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雪》說課稿

說課稿 閱讀(1.79W)

作爲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雪》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雪》說課稿

《雪》說課稿1

一、說教材

首先,本文所處的單元在教材中位置。這套語文教材,小說有兩個單元(分別在第一冊和第二冊的第五單元),第一冊欣賞小說的重點是小說的情節和人物,第二冊欣賞小說的重點是欣賞小說的表現手法和語言,第一冊的小說單元的學習是在國中基礎上的提升,具有承上啓下的作用。

其次,本文在單元中的位置特殊,這篇課文是課外自讀課文,自讀課文承擔着本單元目標知識的進一步理解、掌握、以及自如運用的重任。

再次,本文着重刻畫人物性格的轉變,同時在語言、行動、心理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的技巧是歷來被人們所稱道的。

因此,我制定瞭如下學習目標:

1、能夠複述課文的情節,

2、瞭解主人公林沖的性格變化,

3、學習本文通過語言、行動和心理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

二、說學情

學生在國中已經接觸了小說,不少學生還看了電視劇《水滸傳》,知道大概的故事情節,同時學習了《阿Q正傳》、《項鍊》等三篇課文,應該能掌握本單元的重點。我所教的.這個班男生比較的多,男生具有爭強好勝的個性,比如在網絡遊戲中,自己所練的人物想成爲級別最高、裝備最好的人物,看厚厚的玄幻武俠小說,具有一定的英雄情結,但對語文課興趣一般,語言的表達和概括能力相對差一點。於是我的教學重點:瞭解主人公的性格變化。難點:學習本文通過語言、行動和心理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這樣,通過英雄林沖性格分析,知道林沖性格的兩面性,健全學生的人生觀。

三、教法與學法

學法:合作探究,“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本文是自讀課文,而自讀課文的教學“強調以學生活動(自讀、自析)爲主”,所以我把閱讀分析權交給學生,使自讀課文成爲學生“知”向“行”轉化的訓練場。

教法:爲了能充分發揮教學單元的整體效應,體現教材的編排意圖,遵循自讀課文的教學原則,我進行了“自讀課文四步教學法”:

一、回顧——同化學習目標,

二、合作——初步理解目標,

三、探究——深刻領會目標,

四、延展——促進目標運用。而教法與學法是辨證統一的。

四、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

當我們面對惡勢力時怎麼辦?我想只有兩種方式:要麼是屈從,要麼是毫不妥協。屈從可能帶來暫時的生存,但結果往往是恥辱的;相反,毫不妥協可能導致肉體的消滅,但表現出來的勇氣,將讓後人仰望。在陰森恐怖的山神廟,在風雪連天的草料場,面對高俅的緊逼,林沖是怎麼選擇的呢?今天我們一起探討由金聖嘆評點的《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目的:面對惡勢力,重慶人打了漂亮仗,面對惡勢力我們怎樣選擇,引起學生瞬間的思考,幾百年前的林沖又是怎樣的選擇,設置懸念,引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在下面閱讀課文的過程中,讓學生思考自己面對惡勢力與林沖面對惡勢力時的態度又有何不同,應該怎樣做。

(二)研讀課文

(1)閱讀課文,情節是如何展開的?

依據:欣賞小說,先從故事情節入手,本單元的三篇講讀課文老師已經提供了範例,通過此環節瞭解學生對本單元目標知識的理解、掌握、以及自如運用的情況。

(2)複述課文的情節。

依據:我所教的這個班男生比較的多,語言的表達和概括能力相對差一點,因此,一方面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另一方面使學生進一步瞭解故事情節。

(體現了教法中的第一步:回顧——同化學習目標)

(3)精讀課文,小組內探討,在解讀課文的過程中,有哪些疑問需要大家共同探討解決的,把小組的問題寫在紙上。

依據:自讀課文是講讀課文的延展與深化,教學自讀課文的目的是學生在教師教學講讀課文的前提下,自覺、準確的把“知”(講讀課文學習中所獲得的基礎知識、閱讀方法、經驗、規律等)遷移到自讀課文的學習中,以實行“行”。

(體現了教法中的第二步:合作——初步理解目標)

(4)收集問題,彙總學生的問題,用投影儀放出來

依據:“學會合作”已成爲現代人生存的基本素質,也是現代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在合作學學習中學會合作,在合作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集體的力量和智慧,學會合作與學會知識同等重要。可以使學生從多交角看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學生的問題收集上來後,發現學生的疑問圍繞林沖這個人物身上,於是,我就把學生集中反映的幾個問題寫在紙上,用投影儀打出來,接着,我就讓學生回憶講讀課文老師是如何分析人物,作家在塑造人物形象時,往往採用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爲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等,然後採用圈、劃、點的讀書方法找出這些語句,對特別難的地方,老師適當的引導,然後對這些語句進行揣摩,理解林沖的性格。

解讀完林沖,我讓學生朗讀結尾一段,體會林沖的沖天怨氣。請學生上黑板用曲線圖表示林沖性格的變化,總結林沖性格的變化:林沖就像經過火而涅槃的鳳凰一樣重生了。

(這樣做是把學生合作的成果進行歸納,使之更有條理。體現了教法中的第三步:探究——深刻領會目標)

(5)隨堂練習(檢查合作探究的效果)

(6)小結:這節課,我們通過情節的複述,對課文中林沖的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的分析,把握了人物形象,從而理解了人物性格的變化,這就是鑑賞文學作品中人物形象的一種較好的方法,同學們如果有興趣,課後可以試着運用這種思路去用心感受一下《水滸》中另外一個很有個性特點的人物——魯達。(出示作業題)

感受魯達:金聖嘆評點魯達:“魯達自然是上上人物,寫得心地厚實,體格闊大。論粗魯處,他也有寫粗魯;論精細處,他也甚是精細。”

(體現了教法中的第四步:延展——促進目標運用)

教學後記:這是一篇自讀課文。

《雪》說課稿2

教材分析

本課是選自美國電影《音樂之聲》中的一首插曲。歌曲爲C大調,單二部曲式。除了第二樂段第一小節出現“×0××”的節奏型外,其他的節奏和音調都與第一樂段相似,加上採用3/4拍子和中等的速度,就決定了它的格調優雅恬靜。因此投入感情演唱好這首歌曲將對學生的情操陶冶起到一定潛移默化的作用。歌曲的第一部分好似在低聲訴說着純潔的雪絨花在盛開的美景;第二部分由“景”轉爲“情”,由對雪絨花的讚美,轉向對德寇侵佔下的祖國的深深祝福。

學情分析

(1)由於本歌曲是一首外國歌曲。學生對外國歌曲的相關文化的瞭解不是很多。以至於不能很好的表現歌曲的的情感。

(2)八分休止符的節奏稍微複雜,準確的`演唱八分休止符將會成爲本首歌曲的演唱難點。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歌曲,達到能有表情的演唱的要求。

2、通過學習三拍子以及分組體驗,達到能感知音樂要求。

3、引導學生認真傾聽音樂,積極思考音樂在電影藝術中所發揮的作用。

教學重點難點

1、能有表情的演唱歌曲爲重點。

2、學習三拍子以及分組體驗,進而能感知音樂,八分休止符的演唱爲難點。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衆所周知,良好的情境,可以帶給人以美的享受,可以喚起人審美情感。教學情境的巧妙創設,對於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提升學生音樂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審美價值。

我從學生身邊最熟悉的事物“花”入手引出雪絨花,並進一步瞭解雪絨花的有關知識,爲新課的教學埋下了伏筆。

二、寓教於樂

準確地演唱歌曲是本課的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點。

1、音樂是聽覺的藝術,而想讓學生走進音樂的殿堂,感悟音樂藝術的真諦,聆聽便是打開音樂殿堂之門的一把鑰匙。所以我首先讓學生聆聽歌曲錄音範唱,發揮學生的聽覺作用,整體感受歌曲;然後再一次帶着問題去聆聽,感受體驗歌曲的情緒、節奏特點;再一次在感受三拍子強弱規律基礎上聆聽歌曲,達到在一次熟悉旋律的目的;接着聆聽老師範唱激起學生演唱慾望。

2、接下來學唱歌曲。在多次聆聽的基礎上直接跟老師琴聲演唱歌曲,並找出重難點解決。

3、然後啓發學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學會了歌曲,如何能把握好歌曲的情緒,使學生能深情的演唱歌曲呢?這也是本課的教學目標之一,分析歌曲鼓勵學生用自己聲音表現歌曲,提高了學生的聲音表現麼能力。

4、、用英文演唱歌曲,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三、創新實踐

給學生一個展示自己的空間,培養學生表現能力,體驗成功的喜悅。

四、拓展延伸

通過比較影片中兩次不場景的演唱體驗音樂在影片藝術中的作用

五、課堂總結

《雪》說課稿3

一、創設情境導入

(媒體演示)望着這雪花紛飛的冬天,你想說什麼?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

出示課題,板書:雪被子(個別讀――齊讀)

過渡:這條雪被子到底是怎麼樣的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感受一下。把書翻到。。。

二、初讀課文

1、遇到生字多讀幾遍,把課文讀通順。

2、想想,讀了課文後,你覺得這是一條怎麼樣的雪被子?

