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大班說課稿

說課稿 閱讀(1.93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說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說課稿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說課稿

大班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歌曲《小金魚》是一首旋律輕鬆歡快、富有情趣的動感教材。幼兒對金魚是非常熟悉和喜愛的,與幼兒的生活經驗能夠聯繫起來,易於幼兒觀察模仿,非常適合小班幼兒學習。

歌曲中把小金魚進行了擬人化的描寫,俏皮、可愛的形象,將小金魚的外形特徵,如:“小金魚呀,眼睛大呀,游來游去不說話呀。”以及習性特徵:“看見了小魚蟲,啊嗚一口吃掉它,歡歡喜喜抿起了小嘴巴。”巧妙的描寫在了歌詞之中。歌詞內容簡短易於理解,便於幼兒掌握和創編。這首歌曲要求幼兒能夠理解記憶歌詞內容,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唱清楚歌曲中附點音符的時值(5 12 5.32 61 32 1.21)。

對於一首有附點音符時值,對於小班幼兒有一定的挑戰性的歌曲,在教學過程中可採用圖示、課件等方法幫助幼兒理解、掌握,在練習的過程中可採用體態動作、遊戲的方法減低難度,幫助幼兒學習。

二、說目標:

對教材進行分析之後,我將本教學活動的目標定爲以下三點:

1、初步感受歌曲的輕鬆歡快、富有情趣的生動旋律。

主要依據《綱要》中提出的:

進行藝術活動時,要根據幼兒的發展情況和需要對錶現方式和技能技巧給予適時、適當的指導來定位的。目標(一)是認知目標,重在幫助幼兒熟悉歌曲的旋律,對歌曲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爲接下來的活動做好鋪墊作用。

2、學習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理解掌握歌詞,唱清歌中附點音符的`時值。

目標(二)是能力目標,這是整個活動的主心骨,這裏突出的主要是技能技巧的學習,重在引導幼兒學習用自然的聲音進行演唱,唱清歌中的附點音符的時值,讓幼兒對附點音符有一個初步的認識概念,爲幼兒更好地學習歌曲打下紮實的基礎。

3、體驗與教師、同伴共同表演的樂趣。

這點體現了《綱要》中要求突出“情感”、“興趣”、“態度”、“個性”等方面的價值取向,着眼於培養幼兒終身學習的基礎和動力。它是情感目標,在學習歌曲的基礎上,體驗與教師、同伴共同表演的樂趣。

爲了能有效地運用這些教學法,本活動我還藉助材料來使這些教育手段發揮它最大的教育功能。

1、視覺材料:採用多媒體課件和標示圖來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歌曲。

2、語言材料:通過教師聲情並茂的演唱和生動形象的講解,爲幼兒提供可模仿榜樣。

3、實物材料:小金魚頭飾等。

三、說教學法:

根據小班幼兒思維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及實際發展情況,我將在教學活動中採用以下教學法

1、觀察學習法我將在前面部分使用觀察學習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爲幼兒提供一個具體、形象生動的學習對象,用合適的方式引導幼兒觀察、理解、掌握,讓幼兒在連續不斷的啓發觀察下有效地進行學習。通過觀察,引起孩子們的注意,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小金魚有它獨特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再加上平時生活中所能接觸到的事物,對於小班幼兒來說,具有教強的吸引力。能從一開始就抓住孩子的注意力。

2、遊戲法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這個活動我將重點爲幼兒創設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讓遊戲貫穿始終。讓幼兒在玩耍中不知不覺得學會歌曲《小金魚》。

我採用幼兒最感興趣的遊戲,通過讓幼兒扮演小金魚來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本活動可以分步安排幼兒進行遊戲活動:首先,可以讓幼兒扮演成小金魚,模仿一下小金魚是怎樣歡快地游來游去的。主要是讓幼兒探索金魚的外形特徵,大膽運用肢體語言表達自己的觀察結果;再次,可以讓幼兒模仿小金魚是如何吃小魚蟲的,幼兒在看一看、玩一玩、學一學中獲得感知,瞭解金魚吃食的習性。

另外,我還在各個不同的教學環節中穿插運用了啓發聯想法,模仿學習法等教學方法,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做到寓教於樂。

大班說課稿2

一、設計意圖:

各位老師好,我是12級學前8班的xx,今天我帶來的說課內容是大班語言活動,題目叫《想吃蘋果的鼠小弟》。先說說我的設計意圖:《想吃蘋果的鼠小弟》描述的是:鼠小弟爲了吃到樹上的蘋果,極力模仿身邊的動物。矮小的鼠小弟想盡各種辦法也摘不到蘋果,但它依然堅持着,最後在海獅的幫助下摘到了蘋果。簡潔的畫面,誇張的神態動作,勾畫出妙趣橫生、情節曲折的故事。故事情節生動有趣,環環相扣,反映了鼠小弟遇事肯動腦筋,堅持不懈的精神,以及與海獅之間合作分享的情感。大班幼兒正面臨着步向國小的大門,對於遇事要有責任心,合作分享的情感還不是很深刻,爲此我設計了此次活動,希望藉助本次活動的學習,培養幼兒遇事肯動腦筋,堅持不懈的精神,以及與同學之間合作分享的情感。

二、活動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爲充分挖掘教材中潛在的價值,在教學中把藝術性、知識性、趣味性和活動性有機地結合,我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爲:

1.通過觀察與猜測,想象故事情節,激發閱讀繪本的興趣。

2.體會到小老鼠想吃蘋果的心情,並用語言、表情和動作表達出來。

3.學習鼠小弟與海獅成功摘得蘋果的過程中所蘊含的合作、分享與謙讓以及鼠小弟堅持不懈的精神。

活動重點和活動難點都是感受鼠小弟與海獅成功摘得蘋果的過程中所蘊含的合作、分享與謙讓以及鼠小弟堅持不懈的精神。

三、活動準備

爲使活動呈現出趣味性,寓教育於情境遊戲之中,我做了如下準備:

除了完整的《想吃蘋果的鼠小弟》繪本課件,我還根據活動過程設計將課件做了一些調整。例如:在幼兒自主閱讀後,製作同時出現四種動物,點擊哪個動物就出現相應的繪本畫面,這樣既培養了孩子看圖講述的能力,又能激發幼兒閱讀興趣,使整個教學過程有了變化。

四、教法

下面說教法:《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本次活動中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①動作輔助法②心理暗示法。③提問講述法等。

五、學法

再來說學法,本次活動以幼兒爲主體,以幼兒發展爲本,幼兒採用的學法主要有:①觀察法②分段閱讀法③討論評議法④猜測、想象法。

六、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有五個環節:

(一)出示圖片,興趣導入出示鼠小弟和封面的圖片,通過提問引起幼兒興趣,進行導入。重點讓幼兒感受蘋果樹的高大與鼠小弟的矮小。

(二)觀察分析小鳥猴子兩組圖,讓幼兒描述圖片內容播放PPT,引導幼兒觀察、理解小鳥和猴子這兩組畫面,我首先通過提問鼠小弟“它在想什麼?它會怎麼做?”留給孩子一定的思維想象空間,通過猜測鼠小弟的心理活動和大膽的講述,增強了閱讀活動的趣味性,同時培養了幼兒的推理能力。再通過講解,幫助幼兒較全面地理解畫面,並用較規範的語言講述這一組畫面。細緻引導,對幼兒閱讀其他畫面起到一個示範的作用。每當幼兒講述到鼠小弟的模仿動作時,我就請大家一起來學一學鼠小弟的動作。這樣大大增強了幼兒對閱讀活動的興趣,調節了課堂氣氛,同時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動作表達能力,加深了對閱讀材料的理解。

(三)播放結局前的繪本內容,描述圖片內容

(1)在播放圖片前先提要求,讓幼兒仔細觀察畫面,想一想圖畫書中說了什麼?

(2)接着通過集體講述和個別講述相結合的形式引導幼兒連貫完整地講述一組畫面。如當幼兒講到犀牛一組畫面,首先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犀牛和鼠小弟的動作、表情和神態,鼓勵幼兒大膽講述,引導其他幼兒相互補充和完善。教師再用規範的語言進行提升,並引導幼兒模仿講述。同時體驗鼠小弟不放棄的精神。

(四)觀看結局,對比體會精神播放繪本結局圖片,引導幼兒瞭解繪本的結局。在理解“海獅與鼠小弟”畫面時又與前面幾組有所不同,理解畫面的時間要多一點,通過提問:還發生了什麼?海獅和鼠小弟會說些什麼?他們是怎麼做的?這三個問題層層遞進,充分挖掘畫面內容,引發幼兒的想象和表達。並採用師生互動講述的方式,體驗鼠小弟和海獅合作的快樂。

(五)完整閱讀,加深理解。

從頭到尾完整的觀看一遍繪本的PPT,引導幼兒認真體會其中鼠小弟遇到困難不放棄的精神以及鼠小弟與海獅成功摘得蘋果的過程中所蘊含的合作、分享與謙讓。

七、活動反思

整個過程中,只是使用PPT有些單調,應該再加入音頻,使幼兒視聽結合,更加利於課堂效果。

我的說課結束了,謝謝!

大班說課稿3

一、設計意圖

在我們的周圍,圈兒無處不在,但幼兒更關注的是實實在在的實物圈,這些圈很常見思維已經形成定勢,已經不再有新意,很難激發幼兒的創新思維和注意興趣,久而久之,幼兒就會缺乏對周圍事物敏銳的觀察能力和觀察的慾望,對有些事情會默然視之。在一次的體育活動中,我們只是拿圈來做一個範圍給孩子玩遊戲,卻發現有些孩子拿圈來玩出各種玩法,我開始有目的的觀察孩子的反應,發現在後來的活動中大部分的孩子對圈兒的玩法比較侷限,但是興趣依舊濃厚。爲了激起幼兒對圈兒的興趣發展幼兒的想象力,我就設計了本次活動《圈兒變變變》。

二、說活動目標

教育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育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我確立認知、技能、情感方面的目標,我根據班級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以下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遊戲使幼兒能夠熟練鑽、爬、跳、跑等基本動作練習的方法。

2、技能目標:通過活動使孩子能夠根據自己想象把圈兒變成各種物體進行遊戲,感受用圈玩遊戲的'樂趣。

3、情感目標:通過活動使孩子喜歡參與體育遊戲活動,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培養幼兒合作的意識,通過小組共同探索不同玩法,制定遊戲規則,小組競賽等活動,培養幼兒合作的意識,鍛鍊合作的能力。

本次活動的難點是幼兒大膽把圈想象成各種物體,並進行鑽、爬、跑、跳的動作練習。。我在活動中注重營造寬鬆的活動氛圍,運用表揚鼓勵,榜樣示範,個別指導,小組競賽等活動,注重操作性感受性,體驗性,引導幼兒人人動手,大膽嘗試,讓幼兒在玩的過程中獲得發展。爲此,我做了如下的準備。

三、說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爲了完成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來獲得發展的。所以我進行了以下的準備:大呼啦圈若干個,起着輔助作用。小呼啦圈也是本次活動的主角,能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我還準備了一些輕音樂來創造氛圍,在幼兒玩的時候可以適當的運用音樂的感染力。最後我在活動中給幼兒一個情境場景,讓一個老師扮演國王。這個情境場景的創設就是爲了讓幼兒融入到活動情境中去玩去學習,激起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1、大呼啦圈若干個,小呼圈數量多於幼兒的人數,出了人手一份,還滿足個別幼兒的需要。

