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說課稿 閱讀(2.07W)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秋姑娘的信》是一篇科普童話故事,它用秋姑娘寫信的形式介紹了大雁南飛、青蛙冬眠、松鼠儲備食物、樹木裹上稻草準備安全越冬的知識。文章語言生動活潑,在閱讀的同時使人感到秋姑娘對大雁、青蛙、松鼠、小樹的關懷和體貼。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讀背課文和識字寫字。

二、說教法。

依據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在設計時我把以讀悟情的情感價值作爲目標,讓孩子在讀中感受秋姑娘對朋友細膩真切的關愛,在反覆誦讀中讓學生與秋姑娘美好的心靈交匯,從而讓孩子們朋友之間要互相關心的道理。同時,我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拓展內容,開發課程資源,爲孩子展示潛質潛能和語言實踐打開廣闊的空間,使課堂教學更爲自主、更爲開放。

三、說教學教學流程。

(一)走進文本,感受人文內涵。

文本是語言的載體,是孩子情感體驗的途徑,研讀文本是課堂教學的本質任務。在朗讀、理解文質兼美的文本的時候,才能體會人物情感,感受文本所要表達的人文內涵。根據這個理念,我對第二課時進行了這樣的設計。

1、歸謬激疑,探究學文。

讓孩子們帶着“秋姑娘給她的好朋友都寫了什麼?”這個問題去讀書,實實在在的給足時間,讓他們讀準、讀通課文,在讀的過程中去尋找答案。接着讓孩子挑自己喜歡的一封信互相交流,並且我要求學生用“我喜歡讀秋姑娘寫給——的信”的句式來交流,旨在培養學生說完整通順的話。

2、讀信說信,語言實踐。

根據學生交流的內容,我利用媒體依次出示秋姑娘給大雁的信,讓孩子自讀,不僅再次感受秋姑娘至誠至愛的美好心靈,而且躍出文本,讓孩子初步感受書信的基本格式,有機地拓寬知識面。

接着,我又要求孩子照樣子說一說秋姑娘在信中會跟青蛙、松鼠、山村孩子說些什麼,爲孩子搭建一個語言實踐的舞臺,給孩子創設一個發揮潛在智能的機會。

3、挖掘資源,豐富積累。

在課文中有幾處知識點,我也一一挖掘。在品讀語言文字時,我引導學生理解:什麼是冬眠,哪些動物要冬眠?松鼠喜歡吃什麼?(旨在感悟“充足的食品”一詞)小樹裹上“冬衣”中“冬衣”是什麼?爲什麼要裹?(讓學生明白簡單的`科學道理),這些知識點豐富了學生的知識積累,同時也激發了學生探究自然科學的慾望。

4、感情朗讀,整體迴歸。

在學生了解信的內容後,我設計“換位朗讀”,告訴孩子:“你現在就是秋姑娘,你該如何通過朗讀表現出對朋友的關切之情,關愛(cn—teacher。com)之心呢?”孩子在品讀“多加小心”“蓋好被子”“彆着涼生病”“充足的食品”“別忘了”“裹上冬衣”等詞句的過程中,把秋姑娘的內心美展現得淋漓盡致。

感情朗讀了2——5小節後,我引讀:楓葉都到哪兒去了吧?借這個問題引讀文章的第七小節,讓孩子的感悟與文章的內涵更吻合,讓孩子的體驗與文中人物的情感更接近。然後我利用多媒體指導孩子背誦全文,再次感受課文的語言文字美和秋姑娘的心靈美。

(二)拓展延伸,昇華情感體驗。

文本給我們提供的信息是有限的,作爲語文課程的實踐者和操作者,我們不僅要“重文本”,而且要“超文本”。

1、內容延伸,探求知識。

讀完全文,我讓學生思考秋姑娘還會對其他朋友說,這樣操作旨在讓學生更多地瞭解秋盡冬來之際動物的生活習性,是對他們課外知識的一種補充,也是爲了滿足孩子無限的求知慾,更好地激發他們探求知識的慾望。

2、作業拓展,實踐體驗。

最後我也是以秋姑娘信的形式給學生留了一個作業,作業如下:(多媒體出示作業內容。)

讓學生採集落葉觀察,並動手做一做樹葉標本,也是讓學生走出書本,進行課外實踐活動,在開放的富有創新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培養他們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四、板書設計:

秋姑娘的信

大雁南去

松鼠要冬眠

青蛙準備食品

山村孩子給小樹裹“冬衣”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2

一、說教材

《海底的女兒》是部編版國小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最後一篇課文,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節選自《海的女兒》的結尾部分,通過介紹小人魚親自參加王子的婚禮,忍受身體和精神的苦痛,一步步變成泡沫,走向死亡的故事。這是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

二、說目標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港、宴”等13個生字,積累生字組成的新詞。

2.自由閱讀課文,瞭解故事大意,體會人魚公主的美好心靈。

3.激勵學生從小爲人大度,常抱有處處爲別人着想的思想。

教學重點:體會美人魚寧可犧牲自己也不傷害王子的品質。

教學難點:瞭解故事大意,體會海公主的美好心靈。

三、說學法、教法

學法:學生做學習的主人,自主閱讀故事,合作交流,談體會,談感受,完成對文本的對話。

教法: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在讀通文章之後出示一些重點語句。我在教學中能夠放手給學生,讓他們在文本中充分品味挖掘語言的內涵。讓學生邊讀邊想象,由理解句子表面的意思過渡到感悟作者蘊藏在句子中的情感,小組討論階段,學生在充分討論的過程中對作者的情感就有了一定的感悟,再通過教師的點撥指導,認識上就更深一層次,對今後閱讀安徒生的作品幫助很大。

四、說教學流程

(一)師生談話,導入課題。

1.出示美人魚圖片,問:“同學們,你們看見過這張圖片嗎?”對,這個圖片畫的是海的女兒。(板書課題:海的女兒)

2. 安徒生簡介,學生初步瞭解。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 (1805-1875),19世紀丹麥著名的童話作家,既是世界文學童話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個虔誠的基督教徒,被譽爲“世界兒童文學的太陽”。他出生於歐登塞城一個貧窮的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貧苦。父親是鞋匠,母親是傭人。早年在慈善學校讀過書,當過學徒工。受父親和民間口頭文學影響,他從小愛文學。11歲時父親病逝,母親改嫁。爲追求藝術,他14歲時隻身來到首都哥本哈根。經過8年奮鬥,終於在詩劇《阿爾芙索爾》中嶄露才華。因此,被皇家藝術劇院送進斯拉格爾塞文法學校和赫爾辛歐學校免費就讀。歷時5年。1828年,升入哥本哈根大學。畢業後始終無工作,主要靠稿費維持生活。1838年獲得作家獎金——國家每年撥給他200元非公職津貼。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A.初讀,解決字詞。

1.學生自由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不認識的字標上記號,自己想辦法解決。

2.在讀書過程中,標記優美的詞句,寫上自己的體會,不同意見可以與同桌交流。

3.出示詞語。

都城 港口 兵士 宴會 睫毛 婚禮 喜訊

神聖 儀式 旗幟 鋪陳 墊子 永恆 撫弄

4. 指名讀詞語,相機解釋詞語意思。

B.讀懂文意

1.快速朗讀課文,這是《海的女兒》的結尾部分,如果讓你給這個部分取個題目,你認爲是什麼題目較合適?

預設:

(1)王子結婚,美人魚化爲泡沫

(2)王子結婚,美人魚沒有加害王子

(板書:王子結婚,美人魚化爲泡沫)

2.再讀課文,如果給課文劃分段落,你認爲會劃爲幾個部分?在文中標示出來。

根據學生回答,出示:

第一部分(1-10):美人魚眼睜睜地看着王子娶了別的公主。

第二部分(11-13):美人魚沒有加害王子,自己卻變成了泡沫。

C.再讀課文,深入分析。

1.快速朗讀課文,把打動你的地方多讀幾遍,圈畫出來,做一下批註,和同學交流你的體會。

2.展示交流

“小人魚親吻着王子的手。她覺得自己的心在破碎。”

談談你的.體會。

預設:(1)小人魚很傷心,因爲王子誤會了這件事,明明救活王子的是自己,卻被認爲是別人。

(2)這將意味着自己將會變爲泡沫,將會死去。

“小人魚知道,這是她能看到王子的最後一個夜晚——爲了他,她離開了自己的族人和家庭,交出了她美妙的聲音;爲了他,每天忍受着沒有止境的痛苦,他卻一點兒也不知道。”請你用自己的話說說你的體會。

(小人魚爲了愛情,孤身一人來到海上,爲了愛情,付出了很大的代價:離開家人、族人,把自己的聲音交給了巫婆,但是最後卻什麼都沒有得到,遍體鱗傷,忍受苦痛的她,還要面臨着死亡。多麼偉大的小人魚,多麼可憐的小人魚!)

“小人魚拿着刀的手在發抖,但是,……刀落下的地方,浪花迸發出一道耀眼的紅光,好像一滴滴鮮血從水中噴濺出來。”

預設:這是小人魚有了重生的機會,而選擇放棄,爲了她心愛的王子,寧願犧牲自己,成全他人。(板書:犧牲自己,成全他人)

預設:這是一位處處爲別人着想的小人魚。

D.分組探討,體悟感情。

1.學生結合課文討論,教師巡視。

2.學生反饋彙報,教師指導:

這篇課文寫了小人魚怎麼一步步變成了泡沫,雖然有一次重生回到原來的機會,可是卻放棄了,表達了作者對小人魚的這種“寧願犧牲自己,傷害自己,也要保護他人,處處爲別人着想”精神的讚美之情。

E.課文小結1.這節課我們讀了《海的女兒》的結尾部分,故事非常精彩、感人,這是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令人感動。我們被小人魚所打動。

2.學習了本文,你想對小人魚說些什麼?

