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15篇

說課稿 閱讀(1.26W)

作爲一名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四年級語文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15篇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1

教材分析:

《卡羅納》是人教版的一篇略讀課文,選自《愛的教育》這本書。本文講述的是小男孩卡羅納在遭遇失去母親的巨大不幸時,身邊的人真誠地理解他,熱情地安慰她,默默地關愛他。課文抓住卡羅納失去母親後第一天來上學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從他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邊人對他的無限關愛這兩方面展開來寫的。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5個生字,9個詞語。

2、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標:讀懂課文內容,激發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的情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

1.引導學生了解大家在卡羅納遭到不幸時是怎麼做的,並交流各自的閱讀體會和感受。

2.激發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的情感。

說教法:

我主要是從整體上體會課文的情感,抓住重點語句進行品讀,具體感受課文中的真情。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教學過程:

1、課前談話,作下鋪墊

談話導入:先讓同學們介紹一下自己的媽媽,當學生說到媽媽爲自己做的事情時,我就引入:“很多小事中都能感受到媽媽的愛,還有什麼事也讓你感受到媽媽的愛呢?”讓學生自己去說,自我激發情感。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愛!“卡羅納的母親去世了,這是多麼悲痛的一件事情啊!他身邊的人又怎麼同情他,幫助他的呢?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卡羅納》。(板書課題)

2.初讀課文,感受愛心。

1).同桌接龍讀課文,遇到讀錯的、停頓的地方,多讀幾遍;

2).說說課文寫了什麼事,讀了有什麼感受。

3.檢查。

1)板書出示詞語,指名讀,齊讀。

叮嚀囑咐

同情憐憫

放聲大哭號啕大哭

2)找找這三組詞語的規律,感情朗讀。

3)讀着這些詞語,體會到了怎樣的愛心。

4)通過讓學生體會卡羅納曾經與母親在一起的情景和他傷心欲絕的表現,再一次深化“愛”與“失去愛”這個落差。

4.自主學習,感悟

用“—”畫出表現卡羅納內心悲痛的句子,面對遭遇不幸的卡羅納,大家是怎樣做的,用“~~”畫出有關句子。聯繫學生生活,讓他們說說自己生活中有誰關愛過你或者你關愛過誰?→推薦並向學生介紹《愛的教育》這本書,這書的故事都很感人,同學們,有空你們讀一讀《愛的教育》,這必將會提升我們每個人愛的濃度。補充《愛的教育》十一月十日的日記《我的母親》片斷,加深感受,再次感情朗讀這四句話。

“你須記着!你在一生中,最苦的一事,就是失去了母親。你將來年紀大了,嚐遍了世人的辛苦,必然會幾千次地回憶你的母親。一分鐘也好,但求能再聽聽母親的聲音;只一次也好,但求能再在母親的懷裏作小兒樣的哭泣。”

5.感受幸福

卡羅納失去了母親,遭到了巨大(板書:不幸),心裏承受着的悲哀。他是一個多麼可憐的孩子呀!他失去了母親,今後的生活將會是怎樣?

此時的他,最需要的是什麼?(板書:關愛幸福)周圍的人們又是怎樣表達對卡羅納的愛的?

請再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仔細讀課文,用心去體會,在旁邊做上批註,在你感動的地方停下來多讀幾次。然後在小組內與同學交流分享。開始。

預設交流:

1)、體會老師的愛:

“卡羅納的母親去世了……不許在他面前放聲大笑。”從一個詞,一個標點中你都能感受到這份愛,誰想說?“!”──非常嚴肅、命令(指導朗讀)爲什麼不許、不許什麼?再來讀讀。

“老師把卡羅納拉到自己胸前……孩子,你要堅強喲”聯繫上文讀讀,說說你從哪裏感受到老師對卡羅納的愛?學生說一處,就帶着感受朗讀。老師的哪個動作哪個稱呼讓你彷彿覺得就是母親在身邊?(“拉到”“孩子”)再來讀。

2)、體會“我”的愛:

“我本想跟他說幾句話……別哭了。”千言萬語化爲一個動作,做這個動作表示什麼?請你來讀,把動作背後隱藏着的東西朗讀出來。千言萬語還化爲一句話──齊讀。

3)、體會同學的愛:

“我心裏不由得泛起一陣陣同情和憐憫,大家屏息凝神地望着他。”

屏息凝神地望着他,什麼話都沒說,其實那一雙雙眼睛裏寫滿了什麼?如果你就是卡羅納的同學,你要用這目光告訴他什麼?此時的確是無聲勝有聲啊!這樣的場面還有一處,讓我們再來讀讀吧!“放學的時候,大家圍在他身邊,誰都沒有說話,只用關切的目光默默地看着他。”

4)、體會“我”母親的愛:

(讀了老師、同學和我對卡羅納的愛,誰還找出誰也給了卡羅納的愛?)

“母親把我推開了,她目不轉睛地望着卡羅納”母親的用意我最後明白了嗎?從哪個詞知道,母親這個舉動想告訴我什麼?同學的母親,她也非常理解,同情卡羅納當時的處境。

根據板書小結:

這同情、憐憫、關愛……包含着周圍人對卡羅納深深的愛!

這些“愛”卡羅納感受到了嗎?(感受到了)從哪兒看出來?

齊讀(他什麼也沒說,也沒有擡起頭來,只是把他的手放在我的手上。)卡羅納真的沒話說嗎?他似乎說着什麼?是啊,此時的卡羅納已不需要太多的言語來表達他的感受,真是無聲勝有聲啊!

5)說話拓展,延伸愛

如果你遇到像卡羅納這樣遭遇不幸的人,你會怎麼做?讓學生也學會關愛。

6、迴歸整體,昇華感情

讓學生明白愛是一種能力,真正的落實,要從關愛身邊的人做起,學會關愛他人。生活中難免遭到不幸,我們應該正確面對。對於我們周圍那些遭到不幸的人,我們應該給予他們什麼呢?(關愛)這也是這篇課文給我們的啓發。再讀課題。

關愛他人是一種美德,他能給人以春天般的溫暖,他能融化一顆冰冷的心,我們相信,卡羅納在這麼多愛的籠罩下,心頭的悲傷會漸漸消退的。愛讓人間充滿溫馨。同學們,讓我們有空多讀讀《愛的教育》,她將提升我們每個人愛的濃度。“心地善良,心中有愛,你就會伸出一雙手幫助他人;心地善良,心中有愛,社會就會伸出一千隻手幫助你。”(齊讀)相信卡羅納在這麼多人的關愛下,在自己的堅強面對下,他一定能成爲生活的強者!相信,當週圍的人遭遇不幸時,同學們會向他伸出關愛之手。因爲我們知道“心地善良,心中有愛,你就會伸出一雙手幫助他人;心地善良,心中有愛,社會就會伸出一千隻手幫助你。”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馬鹿有情》是滬教版語文四年級上的教材中第八單元的最後一篇課文。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靜心默讀課文,學會抓住課文的重點,分清內容的主次。在本課的設計中,在初讀課文環節,讓學生一讀來讀清大馬鹿所具有的特點;找到“勇敢”和“母愛”後,再通過默讀來理清脈絡,弄清文章的重點,分清內容的主次。

《馬鹿有情》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課文,講述了一隻大馬鹿爲了拯救掉進陷阱裏的孩子,不顧惡狼的追捕,機智地請求人類的幫助,最終救出了自己孩子的故事,讚揚了馬鹿無私的母愛。《馬鹿有情》題目中的“情”,是特指馬鹿媽媽對孩子深深的舔犢之情,是馬鹿母子之間割不斷的骨肉深情,這種感情不是人類獨有的,而是存在於世間所有物種的母子之間。

課文緊緊圍繞“情”字展開,我也以“情”爲主線,圍繞關鍵問題——課題中的“情”是什麼情來展開教學:通過朗讀,體會關鍵字詞的含義;通過對馬鹿四次動情鳴叫的想象說話,體會大馬鹿的“母愛”;通過情境教學,來增強體驗,感悟文本。

二、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已經具備了較強的字詞學習能力,對於課文中的生字新詞和積累能夠通過預習來解決。同時,通過本冊教材的訓練,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概括主要內容、分清文章主次的方法,但是學生自己概括有些困難,需要老師進行點撥。

結合馬鹿的叫聲進行說話訓練,體會母子情深。對於學生來說,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在這一環節中,我通過設置情境,來讓學生反覆說、分層說。

考慮到班級學生差異較大,因此課中幾處難點,我採用分層練習,讓各個層面上的學生都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體驗成功的愉悅。

考慮到四年級學生渴望自己選擇學習內容的慾望比較強烈,結合課文特點,前後兩部分內容,情感上並不一定要有第一部分的鋪墊,纔有後一部分,因此,我讓學生來選擇先學習的內容,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爲主動。

三、教學目標

1、自主認識生字新詞,理解並積累形容馬鹿叫聲的詞語。

2、學會概括課文主要內容,並學會分清內容的主次。

3、學會抓住關鍵詞句理解內容,有感情地朗讀。

4、體會馬鹿母愛精神的偉大,懂得感恩。

四、教學重點

1、抓住關鍵詞句,聯繫上下文體會馬鹿藉助眼神、動作、聲音向人們求助,並能有感情地讀好有關句子。

2、結合馬鹿的叫聲進行說話訓練,體會母子情深。

五、教學難點:

體會馬鹿母愛精神的偉大,懂得感恩。

六、教學過程:

一、照片導入,激情質疑:

1、(出示2張照片)配樂講解。

2、從這兩張照片中,你體會到了什麼?(板書:情)

3、是呀,世界上最讓人感動的莫過於“情”了,可是,你們知道嗎?不僅人有情,就連大自然中的動物也有着深深的情誼。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樣一則篇感人至深的文章——馬鹿有情。(補充課題,齊讀課題)

4、質疑課題

預設:1、馬鹿是一種怎樣的動物?2、課題中的“情”是什麼情?

5、(出示馬鹿的圖片)介紹馬鹿

設計意圖:

1、“文道合一”是語文學科的一項重要內容。在生活中,我發現現在的孩子不太會把老師講的內容與生活相聯繫,情感上缺少從課文到生活的遷移。在這篇課文中學生僅僅學會理解馬鹿身上的母愛是不夠的,還要適當將課文的主題推向生活,感受自己家長對自己的關愛,因此在這篇課文的導入中,我選取了兩張照片,一張來自具有震撼力的新聞素材,一張來自自己班級學生的生活。從自己家長的照片導入,孩子們肯定意想不到,這樣能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照片內容與課文的情感主線一脈相承,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情感。人與動物情感的對比,又使學生自然地質疑,爲後面圍繞問題,抓住主線學習課文作了鋪墊。

2、馬鹿這種動物學生不是很熟悉,因此課前預習時讓學生查查資料,課上由學生簡單介紹來解決問題。讓學生自己質疑自己解決問題,可以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興趣和能力。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通過查找資料,我們瞭解了馬鹿是怎樣的動物,但課文中的馬鹿卻不僅如此。

2、打開書,自由讀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思考這是一隻怎樣的馬鹿,並說說自己的理由

3.出示生詞(分三組:難讀詞、形容鹿鳴的詞、容易讀錯的詞)書空“瘸”。

3、學生交流:文中的馬鹿是一隻怎樣的馬鹿,你從哪件事中看出來的?板書:勇敢母愛。

4、默讀課文,按照發生的事情把文章分爲兩個部分。

設計意圖

1、這篇課文很長,共13小節,初讀課文有些散,因此整體感知中,我分兩步走,初讀課文,找出馬鹿身上兩大特點——勇敢和母愛,再瀏覽課文,理清脈絡。有了“勇敢和母愛”這兩個關鍵詞,課文的脈絡一下子清晰了:前半寫馬鹿遇險,“我”扣動扳機救鹿。後半寫馬鹿引我們救落入陷阱的小鹿。

2、分清課文內容的主次,學會抓住課文的重點是本單元的重點,分清脈絡後,學生很容易把握課文的重點內容。

三、深入品讀,感悟真情

圍繞“勇敢”,學習第一部分

1、輕聲讀1-5小節,你從哪裏讀出了母鹿的勇敢?

