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熱門】說課稿模板彙編5篇

說課稿 閱讀(9.66K)

作爲一名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說課稿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熱門】說課稿模板彙編5篇

說課稿 篇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抓住重點詞語如“得意揚揚”、“垂頭喪氣”等理解課文內容。

3、 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知道合作在學習、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難點:瞭解合作的意義。

注重創新,選擇教法、學法

本節課我準備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與學生進行心靈溝通,充分利用情境法、朗讀法、討論法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逐步掌握朗讀方法。

利用“課前四步預讀法”:一讀畫(找出生字詞);二讀後查(學會藉助工具書解決生字);三讀思(文章的主要內容、寫作順序);四讀問(對文章有什麼疑惑?想法?)在此基礎上,試着放手讓學生通過小組活動讀、畫、議,動腦、動口、動手,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提高自學能力。

此處我共設計了四個環節: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你們喜歡這兩種小動物嗎?它們有什麼本領呢?同學們自由發言。梅花鹿和金絲猴都覺得自己的本領大,誰都不服誰,那到底誰的本領大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比本領》。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首先檢查課前預習:看是否將文章讀通順、讀流利。再請一組同學彙報朗讀情況。

其次,通過朗讀,學生初步掃除閱讀障礙,幫助學生梳理脈絡,提出問題: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呢?

三、細讀課文,體會感悟。

1、小組合作,找到這個故事的起因,並在文中畫出來,多讀幾遍。指名彙報。重點指導“都覺得”這個詞,你能體會到什麼?學生會說“它們都很自信”“它們都很驕傲”等,指導學生讀出這種語氣。

2、故事的經過。 比賽開始了,梅花鹿是怎樣表現的呢?用橫線在文中畫出來。你能在文中找出梅花鹿表現的'詞語嗎?“飛快”“輕輕一跳”“一口氣”“得意揚揚、垂頭喪氣”,這兩個詞是什麼意思呢?提出問題後,先讓學生自己解答,小組交流一下。 得意揚揚:指名答。然後讀一讀梅花鹿得意揚揚說的話“還是我的本領大”。讀出自信的語氣。 垂頭喪氣:我請同學們用行動找出答案。每個人都根據自己的理解來表演垂頭喪氣,再找幾個同學到臺上表演。要讀出梅花鹿的感情變化。

金絲猴呢?哪個詞形容它此刻的表現最貼切?生答“團團轉”。誰來表演一下,並用自己的語言表達一下金絲猴的心情。此處爲想象補白,意在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深處,貼近人物心靈。 過渡質疑:梅花鹿和金絲猴的本領都很大,爲什麼都沒摘到果子呢?

3、故事的結局。 比賽進行到這,你們說金絲猴和梅花鹿誰摘到了果子?讓我們來看看故事的結局吧。請同學們在文中畫出來,讀給同桌聽一聽。

梅花鹿和金絲猴最後爲什麼能摘到果子?它們爲什麼都笑了?也許,它們會對對方說些什麼?請你試着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從這個故事中,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四、拓展延伸,深化中心。

生活中,有哪些事情需要合作完成呢?你能舉例說說你與別人合作完成過的事嗎?

板書設計

梅花鹿 跑得快

比本領 (合作)摘到果子

金絲猴 會爬樹

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

《海燕》是首著名的散文詩,本文寫於xx年,那時正是俄國xx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國工人運動不斷高漲,動搖着沙皇統治的根基。來自社會底層、深諳人民疾苦的高爾基,觸摸到剛剛開始跳動的新時代的脈搏,以敏銳的藝術感悟力創造出了“海燕”的藝術形象,來歡呼即將來臨的革命風暴,爲無產階級唱出了一曲充滿戰鬥激情的頌歌。據此,我以感悟“海燕”形象的.精神內涵爲切入口,激發學生興趣,迅速深入文章內容。

2、設計意圖:

本文的設計,遵循以下幾個思想原則:

⑴、力求突出“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特徵,把發現、體驗、感悟、交流的權利還給學生。

⑵、通過精心設計思維訓練和語言訓練,以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整體的感受和把握。

⑶、“美文需要美教”,通過朗讀、賞析,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主動感知,探索求真,展現自我。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九年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因此我將教學目標界定爲以下三條:

1、引導學生把握散文詩的優美意境,培養學生閱讀鑑賞詩歌的能力。

2、品味文章用詞的準確性,積極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

3、領會“海燕”精神的內涵,結合實際,運用發散思維,使學生把握“海燕”精神的現實意義。

第1、2條作爲能力訓練目標,第3條作爲德育訓練目標。

三、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根據設計意圖和教學目標,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爲:

1、理清本文的主要形象及其精神內涵,品味文章用詞的準確性。

2、理清本文的象徵意義。

3、結合實際,運用發散思維,使學生把握“海燕”精神的現實意義。

四、教學方法的確定

根據設定的教學目標,這節課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

1、誦讀法:

對於國中生來說,怎樣把實際與作品內容結合起來,是比較困難的,因此我採用誦讀法,主要有教師範讀和學生自由朗讀等形式。

2、提問法:

對於形象思維,通過精心設計問題,逐步引導學生把握主要形象,並理解主要形象的精神內涵。

3、練習法:

練習能夠及時反饋課堂教學的效果,我採用仿說練習的方式,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

五、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主要由四大塊組成:

1、第一塊:導入新課:

運用詩歌和散文的有關知識,出示海燕的有關圖片,進入《海燕》散文詩的學習氛圍。

2、第二塊:誦讀:

⑴、教師範讀。讓學生在聽讀的過程中理出形象,並抓住特徵,理解作者賦予這些形象的感情。

⑵、學生自由朗讀,進一步把握文意。

3、第三塊:理解象徵意義:

在第二塊誦讀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詩人對不同形象賦予的不同感情,結合時代背景,歸納出本文形象的象徵意義。

4、第四塊:拓展延伸:

讓學生拋開時代背景,賦予“海燕”新時期新的象徵意義。學習“海燕”精神的內涵,以說話的形式來表現。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課文簡說。

《畫家鄉》這篇課文中五個孩子以畫畫的形式介紹了自己的家鄉,向我們展示了祖國蔚藍無垠的大海,山清水秀的鄉村,平坦遼闊的平原,一碧千里的草原以及現代化的繁華城市。課文圖文並茂,情景交融,可以說是一幅極具人文色彩,適合欣賞,領悟的風景畫。學生在欣賞美的同時受到了美的薰陶,積累了美的語言,獲得了美的享受,培養了美的情操。一幅幅優美的畫面不僅讓孩子們感受到了祖國的美麗與家鄉的可愛,更激發了對祖國和家鄉的熱愛,使孩子們不由自主地想拿起筆去畫自己的家鄉。

2、教學目標:

〔針對這篇課文的特點,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本課12個字,會寫"貝,蝦"兩個生字。

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情感目標:感受祖國的美,熱愛自己的家鄉。

3、教學重點,難點:

〔在學習了新課程標準,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我確立瞭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1)認識本課12個字,寫好兩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將課文配以形象,生動的課件,向孩子們展示了祖國各地的秀麗風光,把學習課文變爲和小畫家交朋友到他們的家鄉去遊覽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孩子們去祖國各地遊覽,觀賞。這時,讀課文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而是一次有趣的旅遊。學生在愉快的讀書活動中走進了文本,感知了課文內容。這樣既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又激發了學生對學習課文的興趣。

2、說學法: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通過找找,記記,讀讀等多種方式,並用生動,有趣的語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自由讀,同桌讀,比賽讀,齊讀等多種讀書形式,使課文的意境和語言都走進了學生的心裏。

三,說教學程序

圍繞教學目標,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本課時教學過程分爲四大環節,分別是:

(一),談話激趣,揭題引入

(二),認讀生字,自主識字

(三),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四),指導寫字,書寫美觀

下面我將從這四個方面進行說明。

(一),談話激趣,揭題引入

上課一開始,我就出示祖國各地風光秀麗的圖片,聲情並茂地向同學介紹。有幾位小朋友,他們用自己的手,描繪出他們的家鄉,想看嗎這時引出課題。

〔在這裏我創設具體生動的情境,讓學生在美的享受中初步感知祖國的美,爲學習課文內容做鋪墊。同時抓住兒童好奇的心理特點,讓孩子們在迫不急待,躍躍欲試的心態下進入閱讀。〕

(二),認讀生字,自主識字

讓學生看動畫朗讀課文,看看他們的家鄉是怎麼樣的聽了介紹後,你想說什麼再讓學生自主讀課文,找出圈出來的生字認讀,通過"我會認,我會記,我會幫,我會讀"這幾個環節來幫助學生鞏固生字的學習。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的教學重點,《課標》指出:國小低年級要讓學生"喜歡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所以我讓學生通過認認,記記,讀讀等多種的識字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又在遊戲中培養了學生的識字能力,寓學於樂,學生學得輕鬆,愉快。〕

