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心得體會>

教學講座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 閱讀(3.49K)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裏,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學講座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講座心得體會

教學講座心得體會1

李老師對學生具有一顆真正的愛心。他說:“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麼?”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他從不把學生看成是一個學生,而是把他們當成自己的朋友。他與學生的對話,不僅僅是談話,而是通過談心、通信、家訪等形式,與學生溝通。正因爲他知學生們的心,他就贏得了教育引導的主動權,同時也贏得了學生對他的尊重。他是那麼富有愛心、童心,真心,信心。

也正是因爲是這樣的人,李老師與學生的交流總是充滿無限真情,也正是因爲這樣,李老師以愛回報愛,從而使教育獲得最終的“成功”。想着,看着,愧疚之心不自覺地油然而生,誠然,我也是愛孩子的。我會爲孩子生病憂心忡忡,我會爲孩子的退步而發愁,我會爲孩子的一點進步而感到欣慰萬分……但,我的性子有些急燥,常常忍不住發火,繁瑣而平淡的工作,讓我漸漸地迷失了,麻木了,失去了往日的激情。李老師卻能始終如一,堅持不懈地播撒愛的.種子,細心呵護着那顆粒幼芽,讓他們不斷地成長,這一點無穎深深地震憾了我,直至我那顆煩燥,迷失的心,是的,我們對學生充滿真摯的情感,無疑會使學生接近我們並樂於接受我們的教育,但僅止於此是遠遠不夠的。

愛的教育,最終目的應該是使學生在感受到老師無私的愛後,再把這種愛自覺地傳播給周圍的人,進而愛我們的社會,愛我們的民族,愛我們的國家。李老師有着崇高的師德,要做一名合格的、優秀的人民教師,必須具有高尚的師德;而師德的靈魂是師愛。學高爲師,德高爲範。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李鎮西之所以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這和他具有的高尚的師德是密不可分的。

教學講座心得體會2

我非常慶幸我參加了咸寧舉辦一場繪本閱讀的講座,由南京師範大學、臺灣信誼學前教育研究中心教研員主講。老師在講座中主要與我們討論了三個問題,什麼是早期閱讀,爲什麼要進行早期閱讀,幼兒園如何開展早期閱讀。葉麗老師繪聲繪色的經驗講述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獲益匪淺。

首先,什麼是早期閱讀?即0-6歲學前兒童憑藉圖像、文字或成人的講、讀,來理解嬰幼兒讀物的活動過程。老師認爲:學前兒童的閱讀特點是:聽聲音+看圖畫=理解故事。早期閱讀不等同於早期識字,不識字也能閱讀,識字多不一定會閱讀,過度強調識字會讓孩子對閱讀產生厭倦,孩子需要通過有意義的上下文情境自然而言的識得漢字。

其次,爲什麼要進行早期閱讀?有研究數據表明,大約美國學習困難兒童的80%屬於閱讀困難之列。研究發現了早期閱讀與後期閱讀的關係,即對未來閱讀能力和學業成就具有預測作用。因此研究者們正視到閱讀是學習的基礎,是人的成功基石。老師認爲,早期閱讀可以促進幼兒的多元發展,如語言發展,老師向我們展示了《老鼠偷吃了我的糖》《瀑布》《鳳凰飛》等幼兒繪本;閱讀能力的提升,如《多多什麼都愛吃》,通過對圖片的閱讀,分清真實和想象;閱讀興趣和習慣的養成,繪本閱讀可以幫助幼兒從小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形成濃厚的閱讀興趣;認知、情緒和社會性的發展,如《山丘上的約會》,讓幼兒學會用真心與人交往,不以貌取人;審美素養的積澱,積累審美經驗,發展幼兒審美能力。

最後,幼兒園如何開展早期閱讀?老師從以下幾方面爲我們總結了經驗:

(1)書本的選擇是早期閱讀的首要任務。

圖書的題材、體裁要多元化,給幼兒多元的閱讀感受;藝術表現形式要多元化,爲幼兒提供審美的素養;要考慮中國文化的.介入。

(2)圍繞書本,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集體教學活動。

集體教學活動要符合幼兒的閱讀發展目標;緊緊圍繞讀本特點;緊密圍繞讀本特點;關注系列活動的層層推進;關注教學策略的多樣性。

(3)讓閱讀融入孩子的一日生活。

(4)營造豐富多元的閱讀環境。

(5)轉變家長觀念,引領親子閱讀。

怎樣念圖書給孩子聽?熟悉故事的內容,流暢地敘述;運用音色、音速、音高,展示不同角色的對話;根據角色需要,加入幼兒熟悉的歌曲;講述時情緒自然、準確;適當地留有空白懸念,提出問題引發幼兒思考。

在講座的尾聲,老師向我們介紹了國內第一套專業早期閱讀課程——《幸福的種子》。早期閱讀對幼兒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作爲幼兒教師,更要專注幼兒在這一方面的教育,將更好、更優秀的讀本向家長及幼兒推薦、普及並運用到教學裏面去。

