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勵志>職場勵志>

正能量職場勵志的文章

職場勵志 閱讀(1.56W)

如果可以時常看一些正能量職場勵志的文章,我們總會有所收穫的,那麼正能量職場勵志的文章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正能量職場勵志的文章

正能量職場勵志的文章:磨鍊自己,適應規則

中國人說厚積薄發,是先有積累再有爆發。無論你天賦異稟還是平凡普通,都請先磨鍊自己,適應規則。

1、即使你再聰明再有能耐,先把佈置給你的手頭工作做好。

倘若給你的工作是寫一份研究報告,那麼問清楚報告的目的,把所有涉及到的數據再三考覈確認,資料信息來源標明清楚,格式排版工整;倘若安排讓你接待客戶,弄清楚客戶的行程安排,個人喜好,生活習慣,最好連客戶老家是哪裏的你都去弄清楚。這些都是工作中的小事,你那麼聰明,先把這些小事做好。老闆不是瞎子,也不是傻子,小事做好纔敢交給你大事。

2、任何一項工作,在你沒有看清楚它的全貌之前都不要妄下斷論。

全貌是什麼意思?這份工作在整個項目,整個部門,整個公司的意義是什麼?做的好不好會造成什麼影響?涉及到的相關部門和人員都有誰?完成這項工作需要什麼資源配合?整體時間規劃是怎樣的?就算是小到讓你每天把茶水間收拾整齊這樣一個“工作”,你都不要覺得“屈才”,“低就”。我朋友公司有個老闆,沒事就喜歡在茶水間盯着,看誰拿了東西不會放回原位,看誰開了冰箱不關門,看誰倒水的時候灑地到處都是,最後年終評估工作表現專門列一條叫“辦公室行爲禮儀”,不合格的人年終獎統統減半。你覺得這個是小題大做嗎?恰恰不是,就這麼一個簡單的“茶水間行爲'背後反映的是一個人的性格和做事的態度,放在工作上有時候就是不得了的事情。職場裏這種'小處見真章'的例子不要太多,你輕視它,指不定以後什麼時候就吃悶虧。

3、謙虛不是示弱,是爲了以後更強。

不懂的事情虛心去問。就算你看不起這個人只會拍馬屁,那個人學歷沒你高,另外個人英語沒你好,但是別人能在這個位置上就一定有他的道理,你與其瞧不起別人不如去研究一下爲什麼別人能混到這個位置,要是你你能不能做到。把你的聰明用在琢磨和分析上,用在適應規則上,用在反思和學習新事物上,不要用在出風頭上,不要用在邀功論賞上。

正能量職場勵志的文章:職場新人觀察公司潛規則的5個切入點

這麼多年我見過太多的職場新人,進入企業後,懵懵懂懂地、“不小心”地踩了一個又一個職場規則的地雷。只是,這些怪不得他們,畢竟大學與社會脫節得十分厲害,學識如此,情商、爲人處事更甚。當你在新的公司開始新的職業生涯時,身旁的同事跟主管,從一進辦公室時,就會告訴你公司的目前整體發展策略是什麼、各部門的分工以及員工的規定。

然而,你以爲只要懂得這些,就能無後顧之憂地迎接工作的挑戰?那可就不一定了。除了一些通用的職場規則外,每個公司,其實都有屬於自己的相處模式。建議你要先摸清楚大家到底在想什麼,才能夠讓未來工作更加順利。今天帶給大家5個觀察公司潛規則的切入點,還請各位切莫大意。

1、午餐時間

大家做什麼?在一天的工作時間當中,大約會有1~2小時爲員工的休息時間,許多人的想法是自己可以在這段時間與朋友約個午餐聚會,或在咖啡廳喝咖啡,不然就是出公司去銀行辦點私人事務,自由運作這些彈性時間。很正常,不是嗎?

然而,在工作的第一天時,不妨好好仔細觀察同事的動態,他們在午餐時間會做什麼,會有什麼共同活動?是不是大部份的人都會離開座位從事社交或跑出公司辦其他事情?還是大部分的人都待在辦公椅上。理解現實中辦公室跟自己所想象的夢幻工作生活到底落差多少,才能夠更準確地安排自己的彈性時間。

2、多數同事幾點下班?

下午6點鐘,下班時間,擡頭一看卻發現辦公室還沒有半個人走。儘管主管所交辦的事情都已經做完,但身爲菜鳥的自己,好像不該這時候收拾東西起身走人。可是下班時間明明已經到了,究竟該如何是好?要當第一個離開的人通常都會有這樣的壓力,因爲就算你很早來,但很可能沒有人看見你早到;而如果你早走,卻是每個人都知道。

不管你的一天生產效率到底多高,如果你總是早於大多數同事離開公司,很有可能會被貼上懶惰或消極行事的標籤。所以,最重要的是將份內工作做完,並明確告知你的上司你已完成工作。如果因爲旁人的壓力而迫使自己繼續待在辦公室,反而使自己更疲倦。若因準時離開而使你的表現被視爲消極,那這個公司文化可能不適合你。

3、上下階層關係如何?