2、隨機學習句子:馬鹿知道自己跑錯了地方,於是就跳得高高地在空中打了個旋兒,想重新跑回林子裏,而狼卻搶險一步橫在了馬鹿的前面。馬鹿使足氣力,準備騰空越過狼的攔截,可狼卻倏地俯下前身,前爪按地,眼睛瞄準了馬鹿的喉嚨。

3、根據學生回答,找到三個動詞,指導朗讀。

4、當馬鹿得救後,它的表現是怎樣的?

出示:馬鹿一動不動地站在那裏,傻了似的眼睛直直地注視着我們。我的夥伴撿起一塊石子扔了過去,馬鹿機警地一閃身,敏捷地躲開了。然後邁着方步,不情願地朝林中走去了。

齊讀句子,根據重點語句理解:

①“傻了似的”真的傻了嗎?結合“我的夥伴撿起一塊石子扔了過去,馬鹿機警地一閃身,敏捷地躲開了。”再讀一讀,你有什麼感悟?(按照動物的常性,聽到槍聲,狼嚇跑了,馬鹿也應該嚇跑纔對,可它卻一動不動,傻了似的……直直地注視着我們,其實馬鹿是想用異樣的眼神引起我們的注意啊!)

②“一動不動”,馬鹿一動不動地站在那裏,你是馬鹿,你會想什麼呢?

③“不情願”想象一下,不情願離開的馬鹿會有怎樣的動作?(腳步很慢,眼睛看着我們)馬鹿如此異常,如果當時你在場,你會怎麼想?

④在理解的前提下再讀句子。

設計意圖:

1、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我班的學生都能通過抓住關鍵詞句來讀懂文本,因此在本環節的教學中,我估計學生能找到這三處關鍵詞,那麼我要做的是“點撥”。如“傻了似的”學生可能會一位馬鹿是受了槍聲的驚嚇,所以我引導學生結合“我的夥伴撿起一塊石子扔了過去,馬鹿機警地一閃身,敏捷地躲開了。”再讀一讀,有什麼感悟?不直接把答案告訴學生,讓他們在讀中體會,從而自己得出結論。

2、換位思考,想象馬鹿的想法,有助於理解馬鹿在危急過後,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自己的孩子,從而體會偉大的母愛。

3、結合“邁着方步”,想象馬鹿“不情願”的樣子,學生自然體會這是馬鹿向我們發出的求救信號。

圍繞“母愛”,學習第二部分

1.默讀6—9小節,用曲線劃出馬鹿是如何指引我們去救小鹿的。

交流:

句子一:馬鹿向前走了幾步,忽然停下來,回頭用期盼的目光望着我們,而後又死死地盯着林中的一個地方,一步一回頭地朝那裏走去。

①“死死盯着林中的一個地方”,林中的那個地方有什麼?對於掉入陷阱絕望無助的小馬鹿,課文中有這樣一段描寫。(出示)

你體會到了什麼?(小鹿的無助)

這一切,讓馬鹿媽媽多麼痛心啊,那份無奈,那份牽掛使它不願離開。千言萬語盡在心頭,不會說話的馬鹿只能用眼神、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求救,從這段話中還能哪裏感受到馬鹿的求救信號呢?

② “期盼的目光望着我們”透露出馬鹿的愛和期望,救子的急切心情;也對我們充滿着暗示。

③“一步一回頭”帶着它無盡的期待,此時此刻,救出孩子是它最大心願,此時大馬鹿一定想了很多。你是大馬鹿,如果,你會說話,你會對我們說些什麼?

④引讀:不會說話的馬鹿千方百計用眼神、動作向我們求助——

馬鹿沒有救出自己的孩子,它不肯離開——

小馬鹿已經幾天幾夜沒有東西吃,沒有水喝,救不出孩子,馬鹿媽媽心急如焚,它怎麼能離開?——

句子二:馬鹿將我們帶到密林深處,在一棵老柞樹下,發出低沉的叫聲。它圍着一個坑子轉了一圈之後就跑出去很遠,站在一個較高的地方,大聲地鳴叫起來。

想象說話:

①就這樣,馬鹿想盡辦法把我們帶到密林深處,在一棵老柞樹下,發出低沉的叫聲,(聽聲音)這聲音多像母親在低聲安慰自己的孩子啊!馬鹿彷彿在對小馬鹿說:“ ”。

②它圍着一個坑子轉了一圈之後就跑出去很遠,站在一個較高的地方,大聲地鳴叫起來,(聽聲音)好像在向人類大聲求助:“ ”。

設計意圖:

重點內容部分,文字較長,跨了8個小節,比較散,學生不容易把握主次,緊扣母愛,分成“求救和團聚”兩個部分學習,就使教學條理強了許多,同時也分出了主次。求救部分抓住兩句話來體會馬鹿媽媽求救時的動作、神態,體會對小馬鹿濃濃的愛。抓住兩次鳴叫,讓學生設身處地,想象說話,能使學生很好地體會母愛,同時也訓練了聯繫上下文來想象說話的語言表達能力。

2、感受母子團聚的激動場面。

過渡:人類被大馬鹿感動了,他們把小馬鹿救了上來。母子終於相聚了,你瞧,(視頻或圖片)

出示:忽然,大馬鹿一個箭步衝過來,在離我們十多米的地方折過身,聲音柔和地叫着它的孩子。

小馬鹿歡快地叫着,一跛一瘸地跑向母親。大馬鹿用舌頭舔着小馬鹿。小馬鹿緊緊地靠在母親身邊,大眼睛一眨不眨地朝我們張望。

(1)配樂朗讀。

(2)分角色讀

(3)想象說話:

小馬鹿得救了,大馬鹿用舌頭舔着小馬鹿,____地說:“___________________。”小馬鹿緊緊靠在母親身邊,_______地說:“_____________________。”

設計意圖:

圍繞“母愛”的主線,後半部分的重點應在感受母子情深上,而不在於作者怎樣救,四年級的課文不可能面面俱到,尤其是這樣的長課文,老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應把握主線,抓住重點,同時抓住重點也是本單元對學生的訓練,因此,在本環節的學習中,我讓學生同學看,來體會母子經歷了大難後相聚的那種歡欣;通過讀來再現歡欣的場面;通過情境表演想象說話,來豐富無聲的畫面。層層深入,讓學生體會母愛。

回讀第一部分

1、思考:課文的主線是“母愛”,寫“情”可爲什麼還要寫大馬鹿的勇敢?默讀1-4小節,看看,你發現了什麼?

2、“悽慘的鹿鳴聲”:正是大馬鹿這聲聲悽慘的求救聲,引來兩隻狼。

3、“想重新跑回林子裏”:一個“回”字寫出了在危難中,大馬鹿對小馬鹿的牽掛。母愛的力量也給了大馬鹿與惡狼抗爭的勇氣。所以母愛使柔弱的大母鹿變得勇敢。(完成板書)

設計意圖:

如果學生選擇了先學第一部分,那麼在學完第二部分後對第一部分進行回讀十分重要,有了第二部分的情感鋪墊,學生很容易找到初學時被我們忽略的關鍵點。如果學生選擇了先學第二部分,那麼回讀與第一部分的教學,結合起來,學生能學得更深,對文本的挖掘就更透了。

四、小結疑問,總結全文:

1、(看板書)把兩部分內容結合起來,誰來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2、而課題中的“情”就是——母愛

3、母愛無處不在,她有時轟轟烈烈,有時微不足道;有時纏纏綿綿,有時狂暴粗野;母愛,需要懂得感恩的孩子細細體會;母愛,也需要我們代代相傳……

4、當我們再次回眸這兩幀照片的時候,相信,我們會有更深的感受……

設計意圖:

1、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是四年級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也是一個重點,在理清脈絡,學習課文後再進行概括,難度降低了很多,相信學生能順理成章地得出答案。

2、回到學生的質疑,在解決問題的基礎上,再次點出中心,深化了學生的理解,也是對學生提問的尊重。

3、再次回眸兩張照片,深化的不僅僅是對課文本身的理解,更是學生感恩教育的遷移。

設計意圖:

1、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是四年級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也是一個重點,在理清脈絡,學習課文後再進行概括,難度降低了很多,相信學生能順理成章地得出答案。

2、回到學生的質疑,在解決問題的基礎上,再次點出中心,深化了學生的理解,也是對學生提問的尊重。

3、再次回眸兩張照片,深化的不僅僅是對課文本身的理解,更是學生感恩教育的遷移。

3、板書設計

勇敢

40馬鹿有情柔弱↑使

母愛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3

一、說教材

《井底之蛙》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第七冊第十一單元第二課。這一單元主題是“大”與“小”,大與小之間具有一種辯證關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本文根據《莊子.秋水》中的一段文字改寫而成。課文講的是淺井裏的青蛙孤陋寡聞、夜郎自大和安於現狀,把自己的一個角落當作整個世界,後來認識到自己渺小的故事。這則寓言故事被用來諷刺那些見識短淺而又盲目自大的人。

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1.瞭解井底之蛙由“誇耀自己”到“覺得自己很渺小”的變化過程,進而感知寓意。

2.朗讀課文,感悟語言表達的特點。

教學重點、難點

感知大海的遼闊無垠,想象東海之鱉在海中獲得的快樂,進而領悟寓意。

二、說教法

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應引導學生鑽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設計這一課時,讓學生通過自主地閱讀,體驗青蛙的小快樂及鱉的大快樂,由淺入深地走進文本,通過自己的體驗及獨特的感受感悟寓意。根據寓言故事的特點及本課的語言特色,教學中,以青蛙與東海之鱉的對話爲線索,以讀代講,以讀促學,讓學生在讀中悟情明理。引導自由閱讀,自由表達,打好自主學習語文的基礎。

三、說學法

學無定法,貴在得法。學習本課時,本着新課程標準“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要求,我將在師生平等對話的基礎上,從文章題目入手,以讀爲本,面向全體學生,圍繞重點,輻射全篇,指導學生用“讀、說、議”等學習方法,結合比較朗讀、想象情境、直觀理解等學習方法,引領學生反覆感受文本語言,進行多向交流,引起情感上的共鳴,進行道德薰陶。努力拓寬學習渠道,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積極合作、勇於創新的能力,在主動參與、主動獲取的過程中,促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真正地成爲課堂的主人,真正達到“教是爲了不教”這一教學的最高境界。

四、說練習

積累和運用是新課標強調的又一重要內容,在這個環節中,以學生的發展爲出發點和歸宿點,精心設計練習,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

(1)學生聽老師範讀,聽學生朗讀,在聽中感悟語言;

