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祝福》說課稿

說課稿 閱讀(5.91K)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祝福》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祝福》說課稿

《祝福》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祝福》》是高中語文第三冊第三單元的第一課,作者魯迅,體裁爲小說。在整個高中六冊書中,共有四個小說單元:第三冊有兩個,即本單元和第四單元,第四冊和第五冊各一個。由此可見,本冊書在整個高中小說教學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而本單元則是學生高中階段接觸的第一個小說單元。

2、教學目標

咱們的教科書上明確寫出了本單元的教學要點:學習分析人物形象和環境描寫所起的作用。因此,我確定我的教學目標是:

①知識目標:

明白如何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

②能力目標:培養學生鑑賞小說的能力。

③情感目標:認識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的確定是依據教材的特點,教學的目標及學生的實際(基本上同於教學目標確立的依據);至於教學難點,則是就學生接受而言,學生經過預習,還存有疑問、理解還困難的地方。

根據以上這些,確立本文的教學重點爲:

1、對祥林嫂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2、環境描寫的作用。

教學難點爲環境與人物的相互作用。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同學們接觸到的小說其實已有很多,但他們是不是就會鑑賞小說了呢?可以肯定地說“不”!所以,我考慮先教給學生鑑賞小說的方法,然後讓他們在方法的指導下,在老師的引導下去鑑賞本篇小說,並爭取能夠舉一反三,用於其他小說的鑑賞中。

2、學法

在鑑賞本篇小說時,一定要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做到舉一反三,讓他們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三、說教學過程導語引入

複習魯迅的小說集

介紹怎樣鑑賞小說

有重點地鑑賞本小說

佈置作業

理論支持

結束

怎樣鑑賞小說(1)要了解小說所反映的社會背景,作者寫作發表時的社會背景及作者的寫作意圖,在此基礎上領會小說所揭示的主題思想。

(2)認真分析人物形象,通過對有關描寫方法的研究,剖析人物,理解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從而深入領會小說的思想和藝術。理解人物與環境會互相作用:環境作用於人,人又反作用於環境,這會使環境發生或多或少的變化,如果人物幾經抗爭,仍無法改變環境,就造成了悲劇的結局。悲劇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撕毀給別人看。

(3)研究小說的故事情節、線索結構怎樣爲創造形象,表達主題服務的。

(4)分析小說的社會作用:認識作用、教育作用、美感作用。

典型人物的刻畫

問:爲什麼說祥林嫂是最好的女人有是最苦的女人?(質疑引起興趣,讓學生帶着問題去看書。)

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

寫祥林嫂是舊中國農村勞動婦女的典型,她身上既有共性(勤勞、善良、質樸),又有着自己的個性(頑強、倔強)。

肖像描寫魯迅說:“要極儉省地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出它的眼睛。”

找眼睛論特點

初到魯鎮——順着眼——善良、安分

再到魯鎮——順着眼,眼角帶着淚痕

——再受打擊,內心痛苦

講阿毛故事——直着眼,瞪着眼

——精神有些麻木

捐門檻——分外有神——又有希望

不讓祝福——失神——再受打擊

行乞——眼珠間或一輪——麻木

問有無靈魂——忽然發光——一絲希望

語言描寫

找對話論特點

與我對話靈魂有無——封建迷信桎梏下矛盾的心理

對四嬸講阿毛——痛苦、自責

對大家講阿毛——麻木、空虛

與柳媽的對話——精神重壓,陷入恐懼

行動描寫

找行動論特點

反對再嫁——逃、撞

怕被分身——捐(門檻)

懷疑靈魂——問

祥林嫂守寡不成(遭劫被賣)——守家不成(喪夫失子)——守命不成(贖身行乞),是一個不幸的女人。

典型環境

自然環境:祝福景象的描寫魯鎮舊曆的年底雪天

社會環境:羣衆的反應魯四老爺的書房

暗示:封建迷信的毒害封建禮教的束縛羣衆的淡薄、冷漠

人物與環境的相互作用(討論)

人物環境

逃抓

撞嘲笑

捐不承認

問說不清

祥林嫂這個善良的勞動婦女被毀滅了,她的悲劇不是個人的悲劇,而是社會的悲劇。

情節設置是否有力表現了人物性格?

情節內容

序幕祝福景象與魯四老爺

結局祥林嫂寂然死去

開端祥林嫂初到魯鎮倒敘

發展祥林嫂被賣改嫁

高潮祥林嫂再到魯鎮

尾聲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倒敘的作用:

1、設置懸念

2、突出祥林嫂與魯四老爺的尖銳矛盾,突出反封建的主題。作業佈置

電影中增添了祥林嫂捐門檻不被承認後砍門檻的情節,好不好?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特徵?

(不拘定論)

導語“多乎哉?不多也!”咸亨酒店裏,那穿着長衫,吃着茴香豆的孔乙己的形象,同學們一定還記憶猶新吧?今天我們就再來認識一下魯迅先生筆下的另一名人——祥林嫂。善良的祥林嫂以爲辛勤勞作能安心生存

以爲喪夫失子能博得同情

以爲捐得門檻能減去罪孽

;悲劇人物要使人憐憫,“最重要之點,性格必須善良”。——亞里士多德

理論支持顧泠沅老師的情意原理告訴我們,激發學習者的動機、興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強教育者與學習者的感情交流,是促進認知發展的支柱和動力。

顧泠沅老師的活動原理告訴我們,教育者精心組織各類行爲活動與認知活動,並使之合理結合,學習者充分發揮活動的自主性,是促成行爲結構與心理結構迅速互化的有效途徑。

《祝福》說課稿2

一、關於教材

《祝福》是高中《語文》第二冊的首篇。在高中六冊中,共有六個小說單元:第二冊一個,第四冊三個,第五冊一個,第六冊一個。可見,本單元在整個高中小說教學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國中小說學習的連接點,又是整個高中小說學習知識技能的伸展點。

《祝福》寫於1924年2月7日,原刊1924年3月25日《東方雜誌》第21卷第6號,後收入作者的第二個小說集《彷惶》,是《彷惶》的第一篇。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是套在我們民族身上的鐐銬和鎖鏈。它造成了我們民族的衰敗和落後,造成了我們人生的壓抑和不幸。而女性所受的壓抑和不幸又遠甚於男性。中國婦女則是中國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魯迅選擇婦女題材,通過《祝福》中祥林嫂這一悲劇人物的刻畫,深刻地揭露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餘毒,揭露了封建禮教和封建思想吃人的本質。魯迅對封建文化的鞭撻。在邁向文明社會的今天,仍有其巨大的現實意義。

二、教學指導思想

教會學生閱讀《小說》是本學期的重點。本課的教學根據“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則,讓學生自主閱讀《祝福》並初步掌握、理解小說的情節(這一要求安排在課外進行),課內重點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開展討論、探討,達到對主要人物性格的理解,掌握讀懂小說,總結主旨的方法,培養學生積極思維,積極探索的學習習慣。

三、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1、教學目標

根據課本中的單元提示:教學要點是“注意欣賞人物形象和語言”。因此,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①知識目標:掌握小說的三要素、鑑賞的切入點;學習和掌握小說中人物描寫的方法,重點是肖像描寫。②能力目標:培養學生鑑賞小說的能力(重點是學會分析細節描寫的作用)。③情感目標:認識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

2、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應是引導學生掌握如何分析小說人物性格——對祥林嫂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再具體的說,就是通過引導學生着重從具體事件(細節)中去分析祥林嫂的性格特徵,從而掌握人物分析方法。

教學難點是把握魯迅小說主題深刻性(魯迅小說解剖、抨擊中國傳統文化在民族心理性格方面形成的種種病態,針眨國民的卑怯性。)

環境描寫的作用(略講環境描寫,安排爲《荷花澱》的教學重點)

四、教法與學法

1、主要學法:

A、預習此文長達萬餘字,要在課堂上讓學生通讀全文是不現實的,因此,要強調預習,培養閱讀的自覺性,以養成常規。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讓學生養成圈點勾畫讀書的習慣。

B、討論法主要運用在第三課時中對本文主題的理解上。讓學生在討論中進行思維的碰撞,從而順利地拿到打開鑑賞小說之門的鑰匙。

C、比較法此文是現代文學作品,不少詞語如“決計”、“肯依”等與現代漢語意義不甚相同,正好可用來訓練利用上下文推斷詞義的能力。

2、主要教法:

教師課堂教學中主要使用分析引導、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步深入;點撥法————展開聯想,拓展思路;自主探究法———學生實踐,鞏固提高。

讓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讓他們成爲課堂的主人,就必須採用多種合作學習形式,如同桌討論、小組討論、師生對話等形式。

五、教學過程

本課文的教學用三課時

第一課時

本課時的主要教學目的是:整體感知,梳理情節。主要採用個體研讀、小組討論、教師引導總結的方法。可這樣安排教學——

1、介紹小說的概念、小說的三要素及鑑賞小說的方法等。

2、作爲檢查預習的方法之一,挑選兩位同學複述祥林嫂的不幸經歷,即講述“祥林嫂的故事”。複述時要求:a、只作純粹的敘述,不帶議論分析;b、敘述時要突出與悲慘命運有關的細節;c、要有感情地複述,儘可能進入祥林嫂的情感世界,真切地體驗祥林嫂的痛苦與不幸。

3、在複述課文的基礎上,通過個人思考、小組討論、師生共同歸納總結等方式,得出本文線索提綱:

序幕:魯鎮祝福景象和魯四老爺

結局:祥林嫂寂然死去

開端:祥林嫂初到魯鎮

發展:被賣改嫁

高潮:再到魯鎮

尾聲: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4、從本文線索提綱中,讓學生自己總結小說結構上的特點:倒敘手法。並思考:用倒敘手法有何作用,從而讓學生把握文章結構。

5、佈置學生課後細讀課文,注意主要人物的語言、肖像、對話描寫、爲第二課時的人物分析作預習。

第二課時

本課時的主要教學目的是:引導學生掌握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以祥林嫂爲主,魯四老爺、四嬸、柳媽、“我”等其他人物的分析。主要採用教師提示、提問、學生小組討論的方法。

特別要指出的是:a、人物分析不能離開課文閱讀。一定要引導學生在仔細品味課文的基礎上進行。b、作者對人物性格的刻畫是通過情節完成的。c、小說人物命運變化的原因、結果,往往是小說要揭示的主題。

1、示範分析肖像描寫

從祥林嫂三次肖像描寫的變化中,可以分析出祥林嫂個性的變化和命運的悲慘,從而爲提示主題服務。

2、引導學生分析人物語言描寫

與我對話靈魂有無——封建迷信桎梏下矛盾的心理

對四嬸講阿毛——痛苦、自責

對大家講阿毛——麻木、空虛

與柳媽的對話——精神重壓,陷入恐懼

3、引導學生分析人物行動描寫,並找出行動與環境的關係

環境的影響找行動論特點

抓————————逃

嘲笑————————撞

不承認————————捐

說不清————————問

4、總結,並概括出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祥林嫂守寡不成(遭劫被賣)——守家不成(喪夫失子)——守命不成(贖身行乞),是一個不幸的女人。祥林嫂這個善良的勞動婦女被毀滅了,她的悲劇不是個人的悲劇,而是社會的悲劇。

5、佈置學生課後思考,爲下一節的課堂討論作準備:

a、作者安排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時間都發生在春天或臨近春天,魯迅先生巧妙的安排有什麼含義?

b、小說爲什麼以《祝福》爲題,而不是祥林嫂?

c、誰是殺害祥林嫂的“兇手”?

