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精選】說課稿合集9篇

說課稿 閱讀(2.52W)

作爲一名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說課稿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說課稿合集9篇

說課稿 篇1

《人民當家作主的法治國家》是人教版九年級第六課第一個框題。本框題包含政治制度和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以後政治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會考必考的內容。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九年級學生的特點確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是人民行使國家權利的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與其他國家機關的關係;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的內容及意義。

能力目標:引導學生認識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認識人民代表大會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自覺擁護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認識法律在維護社會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自覺維護法律尊嚴。

根據歷年會考試題和學生實際的認知能力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這個地方會考出題的機率非常大,而知識點本身又非常難理解,所以我採用直觀演示法和案例分析法來進行教學,這樣可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鍛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讓學生逐步掌握學習方法。

教學難點: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部分內容較抽象,學生沒有這方面的基礎知識,所以我採用案例分析法和自主探究法並聯系生活中的實際情況進行講解。這樣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學法上採用思考評價,自主探究和總結反思法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利用歌曲《天上太陽紅彤彤》來導入新課,大約要2-3分鐘。

用這一方式導入的依據有兩個,一是爲了引出新的知識,激起學生的求知期望。二是爲了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這也是政治課重要的教學目標。

2、講授新課大約需要30分鐘左右,比新課標的要求略長。這主要是根據本課知識點較多又比較抽象的實際情況確定的。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根據教材的特點,教師的特長、學生的實際,以及教學設備的情況我選擇了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這些教學手段的運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知識生動化,乏味的知識興趣化。有利於我們突出教材的重點,分析教材的難點,達到預期的效果。

3、課堂小結,大約用2-3分鐘。

先讓學生自己總結學到的知識,然後運用多媒體把整個框題的知識脈絡呈現出來,讓學生更直觀、更系統的把知識點內化爲自身的素質。

4、課堂練習大約需要3分鐘左右。

主要設計了單選和填表,是爲了鞏固重點內容,分清易混易錯知識點。

5、板書設計不僅要直觀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還要注重系統性和邏輯性,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和掌握。

6、作業就是《全效學習》上相關的課時作業,教師一定要做到及時批改,多運用鼓勵的語言來評價。

以上就是我本節課的教學思路,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說課稿 篇2

一、設計理念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視學生的參與、體驗、餞行、思考與反思。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實踐。

本次教學設計首先了解學生生活消費內容的變化,感受改革開放30年的發展成就,然後通過讓其參與、分享家庭與個人消費管理經驗,使學生樹立合理消費、合理理財的意識和提高合理消費、合理理財的能力,更好地適應和參與社會經濟生活。

二、教材、教法分析

【課程內容標準】 感受身邊的變化,瞭解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實行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給國家、社會帶來的巨大變化,體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教學理念】

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着眼於解決學生的現實問題,爲學生的發展做準備。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自身消費體驗與理性思考,增強理財意識,學會理性消費,綠色消費和環保消費。

2、能力目標 :

從參與社會經濟生活的角度, 學會合理消費和理財,提高適度消費、理性消費的能力。

3、知識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消費水平、消費選擇、消費觀念的變化;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和對學生進行消費調查、生活實例的分析,在體驗、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消費、學會理財。

【教學重點】 幫助學生學會合理消費、理性消費和適度消費。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學會合理消費,樹立綠色消費觀。

【課時安排】 一課時

【學情分析】 進入九年級,學生在消費方面有一定的自主能力,但就如何進行理財、合理消費等仍需老師和家長進一步引導。對於日常生活中一些錯誤的消費觀念和行爲(比如超前消費、盲目攀比等)應及時由老師或家長指出,讓學生明確在現代社會應怎樣理財和合理消費,提高適應、參與社會經濟生活的能力。

【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 自主探究學習

【教學手段】多媒體 、講學稿

【課前準備】

(1)瞭解教學實施班級學生個人消費基本情況(講學稿課前預習的問卷調查)

(2)中學生家庭消費情況調查瞭解

(3)多媒體及其講學稿的準備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播放歌曲:Flash歌曲《賺錢了》——課前提趣並引入課題:學會合理消費。

(二)互動、合作、探究問題,構建新知:

1、消費面面觀:

出示莫同學 (1995年出生)家的兩張帳單,對比分析:

(設計意圖:認識消費的多元化和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這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數學第四冊"1000以內數的認識",根據教學大綱和新課程標準要求,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掌握數數的方法,會數1000以內的數,體驗數的產生和作用;知道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十個一百是一千,認識計數單位:“百”“千” 初步體會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2、過程與方法:在具體情景中感受大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數感和估計意識;經歷觀察、猜想、操作及與同伴合作交流等數學活動過程,使學生初步學會有條理地思考和解決問題。3、情感與態度:進一步體驗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繫;在活動中體驗學習的成功與快樂,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並能正確評價自己和他人。其中正確數1000以內的數,體會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既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

二、說教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據此,本節課主要採用活動教學法。

1、將教學內容活動化,讓學生在做中學。

首先是猜一猜鳥巢體育館人數的活動;接下來是小組合作數小棒的活動,給學生一大盒小棒,在猜測的基礎上,將"到底有多少根小棒"這一問題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在數小棒的操作活動中自己去體驗、感悟,從而發現數數的方法,體會十進關係。然後是議一議的活動,讓學生交流:關於數數,你有什麼新的發現?最後是練一練的活動,包括接一接、數一數、說一說、估一估、填一填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完成了新知的應用與拓展。

2、採用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交往互動中學。

本節課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學生小組合作數小棒,共同決策,集體解決問題,學生在小組中可以自由學習、充分交往,小組中的每個同學都有操作、發言的機會。

3、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低年級兒童的特點,本節課創設了奧運福娃帶來的挑戰,讓他們在挑戰中學得輕鬆愉快又積極主動。

三、說學法。

從學法來說,本節課主要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法。首先是小組合作數小棒的活動,我先讓小組成員獨立思考,然後組內討論交流,達成共識,最後小組成員一齊動手操作。然後是小組議一議的活動,老師先引導學生:關於數數,你有什麼新發現?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討論交流,各抒己見,共同促進。組與組之間也有交流。學生合作過程中,教師不作過多的啓發、引導,學生的學習方式主要是自主、合作和探究性的。

四、教學程序設計。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主要由以下幾個活動組成:

活動一:猜一猜

出示鳥巢體育館圖片,引導學生:猜猜看,這兒可坐多少人?意在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大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數感、估計意識和能力。並由此導入課題:1000以內數的認識。

活動二:數一數

活動前,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了挑戰情境:小朋友,福娃帶來了一些題目,小朋友每答對一道題,就可以得到一個福娃,全部完成,將得到一組福娃!你們敢接受挑戰嗎?接下來學生滿懷信心地進入數小棒的活動。

(1)數老師手中的小棒:一根一根地數,明確"10個一是十";

(2)數一小捆的小棒:十根十根地數,明確"10個十是一百"; 複習已有舊知

(3)小組合作數更多的小棒。

晶晶帶來挑戰:怎樣數更大的數?

數之前,先讓學生猜一猜:每盤大約多少根?

學生自由猜測後,老師問:怎樣能準確地知道小棒的根數?學生將自發地要求數。老師把小棒和橡皮筋分給各組,請小組合作數一數,並提出數的要求:

(一)數的速度要快;

(二)數的數量要準;

(三)數出的小棒要捆紮好,讓別人很快就能看明白。

出示要求後,不是馬上讓他們數,而讓他們先獨立思考:該怎樣數?再組內討論:我們組怎樣數?統一意見,達成共識。然後組內一起動手數小棒。

數完後,分小組彙報:你們組有多少根?怎樣數的?每組派代表上臺展示。這時,將會出現各種不同的數法:可能有10根一小捆,10小捆紮成一大捆的;也可能有20根一小捆的`,或50根捆的,兩小捆捆成一捆的等等。

在此基礎上,老師引導學生比較:這麼多的數法中,你最喜歡哪種,說說你的理由。並說一說裏面有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這樣從感知入手,注意了數和形的結合學生很自然地得出:10個一百是一千。 這部分是重點知識。

學生在緊張有趣的數小棒活動中,經歷概念形成的過程,經歷將具體問題"數學化"的過程,將激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慾,提高他們的數學素養,整個活動中,教師不作過多的啓發、引導,但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活動三:指千在計數器上的位置。

這樣,在已有體驗的基礎上,讓他們自己總結歸納出相鄰數位間的十進制關係,讓生指具體位置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再讓生用手寫一下如何寫一千。

活動四、感受“一千”:

看一看,摸一摸,感受100頁紙的厚度,並用手勢演示一下;根據100頁紙的厚度估計200頁,400頁紙的厚度,同桌、小組同學進行驗證;估計1000頁紙的厚度,師出示1000頁紙,比一比誰估計的準確;

接着對學生進行節約用紙教育。

活動五、出示卡片199,它後面的數字是誰?師詳細講解,爲何是200,接着問生209後面是?