(2)個別讀、齊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比賽讀、引讀等形式達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效果;

(3)適時地爲學生創設口語交際的情景,使學生在模擬的情景中展開口語交際練習,同時不着痕跡地感悟寓意;

(4)佈置課後續寫井底之蛙的故事,延伸課文的內涵,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五、說過程

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新課標和教材,體現“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訓練爲主線”的教學思想,體現以讀爲本,以讀促學教學方法,注重看、聽、說、讀、練的教學思想,可安排兩個課時完成。下面具體說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

(一)回憶寓言故事,引入新課。

由《坐井觀天》引入,“就是這隻小青蛙跳出了井底,看到了無邊無際的大海,它的思想改變了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關注這隻井底之蛙。”

(二)激發學生質疑的興趣,滲透質疑方法。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答一個問題更重要。”科學家的發明創造都是從提出問題開始。“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四年級初始是訓練質疑的最佳時機,於是在課初便潛移默化地滲透。通過初讀課文,知道小青蛙開始認爲自己住的環境是世界上最舒適的地方,所以誇耀自己的生活;後來聽了東海之鱉介紹大海之後,覺得外面的世界太大了,自己的井底真的不值一提,非常渺小。圍繞誇耀和渺小你能提個問題嗎?爲什麼有這樣的變化?思維的發展從問題開始。在老師的調控引導下,學生將進入一個個“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之中,探討自己提出的問題,會情緒高漲,其樂無窮。

(三)巧妙運用多媒體,突破重難點。

多媒體對教學的輔助作用不可低估。在《井底之蛙》中體會小青蛙的盲目自大是個難點。在學生體會小青蛙的快樂,品讀描寫快樂的語句時適時追問:“我生活在這裏真快活”中的“這裏”指哪裏?於是出示井的剖面圖,學生恍然大悟:原來青蛙引以爲榮誇耀的就是一口小小的水井,進而自己感悟寓意,使得含有深刻道理的寓言故事變得深入淺出,易於理解。

(四)指導朗讀,啓發想象。

在講述東海之鱉對東海的描述時,通過看課件,談對大海的印象引導學生思考,你印象中的大海是什麼樣子的?在理解文字含義的基礎上師生交流,通過鱉對東海的描述,你對大海又有了怎樣的認識?指導學生朗讀,讀出大海的深大海的廣大海的美,啓發學生想象,生活在廣翱無邊的大海的樂趣又將會是什麼?引出和生活在東海的大快樂相比,青蛙的井底生活只是小快樂而已,水到渠成的揭示出寓意。

(五)歸納總結,自主解疑。

在充分理解朗讀的基礎上,學生對前面環節圍繞“誇耀”和“渺小”提出的問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獲得成功的學習體驗,從而再一次很好的揭示了寓意。

六、說板書設計

一個好的板書,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能把課文的思路、教師的教路、學生的學路融爲一體,本着板書爲教學服務的目的!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表達出長城的雄偉氣勢。

2、瞭解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知道它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及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讚歎之情。

3、知道長城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蹟,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產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4、結合理解課文,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1、圖文結合,理解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教學重點。

2、如何直到學生理解課文的觀察順序和寫作思路是教學難點。

在教學過程中,我將充分運用信息技術與教學相整合,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教學準備

PPT視頻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創設情景,營造閱讀期待。

課前3分鐘長城簡介視頻觀看(40分鐘外)

1、引言:長城,以它的雄偉壯麗吸引着千千萬萬中外遊人,許多國際名人登臨長城,留下了發自肺腑的譽美之詞。同學們,大聲地讀一讀吧。

(課件)

2、師:讀了這些了不起的國際名人對長城的讚美,你最想說什麼?

(生彙報)

同學們,帶着你的驕傲,帶着你的自豪,我們一同走進課文,請打開書17課,默讀課文,拿着筆在文中找出類似上面對長城的評價的句子。

二、默讀課文,提煉研讀專題。(探究點)

1、(生找句子: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奇蹟!)

(出示課件)

(板書:氣魄雄偉)

師:大家找的真準確。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句話吧!

2、師:請同學們再仔細地的讀課文,思考:課文中有哪些地方具體體現了長城氣魄雄偉這個特點呢?(出示課件)。大家可以先按照老師白板上的要求,先自己勾畫,再四人一小組互相交流,互相補充.(8分鐘)

(教師指導)

3、學生彙報。

三、研讀課文,探究“奇蹟”

1、體會長城長,學習第一自然段。

(學生可能彙報第一句也可能彙報第二句。)

情況A:

學生彙報第一句。

師:作者遠看長城,長城像什麼?

(一條長龍)

(出示課件)

遠看,長城像長龍,長城真是長啊!(板書:遠看長城長)

長龍一樣的長城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誰來說說崇山峻嶺,蜿蜒盤旋是什麼意思?

生:崇山峻嶺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5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您們好!我是來自黃鬆峪學區的郝月華,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北京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記敘文《我愛家鄉的柿子》。

一、教材背景分析

《我愛家鄉的柿子》這篇課文,文章語言優美,充滿兒童情趣,作者通過對柿子樹開花、坐果、豐收景象的描寫,表達了自己對柿子的喜愛之情,文章看似在讚美大柿子,實則是作者借對柿子的愛表達了對家鄉深深的愛。本單元第一課是嚴肅的詞《故鄉是北京》,學生已經產生了熱愛故鄉北京的情感,本篇課文在使學生感受到山區孩子在收穫季節採摘樂趣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到熱愛家鄉的情感。繼續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默讀課文;能夠結合生活實際展開想象和聯想;能夠結合課文內容寫一段話。

二、學生情況分析

孩子通過三年多的語文學習,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能夠初步體會文章的主要內容及課文中的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並能夠結合自身的經歷去感悟文本。

我所教的學生地處山區,大柿子也是我們這兒的特產之一,學生對大柿子並不陌生,他們對柿子開花、坐果、成熟的過程比較瞭解,更有摘柿子的親身體驗,結合自己生活實際去理解文本的內容比較容易,但怎樣讓學生體會到就是這樣平凡的柿子,平常的摘柿子事件,爲什麼在作者筆下卻變得這麼充滿生機,充滿樂趣呢?對於平時不善於觀察,寫作基礎薄弱的我們班的學生來說,體會到這一點還是有一定的難度。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的感情由愛柿子上升到愛家鄉也有一定的困難。針對本節課內容,我將主要以讀爲主線,通過教師範讀、抓重點詞句讀、創設情境讀、結合實際感受讀,對比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感受美、體會樂、領悟情來完成我的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上述本單元訓練的重點,針對教材、學生的具體情況,我確定了本課時的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教學目標:

1.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學習課文過程中,感受作者細緻的觀察,細膩的描寫。

2.抓住重點詞句,邊讀邊想象畫面,聯繫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詞句的含義,從而理解課文內容,進而感受作者熱愛家鄉的情感。

3.初步感受作者從幾方面表達自己喜愛家鄉的大柿子的寫作方法。瞭解先概括後具體的構段方式,學習概括總分段式段意的方法

4.讀寫結合,落實四年級寫話訓練點。

教學重點: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產生愛首都、愛家鄉的情感。因此我把“瞭解柿子的可愛之處和感受摘柿子時的歡樂,體會作者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作爲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在中年級段教材中,先概括後具體的構段方式是一項重要的學習內容,在本冊教材中,很多文章中也出現了這樣的構段方式,還涉及到了仿寫內容,作爲本冊中初次接觸,對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因此,我把學習歸納自然段的主要內容作爲本課教學難點。

四、教學過程分析

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第一環節:複習回憶,導入新課

字詞是文本的最小單位,是學生學習理解課文的基礎,本課雖爲第二課時的學習,也決不能忽視詞語的教學。齊讀課題入課後,我先從檢查“熟”字的讀音:“熟(shóu)透的柿子”、“柿子成熟(shú)”入手,讓學生回憶,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針對學生回答,教師及時引導,把課文內容說全面。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一個整體性的回顧,理清文章脈絡。之後出示學習提示,引導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問題

學習提示:

1.默讀課文,想一想: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喜愛家鄉的大柿子?

2.畫出相關的語句,在旁邊寫下感受。

讓學生在讀、畫、想、批的過程中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養成不懂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第二環節:品讀重點,體驗情感

“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句。”是新課標中本學段的閱讀目標。因此在教學中,我通過多種途徑,如:觀察圖畫,展開想像,結合生活等來理解課文、指導朗讀,進而使學生學會觀察事物,體會作者的情感。

在本篇課文中,從柿子開花、坐果、豐收及摘柿子、吃柿子的情形中都能感受到作者對柿子的喜愛之情,在學生品詞品句的過程中,針對段落特點進行不同的訓練。

感受美

新課改要求語文教學要加強朗讀訓練,不但要從朗讀技巧上指導,而且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在情境中體會情感,用朗讀表達情感,所以我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進行朗讀體驗。

在學習第二自然段時,從比喻句入手,從形(皇冠)、色(金燦燦)上感受柿子花的小巧精緻。第一步:作者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把什麼比作了什麼?第二步:你們見過皇冠嗎?在哪裏見過?師出示皇冠圖與柿子花的圖進行對比,(柿子花、皇冠幻燈)用形象的圖片,讓孩子瞭解比喻就是用淺顯、具體、生動的事物來代替抽象、難理解的事物。第三步:有感情朗讀,讀出花的美麗、神奇。

第三自然段寫了小柿子的可愛,學習這一自然段時,我主要採用兩句話的對比讀來體會柿子長勢之快,作者對小柿子的喜愛之情。

出示幻燈:

碧綠的樹葉間一下子冒出許許多多青裏透亮的小生命。

碧綠的樹葉間一下子長出許許多多青裏透亮的小柿子。

比較讀,你覺得哪句話好?爲什麼?