五、說板書設計:

海的女兒

王子結婚,美人魚化爲泡沫

犧牲自己,成全他人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3

一、教材分析

《懷素寫字》全文共三個自然段,本課介紹了唐代大書法家懷素小時候勤奮練字的故事,說明了一個人要想成才,必須具備認真的態度和刻苦的精神。這篇課文對激勵學生髮憤學習、刻苦練字有着積極意義。

二、說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情感,”緊緊圍繞這一目標確立“注重閱讀體驗,讀中感悟”這一教學理念。注重朗讀的指導,朗讀的空間,朗讀的評價,力求達到教師、學生、文本三者的情感共鳴。

三、教學目標、重難點: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第二、三自然段。

2>逐步提高學生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運用能力。

3>學習他刻苦學習的精神。

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分析懷素寫字的方法和過程,從中學習他刻苦學習的精神。

四、教法、學法

因爲這是一篇與學生有密切的學習體驗的文章,我採用以讀爲主,重體驗,促感悟的教法與比較、實踐、探究的學法指導學習本課。

五、教學實施

在這一節課中,爲了讓課堂“活”起來,我的整個教學過程都試圖讓學生在以讀促情、體驗感悟中進行。

第一步,課件導入

教學伊始出示懷素披星戴月,刻苦練字的畫面,意在使學生受感染,受薰陶,再簡介懷素,從而不知不覺地將學生帶進大書法家懷素的書法世界。學生便能自然而然地帶着對懷素的崇敬之情齊讀課題,引入下文,水到渠成。

第二步,讀通課文,初步感知。

在這一環節中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運用自讀、互讀、指名讀等手段,掃清字詞障礙。既做到“開篇須熟”,又體現“自主、合作”的思想理念。

第三步,精讀課文

1、抓詞理解,重在體驗(學習第一段)

一幅懷素兒時的圖,一句“你覺得懷素是個怎樣的孩子?”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爭先恐後回答,那麼“書上是怎麼說懷素的”找一找,圈一圈,讀一讀。<出示句子>隨後抓“從小”“喜愛”“非常認真”等詞語分析,進行品讀,<出示句子>體會懷素的努力,認真的學習態度。(此處教學設計既培養了學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又實踐了讀中思,讀中悟的教學方法。)接着抓住“先┅┅再┅┅表示先後順序的詞語理解三步法,<出示句子>再進行句式拓展練習,<出示句子>抓住“總是”這個詞理解,品讀句子,<出示句子>深刻體會懷素寫字持之以恆的認真態度。(此處的設計重在語言積累的訓練,使學生明白寫字有一定順序,步驟,方法,我們平時說話、做事也要按一定的順序來說和做。體現了知識與能力,能力與情感的統一”)再聯繫生活實際對比,讓學生親身體驗一下“懷素寫字三步法”再動手寫一寫。(此處設計實踐了重體驗,促感悟的教學方法。)

2、對比感知、讀中感悟(學習第2自然段。)

爲了突破“讓學生深刻體會懷素持之以恆的精神”這一教學難點,把實物引進課堂,拿來毛筆讓學生摸一摸體驗毛筆的柔軟,再親自感受一下木板的堅硬、厚實,然後讓學生用毛筆寫幾個字,看木板有什麼變化?學生會發現毫無變化。而懷素卻把這厚實的木板寫穿了,足見他的勤奮刻苦,持之以恆的精神。接着引導學生反覆誦讀<“他。。。日子。。。木版。。”>這句,讀中領悟懷素的精神。隨後引導學生,你想對懷素說點什麼?(體現了以讀促感悟的設計思想,又對語文的重要能力“說”進行了充分的.訓練,對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起到重要作用,通過讚美懷素受到了情感的教育,體現能力與情感目標的整合)再帶着對懷素敬佩的感情讀這段。從而突破文章的難點。再引導學生反覆誦讀,熟讀成誦。

3、舉例說明,領悟道理(學習第3段)

在這一環節中抓住了“有名”一詞,引導理解“有名”什麼意思?進而拓展“你知道哪些有名的人呀?”他們爲什麼成爲名人?(此處設計讓學生明白:他們之所以成爲有名的人,是他們小時和懷素一樣認準一個目標能認真,刻苦,腳踏實地、持之以恆努力,所以要向他們學習。以後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有這種精神。)

4、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在即將結束時讓學生回顧“本節課有哪些收穫?”再展示懷素的作品,“你有什麼想說的?”意味深長的結尾使學生更充滿了對語文的好奇。

我想,如果讓我們把課堂教學中常見的講解和朗讀做比較的話,講解是鑽進課本,朗讀是躍出紙外,講解是推平擺開,朗讀是融貫顯現,講解是隻能使人知道,朗讀更能使人感受。因此以《懷素寫字》爲載體,呈現給大家,不當之處,請多提意見,謝謝大家。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4

《第一次抱母親》這篇課文以作者第一次抱母親爲引子,喚起作者及人們對愛的思考:長輩對子女付出多少愛,孩子又給予多少關心,從而激發了作者再次抱母親入睡這樣一種感恩的行爲。所以說,這是一篇愛的反思性的文學作品,它引發了所有讀者對於愛的反思。基於這樣的思考,我談兩點體會;

一、找準切入點。

我認爲,每一篇課文都存在一個窗口,可以讓讀者由此進入文本的深處,起到“提領而頓,百毛皆順”的作用。在設計時,我扣住“難過”“慚愧”這兩個表示作者抱母親時內心感受的詞語引發探究:“我”爲什麼難過?爲什麼愧疚?進而探究母親的“力大無窮”,一指母親肩上的重擔,二指生活的重擔。對“翻山越嶺”這個詞再三斟酌,感悟母親的艱辛。《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在認真解讀文本後,我認爲文章的作者不僅僅是因爲感受到了母親的艱辛而感動,更重要的是他爲自己的不知道而愧疚、難過。試上時,我發現,孩子記憶中父母的關愛幾乎都是自己生病了的事,因爲太過深刻,可這畢竟是偶發事件。事實上,父母的關愛更多的則在平時的點滴。所以,在課堂最後,我引導學生回想自己的生活中父母的哪些關愛是我們根本沒在意,甚至都不知道?喚起學生記憶中那些被遺忘的事情,讓他們意識到,我們現在應當每天及時發現愛、回報愛,這些是爲了將來在父母老去的時候能少一點難過、少一點愧疚。這樣“大問題大空間”的設計,相信學生的回答就不僅是泛泛而談,而是真正落到實處。

二、彰顯語文味。

語文課就是朗讀、感悟、對話的過程,讓學生寫一手好字,說一段好話,寫一篇好文。首先是朗讀能力的訓練,好的朗讀就是說話,文章就是作者內心想說的話,我們的朗讀就是在替作者說生活中的話。課堂上,我分幾個層次引導學生朗讀:特別是在朗讀我記憶中的母親那一段的時候,先是在理解“肩上的重擔”時,讀出重,接着在感受了母親“生活的重擔”後讀出艱辛,最後在讀完母親那句“提那些事幹什麼,哪個母親不是這樣過來的”之後再讀那段話,讀出母親的無私,而作爲兒女,卻應該是時刻刻銘記在心。通過這樣有坡度的`朗讀,帶領孩子們逐步走進文本深處,走進我和母親的內心,並且融合自己的獨特體驗再表現出來。其實是感悟與對話,好的對話應該是學生與課文、與作者由內而外的互動,教師是智慧的點撥,點燃喚醒學生,觸發學生的想象,讓他們有話說,想表達,會表達。比如在最後回憶父母的恩情時,我把說話的時間留給孩子,適當點撥“此刻,當你回憶起這些,你的心情如何?”“父母對你如此呵護,可你卻…”,讓孩子反思自己的行爲,並且大膽表達出來。

其實這堂課最初的設計並非如此,爲了尋求亮點,我最初在翻山越嶺這個“翻”字上做了點文章,因爲“翻”在說文解字中,左邊的“番”是多次反覆的意思,而右邊的“羽”是鳥兒的翅膀,“翻”字的意思是鳥兒多次拍打翅膀飛翔。課堂上我用鳥來比喻母親,雙翼的重擔凸顯母親翻山越嶺的艱辛。但是課上下來發現,孩子們印象最深的變成了這隻鳥兒,語文失去了它的本真,所以最終只選擇了它“反覆、多次”這一層面的意思。在教學過程中,還是存在很多問題。比如,朗讀訓練還應該落實得更紮實些,時間關係,還請大家多提寶貴意見,批評指正。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5

一、說教材

《第一次抱母親》是國小語文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圍繞“愛心”這一主題,編排了《永遠的白衣戰士》、《“番茄太陽”》、《第一次抱母親》和《我不是最弱小的》四篇文章,分別從不同層面探討愛的內涵。其中,本文主要通過“我”與護士、母親的對話以及回憶,表現了母親爲孩子和家庭的辛苦操勞和無私奉獻,表達了我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語文《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爲提高學生道德品質(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創造力和凝聚力,發揮積極的作用”,“語文課程還應通過優秀文化的薰陶感染,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諸方面的和諧發展”。《第一次抱母親》文章內容簡潔,行文明快,於平白如水的字裏行間細膩生動地體現了人世間的濃濃親情,是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學習語言的好教材。

二、語言特色

這篇課文以情動人,往往讀了幾遍後就能被字裏行間的親情所打動。細細品味,“我”、母親和護士三人的語言中透露的情感樸實而又真摯。

“我”說的話:

(1)我趕緊說:“媽,你別動,我來抱你。”

(2)我說:“我沒想到我媽這麼輕。”

(3)我說:“我以爲我媽有100多斤。”

(4)我說:“如果你跟我媽生活幾十年,你也會看不準的。”

(5)我說:“在我記憶中,母親總是手裏拉着我,背上揹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這樣年復一年,直到我們長大。我們長大後,可以幹活了,但逢有重擔,母親總是叫我們放下,讓她來挑。我一直以爲母親力大無窮,沒想到她是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麼重的擔子。”

(6)我突發奇想地說:“媽,你把我從小抱到大,我還沒有好好抱過你一回呢。讓我抱你入睡吧。”

護士說的話:

(1)護士在後面扶了我一把,責怪說:“你使那麼大勁幹什麼?”

