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作文>

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精選15篇)

作文 閱讀(3.2W)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精選15篇)

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1

我不明白,二千五百年前的孔子站在滾滾不止的泗水岸邊說下“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這句話時是一種怎樣的表情。可是,我完全能夠想象,這同樣亙古如斯的浩嘆之下肯定會深掩着一種斑駁幽曲的情感:有悲喜,有哀樂,有激昂和堅定,也有寂寥和無奈……

因這情感凝聚而成的話語,洞穿千年而讓我隱隱作痛。

把燈夜讀,當看到那個瘦削的身影“接淅而行,去他國之道”的時候,看到他擊磬於衛、受拘於匡、遭難於宋、絕糧於陳的時候,我不由得潸然淚下。他的嘆息也夠深夠重了:“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濟此,命也夫”;“道之將行也與,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他受到的譏諷也夠多夠狠了:“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然而,抱道如懷玉,僕僕路途,周流四方,汲汲遑遑,如木鐸徇於天下一任江漢以濯秋陽以暴而不渝其志的,依然是那個永遠斯文又永遠倔強無比的孔子。

想起執教《侍坐》一章時,我總是和孩子們一遍遍吟詠那令孔子深情喟嘆也令無數後世文人歆羨的詩性圖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想起“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的那份安詳與舒展,也想起“孔子游乎緇帷之林,休坐乎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絃歌鼓琴”的那份和樂與滿足。而此時,我真的感覺到這纔是我心目中真實的孔子,“道不行,乘桴浮於海”,此時的他,一如莊周筆下那位“剌船而去,延緣葦間”的漁父,單純而明淨,脫去奔波勞碌的塵衣,忘掉那些愉快或者不愉快的經歷,在生命與文化熔鑄的琴絃上,靜靜地流瀉一個人的和聲……

大學畢業前的一個雨天,我又一次走入孔林,走近孔子的墓冢。那一天他的周圍寧靜了許多,草依然青,鬆依然黛,透過迷濛的煙雨,我似乎又看到了幾千年前那些“三年心喪畢,相訣而去,則哭,各復盡哀”的弟子們。我不明白,我是否也要燃一根心香,來祭奠夫子腳下那即將結束的大學生涯和感激先師也給了自我餵養生命與思想的露汁。

“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寄學於道卻又最終寄道於學的孔子也許永遠都走不出當時社會所帶給他的心靈陰影,但那輛在春秋大地上週遊了十四年的破舊的牛車卻在歷史的天空上碾出了一道深深的轍痕,讓後人在它的燭照下走得格外清晰而精神明亮。

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2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戰國時期魯國陬邑人。還是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在《論語》中有這樣的一個故事:"孔子學識淵博,人稱孔聖人,但孔子依然虛心好學,不恥下問。有一回,跟隨當時魯國的樂管師囊古琴,學的是《文王操》。孔子專心學了一段時間後,師囊說可以了。孔子覺得不夠,又繼續學。一段時間後,師囊說可以了。可孔子仍覺得不夠。又過了一段時間,師囊認爲真的可以了。可孔子仍覺得不夠。直到孔子能夠再樂曲中表現文王的形象,孔子才覺得真的可以了。"

在跟師囊學古琴,彈奏《文王操》時,師囊曾三次對孔子說:"可以了。"但孔子始終覺得自己還得再學,直到能夠在樂曲中表現文王的形象,孔子才罷休。又有一回,孔子去太廟祭祖,見到新奇的事物就向人問這問那。有人笑着說:"孔子學富五車,懂得禮儀,怎麼還要問別人?"孔子聽了後回答說:"對於不明白的事,每事必問,有什麼不好?"

通過這兩個故事,我們知道了孔子是一個虛心好學,不恥下問的人!