通過對比讀,讓學生體會到“小生命”寫出了作者對柿子的喜愛、珍愛,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隨機板書:小生命。“冒”體會到小柿子長勢之快。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情感後讓學生把體會到的讀出來。

“柿子的美”還表現在成熟柿子的美,請生找出從哪些詞句能感受到柿子的美,引導生抓住“閃閃發亮”“垂涎欲滴”結合圖片來體會。

體會樂

第五自然段是一個總分段式,先概括地說出“摘柿子便成了我們小孩子最快樂的事情”,再具體地寫出孩子們怎樣摘。字裏行間讓人感受到孩子們的快活。在學習這個自然段時,從人物語言、動作、神態三方面入手,感受孩子摘柿子時的歡喜。本段的學習,主要通過再現當時情景,感受摘柿子的快樂展開教學。先出示枝頭掛滿柿子的圖片,把學生帶到柿子樹下,帶入摘柿子的情境,再以填空形式再現小夥伴報告“偵察”結果的情景。“在柿子樹下,小夥伴們 地報告着着“偵察”結果:“ !”“ !” (預設:學生可能填小夥伴們爭先恐後、七嘴八舌、興高彩烈、興奮等詞來彙報“偵察”結果,“偵察”的結果可能填“快摘這個,這個熟透了。”“摘這個,摘這個,這個容易摘。”“先摘我發現的這個。”“不,先摘我的。”)此環節的設計,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並加上自己豐富的想象,盡情地體驗着報告“偵察”結果的樂趣,然後再通過朗讀來展現當時的熱鬧的場面。

本段中還包含兩處動作描寫,“爬樹”、“摘柿子”。對於這兩處描寫,我除了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想象外,爲了讓他們體會到描寫的準確性,我設計按原文填空的練習,抓住描寫動作、神態的詞語讓孩子體會作者用詞的精準、觀察的仔細、描寫的細膩。

爲了突出重點,在教學時,我出示“默讀課文第五自然段,請你用——畫出描寫爬樹和摘柿子的動詞,想一想當時的情景是什麼樣的?”,然後交流。隨機指導用“他( )地做( ),從中體會到( )”這樣的句式表達:

他( )地( )樹。

他( )地( )柿子兜。

他( )地往回一( ),柿子便乖乖地落到柿子兜裏面。

在感悟爬樹高手的所作所爲基礎上,體會摘柿子時的歡樂。

設計以填空形式再現小夥伴報告“偵察”結果的情景及按句式表達的這兩個環節,我是將課後習題“默讀課文,想一想: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喜愛家鄉的大柿子?”分步細化,這樣適合本班學生不善表達的實際情形。

學習歸納自然段的主要內容是我制定的本課教學的難點,我想以讀、悟、展的方式來解決。在體會摘柿子的快樂之後,設計師生接讀,初步感悟句與句之間的關係,瞭解段式的特點後,我又安排了用你喜歡的方式展現出本段的構段特點,我將提供一些方式供學生參考。(幻燈表格、大括號)從而突破教學難點。讓學生明白這樣的段落,第一句是概括地說,後面幾句是具體地說。概括句就是這個自然段的段意。

第六自然段的教學主要讓學生體會到熟透柿子的特點“皮薄、汁甜、好吃”,(隨機板書:品嚐)先出示圖片,(幻燈:成熟柿子圖)用圖片激發學生情感,回憶自己吃柿子時的情景,指導學生把吃柿子的快樂用讀的形式表達出來。

第三環節:讀寫結合 昇華情感

語文課標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

這篇課文在寫法上很有特點,因此在學完之後帶着學生探究作者的寫作方法:爲什麼作者能把《我愛家鄉的大柿子》寫得這樣具體生動、真實感人呢?教師引導、歸納:作者通過細緻觀察,抓住了柿子花、果的特點,從顏色、味道、樣子、摘、吃等方面進行了細緻的描寫,並在描寫過程中注入了個人情感,賦予小柿子生命,才能把平凡的柿子,平常的摘柿子事件,寫得這麼充滿生機,充滿樂趣。字裏行間,無不流露出對柿子的喜愛之情。之後,讓學生運用這種方法介紹自己最喜歡的一種家鄉特產(或蔬菜)。介紹完後,請生讀自己的作品,及時點評。對寫得好的同學以採訪形式激發情感“你寫得可真是太好了,我真想嚐嚐,這麼好的水果產在咱們的家鄉,我真爲自己生活在這裏而自豪。”

第四環節:總結提升,課外延伸

最後結合板書總結全文:作者喜愛家鄉的大柿子,不僅愛它的花,愛它的果,更愛它給孩子帶來的快樂。從字裏行間不僅感受到的是對大柿子的愛,更感受到了對家鄉的熱愛。

課標中指出“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因此,我設計了“蒐集柿子的不同吃法以及給我們生活帶來的好處。”的課下作業,體會柿子給我們帶來的直接經濟效益,令家鄉的面貌大有改觀,從而激發學生熱愛柿子、熱愛家鄉的情感。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因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地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記憶,理清文章脈絡。所以,我將板書設計爲: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6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輔讀學校教材實用語文第七冊第5課《詠鵝》。悠悠歲月,上下五千年。中國浩如煙海的古詩詞,有着如此燦爛的文化,博大而精深。唐時就有"人人會吟詩"的風尚。古詩文的朗朗上口,使人易誦易記,它那富有音樂性的節奏,至今,仍煥發出不息的藝術生命力。

《詠鵝》是一首兒童十分熟悉的古詩,不少學生在幼兒時就會誦讀。放在課文的第一篇,讓其讀讀、背背、看看圖、做做動作,自解其意,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這首詩從一個七歲兒童的眼光看鵝游水嬉戲的神態,寫得極爲生動活潑。首句連用三個"鵝"字,表達了詩人對鵝十分喜愛之情。這三個"鵝"字,可以理解爲孩子聽到鵝叫了三聲,也可以理解爲孩子看到鵝在水中嬉戲,十分欣喜,高興地連呼三聲"鵝、鵝、鵝"。次句"曲項向天歌",描寫鵝鳴叫的神態。"曲項"二字形容鵝向天高歌之態,十分確切。鵝的高歌與雞鳴不同,雞是引頸長鳴,鵝是曲項高歌。三、四句寫鵝游水嬉戲的情景:"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浮""撥"兩個動詞生動地表現了鵝游水嬉戲的姿態。"白毛""紅掌""綠水"等幾個色彩鮮豔的詞組給人以鮮明的視覺形象。鵝白毛紅掌,浮在清水綠波之上,兩者互相映襯,構成一幅美麗的"白鵝嬉水圖",表現出兒童時代的駱賓王善於觀察事物的能力。

根據學生的特點以及教材安排。

我設計的本課教學目標:

1、引導體味詩的情趣,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語感目標)

2、會認"鵝、向天、白毛、綠水、紅掌、清波",會寫"曲、波"。(技能目標)

3、逐步培養自學古詩,自吟古詩的興趣。(情感目標)

教學重點是:會認"鵝、向天、白毛、綠水、紅掌、清波",會寫"曲、波"。

教學難點是:引導體味詩的情趣,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我準備用四教時完成。第一教時通過看圖初步理解古詩的內容。第三、四教時進一步誦讀古詩,背誦古詩並做課後練習。今天我重點講一講第二教時。分四個環節教學:

第一環節:認識一位新朋友,激起學生興趣。從圖到字再到整首古詩,抓住時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爲下文學習埋下伏筆。讀出詩的味道,又讓學生趣味盎然。

第二環節:學習古詩,理解詩意。首先展示熟悉的古詩插圖,一幅切合詩意的圖畫,能使詩教學直觀化。學生點擊喜歡的古詩進行朗誦。進一步激起孩子學古詩的熱情。還採用師生扮演不同角色朗讀這首古詩,可以減輕學生思想壓力,並能引導他們去積極思維。在朗讀古詩的過程中,寓教於嬉。把理解詩意和語言訓練結合起來了。

第三環節:學寫生字。課後的二個生字是要求學會的,能力訓練的重點依然在"自己學會"讓其會自己看"曲、波"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自己會體會筆順,自己會臨寫和校正。讓學生自由選擇的權利,顯得開放自主。

最後塗色練習這一環節讓學生動動手、塗塗色,激發興趣,寓教於樂,減少了許多繁瑣的講解。同時,化詩爲畫,畫中領悟,不僅有利於學生理解古詩內容,更有利於入情入境,突破難點。

板書設計:第5課詠鵝

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

以上是我初步的設想,如果在教學中遇到問題,及時調整教學。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7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第九冊第四組中的一篇課文《黃河的主人》。這是一篇散文,讚揚了黃河上撐着羊皮筏子的艄公,憑着勇敢和智慧,鎮靜和機敏,戰勝了驚濤駭浪,因而被譽爲“黃河的主人”。課文共八個自然段,可分爲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第一小節——第四小節)寫初次看到黃河上的羊皮筏子。第二部分(第五小節——第六小節)具體寫作者看到的羊皮筏子上的情況。第三部分(第七小節——第八小節)寫坐羊皮筏子的人的感受和對艄公的讚揚。

根據教材特點和本班學生實際,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學會本課6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掌握“漂、系”兩個多音字的用法,學會“提心吊膽、嘗試”造句。

3 憑藉具體的語言文字,讓學生領悟,只要沉着勇敢、智慧敏捷,就能戰勝艱難險阻的道理。

由於學生沒有親眼見過艄公在黃河上鼓浪前行的情景,缺乏已知經驗,因此,讓學生藉助語言文字,創設情境,展開想象,感知羊皮筏子在洶涌的黃河上鼓浪前行的情景,使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所在。

我設想分成兩課時進行教學。下面說說第一課時的教學。

以問題“黃河的主人是誰?爲何稱他黃河的主人?”引入文本的學習。

接着安排三讀:一是自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通順,掃除字詞障礙。二是檢查讀,指名學生分段讀課文,其間,認識多音字“漂、系”的用法,通過聯繫生活實際、聯繫上下文、查字典等方法初步理解“膽戰心驚、如履平地、驚濤駭浪”等詞語的意思。三是默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瞭解段與段之間的聯繫,並通過媒體,瞭解羊皮筏子的製作、特徵和功能。

最後佈置作業:抄寫詞語,極書後第三題。

下面重點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

一 複習導入

在上堂課學習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議一議自己心目中的艄公形象,並相機板書:勇敢 智慧 鎮靜 機敏。通過複習勾起學生對艄公形象的回憶,自然引入到本課學習中去。

二 自讀自悟

根據學生交流的艄公形象,引導學生自讀課文,找出表現艄公精神品格的詞句進行圈畫、反覆朗讀體會,培養獨立閱讀、獨立體會、獨立感悟的能力。

三 細讀品味

這個環節在學生交流學習收穫、教師相機點撥、讀讀、品品中進行。根據學生的交流情況,抓住關鍵字詞,如“萬馬奔騰、濁浪排空”,讓學生想象黃河的氣勢之大,在對語言文字有所感受的基礎上,觀看相應得錄像,學生的體會更深了,自然就能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再來看看羊皮筏子,它只有十隻到十二隻羊那麼大,上面還有六個人和兩個滿滿的麻袋,通過黃河之險與羊皮筏子之小、輕的對比來體會鼓浪前進的危險。如此之險,我看得“膽戰心驚”,可乘客們卻“談笑風生、指指點點,那從容的神情,如同坐在公共汽車上欣賞窗外的景色”,這觀者與乘者的對比,完全是因爲艄公“專心致志地撐着篙,小心地注視着水勢,大膽地破浪前行”,學生更深地體會了艄公技術高超,透過這一系列動作,我們看見的是他那勇敢和智慧、鎮靜和機敏的優秀品質,他不愧是“黃河的主人”。

本環節中,指導學生讀文、找句、研詞,在朗讀、感悟、想象、表達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深化艄公不愧爲黃河的主人這一人物形象。

四 鞏固昇華

學了課文,你對艄公佩服嗎?請以“艄公——我佩服你”爲題寫一段話,讀寫結合,引導學生把課堂上學到的語言內化爲自己的語言,並表達出自己的獨特感受。

本文教學以“讀”爲徑,以“練”爲緯,凸現學生與文本的對話,獨立閱讀、獨立體會、獨立感悟,或在教師啓發、討論中,使學生的體驗與文本的情感更靠近,使學生的感悟與文本的內涵更吻合。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8

在這炎熱的夏季,想必大家和我一樣,對這樣的天氣不陌生吧:天低雲黑、電閃雷鳴、烏雲密佈、大雨傾盆……每當此時,您一定會擔心還沒回家的親人,一定會留戀家帶給我們的溫馨吧!不知您想過沒有:此時此刻,就連蜜蜂、麻雀、青蛙、螞蟻這些動物都要躲避起來,蝴蝶該怎麼辦呢?冀教版國小語文第八冊第24課《蝴蝶的家》就從關愛弱小生命的視角,展開了探究與思索。