你能接着數嗎?

89-- 189-- 379-- 699-- 509-- 999--

接近整十、整百拐彎處數的數法是學生數數中的難點,這一活動是爲突破難點而設計的。

活動六、1、(1)填一填。

10個1是 10裏面有 個1

10個10是 100裏面有 個10

10個百是 1000裏面有 個100

(2)、 數一數。

從198數到206

從985數到1000

這裏,讓學生找同伴互數,再個別展示,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

2、 填一填: ----、---、800、--、--

這是一個開放性練習,學生可以一個一個地數,也可以十個十個或百個百個地數……可以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數,也可以反過來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數,只要學生說得有道理,都給予充分肯定,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策略多樣的意識。)

3、 出示圖片:讓學生感受1000以內數的應用。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感悟數學的價值,並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的習慣。

最後進入總結的環節:通過大家的齊心協力,我們順利完成挑戰,同學也得到福娃(出示福娃圖片)恭喜你們!以此激勵學生努力學習,不斷進步。

說課稿 篇4

各位評委老師好: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江西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第7冊第8課《巧鑲妙嵌》一課,下面我主要從教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程序等幾個方面闡述我對本課的教學設計。

一 教材分析

本課的學習領域是設計應用領域,主要讓學生初步瞭解鑲嵌藝術的發展史的基礎上讓學生感受鑲嵌藝術的獨特的美,認識到鑲嵌藝術材料的豐富性和手段的多樣性。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瞭解鑲嵌工藝的含義和鑲嵌藝術的歷史,感受鑲嵌藝術的材料美,肌力美,形式美。

能力目標:學會利用多種材料在平面物體和立體胚上進行鑲嵌,利用材料的形,色組成圖案或畫面,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性的表現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創作作品耐心細緻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教學生用材料的形、色進行巧妙的鑲嵌。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創新意識

教學準備

教學用具:橡皮泥或泥土,各種小石子、黃豆、貝殼等材料。

二教學與學法

教學方法是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保證,本活動結合教學對象、和教材本身的特點主要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 視覺圖像法以及討論法:通過視覺圖像對鑲嵌作品做最直觀的展示,並通過圍繞鑲嵌作品的製作展開的師生、生生間討論。引導學生積極的互動,體會作品的製作工序,發展學生想象力,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學法:學生主要通過自主學習的方法,通過多次欣賞,觀察,發現鑲嵌作品的製作要點,掌握作品的製作的方法,發揮想象力進行創意製作。

三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

教師拿出各種材料:彩色塑料片、紙片、小石子、黃豆、貝殼、鈕釦等。讓學生髮揮聯想這些生活中不起眼的小東西都有什麼別的用處?教師參與到學生論中並引導學生髮現這些小東西還可以組合成漂亮的圖案。由此導入新課的教學。

二、欣賞學習

1、首先是欣賞討論

教師播放課件展示各種鑲嵌作品。

其中有 陶片鑲嵌壁畫“文明的飛躍”、公園中常見石子路、以及房間中瓷磚鑲嵌圖樣 等一系列的鑲嵌作品。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討論發現這些作品都是運用鑲嵌這一製作方式完成的。

2、接下來教師幫助學生了解鑲嵌藝術

教師向學生介紹 鑲嵌是一種工藝,指把東西卡在空隙裏或嵌進凹陷處。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用這種技術製作精美的工藝品,還將大理石、彩色玻璃等材料鑲嵌在建築物的牆壁和窗戶等地方,進行裝飾和美化。在對學生對鑲嵌藝術有了一定的瞭解後開始進行 小組討論: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運用了鑲嵌藝術?

(公園裏的石子路)

3、欣賞學生作品

在欣賞了解了這些製作過程相對複雜的鑲嵌作品後,教師向學生展出一批學生作品,讓學生了解通過我們的小手同樣製作出精美鑲嵌作品,拉進學生同鑲嵌藝術距離,激發學生動手製作的興趣。

進行小組觀察探究:這些作品它們是怎麼做出來的?都運用到了哪些材料?

玉米:選用黃豆整齊地鑲嵌在橡皮泥上。

瓶子:用玻璃彈子鑲嵌在橡皮泥捏的瓶子上

4、 學生創作環節

學生根據以上作品中所使用的方法和創意,運用所帶的工具和材料,結合自身的想法,發揮想象力,創造製作自己的作品。

5、 作業展示評價

對學生的作品進行展示,通過學生自評、互評。選出“最具創意的作品”。

三、 教學小結

用我們身邊可取的材料,我們可以作出很多巧妙、美觀的作品來。同學們多動動手、多動動腦製作更多的作品美化我們的生活吧!

