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經部>論語>

【推薦】論語的讀後感

論語 閱讀(2.96W)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論語的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論語的讀後感

論語的讀後感1

這學期我讀了一本讓我受益匪淺的書,那就是:論語。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輯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爲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詩》、《書》、《禮》、《易》、春秋。並稱“四書五經”。通行本共二十篇。《論語》的'語言簡潔精煉,含義深刻,其中有許多言論至今仍被世人視爲至理。

當中有我們時代流傳的名句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他的意思是:學習的時候經常複習,難道不快樂嗎?有朋友從遠方來,難道不是快樂的嗎?別人不瞭解我我也不怨恨,這難道不是君子嗎?

孔子的思想中心就是仁,在論語中一共有109處寫到了仁。仁是里仁爲美,擇不處仁,焉得知?你居住在有仁德風俗的地方,就薰陶上仁德風俗。爲仁者能好人能惡人。所以說“仁”在孔子的思想體系中居於十分重要的地位。

論語是一部不錯的書籍,我們難道不需要讀它嗎?

論語的讀後感2

同學們,我想大家都知道論語吧?大家讀後都因該有深刻感想吧!我也不例外。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給我的啓發很大,它的意思是:學習了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自己,光想而不學習,就會在學業上陷入困境。我原來就是這個樣子,天天把作業一寫玩就玩去了,從來不去檢查、思考自以爲寫對了,可是老師給我打了一個大大的叉。雖然作業錯了,但我只是改一下,從來不思考爲什麼會錯。現在我學了論語這課懂得了:學習之後要去思考、去鞏固、去複習。只有這樣纔可能有好的成績......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句話似乎也對我有所啓發,它的'意思是:學了並時常溫習它,不也很高興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很快樂嗎?別人不瞭解我,我卻不怨恨他,不也算得上君子嗎?我懂得這句話的意思後,我天天覆習所學的知識,別人錯怪我了我都不怪他,贏得了同學的喜愛。

論語可以教導我怎沒做人、怎沒學習,論語給了我學習的方法、學習的態度論語這本書真好!

論語的讀後感3

前一段時間,媽媽給我推薦了一本書《論語》。

早就聽說它的大名,講的是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孔子的言行。

其中有一句話是: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叛)矣夫!”意思是:孔子說:“君子要廣泛地學習一切知識,並且用禮來約束自己,這樣就可以不背離君子之道了。”爲了幫助孩子理解,下面還有一個小故事,講的`是有一個小孩很放縱自己,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大家都以爲他沒出息。一天,他聽見有人對自己家的孩子說:“你不要和他玩,他仗着自己家有錢不讀書,別跟他學壞了。”他聽了後收到深深的警醒,覺得很有道理,從此發奮讀書,做了一個有用的人。

是的,我們要從小嚴格約束自己,童話裏的天才不會有,就算有,也不會是天天無所事事的你。

故事裏的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爲遠近聞名的學者,旁人通過學習光耀門楣,而我卻仍然事事靠老師,靠家長,總希望別人推着自己前進。現在我明白了,我以後要自己努力學習。我要像故事中的孩子一樣,知錯就改,自我控制,努力學習,取得更好的成績!

論語的讀後感4

經常看《百家講壇》的朋友們一定知道于丹吧!她解讀的《論語》,我十分喜歡看。我也買了兩個版本的《論語》,準備回家一睹爲快。

《于丹說論語》裏不僅僅有孔子的話,還有與每一句話相對應的故事。每一篇故事都發人深思,讓我深受啓發。孔老先生每一句話都包涵着意味深長的哲理,雖然有些道理我還不明白,但是,只要把它記住了,以後會理解的。

其實一年級的時候,我就從爸爸那裏知道了“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爸爸告訴我這是古文,古時候的人寫文章都是這樣的。我當時很羨慕古人。他們寫的話簡單明瞭,還蘊涵着深奧的道理。

二年級的時候,我從媽媽那裏知道了孔子的兩句話:“三人行,必有吾師焉。”“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兩句話一直激勵着我更加努力地學習。

讀《論語》,我認識了大聖人孔子,進一步瞭解了他。他的一生都在追求一個字:仁。我還知道孔子門下的弟子有:顏回,子路,子張,子夏,子賤。讀《論語》,我瞭解了“半部論語治天下”的.緣由。讀《論語》,不僅讓我增長了知識,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還讓我懂得了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因爲于丹,我喜愛上了《論語》,我真應該好好感謝她呢!對了,不久前,于丹被評爲中國第三大美女,超過了“萬人迷”李宇春。我覺得這是因爲她身上有一種文化美,有一種才情美。長大了我也要做一個像于丹那樣內外兼修的人,這纔是當今社會最美麗最可愛的人!

