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優質說課稿

說課稿 閱讀(6.45K)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優質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優質說課稿

優質說課稿1

老師們:你們好!隨着對新課程的不時深入學習和實踐,依據對《作文插圖》一課進行設計,我今天的說課將採用“四說”的說課模式。即一說“依據課標說教材”、二說“落到實處說教法”、三說“圍繞理念說學法”、四說“實踐操作說過程”。理論根據將貫穿在以上流程中。

一、依據課標說教材(教什麼)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江蘇版九年制義務教育國小美術課本六年級下冊第八課,課題爲《作文插圖》。本課是把文字以圖畫的形式進行表示,運用各種基本技法來展現豐富的情節或人物,再結合蠟筆、水粉等資料相結合的方法來表示出作文中豐富多彩的畫面,協助同學體會文學作品中的內容和精神,培養同學對文學作品形象地觀察能力和藝術表示能力。圖畫貼切地表示了文字,文字如實地展現了畫面,圖文之間存在着相依相存的關係,達到了圖文並貌的效果。教材的內容是讓同學運用《作文插圖》的形式,形象地表示出作文中的精彩片段或主要形象,也可以先畫一幅圖,然後再根據畫面內容配上相應的作文,還可以邊畫邊寫.教材中提供了6幅奇異的魚類,貝類和其它物後的照片以和6幅同學作品。

在確立教學目標時,我力圖體現“立足基礎”、“體現創新”的教學原則。不只注重知識的傳授,還根據同學的實際情況來調整教學方法和優秀教案。使每個環節都蘊涵着多重目標,在意義構建的同時,對同學滲透思想教育。

至於本課的教學目標,它是整個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也是課堂評價的主要依據。根據《新課標》造型表示的階段目標,結合高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和自己對教材的理解,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瞭解美術與其他學科的以和社會的'關聯,能靈活運用各學科的知識,設計探究性活動的方案,進行探究性的美術活動,形成綜合學習的能力,培養創新精神。

2. 教學目標:使同學能畫出一幅圖文並貌的作品。

3. 情感目標:使同學體驗探究、發現、動手、發明、勝利的喜悅和樂趣,發生對美術學習耐久的興趣。

4. 創新目標:在認知和技能掌握的基礎上,運用豐富的想象力,大膽的、發明性的,進行插圖練習。通過發揮個性、體會合作的形式,發明出富有情趣的美術作品。

本課的重點:要求在作文的關鍵段落畫插圖,可畫出作文所描寫的主要形象,也可以畫文中的精彩片段。

本課的難點:怎樣用形象來表示作文中的精彩片段或主要形象。(可以在作文的關鍵處選擇畫插圖,也可以先畫圖,再依照圖畫的內容來進行寫作,還可以邊畫邊寫,形式不拘。)

解決措施是:

①運用觀察、發現、啓發等教學方法,來更好地表示作文插圖;

②啓發同學給自身的畫配上優美的作文,來突破難點。

二、落到實處說教法(怎麼教)

教學是科學,也是藝術。最佳的教學效果、出其不意的教學發明,都來自於教師與同學雙方的高度融合,當今的教學理念越來越重視同學的主體地位,教師不再是課堂教學中唯一的主角,新的理念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增加引導同學自身發現學習美術的方法以和發現自身的美術表示方法的比重。因此,依據本課的性質和同學認知現狀,本課以營造良好融洽的師生互動氛圍爲主線,主要根據學科的整合採取“啓發式——引導法”,加深同學同學的認識。以創設的幾個不同要求的教學情景爲線索,充沛動用教具,不時採用欣賞,啓發、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遊戲、競賽的引導下,調動同學的積極性和自覺性,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使每個同學都能參與到動腦的積極思維中,最大限度地激發同學的認知、體驗熱情。

根據高年級同學競爭意識強,願意性張揚,喜歡挑戰這一特點,我採用問題法教學,所謂問題法——我的理解是創設一個能激發同學積極思維的問題,通過教師的啓發引導同學在主動參與中自主掌握知識,發展想象力的方法。文章雖然妙筆生花,但假如配上形象的繪畫來表示文中華彩的篇章,那就更加相得益彰了!

三、圍繞理念說學法(怎樣學)

人文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的人性觀認爲:在優化的人文環境、心理環境中人會全面發展自身的潛能。因此我採用人性化的方法指導,在爲同學創設尊重,情性,理解的人文環境的基礎上,通過鼓勵同學聯繫系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實際,主動交流。通過觀察、比較、歸納等活動,使每一名同學都能主動參與,成爲學習的主人。引導同學自主探究,培養他們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課堂上教師通過營造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引導同學積極參與學習過程。給同學提供自主的活動空間。使同學在思維真正獲得解放的狀態下自然會展開想象進入美術創作的境界,感受到繪畫的樂趣。

四、實踐操作說過程

新課程強調的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一起發展的互動過程,使學習成爲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富有個性的過程。

第一環節:新課導入——創設情境。

《火燒雲》是國小語文第六冊的教學內容。蕭紅筆下那形狀和顏色變幻莫測的“火燒雲”已給同學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利用這一課引入教學,不只喚起了同學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讚歎和嚮往之情,而且火燒雲的色彩效果已浮現在了同學的腦中。又如,本課還介紹了火燒雲形成等科學知識,在拓展同學知識面的同時,使同學瞭解,雲彩那豐富的色彩,完全是光折射後所發生的一種自然現象。使同學在不經意間,又瀏覽了科學課的知識。配以課件的協助,文字與生活中的畫面完美結合,使同學有了一種如臨其境的感覺。

第二環節:觀察體驗,探究學法。

獲得知識就意味着發現,意味着解決總是,只看在同學面前展現出直觀鮮明的形象,結合教師巧妙的啓發,引導同學才幹深刻理解和掌握美術的知識與技能。

具體操作是:選擇同學們相對熟悉的文章和圖象,教師以課件的形式向同學們展示。讓同學們在欣賞中認識插圖只是一種文字的“輔助說明”,同時,讓同學學習介紹收集的有關帶有圖文的資料。可以利用直觀的欣賞圖畫,配合同學的文字朗讀,使同學們在頭腦裏進行最大限度的分析、比較和想象。在同學的自主探究下,使他們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述能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鍛鍊。

通過上述一系列的活動和啓發提問突破了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第三個環節:大膽實踐——重視個人創作與集體創作結合。

首先,爲達到同學能自主地進行有主題或無主題的創作繪畫,我根據每位同學的實際能力,請他們自身選擇創作的方式。然後,大屏幕循環播放錄相,在輕音樂中把個人創作與集體創作結合起來,在進行個別輔導外,重要的是啓發同學的創作感覺,在創作中和時發現亮點,利用實物投影儀和時展示、研討,讓一些好的方法技巧得以傳達。注重同學中的個性的發明,激勵同學獨出心裁畫出與衆不同的作文插圖,達到啓發想象力和創新。同時也鼓勵相互合作,創作出連貫的插圖,增強了集體協作精神。

第四個環節:小結——重視知識的導入和發展

在這節課即將結束時,我留下3分鐘時間,採取同學自評,互評和師生評相結合方式,使同學在橫向聯繫中拓展思路,體會了勝利的喜悅,從而達到情感目標,具體操作方法是:讓同學在展示自身圖畫的同時,配樂朗誦,然後請作者介紹作品,同學們發表評價,教師和時發現優點加以鼓勵。這樣同學在自評互評中取長補短,拓展了想象的空間,使學習氣氛再次達到高潮。

綜上所述,整個課堂教學過程,我力圖使同學在觀察、分析、探究、想象、交流、創作中主動獲取知識,教師真正成爲學習的組織者、學習的引導者、創作的合作者,成爲了同學漫遊知識海洋的“指路明燈”,而同學纔是知識大廈的建設者,知識的享受者。這節課教學效果顯著,師生互動,在教學過程中,同學的技能、認知、情感、創新各項預定目標,在寓教於樂中圓滿完成,體現了新課題要求下的學習方式的轉變,使同學形成了對美術的耐久興趣。

優質說課稿2

教材分析:

體育舞蹈是以人體爲表現工具,在音樂的伴奏下隨着音樂的節奏,通過身體各關節、各部位創造千變萬化的舞步和姿態,它既有文化藝術的內涵,又具備體育競技的特點,既能通過鍛鍊強身健體,又能陶冶情操,娛悅身心,是集體育、音樂、舞蹈於一體的新型體育運動項目。

教學目標:

學習華爾茲的基本動作,方法和優美的身體姿態。

瞭解其風格特點,音樂節奏和步伐變化。

逐漸達到能夠獨立創編簡單的組合動作。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好華爾茲的基本舞步,動作準確,步法熟練。

難點:舞姿飄逸灑脫,優美大方。

說學情:

學情是科任教師確定本課教材的重點、難點,選擇學法、教法和合理地安排教學程序,科學分配教學時間的依據。

體育舞蹈是一項新型的體育運動項目,深受學生的`喜愛,現代中學生的興趣廣泛,自制能力差,心理素質,穩定性不強,對於學、練簡單的體育舞蹈動作,可能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或厭學現象,給教學帶來不便,那麼,在教學過程中開創快樂、趣味性教學,運用變換練習方式、條件和要求等多種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練興趣,出色的完成教學任務。

三、說教法:根據人體動作技能的形成規律和本課教材的實際,結合中學生形象思維能力較強,善於模仿的特點,遵循其直觀性和自覺性原則,本課採用下列教學法:

1、講解法:

語言精煉、講解適度。

(1)通過揭題,說明教學目標,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樹立學、練信心。

(2)精講,幫助學生掌握動作要領,啓發學生積極思維,學練結合。

2、示範法:

華爾茲基本步法示範,建立概念,動作正確優美,利於模仿。

(1)教師的完整示範,讓學生在頭腦中建立正確的動作表象,激發學習願望。

(2)通過示範,培養學生觀察思維的能力,使之明確要領,學會練習方法。

3、練習法:

由易到難,逐步提高。

(1)通過嘗試練和模仿學習,教會學、練方法,領會動作要領。

(2)學、練結合,開展互學、互幫、互糾、互評,開創一個和諧、平等、高效的學、練平臺,掌握動作技術環節,從而產生動力慾望,開拓進取,達到目標。

四、學法指導。

1、教、學相長: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興趣,主動、積極地投入學、練中去。

2、教師的講解、示範和提問對話,培養學生注重觀察,積極思維。

3、通過帶練,示範練習和指導練習,讓學生學會模仿學習能力。

4、採用各種練習,不斷提高互學、互幫、互糾、互評,好學上進的思想,達到自主學習、快樂體育和探究的能力。

五、教學程序。

遵循人體生理機能活動的變化規律,依據本課的目標,教學程序分爲:導入熱身、學習與體驗、身心放鬆等三部分。

1、導入熱身:

(1)、教學常規。

①、體育委員整隊、檢查人數,並向老師報告出勤情況。

②、上課:師生問好!