第三課時

以討論爲主

本課時的主要教學目的是:理解作品的主題,總結閱讀小說的方法。

1、討論(先分小組討論、再合班交流)

a、作者安排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時間都發生在春天或臨近春天,這樣安排有什麼含義?

小結:春天是美好的季節,給人無限的生機和希望,但給祥林嫂的卻只是打擊與絕望。魯迅先生巧妙的安排更加突出了祥林嫂的悲劇性。

b、小說爲什麼以《祝福》爲題,而不是祥林嫂?(略講環境描寫的作用)

小結:作者在一開篇就首先爲魯鎮籠罩了一片喜慶的祝福氣氛:“舊曆的年底畢竟最像年底,村鎮上不必說,就在天空中也顯出將到新年的氣象來。”直到文末,仍然讓人們沉浸在祝福的歡樂中:“遠處的爆竹聲聯綿不斷,似乎合成一天音響的濃雲,夾着團團飛舞的雪花,擁抱了全市鎮。”小說起於祝福,結於祝福,中間一再寫祝福,情節的發展與祝福有着密切的關係,祥林嫂卻在這樣的氛圍中倒斃在雪地上,把悲劇性的情節安排在喜慶的大背景下,更顯其悲哀,更令人思索。從以上分析看出,作品就是在寫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題目用《祝福》而不用《祥林嫂》,通過標題,形成對比,增加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劇性。

c、“誰是殺害祥林嫂的兇手”

(提示:從小說情節分析、總結入手,爲什麼做工?爲什麼改嫁?爲什麼捐門檻?爲什麼行乞?——罪魁禍首是封建制度。)

2、總結閱讀小說的基本方法

理請情節——分析人物性格命運——理解環境描寫的含義——理解主題

3、拓展性課後作業:

讓學生寫一篇小小說或小短文———《假如祥林嫂生活在新社會》,既可以讓學生練筆,又可以在思想上加深對主題的理解。

六、板書設計

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掌握閱讀小說的基本程序,通過板書,加深學生對閱讀小說基本程序的記憶。

《祝福》說課稿3

各位老師上午好:我今天給大家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畢業之歌》第二課《我們的祝福》。我準備從三個方面展開說明,一說教材分析,二說教法學法,三說教學過程。

一、說教材分析。

《品德與社會》是以兒童社會生活爲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性課程。《我們的祝福》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品德與社會》人教版教科書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畢業之歌》第二課的內容。本單元內容是對六年國小學習生活的回顧和總結,從學科角度而言,是對六年品德與社會性發展的歸納與提升。本單元設計了《成長的腳步》《我們的祝福》《明天會更好》三篇課文,從回顧成長開始,到面向中學的引領,總體上形成了“總結成長收穫——感激關懷自己的人——確立新的學習生活目標”這樣一個學習的邏輯。俗話說得好,“滴水之恩,涌泉相報”。感恩教育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感恩教育是培養孩子責任感的重要基礎。感恩意識不僅是回報教養之恩,它更是一種責任意識。基於課程標準提出的引導學生“感受父母長輩的養育之恩”、}增強對學校的.親切感,尊敬老師,尊重學校工作人員的勞動“等內容,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爲:

1、知識目標:懂得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師長的教育關愛、同伴的幫助和學校、社會多方面的關心和愛護,培養感恩情懷。

2、能力目標:.學習用恰當的方式對師長、學校、同學表達祝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人與人之間的友愛之情,體會真誠相待、互相理解、互相幫助的情誼的可貴。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就是讓學生學會表達感謝與祝福。

二、說教法,學法。

從年齡特點來看,六年級的學生好動、好奇、好表現,應採用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學生廣泛的、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他們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感受學習的快樂。生理上,學生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有許多奇特的想法和創造力,愛發表自己的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學生這些特點,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爲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採取活動進行組織教學,讓學生在有效的活動中學會感恩。

三、說教學過程。

活動一:感恩信箱

步驟1:指導學生自己設計組織活動,由學生用廢舊材料製作“感恩信箱”,把同學們要感謝、祝福老師、同學、學校員工的話語,採取不署名的方式寫下來,放進“感恩信箱”。

步驟2:由教師打開感恩信箱並宣讀,然後大家猜出寫信者;

步驟3:教師通過友情格言、故事等引領、深化學生的感恩情懷。

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體會學校教職員工關愛的細節,讓學生的感恩之情言之有“物,表達真情實感。

活動二:“感恩母校”作文比賽

步驟1:根據教材範本,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真情實感寫作;

步驟2:通過小組競賽選出優秀作品;

步驟3:在全班誦讀優勝者的文章。

在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感受同學之間細膩的關心和幫助,多想想同學好的一面,懂得“同船共渡,五百年所修”的道理。

活動三;感謝師恩,樹立初步的人生觀。

步驟1:談話,讓學生懂得今天能取得這麼多的成績,是與家長的辛勤哺育,老師的傳授知識,社會的教育環境分不開的。教導學生懂得感恩。

步驟2:請幾位同學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對老師的感恩。(學生課前準備節目,如詩歌朗誦,歌伴舞《感恩的心》等。)

步驟3:(音樂聲中)教師談話,激起學生感恩之情,帶領學生全體起立,敬禮,一起說:“謝謝您,親愛的老師!”

步驟4:教師小結,展望未來,激起學生追求新的學習生活的希望。

總結本課的主題,昇華情感,激勵學生,展望未來,懂得感恩。

總之,本節課努力貫徹“把課堂交給學生,教師作爲學生的引導者”這一新課程教學理念,努力讓課堂“煥發生機和活力”。希望各位評委多提寶貴意見,讓我在今後的教學中能夠

以上就是我本次說課的內容,謝謝!

《祝福》說課稿4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上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音樂第12冊第四單元《舉杯祝福》一課!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方面闡述我對本課的教學策略和認識。

一、說教材

《舉杯祝福》是一首新疆烏孜別克族民歌。烏孜別克族民間音樂曲調優美、節奏明快。烏孜別克族的樂器種類很多,其中都它爾、熱瓦甫、彈布爾等彈撥樂器和手鼓、撒帕依等打擊樂器較有代表性。

歌曲中運用了較多的附點音符,情緒顯得非常歡快、活潑。歌曲的結構比較工整,相同的地方較多,但情緒不盡相同,用不同的演唱方法,才能表達歌曲豐富的情感。另外,還要注意烏孜別克族音樂的典型節奏“x x x x x”,表現出音樂的歡快活潑。

二、說學情

由於這個年齡段的學生生活範圍和認知領域進一步擴展,體驗感受與探索創造的活動能力增強,應引導學生對音樂的整體感受,豐富教學曲目的題材、形式,以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和藝術魅力吸引學生。

1.我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民族民間音樂較有特點,學生憑藉日常生活實踐即可說出一二,所以我把這一單元的引入方式設計爲聽音樂自己總結。

2.基於學生對新疆音樂已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而且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民族民間音樂文化很感興趣,願意參與音樂實踐,加上學生中有學過新疆舞的,也有演奏過樂曲《新疆之春》的,因此我設計諸如這樣的教學環節:學說一兩句新疆問候語;學唱一兩首新疆歌;學做一兩個新疆舞典型動作;學打一兩個新疆音樂典型節奏;學哼唱一兩段新疆音樂主題等等。

三、教學目標

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根據新課標和我對教材的理解,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出發,我將本課的目標定爲以下三個:

1、認知目標:指導學生用熱情歡快的情緒演唱《舉》。

2、能力目標:通過探究體驗合作方法,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表現力。

3、情感目標:通過學習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少數民族音樂和習俗的熱愛。

四、教學重點、難點

爲此我將本課的重點設定爲:瞭解烏茲別克族的民俗風情,學唱《舉》。難點爲:歌曲長音時值、換氣、聲音的控制上。爲突破重難點、完成教學目標,課前的準備有:磁帶、錄音機、電子琴、小黑板、MP3、烏孜別克族的資料

五、教學方法:

採用聽賞法、談話法、示範法、討論法、情景體驗法、律動等教學方法

六、教學過程

分爲四個模塊:

模塊一:播放《愛》音樂,走進56朵花。

設計意圖:營造一種寬鬆、愉悅的氛圍。把學生帶入56朵花,通過讓學生用說、演、談、唱的方式,表現喜愛的少數民族音樂和風情。激發學生對少數民族的熱愛。

模塊二:交流有關烏孜別克族的資料。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蒐集、交流資料的能力,以及探索新知的慾望,進一步激發學生對烏孜別克族的熱愛。

模塊三:教學歌曲,舉杯祝福,分這幾步。

1、開門見山,直接導入。播放錄音,感受樂曲的情緒和風格。

2、談感受,課標指出音樂教學應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啓發學生從速度、情緒、力度、節奏等方面表現對歌曲的感受。

3、在教學歌曲的過程中,打破了傳統的歌詞、歌譜分開教學的方法,將二者有機的.結合起來,降低學生學習樂譜的畏難情緒,通過哼唱旋律——————填唱歌詞——————視唱歌譜,把樂曲分爲兩部分來教唱,第一部分採用教師幫扶的方法來學習,注重學法的指導。第二部分採用“放”的方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通過利用典型節奏,以小組爲單位隨琴學唱。

4、多種形式演唱、表現歌曲。通過學生自信的演唱,發展學生的表現潛能,使其受到“美”的情感陶冶。

模塊四:齊唱《舉》,結束新課。

七、教學特色

總結以上過程和策略,我認爲我的教學特色是:

1、面向全體學生,突出學科特點。

2、注重情感體驗以及教法、學法的指導。

3、利用多種教學手段,瞭解少數民族的風情。

八、板書設計

我採用圖文式板書,清晰明瞭,具有藝術性、啓發性,讓學生一目瞭然。

九、教學啓示

總之本方案的設計,力求體現以人爲本的思想,從目標的設置到學習方法的確定,都讓學生有更大的自主性、實踐性。當然,教學研究永無止境,我相信,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此,還請各位領導和老師多提出寶貴意見!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

《祝福》說課稿5

一、說教材

《祝福》是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單元中的課文,作者魯迅,體裁爲小說。本課是魯迅的小說代表作之一。小說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後舊中國黑暗的社會現實,通過祥林嫂的藝術形象深刻反映了舊社會勞動婦女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禮教摧殘下的悲慘命運,揭示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

大學聯考新課標卷近年來一直在針對小說設題,全部以大閱讀的形式出現,分值25。本單元是學生高中階段接觸的第一個小說單元。因此非常重要。

二、說學情

我現在所教的學生有這樣幾個特點:

1、閱讀面窄,看小說大多停留在對情節的喜愛與追求上,缺少進一步的思考。即使是對於小說的情節,也經常只是走馬觀花瀏覽一遍,很快就忘記很多。

2、課堂表述的語言組織與表達能力較弱。

三、說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小說三要素,學會分析人物形象,學會概括主要情節

2、能力目標:培養獨立閱讀小說的能力,加強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認識封建思想、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

四、說教法學法

以教師引導啓發爲主導,學生討論、探究爲主體。

五、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2、理順情節,把握結構

(1)學生複述主要情節,其他學生點評。

(2)總結出祥林嫂的命運:

喪夫——出逃——被迫改嫁——二次喪夫——失子

總結:命運悲慘

3、總結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勤勞善良對生活要求很低有反抗性迷信

4、剖析主題

(1)思考探究:祥林嫂在除夕之夜悽慘死去,你認爲誰造成了祥林嫂的死亡?或者說你認爲誰應該爲祥林嫂的死負責任?

