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經部>國學小說>

【推薦】紅樓夢的讀後感

國學小說 閱讀(3.18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紅樓夢的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推薦】紅樓夢的讀後感

紅樓夢的讀後感1

四月二十六,正是芒種節。按照風俗要祭餞花神。大觀園中的女孩子們早開始忙礙了,吾獨不見黛玉。而寶玉見到黛玉總是躲着自己,正奈悶自己哪裏得罪了她,卻發現地上有許多落花,於是他兜起落花,奔到那天和黛玉葬桃花的地方。

再說那黛玉因昨夜到怡紅院遭拒後,心裏很不是滋味,於是吟起了《葬花吟》。聲音悽美動人,讓人好不傷感。

林黛玉爲何能吟出這麼一首淒涼唯美的詩呢?這就要提起她的身世了,林黛玉是林如海和賈敏的獨生女,因父母先後去世,外祖母憐其孤獨,接到榮國府撫養。她生性孤傲,天性率真,與寶玉同爲封建的叛逆者,她從不勸寶玉走封建的仕宦道路,她蔑視功名權貴,當賈寶玉把北京網所贈的聖上所賜的名貴念珠一串送給她時,她卻說:“什麼臭男人拿過的,我不要這東西!”她和寶玉有着共同的理想和志趣,真心相愛,所以昨夜寶玉沒有和黛玉相見,自然讓黛玉心中又氣又悲,吟出“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由落花無人憐愛哀嘆自己身世苦。

而黛玉自從進賈府第一天,知道這裏不同於別處,自是做事處處小心。雖有賈母等人的疼愛,而敏銳的她更多感受到自己被人冷落,從“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更真實的表現了自己寄人籬下處處提防。

“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一朝春盡紅顏老,老落人之兩不知!”感嘆青春易逝,縱使自己如今擁有稀世容顏,也逃不掉歲月的侵蝕。且自己現在身在他人家中,即使老死也無人知曉,感嘆自己的身世。

“願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林黛玉詩書精通,所以性格不免有些孤傲,她以爲自己原本高潔的情操也能不被這腐朽污濁的社會所浸染,表現出她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節操,她希望自己可以像鳥兒一樣擁有一雙翅膀可以飛翔,也表明她不受封建束縛,背離封建禮教,追求自由的精神。

一首悽悽艾艾的《葬花吟》道出了一個知性美麗的奇女子,這其間存在的深刻情感,怎樣不叫我們認真領會感悟呢?

紅樓夢的讀後感2

書,是寒冷冬日裏一縷溫暖的陽光;書,是那炎熱夏日裏一縷涼爽的清風;書,是那醇美的香茗,令人回味無窮;書,是人類神聖的階梯,引領人們攀登上至高無尚的知識寶座……我喜愛讀書,我願伴着鍾情的書成長。

在暑假裏爸爸給我買了一本《紅樓夢》之書。讀着、讀着,書中的精彩片段時而讓我高興,時而讓我憂傷,時而讓我憤怒,時而讓我感慨萬千,更讓我思緒萬千、浮想聯翩。或許吧,事事不能完美,而做人也如此。最讓我嘆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紅顏薄命。黛玉的身世,註定了她的孤獨無依,而她的性格,又註定了她的寥落憂傷。風流多情的寶玉讓她芳心暗許,卻又總是患得患失。最終得到是淒涼的結局。《紅樓夢》是一本百科全書,讀後會讓你愛不釋手。

《紅樓夢》以四大家族爲背景,以寶、黛、釵三人的愛情悲劇爲主線,廣泛的寫了賈家、榮寧二府由盛轉衰的過程。小說刻畫了一個個血肉豐滿、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大到府中夫人,小到不起眼的丫鬟,我想書中的每個人無不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林黛玉留給給我最深刻的印象便是他的才華。一句“偷來梨蕊三分白,界的梅花一縷香”:一句”質本來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一句“冷月葬花魂”;一句“淚眼觀花淚易幹,淚乾春盡花憔悴”……黛玉,你就如水,生命似水的蔚藍,心志似水的靈動。正是因爲你又如水的嬌弱,最終還是在真愛與他人的良辰之時淚盡而逝。“木石前盟”伴着如雨般的淚水,化爲永久的遺憾。

《紅樓夢》真是本奇書,讀完它,我得到了《紅樓夢》帶給我的精神上的洗禮。而今年暑假,是我第一次讀《紅樓夢》讓我悟到了更多,寶黛的愛情悲劇始終如清澈的山泉,純潔無暇,發自內心,兩人更多的是在彼此理解的基礎上情投意合,兩人也互相猜忌過,爭吵過。但歷經這些矛盾,兩人最終達到了靈魂深處的信任與默契,《紅樓夢》博大精深,常讀常新,人人有感,次次有悟,這纔是它的不朽魅力。

紅樓夢的讀後感3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裏埋”這幾句判詞,註定了薛是紅樓數場悲劇中的一個。對於她的一生,作者曹雪芹應該也是嘆惋的吧!