檢查(課件):麥地 蓋上 淘氣 口哨 做夢 裙子 藍天 跳舞 麥穗 豐收

雪白的被子 覺得暖烘烘的 淘氣的北風 快樂的夢 金色的麥穗

這是一條()的雪被子

三、想象過渡,學習第一、二段

1、(音樂響起,雪花飄)“冬天到了,北風吹,雪花輕輕地飄着,軟軟的,白白的'”看課件。

2、多美的雪景,打開書,輕輕地讀讀第一段,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

3、教學句子(隨機):你最喜歡哪一句?

出示句子:小雪花滿天飛,輕輕落在麥地裏。

(1)自己先讀一讀,想一想:你覺得這句話該怎麼讀?誰來讀?指讀,評議;

(2)指導朗讀:呀,我真的看到雪花了,我聽到雪花輕輕地落下來了!呦,這麼多雪花!雪花真多啊,滿天飛。聽了你們的朗讀,我也想讀了!教師範讀;學生再讀,評議;

(3)齊讀。

出示句子:小雪花給麥苗蓋上雪白的被子,麥苗覺得暖烘烘的。

(1)自己好好地讀讀這句話,想想,你知道了什麼?

(2)點擊:暖烘烘你在什麼時候感到暖烘烘的?像這樣的詞語你能來說出幾個嗎?(綠油油、紅通通,亮晶晶)

(3)讀好“暖烘烘的”

(4)小麥苗在雪地裏會怎麼想呢?

(暖和)師:那你能把暖和的感受讀出來嗎?

(感激)師:是啊,那你能把體會的到的感激讀出來嗎?

(5)下面,誰能把兩句話連起來讀一讀。(指名----齊讀)

4、出示句子:淘氣的北風吹着口哨來了,想吹跑雪被子,可是怎麼也吹不動。

(1)淘氣的北風會怎麼吹?試試看!

(2)說說:北風會怎麼吹?

(3)北風那麼使勁地吹,可是——(沒有吹動,再讀一次!)

5、小麥苗睡在雪被子下面,暖烘烘的,多舒服啊!拿起書,我們一起讀第1——2段。

 四.課堂小結:

雪被子保護了小麥苗們,小朋友們看啊!雪被子下面,小麥苗正在做着快樂的夢。他們會夢見什麼呢?下節課我們再來學習。

《雪》說課稿4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要說的是《雪》這篇散文的教學設計。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難重點、教法學法和教學過程五個部分說課。

一、說教材

《雪》是魯迅散文詩集《野草》中最明朗的抒情散文之一。教材把本文編入九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中。文章用生動形象的語言細緻描繪了“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兩幅雪景。文字優美,情感含蓄,寓意深刻,對培養學生的朗讀和語言感受能力是難得的佳篇。在雪花紛飛與凝思的幻想中,爲人們譜寫出追求美好理想的心聲,寄託對生命的思考和把握。

二、說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規定,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本文要求學生加強朗讀,注意聯想和想象,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基於此,我設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反覆誦讀,初步瞭解散文詩的特點。比較南北方雪的特點,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語言,理解寓意,並能說出自己對文章的獨特感受。

3、領會作者在文中寄託的精神支柱,培養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三、教學難重點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新課標特別強調朗讀的作用,要求學生在朗讀中增加積累,發展情感,加深體驗與感悟。據此本文的教學重點確立爲:通過多種形式的反覆誦讀,體味作者情感,理解文章內涵。

人們常因魯迅先生深沉冷峻的散文語言而感到深奧難懂。所以,消除學生的畏怯心理,激發學生的聯繫與想象是本文學習的一大關鍵。本文教學難點確立爲:理解寓意深刻的語句,理會作者在文中寄寓的精神追求。

四、教法與學法

爲了實現教材編者的意圖,本課案力圖創設開放、民主、平等的交流氛圍。

1、學生以讀促悟,感知文意。品析精彩,並摘抄積累。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互動交流等多種形式,完成學習任務。

2、教師在引導學生逐步深入閱讀的基礎上,逐漸完成對重、難點的突破。

3、藉助多媒體的形象直觀與容量大的特點,提高課堂實效。

五、教學過程

(一)快速搶答,激趣導入:

我介紹與魯迅先生相關的文學常識,學生可以在描述過程中快速搶答,由此引入本課學習。(板書課題)

析:我在導入環節中以作者簡介爲切入點,大部分學生都有所儲備,能積極參與,而競賽形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鞏固重要的文學常識。同時也爲本文的學習作了準備。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A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要求:注意讀準字音、停頓,注意體會本文語言特色。

B教師簡單介紹散文詩特點,並明確誦讀的重要性,爲進一步賞析作準備。 散文詩是介於散文和詩歌之間,兼有詩歌和散文特點是的一種現代抒情體裁,

從本質上來看,它有詩的意境、詩的情緒和詩的想象,從形式上來看,它又和散文一樣不分行、不押韻,語言比較自由。

析:學習散文詩最好的方法是誦讀,通過反覆誦讀去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領略文章的優美的意境和濃郁的詩情,從而理解文章的豐富內涵。

2、錄音範讀課文,學生傾聽感知。提問:文中描繪了幾幅畫面?

析: 本文畫面感較強,聽讀課文,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聯想與想象,感受兩幅畫面。

3、學生談談從聽讀中感受到的畫面。 (板書)

兩幅畫面: 江南的雪

朔方的雪

(三)精讀課文,品味賞析:

1、同桌合作探究,以“我更喜歡的是_____的雪,它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點,是一種_____美。”的句式互相交流自己對兩個地方的雪的看法。 析:因爲一些學生說話往往欠缺條理,而用規定句式來作答,可以引導學生說完整話,更清楚的表達自己的見解。

2、學生細讀自己喜歡的雪景圖,圈畫精彩的詞句 ,揣摩寫法,並加以賞析。

3、集中交流,師生稍作點評。(板書)

江南的雪 滋潤美豔,充滿溫情,生機勃勃 優美

朔方的雪 堅硬燦爛,昂揚向上,飛旋升騰 壯美

析:此環節既爲品味本文的精美語言,又注重引導學生結合語境談表達效果。這兩種雪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其實也表現着作者的一種感情傾向。

4、

①在描寫雪景的過程中,作者感情更傾向於哪一方的雪?從何看出?(投影寫作背景介紹)

學生討論後各抒己見,老師點評明確從對南北兩處的雪的描寫來看,魯迅更爲欣賞“朔方的雪”。作者雖然極寫江南雪的美豔,孩童的歡樂,雪羅漢的有趣,表現了對故鄉的懷念之情,且因雪羅漢的消融流露出對美好的事物不能常在的`惋惜之情,但作者並不是沉迷於優美然而虛空的幻境中,求得精神上的安慰。他真正向往的是壯美的現實戰鬥生活,渴望從自然的偉力中汲取鬥爭的勇氣和力量,永葆戰鬥青春。所以,面對眼前的實景,他寫道:

朔方的雪花在紛飛之後,卻永遠如粉、如沙,他們決不粘連,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這樣。

此處一反先前溫婉、纏綿的情調,語氣異常剛勁、果決,這不僅是對朔雪質地、形態的摹寫,同時還透露出作者“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毅然決然地砍斷了與社會現實極不協調的思想情緒。隨後對飛騰的朔雪磅礴的氣勢、浩大的聲威的酣暢淋漓的抒寫,不也正是作者不屈不撓的戰鬥的人生觀的形象寫照嗎?

②作者的這種感情集中體現在哪一句?

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北方的雪的特徵之一是孤獨,在這裏它還被表現成死掉的雨的意思。江南的雪已經死掉,而朔方的雪,在孤獨的旋轉升騰中昇華,成了雨的精魂。北方的雪完成昇華是與死亡聯繫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獻身,讓它成爲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堅強內核的精魂。

析:設計此問題是爲了促成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全文內容

③作者寫雪景僅僅是爲寫雪而寫雪嗎?

王國維先生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作者借描寫南方的雪表達了對故鄉的深情懷念與熱烈讚美,借描寫北方的雪讚美、歌頌鬥爭精神和不屈意志,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借景抒情。

析:在充分賞析課文後,結合寫作背景來理解,對語言有了深入感知。通過設計以上幾個問題,使學生真正明瞭文中寄寓的作者的精神追求,從而完成了難點的教學。

(四)美讀課文,領略意韻:

爲了更進一步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們在前面的基礎上,美讀課文,領略文章的意韻。

請女生誦讀描寫江南雪的前三段,盡現其溫婉柔美的美感。男生誦讀寫北國雪景的後三段,讀出其雄渾俊偉的氣勢。

(播放背景音樂,使學生沉浸在審美的意境中。)

析:此環節既能激發學生的誦讀熱情,又能深入體會文中寄寓的情感。

(五)同題寫作,拓展延伸:

1.“一千名觀衆,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魯迅筆下的雪,融入了作者獨特的情感體驗。那麼同學們對雪又有什麼樣的感受與體驗呢,請拿起你的筆,抒發出你內心的那份情感吧!