明確:魯四老爺、四嬸、她的婆婆、柳媽、魯鎮人的自私冷漠,“我”的猶豫都對祥林嫂的死負有一定責任。

(2)引導:這些人是否是些十惡不赦之人?祥林嫂淳樸善良、命運悲慘,爲何這些人把矛頭不約而同地指向了祥林嫂?

明確:他們都是兇手,又都不是兇手,人們的冷漠與自私是一個原因,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人們頭腦中的觀念——封建禮教思想。

總結:封建禮教雖然只是一種思想,可當周圍人都認同,都信奉時,它就會化成一把無形的刀,一張讓人窒息的網。它不是刀槍,卻比刀槍更厲害。辛亥革命正是因爲忽略了這一點,所以最終失敗了;魯迅正是看到了這一點,纔要棄醫從文。魯迅深深地明白,想要國家富強,民族興旺,只有先喚醒人們沉睡的心靈。

5、延伸拓展

引導:哲學上說,精神可以反作用於物質。今天的《祝福》即是一例,還有哪些例子?

總結:充實自己的大腦,打開自己的心胸,多觀察,多思考,不做麻木無知之人;多交真誠博學之友,多讀優秀有益之書,勞逸結合,享受生活,做豐富有愛之人。

6、教學反思

1、魯迅的.小說主題深刻,引人深思。但由於小說所寫社會與現在差別巨大,再加上學生閱歷尚淺,思考力不足,因此對於魯迅小說的理解總是很表面。在回答“誰造成了祥林嫂的死亡”這個問題時,有同學馬上回答,封建社會,封建思想,可進一步問爲什麼是封建社會、封建思想,卻又回答不上來;問學生什麼是封建思想,也支支吾吾,答不上來。由此可見,學生並非真正理解封建思想對人的迫害,也可以說對小說主題並沒有深刻的理解。我認爲本課的設計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2、小組學習和參與式教學模式改變了“滿堂灌”的生硬,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熱情。但參與式教學不應該只是一種形式。如果只是追求討論和參與的外形,那課堂只會變成空洞的熱鬧和浮躁。課上是學生的集體狂歡,過後卻收穫寥寥。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我深深地感覺,想上一堂高質量的課,必須設置好學生探究的問題。問題太簡單,討論無意義且浪費時間;問題太難,學生討論很長時間也摸不着門道,打擊了積極性的同時也在耽誤時間。因此,找一個有討論價值並可以層層深入的問題很重要。就這個角度來說,我認爲本課的設計很好地達到了這個目標。學生討論熱烈,回答時可以互相補充,我只需引導他們繼續思考,很容易就得出了問題的最終答案。

3、我記得第一屆學生畢業時,我問學生對哪一課印象最深,學生說“都差不多”,這個回答讓我很受打擊,但也促使我去思考。語文課文內容豐富,風格多變,但一經課堂處理卻都變得差不多了。我認爲這與我們傳統的一成不變的授課方式和總求面面俱到的想法有關。面面俱到就意味着都點到,但哪一點都來不及深刻挖掘。因此,現在我備課總希望每課都能根據課文特點突出一個重點,爲此不惜先放棄其他一些方面。例如,本課的設計其實是把主題當做了中心,前面雖然有情節、人物的處理,但基本都是在爲解讀主題張本。這樣刪繁就簡,可以讓學生對每一課都有不同的感覺,並且記憶深刻。

《祝福》說課稿6

一、【說教材】

教學重點、難點:體味青春的幸福

知識目標:對青春的意義以及青春是否能永恆有了一定的認識。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蒐集整理資料的能力,歸納分析的能力以及表達交流的能力。

道德情感目標:在課上彼此交流中學會友善地開展爭論、並使珍惜青春落實到點滴行動上。

根據新課和標準的要求和創新教育理念,本節課的設計理念是讓學生切實體會到學的快樂,創設愉快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師生換位,積極參與設置創新學習環境,培養學生髮散性思維能力,分析歸納、概括能力,語言的表達能力,應變能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他們學會學習,學會自我教育,引導學生認識體會青春不僅僅只是生理和心理的變化,更意味着一種精神狀態。全面把握青春的內分泌,既立足於現在,又着眼於學生的長遠發展,引發他們對青春的意義進行一些思考,寄語青春,放飛理想!這也是對課標內容的拓展。

二、【說學生】

有句話叫“生在福中不知福”,如果把它用來形容此時的國中學生,那時最貼切的了。的確,現在的國中生在物質上得到極大的滿足時,但由於年齡和學習上的壓力而對自己所擁有的幸福沒有更深刻的認識,因此,很多學生都認爲其他人比自己更幸福,對青春缺乏一種渴望的熱情。因此,科學引導學生的認識,引發學生深入思考就顯得尤爲必要。

三、【說教法】

本課通過學生的體驗和行動祝福自己的青春,以積極樂觀的心態迎接青春期的到來。

“活動——體驗”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活動目的

第一階段創設情境參與體驗認識自我

第二階段再現情境分析解惑調試自我

第三階段擴展情境感悟方法展現自我

四、【說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階段

同學們,通過前邊兩個框題的學習,我們知道,青春是美好的,是珍貴的,青春讓我們深感困惑不解,也讓我們充滿了希望,充滿了激情,充滿了勇氣和力量。同學們,正處於青春期的你,爲你正擁有青春而感到幸福嗎?對於青春,你又寄有怎樣的期望和祝福呢?這正是我們這一節課要探究和討論的話題。

課堂實施階段。

1、親子活動:“青春的幸福”

①請家長代表談談自己的青春年華是如何度過的?如果時光可以倒流,將如何度過青春?

(通過這一步,讓學生了解父母的青春往事,知道每個人都曾擁有青春,擁有夢想和激情。而父母以過來人的身份談青春,將會有更深刻、更理性的見解,讓學生從父母的言辭中領會青春的美好、珍貴。)

②學生將自己與父母的過去做比較,看看我們擁有什麼,又缺少什麼?談談與父母相比,我們擁有更多的…

(通過這一步,讓學生明白,與父母相比,我們正值青春,正可以盡情放飛自己的夢想,青春是我們努力拼搏、不怕失敗的資本。與年輕時的父母相比,我們擁有一個更現代化但也更需要奮鬥才能立足的社會。因此,我們的青春軌跡應該比父母的更絢麗。)

1、衷心祝福

學生每個人將自己對青春的祝福寫在一張紙條上,放入提前準備好的箱子中。將紙條搖亂後,每位同學上臺隨意抽取一張,作爲對自己的激勵,並讀給大家聽。家長也對自己的孩子說出自己最想說的話,祝福他走好自己的青春之旅。

(通過這一步,讓學生從同學的祝福中汲取力量,同學之間在成長的道路上互相鼓勵,互相鞭策。而家長的祝福更多的將是期望或警醒,可以更好地提醒學生好好珍惜青春。)

(三)“青春閃光誓言”

教師導入:《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曾經說過:“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至於因爲虛度年華而痛恨,也不至於因爲過去的碌碌無爲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爲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①學生結合自身的特長和優勢、學習與發展的潛能,初步確定自己的“青春誓言”

②小組同學相互交流、分享,併爲對方提出建議。

③小組推選出“閃光誓言”在全班交流,並相互點評。

④由學生把“青春閃光誓言”寫在紅色的卡片上面,並將它們掛在一棵鬱鬱蔥蔥、充滿生機活力的柏樹上,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提升課堂實效。

特別注意

1、生活動,最好安排學生給以評價,老師完善補充。

2、在適當環節強調“解決的實際問題”或“情感作用”。

3、在討論一些敏感話題時,應準備引導避免負作用產生。

五、【說總體預測】

通過比較的方式讓學生體驗青春的幸福,再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實踐活動祝福青春,突出歡樂的主題,使學生以積極向上的心態迎接青春的到來,引導學生認識體會到青春不僅僅只是生理和心理的變化,更意味着一種精神狀態,全面把握青春的內涵,既立足於現在,又着眼於學生的長遠發展,引發他們對青春的意義、價值更進一步的思考,這也是對課標內容的拓展。

結束語:

正如陶行之所說:把學生學習的基本自由還給學生,解放他們的頭腦,使他們能想;解放他們的雙手,使他們能幹;解放他們的眼睛,使他們能看;解放他們的嘴,使他們能說。所以在政治課教學中我力求政治活動成爲學生想像探究的藍天,成爲學生培養創造能力的睛空。只要實現這一點還愁創造不出美麗的彩虹嗎?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祝福》說課稿7

一、個別朗讀“冬日雪短……反而漸漸地舒暢起來”一節。

思考:景物描寫的作用是什麼?怎樣理解其中的一些語句?

明確:這段景物描寫的作用是渲染悲涼沉寂的氣氛,烘托“我”的心情,從“寂靜”、“沉寂”等詞中可以看出。中間的議論是反語,表現了“我”對這個黑暗社會的憎恨。最後一句的“輕鬆”實際上可理解爲憤激和沉痛。這一段景物描寫與最後結尾的景物描寫在時間上銜接,那麼最後一段景物描寫又有什麼作用呢?

二、學生閱讀最後一段,思考其作用和特色。

教師講析:這一段景物描寫是由回想到現實,第一句是過渡,與前面轉入回憶的句子照應,這一段描寫與開頭的景物描寫前後呼應,渲染了熱烈氣氛,同時反襯出祥林嫂慘死的悲涼。最後一句故意虛寫,那些“醉醺醺”蹣跚的“天地聖衆”,哪裏會賜福給窮人呢?買不起爆竹的窮人們,得到的只是無限的痛苦和悲哀。這個結尾,以“我”的感受來寫景,深化了舊社會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使結構更加嚴謹完善。

三、分析魯四老爺:

魯四老爺是當時農村中地主階級的代表人物,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期地主階級知識分子的典型形象。他政治上迂腐、保守,頑固地維護舊有的封建制度,反對一切改革與革命。他思想上反動,尊崇理學和孔孟之道。自覺維護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他是造成祥林嫂悲劇的一個重要人物。

作者是通過什麼手法來刻畫這個人物的呢?

①間接描寫:

通過魯四老爺的書房陳設的描寫,點明瞭魯四老爺的身分(地主階級、封建理學的衛道士),揭露了他的醜惡本質,從而揭示出他成爲殺害祥林嫂的劊子手的深刻的階級根源和思想根源。

②直接描寫:

A行動描寫:

這表現在祥林嫂被搶走的兩件事上:

當婆婆一邊搶人一邊來領工錢時,魯四老爺把祥林嫂一文還沒有的工錢全交給了婆婆。

與此相對照的是對被壓迫的寡婦祥林嫂的冷酷無情。

祥林嫂曾那樣辛勤地爲魯家勞動過,可當她遭到惡運時,魯家卻無動於衷,連祥林嫂走沒走、怎麼走的,都毫不過問,只是到了正午,四嬸肚子餓了,這纔想起了祥林嫂淘米時拿走米和淘籮,於是傾巢出動“分頭尋淘籮”;連平時擺派頭、端架子的魯四老爺都“踱出門外”,“直到河邊”,等看見米和淘籮“平平正正的放在岸上,旁邊還有一株菜”時,這才放心。這場虛驚,入木三分地揭露了:在封建統治者的眼裏,一個勞動婦女的命運都不如一個淘籮、一點米、一株菜,魯四老爺冷酷殘忍的嘴臉躍然紙上。

B語言描寫:

在祥林嫂的問題上,魯四老爺一共開過六次口,說了百十來個字,卻就把他反動、頑固、虛僞自私、陰險狠毒的性格特徵,把他殺害祥林嫂的罪行,揭露得淋漓盡致。

a祥林嫂被搶前:

b祥林嫂被搶時:

c當他爲尋淘籮,“踱”到河邊時:

d緊接着,午飯之後,衛婆子又來時:

e對四嬸的暗暗告誡:

f祥林嫂死後:

作爲這六次開口背景的是魯四老爺虛僞寒暄後的“大罵其新黨”,它恰恰深刻地揭示了那六次開口的根源。

四、分析“我”這一形象:

小說中的“我”是一個具有進步思想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形象。“我”有反封建的思想傾向,憎惡魯四老爺,同情祥林嫂。對祥林嫂提出的“魂靈的有無”的問題,之所以作了含糊的回答,有其善良的一面;同時也反映了“我”的軟弱和無能。

在小說的結構上,“我”又起着線索的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都是通過“我”的所見所聞來展現的。“我”是事件的見證人。

五、分析柳媽:

問:有人認爲柳媽是幫助魯四老爺殺害祥林嫂的兇手。你是怎樣來看待這一問題呢?

