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四年級語文《觸摸春天》說課稿

說課稿 閱讀(4.23K)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四年級語文《觸摸春天》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級語文《觸摸春天》說課稿

四年級語文《觸摸春天》說課稿1

《觸摸春天》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一篇新教材。這是一個反映對生命的思考,抒發對人生的感悟。蘊含着豐富的人文精神,使學生在思想上得到啓迪,情感上受到感染和薰陶的課文。

整堂課下來林老師聲音甜美,面帶微笑,充滿了親切感。下面我談談自己的一些想法:

林老師用簡單的導入語引出了課題《觸摸春天》,我發現了林老師在板書題目時,叫學生一起書空,這不僅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也幫助他們鞏固識字能力。

能抓住重點詞句,突破重難點。例如抓住“及其準確”一詞體會安靜的.動作,抓住“流暢”一詞感受安靜對花園的喜愛和對生命的熱愛。“慢慢地”一詞來感受蝴蝶的存在。通過對這些關鍵字詞的把握,把學生帶進了安靜的心靈。

但是,這堂課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並不能充分體現出來。比如對於“真是一個奇蹟!”這句話,林老師自己說有個感嘆號,所以要用驚歎的語氣來讀,而不是讓學生自主地去發現。我想如果讓學生自己去發現,那麼學生讀出來的效果會更好。

另外,一問一答式的課堂教學有些單一,課堂氣氛自然也不活躍了。

以上幾點是我的幾點看法。如有不當,請指正!謝謝!

四年級語文《觸摸春天》說課稿2

一、說教材

【教學內容】

《觸摸春天》是人教版實驗教材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五組的一篇精讀課文。

【教材簡析】

這篇課文真切的描寫了一個叫安靜的盲童在春天充滿花香的早晨竟然捉住了一隻蝴蝶,並將蝴蝶放飛的故事,表達了盲童熱愛生活,珍愛生命的強烈追求。

本課所在的第五組課文都是圍繞“生命”這一專題展開的,所選的4篇課文從不同角度反映了對生命的思考,抒寫了對人生的感悟。編排這組教材的目的,一是引導學生通過讀書感受生命的美好,激發對生命的思考,從而更加珍愛生命。二是學習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詞句的意思,發現並總結體會句子含義的方法。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道理,體會其表達效果,增加語言積累。

【過程與方法目標】

引導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自主發現含義深刻的句子並進行反覆研讀、思考,結合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實際體會語句的含義,在交流中不斷完善、昇華自己的認識。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引導學生通過學習課文體會盲童對生活的熱愛,感受作者對生命的關愛。

【教學重難點】

由於本課的話題凝重、深沉,學生年齡較小,生活經驗不夠豐富,如何深入體會一些關鍵語句的含義,就成爲這課的教學重點。作者用細膩的眼光通過盲女的細小動作揭示了“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這樣深刻道理,怎樣讓學生理解這一意味深長的哲理是本課的教學難點。由此可見,兩者相輔相成,互相滲透,因此,我採用多媒體爲學生提供形象生動的畫面,創設情境讓學生去感悟和課外文本拓展來突破本課教學重難點。

二、說學情

學生對盲人的內心世界可能沒有深刻的體會,這對理解課文,感受人物內心活動有一定障礙。因此,我將在課前安排一次“假如我是一名盲人”的體驗活動,讓學生閉上眼睛,通過走路、讀書、寫字等行動,切身感受盲人生活的不便和困難,從而更好的理解課文。

三、說教法

本課採用創設情景激發興趣——提出問題引發思考——品味語言觸發感悟——朗讀課文抒發情感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對語言的品讀感悟中理解關鍵詞句的含義和作用,又能在情感上受到薰陶和感染。

四、說學法

根據以上教學方法,學生採用勾畫、批註、交流、朗讀、書寫等方法來學習課文,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討論交流自己的感受,通過品味詞句有感情地朗讀,動筆寫下自己的感受,體現以學生爲學習主體的原則。

五、說教學準備DVD機、電視機及光盤

六、說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引導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研讀重點段落、體會、盲童對生活的熱愛

1、導入新課,打開課本,找一找安靜捉住蝴蝶的句子,好好地讀一讀,想一想,句畫下來,談談體會。

2、默讀課文第四自然段勾畫出你認爲關鍵的詞句,好好去體會安靜是怎麼捉到蝴蝶的。

3、有感情地讀一讀這一段話,並把它背下來。

4、提問:如果你是作者,此時站在離安靜不遠的地方,靜靜地看着這一切,你會想些什麼?

