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推薦】說課稿模板彙編九篇

說課稿 閱讀(7.98K)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說課稿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說課稿模板彙編九篇

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1、說課內容: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分數的再認識》(34~36頁)的第一課時。

2、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本課是學生在三年級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進行深入和拓展,本節教材通過創設“拿鉛筆”、“看書”等具體問題情境,使學生體會一個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豐富學生的認識,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教材編寫有兩個特點:一是突出分數的意義的教學,使學生充分認識“整體”與“部分”的關係,深化對分數本質的理解;二是創設了豐富的情境和活動,教材中創設了“拿鉛筆”、“畫圖形”等豐富的情境和活動,引導學生結合情境理解分數的意義,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係,並且能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

二、學情分析

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已經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在生活中,對於學生來說,已經認識了分數,已經具備了有知識和經驗。但是,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抽象思維能力較低。爲了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我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以及學生的生活實際及年齡特點,確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認識分數,發展學生的數感,理解分數的意義。

2.結合具體的情境,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係,感受分數的相對性。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四、教學重點

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相同深化對分數本質的理解。

教學難點:

結合具體情境,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係,感受分數的相對性。

五、教學方法與手段

1。 教學手段:

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實現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擬計劃進行如下操作:教學方法。基於本節課的特點: 應着重採用 的教學方法。

2。 教學方法及其理論依據:堅持“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採用學生參與程度高的學導式討論教學法。在學生看書,討論的基礎上,在老師啓發引導下,運用問題解決式教法,師生交談法,圖像信號法,問答式,課堂討論法。在採用問答法時,特別注重不同難度的問題,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面向全體,使基礎差的學生也能有表現機會,培養其自信心,激發其學習熱情。有效的開發各層次學生的潛在智能,力求使學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同時通過課堂練習和課後作業,啓發學生從書本知識回到社會實踐。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數學知識,學習基礎性的知識和技能,在教學中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機,明確的學習目的,老師應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來自學生主體的最有力的動力

六、教學過程

(一)活動引入

課前每準備兩個完全相同的圓,代表月餅,通過學生分月餅不僅複習了舊知識,也爲下一步教學做了鋪墊。

(二)互動探究、學習新知

通過拿筆的活動,讓學生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係,理解分數的相對性。

首先讓學生猜測如果每個同學拿出自己所帶筆的1/2,是否相同。肯定會有兩種答案,再讓學生帶着問題去驗證。

在驗證過程中,先叫全班學生拿出所帶筆的偶數支。

再是讓學生數出偶數支的1/2。

最後全班交流,根據數據進行分析、歸納總結得出結論。

1/2對應的整體相同,表示的具體數量也相同。

1/2對應的整體不同,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

(三)運用新知,拓展延伸:這部分內容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比較兩本書的1/3不同,使學生認識到:

1/3對應的整體相同,表示的具體數量也相同。

1/3對應的整體不同,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

使認識進一步提升的:

任何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相同,表示的具體數量也相同。

對應的整體不同,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

(四)鞏固反饋,發展能力

在處理具體練習中,我覺得應該指出的是。

1、畫一畫中,無論如何畫,只要是整個圖形的1/4是一個小正方形既可。[這樣的學習活動,既有利於加深學生對分數整體與部分關係的理解,又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2、練一練第1題重點是分割法、移動法、旋轉、合併這些方法的使用。

3、練一練第2題重點體現塗法的多樣性。

4、練一練第3題重點除了體現畫法多樣性之外,還要比較平均分之後,每一個圖形的兩個1/2是否相同;還要比較這三個圖形的1/2

是否相同。這部分其實是“總數相同,同一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也相同;總數不同,同一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相同”的知識點內容的教學。讓學生在直觀的基礎上,把已經形成的抽象認識,進行了及時的練習和必要鞏固和強化。

我們常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節課我不僅注重了知識的教學,同時也注意了學習方法的教學。讓學生在經歷猜測、驗證、總結的過程中解決問題,體現解決問題的方法。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是在學生已經系統地掌握了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內容。它既是對前面已經學習過的20以內退位減法知識的進一步發展,同時又是今後學習多位數退位減法的最直接的基礎。教材採用了買玩具的場景,通過求相差數的實際問題,提煉出計算題。教材在教學內容的編排上主要體現了三個層次:第一、以實際情景提供計算題,並呈現算法的多樣化。第二、讓學生動手操作、理解、掌握算法;第三、脫離直觀手段,讓學生思考算法。通過這樣的教學內容的安排,從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歷了由直觀操作、依靠實物思考到脫離實物思考的過程,遵循了由具體到抽象的原則,有利於學生抽象思維的培養,爲進一步提高計算速度、培養計算能力,解決實際問題打基礎。這樣的安排有利於學生從整體上掌握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更好的理解退位減法和不退位減法之間的聯繫和區別,是今後進一步學習兩位數減兩位數最直接的基礎。

二。說教法與學法:

(一)教法

1、指向策略:

在已有的兩位數減一位數不退位減法經驗上,再用原來的辦法就絕不了了,強調“6—8不夠減了,怎麼辦?”

