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有關說課稿模板彙編9篇

說課稿 閱讀(1.09W)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說課稿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有關說課稿模板彙編9篇

說課稿 篇1

我所上的《我有一個強大的祖國》這篇課文是新課標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排在教材後面的一篇選讀課文。

這篇課文是一首詩,詩的作者是葉浪。葉浪將 澎湃激情傾注筆端,寫下他有生以來第一首自由體詩——《我有一個強大的 祖國》 。 “這份激動永遠留在我心中。 我很自豪, 我的身後是一個強大的祖國! ” 葉浪說。

這首詩再現了危險時候黨政幹部、解放軍戰士的衝鋒在前,醫護人員的 安慰和治療, 遇難教師的捨身取義, 廣大志願者和抗震救災人員的.甘於奉獻, 以及全國人民和廣大同胞的深切牽掛和祝願。全詩由九部分組成,前八部分 中的每一部分都是一粒珍珠似的晶瑩淚珠,照映着一張張面龐:熟悉的臉、 陌生的臉、美麗的臉、慈祥的臉、年輕的臉、忙碌的臉、最可愛的臉, “這些 臉,組成了中國完整的容顏,塑就了祖國在大難面前的堅強羣像。 ”

第七部分 則是穿起珍珠的一聲吶喊:中國可以戰勝大災,可以戰勝一切困難! 在教學中,我把“讀”放在首位,貫穿整個課堂。先是爲了把握全文內 容的初讀,然後是帶着問題的抓住重點的選讀,接下來是理解課文之後的有 感情朗讀,最後是感情昇華之後的分組配樂朗讀,這一切,都是爲了讓學生 通過“讀”感受作者當時激情澎湃、感激、自豪的心情,體會國家力量的強 大。

在教學方法上,爲了培養學生勤于思考、主動展現自我的學習習慣,在 提問上兼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問題難易存度不同,爲學困生創建了一個展 示的平臺。爲了激發學生學習朗讀的興趣,也爲了讓學生已在感受作者激情 澎湃的心情,還通過聽朗讀示範音頻、選擇適當的背景音樂進行訓練。還有 是讓學生回憶 5.12 地震感人場面等以輔助學生更好地領悟作者的心情, 體會 1 祖國力量的強大,體會葉浪那“這份激動永遠留在我心中。我很自豪,我的 身後是一個強大的祖國! 的心情。 ”

在教學輔助資源的選擇上,我還是採取手機播放音頻的方式,因爲這堂 課我僅僅是需要音頻的播放。考慮到手機聲音可能小聲,我於課前多次在教 室裏試着播放過,還找到提高音量的可做方法,我堅信手機的音響足夠課堂 上使用。

由於教學主要目的是“瞭解詩歌的結構、內容,體會國家力量的強 大;感受作者當時激情澎湃、感激、自豪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 分組配樂朗讀。 所以我認爲沒有必要讓學生觀看關於“5.12”相關的視頻 ” 和圖片,所以才決定不適用多媒體教室,把上課地點放在本班教室裏進行。

提出課上的優缺點。 (略)

客套話。 (略)

說課稿 篇2

一、 說教材

1.前後聯繫: 《澱粉的蹤跡》是科教版科學三上的內容,它與“米飯的觀察”組成了一個《米飯與澱粉》單元。本課是繼“稻穀的觀察”、“大米的觀察”、“米飯的觀察”等活動後,對米飯的內部——澱粉的進一步探究與認識。

2.教學內容: 本課由二個大活動組成,“尋找澱粉的蹤跡”和“澱粉消失了”。其中第一個活動,是根據澱粉碰到碘酒會變藍的原理展開的。它具體又包括以下三個小活動:A在不同配比的滑石粉與澱粉混合物中找澱粉;B“米粉老虎”遊戲;C在各類食物中找澱粉。

3.教學目標:

(1) 讓學生親歷“找到澱粉到又找不到澱粉”的探究過程,培養學生勤於探究,樂於合作,樂於交流的科學態度以及用科學的眼光看待周圍事物的科學習慣;

(2) 讓學生通過對澱粉蹤跡的探究,培養學生細緻觀察,科學記錄的探究能力;

(3) 讓學生通過本科的學習進一步瞭解澱粉與碘酒能發生變色反應,並能根據藍色的深淺判斷澱粉的含量多少;以及澱粉與唾液一起會變成新的東西(糖)等科學知識。

在以上目標中,我把情感定位在第一位,這是因爲科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科學課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爲宗旨的科學啓蒙課程,而科學素養的最核心部分就是一個人對待科學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也是學習的動力因素。

4.重難點: 組織學生開展找澱粉的探究活動的過程是本課的一個重點;

“澱粉碰到唾液後又會消失了”,這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講從知識上看是個難點。

二、 學情分析

因爲本單元是全冊的最後一個單元,本課又是本單元裏的最後一篇課文,所以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能力基礎以及知識基礎。如米飯裏有澱粉,澱粉遇到碘酒會變藍色;並且學生已經熟悉了充分利用各種感官器官進行細緻觀察的探究方式。再加上本課的活動內容生動有趣,所以我認爲只要教師組織合理,整堂課裏學生自始至終會在比較輕鬆的情形之下進行學習。

三、 說教學方法

活動量大,這是本課的一大特點,一堂課裏絕對完成不了課文中所安排的所有活動,因此我將有選擇性地選取其中的活動作爲課堂活動的內容。正如特級教師路培琦所說的,教材本身就好比是一盆自助餐,學生不可能在一堂課裏吃下所有的食物。許多活動完全可以讓學生在課外自主的`開展探究,教師所要做的是組織好課堂內活動,激發學生課後繼續探究的強烈慾望。

本課教學中,我將主要採用美國著名教育家蘭﹒本達教授的“探究研討法”,並同時綜合運用發現法,談話法、實驗法、演示法等多種教學方法來組織課堂教學。

四、 課前準備

一堂科學課的成功與否,活動材料的選取有着很大的決定作用。如何給學生提供有結構的、合適的材料,這是教師在每一堂課前必須仔細思考的問題。在本課教學前,我給學生準備了以下材料:

1.食用澱粉,2.滑石粉(教師在課前進行配試),3.培養皿(用於放置澱粉及滑石粉,4.滴管,5.碘酒,6.燒杯(將課文中的瓶子改成燒杯主要是因爲它的口子大,利於收集唾液。)7.米湯寫的“信”、棉籤(用於遊戲引入。)8、課後研究記錄表。

