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熱門】說課稿模板彙編8篇

說課稿 閱讀(1.35W)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說課稿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熱門】說課稿模板彙編8篇

說課稿 篇1

本課主要是通過操作學具模擬烙餅過程,認識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形成尋找解決問題最優方案的意識。讓學生初步形成優化的思想,並能用此思想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學會探索數學規律的方法,提高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逐漸養成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同時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重點:體會運籌思想在解決問題中的應用。

教學難點:理解3個餅方法,探究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

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教材的主題圖是呈現媽媽正在烙餅,並且說出烙餅的方法:每次只能烙兩張餅,兩面都要烙,強調只能烙兩個餅相當於只能烙兩面爲後面學生理解放滿做好鋪墊。這些內容對於學生而言是容易解決的。所以在這裏我就通過讓學生自己觀察然後,讓學生自己思考,如果給全班每個人多烙一個餅,最少烙幾次?讓學生體會到餅太多,比較複雜,從而讓學生有從簡單入手的需求,更好的引導出一個餅,兩個餅等方法。同時也讓學生體驗化難爲易的數學思想。

2、思考討論,小組合作:

根據學生化簡思想,引導出兩個餅最少需要烙幾次?通過學生反饋比較烙2次和烙4次的區別,讓學生體會爲什麼烙2次的方法好,感悟放滿,不浪費。知道放滿就是每個鍋一次要烙兩面,初步感知面數與次數的關係。

而後出示幻燈片,讓學生思考,烙三張所用的時間。這裏的如何儘快的烙三張餅,也是本節課的中難點。同樣通過學生反饋比較烙4次和烙3次的區別,體驗爲什麼烙3次就行,怎麼烙的。再次感知面數與次數的關係。但有些學生對新知的理解可能還只浮於表面,理解得不是很透徹。這時,我就在這裏讓學生上講臺展示講解的方式,通過讓他們自己去動手擺一擺,說一說的方法,來體會共需要幾次。通過不斷討論學生進一步鞏固尋找最優方案的方法。在此基礎上,教師在適當時候進行提醒,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創造性思維來解決問題。

3、鞏固應用,拓展思維

通過烙4個餅 ,因爲我每次烙都是放兩個,放滿的,沒有浪費過,4次是最少的。讓學生知道要烙最少,必須做到什麼。通過出示10個面,探究計算方法:102=5

面數最多烙幾面=最少的次數

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計算方法,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面數跟次數之間的關係。

教法學法:

在這次教學中,主要運用小組合作討論這樣的方式來進行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在自己動手的過程中體會解決問題時優化思想的應用。

說課稿 篇2

各位領導、同志們:

你們好!

我選擇說的課是:嶽麓版七年級歷史第五單元《繁榮與開放的社會》中的第7課內容,題目是:《隋唐的文學藝術》。

一、說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隋唐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的鼎盛階段,這一時期的文學藝術,在我國和世界文學史都處於重要地位,是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

2、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唐詩及代表人物,楷書、草書的代表人物,畫家閻立本、吳道子,石窟藝術敦煌莫高窟,隋唐的音樂和舞蹈等。

通過閱讀教材與課後的閱讀與思考、解析與探究,在教師的引導下,和在小組的討論、合作的基礎上,能使學生初步瞭解政治、經濟與文藝關係。

過程與方法

感知隋唐文學藝術,學會跨學科綜合分析問題的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隋唐時期文學藝術名家輩出,成就輝煌,在我國和世界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由此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3、教材重點與難點

重點:詩歌的黃金時代。

難點:敦煌莫高窟保存至今的原因?

二、說教法、學法

(1)多媒體輔助的導談法:增加課容量,同時把繁雜的問題簡易化,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又可提高教學效率。

(2)引導討論法:通過師生與生生的互動,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觀察學習法:所謂觀察學習法是指學生能主動地運用自己的觀察力從各種歷史材料中獲取有效歷史信息的學習方法。學生在學習中可以通過觀察實物,如歷史文物、歷史遺蹟、古人的詩歌等,從中發現它們的特點、所反映的歷史內容,並與所學內容聯繫,如此爲學生的思維力的發展、想象力的發展,以及創造能力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4)實踐學習法:學生通過社會調查和情景模仿的途徑來學習歷史,讓學生在生活中親身體驗歷史和感受歷史。

三、說學情

我所講的這節課面對的是七年級學生,他們好奇心強,思維活躍,喜歡動手去做,動口去表達對事物的認識,但仍處於感性認識階段。而我所講的內容偏重文學藝術方面,理性強,學生理解難度較大。爲此在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爲學生創設直觀的思維情境,鼓勵啓發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從而完成知識的“認知—理解—內化”。

四、說教學過程

1、導入:(採用問題導學探究法,引入課題)

隋唐時期領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有哪些?(學生回答)

同學們回答非常好。隋唐的科技領先於世界,那麼,你知道嗎?隋唐的文學藝術成就,也是享譽世界的,今天,讓我們共同來學習隋唐的文學藝術。

2.講授新課:(多媒體課件展示)

一、詩歌的黃金時代

(1)唐詩的空前繁榮。

學生閱讀教材思考“爲什麼到唐代會出現詩歌的黃金時代?”

