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精選】說課稿合集5篇

說課稿 閱讀(2.14W)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說課稿合集5篇

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是“華東師大版八年級數學(上)”第十三章第三節第一課時的內容。本節先課利用軸對稱的知識來探索發現等腰三角形的有關性質,然後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識證明這些性質。學習過程中運用的“操作——觀察——發現——猜想——論證——應用”的方法是探究數學知識的常用方法。同時“等邊對等角”和“三線合一”的性質是又是接下來學習等邊三角形知識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的基礎知識,更是今後論證兩個角相等、兩條線段相等、兩條線垂直的重要依據。起着承前啓後的作用。

2、教材的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目標: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有關概念和相關性質,能運用它們解決等腰三角形的邊、角計算問題。

②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實踐、觀察、同組間學生以及小組與小組間的合作與交流,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③情感與態度目標:

通過合作交流培養學生團結協作、樂於助人的品質。

3、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等腰三角形“等邊對等角”和“三線合一”性質的探究和應用。難點:等腰三角形性質的推理證明。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上期學生學習幾何知識有了初步的抽象思維感知,有一定的形象直觀思維能力,能進行簡單的推理論證。但其運用數學思維的廣闊性、緊密性、靈活性比較欠缺,在學習過程中要加強引導和培養。

三、教法與手段

根據本課內容特點和八年級學生思維活動的特點,在教學中我將採用“操作——觀察——發現——猜想——論證——應用”的教學法,利用分組活動,組間合作與交流從而達到對“等邊對等角”和“三線合一”的性質的探究的層層深入。另外,我還將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呈現更直觀的形象,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增大課堂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四、學法設計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的抽象結論,應以觀察、實驗爲前提,幾何教學應該把實驗方法與邏輯分析結合起來。結合這一理念在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時我將採用學生實驗操作、小組合作、觀察發現、師生互動、學生互動的學習方式。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①複習提問:向同學們出示幾張精美的建築物圖片,引入等腰三角形。

(設計意圖:感知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聯繫緊密,培養觀察力,感受身邊處處有數學。)

②等腰三角形的相關概念:

1定義: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邊: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兩條邊叫做腰,另一條邊叫做底邊。

角:等腰三角形中,兩腰的夾角叫做頂角,腰和底邊的夾角叫做底角。

③設問:等腰三角形具有哪些特殊的性質呢?(引入新課)

(二)實驗探索、得出猜想:

①動動手:讓同學們用剪刀在長方形紙片上剪下等腰三角形,每個人的等腰三角形的大小

和形狀可以不一樣,把紙片對摺,讓兩腰重合在一起,你能發現什麼現象?“比一比”看誰思考的結論最多。

(設計意圖:以六人小組爲單位學生親自操作實驗,填寫導學案。通過組內合作與交流,集

思廣益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在小組內表達自己的發現。)

②得出猜想:可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觀察、思考、交流、可能得到的結論:

(1)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

(2)∠B=∠C

(3)BD=CD,AD爲底邊上的中線

(4)∠ADB=∠ADC=90°,AD爲底邊上的高線(5)∠BAD=∠CAD,AD爲頂角平分線

(設計意圖:以小組爲單位派代表發言即組間交流補充,引導歸納提煉,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感受新知,建立新的知識體系,爲進一步探索做準備。)

(三)證明猜想、形成定理:

1、結論(2)∠B=∠C你能用一個命題表達這一結論並論證它的正確性嗎?

(1)語言總結:等腰三角形的兩底角相等。(簡寫成“等邊對等角”)

(2)怎樣論證這個一命題的正確性呢?

①爲證∠B=∠C,需要添加輔助線構造以∠B、∠C爲元素的兩個全等三角形。

②探討添加輔助線的方法,讓學生選擇一種輔助線並完成證明過程。

設計說明:以上過程分小組討論,在探索過程中鼓勵學生尋求不同(作高、中線、角平分線)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利用展臺展示各小組不同的證明方法,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示。

(3)得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質1:等腰三角形的兩底角相等。(簡寫成“等邊對等角”)

2、結論(3)(4)(5)你也能用一個命題表達這一結論並論證它的正確性嗎?