五、 教學構思

一)激趣導入

1.遊戲:出示一封信件,請一學生爲全班同學朗讀。該學生會置疑,這是一張白紙。此時教師在用碘酒在紙上進行塗抹,讓紙上的文字得以顯示。這一遊戲會激起學生高度的興趣,同時也將課文裏的米老虎遊戲結合進去了。

2. 談話:這是一封用米湯寫成的信。解放前中共地下黨員之間就曾用這種方式互通情報,起到了很好的保密作用。

3.你能用學過的知識解釋這一現象嗎?學生在前一課裏已經瞭解到米飯裏含有澱粉,以及澱粉遇到碘酒變藍紫色的知識,相信他們會很好的解釋這一現象。

二)尋找澱粉活動

1.觀察比較澱粉與滑石粉 經過一學期的觀察能力培養與訓練,至此學生已經能夠充分運用感官觀察比較兩者的異同點。

2.在滑石粉中尋找出澱粉。

1) 學生設計尋找澱粉的方法,猜想實驗結果。

2)逐漸減少澱粉的配比量,進行尋找澱粉活動。

3)彙報交流。

這組實驗的操作過程比較簡單,關鍵是控制好澱粉的數量。

三)澱粉找不到了

1. 在兩杯水中滴一滴澱粉糊。

2. 猜想往第一杯水中滴一滴碘酒後會發生怎樣的現象;觀察現象。(變色)

3.四人向第二杯水中吐入唾液,搖晃均勻。猜想如果往裏面滴碘酒又會發生怎樣的現象;往裏滴一滴碘酒,觀察觀察現象。(不變色)在這裏我特別強調學生在實驗之前要先進行猜想,希望學生有目的地進行探究,而不是漫無目的地實驗。同時這也能進一步激起學生對實驗過程的參與熱情。

4.討論爲什麼混入唾液後,澱粉與碘酒在一起會不變色?變成了新的物質——糖。至此教師已引領學生進入一定的問題情境內,就應該把學習的主權完全地放給學生。教師也就可以坐下來,傾聽同學的發言與質疑,讓學生充分地發表自己的言論。這討論過程中學生甚至可能發生爭論,我們應該認爲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氛圍,但作爲教師在傾聽的同時,應該適當地加以控制與引導。另外由於前面課文已經出現了,“米飯中的澱粉在口中咀嚼後會變成有甜味的糖”這一知識點,所以我認爲在學生充分討論後應該讓學生明白第二杯中加入唾液,就讓澱粉變成了新的物質——糖,因此也就不變色了。

四)課後活動安排 在更多的食物中尋找澱粉

分發碘酒,出示課後研究記錄表,讓學生回家繼續尋找澱粉的蹤跡。把課文中的第三個大活動轉到課外,原因有三:第一,課內活動已經飽和;第二,經過課堂內的基礎,學生完全有能力在家裏自行完成探究活動;第三,家裏有更多的探究材料,有更廣闊的探究空間。但這裏同樣強調實驗前的猜想,這將體現在研究記錄表裏。

綜上所述,本課教學的高潮將體現在關於爲什麼混入唾液後,澱粉與碘酒在一起會不變色的討論環節上。本次教學活動我的教學特色主要將在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爲核心這一基本理念上突出以下幾點:

1)從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爲出發點。

2)重視猜想環節的訓練。

3)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4)將科學探究落實到實際生活中

說課稿 篇3

《有理數的加法法則》選是九年義務教育華師大版上學期第2章第6節的內容, 本節內容安排兩個課時,本課時是本節內容的第一課時。

有理數的加法運算是建立在算術加法運算和有理數意義的基礎上展開的,學好有理數的加法運算是學習其他有理數運算,以及後繼要學到的實數、代數式、方程、不等式、函數等知識的前提。有理數的加法運算是建構在生產、生活實例上,展現了數學來源於實踐,又應用於實踐的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爲:

認知目標:1.理解有理數加法的意義,2.理解並掌握有理數加法法則,3.應用有理數加法法則進行準確運算。

能力目標:1.讓學生體會數形結合思想、轉化思想與分類思想,2.培養學生準確運算能力和歸納總結知識的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豐富的數學活動培養學生對數學的熱愛和樹立學習的自信心。

本節課的重點:有理數加法法則的理解和應用。突破策略:1.利用多媒體手段,藉助於動畫演示,化抽象爲具體。2.講清楚探究有理數加法法則的方法和過程。由於七年級的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到帶有符號的兩個數相加,必須克服國小里長期形成的算術加法運算的思維定勢,而解決異號兩數相加時有關符號和絕對值的問題有一定難度,因此,本節課的難點是對異號兩數相加加法法則的理解和應用。突破策略:1.精選各種有趣體型,讓學生通過訓練,嘗試成功。2.利用多媒體手段,藉助於動畫演示,化抽象爲形象,化難爲易。

根據弗賴登塔爾的數學教育理論:“數學起源於現實,數學教育的過程是學習‘數學化’的過程,而學生學習數學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所以本節課我主要採用“引導——發現法”並藉助於計算機課件,通過“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模式展開教學。

七年級的學生是智力發展的關鍵年齡,他們活潑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愛發表見解,並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我抓住學生的這一生理特點,努力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髮表見解,發揮學習的主動性;並適當運用多媒體演示,吸引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爲能更多地向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第一個環節發現新知,在這個環節裏我設置了兩個活動。活動一,根據“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我選用學生感興趣的足球比賽引入課題。讓學生通過對得分的觀察,體會到如果加法運算僅侷限在國小當中的算術加法運算是不夠的,從而順理成章的引入今天的課題:有理數的加法。

活動二:探索交流。美國學者奧蘇伯爾稱:必要的經驗和預備知識,爲先行組織者,而學生已經在2.1至2.5中學了有理數的意義,這些都爲學生探索法則架起了橋樑作用的組織者,在此基礎上,我設置了六個探究活動。即以原點爲起點,一隻小狗在數軸上左右走動來表示情況,規定向左爲負,向右爲正。這樣藉助數軸幫助學生理解。既滲透了分類思想又滲透了數形結合思想,最後再由學生對整個規律進行總結歸納補充,從而得出了有理數加法法則。