我總認爲紅樓夢的偉大之處在於它體現了一種敗落的趨勢,不管是家族的,愛情的,仕途的,都是走向沒落,這在喜聚不喜散,愛好大團圓結尾的中國古典小說中並不多見。不是說我天生殘忍喜歡看別人的悲劇,但是,不是有句話說嗎?塞翁失馬,焉之非福?對於黛玉這樣一個脆弱的封建少女來說,死,是她的解脫,是她所有悲劇的終結,是她的幸福。當她在地下安靜的沉眠時,看着寶玉仍在凡世尋找出路,不得不說,她還是幸福的。

或許兩個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該相遇,因爲生活不是浪漫,生活會將浪漫消磨得一乾二淨,最終,紅玫瑰變成了牆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着的白米飯。所以,就讓浪漫在最美的時候畫上句號,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憶。

可是也許你會說,黛玉死的很悲慘,一點也不浪漫,關於這點,我是不贊成高鄂的續書的,也許曹雪芹的本意非此,也許黛玉確實應該淚盡證前緣,這樣不是更好嗎?她牽掛着寶玉,用她全部的熱情爲這一知己痛哭,懷着深深的思念,這樣的死,何嘗不是高貴神聖的,然而高鄂沒有這樣寫,他最終讓黛玉很庸俗的指天憤恨,氣極而亡。這不象我們認識的那個高傲自賞的黛玉,反而象個情場失意的一般女子。

儘管如此,她最終是在賈府垮倒前離開這是非之地的,否則以她的脆弱,恐怕受不了那麼大的刺激。寶玉是個紈絝子弟,他不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他能給予黛玉的其實很少,談不上保護與安慰,他自己尚且是需要別人保護的弱者,所以在他身邊,黛玉是得不到幸福的。

所以能帶着回憶離開他,是一種幸福。寶玉自己能給予黛玉的只是幾句好話,他連癡情都談不上,看看寶釵的下場,不得不說黛玉是幸福的,當然有人說寶釵需要的只是寶二奶奶的寶座,她並不在乎寶玉,是這樣嗎?難道有一個天生喜歡孤獨的女子嗎,不管怎麼說,寂寞的獨守空房總是悲慘的。何況所謂寶二奶奶的寶座她是不是坐上了還是個問題。

紅樓夢的讀後感4

紅色的瓦牆內,一個粉的世界呈現在世人面前,那便就是紅樓中的世界……《紅樓夢》中有這樣一個人物—黛玉,她一生盡致,到最後也只爲得情。她寂靜一生,最後,也含淚死去。記得黛玉曾寫過這樣一句“粉墜百花洲,香殘燕子樓”。或許她一開始就知道人生之短暫,情之難。她雖知如此,但還是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去面對。在我看來,她是一個勇敢的女孩。她也很理智.她的一生或許真的是隻爲得前世的恩情,來今世還淚……賈寶玉,一個玉樹臨風,面如桃花的富家公子。從小在女孩堆中長大,他性子溫和,而且忠於女兒,從丫頭晴雯,到麝月,到襲人,幾乎每一個人都與他合得來。少年時期,不好學習,最大的樂趣就是與女孩子們在一起嬉戲、玩耍。他與黛玉兩小無猜,青梅竹馬,但最後,也只是“焚書斷稿”,天各一方。兩個人的故事就這樣的結束了,一場無言的結局,一個悲劇……作者引用賈寶玉與林黛玉之間的愛情故事,折射出了對封建貴族階級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舉、婚姻、奴婢、等級制度及社會統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學、社會道德觀念等都進行了深刻的批判並且提出了朦朧的帶有初步民主主義性質的理想和主張。這也恰恰是“寶黛之戀”成爲悲劇的關鍵原因。

整本書,呈現了一個粉的世界。一,是意境美,大觀園中的梅花在周圍的假山,河流的映襯下顯得格外顯眼,簡直就是仙境之美。山水之間,仍可見得大觀園,向世人宣告着她的美麗。二,是人物們的性格及命運。作者把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那黛玉的憂鬱,寶玉的貪玩,晴雯的耿直,襲人的情切……這些都是那麼的真切,是一個個粉的華麗。同時,他們一個個悲慘的命運,又是一個個粉的悽慘。三,是作者辭藻的美,“天盡頭!何處有香丘?”這是粉的生動。四,是對封建社會大膽批判的粉之勇。繁花落盡,風聲依舊,“滿紙荒唐言”,盡顯紅樓之美。在我心中,那一席紅色仍墜在我的心頭......