儘管在應聘階段,公司都告訴你CEO的大門永遠敞開,歡迎任何意見」,但實際情況可能完全不同。你可能進了公司才發現,自己上司不愛下屬太直接表達己見,甚至在會議上挑戰他。雖然,開放的決策過程確實是一間公司值得追求的理想,然而每間公司的發展並不一定如此。

CEO總會有太多事情要處理,未必有時間聽取基層職員的聲音。如果公司表示非常願意聽取員工的心聲,在新進期間,你可觀察是否有人實際使用這項政策,並詢問當他們這樣做會發生什麼事,來評估公司到底是否是一個上下階層模糊的地方,以避免誤觸上司地雷。

4、主管有哪些工作習慣、要求?

當你的上司很喜歡在深夜發Email、工作微信,傳達他個人對於負責項目的詳細想法;而看到新郵件通知時,你只是打了個哈欠,想說應該不須立即迴應吧?結果第二天,卻發現你的同事們正在談論Email所說的內容,但由於你根本還沒完整看過那封郵件到底寫了什麼,也無法加入討論,錯失了爭取表現的機會。

如果已經摸清楚主管發郵件的時間,爲了能夠及時參與到決策,以及擁有表現的空間,在看到Email通知時,可以利用幾分鐘的時間回覆自己的想法。若你不想改變就寢時間,也可以提早起牀處理郵件,避免自己跟信息脫節太久。

5、上班該怎麼穿?

雖然在面試會議上,你穿上了最正式、看起來最專業的面試服裝,吸引HR或公司的目光,希望增加印象分數;你也成功錄取了。然而這並不代表在未來進辦公室的每一天都要這樣穿。當你環視新辦公室,請注意你的同事們是穿着牛仔褲,還是Smartcasual(正式休閒裝)。

請根據自己的職位、角色,選擇適合的服裝。但無論挑了什麼服裝,請記住,你的服裝必須呈現自信、創意以及具競爭力。依照團隊的穿著習慣進行搭配工作服裝,也會讓自己更加快速地融入團隊的氣氛,更像團隊的一份子。

正能量職場勵志的文章:職場老炮們須謹防的4個坑

作者:康鋒

每每別人問我:你加入公司多久了?我回答完畢,別人總會善意地驚歎一聲:“這麼久啦!你很資深啊!能在一家公司呆這麼久很不容易啊!”。起初,我頗爲享受這種感覺,但是後來我想法有所不同。十年,就時間而言,的確不短,畢竟大多數人全部職業生涯加起來不過30-40年。有十年的履歷背書,別人眼裏的我自然是經驗豐富、自信滿滿、成績多多,彷彿自帶光環一般。然而這是事實的全部嗎?我其實有些膽怯心虛,怕名不副實。

這些年下來,我接觸了許許多多各種各樣的資深人士。有一部分人的確名副其實:論資歷,在行業浸淫多年、在公司身居中、高位;論氣場,看上去莫不自信有爲、沉穩淡定,胸中有丘壑;論經驗,談起話來都是思路經驗兼備,做起事情來有效率有結果。但是,我同樣接觸過不少“另類”的資深人士,讓我慨嘆資深原來也有不少坑,得趕緊反省自己身上有多少這樣的毛病。

1、溝通變成說教

初入職場,我們不懂話有三說、巧說爲妙,常常得罪了別人而不自知,後來學乖了,努力掌握各種技巧。譬如,和別人溝通的時候,知道要分場合、時機;批評別人懂得用“三明治法則”;給別人提意見、建議,懂得要對事不對人,先揚後抑;和領導溝通,懂得多問領導目的,多提備選方案;和同事溝通,懂得要有同理心、會換位思考。由此,職場生活開始變得順暢,少了很多阻力。

驀然有一天,我突然發現,溝通變成了說教。細想想,這恐怕是從步入管理階層開始。伴隨職階升高,說教味更濃。這中間發生了什麼?最大的變化恐怕是少了對技巧的重視,多了對權威的運用。

找下屬談問題,出於效率考慮,少了鋪墊,直奔主題,談問題講危害提要求,期望速戰速決;和同僚溝通,更堅持己見,談“我”的看法多於“我們”的想法,畢竟我更瞭解自己這“一畝三分地”。

就是到了家裏,和孩子溝通,也還是一副說教的樣子。早上起牀,兒子總是賴着不刷牙洗臉,我就在旁邊不斷地催,慢慢地變得沒有耐心,語氣加重、開始說教、批評兼指責。小傢伙終於受不了,開始抽泣,繼而把牙刷扔到地上。我的巴掌跟着下去,孩子哭得更響。最後,媽媽出現了,騷亂暫告平息。