(2)李白: ①學生介紹李白生平。

②展示其作品:《蜀道難》。

③欣賞《望廬山瀑布》、《下江陵》。

(3)杜甫: ①學生介紹杜甫生平。

②欣賞《春望》、《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4)白居易:①學生介紹白居易生平。

②琵琶詩及白居易。

學生討論“李、杜、白的詩各有什麼特色?”

二、書法與繪畫(掛圖展示 師生欣賞 學生談感受)

(1) 書法: 楷書:顏真卿、柳公權

草書:張旭、 懷素

(2) 繪畫: 閻立本 吳道子(欣賞作品)

三、敦煌莫高窟

(1)地理位置:(出示掛圖)

(2)欣賞塑像和壁畫

思考:“聯繫當地自然地理條件,保存較好原因?”

四、音樂和舞蹈(師生共同欣賞)

3.鞏固練習(略)

4.作業佈置(略)

5.板書設計(略)

通過簡明實用的板書,使學生對當堂所學的知識一目瞭然,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6.總結(學生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對隋唐的文學藝術有了一定的瞭解,隋唐時期文學藝術在我國和世界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由此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及愛國情感。使學生樹立自立自強的信心,爲祖國的輝煌而拼搏。

說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我今天說的課題是______________,下面我從四個方面說這堂課的設計: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國中語文第_______冊第_______單元_______課《_______》,是一篇_________________的文章,本單元是_______單元,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_______個教學目標的設置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即整體感知——局部思維——遷移拓展。根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學習重點,並結合學生實際,確定本節課的訓練重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說教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爲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精神,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節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具體做法如下:

1.情景設置法——激發感情,引起興趣。

2.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漸深入。

3.點撥法——展開聯想,拓展思路。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點撥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所謂點撥法,就是在關鍵處,進行恰到好處的啓發引導,讓學生展開聯想,拓展思路,把問題引向深入,高質量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可以說,點撥法是開啓學生智慧,點燃思維火花,提高教學效率,解決語文教學"少慢差費"現象的一把金鑰匙。

三、說學法:

"一個差的老師只會奉獻,而好的老師則教會學生髮現真理。"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已經成爲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學生獲得知識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中我很重視讓學生主動參與和互相學習,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強調一些學習習慣的養成,在兼容並舉中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發展性、創造性,從而達到激發興趣、理解陶情、啓迪心智、感悟積澱的四重境界。(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展。)

學法具體如下:

1.勾畫圈點法——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2.討論法——積極參與,總結規律。

3.自主探究法——學生實踐,鞏固提高。

4.懸念法——帶着問題,鞏固提高。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討論法很重要,討論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就教材的重點和疑難問題進行集體討論以求明確重點,解決疑難。這種教學方法的最大特點是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養成當衆說話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四、教學程序:

(一)激趣揭題,質疑定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思之始,學之端。"可以對學生髮問:"________________?"根據學生的疑問,巧妙地交代本課的學習目標。

(二)整體感知,讀中學讀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這一環節中,應該首先讓學生帶着自己提出的問題讀書,讀後討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研析結構,精讀感悟

劉勰說得好:"觀文者批文以入情。"閱讀教學中應該像葉聖陶先生說的那樣:"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美讀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於親。"所以在這一環節中,我們可以扣"問"展開,結合學法指導,採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指導學生讀中悟情。

1、細讀悟理

(1)整體層次:做到思之有序。這部分可分三個環節:

A、提供自學材料;B、個人嘗試練習;C、小組交流反饋。

(2)研讀悟學法:讀中解惑悟情。這部分採用教、扶、放的方式。(導讀、交流、自學)

2、精讀悟情

抓住本課中你認爲最精彩的語段進行分析,談談你認爲他寫得好在哪裏?可進行遣詞造句的錘練。

五、總結遷移,形成積澱。

蘇霍姆林斯基認爲:"教給方法比教給知識更重要。"

學生提出問題,並且帶着問題讀書,讀中解決問題,這僅僅是閱讀教學的淺層目標。而帶着疑問走出課堂纔是創新型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爲此,可以利用這樣的問題總結全篇課文:你認爲自己這節課學得怎麼樣?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老師這節課教得怎麼樣?有哪些地方你覺得還沒有講清楚?繼而根據學生情況做出綜合性總結和評價。