(1)結合性質一的證明鼓勵學生證明總結的命題

(2)得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質2:等腰三角形的頂角的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底邊上的高互相重合。

(3)“三線合一”的幾何表達:

如圖,在△ABC中,AB=AC,點D在BC上

①(1)如果∠BAD=∠CAD,那麼AD⊥BC,BD=CD

②(2)如果BD=CD,那麼∠BAD=∠CAD,AD⊥BC(爲了方便記憶可以說成“知一求二!”)

③(3)如果AD⊥BC,那麼∠BAD=∠CAD,BD=CD

2設計意圖:充分調動各組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採用各小組競爭的方式,參照性質1的探索完成本性質的探索與證明。通過本性質的探索讓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收穫,讓每個學生的能力都得到提升。

(四)實例剖析、鞏固新知:

1、例1:已知:在△ABC中,AB=AC,∠B=80°,求∠C和∠A的度數

2、例2:在△ABC中,AB=AC,點D是BC的中點,∠B=30

(1)求∠ADC的度數(2)求∠BAD的度數

此題的目的在於等腰三角形“等邊對等角”和“三線合一”性質的綜合運用,以及怎麼書寫解答題,強調“三線合一”的表達過程。

解:(1)∵AB=AC,D是BC邊上的中點(已知)

∴AD⊥BC,∠BAD=∠CAD(等腰三角形的“三線合一”)∴∠ADC=∠ADB=90°(垂直的定義)

(2)∵∠BAD+∠B+∠ADB=180°(三角形內角和等於180°)∴∠BAD=180°-∠B-∠ADB

=180°-30°-90°=60°

(設計意圖:設計例題1鞏固等腰三角形“等邊對等角的性質”的理解,讓學生學以致用,獲得成就感,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而例題2主要是體會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性質的運用。這兩個例題作爲課本上的例題是基礎新知的鞏固,要求能正確的寫出解題過程。)(五)、課堂練習、總結所得:

1、先完成課後81頁練習1、2、3、4題

(設計意圖:作爲課本上的練習題的完成達到檢測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掌握情況,從而幫助學生查漏補缺,鞏固基礎知識。)

2、學以致用:

(設計意圖:讓書生體會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繫)

如圖,是西安半坡博物館屋頂的截面圖,已經知道它的兩邊AB和AC是相等的.建築工人師傅對這個建築物做出了兩個判斷:

①工人師傅在測量了∠B爲37°以後,並沒有測量∠C,就說∠C的度數也是37°。②工人師傅要加固屋頂,他們通過測量找到了橫樑BC的.中點D,然後在AD兩點之間釘上一根木樁,他們認爲木樁是垂直橫樑的。

請同學們想想,工人師傅的說法對嗎?請說明理由。

設計意圖: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引導學生將實際問題轉化爲數學問題,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等腰三角形性質的理解和運用;從數學回到實際生活,自然地滲透數學作用於實際問題的思想。

3、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你覺得在等腰三角形的學習中要注意哪些問題?設計意圖:幫助學生回顧,歸納,鞏固所學知識。A(六)作業佈置、深化提高:

1、課本P84:習題13.31、2、3;(必做題)

2、(思維發散)選做題

已知:如圖△ABC中,AB=AC,CE⊥AEE1於E,CE=BCB2

求證:∠ACE=∠BC

六、板書設計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趙普》是蘇教版七年級下學期第一單元“人物風采”的一篇文言文。本單元編選了《童年的朋友》、《一面》、《我的老師》、《展現華夏文化魅力》、《趙普》等五篇描寫人物風采的文章。這些文章有的寫平凡的小人物,有的寫光彩奪目的明星,而本課主要寫的是“以天下人爲己任”的古代人物趙普的形象。

本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是:

1.能掌握記敘文的六要素,口頭複述故事情節。

2.引導學生閱讀一些名人傳記,擴大學生的閱讀量。

3.學會描寫人物的方法,爲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4.感受人物身上所散發的獨特精神魅力。

本課是一篇文言文,也是七年級下學期學習的第一篇文言文。本課選自《宋史》,主要寫了趙普刻苦讀書和推薦人才這兩件事。課文刻畫人物,善於運用細節描寫的方法,敘事簡潔,沒有冗筆,是落實單元教學目標的重要內容,同時本文深刻的思想性也是進行思維訓練和思想教育的好材料。