5、過渡學習第六自然段,思考:安靜她爲什麼把蝴蝶給放了。

1、讀課文,勾畫句子。

2、理解第四自然段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1)讀句子:安靜的手指悄然全攏,竟然攏住了那隻蝴蝶,真是一個奇蹟。

(2)給竟然換詞;

(3)理解“消然合攏”想象安靜的內心世界。

(4)理解“奇蹟”!

(5)理解“神奇的靈性”

(6)猜測安靜是怎麼知道的蝶就在身邊?猜測安靜的心情?

3、生讀書,背誦第四自然段

4、生彙報

5、生讀第六自然段

(1)自讀、思考

(2)彙報、交流

(3)朗讀感悟安靜的內心。

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以讀悟情,激發情感,感受到盲女孩安靜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體會盲童對生活的熱愛。

二、聯繫實際,感受作者對生活的關愛

1、出示句子

“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

(2)提問:誰到底是誰?

(3)追問:他們是怎樣在創造自己的繽紛世界呢?

(4)結合實際生活談談你的理解。

1、生彙報交流

2、感情朗讀感悟作者對生命的關愛。

聯繫生活實際進一步感悟生命的美好,以及作者對生命的關愛。

三、迴歸課題

引讀課題、總結課文

生深情讀課題

迴歸課題,昇華情感

四、佈置作業

1、把課文中你喜歡的段落摘抄下來。

2、閱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五、說板書

17觸摸春天

安靜——創造奇蹟——熱愛生活

〔板書的設計突出教學重、難點

四年級語文《觸摸春天》說課稿3

一、文本解讀:

《觸摸春天》是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17課第五組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真切的描寫了一個叫安靜的盲童在春天充滿花香的早晨竟然捉住了一隻蝴蝶,並將蝴蝶放飛的故事,表達了盲童熱愛生活,珍愛生命的強烈追求。

生命的真諦是什麼,生命的意義何在?這是人類思考的永恆的主題。四年級學生年齡較小,對生命的意義缺乏深刻的理解,課文通過一個形象、具體的人物和事例來體現生命的意義和價值。讓學生感受生命的美好,激發對生命的思考,從而更加珍惜生命、熱愛生活。

二、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1、知識與技能: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揣摩其中蘊含的道理,體會其表達效果,增加語言積累。

2、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自主發現含義深刻的句子並進行反覆研讀、思考,結合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實際體會詞句的含義,在交流中不斷完善、昇華自己的認識。

3、情感態度價值觀:引導學生體會盲童對生活的熱愛,激發學生對生命的關愛之情。

由於學生年齡較小,生活經驗不夠豐富,如何深入理解一些關鍵詞的含義,從而有感情地讀好課文,就成爲這節課的教學重點;盲童安靜謂爲奇蹟的經歷所揭示的 “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這樣深刻的道理,怎樣引導學生去感悟體會,就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三、教學策略:

本課我採用情感體驗,引發對盲人世界的感受——品讀語言,觸發對生命奇蹟的感悟——拓展補充,點燃對關愛生命的感動——積累實踐,延伸熱愛生命的激情的教學步驟。本着以學生是學習主體的原則,讓學生採用朗讀、勾畫、批註、交流、填寫等方法來學習課文。抓住重點的句段,緊扣關鍵詞語的理解,讓學生讀懂文本,再通過指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讓學生走進文本,去感受小安靜的心靈,從而使他們在情感與人格上受到良好的薰陶與感染。

四、教學安排:

本課我用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整體感知,理清脈絡。第二課時:精讀文本,品味語言,感受盲童對生活的熱愛。

下面我就對《觸摸春天》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做具體的闡述,這節課我用四個環節完成:

五、教學程序設計:

(一)情境體驗,引發對盲人的感受:

教學前,我安排了一次“假如我是一名盲人”的體驗活動:讓學生蒙上眼睛,通過走路、讀書、寫字等活動,切身感受盲人生活的不便和困難。在課堂伊始,我讓學生交流自己扮演盲人的體驗和感受,由此導入文本:

“同學們,有一個女孩,同樣什麼也看不見,但她卻會做很多事。在這個春天,我們看見了春天的色彩,聽到了春天的聲音,也感受到了它們的氣息。然而,盲童——安靜也能和我們正常人一樣,感受着春天的美麗。這節課讓我們再一次走進17課,走進安靜內心的世界,跟隨着她一起去——觸摸春天吧!