縱觀整篇課文,語言優美、構思獨特、情感強烈,以問題與思索爲線,以雨天爲蝴蝶躲藏在哪裏而着急的情感貫穿全文,真切的表達了作者對幼小生靈的關愛之情。基於對教材的理解,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其中,指導學生反覆品讀,體驗情感,激發學生對弱小生命的關愛之情是本節教學的重點;讓學生體會作者善於思考、長於觀察的良好科學素養,培養學生勇於質疑、不斷探索的精神是本節教學的難點。因此我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規律,在教學中進行了這樣的嘗試:

一、渲染氣氛,引發疑惑之情

播放蝴蝶的美麗圖片,欣賞着熟悉而溫馨的場景,學生心是暖暖的,圖片將學生的目光引向了生靈的家,蜜蜂有蜜蜂的家,小鳥有小鳥的家,那麼蝴蝶的家在哪兒呢?此時,學生帶着疑問興趣盎然地走進了文本。

二、圍繞主線,品讀急切之情

在文章的處理上,我以“作者爲蝴蝶擔心的急切心情”爲主線,引導學生品讀全文,在學生對課文內容整體感知後,再次走入文本,根據閱讀提示7、點擊出示閱讀提示“你從哪些地方體會到作者爲蝴蝶擔心的急切心情”,抓住文中具體詞句互動反饋、品析感悟。

我創設情境,讓學生和着音樂誦讀,文中“喧嚷、黑壓壓、水淋淋”等詞形象地描繪出狂風暴雨、電閃雷鳴的環境,不得不讓人恐懼。對蝴蝶的刻畫“輕盈、素潔、柔弱”再加上擬人手法的使用“載不動一個水點”讓蝴蝶的形象鮮活起來,不得不讓人擔憂。惡劣的天氣與美麗柔弱的蝴蝶進行強烈對比,更激發了學生對弱小生靈、無助生命的關愛之心。“想到這裏……”此時,孩子們已感到着急了。麥苗搖曳、花兒抖動、水珠滾墜、樹葉翻轉,屋宇、樹林、麥田、石橋都不是蝴蝶的家,一遍遍的設問、一個個的猜想、一次次的否定,蝴蝶的家究竟在哪兒?這份神祕來自於孩子們對蝴蝶的關愛,正是這種關愛使他們又增加了一份憂慮與着急,同學們在讀中想、讀中悟、反覆誦讀,漸漸地,他們的神情激動起來,一個個小臉兒通紅,雙眉緊蹙,眼睛裏流露的是焦急與擔憂,他們的心已深深地被蝴蝶牽引了,不由自主地焦急的問着。 “一定藏在”“一定美麗而香甜”“一定是這樣的”配着陽光下的蝴蝶圖,和着動聽的音樂,課堂上洋溢的是孩子們的純真與善良,他們激情盪漾,將自己的着急之情轉化爲一份純真的祝福,此時,他們已完全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課文之中……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9

一、說教材

這篇課文講得是在武器高度發達的今天,長城磚失去了自信,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低下,最無能、最可憐的磚,有一天它被運往美國一座大城市展覽,在人們的讚揚聲中,它重新認識到自己的價值,懂得了要自尊自信的道理。本文思想教育內涵豐富,融愛國主義教育與人生觀教育爲一體,有利於學生從中受到自尊自信的教育。

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進一步訓練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並能抓住課文主要內容,根據這一訓練重點,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是:一、引導學生初讀課文、理解詞句,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練習抓住課文主要內容;二、聯繫生活經驗理解課文內容,從文中受到自尊自信的教育。根據教學目標,我確定本文的重點是長城磚的思想轉變過程,難點則是讓學生明白課文所告訴人們的道理。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教學的核心目標是“具有獨立閱讀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因此,本課的教學我將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採取情境教學與探究性學習相結合的模式,教學思路如下:

創設情境,設疑——自讀自悟 ,質疑——小組合作 ,解疑——師生互動,釋疑——回顧內容,悟情。

2、學法

結合教法,根據本篇童話生動有趣,含義深刻,但不易理解的特點,在教學中我將運用我校語文創新教學改革所倡導的“串疑導學”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又適時地予以點撥指導,學習步驟如下:

初讀課文——發現提出問題——獨立探究——合作討論——彙報交流——反思領悟。

三、說課前準備和資源索引

遠程教育建設工程爲我縣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和普及增添了新的閃光點,而其中豐富的教師備課上課素材爲我們運用多媒體手段上課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在教學適當合理的運用遠程教育資源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對教學重點、難點的理解。在上《長城磚》一文前,我先從中央電教館資源服務系統中下載有關該課的備課資料和媒體素材,這些素材直觀形象,對於創設情境突破本課教學難點有較大的作用。同時上網查找有關長城磚的資料,將這些素材整合成本課的教學課件。還讓同學們在課外收集有關長城和長城磚的資料,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更深入理解。

四、說教學設計:

1、創設情境,設疑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爲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我首先播放一段從資源服務系統中下載的長城美景以創設情境,再出示長城磚和紅磚的對話。我適時地激發興趣:“這天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自以爲最無能、最低下、最可憐的長城磚,居然被人們掀下來,送上飛機,來了一次奇妙的旅行,在旅行中,發生了什麼故事呢?”從而從有趣情境中順利地將學生導入新課的教學中。

2、自讀自悟,質疑

接着,我引導學生首先通讀閱讀提示,明確探究目標,然後讓學生自由地、快速讀課文,想想自己讀懂了什麼,並用筆劃出不懂的地方。讀完後,結合閱讀提示提出幾個有價值的問題。在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後,馬上進入下一個教學環節:

3、小組合作,解疑

著名的教育家、文學家葉聖陶老先生曾經說過“教是爲了不教”,新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 “教會學生學習”是現代教育的潮流,而合作學習、自主探究就是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體現。因此,我校語文創新教學所倡導的“串疑導學法”就是讓學生敢於提問,敢於自己解決問題,善於同學之間合作交流解決問題,在小組合作中同學們先交流自己讀懂了什麼,再合作探究自己不懂的問題。通過小組合作把一些基礎的問題,如自慚形穢、妄自菲薄、神采飛揚等詞語的理解在同學們的自主探究中迎刃而解,而那些不能理解的問題則請求同學老師幫助。這樣,在融洽而充滿鼓勵的合作氣氛中學習,學習效果無疑是最佳的,也更加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協作精神。

4、師生互動,釋疑

通過小組交流解疑,剩餘問題的焦點很自然地就集中在促使長城磚思想轉變的原因和如何認識到要自尊自信的道理上。這時我並不先直接解決問題,而是着重引導學生朗讀。因爲朗讀是語文教學最經常最主要的教學形式,作爲語文教師,我們不僅要努力爲學生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還要通過朗讀讓學生釋放情感。在指導朗讀之前,爲激起學生的自豪之情,我先播放了一組長城美景圖片。在學生熱情高漲時,我讓學生注意一些最能體現人物思想感情的詞,試着讀給同桌聽,看能否表達自己的情感,然後放聲朗讀,讀給大家聽,要把熱愛、讚美之情在朗讀中酣暢淋漓地表達出來。我還特別注重了指導學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懂得課文中人物的身份、心情和性格,體驗文中人物的心境,並以現場小記者採訪的形式讓學生以所讀角色身份談參觀後的感受,例如:大學教授激動的心情,華僑老夫婦的自豪與愛國等等……通過誦讀悟情與發散思維,答案就在同學們有感情的朗讀和有趣的語文實踐中自然而然地得出來了,從中既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與口語交際能力,更有效地訓練了學生的語感,發展了想象力和個性化理解能力。

5、 聯繫實際,悟情

語文學習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求知、學會思考、學會做人。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場景:小明連續兩個單元測驗都不及格,禁不住垂頭喪氣地說:我真沒用,肯定不是塊讀書的料。如果你是小明的同桌,你要怎麼勸服他呢?同學們紛紛舉手發言,爲小明出謀劃策,鼓勁加油,這時我因勢利導,佈置以下課外活動任務:

6、課外拓展,延伸

(1)你是如何理解文中最後一句話的?你也有過“妄自菲薄”的經歷嗎?你當時是怎樣克服的?

(2)蒐集交流有關自尊、自信、自強的事例,以“朋友,你要自信”或“擡起頭來,前進!”爲題開一次演講會。

五、說板書設計

本文的板書圍繞長城磚的思想轉變過程即由“自慚形穢”到“自尊自信”的轉變,突出轉變的原因是讚美,點明瞭只有認識到自己的真正價值才能自尊自信自強的道理。

六、說教學預測

本文的教學,我始終以一個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參與者、合作者的身份巧妙設疑,激趣導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探究課文內容和進行語文實踐的興趣,合作學習,朗讀妙悟,理解了課文內容,進而受到自尊自信的教育。但是由於本人的經驗和水平有限,本課教學設計還需要不斷改進,敬請各位評委和老師批評指正。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10

一、說教材。

(一)教材簡析

《給予是快樂的》是九年義務教育蘇教版國小語文第九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記敘文主要寫了保羅在聖誕節之夜與一個小男孩在短暫的接觸中,由誤解到理解的變化過程,揭示了"給予是快樂的"人生哲理。

全文共13自然段,第一段(1—5)寫保羅以爲小男孩想得到新車,結果錯了。第二段(6—11)寫保羅以爲小男孩想坐車炫耀自己,又錯了。第三段(12—13)寫保羅與小男孩度過難忘的夜晚,並懂得"給予是快樂的"道理。

本課語言文字比較樸實,內容比較淺顯,揭示的道理比較明顯。

(二)教學重點、難點

“獲得”與“給予”的矛盾化解、誤解到理解的變化過程、昇華人物品質是教學重點。

(三)設計理念

突出語文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本特點,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由淺入深地引領學生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價值觀,從而走向精神的極高境界,給學生以心靈的震撼。

(四)教學目標

鑑於《語文課程標準》,按照三維立體的設計理念以及認知水平目標設定如下:

1、知識和能力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讀課文,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組詞。

2、過程與方法目標:(1)會用“炫耀”、“懂得”造句;(2)理解感悟課文。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憑藉課文具體語言材料,獲得"給予是快樂的"的真切體驗,激發助人爲樂無私奉獻的精神。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學生實際和教材的特點,我主要採用討論、探究、合作的方式,讓學生通過思考討論朗讀等方法,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文章的中心。

三、說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共分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學習生字新詞,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今天,我主要來談第二課時的教學。整節課的教學設計分四個環節:

1、激趣導入。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產生想要學習的要求,我打算引導學生來談自己感到快樂的事,我預設孩子會說的無非是得到老師表揚,受到家長的禮物。這時,我總結大家在獲得的時候會感到很快樂,再提出課文中的保羅卻有另一種感受,他認爲“給予是快樂的”出示課題,研讀課題,然後提出,“給予”意味着付出,失去,怎麼還會快樂呢,這是怎麼回事,引導學生自讀課文。進入第二個環節,初讀課文,

2、初讀課文,這個環節主要是對學生的預習情況作一個瞭解,對學生的餓認知水平摸個底。安排的內容是認讀理解生字詞。多種形式檢查朗讀。

3、學習課文。這是本節課的重點,主要有以下幾個環節:

(一)再讀課文。思考三個人物中給你印象最深,最令你感動的是誰?和你的小組成員討論一下。(指名說)這裏預設學生會認爲小男孩最令人感動,接着再問爲什麼呢,小男孩什麼最令你感動?畫出最令你感動的句子。