紅樓夢的讀後感5

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一開始我並不喜歡它,原因很簡單,因爲這是老師推薦我們並且還要在放假之後檢測,我懷着不情不願的心情捧起了它,卻越來越愛不釋手。

初讀時,只覺得書中的故事太過繁雜,人物關係很難理清,但是爲了檢測能夠過關,也只能硬着這頭皮往下看,一開始讀到關於林黛玉的描寫時,只覺得她太過矯情,而且不懂得處世之道,言語犀利,而沒有什麼風度的小女子而已。可當我讀完整篇紅樓夢之後,我才發現我錯了。黛玉的小家子氣並不是因爲她天生的性格,而是她不懂,不懂這世間的冷暖。就拿劉姥姥的事兒來說吧,看到劉姥姥的貪得無厭,黛玉心中自然有些不平,言辭刻薄了點兒。

黛玉是一個很有靈氣的人,思維靈動跳躍,寫詩填詞,向來別具一格,罵起人來也是尖巧俏皮,促狹刻薄,但他不曾想到的是,像劉姥姥這樣的鄉野之人,那能夠與她們這些富貴之人相比呢?一個年過七旬的老人爲了自己和自己的小孫子能夠過冬不惜拉下老臉,自毀形象,把自己當作小丑一般,哄賈母和衆人開心。其實黛玉的刻薄也不能全都怪她,只是因爲她不懂,她不瞭解窮人捉襟見肘的困苦,不知這世間竟然有人能爲了生計放下自己的尊嚴,正是因爲這一點,導致了黛玉那悲慘的一生。

大多數的人看過紅樓夢之後,都會覺得黛玉是一個有才華,但非常善妒的女子。我這樣說也是有依據的,說不清是哪一回了,只知道寶玉因爲黛玉的嫉妒而煩惱了很久。聽別人說有一個道長有這些偏方,便去尋那道長,那道長用輕佻的語氣說:“只需乾淨的梨一個,冰糖少許,陳皮二錢,加水熬製,方可服用,你大可放心,若是一天不好便吃兩天,兩天不好吃一個月,就這樣一直吃下去,反正此湯藥無毒無害,就讓她吃一輩子,吃到死,死了還嫉妒什麼呢?呵呵……”寶玉見道長瘋瘋癲癲的樣子,也就沒敢給黛玉喝這幅湯藥,但或許寶玉堅持把這幅湯藥給黛玉喝,最終黛玉可能性情會大變,這一切我們現在已經無從得知了。

回顧整篇紅樓夢黛玉的遭遇,很讓我們憐惜。可是她生活在那樣的封建社會,註定了她的悲慘一生。從中我體會到了:無論生活在什麼樣環境,都得去適應它。

紅樓夢的讀後感6

今天的閱讀課上,我閱讀了《紅樓夢》。第五回的“賈寶玉神遊太虛幻境”是被我讀過無數次的一部分。尤其是“金陵十二釵判詞”。正冊開篇即是一首寫薛寶釵、林黛玉的詩,第一句是“可嘆停機德”,毫無疑問,這是描畫寶釵的詩句。“停機德”典出《樂羊子妻》,故事說的是樂羊子棄學回家,其妻見狀立即剪斷正在織的布匹,用一規勸樂羊子用功讀書。於是後人用“停機德”來讚美封建恪守相夫教子的“婦道”的女子。用“停機德”來形容寶釵之德,恰倒好處。寶釵正是這樣一個嚴格遵守封建禮法制度,並時常規勸寶玉走仕途經濟之道的大家閨秀,賈府上下無不稱讚她。然而曹雪芹在判詞中卻用了一個“嘆”字,明顯表達了對寶釵的否定態度。的確,按照曹雪芹民主、進步並帶有資產階級傾向的思想來看,這樣一個封建沒落貴族的維護者,應當作爲民主進步思想的反例,給予否定。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待寶釵,她又是一個十分讓人喜歡的人物形象。這個側重點就是薛寶釵的人際交往能力。薛寶釵初入賈府不久,就博得了衆多下人及其他賈府主子的一致交口稱讚,這不是她生來就惹人喜愛,而是她出色的交際能力產生裏她在衆人心中的美好地位。