一節好課的結束應該是學生課外閱讀的開始。我佈置的課外作業是:__________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一)說教材的地位

本課屬於經濟生活第二單元第四課,本單元主要是講關於生產的內容。在第四課中,講了關於公司和企業,而企業發展、國家建設需要資而資金從何而來,就需要公民個人來進行投資。第六課講的就是投資的選擇,它是整個第二單元的落腳點,也與學生的生活聯繫最爲密切。

(二)說三維目標

1、知識目標

(1)、學生能夠識記和理解股票、債券、保險等投資方式的相關基本知識;

(2)、學生能利用基本知識分析不同條件下如何投資更加有利並能爲家庭投資提出建設性意見;

2、能力目標

(1)、學生通過參與探究活動,初步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2)、學生通過基於網絡的學習,能對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斷,有初步的信息處理能力;

(3)、學生通過交互式學習,逐步建立起科學、客觀的評價觀念,學會聽取反饋意見,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學生在人機交互中學會合作,學會誠實守信,培養公民意識;

(2)、學生在創設的學習情境中,樂於學習,積極探究,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三)說重點、難點

本單元重點在於比較四種投資方式的異同。難點在於綜合運用四種投資方式,設計出合理的投資理財的方案。

二、說教學、學法

1、情境教學法

2、角色扮演法

3、任務驅動法

4、網絡探究法(Webquests)

說明:Webquests是利用因特網資源的授課計劃或者是課程單元,是互聯網上鼓勵高級思維技巧和強調以真實方式利用信息的學習方式。作爲一個以探究爲基礎的學習活動,WebQuest其中的全部或大部份信息來自互聯網。以自然地深化和擴展學習的方式把當前教學內容建立在先前教學內容的基礎之上。WebQuest不是單機活動或是課程單元的一部分,它必須有活動介紹和課時活動安排的支持,課時活動安排爲學習者的學生活動搭建了腳手架,把學生置於一個情境之中,以使他們能成功地完成WebQuest。

三、說學情

高一的新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能對問題能做簡單的分析。但是在進行綜合比較、理論提升、知識應用等方面尚爲不足。而且學生的素質還是參差不齊,不是很高,因而將傳統教法和網絡探究結合起來。在傳統的理論學習的基礎上完成課本相關內容的學習,然後再讓學生進行網絡探究式的學習,以保證學生能夠獲得有效的學習。

四、說過程

第一階段 自主學習

教師創建以家庭理財爲主題的Webquests站,並且在兩週前將站發佈到校園上,供學生進行瀏覽。該站包括:

背景 目的:激發學生學習、探究的熱情。

任務 目的:給學生一個明確的學習任務。

學生學案 目的: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資源鏈接 目的:爲學生完成任務提供合適的在線和離線資源。

理論學習 目的:主要是讓學生明白本課要達到的學習目標的是什麼

評價與激勵 目的:爲學生提供一個任務完成質量的評價標準。

在線測試 目的:及時檢查、反饋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學習效果

討論交流 目的:爲學生提供一個交流平臺。

作業系統 目的:迅捷反饋。

第二階段 理論學習、合作探究

第一課時:理論學習。

通過傳統的講授方式,學習《經濟生活》第六課“投資的選擇”,掌握家庭理財投資的基本知識。同時也可利用站上提供的在線測試,檢測學習者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反饋調控。在線考試可以在課堂當場完成,也可以等到課後由學生自主完成。

第二課時:合作探究。

1、整個班在6個學生自由組合基礎上,由教師按同組異質原則稍加調整後組成十個學習小組。

2、每個學習小組組成一個投資理財考察團。

小組中各成員首先選定1-2個自己感興趣的角色,根據網站上的要求,完成相應的角色任務。

角色可以是:

●銀行業務部主任:主要研究儲蓄的種類及各自的收益情況,找出儲蓄相對於其他理財項目的優缺點;

●債券投資顧問:理解債券的概念與分類,弄清適合家庭投資的幾種債券以及它們的投資回報如何,所承擔的風險又如何。

●股票經紀人:弄清什麼是股票?市面上有多少種股票?分析一下投資股票的利弊,可以介紹一下股票的常用名詞以及投資股票是如何獲利的?