說課稿 篇5

各位評委好:

我的說課題目是高中《物理》(必修I)第三章第二節是《研究功與功率》第一課時——功的概念與計算

一:學情分析:

學生在國中階段已經學習了功和能的初步概念,對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已有所瞭解,同時還懂得了力的方向跟物體運動方向相同時,功的計算式W=F·S及力對物體不做功的情況(勞而無功、不勞無功,垂直無功),但對力與物體的運動方向(力與物體的位移方向)不相同的情況下如何計算功是陌生的,這裏可以結合學生已有知識:力的合成與分解和國中關於功的知識,引導學生分析理解。

二:教材分析:

1、內容與地位

本節課是高中《物理》(必修I)第三章第二節的內容,功的概念與計算是本章重點內容也是大學聯考的熱點,我們要注意到“功”概念概括性強,相當抽象,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就讓學生有深刻體會,而應該逐步展開、加深。上節課學習了動能定理,再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可爲以後功能關係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教學目標

根據我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滲透新課程的教學理念,爲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按課程標準,以促進全體學生髮展爲目的。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向培養學生,擬定三個教學目標:

2.1 知識和技能:

1.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兩個不可缺少的因素.

2.掌握功的公式:W=Fscosa,會計算恆力的功

3.知道功是標量,認識正功、負功的含義.

4.掌握計算總功的方法.

2.2 過程和方法:

通過學習功的概念及其公式導出的過程,讓學生體會並學習物理學的研究方法,認識數學工具在物理學發展過程中的作用。

2.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在學習功的概念和求解功的數值的過程中,培養科學嚴謹的態度。

(2)體驗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和學習的熱情。

3、教學重、難點及突破方法:

重點:功的概念及功的計算。

難點:對正功、負功的理解。

三:說教法:

依據教學標準的要求和教材內容的'特點(本節課是概念課,分析、推理成份居多,而演示實驗或學生實驗則沒有),在本節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電腦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學生通過自己的分析、推理,總結得出結論。這樣把學生從被動學習轉化爲主動學習,充分體現了“學生主體、教學主導”的教學模式

具體實施方案:

① 通過初高中知識對比,得出功的概念;

② 通過學生課堂討論,體會做功的兩個要素和正負功含義;

② 通過理論推導,得出恆力做功的定義式。

對於重難點的教學,特別設計:“提出問題”→“創設情境” →“學生討論”→“分析總結”

(設計意圖:讓學生親身參與課堂教學,成爲學習的主體,且

從生活實例出發,讓學生對知識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符合認知規律。)

四:說學法:

依據教學目標,結合物理情景進行探究式學習,在處理具體問題中學會思考與分析、演繹推理和歸納總結。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知識由生疑到釋疑,從而提高對知識的認知能力,體現學習的主體地位,增強學習物理的興趣和自信心。)

五:教學程序設計

1、新課引入:通過複習國中功的定義及做功二因素的知識過渡到高中對功的明確定義。

(設計意圖:溫故而知新,爲後面講課作準備)

2、新課教學:

1.對功的一般計算式W=F·SCosα這一教學重點,在教學中採取如下措施:

⑴通過複習國中已學過力的方向跟物體運動方向相同時,功的計算式爲W=F·S,在這基礎上提出問題, 力的方向跟運動方向成某一夾角α時,做功如何計算?

⑵啓發學生利用矢量的分解知識,自己通過分析、推理得出W=F·SCosα。

教材上方法是將力分解成平行於 位移S的分力FCosα和垂直於位移的

分力FSinα,後一分力做功爲0,所 以W=FSCosα

⑶公式W=F·SCosα各量意義。

F━力的大小,S━位移的大小,α━力的方向和位移方向的夾角。

⑷公式的適用條件。

公式W=F·SCosα其實也不是普遍適用的,它只適用於恆力做功,這一點教材上沒有提及,但必須及早向學生指出。通過課堂的3個討論加深對公式的理解

2.如何突破“正功,負功”這一難點。

⑴設計表格,討論力的方向跟位移方向夾角α的不同取值,做功的正負問題,通過隨堂練習加深正功,負功理解。從公式上看α>90°時,Cosα<0,W<0 ,即力和物體位移間夾角大於90°時,力對物體做負功。從動力學觀點看,力F是阻力,對物體運動起阻礙作用。因爲前幾章的學習中,對“負”號我們已強調是表示方向,學生有一定的思維定勢,所以在這裏應特別強調功是標量,功的正負只反映力是動力時使物體速度增大,力是阻力時使物體速度減小,不說明功具有方向性,並且明確指出:力F做負功-FS 常說成物體克服力F做功爲F·S。