(六)總結

同學們,閱讀魯迅先生的《雪》,我們既欣賞到了南國那滋潤美豔如溫婉恬靜的江南女子的優美雪景,還看到了如粉如沙粗獷豪放如北國男兒般的壯美圖畫,更體察到了魯迅先生那永不屈服堅強獨立的鬥爭精神,讓我們也象先生那樣,用堅強與獨立去戰勝我們學習與人生中的一切困難吧!(輕音播放《我愛你,塞北的雪》)

自我評價:

本課案較好的體現了新課標的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教學中抓住了散文詩的特點,讓學生通過反覆誦讀來感悟、品味和賞析文章,重在感悟和體味詩人在特定情境下的獨特感受和體驗。突出了朗讀訓練和思維訓練,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都符合新課改的精神。拓展延伸部分進行同題寫作,將本課學習引向縱深。教學中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討論的學習方式很好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雪》說課稿5

大家好!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是《雪》,它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篇散文詩。下面我將從五大方面陳述我的教學設計與設計理念。

一、說教材

《雪》是魯迅散文詩集《野草》中最明朗的抒情篇章之一。文章篇幅不長,卻用生動形象的語言細緻地描繪了“江南雪”與“朔方雪”兩幅雪景圖,在雪花紛飛與凝思的幻想中,爲人們譜出了追求美好理想的心聲。編者把它放在這個單元第一課,主要是因爲這篇文章語言優美,情感含蓄,寓意深邃,體現出散文詩的突出特點。自然萬物,風花雪月,在作家的筆下,化成了一行行充滿感情的文字,最能打動讀者的心。這單元的文章都是由作者在尋常事物中激起的心靈之聲。《雪》既是一篇即景抒情的詩篇,又是一篇寓意深邃的散文詩。在優美的自然景物的描繪中,象徵和寄託了更爲深遠的情思。國中教材中魯迅作品不少,但都沒有讓我們從立體上去真正瞭解魯迅這個人,這篇文章恰是讓學生去了解魯迅思想感情,性格品行的好契機,基於這樣的考慮,我設計了本堂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培養閱讀和欣賞散文詩的能力,指導學生通過誦讀,體味作者深遠的思想情懷。

(2)瞭解江南的雪與北方的雪各自的特點。

(3)品味語言,理解一些深奧難懂語句的深層含義。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查閱資料瞭解作者、作品。

(2)通過多種閱讀方式, 揣摩文章的感情基調。

(3)通過啓示、點撥和討論等方式,理解語言中的寓意,體味作者深遠的思想情懷。

【情感、態度與價值】

領會作者在對南北不同雪景描繪中寄寓的精神追求,從而感悟人生,培養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難點

八年級學生閱歷較淺,心理不夠成熟,理解感悟能力偏低。再加上魯迅先生內蘊深刻,生澀難懂的作品風格,學生閱讀時容易產生畏難情緒,這些都會影響他們對文章深邃寓意的理解和把握。所以,情境導入,反覆誦讀,消除學生的畏怯心理,激發學生的聯想與想象,分解、弱化難點是教學的一大關鍵。

基於這點考慮,再結合前面對教材的分析,我將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設定爲:反覆誦讀,瞭解江南的雪與北方的雪各自的特點。培養閱讀和欣賞散文詩的能力,指導學生通過誦讀體味作者深遠的思想情懷。而把領會作者對不同雪景的描繪中寄寓的精神追求作爲本堂課的。

二、說教法和學法:

爲了實現教材編者的意圖,我試圖創設開放、民主、平等的交流氛圍,在指導學生進行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互動交流,引導學生充分地談感受、議寓意、說理解、析語言,展示學生的個性化的閱讀理解,多角度感知散文詩的描繪的意境,理解課文的所寄寓的思想,賞析作品精美的語言,深入領會散文詩《雪》的豐富內涵。

三、說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

導入課題 初步感知 品讀探究 提練主旨 教師總結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播放音樂《我愛你,塞北的雪》

雪,對於我們北方人來說,再熟悉不過了,它以素潔的靈魂,動人的姿色,博得了許多人的鐘愛,一代文壇巨匠魯迅也是十分愛雪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六課,去領略魯迅筆下獨特的雪。(板書課題)

二、初步感知

1、複習魯迅的文學常識

2、自讀課文,點撥字詞。

3、朗讀課文,注意朗讀的停頓、語速、重音、語調,老師點撥。

4、介紹文體

學習散文詩的最好方法是誦讀,通過反覆的誦讀去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因此,在這個環節中,主要安排多種形式的.朗讀,如自由讀,指名讀等。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圈點出的生字詞,交流自己認爲重要的生字詞,老師指正。老師再簡單介紹散文詩的特點。最後由教師範讀,學生觀看多媒體課件,一幅幅真切的畫面將學生代入了文章所創設的情境中,聽覺感受與視覺感受互相結合,要求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展開聯想和想象,用心去感受朗讀所描繪的畫面,感知文章的語言美,意境美。

三、品讀探究

1、學習第一部分:閱讀1—3段,江南的雪有什麼特點,作者如何描寫江南的雪的?這寄寓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點撥】作者以滿懷感情的筆觸寫出了記憶中的江南的雪,江南的雪可謂滋潤美豔之至,它有着一個色彩斑斕的環境,各色各樣的花在雪野中生長;“那是還在隱約着青春的消息,是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可以看出江南的雪孕育生命,富有生機。“蜜蜂們忙碌地飛着”“嗡嗡地鬧着”他明描繪了一幅“冬花雪野”圖,使人感到春天的溫暖和生活的快樂。

教師:作者對江南的冬天是有着深深情意和美好回憶的,在這幅冬花雪野圖中,有了孩子的歡笑就顯得更純潔,更富有生機了。然而作者花這麼大的力氣,精心描繪兒童塑雪羅漢的情景僅只表現雪的生機嗎?看第二、三自然段,找出描寫孩子們塑雪羅漢的動作與神情的詞語,體會其作用。

【點撥】爲了進一步擴展雪野的意境,使江南的雪富有生命力,作者用樸素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兒童塑雪羅漢的水墨畫,通過“呵”“偷”“訪問”“拍手”“點頭”“嘻笑”暈些充滿活力的詞,刻畫了兒童特有的動作與神情,反映了他們天真活潑、純潔的心靈,真切、傳神、熱鬧、有趣。然而孩子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塑成的雪羅漢,由於寒夜的襲擊,終於褪盡了胭脂,“成爲不知道算什麼”。這裏,通過雪羅漢被淡忘、消釋的描寫,抒發了作者對美好事物迅急消逝的惋惜、感慨與苦悶的心情,感出了對黑暗現實的抗議。

2、作者是如何描寫北方的雪的?寄寓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點撥】“朔方的雪花在紛飛之後,卻永遠如粉,如沙,他們決不粘連”,而且和它們相伴的是失去了生命力的枯草。在這裏作者不僅如實地反映了朔方嚴冬的景象,而且也暗示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在惡劣的環境下,朔方飛雪並不安於孤獨淒涼的境遇,因此“在睛天之下,旋風忽來,便蓬勃地奮飛,在日光是爛爛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霧,旋轉而且升騰,瀰漫太空,使太空訪旋轉而且升騰地閃爍”。這裏作者以熾烈的感情,豪放的放言,剛勁的筆力,描繪朔方飛雪磅礴的氣勢,我們從朔方飛雪衝破酷寒的壓迫,自由馳騁於太空的壯舉,自然聯想到當時作者及進步人士所作的種種不屈鬥爭,作者借朔方飛雪奮飛的情景抒發他那不畏艱難,渴望戰鬥的豪情。

3、你認爲作者更傾向於讚美哪一個地方的雪呢?從哪兒可以看出來?

學生討論後各抒己見,老師點評明確從對南北兩處的雪的描寫來看,魯迅更爲欣賞“朔方的雪”。作者雖然極寫江南雪的美豔,孩童的歡樂,雪羅漢的有趣,表現了對故鄉的懷念之情,且因雪羅漢的消融流露出對美好的事物不能常在的惋惜之情,但作者並不是沉迷於優美然而虛空的幻境中,求得精神上的安慰。他真正向往的是壯美的現實戰鬥生活,渴望從自然的偉力中汲取鬥爭的勇氣和力量,永葆戰鬥青春。所以,面對眼前的實景,他寫道:

朔方的雪花在紛飛之後,卻永遠如粉、如沙,他們決不粘連,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這樣。

此處一反先前溫婉、纏綿的情調,語氣異常剛勁、果決,這不僅是對朔雪質地、形態的摹寫,同時還透露出作者“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毅然決然地砍斷了與社會現實極不協調的思想情緒。隨後對飛騰的朔雪磅礴的氣勢、浩大的聲威的酣暢淋漓的抒寫,不也正是作者不屈不撓的戰鬥的人生觀的形象寫照嗎?而朔雪的孤獨,也映現出了此時作者“荷戟獨彷徨”的身影。通過此環節,學生領會了文章的內涵及作者的思想情感,並對文章的語言有了深入的感知,這樣就突出了重點。

爲了讓學生對魯迅有一個更全面更立體的瞭解,我特意準備了魯迅作品中一些能反映他思想感情,精神追求的作品比如他的詩《自題小像》中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自嘲》中“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 《野草 題辭》中“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 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熔岩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喬木,於是並且無可朽腐。 ”以及《<華蓋集>題記》“我站在沙漠上,看看飛沙走石,樂則大笑,悲則大叫,憤則大罵,即使被沙礫打得遍身粗糙,頭破血流,而時時撫摩自己的凝血,覺得若有花紋。”

有了這些文字,同學們對魯迅倔強不屈的性格,對於魯迅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的精神理解得就更深刻了。

四、提煉主旨:

這篇散文詩,通過對江南和北國的雪的細緻描繪,在對比中表達了作者對北方雪的讚美,表現作者直面慘淡人生的不屈不撓的戰鬥精神。

學生有了上面的討論分析,對主旨已有領會,學生完全能夠獨立提煉主旨, 最後,教師點撥,這種通過對景物的具體描繪寄寓作者某種的情感的寫法就是我們常說的“借景抒情”。

五、教師總結

同學們,閱讀魯迅先生的《雪》,我們既欣賞到了南國那滋潤美豔如溫婉恬靜的江南女子的優美雪景,還看到了如粉如沙粗獷豪放如北國男兒般的壯美圖畫,更體察到了魯迅先生那永不屈服堅強獨立的鬥爭精神,讓我們也象先生那樣,用堅強與獨立去戰勝我們學習與人生中的一切困難吧!