教學講座心得體會3

通過觀看國培計劃有效教學設計講座,深有感悟。所謂“有效教學”並非僅指教師的課上得好不好、有沒有完成教學任務,更是要看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有沒有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去學習,在知識掌握、學習能力的培養和終身可持續發展上有無進步。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果,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真正的掌握知識、能力得到發展。如果學生厭學或者學生學無所得,即使教師教得再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累,但各方面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效率低下的教學。

要想提高教學效率,首先必須摒棄一些錯誤的教學理念:

1)“講”得越多越有效

有些教師覺得:上課時老師多 “講”一些,就可以幫助其掌握好所學知識,就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這種教學,由於把學生當成了存儲知識的容器,儘管教師盡心盡力,但往往向學生:“灌”得越多,他們的依賴性也就越強,自主學習的能力也就越差,從而造成他們不願意動腦筋,效果常常適得其反。

 2)片面追求“時尚”的教學方式

在當前教學改革中,有些老師脫離學生的實際,片面追求“時尚”的教學方式,比如在現有的職校學生實際狀況下爲:學生普遍存在着“讀中職是接受下等教育”、“上中職沒出息”的錯誤偏見,缺乏理想信念,學習目的不明確,無心向學,癡迷網絡聊天、遊戲,不做作業和抄襲作業;以國中階段成績中下者居多,內心的悲觀情緒較重,有自暴自棄的心理缺陷。在還沒有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的情況下,進行所謂的項目教學法、合作探究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等等都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那麼如何進行有效教學呢?趙才欣老師說的好;要先學後教,多學少教。對此我深有同感,也很贊成。

1)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同時,着重要指導學生如何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一定要養成學生的'預習習慣,儘管老師會在上課時告訴學生今天課的重點和學習任務是什麼,但是學生很少有人會在其腦中形成印跡。因此我覺得老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學,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學生只有通過預習,才能知道在課堂上老師所要教的內容。才能更好的跟着老師的教學思路去學習,否則會造成老師在前面講的天花亂墜,而學生卻不知所云。那麼如何預習呢?

預習通常分爲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先把教科書通讀一遍,在不甚瞭解的地方做個記號,上課時針對這些疑點提出問題,直到了解爲止。 第二階段:研究課本後的問題或習題,將它們解答出來,上課時將答案與老師講解的正確答案對照。 第三階段:利用參考材料,將沒有學過的內容做一番預習。能做到這一步,不僅預習的興趣會迅速增加,而且預習的功夫也會漸漸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

 少講多學,講學結合

2)記得老師講了這樣一個案例,一位老師上課時並沒有按照教案直接上課,而是詢問學生通過預習已經掌握了那些知識,還有那些不是太清楚。然後老師着重講解同學們共同存在的問題,講完後請同學們結合老師的講解再看書,直到弄懂爲止。這樣的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能夠大大的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結合情境教學

總之,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一是在課堂教學的理念上,應明確樹立爲能力而教、圍繞問題而教,而不是單純爲知識而教、爲考試而教。要相信學生,不僅要關心學生的行爲投

入,還要關心學生的認知和情感投入。只有這樣,纔不會上“糊塗課”。二是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師生應善於分別學會選擇到最適合自己的教法或學法,只有引導學生實現由“學會”到“會學”,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纔有可能得到張揚、主題精神得到凸現,其靈活性、天性和“野性”得到保護。

教學講座心得體會4

目前,幼兒教育都在討論教學有效性的問題,所謂“有效”,主要是指教師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有效學習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必須與國小相互銜接”,這表明幼兒的課堂教學同樣需要思考教學有效性這個問題。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也擺在了我們每位教師的面前,如何實施有效教學,在聽了武警海南省總隊幼兒園的張連珍老師的講座後,我談談自己的一些個人心得體會:

一、選擇有效性內容

教育內容是教育的中介要素、內容的適宜與否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效果。內容的選擇應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貼近幼兒的生活和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也就是要根據教育目標,結合本班幼兒的發展需要並與幼兒發展水平和生活經驗來確定,才能爲取得最佳效果提供保障。

二、創設有效性的情境

幼兒思維具有形象直觀特點,幼兒園教育以遊戲爲基本活動,因此,直觀、生動、形象的情境創設對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慾望是十分重要的。應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點、認知特點及心理髮展特點,將活動課程生活化、遊戲化、音樂化,更多地去關注一下幼兒的情緒、情感體驗,建立一種科學化、遊戲化、親情化和互動化的課程體系,在多元化平臺上爲幼兒的潛能開發和個性發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務,促進幼兒全面素質的提高。

三、提供有效的活動材料

幼兒園教學,以遊戲爲主要手段,教學材料是必不可少的,那麼老師在選用材料時,首先要考慮它所蘊含的、對本次教學活動的價值。即能助於幼兒理解知識,掌握方法和發展能力,有利於展現知識的生成過程,這促進幼兒的發展服務;其次,學習操作材料的選擇,還要考慮簡便有效,儘可能就地取材,一物多用,以一個活動解決一個問題來確定學習材料。