〔盲人角色的情境體驗,拉近了孩子們與小安靜的距離,黑暗狀態下的感同身受,更激發了孩子們的同情心。情感的充分調動,使教學一開展就能進入積極狀態。〕

(二)品讀語言,觸發對生命奇蹟的感悟:

品讀語言要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所以我讓學生先默讀課文,用“先……再……最後……”的句式,說說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後,我說:“同學們,安靜沒有一雙明亮的眼睛,但她着實地觸摸到了春天,她心中的春天和我們一樣豐富,她做到了一明眼人很難做到的事。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的話,安靜所創造的就是什麼?”——學生不難找到是“奇蹟”一詞。

緊接着,課堂進入了品讀語言的第一步:

1、自主讀文,找“奇蹟”

我給學生充足讀書的時間,讓他們畫出能體現“奇蹟”的句子,然後在小組裏討論、交流對這些句子的理解和感受。

[這一環節,抓住“奇蹟”這一線索,“牽一髮而動全身”,教學的思路與層次隨即一目瞭然。圍繞這一核心問題,學生的自主學習能直奔重點,簡明有效。]

第二步

2、煉詞品文,悟“奇蹟”

學生在充分讀文,討論、交流之後,我根據學生的回答,用課件隨機出示以下含義深刻的語句,引導學生們認真揣摩,體會“這真是一個奇蹟!”的含義。

句子一:“她走得很流暢,沒有一點兒磕磕絆絆。”

在指名朗讀後,我提出問題:“爲什麼你認爲這是個奇蹟?”有個學生回答:“因爲她是一個盲童,卻能在花叢中走的這麼流暢,真是一個奇蹟。

此時,我抓住“流暢”一詞品文,讓學生從一個盲童能夠流暢的在花叢中穿梭,對花叢的熟悉程度足以說明她對生活的熱愛,同時引導學生讀出這種熱愛之情。

句子二:“安靜的手指悄然合攏,竟然攏住了那隻蝴蝶,真是一個奇蹟!睜着眼睛的蝴蝶被這個盲女孩神奇的靈性抓住了。”

理解這句話時,我鼓勵學生結合上下文的內容,抓住重點詞句,發揮想象,思考:睜着眼睛的蝴蝶怎樣被這個盲女孩神奇的靈性抓住了?

有的`學生說:我也捉過蝴蝶,屏住呼吸,悄然而行,可就在要捉住它的一剎那,它飛走了。我做了安靜同樣的動作,而且我有一雙明亮的眼睛,我都捉不到,安靜卻攏住了一隻蝴蝶,真是一個奇蹟!我說:是啊,真是一個奇蹟,連作者都沒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你從這個句子哪些詞語,體會到作者的驚訝?

此時,學生找到“竟然”一詞,我讓學生說一說對“竟然”的理解,把“竟然”可以換成什麼詞,同樣能表達作者的驚訝。通過這個過程,既對學生進行了語言的訓練,又讓學生感受到作者的驚歎之情。

最後,我問同學們:睜着眼睛的蝴蝶怎麼被一個盲童給抓住了?學生的回答中提到了“安靜神奇的靈性”,我順勢引導學生從人身上的各種感官去思考,結合上下文,發揮了自己的想象來理解這個“神奇的靈性”。之後有的學生回答我:她可能利用嗅覺,在花香的引導下,攏住了蝴蝶;有的說:安靜整天在花叢中穿梭,身上已經有了花的芬芳,所以蝴蝶沒有意識到安靜是一個人,以爲是花仙子,有意落到安靜手中的,安靜身上這種特有的花香,就是她神奇的靈性。

瞧,這些孩子充滿愛心和善良的想象,讓我覺得自己的課堂也充滿了教學的“奇蹟”!