記得在幾天前的軍訓中,我們聽了沈主任的禮儀知識講座,由講座中提出的每一條標準來在薛寶釵的行爲準則上做比較,會發現驚人的吻合。也就是說,薛寶釵的一言一行不僅在封建社會中符合禮法章程,並且在現代社會中,也有大量的相符之處。

當今的社會,是一個人文主義思想濃厚的社會,因此即將邁入社會的年青一代,能合理處理人際關係上十分重要的一條素質標準。因此,適當地在薛寶釵身上吸取一些正面的人際交往能力,也是可取的。現代思想越來越強調辨證看待問題,看待事物,因此,我們在否定應當否定的事物後,也應將有利的思想深入其中提取出來,合理利用。

紅樓夢的讀後感7

今天,我讀了學校推薦的《紅樓夢》。它是本聞名古今中外的小說。它的作者是清代的曹雪芹。

在這本書中,薛寶釵、襲人等是《紅樓夢》的主線人物,賈寶玉、林黛玉兩人的悲劇貫穿始終。由多情瀟灑的寶玉,嬌嫩多病的黛玉,塑造了一個發生在清朝封建家庭的動人愛情悲劇。作者曹雪芹通過《紅樓夢》,揭示了當時封建社會的黑暗,也表達了他的不滿與憤怒。故事講述的是從小體弱多病的林黛玉來到了賈府,漸漸與公子賈寶玉相戀,本來這是一段美好的姻緣,但卻又因鳳姐從中使用掉包計,使得賈寶玉娶了帶有黃金鎖的薛寶釵,讓林黛玉吐血身亡,賈寶玉從此心灰意冷,看破紅塵的故事。

我認爲《紅樓夢》這本名著很感人。看了它,我還真懂得了不少道理,也時常投入不已。我覺得,當時的賈府很奢華,賈府的賈母有權有勢,說話也很有分量,賈府上下全都得聽她的。但她特別疼愛賈寶玉,把他當作掌上明珠。雖然賈母非常疼愛賈寶玉,但我並不是十分喜歡他。我覺得賈寶玉這個人物有點“玩世不恭”的意味。輕佻,頑劣,屢教不改,這些詞都可以用在他的身上。當然,最後他也在離開黛玉的巨大悲痛中醒悟了過來,一改自己平日任性妄爲的作風我倒是喜歡賈寶玉的表妹林黛玉。她雖然愛哭,但很卻有才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她和賈寶玉很談得來,經常一起玩耍,兩人是青梅竹馬,十分要好。我覺得,自己也像林黛玉那樣動不動就暗自垂淚。但是,作爲現在的孩子我覺得我們不應該動不動就哭。我認爲,林黛玉在我心裏是《紅樓夢》裏最喜歡的人物,也是最感人的人物!

自從我看了《紅樓夢》以後就很佩服曹雪芹,他可以寫出這麼好的作品,能把裏面的人物寫得那麼栩栩如生,說明他的寫作功底十分深厚,看了之後我感覺裏面的人物個個好像就站在我面前,同我說話似的。我要向他學習寫作的方法,把寫文章的基本功打紮實,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紅樓夢的讀後感8

暑假的時候,爸爸送了一本《紅樓夢》給我,他還告訴我這是世界名著,希望我能好好讀一讀。可是當我第一次翻開這本書的時候,我讀的稀裏糊塗得,看得我思緒都亂了,我去問爸爸,這本書我怎麼不太看得懂呢?可是爸爸卻不肯教我,爸爸只是對我說:“俗話說,好讀書,不求甚解,意思是不要因爲某些地方不明白就不讀這本書,也許等你讀完後,就會想明白。”

我將信將疑的去看了。真的,真的很有意思!當我看到寶玉生病了,就覺得很傷心,當我看到寶玉和黛玉玩的很開心,我就很開心,這樣我的心一會開心一會傷心,一會想讓寶玉這樣做,一會想叫黛玉別傷心,就這樣,我在忽喜忽悲中看完了正本書。我去找爸爸,告訴她這種似懂非懂的感覺很有意思。爸爸說現在你可以去弄明白這本書了。爸爸看我還是稀裏糊塗地。就給我解釋起這本書來。