明確:柳媽和祥林嫂一樣都是舊社會的受害者。雖然她臉上已經“打皺”,眼睛已經“乾枯”,可是在年節時還要給地主去幫工,可見,她也是一個受壓迫的勞動婦女。但是,由於她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禮教的毒害很深,相信天堂、地獄之類邪說和“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理學信條,所以她對祥林嫂改嫁時頭上留下的傷疤,採取奚落的態度。至於她講陰司故事給祥林嫂聽,也完全出於善意,主觀願望還是想爲祥林嫂尋求“贖罪”的辦法,救她跳出苦海,並非要置祥林嫂於死地,只是結果適得其反。

她的主觀願望和客觀效果的矛盾說明柳媽是以剝削階級統治人民的思想──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思想爲指導,來尋求解救祥林嫂的“藥方”的,這不但不會產生“療效”的效果,反而給自己的姐妹造成了難以支持的精神重壓,把祥林嫂推向更恐怖的深淵之中。

同情他的人,也把他推向深淵,這更顯示出悲劇的可悲。柳媽正是這樣一個同情祥林嫂而又給她痛苦的人。

六、討論、歸納人物形象。

祥林嫂是舊中國勞動婦女的典型,她勤勞善良,樸實頑強,但在封建禮教和封建思想佔統治地位的舊社會,她被踐踏、被迫害、被摧殘,以至被舊社會所吞噬。封建禮教對她的種種迫害,她曾不斷地掙扎與反抗,最後還是被社會壓垮了。祥林嫂的悲劇深刻揭示了舊社會封建禮教對勞動婦女的摧殘和迫害,控訴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魯四老爺是地主階級知識分子的典型。他迂腐、保守、頑固,反對一切改革和革命,尊崇理學和孔孟之道,自覺維護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他自私僞善,冷酷無情,對祥林嫂的迫害大都是他授意或得到他默許的,是導致祥林嫂慘死的人物。

作品中的“我“是一個具有正義感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形象。“我”反感魯四老爺,厭惡封建禮俗,同情祥林嫂,但另一方面又是軟弱無能,無力給祥林嫂以幫助。在小說結構上,“我”又起着線索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都是通過“我”的所見所聞來反映,“我”是事件的見證人。

七、佈置作業

1、寫一段300字左右的短文,反映過年時熱烈歡樂的氣氛。

2、將祥林嫂臨終前的肖像描寫與前兩次比較,體會其對刻畫人物和表現主題的作用。

3、佈置學生課後思考,爲下一節的課堂討論作準備:

a、作者安排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時間都發生在春天或臨近春天,魯迅先生巧妙的安排有什麼含義?

b、小說爲什麼以《祝福》爲題,而不是祥林嫂?

c、誰是殺害祥林嫂的“兇手”?

《祝福》說課稿8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舉杯祝福》一課!我將從教材淺析、教學策略、教學過程、教學評價四個方面來闡述我的教學思路!

一、 教材淺析

《舉杯祝福》是人音版第十二冊第四單元《五十六朵花》中的一個內容。這個單元主要介紹了我國少數民族的音樂和風俗人情。《舉杯祝福》是一首新疆烏茲別克族民歌,歌曲結構工整、曲調優美、節奏富舞蹈性,充分表現了烏茲別克族人民對繁榮的祖國和美好生活的衷心祝福。隨着六年級學生生活範圍和認知領域的進一步擴展,體驗感受與探索創造的活動能力強這一特點,應用音樂的表現力與旋律的美,以及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和藝術魅力吸引學生,是本堂課成功的基礎。

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指出:教學目標在教育活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從事教育活動的指南。因此,根據新課標理念和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出發,制定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認知目標:學習歌曲《舉杯祝福》,能用熱情、歡快的情緒演唱歌曲。

2、能力目標:通過小組學習(創編打擊樂、爲歌曲伴奏、舞蹈模仿等形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對歌曲的二度創作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感受烏茲別克族民歌、曲調優美和歡快的舞蹈,增強對少數民族民俗風情的瞭解,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依據以上教學目標,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能用熱情、歡快的情緒演唱歌曲,用歌聲表現出快樂的心情,同時瞭解烏茲別克族的風俗風情,在學習感悟中,爲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感到驕傲,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難點:

1、學會爲歌曲進行打擊樂伴奏。

2、加入舞蹈的元素,將音樂與舞蹈進行自然的融合。

爲了達成以上教學目標,把握重點攻克難點,我採用瞭如下教學策略。

二、教學策略

音樂是富有情感的藝術,又是最講究形式結構的藝術,他們都能誘發兒童天然的審美衝擊與興趣。六年級的學生好模仿、愛表現,有較好的學習習慣和藝術素養,同時,他們活潑好動,常憑興趣做事,因此,本課的設計我以激發興趣爲突破口,以學生爲主體,以音樂審美爲核心,通過課件展示、情境導入、節奏律動、合作討論等方法,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感受音樂、體驗美感。

三、 教學過程

(一) 歌曲欣賞

設計意圖:營造一種寬鬆、愉悅的氛圍。通過課件展示,播放歌曲《愛我中華》,同時讓學生欣賞幾個常見少數民族的歌舞及服飾圖片,把學生帶入56朵花這個單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爲後面的教學內容作鋪墊。

(二) 走進烏茲別克民族

設計意圖:重點突出本課主題,介紹新疆烏茲別克族以及它最常見的民族樂器,如都它爾、彈布爾、手鼓等,着重介紹本課的重難點-課堂打擊樂器手鼓及其演奏方法,學會它的典型節奏 (出示卡片),進一步激發學生對烏茲別克族的熱愛。

(三) 歌曲教學

1、首先開門見山,直接導入。播放歌曲錄音,讓學生從整體上感受樂曲的情緒和風格。

2、課標中指出,音樂教學應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學會如何“聽”音樂。“聽”是理解和感知音樂的前提條件;“聽”,是音樂藝術實踐中最重要的過程。音樂是聽覺藝術,這就決定了音樂藝術時間都必須從“聽”入手,在“聽”的基礎上進行,也決定了音樂教學必須把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覺放在首位。因此我引導學生從聽入手積極參與音樂體驗,引發想象和聯想,帶着問題去聆聽音樂,從速度、情緒、力度、節奏等方面思考對歌曲的感受,逐步鍛鍊他們的自學能力,音樂鑑賞力。

3、鼓勵學生勇於表達自己的審美體驗,引導學生在聆聽音樂的同時,抓出這首歌曲的主體節奏(教師示範)。

4、然後指導學生用準備好的課堂打擊樂器--手鼓練好以上節奏型。

5、在學生能夠完全掌握手鼓基本節奏型的前提下,復聽歌曲,引導學生邊聽歌邊用手鼓爲歌曲伴奏,加強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和領悟。(教師用手鼓示範一小段)

6、接下來進入學唱新歌部分。播放歌曲錄音,全體學生跟着哼唱旋律,從整體上熟悉歌曲,爲後面的填唱歌詞作鋪墊(兩遍)。

7、 六年級的學生基本上能夠自主的學唱旋律,在哼唱兩遍後,學生們跟着教師琴聲齊唱旋律,在演唱時注意歌曲節奏。

8、 在旋律唱熟唱準的前提下,學生們跟着教師琴聲自主的.填唱歌詞。在教學中給學生解釋歌曲中出現最多的“別比亞拉”是表示歡呼聲的襯詞,原意是一碗酒的意思。

9、 接下來全體學生完整地隨琴演唱《舉杯祝福》這首歌曲,注意保護嗓子,不要高聲喊唱。

10、爲了貫徹打擊樂器進課堂的宗旨,在新歌完全學會的前提下,運用我們已經學會的手鼓打擊節奏 ,隨琴邊唱歌邊爲歌曲進行打擊樂伴奏。

11、 反覆練習幾次後,可以把全班學生分成兩大部分,一部分人隨琴唱歌,另一部分人用手鼓爲歌曲進行打擊樂伴奏,然後互換角色。

(四)拓展練習

新疆烏茲別克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它們的舞蹈非常熱情而富有感染力。我們先一起來學習幾個最常見的新疆舞動作-托腮手和託帽手(教師示範),學生通過學習模仿,將藝術領域的舞蹈融入課堂,豐富課堂形式教學。

下面進入歌舞表演時間,我給大家表演一段新疆舞,有興趣的同學可以上來和我一起,其他同學用打擊樂器爲我們伴奏,在歡快的歌舞聲中結束本課!

四、教學評價

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我通過適合兒童年齡的、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活動,創設良好的音樂氛圍,以學生爲主體,以音樂審美爲核心,將藝術領域的音樂與舞蹈進行自然的融合,讓學生們在快樂中學習音樂,理解音樂,創造音樂,獲得審美的愉悅。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

《祝福》說課稿9

一、教學重點的定位

1、說教學目標:

(1)懂得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師長的教育關愛、同伴的幫助和學校、社會多方面的關心和愛護,培育感恩情懷。

(2)感受人與人之間的友愛之情,體會真誠相待、互相理解、互相幫助的情誼的可貴。

(3)學習用恰當的方式對師長、學校、同學表達祝福。

2、說教學重點:

“滴水之恩,涌泉相報”懂得感恩,是一個人最起碼的道德品質。六年的國小生活,孩子們從兒童成長爲初諳世事的少年,在成長的過程中,有師長的教育關愛、同伴的幫助和學校、社會多方面的關心和愛護。我根據對教材的理解和學生的情況,基於課標提出引導學生“感受父母長輩的養育之恩。”“增強對學校的親切感,尊重學校工作人員的勞動”等內容,我制定以下的教學重難點。

重點:懂得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師長的教育關愛、同伴的幫助和學校、社會多方面的關心和愛護,培育感恩情懷。

3、說教學難點:

難點:學習用恰當的方式對師長、學校、同學表達祝福。

二、教學重點的分析

這是粵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畢業之歌”中第二課《我們的祝福》,引導學生回顧幫助自己成長的人,學會用恰當的方式表達感謝之情,培育感恩情懷。

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預設的教學目標,也根據新課標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決定採用創設情境法、小組合作、交流談話法等。讓學生充分感受在成長的過程中,有師長的教育關愛、同伴的幫助和學校、社會多方面的關心和愛護,並用恰當的方式對師長、學校、同學表達祝福。從而突破重難點。

三、教學重點的.解決方法與過程

爲了突破本節課的重難點,我根據六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以回憶與感恩、寬容與祝福、爲母校做一件有意義的事三個活動環節,讓學生通過合作交流、互寫贈言等方式進行學習。

(一)回憶過去,我心感恩。

1.故事會:難忘的國小生活。多媒體課件展示六年國小生活的照片,引導學生說出自己難忘的地方、人、事情等。

2.感恩信箱:在小紙條上寫上你要感謝的人,還簡單地寫寫爲什麼要感謝他(她),寫完後放進“感恩信箱”。

(設計意圖:新課程下的品德與社會教學環境中,教材已不限於固定的文字形式,而是融入生活、聯繫現實的一種課內教學資源。採用“故事會”和“感恩信箱”的形式激發學生的感恩之情。)

(二)真情告白,寬容與祝福。

1.,我想對你說。引導學生自己想寬容或需要被寬容的人,和那件令你難忘的事。

2.在同學錄上寫上你對同學的祝福。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讓學生敞開心扉,在真情告白和寫祝福語的過程中,深刻感受感受人與人之間的友愛之情,體會真誠相待、互相理解、互相幫助的情誼的可貴,學習用恰當的方式對師長、學校、同學表達祝福。)

(三)討論昇華,我爲母校添光彩。

1.組織學生小組討論:爲母校做一件有意義的事。

2.作文競賽。我爲母校添光彩

(設計意圖: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離不開師長的教育關愛、同伴的幫助和學校、社會多方面的關心和愛護。通過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和作文競賽,培育感恩情懷。)

四、說板書設計

我結合教學內容有序、系統地進行板書,既體現學生深刻感知和情感的變化,又能突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明理而道行!