通過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我乘勝追擊,引導學生感悟安靜內心的世界。同學們:一個整天在花叢中流連的孩子,是因爲這裏有五彩繽紛的花兒。一個盲童也喜愛這裏,說明她內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啊?(多姿多彩)安靜內心世界是多姿多彩的,這源於她熱愛生活,所以創造了“奇蹟”。

句子三:“許久,她張開手指,蝴蝶撲閃着翅膀飛走了,安靜仰起頭來張望。”

我圍繞以下幾個問題引導學生理解這句話:

(1)安靜能捉住那隻蝴蝶,對於她來說,也是一個奇蹟,可爲什麼要放飛它?

(2)安靜什麼也看不見,爲何仰起頭來張望,她看見了什麼,她用什麼看見的?

我鼓勵學生結合課文,發揮想象說出自己的想法。對於以上問題,學生的回答,又一次讓我“驚訝”了。學生說:安靜驚訝自己攏住了一隻活生生的小飛蟲,她驚喜萬分的同時,想到了那是一個小生命,安靜熱愛生命,所以,也尊重這個小生命,放飛了小飛蟲。還有的說:安靜的生活中,不用眼睛也能看到的東西很多,她可以用嗅覺、觸覺和心靈去看世界萬物。她仰起頭在想象着蝴蝶燦爛的笑容,想象着蝴蝶在空中快樂的飛舞。

最後,我引導學生了解到,用善良的心靈,安靜似乎能“看見”世間的一切。

[語文教學就是要讓學生在詞句的咀嚼中,感悟到文本中蘊含的思想與情感。這一環節,我把握住課文中最能體現安靜內心的幾個句子,從關鍵詞語着手,通過對比、聯想、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等手段,引導學生感悟安靜所創造的“奇蹟”,感受安靜熱愛生活的樂觀態度,珍愛生命的善良心靈。“大音希聲,大道無痕”,伴隨着學習的過程,孩子們的心靈與人格悄無聲息地得到了薰陶。]

(三)拓展補充,感動生命可貴:

此時,我出示文中的一個句子。“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學生齊讀。

接着我利用課件出示課文中的插圖、《千手觀音》劇照、海倫凱勒的相片,並隨機旁白:“一個盲童在花叢中用手、用心靈來感受美好春天;一羣殘疾人用她們美妙絕倫的舞姿征服了觀衆,做出了許多正常人也做不到的事;海倫凱勒——一個生活在盲聾啞世界裏的人,竟然畢業於哈佛大學,被美國《時代週刊》評選爲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她們是用心靈、用勤奮、用堅韌不屈的意志戰勝了身殘的困難,勇敢地面對生活、熱愛生命,創造了一個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

〔本環節我通過多媒體畫面的運用、音樂的渲染和課外人物的介紹,爲學生與文本之間架起了一座心靈對話的橋樑,使學生得到情感上的薰陶,從而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殘疾人也不例外。出示引領全文的這句話,使學生感到道理自在其中,自然的突破了難點。〕

緊接着,我利用填空練習題,來點燃學生對關愛生命的感動之情。

------------------有生活的權利,他(她、它)在用-------------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

在學生完成練習之前,我先出示幾個範句指導學生理解這裏的“誰”可指人,也可指動物、植物,乃至世間萬物生靈。

(課件出示):

(1)安靜有生活的權利,她用樂觀、善良的心靈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

(2)海倫凱勒有生活的權利,她用堅強的意志和好學的精神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

(3)花有生活的權利,它用芬芳和絢麗的色彩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

(四)積累實踐,延伸熱愛生命的激情:

課下我給學生留下這樣兩個任務:

① 從文中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或段落,抄寫和背誦下來。

② 按照課後學習夥伴的提示,蒐集熱愛生命的感人故事,小組合作辦一份以“熱愛生命”爲主題的手抄報。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設計辦小報的作業,正是基於這一指導精神的實踐探索。〕

六、板書設計:

17 觸 摸 春 天

奇蹟

熱愛生活 珍愛生命

這是教學內容的高度濃縮,有利於學生對課文內容重、難點的理解和記憶。

以上是我對《觸摸春天》第二課時的說課設計,希望能得到在座專家和老師們的指導與肯定,謝謝大家!