法則得出後,我設置了一個小活動,比比誰聰明,讓學生觀察法則中1、2用簡短的兩句話進行概括,教師在充分肯定學生的回答後給出:同號不變值相加,異號取大值相減。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熟悉法則,教師繼續強調符號與絕對值。

這時只能說學生對法則有了初步的瞭解,爲了加深學生對法則的理解,我設置了第二個環節再探新知。整個法則中尤其強調的是符號與絕對值,爲能讓學生更加直觀地認識到這一點,我讓他們解決創設情景中的動漫表格的問題,以個別提問的方式讓學生通過表格的填寫,體會到整個和的組成就是由符號與絕對值兩部分,從而體現了本節課的重點與難點,加深了學生對法則的理解。

在此基礎上,我設置了第三個環節應用新知,首先我設置了一道例題(1)(-6)+(-8) (2)(-3.4)+4.3 (3)(+1/2)+(-2/3),由於課前有讓學生預習,所以例題是由學生自主完成,作完後由基礎較薄弱的學生進行板演,對於板演時出現錯誤的題目,可由學生自行更正,最後師生共同評述。例題以這樣的形式完成,可以使得全體學生尤其是學有困難的學生都能達到基本的學習目標,獲得成功的喜悅。

緊接着,我設計了練習。課前我按照學習程度均衡的原則,將本班分成A、B、C、D四個小組。我設置了一道搶答題,由組間進行搶答,對於搶答成功的小組給予福娃獎勵,最後以福娃個數多的小組獲勝,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根據七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爲能更大限度地吸引學生的興趣,我還設置了這樣一個活動:男生出題,女生回答;女生出題,男生回答。將整節課推向了高潮。在學生興趣正濃時,我設置了一個小遊戲,玩有理數牌,請同桌間的兩個同學,各自抽取一張牌,進行求和比賽,看誰算得又快又準。教師在學生之間巡迴參與活動。這樣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的遊戲,體現了新課改理論,讓學生在“學在玩”在“玩中學”。

設置練習時,除了在形式上做了充分的考慮之外,我還注意到學生的思維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除了剛纔所設置的基礎訓練之外,我還設置了變式練習。第一題((-5)+( )=-8)以填空的形式出現,如果題目是 ,那麼大部分學生馬上可以得到-8,所以以這樣的形式出現就對學生的解題造成了困難。通過對這道題目的解答,可加深學生對法則的'理解,併爲緊接着要學的有理數減法作好鋪墊,同時也培養了學生髮散思維的能力。第2題(一隻小狗在一條東西向的跑道上,先走了50米,又走了30米,他現在位於原來位置的哪個方面,與原來位置相跑多少?)與之前的探究活動相呼應,須分四種情況進行討論。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分類思想。

爲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我設置了這樣一道應用題(星期天,小明與爸爸在安溪中國茶都代售茶葉,爸爸獲利120元,而小明卻獲利-20元,問這一天他們共賺了多少錢?)通過此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此節課的教學,可以有多種不同的設計方案.大體上可以分爲兩類:一類是較快地由教師給出法則,用較多的時間組織學生練習,以求熟練地掌握法則;另一類是適當加強法則的形成過程,從而在此過程中着力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歸納能力,相應地適當壓縮應用法則的練習,如本教學設計.

這種方案減少了應用法則進行計算的練習,所以學生掌握法則的熟練程度可能稍差,這是教學中應當注意的問題.但是,在後續的教學中學生將千萬次應用“有理數加法法則”進行計算,故這種缺陷是可以得到彌補的.第一種方案削弱了得出結論的“過程”,失去了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歸納能力的一次機會.權衡利弊,我們主張採用第二種教學方法。

總之,整個教學旨在,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分類、觀察、分析,進而歸納從具體到一般的規律,得出有理數加法法則,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充分讓學生感受、體會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注重促使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索,用於發現。

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內容及分析

內容:蘇教版國小語文第二冊13好學的爸爸,這節課安排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課文主要是通過人物對話來向同學們展示爸爸好學的特點。目的是想通過朗讀悟出爸爸的'好學,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二、 設計思路

由於這節課是我課題研究中的一次嘗試,所以在設計教案過程中,我一直在想“怎樣把光盤融入到我的教學中去,使它更好地爲教學服務,怎樣讓學生樂意接受這種方式的教學,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我是這樣做的:

(一)複習導入中引入光盤中的人物激發起學習興趣。

(二)讓光盤和句子卡片更好地發揮作用。

1、充分利用句子卡片加強朗讀指導。

在教學中我把一些重要的句子出示出來,(如第一自然段)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尤其是比賽朗讀、分角色朗讀的介入,不僅加深學生對句子的體會還調動了學生學習下文的慾望。

2、 充分發揮光盤的解說功能。

在教學中有些地方,如“充電、業餘 ……”等,,我就採用老師不講解直接播放光盤的形式,給學生一點新鮮的感覺,讓學生在好奇中獲得知識,同時也解除了上課的疲勞。

(三)使學生獲得一次成爲一個高手的感性體驗。

在教學中我充分地創設對話情境,如“你想成爲一個什麼樣的高手,怎樣才能成爲高手呢,你學了本課後有什麼想法呀。”讓學生有機會獲得成爲一個高手的感性體驗,加強成才教育。

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教科版科學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聲音》中的第六課《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是在探索了聲音的產生、變化、傳播後,對耳朵的研究.教材呈現了三個內容:一通過對耳的結構和功能的探究,讓學生了解人耳的基本結構及各部分的功能,二通過觀察比較動手實驗,掌握人體內鼓膜的作用,三通過實驗觀察,知道耳廓的作用,通過這一課的學習,爲《保護我們的聽力》一課奠定的感性和理性的基礎.