《語文課程標準》對本學段的要求是:“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結合本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過,情”三維角度,我將本課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定爲:

1、讀準字音,讀出節奏,流暢的朗讀課文。

2、能準確解釋字詞含義,流暢地翻譯全文。

3、能發揮合理想像用自己的語言複述課文。

教學重難點及確立依據

(1)、教學重點:多形式的誦讀,讀準字音,讀出節奏,流暢的朗讀課文。

確立依據:課文篇幅短小,句式緊湊,節奏鮮明,讀起來琅琅上口,學生興趣濃,多次誦讀後能較好地理解課文大意。所以把誦讀作爲教學重點。

(2)、教學難點:能準確解釋字詞含義,流暢地翻譯全文。掌握文言知識。

確立依據:文言知識的掌握向來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在第一課時作爲難點來逐步使學生掌握。

二、說教法

教學思路:

根據現代學生心理承受能力較差、農村缺乏文化氛圍、農村中學學生閱讀量少以及本文的特點,我將通過明確目標、讀準課文、讀懂課文、讀活課文四個模塊,導入、介紹趙普、讀準字音、讀出節奏、疏通詞意、疏通句意、疏通文意、複述故事、課後學習九個板塊來完成。引導學生在朗讀、練習中掌握文言知識,理解課文大意。

本課主要採用誦讀法,討論法、練習法、講授法等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1、誦讀法:誦讀是解讀文言文的敲門磚。從教學過程來看,教學中將朗讀貫穿到課堂始終,聽課文朗讀錄音,教師示範讀,引導學生按要求聽讀。幫助學生深入體會課文內容。個讀、齊讀和散讀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真正學會讀書,欣賞。領悟短文的優美語言和意味,以達到教學目的。

2、討論法:對課文字詞句的朗讀理解都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來思考討論,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避免了一講到底滿堂灌的弊端,培養了自學能力。

3、練習法:本課各個都有練習題的設置,從聽說讀寫各種內容到個體與集體不同形式均有,現了學生練習的高參與率。

4、講授法:文言文的學習還有困難,因此對重點的講析還是必不可少的。

三、說學法

七年級學生已初步具有一定的文言文閱讀能力,因此本課的教學,沒有精講全文字詞,實行重點突破學生自學,並利用媒體課件展示學習過程。爲此我設計的學習活動有:

1、多形式朗讀課文,體會課文內容,培養語感;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對課文音義把握理解均在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

流的基礎上進行評價指正,培養了自學能力。

3、圈點批註法:學生在學習中隨時記下自己的疑問和收穫,便於知識的深

究和鞏固提高。

四、說教學程序:

(一)明確目標

由“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典故導入,接着出示學習目標。簡潔明瞭,直接引出人物,進入本課的學習。

(二)讀準課文

1.介紹趙普:出示圖片文字介紹人物,形成印象,培養興趣。

2.讀準字音:畫出課文中不會讀或讀不準的字,自己查閱工具

書或向老師、同學請教。然後放聲朗讀全文。

現場老師組織學生朗讀課文,交流不會讀、讀不準的字。

(從學生學習實際出發,保證教學的實效性。)

之後組織交流重點字音並訂正,保證學習效果。

3、讀出節奏:在聽讀標註,交流練讀多種形式中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通過多形式朗讀課文,培養語感,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三)讀懂課文

1、疏通詞意:出示練習題,試做並交流指正,掌握重點詞義。

2、疏通句意:出示練習題,試做並交流指正,理解文言特殊

句式特點和含義。

3、疏通文意:引導複習翻譯文言文的方法,把全文翻譯一遍。翻譯後

同桌交流修改。最後多媒體出示譯文訂正。

這部分教學完全體現了學生爲主,自主學習的內涵。使學生參

與到了知識形成過程當中去,知識掌握較牢固。

(四)讀活課文

1、複述故事:先要求簡要複述故事講給同桌聽,再要求展開自己合理的想像,特別是對一些細節的想像,來生動地複述課文故事。由易到難,由簡到繁,訓練有梯度,收效教好。

2、課後學習

①、合理想像,列出生動複述趙普故事的複述提綱。

②、熟讀課文,要求能熟練背誦。

既是對本節課教學目標的鞏固,也是下節課學習的準備。

五、教學反思:

1、充分發揮多媒體作用,提高課堂效率。

2、沒有偏廢基礎知識,基礎的厚薄決定着樓層的高低,要想培養具有創造力的學生,基礎不可偏廢。本課的課前積累背誦評點、課中對演的評價、課後作業都體現了這個觀點。

3、本課的教學,我改變了精講全文字詞的做法,實行重點突破,展示學習過程,讓學生抓住重點進行學習,效果明顯。

4、本課教學中貫穿自學探究,引導學生自學、教會學生學習。通過小組討論弄懂文意,再由教師評點強調,可以調動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既學會在合作中學習,學會探索,又能強化基礎知識,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說課稿 篇3

活動背景:如今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長期處於衆星捧月的地位,加上家長重智輕德的教育傾向,使多數幼兒形成了自我爲中心,只知獲取,不懂給予,衆人爲我的心理傾向。前不久,一項現代兒童生存狀況調查顯示;90以上的孩子有"惟我獨尊"的傾向。具體表現爲:他們很少幫父母做家務,沒有覺得父母掙錢辛苦,也很少幫助別人。這是我國現行教育的一種悲哀,即在爲孩子付出大量的愛的同時忽略了最好重要的東西......讓孩子學會愛、學會如何去愛自己父母、學會如何去愛親人、學會如何去愛周圍的人、愛大家。結合幼兒園建構式課程大班主題活動《七彩世界》,我們設計了這個大班綜合活動《愛意濃濃》。在這節活動中我們是以母愛爲支點,逐步延伸到愛親人、愛周圍的人、愛大家。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通過觀察瞭解媽媽的辛苦,激發幼兒熱愛媽媽、家人及周圍人的情感。

2、通過活動了解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媽媽及周圍人的關懷,懂得感恩。

3、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及動手能力。

二、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媽媽照顧孩子《媽媽多麼辛苦》;

2、生日蛋糕;

3、小熊布娃娃

4、紅卡紙片若干、剪刀若干,簍子若干,大畫紙上畫若干愛心、彩筆若干、愛心樹若干棵;

5、電子琴一架。

三、活動過程

(一)情景感染導入

1、教師和幼兒向客人教師問好。

2、教師自我介紹和幼兒依次做一些親密的動作。"嗨,小朋友,大家好,我是你們的新朋友,我叫郭老師,看到你們;我好開心呀!我從心底裏愛上了你們。"教師摸摸幼兒頭,拉拉手,親親額頭,擁抱幼兒等。

3、師幼、幼兒之間相互擁抱,營造愛的氛圍。"現在你們讓我感受到了濃濃的愛意"。

(二)溫馨談話,說說媽媽的愛

1、師:你們的可愛感染了我,是誰把可愛的你帶到了這個世界?(媽媽)

2、運用肢體語言講述故事《猜猜我有多愛你》"有一隻小熊和媽媽也來到我們這裏,讓我們一起聽聽它們的故事"。

聽完配手勢問a:故事裏的小熊愛媽媽這麼多|-|,媽媽愛小熊那麼多|---|,誰的愛多一些?

3、問:你們的媽媽平常是怎樣關心愛護你們的?她爲你做了哪些事情?(幼兒自由講述:媽媽洗衣、買菜、做飯、做家務、買學習用品等多種多樣的愛)。

(三)體會媽媽的愛

1、幼兒看課件,進一步感受媽媽的愛。(配樂《獨光裏的媽媽》)。

師:"我們的媽媽一直是愛我們的,讓我們隨着一個小寶寶去感受媽媽的愛吧![放課件①媽媽懷孕,照顧孩子(安撫寶寶;給寶寶餵奶、餵飯;教寶寶學走路、學說話;接送寶寶上學;教育寶寶;天熱爲寶寶打扇;天冷爲寶寶織毛衣、加衣服;下雨爲寶寶撐傘;天晴爲寶寶遮陽;生病照顧寶寶;夜晚哄寶寶睡覺等)]。

2、師:孩子們,看完之後,你心裏有什麼感受(教師激發幼兒說出內心的動人的話:我很感動;媽媽很辛苦;我愛媽媽;媽媽很偉大;媽媽真好......)