③、宣佈課的內容。

(2)、熱身活動。

①、繞大圓圈慢跑:教師指導,同學做其同步練習。

②、遊戲:找朋友。

2、學習與體驗:

(1)、教師講解、示範:

教師示範:華爾茲的基本步法:前進變換步,退變換步

(2)、分解教學。

教師指導,帶領動作練習。

(3)、分組練習:

教師指導,自訂目標,開展互學、互幫、互糾、互評的教、學、練相長活動。

(4)、展示與評價:

自我展示和集體展示,提倡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

3、身心放鬆:

(1)、整理隊伍,散開。

(2)、教師講解,示範。

(3)、隨伴音樂節奏,翩翩起舞,歌聲、掌聲,心情舒暢,愉快放鬆。

(4)、小結:

①、完成本課目標情況。

②、組織學生收拾體育器材,如數歸還。

③、下課,師生再見

優質說課稿3

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語文教材第十二冊的第16課《匆匆》的教學設計及其分析。下面我就從教材、教法和學法、設計理念、教學流程以及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匆匆》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中將空靈而又抽象的時間化爲具體的物象,引發出傷時、惜時的深長感喟。緊緊圍繞“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失的蹤跡。

這篇文章很注意修辭,文中用長短一致,節奏整齊,對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了顯示季節更替的詩意化景物;又用一組長短不一,節奏跳躍,口語色彩很濃的設問句,感嘆日子的飛逝無痕。整句和散句的結合,不但具有一種音樂的美感,而且顯得既典雅又樸實。文中多處運用比喻,比擬性描寫使時間變得可以感覺,形象而又真實。

本文是第四組課文中的第二篇,是精讀課文。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是“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要求在學生讀通、讀懂課文的基礎上,啓發學生展開聯想。

二、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學感悟能力,能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並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初步感受作品生動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而本文語言優美、文辭雋永,優美的語言中包含着作者濃郁的情感。這對於心理方面還不夠成熟的六年級學生,理解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

三、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根據課文的類型特點以及學生的年齡特徵,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的六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詞語。

2、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瞭解時間的來去匆匆,一去不復返,體會作者對虛度時光感到無奈和惋惜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朗讀品味時間是怎樣匆匆而逝的,感受語言美。

難點是讓學生在讀中體味作者濃郁的情感,學習語言的.表達方式。

五、教法和學法:

爲了擺正教學中教師“導”的位置,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主要採用朗讀探究法、品詞析句法。

“方法是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教學目的不僅要讓學生學會,而且要引導學生會學。在教學過程中,我放手讓學生去充分感知語言材料,自己讀課文,品讀感悟,滲透了“讀(課文)、思(問題)、劃(重點詞句)、悟(感受)”的學法。讀寫遷移法:讀是吸收,寫是表達。從讀學寫,以寫促讀,讀寫互相促進。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的學習方法。

六、設計理念:

學習語言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就是讀,教師創設情境,讓學生通過充分地讀,自己獲取體驗,引發聯想,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感悟文中所包含的意蘊。學習語文的目的不只是瞭解內容,也不僅是引起一時一地的同感,更重要的是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七、教學準備:

(一)多媒體課件。

(二)學生課前準備:

1、蒐集關於朱自清的資料。

2、惜時、傷時的古代詩詞、文章、名言、警句

八、教學過程:

根據以上分析,我設計了激趣導入-初讀課文-品讀感悟-誦讀積累-拓展延伸的教學模式。

第一步、激趣導入,引出“時光匆匆”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確實,好的開頭是課堂成功的一半。

所以在課的開始我注意營造氛圍,播放“冬去春來”的輕音樂,圍繞中心,以漢樂府民歌《長歌行》導入,直奔主題,明確學習的方向,以提高學習的有效性。

再而創設機會讓學生彙報關於朱自清的資料,給學生提供施展能力的平臺,激發學生收集材料的興趣,從而有效地落實了這學期的一項重點訓練——注意收集有關資料的同時,使全體學生對朱自清生平有個初步認識,這爲學習課文,理解內容,體會情感墊下堅實的基礎。

第二步、初讀課文,感知“時光匆匆”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裏,這種需要特別強烈。

因此,在這一環節,我先採用開放式教學,讓學生自問自答,引導學生運用“讀(課文)——思(問題)——劃(重點詞句)——悟(感受)”的學習方法;然後在全班交流“通過讀書,你都讀懂了什麼?”教師鼓勵學生個性化的解讀,進行多角度、多層面地交流讀書體會。最後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梳理。

學生通過初讀,整體感知內容,知道課文主要圍繞“我們的日子爲什麼一去不復返呢?”這個問題展開敘述。這樣爲感悟、品評做準備。

第三步、品讀感悟,體會“時光匆匆”

1、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哪些地方寫了“時光一去不復返”?找出相關的語句深入體會。

2、根據學生彙報,順學而導,品讀“時光一去不復返”內容。下面從五個環節引導學生學習。

(1)析文品賞。(出示課件)

這一環節我先讓學生以讀的多種方式自主觸摸文本,如:師生合作讀,學生個性朗讀,變序改成小詩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讀中與文本、與作者對話,在讀中加深了理解和體驗,在讀中體會課文語言的優美,在讀中培養了語感。

(2)品詞析句。(出示課件)

這裏的設計讓學生抓住文中重點詞句,引導學生讀讀、劃劃、比比、議議來理解課文內容。做到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訓練爲主線,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3)仿寫句子。(出示課件)

這個環節由讀引入寫,因爲教學中不僅注重讀的指導,還要進行寫的訓練。這裏着重引導學生體會句式的運用,排比的手法,比喻的好處,使學生在探究中發現,在教師的點撥下明晰作者運用的修辭手法。這樣既鍛鍊學生駕馭語言的能力,也開發學生的發散思維,求異思維,進行了知識的遷移。

(4)感受追問。(出示課件)

這部分着重引導學生試答文中後四次追問:

教師引導學生既要談偉人名人的事例,又要關注自己身邊的普通人。

然後出示一些名家對朱自清文章的評價,讓學生了解朱自清一生寫了很多優秀的作品,他自己就是珍惜時間的典範。我們也應該做珍惜時間的人,從而體會作者的當時的心情和感受,實現難點的突破。

(5)首尾呼應。(出示課件)

抓住開頭和結尾的設問句,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內容想開去。

讓學生圍繞上述問題,在自讀感悟的基礎上與同學交流,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想開去,從課內延伸到課外,由自己聯繫到他人……積極拓展他們的思維,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展性和創造性。並讓學生懂得要深化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就要從所讀的文章想開去,展開聯想的讀書方法。

第四步、誦讀積累,領悟“時光匆匆”

讓學生把自己喜歡的部分讀熟,甚至能夠背誦。“讀”是研究的過程,“誦”是積累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積累語言。

第五步、拓展延伸,深化認識“匆匆”

展示交流詩文、警句,進一步懂得珍惜時間、珍惜生命。

另外,爲了把課內課外有機融合,適當拓寬學習渠道,我還佈置了課外作業:

1、教師推薦《朱自清散文選》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要求學生認真去讀。

2、繼續蒐集有關時間的名言警句故事等,寫出自己的體會,組織一次演講。

3、同學們也可以自己查詢資料,寫出《我所瞭解的朱自清》。

(作業的佈置是有層次性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條件選擇其中的一項或者兩項。)

九、板書設計:

板書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教師精心構思的藝術結晶,是學生感知信息的視覺渠道。我設計板書的根本思路是爲了體現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是整篇文章的精髓,具有代表性,一目瞭然,方便學生的學習和理解課文。

板書設計:

16匆匆

時光匆匆珍惜時間

(無奈……)

一去不返留下痕跡

十、結束語:

語文是充滿“詩意”與“美”的藝術,因而,語文教學也離不開一個“美”字,語文課堂是應該飛揚着靈性,飄溢着詩意,流露着美感,給人以享受的。在新課程理念下,充滿“美感”的課堂應該是我們一種理想,一種追求。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努力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努力凸現“美”,做到:

1、營造氛圍美。音樂是一種情感藝術,它能激發學生的情感,調動學生的熱情,幫助學生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性格與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課堂中我恰時恰度地利用潺潺又略帶幽幽的音樂渲染氣氛,營造氛圍美。並在整個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平等、民主的溝通和互動,營造出和諧美。使學生在一個和諧、寬鬆的環境中學習,在幽幽的音樂的伴引下走進文本,體會情感。使課堂更有實效。

2、挖掘文本美。在教學中,我努力挖掘文本美,特別是語言美,引導學生品嚐“語言美”,釀造課堂的“語文味”。

3、流露情感美。在教學的過程我以學生自主感悟爲本,進而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品讀,背景穿插幫助理解。用換位思維體會、仿說聯想引發,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學生走進了文本,深切地與作者、與文本對話,聯想到自己國小時光的匆匆流逝,更深切地體會到朱自清對時光匆匆流逝的惋惜與無奈的感受。進而反覆朗讀悟情,受到情感的薰陶,教學環節螺旋上升,使學生一步步走進文本,體會情感。朗讀自然做到真情流露,入情入境。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優質說課稿4

一、說教材,確立目標、重點和難點

微型小說《窗》是高教基礎版第三冊第五單元的第三篇課文,它通過描寫發生在兩位病人之間的故事,在虛無與存在、利已與利人、生存和死亡矛盾衝突中,展現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點,批判了狹隘自私的陰暗心理,意味深遠,發人深省

本文是中職二年級第一學期的教學內容,是學生對小說的閱讀在第一冊第二冊的基礎上,由理解能力上升爲欣賞能力乃至探究能力的訓練內容本單元的重點是創造性閱讀,創造性閱讀的活動中心與接受性閱讀的活動中心不同接受性閱讀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作者身上,注意的是作者寫了什麼,怎樣寫的;提出了什麼,怎樣論證的創造性閱讀的活動中心集中在讀者身上,讀者要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多角度多層次地閱讀,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感悟作品給予我們的生活觀和人生哲理創造性閱讀的.過程中包括探究性的活動,學生在探究活動中,提出自己的見解,發展思辯能力和想象能力等

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對學生現代文閱讀的要求中有整體把握課文的內容,正確領會語句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提高在閱讀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中外文學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窗》這篇小說的語言精練、含蓄;人物形象豐滿,故事情節很短但完整且有波瀾;內涵豐富,表達了深刻而有普遍意義的主題教材選入這篇文章意在進一步培養學生閱讀小說的能力,品味文章的優美意境,從對“人與人對待生活截然相反的態度”的敘述中,啓發學生在“人性的美與醜”、“是非觀”、“價值觀”、“人生觀”等方面作出深入思考

根據以上分析,我確定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難點如下: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賞讀文章凝練含蓄的語言,探究對比及結尾藝術