2、過程教學。

讓學生參與和經歷整節課的思維過程,充分體現知識發生、形成的過程,充分發揮解題的思維價值,突出體現“自主性+思維性”。

本節課讓學生主動體驗擺小棒的過程,在其中感悟退位減法的算理,有助於形成清晰的口算思維。

3、方法滲透。

數學不僅是一種知識,而且具有豐富的思想和方法。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分析(此處要明白退位減法的算理),才能把數學講懂、講活、講深,才能使學生頭腦形成一個具有“活性”的數學知識結構,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發展。

4、問題解決。

把問題作爲數學教學的出發點,是現代教育的又一原則,注意設置問題情境,讓數學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活動,逐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會“數學的思維”。

(二)學法

1、遷移、推理。數學知識的積累是“堆積——壓縮”的過程,是在紛繁的數學知識中抽取精華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從而靈活的應用、解決實際的問題。在20以內退位減法和兩位數減一位數不退位減法基礎上,有了更大數的概念,積累了“不夠減怎麼辦”的經驗,從而推想出兩位數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與過程。這樣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學生的探索能動性。

2、自主操作、探究、合作、交流。

“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學法是新教育理念一直倡導的,也是有利於學生髮展的方法與策略,是對學生的一個更高層次的要求,要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需要幾個先決的條件,如:

(1)激起學生興趣的情境,活躍思維,創造參與的全體性。

(2)活動本身必需的物質材料。

(3)展示機會。

(4)及時鼓勵和評價。

兩位數的退位減法是計算的重點和難點,學生在已有知識基上,通過形象的動手操作,清晰退位減的過程,突破重點難點,獲得新的知識。

( 5)說教學準備:白板、、小棒。

三、說設計理念:

本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3部分第二課時。本課作爲計算的一種類型,屬於《新課標》四個領域之一“數與代數”的知識體系中。 數學的學習是師生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所以有效的學習更能促進學生的發展。維果茨基認爲:“只有教師走在發展的前面,這纔是好的教學。”其實質就是——教學要把那些正在或將要成熟的能力推向前進。我們要樹立新的教學觀——從重視認識向重視發展轉變,而促進學生的發展必須關注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尊重學生髮展的差異性,強調學生髮展中的體驗與交流的過程,使他們成爲發展與變化的主題,教師要在萬變中“扶植”課堂進行順暢,以變應變。

以下幾點體現了“發展”的教學觀:

1、充分了解學生的經驗。

布魯姆說:“對教學影響最大的是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在講述新的計算類型之前,要正確且充分了解學生的水平。對於這點的處理,可以在提問的環節不壓抑學生的問題。不僅可以鼓勵學生積極發言、認真思考,還可以順勢複習舊知,有個承上啓下的作用。

2、倡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交流”式學習

“自主探究”是一個活動過程也是學生的思維過程。師將大家帶入一個學生喜歡的.情境,學生髮現矛盾“6減8不夠減了”,探究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新課標》明確指出:“要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學習數學的過程不僅僅是計算的過程,還要能在推理和思考過程中學會交流和傾聽,進行體驗,激發更多的思維,有助於創新能力的培養。

3、重視創新能力的培養

“創新”是新教學理念積極倡導的,也是我們正在進行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學生的創新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瞬間迸發的,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提供給學生創新的機會。比如在這節課的設計中,計算36—8時可以生成很多的算法,是一個方法創新的好機會。另外創新是在活動中生成的,要提供給學生活動的充足條件,這是創新的物質基礎與可能性的前提。

四、說教學流程:

【一】複習準備

16-8= 36-4= 66-6=

這三道口算題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是學生“自主探究”新知識的基礎,爲知識的有效遷移、正確推理做好充分的準備。

【創新點:注意“66-6=”,這是很有新意的設計。上一節課學習的兩位數減一位數(不退位)是個位與個位相減都有剩的,而要過渡到不夠減,跨越一個正好夠的特殊情況,也是我們之前學習過的“幾十幾減幾”的問題。此處的埋筆不僅將知識層次化、系統化,還可以隱藏後面探討的算法的多樣化。這樣有利於突出教材內容的前後聯繫,有利於新舊知識的遷移,又爲兩位數退位減法計算中的“退位”做好準備。】

【二】情境導入

1、引出問題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對前面學習的減法計算掌握得這麼好!【舉起雙手的大拇指,這不僅僅是對學生的一種簡單評價,更重要的是給學生一種心理暗示,增加信心。】老師想請你們幫小明解決一個數學難題,你們願意嗎?(出示主題圖)請看上來!他遇到什麼難題了?(個別學生說、齊讀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你知道怎樣列算式嗎?

2、出示算式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在黑板上板書:36-8=

師:36表示什麼?8表示什麼?

學生:36表示一輛賽車36元,8表示小明有8元錢。要從36元裏面去掉8元,還剩多少元?就是小明還要再攢的錢,所以列式:36-8

3、引導學生探索計算方法。

(1)教師指導學生擺小棒。

師:怎麼算呢?6減8不夠減怎麼辦?【創新點:指向策略,引出矛盾,激發學生思維。】

請你們用小棒來擺一擺,想想你是怎樣算的,與同桌說說你的方法。準備好了嗎?請動手擺吧!(教師巡視)

(2)師:現在請一個同學說一說,你是怎麼擺的?

師:這個同學的方法,你聽懂了嗎?他很聰明,從30裏面拿出一個10,把6變成16, 16-8夠減嗎?請看黑板。(白板演示擺小棒。)【給學生充分多的時間去思考,去動手實踐;另外還要爲學生營造一個思考的氛圍和展示的平臺。通過擺小棒方式來理解算理,而不是就小棒說小棒,而是利用擺小棒來理解算理,使“直觀圖”與“算法過程”相連,這樣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水平,完成了“感知(動作)表象符號”的思維過程。】

(3)引導學生總結計算方法。

師:現在不擺小棒,說說你是怎樣算的?