四、有效性的`問題與引導

“教師指導的集體活動,要能保證幼兒的積極參與,避免時間的隱性浪費”。每個教學活動,老師都會設置一些問題來讓幼兒回答,使活動深入下去,活動的有效發展又離不開老師的指導,因爲只有效的提問和恰到好處的引導,才能使活動有效的開展,達到教學的目標。因此,教師每個問題的提出是經過認真思考並做出預測。

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還有很多方面需要我們去思考與實踐,但更需要教師關注幼兒、尊重幼兒,瞭解幼兒的興趣、需要,撐握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的規律,以幼兒爲主體;活動後教師善於反思。

教學講座心得體會5

我作爲青年教師的一員,在聯合中學的階梯教師聽了xx中學xx老師關於《青年教師專業化成長》的講座,聽後對於自己以前對教學的態度、方法作了深刻的反思,鄧小淘老師在此次講座中總共講述七個方面的內容,現就“教學反思“這點談一些本人的心得體會。

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過程,實質上就是教學實踐與認識的過程,是“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人類的認識總是從感性認識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只有理性認識才能科學地指導實踐。換句話說,教師專業化成長過程,就是“教學—反思—再教學—再反思”不斷昇華的過程。反思是教師發展中最具積極性的因素,是總結、是批判、是追求。只有勇於探索、不斷進取的人,纔有可能以批判的眼光審視自己,尋找自身的缺失與遺憾。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筆者想改幾個字與大家共勉。爲國謀而不忠乎?與學生處而不仁乎?教不專乎?古人云:教之通,貴以專。意思是說教育學生要有恆而專一。而我認爲“專”是指一個教師應該具有的全部的專業品質、素養和知識。古人之所以經常反省自己,不過是爲省己自律,修身立人,與今天我們所提倡的自我反思有些相似,故不失爲典範,可以效法。人貴有自知自明,只有不斷反省、反思,纔可以發現自我、改造自我、完善自我,有助於我們從幼稚走向成熟,由感性走向理性,從“教書匠”成爲“教育家”。

教師的發展離不開學習,學習是教師的職業特徵,是教師專業成長的保鮮劑,也是知識不斷豐富的充電器。只有不斷學習,並在學習中反思自己,纔可能思考教育教學工作,完善人格魅力。一個不熱愛學習,不善於學習的人必將迷失方向,落後於時代。教師既可以向書本學習,也包括向同事、同伴學習,向有經驗的人學習,向幫教老師學習。向同事、同伴學習的最佳途徑就是交流與合作。俗話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是學習的一種態度和原則。求師和從師是智慧合作的'一種方式。現代人不但要做到求師有術,還要做到從師自如。善於從兩者的相輔相成中得到效益、贏得智慧,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同伴互助的真正意義。

在今後的教學中,本人將秉承“教學—反思—再教學—再反思”的教學態度更好的來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讓自己能夠快速的成長起來。

教學講座心得體會6

20xx年4月16日我校邀請了青海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的歷史教師白賢老師就新課標大學聯考文綜(歷史)考綱分析與備考建議做了培訓,本次講座不光是對學生,還有對我們高三歷史老師也是受益匪淺,下面就針對講座的內容心得體會做一簡要的分析:

首先白老師講了考綱分析—考什麼怎麼考的問題,對此白老師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閱卷的方式決定了得分技巧。

1.格式正確,字跡規整,史論結合,即可得高分。

2、不能空白,答題即可得分

3、考查:歷史學科考查對基本歷史知識的.掌握程度(基本概念和基本史實,爲最低要求)

4、考查:考查學科素養和學習潛力(文史常識,爲新大學聯考一大亮點)

5、注重考查在科學歷史觀指導下運用學科思維和學科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歷史概念,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尤爲重要)幾乎涉及全部題,近年來41題實際上就是史觀的變形題。

6、多元史觀的運用,一般來說,我們要用多元史觀解釋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文明史觀分析古今歷史的文明傳承以及中外歷史發展的不同類型及交流融合。整體史觀解釋新航路開闢以來的世界一體化發展進程。近代化史觀用來分析人類從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的社會轉型,近代化主要包括政治民主化、經濟近代化及思想近代化,民主化、科學化。

其次白老師講了近幾年大學聯考命題的題型。

1.命題不拘泥於教科書,運用新材料,創設新情景,古今貫通,中外聯繫,把握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

2.試卷結構穩定,12道選擇題,(24—35)題計48分,1道學科內綜合(40題)最難,25分,1道謹析題(41題)12分,1道選做題,15分。熟悉題型和機構,才能科學安排時間,合理取捨。

最後白老師講了怎麼樣備考的建議。做什麼?怎麼做?