板書:

11.我們的祝福

回憶感恩

寬容祝福

我爲母校添光彩

《祝福》說課稿10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的說課題目是《祝福》

一、說教材地位特點

《祝福》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第二冊第一單元的第2課。小說,是本學期教學的重點之一。

通過學習本單元,有助於學生學會品味優秀文學作品的語言,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發展想像力和審美力。

二、說教學目標

教會學生閱讀《小說》是本學期的重點。遵照高中新課標“發展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個性化的閱讀”、“努力探索作品中蘊涵的民族心理和時代精神,瞭解人類豐富的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的要求,擬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①知識目標:掌握小說的基本要素,瞭解小說中人物描寫的方法。

②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獨立閱讀小說的能力,學會個性化的閱讀。

③情感目標:認識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

三、說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分析祥林嫂這一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把握魯迅小說主題深刻性,把握個性化閱讀“多元有界”的原則。

四、說教法

1、指導預習。本課篇幅較長,要在課堂上讓學生通讀全文是不現實的,因此,要強調預習,並且是在教師指導下進行預習(教師提供相應的網絡資源)。

2、採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理解本文的高度和深度。

3、立足文本,鼓勵個性化的解讀,建立平等交流的平臺。

五、教學過程

1、導入:一個珍寶被毀壞,令人痛悔;一個美好的生命被毀滅,往往會讓人出離憤怒。小說

《祝福》講的正是這樣一個讓人出離憤怒的故事。

《祝福》寫於1924年2月7日,原刊1924年3月25日《東方雜誌》第21卷第6號,後收入作者的第二個小說集《彷惶》,是《彷惶》的第一篇。其深邃的思想,啓迪、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從民族文化反省的角度閱讀作品,我們深深感到封建的思想、倫理道德,對人性的摧殘是無以復加的,它極大的阻礙,甚至是牢牢地捆綁着中華民族追求解放的手腳。封建的倫理,封建的道德,是套在我們民族身上的鐐銬和鎖鏈。它造成了我們民族的衰敗和落後,造成了我們人生的壓抑和不幸。而女性所受的壓抑和不幸又遠甚於男性。中國婦女則是中國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魯迅選擇婦女題材,通過《祝福》中祥林嫂這一悲劇人物的刻畫,深刻地揭露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餘毒。魯迅對封建文化的鞭撻。在邁向文明社會的今天,仍有其巨大的'現實意義。

2、檢查預習:指定學生複述祥林嫂的故事。

(提示:只能從祥林嫂的角度,不能再出現“我”。)

3、在複述課文的基礎上,通過個人思考、小組討論、師生共同歸納總結等方式,得出本文線索提綱:

序幕:魯鎮祝福景象和魯四老爺

結局:祥林嫂寂然死去

開端:祥林嫂初到魯鎮

發展:被賣改嫁

高潮:再到魯鎮

尾聲: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4、立足文本,以祥林嫂爲例,分析人物形象的塑造,可結合課後練習段進行。主要採用教師提示、提問,學生小組討論的方法。

①示範分析肖像描寫(注意引導學生理解細節描寫):

問:魯迅說:“要極儉省地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出它的眼睛。”本文有幾處描寫到祥林嫂的眼睛?從這些描寫中你覺得祥林嫂有哪些性格特點?

肖像描寫:找眼睛論特點

初到魯鎮——順着眼(善良、安分)

再到魯鎮——順着眼,眼角帶着淚痕(再受打擊,內心痛苦)

講阿毛故事——直着眼,瞪着眼(精神有些麻木)

捐門檻——分外有神(又有希望)

不讓祝福——失神(再受打擊)

行乞——眼珠間或一輪(麻木)

問有無靈魂——忽然發光(一絲希望)

②引導學生分析人物語言描寫(注意引導學生理解細節描寫)

與我對話靈魂有無——封建迷信桎梏下矛盾的心理

對四嬸講阿毛——痛苦、自責

對大家講阿毛——麻木、空虛

與柳媽的對話——精神重壓,陷入恐懼

③引導學生分析人物行動描寫(注意引導學生理解細節描寫)

反對再嫁——逃、撞

怕被分身——捐(門檻)

懷疑靈魂——問

④總結

祥林嫂守寡不成(遭劫被賣)——守家不成(喪夫失子)——守命不成(贖身行乞),是一個不幸的女人。祥林嫂這個善良的勞動婦女被毀滅了,她的悲劇不是個人的悲劇,而是社會的悲劇。

其他人物形象:魯四老爺、四嬸、祥林嫂的婆婆、柳媽、“我”等可以做簡要分析。

5、小組合作,探究問題

①作者安排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時間都發生在春天或臨近春天(A、(春上死了丈夫),逃到魯鎮做工。B、(新年剛過),被婆婆賣到賀家坳。C、(春天)(過年時)阿毛被吃。D、死去。春天是美好的季節,給人無限的生機和希望,但給祥林嫂的卻只是打擊與絕望。魯迅先生巧妙的安排有什麼含義?

②小說爲什麼以“祝福”爲題,而不是“祥林嫂的故事”?

③小說開頭,祥林嫂在陰暗的風雪天問我“靈魂”的有無,你認爲祥林嫂的願望是什麼?

④誰是殺害祥林嫂的“兇手”?

⑤祥林嫂死於哪一天?

先分小組討論、再合班交流

①作者安排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時間都發生在春天或臨近春天,這樣安排有什麼含義?

明確:春天是美好的季節,給人無限的生機和希望,但給祥林嫂的卻只是打擊與絕望。魯迅先生巧妙的安排更加突出了祥林嫂的悲劇性。

②小說爲什麼以《祝福》爲題,而不是祥林嫂?

明確:作者在一開篇就首先爲魯鎮籠罩了一片喜慶的祝福氣氛:“舊曆的年底畢竟最像年底,村鎮上不必說,就在天空中也顯出將到新年的氣象來。”直到文末,仍然讓人們沉浸在祝福的歡樂中:“遠處的爆竹聲聯綿不斷,似乎合成一天音響的濃雲,夾着團團飛舞的雪花,擁抱了全市鎮。”小說起於祝福,結於祝福,中間一再寫祝福,情節的發展與祝福有着密切的關係,祥林嫂卻在這樣的氛圍中倒斃在雪地上,把悲劇性的情節安排在喜慶的大背景下,更顯其悲哀,更令人思索。從以上分析看出,作品就是在寫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題目用《祝福》而不用《祥林嫂》,通過標題,形成對比,增加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劇性。

③小說開頭,祥林嫂在陰暗的風雪天問我“靈魂”的有無,你認爲祥林嫂的願望是什麼?

(提示:這是個開放性的問題,只要立足於文本,言之成理就好)

④“誰是殺害祥林嫂的兇手”?

明確:誰都可能是兇手,誰都參與了這場殺戮,包括祥林嫂她自己)

(提示:從小說情節分析、總結入手,爲什麼做工?爲什麼改嫁?爲什麼捐門檻?爲什麼行乞?——罪魁禍首是封建制度、封建意識、封建文化。)

⑤祥林嫂死於哪一天?

明確:冬至祭祖日四嬸的一聲大喝“你放着吧,祥林嫂!”,徹底毀滅了這個可憐女人生的希望。

3、拓展性課後作業:

祥林嫂被封建勢力、封建思想生生地殘殺了。請關注現實,我們今天的生活中還有封建殘餘嗎?我們今天該怎樣反封建?請列舉現象並作簡要的評論,寫一篇300字以上的短文。作業以文檔的形式發至老師的電子郵箱。

《祝福》說課稿11

我說課的題目是《祝福》,我將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講述:

一、說教材《祝福》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二冊第一單元第一課,小說寫的是一個質樸的農村婦女祥林嫂的悲劇一生,從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餘毒。本單元是高中階段的第一個小說單元,在高中語文六冊書中,中國現當代小說及外國小說共佔兩個單元,可見,本單元在整個高中小說教學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國中小說學習的焊接點,又是整個高中小說學習知識技能的伸展點。

根據教材的地位、作用及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學習分析人物形象和環境描寫所起的作用”,我確定我的教學目標是:

(一)知識目標1、瞭解小說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2、瞭解小說中人物描寫的幾種方式。

(二)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鑑賞小說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認識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

教學重點的確定是依據教材的特點、教學目標及學生的實際;至於教學難點則是就學生接受而言,學生經過預習,還存有疑問、理解還困難的地方。

根據以上這些,我確立本文的教學重點:對祥林嫂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教學難點:環境描寫對於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二、說教法 新課程理念很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究性學習。基於此,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設法引起學生的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獨立自主的解決問題。具體做法如下:

(一)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步深入

(二)點撥法——分析引導,拓展思路

教學方法的最本質特徵就是要促進大多數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促進全體學生積極動腦。因而,我較多的採用了分組討論,師生對話、探究等方式。

三、說學法(一)預習:此文長達萬餘字,要在課堂上讓學生通讀全文是不現實的,因此,要強調預習,培養閱讀的自覺性。(二)討論法:學生分組討論,拓展思路。

(三)比較閱讀:由於小說所反映的社會背景,對於今天的學生來說,較爲陌生,所以採用課堂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將本篇課文與魯迅先生的另一篇小說《孔乙己》進行比較。

四、說教學過程本課文的教學用兩課時

(一)第一課時本課時的主要教學目的是:整體感知,梳理情節。引導學生掌握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1、導入新課 上課伊始,我先播放電影《祥林嫂》結局片斷,以濃厚的悲劇色彩和強烈的視覺衝擊激發情感,創設氛圍,以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2、檢查預習 挑選幾位同學複述祥林嫂的不幸經歷。要求:(1)只作純粹的敘述,不帶議論分析。(2)敘述時要突出與悲慘命運有關的細節(3)要有感情地複述,儘可能進入祥林嫂的情感世界,真切地體驗祥林嫂的痛苦與不幸。

3、理清情節 在複述課文的基礎上,通過個人思考、小組討論、師生共同歸納總結等方式,得出本文的線索提綱:

序幕:魯鎮祝福景象和魯四老爺

結局:祥林嫂寂然死去 開端:祥林嫂初到魯鎮 發展:被賣改嫁 高潮:再到魯鎮 尾聲: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4、分析人物形象(注意引導學生理解細節描寫)

(1)引導學生分析肖像描寫

教師提問:本文有幾處描寫到祥林嫂的眼睛?從這些描寫中你覺得祥林嫂有哪些性格特點?