2、經驗變成套路

剛參加工作的時候,給客戶做提案,分析數據要用到excel中的幾個複雜函數,我對此一無所知。所幸旁邊有位同事對此極爲嫺熟,就向她請教,幾次下來終於學會,工作效率大大提升。這些函數的運用赫然成爲我的技能之一,進入我的經驗庫。

還有給客戶做提案講解。之前都是我給老大做跟班,看她給客戶講,每次總佩服她講得那麼好。終於輪到自己來講,發生了各種各樣的錯誤,老大不厭其煩細細講解給我聽。直到有一天,她對我講:這次提案我就不參加了,你帶團隊去好了。我知道,她是認可了的講解技能。我的經驗值再次提升。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每一次,在成功地面對不同的挑戰、解決不同的問題之後,我的經驗庫都在擴大、經驗值都在增加。

但是這一天不可避免地降臨,我少了經驗,多了套路。在我眼裏,很多問題都已經發生過,很多困難都見過、很多想法都有過、很多計劃都做過、很多結果都看到過,似乎沒什麼新東西。

遇到問題,我會條件反射般從自己的經驗庫拿出“存貨”:應當這麼想、應當這麼說、應當這麼做、應當這麼做計劃、應當這麼修正完善?誠然,有很多時候是管用的,但是也有一些時候並不管用。時空和人的改變足以改變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的東西,你如何確保你過去的經驗能完全適用未知的將來?

3、沉穩變成世故

初入社會時,我們是毛毛躁躁的小年輕。我們有滿腔熱血、萬丈豪情。別人一邊批評我們嘴上沒毛、辦事不牢,一邊很輕易就能原諒我們所犯的錯誤。隨着羽翼漸豐,才知道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幹,知道萬丈高樓平地起,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們在別人的眼裏變得沉穩起來,學會了理性思考、良好自律、爲人依賴。

回想起來,我應該就是從獨立帶領團隊負責項目開始,開始在別人眼裏建立起沉穩的印象。不同於剛畢業時那個經常和上級頂牛的魯莽年輕人,我開始清醒認識到自己肩負責任。如果我不能帶領團隊服務好客戶,公司項目回款就無法按時完成,弟兄們的提成也會泡湯。

我開始認真履行自己身上不同的角色,比如好玩的兄弟、盡職的管理者、專業的客戶顧問等。我不再想到哪裏說到哪裏,我學會整理自己的思維,養成了“三點論”的習慣(每次發表意見都有自己的三點)。這一切無論從當時還是現在來看,都回報不菲。

應該是初任高管的時候吧,我發現自己也沾染上了世故的毛病,待人接物追求圓融,缺少了對原則的堅持。想着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儘量在不越界、不傷人的前提下守住責、辦成事。話到嘴邊留三分,學着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記得有一次,有同業打電話背調一位從公司離職的前同事情況。我當然知道他的真實情形,但我沒有一五一十地講給對方。與人方便有何不可?幹嘛要毀人前程?

4、自信變成自以爲是

自信恐怕是資深人士身上最容易看到的特質。早些年,公司與外部機構合作,合作方的老師是位香港人,大約60多歲,滿頭華髮,講一口港式普通話。他在服裝行業從業30多年,服務過數家優秀企業,講起服裝企業運營如數家珍。每每遇到我們提出問題,老先生基本上都是稍作思考,就能結合自己的經驗,解析疑惑分析問題提出建議。記得有一次,我請教他,骨幹員工總要離職咋辦?他不假思索地說:我在寶姿工作20xx年,每一年都想離職,這很正常,做你該做的就好。這份自信,我打心眼裏佩服。

然而,有些時候,資深人士往往不慎跳入自以爲是的陷阱。以前做顧問的時候,曾經服務過一個客戶,對方的負責人是戰略規劃部總監,也是位嚴謹的香港人。我們的客戶經理是一位有多年工作經驗的資深項目經理。過程中項目推進遇到很大困難,客戶方多次否決我們的提案,提出我方不理解企業實際情形,所提建議不切實際。我方項目經理則堅持認爲客戶不懂。項目一度擱置。

那個時候的我還是個新手,我能有多少專業?我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把項目建議通俗化,讓客戶方清晰瞭解我們的意圖,居然給過了。想想看,這樣的例子在我們身邊會少嗎?有些人熟知所在專業領域,但是不能跳出自己圈子,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問題,期望別人和自己有一樣的認知,拒絕不一樣的觀念或想法,這樣子怎麼會不碰壁呢?

成爲資深人士,你已爲自己的職業生涯添寫重重一筆,在組織中擁有非同一般的話語權,對組織的未來影響頗深,但高處不勝寒,上述4條不可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