作者曹雪芹通過《紅樓夢》,揭示了當時封建社會的黑暗,也表達了他的不滿與憤怒。特別是讀到體弱多病的林黛玉和賈寶玉真心相戀,本來終於可以拜堂成親了,卻被家長安排與薛寶釵結婚,賈寶玉最終出家當和尚,家門破落。我實在是爲林黛玉而感到悲哀不值,更爲他們悲慘的命運而惋惜。讓人憎恨卻是那種封建的傳統觀念。什麼婚姻大事父母做主,這種思想真是害人不淺。這不,賈寶玉和林黛玉就是因此而要承受陰陽相隔,想而見不着的痛楚。還要讓賈寶玉受這樣的欺騙。唉,就是石頭心腸的人也會被他倆的真情所感動的。

爸爸又對我說:“賈寶玉本來是塊石頭,後來神仙點化讓他投胎到賈府變成人。而林黛玉則是寶玉的眼淚化成的。他們是天生的一對。”後來我有問媽媽,賈寶玉和林黛玉是表兄妹,他們是近親能結婚嗎?媽媽說:“可以呀,古人都喜歡親上加親。”啊!終於弄懂了兩處,看來弄懂一本書還真不容易。一部《紅樓夢》,讓多少人爲它垂淚,讓多少人爲它感動啊!

紅樓夢的讀後感9

窗外細雨如絲般地飄灑着,在幽靜的夜空下,傳來了一曲悠揚,清麗的鋼琴曲——《夢中的婚禮》,那柔美的旋律,獨特的音色早已使我陶醉其中。然而這一切又怎麼比得上我手中《紅樓夢》的魅力?

撫摸般深藍的封面,早已感受到它深邃的古典氣息。翻開,微微泛黃的書頁也好似歷史的沉澱。當然,更吸引人的還是它的內容。它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爲線索,着重描寫了賈家榮,寧二府的興衰,從側面表現了作者對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的不滿。此外,它刻畫了許多集美貌,賢淑和智慧於一身的優秀女子。香菱的苦命,襲人的賢惠,湘雲的開朗,晴雯的無奈,無一不讓人悲嘆。更有寶釵和黛玉這兩位絕世女子,幾乎集中了中國古代女子的所有優點,每每讀到她們,我都感慨萬千。

尤其是林黛玉,我認爲她是整部書裏的靈魂人物。她有喪失父母的悲涼,有寄人籬下的悽苦;她秉絕世容顏,連鳥獸都不忍見她落淚;她的詩文悽清纏綿,讀了讓人心動傷感。一曲《秋窗風雨夕》寫盡了秋夜,秋雨的悲涼,一句“今日葬花人笑癡,它年葬依知是誰”更讓人斷腸。她的詩文每一字每一句都讓人從心底升起一種悽苦之情,久久不能疏散。加之身體虛弱,病痛纏身,讓人對她有不盡的愛憐。她不似寶釵的圓滑,因此被人認爲清高,刻薄。她的真性情,她的敢愛敢恨,她的勇於付出更是在對寶玉的愛情上表露無疑。她敢於沖沖破封建禮教的禁錮追求真愛,這與薛寶釵構成鮮明的對比。她的柔情,她的細膩,她對寶玉的至死不渝,無一不讓人心醉神癡。最後寶釵出閣寶玉娶,她將一塊方帕帶着自己破碎的心,投入火中,化成灰燼,在令人心寒的喜樂中,帶着無限的哀思魂魄歸西。這種海枯石爛的愛情少人的嚮往?林黛玉,這三個字蘊含了多少美,多少天地精華?

《紅樓夢》已成爲我心中最美的東西,它的魅力,無法阻擋;它的魅力,餘味悠長;它是天上最亮的星,世上最美的眼睛。她將帶着我的期待我的夢,陪我走過一生......