論語的讀後感5

讓我們看看《論語》中廣爲人知的這段話: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論語先進第十一)上面是一段常被人們引用作爲孔子因材施教的例子。但不知大家注過其中體現出來的孔子對矛盾的`處理方法嗎?冉有遇事猶豫,而子路性急(“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論語》?公治長第五)。“退”和“兼人”(一下子激動能頂幾個人)都是偏向了極端。所以孔子對冉有和子路相同的提問給出了相反的回答。目的當然是讓他們回到矛盾的平衡點上去。說到這裏,岔開說幾句。

因爲孔子教導弟子是因材施教的,其對弟子所說的某句話往往是針對弟子的偏向或不足說的,我們不能將某一兩句話抓住看作是孔子對某個問題的看法,甚至抓住幾章中孔子對同一問題的不同說法得出“《論語》是矛盾的”的結論,而應該聯繫整體,聯繫生活地把握。我們應該相信,整部《論語》應該是統一的。尤其是在背景或上下文不太清楚的章節,更不應該斷章取義地作訓詁學上的文章。

論語的讀後感6

我讀了一些有意義的書,其中最有意思的就是《論語心得》,我覺得最有意義的一句話是“三人行,必有我師”。我來講講這個故事。

一天,齊國宰相晏嬰出門,他的馬車剛好路過馬車車伕家,車伕看到前面是他家門口,高興極了,心想這次總算能在鄰居們面炫耀一下了。誰知道妻子在門縫裏偷看他,當她看到丈夫驕傲自滿,神氣活現的樣子時,心裏很是氣惱,決定等丈夫回來時教育教育他。車伕回來時,看見妻子在正收拾東西,便奇怪地問:“你這是要幹嘛?”妻子說:“回孃家!”車伕生氣地問:“我平時並無虧待你,你爲什麼走?”妻子氣惱地回答:“你今天給宰相趕車,宰相晏嬰雖隻身高六尺,卻成爲宰相,名聞天下,各國諸侯都尊重他,今天他卻神情謙恭,一點大官的架子都沒有。而你身高八尺卻在那裏盛氣凌人。這就是原因。”聽了妻子的話,車伕的態度變了,處處謙虛謹慎。晏嬰讚揚車伕聽到勸說能馬上改過的'精神,推薦他當了齊國大夫。

周圍人身上必定有好的地方,我們要虛心學習,同時也要找自身毛病,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論語的讀後感7

儒家學說的核心內容是仁義道德,一部《論語》,除了孔子宣揚自己的政治理想之外,剩下的就是這個了。綜觀孔子的一生,他遊說諸侯,宣揚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儒家學說,雖屢受挫折卻還是“知其不可而爲之”,在混亂動盪的春秋亂世,他的.思想和實踐閃耀着人性的光輝,昭示着個人人格的偉大魅力。《禮記·大學》雲:“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孔子以自己的身體力行,很好地踐行了古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價值觀。

在孔子身上,隨地隨地自然流露的仁愛之心、君子風度、修己反省品質、待人交友之道以及平時的言辭等等,無不體現着社會的良知和天地間的正氣。他以其言其行向人們昭示:“仁者愛人”是人間正道,是做人的基準,是衡量一個人是否是君子的標準。所謂君子,必須能志道、據德、依仁,還要有義、有禮、有遜、有信,再學習一定的“六藝經傳”。在孔子的心目中,“君子”一詞的份量極重,因爲儒家所倡導的仁義禮德的學說,其終極目標就是要讓每個人都能成爲謙謙君子,這樣的社會纔能有德有禮——人人周而不比、羣而不黨、和而不同。可見,修身對於一個人、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論語的讀後感8

XX年接觸和氣來讀書會之後,開始讀錢穆的《論語新解》,在這之前,雖然一直知道《論語》是一部非常有思想的著作,但是一直不敢去讀它,它成書距今已隔幾千年,那些古時的用語與環境和現在大不一樣。論語在千年的歷史上是被評價很高的書,也是近代受到嚴厲抨擊的一本書,讀之不可不慎。

註釋論語的書實在是太多了,不知道哪一本該值得信任地去讀一讀。之前接觸到的有關論語的書籍,也不過是一些書中對論語的評價與看法之類的,接觸的很少,也從來沒認真看過一本講解論語的書或文章。這和我的脾氣有關吧,沒有找到覺得可以放心花時間去讀的書,那其他這些花邊類的書,我是不會過於認真地去看,看過了,就這樣帶過了。因此,錢穆先生的'《論語新解》算是我的第一本與《論語》有關的書吧。並不是覺得讀完這本書,我就可以在這裏聊《論語》,聊孔子,這一本書對於論語,對於儒學來說,也不過就像是樹上的其中一片葉子而已,要想看一顆樹,看一片葉子是不夠的,但是每片葉子都是應該必須去看的,寫一篇讀後感,只是希望在不斷地朗誦與閱讀中記下自己的讀書想法,寫讀後感的同時可以激發自己思想,亦可以讓自己堅持著去讀書,不時地寫寫感想,當幾年後再回首看看自己的讀後感,應該會有種成就感吧,嘿嘿,我就喜歡那種成就感,哈哈。