1.夯實基礎,提高能力:閱讀古文,圖表。分析、概括、歸納、轉化、遷移。表達學科語言、簡明扼要

2.選擇題方法:審題是解題的前提和關鍵。

通過本次培訓,我們瞭解了很多關於歷史大學聯考的情況,尤其是對課程標準的分析和考試大綱的分析,不管是以後的複習中還是教學中我們應該緊緊抓住這兩項內容,只有這樣才能把握大學聯考的方向,不會做盲目的複習,纔會提高學習的效率,才能出成績。

教學講座心得體會7

在懷集丘紅慧名師工作室跟崗學習的這段時間裏,我非常榮幸有機會聽了廣東省國小特級教師、肇慶市端州區教研室教研員楊曉紅老師關於“閱讀教學”的精彩講座。我受益匪淺!楊老師不僅以生動的語言、大量的實例和多年的教研經驗向我們詮釋了各個時間階段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閱讀教學的方向,更讓我們感受到了一位名師的敬業、樂業、創新、奉獻的情懷。

楊老師在講座中明確了閱讀教學的三個層次以及課標中閱讀教學的要求,使我們每個教學段的教師都能夠清晰地瞭解到我們的語文課堂該教什麼,該達到怎樣的教學目的。楊老師列舉了大量的比賽課例,具體分析了課改背景下的閱讀教學趨勢,使我對語文閱讀教學所走過的路程有清晰的瞭解,更明白到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任務的艱鉅。

在聽了報告後,我深受啓發,就談談我的學習體會。

一、閱讀教學中應該從教學生學會知識轉向教會學習。

我對這個觀點的理解是:閱讀教學中要滲透學法指導。學法指導要體現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教材爲情感載體的原則。一方面教師要因勢利導,另一方面要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課本讓學生讀,思路讓學生講,規律讓學生找,學法讓學生悟,使閱讀方法真正成爲學生可貴的精神財富。但是,學法指導時僅教給學生掌握一套科學的學習方法還不夠,還應注意以下三點:第一、學法最好是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出來的,而不是老師生硬傳授的。第二、要重視學習品格的培養,即培養學生的`自主精神、創造精神,努力上進精神,這是學法指導取得成效的保證。第三、學法指導要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這是學法指導取得成效的必要條件。

二、閱讀教學要以語言學習爲中心。

“語文”就是指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語文教學就是語言運用的教學。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要求語文教學要着眼於培養學生語文運用能力的實用功能。語言學習得好,運用語言的能力就強。可是目前在國小語文教學中,許多教師由於認識的偏差,出現了人文性過度,工具性不足的傾向。表現爲:重感悟,輕訓練;重內容,輕語言;重閱讀,輕作文等。國小語言訓練要根據學生年齡的特點,有目的有順序地進行語言學習,幫助學生積累詞彙,正確、熟練地運用語言。

三、語文教師是閱讀教學的關鍵,語文課要表現語文老師的高度與深度。

楊老師聯繫自己的實際,談了語文教師該如何提高的文化底蘊,提高素質修養。最令我難忘的是她自己不僅僅深入課堂聽了兩千多節課例,還經常實踐研究,上課、研討、讀書、提高。令我深感欽佩。我心中的語文教師應該是擁有一股自由的情感,一片思想的天空,進行專業的探索,不斷提升專業水平,具有大家風範,沒有匠氣,沒有俗氣,只有一股真正的人文氣質的形象。要達到這個高度,我們首先要做到:永葆激情,忠誠教育。語文教師要有“天高雲淡,笑看雲捲雲舒,潮起潮落,立於潮頭寫春秋”的胸懷與氣度。不會因爲壞境的改變,經濟的衝擊,地位的升降而改變,永遠保持一顆敬崗愛業的熱情的心。然後還要做到:張揚個性,業精於勤。張揚個性,銳意改革,創意教學,形成風格。潛心靜慮,默默努力,靜靜成長。最後還要做到:博覽羣書,內省致遠。教師要有精深的專業知識,開闊的人文視野,深厚的教育理論功底,博覽羣書,內省言行,將我們的言行內化爲學術的性格,在反思中成長。

聽了這個講座,我想到的是:要是我們能夠多一些這樣的機會聆聽專家的指點,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會更有信心;我們的語文教師要是都能在實踐中總結,反思,提高,那麼,我們的國小語文教學將會走上一個更高的臺階。

教學講座心得體會8

5月24日下午,我在海口市培訓院參加了“國培計劃(xxxx)”海口市國小送教下鄉的音樂教師培訓活動。這次活動非常的及時,能夠提高我們一線音樂教師自身的專業技能和教學實踐水平。講座是由海南師範大學音樂系主任陳新教授主講“中國小聲樂教學有效途徑的方法探究”。陳教授結合自身的學習經歷,將多年聲樂教學實踐所總結的寶貴經驗介紹給大家,對歌唱中常見的技術問題做了詳細的分析,並提出了卓有成效的解決方法和技巧。

1、每位歌唱者一定要充分理解和運用氣息發聲和氣息控制的方法(即橫隔膜的呼吸方法),因爲在整個聲樂功能系列中,歌唱呼吸是最重要的一環,是整個歌唱建築的基礎,因此必須明確呼吸的重要性,重視練好歌唱呼吸的基本功。

2、打開喉嚨,穩定喉頭,是歌唱基本功訓練的'核心,這是歌唱者聲樂技巧能否順利發展的關鍵之一,很多歌唱者聲音上的毛病,多是由於歌唱時喉頭不找開、不穩定造成的,而正確的喉頭位置是協調呼吸器官的運動,獲得穩定、流暢聲音效果的關鍵。

