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史部>史記>

史記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史記 閱讀(1.79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史記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史記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史記讀後感1

假期裏我讀了《史記》。《史記》的作者是漢朝的司馬遷。他很了不起,因爲他記載了從大禹治水到漢武帝時期漫長的一段歷史。他告訴了我無數耐人尋味的歷史故事:有大禹治水,爲民造福三過家門而不入;有昏君周幽王,爲了討妃子的歡心,烽火戲諸侯,最終導致國家滅亡……通過這本書,我看到繁榮的唐朝、殘暴的秦始皇、崇武的漢武帝……我彷彿真的看到了皇宮的奇珍異寶,百姓安居樂業的生活;秦始皇焚書坑儒的塵煙、漢武帝揮兵抗擊匈奴的戰陣場面。有的看着令人心曠神怡,有的看着令人神情緊張,有的看着令人無可奈何……

在這本書裏,我結識了許許多多的歷史人物:我覺得唐皇應該收集更多的書籍供天下閱讀一些來自統一前其他國家的書籍,不要那麼專橫,要心胸寬廣,能夠接納百家之言。精通習武的漢武帝應該瞭解一些鉅著,成爲一位能文能武的好皇帝。再談談古代名人吧。例如扁鵲,他是多少人起死回生,巧診了多少個疑難雜症,挽救了多少在死亡邊緣上掙扎的老百姓。還有張騫出使西域,雖然被匈奴人拘留了十幾年之久,但是依然不忘自己出使所肩負的重任,促進了漢朝和西域的交流。孔子是我國曆史上的教育學家,他教育學生不是體罰,而是用禮儀道德規範他們言論和行爲,注重因材施教,他教導自己的學生要溫故而知新,他還善於循序漸進地誘導人,不僅如此,他還是個十分正直的人。

我最喜歡的是“臥薪嚐膽”和“懸樑刺骨”這兩則故事。“臥薪嚐膽”講述的是,越國和吳國發生戰爭,越國戰敗。之後,越王勾踐每天拿柴草當被氌。他還在吃飯的'地方掛了一個苦膽。每逢吃飯的時候就先嚐苦膽的苦味,這樣來提醒自己不忘國恥……經過十年的的臥薪嚐膽,奮發圖強,最後打敗了吳國。

讀了《史記》,不僅豐富了我的見聞,還增加了知識,對我今後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讀書真好!

史記讀後感2

今年寒假,我上了學而思短期班在線直播課“體貼入微讀《史記》”,裏面的故事一下子吸引了我,彷彿打開了一部巨大的歷史畫卷,讓我看到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

在老師講解的基礎上,我找出了家中的《史記》。這本《史記》已被翻譯成白話文,原著是司馬遷,是我國曆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翻閱沉甸甸的書本,我彷彿坐上了時光穿梭機,來到兵荒馬亂的戰國、秦朝、西漢年間,驀然發現,那一位位英雄,帶着堅定無畏的表情,披荊斬棘,向我走來。

《史記》就是一部歷史人物的百科全書,塑造了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有智勇雙全的藺相如,他憑三寸不爛之舌、顧全大局的格局、忠君愛國的精神,帶給我們一個個膾炙人口的動人故事:“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捨身爲國的荊軻,不顧自己的性命刺殺秦王的大無畏精神,“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是多麼的淒涼;統一六國的秦始皇是個殘虐的'暴君,他焚書坑儒、廢黜百家,修皇陵,害得老百姓民不聊生;農民起義領袖陳勝吳廣,在秦朝殘暴的統治下,起兵反抗;西楚霸王項羽,英勇善戰,有着卓越的軍事領導才能,可惜最後落得“四面楚歌”的下場……

越王勾踐臥薪嚐膽,雪恥滅吳的故事告訴我們困難與挫折能催人奮進,與人力量,安逸與保守卻使人墮落,所以,我們要勇敢面對挫折,敢予接受挑戰,否則只能像吳王一樣死路一條!歷史的長河靜靜流淌,溫潤而莊嚴。《史記》很厚,共一百三十篇,我還沒有讀完,但已受益匪淺。