學生:計算36-8,可以把36分成20和16,先用16去減8得8,再把8和20加起來就是36-8的差。

學生:個位上的6減8不夠減,把36分成20和16,先用16去減8得8,再算8加20等於28。結合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算法一: 16-8=8,20+8=28。【給多學生表現說算理的機會,個別說、男女賽說、齊說。】

(4)引導學生探索另外的算法。

教師:還有其他的算法嗎?

學生:也可以把36分成26和10,10減8得2,再用26加2得28。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算法二:10-8=2,26+2=28。

算法三:6和8差2,8-6=2,30-2=28。

算法四:從30裏拿出2和6合成8,30-2=28。

算法五:從30根裏拿出8根還剩22根,22+6=28。

【創新點:在彙報方法上的創新。請有想法的學生先說出自己的想法,然後用“心有靈犀”找知心朋友的方式接着補充想法,完成合作。這樣的設計首先可以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參與度;其次,找朋友是低年級孩子比較喜歡的形式,學生們很高興去幫助自己的朋友來完成任務,在激趣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最後,可以彌補剛剛思考的不足,在大家都思考的氛圍下,帶着另一部分人去思考。】

4、小結:(出示課題)

教師:同學們真聰明,腦袋一轉,就想出這麼多好方法!在計算時,只要你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算得又對又快就可以了。(指着複習題)前面學習的兩位數減一位數,計算時都能直接在個位減,而36—8,被減數的個位不能直接減一位數,像這樣的減法算式就是我們今天學的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板書: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創新點:方法創新。提倡算法多樣化,以及學生的自主選擇的意識。】

【三】練習反饋。

教師:感謝你們幫助小明解決了難題。現在老師將帶你們去闖關,有信心嗎?

1、第一關:()完成68頁做一做第2題。出示32—5學生在練習本上做後請一名上臺展示並說說理。齊說、個別說。

2、第二關:祝賀你們順利通過第一關,敢挑戰第二關嗎?()完成69頁完成練習十二第5題。咱們一起去釣魚吧!算對了你就釣到魚了。(搶答)

3、第三關:實際應用()看到同學們表現得這麼棒!老師想請你們用今天學習的本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願意嗎?

【四】小結:今天,你們幫助小明解決了數學難題,又順利地闖過3關。高興嗎?說說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有什麼收穫?

【五】板書

36 – 8 = 28 36 – 8 = 28

26 10 20 16

說課稿 篇3

一、 說教材

這篇課文根據我國著名古典小說<水滸傳>中的有關內容改編而成。林沖遭刺配來到小旋風柴進莊上,被洪教頭所逼與之比武,幾招之內便使洪教頭敗於棒下,最後使之羞愧而去。

全文共八個自段然,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可以分爲三大段。即1節,寫林沖被押解滄州來到柴進莊上;2至7節,詳寫林沖被迫與洪教頭比武的經過。8節,寫洪教頭敗給了林沖,滿面羞愧而去。人物描寫細膩傳神,故事曲折動人,讀來引人入勝、美不勝收。根據大綱要求及學生認知水平,制訂本課教學目標要求如下: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按事情發展的順序有條理地複述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綠線中的12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對課文語文文字的朗讀品味,讓學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學的薰陶,培養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感情。

教學重點:通過對林沖和洪教頭二人的語言和動作的描寫,生動地寫出了林沖的沉穩 與洪教頭的狂躁。

教學難點:根據人物的言行,分析評價人物特點。

二、 說教法

1、根據第一教時“學習生字詞、讀通讀順課文、瞭解主要內容”等任務,我選擇“導學反饋法”進行教學,其步驟爲“導向――導學――反饋”。導向:主要任務是讓學生明確教學目標,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引導他們進入良好的學習準備狀態。導學:強調學生的學習實踐。可以根據教學目標,組織學生開展個人自學、小組討論、大組交流評議、書面練習等活動。反饋:是指在重點內容導學以後的相對集中的評價和分析。教師要針對學生在討論和交流過程中反映出的正、反兩方面的`情況及時給予點撥或示範,使學生的學習逐步到位,逐步深化。

2、本人根據第二教時“讀議全文,分析評價人物特點,複述課文”等任務,採用“四步導讀法”,把第一教時看作是“四步導讀”的第一步――初讀、感知內容。循着其思路接下去導學:細讀,品析詞句――精讀,揣摩寫法――熟讀,積累運用。

3、第三教時拓展延伸階段,我採用“自讀――積累”教學法:明確目標,課外自讀,交流檢查,摘錄積累。

三、 說學法

針對教材特點及學生特色,我在三節課中分別授給學生如下幾種學法:

1、利用工具書和學查“無字字典”讀懂讀順課文。

2、根據學習目標,分步逐漸深入讀書法。

3、廣泛閱讀,巧妙積累法,收集信息,豐富自己。

四、 說教學程序

第一教時,先提出學習目標:掃除字詞障礙,讀懂讀順課文,給課文分段。採用“導學反饋法”引導學生自學探究。讀讀、劃劃、議議。爲第二、三教時整體感知、熟讀課文打下紮實的基礎。(具體環節略)

第二教時,採用“四步導讀”法教學。具體環節如下:

1、複習鞏固,引入正題。

這一過程讓學生聽寫生字詞,說說故事的主要內容。從整體上給學生留下印象,爲“細讀”做好準備。

2、細讀課文,分析評價人物特點

這過程指導學生抓住語言、動作描寫的有關語句,反覆朗讀品味來把握人物特點。這裏主要切忌提問太多、太碎、太雜。用一兩個問題統領整個學習過程,捕捉住學生的思維“焦點”。比如,可以讓學生圍繞“林沖的謙和忍讓及其他的武藝高強”去讀書探究,品析詞句。看從哪些詞句中可以看出來。

3、精讀課文,揣摩寫法

這一過程主要引導學生欣賞作者遣詞造句的“美”,揣摩其絕妙的寫法。可以組織學生賞析精彩的語段並細細體味傳神之處。從中吸取習作“營養”。

4、熟讀好詞佳句,積累運用有機結合

這一過程主要組織學生把自己喜愛的好詞佳句背下來,並交流說明原因,接着組織學生複述課文,複述課文藉助第一教時研究的段落提綱。

第三教時,採用“自讀――積累”教學法。

佈置學生課外閱讀有關“水滸傳”方面的書,並要求每人要記牢一個精彩的小故事,或水滸人物的趣事。在課堂上進行講故事競賽。課內外密切結合,培養孩子們的閱讀興趣,讓們體驗成功的快樂。

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角是最基本的幾何圖形之一,本節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點、直線、射線、線段的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角。,也是後面要學習的三角形、四邊形、圓、銳角三角函數等數學知識的必備基礎。因此學習本節內容對後續學習是至關重要的。

2、教學目標分析

國家新的課程標準規定,學生的學習目標應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行爲與創新融爲一體,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知識基礎,我將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1、通過豐富的實例,幫助學生理解角的形成,建立幾何中的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兩種描述以及四種表示方法,會進行度、分、秒的換算(知識與技能)

2、通過觀察、探索、類比、轉化、猜想等數學思想,初步培養學生利用運動變化的觀點,揭示事物間的相互聯繫以及把實際問題概括數學問題的能力。(過程與方法)

3、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養學生敢於實踐的能力,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從交流中獲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4、通過課堂探究,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拓展能力。(行爲與創新)

目標制定的依據:

這樣制定的教學目標,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符合本節課的教學實際,能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爲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提供了空間和時間。

3、教材的重點、難點、關鍵

國中數學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學生應掌握角的兩種定義、四種表示方法以及角度制之間的轉換。因此我設計的教學重點是:正確理解角的兩種定義,四種表示方法,角度制之間的轉換。難點是正確理解角的概念。教學關鍵是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正確理解角的兩種定義。

二、教學程序分析

在我們的數學課堂中,應該以學生的發展爲主線,以學生的活動爲主體,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爲了落實這幾點,我按以下五個階段完成本節課:

第一階段:創設情境,迎接挑戰。複習直線、射線、線段有幾個端點,爲後面給角下定義埋下伏筆,出示一組實物圖片,讓學生觀察圖片中哪種基本的幾何圖形?從而引出了這節課的學習內容:角。那麼角有哪些最基本的圖形組成呢?試着給角下定義?讓學生相互交流,說一說怎樣給角下定義。

教師巡迴檢查,看看學習參與活動的情況,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在學生髮言的基礎上,歸納出角的第一種定義。此時,給學生分析角的組成元素,組成角的兩邊是兩條射線,公共的端點是角的頂點,並介紹角的表示符號。通過學生的活動,就突破了角的第一種定義這個難點。

來一起看,下面圖形中,哪些是角?如果不是,請說出錯誤的理由。既加深了學生對定義的理解,又滲透了數形結合思想,讓學生在輕鬆快樂的學習氛圍中理解了角的第一定義。

第二階段:啓發探究,啓迪思維。

教師出示了由一個端點引發的三條射線組成的圖形,讓學生通過數角,進而探究角的四種表示方法:

(1)用三個大寫英文字母表示任一個角,表示頂點的字母要寫在中間;

(2)用一個大寫英文字母表示一個角;

(3)用小寫希臘字母表示單獨一個角;

(4)用數字表示單獨一個角。

並分析這四種表示方法的易錯點。在例題的處理中,強化了學生對角的表示方法的理解運用能力,檢測出了學生的課堂的學習效果。

在這一探究活動中,我設計了一組動畫,演示了銳角、直角、平角、周角是怎樣由一條射線沿其端點旋轉形成的過程。這樣,從運動變化的觀點,給角下第二種定義就水到渠成了。

通過動畫演示,學生形象的理解了角的第二種定義,也體現了多媒體對課堂教學帶來的獨特魅力。

通過教師演示兩個度數相近的角,讓學生說出用什麼方法區別出這個兩個角的大小,引入度量角的方法,在這裏,我感到非常吃驚的是,學生不僅說出了使用量角器度量角,還說出了重疊法度量角的方法。順勢我就讓學生自學教材,學出一度角是怎樣得到的,從中引入度分秒之間的換算方法,給學生介紹角度制,並簡要介紹弧度制與密位制,把課內知識延伸到課外,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接下來通過一組由淺入深的針對性練習,強化了學生對角度制單位之間的換算方法的理解。

角度制是國中階段中的一個特殊的重要的度量制度。由於學生在國小階段已經學過長度、面積、體積等單位之間的換算,對單位與單位之間的換算方法已具備了一定的基礎,但對度(°)、分(′)、秒(″)之間的角度制之間的換算還是第一次接觸。讓學生明確角度制是60進制,區別於10進制、100進制、1000進制是一個關鍵。