(二)組織交流

圍繞學生覺得令人感動的地方進行重點教學,打算採用說理由,讀出感受,採取多種形式朗讀,個別讀,合作讀相互穿插,務必使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真正理解感悟語言文字。

(三)激情渲染,感情昇華

在這個環節打算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帶大家去看看聖誕節的晚上熱鬧的大街,歡樂的人們,美麗的櫥窗。讓學生在震撼中理解小弟弟的不幸和那天晚上的幸福,進而體會小男孩關愛弟弟,思想高尚,體會保羅真正懂得了給予是快樂的原因,解決課後問答“爲什麼這個夜晚對他們三個人來說都是難忘的”

(四)積累拓展

俗話說,情動而辭發是完美的閱讀過程,學到這兒學生自然有許多話想說,這個環節首先就讓學生來談談自己學完後的感受,

現今語文的教學不能再向過去只圍繞書本來教學,而是應該有開闊的語文教學方式,這裏我打算提供學生一些可以積累的東西,如:相關的名人名言,一首小詩,一些故事等等。

四、說作業安排。

作業以超市自選的形式出現,讓學生任選2題來完成,這個設計是力求體現不同要求,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要:

(1)視自己的能力熟讀,講故事給朋友聽。

(2)喜歡寫作的同學用靈動的筆寫生活中"給予是快樂的"故事。

(3)蒐集"給予是快樂的"故事閱讀。

總之,這節課是根據本年級學生的特點,讓他們在讀中瞭解課文內容,在讀中培養閱讀能力,在讀中發展思維,在讀中陶冶情操,爲學生營造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課堂。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11

一、說教材

《尊嚴》是人教版六年制國小語文第八冊2單元第七課的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從文章內容體會思想。本篇課文描寫的是美國石油大王哈默年輕時的一個故事。在一個寒冷的冬天,在逃難的路上,他飢寒難忍,但是他拒絕了送到面前的食物,理由是他不能白吃人家的東西,只能在幫忙幹完活以後,他才吃這份食物。後來,他留在傑克遜家裏幹活,成爲莊園裏的一把好手。從這件事可以體會到,尊重自己,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所以引導學生從描寫年輕人神態、動作和語言的句子中,體會到年輕人自尊的品格;從傑克遜大叔對女兒的談話中,認識到這種自尊的可貴,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編者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進一步訓練學生從文章內容中體會思想的能力,同時使學生從哈默的故事中受到教育,樹立自尊、自強、自立的精神。他是一個要通過自己的勞動換取食物的人,表現出年輕人是一個有尊嚴的人。薄白鷓稀筆強翁獾拿稱,也是貫穿全文的主旨。但是空洞地告訴學生“尊嚴”的意思反而會讓學生難以理解,應該注重讓學生在人物分析中體會理解感悟。課前還可以佈置學生蒐集有關“尊嚴”的人生格言。從描寫年輕人神態、動作和語言的句子中。如,年輕人“臉色蒼白、骨瘦如柴”,可是當食物送到他面前時,他問的是,“您有什麼活兒需要我做嗎?”當聽到“沒有”時,他的“目光頓時灰暗了”,“喉結上下動了動,說:’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東西,我不能不勞動,就得到這些食物!’”在要求先吃飯再幹活時,他仍堅持:“等做完了您的活兒,我再吃這些東西!”爲了加深學生對年輕人自尊人格的瞭解,可以啓發學生想象他的心理活動。如,當食物擺在他面前時,從他說的話裏想象他是怎麼想的;當聽到“沒活”干時,他會怎麼想;當傑克遜大叔要他捶背時,他又是怎麼想,從而深入體會他自尊自強的品格。還有對傑克遜大叔的話的理解是一個難點,“別看他現在什麼都沒有,可他百分之百是個富翁,因爲他有尊嚴!”可在班上組織討論,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的具體事例談自己的理解,學生能理解到什麼程度就到什麼程度,不做過高要求。

二、說教法及學法

因爲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以本課的教學方法確定爲多媒體直觀法、閱讀討論法、以讀代講法、以讀促寫法,並且整堂課將以“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洋思教學模式爲主框架。

三、說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學會本課四個生字(呈、憊、堪、捶)

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對話”部分;學習運用“從內容體會思想”的方法,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體現人物的品質。

情感目標:讓學生體會哈默美好的形象和人格魅力。教育學生從小就要有自尊心,無論在什麼時候人都要有尊嚴。

四、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假如你是一個飢腸轆轆、筋疲力盡的逃難人,有人將食物送到你面前,你會怎麼做?(出示課文插圖)可是有一個年輕人他沒有這麼做,這究竟是爲什麼呢?讀完《尊嚴》這篇課文,你就知道了。(這樣設置懸念,激發學生探求原因的慾望。)

(二)展示學習目標,引導學生自學質疑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於疑”。課堂教學引導學生質疑問難,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創新思維。

1、根據閱讀提示自由讀書感悟,勾畫出描寫年輕人神態、動作、語言的句子,想一想,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地方不懂?同桌相互交流各自讀懂的和不懂的問題。(這個環節是學生動口、動腦、動手,理清了文章的結構,培養了自學能力和團結協作的精神。)

2、質疑問難。學生通過讀課文提出問題、歸納:年輕人爲什麼拒絕擺在他面前的食物?當聽說“沒活”時,他爲什麼不高興?當聽傑克遜大叔說要他捶背時,他爲什麼又高興起來?爲什麼他會從一無所有到後來擁有一筆讓所有美國人羨慕的財富呢?

(三)小組合作學習、探究交流。(探究剛纔質疑的問題)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奧祕在於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語文課程標準》也提出以學生是語文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

1、分小組合作學習。重點通過年輕人的神態、動作、語言,想象他當時的心理活動,體會他自尊、自強的精神。學生在朗讀中提出不懂的問題,如食物擺在年輕人面前時,從他說的話裏,你知道他是怎麼想的嗎?當聽說“沒活”時,他會怎麼想?當聽傑克遜大叔說要他捶背時,他又會怎麼想?學生在提出問題後又進行朗讀,實現在讀中問、問中讀。(這個環節設計是讓學生洞察、分析人物的內心活動,從內容體會思想,加深對年輕人自尊人格的理解。學生在讀中問、問中讀,在讀中感悟,邊讀邊想,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學生在自讀自問中和文本、教師、同學進行着心靈的對話,情感得到了昇華,個性得到張揚。)

2、說一說、演一演、議一議

(1)說一說

學生自由說出文中自己最喜歡的語句或感受最深的地方。

(2)演一演

在學生自由暢談後,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對話”部分和欣賞即興表演“對話”部分。(請兩位學生分別扮演傑克遜大叔和年輕人,其餘幾個學生扮演逃難人進行現場表演,本課的重難點就在寬鬆的氛圍中得以突出和突破。)

(3)議一議

引導討論要放開,自由表達,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學生要聯繫實際,說說自己的體會。有的學生針對當今社會上肢體健全的人而在街上行討的行爲表示鄙視,同哈默相比,簡直毫無尊嚴可言;有的學生針對成績差的學生懶惰、撒謊的壞習慣提出批評和忠告,教他立志做一個有尊嚴的人;有的學生針對自己作爲一個班幹部談了如何做一個講誠信、熱心幫助別人的有尊嚴的人。學生的獨立見解和獨特感受。讓人深受感動和啓發。學生很輕鬆地體會到:尊嚴是一則廣告;尊嚴是一種力量;尊嚴更是一種崇高。尊嚴對一個人多麼重要!他能改變一個人的人生,人有了尊嚴會不斷髮奮努力。尊嚴是一筆無價的精神財富,用勞動可以創造財富。鼓勵學生從小就要有自尊心,無論什麼時候都要有尊嚴。(這個環節的設計,學生的思維得到發散,從課文的內容想開去,培養了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和想象力,學生的品格受到了陶冶。)

(四)交流收集有關“尊嚴”格言

格言如:尊嚴就是拒絕乞討;尊嚴就是以自尊贏得別人的尊敬;人必自敬,然後人敬之。(加深對《尊嚴》內容的理解,進一步深化文章主題。)

(五)教師總結並佈置作業訓練

1、總結

課文是運用哪些描寫方法表現出年輕人自尊自強的品格;作者在寫作方面有哪些值得我們借鑑;哈默在哪些方面的人格魅力值得我們學習。(這部分注重讓學生進行自行總結梳理)

2、作業佈置(第一項作業儘量當堂練習)

(1)模仿格言的寫法,把自己對尊嚴的理解用一句話寫出來。(如:尊嚴,就是拒絕乞討。尊嚴,就是以自尊贏得別人的尊敬。人必自敬,然後人敬之。尊嚴是一個人一生中最寶貴的東西;一個人其他什麼東西都可以放棄,惟有尊嚴不可棄之。)

(2)課外找一找有關表現一個人尊嚴的文章來閱讀。

以上幾個步驟安排,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張揚了學生的個性,體現了課程的開放性和彈性,實現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體現了大語文教育觀,構建了課內外聯繫、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課程體系,同時強調了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學習,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爲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給學生搭建了一個良好的、健康的、自主的發展平臺。

五、說板書設計

尊嚴

年輕人傑克遜

讚賞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12

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今天我要進行說課的課題是《火燒雲》。

一、說教材

教育科學版四年級語文下第二課《火燒雲》是我國著名女作家蕭紅的一篇散文。作者以生動、準確的語言,描繪了火燒雲從上來到消失過程中的顏色和形狀的變化,展現出絢麗多彩、神奇美妙的大自然景觀,抒發了作者熱愛大自然、嚮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通過學習本文,可以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情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這篇課文共七個自然段,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寫火燒雲上來時,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

第二部分寫火燒雲的顏色、形狀在不斷變化着。

第三部分寫火燒雲下去了。

全文緊緊抓住“變”來寫。火燒雲顏色與形狀的變化之快、變化之多,是火燒雲的特點。瞭解作者運用聯想寫火燒雲顏色和形狀變化的方法是本課的重點。作者在描寫時注意抓住火燒雲顏色變化和形狀變化“多”“快”的特點來寫。

《語文課程標準》對閱讀提出的目標:“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收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本文作者以形象、生動的語言和合理的想象,描繪出了火燒雲的奇妙景觀,爲我們展示了一副絢麗多彩的圖畫,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景觀的喜愛與讚美。

因此,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和積累材料的方法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安排了一課時的教學。

四年級的學生喜歡活動、好奇心強、好幻想,以直觀具體的形象思維爲主,對事物的理解大都建立在直覺和經驗上。(學生情況分析)

根據新課標的精神和學情分析,我從三個維度分析教學目標和確定教學重點、難點。

1、知識和能力:

a.正確讀寫“笑盈盈、乘涼、鎮靜、恍恍惚惚”等詞語;

b.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喜歡的段落;

c.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合作學習能力及語文學習能力;

d.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觀察自然的興趣。

2、過程和方法:學生聯繫自己生活中的經驗,發揮想象力,自由、努力地去體驗課文中的情感,生髮出自己對火燒雲和自然的美的認識與體驗,並試着用自己的話把它說出來。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能感受到一些字詞的表現力,初步體會到想象在情感表達上的修辭效果,激發出對自然的喜愛之情。