2、音樂:抒情音樂,適當運用音樂的感染力。

3、場景創設

四、說教法

新《綱要》在幼兒健康教案的目標中明確的指出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就是幼兒園體育的重要目標,要根據幼兒的特點組織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吸引幼兒主動參加。因此,本次活動我除了以可愛,國王的形象,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以自己的形態感染幼兒外,還挖掘活動的價值,採用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採用的教法有:

1、情境教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我有目的地引導或創設有一定角的形象,爲主體的生動提供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幼兒的興趣,是幼兒融入到情境中。本次活動的過程我就引入了幼兒喜歡的國王形象,引發幼兒融入到圈兒王國中來,在圈兒王國的情境中,使幼兒主動探索圈兒的變法,大膽嘗試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

2、操作法:

它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次活動主要是讓幼兒探索圈而變成各種物體進行遊戲,讓幼兒在玩的過程中形成創新意識和能力。

3、遊戲法:

遊戲是引導幼兒與同伴共同體驗合作玩圈的快樂。由於我早活動中利用比較輕的的音樂,這給遊戲活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幼兒在玩圈兒的過程中創造出各個圈組成的物體。我適時的賞識,把幼兒的創造之花點燃,顯示無窮的力量。

4、比賽激勵發法:我們班的孩子對比賽活動興趣很高,因爲在比賽中他們可以得到成功的喜悅。最後的集體競賽活動算是本次活動的小高潮,它幫助幼兒鞏固鑽、爬、跳、跑動作,從而是幼兒在基本動作方面得以鍛鍊和發展。

此外,我還適時採用了交流討論法,賞識激勵法對活動以整合,使幼兒獲得對圈兒的變法的體驗,達到藝術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五、說學法

以幼兒爲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活動,不僅鍛鍊幼兒的能力更昇華了情感,從而促進學習目標的達成,本次的活動幼兒採用的學法有:

1、多通道參與法:新《綱要》明確提出:要讓幼兒喜歡參加體育活動,動作協調、靈活,要求我們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發展基本動作。因此,活動中我引導幼兒通過動手操作、遊戲、比賽等多種形式讓幼兒參與,使幼兒不知不覺的對圈兒產生興趣。

2、嘗試法:在地二環節操作活動中我就鼓勵幼兒把圈兒變成各種物體。在這一過程中幼兒通過商量、合作、嘗試不同的變法。當然,幼兒不一定一次就能變成各種物體,他們不斷以動作調節變法。隨着動作,幼兒思維就會靈動起來,因而就有了更豐富、多樣化的變法。通過介紹性評價,對大家的變法匯合,拓展了幼兒對圈兒的變法。

大班說課稿4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食品袋上的祕密--本節課選自山東省省編教材(大班)主題七《大自然的禮物》主題下的的次主題《包裝袋上的標識》,整合了科學和健康兩大領域的內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應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爲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要求引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和材料開展活動,發現物品和材料的多種特性和功能。食品是幼兒每天都接觸的,知道食品的食用安全是幼兒應具備的技能,此活動貼近幼兒生活,具有易於操作性且能豐富幼兒生活經驗。大班幼兒對周圍事物十分感興趣,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喜歡探索問題,但孩子有時會對事物認識不全面,缺乏科學性,本次活動在幼兒主動學習的過程中,大膽探索,培養幼兒發現問題並能對現象能進行客觀描述的能力。

2.目標分析

幼兒園科學教育要從孩子身邊取材,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的.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食品是幼兒身邊最常見的,可以說他們每時每刻都在接觸,所以,知道並掌握食品袋上的日期標記也是他們應具備的技能。大班幼兒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所以對食品包裝也有了一定的認識。本次活動通過尋找發現、觀察、討論、遊戲等方法激發幼兒探索食品袋上祕密的興趣,引導幼兒親自探索和發現而獲得有關經驗。因此,針對本班幼兒和幼兒科學教育的特點,我設計的本活動的教學目標是:

(1)知道食品袋上的生產日期、保質期和質量合格標記及食品應保質期內食用;

(2)通過探索,發現食品包裝袋上的祕密,並能客觀描述自己的發現;

(3)培養幼兒的食品衛生安全意識。

3.重難點分析

本次活動的難點是:認識食品袋上的生產日期、保質期和質量檢測合格標記。本次活動的重點是:知道食品超過保質期後就不能再食用,培養幼兒的食品衛生安全意識。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爲了使活動順利開展,活動中引導幼兒看一看、比一比、說一說、想一想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其中,我讓每位幼兒自己準備一個小包裝的食品、還有各種食品包裝廢舊物品、課件、圖片等,誘發幼兒學習的願望,從而達到培養幼兒理解教學內容的目的.形象思維是5至6歲兒童思維的主要方式,根據這一特點,我採用了討論法、情境教學法、演示教學法等方法,有目的、有意識地按認知,情感與行爲培養相結合的原則和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出發,讓幼兒感知理解教學內容。

二、說教法

教師應成爲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原則。針對這次教學活動的教學目標和幼兒的實際情況,我在教學活動過程中運用了情境教學法、演示法等。

在教學過程中以情境教學法爲主,我有目的地把幼兒引入到提前創設好的、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超市購物及幼兒吃了過期食品後肚子疼的情景中去,爲學生的生動活動提供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孩子過去的情感體驗,使孩子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動中去。

演示法是幫助幼兒更好操作的最直接的方法。活動過程中通過遊戲、講解、提問等方式,把食品展示給孩子看,引導他們發現並理解食品袋上的日期標記。本次活動中的演示法是我在前面找出並講解食品上的日期標記,讓幼兒對食品袋上的日期標記有全面的認識,在這一過程中,讓幼兒自備小包裝食品觀察並與同伴討論,使幼兒理解的更透徹。

此外,在各個不同的教學環節中還穿插運用提問、遊戲、討論等教學方法,使整個教學過程更加豐富,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

大班說課稿5

教材分析:良好的品質應該從幼兒時代就開始培養。我們要教育幼兒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本此活動裏珍妮利用神奇的七色花幫助小男孩站起來的故事,是一個非常好的教育材料,所以,我在給本次活動中,把培養幼兒對他人的同情心,體驗幫助別人是件快樂的事情,定位本次活動的重難點。

活動準備:一朵自制的七色花,

故事磁帶

教學掛圖《七色花》

大班語言下冊

活動重點、難點:能明白幫助別人是多麼快樂的事情。

活動過程:

一、出示七色花引出主題,並激發幼兒的興趣。

師:瞧!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什麼了?

幼:(幼兒自由回答)

師:我們一起來數數它有幾種顏色?再來看看它分別是什麼顏色 的?

幼:它有7種顏色。它的顏色分別是:紅色、橙色、黃色、綠色、青色、藍色、紫色。

師:如果每片花瓣真能實現一個願望,那麼這朵花能實現幾個願望呢? 幼:如果每片花瓣真能實現願望,那麼它能實現7個願望。

師:我這裏啊有個小姑娘她也有一朵七色花,我們看看她是怎麼來實現願望的。

二、理解故事內容,初步感知這個小姑娘是如何利用的

1、幼兒傾聽故事一遍。

師:你從剛纔的故事裏聽到了什麼?

幼:我從剛纔的故事裏聽到了(幼兒自由回答)

師:小姑娘的名字叫什麼?

幼:小姑娘的名字叫珍妮。

2、幼兒出示自己的活動材料第二冊並翻到第25頁。

師:珍妮在樹林裏迷路的時候遇到了誰?

幼:珍妮在樹林裏迷路的時候遇到了老婆婆。

師:老婆婆怎麼樣來幫助珍妮的?

幼:老婆婆給了珍妮一朵七色花。

師:珍妮是怎麼利用第一片黃色花瓣的?又是怎麼說的?並學說一下

幼:讓花瓣送她回家。“飛喲,飛喲,小花瓣請你送我回家好嗎。”

師:珍妮是怎麼利用第二片紅色花瓣的?又是怎麼說的?並學說一下

幼:讓花瓶像原來一樣。“飛喲,飛喲,小花瓣請你讓花瓶像原來一樣。” 師:珍妮是怎麼利用第三片藍色花瓣的?又是怎麼說的?並學說一下

幼:讓她到最高的山上。“飛喲,飛喲,小花瓣請你讓我馬上到北極。” 師:到了北極珍妮的心情怎麼樣?

幼:心情不好,她很冷,很害怕。

師:珍妮是怎麼利用第四片綠色花瓣的?又是怎麼說的?並學說一下

幼:讓她回到花園裏。“飛喲,飛喲,小花瓣請你讓我回到院子裏去。” 師:珍妮是怎麼利用第五片橙色花瓣的?又是怎麼說的?並學說一下

幼:讓花瓣把所有的`玩具都給她。“飛喲,飛喲,小花瓣請你把所有的玩具都給我。”

師:這時珍妮的心情怎麼樣?

幼:珍妮很害怕,

師:珍妮是怎麼利用第六片紫色花瓣的?又是怎麼說的?並學說一下

幼:讓玩具都回去 “飛喲,飛喲,小花瓣請你讓玩具都回去。”

師:珍妮用到第七片青色花瓣的時候心裏是怎麼想的?意識到了什麼?並學說一下

幼:她想我用掉6片花瓣可是一點都不快樂。意識到了最後一片花瓣不能再浪費了應該做有意義的事情。

師:第7片花瓣珍妮用它做了什麼事情?她是怎麼說的?並學說一下

幼:第7片花瓣珍妮用它來讓坐再輪椅上的小男孩站起來.“飛喲,飛喲小花瓣,請你讓坐輪椅的小朋友健康起來。”

師:真正讓珍妮快樂的是哪一朵花瓣?爲什麼會讓她快樂起來呢?

幼:真正讓珍妮快樂的是橙色的花瓣.因爲她幫助了別人.所以會快樂

三、想像擁有七色花

師:假如你也幼一朵七色花你想做什麼呢?

幼兒自由回答

請幼兒學用珍妮的話語:“飛喲,飛喲,小花瓣請你”的句式表達自己的美好願望。 -

大班說課稿6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選自河北版大班上學期主題六中一節音樂課----打擊樂活動《大象和小蚊子》。

一、說教材

打擊樂教學是幼兒園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孩子都喜歡敲敲打打,對聲音有一種天生的敏感性,在活動中,幼兒手、眼、腦、心並用,使大腦建立起復雜的神經聯繫,讓頭腦變得靈活聰慧。《綱要》指出: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又要有助於拓寬幼兒的經驗和視野。既符合幼兒的現實水平,能提升孩子已有經驗,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大班的幼兒對大象和蚊子都十分熟悉,並且能模仿大象走路時笨拙、可愛和蚊子飛起來輕巧、淘氣的樣子。因此,我們選擇了這兩種幼兒在生活中熟悉的並在形態上反差大的動物,將富有童趣的故事情節與對比鮮明的音樂融合在一起,並通過演奏簡單的樂器,爲幼兒創造一個輕鬆愉快的氛圍,讓他們在音樂情境中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大大激發幼兒對打擊樂的興趣。

二、說目標

對於我班幼兒來說,日常生活中只認識了幾樣簡單樂器名稱外形和使用方法,對於樂器音色的辨認和與故事情節匹配接觸的較少。根據打擊樂器教學的任務所提到的:要發展幼兒對演奏樂器的興趣,使幼兒在演奏樂器中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和愉快;發展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及理解力,培養節奏感的要求,爲此,我爲本次活動制定了三個教學目標:

1、培養幼兒的傾聽辨別能力和根據故事情節進行樂器的匹配的能力。

2、引導幼兒瞭解串鈴發出的聲音,會用臂部大肌肉帶動手腕搖串鈴,並能在瞭解大鼓和沙錘所表現的聲音形象的基礎上參與遊戲。

3、激發幼兒對打擊樂的興趣,體驗樂器演奏帶來的快樂。

三、說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是:要求幼兒通過大象和蚊子的故事情節,瞭解故事與樂器演奏的對應關係,並使用樂器進行演奏。

教學難點是:能在瞭解大鼓和沙錘所表現的聲音形象的基礎上合作遊戲。並能控制自己的串鈴。難點制定的依據是:由於幼兒的年齡特點,常常以自我爲中心,可是在集體演奏中要忽略個體的意識,去服從集體的需要達到比較協調整齊的演奏效果對幼兒來說非常困難,需要經過教師的引導和幫助經過自己的努力才能做到。因此這是教學的難點所在。而我突破難點的策略則採用難度層降法。即把最後環節的多通道練習在前面的層次中逐步進行分步練習,以達到半自動化的程度,根據故事情節匹配樂器做了鋪墊,隨即我有帶領孩子邊講述故事便使用樂器演奏。

四、說準備

知識準備:通過觀察圖片方式,引導幼兒觀察大象和蚊子的形態,並能夠模仿它們的各種動作。

物質準備:大象和小蚊子的故事,手鈴、小鼓和沙錘。《拍蚊子》音樂。

五、說教法

針對教材內容和分析我主要採用以下的教法:

1、情景法:教師以幼兒玩伴身份和幼兒一起聽故事、說故事,和幼兒一起融入到故事裏,形成了合作探究式的互動情景。

2、提問法:提問,“大象走路的聲音是怎樣的呢?(咚咚咚)小蚊子飛是什麼樣的聲音呢?(嗡嗡嗡)最後大象生氣跺腳時,發出什麼聲音?(咚)”這一系列問題,爲打擊樂的匹配做了鋪墊。

3、發現法:引導幼兒自己主動地探索發現本次活動所用的打擊樂:大鼓、手鈴、沙錘。以及相應的匹配關係。即大象散步“咚--咚--咚--”的腳步聲與打鼓的節奏匹配,然後大象睡着了,蚊子出來了,蚊子“嗡嗡嗡”的聲音與串鈴的聲音匹配,大象甩尾巴“刮--刮--刮--”的聲音與刮鬍匹配。

4、遊戲法:活動設計以遊戲貫穿始終,整個活動讓幼兒一直處於愉快的遊戲活動中,充分體現了“以幼兒爲本”的教育理念。

5、操作法:通過用打擊樂來表現故事的形式讓幼兒在動手操作中進一步激發幼兒對打擊樂的興趣。

六、說學法

多種感官參與法,情景遊戲體驗法通過積極參與讓幼兒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充分體現了以幼兒爲主體,使幼兒在主動、愉快的.探究中獲得發展。

七、說教學程序

一、圖片導入激發興趣

師:教師:小朋友,森林裏的景色真美啊,今天我們帶着音樂到了大森

林裏去玩吧,和我們一起來的還有兩位動物朋友。

活動一開始,教師注重爲幼兒營造一個童話般的遊戲環境,引導幼兒在這種寬鬆的氛圍中,從而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調動了幼兒主動融入活動的積極性。

二、出示樂器辨別音色,

老師參與,引導幼兒注意搖玲的輕重、快慢。在引導幼兒分辨大象和蚊子的不同音樂性質時,幼兒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基本能夠分辨得出。

三、演奏故事

我鼓勵他們積極地參與遊戲。幼兒對樂器的演奏是具有一定難度的。於是我選擇了兩種幼兒易於分辨的、音色對比明顯的音樂,讓幼兒在扮演遊戲角色的過程中,進行樂器的伴奏,進一步增強對樂器的感受和理解。樂器不僅可以用來爲旋律伴奏,還成爲了幼兒喜愛的遊戲道具,達到活動的高潮。

四、《拍蚊子》遊戲

引導幼兒利用身體各個感官在音樂的伴奏下,自創動作,感受遊戲的快樂。進

一步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五、活動延伸

活動延伸能夠起到鞏固拓展的作用。集體教學的時間很短,稍縱即逝,僅僅靠這一點時間來讓幼兒接授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我將在在表演區繼續投放更多的樂器寶寶,讓幼兒繼續探索哪些樂器發出的聲音像大象走路,哪些樂器發出的聲音像是小蚊子在飛,哪些樂器發出的聲音像大象甩尾巴,繼續聽音樂用樂器進行演奏。

大班說課稿7

一、說教材分析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自然界,聲音無所不在,無所不有。對於大班幼兒來說,聲音是熟悉的,但對於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卻又是陌生的。科學活動《奇妙的聲音》,重在讓幼兒通過親自動手操作,探索聲音產生的原因。大班幼兒對周圍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而且有些幼兒能初步運用感官動手動腦,探索問題,但孩子有時會對事物現象憑主觀臆斷,缺乏科學性。通過學習,希望幼兒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大膽探索,培養幼兒對現象能進行客觀描述,以事實爲依據得出推理,懂得科學存在於客觀事實之中。因此在活動中,我有選擇地選取了孩子們身邊的一些廢舊材料,如鐵製的月餅盒子、冰淇淋盒子、紙盒、紙杯、礦泉水瓶子等,通過孩子們的動手操作,讓他們在一種寬鬆的氛圍中去嘗試、去探索、去發現、去解決聲音產生的原因,並獲得相關的經驗。另一方面,隨着幼兒年齡的增長,說話聲音也越來越大,有時,有的幼兒甚至喜歡故意大聲尖叫。爲了培養幼兒大膽探索、積極嘗試的學習態度和思維的靈活性及動手操作能力,培養良好的說話習慣,讓幼兒能在輕輕鬆鬆的過程中得到發展和提高,成爲活動中真正的主人,我設計了這個嘗試性、操作性、探索性都比較強的科學活動《奇妙的聲音》。

二、說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一定的導向作用。考慮幼兒對聲音的已有經驗水平和潛在的發展水平之間的距離,制訂了以下幾個目標:

1、能辨別生活中各種常見物體發出的聲音。

2、探索聲音是怎樣產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體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

3、能大膽表述自己探究的過程和結果,體驗與同伴分享的快樂。

目標1和目標2綜合了認知和能力兩方面的目標。幼兒的科學教育重在激發幼兒對科學的興趣,給予幼兒正確的科學知識,掌握一定的科學方法。所以重點目標定位在認知和能力兩方面。其中,探索聲音是怎樣產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體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是本次活動的重難點。目標3是社會情感目標,通過大膽表述自己探究的過程和結果,體驗與同伴分享的快樂。這三個目標蘊含了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慾望,主動探索的經驗獲得和對事物歸納總結能力的提高,體現了目標的綜合性和層次性。

三、說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爲活動的成功開展提供了可能,在科學活動中材料的結構及投放很重要,它直接關係到能否構成問題情境的探究點,有時甚至影響到活動的成敗。我爲活動做了以下的準備:

一是經驗準備:幼兒熟悉日常生活中常聽到的聲音。

二是物質準備:

1、錄有動物的叫聲、汽車的鳴笛聲、電話鈴聲、孩子們的笑聲等聲音的錄音

2、鐵製的月餅盒子、冰淇淋盒子、紙盒、紙杯、礦泉水瓶子等廢舊材料

3、鼓、小珠子

4、錄有樂音和噪音聲音的磁帶

5、錄音機

四、說教學方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時時有教育,以互動的、開放的、研究的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因此,本次活動中我主要採用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1、活動操作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是幼兒建構經驗的基本方法。本次活動,我爲幼兒準備了各種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讓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探索聲音是如何產生的。

2、觀察指導法:針對科學探索活動的隨機性,以及幼兒的自主建構過程,採取觀察指導法是比較合適的,教師通過敏銳地觀察,能針對地進行指導,還能在觀察中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

3、體驗交流法:在探索活動結束後,教師組織幼兒進行探討、交流,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體現了師生互動,幼兒與幼兒的互動。

五、說教學過程

本次活動的設計分爲三部分。第一部分引發興趣,感知聲音。讓幼兒聽一聽生活中的各種各樣聲音,如動物的叫聲、汽車的鳴笛聲、電話鈴聲、孩子們的笑聲等,以激發孩子們對聲音的探索慾望,從而引出聲音這一主題。第二部分操作體驗,探索聲音。我提供了多種廢舊操作材料供幼兒自由操作,從而在幼兒自主嘗試探索中得出“聲音是有物體振動產生的”這一結論。此結論是由幼兒自主探索得出的,更易被幼兒接受。第三部分迴歸生活,聽辨聲音。此環節通過讓幼兒聽聽樂音和噪音兩種聲音,知道在我們生活中有好聽的聲音,也有不好聽的聲音,多聽了不好的聲音,有害人的健康,從中教育幼兒在遊戲活動中要說悄悄話,避免產生噪音,養成良好的說話習慣,進一步豐富孩子們對聲音的認識。下面,我具體講一講活動的過程。

一、引發興趣,感知聲音。

“請你們聽一聽,這是什麼聲音?”

教師播放動物的叫聲、汽車的鳴笛聲、電話鈴聲、孩子們的笑聲,讓孩子一一說出這是什麼聲音。

“我們在生活中聽到過這麼多的聲音,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發現聲音裏的祕密。”

(興趣是幼兒產生學習動機的重要因素,因此我請孩子們來聽一聽生活中的各種各樣聲音,如動物的叫聲、汽車的鳴笛聲、電話鈴聲、孩子們的笑聲等,以激發孩子們對聲音的探索慾望。)

二、操作體驗,探索聲音。

1、幼兒第一次操作,在玩中知道當物體發生碰撞時就會發出聲音。

老師這裏有鐵製的月餅盒子、冰淇淋盒子、紙盒、紙杯、礦泉水瓶子等廢舊材料,請你們去玩一玩,怎樣讓這些材料發出聲音?

幼兒自由實驗、交流,教師觀察指導。

自由探索結束後,引導幼兒共同交流:“你用了什麼方法,使什麼材料發出了聲音?”

“那聲音到底是怎麼產生的?”

教師鼓勵孩子大膽地提出自己的見解。

(在這一環節中,我爲幼兒提供了各種廢舊材料,着重讓幼兒通過自主的探索,讓幼兒在玩中知道當物體發生碰撞時就會發出聲音。首先,我爲幼兒提供了充足的時間和自由,讓他們任意選擇材料,想怎麼玩就怎麼玩,孩子們操作興趣非常高,每位孩子都在認真地探索,並和同伴相互交流、分享着自己的發現和成功的喜悅,從而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習的興趣。其次,在指導幼兒活動時,我有意識地鼓勵他們進行多種嘗試:“除了這種材料,你還能使桌上的其他材料發出聲音來嗎?”“你用了什麼方法,使什麼材料發出了聲音?”“除了這種方法,你還有別的方法讓它發出聲音來嗎?”通過孩子們的自主探索,我提出了在此次活動中最先需要解決的問題“聲音到底是怎麼來的”,爲下面教師的實驗操作作了鋪墊。

2、教師實驗操作,讓幼兒瞭解聲音產生的原因。

教師用鼓棍敲擊鼓面,可以看到鼓面上的小珠子在跳動。

提問:小朋友們,小珠子是真個奇怪舞蹈家,她跳舞要用大鼓做舞臺,還要有用大鼓爲她伴奏她才肯跳。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通過一個簡單的小實驗——鼓面上跳動的小珠子,使孩子們感知振動,從而發現“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教師的直觀演示,引導幼兒感知鼓棍必須和鼓面發生碰撞,鼓面纔會震動而且會發出鼓聲,從而讓幼兒瞭解聲音產生的原因。)

3、幼兒第二次操作,嘗試讓所有的物品發出聲音。

小朋友,想一想除了這些材料能發出聲音,在我們的周圍還有哪些東西能發出聲音?請你去找一找,試一試,讓這些東西也能發出聲音。

自主探索結束後,引導幼兒交流自己的操作及發現,教師小結。

(本次操作是幼兒運用獲得的已有經驗進行實踐活動,讓幼兒知道只要通過振動就能讓物體發出聲音,進一步鞏固了聲音產生的原因。)

三、迴歸生活,聽辨聲音。

1、教師播放兩段錄音,請幼兒聽一聽,有什麼不同的感覺?