紅樓夢的讀後感10

“我們太年輕,年輕到整天鬧着自由,卻不知道自己一直很自由。”可是既然我們還“鬧”自由,證明我們確實不夠自由,或許在某些方面我們是“不乖”的。偶然的一次問同桌:“林黛玉爲什麼葬花?”同桌回答:“因爲她無聊。”從今天這個時代想那肯定是無聊透頂纔會去葬花。

在國中就聽說《紅樓夢》是本百科全書,學生必讀物。由於是古文,我第一次讀《紅樓夢》真不知道它哪裏好,只知道有一個不務事的賈寶玉,還有一個知書達理的林黛玉。

第二次都是因爲我在書店買到一本白話文的《紅樓夢》,但無論是古文的還是白話文的,都沒有介紹爲何書名叫《紅樓夢》而作者眼中的《紅樓夢》又是怎樣的?通過讀書中的內容我只能把題目理解爲:年少無知,勝似夢一場。這裏我只是從主人的角度理解,要是從當時的時代背景則可以理解爲:物是人非,千變萬化。

有人說《紅樓夢》是本醫術,書中記載的藥方及治病的方法都是奏效的;有人說《紅樓夢》是本教科書,書中有許多教人處世之道;有人說《紅樓夢》是本愛情小說,記載了賈寶玉和林黛玉悽美的愛情故事。

而我認爲《紅樓夢》是本反封建之書,在書中林黛玉廣讀詩書,可在賈府她只說自己略懂;而賈寶玉身爲官仕子弟不好官場,只喜歡玩樂;地位高人一等的賈寶玉和出身於小官吏之家林黛玉相愛卻不能在一起。

一個是批判女子無才便是德;一個是批判官場折人才;還有一個是批判封建等級制度。

我認爲林黛玉的葬花不是因爲無聊,而是失落。這是一種對當時封建禮教的強烈不滿又不能反抗的憤怒無奈的表現。《紅樓夢》的結局是悲慘的,他們都放棄“不乖”去遵循制度。當我們放棄反抗,結果只能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我們依舊會過得很好,只不過已經失去了本色。

當今的世界不也這樣嗎?條條框框的規定製約着我們的生活,稍有越界就被認爲“不乖”,我們的思想就這樣乖乖的去思考着人生。曾經有多少人放棄“不乖”?現在又有多少人堅持“不乖”?

當人生走到盡頭,我們會不會感嘆,這又是一場《紅樓夢》?

紅樓夢的讀後感11

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見他,他若有奇緣,如何心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撈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枉凝眉》

《紅樓夢》一部中人物的悲劇,一部作者的悲劇。曹雪芹不僅描寫了一個封建貴族家庭有繁華走向衰敗的生活,而且讚美了封建禮教下純真的愛請。一邊是木石前盟,一邊又是金玉姻緣,一邊是封建社會下必須追求的功名光環,一邊是心馳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筆下的《紅樓夢》爲我們展現了這場無聲的較量。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悲劇愛情故事濃縮了這場較量的全部硝煙。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爲有處有還無,假假真真,讓人捉摸不透。《紅樓夢》中的一切,書中的人物多達900多個,而其中我有一個最喜歡---探春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清明涕送江邊泣,千里珠峯一望遙。一番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恐哭損殘年,告爹孃,體把兒牽掛。自古窮空皆有定,離合豈無緣?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

在那那樣一個千順從,萬順從的時候,只有她敢於去抗爭,敢於去維護自己的尊嚴。一個敢於同命運,同邪惡鬥爭的人,纔是生活的強者。而她”分骨肉”的無奈或許就是這個時代的悲劇了。

在《紅樓夢》中的一段情節---黛玉葬花,這是我很喜歡的一個情節,也是黛玉個性焦點的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憐在她的《葬花詞》中袒露無遺:“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香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煞葬花人,獨把花助偷酒淚,酒上空枝見血痕。

毛澤東說“不讀《紅樓夢》就不是中國人,”清末有《京都竹枝詞》開談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亦枉然”,可見《紅樓夢》對中國的影響之大。