這就是我心目中的孔夫子。

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3

二千五百年前,來自泰山山脈的北風吹動着一位倚仗凝思的老人的衣角,但風中這位魯國的國公依舊一絲不苟,這種莊嚴在風動的夕陽中與相鄰的泰山輝映在一起,多少個斗轉星移後迎送着一個個朝陽。他就是萬世師表,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每一位偉人的誕生,都伴隨着天將降大任前的磨礪與洗禮。孔子的一生無疑是一次人世間的苦行。他出身於曾經的貴族,卻必須面對家族沒落的現實,他創造了以仁爲本的思想,卻要應對爾虞我詐的世事。年少的貧困病未泯滅他遠大的志向,中年的挫折未曾動搖他那不去的鬥志,晚年的離喪沒能阻擋他思想的昇華!他三十而立辦教育,開私塾,使貧困人民得以走進知識的殿堂,他“有教無類”的教學思想是中華民族的知識傳播突破了出生,階級的鴻溝,他“因材施教”的理念是知識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使知識走進民間,面向大衆。是他讓中華民族成爲了“全民有知”的民族,他這個兩千五百多年前的壯舉,是我們的民族的知識水平遠遠超越了當時任何以出生決定知識走向的民族,爲中華民族若干年後各個盛世的騰飛積蓄了雄厚的知識力量。

這位慈祥的老人,不僅告訴他的學生以及他身後千千萬萬的華夏兒女,學習知識的目的,同時也交給了世人學習的方法。大的方面能夠治國經世,小的方面可以淨口修身,他教化世人用“義”和“禮”來闡述“仁”的思想,用“智”和“信”來傳播“仁”的觀念。學習方法上要“溫故知新”,要“舉一反三”,在細微處體現出偉人不朽的智慧光輝!

不朽的思想總是與時俱進,孔子這位魯國的老人,這位爲教育的實施,爲正氣的傳播,爲治國方略的施展而努力奮鬥的偉大先哲,他的思想在21世紀的今天依然煥發着着耀眼的光芒,同時被時代賦予了新的含義。當今的世界“文明的衝突”隨處可見,局部的戰火瀰漫着硝煙,紛亂的動盪使生靈塗炭。我國國內因社會轉型而帶來的問題亦急需解決。當今的時代最需要什麼?需要“和諧”!而孔子的理想不正是貧富平均。重視民生的個守本分的和諧社會嗎?孔子說“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這與我國現階段追求的縮小貧富差距,走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又是何等的契合!二千五百多年的時光指一揮,孔子的思想卻永立東方,並已走向世界!

這就是我心目中的孔子,爲中華民族的教育事業做出重大貢獻的偉人!

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4

孔子,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三歲是父親離世,十七歲時母親又離開人間,但他沒有失去信心,而是努力造就自己,憑着他受到的教育,開辦私塾,把自己學到的和積累的知識教給他的學生,被他所教育過的學生大多都是平民家,而他免費教育他們,讓他們也能有出人頭地的一天。

我心中的孔子,不是神也不是那些流芳百世的文字或者膜拜的木牌,反而是一個靜靜聆聽人的內心與漠漠觀察世界的智慧老人。

首先,我認爲孔子是一個安貧樂道的人。子曰:"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在孔子心目中,行義是人生的最高價值,在貧富與道義發生矛盾時,他寧可受窮也不會放棄道義。孔子也曾說:"富與貴,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也。""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爲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第二,我認爲孔子是一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人。孔子以好學著稱,於各種知識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因此他多才多藝,知識淵博,在當時是出了名的,幾乎被當成無所不知的聖人,但孔子自己不這樣認爲,孔子曰:"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爲之不厭,誨人不倦。"孔子學無常師,誰有知識,誰那裏有他所不知道的東西,他就拜誰爲師,因此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第三,我認爲孔子是一個與人爲善的人。孔子創立了以仁爲核心的道德學說,他自己也是一個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樂於助人,待人真誠、寬厚。"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躬自厚而薄責於人"等等,都是他的做人準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孔子對自己一生各階段的總結。

不朽的思想總是與時俱進,孔子,這位爲教育的實施,爲正氣的傳播,爲治國方略的發展而努力奮鬥的偉大先哲,他的思想在21世紀的今天依然煥發着耀眼的光芒,被新時代賦予了新的含義。

這,就是我心目中的孔子!