(三),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首先我讓學生選擇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想文中寫了哪些小朋友他們的家鄉在哪裏這些小朋友喜歡他們的家鄉嗎課文哪一段講了我們一起來讀讀第一段。

〔興趣是最好的的老師,讓學生選擇喜歡的讀書方式讀課文,把學習的主動性交給了學生,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過程,讓學生在讀書中自悟自得,實現了教與學的整體優化,使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

我們小朋友的家鄉分佈在祖國各地,有的在海邊,有的在山裏,有的`在平原,有的在草原,還有的在城市。你最喜歡誰的家鄉呢趕緊找到那一段,讀一讀。然後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尊重學生的喜好,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來讀課文,既優化了學習時間,又尊重學生的個性。通過多種方式的朗讀訓練,以讀代講,以讀促講,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瞭解,使學生在讀懂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感受家鄉的美,感受語言的美。〕

(四),指導寫字,書寫美觀

認讀生字"貝,蝦",組詞。再讓仔細觀察生字,說說寫字時要注意什麼教師範生字,學生在書上寫,這時我用兒歌提醒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最後師生共同評議。

〔《課標》指出:"寫字教學要重視對學生寫字姿勢的指導,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國小生寫字姿勢不正確,會影響寫字質量,養成不良的習慣。所以在寫字時,我先給學生仔細觀察生字,說說寫字時要注意什麼。範寫生字後,學生再寫生字,寫完後師生評議。這樣不但培養了良好的寫字習慣,還發展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評價能力。〕

四,說板書

〔我這節課的板書設計,主要採用貼畫配文的"圖文式"板書,此板書圖文並茂,色彩鮮豔,內容突出了課文的重點,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記憶更爲深刻。〕

在本節課的設計中肯定有諸多不足之處,請各位領導老師批評指正。我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桂花雨》是蘇教版國小語文課本四年級上冊第三組課文的第11課。課文以“桂花雨”爲題,以“桂花香”爲線索,寫了“我”童年時代的“搖花樂”,表達了對家鄉親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戀。作者琦君以童年時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純真的童趣、淳樸的情感,這種情感集中體現在“搖花樂”這一場景之中。文章語言清新,質樸淡雅,情感豐富而真摯,一如桂花,散發着濃濃的思鄉懷舊情韻,讀後讓人回味綿長。

二、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從教材編排上來看,本課是思鄉懷鄉之作,其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讀書體會作者對家鄉的思戀、摯愛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通過讀書,品味語言,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根據課程改革與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象文中描寫的情景,感受作者的“搖花樂”。

2、過程方法目標:以插圖,引導學生讀課文,從中感受“搖花樂”,體會思鄉情。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理解母親說的“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裏的金桂”這句話,體會思鄉情。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從“搖花樂”中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戀和對家鄉的懷念。

教學重點:體會母親說的“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裏的金桂”所表達的感情。

三、說教法的選擇和學法的指導

新課標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採用“以讀促講”的方式,以“讀——賞——悟”的教學方法組織教學,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賞讀文中優美的句子,積累內化。堅持爲學生提供足夠的自讀、自悟的`機會,讓學生在讀中悟情、在讀中悟理、在讀中悟法。引導學生採用“自讀、自悟、合作討論、想象、交流”的學習方式來理解課文內容,學生通過動口說、動手錶演以及各種形式的讀來訓練語言、積累語言、感悟真情

四、說教學程序

1、激趣導入,板書課題。(桂花雨)

這是從天上落下來的雨嗎?像什麼?有什麼感覺?

(由課題聯想開去,啓發學生想象畫面,談談感受,帶着感受讀題目,訓練了學生的朗讀,也創造了學習情境和氛圍,一舉兩得。)

2、感悟課文

(1)體會“搖花樂”

A、自由默讀課文的第三自然段,找一找,你從課文的哪些詞句中體會到了作者的搖花樂,把讓你體會到搖花樂的句子畫出來,多讀幾遍,還可以在旁邊寫寫你的感受。

(先自由默讀,再交流、表演,最後朗讀體會)

“搖桂花”對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纏着母親問:“媽,怎麼還不搖桂花嘛!