2.能力目標:①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成爲一個獨立的思考者,探究的合作者學會關注生活,有意識地感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形成正確的審美標準②啓發鼓勵學生髮表獨特的見解,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③讀寫一體,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認識並形成正確的人生觀、生死觀

以上三個目標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具體體現了新課標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價值觀”並重的教學理念

教學重點

分析人物描寫,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徵

教學難點

透過對優美句段含蓄凝練語言的欣賞,領悟作品的深刻內涵

二、教法與學法的思路與分析

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確定了,還需與之相適應的教法與學法

英國哲學家羅素說過:被動地接受老師的智慧,這種習慣對一個人的未來生活是一種災難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満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點燃的火把”新課標指出“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爲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課堂上,我十分重視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以喚起他們的切身感受,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在體驗學習與探究學習中整體把握課文,從而達到提高語文素養的目的對本課我主要採用這樣的教法:“讀——賞——議——悟——究”這個方法符合學生特別是職高學生的認知規律,便於引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獲得跨越障礙,獲取知識,解決疑惑,提高能力的成功感

(1)讀—熟悉本文,整體感知在預習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再讀課文,這是一節課最基礎的部分,讓學生帶着問題讀課文,篩選有關信息,逐步引導學生理解人性的美與醜

(2)賞—品味語言,感受魅力本文詞彙豐富,對環境的描寫精當、傳神,教學時應引導學生及時積累、總結,以豐富學生的語言倉庫同時,“對比”手法的運用也是本文的一個亮點本課巧用對比,從不同的角度挖掘人物的性格內涵,我們不難從中體會人性的善惡和靈魂的尊卑

(3)議—互動合作,拓展思路學生就“人與人”的關係和做人要“長善抑惡”等話題展開議論並發表自己的觀點這個環節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內涵,並進行課外延伸,鍛鍊了學生說和議的能力

(4)悟—發揮想象,體驗情感由學生總結自己的感悟與心得,積累閱讀方法,豐富自身情感

(5)究—合作探究,品析美文對比閱讀,啓發學生對“

優質說課稿5

各位評委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分數的意義》。

首先我將對教材進行一些簡要的分析:

《分數的意義》是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把一個物體、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幾份,用幾分之一、幾分之幾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又學習了把若干個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用幾分之一或幾分之幾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抽象出單位1的概念,概括分數的意義,認識分數的單位。爲進一步探索分數的基本性質,學習分數四則運算以及運用分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奠定了基礎。

教材安排了一道例題,例1要求學生用分數表示每個圖中塗色部分,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感受被平均分的對象是非常廣泛的,從而抽象出“單位1”的概念以及概括分數的意義並認識分數的單位。“試一試”和“練一練”要求學生說明每個分數的分數單位以及該分數含有多少個這樣的分數單位,使學生在理解分數意義的同時,不斷鞏固對分數單位的認識。練習六的1-5題主要是加深對“單位1”的理解,進而理解分數的意義。

根據上述教材內容與結構的分析,考慮到五年級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以及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制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 讓學生初步理解單位“1”和分數單位的含義,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2、 讓學生在經歷分數意義的抽象、概括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數感,培養觀察、抽象、概括的能力;

3、 讓學生在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養成獨立思考,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習慣,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培養對數學的積極情感。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與教材,結合學生的基礎,我確立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分數的意義

難點:認識分數單位以及對單位1的理解

接着我將談談本節課的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我將採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觀察以及用分數表示塗色部分的過程中,體會分數的意義,在小組交流中,抽象出單位1的含義以及概括出分數的意義,進而認識分數的單位,爲學生創設一個寬鬆的學習環境,使得他們能夠積極自主地,充滿自信的學習數學。

爲了掌握這部分內容,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過動手寫一寫,動腦想一想,抽象概括出分數的意義,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最後我將說說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這部分我將分爲以下幾個環節:

一、複習回顧,激活記憶

首先,通過談話問學生“把一個蛋糕分成2半,每半表示多少?”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能很快回答是1/2,然後通過媒體呈現例1的幾幅圖,讓學生用分數表示圖中的塗色部分,並引導學生小組間相互說一說每個分數各表示什麼,在小組內交流且學生彙報所填寫的分數,預設學生在填寫最後一幅圖的分數時,出現“2/3、2/6、1/3”,這時肯定1/3這個答案是正確的。

二、自主探究,概括新知

這一環節分爲以下幾個層次

(一) 合作交流,理解單位“1”

先讓學生觀察思考這幾個分數,小組間交流這些分數分別是把什麼平均分後得到的?再全班交流,預設學生能認識到這裏分別是把一個物體、一個圖形、一個計量單位、一些物體組成的整體平均分的,這時向學生明確一個物體、一個圖形、一個計量單位、一些物體組成的整體都可以用自然數1表示,把它叫做“單位1”,接着要求學生根據對單位1的理解,同桌間相互說說這幾個分數分別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幾份,表示這樣的幾份,再指生回答。

(二) 概括分數意義,認識分數單位

先讓學生說一說把什麼看作單位1,再交流這幾個分數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幾份,表示這樣的幾份,對於第一個物體預設學生能說出把這個餅看作單位1,3/4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3份。中間一個圖形,一個計量單位,學生能仿照第一個物體較容易的說出,對於最後一個由許多物體組成的整體,向學生明確是把這若干個物體組成的整體看作單位1,然後把單位1平均分成3份,表示這樣的1份,根據上述對4個分數的討論,引導學生小組交流,概括出分數的意義,再組織全班交流,根據學生的交流結果適時總結分數的意義,在此基礎上揭示本節課的課題並板書——分數的意義。全班齊讀分數的意義。接着讓學生試着說一說練習六的第3題各分數表示的意義,並仿照第(1)中的`格式相互間說一說,第(3)小題,通過畫直觀的鐘面圖,讓學生認識到一節課的時間與1小時的關係。在對分數的意義有了進一步的理解上,向學生說明什麼是分數單位,接着讓學生結合例1完成試一試中的問題,小組裏相互說說每個分數的分數單位,再說一說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期間要幫助那些對分數單位不是很理解的學生。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在探究分數意義的過程中,體會對單位1的理解以及認識分數的單位,感受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

三、內化知識,解決問題

爲了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我安排瞭如下的練習:

練一練是要求學生用分數表示塗色部分且說出每個分數單位是什麼以及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使學生在例1基礎上鞏固了對分數單位的認識。

練習六的第1題要求學生先讀一讀各個分數,再說一說每個分數的分數單位,體會並知道一個分數的分母是幾,它的分數單位就是幾分之一。第2題讓學生根據2/3塗一塗,由於被看作1的桃的數量不同,每次需要塗的桃的個數也不同,有利於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特別是對單位1的理解。

練習六的4-5題作爲課堂作業。第4題要告訴學生0到1這一段表示單位1,通過用直線上的點表示分數,使學生更加清楚地理解分數的意義,把握分數與整數的關係,第5題讓學生在比較中更加透徹地理解分數。

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不僅加深了對單位1的理解,進而內化了分數的意義且進一步認識了分數的單位,也爲後面學習用分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作了準備。

四、課堂總結,全面昇華

課結束前,讓學生說一說本節課的收穫有哪些。

通過總結,既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加深了印象,又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

以上就是我本節課的說課內容。謝謝各位評委!

優質說課稿6

一、設計意圖

《夏天的歌在哪裏》是一首充滿童趣的詩歌,它是通過幼兒對夏天的瞭解進行創編而成的。詩歌運用質樸的語言,分別描繪了雷雨聲青蛙的叫聲、以及蛐蛐的聲音來體現夏天的特徵,各種聲音是幼兒熟悉和喜愛的,詩歌中表現出句式整齊、生動淺顯,音韻和諧的特點。《幼兒園指導綱要(試行)》提出“要爲幼兒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因此詩歌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法,使活動在活潑、愉快、輕鬆的氣氛中進行,通過討論、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平等的進行交流,並根據詩歌的特點,多層次、多形式地引導幼兒主動的學習,並使幼兒體驗其中快樂、趣味的感受,始終把教學的落腳點立足在培養幼兒創新意識和主動、快樂的學習上。

二、說教材

詩歌《夏天的歌在哪裏》是一首充滿兒童情趣的作品,它是省編教材第七個主題《夏天真有趣》中的教學活動,本詩歌以生動的語言描繪了夏天的景象,將夏天的情景作了巧妙的比喻和聯想,以聲音的形式出現在詩歌中,更能讓幼兒理解。

三、幼兒情況分析

因爲孩子們對聽辯動物的聲音非常感興趣,因此,我在整個活動中以聲音爲附線,兒歌爲主線,將對夏天中出現各種聲音的認識與散文詩的學習結合起來。《綱要》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對作品的體驗。這首詩歌便於幼兒理解和感受,能夠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符合中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可以很好地爲幼兒所接受。

四、說目標與重難點

《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我制定了以下目標:

1.通過欣賞兒歌激發幼兒對夏天景色的喜愛。

2.鍛鍊幼兒的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豐富詞彙。

3.感受夏天明顯季節特徵,在欣賞散文詩的基礎上嘗試大膽地仿編,理解象聲詞。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爲:感受夏天明顯季節特徵,在欣賞散文詩的基礎上嘗試大膽地仿編。我將本次活動的難點定爲幫助幼兒理解象聲詞,在這個過程中,我主要通過啓發提問、動作表演等方式讓幼兒理解並掌握新詞,以突破難點.。

五、說準備

爲了能使幼兒在活動中得以充分的理解和表達,我作了以下的準備:

(一)物質準備:

1.蟋蟀聲、蛙聲、、知了聲、雷聲、喝飲料聲。

2.蟋蟀、青蛙、蚊蠅、知了等圖片。詞卡、詩句卡

3.錄音機,錄音磁帶。

(二)知識準備:瞭解春、夏、秋、冬不同的季節特徵。

六、說教法與學法

(一)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活動我除了和幼兒一起準備豐富的活動材料,還採用了以下兩種教學方法組織教學。

1.直觀教學法:本活動爲了幫助幼兒熟悉兒歌內容,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我採用了直觀教學法。分層次地出示相應的圖片。讓幼兒通過眼、耳、口等多種感觀欣賞作品,並引導幼兒根據聲音來創編兒歌。

2.啓發提問法:在幼兒欣賞了完整的作品後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逐句理解並學習新詞。如老師提問:夏天來到了,你們聽到夏天裏有什麼聲音?