四年級語文《觸摸春天》說課稿4

說教材:

《觸摸春天》這篇課文是人教版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的一篇文章。這篇簡短的抒情散文真切描寫了一個盲童在花叢中用手、用心靈來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表達了盲童熱愛生活,珍愛生命的強烈追求。文章文筆細膩,用詞豐富、優美。本文主要有兩條線索,一條是安靜讓人不可思議的舉動,從在花園裏流暢地走,極其準確地伸向沾有露珠的月季花,攏住蝴蝶,到放蝴蝶,再到仰起頭張望。一條是作者的感受,從驚歎,到感動,再到對人生髮出感慨: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能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繽紛世界。

說教學目標:

1、在品讀中積累好詞好句,通過品讀揣摩其中蘊含的道理,能有感情地讀含義深刻的句子。

2、感受盲女孩對生活的熱愛,體會盲女孩對生活的熱愛,感受作者對生命的關愛,懂得熱愛生活,珍惜生命。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盲童安靜對生活的熱愛,感受作者對生命的關愛。教學難點是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怎樣引導學生從盲童的角度,體會小女孩安靜對生命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渴望,是本課教學的難點,因爲學生缺少體驗。

爲了突破這個重點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1、爲了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我在開課前讓同學們進行了一次盲人的體驗活動,使他們感受到眼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從而更深地體會到盲童安靜對生活充滿熱愛的可嘆之處。2、我採取抓住重點詞句和聯繫上下文等讀書方法,引導學生感悟安靜熱愛春天的心靈;接着是探究體悟,觸摸春天。我讓學生運用剛纔指導的讀書方法對含義深刻的句段自主探究體悟,感受安靜是懷着一顆熱愛生活的心觸摸春天的脈搏,捕捉春天的影蹤,進一步激發情感,受到啓迪;最後是昇華情感,珍惜春天。我讓學生聯繫文中的安靜理解中心句,聯繫身邊的人和事寫出自己所受到的啓發或感悟。從課內到課外,從閱讀到表達,從安靜到自己,讓學生更深地體會到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創造屬於自己的繽紛的世界。

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1、品讀重點詞句時,有意識地借用圖片激發學生對春天的熱愛,讓學生猜想安靜的心中有什麼事物,什麼顏色,不僅開拓學生的思維,也深化點綴了“多姿多彩”,爲引出作者發出的感慨,揭示的道理渲染昇華。2、課外拓展:課前叫學生收集殘疾人身殘志堅的故事或對生活生命有關的名人名言。課內外的結合,再次深化了作者揭示的人生真諦。3、小練筆——課堂感言,培養學生動筆的能力,讀寫相結合,在寫的'過程中對作者揭示的道理有更深的感悟和理解。

說反思:

看着同學們一雙雙閃亮的眼睛,聽着他們一句句發自內心的感慨我真的很激動,同學們已經被盲童安靜的神奇靈性,繽紛的內心世界打動了。是呀!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從“不可思議”層層推進,學生感受着盲童安靜的心靈,那種熱愛春天,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追求,從挖掘一個個重點詞,到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我真正感受到了來自學生心靈的震撼。當同學們閉着眼睛,在音樂的伴奏下,那一個悄然合攏……那一種驚訝……。我動情地讀着,學生入情入境,已悄然走進了安靜的心裏,安靜的心中此刻有什麼?有花、有蝴蝶、有草、有陽光、有小夥伴……這就是她多姿多彩的內心世界。在一次次的點撥中,我周身的熱血也隨之沸騰,也情不自禁地跟同學們讀着“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

另外課外資料的補充不僅充實了課堂內容,又是從課文走向生活的一個階梯,學生補充着自己收集的資料(有殘疾人身殘志堅的故事及有關生命的名言警句),這一次,我和同學們又再次從心底發出這樣的感慨: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

整堂課迴旋着的是:我們對生命對生活的那份熱愛,不管是文章中的安靜和作者,還是我、學生和聽課的老師都被這人生的真諦所震撼着。

這麼一篇感人又發人生省的文章,可惜的是我的過渡語不夠流暢,這濃濃的情感因我的幾個疙瘩和突然的停頓而大打折扣。

通過這次上課,我一定會揚長避短,迎接下一次的教研課,上出自己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