第三階段:引導落實,習題檢測。

教師通過出示一組檢測題,將本節課的知識點進行變式訓練,瞭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在這組習題中,教師重點要強調講解後兩道訓練角的表示方法的習題,這是針對學生的易錯點設計的。

第四階段:小結深化,建構認知。

通過對學生的做題及發言情況進行點評,由此小結出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和易錯點,促進學生的能力提高。然後,讓學生指出教師上課還須改進之處,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

第五階段:佈置作業,實踐創新。

在課外拓展練習中,我特意設計了一道必做題,一道選做題,一個數角的課外探索題,鼓勵學習探索數角的規律。這樣設計,想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共同的提高。

 三、教法與學法分析

在本節課中,我注重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變接受式學習爲自主探索式學習、合作學習,採用了啓發引導法、課堂研討法,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之中,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可以從以下二方面得到體現:

1、通過讓學生觀察、演示、嘗試、分組討論等形式,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進而達到了教師的教法與學生的學法的有機統一。

2、本節課我的指導思想是:體現自主性,不強制灌輸,重在引導點悟;體現針對性,不主觀臆想,根據學情有的放矢;體現操作性,不籠統抽象,儘量具體直觀;體現鞏固性,不一蹴而就,而是梯度練習,反覆強化,進而達到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目的。

七年級是學生由國小到國中的一個過渡階段,與國小相比,無論在知識的深度、廣度和難度上,還是在能力的要求上,都要求我們對學生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對學生的學法進行指導。通過指導,讓學生改進或完善原來的學法,吸納和採用新的學法,從而儘快地適應新的學段的學習,促使學習過程形成良性循環。

本節課中,我始終努力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發揮主導作用這一理念,尋求教與學的最佳結合。我十分關注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學習態度、性格特徵和價值觀念,讓學生敢說,敢想,敢問,敢創新,促使學生不僅要“學會”而且要“會學”。本節課我主要從以下方面對學生的學法進行了指導:

個體探究與小組討論相結合,達到獨立思考與適當交流的統一;教師講授與學生自學相結合,達到教師講與學生思、學生練的有機統一;課堂練習與課外拓展相結合,達到學法於課內,提高在課外的有機統一;數學問題與實際問題相結合,達到數學與生活的的有機統一;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與參與小組合作相結合,達到培養學生學習品質與團協協作相結合。

 四、教學效果與思路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很好地掌握了角的兩種定義,四種表示方法,說明了我對教材的重難點把握比較到位的。上得到了圓滿的解。但是在進行角度制的轉換時,個別學生還是不夠熟練,但由於本節課只是第一課時,後邊還要深入的學習,相信這個問題學生能夠熟練掌握。

讓學生經歷觀察,演示,動手操作,啓發引導學生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達到教法與學法的有機統一。採用啓發引導,體現自主性,不強制灌輸;通過自主探索,體現操作性,重在引導點撥;通過梯度練習,體現鞏固性,發揮主體作用;採用形象演示,體現趣味性,儘量具體直觀;學法於課內,拓展於課外,構建數學大課堂。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分析,學情解析,目標定位

(一)教材分析:

《方程的意義》是第二學段北師大版四下第七單元第二節的內容,它是學生學習了四年用算術思想解題後,在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時也是今後學習運用方程解決整數、小數、分數和百分數問題的重要基礎。

《方程的意義》對於兒童來說是一堂全新數學概念課,是算術思維的一種提升,是數的認識上的一個飛躍,在用字母表示未知數的基礎上,使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數學工具,從列出算式解發展到列出方程解,從未知數只是所求結果到未知數參與運算,思維空間增大,這又是數學思想方法上的一次飛躍,它將使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二)教學目標:

結合教材的特點和學生已有的知識生活經驗以及新課標中概念教學的理念,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爲:

1.結合具體情境,瞭解方程的含義。

2.會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等量關係。

3、經歷從生活情景到方程模型的建構過程,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繫。

4、讓學生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進一步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產生對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列方程時的數量關係與列算式時的思維過程有着明顯不同。用算術方法列算式時的數量關係是充分運用已知數量的運算得出未知數量,它把已知和未知完全隔裂開來,已知條件作爲一方,要求的問題爲另一方。而列方程的數量關係,是把已知和未知融合起來,共同參與運算。從列算式求答案的習慣思維轉向列方程表示等量關係,學生的思維會有一定的困難。

基於以上的思考,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爲:方程意義的理解以及在具體情境中建立方程的模型。教學難點是尋找等量關係列方程。

二、說教學過程

整堂課以"一切爲了學生髮展"爲出發點,在不任意增加知識點,不任意拔高教學目標,並能更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地前提下,我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大膽的改革。教學活動安排了五個環節:

1、創設情景,抽象出等量關係

等式是方程的生長點,學生在前幾冊教材裏對等式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爲了有利於方程概念的建立,我在教學中藉助天平首先讓學生體會等式的含義。

活動一:感知平衡,體會等式含義

課件出示一架天平, 在天平一邊放上兩盒一樣重的牛奶(250克)和另一邊放上一杯500克開水),請學生仔細觀察後說一說你發現了什麼?再請學生用一個式子表示天平現在所處的狀態。從學生的熟悉生活情境入手,既讓學生從天平"平衡"中體會到等式的含義,又能較好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樂趣。這樣的安排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活動二:觀察發現,抽象出等量關係