3、要恰當地運用好歌唱的共鳴,要使聲音傳得遠,充滿劇場,且圓潤,優美動聽,這是要經過專門訓練的,對於初學者來說,是比較難掌握的課題。由於共鳴訓練常常與其它發聲基礎要求分不開,因此要求歌唱者通過母音的轉換,穩定喉頭打開口腔,調節氣息等手段,把聲音振響在鼻咽腔以上的高位置頭腔共鳴點上,來增大音量,擴展音域,美化音色,統一聲區,使高、中、低三個聲區的聲音協調一致,天衣無縫,走動自如靈活。

4、正確的發聲要與正確的咬字、吐字相結合。通過字、聲結合的練習來提高脣、齒、舌的靈活運動能力,使之更完美而生動地表現歌曲和情感和內容。

5、在歌唱發聲時,還要注意對音準、節奏的訓練,通過發聲練習,逐步掌握連、頓、強、弱等全面的歌唱發聲技巧,豐富歌曲的表現手段,增強歌曲演唱能力。

6、在每次練習時,都要保持正確的歌唱姿勢,正確的歌唱姿勢是進入良好歌唱狀態的前提。

7、在練聲、唱歌前,一定要摒除一切雜念,穩定情緒,要有非常好的心理狀態,要有良好的歌唱慾望,要充滿信心、放鬆自如地進入歌唱狀態,否則是唱不好歌的。

8、從開始練聲起,就要同音樂結合起來,即練聲也要有良好的樂感。音程、音階一方面是肌肉、音準、氣息、共鳴等方面的技術練習,同時它們又都是樂曲的組成部分,要給它們以音樂的活力和生命。因此練聲一開始,要求每個歌唱者把音程、音階、練聲樂句也唱得悅耳、動聽。

此次學習受益匪淺,能夠切實提高自己在音樂課堂中對學生的歌唱培養能力。

教學講座心得體會9

翟鴻燊教授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倡導者和傳播者,國學應用大師、書道家、演講家、國際TAT(思考力、行動力、表達力)學術體系創始人。

我聽了國學大師的精彩演講,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大師所說的“醍醐灌頂”。翟鴻燊大師將國學中的精髓與實際生活相聯繫,應用於生活,貫穿於生活;給我們講了許多我們本應熟悉的道理,可是說“一語點醒夢中人”。

比如說,佛家道家儒家的思想強調培養人的心性,修好身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有了正確的利他思想和博愛胸懷纔可能有大成。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一個人能做到這樣,那生命就是有意義的。

翟鴻燊大師的一些話深深的震撼了我,“要學會賺錢而不是掙錢”,“花錢三不眨眼”,“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國”,“仁義禮智信”,“道字裏有天地,有自我,還有行動”,“愛不能把心給簡化了”。多麼簡單而又富有哲理的話阿!

聽了這一次講座,雖不是親身臨近,但也勝似身臨其境。其中許多話,都引起了我的深深思索,讓我從中受益頗多。

“色難”,相由心生。這是溝通的最基本的一件事:要時刻將微笑掛在臉上;因爲相由心生,心中所想,是高興還是苦悶,從我們的`面部表情能反映得一覽無餘;“人際溝通最忌諱的就是一臉死相”。

中國傳統文化與大乘智慧的實踐者和傳播者——翟教授一直懷着強烈的民族心和使命感致力於中國傳統文化與哲學的研究,在融會國際各種極具代表性的哲學主流、營銷理論後,結合中國實際情況,針對管理科學、決策科學、人才培養、市場營銷、企業團隊等方面提出一整套獨到的解決方案,並在學術界引起很大反響。

翟鴻燊教授所研發的著名“TAT(思考力·行動力·表達力)”課程,已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美國國家大學等知名院校的MBA、EMBA、DBA、卓越領導力項目等研修班中倍受歡迎。他把中國5000多年的儒家文化吃透了,用我們先人的智慧去認識當今的社會,可謂如魚得水。可見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好東西是不會過時的。

這次講座還讓我明白的“改變”的力量,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力量,我們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改變,從改變中提升自己,從改變中讓自己得以成長。《易經》中講“三易”:簡易、變易、不易。其中就講到了“變”的智慧和力量。這些理論可用於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事業、修養、性情,以一種不慍不怒的平常心態對待自已的人生,在保持一種淡泊以致辭遠的態度去積極探索美好人生。

“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範愛衆,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平時應該多思考人生,多想想自己爲父母做了什麼,爲家庭做了什麼,爲朋友做了什麼,爲整個社會做了什麼。以嚴格的要求修身,以博大的胸懷爲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教學講座心得體會10

鄭老師又爲我們做了一次講座,這次鄭老師講的是教學設計。她開始的時候問我們教學設計和教案的區別是什麼?我真的傻眼了,我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鄭老師進行了詳細的講解,教學設計指重在教學和設計的過程,教學設計比較理想化,通過這個設計可以達到一個理想狀態,而教案偏重於實際應用。而兩者都要對於課標有一個理解和借鑑。但是課標只提供了一個理論指導和教學的理想,就是說用什麼作爲自己的指導思想以及通過這節課老師想要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目標,想要學生學到什麼,它和教學設計其實異曲同工,都是對於課程的一個理想化。直到今天我才知道的:原來兩者基本就沒有什麼關聯。並且教學設計是比教案更加寬泛的一個概念。