(2)護士問:“你以爲你媽有多重?”

(3)護士說:“虧你和你媽生活了幾十年,眼力這麼桊。”

(4)護士問:“爲什麼?”

(5)護士動情地說:“大媽,你真了不起。”

(6)護士把舊牀單拿走,鋪上新牀單,又很小心地把邊邊角角拉平,然後回頭吩咐我:“把大媽放上去吧,輕一點。”

(7)護士說:“大媽,你就讓他抱一回吧。”

母親說的話:

(1)母親說:“我這一生,最重的時候只有89斤。”

(2)母親笑了笑說:“提那些事幹什麼?哪個母親不是這樣過來的?”

(3)母親說:“快把我放下,別讓人笑話。”

在課上,讓學生通過朗讀體會這其中的情感變化,感受母親對“我”的愛以及這種愛對護士的感染。

三、說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根據本課教材特點,中年段語文學習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實際學情,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本課生字詞,會用“輪流”造句;

2、掌握課文主要內容,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體會母子間的真摯感情,感受到文章中母親的艱辛和偉大;

3、學完課文後,能體會到自己媽媽的愛與辛勤,根據自己的真情實感給自己的媽媽寫一封信。

由於學生生活的環境和作者的相距甚遠,所以我把體會文章中母親的.艱難作爲本課的教學難點,把體會自己媽媽的愛設定爲本課的教學重點。本文我設定兩課時上完,第一課時重點解決第一個教學目標,第二課時重點解決第二、三個教學目標。

四、說學情

四年級的孩子已經具備了通過語言文字感受情感的能力,在之前的學習中,他們也學過《雪兒》《永遠的白衣戰士》《“番茄太陽”》這樣的抒情類文章,應該來說對《第一次抱母親》流露出的情感並不難把握。但是,文章中作者母親所處的生活環境與學生的生活還是有一定距離的,所以在課堂上,要引導孩子通過文字的敘述想象文中母親的艱辛,並能遷移到自己的媽媽身上。

五、說教學環節

我設計的教學環節主要是:1、導入新課,質疑激趣;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3、精讀課文,體會情感;4、回顧總結,昇華情感;5、學寫書信,拓展延伸。

其中,我重點說一說第3和第5個環節。

3、精讀課文,體會情感

《課標》指出,中年段的學生應能夠“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因此在理解課文的時候,我設計了兩個問題“‘我’第一次抱母親的感受如何?”“爲什麼會有這種感受?”引導學生通過課文第3、4自然段尋找相關句子,通過朗讀、抓關鍵詞、想象的方法,藉助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理解文字表現出的母親的愛和艱難。其中,在理解“翻山越嶺”和“重擔”時,我讓學生想象母親在撫育兒女時可能面臨着怎樣的困難,並適時補充詩句:“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幹就溼臥娘身。”“兒病恨不將身替,調理湯藥不離身。”“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讓學生感受此處的“重擔”不僅僅指身體上的壓力,更有心理上的壓力,從而使母親的形象高大起來,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也拉進了。

理解課文離不開朗讀,在一開始我就配樂範讀課文,接着讓學生自由讀、帶着問題讀,在本課對話比較多的情況下,我還請學生分角色朗讀,將自己的理解通過朗讀充分表現出來,有的句子不需講解,通過朗讀學生便自然而然理解了其中的深情。

5、學寫書信,拓展延伸

在課的尾聲,我播放《母親》和《燭光裏的媽媽》視頻,伴着音樂,我讓學生以書信的形式寫一寫對自己媽媽的心裏話,並且請自己的媽媽寫一寫回信。也許學這篇課文得到的感動只是來源於作者母子間的深情,那麼寫信讀回信收穫的便是屬於自己的一份親情了。孩子們寫得真摯動人,媽媽們回覆的同樣情真意切,字裏行間都是對自己孩子的愛和無悔。我想,我們的語文課就是如此:工具性與人文性並重,在體會語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同時,也收穫一些情感的體驗。

六、說板書設計

無數次流淚

13、第一次抱母親

原因?感受?

難過

}沒想到母親是以80多斤的身體承受這麼重的擔子

愧疚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6

《雅魯藏布大峽谷》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工作室全體成員:

大家好!

今天是我們工作室新學期開展的第一次研討活動,感謝大家在百忙之中能安排好手頭工作與家庭事務來參加今天的活動。今天的活動主要有兩項,一是我執教的《雅魯藏布大峽谷》的聽課活動和研討交流,二是朱際紅老師的講座。下面我就《雅魯藏布大峽谷》一課,談談教學設計思路與反思:

雅魯藏布大峽谷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峽谷,也是世界上最深、最長的峽谷,它是世界一大奇觀,是大自然留給我們的珍貴遺產。本課教學分兩課時,今天教學的'是第一課時。課前,我播放了優美的歌曲《珠穆朗瑪》,營造出***的神祕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孩子們探索的興趣,很自然地導入新課,併爲後面課文的學習作好情感鋪墊。在研讀文本的過程中,我緊緊抓住“神奇”這條主線組織教學,從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地形、傳說、祕境等方面,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句反覆品讀,感悟大峽谷獨特迷人之處,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同時,通過播放雅魯藏布大峽谷迷人風光的短片,使學生對雅魯藏布大峽谷有了更深刻的感性認識,讓學生與大自然融爲一體,情感得以昇華,真正感受到了作爲中國人的自豪。並順勢提了一個問題:作爲一名遊客,我們應該怎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讓這裏的環境永遠美好?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孩子們爭先恐後地發表自己的感想,課堂上掀起了一個小高潮。總結課文時,我對照板書,結合課後“金鑰匙”,傳授給學生“用一個詞語給課文主要部分列提綱”的方法。第二課時,主要學習“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另一奇觀——自然博物館;讀文、總結學習方法;學生當導遊介紹雅魯藏布大峽谷”等內容。

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我感覺課堂上學生的交流還不夠充分,朗讀指導也不夠到位,不足的地方還很多。懇請各位領導、老師給我提出寶貴的意見!今天的研討課,我只是起了個頭,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以後這樣的活動還要常開展,期盼我們在一次次的研討中,不斷地反思,共同地進步!

謝謝大家!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7

【說教材】

《尊嚴》是人教版六年制國小語文第八冊2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從內容體會思想。本篇課文抓住年輕人神態、動作、語言,描寫他是一個要通過自己的勞動換取食物的人,表現出年輕人是一個有尊嚴的人。因此,我把本課教學目標確定爲以下幾點:

知識目標:學會本課四個生字

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對話”部分;學習運用“從內容體會思想”的方法,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體現人物的品質。

情感目標:讓學生體會哈默美好的形象和人格魅力。教育學生從小就要有自尊心,無論在什麼時候人都要有尊嚴。

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爲抓住描寫年輕人哈默神態、動作、語言的句子深入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我把本課的難點確定爲透過年輕人的言行體會人物的品質以及理解傑克遜大叔對女兒說的那句話。

【說教法】

因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以本課的教學方法確定爲多媒體直觀法、閱讀討論法、以讀代講法、以讀促寫法。

【說學法】

本課着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質疑問難法、小組合作探究法、分角色朗讀法、收集材料法。

【課前準備】

爲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課前需做好以下準備:

(一)課前佈置學生收集有關“尊嚴“的格言

(二)課文插圖。

【說程序】

這篇課文我計劃1課時完成。我把這課時的教學過程分爲以下幾個步驟。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假如你是一個飢腸轆轆、筋疲力盡的逃難人,有人將食物送到你面前,你會怎麼做?(出示課文插圖)可是有一個年輕人他沒有這麼做,這究竟是爲什麼呢?讀完《尊嚴》這篇課文,你就知道了。(這樣設置懸念,激發學生探求原因的慾望。)

(二)自學質疑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於疑”。課堂教學引導學生質疑問難,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創新思維。

1、根據閱讀提示自由讀書感悟,勾畫出描寫年輕人神態、動作、語言的句子,想一想,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地方不懂?同桌相互交流各自讀懂的和不懂的問題。(這個環節是學生動口、動腦、動手,理清了文章的結構,培養了自學能力和團結協作的精神。)

2、質疑問難。學生通過讀課文提出問題、歸納:年輕人爲什麼拒絕擺在他面前的食物?當聽說“沒活”時,他爲什麼不高興?當聽傑克遜大叔說要他捶背時,他爲什麼又高興起來?爲什麼他會從一無所有到後來擁有一筆讓所有美國人羨慕的財富呢?

(三)小組合作學習、探究交流。(探究剛纔質疑的問題)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奧祕在於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語文課程標準》也提出以學生是語文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

1、分小組合作學習。重點通過年輕人的`神態、動作、語言,想象他當時的心理活動,體會他自尊、自強的精神。學生在朗讀中提出不懂的問題,如食物擺在年輕人面前時,從他說的話裏,你知道他是怎麼想的嗎?當聽說“沒活”時,他會怎麼想?當聽傑克遜大叔說要他捶背時,他又會怎麼想?學生在提出問題後又進行朗讀,實現在讀中問、問中讀。(這個環節設計是讓學生洞察、分析人物的內心活動,從內容體會思想,加深對年輕人自尊人格的理解。學生在讀中問、問中讀,在讀中感悟,邊讀邊想,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學生在自讀自問中和文本、教師、同學進行着心靈的對話,情感得到了昇華,個性得到張揚。)

2、說一說、演一演、議一議

(1)說一說

學生自由說出文中自己最喜歡的語句或感受最深的地方。

(2)演一演

在學生自由暢談後,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對話”部分和欣賞即興表演“對話”部分。(請兩位學生分別扮演傑克遜大叔和年輕人,其餘幾個學生扮演逃難人進行現場表演,本課的重難點就在寬鬆的氛圍中得以突出和突破。)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8

一、 說教材

《花的勇氣》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八冊的一篇略讀課文,本文節選自當代著名作家馮驥才的散文《維也納春天的三個畫面》。作者在愛花—尋花—盼花—看花的過程中,被小小的花兒傲風斗雨的精神所感染,閃現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氣!