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5

在春秋戰國時期,有這樣一位人——他的一生坎坷而偉大,他是偉大的哲學家、教育家,也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就是德高望重的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魯國人。被古人稱爲"天縱之聖""地之木繹"是當時最博學者之一,又被後人稱爲孔聖人。這也是我崇拜他的原因之一。孔子的弟子有3000人,其七十二賢人,在他50歲的時候帶着衆多弟子周遊列國,希望自己的理想可以得到施展,但在他72歲時,他倒下了。

當每次跟着語文老師讀:"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智也。"時,我的心中對孔夫子就有一種神聖的感覺。從他的言語中我可以學到很多道理,比如"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這句話,從這句話告訴了我們學習要實事求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告訴了我們學習的方法。他的名言有時候也會鼓勵我,每當遇到令我頭疼的困難時,讀一讀他的名言就可以從中找到自信,從而戰勝困難。

我認爲孔子本身就是一種文化,而這種文化可以經受20xx年的洗禮。它影響着一代又一代的人。雖然孔子的身體已經老去,但他的靈魂永存於世。

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6

不知人們是何時稱孔子爲聖人的,總之現在已是把他高高豎起,聖人也好,神人也罷,孔子依然是那個魯國的孔丘。

因何而生,因何而成,四處奔波流走爲了什麼,儒家思想成爲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又因爲什麼,孔子一生致力於“仁”與“禮”,“仁”是“禮”的基礎,“禮”是“仁”的體現。可在那樣狼煙四起的春秋,禮崩樂壞的年代,有才能的人選擇避世,韓非的法家更受歡迎。知其不可而爲之,不僅是單純的堅持,更是一種堅守道義的信念。

不得不說,孔子的結局是悲哀的,子路死了,顏回去了,看着自己心愛的弟子離去,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場景不斷上演,是怎樣的一種辛酸。

欲出仕而無人用之,遊天下而衆人笑之,孔子的寂寞,怎幾個字了得。

但孔子的結局也是輝煌的,因爲在幾千年後的今天,他已如神般被打上聖人的標籤。

許多人拿孔子與魯迅相比,我認爲這沒有什麼可比性,畢竟相隔了二千多年,可他們相同點就在於同樣是混亂年代的思想先驅者。思想的覺醒,不是你讀一篇文章就能得到的,但他的可貴之處並不在此,而是對一這正道的堅持。這就像數學題目,全班同學甚至包括老師、都認爲他是對的,而你一個人站出來反對,這需要勇氣,而堅持它一輩子,這是種品質。

高七尺,腦袋下凹,從外表你永遠看不出裏面蘊含的品質,這就是孔子,一個可愛又固執的老頭。

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7

孔子是每個人都瞭解的,我們學過他的名言警句也不少,但是真正能夠知其意的卻很少很少,包括我自己,我目前也只能懂得他的幾句而已。

縱觀他的名言警句,在我所領略的警句中他的這句話讓我感悟極深——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說讀書不深入思考,越學越糊塗;思考不讀書,就無所的。我認爲孔子的這句話說得非常的好,他正適合於我們,可以告誡我們讀書不能讀死,要善於去靈活應用開動腦筋,在念讀的同時要反覆地思考,思考作者爲什麼會這樣寫,它的好處在哪裏,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當然只思考也不行,也要將自己的思考融入課本當中反覆的推敲之後就會有所得。

我就有過親身體會以前我學習成績總是提高不上去,父母也給我報了許多補習班,但是終究沒有太大的效果,後來,在上課時學了《論語十則》後,就對這句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每天晚上做完作業後就躺在牀上仔細體會這句話的用意,子經過幾天的推敲後就發現了自己學習成績提不高的原因,那就是沒有善於思考的習慣,後來在每次上好課後我總會在下課時思考關於上課時的一些問題,在補習班裏就將沒有思考出來的問題問問老師,成就因此有了進步。

如今想想,孔子被稱爲聖人可一點都沒有錯,他的每句話都含有巨大的哲理,每當我理解了其中的'一句時,我只會認爲我只是看到了冰山的一角,自己只把自己當成浩瀚的宇宙中一顆沒有光亮的小行星,自己要學的知識還多着呢。

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8

從古至今,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以及西方的哲學家都層出不窮。但在衆多的聖傑之中,最令我們敬佩的依然是我們的東方聖人: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號稱弟子三千。"四書五經"中的"四書"有《論語》一書。《論語》,儒家經典著作之一,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