●保險專業人士:瞭解保險的起源、保險的種類,着重研究帶有投資性質的險種,投資保險和投資其他項目有什麼區別,優點在哪裏,投資收益如何。

●投資專家:主要是負責到現今的投資項目進行分析,從中選擇最佳的組合方案,同時協調好銀行業務部經理、債券投資顧問、股票經紀人、保險專業人士以及投資之間的關係,並協助好張先生做好家庭理財方案。

●投資者(張先生):將以上各位專家提出的投資意向,進行綜合考評,從中選出你較滿意的投資項目,做出一份家庭理財方案。

3、各組員按照各自的角色任務收集、整理資料。可以充分利用網上資源,獲取與自己研究任務相關的信息;進一步深入研究分析儲蓄、債券、股票、保險等這些家投資熱點的利弊及可行性。(相關資源可參照主題頁中的“資源導航”,含在線資源和離線資源)

另外,如果你在研究中感覺資料還不夠,那你可以自己試着利用網上的一些搜索引擎去尋找資料。搜索時要輸入關鍵詞,可以變換不同的關鍵詞填進去。如:銀行、債券、股票等。

4、各小組在成員完成任務的基礎上,充分討論爲張先生設計一份爲期五年的家庭理財投資計劃。

(1)、認真分析賈家家庭基本情況(詳見主題網站中的“學習任務”欄目)

表一: 張明家庭基本情況

注:

①以上月收入均屬淨收入(即已納稅)、穩定收入。

②爺爺的退休金剛夠一人生活,賈先生一家三口收入減去基本生活開支以及房屋月供款1000元,平均每月結餘約20xx元。

③幾點要求:準備在兩年後購買一輛價值10萬左右的小車,以供父母親上下班使用;同時考慮到張明在三年後要上大學,因此需準備資金供他上學使用。

(2)、各組員按照各自的角色任務收集、整理資料。可以充分利用網上資源,獲取與自己研究任務相關的信息,進一步深入研究分析儲蓄、債券、股票、保險等這些家投資熱點的利弊及可行性。

(3)、小組成員在研究過程中可充分利用站上的討論交流區進行討論交流。

(4)各小組爲賈先生一家設計一份爲期五年的家庭投資理財計劃書。

5、各小組長上臺演示並說明本組設計的投資理財計劃書的合理性,其它組成員則根據站提供的最佳理財方案對該組的投資理財書進行評分。

6、教師根據學生的投資理財計劃書進行點評,分析其優缺點,以鞏固本堂課的知識。

第三階段 展示、交流與反饋

1、各小組將家庭投資理財方案上傳到主題網站中的“成果交流”欄目;

2、各小組在成果交流區內進行方案的探討交流;

3、各小組成員進行在線投票。(每位投票者可選擇三個“心目中的理財方案”)

4、按 “最佳理財方案入圍獎”評價規則(詳見主題網站中的“評價標準”欄目),對各合作小組進行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的綜合考察後,選出三個小組的設計方案進入“最佳理財方案”的競爭。

最佳理財方案評價表

5、各組成員可通過站上的在線測試進行自我測試,以檢驗本節課來的學習情況。

說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老師,你們好!我說課的內容是國小語文蘇教版七冊三單元的一篇課文《桂花雨》第二課時。

一、說教材

課文以“桂花雨”爲題,以“桂花香”爲線索,寫了“我”童年時代的“搖

花樂”,表達了對家鄉親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戀。作者琦君以童年時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純真的童趣淳樸的情感,這種情感集中體現在“搖花樂”這一場景之中。文章語言清新,情感豐富而真摯。

課文有6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開篇明旨,寫小時侯,“我”最喜歡桂花,因爲“它的香氣味兒真是迷人”。第二到四自然段寫童年的“搖花樂”。五六自然段寫母親愛家鄉的金桂,“我”愛童年的“桂花雨”。

教材中有一幅插圖,畫的是一個可愛的小女孩在桂花樹下搖桂花的歡樂的情景。教學中能讓學生根據插圖來理解學習課文內容,想象搖桂花的歡樂,可以增強教學效果。

二、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學習積極性高,勤於動腦,基礎知識掌握比較牢固,有敢於質疑和樂於釋疑的習慣,自主求知的慾望和能力都比較強。但在創新能力、概括、思維方面存在不足,如想象力會不自覺地受到思維定勢的約束,在感情朗讀的同時不能完全領會文章的思想內涵等。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語文課程目標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以《語文課程標準》的“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互相滲透,融爲一體,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語文課程標準》爲依據,結合本組教材的教學要求、本課課文內容和課型特點,以及本班學情特擬定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如下:

1、總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課文中的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能聯繫生活實際理解體會母親說的“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上家鄉舊宅院子裏的金桂”所表達的感情。

2)能力目標:能想像課文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讀課文。

3)情感目標:體會作者喜歡桂花、搖桂花的樂趣和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1)、有感情朗讀文章,發揮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理解母親說的“外地桂花再香,還是比不上家鄉舊宅院子裏的金桂。”這句話的含義。