帶着泥土的氣息,打開教材《花的勇氣》,和作者、編者對話。這篇課文構思精巧別緻,以作者跌宕起伏的情感變化爲線索,寓情於景,情理交融,耐人尋味。語言生動、優美、流暢,值得細細品味。和本單元其它課文、口語交際共同組成“熱愛生命”專題,又是一個發展學生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啓迪學生心智的好例子。

二、 理念、目標、重難點的確定

說的是一篇課文,其實是我從教18年的實踐、思考:語文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語文教學要在工具性、人文性兩者的矛盾中尋求平衡。基於以上理念和年段目標,我把教學目標確定爲通過本課學習,認識4個生字,理解“氾濫”等詞語的意思,積累描寫花的句子。朗讀課文,體會含義深刻詞句的意思,感受作者語言的優美。重點:體會花兒在冷風冷雨中怒放的氣魄。難點:憑藉例子,通過對話,理清作者感情變化的線索,領會作者對生命的感悟。

三、 說教學法

爲實現上述目標,教學方法選擇至關重要。教法、學法互相牽制,融爲一體。教法方面,主要採用重點突破法,以課題爲切入點,點上探究。我還採取多層次閱讀法,引導學生盡情的閱讀課文,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悟情,在讀中悟理。憑藉文本的語言文字,力求和學生一起穿透文字的.表象,感悟文本背後的意義,並在感悟中學習語文,關注語言,促使感情與智慧在閱讀對話中交融共生。我還運用合作探究法,以作者情感的變化作爲本課研討問題,使學生讀、思、說、寫有機的結合起來,從而體驗情感,突破重點。學法方面,本文是略讀課文,充分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通過課前導讀,明確閱讀要求,自主學習,在有所感悟的基礎上合作探究。

四、 說教學程序

我追求簡約、高效、創新、和諧的課堂。本課安排一課時。根據新課程理念和農村孩子實際,預設如下流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課始,創設情境,喚醒學生。我是這樣導入新課:茁壯生長在磚縫中的小瓜苗,讓我們感受到生命的頑強。當你看到花兒在陽光下綻開笑臉,在溫室裏展露嬌媚時,也許你並不會太在意,然而當你面對千萬朵在冷風冷雨中怒放的小花的時候,你又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呢?今天,我和大家共同學習著名作家馮驥才先生的散文片段:《花的勇氣》,大家和老師一起寫課題,注意“勇氣”兩字要寫的有力!

板書:的勇氣

釋題:什麼是勇氣?(敢作敢爲、毫不畏懼的氣概)

學生在激情的話語中走進文本。民主、自由、寬容、激勵的氣氛從一開始就浸漫課堂,並貫穿教學始終。

1、引導質疑:題目是文章的眼睛,讀了題目,你有問題要提出來嗎?

2、教師引導學生探究:是呀,作者看到的究竟是怎麼樣的花啊,竟然擁有勇氣?要解決這個問題,你覺得第一步我們該做什麼?(找寫花的語句)第二步我們再做什麼?(從寫花的語句中嘗試感悟花的勇氣)

(二)、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自由讀課文,遇到描寫小花的語句就動筆畫出來。文中描寫花兒的語句有兩處:

(出示投影)——第二自然段

我用手撥開草一看,原來青草下邊藏着滿滿一層小花,白的,黃的、紫的;純潔、嬌小、鮮亮;這麼多、這麼密、這麼遼闊!它們比青草只矮几釐米,躲在草下邊,好像一使勁兒,就會齊刷刷地冒出來……

1、齊讀這段話,然後說說讀懂了什麼?在課本上做好批註。(花顏色美、可愛、多等特點)

2、揣摩作者描寫小花的方法。(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

師:你還劃出了哪些語句?

( 出示投影 )——第七自然段

迎着吹在臉上的細密的、涼涼的雨點,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這正是前幾天那片千萬朵小花藏身的草地,此刻那些花兒一下子全冒了出來,頓時改天換地,整個世界鋪滿了全新的色彩。雖然遠處大片大片的花與濛濛細雨融在一起,低頭卻能清晰地看到,在冷雨中,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奪目,神氣十足。

1、師:花兒多美呀!想看看嗎?

(出示投影)——花的圖片

教師配音讀此段,師生交流理解。

教師小結:同學們,這個時候老師不但被花的勇氣征服了,也被你們的精彩發言征服了, 誰願意把感悟到的勇氣放進這段話裏面讀一讀?(指名讀)

(三)、小組探究 體驗情感

師:小花竟然有勇氣!這是作者看到的小花。可是你們知道嗎?作者歷經了好幾次情感變化,讓我們再次到課文中去,去尋找作者的情感歷程。

(走進作者不斷變化的情感世界裏去,與作者的變化之心直接對話,可以更深刻的理解文本。使文本的內在情趣和學生的理解相得益彰,充實其內心,沉澱其語感。)

(出示投影)

作者最初看見草地時,感到 失望 ,

扒開草後看見躲藏着的小草時,感到 ,

離開維也納前沒看到花,感到 ,

看見花的原野時,感到 ,

體會到小花的氣魄時,感到____________。

1、分小組合作學習:針對問題,瀏覽課文,認真傾聽,大膽交流。

2、選小組代表展示所填內容。體會作者的失望——吃驚——遺憾——驚奇——震驚這一系列心理歷程。

3、個性化展示朗讀。

師:誰有勇氣給大家讀一段,請自信的舉起你的小手。我們需要8位小勇士!注意:每個人讀的內容不同,感情也就不一樣,有信心讀好嗎?

師:同學們,我們從字裏行間感受到了小花那種不向冷風冷雨低頭的勇氣,那種在艱苦的環境裏奮力拼搏的精神。那麼作者又感悟到了什麼呢?請你找出描寫作者感悟的語句。

(出示投影)——第八自然段

我驚奇地想:它們爲什麼不是在溫暖的陽光下冒出來,偏偏在冷風冷雨中拔地而起呢?小小的花兒居然有如此的氣魄!我的心頭怦然一震,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麼,是——勇氣!

1、根據標點符號提示的感情讀此語段。(問號、感嘆號、破折號)

2、說說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交流指導)

(1)聯繫課文第五段理解“冷風冷雨”這一惡劣的環境。

(2)抓住“偏偏”理解小花的勇敢;抓住“居然”理解作者的震驚;抓住“如此的氣魄”理解花兒的勇氣;抓住“怦然一震”理解作者的感悟至深。

3、總結本單元理解含義深刻句子的方法:

(出示投影)——理解句子的方法

(1)根據標點符號提示,讀出感情,幫助理解。(2)聯繫上下文,完整理解。(3)抓住關鍵詞語,深刻理解。

4、個性化朗讀。

(這段話是作者的感悟所在,點睛之筆。讀點睛之筆,方能悟其中之意。嘗試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才能激發出學生的語言積累,分析課文的能力才能昇華到一個新的高度。讓學生在思考中陶冶心靈,在討論中培育心靈,在傾聽中豐盈心靈。)

(四)、迴歸全組,昇華思想

這是本組的最後一篇課文,讓學生結合本文和前面三篇課文,說一說對人生、對生命的再認識(完成小詩人續寫),使本組教材連貫起來成爲一個整體,深化學生感受,昇華思想。

師:聽你們讀到這裏,我的心情變的凝重起來,作者由花的勇氣悟了到生命的意味,生命的意味是什麼,是——勇氣!

板書:生命的意味

(出示投影)——我的小詩

勇氣是冷雨中迎春花綻放的花朵

勇氣是磚縫裏小草探出的嫩芽

勇氣是……

勇氣是課堂上高舉的小手

勇氣是夜晚獨自一個人在家

勇氣是……

(來,誰接着老師的話說出詩一般的語言)

學生已有的知識積累和生活經驗不同,他們對生命的認識不同,語句表達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只要有勇氣就會有希望。

(五)、說板書設計

略讀課文的板書更應簡潔明快。我選取了文章當中最能體現花兒勇氣的三個詞語傲然挺立,明亮奪目,神氣十足作爲板書內容,隨作者的行文思路橫向推導出生命的意味這一主題。

傲然挺立

明亮奪目 ——花的勇氣—— 生命的意味

神氣十足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9

教材簡析

今天我要說的課是國小語文每五冊十九課。《中彩那天》這是一篇外國小故事,寫了一名修理廠的技工無意抽中了大獎,但是抽中了大獎的彩標卻是他幫同事代買的。經過思想鬥爭,他把大獎送還了同事。作者讚揚了這種誠實、守信的品質。

一、教學目的、要求

1、認識本課的20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5個生字。級正確讀寫下面詞語:財富、修理廠、名牌、方式、贈給、擁擠、道德等。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父親”誠實、守信的品質。

4、學習在閱讀提出問題,並討論解決問題的讀書方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父親”從不願意把大獎還給同事到最後還給同事的矛盾經過。

中獎——不還獎——還獎

三、難點:理解“父親”面臨的道德難題。

四、教學時數:兩課時

五、教學理念

學習貫徹大綱精神,實施素質教育,這是全國各學校教學中所追求的一個立足點。其中有些國小開辦的實驗課題的立早間是“自主”,意在突出“發展”的教學指導思想。讓學生根據導學提綱,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進行自學,明確學習重難點,經綱導學,繼續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習慣。

六、教學程序

(一、)故事對比,發生質疑,導入新課

在日常生活中,像中彩這種事情已是縷見不鮮了,而大部分的中彩者在中彩時都是同樣的激動不已。因此,可通過生活中常見的中彩事件與本文中的中彩事件作對比,用較通俗的語言簡述二者的差異,突出本文中故事的特別之外。讓學通過對比發生的'質疑,進而引入新課。

1、想象導入:中彩是令人高興、興奮的一件事,好像喜從天降。假如你中了彩,會有什麼樣的心情或表現呢?