首先,我認爲孔子是一個不恥下問的人。我們也明白,孔子有許多的"導師"。有的導師小到《兩小兒辯日》中的孩童。從兩個孩童的辯論中,孔子也明白了許多道理,甚至向兩個孩童請教。從此點我們能夠看出孔子不恥下問的特點。

其次,我認爲孔子是一個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人。孔子從四十歲開始講學,一生弘揚仁、義、禮、智、信,以禮治國。爲國,他可"毀三都",爲國,他可親自率兵,可魯國君上爲了自我的利益,將孔夫子趕出魯國。可是幸而孔夫子並未放棄,並和弟子在漂泊途中,依舊努力宣傳。有許多次差點所以丟去性命。可這並不會阻擋孔子宣傳仁、義、禮、智、信。也許,這纔是真正的爲國堪憂,強大無畏。

這就是我心中的孔夫子,也是孔子愛人,愛己,爲國分憂,無私無畏的特點。就像古人說的"士不可弘毅,任重而道遠"。孔子不愧爲真君子,而他的弟子也將仁、義、禮、智、信,傳遍了天下!這就是我心中的孔夫子:東方聖賢!

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9

我心中的孔子,不是神也不是那些流芳百世的文字或者膜拜的木牌,反而是一個靜靜聆聽人的內心與漠漠觀察世界的智慧老人。說是老人,那是從我這個兩千年後的人類眼裏追溯回去的結果,不管從哪方面,他都足以教我、育我去領略我們這個民族的文化與根。

說到孔子的智慧,我想首先是他學識上的淵博,應對他高深的學問,顏淵曾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試想,這是怎樣的一種學問能讓這位孔子最欣賞,最器重的學生髮出如此深刻的感嘆。當然,孔子作爲一位教師,他的智慧也體此刻他的教育之中,"性相近也,習相遠也。"原先2500年前的孔子早已指出了後天學習的重要性,縱然孔子是誨人不倦的,但這一份"不倦"卻是建立在一個學生對學問癡心向往卻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誠然,細想一下,如果一個學生他自身就不想學,那麼硬逼着他又能有什麼大的效果呢?都說言教重於身教,孔子用它自身良好的品行潛移默化的影響着學生。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處於那樣的亂世,孔夫子以笑應對,樂觀地在思考中漂泊。所以不會在銅鏡前流連,不會看到頭上的銀絲,不會在意何時離去,智慧的光輝洗去了一切,生活因知識而富足。並非什麼也沒有,而是什麼都知足。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一個人要到達完美的人格修養,智、仁、勇,缺一不可。人無完人,只能說夫子在某一個角度,是一個完人。輝煌的文化遺產,傳承千年,教育後人,這個過程是艱辛而具有意義的,它的價值體此刻:就像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的知識每個人的見解都不盡相同,卻無一是不受益的。夫子的智慧不僅僅絢爛,並且源遠流長。

孔子,這位爲教育的實施,爲正氣的傳播,爲治國方略的發展而努力奮鬥的偉大先哲,他的思想在21世紀的今日依然煥發着耀眼的光芒,被新時代賦予了新的含義。

這,就是我心目中的孔子。

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10

早晨,推開窗,一縷陽光射了進來,我不禁想起"朝聞道,夕可死矣"這句名言。啊!孔子,你給予了我生命的動力!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據說弟子有三千多人,著名的有七十二人,故稱"七十二賢人"。他主張仁義,主張以德服人,反對殘暴統治,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就出於他之口,他把"仁"和"禮"視爲道德的最高原則,對中國的思想有巨大影響,被尊爲"聖人",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在兩千多年前,孔子便提出了"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的看法,這在當時是多麼具有進步性啊!當時戰火連綿,百姓疾苦,受教育就是空談,有權有勢之人才可以上學,但孔子主張教學沒有等級、類別,他在全國各地收徒,帶領弟子們周遊列國,並且不主張死板的教學,而應"學思結合","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教育弟子們要活學活用,學與思並重。"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人人皆知的名言,就是孔子所說。他提出溫習的重要性,教育人們要時常複習學過的知識,"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應該是我們對待學習的一種態度。

"君子"一直是孔子的最高追求,重在強調一種人格的追求,教人做一個不平凡的人。爲此,他提出了君子的言行和道德修養要求:其一,君子不器;其二,君子要重視自我修養;其三,君子要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其四,君子要重義避利,追求道義;其五,君子羣而不黨。

孔子幼年喪父,中年喪妻,晚年喪子,經受了多次打擊,但他並沒有因此消沉,而是始終在追求自己的目標,把黎民百姓看作天,不忘自己的道德標準。偉大的光輝在他身上處處閃映。他還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距"。這正反應了孔子偉大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修養。

或許,孔子的字典裏永遠沒有退縮一詞吧!