初到魯鎮:順着眼——善良、安分

再到魯鎮:順着眼,眼角帶着淚痕——再受打擊,內心痛苦

講阿毛的故事:直着眼,瞪着眼——精神有些麻木

捐門檻:分外有神——又有希望

不讓祝福:失神——再受打擊

行乞:眼珠間或一輪——麻木

問有無靈魂:忽然發光——一絲希望

(2)引導學生分析人物語言描寫

與我對話靈魂有無——封建迷信桎梏下矛盾的心理

對四嬸講阿毛——痛苦、自責

對大家講阿毛——麻木、空虛

與柳媽的對話——精神重壓,陷入恐懼

(3)引導學生分析人物行動描寫

反對再嫁——逃、撞 怕被分身——捐(門檻) 懷疑靈魂——問

5、總結

祥林嫂守寡不成(遭劫被賣)——守家不成(喪夫失子)——守命不成(贖身行乞),是一個不幸的女人。祥林嫂這個善良的勞動婦女被毀滅了,她的悲劇不是個人的悲劇,而是社會的悲劇。

6、佈置作業:

學生課後思考,爲下一節的課堂討論作準備:

(1)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時間多在春天或臨近春天,作者這樣安排有什麼含義?

(2)小說爲什麼以《祝福》爲題?

(3)誰是殺害祥林嫂的“兇手”?

(二)第二課時

本課時的主要教學目的是:分析環境描寫的作用。理解作品的主題。總結閱讀小說的方法。

1、分析環境描寫的作用

(1)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時間多在春天或臨近春天,作者這樣安排有什麼含義?

春天是美好的季節,給人無限的生機和希望,但給祥林嫂的卻只是打擊與絕望。魯迅先生巧妙的安排更加突出了祥林嫂命運的悲劇性。

(2)小說爲什麼以《祝福》爲題,而不是祥林嫂?

作者在一開篇就首先爲魯鎮籠罩了一片喜慶的祝福氣氛,直到文末,仍然讓人們沉浸在祝福的歡樂中。小說起於祝福,結於祝福,中間一再寫祝福,情節的發展與祝福有着密切的關係,祥林嫂卻在這樣的氛圍中倒斃在雪地上,把悲劇性的情節安排在喜慶的大背景下,更顯其悲哀,更令人思索。題目用《祝福》,與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形成鮮明對比,增加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劇性。

2、理解作品主題

(1)誰是殺害祥林嫂的兇手? 從小說情節分析、總結入手,祥林嫂爲什麼做工?爲什麼改嫁?爲什麼捐門檻?爲什麼行乞?得出結論:罪魁禍首是封建制度。

4、總結閱讀小說的基本方法:理清情節——分析人物性格命運——理解環境描寫的含義——理解主題

3、比較閱讀:比較閱讀魯迅的另一篇小說《孔乙己》,分析兩個主人公命運的異同。

提示:(1)在思想內容方面,其一,它們的題材相同,但是各有不同的生活側面,《孔乙己》反映的是讀書人的生活,,而《祝福》反映的則是壓在底層的被僱傭的鄉村勞動婦女的.生活;其二,雖然都表現了反封建的主題,但側重點各不相同,《孔乙己》側重於對封建科舉制度的否定,而《祝福》則是對封建的政權、族權、神權、夫權等全面而猛烈的抨擊,作者對祥林嫂的同情也甚於對孔乙己的同情;其三,就生活環境而言,祥林嫂所處的環境比孔乙己要惡劣得多,她不像孔乙己那樣好吃懶做、自視清高,卻也同樣遭到周圍人們的冷遇,她一生勤勞、樸實,但是最後卻落得一無所有,可見其命運更悲慘,更令人同情。(2)在表現形式上,雖然都是以“我”的所見所聞爲線索,但《孔乙己》在順敘中有補敘,使歷史和現實連爲一線,以此來揭示主人公性格發展的必然性。而《祝福》則採用了倒敘,把祥林嫂的被淪爲乞丐和悲滲的死提在篇首,與地主階級“祝福”的歡樂聲形成鮮明的對照,然後再追敘祥林嫂的生前事蹟,揭示兩個階級嚴重對立的社會根源表達作者對吃人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的切齒痛恨和憤怒鞭撻。

經過這樣的比較研究,學生不僅能夠捕捉課文的新意和靈魂,而且也提高了質疑、析疑、釋疑的能力,使原有的認識結構和思維模式在深度和廣度上有所提升,同時,也爲今後的學習積累了可以借鑑的經驗。

4、總結 虛僞的封建倫理道德扼殺了祥林嫂——一個普通的下層勞動婦女的幸福。最後,在富人的聲聲“祝福”聲中絕望地離開了人世。魯迅以其對歷史和人生深邃而獨特的思考揭穿了封建禮教的虛僞,給後人更多的警示和希望。在今天仍有現實意義,因爲同愚昧和邪惡的思想鬥爭是所有追求“科學”與“文明”的現代人的共同心願及義務。

5、佈置作業 組織學生觀看電影《祥林嫂》的砍門檻的情節,讓學生談一談對電影中增添了祥林嫂捐門檻不被承認後砍門檻的情節的看法,分析這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特徵?通過此題,深化學生對於人物性格以及對文章主題的理解。

五、板書設計:

情節:序幕→結局→開端→發展→高潮→尾聲

人物:肖像、語言、行動主題:封建禮教吃人本質

環境:祝福場景

《祝福》說課稿12

一、討論(先分小組討論、再合班交流)

1、作者安排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時間都發生在春天或臨近春天,這樣安排有什麼含義?

小結:春天是美好的季節,給人無限的生機和希望,但給祥林嫂的卻只是打擊與絕望。魯迅先生巧妙的安排更加突出了祥林嫂的悲劇性。

2、小說爲什麼以《祝福》爲題,而不是祥林嫂?

明確:作者在一開篇就首先爲魯鎮籠罩了一片喜慶的祝福氣氛:“舊曆的年底畢竟最像年底,村鎮上不必說,就在天空中也顯出將到新年的氣象來。”直到文末,仍然讓人們沉浸在祝福的歡樂中:“遠處的爆竹聲聯綿不斷,似乎合成一天音響的濃雲,夾着團團飛舞的雪花,擁抱了全市鎮。”小說起於祝福,結於祝福,中間一再寫祝福,情節的發展與祝福有着密切的關係,祥林嫂卻在這樣的氛圍中倒斃在雪地上,把悲劇性的情節安排在喜慶的大背景下,更顯其悲哀,更令人思索。從以上分析看出,作品就是在寫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題目用《祝福》而不用《祥林嫂》,通過標題,形成對比,增加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劇性。

另外以《祝福》爲題的意義更在於小說起於祝福,結於祝福,中間一再寫到祝福,情節的發展與祝福有着密切的關係。

3、“誰是殺害祥林嫂的兇手”

(提示:從小說情節分析、總結入手,爲什麼做工?爲什麼改嫁?爲什麼捐門檻?爲什麼行乞?——罪魁禍首是封建制度。)

4、閱讀小說的基本方法,應怎樣總結:

理請情節——分析人物性格命運——理解環境描寫的含義——理解主題

二、分析、討論寫作特點:

1、精當的`環境描寫。

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劇性格上的幾次重大變化,都集中在魯鎮“祝福”的特定的環境裏,三次有關“祝福”的描寫,不但表現了祥林嫂悲劇的典型環境,而且也印下祥林嫂悲慘一生的足跡。

①第一次是描寫鎮上各家準備“祝福”的情景。

祝福是“魯鎮年終的大典”,富人們要在這一天“迎接福神,拜求來年一年的好運氣”,以便繼續他們貪得無厭的“幸福生活”,而製作“福禮”卻要像祥林嫂一樣的女人“臂膊在水裏浸得通紅”,沒日沒夜地付出自己的艱辛,可見富人們所祈求的幸福,是建立在榨取這些廉價奴隸的血汗之上的。這樣通過環境描寫就揭露了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衝突,預示了祥林嫂悲劇的社會性。同時,通過“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的描寫,也顯示了辛亥革命以後中國農村的狀況:階級關係依舊,風俗習慣依舊;人們的思想意識依舊。一句話,封建勢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對農村的統治依舊。這樣,通過環境描寫,就揭示出祥林嫂悲劇的社會根源,預示了祥林嫂悲劇的必然性。

②第二次是對魯四老爺家祝福的描寫。

祝福本身就是舊社會最富有特色的封建迷信活動,所以在祝福時封建宗法思想和反動的理學觀念也表現得最爲強烈,在魯四老爺不準“敗壞風俗”的祥林嫂沾手的告誡下,祥林嫂失去了祝福的權力。她爲了求取這點權力,用“歷來積存的工錢”捐了一條“贖”罪的門檻,但所得到的仍是“你放着罷,祥林嫂”。這樣一句喝令,就粉碎了她生前免於侮辱,死後免於痛苦的願望,她的一切掙扎的希望都在這一句喝令中破滅了。就這樣,魯四老爺在祝福的時刻憑着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禮教的淫威,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死亡的道路。

特定的環境描寫,推動了情節的發展,同時也增加了人物形象的真實感與感染力。

③第三次是結尾通過“我”的感受對祝福景象的描寫。

祥林嫂死的慘象和天地聖衆“預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的氣氛,形成鮮明的對照,深化了對舊社會殺人本質的揭露,同時在佈局上也起到了首尾呼應,使小說結構更臻完善的作用。

2、富有特色的人物刻畫:

第一次

肖像:頭上扎着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臉色青黃,但兩頰還是紅的。模樣還周正,手腳都壯大。(年輕,勤勞,樸實,新寡)眼睛:順着眼。(善良溫順)

表現:整天地做,似乎閒着就無聊,又有力,簡直抵得過一個男子。做工不懈,食物不論,力氣不惜。(勤快耐勞)

變化:她反滿足,口角邊漸漸的有了笑影,臉上也白胖了。(要求極低,反襯出在婆婆家的遭遇)

第二次

肖像:頭上扎着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臉色青黃,只是兩頰上已經消失了血色。

眼睛:順着眼,眼角上帶些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了。

與前面第一次來時比較,兩頰和眼睛發生了變化,說明精神上受到刺激,極度悲傷。作者正是用白描手法,在對比中顯示人物內心的痛苦和悲哀。

林嫂臨死前的肖像:花白的頭髮全白了,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不再悲哀,彷彿木刻似的。

眼睛:眼珠間或一輪。

明確:(填入小黑板中的表格)(前兩次的內容從略,也可以用幻燈投影。)從這一次的肖像描寫中可以看出,祥林嫂遭遇悲慘,乞討無路,陷於絕境,內心深處受到摧殘,精神麻木,已是瀕於死亡。