我創設3個具體情境,讓學生觀察天平從不平衡到平衡的變化過程,真正體會天平左右兩邊的質量相等,可以用等式表示。通過天平的動態變化得出若干個不同的等式,從而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等式含義的理解。這樣設計,主要是給學生創造一個用眼觀察,用腦思考的機會,讓他們親自感知多個含有未知數的等式的來源,將"重視結論"的.教學轉變爲"重視過程"的教學,不生硬的塞給學生現成的結論,讓學生充分經歷方程模型的生成過程。

2.引導分類,抽象出方程的意義

運用剛纔得出的式子進行分類,並讓學生說說分類標準,從分類中直接導出本節課的課題:方程,在此基礎上,再次讓學生觀察,討論與交流,得出方程的特點,從而進一步理解方程的含義。這樣的設計我主要是給學生創造了一個大膽設想、敢於發現、抽象概括的機會,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真正體會到自己獲取知識、發現知識的成功樂趣。

3.分層練習,鞏固新知 在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找方程"、"猜方程"和"列方程"三個活動。通過活動加深理解消化鞏固所學的知識,並應用所學知識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特別是數學遊戲"猜方程"的出現,能引起學生強烈的爭論,讓學生在爭論中鞏固方程與等式的概念,使教學達到高潮,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到鞏固新知的過程中。

4.小結新知,明確收穫

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本節課的收穫,目的在於讓學生對本節課的新知進行一次梳理,通過總結概括再次讓學生體驗到探索新知的樂趣。

5.拓展延伸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我設計了用方程表示出把我們倆變得一樣重的方法,這樣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有着不同的發展。

(說說本節課的得意之處和遺憾地方)

說課稿 篇6

《稻草人》這篇課文講的是一個農人親手做的放在田裏看護莊稼的稻草人,由於看到稻子長出了新穗,而爲主人高興。由於發現稻葉上有小蛾及很多子而無比驚恐。又因自己無效的警告而愁悶。最終因蛾卵變成了肉蟲吃光稻葉而爲白白付出辛苦的主人深感痛心。課文表達了稻草人因能力所限,而無力挽救主人命運的痛苦心情,一個忠誠、盡職、心地善良的形象躍然紙上,浮於眼前。以下是稻草人說課稿範文,歡迎閱讀。

說教學要求:

1、學習並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稻草人的善良和盡職。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激發學生對窮苦勞動人民的同情。

5、教育學生有一顆善良的心,關心、體貼、幫助他人。

說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稻草人焦急的'心理活動。

2、學習作者通過描寫人物內心塑造人物形象。

說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等。

說教學過程:

一.學生自由讀課文,思考:

a. 文中哪些描寫與稻草人的特徵是相符和的?

b. 課文爲什麼把稻草人與牛、狗進行對比?

二.學生分別讀稻草人的外貌。心理活動。動作描寫的句子,體會:

a. 外貌描寫表現了什麼?

b. 文章有幾次心理活動描寫?每次表現了稻草人怎樣的心情?(高興、焦急、痛心)

c. 文章中幾次直接描寫老太太?分別是從那幾個方面寫的?各表現了老太太怎樣的心情?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以快樂的心情的反襯結局的悲慘,以樂寫痛,則痛甚)

三品讀句子,理解思想情感:

a. 給課文分段:

1.介紹稻草人的外貌,看看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普通,善良,堅守職責的好人)

2.用一句話話概括1---2自然段的主要人區類容。

3.稻草人爲主人做了那些努力?有效嗎?用一個成語概括這種情況(心有餘而力不足)表現了作者的什麼?(同情勞動人民卻又無力改變現狀的悲哀)

b學生自由讀第三自然段,本自然段中的心理活動可以分兩層?如何分?(回顧主人的悲慘經歷,爲主人即將得到的豐收感到由衷的高興。這一處伏筆的作用是什麼?)

1.學生談一談讀了本段的感受;

2.齊讀本段;

3.找出本段的比喻句,體會情感;(她的臉上滿是皺紋,倒像個風乾的橘子,那裏會露出笑容來呢!)(這一句可以從兩個方面理解:以往的生活悲慘,將來又會雪上加霜,更令人同情)

b.點名讀第四—五自然段:

1.文中的動作描寫實際上是什麼造成的?把他寫成稻草人的自覺行爲有什麼好處?(體現作者的同情與焦急,稻草人就是作者的代言人)

2.找出本段中的動作和心理活動描寫,作上記號;

3.作記號之處表現稻草人什麼心情,用文中的詞語概括(無比驚恐、着急)

c學生通讀1---5自然段;質疑問難。

說課稿 篇7

【說教材】

《早發白帝城》是二年級第四冊《遠行》這一主題單元中的一篇主體課文,同時也是一首流傳千古的佳作。課文是一首五言絕句,使用單純而豪放的語言表達了詩人豐富的情感,而且情景交融。

【說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4個生字,會書寫5個生字,學會多音字“還”。

2.能夠大致理解詩句含義,體會詩人行船途中的喜悅心情。

3.能夠熟練地背誦古詩。本課的重難點就是引導學生能夠大致地理解全詩的含義,體會詩中作者所表達的喜悅之情。因而,設計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着重完成二、三兩個教學要求,第二課時鞏固所學生字,並指導書寫。