一、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主要有四個的內容,他們分別是:教什麼;學什麼;爲什麼;怎麼做。想要寫好一個教學設計,首先不可避免要想到的是教學內容,教學內容主要就是描述章節以及本節設計的位置和前後的邏輯關係,比方說前幾章是什麼,講了什麼,後幾章是什麼,講了什麼,要講的這節課起到什麼作用,而且要注意每一章的第一節要注意對於整一個章節的導入。

二、學情分析。(1)知識儲備。

(2)能力儲備。就是對不同的學生進行抽樣調查,從不同方面有目的的進行考察,從而瞭解不同學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水平,通過對學生情況進行分析,並預設了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後,確定需要破解的第一個難點是、第二個難點是。以這方法來提高學生的能力,對症下藥。

(3)教學手段及教學方式。這次講座講了很多以前都沒有想過、考慮過的知識,教學設計和教案都考察了老師對於所講知識的理解程度,理解了,如何將自己理解的表達出來,讓學生清楚明白,這又是作爲老師的功底和能力,對於現階段剛剛接觸到教師這一行業的我們,需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這次講座告訴我們我們還欠缺很多東西,我們不應該把目光僅僅侷限於上完這節課,我們應該把目標放長遠,開闊我們的視野,多學習新的知識,豐富我們的知識水平和教課技能,從各個方面豐富、完善和發展自己,爲將來正式成爲一名合格的教師做好準備,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教學反思(1)特點一定要突出特色。

(2)反思是教學結束之後對自己這節課設計與真實環節中不匹配原因的思考。

鄭濤老師來到良鄉五中爲我們進行了一堂精彩的講座,我們每一個人都受益匪淺。聽過鄭老師的“手把手”教的教學設計講座,感到很是受用,不光是從表面的結構還是深層內容的挖掘,都將成爲我今後教學過程中的堅實基礎。

世界上沒有最好的設計。只有最合適的設計。

教學講座心得體會11

課程設計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發現,提出,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鍛鍊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是對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的具體訓練和考察過程。隨着科學技術發展的日新日異,單片機已經成爲當今計算機應用中空前活躍的領域, 在生活中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因此作爲二十一世紀的大學來說掌握單片機的開發技術是十分重要的。

回顧起此次單片機課程設計,至今我仍感慨頗多。的確,從熟悉電路板到完成實驗報告,在這整整九天的日子裏,可以說是苦多於甜,但是有很多很多的收穫,不僅鞏固了以前所學過的微機原理和C語言的知識,而且學到了很多在書本上所沒有學到過的知識。

在前三天的時間裏,老師佈置了任務——修改書上電路圖中的錯誤並重新繪圖。一開始很不理解,埋怨老師不直接告訴我們。在之後的編寫程序時我才發現,這一過程對於本次課程設計是相當重要的。只有親自仔細的測量過,才能夠熟悉各個芯片所在的位置以及它們的管腳作用,只有做到了這兩點才能保證實驗的正常進行。 對於本次課程設計,其程序還是比較簡單的,主要是解決程序設計中的問題,而程序設計是一個很靈活的東西,它反映了你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和創新能力,它纔是一個設計的靈魂所在。因此在整個設計過程中大部分時間是用在程序上面的。很多子程序是可以借鑑書本或網絡上的,但怎樣銜接各個子程序纔是關鍵的問題所在,這需要對系統的結構很熟悉。因此可以說系統的設計是軟件和硬件的結合,二者是密不可分的。通過這次課程設計我也發現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之處,雖然感覺理論上已經掌握,但在運用到實踐的過程中仍有意想不到的困惑,在編寫程序以及調試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是我通過去圖書館查找資料,請教同學老師,再自己一點點改善程序,最終編寫出了比較完善的程序,實現了所有要求功能,這是最值得我欣慰的一點。

通過這次課程設計使我懂得了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把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從理論中得出結論,才能真正學以致用,從而提高自己的實際動手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在設計的過程中可以說是困難重重,這畢竟第一次做的,難免會遇到過各種各樣的問題,同時在設計的

過程中發現了自己的不足之處,對以前所學過的知識理解得不夠深刻,掌握得不夠牢固,比如說芯片的管腳如何編號,對C語言編程掌握得不是很好……通過這次課程設計之後,把以前所學過的知識重新溫習。

這次課程設計終於順利完成了,在設計中遇到了很多問題,最後在吳老師的辛勤指導下,終於完美解決了。同時,在吳老師的身上我學得到很多實用的知識,在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謝!同時,對給予我幫助的所有同學表示感謝!