邊讀《論語新解》邊更新讀後感吧。希望自己能堅持,也希望這些能陪著我走過20xx。

論語的讀後感9

“道不遠人,讓我們在聖賢的光芒下學習成長”,這是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中國古代文學碩士,影視學博士——于丹的心語。

于丹教授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欄目講論語、話現實、談吐自如、思路敏捷、才藝過人,我們不論是聽她講壇的“講座”還是看到她的“心得”,都感到有一種自我的超越和淨化,于丹論語心得之七《人生之道》,談到“古往今來,光陰之嘆”是我們看到最多的感慨,這種感慨在《論語》中也不例外,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論語、子罕》,這是大家都熟悉的一句話,這句話很含蓄,但是其中又包含着多少滄桑之感?

在哲人眼中滾滾奔流的江河水,它不只一種自然存在,其中流淌的'還有挽不回、留不住光陰;神州大地、明珠璀璨、炎黃子孫、俊傑倍出,在96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悠長的5020年曆史中,有多少炎黃子孫,以風範、以言行、以發明,造福於後人,貢獻於萬傑,于丹老師講的孔夫子將他的一生概括爲幾個階段,他的這種人生軌跡對於我們來說,有着許多的啓迪意義,關鍵要看我們如何汲取這種智慧,我是一國小生看了後感受很深,領悟到要珍惜大好時光,使自己的人生更富有效率和價值。

我眼中的《論語》就是一個知識的海洋,光芒萬丈,我長大後要像于丹老師的那樣,爭取做一名出色的老師,應該學習孔夫子的這種偉大精神,做生活的強者,做時代的小主人。

論語的讀後感10

最近,我讀了一本蔡志忠編繪的《論語》,使我受益匪淺。

比如:第三章,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意思是說,孔子說:“學生在家要孝順父母,出外應當要恭敬尊長,做事小心,說話誠信。更要愛衆而親德,做完了這些以後,還要用功讀書。”這句話讓我受益很深,我知道古人認爲孝很重要!百善孝當先!孝表現爲愛父母、尊重父母並且順從父母。但我覺得如我爲人處事好、學習好、在父母有錯時勸一下,這是對父母最大的孝順。在外面要尊兄重弟,還可以推廣到年長的'朋友。謹慎處事、嚴於律己、加強道德修養,做到對人與事要誠信,不欺人不侮己。愛衆,與人善,和有仁德的人交朋友。

讀完《論語》這本書後,我腦裏經常浮現一些“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君子博於文”“君子喻於義”“巧言亂德”等一些仁、義、道、德、信,如:君子說話之前先做到,然後再說,爲:先行言而後從之。

《論語》對我寫作文非常有好處,譬如:我說誰說大言不慚,實現很難,少說話時,可以講“其言之不怍,則爲之難也”;我寫一個人的意志堅定,不可動搖,就又開始運用了:“匹夫之志不可奪也”……

小時觀《論語》,呼作益匪淺。做人有幫助,作文益多多!

論語的讀後感11

在中國5000年悠久歷史中,有一門學問代代相傳——儒學,有一本經典人人皆知——《論語》。這兩樣東西在春秋時期完美結合,鑄就了一個直至現在仍在討論的話題。

《論語》是孔子的弟子編寫而成,記錄了他們的師傅——先人孔子的言行,許多名句箴言,直到今天還十分適用,真是一朵奇葩!

這本書中,我印象最深的要屬“學而篇”了。它是《論語》的首篇,由16個對話組成。對話中,有判斷君子的忠告,也有做人的要求;有交朋友的告誡,也有學習知識的過程。五花八門,彰顯了大儒風範!

放眼整本書,我感悟最大的是那句“巧言令色,鮮矣仁!”孔子認爲:花言巧語,一昧討好你的.人,就像豆腐嘴刀子心,笑裏藏刀,一定沒有多少仁德!我想,在現代生活中,騙子不就是那個討好你的人,在你被讚揚得如醉如癡時,給你當頭澆上一盆冷水,拿上他的戰利品――從你錢包中溜出的錢財,逃之夭夭。留下你一人站在原地,暗自懊悔不已!

經典從來不會褪色,只會越來越鮮豔。讓我們細細品味這部經典中的經典吧!