【說教學策略】

一、自主合作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古詩更是如此。在傳統的古詩教學中,教師往往逐字的爲學生解釋,再把字意串起來,然後就是學生死記硬背這些古詩的意思。這樣的教學完全沒有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沒有考慮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獨特的情感體驗。在古詩教學中,我讓學生聯繫自己對古詩已有的認知水平,通過反覆誦讀藉助插圖展開想象,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古詩的情感及意境,然後在小組交流自己的理解。在課堂上創設出一種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和諧互助,充滿人文氣息的合作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主動意識和合作精神。

二、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語文教學得法於課內,延伸於課外。古詩教學的目的不只是爲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情感,更是讓學生體會到祖國語言文字的韻律美,意境美,感受到古詩是我國文化寶庫中的一支瑰寶,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激發學生積極主動誦讀古詩的興趣。

【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背誦課外古詩(李白所寫古詩)

學生已經會背了許多首古詩,所以教師的激趣會引發他們爭先恐後地吟誦起來,爲學生提供了一個課外自學、課內展示的舞臺。學生在爭先恐後地吟誦中,一種渴望學習古詩的慾望被點燃,興趣盎然的開頭,使新詩的學習成功了一半。這一環節既是積累,也是激趣。

二、指導方法——主動學習古詩

這一大環節中包含着三個環環相扣的小環節:

1.讀——識字教學。設計多樣形式,分散識字難點,提高識字效率,掃清誦讀古詩的語音障礙。

2.講——理解詩意。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藉助圖畫,邊讀邊看邊想象,把各自的理解議一議,以達到理解詩意的目的。

3.讀——體會情感。簡介詩作背景,體會思想感情,反覆誦讀,昇華情感。

三、拓展延伸——課外背誦古詩

蒐集、背誦唐詩,開一次“唐詩”交流會。《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1-2年級學段背誦優秀詩文50篇,而課本上提供給學生的肯定不夠,所以要調動學生課下自學古詩。這一活動將課內知識有效地拓展到課外,不僅調動了學生課下自學古詩的積極性,而且以充分利用課本以外的教育資源,突破教學內容的單一性。

說課稿 篇8

一、教學中我主要注重了以下兩方面:

1、藉助文本,引導學生想象說話,與文本感知進行整合。

針對低年級孩子注重感性體驗的特點,我首先利用圖片讓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看圖說說“醫生、爸爸、愛迪生的樣子”,從圖中感受到大家的急。然後再通過文字,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抓住重點詞“環顧四周、遲疑片刻、太暗、連連說不行……”感受“大家急得團團轉”的情景。

而在感受“爸爸又急又氣”的時候,讓學生想象說話“爸爸急得是什麼?”“氣得又是什麼呢?”學生以爸爸的身份進行換位思考,站在爸爸的位置來想愛迪生的行爲,這樣的體驗有助於對文本的深層次感悟,最後再通過朗讀讀出爸爸當時的心情和想法:把愛迪生拿鏡子玩以爲是在胡鬧。

在感悟爸爸的“恍然大悟”中,我以句式:“爸爸恍然大悟,明白了。”讓學生結合文本進行說話訓練,這樣設計一是語言的活用,二是對文本的進一步感知,明白愛迪生這樣做的原因。這裏學生的發言還是比較精彩的,答案也是多元的。

另外,還在“醫生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中,再次讓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問:“醫生,你在想些什麼呢?”這時學生的角色轉變爲醫生,這樣的角色體驗可以加深學生對文本的感悟。有的學生想到了誇獎,有的'學生充滿了羨慕(羨慕愛迪生的爸爸有這樣聰明的兒子),有的學生滿是敬佩(大人都想不到的辦法,他能做到)……我想這也是對文本的一個很好的拓展。

閱讀是學生與文本進行心靈對話的過程,也是學生享受閱讀,感悟生命,學會學習以及形成正確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過程。在整節課的教學中,我力圖以讀爲本,在朗讀中感悟,同時引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並抓住重點詞句,通過讀和想象促使學生去探究、去交流,去感悟,去領會愛迪生的聰明機智。

2、結合課題,落實科學小常識與文本的整合。

在課的設計過程中,針對課題《國小語文主題性教學實踐與研究》我也進行了有機的整合。比如在設計課前談話時,我特意把前一篇課文中的張衡請來讓學生猜一猜,通過猜科學家名字的形式,讓學生對已有科學方面的知識進行儲存。而在理解愛迪生的做法“由於鏡子把光聚在一起,病牀上一下子亮堂起來了”時,我讓學生結合自己平時的生活經驗說說這個科學道理,知道通過鏡子的反射可以把分散的光聚集在一起,科學小常識的滲透讓學生對愛迪生不由得翹起了大拇指。接着在課外拓展中,我通過一組愛迪生的科學成就圖片的展示,以此激起學生愛科學,向愛迪生學習的慾望。最後在總結中也能結合課題,讓學生以愛迪生、張衡爲榜樣,在平時的生活中多觀察、多動腦筋,多發現身邊的科學知識,課內向課外延伸。

二、課後的思考:

課雖然已經上完了,但留給我最多的還是思考:

1、這樣的預設適合學生的接受能力嗎?