其中,在反覆朗讀中瞭解火燒雲的絢麗多彩和美妙奇異,產生熱愛自然、觀察自然的興趣是教學重點;體會想象的修辭效果,學習作者觀察實物和積累材料的方法是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

根據課程標準和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認知規律,本次教學採用直觀教學法,運用多媒體和課本插圖讓學生整體感受火燒雲變化的全過程;用多種形式的朗讀法來逐步深化學生的情感體驗;利用自由談感受的方法來激發學生對火燒雲、對自然的想象力和口語表達的能力。爲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突破難點,宜將情景教學法貫穿教學始終,並輔以重點詞句突破,圖文結合,反覆誦讀等教學方法進行教學。主要採用了課前蒐集資料,質疑問難,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採用現代教學手段,配合板書與多媒體設備,努力爲學生營造一個開放而富有活力的學習氛圍,提供展示的機會,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三、說學法

教學圍繞着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組織。在這節課的教學環節的設計上,我始終遵循“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以自主探究爲主線”的原則。以課文題目爲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然後組織學生探究並體驗,最後結合實際進行拓展延伸,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四、說教學過程

1、情境導入

用課本插圖和事先準備好的圖片讓學生看圖談感覺,引導他們說出對於自然的喜歡、讚美之情。由此,自然過渡到課文《火燒雲》的學習。(設置情境是爲了引導學生的注意力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調動起學習的興趣。)

2、字詞認讀

要求學生自學,運用互相幫助、查字典、小老師等形式自主學習,最後由教師檢查和糾正,進行鍼對性教學。(根據三年級學生的能力,爲了增強其學習漢字的自覺性和自學能力,這樣,可以加強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學會合作學習和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效率。)

3、反覆閱讀,體驗情感

首先,可以讓學生自由朗讀,初步感知課文大意和情感態度,找出喜歡的句子,說說讀後感。接着,開火車讀,檢查閱讀情況,讓學生們互相糾錯。

然後,再讀課文,細細體驗,進入段落學習。這是教學的重點。教師指名讀,學生評價。

(一)來由學生一步一步揭開教學程序,二來使學生學會評價自己和他人,從而發揮學習的主體性。

教師提問

(一)什麼叫“火燒雲”呢?請從課文中找出一句話來回答。

(二)火燒雲上來後,地面上發生了哪些變化?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

想象一下:

(三)地面上還有哪些事物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四)第三自然段這一段寫了火燒雲的什麼變化?把描寫火燒雲變化的詞語畫下來。

(五)從這麼多的顏色中你知道了什麼?

(六)想象:火燒雲還可能有哪些顏色?

(七)全班一起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我用幾個問題將教學重點逐步呈現出來,使學生隨着思考的深入來體驗到課文的情感。學完課文後,讓學生再一次富有感情的朗讀,強化體驗到的情感,領略語言之美。我用問題情境來引導教學,主張學生自主學習,從而逐步完成教學重點。)

最後,全班齊讀(體會火燒雲的多變)。(先小組合作,再進行比賽,在愉悅活潑的氣氛中解決教學難點。)

4、佈置作業

⑴背誦全文。(在理解和體驗的基礎上背誦課文,強化教學效果和昇華情感體驗。)

⑵學習課文中的想象和聯想,利用想象和聯想自由地寫兩到三句關於景色的句子。(這項作業採用“下保底,上不封頂”的原則進行評價。)

5、評價小結

你們真會思考!你瞧,祖國的語言文字真是太美妙了!一個“燒”字既突出了火燒雲上來時天空的顏色,像火一樣紅;又如同熊熊燃燒的烈火一樣有氣勢,給人一種動態變化的感受。希望同學們在課餘時間能多細心地觀察大自然,相信你們會有豐富的收穫。

五、板書:

(因爲《火燒雲》是篇景物描寫的散文,邏輯性不強,而意象性很強,所以我用詞語式板書,用幾個關鍵詞突出中心意象:)

火燒雲

顏色一會兒……一會兒……

一會兒……一會兒……

變化

馬:形狀狗:獅子:

(板書設計抓住重點詞語,引導學生加以概括歸納,有利於概括能力和佈局謀篇的能力。它是施教的“藍圖”,是教與學思路的體現,是一篇課文教學的縮影。)

六、結束語

各位領導、老師們,本節課我根據四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採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教師的“導”立足於學生的“學”,以學法爲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氣氛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13

一、說教材

《鳥的天堂》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第十一冊第六組課文中的首篇精讀課文。著名作家巴金以生花的妙筆記敘了他和朋友們兩次遊歷“鳥的天堂”的不同見聞及感受,表現了大榕樹的龐大、茂盛,以及被稱作“鳥的天堂”裏羣鳥歡鬧名不虛傳的奇異景象,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與讚美之情。

課文語言質樸,動靜結合,美不勝收,觀察有序,筆法細膩,易讀易記,情感真摯,給人以一種美的享受。

本文位居第六組課文之首。而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與舊版教材有別,現訓練重點是要在理解課文思想內容的同時,體會並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選編本文的目的在於:1、使學生感受大自然在人類保護下充滿生機活力的美,增強環保意識;2、使學生領悟作者描寫景物和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閱讀能力和作文能力。第七組課文的學習又得以“領悟作者的表達方式”這一訓練項目爲理解憑藉與基礎,是第六組新閱讀學法要求的再次應用。學好此文是日後學習其他同類型課文的憑藉與基礎,能起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作用。爲此,該文是本組課文教學的“重要練兵場”。綜合考慮教材內容、特點及編排意圖,從本地區學生的實際出發,參照“語文課程標準”精神和“教學大綱”要求,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確定如下重點及難點。

(一)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目標。

①學會3個生字:巢、梢、暇。

②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糾正、逼近、做巢、樹梢、靜寂、應接不暇。

③理解重點句:

Α、我有機會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樹,枝幹的數目不可計數。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裏。

Β、那麼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着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С、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2、能力訓練目標。

①熟讀課文,理清脈絡,學會按作者遊覽順序給課文分段並概括段意。

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自己喜歡的部分。

③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歸納文章中心思想。

④領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點進行靜態、動態描寫和寄情於景的表達方法。

3、德育滲透目標。

感受美景,培養保護環境,護我綠色家園的環保意識,受到熱愛大自然、熱愛美的教育與薰陶。

(二)、教學重點

1、瞭解大榕樹的外形特點,體會衆鳥紛飛的壯觀景象,真正理解“鳥的天堂”的含義。

2、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三)、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含義較深的句子,詳見“知識教學目標③”。

(四)教時安排

鑑於本文是本組課文的重要“練兵場”,考慮到少數民族地區學生基礎不到紮實、領悟緩慢等情況,爲了切實做到學練結合,我給學生以充裕的學習時間,確定用3課時來完成教學任務。

第一課時:①先讀“導讀”,明確目標。②緊扣“鳥的天堂”做有序展開。

第二課時:自主研讀,合作探究,精讀細品“大榕樹”和“衆鳥紛飛”,領悟表達方法,讀寫結合。

第三課時:加深理解,探究意義;綜合實踐,煉就能力。

二、說學情

本班學生均爲山區的少數民族農家子弟。學生的課外資料較爲缺乏,但他們都有向學之心。聽、讀的能力稍好,說與寫能力方面還存在相當大的缺陷。其想象能力、欣賞能力較爲低下。對課文的領悟過程較爲緩慢,課堂教學不能操之過急。但作爲六年級的學生,他們具有一定的語文知識基礎,具有一定程度的自學能力,懂得分清文章的主次。學習過《海上日出》等多篇描寫大自然景色的文章。

三、說教學方法

“教”最終是爲了達到“不教”(葉聖陶語)。教師的教在於相機誘導,不在於全盤授予。對於語美意勝的此文教學,不但要求能理解課文思想內容,最爲重要的還要學習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領悟方法又必須以充分感知理解爲根基,結合平時學生怕作文的實際,我注意做到實施“立體的語文知識循環復顧”教學,做到知新要復舊,知識教學循環復顧;作文訓練要在平時教學中分散隨機進行,形成合理梯度,循序漸進,根據學生思維由具體形象思維上升到抽象邏輯思維的思維發展規律以及及時複習防止遺忘規律,遵循讀寫結合原則,我採取“弄明整體要求——明確題解探中心——中間突破各開花——隨時知新復舊——綜合實踐煉能力”的方法進行教學。

四、說學法

本文語言淺顯,學生理解內容的難度不大。但由於學生年紀還小,所知有限,類比推理與歸納綜合能力還不夠好,領悟表達方法是有一定難度的。課堂教學要做到教學同步,教學互動,師生互動。學生學習要由過去舊式的“吸收——儲存——再現”轉向走“探索——轉化——創造”的學習新路子。爲此,我指導學生用“明確目標要求——整體感知理線索——次要內容以讀輕帶過,重點部分精讀細品多思——圖文結合多想象——隨時知新復舊——綜合實踐煉能力”的方法來學習本課。

五、說教學程序

有序、緊湊、合理,遵循學生認知規律所作的教學程序,就能充分調動學生思維,使其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我這樣設計本課的教學程序。

(一)、先讀本組課文“導讀”,開宗明義交待教學目標。

心理學實驗表明:強烈的目標意識是導讀成功的關鍵。閱讀之前,目標明確與否效果大不一樣。設計步驟一,能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全組課文的訓練重點,學習纔能有的放矢。

(二)、緊扣“鳥的天堂”做有序展開。

“鳥的天堂”是本文的環繞中心。由於本組教學重在於從理解思想內容的基礎上領悟表達方法。爲了達到目的,勢必要緊扣“鳥的天堂”這一中心作“大文章”。

1、審題設疑,揭示題意。

設問:看到題目後,你有什麼疑問?讓學生充分質疑,估計大部分學生會提到:①“天堂”指什麼?②“鳥的天堂”又指什麼?在哪裏?爲什麼稱爲“鳥的天堂”?③“鳥的天堂”裏有什麼?是不是有很多鳥?等等問題。

題目是文章的窗口,其往往起着提示全文、點明中心的作用。讓學生質疑“題眼”,可以形成“閱讀期待”心理,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興趣,體現自主、探究精神。

2、明確題義,簡介“鳥的天堂”。

3、整體感知理線索。在學生充分質疑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讀自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爲此,我設置瞭如下思考題:①作者幾次去“鳥的天堂”,分別是在什麼時候去的?②每次各看到了什麼?③小組討論,劃出作者每次去“鳥的天堂”時的感受的語句。這些問題較爲淺顯,學生完全有能力自行解決。教師放手讓學生去學,儘量輔導後進生。設置自學要求,目的在於充分發揮學生自主能動性,讓其讀通課文,而且把握好作者的思路,理清課文的線索,以達到整體感知的目的。

4、依據設問,中間突破,理清脈絡。

引導學生抓住設問答案中的“第一次、第二次”及“第二天、這一次”等字眼,從層次明顯的中間部分突破,劃分段落,理清脈絡。

5、自學生字詞,指導正確讀寫詞語。

6、以讀代講輕帶教學第一段,只要求理解大意,瞭解遊玩的時間、心情等即可。因爲學生在對“九義”第八冊教科書第五組教材的學習過程中,已懂得“分清文章的主次”,在此處教學就讓學生復顧舊識加以應用,以求實現“立體式學習”,最大程度提高教學效益。