3.談話法:活動中我引導幼兒可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交流,爲創編兒歌打下基礎。

(二)學法

1、動作表演法:活動中要求幼兒學習新詞,爲了避免讓孩子枯燥地理解新詞。我將引導孩子通過動作表演加深記憶和理解。如模仿自然的聲音來體現夏天的特徵。

2、遊戲法:活動中要求幼兒能感受散文的美,兩人爲一組一問一答進行遊戲。

七、說教學程序:

1.幼兒交流導入活動:夏天來到了,你們聽到夏天裏有什麼聲音?引導有說出自己對夏天特徵的認識。

2.出示提片尋找——夏天的聲音

引導幼兒從圖片裏找找夏天的歌聲還會出現在哪裏?

3.欣賞——夏天的歌

連續兩遍欣賞散文的第一段。

夏天的歌在哪裏?在清清的池塘裏。呱、呱、呱

夏天的歌在哪裏?在黑黑的雲朵裏。轟隆隆

夏天的歌在哪裏?在冰涼的飲料裏。咕嘟嘟

提問一:散文詩裏聽到了什麼?說些什麼?

提問二:這首散文詩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4.仿編——夏天的歌

指導幼兒幼兒兩人合作討論:夏天的歌還會在哪裏?可以和好朋友商量,可以請圖片寶寶幫忙,也可以編圖片上沒有的。(提供白紙讓幼兒添畫)

5.表演

通過動作一問一答的形式表演學習象聲詞:呱、呱、呱、轟隆隆、咕嘟嘟。

八、活動延伸

知識來源於生活,同樣也應當迴歸於生活。所以爲了引導幼兒瞭解更多的有關夏天的知識,我設計的活動延伸是:到戶外尋找夏天,引導幼兒用各種感官瞭解夏天的特徵。,這樣幼兒學起來不會感到枯燥無味。從而發展了幼兒的觀察力、思維力、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

優質說課稿7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教材所處位置,是國小所學算術數之後數的範圍的第一次擴充,是算術數到有理數的銜接與過渡,並且是以後學習數軸、相反數、絕對值以及有理數運算的基礎。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了解了負數產生的背景,理解正、負數及零的意義,掌握正、負數的表示方法,會用正、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2)過程與方法:通過本節教學,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理論聯繫實際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向學生滲透“對立統一”、“實踐第一”等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和學習習慣。

3教學重難點

重點:正、負數的意義。

難點:負數的意義及0的內涵。

二、學法指導

1學情分析:鑑於七年級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對概念的理解能力不強,精神不能長時間集中,但思維比較活躍。

2.知識建構、心理調節方法的指導:在本節課的教學中,要幫助學生學會應用觀察、分析、比較等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融爲一體,使學生不僅學到科學探究的方法,而且體驗到探究的甘苦,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愉快和進步。

三、教學方法

採取啓發式教學法及情感教學,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用大量的實例和生動的語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節學習情緒;並利用計算機和投影膠片輔助教學,增大教學密度。

四、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的設計,分爲四部分。

(一)創設情境,引入負數;

(二)聯繫對比,突出重點;

(三)課堂練習,及時反饋;

(四)總結提高,滲透德育。

在引入部分,我通過介紹數的產生與發展,向學生滲透“實踐第一”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原始社會,從打獵記數開始,首先出現自然數,經過漫長歲月,人們用數“0”表示沒有,隨着人類的不斷進步,在丈量土地進行分配時,又用小數使測量結果更加準確。使同學們感到,數的第一次發展都是爲了滿足社會生產與生活的需要。

隨之提問:同學們國小都學過哪些數?

爲了給下節課講述有理數概念及分類作好鋪墊,我把學生們答出的數歸類爲整數和分數。

那麼,國小學過的這些數能否滿足社會生產生活及數學自身發展的需要呢?

爲了體現負數是從實踐中產生的,我選擇了三個學生較熟悉的例子,用計算機顯示動畫效果,採取形象化教學。

(計算機展示)比如,零上5°C,它比0°C高5°C,可記作5°C;而零下5°C比0°C低5°C,怎麼表示呢?珠穆朗瑪峯高出海平面8848米,吐魯番盆地低於海平面155米,怎樣表示二者的海拔高度?又如向東走3米與向西走3米、收入50元與支出50元等等。還可以聯繫抗洪實際,讓學生思考怎樣用數學來區分高於警戒水位1米與低於警戒水位1米?

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積極的思維參與,興致勃勃的參與學習活動,既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師生共同進入角色。

以上實例說明,國小學過的那些數不能滿足實際需要,而且數的侷限也阻礙了數學自身向前發展。如國小遇到0-2、3-5這類題,我們當時感到束手無策。面對以上種種矛盾及不便,我們應該如何解決呢?

這樣可以使學生感到數的擴充勢在必行,擴充的根源是社會生產,生活的需要及數學自身發展的需要。

既然國小學過的數不能滿足需要,我們需要引出新的數。根據同學們的生活經驗,零下5°C,比0°C低5°C,那麼有沒有比0還小的數呢?此時,負數已到了呼之欲出的地步,學生順利地接受了這一事實,負數自然而然地引出來了。

接下來講解正、負數的定義及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我採取聯繫對比的方法,始終不脫離國小所學知識。在給出正、負數的定義時,我採取比較輕鬆的態度,儘量避免使概念複雜化:國小學過的大於零的數就是正數,負數就是在正數前面加上一個“-”號。讓學生覺得數學並不難學。在講述正、負數的表示法、讀法後,強調這裏的“+”、“-”是性質符號,雖然與表示運算符號的加號、減號含義不同,但又能完全統一,因此形式上是一樣的。在學運算時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從溫度計上觀察0°C以上的溫度用正數表示,0°C以下的溫度用負數表示,說明正數都大於0,負數都小於0;0是正數與負數的界限。因此,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0是非正非負的中性數。對於0的認識,我們國小知道,0表示沒有,又知道0的一些性質--0不能作除數、0乘以任何數都得0等。其實,0不僅僅表示沒有,比如:0°C並不是沒有溫度,水位線定爲0米並不是沒有高度。在實際意義中,0是用來表示基準的數,比如海平面、警戒水位等。因此,0是一個實際存在的數量,它比所有正數都小,又比所有負數都大。當然,0的內涵還很豐富,我們將在以後陸續學到。

以上對數0表示量的意義的分析,實際上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負數的認識和理解。正數、0、負數的大上關係在學生的頭腦中初步形成,也爲下一節課講述有理數分類打下基礎。

在此選取課本練習1讓學生口答,鞏固對正、負數的認識;並把課本例1作爲練習給出,目的是使學生熟悉正、負數的.特徵,會判斷一個數是正數還是負數。

爲了突出正、負數的意義這一重點,就要突出它的實踐性。那麼,與引入部分呼應,有了負數以後,那些不能解決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零上5°C可記作5°C或+5°C,零下5°C可記作-5°C;珠穆朗瑪峯海拔8848米,吐魯番盆地海拔-155米;收入50元記作+50元,支出50元記作-50元等等。同學們,正、負數所表示的兩個意義正好相反的量,叫做具有相反意義的量。有趣的是,在大千世界中,有上就有下,有升就有降,有收入就有支出,有贏就有虧損。因此,具有相反意義的量是普遍存在的。正、負數的一個重要應用就是能表示兩個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爲了加深學生對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的理解,請學生再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總結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的特徵:(1)意義相反;(2)同一種量。並解釋相反與相異的區別。比如向東走3米向北走3米就不是具有相反意義的量。並通過以下練習加以鞏固。

由於用負數表示實際問題對學生來說很不習慣,是理解上的難點,如何講解難點呢?在此要向學生滲透相反意義所隱含的辯證關係。

“+”、“-”作爲性質符號,有着更深層的涵義:“+”表示與問題中給出意義的相同意義,“-”表示與問題中給出意義的相反意義。如:前進+5米,表示真正前進5米,前進-5米,表示後退5米。那麼,後退5米就表示前進-5米。並通過課本例2加以鞏固。

爲了加深對正、負數的意義及對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的理解,我安排了這樣一個練習:

出示一個零件的剖面圖。用φ30±007表示軸直徑的誤差範圍,說明±007的意義。

因爲學生第一次見到這種標註誤差的方法,很難回答。我採取鋪墊式啓發,先講解:“這是一個直徑爲30mm的軸,在製作過程中允許產生尺寸上的誤差,既可以大些也可以小些,但不許超過一定的範圍,如此標準誰能說出它的意義?”這時,學生就會根據正、負數可以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這一特點回答出+007表示比30mm大007mm,-007表示比30mm小007mm。這樣使學生把正、負數與實際問題聯繫起來,加深了對正、負數意義內涵的理解。

接下來是課堂練習。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通過練習鞏固知識發現不足,教師及時得到反饋,檢查教學效果,採取相應措施。在練習過程中培養學生養成用所學知識去思考問題、判斷問題、解決問題的好習慣。學生的練習分出了梯度,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所提高,有助於貫徹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各組練習在進行中、進行後,都要掌握學生的完成情況,讓學生舉手,加以統計,及時糾錯及再講解,根據學生的接受情況,調整練習題目的多少與難易。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我通過語言、目光、動作給予鼓勵與告訴,發揮評價的增益效應。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一言一行、語氣、神態都會對學生的學習過程產生影響。因此,教師要對學生在聽課過程中通過有形的精神狀態如眼神等所表現出來的無形思維狀態加以感知,隨時捕捉反饋信息,對自己的講課進程作出相應的調整,快、慢、停、轉應用自如。

在本節課的小結部分,首先小結本課重點與難點,然後向學生提問:你知道是哪個國家最早使用負數嗎?負數最早記載於中國的《九章算術》中,比國外早一千多年,藉此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並佈置思考題及作業,目的是把正、負數與第一章所學代數式聯繫起來,加深對正、負數的意義的理解。

優質說課稿8

設計理念:

鑑於對“披文得意”“緣意學文”的思考,堅持國小語文教學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結合的教學理念,以求真、求實、倡簡爲目標,在聽、說、讀、寫的語言文字訓練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努力實現語文與生活的聯繫,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對話中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材簡析:

作者通過這篇課文給我們描繪了一隻性格高傲的白鵝,從剛抱回家的姿態開始,就給人留下了這一印象。繼而作者又通過鵝的叫聲、步態和吃相細緻刻畫了這一特徵。作者語言幽默、詼諧,極富情趣,讓人如見其形,如聞其聲,字裏行間流露着作者對生命的關愛、對生活的熱愛。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高傲、鄭重、侷促不安、京劇、毫不相讓、一日三餐、滋味、倘若、從容不迫、侍候、脾氣、揚長而去、空空如也、責備、供養不周、鄰近、不勝其煩、架子十足”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錄、積累好詞佳句。

3.瞭解白鵝的特點,體會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4.學習作者抓住特點寫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和幽默風趣。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課文是怎樣寫出白鵝高傲的特點的。

教學難點:

從文中那些看似貶義的詞語中體會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教學準備:

製作課件、實物投影儀。

課堂實錄:

課前交流

師和幾個學生小聲交流:來啦,昨天睡得好嗎?看到你在這。好像很緊張,緊張嗎?看到我不要緊張。

師:同學們我們又見面了,打個招呼

生打招呼

師:沒聲音呀,願意跟我打招呼嗎

生:願意

師:大點聲啊,伸出你們的小手

生大聲

師:沒聽到啊

生更大聲

師:喜歡小動物嗎

生:喜歡小貓

師:小貓要是聽到肯定很高興

生:我喜歡小雞

生:我喜歡烏龜

生:鯉魚

生:白鵝

師:哦

生:我喜歡小狗

師:爲什麼

生:因爲它很可愛

師:哦,你家有隻聰明的小狗兒

生:我喜歡烏龜

師:爲什麼

生:它很可愛

師:它也能成爲你兄弟

生:我喜歡小白兔

師:爲什麼

生:因爲它很可愛

師:哦,可愛的小白兔。看來啊,同學們都很喜歡小動物。我家養了一隻小狗,這次我到武漢來呀,它好像看出我要出遠讓,咬住我的.褲腿不鬆口,我說你這討厭的小東西快走開,過幾天我就回來了,同學們我討厭我家小狗嗎

生全說不討厭

師:哦,明白了,你們真會聽,聽出我的言外之意,聽出了我的話外之音。讀書也應該這樣,可以上課了嗎

生:可以

上課

師:同學們,請坐。豐子愷先生就養過一隻白鵝,他把它畫了下來,就是他們家的鵝(課件)同學們注意這個鵝字,我在上鳥在下,好像人騎在鳥身上對鳥很不尊重,人和鳥兒是平等的,已經被廢除了,規範寫法是法是這樣的,伸出手來跟我一起寫。(板書:鵝)

師:豐子愷不僅把它畫下來,還專門爲他寫了一篇文章,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題目就是白鵝

板書

一起讀

齊讀課題

師:同學們打開書,大家都預習了課文,這些生字還認識嗎?自己讀一讀

生自讀生字,師指導讀音

出示

窺伺、大模大樣、供養不周

指名學生讀詞相機指導字音

師:差不多了嗎?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指名讀(特別指導供養不周,供的讀音)

出示:

淨角脾氣

師:誰來讀

指名讀

師:真好,都讀對了,知道淨角是什麼嗎?

生:淨角是京劇裏一個角色

指導角的讀音

師:淨角就是京劇裏的一個行當,也叫花臉,多指一些性格豪放,說話聲音很大的的男子

出示淨角畫面

師:這就是淨角,濃重的色彩,誇張的畫面,也是我們國萃之一,喜歡嗎

生:喜歡

師:脾氣的脾這個字好讀不好寫,伸出手來,一起寫。

指導脾字的寫法(左右結構,左窄右寬,中間一撇是從白中撇出來的)

師:寫好了嗎?我們把這些字再讀一遍

齊讀所有詞語

師:真好,把這些生字新詞放在文中還會讀嗎?

生:能

師:誰願意讀讀課文

指名幾個學生輪讀課文

師:其他同學跟我一起聽他們聽,聽他們把字音讀準了沒有。一邊聽一邊想,這篇課文裏的白鵝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生1讀。

師:真好,尤其是感嘆號,你注意了標點符號

生2讀

(指導讀音及句子)

生3讀

指導侷促不安

生4讀

指導讀音

生5讀

師:同學們,這篇課文很長,不好讀,能讀成這樣不簡單,相信多讀幾遍你們一定會讀得更好,有信心嗎

生:有

師:同學們,這篇課文很長,讀完之後白鵝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想一想

生1:讀完之後我覺得這個白鵝很高傲,課文寫了它三個特點

師:哦,寫出了三個特點,你很會讀,這隻鵝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或者說你認爲他是一個怎樣的白鵝

生:說了白鵝的高傲

生:他是一隻高傲的白鵝

生:這隻白鵝有老爺的脾氣

生:這隻白鵝架子十足

師:還有吧?說的不錯,其實文中用了一句話就告訴我們這是一個怎樣的動物,說

生:好一個高傲的動物

師:一起說

優質說課稿9

一、說教材

《冬天在哪裏》是來源於幼兒生活的教材。一年四季,交替變換,孩子在春夏秋冬的循環往復中漸漸地長大,他們感受着周圍生活環境及自然變化的規律,新綱要提出:“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爲探索的對象”。《冬天在哪裏》是以幼兒身邊的事物,用一種孩子能積極參與的尋找方式,來讓幼兒瞭解自然界的變化,進一步加深並感知冬天的特徵。

二、說本班幼兒的特點

大班幼兒探究慾望強,生活經驗越來越豐富,他們能較好地運用語言與同伴及成人進行溝通和交流,並樂意表達自己對某一現象的認識和情感。本班幼兒思維活躍,且語言表達能力較強,他們平時關注身邊環境的變化,每天輪流做值日生記錄天氣與氣溫,孩子們對冬天有一定的認識基礎,因此在我班開展《冬天在哪裏》這一活動,幼兒能充分發揮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活動中,孩子們將對冬天的感性認識進一步加深和提高。

三、說活動的重點、難點

重點:感知冬天的主要特點,體驗發現的樂趣

難點:對感知的內容用流暢的語言表達,並學習用概括性的語言對冬天的景象進行初步總結,在活動中利用圖片,散文和有趣的遊戲通過視覺、聽覺的衝擊和享受,來開發幼兒思維,促進幼兒拓展詞彙,從而突破活動的重難點部分。

四、說活動目標

新綱要中明確提出:“教育要爲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因此目標應注意全面性,它包括情感、態度、能力、技能等方面,促進幼兒主動和諧發展,本活動中我確定了以下目標:

1、學會尋找並感知冬天的主要特徵,初步體驗觀察發現的樂趣。

2、學習用語言表達自己觀察到的冬景,並初步學習對某一事物和現象進行總結。用畫筆描繪自己認識的冬天。

3、培養幼兒不怕寒冷,戰勝困難的優良品質

目標一滲透了認知和情感內容,使孩子願意並積極地投入到教師組織的活動中去。目標二是能力目標,這裏鼓勵幼兒大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學習對某一事物用語言描述並概括的能力。發揮想象,發展幼兒繪畫技能。目標三是社會性目標,培養幼兒一種優良的品質。

五、活動準備

平時,我要求孩子在來園的路上,或者休息日去公園玩時,觀察路邊的樹,花園裏的花草有什麼變化,人們的`服飾、平時的生活隨着季節的變化又有哪些變化,給孩子一些冬天的初步認識,爲本次活動作好鋪墊。

1、入冬後,鼓勵幼兒觀察自然界的變化(包括自然風景、人們的服飾等)

2、有關冬天裏人們的生活圖片;

3、課件:散文《冬天》

4、紙、筆等作畫工具

六、說教法

(一)、談話法

以平等地進行交談的方式開展活動,既可以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可以拉近教師和孩子之間的距離,久而久之,便可以形成一種寬鬆的語言氛圍。我認爲,談話法是一種直接且能有效把握幼兒心理的方法。

(二)、欣賞法

利用課件,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走進了冬天,生動的圖片加上優美的音樂,使孩子得到視覺上的衝擊和聽覺上的享受,藉助圖片和課件,拓展了幼兒的原有經驗,豐富了孩子的語言。

(三)、操作法

操作法是幼兒感興趣的形式,他們可以把自己的想象,以及對事物的理解通過材料充分表現出來,進行自我意識的實現,也是幼兒與同伴交流、合作的平臺。

七、說教學過程

(一)、引題

以提問“現在是什麼季節?”引題,引導幼兒回憶自己在來幼兒園的路途中觀察到的冬天的景象。讓幼兒充分表達自己對冬天的認識。(馬路兩旁的樹葉都落了,有些樹幹用草包起來保暖,人們穿棉衣,戴帽子、手套、口罩、圍巾等;北風呼呼吹,吹在臉上身上感覺到冷等等)

(二)、尋找冬天

1、組織孩子在幼兒園裏找冬天,老師說:冬天也把祕密悄悄地藏在幼兒園裏了,你找到了嗎?師生共同在幼兒園裏尋找冬天裏的變化,並說出發現:小草枯黃了;落葉樹的葉子都掉了,光禿禿的;太陽光沒有照射到的地方冷;小朋友們都穿上了棉衣等等。

2、在冬天裏,人們的生活有什麼變化?結合圖片,拓展幼兒的生活經驗,發揮想象,鼓勵幼兒用流暢的語言進行表述。(比如:人們取暖,鍛鍊等,教育幼兒不怕寒冷,培養幼兒戰勝困難的優良品質)

(三)、欣賞課件:散文《冬天》

1、通過課件的展示,讓幼兒身臨其境,優美的文字和音樂,不僅能讓幼兒加深對冬天的感受,還能激發其觀察的興趣。

2、學習用概括性的語言對冬天的景象進行總結。

(四)、幼兒操作活動

幼兒操作活動可作爲活動的延伸部分。幼兒將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也是充分體現其主體地位的活動形式。

優質說課稿10

一、說教材

《養成讀報的好習慣》是蘇教版十一冊的最後一篇課文。這是一篇介紹讀報常識和讀報方法的說明文,主要介紹了讀報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讀報,希望學生養成讀報的好習慣。課文安排在教材的最後,又是略讀課文,但並不意味着它像一般的課文,可以一教了之,它與本學期的“養成良好學習習慣——不懂就問、勤於蒐集資料”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二、說教學目標

1、通過本文的閱讀,認識讀報的重要性,瞭解讀報的基本方法;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說出課文所講的意思。在今後的生活中逐步養成讀報的好習慣。

三、說教學重難點

訓練學生在今後生活中逐步養成讀報的好習慣。通過講解,讓學生了解、掌握相關知識,而且還要讓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得到落實,不斷實踐,最終形成習慣。

四、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

有人說過:平庸的老師教給學生知識,而優秀的老師教給學生掌握知識的方法,可見,“方法教學”至關重要,本課中我主要採用了談話法、討論法、實踐法。

通過這些方法,使學生加深記憶,豐富詞語,培養語感,提高表達能力,促進理解、表達、鑑賞等多項能力的綜合運用,使學生在具體的操作實踐過程中個方面的能力得到鍛鍊和提升。

2、說學法

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故此本課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帶着學習任務通過自主學習、課堂討論、相互合作等方式,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說教學過程

在教學時不僅要讓學生了解讀書的必要性,還讓學生結合讀書小組,制定讀書計劃,進行讀書競賽,寫好讀書心得,切實落實讀書活動。還要求學生養成讀報的習慣。這篇課文,主要是指點讀書方法,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樣的課文無須老師講解,只要略加指點,放手讓學生自己閱讀就可以了。

我的教學設計是這樣的:自學課文――整體感知――小組交流――指導解惑。下面展示的是這篇課文的教學簡單過程。

(一)、談話導入

首先與學生話題討論,進入課題:你有讀書讀報的習慣嗎?喜歡讀什麼報紙?爲什麼?藉此引導學生接下來研讀課文。此環節的設置,目的是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從學生身邊開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情景中主動、積極地接受學習任務,這樣就可以爲後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二)、自學課文

這一環節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通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三)、瞭解全文的結構,整體感知課文

1、瞭解結構,給課文分意義段。

第一段(1——3自然段):每天讀報的好處。

第二段(4——5自然段):怎樣讀報?