我所看的《紅樓夢》不僅僅是120回的通行本,還有周汝昌校匯本。曹雪芹的《紅樓夢》不是那樣子的,我可以通過自己的發現去還原一個我認爲真實的情節,而不受高鶚的影響。

《紅樓夢》博大精深,次次讀次次悟,正是他的不朽魅力。

紅樓夢的讀後感12

中華歷史五千年,濃縮爲一部部經典,傳承至今,中國歷史的燦爛文化像一座永不枯竭的寶庫。

在這些經典中,四大名著更是不可缺少,其中我最愛看《紅樓夢》,我在其中感受到了古典文化名著的無窮魅力。

《紅樓夢》的作者是曹雪芹,這本書是中國四大名著之首,在世界文壇上佔據着重要地位。詳細的介紹了賈府從鼎盛輝煌到衰落蒼涼的整個過程。

悲慘的故事啊,我沉迷其中,真真假假,可有可無……

淡淡的悲傷,無盡的感慨,此書多麼淒涼,尤其主人公林黛玉,也許她的一生註定如此“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這是本書主人公林黛玉的淡愁閒思,誰又懂得她呢?她多愁善感,溫柔多才,在當時的封建社會中,敢於追求自己的幸福,成爲封建社會的叛逆者,但最後卻使自己的一生落得了一個悽慘的下場,她的一生,孤獨,寂寞又痛苦。儘管這樣,她的故事還是深深印在了我的腦海裏,我至今還忘不掉她楚楚動人的臉龐,似喜非喜的含情目,是那麼嬌弱,讓人動情。

賈寶玉,銜玉出生,他是賈世家族給予厚望的繼承人,也是大觀園中唯一的男性。他出身不凡,生的“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鼻如懸膽,晴若秋波”,從小聰明靈異,也就是這個柔弱天真的男孩子,看破人間紅塵,看淡世俗,最後出家。

這本書讓我有喜有憂,賈府鼎盛時,看着大觀園裏姐妹們整天對詩飲酒,十分有趣,讓人身臨其境。但後來賈府的衰敗,讓大家流離失所,散的散,去的去。姐妹分離,更是悲慘萬分,他們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有的年紀輕輕就鬱郁而死,曾經的繁華就好像一場夢一樣。

《紅樓夢》是一部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真實,生動的描寫了十八世紀上半頁中國末期的封建社會的全部生活,是這段歷史生活的一面鏡子和縮影。書里人人結局悲催,賈府最終也走向了衰微,反映了複雜的封建社會問題,揭示了世態炎涼的人情和黑暗的封建社會。

合上書本,我爲我生在新時代感到驕傲,感到幸福!

紅樓夢的讀後感13

乾隆帝連年用兵,軍費花費很大;他又六次巡遊江南,搞得十分鋪張浪費。加上下面的官吏貪污浪費成風,弄得國家漸漸地衰弱下來。

就在這個時期,在京城流傳着一本小說,叫《紅樓夢》。開始,人們還弄不清作者是誰,後來經過研究,才知道寫書的作者叫曹雪芹。

曹雪芹原來是一個貴族家庭的子弟。他的曾祖曹璽(音xǐ)曾經得到康熙帝的寵信,被派到南方當江寧織造。江寧是南方富裕的地方,織造是專替皇族辦服裝的,是個攢錢的差使。曹璽死後,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父親曹?(音fǔ)接替了這個差使,一家三代前後做了六七十年織造官,不用說家產越來越富,成了一個豪門。

雍正帝即位後,因爲皇室內部的糾紛,牽連到曹家,雍正帝認爲曹家反對過他,不但革了曹?的職,還下令查抄了他們的家。那時候,曹雪芹是個十歲的孩子,已經懂事,看到家庭遭到這樣大的災難,幼小的心靈受到很大打擊。

父親丟了官,在江寧呆不下去,只好回到北京老家,生活越來越窮,家庭的災難又接二連三發生。到後來,父親曹?也死了。曹雪芹的生活更加困難,他只好搬到北京西郊,在幾間簡陋的屋子裏讀書。有時候,連糧食也不夠吃,只好喝點薄粥充飢。

曹雪芹住在郊外,環境變了,接觸了一些窮苦百姓,再想起小時候家裏的豪華生活,免不了產生許多感觸。後來,他決心根據他的親身體驗寫出一部反映當時社會生活的小說,這就是《紅樓夢》。

曹雪芹在《紅樓夢》裏,寫了一個貴族大家庭賈家從興盛到衰落的故事。在那個貴族家庭裏,大多是一些揮霍享受,專講吃喝玩樂、放債收租的寄生蟲。有些人表面上道貌岸然,內心骯髒刻薄。小說的主人公,賈家的公子賈寶玉和他的表妹林黛玉是一對嫌惡貴族習氣、反對封建禮教的青年。在那個環境裏,他們想擺脫舊禮教的束縛,也沒有出路。結果林黛玉受盡歧視,害病死去;賈寶玉離家出走;而那個貴族大家庭,在享盡榮華富貴之後,也像腐朽的大廈一樣,忽喇喇地倒坍了。

曹雪芹用十分深切同情的筆調寫了這一對青年男女和一些受壓迫的婢女,又滿懷氣憤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腐朽和罪惡。在《紅樓夢》裏,有一段護官符的故事,就是專門揭露這些官僚和豪門怎樣勾結起來欺壓百姓的。