《雪》說課稿6

知識目標:

1、寫景、議論、抒情的表達方式

2、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能力目標:

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教育目標:

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樹立偉大抱負和堅定信念

重點、難點:理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教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1、指名朗讀課文

2、讓學生談談對這首詞的初步理解。

二、題解與背景

本文體裁詞。詞又叫詩的別體,長短句。沁園春,詞牌名。

三、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這首詞分上下兩闋,各寫什麼?上片:描寫北國雪景;下片:縱論歷代英雄

四、研究下列問題

1、總寫北國雪景的句子是?

2、作者以“望”統領下文,都望到了什麼?(長城、黃河、山脈、高原)

這些景觀大勢磅礴,顯示了詩人博大的胸懷、雄偉的氣魄,是實寫。

3、哪幾句是虛景?

4、你認爲以動寫靜的句子是哪些?以靜寫動的句子是哪些?(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5、在下片中,能起到領起下文的字是?它領起哪些句子?(惜)

6、如何理解本文的言主旨?

詩人描寫北國雪景,有雄壯之氣勢,豪放的風格,抒發了詩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表現了詩人豪邁的胸懷。

五、重點詞句子的理解。

1、“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的含義。

2、“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在結構上的作用。承上啓下,過渡作用

3、結句“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有何寓意?

只有今天的一代英雄人物,才能使多嬌江山完全稱意。這是對一代新人的呼喚和企盼。

六、作業。背誦這首詞。

《雪》說課稿7

《雪孩子》這篇課文選自語文人教版第一冊第六單元。課文以連環畫的形式出現,敘述了勇敢的雪孩子從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卻化成了一朵白雲的童話故事。文章易於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藉助圖畫閱讀的能力。本篇課文爲首次出現不注拼音的課文,讓學生嘗試着自己閱讀,激發學習語文的成就感。本文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和朗讀課文。根據文章在本冊中的安排位置及低段孩子現在的學習特徵和學習情況,我爲孩子們定了如下學習目標:1、認識10個生字,會寫3個字。認識1個偏旁“子”。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瞭解課文內容,懂得別人有困難的時候,要勇於伸出援助之手。本文安排2課時,第1課時,認識生字初讀課文,學習一、二自然段。第2課時,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課文3~8自然段,瞭解雪與雲之間的變化過程,體會雪孩子助人爲樂的精神。會寫“瓜、衣來”3個字。

說課價值

國小生在他們幼兒時期的具體形象思維的基礎上開始明顯地朝着兩個方向發展:一個是初級抽象邏輯思維的方向,一個是一般形象思維的方向。無論哪一個方向都離不開具體的物象,根據低年級學生的這種學習特點,儘可能給學生直觀的形象感受,把學生領進一個五彩繽紛的童話世界中。當充滿情趣的畫面展現在孩子面前時,學生會積極主動地認字,自己想辦法記字,再由教師根據學生的識記情況進行有的放矢的指導,就會事半功倍。

說課課件設計

低段孩子思維主要以形象思維爲主,而形象思維又離不開具體的物象,故在設計本文的教學過程時,我採取情境教學的模式,聲畫同步、視聽結合的教學手段,反映課文的內在意義,刺激孩子形象思維對具體物象的感知力,幫助他們從具體形象思維的比較粗糙的、外表的、現象的層次中,向一般形象思維的精確的、內在的和本質的較高層次過渡。

說課方法

因本文是以連環畫的形式出現,故學習課文時,首先讓學生採用圖文結合、字句結合、互幫互助的方式,在遊戲中學的形式,來學習文章及生字,其次讓學生讀中識字、讀中觀圖、讀中說話、讀中想象、讀中悟情。

說課過程: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好學教育:

(課件出示:雪花紛飛的場景)下雪啦!下雪啦!雪花可真美啊!(板書:雪)誰知道雪花是怎麼樣的?美麗的雪花下了一天一夜,房子上、樹上、地上一片白。看雪地上來了一個孩子,(出示“雪孩子”圖形剪影)同學們,你們知道它是誰?(雪孩子、雪娃娃、雪人??)(板書:孩子)誰認識“孩”這個字?(說說“孩”的音形義)最後齊讀課題。這一環節旨在爲學生創設一個美麗的情境,通過板畫雪花、出示雪孩子引起孩子們學習《雪孩子》這篇課文的興趣。

初讀感知

雪孩子長得怎麼樣?(可愛、很漂亮、很白)是的,它很美,很可愛。老師這裏有一個關於這個可愛的雪孩子的非常感人的故事,你們想讀嗎?在讀課文前,胡老師想問大家一個問題:遇到不認識的字,你會怎麼辦?(預設:問同學,問老師,看後面的生字表??)這一環節在交流認字的辦法的同時,教給學生學習生字的方法。

1、下面老師就讓大家讀這個故事,請同學們注意,自己讀一讀課文,並圈出不認識的字;想辦法弄懂圈出的字的讀音。這一步是想讓學生先自己學會不認識的生字,這樣的印象可能會更深。

2、學習生字詞(出示以下生字詞)讓 往 /一起玩 化了 /休息 知道 /燒着了 睡覺 /玩累了 救出了 柴堆,指名學生領讀(第一組都是後鼻音,第三組的第2個音節讀輕聲,第四組的`“着”“覺”是多音字,第四組詞中很多沒出現過)。出現不帶拼音的詞語組合,及單字氣球遊戲,學生認讀。(個別讀,小組讀,全班讀)學生交流認記生字的方法。

3、再自己讀課文,思考這個故事講了雪孩子的一件什麼事?(預設:1這個故事講的是雪孩子捨己救人的事。這個故事講的是雪孩子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從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的故事??)說得對。這個環節是學生整體感知能力的培養,同時也是說話能力訓練。

品讀課文

教師爲學生提供具體物象的目的不是單純地讓他們描述那是什麼樣子,更重要的是引發他們的想象。而想象是一種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自由度極高的思維活動,學生們可以根據生活中存在的事物或生活中尚未出現過的事物,讓自己的思維自由地馳騁,任意變換和組合。老師在思維教學活動中只是爲學生提供了想象的具體材料,給學生自由發揮想象的機會,使學生的想象力在自由的環境中得以增長。

學習第一自然段

那麼這個故事發生前天氣是怎麼樣的呢?請同學們大聲地朗讀課文第一段,然後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學生朗讀課文)(故事發生前,天氣是這樣的,大雪一連下了好幾天。)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雪下得大,下的時間也長呢?用波浪線畫下來。( “一天一夜”)誰能用讀來表現雪下得很大,下得久的意思。(指名讀,再齊讀第一段的第一句)下了這麼大的雪,屋外該是怎樣的美景呢?(出示圖片與句子:房子上、樹上、地上一片白。)這是一幅多美的雪景圖啊。(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這一步幫助學生讀中觀圖,理解文本內容。

《雪》說課稿8

一、說教材

《程門立雪》是一篇成語故事。本課通過描述宋朝著名學者楊時和同學去向程頤老師請教問題時,不願意打擾老師午睡,寧願在風雪中等待這一故事,使學生體會他尊敬老師的情感和愛學習的好品質,同時知道尊師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培養尊敬師長的情感。

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讀課文邊讀邊想”,所以我在制定本課教學目標時,就把這作爲教學重點,讓學生能根據老師的要求邊讀邊想。通過品詞讀句,體會楊時尊敬老師的情感和愛學習的好品質。從而體會尊師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培養學生尊敬師長的情感。

二、說學情

二年級的小朋友已有相當的學習能力,特別是在學習生字的能力上更明顯。因此,教學時花在識字上的時間逐步減少,教學中心慢慢地向閱讀理解過渡。學生完全有能力通過自學掌握大部分生字,因此,生字教學時,教師只需有所側重地指導幾個字的音形義,就能完成識字任務了。