這下我可樂了,幫着在桂花樹下鋪竹蓆,幫着抱桂花樹使勁地搖。

桂花紛紛落下,落得我們滿頭滿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這就是兒童的快樂,只有兒童才能瞭解,這正是父親詩中寫的那句:細細香風淡淡煙,竟收桂子慶豐年。兒童解得搖花樂,花雨繽紛入夢甜。)

(想象體會:看着這紛紛落下的桂花雨,你們覺得像什麼?這繽紛的花雨落在你的頭上,落到你的肩上,落到你的手上……,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呢?)

B、“搖花樂”都有誰樂?(讓學生邊讀邊在旁邊作記號,學會帶問題讀書)

反饋交流,總結:我樂、全家樂、全村樂

C、質疑:桂花開在秋天,爲什麼全年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桂花香中?從課文的描述中,你好像看到了怎樣的情景?(以矛盾點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理解母親對家鄉深厚的感情。

D、朗讀“搖花樂”深化理解。

(2)感悟思鄉情

A、自由讀最後兩個自然段理解: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裏的金桂。母親爲什麼這麼想?請你聯繫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看法。

理解:母親常常說:“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裏的金桂。”時,我讓學生在讀中體會,母親說:“這裏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裏的桂花。”同是桂花,難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樣嗎?爲什麼?家鄉院子裏的這棵桂花樹,凝聚着母親的歡樂,母親的辛勞,也有母親對家鄉深深的思念,通過師生合作說話引導學生體會到這是琦君奶奶對故鄉的讚美、對故鄉的思念。此時此刻,學生再去讀母親的話,自然會產生深深地情感。

創設情境,引讀母親的話: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再甜不如家鄉水,再濃不如家鄉情,再好不如家鄉人,再香不如家鄉桂,所以當作者把杭州的桂花捧給母親時,母親深情地說:“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裏的金桂。”,縷縷花香,傳悠悠搖花樂,淡淡筆觸,抒濃濃思鄉情。

B.(學習第六自然段)母親的這番話,這份情,自然影響了作者,感染了作者,於是每到這個時候,作者就會想起――(童年時代的“揺花樂”和那陣陣的桂花雨。)

C、同學們知道作者琦君嗎?

(她是浙江永嘉人,出生於1918年。)(她是當代女作家。)

(她畢業於杭州之江大學,是著名詞學大家夏承燾先生的學生。)

(琦君是一位高產作家,出版的散文集、小說集和兒童文學作品有30多種。)

我們今天所學的課文——《桂花雨》就是作者1962年寫的,那年她44歲,此時的她遠離家鄉,文章流露出的是作者對家鄉桂花的熱愛和這種濃濃的思鄉之情,對家鄉親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戀。

總結:桂花是作者的童年,作者難忘童年的桂花雨,桂花雨中,有甜甜的回憶,桂花雨中,有濃濃的鄉情,所以,作者這樣寫:小時候,……;讓我們再一次讀出作者內心深處濃濃的情……。

3、佈置作業(自由選做)

A、寫感言:從作者身上,從這篇課文中,你讀懂了什麼?用一兩句話寫下自己的感想收穫。

B、童年是多姿多彩的,像作者一樣,學生一定也有印象深刻的事,這裏,進行一個拓展練習,引導回憶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沒有不能忘懷的人和事?如果有,說給大家聽聽。並將此練習作爲本課的一項作業——小練筆。

五、說板書

這課的板書力求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簡單明瞭。

板書設計:

11、桂花雨

桂花香揺花樂思鄉情

說課稿 篇5

各位老師你們好!今天我要爲大家說課的課題是沈從文的《端午日》這篇課文,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來進行: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端午日》是蘇教版七年級教科書第三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一單元編者以民俗風情爲主題分別編入了《端午日》等四篇課文,它介紹的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這是一篇新編入的課文,較之傳統教材有更多讓師生自由發揮的空間。

2、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有:

① 瞭解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感受鄉土文化的獨特魅力。

② 通過課文,分析作者描繪賽龍船的精彩場面,以及生動精煉的語言。 ③ 分析課文的詳寫與略寫,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④ 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意識。

我把這篇課文放到了第三單元的開頭,作爲這一單元的開篇一課,所以我將把教學的重點放在瞭解豐富的民俗文化內涵、感受鄉土文化的獨特魅力,以及分析賽龍船的精彩場面描寫上,主要是爲學習這一單元的其他文章開一個好頭。

3、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對賽龍舟精彩場面描寫的賞析。

4、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學習文章描寫賽龍船場面時的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作手法。