教學講座心得體會12

近日,聽了太谷張四保老師的講座深有感悟,從太谷的今年狀況和太谷課堂改革的歷程都做了介紹。

第一、老師培訓學習,轉變思想,解決爲何要課改。

讓老師們明白如何才能達到在短時間裏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讓教師們存在危機感,讓教師瞭解爲什麼每天如牛重負般的工作而學生的成績平平的原因。那是因爲教學方法和模式步正確。

第二、教學模式。

太谷學校的課堂教學爲二十四字模式:“閱讀感悟、自學檢測、合作交流、展示點撥、分層訓練、拓展延伸”。

這二十四字模式體現了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爲主體的一種思想。閱讀感悟、自學檢測,是讓學生自己去閱讀,學生自己去檢測。合作交流,是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生之間的交流。展示點撥,學生是全方位的展示,教師是疑點處的點撥。分層訓練,拓展延伸面對的是學生。所以,它告訴我們的是:我們的.課堂教學要關注學生的真參與、真思考。

第三、我的思想要轉變。

我發現我們班學生自己整理書包的不多,會整理的更少,實實際際讓我感受到學生的能力較差,課改勢在必行,非改不行。我很認同張主任提出的“時間短、效率高、學生愉快的學、教師有幸福感”的教育教學目標,如果學生不能快樂的學習,他就會討厭學習。這還談什麼成績呢?做爲教師,每天帶着情緒走進課堂,上下來會是一節好課嗎?可想而知。這也告訴我要調整好自己的狀態再進課堂。

教學講座心得體會13

通過兩天聆聽上海財經大學張銀傑教授在“用經濟學方法(思維)分析公司治理與管理中的問題”專題講座,張教授以淵博的經濟學知識、豐富的閱歷,以及現實的案例,讓我帶從溫了經濟學知識,更讓我加深了對經濟學的理解和在現實中的運用。

張教授講解的理論、列舉的實例和分析工具,從不同的角度對當前的經濟問題、公司發展提出了很多有見解的觀點,給我有了很大的啓發和教育。今後,我會繼續加強對經濟學知識的學習、領悟,提高經濟理論水平,提高分析和判斷國家經濟政策、企業發展形勢的能力,提高在實際工作中解決實際問題的水平,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總結張教授所傳授的如何用經濟學思維分析公司治理與管理中的問題專題講座知識,有以下幾點心得:

一、從新審視經濟學,擴展自身思維方式。

經濟學的應用的廣闊性和重要性,決定了經濟學的行爲方式方法,最爲重要的是它指導行動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之一是注意限制條件。因爲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想吃免費的午餐必定會付出的。正如木桶理論中短板決定木桶成水量,而實際應用當中木桶理論的成立是有前提的,它要求注水時水要足能夠到達短板以上的水量。短板之所以發展到成爲決定條件是因爲他已經成爲制約的主要矛盾。無論是國家還是企業初期發展階段比較一下各項條件誰比較 “短”,則視爲短板,發展它。這就是經濟學思維方式之一“比較”思維。實際萬事萬物是相互聯繫的.,受限於其他事物,“非此即彼”線性思維不應再有了。只有比較的存在才能在工作中看到差距,看到不足。

二、結合工作實際,運用分析工具。

張教授深入淺出的講授了運用經濟學工具分析問題。其工具有成本與收益比較分析、機會成本、外部性內在化分析、邊際或均衡分析法等。作爲擔保公司所提供的擔保,就是用來轉嫁銀行風險,我們所承擔的風險是存在違約代償的風險,這就要求我們在擔保公司內部,就是讓可預見風險更好地控制住。利用外部性內在化來解決部分風險。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在會計覈算方面,完善會計覈算辦法。增強有效的公積金貸款保障機制。目前住房置業擔保機構對逾期貸款主要是通過電話或上門催收的方式,儘管試行辦法規定住房置業擔保機構在借款人到期不能償還本息時,有權對借款人反擔保的房屋行使處置權,但是在處置借款人的房屋後如何安置借款人是一大問題,處理不好會影響社會穩定。再就是建立健全專業化的隊伍是關鍵,隊伍的建設關係企業發展、業務執行和擴展。

三、擴展自身思維模式,解決實際工作問題。

經濟學思維方式提供瞭解決問題的思路,利用經濟學分析工具分析問題,進而提出瞭解決問題的方法,注重現實問題條件與經濟學原理條件的對比。由於住房置業擔保機構爲借款人擔保的期限長達二三十年,儘管當前出現的擔保逾期只是極個別的,但隨着擔保時間的延長,潛在的風險將隨着時間的推移逐步暴露出來。有國際經驗表明,住房貸款違約高峯期大約出現在貸款後的3至8年,爲了切實規避風險,應從以下幾方面着手。一是建立風險控制機制、風險監控指標和預警系統,建立和完善住房置業擔保機構風險準備金制度、會計覈算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等,同時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從制度上防範擔保貸款的風險;二是對擔保保證金存入各銀行的比例、擔保風險基金的提取方式以及如何使用應加以明確;三是因擔保業務的政策性較強,應建立以市場信用爲後盾的

住房置業擔保體系,在住房置業擔保機構的註冊資本中可有政府預算資助部分。四是由於風險是客觀存在的,除了確立統一的規範,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加強監管外,還應該防止由於不可抗拒的因素引發的風險,因此應對公積金擔保貸款進行再擔保,建立再擔保體系,分散擔保風險。修建經濟實用的廉租週轉用房,在住房置業擔保機構對借款人反擔保的房屋行使處置權時,則可利用廉租住房安置借款者,保證社會穩定。