3.通過一道例題讓學生自己總結得出求總功的方法。

設計多個力做功的習題,求各力做功問題,及總功的計算。加深學生對本節知識的理解。

六、課堂小結

七、佈置作業。

說課稿 篇6

一、 說教材

1.說教材的地位

本課是人教版六年制國小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四課的課文。這是一篇寄情於景的抒情性散文,課文以優美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一個在高原上夢幻般美麗的青海湖,它不僅景色壯麗,而且生物資源豐富,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說教材內容的處理

本課是一篇加星號的閱讀課,在中國小教學中一般略講或不講。但是,我考慮到這篇課文對於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操,啓發學生髮現美、認識美的意識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精心安排了一下教學過程,計劃用一個課時講授這篇課文。爲了突出地達到教學目標,我採用“情境教學法”進行教學,教學中貫穿“以讀爲本”的教學理念,把主要精力放在指導“感知”課文上。

3.說教學目標

依據教學大綱和本課的具體特點,結合五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規律,我從語文學科的性質角度確立本課的教學目標爲:

①“語文工具性”目標:學會本課的'八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相關詞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習抒情性散文的寫作思路與寫作技巧。

②“語文人文性”目標: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爲什麼說青海湖是夢幻般的湖;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以及高尚的審美情操。

4.說教學重、難點

學習抒情性散文的寫作思路與寫作技巧,體會作者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說教法、學法

教法:

1、情境教學法: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在學生頭腦中形成豐富的表象,引起學生在感受青海湖美的樂趣中感知課文,從而讓學生在情境中增強學習動機。

2、朗誦體會法:通過“探究性地讀—按要求讀—鑑賞地讀”這三個層次的朗誦,幫助學生體會語言的優美,感受作者對“青海湖”的熱愛之情;

3、舉一反三法:第三、四、五自然段結構相似,教學要求相同,運用舉一反三的教學方法,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詳略處理,有利於學生自習能力的培養。

學法

1、邊讀邊想:教師啓思啓讀,學生主動實踐,在讀、思、圈、劃中,理解課文思想內容,發展語言能力,增強語感。

2、合作探究: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發揮學生個體的主動性與羣體的合作精神。

3、觸類旁通:學生根據教師的指導自主精讀課文,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能動性。

三、說教學過程

1、教學設計說明:本節課是建立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設計開展的。

2、預習要求:會讀、認、寫課文的八個生字;查找青海湖的相關知識。

3、設計思路:

整體感知

(探究性地讀)

理解課文

(按要求讀)

深化感情

(鑑賞地讀)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本節課是“造型.表現”領域的一個內容。孩子們從小就喜歡和媽媽在一起,因此,他們很容易理解動物母子之間的親情,這樣便於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前幾冊教材泥塑內容的基礎上,本節課作業難度上有了一些提高,比如:既要表現出動物的特點,又要表現出母子之間的親情,體現了教材的系統性和難度的遞進性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對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以及本學習領域的特點,我們把目標制定爲以下三點,主要是讓學生能在活動中學到知識、培養學生的能力和豐富學生的情感。

知識與技能:通過想象小動物和媽媽在一起的情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通過泥塑過程,培養學生的造型能力;在與同學合作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過程與方法:通過回憶動物的樣子,觀察、分析動物圖片,引導學生了解不同種動物的特徵,以及如何通過泥塑來表現出動物母子之間的親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引導學生感悟母子之間的親情,豐富學生的情感,培養學生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

三、說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回憶、觀察、分析、表現動物與媽媽在一起的情景。

在這節課的教學當中,我們主要是通過讓學生觀察動物寶寶和媽媽在一起的圖片和想象動物寶寶和媽媽在一起的樣子,引導學生分析和 表現動物與媽媽在一起的.情景。

這節課的教學難點是動物的特徵和情節的表現。

通過設疑,引導學生交流、討論、探究來解決問題、突破難點。

四、說教學準備

粘泥、多媒體課件和一些泥塑工具。

五、說教學過程

(一)欣賞歌曲,創設情境

師生共同欣賞並哼唱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感悟母子之間親情。

(二)探究式學習活動

1.回憶和媽媽在一起讓人感動的事情,豐富學生的情感。

2.觀察欣賞動物和媽媽在一起的圖片並配音,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了解到動物母子之間也有濃濃的親情在。