2、過度:課文中的父親有什麼表現呢?

(二、)深讀課文,抓重點詞句,理解句意

大綱提出:“中年級要指導學生理解詞句”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要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內涵。

例如:第1自然段寫我們家生活不富裕,但卻有做人的原則。教學時,可抓住“拮据”這個詞,讓學生了解了我們家的做人原則,爲後文的最終將車送還同事埋直伏筆,也說明了誠實、守信是我們家一貫的處呈原則。

第6自然段寫了母親說父親正面臨着一個道德難題。在教學中,可抓住“安慰”這詞的意思,讓學生理解它包含着母親對父親的信任。然後抓住“難題”一詞設計問題,讓學生讀後回答:父親正面臨着一個什麼樣的道德難題?這也是本文的教學難點,應該讓學生理解得透徹。

第8自然段讓我辨別兩張彩標的不同。教學中,“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過,留下淡淡的痕跡”這句話教導學生懂行:父親曾經想過把大獎留給自己,最後的決定是經過思想鬥爭的。說明父親是個誠實、守信的人,使學生從中得到教育。

第10自然段寫一我懂得了誠實才是最富有的道理。在教學中,以這段最後一句話設計問題,讓學生讀後回答:打電話的時候父親做了什麼事?爲什麼說爸爸打電話的時候是我家最家有的時刻?通過這些問題的解答使學生的心靈得到淨化,進一步理解了“誠實、有信用”的含義,加深體會。

(三、)觀察圖畫,發揮想象,加深理解課文

在學瞭解全文之後,可圍繞“一個只要活得誠實、有信用,就等於有了一大筆財富”這個中心,利用文中的兩幅插圖,設計問題,啓發學生觀察、想象並條理地說說。讓學能過共同討論,各抒已見,說說自己的體會。

第一幅圖:這幅圖講述了什麼事?圖中的“我”是怎樣的?父親又是怎樣的呢?

第二幅圖:這幅圖圖中父親在做什麼?它的表情又如何?我和母親在說着什麼?如果這時你是父親的話,你會怎麼做?

這們,把觀察、思維、想象結合起來,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語言表達力,又加深了對“誠實、有信用”這一哲理的理解。

(四)朗讀,使學生情感昇華、有益啓發

蘇霍姆斯基主:“只有當感情的血液在知識這個活的體中歡騰流動的時候,知識才會觸及人的精神世界。”在朗讀《中彩那天》這篇課文時,要讀出三個人物的不同情感。母親是我們家的“導師”,她的特點是誠實、穩重、寬容、善於影響別人;父親是一個工作努力、誠實、有責任感,決想使家人過上好日子的一家之主。我由興奮、迷惑、到懂事,不斷長大。朗讀時要讓學生體會這三個人的不同情感,然後進行朗讀。這們,學生可以加深理解課文,達到“使其義皆出於吾之心”的目的,而“誠實、守信”的做人原則,也可以從朗讀中進一步得到體會。

此外,在教學過程中,還需要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進行生字及新詞的教學,並藉助板書理解與歸納盲文,練習朗讀。

附板書:

中彩那天

不是自己的

中彩 → 神情嚴肅

還車 誠實守信

打電話 → 高興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0

一、說教材

《和時間賽跑》是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國小語文第八冊第十一組課文中的一篇記敘文,主要敘述作者小時侯因外祖母去世而過分憂傷,爸爸媽媽爲早日結束他的哀痛,告訴他外祖母永遠不會回來了。從此,他感到時間過的飛快,感到着急和悲傷。爲此,他常常和時間賽跑,養成了和時間賽跑的習慣,並使他在最後的幾十年裏受益匪淺,並捂出了一個成功的祕訣,那就是: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會獲得成功。

本節課訓練重點是理解文中父親說的話、有關珍惜時間的諺語和文章最後一段話,明白其中蘊含的道理,本課難點是通過文中具體事例明白時間可以爭取的道理,從而養成珍惜時間的習慣,這也是本課的教學目標。

由於四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據課文內容和我班學生思維比較活躍的特點,教學時可以指導學生讀文體驗並展開探究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然後讓學生聯繫自己的親身經歷或所見所聞談體會,感受時間的珍貴,形成珍惜時間的價值觀念和情感體驗。

二、說教法和學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爲了實現這一目標,同時也爲體現新課程標準中知識和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時我採取引導法,以課文題目爲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然後組織學生討論探究並體驗,最後結合實際進行閱讀反思談體會和收穫,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堂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三、說教學過程

愛因斯坦說過:“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解答問題更重要。”由於文章題目就是文章的文眼,所以上課伊始,我就引導學生從題目入手質疑,提問:作者爲什麼要和時間賽跑?“我”是怎樣和時間賽跑的?邊學習邊解決問題。接着我讓學生快速的瀏覽課文,找出“外祖母去世後,爸爸看到我哀痛的樣子和我說了什麼話,畫在書上。”

探究定向後,我用信任而具帶鼓勵性的語言引導學生反覆爸爸的話,自主探究,學生在尋求答案的過程中難免碰壁或者片面,這時我再讓學生小組討論,學生有自主探究轉爲合作探究。

學生通過讀文自主探究、小組合作探究明白了:爸爸的話。並從這些普普通通的生活事例中體會到了時間的一去不復返。學生在對文中“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等諺語的探究理解中體會到了時間的珍貴和飛快。

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後,問題基本明朗化,這時我提問:“作者體會到了時間過的飛快,他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呢?”根據學生的回答自然過渡到和時間賽跑,這時順學而導“課文圍繞和時間賽跑寫了哪幾件事,用①②③標出”讓學生通過討論和交流來體會珍惜時間的意義,最後讓學生明白要節約時間,在有限的時間裏做更多的事情,從而體會文章的最後一段話,這時上課時提出的問題已經解決了。

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要加強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不但要從朗讀技巧上指導,而且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表達出思想感情。所以在學生探究理解過程重,我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朗讀體驗,邊讀邊議。

新課程標準要求:語文課要具有開放性和探究性,所以在學生讀懂課文內容並理解體驗後,我再讓學生交流自己的體會和感受,最後由教師總結全文。

四、說板書設計

學生在討論探究中,我相機板書,我的板書是這樣的:

和時間賽跑

外祖母去世:哀痛萬分(起因)

和時間賽跑:興奮無比(經過)

假若……就……(結果)

這個板書一方面展現了文章的主要內容,一方面展示了文章敘述順序,爲下一組瞭解文章的順序這一訓練重點做好了鋪墊,同時也反映了作者珍惜時間價值觀的形成過程和情感態度的轉變過程。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1

尊敬的各位評委:大家好!

我是xx號考生,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古詩兩首》(板書課題)

下面我就圍繞着“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及板書設計”等方面談談我的教學設想:

一、說教材

蘇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是頌春篇,教育孩子們要親近自然,《古詩兩首》是其中的一篇。《江南春》是唐代詩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絕句,作者在描繪千里江南明媚可愛的春光的同時,也慨嘆南朝的覆滅。《春日偶成》是宋代詩人程顥的作品,描寫了風和日麗的春日景色,抒發了春日郊遊的愉快心情。教材編排圖文並茂,課後練習靈活適當,有利於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

二、說學情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心中有學生是語文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那麼,這個階段的學生有什麼特點呢?下面我來談談對學情的分析。

1.國小中年級的學生正處於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發展的過渡期.2.經過了幾年的訓練,大多數學生已經養成了一定的學習習慣,初步具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由被動的學習主體向主動的學習主體轉變。

通過以上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我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進行綜合考慮,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1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2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以及詩句的意思。

3感受古詩的意境美培養學生對自然美和藝術美的鑑賞能力。

根據確定的教學目標,我認爲理解課文內容,目12是本課教學的重點;由於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剛在發展中,作者抒發的情感和學生還有一定的距離,因此目3是本課的難點。

三.說教法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和促進者。根據這一教學理念,爲了更好地達成以上教學目標,結合本節課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徵,本節課我採用提問法、朗讀法、討論法和讀思結合法等教學方法。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四.說教學過程

爲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五個環節展開。

環節1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一上課變進入想學,願意學的狀態。在上課伊始,我藉助多媒體,出示春天的風景圖。由於該階段的學生正處於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發展的過渡期,因此,直觀的圖片更能一下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順勢提問:“同學們,春天的.景色多美啊!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兩首描寫春天的詩歌!”這樣的設計,激發了學生的閱讀期待。我隨後解開課題,簡要闡述課文的主要內容,順勢進入第二環節。

環節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在這一環節中,我放手讓學生去閱讀,去感知課文。並且要求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討論交流,分享自己初讀的收穫,提出問題,我則進行梳理,板書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進一步思考,問題可以圍繞以下幾個方面:1這兩首詩歌中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麼不同?2“”酒旗“偷閒”是什麼意思?3兩詩中你做喜歡哪幾句詩?爲什麼?啓發學生進行思考和聯想。

環節3研讀細品初步體驗情感

蘇軾有云:“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讀是我國傳統的教

學方法。對於問題的解決,情感的體驗,我主要引導學生通過朗讀來實現。因此,在這個環節,我抓住文章的重點詩句“千里音啼綠映紅,水春山郭酒旗風”“雲淡風輕近午天”等,抓住關鍵詞”“”通過讓學生自由朗讀,分角色讀,小組讀等形式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讓學生感受到春天的美麗景色。