肖像描寫是本文刻畫人物的一個特點。魯迅先生說過:“要極節省地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他的眼睛。”本文圍繞人物的遭遇,三次刻畫了祥林嫂的肖像,尤其是她的眼睛。從開始時的“順着眼”,到第二次來魯鎮時的“眼角帶着淚痕”,“沒有先前那樣精神”,捐了門檻以後“眼光分外有神”,可四嬸一聲喝,第二天“眼睛窈陷下去”,到臨死前的“瞪”着眼,“眼珠間或一輪”,都有豐富的內涵。眼睛與其他肖像描寫相配合,展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反映了祥林嫂悲劇的幾個過程,形象地反映了祥林嫂是怎樣一步步被封建禮教和封建思想逼到絕境的,也是對罪惡的封建社會無聲的控訴

3、倒敘的手法:

本文在序幕以後就寫出了故事的結局,這是採取了倒敘手法。

三、拓展性課後作業:

1、讓學生寫一篇小小說或小短文——《假如祥林嫂生活在新社會》,既可以讓學生練筆,又可以在思想上加深對主題的理解。

2、課文中作者沒有寫出魯四老爺的肖像,請你通過想象,選擇一個場景,刻畫魯四老爺的肖像,特別是眼睛。字數爲200字左右。

《祝福》說課稿13

一、說教材

《祝福》是人教版高一下冊教材必修三第一單元第二課。本單元的重點是小說的學習。小說是以刻畫人物爲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很多同學在學習小說時興趣很大,但是興趣點集中在故事情節。因此,在小說的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會初步鑑賞文學作品,感受小說的藝術魅力。

《祝福》是一篇典型的傳統小說,它是大文豪魯迅先生寫於1924年2月的一篇思想內涵深沉博大、藝術形式已臻完美的傳世名作。無論是情節,人物還是環境,在這篇文章中都有非常形象生動的描寫。通過本課的教學,學生能學會分析小說三要素,品味語言,提高小說的鑑賞能力。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文中的重點詞語的釋義及注音;明白《祝福》中祥林嫂的形象塑造、小說環境、悲劇原因等課文重點。

2、能力目標:學會運用分析小說三要素方法鑑賞小說,提高小說審美能力。

3、情感目標:理解作者的寫作主題,理解造成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認識到封建思想與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對祥林嫂這一人物形象進行分析

2、小說中的環境描寫及其作用

教學難點:分析造成祥林嫂悲劇的原因與小說主題

四、說教法

在教學過程中,應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因此,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我認爲要想方設法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既要學會獨立思考,又要學會團隊合作解決問題。我的具體方法是:

1、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步深入

2、自主探究法:提出問題讓學生整理答案

3、點撥法:通過點撥,拓展思路

4、歸納總結法:根據大家的集思廣益,得出問題答案

五、說學法

我認爲做一百道題不如掌握一個方法。對於學習,掌握學法尤爲重要。本節課的學習方法主要是

1、討論法(通過討論思考,培養合作意識和解決問題能力)

2、質疑法(改變"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變被動爲主動。

3、讓學生養成分段、做筆記習慣。

六、說教學過程

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

本課時的主要教學目的是:整體感知,梳理情節。

1、播放電影《祥林嫂》中主人公初到魯鎮和其悲慘結局的片段,激發大家學習興趣,導入新課。

2、檢查預習情況,對文中重點詞語進行注音與釋義。

3、對魯迅及其作品進行介紹。

4、挑選幾位同學說出故事梗概。要求:a)能夠整體把握故事情節;b)能夠從具體細節分析、不帶個人感情。

在複述課文的基礎上,通過個人思考、小組討論、師生共同歸納總結等方式,對文章進行分段,得出本文線索提綱:

序幕: 魯鎮祝福景象和魯四老爺

結局: 祥林嫂寂然死去

開端: 祥林嫂初到魯鎮

發展: 被賣改嫁

高潮: 再到魯鎮

尾聲: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5、佈置學生課後細讀課文,注意主要人物的語言、肖像、對話描寫、環境描寫;爲第二課時的人物分析,環境分析作預習。

第二課時

本課時的主要教學目的是:引導學生掌握分析人物性格和分析小說環境的方法。

1、以祥林嫂爲主,魯四老爺、四嬸、祥林嫂的婆婆、柳媽、 “我”等其他人物的分析,結合練習3的分析句段進行。主要採用教師提示、提問、學生小組討論的方法。

要求:

a)、人物分析以課文內容爲基礎。一定要引導學生在仔細品味課文的基礎上進行。

b)、作者對人物性格的刻畫是通過情節(特別是細節描寫)完成的。

c)、小說環境也是爲了塑造人物而刻畫的。

示範分析肖像描寫(注意引導學生理解細節描寫):

問:魯迅說:“要極儉省地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出它的眼睛。”現在我們就在文中找眼睛。看誰最厲害,能夠找全,分析全。

肖像描寫:找眼睛 論特點

初到魯鎮——順着眼(善良、安分)

再到魯鎮——順着眼,眼角帶着淚痕(再受打擊,內心痛苦)

講阿毛故事——直着眼,瞪着眼 (精神有些麻木)

捐門檻——分外有神(又有希望)

不讓祝福——失神(再受打擊)

行乞——眼珠間或一輪(麻木)

問有無靈魂——忽然發光(一絲希望)

2、引導學生分析人物語言描寫(注意引導學生理解細節描寫)

與我對話靈魂有無:封建迷信桎梏下矛盾的心理

對四嬸講阿毛:痛苦、自責

對大家講阿毛:麻木、空虛

與柳媽的對話:精神重壓,陷入恐懼

3、引導學生分析人物行動描寫(注意引導學生理解細節描寫)

反對再嫁——逃、撞

怕被分身——捐(門檻)

懷疑靈魂——問

4、環境分析

a)自然環境

b)社會環境

c)環境描寫的作用

①揭示悲劇的社會根源性和預示悲劇的必然性

②推動情節發展,增強人物形象真實性和感染力

③首尾呼應,深化主題

5、總結

祥林嫂守寡不成(遭劫被賣)——守家不成(喪夫失子)——守命不成(贖身行乞),是一個不幸的女人。祥林嫂這個善良的勞動婦女被毀滅了,她的悲劇不是個人的悲劇,而是社會的悲劇。

6、佈置學生課後思考,爲下一節的課堂討論作準備:

a)作者安排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時間都發生在春天或臨近春天

A、 (春上死了丈夫),逃到魯鎮做工。

B、 (新年剛過),被婆婆賣到賀家坳。

C、(春天)(過年時)阿毛被吃。

D、死去。春天是美好的季節,給人無限的生機和希望,但給祥林嫂的卻只是打擊與絕望。魯迅先生巧妙的安排有什麼含義?

b)小說爲什麼以《祝福》爲題?

c)誰是殺害祥林嫂的“兇手”?

第三課時(討論課)

本課時的主要教學目的是:理解作品的主題, 總結閱讀小說的方法。

1、討論(先分小組討論、再師生交流)

a)作者安排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時間都發生在春天或臨近春天,這樣安排有什麼含義?

小結:春天是美好的季節,給人無限的生機和希望,但給祥林嫂的卻只是打擊與絕望。魯迅先生巧妙的.安排更加突出了祥林嫂的悲劇性。

b)小說爲什麼以《祝福》爲題?

小結:小說起於祝福,結於祝福,中間一再寫祝福,情節的發展與祝福有着密切的關係,祥林嫂卻在這樣的氛圍中倒斃在雪地上,把悲劇性的情節安排在喜慶的大背景下,更顯其悲哀,更令人思索。大家可以思考一下,爲什麼《紅樓夢》中林黛玉之死剛好發生在寶玉娶寶釵之時呢?

從以上分析看出,作品就是在寫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題目用《祝福》而不用《祥林嫂》,通過標題,形成對比,增加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劇性。

c)“誰是殺害祥林嫂的兇手”

(提示:從小說情節分析、總結入手,爲什麼做工?爲什麼改嫁?爲什麼捐門檻?爲什麼行乞?——罪魁禍首是封建制度。)

2、總結閱讀小說的基本方法即“三要素方法”(理清情節——分析人物性格命運——理解環境描寫的含義——理解主題)

七、佈置作業

1、在小說中的人物中選擇一個做性格分析。(300字左右)

2、展開聯想,假如祥林嫂生活在現代社會中,又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

八、說板書

環境分析:

a)自然環境

b)社會環境

c)環境描寫的作用:

①揭示悲劇的社會根源性和預示悲劇的必然性

②推動情節發展,增強人物形象真實性和感染力

③首尾呼應,深化主題

祥林嫂悲劇:

九、說教學反思

在小說的教學中涉及的一個問題是學生課後看什麼小說。很多人認爲看小說會影響學習,在學習了鑑賞小說之後,我認爲應該從兩個方面引導學生。

1:看什麼小說:老師可以向學生推薦古今中外優秀的小說作品。如:《狂人日記》、《高老頭》、《呼嘯山莊》等。

2:怎麼看小說:帶着鑑賞的眼光去看,雖然學生現在的水平不高,但是不斷積累實踐纔會進步。另外,選擇合理時間,不耽誤正常學習。

《祝福》說課稿14

首先,我對本節內容進行分析、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材所處的位置和地位。

高中語文新課程教材必修五本書,共有2個單元中外小說單元。一個必修3的第一單元,一個是必修5的第一單元,共六篇文章。(《林黛玉進賈府》《祝福》《老人與海》《林教頭風雪山神廟》《裝在套子裏的人》《邊城》)《祝福》是屬於前者。

小說是擁有衆多讀者的一種文體,它可以多方面刻畫人物性格,描摹人物心理,完整地表現人物之間的衝突,還可以具體生動地再現人物生活的環境,因此在反映複雜的社會生活方面具有獨特優勢。所以學習小說這種文學樣式,也是有助於學生學會鑑賞小說的基本方法,爲將來的小說閱讀打下基礎。

魯迅的《祝福》是中國現代小說的精品,當中的人物祥林嫂也是魯迅小說中與阿Q、孔乙己三個最爲出名的人物之一。研讀好這篇文章,對將來小說的閱讀,小說中人物的理解,甚至小說的寫作都有深廣意義。

教學目標及確定的依據

根據新課標“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目標要求,結合本文的特點,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着高二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咱們的教科書上明確寫出了本單元的教學要點:學習分析人物形象和環境描寫所起的作用。因此,我確定我的教學目標是:

①知識目標:掌握小說的基本要素,理清小說的情節。明白如何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

②能力目標:總結人物刻畫的基本方法,培養學生鑑賞小說的基本方法培養學生鑑賞小說的能力。

③情感目標:體會小說中所描寫的中國婦女悲劇人物形象所反映的社會問題,深入認識到造成人生悲劇的社會原因認識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

說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重點的確定是依據教材的特點,教學的目標及學生的實際(基本上同於教學目標確立的依據);至於教學難點,則是就學生接受而言,學生經過預習,還存有疑問、理解還困難的地方。本着高二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1、對祥林嫂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 2、環境描寫的作用。

教學難點爲環境與人物的相互作用。

爲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內容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說教法

我們都知道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我們在以師生既爲主體,又爲客體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方法的思維過程。

考慮到我班級高二年級學生的.現狀,我主要採取學生活動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的參與活動,而且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

當然教師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本人應該通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同時也體現了課改的精神。:“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基於本節課內容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先教給學生鑑賞小說的方法,然後讓他們在方法的指導下,在老師的引導下去鑑賞本篇小說,並爭取能夠舉一反三,用於其他小說的鑑賞中在鑑賞本篇小說時,一定要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做到舉一反三,讓他們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1、活動探究法

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爲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2、集體討論法

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爲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最後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說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導入新課:(3—5分鐘)