3.交代本節課的學習任務——泥塑動物和媽媽在一起的情景。

4.通過觀察書中的泥塑作品“刺蝟寶寶和媽媽在一起”,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如何運用泥塑的基本方法做出自己所需要的形狀。

5.學生創作

明確本節課作業要求和注意事項,要抓住動物的特徵、作品要表現出動物母子間的親情,以解決問題的方式突破難點。

學生創作,教師巡視指導。

6.展示介紹

組織學生展示介紹自己的作品,自評、互評相結合。

(三)課外拓展

注重情感教育 ,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感,鼓勵課外創作。讓學生回家以後把課上講的故事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

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雨後》是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的一篇主體課文。《雨後》是一篇十分貼近學生生活的詩歌,活潑又清新。這首詩生動形象的描繪了雨後兒童嬉戲玩耍的景象,展現了兒童的天真之態、嬉戲之樂。先總寫廣場上赤腳的孩子“快樂得好像神仙一樣”,然後集中寫兄妹倆在雨後玩耍時的快樂。

本課的教學目的不僅要讓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認識、書寫本課的生字,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還要讓學生感悟詩的意境,體會夏天雨後遊玩嬉戲的歡快心情,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本課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識字,理解課文,指導朗讀。第二課時安排:背誦課文,寫字教學。

二、說教法:在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聯繫生活法:學生是活生生的人,他的生活經驗是最感性的學習材料。《雨後》這首詩寫的就是孩子們的生活,因此要在孩子們的生活中讓孩子們來體驗夏天雨後的快樂。在教學中是這樣安排的,在導入時讓學生回憶自己在雨後都玩過哪些遊戲?感覺怎麼樣?(讓學生了解自己的生活體驗)在教學詩歌后,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雨後》孩子嬉戲遊玩的情景。最後讓孩子有機會也體驗一下雨後遊戲的樂趣。

情感體驗法:雨後遊玩的體驗很多孩子有曾經有過,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體驗雨後嬉戲遊玩的快樂,在教學中不僅在導入時有體現,在教學過程中也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經歷。最後讓學生想象也是一種情感體驗。

指導朗讀法: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體會小朋友在雨後遊戲玩的快樂;體會小哥哥摔跤後臉上的興奮。體會小妹妹爲什麼也想摔那麼痛快的一跤。既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又能讓學生體驗生活帶來的樂趣。

故事表演法:表演是學生喜歡的一種活動,而《雨後》詩中小哥哥踩水、摔跤;小妹妹的樣子都是小朋友們常見到的情境,讓孩子們表演一下,他們會更能體驗小哥哥摔的這一跤讓他的臉上發射出興奮和驕傲的,能體驗一下爲什麼小妹妹也想摔這麼痛快的一跤。

三、說學法:在本節課教學中我主要讓學生採取了以下幾種學習法

課前預習、觀察法:預習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習慣,而《雨後》這篇詩歌是小朋友們日常生活中的一個場景,他們很容易就能理解,因此我讓孩子們課前預習,並讓他們觀察一下校園裏孩子在雨後是怎麼玩的,這不僅能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和預習習慣,還能讓孩子在有生活體驗的基礎上學習課文。

想象法:在學完課文後,由教師朗讀其中的句子,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自己就在廣場上嬉戲遊玩的場景,能增進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課文的理解。

表演體驗法:本課的內容生動有趣,富於表現,讓孩子們表演小哥踩水的動作,摔跤時的表情,以及小妹妹的動作,孩子們會更加容易體驗小哥哥和小妹妹在雨後遊玩的快樂的`。

朗讀會文法:“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說的就是要讓學生讀,讓學生通過讀,去體會理解感受。從而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朗讀能力、理解課文的能力,課文中讓學生用快樂的語氣朗讀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

四、說教學過程:

一、聯繫生活實際,激發學習興趣。

師:你們喜歡雨嗎?下雨的時候你們碰到過什麼有趣的事了嗎?雨停了之後你們又會做些什麼事呢?你們觀察過樹嗎?草嗎?他們是怎麼樣的呢?

(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師:看得出來,你們玩得很開心,冰心奶奶她就是看到小朋友們在雨後玩得這麼開心,覺得很有趣,於是她就將她看到的情景寫成了一首詩《雨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詩了,

(板書:〈雨後〉)

二、初讀課文,檢查識字情況

【感謝您瀏覽語文課堂網!您可以搜索課題關鍵字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網址是】

1、師:你們想知道冰心奶奶看到了什麼樣的情景嗎?那就請你們自己把這首詩讀一遍吧,讀的時候請注意把字音讀準了好嗎?