2、教師小結: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好聽的聲音,也有不好聽的聲音,要是多聽了不好的聲音,有害人的健康,所以我們在遊戲活動中要說悄悄話,要懂得保護好自己的嗓子,避免產生噪音,養成良好的說話習慣。

3、我們一起用剛剛找到的會發出聲音的物品配上這段好聽的音樂一起來表演一下吧。

(科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更應服務於生活,作爲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兒童將科學帶到生活中。我把聲音引申到孩子們的生活中,幫助孩子們瞭解我們身邊的噪音與樂音,進一步豐富孩子們對聲音的認識。通過比較,讓幼兒知道噪音有害身體健康,從而養成說話輕、走路輕的良好習慣。活動的最後,我請孩子們一起用剛剛找到的會發出聲音的物品配上這段好聽的音樂一起來表演,使孩子們的興致更是達到了最高點。)

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啓蒙教育,重在培養幼兒的認知興趣和探索慾望。要使一個科學活動獲得成功,需要不斷的嘗試和探索,爲此,我將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和孩子們一起探索,一起成長。

大班說課稿8

一、說教材。

(一)說設計意圖:《沒有牙齒的大老虎》這是一個情節有趣,形象鮮明突出的故事,故事中透露着老虎的愚蠢和狐狸的聰明,容易吸引幼兒的學習興趣。

(二)說活動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活動的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確立了情感、認知、能力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

1、觀察與狐狸拔掉老虎牙齒有關的圖片,通過自主閱讀理解故事內容。

2、通過看一看,學一學,說一說,演一演,理解狐狸和老虎的心理活動。

3、教育幼兒懂得接納自己、接納別人。有安靜傾聽的意識,願意參與閱讀活動。

爲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作了以下準備:

人手一本小圖書 圖片 大圖書

三、說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爲“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觀察法、提問法、表演法等教學方法。利用觀察法是因爲這個年齡段的幼兒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屬於典型的具體形象性思維。從幼兒認識事物的特點和語言本身特點來看,在幼兒園語言教育中貫徹直觀性原則非常重要。以看圖片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採用提問法是因爲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啓發幼兒積極思維。我運用啓發性提問讓幼兒將看到的具體形象的圖片用語言描述出來,是解決活動重點的有效方法。提問法是語言活動中都能用到的方法,通過提問觀察並回答,讓孩子更方便的`理解故事的內容。表演法讓幼兒在通過學習對話的同時演繹故事中不同角色的話,更容易的使幼兒理解不同形象的心理活動,方便孩子理解故事的發展情節以及故事的內容。

四、說學法。

遵循幼兒學習的規律和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綱要》新理念的指導下,整個學習活動,始終以幼兒爲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爲現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幼兒將運用觀察法、表演法等。觀察法是幼兒通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通過觀察圖片直接獲得印象。表演法是幼兒在學習中理解故事形象的心理變化,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

五、說活動過程。 結合幼兒園教育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1、出示主要角色圖片,激發幼兒看圖書的興趣。2、師幼共同閱讀故事,理解故事內容。3、引導幼兒想想大老虎沒有牙齒後,故事的結局。

(一)、分別出示有牙齒和沒有牙齒的老虎圖片,引起幼兒興趣。

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關鍵,開始部分我就以一個孩子們熟悉的角色吸引了他們的眼球,並且通過一個提問直接進入了課題:小朋友,你們知道老虎最厲害的地方是哪裏?後來它的牙齒爲什麼會沒有的?到底是爲什麼?(通過猜測,看圖書知道真正的答案)

(二)、師幼共同閱讀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1、找出小狐狸不怕大老虎的圖片。提問:你從哪裏看出來狐狸不怕大老虎?學醫學它的樣子。爲什麼它不怕大老虎?

2、閱讀第三到第九幅圖片。提問:狐狸想了一個什麼樣的好辦法?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它們的對話。小狐狸爲什麼要送糖果給老虎?老虎喜歡吃嗎?從哪裏看出來?一個一個的問題拋給孩子,讓孩子在自主閱讀中知道故事的發展,通過表演的形式理解故事的內容。

3、找出圖片10~13,提問:老師把老虎找大夫的故事講出來,請小朋友們找找是那幾幅?爲什麼大夫不願意幫大老虎拔牙?通過傾聽知道大家都怕大老虎。

4、共同閱讀最後兩頁故事,提問:小狐狸是怎麼樣走來的?又是怎麼樣幫大老虎拔牙的?通過講述和表演的形式理解故事的內容。

三、引導幼兒想象大老虎沒有牙齒後,故事的結局。

通過討論的方法想象沒有牙齒後大老虎會怎麼樣?由此引導孩子創編故事的結局,培養了孩子的想象能力。

四、延伸活動: 把自己的想法畫下來,並講給其他的小朋友聽一聽。

大班說課稿9

首先介紹教材

爲了對孩子們進行環保教育,我園組織大班“環保小衛士”到市文化宮做社會調查。這時孩子們發現垃圾箱旁有一羣螞蟻正“忙碌”着分吃食物,就圍在了一起,饒有興趣的觀察起來。於是,教師就抓住孩子的興趣點,結合《有趣的昆蟲世界》的主題開展了對螞蟻的探索活動,如找螞蟻、觀察螞蟻、記錄螞蟻等,而此次活動就是其中的一個。

那麼我選擇教材《螞蟻奇遇記》原因是:淺顯的故事構思新穎,易於幼兒理解、接受,有趣的情節畫面能引起幼兒好奇,有利於幼兒拓展自己的思維與經驗進行大膽猜測、想象,從而提高幼兒想象與表達經驗的能力,也讓幼兒從中體驗到故事的幽默、好笑。因此,我認爲此教材符合《綱要》中選擇內容的三項原則。

活動目標的制定是遵循《綱要》中提出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讓幼兒敢說、想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表達自己的感受與想法”的這一要求,我從技能、能力、態度三方面提出本次活動的目標。

活動準備從以下三方面體現:經驗準備、環境準備、材料準備。

現在重點講解活動程序:

本次活動始終以幼兒“互動競猜”的遊戲方式來構建一種師生、生生之間愉快學習和互動交流的語言環境,體現幼兒以合作、探索爲特徵的共同學習,充分發揮了幼兒想象及濃厚的表達興趣。共分三個環節完成。

第一環節:猜猜、講講,引發幼兒互動興趣。我們將模擬“幸運五十二”的遊戲方式,讓幼兒之間展開一場有趣而激烈的“螞蟻競猜”互動遊戲。

玩法是:各小組推薦一名“螞蟻形象大使”當主持人,主持人根據各組對螞蟻探究的觀察記錄和收集到的螞蟻相關知識進行互動輪流提問,小組或集體互動答題,同時還可讓幼兒提出自己的疑惑和想知道的問題。

例如:問題1:4號隊幼兒圍在電腦旁,大家邊說、邊操作,一起玩認識螞蟻的電腦遊戲。(其他組幼兒可通過大屏幕參與答題)當電腦提問要求回答螞蟻是否能住在河邊時,幼兒的問題產生了:“那螞蟻不小心掉到河裏它會遊戲嗎?”再如問題2:各小組幼兒在繪畫螞蟻喜歡吃的食物時得出了一個結論,認爲螞蟻什麼都喜歡吃(一幼兒提問:螞蟻會吃手錶嗎?螞蟻吃那麼多的東西它有大便嗎?)老師並不急於回答幼兒提出的問題,只是請幼兒把問題填寫在觀察記錄表上,以便在下次的活動中進行討論與探究。

可以說,此環節構建了幼兒愉快學習和互動交流的共同體,使幼兒積極主動參與互動,樂於表達或表現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同時讓幼兒學會自己發現問題、自己提出問題,學會收集、整理信息,也爲實現本次活動的重點做好了鋪墊。

第二環節:合作學習,探索畫面基本意思。這個環節是爲解決重、難點設計的。我遵循了“以幼兒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教學原則,在猜測活動中充分發揮、發展幼兒的自主性、主動性,引導幼兒把學習變成自己的事情,積極、主動、有創意地進行學習。

第一步:教師抓住幼兒好奇的特點和喜歡猜測的心情,給每組幼兒分發2-3套螞蟻外出旅行時的“三張照片”,請幼兒猜猜螞蟻在旅行時發現了什麼?孩子們看到照片立即進行了積極而熱烈的觀察、討論與猜測,教師則輪流聽每組幼兒講述,並運用猜測討論法及間插的啓發性提問進行引導,讓幼兒在合作觀察、大膽猜測的探索學習中理解和想象螞蟻的表情、動作等情緒變化,幼兒你一言、我一語,自主觀察與討論異常激烈,思維變得極其活躍,表達興趣濃厚,由此就產生了以下的奇思妙想:

例如照片1:幼兒的猜測是……照片2:由於畫面生動、直觀形象,幼兒已認識簡單的文字描述,因此幼兒基本能容易理解、講述照片的大致內容。但想象與表達各有特色。 照片3:較好的體現了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探索事物之間的關聯及規律的經驗,幼兒的猜測是那麼具有想象力……舉例:發現黑皮管--想象猜測到飛機掉下來的線螞蟻一家三口--黑皮管--想找吃的--飛機掉下來的線正是由於教師爲幼兒提供了一個合作學習、自主觀察、共同交流的語言環境,極大地調動了幼兒大膽猜測、充分想象和表達的願望,使幼兒的思維得到了進一步的拓展,語言表達纔會是那麼的豐富與精彩。

第二步:猜測後的師生互動講述與交流。這一環節是突破難點的關鍵。於是在進行完小組的猜測後,教師運用師幼互動的策略,引導各小組採用不同的活動方式,表現與表達自己的猜測結果,體現了幼兒在學習活動的自主中進行主動的學習。

例如各組分別進行了故事大王的表演、畫出猜測的結果、創編歌曲、模擬角色表演等。(舉例創編歌曲)小小螞蟻在草地發現小繩子,用力爬呀爬上去,想要找吃的,突然發現有一個黑呀黑東西,猜一猜,想一想,是大人的肚皮。

這樣一來,就與幼兒有了一起愉愉快合作、分享交流的學習過程,即幫助了幼兒學習語言,有使幼兒在親送的表演中充分表現自我、大膽說話,從中體驗了語言交流的樂趣。(舉例創編歌曲)第三環節:體驗故事的樂趣,遷移經驗。在幼兒充分猜測,盡情表達後,教師抓住幼兒急於想知道自己的猜測結果是否正確時的激動心情,來揭曉“第四張照片”的謎底,此時的結論既出乎意料又合情合理,幼兒也在學說“啊呀!一隻大蜘蛛的屁股”中體驗到了故事情節的幽默、好笑。

幼兒:哎呀!怎麼是大蜘蛛的屁股,真好笑!

啊!怎麼我們吃的是大蜘蛛的屁股,真好玩!

哎呀!怎麼是大蜘蛛的'屁股,它會拉屎的,好臭啊!