二、學生分析

學生對於耳朵的認識大多隻停留在它的外部特徵以及它是一個重要的人體聽覺器官等一些淺顯的知識上。至於耳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各部分都有什麼作用,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大部分學生不清楚。

三、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標要求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道人的.耳朵的構造及其每個部分的作用。

2、通過體驗活動感受鼓膜的作用。

3、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好習慣,並且培養學生小組合作的精神。

4、培養對聽力有障礙的人的愛心和同情心。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利用自制鼓膜模型探究聲音是怎樣對鼓膜產生影響的,並能解釋人耳鼓膜的作用。

教學難點:瞭解耳朵到底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五、教法、學法:

教法:聲音與我們息息相關,學習本課內容要從生活中已有的感性認識出發,在組織教學過程中適當創設一些教學情境,並通過探究、實驗、分析、歸納認識問題。本節課,我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運用動畫、視頻等展示耳的奧祕,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力求通過這些方法,讓學生獲得一整套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情感。

學法:學生在探究活動中,運用實驗體驗法掌握相關知識。讓學生分組實驗,小組合作交流,思維互補,充分體現“以學生爲主體,以探究爲核心”的教學理念。

六、教學準備

爲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準備的教學材料有:

關於耳朵構造、聽覺的產生、耳的衛生等教學課件, 1個玻璃杯、氣球皮、音叉、紙屑、小錘

七、教學設計

爲完成教學目標,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我安排了以下五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知

課一開始我播放大自然各種聲音課件,讓學生由聽到的產生聯想,然後彙報。我順勢提問:我們是怎樣聽到這麼美妙的聲音的呢?學生會說出 “用耳朵”。我緊接着追問:我們的耳朵又是怎樣聽見聲音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同時板書課題 。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中的聲音課件導入,創設情境,可以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習興趣,激活學生思維,喚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慾望,引入新課的目的成功達到。

(二)、探究新知,認識鼓膜

首先我組織學生討論:關於耳朵你們知道哪些什麼?這一環節讓學生各抒已見,教師仔細傾聽,做好點撥評價,以瞭解學生的原有認知水平。然後播放耳朵構造相關視頻, 讓學生觀看視頻,瞭解耳朵的結構及各部分的名稱。在傳統教學中,運用耳的結構模型讓學生認識耳朵構造,但對於全部同學來說,演示效果不好。利用視頻展示,效果就會大不一樣,模擬了具體形象,全體學生都能看得明白。我讓學生進行大膽的猜測耳朵各部分作用,對於各種猜想,我不急於下結論,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討論,去爭辯.這樣設計既能培養學生探索知識的能力,也能體現學生主動發展的教學思想。

(三)、設計實驗 鼓膜的作用

對耳朵的結構和功能有了初步的認識. 那麼鼓膜是怎樣幫助我們聽到聲音的?教師告訴學生我們不能拿真實的鼓膜進行實驗,但我們可以通過實驗器材(音叉,氣球皮、細沙, 紙屑,1個玻璃杯)模擬鼓膜製作一個”鼓膜模型”來進行探究活動。在做實驗之前,我會提出要研究的兩個問題:

1、鼓膜振動與音叉振動的強弱有什麼關係?

2、鼓膜的振動與音叉的遠近有關係 ?

讓學生根據這些材料,在小組中說說設計方案, 嘗試自己設計實驗,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己尋找實驗方法,選擇實驗材料,並記錄實驗的現象和結論。對於實驗中遇到的問題可以向老師請教。在學生充分實驗後,各小組彙報實驗情況,共同總結:

發聲強,鼓膜振動厲害,發聲弱,鼓膜振動微弱

距離近,鼓膜振動厲害;距離遠, 鼓膜振動微弱

小組討論、動手操作最大限度的活躍了課堂氣氛,也爲學生營造了一個開放性的探索空間,這樣做既能使學生之間進行智力啓迪和互補,又能真正體現以學生爲主體。

(四) 、課中游戲,耳廓作用

通過實驗,我們瞭解了鼓膜的作用。下面請同學們注意聽,這時你的耳朵的鼓膜震動了嗎?怎樣振動?

教師播放聲音文件,先讓學生感受聲音比較小,再讓學生將手放到耳後,感受聽到的聲音有什麼變化。提示學生把兩手同時放到耳後效果會更佳。

通過對比、思考,是耳朵的哪一部分的作用發生了變化才使得我們感受到大小不同的聲音的?(耳廓)

通過播放聲音,感受聲音變化的遊戲設計,更能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在玩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同時能培養學生對耳朵有殘疾的人的愛心。

瞭解了鼓膜、耳廓的作用,讓我們再次感受一下耳朵的工作原理吧!播放耳朵的工作原理視頻,師生小結耳朵的工作原理。

許多科學知識不僅僅是通過實驗總結出來的,像耳朵的工作,就不能用只用實驗來展示。如果靠老師平鋪直敘的講述,知識難以掌握,此時利用多媒體展示,媒體與學生實驗兩種方式相結合,使它們優勢互補相得益彰,這就幫助學生更形象、直觀地理解耳朵是怎樣聽到聲音的,加深了印象,從而突破本課教學難點。

(五)、課後延伸 開闊視野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耳朵是我們人體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我們已經認識到耳朵對於我們的重要性,所以我們平時一定要愛護自己的耳朵,注意用耳衛生。我們怎樣做才能預防耳朵受到傷害呢?學生談看法後播放耳的衛生視頻

播放耳的衛生視頻,爲的是更形象地讓學生了解保護耳朵的相關知識,開拓學生的視野。

說課稿 篇6

說 教 材

翻開《衚衕文化》,確有耳目一新之感:作品少了一些正兒八經的說教,多了許多真切自然的情趣;少了一些“莊重”,多了許多詼諧;少了一些老調,多了許多雅緻。好一幅清淡、脫俗而又緊扣市民生活的風俗畫, 它讓學生感到生活是豐富多彩的, 由此而形成的文化也是豐富多彩的。

衚衕是市民生活的地方,由此也派衍出了市民文化,衚衕與市民一起經歷了歷史的風風雨雨,它見證了歷史,像一位時間老人。作者談衚衕實質上談的是衚衕文化,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最能體現文化氣息, 作者也希望讀者能感受這一份生活氣息,這是分析這篇文章的重點所在。

而作者對於衚衕及衚衕文化情感的變化,還需聯繫作者的生平作恰當講解, 讓學生了解這一份情感的變化是自然的、傷感的、又是清醒的,這是一個難點,教學中應很好地處理。

說 教 法

一、課前預習要求

1.在默讀領會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把握文章的關鍵語句。

2.初步思考兩個方面的問題:

(1)衚衕文化的總體特點是什麼?主要表現在哪幾個方面?爲什麼說“忍”是它的“精義”?