2、學生讀課文活動。

3、師:我知道我們班的很多小朋友在課前就已經預習了這一課的生字,那你們預習得怎麼樣呢?我們來檢查檢查吧。

檢查識字情況(注意其中的幾個難記的字)看字卡讀、組詞、造句(驕傲)

三、細讀體驗,深入領悟

1、師:你們學得真不錯,那下面請我們用默讀的形式將課文再讀一遍好嗎?邊默讀邊想:冰心奶奶看到了什麼,或者聽到了什麼?你從哪些句子知道的。

學生默讀課文,再指名說說冰心奶奶看到了什麼或聽到了什麼?

2、師:這麼多美的情景,你喜歡哪個小節描寫的情景呢,就把它多讀幾遍好嗎?等一下,把它讀給其他小朋友聽吧,要求讀自己喜歡的小節,

邊讀邊想爲什麼喜歡那一小節,它描寫了怎樣的景象呢?你覺得應該怎麼讀?

3、細讀各小節

第一小節:

讓喜歡這一段的學生來讀一讀,並讓學生說說爲什麼喜歡?

師:雨後的景色怎麼樣?書上是怎麼描寫的,在平常的生活中,你還看過雨後的哪些美景呢?

師:“廣場上來了一羣赤腳的孩子”“赤腳”是怎麼樣的?你猜他們來廣場上做什麼?(可引導學生看圖)

“快樂得好像神仙一樣”還能怎麼說?讓學生換一種說法。

這一小節應該怎麼讀呢?誰來讀讀?指名讀後並評價

第二、三、四小節

a、詩歌中描寫了誰?

“小哥哥使勁地踩着水,把水花兒濺起多高”說明小哥哥什麼?

“使勁”一詞表現了小哥哥什麼樣的想法?

(滲透理解“踩、濺”兩個字的理解,踩字讓學生做動作,而濺字與方言聯繫理解)

師:小哥哥說:糟糕……糟糕是在擔心什麼?

小哥哥摔倒後心情怎麼樣?你怎麼看出來的?

你覺得小哥哥是怎麼樣的一個人?

b、小妹妹長得怎麼樣呢?

雨後玩水只是男孩子的事嗎?(不是的)

[滲透識字:撅(觀察一下誰也撅着小辮子)、脣(指指自己脣)的理解]

“泥褲子”是誰呢?哪些句子是描寫小妹妹的動作和神態的呢?

小妹妹的心裏是怎麼想的?你覺得應該怎麼讀“心裏卻希望自己,也摔這麼痛快的一跤”

c、他們的心情怎麼樣?你覺得我們應該怎樣讀呢?

4、那我們一起帶着愉快的心情,用歡快的語調來把整首詩讀一讀好嗎?(齊讀整首詩)

5、閉上眼睛,想象自己也在廣場上踩水的情景。

四、拓展思維:

小朋友們在雨後玩得這麼開心,享受着雨後的快樂,那你還知道誰也在享受着雨後的快樂呢?

五、課外實踐作業

如果有水中滑倒摔跤的是你,你的爸爸媽媽會怎樣做?

回家後有聲有色的把這首兒歌背給爸爸媽媽聽,或許他們會有一些讓你意想不到的變化。

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新朋友新夥伴》是人教版國小《品德與生活》教材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三課。本單元是本套教材的起始單元,本課重點是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對新老師和新同學有進一步的認識,並學會以恰當的方式與大家交往。

2. 學生預設

一年級學生只有六七歲,剛入學不久,對新的學習環境還不能完全適應,缺乏主動與同學老師交往的能力。而現在的獨生子女在家內往往受到百般呵護,家人都樣樣依着他,養成了唯我獨尊的習慣。如今生活在集體中,不知如何與大家友好相處。因此,我通過課堂的現場活動和引導使學生明白:只有大家合作,守秩序,講規則,才能得到更多的朋友。

因爲我教的學生是一年級的國小生,所以要考慮到學生在進行課堂活動時會比較活躍、在遊戲環節中會比較投入,班級課堂紀律可能無法保證。應對策略是在遊戲之前一定要講明遊戲規則。

3.教學目標

⑴熟悉老師和同學,進行人際交往能力的練習,知道與同學交往的簡單內容和方法。

⑵消除與人交往的陌生感,表現對老師、同學的喜愛。

⑶增進師生之間、生與生之間的感情,同時也鍛鍊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和表達情感能力。

