用擬人手法,以第一人稱“我”的敘述方式,並結合謎語的形式,圖文並茂地向學生展示了水在不同的條件下,會呈現出的不同狀態以及水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利弊。文中始終不點明“我”就是水,而是通過水的形態變化和與人類關係的描寫,讓讀者去猜,更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全文共五段,重點內容可分爲三個部分:水的變化;水的形態;水給人類帶來的利弊。

【說理念】

本課設計遵循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注意激發學生興趣的理念,以學生爲主體,讓每個人有嘗試的機會和自主選擇的權利。力求採用自主、合作地學習方式探究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相互啓發,拓展思路,分享學習之樂。讓學生在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氛圍中始終處於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變“被動地學”爲“主動地學”。

依據新課標要求和設計理念,再結合教材重點及學生的年齡特點,第一課時可制定以下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說目標】

1、學會10個生字,會認6個生字。

2、能正確讀寫要求學會的詞語。會用“溫和”說句子。

3、知道水在一定條件下會變成汽、雲、雨、雹子和雪;瞭解水既能給人們帶來好處,也能給人們帶來災害。教育學生愛護水資源,保護水資源。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瞭解水的三態變化。

【說教法】

低年級閱讀教學應把詞句訓練放在首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自主、合作的精神。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三種教法:

1、直觀演示法:

通過生生互動演示、師生互動演示,發揮學生各種感官功能,讓學生在動腦、動口、動手中參與訓練,激活思維,讀懂課文的詞句。

2、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這節課,我製作了優秀的課件,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去誘發學生的情感。是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教學活動。

3、鼓勵欣賞法:

在小組中、班集體中的點評,主要是鼓勵學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滿足他們希望得到讚許、羨慕,體會成功的心理特點,激起學生學習的慾望,增強學習的信心。

【說學法】

1、自主學習法。

2、合作學習法:

在教學中,我主要滲透了以上兩種學法的指導。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面對面地聽、說、讀、問、評、議等去實現,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並根據閱讀教學的特點,堅持把“讀”的訓練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力求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

【說教學】

在此基礎上,第一課時充分利用互動的形式,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研讀全文。

一、巧設懸念,初步感知

由師生互相介紹自己,引出“我們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是誰,可是有個小朋友卻不知道自己是誰,我們幫他猜猜好嗎”?此時,學生的注意力高度地集中,迫切地想知道謎底。緊接着,教師範讀課文,學生積極地開動腦筋,猜出謎底就是“水”。

二、通讀全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說說你是怎麼猜出來的。

2、你喜歡這篇課文嗎?將你最感興趣的自然段多讀幾遍。

3、全班交流,教師隨機指導認讀生字、新詞。

此環節是讓學生在充分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自主選擇喜歡的段落進行交流,整體感知課文,達到生生互動。

三、師生合作,小組研讀全文

1、請你根據課文內容向別的小組同學提問。但是,你必須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而且,這個答案必須在書上。

2、學生自由讀課文,準備問題。

3、小組交流問題:

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仔細地讀每一句話,精心地設計問題。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合作交流,集思廣益,完善問題,進一步達到生生互動。

4、學生一問一答,教師根據學生問題隨機重點指導:

教師通過本課的三種教法,對學生進行詞句訓練。如:利用直觀演示法理解關聯詞“一……就……”;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區別“落下來、打下來、飄下來”,理解“暴躁”等詞語;通過想象和聯繫生活實際,學會用“溫和”說話。並將鼓勵欣賞法貫穿始終,如:你聽得真仔細;如果你的聲音再大一點就更好了。

在這一環節中,從始至終教師在一步一步引導學生學會知識,充分體現了小組互動,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師爲主導,生爲主體。

5、梳理全文,完善板書。

6、學到這裏,你還想了解哪些課文裏沒有的有關水的知識呢?學生自由提問。

此環節,教師並不急於回答學生的問題,而是將問題延伸到課外,並教給學生尋找答案的方法,達到再探新疑的目的。

四、擴展練習

出示三項作業,學生任選其一。

1、你在生活中看到過水在變嗎?舉例子說說,再寫下來。

2、收集有關水對人類所做的貢獻和帶來災害的資料。

3、說說人類想出了哪些辦法使水只做好事,不做壞事。你還有別的辦法嗎?