(2) 衚衕文化爲什麼會衰落?它的衰落讓你產生了什麼聯想?

(說明:這個“課前預習”的設計,一方面是《衚衕文化》一文內涵較深, 既有抽象的概括又有形象的描寫、既有悠閒的調侃又有雅緻的表達, 安排學生在課前預習。可增強對課文語言的感悟能力。另一方面,本文是一篇自讀課文,篇幅也不短小,有了學生的課前預習,可有效地實現“長文短教”。)

二、課堂教學環節

1.導入:

當今社會瞬息萬變,各種文化現象層出不窮,並且滲透到人民的.生活當中,文學的、藝術的文化是同學們重視並認可的, 而圍繞在我們身邊的生活中的文化現象卻容易被忽視。所以爲了更好地進入課文,可利用“詞典”瞭解“文化”的定義,同時設計一個多媒體課件, 帶着同學們一起走進衚衕,走進“衚衕文化”。

2.閱讀理解:

(1) 鼓勵學生充分挖掘、利用課文註釋,通過分析,明確本文文體。

本文是一篇“序” ,但是,整篇文章只有“看看這些衚衕的照片” 幾個字, 表明這是一篇“序”。作者並沒有把這篇文章當作正兒八經的序來寫。呈獻在我們面前的是一篇充滿作者個性風格的散文

(2) 打破從頭到尾分析課文的思維格局,緊扣第12段,從“中間開花”,目的是“突出重點”。

設計“教學手段”:對照多媒體課件的畫面, 從文中精選一段文字,讓學生朗誦,使他們對文中的內容產生一定的感情認知。

設計“思考題” :衚衕文化的總體特點、表現形式、精義。

討論, 並利用多媒體課件明確:

衚衕文化的總體特點:封閉。

表現出的生活習慣:安土重遷、處街坊、易於滿足、不管閒事。

總結: 這些生活習慣是閒逸的、簡單的,體現了北京人的隨遇而安、逆來順受。

在這個部分抓住一些細節,仔細體味衚衕文化的精義:文化活動:下棋、喝酒、遛鳥飲食文化:蝦米皮熬白菜,嘿!語言習慣:鬧學生、過學生可以推出衚衕文化的精義:忍作者突出衚衕文化的精義“忍”時,又舉了兩個例子,要引導學生認真品讀, 師生共同體味京味文化。

總結: 忍耐屈從形成了產生衚衕文化的土壤。封閉的衚衕文化成爲北京市民生活的重大組成部分。

衚衕太多,以至於形成網絡,而四合院就是這網中的“眼”,作者對衚衕文化了解、熟悉,甚至是深深的依戀, 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作者熟悉這四合院的生活,透過這個“眼”,我們可以看到衚衕文化的內涵。如果說詩有詩眼,文有文眼的話,四合院就是了解衚衕文化的“眼”,因爲北京人一幕幕的活的生活劇,都在這裏上演。

3.賞析:

(1)學生齊讀最後個自然段。

問:作者對“封閉”的“安分守己、逆來順受”的衚衕文化有一種怎樣的思想情感?

明確:欣賞、喜愛,也有一些調侃(蝦米皮熬白菜,嘿! )。

(2)但作者面對這種文化的衰落,又有何種感受呢?找出最能表現作者感受的詞:

明確:懷舊傷感無可奈何

(3)除了懷舊、傷感、無可奈何,作者是否還有其他感情?

明確:從“再見吧,衚衕”可見,作者對這一必然的發展現象有着一份清醒,有着一份超脫。這是難能可貴的。

(4)我們應怎樣理解這種清醒和超脫?

明確:舊有的文化形態,在洶涌的時代大潮的衝擊下, 已顯得“力不從心”了,它束縛了人們的思想和創造力。隨着時代發展,衚衕消失了,產生衚衕文化的土壤沒有了,高樓林立了,新的文化形態必然應運而生。

三、研究性學習

在我國的歷史發展中,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的“推陳出新”的情況,要求學生舉出幾個話題,查找資料,寫成小論文。這一環節,對學生的蒐集資料能力、分析研究能力、寫作能力的形成都至關重要。

參考話題:

1.中山裝— — 西裝

2.格律詩— — 自由詩

3.文言文— — 白話文

4.戲劇— — 通俗歌曲

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愛國主義在國小教育中十分重要,愛祖國從愛家鄉開始。根據兒童生活範圍的擴展,他們越來越多地接觸到了家庭、學校之外的地方,因而培養學生對自己所在的社區、村莊、城鎮等的情感是進行集體主義、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礎。本課的學習內容正是以家鄉的地理景觀和人文景觀爲背景,通過了解家鄉的風景名勝、自然資源、家鄉的名人,來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感情,教材中安排了二個主題活動:1、家鄉的風光美2、家鄉的光榮榜。編者從自然景觀到人文景觀,從議別人的家鄉到說自己的家鄉,由表及裏,由淺到深,循序漸進地通過充分開展活動培養起學生熱愛家鄉意識和初步的社會責任感。

二、說目標

根據教材編者的設計意圖,在生活化、活動化理念下,我設計瞭如下教學目標:

1、瞭解自己家鄉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激發熱愛家鄉的情感。

2、學生通過調查活動,學會一些調查瞭解,實地考察等探究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3、瞭解爲家鄉的建設做出貢獻的人物及事蹟,並抱以感激之情,敬佩之情。

鑑於四年級學生對家鄉感情、體驗不夠,我把初步培養學生觀察周圍事物的能力、培養熱愛家鄉的情感作爲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紅石林業局宣傳片》錄像及特產,風景和相關圖片。

2、組織學生課前蒐集與家鄉有關的資料。

三、說教學設計

在本課的設計上,我緊扣《品德與生活》課程的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的原則,我的設計初衷是在充分考慮學生生活實際的基礎上,廣泛挖掘課內外的可用資源,通過創設生活中有趣的活動情況,捕捉鮮活的內容,引導學生在互動、交流的體驗中愛上家鄉的美景和家鄉的人。