7、達標測評:選詞填空。

靜寂安靜沉寂喧鬧

①鄉村的午夜是多麼的()啊!②同學們正在教室裏()地學習。

③小艇漸漸遠去,水面上漸漸()下來,只見月亮的影子映在水中。

④船隊一靠岸,海灘上就()起來。

(三)、自主研讀,合作探究,細品“榕樹”。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語文教學大綱》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1、爲了達到讓學生多讀多感悟的目的,又要避免形式單一的純朗讀活動,我結合課文內容設置多種讀法來激發學生讀課文的興趣。①重點讀此段課文,小組讀。②品詞細讀“簇”。“一簇簇樹葉伸到水面上”與“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中的“簇”先後換用“片”、“束”來讀一讀。③比較讀第六自然段。我說“許多株”,朋友一說“只有一株”,朋友二說“是兩株”。④表演讀“逼近”。讓一名學生當“榕樹”,靜立於講臺一側。另一名學生當“小船”。其餘學生讀“我們的船漸漸逼近大榕樹了”,“小船”(學生2)慢慢靠近“大榕樹”(學生1)。⑤學生畫船移動圖讀“我們的船漸漸逼近大榕樹了”,以弄清作者觀察基點的變化過程。⑥圖文結合讀,觀察課文插圖1(大榕樹),精讀細品“知識教學目標③”中的A句。⑦結合山區學生生活實際讀“知識教學目標③”中的B句。引導學生結合平時多見綠葉和在陽光照射下綠葉上的水珠明亮晶瑩的情景來理解該句子意思。

2、在多種形式讀中,逐步完善板書。

3、讓學生根據板書提示的觀察方法,引導山鄉學生結合日常生活所見例一簡明提綱

——椰子樹。

(四)、精讀“衆鳥紛飛”場面,領悟表達方法。

1、小組讀“衆鳥紛飛”段落。

2、藉助插圖2,略說大意。

3、討論釋詞“應接不暇”(可讓學生用動作來表演)。

4、指導學生體會“衆鳥紛飛”景象,指名分句子以每人讀一句話接連不斷地讀的形式讀第12、13自然段,以顯示紛飛,熱鬧的場面氣氛,爲學生的感知理解創設一定的情景氣氛。

5、按原文填空,領悟總寫與特寫相結合的表達方法。

我們繼續拍掌,樹上就變得()了,到處都是(),到處都是()。(),(),(),(),有的站在樹枝上(),有的()起來,有在()翅膀。

6、逐步完善板書,同時循環復顧“九義”教材第九冊第八課《十里長街送總理》中“迎靈車”部分,說一說文章如何突出“人海”中具有代表性的具體形象:老奶奶(老人)、青年夫婦(青年)、紅領巾(小孩)。並與本文中總寫“衆鳥紛飛”場面與特描“畫眉鳥飛”互相結合的表達方法進行類比,引導學生加以理解表達方法,形成記憶網絡。

嘗試練習:依照本文寫法,用幾句話寫出“課間十分鐘”時同學們在操場上盡情玩耍歡快熱鬧的場面,要求一定要用上句式“有的……有的……有的……”。

(五)、緊扣最後一句話,體會五處“鳥的天堂”的作用與含義,趁勢歸納中心。

(六)、品讀板書,整體領會。

(七)、朗讀全文,加深鞏固。

(八)、主動探究,不忘“環保”。在大力提倡“保護生態環境”的今天,重讀本文意義猶大。在學習本課前,我讓學生先重新讀第九冊教材第28課《大瀑布的葬禮》和本學期教材第9課《只有一個地球》兩篇課文,給新課教學鋪墊更廣闊的空間。在新課教學時我讓學生以“自願組合、小組合作”的方式開展討論:爲什麼這個地方會成爲“鳥的天堂”?

引導學生根據“河、樹、鳥、人”四者之間的相互關係,加以研讀課文,以“自願組合、小組合作”方式來開展討論。引導學生根據課文的內容和具體的語句,並適當合理展開想象,自由地說自由地議,再選出小組代表進行辯論,探究四者間的生態循環關係與作者“的確是‘鳥的天堂’感受的由來。在學生充分地議的基礎上,教師加以歸納整理,最後用投影出示四者關係,讓學生加以對照。

(九)、綜合實踐,煉就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本篇課文後面附有一個“爲導遊寫一篇解說詞”的選作題,其目的是爲了深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加強練筆。早在學生就讀五年級第一學期時,就已經進行過“小小導遊員”口語交際訓練。對此實踐活動,可在課前讓學生“自願組合、小組合作”搭配成“旅遊團”加“導遊”的形式,充分利用“小組”羣體力量廣泛蒐集材料,試學寫解說詞。組織學生開展“模擬導遊”活動,評選優秀導遊,以激發學生興趣,煉好學生能力。

(十)、作業佈置。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課文。擴寫本課學習過程中所進行的習作訓練項目。

六、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將有利於教學和複習鞏固。爲了突出本文的文章結構思路,順着課堂教學認識過程,感受本文的構思美、自然美;爲了讓學生更充分地感受和領悟本文的篇章寫作手法,我採用順序系統構框板書的方法。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14

(一)交流資料、激趣揭題、導入新課

同學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即將來臨,課前老師佈置同學們收集有關中秋節的習俗,關於月亮的民間傳說、月球的知識等。今天我們一起談談對月亮產生過的奇妙想法,發生過的和月亮有關的故事好不好?

1、同學們交流課前蒐集到的有關月亮的資料。

2、出示課文中的明月圖,播放《月光曲》。

3、板書課題《月跡》揭題。

(點評:此環節很好地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在開課時利用學生蒐集到的資料組織學生交流彙報,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勞動成果,實現資源共享,並鍛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二)自讀課文,自主識字

1、聽課文錄音,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2、課件出示本課文後金鑰匙閱讀提示。

自讀較長文章時,對自讀遇到的問題,可以這樣做:聯繫上下文思考理解有關新詞;經過思考還有疑問的地方可以查資料、問別人、與同學討論。有些問題可以暫時擱置。

3、學生根據金鑰匙閱讀提示自由讀文,直到把文章讀熟讀順。

4、檢查學生自學生字情況。

(1)同桌互考。

(2)四人小組互相抽查,完成學習卡。

(3)把不理解意思的詞語或句子找出來,互相交流意見。

(點評:此環節設計能使學生找到閱讀的難點、掌握學習方法,並給學生實踐和體驗的機會,讓學生在體驗中掌握讀書方法,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過渡談話:每個人都曾有過美好的往事。尤其是童年,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有趣的,童年是令人回味的。作家的童年也不例外。他通過什麼事寫他充滿童真童趣的童年呢?先請看課件。

2、操作課件:出示學習指南,多種形式讀課文(自讀、默讀、小聲讀、小組讀等)

――找出表示空間地點的詞語――交流找到的詞語――根據空間地點詞語理清課文寫作順序――議議孩子在哪裏尋到了月亮,按空間變化課文可分爲哪幾個部分

3、請同學們結合學習指南先自學後小組學習課文。

4、各小組彙報討論結果,師相機激勵和表揚。

5、師生合作小結:寫作要有序。課文就是按――空間變換順序寫“我們”尋找月亮的。

(點評:教學生把書讀“薄”、把書讀“厚”是語文教學任務之一。此環節巧妙地設計了學習指南使同學在明確的要求下理清課文寫作順序,從中獲取了按空間變換順序描繪的寫作知識,爲寫作做好鋪墊,爲進一步學習課文做好鋪墊。既有個性的學習,又有交流合作的學習,充分利用了人力資源。)

板書設計

月跡

屋中之月——失望

盼月尋月院中之月——爭執議月

(追求美)沙灘之月——滿足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15

一、教材分析

蘇教版國小語文第七冊第18課是以愛科學爲主題的,前兩篇是讓學生體會對待科學的態度,後兩篇是讓學生懂得對待科學的方法,《維生素C的故事》是這個單元的第三篇課文。這是一則富有情趣、生動感人的科普故事,文章不僅向讀者介紹了維生素C的發現經過,給人以科學知識的教育,而且以生動的情節讓人感觸頗深。

二、教學目標

爲滲透新課程“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理念,通過對文本的解讀,我制定了本課時的三維教學目標爲:

1、知識和能力:

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憑藉語言文字,說出哥倫布情感發生的變化和原因;能運用文中的語言,或自己的語言複述故事,說說維生素C被人們發現的經過,瞭解維生素C對人體的作用。

2、過程和方法

朗讀中感受體驗哥倫布的心情,朗讀交流中積累一些描寫心情的詞語,朗讀中理解奇蹟,知道維生素C發現的經過。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學文領悟到對許多科學的新發現都是從問題開始的。

三、教學重難點:

爲了實現以上三維目標,使學生學有收穫,我依據教學內容和教材特點,確定瞭如下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維生素C被人們發現的經過,認識維生素對人體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瞭解維生素C的發現過程,懂得任何發現、創造都離不開細心地思考與研究。

四、教學實施策略

課堂中實施目標時,我力求做好三維目標的整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爲一體,而不是把三個維度簡單地疊加,以“知識與能力”爲主線,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並充分地體現在過程和方法中。

五、教學設計意圖

第一板塊:複習導入。

讓學生先從整體入手,引導學生回憶課文的主要內容,讓學生用小標題的形式,說說故事的開端、發展、結局,也就是VC的發現經過。學生通過回憶再次明確文章的脈絡。

第二板塊:認識“怪病”

讓學生在閱讀第一部分內容的基礎上,具體介紹怪病,引導學生說出怪病的得病原因,症狀等方面的內容。體會“海上凶神”這種怪病的可怕。在此基礎上教師話鋒一轉說:怪病雖然可怕,但它阻擋不了航海家遠航探險的腳步,這節課就讓我們走近哥倫布,跟隨他一起去經歷一次危險而難忘的奇蹟之旅。這段進入新授的導語,意在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以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爲新課的學習奠定好基礎。

第三板塊:體會心情

這一板塊是學習課文3-6自然段,我採用讀中感悟來達到體會人物心情、理解奇蹟的目標。首先讓學生自由讀,邊讀邊找出描寫哥倫布心情變化的有關詞句,接着引導學生用首先、接着、然後、最後來說說哥倫布的心情變化。然後細讀每一小節,讀後交流哥倫布心情變化的原因,在交流過程中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的段落語句。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出遇到怪病時哥倫布既憂心忡忡,進退兩難,又茫然無助的複雜心情;體會到哥倫布聽了船員的請求後心中既感動,又自可奈何別無良策;體會到勝利返航時哥倫布傷心欲絕,悲痛欲絕的沉重心情;體會到奇蹟出現時哥倫布驚訝萬分又欣喜若狂的激動心情。

第四板塊:感悟道理

這一板塊也是以讀爲主,讀遠航結束時哥倫布的想法和做法,談體會。讓學生體會到哥倫布急於揭開祕密的迫切心情,結合幾句名人名言,從中懂得生活中碰到奇怪的事情要善於思考,要多問幾個爲什麼,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問題往往就是新的發現開始。人們就是對哥倫布提出的這個問題經過長期的研究,終於揭開了野果子中的祕密。這一部分我只是簡單處理,讓學生讀一讀,說一說你從研究成果中你瞭解了維生素C的哪些知識。

第五板塊:作業和課外拓展

設計了三項作業,第一項作業的目的是讓學生複述課文,二、三兩項是爲了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培養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在觀察中學會思考,學會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