學生在學習上是有所差異的,此選擇性作業涉及到“說”、“寫”、“收集”三方面,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選擇。

【說效果】

按照上述教學方法施教,應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一些簡單的問題,學生通過生生互動自己就可以解決,對於學生的難點則需通過小組互動和師生互動來解決。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我所執教的課文《影子橋》是二年級語文第十二單元的一篇課文。本課以兒童的視角,用優美的詞語、形象生動的比喻、充滿情趣的語言,描寫出了水中影子橋的美及水中魚兒的快樂,表達小朋友對影子橋的喜歡,從而自覺保護影子橋這兒的環境。

根據教材編寫意圖,結合二年級學生認知、思維、情感等方面的實際情況,我將教學目標定位在:

第一課時:

(1)認讀6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瞭解課文大意,知道影子橋名字的由來。

第二課時:

1、讓學生感受河水的清澈以及作者對影子橋的喜愛。

2、用"。。。。。。像。。。。。。"說句子,替換詞語,在說話拓展中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3、運用劃出重點和喜歡的句子的方法學習閱讀課文。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學生保護環境,熱愛環境的情感。

我這節課上的是第二課時,着重從後一個教學目標出發,確定教法、學法,設計本課的教學環節。

二、說教法。

本課採用“遷移學法,先扶後放”的教學方式,將課文六個自然段分兩部分進行教學。前面三個自然段教給學生新的閱讀方法,指導學生進行學習;後面三個自然段中放手讓學生運用學法自學,再提出問題,小組解決,小組解決不了,再來全班解決,實現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對於文中影子橋的景色美、魚兒的“上躥下跳”等重難點,我借用多媒體的生動直觀,引導學生展開想象,並用“……像……”說話。在學生體會美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說話能力。此外,指導學生學文時,我主要採用:“讀文——品句——指導讀”的步驟,引導學生反覆品讀,讓學生在讀中悟,在悟中讀。

三、 說學法。

學生學會“劃出重要或喜歡的句子”是這一單元的一個新的閱讀方法,我認爲可以在《影子橋》這篇課文中讓學生鞏固和運用。因此,我在這篇課文第2自然段採用"扶"的方式引導學生運用這個學法在課文的後3個自然段中採用"放"的方式讓學生鞏固運用學法自學課文,接着在學文中發現問題,並在小組合作中探究解決問題,然後全班討論還有不能解決的問題,最後進行有感情地朗讀。

四、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詞語,鞏固雙基。

(二)、品讀第二自然段,感悟美景

通過實景的錄像,讓學生找出相對應描寫美景的第二自然段。在教師幫助下運用學法進行學習,找出喜歡的句子。教師再指導學生在讀中領悟影子橋的美景;在領悟中展開合理想象,用“……像……”學說句子;理解後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進一步感悟影子橋的美景。

(三)、遷移學法,合作探究第四至六自然段。

學生在學習四至六自然段時,教師放手讓學生運用學法自學,再小組交流學懂了什麼,提出不懂的問題小組合作解決,小組解決不了的再來大組解決。以問題促進學生個性化的選擇性學習,讓學生自己與課文對話,從自我出發去感受課文的意境。

(四)、總結學法,擴展知識,深化情感。

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的收穫,讓學生在拓展延伸中說說還見過什麼有趣的倒影,激發學生保護環境,熱愛生活的情感。

五、說反思。

上完這節課,我的感受很多,反思本節課的教學,不僅達到了教學目標,而且有幾點意外的收穫:

1、"劃出自己認爲重要和喜歡的句子。"是本單元訓練的重點,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自學能力,我採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運用學法學習;在四至六自然段中放手讓學生自學,並提出問題,合作解決。通過這節課與學生的互動,我覺得"先扶後放"、"學法遷移"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在新的課改教學中仍有很強的實效性,真正達到"授之以漁"。

2、"學貴有疑",課堂上我儘可能把更多的時間還給學生,以小組爲單位,自己讀文,自己提問題,自己試着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每個孩子能自由、大膽地參與交流,表達自己的見解,在協作交流中逐漸學會與人交往、溝通。當我也加入他們的小組時,他們變得更踊躍,並且樂於從文本中發現問題,並提出來考考同組的其他同學,促使其他同學去研讀課本,再次主動積極地與文本對話,與同學對話,與教師對話。在這多重對話中,學生的疑問冰釋了,思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3、合理使用多媒體。把多媒體用在點子上,用在關鍵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理解"水面的波紋像老奶奶的臉"時,有許多同學說不上來,這時出現風吹來,水面泛起波紋的錄像,學生一下理解了,還說出了許多相關的比喻。又如引導學生理解"魚兒一忽兒躥上橋面,一忽兒又跳進水裏。"一句時,我認爲"躥上橋面"是躥上真正的橋面,還是影子橋,應該是學生理解的難點,在這裏借用生動、形象的課件,學生不僅體會感受到了小魚的可愛,影子橋的美麗,而且親眼看到了小魚怎樣躥上橋面,又跳進水裏,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

當然,這節課中,還有不盡人意的地方,比如學生看圖展開想象,用“……像……”說話,我只想讓學生能夠展開想象來說話,並不要求說比喻句,所以學生前面說到:“石拱橋的倒影像影子橋。”時,我能給予評價,但到了學生說到:“月亮像太陽”時,就沒有進一步評價,這個學生是抓住他們的形狀進行想象的。所以如何關注學生在課堂呈現出的各種問題,運用問題資源進行有效教學,仍是我今後將繼續與同行們探討的課題之一。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畫家和牧童》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二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課文講述的是唐代一個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畫家戴嵩畫中出現的錯誤,戴嵩虛心接受批評的事。課文以生動的敘述深深的吸引學生去朗讀、去品味,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畫家的虛心好學和牧童實事求是敢於提意見的優秀品質。

下面,我就粗略地說一說我的設計思路:

一、識字教學:趣有法,法有趣

識字教學要激發學生的興趣。首讀課文,我讓學生圈出自己不認識或讀不準的生字,因爲目標明確,學生樂於做。接着,請學生小組內交流學習,“看看怎樣和這些字寶寶交上朋友”,學生興致高,發揮了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但是,僅僅依靠興趣是不夠的,識字教學必須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方法,讓他們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成功的樂趣。這一課中,要求學生會認的字很有代表性,學生容易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總結、提煉和創造識字規律。看看怎樣和這些字寶寶交上朋友的教學環節,充分體現了這一點。比如認“戴”字,學生不光能讀這個音,還能說“戴帽子”戴手套”“戴領巾”等等,老師鼓勵大家邊做動作邊說詞,真是學得既輕鬆又牢固。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學生用這種做動作識字的辦法又解決了 “抹”“翹”“拱”等幾個字。老師給學生讚賞,學生就會給老師驚喜,孩子們在高漲的熱情中不斷髮現各種識字的好辦法,如“驅”“墨”是由原來認識的兩個字加起來組成的,“蠅”是由原來學過的“繩”字換偏旁得來的,“慚”和“愧”連在一起是一種感受,不一而舉。

二、課文學習:讀中品,品中讀

讓學生讀書,讓學生自由、充分地讀書,這一點老師容易做到。但是,要學生願意讀、善於讀、讀後有收穫,卻不是每位老師都能做到的。結合這篇課文的特點,我的具體指導是:

1、教學生賞析。低年級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一條重要途徑是指導精讀。

對於關鍵詞句,要賞析,要學會咬文嚼字,不能一目十行或囫圇吞棗似的閱讀。課文中說“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這裏的“一……就……” 就值得品味,去掉這兩個字念這句話,表達的意思有什麼不同。把這個問題拋給學生,自然一石激起千層浪,大家會在仔細比較、反覆吟誦中有所感悟。還有“他一會兒濃墨塗抹,一會兒輕筆細描……”這句,先突破兩個重點詞“濃墨塗抹”和“輕筆細描”,請學生結合繪畫經驗上黑板演示,是很直觀和容易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方法。在理解了這兩個詞之後,再抓住“一會兒……一會兒……”完整、連貫地體會這句話,學生頭腦中的畫面應該會更鮮活。我認爲,學生只有深刻地體會了課文,纔會深刻地朗讀課文;否則,朗讀只會是浮在表面和流於形式的。

2、教學生思考。不伴隨智力活動的閱讀是膚淺的。

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可以是學生主動質疑,可以是教師巧妙提問。但是前者要適當取捨,後者要精心設計。在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後再讀課文,我的提問是:“課文中誰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什麼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這個問題既有統領性,又有發散性。它能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將蒐集的信息加以概括和提煉,同時又能讓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人物身上談開去,不受拘束和限制。學生這時你一言、我一語的感受,由淺入深的評價,都是積極的思想交流和碰撞。當牧童說戴嵩的畫畫錯了,戴嵩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藹地說:“小兄弟,我很願意聽到你的批評,請你說說什麼地方畫錯啦?”我請學生看課件,展示課文中的插圖,然後提問:“你們知道圖中哪位是大畫家戴嵩嗎?”學生無不興奮,我讓他們指出來,又追問:“你是怎麼看出來的?”學生表現得更踊躍,有的說從站的位置判斷出來的,有的說從臉上的表情看出來的,閃現的是不同的智慧。戴嵩的話蘊含的信息很多,我於是發問:“們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了什麼?”學生分別摳住“小兄弟”“很願意”“請你”談體會,真真切切的感受使他們的閱讀有了相當的深度。

3、創設情境,激發情感。有如臨其境的情境,學生的體會纔不會抽象模糊。

帶着真切感受去讀書,情感自然會飛揚。首先,注意讓學生完整地把握故事情節。課初通讀課文並說印象,起到了這個作用。課中儘管有幾處語段賞析,但我不忘連綴起來閱讀,使故事情節不割裂,大體分爲兩部分學習:一是戴嵩作好畫,人們紛紛誇讚;二是牧童指錯誤,戴嵩虛心請教並接受。其次,注意揣摩人物。這篇課文的主要人物是畫家戴嵩和小牧童,他們各有特點,在朗讀中我讓學生仔細體會他們的表情、動作和語言,甚至猜度他們的心理。對課文內容有了理解後,我還請學生扮這兩個角色,演故事的後一部分。我相信,只有讓人物形象鮮活在孩子的眼前,才能把人物品質烙印在孩子的心上。

4、蒐集資源,製作多媒體課件,服務教學。

爲了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學生與故事人物的距離,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我搜集了大量的圖片資料。一是來自中央電教管的資源庫裏戴嵩的畫,齊白石和徐悲鴻的作品;二是從臺節目裏積累的圖片 (如電子課本中的課文情景圖);三是從互聯網下載的真實鬥牛圖片以及李苦禪的畫等。

課初觀看戴嵩的《三牛圖》、《歸牧圖》,既是學習欣賞,又是親切導入;圍觀者紛紛誇讚,牧童說戴嵩的畫畫錯了,是教學要突破的一個重點——到底錯在哪裏?這時候,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鬥牛圖片,學生的眼球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文字的理解就迎刃而解;最後,在美妙的音樂聲中欣賞圖畫大師的名作,是對學生審美情趣的無形薰陶。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教材分析:

《詠柳》這首詩是唐代詩人賀知章千古佳作,詩人用獨特的筆觸描寫了春天的柳樹,歌頌和讚美了春天的創造力。依據學生實際及教材特點,從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確定本課。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6個生字,會寫本課的5個會寫字。

2.通過理解詩歌內容,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到美,並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3.有感情的朗讀並背誦詩歌。

重點難點

理解詩句意思,品味詩歌意境,體會詩歌思想感情。

教學方式的構建

語文教學首先是人文教育。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化之瑰寶,如何順應新課程理念,使學生愉快輕鬆的學習詩的內容體會詩的情感領悟作者的審美情趣呢,在這首詩的教學過程中,我將以讀爲主旋律,以讀促讀思,讀中悟情,讓學生在讀讀,吟吟,唱唱,演演,畫畫中輕鬆領悟詩歌魅力。

1.初讀,文通字順。即一看見詩後,要求學生先大聲朗讀,讀準字音,掃清生字詞的障,礙,把詩讀的通暢,既是學生的興趣所致,也是爲以後的深入理解奠定基礎。

2.再讀,領悟詩意。即在讀順的基礎上要求學生自己藉助插圖讀動詩句。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不一定能全讀懂詩中每詞每句的含義,可通過小組或全班交流詩句的含義。當然,在最疑惑時還需老師精當的點撥。

3.讀,體會感情。古曰“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批之而入情”,在瞭解了詩的大意後再反覆朗讀就能體會到詩中情感,這裏我們可以借用多媒體手段把學生帶到春的意境,加強感知,形成表象,此外,我會藉助錄音範讀,讓學生聽中感悟,從模仿練讀中得到自悟提高。

4.讀,熟讀成誦。在悟情的基礎上熟讀,指導有感情的讀,以達到成頌的目的。

5.讀,唱唱,畫畫,演演。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將詩再現,讓詩豐富的內涵再現,讓學生得到真正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課題。

1.課前我以一首《春天在哪裏》爲引子,並播放幾幅春景圖,創設愉快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接着引入正題:同學們,春天來了,自然界的景物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學生談春天的景色)春天是溫暖的,是充滿生機的,是美好的。自古就有許多歌頌讚美春天的詩文,今天,我們學習的《詠柳》,就是唐代大詩人賀知章,通過描寫柳樹來讚美春天的詩。

2.解題:“詠”,歌頌、讚美。詠柳,讚美柳樹。那麼,詩人在詩中是怎樣讚美柳樹的呢?

(二)朗讀全詩,初知大意——領略美

通過初讀課文後,我會問學生:你讀懂了什麼,請大家自由來說說,有的可能會說柳樹真美,我會趁熱打鐵問:你認爲最美德地方是什麼,

有的會說樹很高,有的會說葉很綠,我會順勢引導這柳樹的確很美惹人喜愛該用什麼語氣來讀呢?學生一定會說讚美的語氣,這時,我讓學生齊讀古詩進一步體會它的美。

(三)質疑問難,想象意境熟讀成頌——欣賞美

此時,學生的情感已經被調動起來了,我適時進行引導:現在你們面對的就是美麗的春景,想不想作一回詩人也來吟頌一下這首詩呢,接着,我會放上音樂,讓學生大膽的去表現把詩中豐富的內涵大聲的朗讀出來。

(四)自主作業,遷移能力——延伸美

乘着學生的情緒高漲時,我會鼓勵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將詩再現可以畫可以演把詩中豐富的內涵變爲簡單的形象畫面,再現詩中意境,得到真正的理解。

總之,這一節課我以讀爲本,以讀促思重在感悟爲教學方式,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爲學習方法,在豐富的情感體驗中陶冶了情操,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讓學生真正從朗讀課文中感受到閱讀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