活動一:家鄉的風光美。

1、看一看。

我首先出示中國地理風光的介紹光盤,帶學生去他們最想去的地方看一看那裏的風情,景觀。讓學生在音像動畫中感受風光的美麗。使學生在生動感人的情境中,帶入對自己家鄉渴望瞭解家鄉的情感,把他們帶入情境觀看視頻:紅石林業局的風光片。體驗家鄉的歷史及面貌,激發熱愛家鄉的情感,感悟家鄉生活的快樂和美好。我通過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畫面繼而提出讓學生說說家鄉,引導學生觀其形、察其言、度其心,使學生進行情感體驗,使師生在教育情境中不斷變革,創造內容,融入自己的生活世界,在逐漸創生的具有豐富不確定性的氛圍中,共同對話,體驗理解和實踐。在此基礎上,我帶領學生有感情高唱紅石林業局局歌,《森林之魂》。

2、說一說。

我對同學們說:我們的家鄉美不美呀?誰來說說我們的家鄉有多好、有多美,在我的啓發下:同學們就可以將課前收集到的資料或展示家鄉迷人的風光或講出家鄉動人故事或出示家鄉豐富特產等進行整理、交流。進一步達到了解家鄉、熱愛家鄉,以家鄉自豪的目的。在此,我適時的插播準備的課件,家鄉的特產及家鄉的美景的視頻,配合學生的講述,讓他們用直觀的觀賞,用美妙的語言,激起對家鄉的'讚美。

活動二:小導遊

1、活動是教與學的中介,是實施德育的有效載體。因此,在課程實施中,老師重視指導學生活動,讓更多地通過實際參與活動,構建知識和能力,形成內化的道德品質。在讓學生充分談論家鄉,對家鄉的生活再次回味、體驗的基礎上,我組織學生把已經去過的家鄉的風景名勝和沒去過的風景現場編制導遊詞,帶領同學們去觀賞。爲了激發同學的興趣,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反映本地區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觀或人文景觀,如街景、建築、田野、樹林、草地等錄像資料,讓學生欣賞。激發學生說的慾望,提高了語言的組織能力和口語的表達能力。孩子們在創作的過程中,融進了自己熱愛家鄉、裝扮家鄉、美化家鄉的細膩情感,同時也表現對家鄉未來的憧憬。讓學生知道家鄉的美不僅構建在瞭解家鄉風光秀麗、景色迷人,更要進一步挖掘家鄉的風土人情、文化底蘊、地域特色。唯有如此,才能昇華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2、活動三:家鄉的故事、家鄉的人

講一講,

1、以教材爲範例、引導學生了解家鄉除了有美麗的景色外,還有許多動人的傳說故事。比如:著名的抗日將領魏拯民的事蹟。敬佩的情感漸漸地走進孩子們的心靈。從而更深刻的去找尋身邊最可敬的人。進行全班交流

比如,楊靖宇,關東金王韓邊外,趙希海

適時播出20xx年綠色中國十大傑出人物,趙希海老人,把他的事蹟講給孩子們聽,讓學生從心靈的深處感激這位義務植樹近二十年的老人。從而進一步感受到家鄉一詞的意義,通過感悟家鄉的活動過程中,不僅增強了熱愛家鄉的感情,而且養成了熱愛家鄉的習慣,展示了熱愛家鄉的行爲,從突破了難點。

四、說教學方法

1、媒體激情,情感共鳴——多媒體課件音像並茂,操作性強,很符合兒童對事物的認知規律,非常適合於進行情感薰陶。

2、課前調查,合作探究——課前調查時,我發現學生對家鄉的瞭解是支離破碎的,是模糊的,爲了讓學生理性的、全方位的瞭解家鄉,我讓學生自己選擇調查的內容,自己與人合作,收集資料,這樣就使得學生學習的空間得到拓展,已經不侷限於課本里提到的知識。“家鄉”這個詞在他們腦海已經不是“模糊”的。而是清晰的,鮮活生動的。同學們通過自己蒐集資料,體現了對學習的自主性。

3、課內展示,各出奇招——瞭解自己的收穫,互相交流,再廣度上充實自己。有實物、有圖片、有歌舞、有故事等,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同學們的介紹多姿多彩,這都極大地刺激學生的感官,同學們通過多種形式的交流彙報後,突然發現自己的家鄉是如此的美好,一種自豪感便油然而生,他們能真切地感受到自己作爲家鄉的一員是多麼幸福!

4、互動評價,真情讚美——暢談交流後的收穫,在評價中昇華對家鄉的感情。

五、說課堂生成的亮點

1、把我們的家鄉介定在共同生活的紅石林業局。激發熱愛紅石林業局的情感拓展性生成新的教學資源。

2、用實地調查,收集資料的方法,讓學生用切身的體會感悟家鄉。是學生流露出的真情實感。

3、創設身邊的情境,有效的把握身邊的生活中的教學資源。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學藝術是永無止境的,新課程標準需要我們勇於實踐,勇於創新,更要我們勇於反思,只有不斷反思,不斷總結,才能提升自己教學理念。

各位專家、各位學者,感謝你們給我提供了這樣一個展示自我、互動交流的平臺。我期待着能在賽後聆聽你們的教導和幫助。

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8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大班語言活動——頑皮的小雨滴。因爲大自然奇趣盎然,藍天白雲,風霜雨雪,日出日落,大自然規律爲人類提供了生存的條件,爲人類創造了美好的生活。幼兒生活在絢麗多彩的大自然中,一切都使他們感到新奇:“天上爲什麼會下雨?”“風是從哪裏來的?”“爲什麼雲有各種形狀?”《綱要》中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再者,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所以我從幼兒的興趣出發,選擇“頑皮的小雨滴”這個活動。

大班階段是幼兒個性初步形成的階段,幼兒的個性和交往能力在學習中得到充分發展。根據本班幼兒口語發展特點以及大班語言發展目標,因此,我把本次活動的目標定爲:

1、能感受散文中的優美語句,體驗散文的優美意境。

2、發揮想象,深入理解畫面內容,大膽地用語言表述畫面的意境,培養幼兒的藝術思維。理解雨水與環境以及人類的關係。

3、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運用各種材料製作小雨滴,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

爲了更好的實現活動目標,在課前準備中,我讓幼兒在戶外近距離真實的觀看雨景(或淋雨),使之有一定的感性經驗,又在現場觀看錄像,讓幼兒在整個雨景中觀察的更清楚、仔細。