3)、通過重點詞句的理解,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懷念及對故鄉的思念之情。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想像課文描寫的情景,體會母親說的“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上家鄉舊宅院子裏的金桂”所表達的感情。

四、教法學法

說教法:

新課標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將教學方法確定爲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教學法。

1、情景教學法。教師利用電教手段或通過用圖畫創設多種情境,用音樂渲染情境,利用插圖來想象課文的內容,體會人物的內心。使學生完全置身於課文所描繪的情境之中,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

2、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師基本採用了全放的方式,以一個學習夥伴的身份參與到學習中去,適當的點撥,學生通過動口說、動手錶演以及各種形式的讀引導學生訓練語言、積累語言、感悟快樂,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

3、以讀代講法:“讀”是理解課文,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語文課程標準》十分重視朗讀。文章語言清新,情感豐富而真摯,在教學中我把指導朗讀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中想象、讀中積累。

說學法

素質教育應強調落實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師的職能不在是教學生唸書,而是引導學生主動的去探索。因此,教學中我着重對學生進行以下學習方法的訓練指導。

1、質疑探究法。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因此學生可以圍繞“作者喜歡桂花更重要的原因是什麼?”進行提問,然後抓住重點詞語“搖花樂和桂花雨”進行質疑。這樣不僅讓學生主動探究,而且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2讀、思、議、想、練的方法學習課文。根據教材的特點,我引導學生採用“自讀、自悟、合作討論、想象、交流”的學習方式來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和興趣愛好,選擇自己讀懂的那部分內容進行重點閱讀和探究,注重以讀爲本,做到師生、生生交流、充分尊重個體差異,讓每一位學生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實現共同提高、共同體驗成功歡樂的目的。五、教學過程設計及其理論依據

說課稿 篇6

下面,我將分別從背景分析、教學目標設計、課堂結構設計、教學媒體設計、教學過程設計及教學評價設計六個方面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背景分析

1.學習任務分析

本節課主要學習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定義、判定定理及其初步運用。其中,線面垂直的定義是線面垂直最基本的判定方法和性質,它是探究線面垂直判定定理的基礎;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充分體現了線線垂直與線面垂直之間的轉化,它既是後面學習面面垂直的基礎,又是連接線線垂直和麪面垂直的紐帶!(如圖)學好這部分內容,對於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實現從認識平面圖形到認識立體圖形的飛躍,是非常重要的。

本節課中,學生將按照“直觀感知—操作確認—歸納總結”的認知過程展開學習,對大量圖片、實例的觀察感知,概括出線面垂直的定義;對實例、模型的分析猜想、摺紙實驗,發現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學生將在問題的帶動下,進行更主動的思維活動,經歷從現實生活中抽象出幾何圖形和幾何問題的過程,體會轉化、歸納、類比、猜想等數學思想方法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發展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空間想象力,培養學生的質疑思辨、創新的精神。

根據《課程標準》,線面垂直判定定理的嚴格證明安排在選修系列2中進行,這樣降低了難度,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因而,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確立爲:操作確認並概括出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定義和判定定理。

2.學生情況分析

課前先安排學生上網查閱有關“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圖片資料,然後在網上師生進行交流,從中體現出學生活躍的思維、濃厚的興趣、強烈的參與意識和自主探究能力。在國中學生已經掌握了平面內證明線線垂直的方法,學習本課前,學生又通過直觀感知、操作確認的方法,學習了直線、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對空間概念建立有一定基礎,因而,可以採用類比的方法來學習本課。

但是,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空間想象力還有待提高。線面垂直的定義比較抽象,平面內看不到直線,要讓學生去體會“與平面內所有直線垂直”就有一定困難;同時,線面垂直判定定理的發現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學生不易想到。因而,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難點確立爲:操作確認並概括出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定義和判定定理。

二、教學目標設計

《課程標準》指出本節課學習目標是:通過直觀感知、操作確認,歸納出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能運用判定定理證明一些空間位置關係的簡單命題。

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和課容量,本節課只要求學生在構建線面垂直定義的基礎上探究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並進行定理的初步運用,靈活運用定理解決相關問題將安排在下節課。故而確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爲:

1.通過對圖片、實例的觀察,抽象概括出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定義,並能正確理解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定義。

2.通過直觀感知,操作確認,歸納直線與平面垂直判定的定理,並能運用判定定理證明一些空間位置關係的簡單命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3.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研究的過程,體驗探索的樂趣,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課堂結構設計

布魯納認爲:“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一個積極的探究者,教師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種學生能夠獨立探究的情境,幫助學生形成豐富的想象,防止過早語言化,注重直覺思維。”基於此,本課是概念、定理的新授課,設計了以學生活動爲主體,培養學生能力爲中心,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爲目標的課堂結構。