二.說教法

在授課過程中,通過探究練習讓學生圍繞教師提出的問題,在文中找出自己的理解和答案,讓學生學會自學。七年級學生由於受年齡的限制,觀察力比較膚淺,缺少精確性、概括性,因此在授課中分析賽龍舟場面時,要避免學生盲目地去找去分析。因此,在授課過程中,要加強教師的主導作用,多對學生進行點撥和引導。

另外我還採用了合作學習的教法,即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圍繞教師提出的

問題進行討論學習,並作出相應的規定,如在討論的過程中,四人爲一組,每人都要發表各自的看法,經大家討論後形成系統、統一的結果。教師提問時,派出其中一人作爲代表發言。

三.說學法

爲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我從這一目的出發,設置的學生的學習方法也主要就是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探究。比如通過自我閱讀、思考、探究以及小組內積極探討交流的方式,已達到上述目的。

四:說教學過程

我的教學過程是這樣設計的:共分爲導入新課、正文引入、細節品讀、歸納總結、拓展延伸、佈置作業這六個環節。 具體細節如下:

1、導入新課

先由一首描寫端午節的詩歌來引出端午節,再讓學生回憶本地區過端午節的各種習俗,最後,指出本課將要學習的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引入到新課程的學習中。這一過程計劃用時3—4分鐘。

2、正文引入

(1)預習檢查:① 檢查學生對於作者的瞭解程度,教師做相應的補充和評價。

② 檢查學生對文中部分字詞的掌握情況,如一些字詞的讀音、

寫法、意思等。

(2)誦讀感知:要求學生快速瀏覽課文,並在閱讀中思考以下問題:

①茶峒人的端午節有哪些風俗? ②其中最吸引的是什麼?說說理由。

(3)交流討論:在閱讀的基礎之上討論上述問題。這一過程計劃用時8分鐘。

3、細節品讀

在精讀課文階段,重點是細緻的分析賽龍船的場面,其次是分析觀看龍舟競賽的人潮和競追鴨子的賽事。在具體指導學生賞析這一段時,我採用多媒體和課文內容相結合的方法,來打開學生的感覺器官,讓學生在圖片欣賞中、課文分析中真切地感受到賽龍舟場面的激烈。結合文中語句,指導他們試用事物的具體特徵去分析場面。

虛實結合是本文的一個難點,我採用逐層深入的方法來引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首先是讓學生從文中找出作者想象的句子,然後讓學生假想如果身在現場

會有怎樣的想象,最後結合這個激烈的場面展開想象。

正面側面描寫也是本文的一個難點,我仍然採用了對比的'方法,讓學生到文中自主找描寫觀衆的文字,並適時指出這種描寫就是側面描寫。

對於捉鴨子的場面我採取簡略處理的方法,由圖片再到文中語句。這一過程計劃是25分鐘。

4、歸納總結

在總結部分,我設計了這樣一段話:“以上,我們一齊隨着沈從文先生去茶峒參觀了他們的端午日風情。感受到了那裏節日歡騰熱鬧的氣氛。同時,我們也增長了不少知識,我們明白了團結協作、奮力拼搏對於我們一個集體的重要性,真是不虛此行!

5、拓展延伸

這部分我安排了這樣一個活動(前提是時間充裕):端午節是中國三大傳統節日之一,此外還包括——春節和中秋節,請你從這兩個節日的衆多風俗中選擇一種,來談一談它所蘊涵的文化或民族精神。(例如求福保平安、辭舊迎新、對幸福美好未來的嚮往、企盼豐收等;渴望人人平安、家家團圓幸福等)

6、作業部分我設計了這樣一道題目:

剛過去的中秋節,肯定給大家留下了或多或少的印象吧。家鄉的中秋節有什麼樣的風俗呀?請你們試着回憶一下中秋節那一天,特別是那個夜晚,你和你的家人是怎麼渡過的。請把你回憶到的事情用文字寫下來,儘量抓住重點,並進行較爲細緻的描寫,可適當進行聯想和想象,把中秋節的氛圍給突現出來。

這一作業設置的目的,主要在於使學生能夠學有所用,能夠在學完本課之後主動去探求中國其他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以達到了解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感受鄉土文化的獨特魅力的目的。

五.板書設計

端午日

——沈從文

描寫(正面) 熱烈 歡騰

龍舟競賽 詳寫 緊張 激烈

聯想(側面) 團結合作 奮力拼搏

競追鴨子 (想象) 略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