3、小結:是的,孩子們,最疼、最愛、最牽掛我們的人永遠是誰?(媽媽),媽媽的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讓我們一起來唱出心中對媽媽的那份愛。(唱《世上只有媽媽好》)

(四)愛意濃濃,表達愛意

1、爲媽媽過生日

①師:我們的媽媽這麼辛苦,那麼愛我們,我提議我們一起來給媽媽們過一個生日吧!

②配樂《祝你生日快樂》舉行"給媽媽過生日"活動。(點蠟燭→唱生日歌→說祝福語→吹蠟燭分享蛋糕)

a、師:孩子們:你媽媽知道你的生日嗎?(知道)你知道媽媽的生日是哪一天嗎?(不知道),希望回去問媽媽,並且要記住,今天就借這個集體生日會來爲媽媽祝福吧!(教師端出蛋糕,點上蠟燭)。

b、唱生日歌(配樂)

c、說祝福語。師:你想祝願媽媽什麼?(集體和個別:祝媽媽生日快樂;祝媽媽永遠幸福;祝媽媽身體健康、萬事如意;祝媽媽永遠美麗、快樂......)。

師:你想送媽媽什麼禮物?爲什麼?(如:送媽媽一條圍巾,媽媽脖子怕冷等)

師:多美好的祝福呀,希望小朋友要孝敬媽媽。媽媽愛你,讓我們一起發自內心說"我愛媽媽",再說一句"我愛媽媽",再動情一些:"我愛媽媽"。

d、師:讓我們一起爲媽媽吹蠟燭吧!(幼兒分享蛋糕,吃完進行衛生教育)。

2、唱出愛意,跳出愛意

①師:此時此刻,老師好感動,你愛你的媽媽,還愛誰呢?(幼兒自由說)誰來告訴我,你爲什麼愛他?(幼兒大膽講述)你們身邊的人這麼愛你們,爲你們付出了許多,讓我們用歌聲舞蹈來表達我們對他們的愛意吧!

②配彈琴伴奏即興唱跳《我愛大家》。

③配動作唱歌

1 1 5 5 | 6 6 5 - | 4 4 3 3 | 2 2 1- | 5 5 4 4 | 3 3 2- |

爸爸媽媽 我愛你, 親人朋友 我愛你。 我愛我家 愛我家,

5 5 4 4 | 3 3 2- |1 1 5 5 | 6 6 5 - | 4 4 3 3 | 2 2 1- ||

我愛大家 愛大家。 爸爸媽媽 我愛你, 親人朋友 我愛你。

(基本動作爲親一親,抱一抱,劃大家心)

3、爲大家制作愛心禮物(配樂《感恩的心》)

①師:現在我們心中充滿了濃濃的愛意;讓我們一起來分享這份愛意,把愛製成禮物送給大家吧!

②師:製作禮物需要工具呀!哦,土豆,神祕妙妙工具!小朋友彎下腰,看看妙妙工具在哪裏?(椅子下)端出來吧!妙妙工具是些什麼?(剪刀、紅卡紙)小朋友端好簍子起立,向後轉,我們可以用什麼當桌子?(椅子)請小朋友動腦筋用妙妙工具製作成愛心卡,寫好名字掛到後面的愛心樹上去吧!

③教師和幼兒把愛心卡掛到愛心樹上。

④師:(展示愛心紙)這兒還有好多愛心,孩子們,讓我們把愛填的滿滿的,把愛送給客人老師。

⑤師:引導幼兒塗愛心卡,共同把愛心紙託過去送給客人老師。"把愛送給別人是快樂的!"