歷史的長河靜靜流淌,溫潤而莊嚴。《史記》很厚,共一百三十篇,我還沒有讀完,但已受益匪淺。所謂“讀史使人明智”,領略成功的祕訣要學習歷史人物的優點,也要以過去的失敗爲鑑,吸取前人的經驗教訓,避免重蹈覆轍。

史記讀後感3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聰慧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了浩如煙海的古文典籍,在書海中我選擇負有盛名的《史記》作爲本次假期的閱讀書籍。我在品讀《史記》後真切地感受到中國曆經的滄桑與深藏的豪邁。

先不談書中的故事,最讓我敬佩的還是《史記》的作者司馬遷。司馬遷自幼好學,博聞強記,積累了豐富的文化知識。他繼任父職做了太史令,隨後開始編纂《史記》。專心寫作的司馬遷因“李陵之禍”而被漢武帝下獄並遭腐刑,他的身心受到極大的摧殘,痛苦之中,數欲“引決自裁”,但恨《史記》未能成稿,出獄後歷經16年終於完成對史記的寫作。是司馬遷的堅持纔有今天的鴻篇鉅作,他的經歷不僅使人們得以在閱讀中思考人類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如何對待生活的各種矛盾與困境,而且對於生活在現代的我們有着無盡的啓發。當我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我都會想起司馬遷那種堅持到底的精神,是它讓我明白了堅持的意義,是它讓我看到了堅持過後的光明。

在《史記》中,我敬孔子。禮崩樂壞,動搖不了孔子“克己復禮”的決心和毅力;周遊列國,顯示出孔子“仁者愛人”的胸懷;縱使棲棲遑遑,孔子也有“知其不可而爲之”的執着!編訂《春秋》《詩三百》孔子將文明教壞的火種傳承,廣收門徒,有教無類,孔子的思想照亮了萬古長夜。

在《史記》中,我憐李廣。張弓搭箭,躍馬瞋目;一代名將,李廣所向披靡,遠征匈奴,建功立業,從此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抱怨。但是,性格決定命運,李廣的剛愎、獨斷竟與他的勳業一樣的鮮明,所以纔有了“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的萬年遺憾……

在《史記》中,我佩荊軻。易水高歌,穿越了千古的悲涼慷慨;素衣單車,捲揚起凝重的長河落日。千金雖重,卻重不過荊軻的.那份承諾;匕首雖寒,也難比荊軻炯炯目光。一劍,承載國之重負;一歌,詠盡生死離別;一笑,彰顯英雄本色。

司馬遷以酣暢淋漓的筆觸,濃墨重彩地展現了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用一系列故事塑造了無數性格鮮明的人物。《史記》既是對先秦文化的重要總結,也是後人瞭解西漢社會的第一手資料。《史記》不論是在中國史學還是中國文學上,都堪稱是一座偉大的豐碑。

不僅如此,《史記》在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上的影響力,可以說從古至今,任何一個人、任何一本書都無法與之相比的。它最重要的影響是,《史記》對於中華民族精神的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民族精神不是抽象空洞的,是由無數個實實在在的個體的精神而形成的。一個民族大廈需要全民族的人來支撐,而《史記》中大量的優秀人物、脊樑人物在支撐中華民族大廈的過程中起到了中堅作用,對中華民族精神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貢獻。

《史記》所展現的先秦至漢代的中華民族精神並沒有隨着時代的變化而消逝,也沒有隨着歷史的過去而凝固,相反它經過不斷的“揚棄”“淨化”成爲了我們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讀《史記》 不僅是我們在精神上、美學上的享受,更能以史爲鏡,古爲今用。時代到今天,我們既要弘揚《史記》中的傳統精神,更要指向未來,呼籲更高層次的民族精神,爲民族的復興和中華文化的傳承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