哎呀!是大蜘蛛的屁股吐的絲呀!屁股一動,螞蟻抱不住,就摔下來了。

……然後我將結合當代幼兒語言教育的整合觀念,引導幼兒把故事內容遷移到現實生活,藉此瞭解幼兒的情感發展現狀,從而萌發幼兒學會關注周圍小生命,保護動物的意識。最後,引導幼兒學會用一句概括性語言歸納學習,使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發揮想象,培養幼兒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快!把絲咬斷,蜘蛛就吃不到螞蟻了!

快快,躲到草地、爬到樹上、躲進洞裏!

好嚇人!是蜘蛛,螞蟻快跑吧!不然沒命啦!

……最後,在突破重、難點後,我將結合當代幼兒語言教育的整合觀念,引導幼兒把故事內容遷移到現實生活,還着重讓幼兒參與提問,藉此瞭解幼兒的情感發展現狀,從而萌發幼兒學會關注周圍小生命,保護動物的意識。

本次活動後,幼兒對螞蟻觀察、探究的興趣仍在繼續……我的設想:

1、將活動延伸到區角活動中進行,鼓勵幼兒藉助指偶講述、畫連環畫、表演遊戲等方式大膽創遍故事細節。

2、建立“螞蟻樂園”網站,讓幼兒學會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共同解決、探究關於螞蟻(昆蟲)的問題。

活動反思:

我認爲這三個程序充分體現了《綱要》中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精神實質,較好地把握了《綱要》提出的教育性、整合性、互動性、合作探究性的原則。活動以幼兒的直接經驗爲主,讓幼兒帶着問題的懸念,採用合作、探索的共同學習方式進行思考,並儘可能給幼兒更多表現、表達的機會,從而激發幼兒學習語言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在活動中積累講述經驗,充滿自信,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順利完成了活動設置的目標。

大班說課稿10

一、說教材設計意圖: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們常常模仿影視中的人物踢踢打打,並且時常模仿同伴的新動作,以此得到更多的樂趣.爲了順應孩子,結合最近開展的主題活動《從頭到腳》,我設計了《腿腳功夫》這節健康教育活動課,讓幼兒在探索的過程中練習我們的腿腳,並藉助於玩沙包來體驗探索腿腳功夫的樂趣,以及培養與人合作的意識。活動中,我們也最大限度地挖掘幼兒創造的潛力,讓幼兒創新,增強自信。本活動通過自由探索、模仿練習、相互交流、玩遊戲等方式,讓幼兒在實踐中探索腿腳功夫,同時,整個活動給幼兒創設了一個自由的空間,讓幼兒在寬鬆的氛圍內得到發展。

二、說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它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爲依據,我把教材中的兩個目標合二爲一,又以幼兒所喜愛 的沙包和好玩的遊戲爲導向,把目標定位於:

1、探索用不同的方法活動自己的腿腳。

2、在活動中讓幼兒藉助材料,嘗試大膽探索。

3、能按要求用腿腳完成規定遊戲,使腿腳部的肌肉羣得到鍛鍊。

4、培養幼兒與他人合作、勇於進取的精神。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難點定位於

重點:在活動中練習腿腳。

難點:探索用不同的方式練習腿腳。

總之,我們建立了目標的整合觀、科學觀、系統觀,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標運作程式,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爲此,我們作了以下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在這方面,準備了幼兒熟悉而喜愛的《中國功夫》。

2、物質準備:我們準備了幼兒喜歡而好玩的沙包,每人一個。還有四個輪胎及每個幼兒一個小動物圖卡(烏龜、小兔、貓、小鴨)

全方位的預備,爲活動的成功開展提供可能。

三、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我大膽改變以往先示範後講解再練習的常規教學模式,以幼兒自主探究學習爲主線。首先採用了情緒激勵法和形體學習法進行教學,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促使幼兒能積極主動地學習。採取的方法有:啓發式提問、嘗試學習法、分享交流法、兩人合作學習法。而在最後,又以集體遊戲、競爭的方式,讓幼兒展示自我。

四、說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我用情緒激勵法來導入。以“快樂島”的'人們要來和朋友比試腿腳,並以腿腳練得棒的小朋友就以小動物卡獎勵的方式,來激發幼兒“我想學”的情感,爲幼兒能更快、更好地練習腿腳而打下基礎。

(2)接下來是用非常有精神、有力度的音樂《中國功夫》做熱身活動,讓幼兒感受到腿腳的功夫。爲下一步幼兒探索腿腳動作做鋪墊。

(二)、基本部分

這一環節是本節活動的重點也是難點。在這部分中,我分別讓幼兒進行了兩次自由活動,兩次來分享體驗活動。目的是通過反覆的嘗試、探索、分享、交流,讓幼兒體驗到自己的腿腳力量。

1、第一次探索活動:

(1)師:你還能想出什麼辦法練習自己的腿腳

(2)、幼兒自由探索不同的辦法練習腿腳

(3)、個別幼兒演示,其他幼兒跟着一起做。

(4)、聽音樂把幼兒創編的動作進行表演。

2、第二次探索活動:

在這次的探索活動中,我爲幼兒提供了沙包,讓幼兒藉助於他們所喜愛的沙包進行探索,練習腿腳,使他們在以上的基礎上再次進行創新,可調動那些缺乏想象的幼兒,也是爲下一個環節做遊戲提供練習的機會。

(1)、師:腿腳不僅可以單獨遊戲,還可以和沙包一起玩呢,想試一試嗎。

(2)、幼兒自由探索,教師巡迴觀察。

(3)幼兒互相介紹腿腳和沙包的玩法,並鼓勵幼兒模仿學習。

(5)、用剛纔的玩法雙腳夾沙包練習放入輪胎中

3、遊戲〈快樂向前衝〉

大班下學期的幼兒競爭意識較強,故設計了一場競爭遊戲,從而也是一個高潮,讓每個幼兒都有展示自我,挑戰自我的機會。這場遊戲兩次進行,第一次是雙腳跳五次後前行,跑到沙包處用雙腿夾沙包到終點後用雙腳夾進輪胎中;第二次遊戲是在第一次遊戲的基礎上加大了難度,換成單腳跳五次跑到沙包處再單腿夾沙包前行,最後,單腳用力把沙包向前踢出。

大班說課稿11

一、說教材。

1.本次活動是大班下冊第五主題的內容,是一節美工活動,裝飾畫。

2.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的特點及實際情況,確認了認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標,其中,有操作、探索的部分,有表達的部分,目標是:A、通過觀察引導幼兒發現連續圖案,用連續的圖案裝飾啤酒桶。

B、通過嘗試操作,學習設計圖案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幼兒動手能力。

C、感受知識就在我沒的身邊帶來的快樂。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通過觀察引導幼兒發現連續圖案,用連續圖案裝飾啤酒桶。活動的難點是學習設計圖案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幼兒動手能力並能設計出自己喜歡的啤酒桶。

二、說教法:

新《綱要》提出:創設一個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探究活動,進行嘗試,感受參與的樂趣,並能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因此,在活動中我充當了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根據大班幼兒思維的特點,結合多種教法進行活動。

1.觀察法:

這裏運用了觀察法,通過觀察彩色的啤酒桶,激發幼兒對裝飾啤酒桶的興趣,並能發現連續的圖案,因此幼兒的注意力也能得到很好的集中。

2.操作法:

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究,《綱要》指出,教師在提供豐富的材料時,要使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其中操作活動是繪製自己喜歡的啤酒桶。設計要用到連續的圖案,並要求美觀有自己的構思3.此外,我還採用了交流法、鼓勵法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獲得學習的興趣。

三、說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人,以幼兒爲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探究能力,更讓幼兒獲得了學習的技能和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本次活動採用的學法有:

1.多種感官參與法新《綱要》中,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我在活動中引導幼兒眼看(觀察)、耳聽(傾聽)、腦想(想象)等多種方式來獲得知識體驗,重點引導幼兒注意觀察、發揮想象、大膽表現。多種感官參與的活動給幼兒創造了更大的發展空間,留下了更爲深刻的印象。

2.表達法:

以幼兒爲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活動中,引導幼兒觀察魔術的每一個細小的環節,找出魔術的祕密,激發幼兒對魔術的興趣。

四、說教學程序:

本次活動流程爲:聽故事激發興趣、觀察啤酒桶--看課件探索其中的祕密--動手操作,繪製自己喜歡的啤酒桶。

活動反思:

《多彩啤酒桶》是主題《動感天地》中的一個活動,整個活動經過了兩個大環節。

一、讓幼兒親手製作滾動物體——啤酒桶。首先由故事引入,故事中發生的.趣事使他們對啤酒桶產生興趣,激發他們親手製作啤酒桶的慾望。教師給幼兒提供了多種操作材料,讓他們有了一定的選擇空間,可以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可以是一種也可以是多種材料和方法)進行自由操作,使幼兒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操作中,在粘兩個杯子的接口時是比較困難的,幼兒就互相幫助,一人拿着杯子,一人粘膠帶,幼兒的合作性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幼兒在裝飾啤酒桶時,都比較大膽,能運用各種方法來進行裝飾。

二、幼兒在滾玩活動中感知活動的特點——圓的物體容易滾動,物體滾動起來有慣性。讓幼兒自由探索滾玩啤酒桶,從玩中感知到了滾動的特點,而不是老師傳統地授予他們知識,讓他們在實際的操作中發現問題,又通過自己的探索來解決問題,讓他們獲得了成功的喜悅。

大班說課稿12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大班的健康活動"好玩的報紙"。下面我就說說本次活動的設計方案:

一、說教材

"報紙"是幼兒日常生活中較爲常見的。本次健康活動利用舊報紙作爲幼兒遊戲的對象,通過幼兒自由的嘗試,體驗各種報紙的玩法,從而培養其創新意識,發展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同時,也讓幼兒體會到:只要肯動腦,日常生活中有許多東西,包括一些沒用的東西都能成爲我們遊戲的材料,而且一物多玩。

二、說學情

大班幼兒對較簡單的體育活動已沒有太大的興趣,他們更傾向於稍微難一點,通過自己努力練習纔可以完成的目標和活動,加上大班幼兒的競爭意識和合作意識增強,對比賽較感興趣。所以在笨活動中我將遊戲《衝過封鎖線》設計成競賽的形式進行,以激發幼兒的興趣。

三、說目標

幼兒教育的任何一個目標都應該爲幼兒的終生髮展作準備,健康教育也不例外。根據幼兒的發展水平、經驗、和需要,我將目標定位於情感、認知、能力三個方面。

1、能自由結伴玩報紙,體驗集體活動與創造的快樂。

2、在報紙上探索各種玩法,發展動作的靈活性和協調性。

3、通過遊戲活動,進一步發展幼兒的平衡、跳的能力和快速跑的能力。

根據目標我把重點定位於:在報紙上探索各種玩法,發展動作的靈活性和協調性。

難點是:用多種方法嘗試用一張報紙放在胸口而不掉下來。

四、說準備

爲使活動寓教育於生活情境、遊戲中,我作了如下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報紙若干及報紙所做成的滾筒、紙球,熱身操的音樂及錄音機,遊戲所需要的器械。

2、幼兒的經驗準備:在家與父母初步探索報紙的用途和玩法

五、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整個教學過程始終貫徹啓發性教學原則,激發幼兒學習和鍛鍊的興趣,活躍幼兒的思維,培養其主動性,創造性,發展其能力。活動中我主要採用遊戲法、重複練習法等適宜的教法。整個活動我選擇在戶外進行,在優美的音樂聲中組織幼兒活動,爲幼兒營造了一個寬鬆愉悅的活動氛圍,以此來達到該次活動的最終目標。其中:

我採用遊戲法是因爲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在幼兒身心疲憊時,幼兒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使幼兒在輕鬆、愉快的遊戲中能充分的表現自我,大膽表達。

2、說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應以幼兒爲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鍛鍊了能力,更昇華了情感。因此,本活動採用的學法主要是操作法、體驗法、自由討論法等。其中:

1、操作法:《新綱要》中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會讓孩子們操作探索他們手中的報紙應該怎樣玩。

2、自由討論法:求異思維是創新思維的的核心,教師應引導幼兒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尋找多種辦法解決問題。像"報紙還可以怎樣玩?"答案不是唯一的,因此我爲幼兒創造了一個自由的空間。

3體驗法:心理學家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勞動,人的記憶效果會明顯提高",所以在活動中讓每一個幼兒參與其中,體現着"以幼兒發展爲本的"的理念。

六、說流程

根據本節課內容集中,特點鮮明的特點我從熱身活動--自由探索--遊戲:衝過封鎖線--在一段舒緩的背景音樂中幼兒做放鬆運動,四個方面引導幼兒活動。

熱身活動:幼兒手拿卷好的報紙入場,在音樂聲中做韻律操。這是整個活動的開始,是讓幼兒有個好的心情進行後而活動的基礎,相當於準備運動。在節奏較強的音樂聲中有精神地做操。同時做操的器械是報紙,對幼兒來講較爲新鮮,能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並與下面的環節相聯繫。

自由探索:首先讓幼兒進行嘗試活動引導孩子把紙棒拆開討論:報紙還可以怎麼玩?自由探索玩法:幼兒可一人玩,也可幾個人合作着玩,引導幼兒探索多種玩法。再就是結伴玩幼兒結伴展示不同的玩法,如:練習跳遠、練習鑽"山洞"、橫躺滾等,在集體探索中啓發幼兒邊想邊嘗試不用手幫忙就讓報紙在胸口而不掉下來。這個部分我共設計了三次讓幼兒自由活動,自己體驗的機會。目的是要通過反覆的嘗試體驗讓幼兒自己感受到"跑步的快與慢是報紙能否貼在胸口的關鍵"。第一次讓幼兒嘗試,是給幼兒一個充分發揮創造力。想象力的機會。以此調動幼兒的積極性。配上音樂,以喧染氣氛。第二次嘗試是又一次地發揮了幼兒創新意識。讓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再次進行創新。也可調動那些缺乏想象的幼兒。最後一次嘗試是爲幼兒提供一個練習鞏固的機會。大班幼兒競爭意識較強,故遊戲《衝過封鎖線》設計成競賽的形式進行,從而也是一個高潮,從而達到鍛鍊的目的。同時教師對幼兒創造的方法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

放鬆活動:教師帶領幼兒做各種放鬆肌體的情緒。也是動靜交替,讓幼兒從先前緊張的情緒中平靜下來,並對活動進行評價,整個過程考慮到幼兒地運動負荷,激緩結合。

各位評委老師,以上是我對這次教學活動的理解、分析和做法,由於目前我還沒有工作經驗,所以在說課的過程中,存在着疏漏和不足,懇請評委老師們給予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大班說課稿13

大家好:我是20xx級學前教育一班的王培培,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整理書包》。

一、說教材

(一)設計意圖:

每次畫完畫,桌面、地上都有蠟筆,練習寫漢字收拾書包後,總會發現掉在地上的鉛筆,有時家長來詢問,孩子的筆盒是否在教室裏等情況。作爲大班的孩子,再過一個學期將進入國小,爲了使幼兒會收拾、整理自己的東西,培養獨立管理好自己的學習用品的習慣,我設計了活動《我會收拾、整理書包》來提高幼兒的自理能力。

(二)活動目標:

《綱要》指出在健康領域中要增強幼兒體質,培養幼兒健康生活的態度和行爲習慣,同時形成生活獨立自主自理的能力。根據《綱要》要求並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我確定了認知、技能、情感等方面的目標:

1、認知上:使幼兒瞭解整理書包的重要性。

2、技能上:讓學習整理書包的方法,提高幼兒的自理能力。

3、情感上:培養幼兒喜歡整理書包,做事有始有終的精神,激發幼兒"愛整潔"的情感。

(三)活動重、難點:

1、重點:激發和培養幼兒"愛整潔"的情感。

2、難點:學習整理書包的方法

(四)活動準備:

爲了此次活動組織符合幼兒學習方式及特點,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的統一性,寓教育與生活情景遊戲之中,我做了一下兩方面準備:

1、物質準備:錄像《上課》,藍貓頭飾,各種學習用品,如:書包、鉛筆、橡皮、鉛筆盒、中格本、蠟筆等,各種玩具,如:汽車、積木等,藍貓商店四個漢字,若干玩具框, "我能幹"金、銀、銅獎牌,紙、蠟筆、剪刀、透明膠等。

2、空間準備:課桌椅子,兩個小朋友一位,模擬國小的情景

二、說教法

根據幼兒的認知水平和年齡特點,我運用了情景創設法、直觀演示法兩種教學法。

(一)情景創設法:創設逼真的教學活動場景佈置藍貓商店,讓幼兒身臨其境,能更好地喚起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

(二)直觀演示法:通過電教手段,多媒體動畫"上課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裏面發生了什麼事。現代教學輔助手段的運用,發揮了傳統手段不可代替的功能,能形象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帶給他們視覺上的享受,使其理解和認識更透徹。

三、說學法

本次活動,主要採用了合作法、實物操作法和討論探究法。

(一)合作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幼兒,幼兒在參觀藍貓商店時發現凌亂,共同合作打理分類收拾整潔。

(二)實物操作法:幼兒在對書包以及對藍貓商店整理後,自己再次親自操作,整理自己的物品,讓幼兒多次的操作,充分鍛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三)討論探究法:引導幼兒積極參加討論,探究等方式,培養幼兒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習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四、說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我提出問題:"今天藍貓商店要開張了,小朋友,你們想不想去參觀藍貓商店?"在《藍貓3000問》音樂的伴奏下,幼兒走進教室。

(二)幼兒自由討論

我通過對話:"藍貓,你好,咦?你的商店不是開張了嗎?怎麼到處都亂七八糟的?"藍貓說:"對不起,剛剛到貨,還來不及收拾,不過這麼多商品,我都不知道怎樣擺放?"提出問題:"小朋友們,藍貓遇到困難啦,你們想一想,有什麼好辦法把這些商品擺放整齊?"讓幼兒自由討論。

(三)根據幼兒的討論,引出做各種商品的標誌。

1、我:"標誌有各種各樣的,不同的標誌代表不同的意思。藍貓的商店裏有什麼商品?"

2、幼兒利用桌面提供的材料分組進行設計製作。請幼兒自由結伴給這些商品設計相應的`標誌指導:

a、能突出商品的特徵,讓幼兒一看便知道是什麼商品。

b、使用完的用品收拾擺放整齊。

3、讓幼兒評出最佳標誌,並貼在相應的玩具櫃裏或櫃面上。

4、幼兒根據標誌把商品放進相應的框裏。

5、我:"在小朋友們的幫助下,藍貓商店終於開張了,我們來看一看,這個櫃裏放些什麼?(積木、汽車等),這些屬於哪一類?(玩具類)。這個櫃裏又放了些什麼?(鉛筆、筆盒、橡皮、中格本、書包等)屬於哪一類?(學習用品)……"

(四)幼兒大膽發表意見

我:"再過一段時間,你們即將成爲一名光榮的國小生,知道上學要帶哪些東西嗎?"讓幼兒積極發表意見。

(五)認識學習用品

1、幼兒自選商品,並請幼兒放進書包內整理好。

2、檢查幼兒整理的情況,並介紹每種學習用品的用處。

3、有的小朋友選擇了適當的學習用品,有的把玩具也放進了書包,有一些小朋友的學習用品隨便放進書包內,還有一些小朋友把書包收拾的整整齊齊。表揚整理好書包的小朋友。提出問題"你知道上學爲什麼要整理好書包嗎?"引出錄像《上課》。

錄像的內容:

兩位小朋友演國小生走進教室,自我介紹:"小朋友們好,歡迎你們來到藍貓學校。我叫XX,是一名一年級的國小生。""我是YY,也是一名一年級的國小生。"然後,坐下來做功課,XX很有條理地拿出鉛筆盒、本子,開始認真地做功課。YY手忙腳亂,好一會兒才找到本子,剛一打開鉛筆盒,發現裏面又沒有鉛筆,於是,又在書包中急急忙忙地尋找,剛做作業,字又寫錯了,可橡皮卻又怎麼也找不到,只好去向XX借,下課鈴聲響了,XX很快將作業交給了老師,老師讚許地拍了拍咖喱,YY拖拉了好一會兒才交作業,老師邊看邊皺眉頭。

看完表演後提問:

a爲什麼老師看了咖喱的作業很高興?看了菲菲的作業卻皺起了眉頭?出示兩人做的作業,讓幼兒討論整理書包的重要性。

b做作業時,爲什麼咖喱寫得又快又好?菲菲寫得慢?幼兒自由討論後請個別幼兒回答,使幼兒進一步瞭解整理書包的重要性。

(六)幼兒動手整理書包。

1、讓幼兒把書包裏的用品拿出來放在桌面上,等他們完成這一動作後,再讓他們把所有的用品分類收拾整理好放進書包內。

2、讓幼兒互相檢查,看誰的書包收拾得整齊。

3、幼兒互相講評,誰整理得好?爲什麼?通過講評,知道整理的正確方法。

小結:一般我們收拾書包的方法是歸類收,即把本子歸在一起,書歸在一起,筆盒與筆、橡皮在一起,先把書、本子擺整齊後放到書包內、從大至小,最後再放鉛筆盒。

(七)競賽:我能幹出示"我能幹"金、銀、銅獎牌,引起幼兒爭奪獎牌的願望並交代玩法。

幼兒進行比賽,選出最快,整理最好的前三名進行頒獎。

五、活動延伸:

討論:除了自己認真整理小書包以外,還有哪些事情需要小朋友認真細緻的去完成。

六、活動反思

大班是幼小銜接的關鍵階段,本次活動我從幼兒的實際需要出發,捕捉到了幼兒感興趣的話題書包,並以此爲出發點,使幼兒學會了整理書包的方法,提高了幼兒的自理能力,激發了幼兒愛整潔的情感,爲幼兒即將進入國小做好準備。另外本次活動還有不足之處,如果讓我重新講這節課的話,我會請家長來參加這節課,配合在家中養成幼兒每天自己整理書包的好習慣。

大班說課稿14

一、說教材。

1、教材來源:此活動選材來源於生活。我們都知道,植物都有根,在秋天這個豐收的季節,各種植物蔬菜的根菜場等地隨處可見,且取材方便。它的品種非常豐富,不同的植物根的大小不同、顏色不同、形狀不同;不同的根有不同的名字和作用。然而幼兒雖然經常看到根,比如幼兒園的種植角,和媽媽一起買菜揀菜時,孩子們都會接觸到一些根。但由於缺乏引導,這些根他們看在眼裏卻並未記在心上,甚至有些孩子還並不知道我們吃的蘿蔔,山芋就是植物的根。因此,有必要使幼兒形成對根的正確認識,瞭解根的種類,特徵、用途等的理解,激發幼兒對植物的探索慾望。我們認爲,選擇此教材有一定的季節性、必要性,就如《綱要》中所說,“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此活動來源於生活,又能服務於幼兒的生活。

2、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以及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爲依據,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標爲:

(1)讓幼兒在嘗試活動中知道植物的根基本分爲直根,鬚根,塊根三種,並能按根的特徵進行分類。

(2)在遊戲中瞭解根有蓄水,吸水,固水等作用,知道根跟人類有密切的關係,從而激發幼兒對植物的探索興趣。

(3)幼兒樂於探索,能大膽表述,在活動中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根據目標,我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感知根的有趣,主要是根的特徵、用途及生長過程。通過探索發現、多媒體課件、歌曲引路、遊戲體驗及品嚐根製品,使活動得到深化。

活動的難點是:根據根的不同特徵進行分類,主要通過小組商量嘗試活動,在動手的過程中意識到根的外性的不同及分類,提高幼兒的分類能力。通過集體評價,使幼兒的分類經驗得到整理。總之,我們樹立了目標的整合觀、科學觀、系統觀,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標運作程式。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情境、遊戲之中。爲此,我們作了如下活動準備:

1、空間準備:操作檯6張呈半圓形擺佈在前面和側面,便於操作評價。

2、物質準備:智慧袋、各種根種在沙盤裏、水盆每桌一套、創編歌曲、多媒體課件、根的實物食品、輕音樂

3、經驗準備:幼兒對根有一定的經驗(吃過或看過)全方位的準備爲活動的成功開展提供可能。

二、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互動。因此,本次活動教師除了以飽滿的情緒以自己的形態感染幼兒外,還挖掘此綜合活動價值,採用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採用的教法有:

1、嘗試法操作:嘗試教學理論提倡“先試後導”,強調以學生爲主的原則,這與規程精神是不謀而合的。嘗試性的操作主要讓幼兒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次活動安排了兩次嘗試活動活動。第一次是用智慧袋引起興趣後引出課題,主要是探索根的外在感覺和形態,讓幼兒在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中獲得感知。第二次嘗試是對根進行分類。幼兒分類是指幼兒把具有一個或幾個共同特徵的物體聚集在一起的活動,分類活動是觀察活動的延伸和應用。

2、遊戲法: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本次活動的第三環節中,我就引導幼兒扮演根,共同體驗根在生長過程中的的作用。由於我加入了音樂,情節,編成了一個根的生長的小音樂遊戲,這給遊戲活動注入了新的活力。孩子在表演的過程中不僅理解了根的生長作用,更是用肢體語言來表現不同的根的形態。教師的適時賞識,把幼兒的創造之花點燃,顯示了無窮的力量。

3、演示法:是指教師通過講解談話,把實物或教具陳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動中的演示法是通過製作多媒體動畫“根的生長”,讓幼兒對根的生長有全新的認識,在這一過程中,現代教學輔助手段的運用發揮了傳統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理解和認識更透徹。

4、情境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形象,爲主體的生動活動提供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孩子一定的態度體驗,使孩子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方法。

此外,我們還適時採用了交流討論法、賞識激勵法、審美薰陶法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獲得對根的多樣性的理解和體驗,達到了科學性、藝術性、健康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三、說學法。

以幼兒爲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更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幼兒採用的學法有:

1、多通道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中的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分一分、嘗一嘗、學一學、說一說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不知不覺就對根發生了興趣。

2、嘗試法:陶行知先生說過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第二次嘗試操作活動中我們就鼓勵幼兒分根的不同種類,引導幼兒按特徵的特徵進行分類。在這一過程中幼兒通過商量、合作、嘗試着不同的分法。當然,幼兒不一定一次就能分成功,他們不斷調節自己的分類標準。通過介紹性評價,又把大家的經驗作一匯合,深化了各自的認識,拓展了分類面。

3、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爲了讓幼兒對根的生長過程有更深的印象,我們就採用了遊戲體驗法,在唱唱演演中引導幼兒體驗根的生長生長中的作用。

與此同時,我們還通過幼兒間的互補學習,師幼合作共長的方法,表達着各自的豐富、多樣性的認識,體現着“以幼兒發展爲本”理念。

四、說教學程序。

我採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爲:激發興趣——自由探索——操作分類——遊戲體驗——品嚐交流——審美延伸

(一)激發興趣(情境:智慧爺爺的智慧袋)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活動一開始教師就利用幼兒熟悉的智慧爺爺的形象,爲幼兒創設了“感受各種各樣根”的語言情境和物質情境,引發幼兒觀察根的興趣。在以下的環節中,我都是以智慧爺爺作爲情節發展主線,從形式上,內容實質上深深吸引孩子。

(二)自由探索(看智慧爺爺的根)

根據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運用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在第二環節我就安排了孩子自由探索。我們爲每組提供了充足的根,供幼兒觀察。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在輕音樂播放的輕鬆氛圍中,幼兒比比、摸摸、說說各自看到的根的特徵在這一過程中,孩子獲得經驗是零碎的,那怎樣進行加工整理呢?爲此,在自由探索後我們就通過幼兒介紹,集體講評的方式,對幼兒獲取根的經驗進行整理。由於材料的投放在孩子的視線前面,故講評時可結合實物進行,避免了空洞性。爲了拓寬幼兒對根的認識,教師還結合收集到的圖片和實物作了一個概括,點到了課題中根有趣的含義。

(三)操作分類(情節:幫智慧爺爺菜地分類)

分類活動是前一次觀察探索活動的應用,而幼兒分類往往根據自己的看法和想法進行,分類標準(依據)也在不斷改變。因此,我們要求幼兒通過說一說、分一分、在嘗試和自我糾正中完善各組的分類。這裏主要是按根的自然屬性——形狀、大小、顏色等進行分類。我們允許產生錯誤和爭論,引導幼兒在多次操作、反覆嘗試中積極思考,自己修正,學習到科學的態度和精神。因此,只要幼兒分得有理,他們就完成了幫智慧爺爺整理根的任務,就可以把分好的根送到智慧爺爺的家,這樣幼兒就有了成功的體驗。

在第二、第三個環節中,就完成了感知特徵和操作分類的目標(目標1),同時目標三也得到了一定的體現,主要是探索態度和樂於表達方面。

(四)遊戲體驗(體驗根的生長作用)

幼兒感受根的特徵後,很自然地就會聯想到其生長過程。因此,及時設問“你們知道根是怎麼長大的嗎?幼兒通過聯繫實際經驗的交流,結合多媒體課件,幼兒真切地理解根怎樣慢慢蓄水,吸水,固水的過程,其動感使孩子感知生命的力量,替代了圖片死扳不動的傳統方法。爲了使幼兒的興奮點上升,全體幼兒又在一個音樂遊戲中自編自演根的生長,在輕鬆的氛圍中體驗了成長過程的快樂。教師適時賞識又給每個孩子體驗到創造的樂趣。此環節較好地將藝術融入了科學,達到比較完美的統一。這一環節落實了目標2。

(五)審美延伸(根製品展示)

活動結束,我們不能馬上告一段落,關鍵是引導幼兒持續不斷地對根產生興趣。小朋友知道了根不僅有趣,它還有很多吃法,接着以加工製作,或許還可以從中生成更有價值的活動。

附教案:

幼兒園大班綜合活動:有趣的根

一、設計意圖:

我們都知道,植物都有根,在秋天這個豐收的季節,各種植物蔬菜的根菜場等地隨處可見,且取材方便。它的品種非常豐富,不同的植物根的大小不同、顏色不同、形狀不同;不同的根有不同的名字和作用。然而幼兒雖然經常看到根,比如幼兒園的種植角,和媽媽一起買菜揀菜時,孩子們都會接觸到一些根。但由於缺乏引導,這些根他們看在眼裏卻並未記在心上,甚至有些孩子還並不知道我們吃的.蘿蔔,山芋就是植物的根。因此,有必要使幼兒形成對根的正確認識,瞭解根的種類,特徵、用途等的理解,激發幼兒對植物的探索慾望。我們認爲,選擇此教材有一定的季節性、必要性,就如《綱要》中所說,“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我選擇了這個活動。

二、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嘗試活動中知道植物的根基本分爲直根,鬚根,塊根三種,並能按根的特徵進行分類。

2、遊戲中瞭解根有蓄水,吸水,固水等作用,知道根跟人類有密切的關係,從而激發幼兒對植物的探索興趣。

3、幼兒樂於探索,能大膽表述,在活動中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三、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音樂;智慧爺爺的智慧袋;實物根(菠菜,洋蔥,蔥,花生,番薯,蘿蔔,芹菜等)沙盤;教師小結用的根一份;課件“根的生長過程”;根的盆景2—3件。

經驗準備:幼兒對蔬菜有一定的經驗。

空間準備:幼兒座位呈框字型擺放,操作檯呈半圓形放置於幼兒視線前面。

四、活動過程:

活動流程:激發興趣→自由嘗試探索→操作分類→遊戲體驗→品嚐交流→審美延伸

(一)激發興趣(情境:智慧爺爺的帶來的禮物)

1、師利用智慧爺爺的智慧袋宣佈爺爺帶來的禮物。

2、讓幼兒去試一試、摸一摸,感受根的特徵。

3、幼兒探索,用語言表達樹根的外部特徵。

(二)幼兒通過嘗試,初步認識一些植物的根。(情節:智慧爺爺的菜地)

1、幼兒去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動手尋找植物的根。

2、圍繞問題交流發現:你看到的根長得是怎樣的呢?

3、拓展幼兒對品種的認識。

4、利用準備好的各種根小結根的有趣。

(三)操作分類(情節:幫植物的根分分一分)

1、要求:智慧爺爺的菜地裏有那麼多的根,想請小朋友幫忙分一分(小朋友按根的特徵來分一分、說一說)。

2、操作指導:允許幼兒嘗試錯誤,自覺糾正,並用語言表達分的過程,區分三種根的不同。(直根,鬚根,塊根)

3、評價:小組代表介紹,集體評價,然後把根送到智慧爺爺家。

(四)遊戲體驗(情節:幼兒扮演根的生長)

1、商量討論:根是怎麼長大的呢?