⑥送完禮物,師幼手拉手圍着愛心樹唱《感恩的心》。

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分數》中《找最大公因數》 。教材中直接呈現了找公因數的一般方法:先分別找 12 和 18 的因數,再找出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在此基礎上,引出公因數與最大公因數。教材用集合的方式呈現探索的過程。本節課,爲學習約分奠定基礎。

二、教學目標

1 、經歷找兩個數的公因數的過程,理解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

2 、探索找兩個數的公因數的方法,會正確找出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

大公因數。

三、教學重、難點

新課標鼓勵學生通過思考、討論、和交流,經歷探索的過程,因此,確定教學重、難點爲“探索找兩個數的公因數的方法,會正確找出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

四、教法與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有效的教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靠模仿與記憶,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節課在教學中主要採用了探究發現法、討論歸納法,調動了學生高漲的學習情趣,從中發現、提出並解決問題,互相合作、歸納總結了找最大公因數的方法,從而獲得了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體驗。

五、教學理念及教學手段

本學段的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相對第一學段而言更爲豐富,解決問題的慾望更爲強烈。因此我在教學中激活了學生先前的經驗,創設了問題情境。讓學生在經歷體驗、探索中去歸納、總結找最大公因數的方法,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六、評價方式

在本節課中我主要運用了激勵性語言“你真了不起,你太厲害了,及你來當老師等對學生進行評價,以此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它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加強學習的自信心,變“要我學”爲“我要學”。

七、教學流程設計

《課程標準》強調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歸納總結的過程根據這一認識,設計瞭如下教學環節。

(一)、複習導入、學習新知

因爲學生已經能很熟練的找出一個數的因數,因此我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導入學習新知。

(二)、嘗試練習,合作探究、總結方法

先讓學生自主探索發現,通過比比誰最棒,先自己找出12和18的因數,他們的公因數是哪幾個公因數中最大的一個是多少。然後出示集合圖,讓學生明確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讓學生總結出用列舉法求最大公因數的方法。

接着通過填一填讓學生自主探索總結出兩個數是倍數關係時,較小的數是它們的最大公因數。通過快速反應讓學生找出互質關係的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是1,並讓學生小組探究什麼樣的兩個數爲互質數。

(三)、鞏固練習、體驗成功

讓學生積極彙報自己掌握的方法很快求出每組數的最大公因數。並能把它們分類。鞏固所學知識。

在教學中能爲學生創設這樣一個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學生們在這樣的氛圍中積極的參與數學活動,體驗了成功的快樂和喜悅,提高了自已的判斷能力。

(四)、課堂小結

通過學習,讓學生自己總結、歸納本節課的收穫,學生們有的說學會了怎樣找最大公因數,有的說我總結出了找最大公因數的方法。學生們能用自已的語言非常清晰的總結出自已的收穫,提高了學生歸納、總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五)能力提高

通過解決實際問題,瞭解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分析

我說課的內容是長春版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五板塊名山奇景中的第二篇課文。本文是著名作家豐子愷寫的。在這篇文章裏,作者用樸素的語言,緊緊圍繞黃山鬆的特點,展現了黃山鬆頑強的生命力,讚美了黃山鬆一心向陽的堅韌,凸現了黃山鬆異常強大的團結力。

從古至今,人們讚美黃山風景的文字數不勝數,描寫黃山鬆的詩歌和文章層出不窮。在豐子愷的筆下,黃山鬆被賦予了人的情感。在石頭縫隙裏生長,它蒼翠而堅勁;不一定要吃石髓,照樣長得鬱郁蒼蒼,娉娉婷婷。豐子愷從黃山鬆的生活環境裏,看到了它的堅韌和頑強。黃山鬆的姿態奇特。它的枝條堅勁挺秀,卻是左右橫生,不像其他樹木那樣,枝條是下垂的。長在懸崖旁邊的松樹,一面靠近巖壁,一面伸向空中,空中一面的枝條繁茂,而巖壁一面一根枝條也不生。這樣的形態讓豐子愷發現了它的另一個特點:一心向着陽光。在這裏,黃山鬆真的有着這些美好的情感嗎?不是的,作者是用自己的心爲黃山鬆添上了這樣的美德。作者寫的是松樹,想的卻是人。在自然界裏,黃山鬆面臨着極其艱苦的生存環境,環境艱苦到人們都弄不清楚它究竟是如何生存下來的。但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黃山鬆生存下來了,還生存得很好。它不僅有挺拔秀美的姿態,還有向陽的枝條。作者捕捉下了這些鏡頭,作者寫出了自己心中的感悟,松樹是堅韌的,人又何嘗不應該如此呢?只是,作者並沒有把自己的感受完整地傾瀉在筆下,他僅僅是用他獨有的簡樸又蘊涵着智慧的語言,讓讀者慢慢去思考,細細去品味。因此,人們總是能從豐子愷簡單的文字中,讀出許多獨到的人生感悟來。這篇文章也是一樣。雖然國小生未必能夠完全解讀出文字背後蘊涵的東西,但是他們也能隱約感受到,作者不僅僅是在寫鬆,還想說點其他的什麼。作者還寫了黃山鬆的第三個特點:有異常強大的團結力。他特別描寫了“團結鬆”。從它的形態,從作者自己的凝思,從作者撫摩它產生的鐵鑄般的感覺等方面,把黃山鬆的“團結力”細化在人們面前了。