通過以上三個教學環節,我落實了本課的教學重點。

環節4昇華情感拓展延伸

語文教學不僅要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跳出文本。所以,在這一環節中,我在總結課文內容和思想感情的基礎上,讓學生跳一跳,提出問題“讀了兩首詩,你想到了什麼?你是否看到類似的情景,當時你是怎麼想,怎麼做?”?要求學生暢所欲言,這不僅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再次昇華情感,突破本課的難點。最後,我佈置了小練筆,要求學生把自己想說的話寫下來,落實了讀寫結合的教學思想,體現了語文課程致力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環節5作業佈置

針對學生能力的差異,我佈置瞭如下作業。

1賽事會(描寫春天的古詩)。

2學手抄報(詩歌裏的春天)

這樣的作業設計改變了機械、粗糙、繁瑣的作業方式,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學習語文,學會學習。同時也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提高。

五、說板書設計

根據課文內容和特點,我設計了這樣的板書:

江南春(惆悵)

春日偶成(偷閒)

該板書力求抓住課文內容的主線,表現作者的寫作思路(思想感情),簡單明瞭,使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以上就是我關於本課的教學設想,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2

說課,是一個教師專業素質和文化理論水平的綜合體現。說課與備課不同,與上課也不同。它是一門以說課者個人素養爲基礎,以說課的方法、手段的巧妙運用爲核心,以顯示說課者的藝術形象和風格爲外部表現的綜合性藝術。其基本要求,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說課語言的要求

①要求語言表述準確、流暢、生動、形象

說課的語言表述必須正確無誤,而且做到用詞恰當,句法規範、通俗、明白、簡練,語言連貫,同時又生動形象。

所謂“正確無誤”,就是要求確切地使用概念,科學地進行判斷,合乎邏輯地進行推理;所謂“用詞恰當、句法規範、通俗、明白、簡練”,就是要求合理地選用詞彙,符合現代漢語的語言習慣,樸實,不堆砌華麗的詞藻,多用口語中常用的詞彙和句式,少用生疏、冷僻的名詞術語,儘可能減少多餘的語言信息,不累贅、重複、絮絮叨叨;這裏的“語言連貫而又生動形象”,指的是說課的語言表述應流暢、不能結結巴巴,而且語言在樸實之中還要有文采,有情趣,要善於描繪,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使深奧的道理淺顯化,敘事說理則如涓涓清泉在輕輕流淌,娓娓動聽。

②要求語言幽默,富有節奏感

幽默的本義,是指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長,它是語言的一種藝術。說課中語言的幽默,是說課者通過比喻、誇張、詼諧等手法來表現的。說課語言的幽默,體現了說課者駕馭語言的能力。說課中恰當地運用幽默,能使聽者在輕鬆活潑的氣氛中,領會說課的內容,獲得鮮明的印象,從而優化說課的效果。這裏所說的說課語言要富有節奏感,是指說課的語言應當抑揚頓挫,該快則快、該慢則慢、該低則低,不能從開頭到結束,始終一個腔調,一種語調。當然說課語氣和語言節奏的變化,還應當依據說課的內容,而不能隨心所欲。如《江姐》這篇課文,在說到敵人對江姐進行殘酷迫害的時候,就應該用憤怒的語氣,而在說戰友們給江姐那封信的內容的時候,就要放慢節奏,表現出同志們對江姐崇高品格的無限崇敬和對江姐所受迫害的無限關切之情。總之,恰當地把握好說課語言的節奏,合理地運用語言的幽默藝術,既是說課語言的自身要求,也是說好課的一個重要手段。

③要求綜合運用多種語言

說課,聽的對象不是學生,說課的過程也不是傳授知識的過程,說課的過程是一個由教師講述教什麼、怎樣教和爲什麼這樣教的敘述過程。有些教師像上課一樣來說課,顯然是不妥當的。說課應當以講述語言爲主,再綜合運用課堂教學語言和朗讀語言。所謂講述語言,指的是一種客觀的陳述性語言。“講述”,即講說,就是把事情和道理講出來,它是說者面對聽者一種“獨白”性的言語活動。其特點是語言信息輸出的單向性,沒有聽衆的言語配合。而且獨白語言不使用談話法、問題法,對比討論法,而唯一依靠獨白活動來闡明事理。說課應當以使用此種語言爲主,是因爲獨白語言便於說課者系統地介紹自己的教學設想和所持的理論依據。當然,這並不是說說課,就只要使用一種語言就夠了。恰恰相反,說課還要求綜合運用多種語言。如:在說教學程序設計的時候,由於說的是怎樣教,爲了讓聽者聽清楚課堂教學是怎樣一步一步實施的,就需要置自己於課堂教學的情境之中,像實際的課堂教學那樣,有講有讀,有問有說,整個過程都應以使用課堂教學語言爲主。這裏的所謂課堂教學語言,指的是教師在課堂上把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的過程中所運用的語言。一般來說,說課中除在說教學程序設計時要使用教學語言以外,還有課堂教學的導語,課堂教學總結也應使用教學語言。這樣才能使聽說課的人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增加課堂教學的感受效果。與此同時,在說教學程序的時候,有時還需要運用朗讀語言。所謂朗讀語言,就是有表情地運用各種語調、語氣將文字讀出聲來的語言,它廣泛運用於國小閱讀教學當中。如說課者能在說課中根據說的材料的內容和所要反映的思想感情,恰當地運用朗讀語言,就可以增加說課的感受力,併產生良好的藝術效果。

2.說課內容的要求

①要求內容正確

內容正確,是國小語文說課的最基本的要求,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教材的分析、理解,包括教材的中心、結構、寫作特色、重點、難點和通過教材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都必須說得正確無誤,能夠體現教材內容的高度科學性;二是在處理教材,即述說教學過程的時候,不能出現知識性的差錯,所涉及的名詞、術語、概念必須詮釋正確、表述無誤,而且所傳授的知識,也必須是反映客觀事實及其規律性的知識,換句話說,也就是所教的文化科學知識要絕對準確,不允許在科學性上有任何疏忽和失誤。

在國小語文說課當中,做到內容正確,是十分重要的,它是構成一堂好課的前提條件,一切教學藝術的運用,都建立在教學內容的正確之上,如果內容出現謬誤,即意味着學生在課堂教學當中接受的將是一種錯誤的信息,這是最不應該發生,也是說課最應當避免的事情。

②要術內容完整、系統

國小語文說課的內容,該說些什麼,一般都有一個基本的要求,如大綱、教材、教法、學法、板書、練習設計、理論依據,都是通常說課所需要說到的基本內容。凡屬說課的基本內容,原則上都應當說到,這是因爲說課內容自身是一個結構嚴密,彼此間具有多層次內在聯繫的網絡系統,每一部分內容都在說課內容這個總的網絡系統中,具有各自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任何一個部分內容的殘缺,都有可能損害這個網絡系統在完成說課目的任務中所具有整體功能。當然,這並不是說,每一部分內容都需要平均使用力量,恰恰相反,在說課活動中,有時由於時間的限制或突出重點的需要,有的內容不僅需要而且應當略講、少講,這就是處理說課內容的靈活性。但略講或少講,不是不講,而且即或是略講或少講,也應當以不損害說課內容的完整性和系統性爲前提,不然就會影響國小語文說課的質量。

③要求內容有序、聯貫

什麼叫“序”?“序”就是次序、順序。序,是由事物的內在聯繫決定的。事物有序,才更方便和更有利於人們認識和把握。國小語文的說課,不同於文學創作,可以任意正敘或倒敘。它先說什麼、後說什麼、再說什麼,雖然不是絕對固定,但也必須按照自身固有的內在順序性,一步步按序述說,不能錯位、顛三倒四。如說教材,總是放在說教法、說學法的前面,說學法也總是放在 說教法的後面,而不能移到說教法的前面去說。換句話,也就是國小語文的說課,一般總是先說教材、再說教法、學法,然後說教學效果。這決非是刻板的程式,而是說課過程邏輯性的體現。所以在說國小語文課的時候,其內容要求做到有序、而且條理清楚、意思聯貫、邏輯嚴密、結構合理、流暢自然、環環緊扣,以便爲實現說課過程的全程優化,提供切實的保證。

④要求內容有詳有略,重點突出

突出重點,是達到最優化的一條重要途徑。國小語文說課內容的重點,一般包含兩個含義,一個是內容總體上的重點,另一個是所說教材教學方面的重點。所謂內容總體上的重點,指的是構成說課基本內容當中,最能反映說課本質特點的部分,即“怎樣教”和“爲什麼這樣教”的部分。特別是由於說課者的教學能力、水平綜合反映在教材處理上,所以說課中的教學過程這部分內容更需要詳說、細說。說清楚教學過程有哪些環節,這些環節是怎樣一步一步安排的,每個環節又有哪些內容,這些內容又是怎樣一步一步落實的等等;第二個說課含義上的重點是指教材教學方面的重點、難點。這些重點往往是教材中的精華,是必須要讓學生掌握的內容。而難點則是學生在獲取某部分知識或技能過程中由於受知識和能力侷限所造成的障礙。凡是這樣的重點或難點也需要詳講、細講。說課中能否做到該詳則詳,該略則略,不但反映了說課者說課技巧的成熟程度,也說明說課者理解教材的準確性和實際處理教材的技能。只有抓住重點,突出重點,課纔會說得精彩,讓人印象難忘。

3.說課中的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的要求

國小語文說課的“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的要求”,是由國小語文說課的主要特徵所決定的。國小語文說課的主要特徵是強調說“理”,即不但要說“教什麼”和“怎樣教”,更要說出“爲什麼這樣教”,這個“爲什麼教”就是教育理論,它涉及大綱、教材、學情、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等一系列教育的基礎理論。