要想實現公司的穩定健康發展成爲成功企業,那麼張教授也明確的告訴了我們:決定企業成敗的是綜合指標。只有綜合指標均恆發展,競爭力才能夠顯現出來,不僅要完善內部治理,還應探討外部治理改革等,建立有利於壯大企業發展的制度和模式。

教學講座心得體會14

**月18日下午,我們語文組的所有老師在X1老師的帶領下,首先參加了對於X2老師的磨課研討,在所有老師的激烈討論中,我們共同見證了X2老師此次磨課的收穫,也初步感受到了如何讓孩子們感受幸福的語文課堂。下午4點10分,X1老師顧不上休息,緊接着又給我們做了《共享幸福的課堂生活__談課堂教學的設計與實施》專題講座,通過對這個講座的學習,我更加明確了真正的語文課堂應該是讓孩子們感受到幸福的。而要做好孩子們課堂上幸福的引導者,教師首先就應該在課堂的教學設計與實施中融入幸福。

一、在體驗中感知幸福課堂

教師要在教學設計中積極地爲學生創設體驗的氛圍,讓學生想說就說,說出智慧火花;想議就議,議出是非曲直;想問就問,問出心中疑惑;想讀就讀,讀出真情實感;想演就演,演出個性理解。在學生的個性化體驗中,感知語文學習的幸福。

二、在合作中共享交往的幸福課堂

對話教學是溝通、合作的,這是它與傳統教學的顯著區別之一。對話教學具有對話心態,師生、生生互動交流,合作學習是對話心態基本構成因素。課堂上師生通過朋友式的合作,可以相互交流、彼此爭論、互教互學、共同提高。只有在教和學雙方的溝通與合作中,才能使對話雙方精神上獲得真正的相互迴應與相互碰撞。,在這些碰撞與迴應中,享受幸福的語文課堂。X2老師在執教《美麗的小興安嶺》時,注重引導學生師生合作,小組合作,在合作中,可以與老師交流對話讀課文,可以與組員交流討論感受,在這種合作的氛圍中,幸福的時光轉眼流逝。

三、在探究中共享發展的幸福課堂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尤其強烈。”探究學習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索真知的過程,注重滿足學習的心理,給好勝心強的國小生提供一個表現的機會,使枯燥的內容學起來饒有興趣。因此,在課堂上,教師應拋開過多的講解,因爲這佔據了學生寶貴的學習時間;教師不是自以爲是地用自己的思想去填充學生的頭腦,而是走下講臺,走近學生,努力爲學生創設一種自主探究的學習氛圍,並通過對話充分展開思維碰撞。X2老師在執教《美麗的小興安嶺》時,注重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在朗讀中探究感知,真正幹指出小興安嶺的美。

四、在評價中共享成功的幸福課堂

評價是極有效的教學手段,在課堂中應該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作出不同的評價,以鼓勵爲手段,不斷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對學習困難生採用表揚式評價,尋找其閃光點,及時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對中等生採用激勵性評價,既提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們積極向上;對優等生採用競爭性評價,堅持高標準,嚴要求,促使他們更加嚴謹、謙虛,不斷超越自己。對特殊學生的評價更要講求藝術性,既要保護他們的自尊,又要顯示出你的真誠,讓他們有信心去追求進步。X2老師在執教《美麗的小興安嶺》時,注重對學生的評價引導,激發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

在參與中不斷豐富提高自己,通過此次磨課研討和聽講座,對自己語文課堂的教學設計很有指導意義,在以後的教學中,也會致力於構建幸福的語文課堂。

教學講座心得體會15

學習了董洪亮老師的ppt,我想到了很久以前讀的一個故事。

一位教師正在上課,在這春暖花開的季節,一隻蝴蝶飛了進來。教師備課時一定沒有預料這種情況。而這時,所有的學生都無心聽課,興奮地看着這隻蝴蝶。怎麼辦?這位教師靈機一動:“同學們,你們看,連小蝴蝶也進來聽課了,它在看我們哪些同學認真聽講,哪些沒有認真聽講,下課以後我們要評比一下。”話音剛落,“唰”,全體同學都將注意力轉向黑板了。這樣的情節,我們似曾相識,也許還會佩服教師的應急智慧,但是,在我們貌似解決了一個問題以後,是否還有其他問題呢?國小生年齡雖小,可他們完全知道蝴蝶進教室幹什麼的'。蝴蝶是來聽課的嗎?不是。蝴蝶是來看“哪些同學認真聽講,哪些沒有認真聽講”的嗎?也不是。教師還給了學生一個承諾課後評比。課後評了嗎?恐怕也沒有。這樣的做法利用了孩子的天真純潔,或多或少是帶有欺騙性的。

從課堂中的細節,可以看出教師對學生的基本態度。我們能騙孩子嗎?即使是“善意”的。我想,我們在向孩子承諾什麼?利益或者自利的承諾是不是教育的承諾?他們將成爲什麼樣的人和這隻飛進教室的小蝴蝶有沒有關係呢?