第三段(6——7自然段):讀報的收益。

2、大家交流讀報的好處以及收益。

這個環節中學生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形式,可以個人自學,也可以小組探究,充分發揮學習的自主性。一邊讀,一邊做記號,思考每個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在正確通讀全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討論、交流課文主要講的幾層意思:報紙和吃飯一樣必不可少,其內容新鮮豐富,不可一天不讀;讀報要講究方法,也要講究文明;勤讀報樂趣無窮,終生受益,這樣的好習慣應該從小養成。

(四)、學習課文

在本文的教學中,主要是重點引導學生抓住重要的詞句進行自學,引導學生充分理解課文所要闡述的主要意思。

1、學習第一段

(1)指讀,思考寫了什麼?

(2)出示:原來讀報讀得着迷了,把鍋裏煮的佳餚忘到了九霄雲外,雞鴨魚肉變成了一堆黑炭。

理解“九霄雲外”,從這個詞體會到什麼?像這樣的人和事,你們身邊有嗎?

利用這一系列的問題,通過讓學生分析、理解,體會讀報作爲人的一種精神需求,有時會超越人對物質的需求。

(3)學習第二、三自然段,用文中的問句“報紙竟有這麼大的魔力嗎?”“報紙上有什麼東西這樣令人着迷呢?”引導學生閱讀,讓學生談自己的'理解。

抓住關鍵句子“這樣,報紙就天天有新內容,每天都會使你有新的感受,給你新的啓發。”理解三個“新”字,讓學生談對這三個“新”字的體會,明白:這裏連用了三個“新”字,第一個“新”表示報紙的時效快,緊跟時代和社會,後兩個“新”說明人們不斷地通過報紙瞭解社會,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2、學習第二段

學生通過自己的閱讀,畫出寫讀報方法的句子。找出讀報紙要注意的事情。

這兩段的學習,聯繫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瞭解現在報紙特點,引導學生通過課文中關聯詞“先……然後……”體會面對報紙那麼多的版面,在閱讀時要講究方法,並不需要面面俱到地讀,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進行選擇,將精讀和略讀結合起來。此外,讀報時還要講究文明,即愛護報紙、衛生讀報。

3、學習第三段討論:經常讀報有哪些好處?

(1)邊讀課文,邊在課文中批註本課所講的主要內容與自己學習心得

(2)再結合課文中講得讀報方法的句子6——7小節,朗讀並談談自己讀報的真實體會。

學習最後兩個自然段時,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從報紙中獲得了哪些收益。通過引讀的方式發出號召,迴應文題——“這樣的好習慣,我們從小就應該養成。”

六、朗讀全文,總結全文。

1、請學生自我簡要地概括和歸納一下學習本課的重點收穫:懂得了什麼?學會了什麼?

2、教師分別對學生所讀和所做交流做一個簡短的總結。

七、拓展實踐與深化練習。

1、你認爲你所讀報紙那些內容是特別值得記住的?再挑選一下做好記號。

2、回家後把你喜歡和感興趣的內容剪下來貼到一個本子上或一張紙上,並加以心得批註。辦成小報,參加班內板報競賽活動。

3、從現在起,你也可以試着把班上的事仿寫成消息或通訊報道稿,投到紅領巾廣播站去。

4、開展“報紙剪貼”讀報評報活動。

一個好習慣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長期不懈的堅持。課後開展相應的語文實踐活動,促使學生將讀報的好習慣進一步深入下去。

八、說板書

本課板書主要根據課文的內容,寫作特色——設問的開頭,解釋揭示了這一自然段的主要內容,也提醒了讀者對這一問題的注意,而設計,讓學生一目瞭然文章的內容,以及爲什麼要養成讀報的好習慣。

25、養成讀報的好習慣

讀報的好處 迴腸蕩氣

讀報的方法 先瀏覽再細讀

讀報的收益 受益終身

優質說課稿11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認識分數》的第一課。

2.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教學的,在三年級上冊,學生已經學習了把一個物體、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幾份,用幾分之

一、幾分之幾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三下學生又學習了把若干個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用幾分之一或幾分之幾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

這部分內容主要引導學生抽象出單位“1”,概括分數的意義,認識分數單位

3.學情分析:

1.五年級的孩子已經開始步入青春前期了,開始有自己的主見了,開始學着要獨立思考問題了。要讓孩子主動發現、自由發表自己的觀點。

2.本節課既要複習三年級已有的分數知識,也要爲接下來的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教學打下基礎,是一節過度課,要注意前後內容的聯繫。

二、說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對教材內容和血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通過課堂活動使學生初步理解單位“1”和分數單位的含義,經歷分數意義的概括過程。

2.通過創設互相協作,積極探索的學習情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

3.讓學生感受生活與數學的聯繫,增強數學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分數單位。

三、說教學方法

1學生認識事物是由易到難,由淺到深循序漸進的。學生

雖然在前面的學習中對分數有了初步的認識,但要使學生理解單位“1”的概念,進一步明確分數的意義,必須遵循他們的認知規律。因此,我在設計本課時堅持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原則,採用啓發誘導、自主探究等教學法,通過動手操作、直觀演示,讓學生充分感知,層層推進,步步深入,讓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

2.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很好地詮釋了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中除了要使學生學會,更要使學生會學。基於以上理念,我在課堂上讓學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真正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進而能讓學生提煉出有效的學習方法,感悟數學學習的生命價值,體驗學習的快樂。

四、說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激發興趣。多媒體呈現春遊情境,以故事形式敘述小明和丫丫去春遊,她們帶了一些食物,老師來給她們分一分,你看這樣合不合適。(老師不平均分配,引導學生進行平均分)學生平均分後提問“小明和丫丫分別分得了這些事物的幾分之幾”學生會回答二分之一,從而引出課題——認識分數

通過這個情境複習前面知識,最重要的`是激發學生繼續探索分數的興趣,爲更好的展開本課打下基礎。

2.喚醒已知,探究未知

(1)出示36頁的例1,讓學生完成填空。回顧舊知,爲學習學習新知做準備。學生回答後提問:你認爲這些圖中是把什麼平均分的?

在學生回答後,教師指出:一個月餅可以稱爲一個物體,一個長方形是一個圖形,“1米”是一個計量單位,而左起第四個圖形是把6個圓看成一個整體。引導比較,左起第四個圖形與前三個圖形有什麼不同。學生討論後,引出概念: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或由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都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我們把它叫做單位“1”。

通過師生問答帶領學生由淺到深、由易到難領悟單位“1”的概念。

(2).舉出一些例子讓學生說一說能否看成單位“1”,如八顆棋子、兩塊糖、十粒豆子、一張熊貓圖等。然後再讓學生小組討論一下說一說他們發現的生活中的單位“1”

鍛鍊學生合作交流,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讓學生將數學與生活聯繫起來,感悟數學學習的價值,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3).學生回答後,教師給與適當表揚,“同學們真聰明,發現了這麼多的單位1,現在老師讓大家再來看一看這四幅圖,並且跟同桌說一說這四幅圖是把分別是把單位1分成了幾份,用分數表示這樣的

幾份”,引導學生概括分數的意義並自學36頁分數和分數單位的意義。自學後完成試一試(老師可先帶大家一起說一下第一個分數,給學生做一次示範,再讓同桌兩人合作,一個說分數,一個說意義)讓學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經歷知識的產生、發展和形成過程。教師在適當的時候給與引導示範,幫助那些學習能力稍微薄弱的學生及時跟上課堂進度。

(4).給學生一些材料如八顆棋子、兩塊糖、十粒豆子、一張熊貓圖等,讓學生小組合作,一些人把這些材料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數,用分數表示這樣的幾份,另一些人說一說得出的分數的分數單位和表示的意義。然後在互換一下,讓大家都有分一分和說一說的機會。再次操作,讓學生用學具表示出不同的分數,在操作中讓學生體會到同樣是這些學具卻表示出了不同的分數,從而得出分的份數不同,取的份數不同,分數也就不同,使學生對分數的意義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同時,在操作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也調動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4.實踐應用,學用結合

讓學生獨立完成練一練。學生在獨立完成的基礎上,讓學生說說是怎樣得到答案的。之後,提問,每個分數的分數單位是多少?各有幾個分數單位?

這一環節,我會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控教學,使學生切實掌握知識,達到訓練和提高的目的。達到面向全體和因材施教相結合,讓每個學生真正掌握本課所學的內容。

4.反饋總結,不知延伸

讓學生自己先來說一說,總結一下本節課所學習的內容。總結過後,老師進行最終總結,“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對分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關於分數還有很多很多的知識,同學們課下繼續去學習、去探究吧!”

總結本課,幫助學生進行歸納總結,同時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延伸到下節課,爲學習真分數和假分數打下基礎。

優質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影響價格的因素》是人教版必修1《經濟生活》第二課第一框題的內容。本題既是第一課第一框題“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的延伸,也是後一框題“價格變動的影響”的鋪墊,而這一課的理論屬於經濟學的基本理論,是進一步學習其他經濟學理論的基礎。因此本框題不僅爲整課的學習打下了牢固的理論基礎,也爲整個教材的學習打下了重要的理論基礎。所以,本框題在教材中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地位。

(二)教學目標

根據高一新課程標準要求,以及教材的內容和結構,並結合我校高一年級學生有較強的感性認知能力,但理性認知的能力較差的特點,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瞭解影響商品價格的各種常見的具體因素,並懂得這些因素影響商品價格的途徑和渠道。理解供給與需求對商品價格的影響、價格與價值的關係、社會勞動生產率與商品價值量的關係,把握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和表現形式及其運用。

2、能力目標

新課程改革有一個重要的轉變就是要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培養學生的多方面能力。因此,我在教學中讓學生通過理解不同層次的因素如何影響商品價格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透過經濟現象認識“價值決定價格”這一本質提高學生的辯證分析能力;能辯證看待商品供求與價格的關係,提高參與經濟生活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教學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要使學生以科學的態度認識事物,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通過學習《影響價格的因素》要讓學生以科學的態度認識價格的變動,增強參與經濟生活的自主性;提高學習勞動價值論形成勞動光榮、勞動偉大、勞動創造價值的觀念。

(三)教學重、難點

根據本框題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學生理解“價格由價值決定”是學好本課的關鍵所在。因此我將本框題的教學重點確定爲影響價格的因素;價值規律的內容和形式。