相對識字來說,學生根據課文理解內容的能力還比較薄弱。因此,課堂上,學生必須花相當的時間和精力來完成“邊讀邊想”這一學習任務。雖然學生在前兩個單元有過類似的讀讀劃劃圈圈,大多數學生也能按要求找到並劃出相關的句子,但有部分學生還是不會,需要教師在課堂上繼續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從而進一步來培養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

三、說學法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努力讓學生體現課堂主體作用。課堂上,自己學習、同桌合作、師生合作、集體交流等各種不同的學習方式,體現了學生自主平等的.學習,努力提高35分鐘課堂效率。

四、說教法

本課主要圍繞以下四個環節進行實施的。

(1)揭示課題,進行質疑。由學生頗感興趣的成語故事入手,引出課題,然後讀題、提問,並適時檢查學生可前的預習情況,圍繞問題進行回答,然後教學生字“程”。

(2)整體感知,學習生字。學生交流,並教學課文第一節,瞭解“程頤”。

(3)再讀課文,感悟內容。這一環節是本課的重點,老師佈置一個大問題“從哪裏看出楊時是一位愛學習、尊敬老師的人?”請小朋友輕聲讀讀課文,找一找,從哪些詞或句可以看出,並畫出有關詞句,同桌說說理由。”整個過程完全圍繞這一問題展開,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去讀課文、去尋找、去討論、去感悟,真正做到全體總動員,人人蔘與,個個有收穫。另外在學習課文的同時,我有意穿插了兩個說話環節,以此來鍛鍊學生的說話能力和表達能力:如課文中寫楊時和他的同學站在雪地裏默默地看書、靜靜地等待。我就讓學生進行想像說話,出示說話練習:室外的溫度越來越低,楊時和他的同學凍得,但他們還是靜靜地等待着;寒冷的風吹在臉上,像,但他們還是靜靜地等待着。還有在課文地最後,程老師望着窗外漫天飛舞地大學,久久沒有說話。我讓學生想象程老師在想什麼?通過這樣地說話練習,既鍛鍊了他們的說話能力和想象能力,又加深了對課文地理解和中心的理解。

(4)課外拓展,完成練習。由課文學習延伸到學生自己身上,聯繫實際,讓他們談談自己平時是怎麼做的,怎樣做纔是對老師地尊敬,由此也做到了對學生的思想滲透和教育。

當然,這些都是對課文的預設,在課堂實踐中,或許會存在這樣那樣的不足,在課後一定做到及時反思,以便改進以後的課堂的教學。

《雪》說課稿9

一、教材分析

《世說新語》兩則是國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的文章以家庭、親情爲主題。其中,《詠雪》一文展現了家庭和美溫馨的一面,勾畫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的畫面,展現了一個典型的書香家庭。這篇課文看似淺顯,但若能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深入領會,自會翻出新意。

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編寫意圖和本文的內容、文體特點我確立瞭如下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2)理解文意,學習古人智慧、守信的美德。

二、教學方法

新課程的教學理念認爲,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呵護學生好奇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團隊精神是課堂教學的主題,針對這些,我選擇的教學方法有:

(1朗讀法,朗讀是培養學生語感的最基本方法,是引起學生與作者共鳴的'最佳途徑,學生讀中積累,讀中拓展思維想象的空間。

(2)討論法,小組討論,爲學生搭建交流溝通的平臺,使信息呈立體交叉式傳遞,也更能體現面向全體學生和“我的課堂我做主”的新理念。

(3)問答式教學法,一位教育家說,教育即對話,可以充分發揮師生兩方面的積極性,啓發學生思維。這篇課文淺顯易懂,貼近學生的生活體驗,可以從多方面設計學生樂於討論的話題。。

三、教學程序

(1)導入新課,我採用情景設置法來導入新課,既能有效地抓住學生的吸引力,又能迅速地讓學生進入到理想的學習氛圍中。我設計的導語是:中國有句古話叫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歷史上有很多成功人士在年少時就嶄露頭角,如駱賓王做詩《鵝,鵝》時只有七歲,甘羅做宰相時只有十二歲,這些都已成爲千古佳話。不過,在座的各位也是意氣風發、不同凡響呀。同時,學習《世說新語》兩則,大家也可以真真切切地體會一下中國是詩書禮儀之邦。今天,我們先來認識一位小才女,她叫謝道蘊。

(2)誦讀課文,語文的學習重在讀,讀中知其意,讀中會其理,讀中可以品評到“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味兒來。這個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老師先範讀再教讀,要求學生邊聽邊正音,把握感情基調,體會語感,然後自由練習朗讀。

(3)疏通文意,學生對照註釋,默讀課文,疏通文意,採用圈點勾畫方法把不理解的詞句標出來。

(4)研讀課文,這是本節課的難點。我採用問答式和討論式教學方法,設計了七個問題,既強調對重點詞語、句子的理解,又訓練學生對課文深層次的思考,由淺入深,環環相扣。圍繞着“內集”讓學生回答:目的是什麼,參加人有哪些,天氣狀況如何,深層次思考:爲什麼會着重寫天氣;圍繞着“詠雪”學生回答,文會考題是什麼,答案有哪些,深層次思考:細讀課文,謝太傅欣賞誰的答案,胡兒和無奕女誰自信,你認爲誰的答案較好,你認爲“聰明”從哪兒來等這些問題,訓練學生抓住關鍵詞來體會文意,同時又促學生的思維動起來,跳一跳就可以摘到蘋果。

(5)學生在體會文意的基礎上分角色朗讀,直至背會。

四、板書設計

遵循簡潔直觀又能畫龍點睛的原則,我設計的板書如下:

撒鹽空中 過中不至—無信

詠雪 陳太丘與友期

風吹柳絮 對子罵父---無禮

《雪》說課稿10

一、說教材

《第一場雪》是人教版六年級制小語課本第十一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是著名作家峻青的作品,作者通過描寫三年大旱後降臨在膠東半島的一場瑞雪,表達了作者對這場雪的期盼讚美和發自內心的愉悅之情。但是這種情感不是直接抒發的,而是借景抒情,在字裏行間悄然流露。因此,這節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領悟和學習作者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難點在於孩子們認識事物的特點是直觀形象的,而要在語言文字中準確把握所蘊涵的情感世界,這對孩子來說有困難,爲此,我把理解作者遣詞造句,在文中抒發自己的情感,作爲本課要解決的難點。

二、說學法和教法

鑑於以上對教材的認識,我設計採用了“以學定教,以問促讀,以讀代講,讀中悟情,讀中學寫”的教法和學法。力爭以學生爲主體,創設一個和諧、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利用先進的多媒體手段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全身心地投入,在品詞析句中體會作者感情,領悟寫法,動情朗讀,在讀書中學會讀書,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爲學生的發展奠定基礎。

三、說教學設計

因爲這是一節整合課,所以我着重談一談多媒體的設計和運用。現在的學生對課文當時的時代背景瞭解不夠,所以學生的感情認識與文本的內涵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還有一定的距離,爲此,導課中,我便利用多媒體的畫面,以故事形式介紹了膠東半島的地理位置,當時人們在三年大旱中的背景資料,人們對第一場雪的期盼之情,在導課環節中一下子抓住了孩子們的心,爲他們創設了一個引人入勝的情景,拉近了學生、作者、文本的距離,爲學生深入體會作者感情打下了堅實基礎。

接下來,我又用幻燈片明確地出示了本節課所要解決的問題:“課文中哪些地方寫得好?好在哪裏?”同時進行學法指導,以便落實“以學定教,以問促讀”的設計理念。充分的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注重發揮學生的個性,學生可以挑選自己認爲好的地方,還可以就同一部分從不同角度去品析,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在師生共同交流這個環節中,我又適時的利用多媒體,展示重點段落和文字,並根據學生對句子分析,應用放大鏡軟件的畫筆功能,在句子上勾劃重點以引起其它學生的注意與發言學生產生共鳴。教師相機指導後,形式多樣的評價中還採用了幻燈片出示雪花獎勵學生以達到評價和知識拓展的作用,所謂一舉兩得。

對於課文重點、難點的處理更是應用多媒體來幫助學生理解,提高認識昇華感情。例如:對雪景整體描寫一句中的 “粉妝玉砌”一詞的處理,學生講解了詞語意思的.基礎上,再對這一詞拓展延伸,多媒體出示幾幅雪景圖,讓學生觀察、想象這些畫面還可以用哪些詞語形容,從而達到詞語拓展延伸積累作用。

對“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蓬鬆鬆,沉甸甸的雪球”的處理時,遵循了讓學生先讀書談理解,再在腦海中回憶想象銀條雪球的畫面,最後通過多媒體欣賞感悟,使學生進入情境,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品味字裏行間蘊含的對雪的喜愛之情,從而學會如何把生活的真實,上升爲藝術的真實。

在課文瑞雪聯想豐收部分,爲了讓學生更深入的體會作者感情,我設計了讓學生送給當時受旱災人們一句祝福語,,祝福他們早日擺脫困境。並引導學生送給同樣受災的汶川人民一句祝福語,幻燈片出示圖片創設情境,從而讓學生達到同樣期盼美好生活的感情共

最後,爲了給學生一個對課文整體的回顧,我放映了一個《第一場雪》的小短片,並配以我對峻青《第一場雪》的感情領悟的真摯語言,聲形並茂地讓學生帶着文本走進這場雪,感受生活美、自然美和藝術美,昇華情感認識,體現“從整體到局部再到整體的這麼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