在設計中有兩個較突出的特點,一是小雨滴形象貫穿始終,老師扮演的小雨滴形象非常自然的融入到孩子們中間,和他們一起交流、觀察、討論。及時的進行啓發、引導。充分體現了“教師是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這一大綱要求。二是採用多媒體的教學方法。利用小雨滴旅行製成課件,在這裏我爲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具體的、直觀的物象,滿足了幼兒思維具體形象的特點,同時又讓孩子們能在觀察比較中輕鬆地找到自己的進步。爲後面的談話做了鋪墊。

在活動中,我採用教學情景化的方法,用事先錄製好的`下雨時的音樂把幼兒帶入預設的環境中。由幼兒自由交談,在這個環節中,我貫徹了《綱要》對語言活動的要求,爲幼兒創設了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他們與同伴交談。幾分鐘後,老師扮演的小雨滴及時出現,引起孩子們的歡呼,及時把幼兒的注意力集中了過來,圍繞主題展開談話。這一環節我採用了多媒體教學法,播放製作的並消除了散文聲音的課件,爲幼兒的表述提供了直觀的依據。老師以開放式、啓發式的提問,引導幼兒把觀察到的小雨滴的頑皮形象用語言表現出來。如:根據課件中的小雨滴離開媽媽懷抱時跳到樹上、落在屋頂上,擠進草叢裏。把妹妹的傘當作滑滑梯,骨碌碌滾下來。把清清的池塘當游泳池,在水面上留下圈圈鏈猗。躲在路邊的土坑裏,在柔柔的沙灘上捉迷藏。再通過一個畫面一個畫面的切換,使幼兒更深入的理解散文,感受散文中優美的語句,體驗散文的優美意境,培養幼兒的藝術思維。爲了鼓勵每個孩子都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接下來我讓幼兒把自己想象成是小雨滴,如:你是小雨滴的話,你想落到哪去?並請幼兒用語言表述出來,可以說給老師聽,也可以說個同伴聽。使每位幼兒都有機會發揮自己的想法。爲幼兒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同時,我深入到孩子們中間,和他們交流、耐心傾聽,努力理解他們的想法,並對他們進行知道幫助,建立一種積極主動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

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上冊20課《紙船和風箏》,是第五單元中的第四篇課文。

1、文本解讀:

《紙船和風箏》講的是一個很感人的故事,故事講了小松鼠和小熊因爲紙船和風箏成爲了好朋友,後來又因爲一點點小事而吵架,最後兩人互相體諒,互相寬容,又和好如初。

故事的動人之處在於,當松鼠和小熊因爲一點小事吵了一架之後,他們表現出的內心失落和難忍的痛苦,以及修補“裂縫”的獨特的方式和感人場面。當我們的感情和友誼產生“裂縫”的時候,賭氣只能使“裂縫”擴大,容忍和諒解纔是最好的解決辦法。只要我們帶着一顆童心,帶着對真摯友情的嚮往,去學習課文,就一定會受到深深的感染。

對於這樣一篇文章,敢於率先伸出友誼之手的人,是令人敬佩的。通過文章的學習使學生在學習中反思、在反思中自悟、從而克服自私、任性、以自我爲中心等不良品格。

另外本篇文章有兩大特色:首先這是一篇童話色彩濃郁的文章,生動有趣的場景和通俗淺顯的語言易於讓學生走入文本,理解文本。其次本文的語言也很有特色,如: “祝你快樂”!“祝你幸福”!“如果你願意和好,就放一隻風箏吧”!通過對此類語言的學習,使學生在人際交往中能更好地溝通。

2、文章在本單元中的地位及作用

第五單元是圍繞友好相處,團結合作這一專題編寫的。從識字五到語文園地,從團結起來力量大,到相互稱讚、學會欣賞別人,到相互幫助、和睦相處,尊重別人的生活方式。本篇課文是本組教材中的第四篇課文,通過學生對本篇課文的學習,讓學生在相互稱讚、學會欣賞別人的基礎上能更好地與人溝通。

二、設計理念:

1、爲學生創設多種語文實踐的機會,加強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

2、《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留下足夠的空間爲學生張揚個性,激揚美性服務。本課教學以讀爲主,引導學生在讀中有所悟,在悟中有所思。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松鼠和小熊之間深厚的友誼之情。

2、對怎樣交朋友和維護友誼有一定的感受。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感受心情變化,體會松鼠和小熊之間深厚的友誼。

(三)課前準備:cai課件,小熊、松鼠圖片,文章語句,抒情音樂。

四、教法和學法:

1、教法:在全文中我採用扶放結合法和朗讀式教法,並輔助圖文和多媒體演示法,讓學生在自主探索新知識,掌握內容,成功地達到教學目標。

2、學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實際操作中我採用讓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動口,積極探索新知識,舉一反三,形成能力。“授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正說明學習方法指導的重要性。

五、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師:上課前,我們先來做個小遊戲吧!你們覺得是就鼓鼓掌,你們覺得不是就搖搖頭。

(1)、我們是敵人。

(2)、我們是好朋友。

(3)、你和朋友之間的關係非常好。

(4)、你們是最有自信,最棒的孩子!

2、複習生字詞。

(1)、開火車讀生字卡片。

(2)、課後詞語。

(3)、選其中一個詞語說一句話。

(二)、學習課文,感悟內容。

1、師:上節課,我們已經初讀了20課《紙船和風箏》,知道這篇課文講的是——和——的故事?(生答)(板貼小熊和松鼠的圖片)也知道了紙船和風箏讓他們倆成了好朋友。(出示:紙船和風箏讓他們倆成了好朋友。)

師: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這篇課文。跟我讀。(生讀課題)

2、師:可紙船和風箏到底是怎樣讓他們倆成爲了好朋友的呢?(板貼好朋友)

請小朋友帶着這個問題自由地讀讀課文第2——6小節,找找答案吧!(生自由地讀課文)

3、學習課文第2——6小節。

(1)、(出示小熊樂壞的圖片)師:小朋友,從這幅圖,你看出了什麼?爲什麼小熊樂壞了呢?(指名回答)

師:是啊,松鼠把自己最愛吃的送果送給小熊,並祝小熊快樂,怪不得小熊樂壞了。(隨即板貼祝你快樂)

2、指導朗讀

師:(出示:小熊拿起紙船一看,樂壞了。)因此,我們應該讀出什麼語氣?