根據教材地位以及“勞動生產率與價值量的關係”理論性較強,需要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作基礎。所以我將本框題的教學難點確定爲勞動生產率與商品價值量的關係。

二、說學情

高一學生感性認知能力較強,理性分析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採取由感性認知到理性分析符合高一學生的認知特點。

但我校作爲農村高中,多數是農村學生,基礎比較差,學習主動性不強,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相對較弱,因此在教學中我適當的加以點撥、引導,多列舉貼近學生生活的例子,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

三、說教法、學法

基於上面的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我根據自己對研究性學習、“啓發式”教學模式和新課程改革的理論知識,我主要採取以下幾種教學方法:直觀演示與列表對比法、活動探究與集體討論法、邏輯反證與課後反思法。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學習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主動獲取、運用知識的過程,因此,我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學習時,應避免單純地、直露地向學生灌輸某種學習方法。有效地學法指導應是滲透在教學過程中的,是通過優化教學程序來增強學法指導的目的性和時效性。因此爲了達到上述目的我在本節課教學中主要滲透以下幾種學法指導:自主探究法、分析歸納法、合作交流法、反思總結法。

四、說教學程序

對課堂的設計,我始終在努力貫徹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有計劃的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實踐能力、思維能力的思想。並且能從實際出發,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了新課改的教學理念。

這節課我主要設計了以下六個環節:

(一)導入新課

(二)講授新課

(三)課堂小結

(四)課堂練習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一)導入新課

爲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我展示出教材p11“四則鏡頭”,讓學生分析價格變動的原因,從而導入新課。圖片往往具有趣味性、啓發性,在教學中,創造一定的教學情景,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大有好處。

(二)講授新課

1、供求影響價格

這是本節課的重點之一,爲突出這個重點,我從具體影響因素和直接影響因素兩方面來分析。首先我利用前面“導入新課”的例子,把學生分成四個小組,每一小組討論一個例子,最後教師總結。這種分組討論的形式體現了新課改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教學理念;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還可以培養他們的團結協作精神,更活躍了課堂氣氛。

(1)、具體影響因素

氣候、時間、地域、生產、宗教信仰、習俗等。

(2)直接影響因素

在得出影響價格的具體因素之後接着設置一個探究活動:“這些因素是通過什麼渠道影響價格的?”讓學生利用表格填空。這樣可以鍛鍊學生的探索能力,也改變了以往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方法,還學生的主動權。

現象因素供求影響

雹災蘋果減產氣候因素供應減少蘋果價格遠遠高於往年

皮衣在秋冬季的價格不同時間因素秋冬季需求大夏季需求小秋冬季價格高夏季價格低

在東北熱賣海南沒人買地域因素東北需求大,海南需求小在東北價格高在海南價格低

石油減產生產因素供應減少石油價格狂升

接着展示教材p12兩幅圖片並讓學生填表,知道買方市場和賣方市場,讓學生有一個比較直觀的認識。這個知識教材沒作過多的要求,以“名詞點擊”和圖片的.形式出現,學生很容易理解,所以沒必要作過多講解。

供求關係商品缺餘購買者銷售者俗語價格漲跌何方有利

供不應求商品短缺爭相購買趁機提價物以稀爲貴”價格漲高賣方市場

供過於求商品過剩持幣待購競相出售貨多不值錢”價格跌落買方市場

2、價值決定價格

這是本節課第二個重點,爲突破這個重點,我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分析、探究:

(1)、價格與價值的關係

首先,通過設問:“商品價格會不會無限上漲或下跌?爲什麼?”讓同桌之間相互討論、回答,教師進行總結。這種合作交流法可以增進同桌之間的感情,實現培養學生辯證思維能力的目標。

(2)商品的價值量

這個問題比較抽象、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所以我爲了使抽象的問題具體化,複雜的問題簡單化,結合了一些具體事例,用邏輯反證法,讓學生思考:“如果商品的價值量由個別勞動時間決定會導致什麼後果?”,從而推出“會導致出現獎勤罰懶這一不合理的現象,而且會出現一個商品一個價的奇怪現象。”使學生認識到衡量商品的價值量只能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來決定。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教材爲了減輕學生負擔,不要求學生作過深的發掘,而是以相關鏈接形式納入教材,供感興趣的學生課後學習,

所以沒必要作太多講解。

情景一:在一個簡陋的工作坊裏,生產者純靠手工生產,生產一雙皮鞋要1小時。

情景二:在一個現代化生產廠房裏,生產者生產同樣一雙皮鞋要20分鐘。

情景三:根據社會調查,社會上大多數的皮鞋生產者生產同樣一雙皮鞋要花40分鐘。

(3)個別勞動時間對具體商品生產者的影響

在得出上述結論後,學生可能有這樣的疑問:“既然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的價值量,那麼個別勞動時間對具體商品生產者有什麼影響呢?”

這個問題我讓學生探討剛纔展示的例一和例二,分析這兩廠家的命運將如何?他們該怎麼做?從而得出結論:個別勞動時間<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有利(盈利)

個別勞動時間≥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不利(虧損或不虧不盈)

影響:提高勞動生產率,縮短個別勞動時間,是商品生產者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徑。通過本知識的學習讓學生形成勞動光榮、勞動偉大、勞動創造價值的觀念。(4)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對商品價值量與價值總量的影響這是本框題的難點,爲了突破這個難點,我先列表,對比這幾個知識點的關係,從而得出社會勞動生產率與商品價值量的關係、目的是讓學生能更直觀、更深入地理解本知識點。

單位時間生產商品數量單位商品價值量單位時間生產商品價值總量

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增多減少不變

個別勞動生產率提高增多不變增多

然後對商品價值量、價值總量分別與社會勞動生產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個別勞動生產率、個別勞動時間的關係通過圖表以提問的方式作總結,讓學生有一個整體上的把握。這種歸納總結法可以提高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拉近師生間的距離。

(5)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和表現形式

這是本課的又一個重點。新課標對這個知識點的要求有所弱化,對其講解主要是在總結以上內容後得出的,是本框的總結。對這部分教學,我是通過啓發的方法並展示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圖讓學生根據前面所學的知識自己推出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和表現形式,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三)課堂小結

我讓學生先自己歸納、總結,然後我再以“物以希爲貴”這句俗語做總結。既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又可當堂檢測學生45分鐘的聽課效率,真正讓學生夯實基礎。

俗話說:“物以稀爲貴”,體現的是商品供求對價格的影響。當然不否定價格的決定因素是價值。

(四)課堂練習

針對學生的生活實際,我設計了一道來自生活的作業進行訓練,既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體現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

有句俗語:同樣的生意不一樣的財利。意思是:從事同一種經營不同的生產者獲利不同;同一生產者的經營在不同時間裏獲利也會不同。請結合本節課所學知識分析其中的原因。

(五)板書設計

我講究簡潔、美觀的板書,可以把知識點清晰地呈現給學生。

2.1影響價格的因素

一、供求影響價格

1、具體影響因素

2、直接因素

二、價值決定價格

1、價格與價值的關係

2、商品的價值量

3、個別勞動時間對具體商品生產者的影響

4、勞動生產率與商品價值量和商品價值總量的關係

5、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和表現形式

(六)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有助於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因此,我在平時教學中非常注重教學反思。

課後我打算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反思:

1、學生對重、難點知識的運用情況;

2、我所運用的教學方法是否符合教學實際;

3、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應如何培養。

優質說課稿13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統編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哲學與文化”第7課第二框《正確認識中華傳統文化》。第三單元講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其中第七課《繼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要引導學生認識文化的內涵與功能,正確認識中華傳統文化,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走進社會,我們可以感受到文化需求日益強烈,文化活動豐富多彩,文化產品日益多樣,文化生活精彩紛呈。我們是否認真思考過:什麼是文化?中華傳統文化包括哪些合理內容?如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學習和理解這些問題,有助於我們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文化X信,促進文化發展。第六課分三框題,本框是第二框,主要講解正確認識中華傳統文化。通過教學,讓學生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特點、價值,從政治認同、科學精神等方面培養學生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本課教學承擔着實現本單元教學目標的任務,爲了更好地教學,下面我將從課程標準、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學情分析、教學方法、教學準備、教學過程等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課程標準。

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3。1辯證地看待傳統文化,領會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重要意義,弘揚民族精神。”

二、教材分析

本框主要講述了正確認識中華傳統文化。本框以“閱讀與思考”爲線索貫穿全文,從而引起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內容、特點及當代價值等問題步步深入地思考。包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及特點”、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兩目內容。教材還輔以相關鏈接,以豐富拓展教學內容。

三、說教學目標與核心素養

(一)教學目標:

1、掌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及特點。

2、明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

(二)核心素養:

【政治認同】

相信學習本課關於認識中華傳統文化的知識,有助於我們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文化X信。

【科學精神】

探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特點和當代價值,增強文化X信。

【公共參與】

努力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弘揚民族精神,促進文化發展。

四、說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掌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特點、價值。

2、教學難點:掌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點、價值。

五、學情分析

高中學生已經在學習文化知識,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特點、價值認識不夠。教學時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經歷理解觀點,力戒枯燥乏味的教學。因此,教師應窮盡一切手段設計教學。同時,學生的.分析能力有限,需要教師進一步耐心培養。

六、說教學方法

啓發式、材料分析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七、說教學準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

八、說教學過程

我的教學過程分爲以下幾個環節。

環節一:問題導入。

哲學是文化的活的靈魂。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它與每個人息息相關。不同的國家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同一國家和民族在不同的時代也會有不同的文化。中華傳統文化的內容、特點是什麼?在當代有何價值?今天我們就來探究這些問題。

板書課題:正確認識中華傳統文化

環節二:講授新課。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及特點

優質說課稿14

一、說教材

《小螺號》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第八冊第四課《水上的歌》中的歌曲。它是本課的的重點教唱歌曲。第四課共需三課時進行,下面我說的是第一課時的內容,它緊緊圍繞《小螺號》。《小螺號》是一首曲調歡快活潑的兒童歌曲。歌曲富有童趣地通過“小螺號嘀嘀嘀吹”抒發了少年兒童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等美好心情。歌曲爲2/4拍、羽調式、二段體結構。

二、說教學內容

本節課具體內容包括:

1、感受、學唱歌曲。

2、處理、編詞表演歌曲。

3、拓展歌曲,延伸教育。

三、說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有三個:

1、認知目標:學習並掌握用上滑音、波音裝飾演唱《小螺號》,使歌聲更具有活力更動聽。

2、能力目標:創新發展歌曲,啓發引領學生能自己編詞演唱,大膽參與,自信表演,展現創新火花。

3、情感目標:在歌曲演唱、處理與創新中,自然滲透“愛”的教育,激發少年兒童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親人等“愛”的美好情感。