整篇文章格調幽雅,行文舒緩,有對《本草綱目》的引用,有對黃山松本身的描畫,有簡單的議論,有與導遊對話的描寫。整篇文章的內容似乎顯得有點鬆散。但是文章顯現出清晰的脈絡,以黃山鬆的三個特點爲綱,把這一系列內容都蘊涵其中了。從課文的結構上可以看出作者安排文字的匠心。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能根據課文結構上的特點,用課文中的話來概括黃山鬆的特點。

2、積累文中好詞佳句,學習本文構段方式,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點並恰當運用修辭描寫的方法,學習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練習仿寫。

過程和方法:創設情境,品讀描寫黃山鬆特點的句子,抓住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黃山鬆的形象、品格、精神。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瞭解黃山鬆的特色,感受作者對黃山鬆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瞭解黃山鬆的三個特色,感受作者對黃山鬆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教學難點:

感受黃山鬆的形象、品格、精神。

三、說教學方法

在本課教學中,我主要運用了情境教學法。這篇文章雖然篇幅較長,但是思路非常清晰,所以在教學中,放手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獲取信息,瞭解文章文章的內容。通過觀看黃山美景以及黃山鬆的圖片,生動形象地啓發感染學生,讓學生感悟黃山鬆的特色,運用多種形式朗讀課文,合作探究交流,幫助學生感受黃山鬆的奇特,美麗。

教學中還要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子,反覆朗讀,仔細用心感悟黃山鬆的特色,同時更好地體會作者在描寫方面觀察細膩、用詞準確精當。

四、說教學媒體資源選擇

課件、課外資料。

五、說教學過程

1、設境激趣,觸發情感

我以黃山美景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激發學生對黃山美景的嚮往之情,讓學生產生與文本對話的願望,使學生更多地瞭解黃山和黃山鬆。

2、瀏覽文章,再現內容

通過瀏覽課文,請同學說說黃山鬆都有哪三個特色?(回顧上節課的內容。)

3、披文入情,載情入文

通過抓住“不可思議”這個詞,先學黃山鬆的第一個特色,黃山的松樹大都生在石上。我主要通過出示一組松樹生長在石上的圖片,讓學生欣賞黃山鬆長得如何,一步一步引出黃山鬆具有頑強的生命力。並抓住重點句子指導學生朗讀,分析,品味,從中感悟松樹的頑強精神。

學完黃山鬆的第一個特色後,再讓學生找到在課文的哪個特色裏還出現了“不可思議”這個詞語?自然而然就引出了黃山鬆的第三個特色,黃山鬆的枝條具有強大的團結力。對於蒲團鬆和團結鬆的學習,通過學生去畫描寫它們具有團結力的句子來彙報完成。使學生從課文中的這些句子中體會黃山鬆的強大的團結力。

最後學習黃山鬆的第二個特色,它的枝條生長得十分奇特。我主要抓住“它奇特在哪”來引導學生展開學習。主要結合課文中的語句來學習,並指導學生讀出這種奇特。

4、總結全文,深化主題。

這麼設計使得學生明確本文的重點。

5、總結寫法,指導寫作。

這篇文章比較長,但層次清楚,結構嚴謹,你們發現了結構上的寫作特點了嗎?

小結:這種先概括寫再具體寫的寫作方法,可使文章條理清晰,層次分明,我們平時寫作的時候可以應用。

6、佈置作業積累語句。

從課文中找出寫得美的句子抄寫下來。以此來鞏固學生對本文的掌握。

7、說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