《雪》說課稿11

一、教材分析

(一)課文在本單元所處的位置及單元目標《湖心亭看雪》是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是:熟悉一定數量的常用文言詞語。養成自覺誦讀的習慣,在反覆誦讀中,進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並對作品的語言特色有所體會。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確立《新課程標準》對中學階段提出了要求:“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特點,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爲:

1、知識目標:翻譯全文並背誦,能掌握相關的文言實詞。

2、能力目標:品味雪後西湖奇景,瞭解本文白描的寫作手法。

3、情感目標:理解作者孤高自賞的情懷。課文篇幅短小,雖寥寥幾筆,意卻在言外,有一唱三嘆之致。學生在多次誦讀的之後,能瞭解本文大意,因此我把多形式誦讀及背誦作爲本課的重點。把了解寫景這種白描手法作爲本文難點。

二、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的運用:

(一)本課主要採用朗讀法,質疑法、提問法等教學方法,此外還利用多媒體展示輔助教學,利用開火車的遊戲形式鞏固背誦,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千法,朗讀爲本。葉聖陶老先生根據文言文學習的特殊性,曾經說過:“學習文言,必須熟讀若干遍,勉強記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誦才行。”也就是說,學生對課文的感知是通過讀來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學,誦讀尤爲重要。學起于思,思起於疑,疑則誘發探索,通過探索,才能發現真理。對字詞的疏通,可採用質疑法,讓學生利用註釋,藉助工具書。自主學習,將自學中遇到的難詞、難句摘下來質疑問難,通過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加以解決,教師在點撥時授以學法指導,指點解詞的方法。

(二)學法的點撥與指導:傳統的文言文教學的方法往往採用串講法,師授生記,雖然字字落實,但不利於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我國古代的'教育文獻《學記》曾強調“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反對注入式,倡導啓發自主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將採用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從兩方面點撥和指導。第一方面,在誦讀基礎上,讓學生提出詞法方面的難詞難句、重要字詞,並由學生互相解答,教師“引而不發”,只把獲得結論的途徑指給學生,促其自求,使其自得,從中悟出解詞的方法。第二方面,讓學生提出對課文思想內容理解方面的疑難問題,教師組織課堂討論,以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

三、教學程序設計:主要分三步:初讀—精讀—品讀。以讀貫穿始終。

(一)導入新課:課前多媒體播放有關西湖的圖片,對西湖有個感性的認識。對此激發學生的興趣:白雪覆蓋的西湖又是什麼樣子的呢?帶着這份好奇走進課文。

(二)學生朗讀:朗讀是文言文教學中的重要手段,應反覆進行,要引導學生採用個讀、聽讀、競賽讀等多形式朗讀,以讀帶動對課文的理解,使學生感到以讀爲樂,做到五分鐘內至少讀三次。

(三)師示範背誦:教師背誦全文,學生按要求在書中畫出難讀的字詞來,教師用語言激勵學生,歡迎學生與教師競爭,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就集中在聽讀中,同時又能激起學生要當堂背下短文的興趣與信心

(四)質疑解惑:這一教學環節主要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要求學生藉助註釋、資料,運用自學法閱讀課文,即用不同的符號記下課文中的難詞、難句、重要字詞。提出疑問,師生共同解答。

(五)精讀課文。體會寫景的句子。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畫面。使學生進入情境。能有感情的朗讀。

(六)思考閱讀:

1、本文賞雪之餘傳達出作者怎樣的情懷?

2、大雪三日,夜深更定,作者獨遊西湖,卻在湖上邂逅了兩位客居杭州的人,此時作者的心情如何?

3、舟子言癡,如何理解?

這三個問題的設計,涵蓋了整篇課文的內容,而且又緊扣教學目標,有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

(七)熟讀背誦:學生在經過反覆誦讀和品析語言,對課文內容應相當熟悉,採用遊戲接龍的方式進行背誦,此環節可保持學生高漲的熱情,有利用記憶的鞏固。

(八)課堂小結 :通過“實話實說”和“焦點訪談”的形式對本課作小結,讓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能有一定的成就感。

四、板書設計:

全景:上下一白——空曠、沉寂

寫景 近景: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 白描

抒情:孤傲、超凡脫俗

《雪》說課稿1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及特點

《雪孩子》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課文部分的第19課。

《雪孩子》這篇課文描述了一場美麗的大雪過後,小白兔和媽媽堆一個可愛的雪孩子,雪孩子給小白兔帶來了快樂……但是後來,爲了救大火中的小白兔,雪孩子卻化了。它飛到了空中,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雲,表現了雪孩子奉獻自已,救助別人的美好心靈。同時將水的變化常識融於故事之中,易於激發興趣。

文章文質兼美、極有意境、極富童趣,有利於啓迪學生的智慧,激發學生的想象、陶冶學生的情操;有利於老師創造性地理解和便用教材;看圖讀文,使學生獲得了真實情感體驗。進而學習雪孩子助人爲樂、捨己救人的高尚品質。在教學中,爲了能夠引起學生在情感上的共鳴,這節課我嘗試利用多媒體讓情景交融,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去加深感悟。

2、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及課程標準中教學法是爲了促進學生髮展的核心理念,確定了本節課的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是:認識10個生字,會寫3個字,認識1個偏旁"孑";正確流利朗讀課文,培養語言表達能力、想象力及表演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是: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按事情的發展順序敘述事情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是:感受雪地、雲朵的美麗,體會雪孩子的美好心靈。懂得當別人有困難時要勇於伸出援助之手。

3、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與依據

教學重點難點是通過:"雪孩子化了"和"雪孩子飛到空中,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雲"這兩句話,使學生知道雪會變成雲,理解雪與雲之間的變化過程。這兩種變化屬於物理現象,對於剛剛一年級的孩子來說,理解起來是極有難度的。所以教師要通過演示課件"雪化成水、水蒸到空中形成雲的過程",將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抽象的問題具體化,自然突破了文章的重難點。

二、學生分析

一年級學生年齡小,好動,注意力集中時間短、自制力較差,所以在教學中儘量讓他們保持高昂的情緒,讓他們在玩中學。但他們經過半年的學習,也有了一定的識字能力,尤其是本課課文首次以不注音的形式出現,所以在教學中我也大膽嘗試讓學生自己閱讀,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成就感。

三、教學準備

1、學生提前蒐集瞭解雪和雲的變化過程。

2、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雪花生字卡片。

四、教學流程及設計理念

基於本節課的三維目標及教學重難點,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以故事情節導入,激發興趣、整體感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獲取知識,培養創造思維的巨大推動力,低年級學生較易接受直觀形象的東西,爲此,上課伊始,我先播放課件,以故事情節做爲畫外音,將學生的注意力馬上吸引到課堂上來。下面就請各位領導看一下這個小故事。(播放課件)我認爲以動畫形式巧妙導入新課,活躍了課堂氣氛,使學生有了美好的情感體驗,聲情並茂的動畫片能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

2、圖文結合,隨文識字。

在學生的興趣被充分調動以後,我首先讓學生圖文對照欣賞課文,"披文入情"領略文章的語言美。(下面就請各位領導看一下課文內容)。我認爲對於一年級學生而言,語文教學就應該培養他們喜歡閱讀、敢於閱讀、樂於閱讀的願望,所以我又讓學生自由讀並勾畫出在生字,同時讀出相關的句子,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生字。在檢查識字時我採用認讀雪花生字卡片的遊戲形式進行,這樣就又一次調動了學生的積性。我還將課文中的10個生字結合課文內容編成一首短小的兒歌。(兔媽媽,她趕早,連忙出去找食物,小白兔,點旺火,合上眼晴睡大覺,着了火,化成灰,自己全都不知道,雪孩子,把她救,從此變成白雲美。)將生字的語言環境改換了,就很好地檢測了學生的掌握情況。

3、朗讀感悟,體驗情感。

學生的感受是通過朗讀來實現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在教學中,我充分信任學生,把讀的權利還給學生,相信學生能讀懂課文,鼓勵學生不斷探索,尋找自信的力量,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讀的樂趣,培養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樂趣。對同一篇課文,或同一個人物,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往往會產生不盡相同的感受。

在這裏我努力創設了一種民主、平等、寬容、和諧的教學氣氛,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讓學生們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出了不同的感情色彩。

學生在朗讀中,通過自己的情感體驗,對雪孩子捨己救人的精神給予肯定,對這種行爲表示讚賞,因此纔會體驗到雪孩子救了小白兔後的高興心情;而從另一角度,學生們也體驗到了生命的寶貴,感悟到小白兔失去雪孩子後的悲傷之情。

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體現了審美價值的個性化、多元化。所以在教學課文時,我採取了讓學生讀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分析在讀時應注意什麼,表現了怎樣的情感。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下面我爲大家介紹一個我教學的小片段。當老師提出讓同學們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時,有的同學提出我最喜歡 “他飛到了空中,成了一朵白雲,一朵很美很美的白雲。”這句。老師說,是啊!雪孩子爲了救小白兔,自己卻化了,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雲。請同學們想一想,你應該讀出什麼樣的語氣呢?有的同學說,我覺得應該讀出高興的語氣。因爲雪孩子雖然已經變成了白雲,但他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小白兔的平安,雪孩子覺得很高興,所以要讀出高興的語氣;有的同學說,我覺得要讀出傷心的語氣,因爲雪孩子爲了救小白兔,自己卻化了,小白兔覺得很傷心,所以要讀出傷心的語氣。