四、說教學重點

1、能運用裝飾音完整地唱好歌曲。

2、激發學生編詞創作的靈感。

3、滲透“愛”的情感教育。

五、教學難點

啓發和引領學生能自信地編詞和表演。

六、教學準備

CAI課件、多媒體教學光盤、鋼琴、一串串製作的假魚、小海螺等。

七、說教法

根據新課改理念,教師要以學生爲主體,要做學生的引領者、合作者、參與者和促進者。根據新的《音樂課程標準》所倡導的完整而充分地聆聽音樂作品,是學生在音樂審美過程中獲得愉悅的感受和體驗,啓發學生積極參與、展開想象,大膽創新。我採用了感受鋪墊法、啓發引領法、比較法、發現法、激趣法、討論法等各種靈活多變的方法,使學生能主動學習,積極探究,合作互動,共同發展。爲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設計製作一套課件,不用粉筆板書。歌曲曲譜、樂譜知識中的符號、歌曲動畫等全部用多媒體大屏幕展示,使學生感到形象、美觀、直觀、生動。

八、說學法

爲了在學生中形成“我要學”的寬鬆、民主、和諧的氛圍,根據教師教法的確定,學生將在老師各種靈活方法引領下通過感受欣賞自然而迅速的學會歌曲唱法;通過探究、討論、發現去主動學習;通過合作、想象去創新發展歌曲,並得到愛的情感教育。

九、說教學程序

(一)、激趣活動:課堂一開始,我要利用歌曲中的主要節奏,編成律動讓學生模仿。點燃學生的興趣之火,激發學生信心,感受學習快樂。

(二)、感受、學唱《小螺號》。

1、情景小故事導入。

剛纔同學們的表現相當棒,老師要給大家一個小小的獎勵。請閉上眼睛聽這是什麼聲音?(老師吹螺號)同學們聽出來的嗎?下面老師就要獎勵大家一個愛吹小螺號的小朋友的故事,想聽嗎?這位小朋友名叫濤濤,他生活在大海邊,是漁民的兒子。每天早晨阿爸迎着朝陽,出海打魚,到了傍晚,阿爸伴着夕陽,滿載而歸。一家人的生活幸福又快樂!對於濤濤來說,最大的快樂是每天晚學後,來到大海邊,欣賞着美麗的海邊風景,深情地吹起小螺號,螺號聲聲換船歸,盼望阿爸快快會!同學們聽濤濤又吹響了嘀嘀嘀的《小螺號》。(放動畫歌曲《小螺號》。)

2、反覆欣賞範唱。

根據音樂新課改的理念要引領學生完整而充分地多次聆聽音樂作品,讓學生在感受欣賞中不自覺的就能學會歌曲。原因很簡單我們學會一首歌曲大多都是聽會的,並非是先學歌譜,再學歌詞。新課程重感受默化,輕專業技能。因此我設計了三次欣賞動畫歌曲,每次欣賞之前提出設問;如1、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2、歌曲的“景色”是怎樣描繪的?3、出示歌譜。邊看邊聽,然後回答歌曲傳達了什麼情感?通過學生的回答,教師進行總結和完善以上的問題。

3、學唱歌曲。

(1)學唱歌曲第一部分。

在學習中引領學生尋找、發現上滑音出現了幾次,並通過老師運用和不運用演唱的比較,讓學生總結出運用上滑音更能表現出歌曲歡快的情緒。

(2)學唱歌曲第二部分。在學唱中引領學生尋找新的記號波音,並通過比較演唱讓學生更能感受到波音更能使歌曲表現出大海的遼闊、海灘的無際、美好的心情。

(3)老師伴奏,學生初步完整演唱歌曲。

(三)、表現歌曲。

(1)根據學生素質和表現,即興利用齊唱、對唱、領唱等等形式,進行各種歌曲演唱處理、表現。

(2)啓發學生唱好上滑音和波音,並運用正確的聲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現出漁家兒童對幸福生活的熱愛之情。

(3)引領全體學生到前面來自由發揮進行動作表演,教師給與激勵。

(四)、拓展歌曲,創作表演。

1、引領學生想象生活中有很多聲音,如自然的風聲、雨聲、雷聲,各種動物的叫聲、火車、汽車等物體發出的聲音等。請各小組堂論、創作的新歌詞,並劃分小組引領學生展開想象,大膽創編歌詞,展現創新能力。

2、分組進行展示,其他小組同學進行評價。

3、老師出示爲歌曲創作的`第二段歌詞:小螺號,嘀嘀嘀吹,阿爸聽了架船歸,小螺號,嘀嘀嘀吹,阿爸聽了笑微微。小螺號,嘀嘀嘀吹,歡唱收穫多,小螺號,嘀嘀嘀吹,歡迎阿爸凱旋歸羅。甜甜的生活,暖暖的親情,見到了親人,笑開顏也。

4、師生各扮角色發唱不同的樂句,進行創新演唱歌曲。

5、創編表演親情故事。可以老師扮演阿爸、一男孩扮演濤濤,一女孩圍上圍巾扮演阿媽,即興發展表演親情故事。比如面對滿載而歸的阿爸,濤濤怎樣表現出喜悅,回到家裏阿媽做了什麼好的飯菜,備的什麼好酒,一家人和和樂樂吃完飯後,濤濤是怎樣給阿爸解乏的等等,在表演中教師要不斷的引領劇情的發展,及時引出發展的話題,使表演有看點,又能達到自己預設的教育目的。

(五)、總結評價,延伸“愛”教育。最後,老師要給與學生充滿激勵的評價,並繼續延伸“愛”的教育。可問學生,你們平日在家裏怎麼向爸爸媽媽傳達愛心的?最後老師可以有感情地教育學生說:願同學們個個都是愛心小天使,在學校、家庭、社會上處處去關愛他人,幫助他人,只要你心中有愛,你就會伸出千萬隻手去幫助別人,同時你也會得到千萬隻手對你的幫助。希望同學們的愛心象陽光一樣播撒到每一個角落,祝願同學們人人都成爲有愛心的公德小模範!同學們,再見!

優質說課稿15

一、說教材

1、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向日葵》是湘教版美術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三課,本課是以“色彩與感情”爲主要取向的課程。本課以學生熟悉的景物進行聯想,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本課只要內容是感知顏色的應用及色彩對人類感情的表現。

2、說教學目標

根據《美術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和教材要求,結合低年級學生特點,本着提高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爲: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色彩,感知色彩是繪畫語言之一;

2)培養學生對色彩的實際表達能力,對藝術作品的理解能力。

(2)、方法與過程:

1)在觀察中,引導學生感受現實顏色的美。

2)在賞析中,感知顏色的美感。

3)在創作中,訓練色彩的表現能力及創新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同學對探索新知識的興趣。

2)培養學生以審美之心來感受藝術。

3、說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1)教學的重點:學會如何用色彩來表達自己的感情。

(2)教學的難點:如何理解藝術家作品中要表達的感情。

4、課時安排:1課時

二、說教法、學法

本課的教學過程主要強調師生的互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作爲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在傳統的美術課教學中,教師習慣滿堂灌的教學方式,講典故、說故事、聊趣聞,逗得學生哈哈大笑。但學生終究處於被動灌輸的地位,他們不會主動去體會藝術作品的魅

力、不能將課堂中學到的美術知識運用到生活中,一節課下來,除了大笑外,別無收穫。因此本節課的基本設計思路就是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探究知識能力的培養,讓學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嘗試欲,並通過與實際生活的聯繫,更多地體驗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創造慾望。本課的基本教學程序如下圖: 生 :初步感知——樂中體驗——討論探究——強化鞏固

互 動

師 :引導觀察——情景創設——啓發點撥——彙總歸納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設計了兩個環節讓學生通過實踐來自主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學生每參予一個實踐,都會思考如何表達的辦法,學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礎上感受到色彩的魅力,然後在實踐中體驗,在討論的環節中聯繫實際,自由發揮,對討論結果探究驗證,最後在理論的指導下進行知識擴展。教師引出學習任務,從學生遇到的問題入手,然後啓發學生進行討論,對討論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者學生比較棘手的問題,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最後同學生一起總結歸納。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強化自己的角色意識,始終以學生的朋友身份出現,讓學生時刻感受到與教師處於平等的地位。在所設計的環節上要注意趣味性,以活躍課堂的氣氛。

三、說教學過程

依據教學目標,我把本節課分爲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3分鐘)

上課前準備好一盆向日葵,上課時帶到班上,這樣立即引起了他們對向日葵的注意。由此來導入新課。(板書題目)

此設計的目的是:運用大自然的產物,讓同學們耳目一新,避免了純書卷的乏味,多了一些清新,讓同學先被這一活物吸引,渲染氣氛,再走進課本,激活課堂,先聲奪人,使學生頓生興趣,讓學生很快走入課堂。

第二環節:(16分鐘)初步感知:

1.向同學們講述向日葵的基本知識,比如生長方式,爲何向陽等.藉此介紹色彩的有關知識,讓同學們對向色彩有基本的瞭解。

此環節通過老師提問,同學回顧,進而老師進行總結,並播放相關的小短片,讓同學們瞭解到相關的色彩知識(8分鐘)

2.出示凡?高的《向日葵》,讓同學進行討論,先看看他們對藝術家的作品是怎麼理解的。根據同學們的回答,我從作者的用色用筆方面進行分析,並捎帶講述他的人生經歷。再出示幾幅作品進行分析,讓同學們從多方面進行了解?? (8分鐘)(板書作者及其作品)

此環節的設計爲的是:讓同學們學習色彩的基本東西,讓同學更好的瞭解藝術家的.平生跟他的作品之間的關係,讓同學們學會從作品的色彩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第三環節:(25分鐘)樂中體驗,主動探究:

播放音樂,讓同學們閉着眼睛跟着旋律進行想象,讓他們去探索自己心中的向日葵是怎麼樣的,並用自己的感覺畫下來,註上自己個感想,讓同學們自己進行感受,發現色彩的神奇力量。

此環節的設計是爲了:讓同學把理論應用與實際,受之以漁,讓學生學有所得,得之有法。

讓他們懂得用色彩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讓同學拿到一把開啓藝術家神祕面紗的鑰匙,使之可以不再是盲目的去“讀”藝術。

此環節對同學提出以下要求:

注意所用的色彩,讓它儘量表達你現在的心情:並注意顏色之間的對比(板書這一要求)

第四環節:佈置作業,強化鞏固(1分鐘)

嘗試直接用色彩表達自己的某種情感,比如喜怒哀樂,酸甜苦辣。 (板書作業)

四、說板書設計:

第3課 向日葵

一、凡·高的《向日葵》

二、聽音樂,畫下自己的感覺

注意:所用的色彩,讓它儘量表達你現在的心情:並注意顏色之間的對比

三、作業:

嘗試直接用色彩表達自己的某種情感,比如喜怒哀樂,酸甜苦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