四、教學媒體設計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任務以及學生學習的需要,教學媒體設計如下:

1.多媒體輔助教學:

利用投影展示多幅圖片,使學生直觀感知線面垂直的定義。爲幫助學生正確進行操作確認並歸納出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在學生動手操作後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動態演示,模擬摺紙試驗,便於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觀察和分析,同時利用多媒體課件增加課堂教學容量。

2.學生自備學具:

課前要求每個學生準備一張三角形紙片、一小段鐵絲和三角板,以便學生進行實驗,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發現和理解。

3.設計科學合理的板書:

爲使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習的內容有一個整體的認識,教學時將重要內容進行板書。如:

五、教學過程設計

1.直線與平面垂直定義的建構

本環節是教學的第一個重點,是後面探究活動的基礎,分三步進行:

(1)創設情境—感知概念

①展示圖片:學生收集的一組圖片和教師提供的兩張圖片。

②觀察實例:學生將書打開直立於桌面,觀察書脊與桌面的位置關係。

③提出思考問題:如何定義一條直線與一個平面垂直?

(2)觀察歸納—形成概念

①學生畫圖:將旗杆與地面的位置關係畫出相應的幾何圖形。

②提出問題:能否用一條直線垂直於一個平面內的直線,來定義這條直線與這個平面垂直呢?(學生討論並交流)

③動畫演示:旗杆與它在地面上影子的位置變化,重點讓學生體會直線與平面內不過垂足的直線也垂直。

④歸納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定義、介紹相關概念,並要求學生用符號語言表示。

(3)辨析討論—深化概念

判斷正誤:

①如果一條直線垂直於一個平面內的無數條直線,那麼這條直線就與這個平面垂直。

②若a⊥α,bα,則a⊥b。(學生利用鐵絲和三角板進行演示,討論交流。)

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基礎。線面垂直定義比較抽象,若直接給出,學生只能死記硬背,這樣,不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如何使學生從“線面垂直的直觀感知”中抽象出“直線與平面內所有直線垂直”是本環節的關鍵,因此,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先安排學生課前收集大量圖片,多感知,然後,通過學生動手畫圖、討論交流和多媒體課件演示,使其經歷從實際背景中抽象出幾何概念的全過程,從而形成完整和正確的概念,最後,通過辨析討論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這種立足於感性認識的歸納過程,即由特殊到一般,由具體到抽象,既有助於學生對概念本質的理解,又使學生的抽象思維得到發展,培養學生的幾何直觀能力。

2.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探究

這個探究活動是本節課的關鍵所在,分三步進行:

(1)分析實例—猜想定理

問題①在長方體ABCD-A1B1C1D1中,棱BB1與底面ABCD垂直,觀察BB1與底面ABCD內直線AB、BC有怎樣的位置關係?由此你認爲保證BB1⊥底面ABCD的條件是什麼?

問題②如何將一張長方形賀卡直立於桌面?

問題③由上述兩個實例,你能猜想出判斷一條直線與一個平面垂直的方法嗎?

學生提出猜想:

如果一條直線與一個平面內的`兩條相交直線都垂直,則該直線與此平面垂直。

(2)動手實驗—確認定理

摺紙實驗:過△ABC的頂點A翻摺紙片,得到摺痕AD,再將翻折後的紙片豎起放置在桌面上(BD、DC與桌面接觸),進行觀察並思考:

問題④摺痕AD與桌面垂直嗎?如何翻折才能使摺痕AD與桌面所在的平面垂直?

問題⑤由摺痕AD⊥BC,翻折之後垂直關係發生變化嗎?(即AD⊥CD,AD⊥BD還成立嗎?)由此你能得到什麼結論?

學生摺紙可能會出現“垂直”與“不垂直”兩種情況,引導這兩類學生進行交流,分析“不垂直”的原因,從而發現垂直的條件—摺痕AD是BC邊上的高,進而引導學生觀察動態演示模擬試驗,根據“兩條相交直線確定一個平面”的事實和實驗中的感知進行合情推理,歸納出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並要求學生畫圖,用符號語言表示。

(3)質疑反思—深化定理

問題⑥如果一條直線與平面內的兩條平行直線都垂直,那麼該直線與此平面垂直嗎?

由於兩條平行直線也確定一個平面,這個問題是學生會問到的。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操作模型(三角板)來確認,消除學生心中的疑惑,進一步明確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中的“兩條”、“相交”缺一不可!