在國小語文說課活動中貫徹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的要求,保證了教師的課堂教學得以在教育理論的指導下進行,從而爲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提供了有利條件,它也使經驗型的實踐性教學活動,上升成了一種科研型的、研究性的教學探究過程,從而使教育理論也得以可能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得到驗證和發展。

要在國小語文說課活動中落實好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的要求。首先必須正確認識與處理理論與教學實踐的辨證關係。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從本質上講是統一的,但由於理論具有普遍性,而教學實踐的實際情況卻幹差萬別,所以,有時候,有些教學實踐中的做法,從道理上講是可行的,但在實際教學中卻行不通,有時則道理上講不通,而實際教學中卻行得通。如果不切實際地照搬教育理論,就會成爲教學中的教條主義,造成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的脫節。就說課活動而言,就是要求就說的內容進行上課,並通過這種教學實踐,使教育理論更接近教學實際,從而逐步做到理論與實踐的辯證統一。其次,要處理好理論與教學實踐的結合是不能呆板地說教學實踐,也不能孤立地談教育理論,而要把說教育理論與說教學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而且這個“結合”,還應當是自然的,具有某種必然的邏輯聯繫的,不要爲說理論而說理論,而要使理論爲教學實踐服務,成爲實施教學實踐的科學依據,從而使聽者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以達到增進說課效果之目的。此外,還要在說理論的時候把握好“深淺”的度。淺了,僅僅點到,貼標籤似的,固然不好;“深”了,不管需要不需要或有無直接聯繫,把可以搬出來的理論依據統統搬出來,也是應當避免的。總之,合理、科學、不勉強,在說課中做到理論與教學實踐有機結合,而且做到結合得自然,是說好課的一個重要條件,也是對說課的最基本的要求。

4.說課與課堂教學相統一的要求

說課與課堂教學相統一的要求是由說課的目的任務決定的。說課的終極目的是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益,這與課堂教學所追求的目標是一致的。對上課前說的課來說,說課中的教學過程既是對課堂教學所作的'理論上的規劃設計,這些規劃設計又要通過課堂教學去實施、驗證。如果是上課後說的課,則說課是課堂教育某種意義上的再現。說課與課堂教學這種聯繫上的特殊性,說明說課應與課堂教學相統一。凡是課堂教學需要遵循的原則,說課也必須遵循。例如課堂教學要求目標明確,因此說課時也必須說清所說課的教學目標是什麼,要學生掌握哪些知識、發展哪些智能;課堂教學要求結構合理、緊湊,符合系統論的原理,說課中的教學程序也就應該一環緊扣一環,具有嚴密的邏輯性;課堂教學要求教法得當,說課在選擇教法的時候,也就必須審慎對待,努力選擇最合適的教學方式。

在說課中落實說課與課堂教學相統一的要求,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有效地避免說課中理論與實際脫節的傾向,使說課真正發揮出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功效。

5.說課的其它要求

說課,既是說課者教學素質的集中反映,自身也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說課的其它一些要求是:

①要有創造性

創造性是藝術的靈魂,也是一切藝術所具有的共同特徵。贊可夫說:“所謂創造性,就是一種不斷前進,向着更完善、更新鮮的事物前進的志向,並且實現這種已產生的志向。明天一定要比今天做得更好,這是一個創造性地工作的教師的座右銘”。作爲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說課藝術,它也貴在創造、貴在靈活、貴在說課者說出自己的特色來,這也正是同樣一個內容,不同的說課者會有不同的說課效果的根本原因。如果刻板地按圖索驥,墨守成規,死搬硬套說課的條條框框,說課也就成了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圖騰,沒有一絲活力和毫無魅力可言了。所以,說課一定要注意發揮自己的特長,在不違反說課原則的前提下,努力擴大創造的空間,說出自己的特色。如可以根據具體情況、調整若干說課的若干環節或對某些環節作些拓展,以及設計一些與衆不同的精彩的導語和藝術地運用好多種教學媒體等等。

②要控制好說課的節奏

在現實的說課活動中,有時會出現三種情況:一種是規定的說課時間到了,而課還未說完,於是出現了說課的“拖堂”;二是“前鬆後緊”,即說課開頭時慢慢吞吞,沒有時 間觀念,後來發覺時間所剩無幾,而內容還有一大截未說,於是慌里慌張地突然加快語速,一句接一句,也不管別人能否聽得清楚,最後匆匆忙忙,草草收場;第三種情況與第二種情況相反,就是“先緊後鬆”,開始時說得快,後來內容快說完了,而時間尚剩許多,說課者只好採用東拉西扯,或故意減慢語速等手段,以期捱滿時間。這些現象都會嚴重影響說課的整體效果。說課的過程,就像彈奏一部樂曲,自始至終都要注意控制好節奏。說課前應根據說課規定的時間,對各部分內容所需的時間,大致作一個估算,以便心中有底。在具體的說課過程中,應儘量做到按計劃時間說課,切忌腳踏西瓜皮,說到哪裏算哪裏。語速要前後一致,做到整個說課過程節奏統一、和諧、不慌亂、也不緊張,在規定的時間內有條不紊地說完該說的全部內容。

③要講究說課的風度

要使說課具有高度的藝術性,還要求說課者講究說課的風度,如整潔的儀表,親切、自然的教態,輕鬆自如的談吐和恰到好處地運用體態語言等等。

優美的說課風度,也是一種重要的說課藝術,它能給聽者以視覺和聽覺上的美感,從而使說課也變得更加藝術化。說課中,說課者要輕鬆、自然、灑脫,但又不能眉飛色舞、手舞足蹈,像演說一般;要莊重,但又不能拘謹、過於嚴肅。教師說課時的位置,一般要求相對固定,不要多走動。眼睛也不能只盯着講稿,而要和聽者建立視線上的接觸,其目光和眼神也應該是十分自然的。總之,說課藝術是說課者高深教學造詣的體現,是建立在說課者個人素質修養基礎之上的。它要求說課者在說課中有恰如其分的姿態、動作、神情,並能恰到好處地使用目光、表情、手勢、體位之類的體態語言。努力做到莊重得體又不拘謹呆板。雖可談笑風生,但不能流於滑稽;雖可詼諧幽默,但又不能庸俗、淺薄。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3

《黃河的主人》是蘇教版第八冊教材中的一篇講讀課文。作家袁鷹在文中寫了自己在黃河上所見到的有關景象:艄公在滾滾的黃河上,憑着一根竹篙和羊皮筏子自由而鎮靜地出沒於驚濤駭浪之中,頓生讚美之情,用抒情的筆法着力讚頌了艄公的勇敢、沿着、鎮靜、機敏。作者運用語言老道、氣勢磅礴,更突出的是作者通篇運用一種反襯烘托的手法,從不同的側面來讚頌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文章的末尾直接抒胸意,讚頌艄公的偉大。

根據文章的特點,教學中我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來體現作者的意思,表達文章的主體意思:

一、 建構聯繫,多角度、多側面來了解說明有關內容。

文章對於黃河的介紹不是很多,但語言精煉,學生理解上有一定困難,學生對黃河的情況也會有許多的疑惑,有這樣、那樣的問題,這就需要調動學生從多角度,從課外去全面地瞭解黃河,建構多學科的課內外相聯繫的一個大課堂,鼓勵學生從社會、地理、文學等方面全面地瞭解黃河,教學時適時引導學生想像,學生就能輕而易舉地在自己的頭腦中構建了自己的滾滾黃河。

二、讀、思相結合,深入地有層次地讀懂文章。

本文文筆優美,以讚頌艄公爲主線,教學中我始終緊扣讚頌艄公這條主線,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引導學生從文章的表層逐漸走向文章的核心,真正地做到了由淺入深,逐層深入,讀是理解內容的最有效的手段,同時也是最終目的,理解的程度如何最終體現在讀的表現上,讀得好了,理解勢必到位,也就是在讀中求感悟。開始從讀通文章開始,到精讀文章的第一段聯繫文章的主線,引導學生思,體會黃河的壯觀,而艄公更偉大,感受深入一層,又細讀羊皮筏子的段落,再對比、思考,體會艄公更加偉大,又激起一層浪,情到深處。以讀來讓學生展示內心的真情,頌艄公、敬艄公,水到渠成。

三、緊扣內在的“語言”,引導學生領會作者的“語言”。

學生學語文學什麼,僅僅是一兩個好詞,兩三句佳句嗎?更重要的作者的.語言,作者的文學語言和作者的寫作方法,這些一定要引導學生去仔細品味、領悟,因爲這些是學生學習的根本,是終生受益的知識,而不僅是一兩個死板的詞條。用語言是學語文的宗旨目的。對這篇文章而言,作者除了生動的文字語言,在寫作上,這篇文章採用對比、反襯的方法來烘托艄公的偉大,這一點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讓學生去通過各種方式體會到,也許不需要直接用語言表達叫什麼方法,一定要讓學生體會到這種方法的好處,有何優點。教學中,我就有意地安排了幾組對比朗讀:

1、黃河的壯觀與讚美艄公。

2、羊皮筏子的輕小與讚美艄公,通過反覆的對比朗讀,使學生深深地體會到,作者寫黃河的壯觀,羊皮筏子的輕小不是浪費筆墨,不是廢話連篇,而是作者匠心獨運,高明之處。

學生從領會開始,也許就在他的以後的文章中不自覺的運用了進來,這樣不是錦上添花、學以致用,學活語文嗎?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4