論語的讀後感12

和上面的那一段相對應。讓我們看看《論語》中廣爲人知的這段話: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上面是一段常被人們引用作爲孔子因材施教的例子。但不知大家注意過其中體現出來的孔子對矛盾的處理方法嗎?冉有遇事猶豫,而子路性急(“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論語》公治長第五)。“退”和“兼人”(一下子激動能頂幾個人)都是偏向了極端。所以孔子對冉有和子路相同的提問給出了相反的回答。目的當然是讓他們回到矛盾的平衡點上去。

說到這裏,岔開說幾句。因爲孔子教導弟子是因材施教的,其對弟子所說的某句話往往是針對弟子的偏向或不足說的,我們不能將某一兩句話抓住看作是孔子對某個問題的看法,甚至抓住幾章中孔子對同一問題的'不同說法得出“《論語》是矛盾的”的結論,而應該聯繫整體,聯繫生活地把握。我們應該相信,整部《論語》應該是統一的。尤其是在背景或上下文不太清楚的章節,更不應該斷章取義地作訓詁學上的文章。

論語的讀後感13

在十則裏,我最喜歡的一條是孔子說過的:“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他的意思是,教給你知與不知的學習態度!知道便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樣纔是聰明智慧的。我喜歡這一則的原因是他既強調了我們要有謙虛的學習態度,也告訴我們思想品德的`修養。

其實這也是告訴我們,在學習生活中我們也要與孔子說的這一句話一致,在學習中,我們學過的知識,知道我們就是學會去運用它,而沒學懂,不知道,我們就不能裝懂,要去認真學。有的人,老師交給他的知識並沒有學懂,因爲怕老師或同學笑話而去裝懂。其實在生活中老師也多次提醒我們,沒有學懂的知識,我們不能裝懂,我們必須大膽提出來,學會,弄明白,這樣我們纔是聰明的,如果你去裝懂我們既沒有弄明白也害了自己,老師也不知道我們學習的情況,所以要成爲一個智慧的人,不知道,沒學懂,一定要問,不要怕別人笑話。

在十則中,不僅僅是這一條,每一條都值得我們去學,去讀,還值得我們去發揚,讓更多的人知道。

論語的讀後感14

論語寫的是孔子說過的一些話,是由孔子弟子的再傳弟子的再傳弟子寫成的。孔子是春秋末期的一個大人物,他是魯國人,名丘,字仲尼,生於公元前551年,死於公元前479年,享年72歲。他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論語》分爲奉道,尊禮,崇仁,重孝,尚德······其中孔子把“仁”作爲自己的思想體系中心。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意思是說“看到賢人,就要和他看齊;看到不賢的人,就要自我反省,以免自己與他有相同的毛病。”我喜歡這一句話是有原因的。

我們現在的人都是見到比自己好的人,就分外眼紅;看到比自己差一點的人,就嘲笑別人沒有自己好,可以說是“冷嘲熱諷”。我們不能像我們班的某某某同學一樣,看到自己沒考到100分,就說要把考100分的那個同學給宰了;自己考到100分,就沾沾自喜。

我們應該“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只有這樣,我們纔能有所提高和進步。

讀了《論語》我受益匪淺,你們也來看看這本“半部論語,治天下。”的書吧!說不定你還能比我收穫更大呢!祝願你能在《論語》裏找到屬於你自己的座右銘。

論語的讀後感15

假期,兒子在翻看《于丹的論語心得》,很專注,很專心,我不假思索就好奇地問:“能明白嗎?”雖然兒子今年就要上高中,但在我的印象中《論語》都好像是文言文,不好懂。我一說出口,兒子就笑了起來,意味深長地說“老媽呀,這是《于丹的論語心得》呀!好懂,不信你看。”我仔細一看,原來是于丹對《論語》的詮釋。

于丹是北京大學的`一位女教授,她以讀《論語》爲引領,把高深的道理寓於生動通俗的語言中,抓住了論語的核心要義,剖析並展開來,結合我們當前的社會,很有說服力和感染力。于丹教授是這樣明確地闡述自己的心得:《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我最欣賞的,也就是于丹教授對《論語》的這種簡單,快樂的感悟。

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這說明社會環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物以類聚,人以羣分,從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見自己的影子。于丹教授告訴我們《論語》中對交友有非常明確的標準,謂之,益者三友損者三友。也就是說,好朋友有三種,壞朋友也有三種。這三種好朋友的標準是什麼,會給我們的生活、事業帶來什麼樣的幫助;而那三種壞朋友又是什麼樣的,會給我們的人生帶來怎樣的影響,我們又該怎樣來分辨好朋友和壞朋友呢?

建議大家不妨抽空看看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