四次試教,四種結果。在何老師、楊老師、周老師和全體學科組老師的共同研討下,從初稿到第二稿、第三稿,最後展示的

過程,不斷地修改、完善,但課堂上學生的表現還是與我們的預設有一定的距離,特別是在理解“大家急得團團轉”的時候,學生似乎一直在邊緣徘徊,沒有達到預定的效果。問題到底在哪呢?當然,最大的問題在於我對課堂的調控不夠,課堂語言不夠精煉,但後來在聽了徐老師的意見後,覺得也有道理。徐老師認爲應該把第2自然段連起來上,這樣“急”就很明顯了。

2、課堂似乎沉悶了一些。

與平時的課堂相比,那天學生有點提不起精神的感覺,特別是一開頭在體會“急”的過程中,學生的表現慾望並不強。是不喜歡這種類型的課文?還是對老師的引領存有疑惑,以至於不敢表達?像這樣科學類的課文,怎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呢?

我們經常說: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在整個磨課的過程中,在那麼多優秀老師傾心地幫助下,我對鑽研教材、分析教材、理清脈絡有了一定的認識,這對我來說就是一筆不小的財富。但課堂還是有很多的不足,請各位老師多提寶貴的意見,謝謝!

說課稿 篇9

一、 說教材

《東方之珠》是蘇教版第五冊的一篇課文。全文共六個自然段,採用“總—分—總”的結構方式介紹了香港這繁華的都市。文中語言簡潔、優美、對香港的介紹層次清晰。先交代了香港的地理位置與三大景觀,再分着介紹香港“迷人的沙灘”、“著名的公園”和“繁華的街市”,最後再總的讚美了香港無比璀璨的“東方之珠”。

根據教材特點和大綱要求,我預設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課文的誦讀品味,感受香港的繁華與美麗,從而激發學生熱愛香港、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4、能仿照課文第五段的寫法,圍繞中心寫一段話。

二、 說學生

作爲三年級的學生,對於語文學習已有了一些知識能力的儲備:在工具書的幫助下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和作用;初步學會了默讀,能對課文中有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夠根據課文仿寫習作。但有同的學生的學習起點不同,學習個性和方法也不盡相同,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因材施教,因人而異。

三、 說教法

在教學中,以學生學習爲主,發展思維,培養學生髮的學習能力。在教學方法上,主要採用情境教學法,以讀代講法,圖文結合法等。

四、 說學法

在整堂課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的學習,運用讀、思、劃、議、說等方法,以及小組討論的形式,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把課堂還給學生,使 “教堂”變爲 “學堂”。

五、 說教具

圖片、課文朗讀錄音、多媒體。

六、 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揭示課題

高爾基曾說過“最難的是開始,說是第一句話。如同在音樂上一樣,全曲的聲調,都是它給予的。”導語要是能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和興趣,使他們對將要學習的內容產生好奇,從而引導他們進入預定的教學軌道。教學時,先播放“東方之珠”這首歌曲,從而引出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東方之珠》。歌謠之後問:好不好聽?你們知道“東方之珠”是哪能裏嗎?此時的學生一下子活躍起來,對課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使接下來的學習愉快主動參與。

(二)、學生充分朗讀,整體感知全文

在教學過程中,遵循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按照“感知—理解—運用”的過程,首先讓學生自讀課文,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瞭解文章大意。再讀課文,給課文分段,知道課文從“迷人的沙灘”、“著名的公園”和“繁華的.街市”三大方面描寫香港。

(三)、創設情境,合作交流,點拔精講,解難質疑。

出示課文圖片、課前收集的有關香港的資料或播放資料片讓學生觀看。讓他們置身其中,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接着分小組讓學生說說:你覺得香港哪裏最美?假如你是導遊你如何介紹這個地方?在各個小組長的帶領下,各小組進行合作交流介紹香港。最後在小組內談談自己旅遊的感受,以瞭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是否正確、到位,幫助學生更深層次理解課文。

在學生談自己的感受時,第二段注重引導他們領略:浪平沙細、陽光和煦的海灘風光;感悟“漫步……”“沐浴……”“傾聽……”時的舒適、嫺靜。從而真切體會“真是舒服極了。”——陶醉於迷人的沙灘的美。

第三段中緊扣“精彩”一詞,抓住“頂球、鑽圈、舉重、嬉水、跳躍”展開想象練習說話,說說:你在公園裏看過什麼表演?並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說。這樣既聯繫了學生生活體驗,又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最後再播放海洋動物的表演錄像,進一步讓學生感受到瀏覽公園的歡樂,體會到遊客的歡愉。

第四段注重引導學生抓住“大廈多、商店多、人多”這三多來感受銅鑼灣的繁華熱鬧。最後第五段注重引導學生明白它是總分的構段方式,同時運用了“成了……” “像……”“如同……”這一連串的比喻句表現了城市的美麗,再次播放多媒體(夜景圖)讓學生感受香港的迷人的夜景,由哀的讚歎出“真是一顆無比璀璨的東方之珠。”

(四)、朗讀昇華,激發情感體驗

朗讀指導是閱讀的重點。讓學生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句子來讀一讀,在讀中抓住重點詞來朗讀,在讀中獲得言語的美感,在讀中感受香港的美,在讀中使自已的情感與文字之間產生共鳴。

(五)、學習寫法,拓展創新

學習課文第四段的寫作方法,圍繞中心寫一段話。從閱讀到寫作,這樣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形成和渠道,使學生學會學語文,用語文。

(六)、板書說明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珍版,是直觀教法的體現,展示教學的總體思路。根據課文總分總的結構特點,其板書設計爲:

14 東方之珠

迷人的沙灘

著名的公園 無比璀璨

繁華的街市 “東方之珠”

美麗的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