【教材解讀】

《鄉村四月》是宋代詩人翁卷所作。這首詩以白描手法描寫江南農村初夏時節的景象。前兩句着重寫景,先以“綠”“白”二字描繪出景物色彩之鮮明,再着“遍”“滿”二字讓人感受到景物中煥發出的勃勃生機,後以煙雨之中傳來的子規聲聲寫出如音樂般美妙的鄉村聲響,渲染出如餘音繞樑般的藝術效果,整個畫面有動有靜,有色有聲,有實有虛,有明有暗,勾勒出江南鄉村欣欣向榮的景象。後兩句寫人,“才 又”二字,化繁爲簡,勾畫出鄉村四月農家的忙碌氣氛。不正面直說人們太忙,只是舒緩、委婉地道出“閒人少”,在一片繁忙緊張之中保持一種從容恬靜,與前兩句景物描寫的水彩畫式的朦朧色調保持和諧統一。整首詩既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圖畫,又如一首曲調清新明快的鄉村歌謠,不僅表現了詩人對江南鄉村風光的熱愛與讚美,也表現出其對田園生活的讚美和嚮往。

本設計根據古詩的體裁特點,採用了誦讀、想象、描繪、吟詠等方式,同時從學情出發,將整堂課分爲意象鋪展,走近鄉村(即挖掘學生心中原有的鄉村印象)、感悟賞析,走進鄉村(即感受詩人作品裏的鄉村印象)、表達情感,勾畫鄉村(孩子描繪心中理想的鄉村印象)三部分,將聽、說、讀、寫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盡情地感知、領略和欣賞詩中之景色如畫、聲音如歌、生活如詩等,感悟詩文中所蘊涵的畫面之美、音樂之美、情感之美,引導學生真正走進田園、熱愛鄉村。

【教學特色】

本課教學設計的最大特色是“三三制”、“出入法”六個字。

整節課的設計分爲意象鋪展,走近鄉村;感悟賞析,走進鄉村;表達情感,勾畫鄉村三個板塊。

第一板塊教學分爲三個步驟,先調動學生的原有生活經驗,進入學生的世界,讓學生用詞語描述心中的鄉村印象;然後教師補充與鄉村、田園有關的一組詞語,通過聽、想、讀,既豐富積累,又能將學生引入多姿多彩的鄉村世界;第三步則因勢利導,導出詩人翁卷筆下的《鄉村四月》。

第二板塊三個步驟是讀通詩句,勾勒鄉村;感悟賞析,走進鄉村;深情誦讀,吟誦鄉村。

第一步驟在解決好讀通、讀準的基礎上,重點抓住“蠶”字,以對對聯的形式記住字形,通過習字視頻來指導書寫。

第二步驟走進鄉村從景色如畫、聲音如歌、生活如詩三個方面進行品析。先透過一個“遍”字,讓學生通過朗讀、想象和描述來感受鄉村的“綠”無處不在,廣角鏡頭之後,再選其中一個鏡頭進行特寫,讓孩子盡情描述他看到的“綠”,感受景美如畫,整個過程先從“遍”字放開去,後由“綠”字收回來,而整幅畫面的賞析則先收於“綠遍”二字,再於“白滿川”、“雨如煙”處放開,收放有節,疏密有度。

聲音如歌則是讓學生閉眼聆聽,教師通過語言和音樂將孩子們帶進鄉村世界,讓孩子們想象並描述自己在鄉村聽到的各種聲音,然後引入一組描述鄉村聲音的.古詩,讓孩子們在吟詠之中感受鄉村的特有音樂。

第三步,體會鄉村生活的忙碌而又閒適恬靜,體會詩人對鄉村生活的嚮往和熱愛,這是本課的難點,在處理上我採取了三步走的策略,先引導孩子們通過朗誦,抓住“才 又”二字感受農民生活的忙碌;再將三四句與一二句聯繫起來,將農民的生活與美麗的畫面、美妙的音樂聯繫起來,讓孩子們在誦讀中感受鄉村生活是美好的、是忙中有樂的、是富有詩意的;最後再引入詩人翁卷的資料,讓孩子們知道詩人的一生都是怡情山水,以寫詩爲樂,加之詩人的家鄉永嘉正是地處江南,這讓詩人對江南鄉村更是多了一份特殊的情感,孩子們瞭解了這些之後,自然能感同身受。教師則相機引導孩子們包含深情,背誦全詩。

第三板塊先引入描述古代鄉村兒童生活的古詩一組,點燃孩子的熱情,激發寫作的靈感,在一番誦讀之後,讓孩子們將自己腦中的畫面、心中的情感訴諸筆端。

縱觀全課,三三制的教學步驟簡潔流暢,有收有放,有疏有密,有詳有略,先入生活,入文本,入文字,後出畫面,出音樂,出情感,整個設計抓住了文字,依託了文本,關注了文化,較好的把握了單元目標與文本細讀的關係,基本能達成課堂教學目標。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5

一、設計依據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教材的理解又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和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要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獨特體驗,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

二、角色體現

讓學生成爲學習主人,發展的主體,教師要當好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幫助者、引導者、激勵者,更應當是參與者。

三、教材解讀:(教師理解教材,掌握教材,超越教材的過程。)

一位教育家說過:“欲求教書好,先做讀書人。”上好課的關鍵是教師要吃透教材,但不要迷信“教參”,要創造性地理解教材、使用教材(對教學內容進行過濾與重組)。這是備課的重要環節。

1、理解教材

《生命生命》這個題目讓人好奇,這重複之中一定飽含着特別的情,一定是思考後發現的驚喜,是歡呼,是讚歎,抒發的是作者對生命的熱愛之情。

生命多麼寶貴,可生命是什麼?誰都想找到它的答案。課文開頭的設問引起了讀者的興趣與思考。接着課文以“飛蛾求生”“香瓜子的頑強”“作者聽自己的心跳”三個事例證明生命的存在,回答了生命是求得生存的力量。最後展示了作者積極的生命態度,讓有限的生命體現無限的價值。

2、學習與批判

通過反覆讀書,我深深地體會到:文中作者列舉的三個事例,反映了不同的生命態度,飛蛾落到作者的手中,極力鼓動雙翅求生,一粒香瓜子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裏,不屈向上,茁壯成長,這小動物,小植物對生命是多麼渴望,它們珍惜生命,不失去一絲機會,不放過一分一秒,極力去展示自己,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除此之外別無選擇。比起它倆,人的生命是多麼旺盛,多麼強大,可沒有像飛蛾,香瓜子那樣珍惜,還要有自己對生命的不同使用方法,可以好好使用,也可以白白糟蹋多麼可惜,多麼可悲呀!對於最有靈性的人,竟這樣不視生命爲幸運,不一心一意地去向上去成長,去展示。這句“可以白白地糟蹋它是多麼的不妥,這是對生命的不尊重。由此,我聯想到現在的人有多少在糟蹋生命,要說人不如飛蛾,不如香瓜子該不過分吧!

好在作者在文章結尾宣揚積極的生命態度:一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總之,這篇課文,應該讓學生從中得到生命的啓迪與薰染,懂得怎樣珍惜生命。

四、教學目標

有了對教材的理解和對學生的瞭解,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1、讓學生自學本課的生字,讀寫打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好句好段。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感悟生命的可愛與可貴,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無限的價值。

當然,這些細節目標要注意體現“三維目標”,注重語感培養,思維訓練,語言表達,人格提升,這是教學永恆的目標。

五、課前準備

準備好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課上和學生細細品味。

六、教學設計(六個環節)

(一)讀懂課文

目的是讓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解決字詞,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學法體現:讓學生充分讀書,自主學習。

1、導入:同學們,我們多麼幸運,因爲我們擁有生命,你想知道什麼是生命嗎?下面請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讀19課。

讀書要求:

(1)先把課文讀正確,遇到生字多讀幾遍。

2、檢查讀書:問題設計

(1)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內容?

(2)通過幾件事講的?用小標題概括。

(二)讀出發現,讀也思考,讀出感受

目的地:在學生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讀書,自主學習,自由發現,體現個性化閱讀,凋動學生的.讀書熱情,抓住重點句子,關鍵詞語,體會情感,獲得感動。受到薰陶和感染。喚醒孩子們對生命的熱愛,有感情朗讀課文,讀出自己的感受,並鼓勵學生背誦喜歡的段落。

學法:這個環節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再小組合作交流,然後彙報所得,展示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激勵學生敢想,敢說,敢讀,學生參與互評,激發學生互相超越的精神,以求得對課文有更深刻的理解。

通過這個環節的學習,讓學生爲“飛蛾珍惜生命,極力求生而感動,爲瓜子生命力頑強,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向上,茁壯成長,珍惜生命的每分每秒,也要爲有人糟蹋生命而惋惜,懂得讓有限的生命體現無限的價值。

情境導入:你想從每個事例中發現它們的生命態度嗎?讓我們再去讀書,看看誰最愛生命?誰不夠熱愛生命?一會把你的發現講給同學,談給老師,好嗎?

(三)拓展昇華,尋找珍惜生命的榜樣

目的:讓學生靜下心來思考,更加清楚地認識生命,感悟生命的價值。

情感導入:同學們,擁有生命多麼幸福,我們一定要珍惜生命,讓自己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你知道怎樣做纔算珍惜生命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從生活中,從學習中,從自己瞭解的古今中外人物中,發現誰在珍惜生命,誰在糟蹋生命。

在學生說完自己的發現後,一定讓學生知道作者也是珍惜生命的榜樣,並介紹作者的生平。

(四)反思自我,獲得教育,得到啓迪

目的:觸及心靈的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這篇課文是啓迪學生心靈的好材料,體現了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的課程特點。諾貝爾獎獲得者羅曼羅蘭說過:“從來沒有人讀書,只有在讀書中聯想自己,發現自己,檢查自己,提升自己,超越自己。”我認爲自我反思就是培養學生學會自我教育——因爲真正的教育是讓學生學會自我教育。(蘇堆姆霖斯基)

情境導入:同學們,剛纔,我們讚頌了珍惜生命的榜樣,幫助了糟蹋生命的朋友。現在我們聯想一下自己,想一想讚揚自己,說說自己珍惜生命的快樂;想不想幫助自己,讓自己不珍惜生命的做法永遠留給過去。

(五)積累語言背誦最後一段。

(六)作業:指導寫記生字,背誦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