由上節課學過的知識導入新課。

導語設計的依據:一是概括了舊知識,引出新知識,溫故而知新,使學生能夠知道新知識和舊知識之間的聯繫。

2、講授新課:(3課時)

《祝福》說課稿15

一、新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

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重點,面向全體學生,爲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條件。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中的學生、教師和知識三者之間的關係。

二、設計宗旨:

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諧發展,做學習的主人。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三、課題的分析與處理

1、說教材

1、本課內容選自龍教版五六年制國小信息技術教材第四冊第六課《祝福你的朋友》。在前面幾節課中,學生學習瞭如何上因特網,如何瀏覽因特網豐富的資源,如何利用因特網進行資料的查找,感受到了因特網給我們的學習帶來的種種便利,知道了在因特網上,人們進行溝通的形式有很多,其中利用電子郵件是最普遍的一種,電子郵件服務是因特網最常用的功能之一。隨着網絡社會的悄然來臨,電子郵件已成爲現代青少年必備的技能之一。學生通過前幾節課瀏覽網頁,搜索、下載資料後,已不滿足於只做一個網絡的看客,很想在網絡中開創一個自己的空間,證實一下自己的能力。這節課就是學生第一次在網上申請、註冊了伊妹兒後,第一次帶有自己個性的網絡操作,所以本節課如果學習效果很好,會對以後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起到承上啓下、事半功倍的作用。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學生將能更好的在因特網上與他人進行溝通。對於下一節“BBS”內容的學習會有一個引導的作用。

2、學情分析:

知識基礎:熟悉Windows98操作系統,初步瞭解網絡的一些基本知識;

能力基礎:對文件和文件夾等操作熟練;能夠瀏覽網頁和網絡搜索,能下載文件。

情感分析:對上網有強烈的興趣,很想在廣`闊的網絡環境中劃出一塊屬於自己的空間,嘗試在網絡中做些自己的事情,並被證實。但對網絡缺乏正確的認識,自我保護意識差。

3、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要求、教材特點、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及知識經驗和情感需求,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爲:

(1)知識與技能目標

初步學會電子郵件的發送、接收及整理電子郵件的基本方法,瞭解轉發、回覆、通訊錄及抄送等按鈕的應用,培養學生利用網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以模擬QQ聊天的形式創設“祝福你的朋友”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互發電子郵件,使學生掌握收發電子郵件的基本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互發電子郵件,讓學生學會利用網絡與人進行交流和溝通,使學生充分體會到電子郵件爲我們帶來的樂趣,感受到來自同學和朋友的一種特別的溫馨與祝福。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絡和網絡知識,培養網絡安全防範意識,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確定以上目標的原因:

本節課的課題是核心是收發電子郵件,因而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使初步掌握在因特網上收發電子郵件的一般步驟和方法。通過學習和具體實踐,提倡學生自主學習、相互協作去探索和發現更多更好的收發電子郵件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相互協作和動手的能力,提高信息處理的水平。

另外,每個學生所掌握的知識水平差異較大,有些學生在這以前通過別的途徑已經學過,可能已經非常熟練了,而有的學生還是第一次接觸,爲了能使大家共同進步,培養學生的協作、團對精神。因此,創設一個和諧、歡樂的氛圍,讓學生們相互幫助、相互學習是很有必要的。在這樣的環境下,也是非常有利與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的興趣。另外,學生剛剛接觸網絡,對什麼都充滿好奇,渴望瞭解和學習更多的東西,自我保護意識極弱,因此養成良好的網絡使用習慣,加強使用網絡的德育教育由爲重要。

4、教學重點

要實現在因特網上利用電子郵件與他人進行交流,就必須學會如何利用郵箱進行信件的發送和接收。因此,我認爲本節的重點是如何利用郵箱進行郵件的發送和接收。

5、教學難點

(1)郵件的接收與發送

(2)轉發、回覆、通訊錄、抄送:在郵箱中寫信時學生總是看到這些按鈕,又不是本課的重點內容,從功能上不易理解,因此是本節課的難點之一。

二、說教法

1、教學方法:演示法、任務驅動法、嘗試法和巡堂輔導法

爲了比較好的讓學生達到預期的目標,根據不同的要求,我分別採用了演示法、任務驅動法嘗試法和巡堂輔導法去幫助學生學習、消化和掌握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老師的主導作用。通過演示,在任務驅動下學生嘗試的過程中,在老師的巡堂輔導下,使學生學習鞏固相關的信息技術知識和操作技能,進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與動手實踐能力。

2、教學環境:連接因特網的電腦網絡教室

本節課的具體實施是在連接因特網的電腦網絡教室。藉助“大屏幕”教學展示系統,能很好的對全體學生進行演示和佈置任務,也能及時地接受到學生反饋的各種問題。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比較方便地對學生進行主導,也能非常好地讓學生及時參與實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說學法

本節是動手實踐操作爲主的一節課,因此,在學生進行學習操作的過程中,我允許鄰桌的學生相互交流、探討,創設一個和諧、愉快、活躍的氛圍,以學生爲主體,始終引導他們“自主學習、相互協作”,讓他們帶着濃厚的興趣與求知慾望去進行學習和操作。同時以兩個同學在QQ上的聊天內容爲主線,通過自主探索獲取知識和技能,通過相互協作擴展知識面和發現更多的操作技巧,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

四、說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1)爲了能讓學生進行操作練習,必須使所有學生用機都能連接因特網;

(2)由於各網站的郵箱界面和操作有個別差異,爲了確保演示過程準確無誤,老師要事先操作在指定網站登陸免費郵箱的過程;

(3)爲了使演示能順利進行,要確保“大屏幕”能正常使用。

(4)設置好上課要用到的郵箱及郵件。

(二)教學過程:

1、明確要求,體驗快樂。

上課伊始,教師不急於講授新課,而是根據四年級學生愛玩愛動不易進入預設情境的生理和心理特點,設計了一個認動物的測試眼力的小遊戲,使學生的注意力很快的集中到了課堂上,在學生不知不覺中進行了極爲有效的組織教學,同時也讓學生在簡短的小遊戲中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明確了上課的要求,認真觀察,勤于思考。

2、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根據四年級學生剛剛接觸網絡,對QQ聊天及與他人網上交流都充滿着強烈好奇心的實際,教師結合上課之前測試眼力的小遊戲,順理成章的以測試學生聽力爲切入點,出示QQ消息提示音,讓學生聽是什麼聲音,從而創設兩人聊天的情境,在學生心情極度興奮的狀態下導入新課,使學生聽、看兩個小同學聊天的同時,讓他們明確了今天要學習的主要內容,教師及時出示課題。同時,使學生在形式上初步接觸了用QQ與他人交流,爲以後“朋友面對面”單元的教學做了鋪墊。

3、任務驅動,自主學習。

任務1、接收郵件

明確了學習任務以後,以兩位同學聊天內容爲主線,創設了夢飛揚要過生日,叮咚給他發了個祝福生日快樂的郵件夢飛揚不會看,而要學習收郵件的情境。通過情境中叮咚給夢飛揚的講解和演示,學生學會了接收郵件的操作,教師出示主線任務:叮咚也給大家發了個腦筋急轉彎的郵件,看我們同學誰能最先看到郵件,並把腦筋急轉彎的答案告訴老師。

在操作之前教師強調在打開郵件之前,要看清發件人和主題,對於來歷不明的郵件不要輕易打開,以免遭受黑客的攻擊和病毒的侵入。同時,教師故意向郵箱中發送了假設的病毒郵件,有的學生沒按教師講的看清發件人和主題,打開的郵件就會提示:“你的電腦已感染病毒!!!”讓學生不知所措,這時教師對全體同學說明,這是老師故意放置的假的病毒郵件,提醒學生,如果在今後現實的生活中,隨意打開來歷不明的郵件,就會真的受到病毒的侵害。從而使他們在今後吸取教訓增強對網絡病毒的防範意識。

設計意圖:興趣引入任務情境,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同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勇於探究的能力。進一步的`鞏固簡單文本郵件接收的操作。使全體學生達到基本要求,同時也使學生的網絡操作能力得到提高。

任務2刪除郵件

在學生髮現病毒郵件之後,學生自然不知所措,繼而會產生問題:我要怎麼辦?我該對病毒郵件怎麼處理?這時教師不直接告訴他們答案,只是說看完叮咚和夢飛揚下面的對話你就知道怎麼作了。使全體學生產生懸念和興趣,從而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接着教師出示課件。學生通過觀看課件中叮咚和夢飛揚的談話知道了對於病毒郵件和來歷不明的郵件要進行刪除操作,同時叮咚提出讓同學們自己試着找出刪除垃圾郵件的兩種方法。學生進行嘗試操作,由於刪除郵件的操作不是很複雜所以學生一定會嘗試出來,嘗試完之後教師提問讓學生回答,同時體驗自主學習成功的快樂。這時教師播放課件演示較正。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以興趣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同時引發解決問題的思路。鍛鍊學生觀察、思考、和對知識的遷移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意識,並體驗成功的快樂。

任務3、發送郵件

在創設的學習情境中,學生學會了接收郵件、刪除郵件的操作,自然的會對怎麼樣發送郵件產生興趣和好奇,而且這種好奇是上課以來壓抑了很久的,這時正是使他們主動學習的良好契機,同時也是教師把教材中的學習順序作了前後調整的原因。這時教師出示課件進行方法演示,並提出“可不可以同時把一個郵件發送給多人?”教師強化提問發送郵箱的界面有哪幾欄需要我們填寫,講解把郵件發送給多人的方法。學生在學完發送郵件的方法後就已經躍躍欲試了。這時教師創設情境,讓大家都給夢飛揚發送祝賀生日的電子郵件。實現對郵件的綜全運用,在學生練習的同時,老師走到課堂中,及時解決學生所碰到的各種問題,收集學生的反饋信息。學生完後,教時對學生髮送的郵件進行展評,這是對課業完成情況的檢驗,同時也是對學生學習成果的肯定,教師對於學生的進行及時表揚並提出不足。從而圓滿完成本課重點環節的教學。

4、合作學習,突破難點。

學生在學習了接、收和刪除郵件之後,會對收件箱中的,轉發、回覆、抄送等產生疑問,這也是本課的難點所在,在完成本課的重點教學環節之後,教師出示課件中的連線題,讓學生把轉發、回覆、抄送、通訊錄與其相應的功能對號入座,從而產生初步的認識。接下來把每一項作爲一個課題分配給各小組進行研究,最後向老師進行研究彙報。

設計意圖:在合作研究的過程中,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也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教師在學生彙報過程中針對難點工具及時點撥,質疑學習,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突破難點。在彙報學習中,對學生的閃光點及時地給予肯定和讚揚。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培養了自學能力,養成不怕困難、積極思考、與人合作的學習精神。

5、答難釋疑,完成建構

教師在這一環節中,總結所學知識點,明確重點,突出難點,使學生所學知識得到進一步的鞏固。並問學生:“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對學生心中疑問進行解答。同時用通過課件中兩位同學的對話引導學生運用網絡進行學習,最後教師小節,鼓勵學生摒棄不良上網習慣,正確運用學到的網絡知識造福人類。從而完成知識構建。

設計意圖:鞏固所學知識,對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加以糾正、提高,並使其養成良好的網絡應用習慣。

五、說教學設計

在這節課中,我通過幾種方法的運用,充分注意到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以提高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爲目的,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自學能力、探索能力及動手能力,同時也沒有忘記對學生的團結協作、互助精神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