3、師:小朋友,平時,你們都有哪些開心快樂的事呢?請你說一說,讓我們大家一起來分享你的快樂吧!(指名說,這裏讓學生具體說說)

4、師:真開心,讓我們都變成快樂的小熊,拿起書再來快樂地讀讀第3自然段吧!(齊讀)

5、(1)、師:友誼之船使小熊樂壞了,那幸福的風箏又帶給松鼠怎樣的心情呢?(出示圖片、指名說)這幅圖你又看出了什麼呢?爲什麼?(隨即板貼祝你幸福)

(2)、指導朗讀

師:是啊,松鼠看見小熊祝他幸福,是多麼快樂幸福啊,誰來快樂地讀讀第5自然段。(多叫幾個舉手的小朋友讀)

(3)、師指着“一把抓住”問:小朋友,“一把抓住”說明什麼?松鼠一把抓住風箏會怎麼說呢?誰來演?(指名說,指名和老師一起演)

(4)、師:演得真像,掌聲鼓勵。讓我們大家跟着這位小朋友學演一下吧!首先請1、3、5、7排的小朋友站起來當松鼠,2、4、6、8的小朋友坐着伸出右手像風箏一樣來飛起來。(輪迴演)

6、(1)師:小熊和松鼠都樂壞了,因爲紙船和風箏讓他們倆成了好朋友。再(出示:紙船和風箏讓他們倆成了好朋友。)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句話,感受他們的快樂,感受他們的幸福。(齊讀)

(2)(播放課件演示)師:是啊,紙船就是友誼的'使者,隨着小溪流到小熊的家,風箏就是友誼的翅膀,隨着風飄到松鼠的家。請小朋友閉上眼睛,紙船和風箏就是他們友誼的見證。

(3)(出示:第7自然段)師繼續說:可是有一天,他們倆爲了一點小事吵了一架。山頂上再也看不到飄蕩的風箏,小溪裏再也看不帶漂流的紙船了。

師:請你們睜開眼睛。小朋友,請你想一想,他們倆可能爲了什麼小事吵了一架?吵架後兩隻小動物的心情怎樣呢?(指名說)

(4)(播放抒情音樂)指導朗讀

師:是啊,沒有了朋友的祝福,是多麼的難過啊,帶着你的難過,請第一、二組的小朋友一起來讀讀這段話吧!(生讀第7自然段)

師:小夥伴離開了,友誼消失了,是多麼的傷心失落啊,帶着你的傷心和失落,第三、四組的小朋友,請你們再來讀讀這段話吧!(生再讀第7自然段)

(三)、學習課文第8、9自然段

1、師:從此這對好朋友就真的分開了嗎?請小朋友拿起書,認真地讀好第8、9自然段。(自由讀)

2、(老師貼上記者證,拿起話筒)大家好,我現在是二(4)班的記者,你們就是可愛的小熊和松鼠,我來採訪採訪你們。(請上兩個小朋友)

(1)師:你好,小熊。聽說你和松鼠吵架了,你的心情怎樣?我還聽說你紮了很多的風箏掛在高高的樹枝上,可爲什麼不放呢?

師:是啊,小熊很難過,他把風箏掛在高高的樹枝上,他是多麼希望松鼠能看見,他心裏在思念松鼠。

(2)、小松鼠,你和好朋友吵架後,又是怎樣做的呢?

3、指導朗讀

師:多傷心的松鼠啊。謝謝你們把我當作好朋友,向我訴說心裏話。讓我們帶着思念,帶着傷心好好地讀讀這兩段話吧!

4、(播放薩克斯)(讓學生看窗外)

(1)師:在沒有紙船和風箏的日子裏,小熊每天來到清清的小溪邊,他多麼希望能收到紙船啊,可他只看見從山上流下來的溪水;松鼠每天都走出家門,他多麼希望能收到風箏啊,可他只看見藍藍的天空,白白的雲。

(2)師:一天、兩天、三天......過了好幾天,松鼠再也受不了啦!(出示過了幾天,松鼠再也受不了啦。他在一隻摺好的紙船上寫了一句話:“如果你願意和好,就放一隻風箏吧!”他把這隻紙船放進了小溪。)我請男同學來讀。(男生讀這段話)

(3)師:小松鼠多麼渴望能和小熊和好啊,多麼盼望小熊能放一隻風箏啊,讓我們女同學再用期盼的語氣來讀讀這段話吧!(女生讀這段話)

(4)用“如果......就......”說一句話。

(5)師:傍晚,松鼠看見一隻美麗的風箏朝它飛來,高興————。他連忙————————。

(6)師:松鼠爲什麼高興得哭了,他在高興什麼,他在哭什麼呢?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句話,感受松鼠的高興而哭的心情吧!(齊讀)

(7)師:這時,松鼠邊放紙船邊會說些什麼呢?

(四)讀詩回味。

師:紙船和風箏又讓他們倆成了好朋友,下面請小朋友和同桌輕聲地讀讀這首詩,讓友誼傳遍你我他。(自由讀)

師:我請男同學來讀上行,女同學來讀下行,再來感受友誼的珍貴。

友誼就是風箏飄呀飄,

友誼就是紙船漂呀漂,

友誼就是祝福一串串;

友誼就是得到了就會快樂,

友誼就是失去了就會難受;

友誼就是祝你幸福!

友誼就是祝你快樂!

(五)課後延伸

1、師:是啊,友誼就是得到了就會快樂,友誼就是失去了就會難受。小熊和松鼠也讓我們給你們帶來了一封信。(出示信件)

親愛的小朋友:

你們好!經過這件事後,我們更加懂得友誼的珍貴,也懂得得到友誼的快樂和失去友誼的難受。你們一定要學會容忍和諒解,可千萬別爲了一點小事而吵架啊!

2、小熊和松鼠說得多好啊,我們一定要珍惜朋友間的友誼,一定學會容忍和諒解。(板貼容忍和諒解)讓我們也來學學小松鼠和小熊,折摺紙船和風箏,寫上祝福的話,送給我們的好朋友或自己的爺爺奶奶等親人,讓紙船和風箏帶着深深的祝福,帶着濃濃的真情,爲我們架起一座友誼的橋樑吧!

(親愛的爺爺:

您好!祝您————!)

六、板書:

紙船和風箏

容忍 諒解

小熊圖片 松鼠圖片

好朋友

祝 祝

你 你

快 幸

樂 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