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11

孔子,一個多麼熟悉卻又遙遠的偉人,雖然他早已離我們遠去,雖然他不處在我們這個信息化的年代,可是他的思想仍深深的影響着我們。

前幾日,我們在學校裏接觸了這位老人儒雅的思想。我們跟着語文石教師背誦着: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當時我就對孔聖人有了一種神聖的感覺。他的許多教育思想,在我的學習中還是很有用的。

另外他講述的許多做人的道理,至今還是需要大家借鑑的。例如: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就是做人擇友的標準之一。其實,我們之所以把他稱爲聖人,是因爲他也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可是他在做人上確實到達了人生的很高境界。

孔子不光是位偉大的教育家,他也是我們身邊生活的指路人。每當我們在生活上遇到困難的時候,我總會想到孔子失意的時候,仍然認認真真的對待每一件事,最終在不起眼的事情上取得了成功,這激勵着我把精力投入到自我的目標上,有了前進的動力。

在我的心目中,孔子並不是一個神,而是一個和藹可親的老人。他甘願屈身向路邊的孩童請教問題,絲毫沒有失去學者的風度。

孔子,這個名字的背後,也暗含着一種文化,這種延續了兩千多年的文化,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直至此刻還在影響着我們。沒有了他的文化,我們的生活會變得沒有禮道,我們的生活也失去了色彩……。

這就是我心目中的孔子,爲中華民族的教育事業做出重大貢獻的偉人。

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12

從古至今,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以及西方的哲學家都層出不窮,但在衆多的聖傑之中,最令我敬佩的依然是我們的東方聖人:孔子。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讀了孔子的故事,我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個不同的孔子。我心中的孔子是一個好學,謙虛的人。

這說到好學,孔子曾說:"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爲學也已。〃孔子自身也做到了發憤忘食的境界。的確,孔子這一生是勤奮好學的一生,孔子曾向魯國的音樂大師師襄學琴,一連學了十幾天,師襄滿意地說:"彈得不錯。"讓孔子另學一首新曲,孔子卻搖頭說,曲調雖然掌握了,但技巧應用很不嫺熟,又過了幾日,孔子已彈的行雲流水般動聽,卻仍不滿意,因爲曲子的蘊含道理還沒有領會,直到有一天,孔子領會到曲子的作者是誰,他是一個怎樣的人時,他才興高采烈地認爲自己學好了一首曲子。

當他站在黃河岸邊的時候,有感而發出:"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他知道歷史的滾滾洪流留下的永遠不是那些兇殘的統治者,不是那些只知道衝鋒陷陣的武夫,而是那些智者。那些真正的胸懷天下,那些關心黎民蒼生的先哲。事實也是如此,孔子做到了,他沒有做到的後人也幫他做到了,雖然他沒有等到,但是歷史銘記着他。

這就是我心中的孔子。一個好學謙虛,一個堅定的關懷天下的聖人!

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13

在我心目中,孔子是一個要把自己所意識和感知的“仁,義,禮,智 ,信,君子之國,大同世界”的模式和信息。介紹和推廣給當時地球上東方這個大多數人還不能解決溫飽的物質匱乏的地區的人。