在本環節中,藉助學生最熟悉的長方體模型和生活中最簡單的經驗,引導學生分析,將“與平面內所有直線垂直”逐步轉化爲“與平面內兩條相交直線垂直”,並以此爲基礎,進行合情推理,提出猜想,使學生的思維順暢,爲進一步的探究做準備。

由於《課程標準》中不要求嚴格證明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只要求直觀感知、操作確認,注重合情推理。因而,安排學生動手實驗,討論交流、爲便於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觀察和分析,自己發現結論,還增設了動態演示模擬試驗,讓學生更加清楚地看到“平面化”的過程。學生在已有數學知識的基礎上,加之以公理的支撐,便可以確認定理。

教學中,讓學生真正體會到知識產生的過程,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與此同時,鼓勵學生大膽嘗試,不怕失敗,教訓有時比經驗更深刻,使學生在自己的實踐中感受數學探索的樂趣,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在討論交流中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爲今後自主學習打下基礎。

3. 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初步應用

考慮到學生處於初學階段,補充了練習(1)和練習(2)做鋪墊。學生先嚐試去做並板演,師生共同評析,幫助學生明確運用定理時的具體步驟,培養學生嚴謹的邏輯推理。練習(3)使學生對線面垂直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同時,展示了平行與垂直之間的聯繫,給出判斷線面垂直的一種間接方法,爲今後多角度研究問題提供思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本題可機動處理。

4.總結反思—提高認識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哪些判斷直線與平面垂直的方法?

(2)在證明直線與平面垂直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3)本節課你還有哪些問題?

學生髮言,互相補充,教師點評。本環節側重三點:(1)以知識結構圖歸納出判斷直線與平面垂直的方法(如圖);(2)說明本課蘊含着轉化、類比、歸納、猜想等數學思想方法,強調“平面化”是解決立體幾何問題的一般思路;(3)鼓勵學生反思,大膽質疑。

通過小結使本節課的知識系統化,使學生深刻理解數學思想方法在解題中的地位和應用,培養學生認真總結的學習習慣,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三個維度得到提高,併爲下節的學習提供改進方向。

5.佈置作業—自主探究

(1)如圖,點P是平行四邊形ABCD所在平面外一點,O是對角線AC與BD的交點,且PA=PC,PB=PD. 求證:PO⊥平面ABCD

(2)課本P74 練習1

(3)探究:如圖,PA⊥⊙O所在平面,AB是⊙O的直徑,C是圓周上一點,則圖中有幾個直角三角形?由此你認爲三棱錐中最多有幾個直角三角形?四棱錐呢?

爲作好鋪墊,補充第(1)題直接運用線面垂直判定定理。第(3)題是一道開放性題目,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爲學有餘力的學生安排的,這樣,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所獲,鞏固新知識並培養應用意識。第(3)題還爲下節課靈活運用線面垂直判定定理埋下伏筆。

六、教學評價設計

根據本節課的特點,我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教學評價:

1.關注學生在整個探究過程中的表現,包括學生的投入程度、思維水平的發展.具體體現在:

(1)線面垂直定義的建構中,着重觀察學生思維發展,通過動態演示能否順利得到結論,若出現“卡殼”現象,教師可再多舉實例,放慢節奏。

(2)在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探究中,着重關注學生的合情推理,通過與學生的問答交流,發現其思維過程,進行恰當引導。對於個別有困難的學生,教師及時幫助與鼓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若出現意想不到的表現和獨特想法,教師先給予鼓勵,再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採取恰當的啓發方式,使其認知活動順利進展,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2.通過練習檢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練習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有:幾何作圖不夠直觀、符號語言表述不清、推理論證不夠嚴密等。教師及時糾正,並作爲下節課的學習重點。

3.根據學生在課堂小結中的表現和課後作業情況,查缺補漏,以便調控教學。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一些說明,不妥之處,敬請各位專家、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說課稿 篇7

各位老師,你們好!

今天我設計的是美工活動《裝扮樹》,是結合本月活動主題-----“葉子”而開展的。

一.我選擇這個活動內容是因爲:

①.活動內容簡單有趣,形象鮮明突出,容易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

②.首先,在優美的散文中,讓幼兒感受美,再在美工活動中讓孩子們發現美、創造美、體驗美。

③.遊戲融入教學活動過程中,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

④.幼兒對動手操作非常感興趣,大班的幼兒小手肌肉已經發展的不錯了,對於繪畫活動,幼兒已經非常熟悉,於是,在本次活動中,我又給幼兒提供了剪刀,加深了本次活動的難度。

二.考慮到半個月以來,幼兒對“葉子”的已有經驗水平和潛在的發展水平之間的距離,我制定了以下本次活動所要達到的目標:

①.通過欣賞活動,加深幼兒對樹葉從春天到秋天逐漸變黃,最後變成落葉的印象,引導幼兒感受散文的美。

②.引導幼兒大膽設計,並練習剪、貼的技能,培養幼兒對美工活動的興趣。

三.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在本次活動的目標中提到:

教師要引導幼兒大膽設計,並練習剪、貼的技能,因此這個活動中,我始終圍繞這一目標進行教學,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重點。

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難點是:

使用剪刀。現在的孩子能自己動手的機會很少,特別是剪刀這類比較危險的工具,但是,俗話說“心靈手巧”,所以,爲了孩子各方面都能得到鍛鍊和發展,我還是讓孩子聯繫使用剪刀。

四.教、學具的準備:

爲了更好的服務與本次活動的目標和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的準備工作:

1.知識準備:

①.幼兒對秋天的認識和了解。

②.幼兒練習過使用剪刀。

2.教具準備:

①.製作一棵立體的“大樹媽媽”,更加形象、直觀,容易引起幼兒的興趣。

②.幼兒的操作材料分爲兩種:一種是我畫好外形輪廓的;另一種是沒有任何圖形的,需要孩子自行設計的,這樣,不同能力的孩子都能得到鍛鍊。

五.說教法:

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直觀法、提問法、遊戲法等教學方法,特別是遊戲罰,是孩子最喜愛的,遊戲能增強幼兒的參與興趣。

六.說學法:

整個過程,我遵循由漸入深的教學原則,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感受美、發現美、創造美、體驗美,

幼兒將運用討論談話法、遊戲法等學習方法。

七.設計思路:

在本次活動中,我依據本班幼兒的特點,設計了幾個環節:①.導入活動。②.基本活動。③.結束活動。

在第一個環節,導入活動中,教師朗誦散文,然後提出問題:“小樹葉春天是什麼樣子?夏天和秋天又是什麼樣子?”這些問題比較簡單,我可以請一些能力較弱的幼兒回答,還有“你聽了散文後,覺得小樹葉是怎樣的孩子?你有什麼感受?”這個問題可是讓幼兒自由討論,我不做任何評價,只要孩子能說出原因。本環節中,主要是幫助孩子感受美。

在第二個環節,基本活動中,我主要是讓孩子自己動手操作,操作材料分爲兩種,孩子可以自由選擇,鼓勵孩子大膽設計,在使用剪刀的時候,多提醒孩子注意,本環節中,主要是幫助孩子發現美。

第三個環節是結束活動,我設計的是以“我們和大樹媽媽一起跳舞”,讓孩子們在唱唱跳跳中除去美工活動中的疲勞,幫助孩子體驗美。

說課稿 篇8

各位老師:你們好!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同類色與鄰近色》 , 下面我對本課題進行分析: 《同類色與鄰近色》 是人民美術出版社義務教育教科書第十四冊 第 3 課。

在此之前, 學生們已經學習了一些關於色彩方面的基礎知識, 這爲過度到本課題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因此,本課題的理論、 知識是學好以後課題的基礎,它在整個教材中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

一、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着七年級學生他們的認 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認識同類色和鄰近色,學習運用同類色、鄰近色 表現畫面內容的方法

2 過程與方法:運用同類色或鄰近色完成一幅色彩構成作品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運用同類色、鄰近色創作給人的 美感,瞭解色彩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增加對生活的熱愛,提高生活的 審美品位 本着國中美術新課程標準, 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 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學習同類色和鄰近色知識,掌握運用同類色和鄰近色的方法, 感受同類色與鄰近色的色彩美。

難點:區分同類色與鄰近色

二、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 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導入新課(2~3 分鐘)

導入新課:在之前學過的知識和教材開 頭的情景設置導入新課。導語設計的依據:一是概括了舊知識,引 出新知識溫故而知新,使學生的未知慾望。這是教學非常重要的一 個環節。

引導學生看書上的圖片。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 點,明瞭地分析教材的難點,突出小組之間合作學習能力。引導學生 主動思考和討論本節課的重點內容。

還根據教材的特點, 學生的實際、 教師的特長,以及教學設備的情況我選擇了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這些 教學手段的運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知識生動化,乏味 的知識興趣華。

三、課堂小結: (2~3 分鐘) 課堂小結的目的是強化認識, 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儘快地轉化 爲學生的素質;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同類色 和鄰近色的概念和特點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並且逐漸地培養學生形 成良好的個性。

我比較注重直觀地、系統的板書設計,並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 識點,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我的板書設計是:同類色和鄰近色 一、概念 二、特點 三、區別

各位領導、老師們,本節課我根據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採用直觀教學和小組合作學習和管理的教學方法,以?教 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教師的“導”立足於學生的“學”,以學法爲重 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 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氣氛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 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的說課完畢,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