紅樓夢的讀後感14

神瑛和絳珠的緣分,沿至此時,會怎樣愉快幸福地走下去?我希望着。第一次相見,就似曾相識,這是最讓人不可相信的,可是在他們之間,那麼貼切,那麼自然,沒有人懷疑,似乎所有人眼裏都是一樣的,他們是王子 和公主,本就該是那樣的。

這僅僅是我們一廂情願的,因爲故事並沒有按我們的思路走下去。作者把它引向了另一條路,通往的是懸崖,故事中的所有人都是一躍而下。在封建時代,這樣的命運是定格了的,雖然當時封建勢力正在衰落,可是曾經 ,它有過輝煌,有着頑強的根基,憑着兩個人的力量,又怎能傷它一分提毫,於是這兩個人都絕望了,一個在絕望中香銷玉隕,一個在絕望中步入空門。留給看者的是不盡的哀思,偶爾回想一下,他們在大觀園裏的燦爛年歲 。

大觀園裏,那一次又一次充滿歡聲笑語的宴會,時時浮現在我們眼前,這般繁華得讓人嘆息,因爲“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這是一個富貴人家在它最後輝煌的時刻的奢華,不是爲了顯示他們的富貴,而是爲了襯托他們 以後生活的慘烈,這是作者對腐朽的社會的痛斥,他以一個文人的傲骨肆意地寫着他對社會制度的不滿,甚至把它推向死亡的深淵。沒有人責怪他的無情,更多的是惋惜,如果,他可以一直活下去,他會親眼看見封建社會的 消失,然後笑着流淚。

除了那日日笙歌的浮華,我們還會聽見絳珠那含了心事的琴聲在瀟湘館的上空久久飛揚。這琴聲裏也是血與淚的陳述:偌大的一個世界,知音難求,那藏於心間的情向誰訴?還有報不完恩,將她的一顆玲瓏心包裹得緊緊 的。知音難求,她可以一個人走下去,去葬花,去彈琴,此時她不需要觀衆,她只想一個人在遠離塵囂的一隅,用心吟唱那首《葬花辭》。在別人眼裏,那是真情也好,是假意也好,她不在乎,她只要做她自己,守住自己的 心靈裏的那分淨土。

紅樓夢的讀後感15

這個假期,有幸拜讀了《紅樓夢》這部小說,當我還是一名國小生的時候就已經看過少兒版了,當時吸引我的不光是裏面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婚姻故事,還有裏面那古香古色的插圖。我想日後我愛上畫畫,喜歡工筆畫也有一定的原因吧!也算是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我。

小時候看會有一種感覺,它似乎是一個長篇的言情小說,但直到現在已爲成人,才能領略到其中的封建社會的末世危機。在曹雪芹的筆端,《紅樓夢》裏有道不盡的榮華富貴,說不完的世態炎涼的背後,更充滿了對人性的訴探。

本書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藝術性,對現實社會、宮廷、官場的黑暗,封建貴族階級及其家族的腐朽,對封建的科舉、婚姻、奴婢、等級制度及社會統治思想等都進行了深刻的批判。以榮國府的日常生活爲中心,以寶、黛、釵的七情婚姻悲劇及瑣事爲主線,展現了窮途陌路的封建社會終將走向滅亡的必然趨勢。

它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讓我每一次讀完都會有不同的感受。初讀這本書時,小小的我便感動於那木石前盟,便沉淪於那句“他是甘露之惠,我並無水可還。他既下世爲人,我也去下世爲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淚還他,也償還得過他了”,便愛上了林黛玉這個癡情、超凡出塵、柔柔弱弱的女子。可是,當我再次翻開《紅樓夢》時,依舊感動於那木石前盟,卻在不覺中也信了這金玉良緣;對林黛玉的熱愛也淡了,卻欣賞起了那朵“豔壓羣芳,任是無情也動人”的牡丹——寶釵!她舉止嫺柔,端莊豁達,淡雅中不失秀美,與每一個人都保持着親切自然、合宜得體的相處。若是小時的我,可能會選擇做林黛玉那樣的人,但此時的我卻更願做寶釵那樣大氣、聰慧、熱情、知性的女子。只是最後她們的結局叫人潸然淚下,深沉良久。

紅樓,終究讓人們懷念與嚮往,可是,在這片桃花落地時,終究只是一捧鏡花水月,到頭來,這只是一場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