孔子當時很有名氣,但社會地位並不高。

在當時一般人眼裏孔子就是一個:明知不可爲,而爲之的人。

孔子自己認爲自己是:‘憤而忘食,樂而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的人。

在中國人重要的過年節日裏,重要的欄目裏,推出鮑鵬山講{{孔子}}。于丹講{{論語}}等。目的就是想要讓儒學熱起來,孔子熱起來。刪除一些洋垃圾。

世界證明:聖人當時不行,以後行;權貴當時行,以後不行。變化的世界讓每個人都看不懂,或只懂部分。

聖人啊,你怎麼說的那麼好:唯小人難養—— —— —— 。我想補一句現在的小人真難對付。我也不知自己是不是小人。不過胸小,德小,才小肯定是小人。

聖人啊,我更要按你“人不知而不慍,不也君子乎。”的胸襟,來練自己。在以後的交際場合中,努力培養博大的胸懷。向聖人學習樂觀豁達。

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14

陶醉在古文的世界中,領略古代語言的魅力;遨遊在知識的海洋裏,體會聖人思想的開明。通過這單元的學習。我在領略到古漢語魅力的同時,也對孔子這位大哲學家有了更深一步的瞭解。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中國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和教育家,是中華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享年七十三歲。儒學思想滲入中國人的生活文化領域中,同時還影響了世界上其他地區的一大部分人近兩千年。如今,記錄了孔子與其弟子言行的著作《論語》已經成爲中國人在生活學習修身方面的不朽經典。

我認爲孔子是一個好學的人。他三歲喪父隨母親顏徵在移居闕里,並授其教。少時家境貧寒,十五歲立志於學。長大後,常學無師,誰有學問,有長與他的地方他都會虛心請教,特別好學。在三十歲時就已經博學多才,成爲當時較有名氣的一位學者。

其次,他是一個見多識廣,知識淵博的人。他的許多格言警句都是具有極強的正確的先進道理的觀點。這些道理,在我們現代還依然沿用,常被用來做我們的座右銘。由此可見,孔子關於學習與教育理念的先進性。

孔子對於人生的道理領悟的太深刻了,我想,這與他的一生坎坷經歷有關。意志在少年時期得到磨練,從此勤奮好學,才成爲了一代儒學宗師。

再者,他是一個懂得教育的人。他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對待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他生平教過三千多弟子,最著名的有子鹿、子夏、子貢、子有、子我等七十二人。他們都對推動我國文化發展和發展入學思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見孔子是一個大教育家,學而不倦,誨人不厭。他對弟子們的悉心教導,讓我很敬佩。孔子死後,弟子們以對父親之禮對待孔子,爲其服喪三年。子貢在孔子的墳前蓋了一間小屋,爲孔子守墳了六年。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教育家,在他死後得到了弟子們的衷心尊敬。

我從孔子身上也學到了很多,我也會像他一樣,像他所說的名言一樣,成爲一個品德高尚,無愧於心的人。

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15

腦海中想象的孔子就是個稍微有些學識的糟老頭,可漸漸地觀念隨着瞭解的深入改變了。特別是看了《孔子》這部電影,愈發欣賞孔子,欣賞那時代的賢人志士,看到孔子被迫遠離故士時的迫,有些觸動了。那時我想不通爲什麼會有人可以爲了理想如此執著,甘願背鄉離妻,扶持走向迷茫的遠方,就在他的弟子紛紛擁來要求與孔子同行時,我感動了,當他無依無靠時,能有這麼多仁士他有難同當。孔子的付出也自值得了吧!再者看到顏回爲了拿竹筒付出生命,孔子那份傷心欲絕的樣子時,我流淚了,不僅敬佩顏回的勇敢,也爲孔子的傷痛所動容。就像自己身臨其境地瞭解他內心的痛一樣。一路以來,似乎一切都沒變,孔子依舊堅持他的理想,依舊堅持禮,執著於自己的追求,變的卻是他那一日日增多的白髮,以至於他最終回到魯國時早已白髮蒼蒼,那一刻該是多麼令人感慨啊,他的一生坎坷,最終也算是讓人意識到他的重要性,請他重回魯國。看到那個場景,我也總算明白到孔子的偉大,他的追求雖然並未實現,但他所做的卻盡最大力度地實現了它的價值,他被後世讚頌,他的思想流傳千古,影響了整個中華民族乃至世界,在我心中他似乎一豐從糟老對晉升到了聖人的境辦,也更加確定了我心中的真理,所做的一切總是有它的價值的。

末了,我想象到這樣一個場景;一個打扮樸素的老人尾隨一羣弟子在漫漫長長路中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