這時老師追問,其他同學呢,你們同意誰的意見?(讓學生各抒己見)。老師適時總結,剛纔小朋友們分別是站在雪孩子和小白兔的角度上來理解的,所以你們的想法都是正確的。現在大家就根據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學生自由朗讀)

最後,我又請三名同學讀,讓其他學生評一評誰讀的最好,好在哪裏?老師在學生彙報中及時給予肯定。

在教學中,我覺的就應該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讓學生用自己的體驗表達出高興、開心的心情。在此,我沒有像以前一樣,用一個統一而模糊的標準來要求學生“請大家帶着高興的心情讀這一段”,而是讓學生自己通過理解用表情(滿臉笑容)、動作(邊讀邊跳)等方式表達出來。也就是說,學生心目中的高興開心是什麼樣就怎麼讀,我覺的這樣做比一味的“好”“很好”“你真棒”更重要,讓學生在教師引導和鼓勵中找到朗讀技巧和方法。作爲新課程改革中的新型教師,我們不僅不能以“標準答案” 來恆定學生,而應該給予鼓勵,加以引導。正如薩特所說:“閱讀是一種被引導的創造。”在閱讀過程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主動地發現,積極地創造,發展自己的個性。

4、幫助學生解疑。

雪孩子化了,他到哪裏去了呢?你們想知道雪孩子怎樣變成白雲的嗎?(播放課件演示雪與雲的變化過程)

讓學生理解雪孩子被火烤了,溫度升高,化成了水。水又成了水蒸氣,最後變成了白雲。然後讓學生根據生活的經驗,說說生活中還有什麼可以化?有的學生可能說到:夏天裏,我吃雪糕,含在嘴裏雪糕一會兒就化了;我們把糖含在嘴裏,糖慢慢地就化了;要是把塑料碗放在火爐上,就燒化了,變黑了。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植根於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應用的領域,讓學生聯繫周圍的生活學語文。在這裏我抓住學生朗讀中的獨特感受,引導學生走進生活,蒐集生活中的信息,在生活中尋找“化” 的現象。孩子們結合生活經驗理解了重點詞“化”,擴展了學生的思維,鍛鍊了孩子的表達能力,同時也是語文運用於生活,服務於生活,充分體現了語文的工具性的特點。

5、結合圖片,進行敘述。

指導學生合作表演課本劇雖有一定難度,但是藉助動畫,引導學生逐步模仿這樣可以鍛鍊學生的思維表達及表演能力,可以提高學生整體的語文素養,並且在相互評價的過程中取長補短。

6、作業。讓學生敘編故事,《雪孩子回來了》想象小白兔與雪孩子見面時會說些什麼,做些什麼?這樣設計會拓展學生的思維與想像。

板書設計

19雪孩子

下了大雪堆雪孩子 又唱又跳 回家休息

兔家起火 火中救兔雪人化了成了白雲

我以每幅圖的主要內容爲板書,我覺得這樣有助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複述,加強學生的表達能力。

《雪》說課稿13

各位老師、同學們:

你們好!今天我要說課的內容如下:

一、說教材

1、歌曲背景:《雪絨花》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民音樂出版社第13冊第7單元《熒屏樂聲》的內容。《雪絨花》是美國電影《音樂之聲》中的一首插曲,隨着電影的播放而傳遍全球,成爲全世界人民喜愛的歌曲之一。

2、歌曲分析:歌曲爲帶再現的單二部曲式,採用四三拍子和中等的速度,就決定了它的格調優雅恬靜,情緒沒有較大的起伏 ,歌曲通過對雪絨花的讚美,抒發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寄託了主人公對親人、對祖國深深的祝福。

3、教學目標:

①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演唱歌曲,培養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②過程與方法:通過合唱和集體的演唱,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在集體中的協調能力。

③知識與技能:學習音樂基本要素,三拍子的特點,強弱規律

二 、說教法

爲了讓學生更好的體驗作品的意境、領略音樂的無窮魅力,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熱情,本節課採用瞭如下幾個教學法:

1、講授法:這是最主要的教學方法,運用口頭語言向學生講述這堂課的內容。

2、情景教學法:在上課之前,講述《音樂之聲》的故事創造情景,讓學生融入一個溫馨,充滿愛國主義的氛圍。

3、直觀教學法:利用多媒體播放雪絨花的.圖片,讓學生直觀的瞭解雪絨花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4、音樂欣賞法:以欣賞電影片斷爲手段,引導學生在欣賞過程中注重對歌曲的表現形式、演唱形式以及歌曲風格方面進行對比,拓展學生思維。

三、說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是教學的主體,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以學生的學法也是很重要的。通過《音樂之聲》的故事,創設情境,讓學生有興趣去學習歌曲,並且帶着問題去學習,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去學習,吸收知識。

四、說程序

1、創設情景

通過講述《音樂之聲》的故事,導入課題《雪絨花》,播放雪絨花的圖片,讓學生了解雪絨花的樣子,並且播放這首歌曲。提出幾個簡單的問題(這首歌表達什麼樣的情感?這首歌曲有什麼特點?)讓學生帶着問題聽歌曲,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教唱歌曲

通過播放歌曲,讓學生自己學習,能夠大概的會唱旋律。在難點處和學生唱的不

對的地方,單獨提出來糾正。

3、有感情的演唱

在學生能夠真確的唱出歌曲的旋律時,簡單的介紹歌曲中的樂理知識,通過理解三拍子節奏特點(強弱弱),讓學生帶着節奏的強弱和旋律的起伏,有感情的演唱。

4、情感昇華

用多媒體播放《音樂之聲》中演唱《雪絨花》的片段,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5、拓展

簡單介紹《音樂之聲》中其他的插曲,《哆來咪》《孤獨的牧羊人》

五、說特點

這節課採用《音樂之聲》的劇情爲故事導入課題,讓學生產生興趣,並且利用多媒體工具播放《音樂之聲》電影的片段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六、說反思

《雪絨花》這是一首同學們都比較熟悉,耳熟能詳的歌曲,旋律線比較流暢,音樂較窄,所在音區也是同學們能夠接受的範圍內,沒有過多的大跳。因爲這首歌曲難度較小,同學們很快就能學會,應該在這首歌曲的處理和要求上變些花樣,讓學生更有興趣。比如可以分聲部合唱,或用英文歌詞演唱,這樣不僅在內容上多樣化,而且還可以讓學生多瞭解音樂的形式,並且讓音樂與其他文學方式結合。

七、結束

各位老師、同學們,本節課我通過對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等幾個方面對課程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雪》說課稿14

一、說文本解讀

《雪地賀卡》是鄂教版第九冊第六單元中的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真誠”,“真誠”是這個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孩子的童年也需要真誠的關懷,被真誠的心靈溫暖的童年是多麼的幸福!“沒有童話的童年,沒有幻想的童年,沒有祕密的童年不是幸福的童年!”是本文的思想主旨。這篇是寫給兒童看的,因爲兒童的心靈純真,情感真實,心理上更爲好奇,更趨於趣味和幻想,他們往往把神話、童話乃至夢幻當做真實,他們喜歡沉浸在自己的童話世界裏,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充滿了純真、美好的孩子氣!但是,隨着孩子逐漸長大成人,現實的、理性的、功利的東西在人身上不斷的增加,在喪失孩子氣感受的`同時,往往也可能流失一部分純真、美好和童趣,所以,這篇也是寫給“長大了的孩子們”看的,希望能喚醒那美好純真的童子。

課文從整體來看,以時間爲序,以賀卡爲線索,展開了具體的故事情節的敘述,語言平實質樸,卻處處流露着感動人心的情愫,這情愫來自於小女孩劉玲對雪人的關愛,更來自於“我”對這純真童心的呵護和珍重。

二、說教學目標

⑴、學會10個字。

⑵、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⑶、理解課文內容,圍繞“一個帶有祕密的童年是多麼幸福”這句話體會童心世界的美好和純真。

【教學重點】通過學習本文使學生珍愛童心,珍惜童年。

【教學難點】理解“我”爲什麼鄭重其事替雪人回了一張賀卡,然後又不回了?”理解“一個帶有祕密的童年是多麼的幸福。”

三、說教學策略

1、樹立人物形象,使學生融入角色。表面來看是一篇敘事的課文,有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有生動有趣、耐人尋味的故事情節,在閱讀教學中的主要策略是以故事爲依託,激活學生的內心體驗,逐步樹立劉玲這個人物形象,讓學生從這個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中感受到通信的可貴與真摯,因此,圍繞劉玲寫給雪人的和我的兩封信來來做,通過各種形式的而朗讀來引導學生融入“劉玲”這個角色之中,使人物形像在學生心目中逐漸鮮活起來,讓學生從劉玲身上找到自己童年的影子,從而喜歡上這個主人公,產生閱讀興趣!