4.教學重難點及突破

⑴教學重點:讓同學和老師、同學之間加深彼此瞭解,並表現出對老師和同學的喜愛。

⑵教學難點:讓同學消除與人交往的陌生感和羞怯感,做一個受大家喜歡的同學。

⑶教學重難點突破:爲了讓學生之間、學生和老師加深彼此瞭解,我在課堂上設計了一系列的.活動。上課之初我安排學生通過歌曲“你的名字叫什麼”進行自我介紹,在此基礎上進行“我的朋友”的活動,讓學生說出開學以來你認識的新朋友的名字,看誰說的名字多;接下來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名片,並在樂曲聲中送給想要結交的新朋友。教會學生結交新朋友新夥伴,體驗友情的快樂。

5.教學準備

⑴教師準備:

《找朋友》《永遠是朋友》歌曲錄音;獎勵卡片若干張。

⑵學生準備:

《你的名字叫什麼》歌曲自己的名片。。

二、說教法

整節課的教學活動是以《找朋友》的遊戲爲主線,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使學生在“玩兒”中就進行了知識的學習,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體現了新理念。恰當運用兒童歌曲,使本課的重點更加清晰易懂。

1.情境設置法:在新課程標準中要求教師必須要創設有意義的教學情境,正因如此我在教學過程中先讓學生了解老師和學生之間是師生關係,再讓學生知道同學之間也是朋友和夥伴的關係。讓學生在具體情境的啓發下,有效地進行學習,體會到我們都是新朋友新夥伴。

2.遊戲競賽法:在新課程標準中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生活中來,並且在與學生之間不斷地發生互動、對話、交流、溝通中引導學生的學習活動。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我大量採用遊戲這種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展開教學,讓學生在玩中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3.直觀教學法:教學中,我指導學生動手製作“名片”和貼“樹葉”,以此讓學生更形象直觀地瞭解教學內容也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三、說學法

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以及重視培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基於以上觀點在本課教學中,我將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與人合作的能力。

四、說過程

1.教學環節

⑴直接導入,梳理關係。

讓學生了解老師和學生之間是師生關係,再讓學生知道同學之間也是朋友和夥伴的關係。切入主題,確定學習方向。

【開門見山導入新課,能夠很快吸引學生注意,調動一年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⑵製作名片,掌握方法

請班級中說出朋友名字最多的同學說一說他認識新朋友的方法。

【讓學生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總結怎樣進行人際交往,提高學生的與人交往能力】

“原來他是這麼認識新朋友的,其實你還可以通過下面這種方法認識新朋友:請同學們拿出老師課前讓你們準備的紙卡,然後動手完成屬於你自己的名片,等一會兒你可以把你做的名片給你想要認識的新朋友。好,大家開始做名片吧。

【學生自己動手製作名片的活動不僅可以學生掌握交朋友的基本方法還可以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

五、做《找朋友》的遊戲。(這是貫穿本節課始終的一條線)

“老師現在放音樂,同學們可以離開座位,把你剛剛做好的名片給你想要認識的新朋友。在給他(她)名牌前,你要和他(她)按照音樂中唱到的那樣‘敬個禮,握握手’,說‘我叫**,我想和你做朋友’,然後給出名片。而接到名片的同學則要說‘我叫**,很高興和你做朋友’。當音樂聲響起你就可以離開座位,但是音樂聲一停止,同學們就要馬上和新朋友新夥伴坐在一起”

【新穎的活動形式——交換名片,會讓學生樂於參與,促進學生彼此交流、加強溝通,培養學生的與人交往能力。交換名片前的敬禮、握手,會消除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陌生感和羞怯感,讓學生對同學產生喜愛之情】

競猜遊戲,深化主題

教師通過“我說你猜”的遊戲,學生說一說和新朋友新夥伴一起做遊戲的感受。體會到新朋友新夥伴給我們帶來的快樂,懂得交朋友的樂趣。

六、貼“樹葉”

同學們,你們玩過奧比島遊戲嗎?教師在黑板上畫一棵沒有樹葉的奧比島友情樹,指導學生在樹葉上寫上新朋友新夥伴的名字貼在友情樹上。

【學生動手貼“樹葉”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還使學生感受到友情的美好。】

⑷課堂結語,課外擴展

今天我們認識了這麼多新朋友、新夥伴。誰能說說和朋友在一起時應該注意些什麼?【讓學生明白和朋友、同學要和平、友好地相處。】

我們今天在班上結識這麼多的新朋友、新夥伴,我們還可以到哪裏?用什麼方法去交更多的朋友?【培養學生的社交能力。】

【由課堂上認識本班同學的活動擴展到結識別的班級的同學,學生的與人交往能力會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