2、結合課件:“根的生長過程”,讓幼兒瞭解根在植物生長的過程中的作用。

3、利用音樂,用身體語言表現各種各樣的根,再通過生長,吸水,固水,風來了等,演一演根在生長過程中的作用,用身體的形態、動作創造一個個可愛的根的形象。

(五)活動延伸(情境:看製成的根製品及盆景)用根製成的盆景使幼兒產生審美愉悅。

教學反思:

在幼兒的科學活動中,我們應該加強對幼兒思維能力的培養,增強他們的獨立性、探索性,使幼兒把學習任務放到完整的環節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學知識,走進科學,也讓科學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長之路。

大班說課稿15

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大班語言活動——頑皮的小雨滴。因爲大自然奇趣盎然,藍天白雲,風霜雨雪,日出日落,大自然規律爲人類提供了生存的條件,爲人類創造了美好的生活。幼兒生活在絢麗多彩的大自然中,一切都使他們感到新奇:“天上爲什麼會下雨?”“風是從哪裏來的?”“爲什麼雲有各種形狀?”《綱要》中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再者,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所以我從幼兒的興趣出發,選擇“頑皮的小雨滴”這個活動。

大班階段是幼兒個性初步形成的階段,幼兒的個性和交往能力在學習中得到充分發展。根據本班幼兒口語發展特點以及大班語言發展目標,因此,我把本次活動的目標定爲:

1、能感受散文中的優美語句,體驗散文的優美意境。

2、發揮想象,深入理解畫面內容,大膽地用語言表述畫面的意境,培養幼兒的藝術思維。理解雨水與環境以及人類的關係。

3、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運用各種材料製作小雨滴,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

在活動延伸部分我讓幼兒用各種畫筆來畫自己想象當中的小雨滴,進而突出談話的主題。如:小雨滴又落到哪去了?又做了哪些頑皮的事?在這一環節中,讓先畫好的幼兒說自己畫的內容,給幼兒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發展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交往能力。最後,通過多每一個把幼兒剛纔的創作過程在視頻上展示出來,爲幼兒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作品的條件,引導幼兒互相交流、欣賞、共同提高,也是教師對幼兒表達自己情感的理解和想象的鼓勵,幼兒看到自己作品的畫面,喜悅之情溢於言表,達到了在快樂中學習的目的。在此,教師作爲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引導者、合作者,充分尊重每位幼兒的創造、肯定、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觀和表達方式,讓幼兒在特別寬鬆、開放、愉悅的環境感受美、表現美,並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

縱觀整個活動,各環節緊密相連,互相滲透。充分體現了“以幼兒爲主體”的教育理念,通過具有形象性、開放性、寬容性、自主性、愉悅化的活動內容和過程。所有環節都是圍繞“小雨滴”來進行,源於大自然又借鑑於生活,有效貫徹了《綱要》的理念。讓幼兒真正體驗到了在活動中享受生活的樂趣。

大班語言 故事:《漂流屋》

教材分析

(一)故事內容分析

故事是幼兒最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故事通過典型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情節,生動、優美的語言,吸引着幼兒,使他們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懂得什麼是真善美,什麼是假惡醜,從而培養愛憎分明的情感,並把學到的好思想見諸於行動。故事能提供豐富的語言材料。

而我選擇的《漂流屋》這個故事中一開頭就描寫了青蛙看到一座神奇的小屋子,調動了幼兒的興趣“房子是誰的呢”?接着描寫青蛙並沒有想把它佔爲己有,而是去尋找屋子的主人,但沒有找到主人,他就想到了請螃蟹和自己一起分享這座房子,並邀請了小鳥和烏龜來跟他們一起玩。

最後,故事又承前啓後地回到了開頭的疑問:漂流屋飄到了它的小主人跟前,小兄妹並不想將自己製作的小屋子留着自己玩,而是希望它找到自己的主人。

該故事雖然篇幅不長,人物對話簡潔明瞭,但有趣的故事情節能吸引幼兒的注意。我們不難發現,故事的主題就是-----分享快樂。那故事中又是如何突破這個重點的呢:這則故事中再三描寫了青蛙看到房子不佔爲己有的無私精神,後又描寫了青蛙與小動物們一同分享快樂,繼而描寫了小兄妹樂於幫助別人。步步深入主題,而又在小青蛙與同伴分享住在漂流屋的快樂達到高潮。故事鮮明突出的人物形象,使幼兒受到很好的教育,生動淺顯的語言,又便於幼兒理解、記憶和模仿。

(二)幼兒情況分析

大班幼兒的認識水平在不斷提高,具體形象思維又佔優勢,因此,他們對文學作品,特別是童話故事較感興趣,也能接受和理解內容較豐富、表現手法較複雜的故事,並具有一定的傾聽和語言表達能力。上學期,我們以班級主題《童話谷》爲切入口,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我班的幼兒也積累了不少的童話故事知識、童話作家知識和豐富的詞彙,培養了他們活潑大方、富有觀察力、好奇心,探究慾望強,有豐富的想象力,並喜歡把自己對故事的理解通過各種形式表現出來。但是,由於幼兒成長環境的影響,幼兒經常出現自私、以自我爲中心的現象,導致這些行爲成爲幼兒交往中的障礙。而故事是運用兒童文學作品向幼兒進行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

基於以上兩點分析,我選擇了故事主題明確、情節簡單有趣,形象鮮明突出、語言生動淺顯而富有教育意義的故事《漂流屋》。

二、目標確定

發展語言的關鍵是創設能使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同時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社會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發展密切相關。因此,根據綱要中語言領域的目標和知道要點提示以及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我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於:

1、理解故事內容,抓住故事中心,有感情地講述自己的看法或評價別人的發言;

2、感受作品中比喻手法的運用,發展幼兒想象力。

3、通過活動,體驗與同伴分享帶來的快樂。

這三個目標中蘊涵了語言能力的培養、知識經驗的獲得和情感方面的培養,體現了目標的綜合性和層次性。我們將本次活動的重點放在“體驗與同伴分享帶來的快樂”,從第一、第四環節的逐步深入,到最後互換禮物的情感體驗,將知識進行遷移,將重點逐漸攻破。當然,培養幼兒懂得分享是需要一個漫長的累積過程的,因此,本次活動是先讓幼兒獲得情感體驗,是一個累積良好體驗的好機會,對幼兒有一定的教育意義。活動將難點定在“抓住故事中心,有感情地講述自己的看法或評價別人的發言”從以下幾點來突破:1、問題設計富有啓發性,如: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你覺得他這樣做好嗎?你有不同的看法嗎?;2、集體與個別討論、回答相結合。 活動準備

(一)環境創設:與區域相結合。

爲了讓幼兒不再被動地接受教師傳遞的信息,而轉爲主動地吸收,我們整合了區域活動,在表演區、語言區美工區讓幼兒繼續探索。根據教育目標,有機滲透了教育內容,使幼兒獲得更多有益的知識經驗,促進幼兒多方面能力的發展。以此,我們

在區域中準備了:語言區:投放青蛙、螃蟹、烏龜、小鳥和小男孩、小女孩的圖片、各種背景圖、房子背景圖;美工區:訂好的空白紙張;表演區:投放青蛙、螃蟹、烏龜、小鳥和小男孩、小女孩的頭飾和背景圖、籬笆。

(二)知識準備:

1、幼兒在常識活動中已熟悉青蛙、螃蟹、烏龜、小鳥的生活環境。

2、已認識過許多兒童文學作品,初步瞭解了擬人和比喻的概念。

(三)物質準備

首先是爲幼兒提供真實而豐富的語言運用情景,給幼兒創設可以幫助他們理解故事的情景,所以進行了以下準備了:配有故事錄音的教學課件,幼兒可通過自己的感官感受,喚起他們的想象力。而創設一個環境,讓幼兒在情感體驗中將分享遷移到生活中來,我們準備了:幼兒每人自帶一份小禮物、磁帶、錄音機。使幼兒在良好的氛圍中獲得體驗。

教學方法

本活動綜合主要採用了直觀形象法、語言討論法和環境體驗法。

1、本活動中有始到終貫穿的是直觀形象法:觀察是幼兒獲得知識的最有效的途徑。於是,我選擇了運用電化教育手段。由於,兒童缺乏生活經驗和知識水平,以及思維具有具體形象性,對故事所蘊涵的意境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電化教育手段通過鮮明、生動的形象,容易吸引兒童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和熱情,幫助兒童理解和記憶。而且,我有效地將語言與幻燈片的演示結合在一起,使幼兒展開想象的翅膀,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內容和所表達的情感。

2、語言討論法:討論法是兒童自己教育自己、主動接受教育的方法,不是被動地接受教育。活動中,我以老師首先揭示或引發討論內容,然後由幼兒進行補充或者提出自己的疑問。如:我多次讓幼兒討論自己對故事裏人物的看法,以“爲什麼”讓幼兒深入思考問題,並讓幼兒提出自己與別人不同看法,甚至讓幼兒反過來向老師來發問。討論法結合了《規程》的要求,爲兒童創設表現能力的機會和條件,以促進其發展,而不是單一的教師講解,避免了兒童因說教、指導過多而產生的膩煩、牴觸心理和行爲。

3、環境體驗法:兒童因爲年齡小、知識經驗少,對一些抽象的概念往往理解很難或很片面。如果我們只是一味地講大道理,就很難讓他們理解和接受。如:現實生活中很多幼兒是獨生子女,他們一直以自我爲中心,不能體驗到什麼是分享,分享又能帶來什麼快樂。於是,活動中採用了環境體驗法,提供了一定條件,讓幼兒通過自身的禮物交換、分享,從而感受和獲得體驗。這可以加身他們對概念的理解,提高他們的思維和認識水平,使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

教學流程

本次活動我設計了五個環環相扣的環節,整個設計突出了三個點:1、教具直觀:語言與幻燈片的演示結合在一起,使幼兒展開想象的翅膀,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內容和所表達的情感。2、語言引導:以往的語言活動經常會出現是大部分能力強的幼兒纔有機會說出他們的看法,而能力

一般的幼兒會因沒有機會說而很快地失去興趣。因此,這次活動,我設計了引導性強的幾個問題讓幼兒有慾望說、敢說、有機會說。3、環境體驗:讓幼兒在行動中感受某些品德的意義。主要表現如下:

(一)出示漂流房幻燈片,引導幼兒進行初步想象。

引入時,師以直觀的幻燈片,讓幼兒有眼前一亮的感覺,幼兒直觀地看到了故事中漂亮的漂流屋。極好地引發了幼兒的好奇心,並融入角色當中思考問題“這是哪裏來的”“撿到它以後要怎麼辦”。該問題把幼兒帶進一個思考想象的空間,創設了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的語言環境,並讓幼兒初步產生拾金不昧、分享的意識,爲下面的故事做好鋪墊。

(二)聽、想結合,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及分析綜合能力。

通過討論後,師的引導師幼兒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這個環節仍然給幼兒留有想象的空間,讓幼兒在剛纔的想象基礎上欣賞故事,感受故事中的語言美,通過頭腦中的想象故事中優美的意境“清清的小溪”、“像宮殿一樣的漂流屋”、“熱鬧而歡樂的爭吵”等。

(三)視、聽結合,發展形象思維。

此環節結合了語言和幻燈片,再次調動了幼兒的興趣,以分段講述故事爲主要形式,通過一個一個的問題,找出了故事的重點,引導幼兒不段思考、探索、層層遞進,從而達到理解和記憶故事內容的目的。而擬人、比喻手法的運用是本故事的一個亮點,爲達到形象逼真的效果,作品中再三將漂流屋比喻成“宮殿“、”大雪糕”、“搖籃”。而對幼兒來說文學中採用的表現手法是難以理解的,因此,我以問題“漂流屋像什麼”的提出加深有對比喻手法的理解。

(四)深入故事主題,引出教育意義。

作品中反覆提到了“小青蛙問遍所有的人尋找屋子的主人”、“不好意思獨佔這漂亮的屋子”“小兄妹看到小動物們時高興的心情”,意在教育幼兒懂得與別人分享,但是,教育一味地講大道理幼兒是不能完全理解的,而這個活動環節中以“你喜歡故事裏的誰?爲什麼?”讓幼兒直觀形象地感知,什麼是好的,該學習、模仿的是誰。這樣,他們很快就能弄明白道理了。而且,提出了“平時還有什麼可以分享”的問題,讓幼兒將學到的道理延伸到生活中。

(五)分享小禮物,激發幼兒樂於與同伴分享的情感。

《綱要》指出:應以幼兒的情感態度的培養放在首位,本活動結合了第一、第四個環節,讓幼兒在寬鬆、自由的環境的體驗中交換禮物、交朋友,感受到與同伴分享玩具的快樂心情。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多留意積極和別人分享的幼兒,及時地給予表揚和鼓勵,能使更多的幼兒喜歡和別人分享自己的東西,將活動又一次推向了高潮。

(六)活動延伸。

活動的結束是暫時的,依據教育方式的整合,爲了讓幼兒不再被動地接受教師傳遞的信息,而轉爲主動地吸收,我們整合了區域活動,在表演區、語言區美工區讓幼兒繼續探索。根據教育目標,有機滲透了教育內容,使幼兒獲得更多有益的知識經驗,促進幼兒多方面能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