2、引導學生從重點詞句中感受“我”的情感變化。如果說劉玲是中的第一主人公,那我就是中的第二主人公。在文中3、6、8三個自然段中都非常具體地描寫了我心理活動的語句,體會“我”對劉玲的童心的珍愛之情以體現童心的可貴。

3、引導學生開展語文實踐活動,本文的內容和人物形象都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因此引導學生製作一些賀卡,並寫上幾句話,送給他人。這樣的活動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從實際出發,用自己的行動去播撒愛心,珍惜自己寶貴的童年時光!

四、說教學過程

一、 創情入境,導入新課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說,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的吸引住。確實,好的開頭使課堂成功的一半。課堂伊始,利用和教師深情地導語創設情景,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以賀卡爲線索,抓住學生自己提出的兩個問題導入新課,學習課文。

二、 感悟文本,發現童心

讓學生自主閱讀文本,自主討論交流,合作探究。引導學生運用讀(課文)——思(問題)——劃(重點詞句)——悟(感受)學習方法。第一次“我”爲什麼要給雪人回賀卡?在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對關鍵的詞、句,進行反覆品味,層層剝筍,逐漸深入,抓住“格外心動”,讓學生再讀賀卡,是什麼讓“我”心動呢?通過細讀細品引領學生領悟原來是劉玲純潔的愛心讓人心動。抓疑問句反覆讀,評讀,抓重點詞理解含義和換詞理解作者用詞的獨具匠心,同時讓學生明白自己在寫作中用詞要思量。

三、品味文本,感悟童真

1、主要讓學生讀劉玲寫給雪人的第二張賀卡,然後設身處地的去想,假如是你看了賀卡之後你會不會再給劉玲回信呢?然後學生的意見也不統一,有的說回,有的說不回,不論是回和不回,都是出於關愛劉玲的美好心願,也有學生說想回又不想會,猶豫不決,這也正是文中“我”的別樣心情啊,再扣住“別樣心情”,扣住“兩難”心緒,引導學生學生與文本對話,作者最後爲什麼還是不回呢?由文字而內容,有感受而內心,深深理解作者不回信的美好願景,也很好地完成了在學生心目中凸顯善待呵護一個童年的美夢的心靈與形象的薰陶。

四、 書寫真情,釋放童心

雪地賀卡讓我們感受到在寒冷的冬天那份濃濃的暖意,賀卡傳遞的是一份關愛,一份真情,一片愛心。讓學生寫賀卡,一方面讓學生進行遷移寫訓練,真正做到讓學生讀中學寫,使語言文字訓練紮實到位。另一方面,讓學生也去體驗傳播愛心的快樂與幸福。

五、 說教學反思

教學設計中,我想法設法讓學生悟出文字的美,領會文字的情,學生在我的引導下,對於語言文字進行了咀嚼,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他們的想象能力,朗讀能力,品詞析句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培養,三維目標得到了較好的落實。但由於我個人的調控能力有限,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發揮不夠,很多時候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被動地學習,這需要我今後不斷加強學習與鍛鍊。

《雪》說課稿15

一、說教材:

《雪孩子》是一節語言活動,選自大班上學期第八個主題《冬天的故事》中,故事語言淺顯,簡潔,生動地表現了雪孩子奮不顧身從火中救出小白兔,自己卻融化成水,經過太陽一曬,又變成天上一朵朵美麗的白雲的經過。既形象地表現了雪孩子捨己救人的高尚品質,又結合自然現象說明雪遇熱融化蒸發形成白雲的這一科學道理,在趣味性活動中使幼兒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進而學習雪孩子樂於幫助別人的美德,一方面可以對幼兒進行良好的情感教育,另一方面故事中的科學現象,很好的滿足了幼兒的探索需要。

二、說活動目標

我根據教材內容,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制定了以下活動目標:

1.情感目標:通過欣賞故事,引導幼兒體會雪孩子捨己救人的高尚品質。

2.能力目標:通過運用多種形式,使幼兒知道雪遇熱融化、蒸發、形成白雲的自然常識。

3.知識目標:理解故事內容,記住重要情節,學說故事中的對話。

三、活動重難點

結合教材特點和目標要求,我確定本節活動的重點爲:理解故事內容,體會雪孩子捨己救人的高尚品質;從幼兒的現有水平出發設定的難點是:知道雪遇熱融化、蒸發形成白雲的自然常識。

四、說活動準備

爲更好的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熱情,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我爲活動作了以下準備:

物質準備:雪孩子圖片《雪孩子》多媒體課件

運用多媒體課件是爲了使生動鮮活的畫面吸引幼兒,展現出生動形象的故事情節,使幼兒對故事更感興趣。

知識經驗準備:

1.在活動區投放各種材料,引導幼兒探索水的三態變化的科學實驗。

2.課前帶幼兒去玩雪,讓幼兒知道雪遇熱會融化。

五、說教法、學法

幼兒思維的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根據這一特點在本活動中我將採用以下教學法:

1.談話法:通過與幼兒談話,調動幼兒的已有經驗,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2.視聽結合法:運用多媒體課件生動鮮活的畫面和教師生動地講述吸引幼兒,展現出生動形象的故事情節,使幼兒對故事更感興趣。

3.提問法:設置提問引導幼兒思考問題、回答問題、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說對話等有趣形式,在一問一答中讓幼兒理解故事,學說對話,較好的完成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在活動中我將對幼兒運用以下學法:

1.欣賞法:藉助圖片、多媒體課件及教師生動的講述故事,把幼兒帶入童話的優美意境中,去感受故事中的語言美、意境美、畫面美。

2.討論法:通過討論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學習使用適當的、禮貌的語言交往。

3.表徵法:引導幼兒調動已有經驗進行表徵,通過水的三態變化,進一步理解雪遇熱融化、蒸發形成白雲的這一原理

六、說教學過程

根據大班幼兒學習語言的特點和本活動的目標設計了以下環節: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教師組織幼兒談話,邊出示雪人圖片邊對幼兒說:“小朋友們,今天你看誰到我們班來了?”(雪孩子,雪人)“雪孩子今天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會是什麼事情呢?”然後引出故事。

我運用這種方法有兩個目的:

(1)引起興趣,營造和諧、愉快的活動氛圍。

(2)充分調動幼兒活動的積極性,增加幼兒對將要發生的事情的好奇,同時引出故事的主要角色。

(二)、教師有感情完整講述故事,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並提問:

(1)故事的名子叫什麼?

(2)故事裏講了一件什麼事?

(3)雪孩子去哪裏了?

此環節讓幼兒在完整欣賞故事後,運用提問法,引導幼兒根據故事的內容進行回答。也可根據自己的已有經驗進行回答。讓幼兒知道雪孩子是一個樂於幫助別人的人。爲幼兒提供了寬鬆的語言環境。

(三):運用課件,進一步引導幼兒理解故事主要情節,並感受雪孩子的內心活動。

這一環節是本節活動中的重點,因此我採用了視聽結合的方法,將故事分爲四段,讓幼兒視聽結合,更好的理解故事內容。

1.運用欣賞法引導幼兒欣賞課件第一段後,提問:兔媽媽爲了不使小白兔感到孤獨想了一個什麼好辦法?引導幼兒體驗小白兔對雪孩子的喜愛之情。

2.欣賞課件第二段後,提問:堆好雪人,小白兔睡覺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什麼可怕的事情?你認爲這時雪孩子的心情是怎樣的?

3.欣賞課件第三段後,提問:雪孩子是怎樣救小白兔的?(引導幼兒學說雪孩子的'對話,學習詞衝、跑,進一步體驗雪孩子救小白兔的急切的心情)

4.欣賞課件第四段後,提問:兔媽媽回來了,是誰救了小白兔?雪孩子去哪裏了?變成了什麼?爲什麼?

此環節採用的媒體課件,將故事中的角色對話,動物形象用動畫的形式表現出來,這樣使得故事內容更加生動,角色更加鮮活,幼兒也更感興趣。運用視聽結合法,通過設計的提問引導幼兒學說角色之間的對話,進一步引導幼兒體驗雪孩子捨己救人的感人事件。同時使本次活動的重點得到落實。

5、幼兒分組討論,進行表徵:

在此環節我先組織幼兒分組討論並思考:“雪孩子做了什麼了不起的事情?最後雪孩子自己怎樣了?”“你認爲雪是怎樣變成雲的?”通過討論拓展幼兒思維使幼兒從故事中瞭解、體會樂於幫助別人的美德。然後我引導幼兒運用表徵法根據已有經驗對雪遇熱融化,蒸發形成白雲這一自然現象進行表徵。因爲活動前幼兒已儲備雪遇熱融化,以及水的三態變化的初步經驗,因此在本環節中我運用討論法,讓幼兒展開討論,又運用表徵法,引導幼兒表徵,使幼兒進一步理解故事中的科學原理,從而使活動的難點得到很好的突破。

七、活動延伸部分:

1、在科學區投放多種材料,繼續引導幼兒探索水的三態變化的科學實驗,進一步理解雪遇熱融化,蒸發形成白雲的科學原理。

2、課後通過將故事磁帶及角色頭飾放在表演區,小朋友們可以欣賞和表演故事,進一步感受雪孩子捨己救人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